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仁义礼智

输入关键字:

仁义礼智

儒家所说的人所固有的四种德性。孟子认为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与“是非之心”这四个善端的扩充。“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不可太过、太质)斯二者是也”(《孟子·离娄上》)。东汉白虎观会议给以法定解释,把仁义礼智分别释为“施生爱人,断决得中”,“履道成文”与“于事见微知著”(《白虎通·情性》)。南宋朱熹区别性与情,认为“仁义礼智根于心”,是心之未发之性,而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心之发用之情。清戴震在批判“存理灭欲”的基础上给以新解释:仁为“先生之德”,即“一人遂其生,推之而与天下共遂其生”;礼为“天地之条理”;义为“条理之截然不可乱”;智为认识和掌握仁义礼的能力(《孟子字义疏证·仁义礼智》)。


【检索仁义礼智 ==>】 古籍全文检索:仁义礼智     全站站内检索:仁义礼智

兰台令史
兰台轨范
兰台侍郎
兰州纪略
兰城守捉
兰亭之会
兰室秘藏
兰陵王舞
兰陵公主
兰陵郡王
兰州机器局
兰州织呢局
兰州都督府
兰苕馆外史
兰亭修禊序
兰陵王入阵曲
半丁
半山
半分
半庄
半两
半床
半刺
半线
半律
半洲
半通
半坝岭
半壁山
半壁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