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网友收集整理而来,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使用。请购买正版图书,支持作者及出版社。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尽快通知站长协商,本站将立即改正,同时第一时间从本站删除。
使用本站要懂得感恩和珍惜。一感谢编者、二感谢出版者、三感谢网友整理者。他们的付出才有本站资料库。
牟(I)
mou
ㄇㄡˊ
〔《广韵》莫浮切,平尤,明。〕
1. 牛鸣声。
●《说文·牛部》:「牟,牛鸣也。」
●唐柳宗元《牛赋》:「牛之为物,魁形巨首……牟然而鸣,黄钟满脰。」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牛》:「﹝牛﹞其声曰牟。」
2. 加倍。
●《楚辞•招魂》:「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王逸注:「倍胜为牟。」
洪兴祖补注:「牟,过也,进也,大也。」
3. 大;博大;多。
●《吕氏春秋•谨听》:「贤者之道,牟而难知,妙而难见。」
高诱注:「牟,犹大也。」
●《淮南子•时则训》:「毋或侵牟。」
高诱注:「牟,多。」
4. 模样。
5. 通「侔」。等同,齐。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德牟往初,功无与二。」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侔」。
●《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足下今日之相比先大不相牟。」
6. 通「眸」。参见「牟子」。
7. 通「蛑」。食苗根的虫。引申为贪取,侵夺。
●《战国策•楚策四》:「上干主心,下牟百姓。」
●《汉书•景帝纪》:「渔夺百姓,侵牟万民。」
●颜师古注引李奇曰:「侵牟食民,比之蛑贼也。」
●《明史•丛兰传》:「陕西起运粮草,数为大户侵牟,请委官押送。」
8. 通「麰」。大麦。
●《诗·周颂·思文》:「贻我来牟。」
●朱熹集传:「来,小麦;牟,大麦。」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总名》:「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而来、牟、黍、稷居什三。」
9. 通「鍪」。头盔。参见「牟甲」。
10. 通「堥」。釜属器皿。
●《礼记•内则》:「敦、牟、卮、匜,非馂莫敢用。」
郑玄注:「齐人呼土釜为牟。」
●《隋书•礼仪志二》:「荐粢盛为六饭:粳以敦,稻以牟,黄粱以簠,白粱以簋,黍以瑚,粢以琏。」
11. 通「务」。参见「牟光」。
12. 用同「矛」。参见「牟槊」。
13. 春秋时国名。在今山东省莱芜市东。
●《春秋·桓公十五年》:「邾人、牟人、葛人来朝。」
杜预注:「牟国,今泰山牟县。」
14. 姓。
| ●西汉有博士牟卿,东汉有太尉牟融。见《汉书•儒林传·周堪》、《后汉书•牟融传》。
牟(II)
mu
ㄇㄨˋ
〔《集韵》莫后切,上厚,明。〕
地名用字。如牟平,在山东省;中牟,在河南省。
牟
I móu
ㄇㄡˊ
〔《廣韻》莫浮切,平尤,明。〕
1. 牛鳴聲。
▶ 《說文•牛部》:「牟,牛鳴也。」
▶ 唐·柳宗元《牛賦》:「牛之為物,魁形巨首……牟然而鳴,黃鍾滿脰。」
▶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一•牛》:「﹝牛﹞其聲曰牟。」
2. 加倍。
▶ 《楚辭•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 王逸注:「倍勝為牟。」
▶ 洪興祖補注:「牟,過也,進也,大也。」
3. 大;博大;多。
▶ 《呂氏春秋•謹聽》:「賢者之道,牟而難知,妙而難見。」
▶ 高誘注:「牟,猶大也。」
▶ 《淮南子•時則訓》:「毋或侵牟。」
▶ 高誘注:「牟,多。」
4. 模樣。
5. 通「侔」。等同,齊。
▶ 《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德牟往初,功無與二。」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作「侔」。
▶ 《醒世恒言•施潤澤灘闕遇友》:「足下今日之相比先大不相牟。」
6. 通「眸」。參見「牟子」。
7. 通「蛑」。食苗根的蟲。引申為貪取,侵奪。
▶ 《戰國策•楚策四》:「上干主心,下牟百姓。」
▶ 《漢書•景帝紀》:「漁奪百姓,侵牟萬民。」
▶ 顏師古注引李奇曰:「侵牟食民,比之蛑賊也。」
▶ 《明史•叢蘭傳》:「陝西起運糧草,數為大戶侵牟,請委官押送。」
8. 通「麰」。大麥。
▶ 《詩•周頌•思文》:「貽我來牟。」
▶ 朱熹集傳:「來,小麥;牟,大麥。」
▶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總名》:「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而來、牟、黍、稷居什三。」
9. 通「鍪」。頭盔。參見「牟甲」。
10. 通「堥」。釜屬器皿。
▶ 《禮記•內則》:「敦、牟、卮、匜,非餕莫敢用。」
▶ 鄭玄注:「齊人呼土釜為牟。」
▶ 《隋書•禮儀志二》:「薦粢盛為六飯:粳以敦,稻以牟,黃粱以簠,白粱以簋,黍以瑚,粢以璉。」
11. 通「務」。參見「牟光」。
12. 用同「矛」。參見「牟槊」。
13. 春秋時國名。在今山東省·萊蕪市東。
▶ 《春秋•桓公十五年》:「邾人、牟人、葛人來朝。」
▶ 杜預注:「牟國,今泰山·牟縣。」
14. 姓。
▶ 西漢有博士牟卿,東漢有太尉牟融。見《漢書•儒林傳•周堪》、《後漢書•牟融傳》。
II mù
ㄇㄨˋ
〔《集韻》莫後切,上厚,明。〕
地名用字。如牟平,在山東省;中牟,在河南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