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官职 >

中书令

输入关键字:

中书令

官名。① 西汉为“中书谒者令”简称,武帝时置,由宦者担任,掌收纳尚书奏事、传达皇帝诏令,成帝时改中谒者令。参见“中书谒者令”。②魏晋南北朝为中书省长官之一。三国魏文帝初年分秘书置中书省,以秘书左、右丞刘放、孙资分任中书监、令,并掌收纳章奏、草拟及发布皇帝诏令之机要政务,皆位三品,无所轩轾,唯入朝时班次略低于中书监。职权甚重,“见信于主,制断时政。”(《三国志·辛毗传》)吴国则仿西汉制度,置为中书长官,主草拟诏令。西晋承魏制,传宣皇帝旨意,贵重尤甚,虽资位逊于尚书令,实权则过之。入选者皆文学之士。常以宰相、诸公兼领。东晋纳奏、拟诏、出令之职移归散骑省、西省,中书省遣侍郎一员分任草诏,中书监、令遂成闲职,极少并置,多授予宗室亲王、大臣以示礼遇,或由宰相、诸公兼领。南朝中书省复掌纳奏、拟诏、出令,然权归中书舍人,监、令名为长官,品秩升高,多用作重臣加官。宋仍三品; 梁明令中书令品秩低于中书监,十三班; 陈亦然,三品、秩中二千石。北朝略同。《北齐书·陈元康传》: “元康既贪货贿,世宗内渐嫌之,元康颇亦自惧。又欲用为中书令,以闲地处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中,二十三年改三品,北齐因之。隋朝罢中书监,遂专为中书省长官,又随省改名内史令、内书令,复掌纳奏出令之任。唐高祖武德三年(620) 复名中书令,员二人,正三品,为中书省长官,总判省事。与门下省、尚书省长官并为宰相,在政事堂共议国政。地位尊崇,师长百僚,主持决策出令之大政,承受、宣布皇帝旨意,付中书舍人草成诏敕,审复认可后呈皇帝批准,付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高宗以后在三省长官中最为重要,裴炎为中书令时,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后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遂专秉政事笔,成为首席宰相。玄宗以降,不轻授人,而以中书侍郎主持省务,实行宰相轮番秉笔制。代宗大历二年(767) 升为正二品,名义崇高,罕预政事。唐朝中后期常加“检校”名义,用为褒赏功臣、藩镇的加官,号为使相,位或低于侍中。五代亦然。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曾改名西台右相,咸亨元年(670) 复旧; 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改名凤阁内史,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玄宗开元元年 (713)改名紫微令,五年复旧,天宝元年 (742)改名右相,肃宗至德二载 (757)复旧。北宋前期为二品寄禄官,仅表示品阶俸禄,无职事,作为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之兼官,号使相,不预政事,不签署朝廷命令,唯于除授官员敕书末尾,存其官衔。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复为中书省长官,正一品,然因官高未尝除授,而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代行其职。南宋省。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复置,为南面官署中书省长官,或用作亲王、大臣尊号。西夏建国初期为全国政务长官,位极尊荣,掌宣发命令,多由党项宗室亲贵担任,汉官位显功著者亦任之。金初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立,然中枢政务实由尚书省主持,中书令仅为显贵尊号,熙宗至海陵王时,例由尚书右丞相兼任,纯属虚衔,后随省废。蒙古国时期汉人文官“必阇赤”或有此号,乃汉人随意选择的译名,非实称。元朝以中书省为全国最高政务机构,设中书令一员为长官,典领百官,初委任大臣,世祖以后,例以皇太子兼领,不常设,中书省政务实由左、右丞相主持。明初罢。


官名,在汉朝为“中书谒者令”的简称,魏晋为中书省的长官之一。《汉书·司马迁传》:“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三国魏文帝改秘书令为中书令,掌机密,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晋、宋、齐、梁、陈、北齐、北魏皆沿置,隋避国讳,改称内史令。唐代时称内史令,时称中书令,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等,其佐官有侍郎、舍人等。宋代中书令掌佐天子议大政、宣奉命令等,基本上与唐同。元代中书令掌领百官,会决庶务。见《通典·职官三·中书令》、《晋书·职官志·中书监及令》、《宋书·百官下·中书令》、《南齐书·百官志》、《魏书·官氏志》、《隋书·百官上、中、下》、《新唐书·百官二·中书省》、《宋史·职官一·中书省》、《元史·百官一·中书令》。


【检索中书令 ==>】 古籍全文检索:中书令     全站站内检索:中书令

一品
一王
一卿
一命
一人
一丈夫
一字王
一经博士
一品大夫
一品夫人
乙字库大使
二丞
二营
二帝
二皇
二师
二后
二傅
二祖六宗
二十四长
二十八将
二帝三王
二营都尉
二十七世妇
二千石尚书
二千石长吏
二千石官长
二十九文散官
二千石墨绶长吏
七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