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汉语词典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yīn yáng xué shuō

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阴阳这一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运用于医学领域。由于所代表的内容不同,各有其特殊含义。如:(1)表示脏腑、组织、部位等的属性。以脏为阴,腑为阳;气为阳,血为阴;背为阳,腹为阴等。(2)阐明生理和病理的变化。生理方面,如阴血主要濡润和滋养组织,阳气主要温养和固卫肢体;肾阴与肾阳有相互依存关系等,称“阴阳互根”或“阴阳资生”。病理方面,如阴邪内盛或阳气虚衰都可表现寒证,阳邪盛实或阴液耗伤都可表现热证;寒证与热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称“阴阳转化”。(3)指导诊断和治疗。如在表、里、寒、热、虚、实证候中区别阴证和阳证。用补阴的方法以制阳热,用温阳的方法以消阴寒,称“阴阳制约”等。(4)区分药物的性能。如把温性热性药或有辛甘发散作用的称为“”,凉性寒性药或有酸苦涌(催吐)(泻下)作用的称为“”等。中医学中的阴阳用以说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等内容,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医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