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官职 >

鸿胪寺

输入关键字:

鸿胪寺

官署名。北齐始置,设卿、少卿、丞各一员。职掌外国少数民族宾客接待、朝会及吉凶礼仪,兼管佛教、祆教寺庙,领典客、典寺、司仪等署。历朝沿置。隋初罢典寺署,增崇玄署掌管佛道寺观。文帝开皇三年(583)省入太常寺,十二年复置。炀帝大业三年(607)少卿增为二员,改典客署为典蕃署,又别置四方馆,接待各方国使者,管理互市事务,名义上隶本寺。唐初,犹掌诸佛道寺观,寻罢,其职归宗正寺,本寺唯掌诸蕃册封、外国使节接待、凶仪丧葬事务,政令仰承礼部,领典客、司仪署。设卿一员、少卿二员为长贰,有丞、主簿、录事等属官。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同文寺,咸亨元年(670)复旧;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名司宾寺,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五代因之。北宋前期卿、少卿等为寄禄官,别置判鸿胪寺事一员,以朝官以上充任,掌管祭祀、朝会前资、致仕、蕃客、进奉官、僧道陪位,公主、妃主以下丧葬事务,文武官死亡赙赠等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掌少数族、外国君长使者接待事务,诸蕃册封及宗室、大臣凶仪礼制,寺庙宫观、僧道籍帐除附之事,领往来国信所、都亭西驿及管干所、礼宾院、怀远驿、寺务司及提点所、传法院、左右街僧录司、同文馆及管勾所等。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并入礼部,绍兴二十五年(1155)复置,设少卿,旋废。辽朝为南面官署。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改殿庭仪礼司置,设卿、左右少卿为长贰,左右寺丞参领寺务,主簿厅主事为首领官,领司仪、司宾署,又设鸣赞、序班、外夷通事等属官。掌重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享、外官朝觐、外国诸蕃朝贡礼仪及吉凶仪制。惠帝建文(1399—1402)中罢司仪、司宾署,以行人司隶之,成祖复旧制。清朝沿置,卿、少卿、主簿满、汉各有员,丞设汉员。其余鸣赞、序班等属官,满、汉员额不等。罢司仪、司宾署。初隶礼部,顺治十六年(1659)独立,十八年仍隶礼部。康熙十年(1671)独立,雍正四年(1726)复旧礼部。至乾隆十四年(1749)又独立,以礼部满尚书兼管理寺事大臣,遂成定制。光绪二十四年(1898)省入礼部,寻复故,三十二年(1906)复省入礼部。


官署名。北齐始置,其长官称鸿胪寺卿;主要职掌为朝祭礼仪赞导。北齐以前。多称大鸿胪;北齐以后,隋唐五代宋辽皆沿称鸿胪寺,金代称上阁门事,元代称侍仪司,明清复称鸿胪寺。见《历代职官表·第二十九表》。

北齐鸿胪寺,掌蕃客朝会,吉凶吊祭。统典客、典寺、司仪等署令、丞。司仪署有奉礼郎三十人。隋也置鸿胪寺。见《隋书·百官中、下·鸿胪寺》。

唐朝鸿胪寺,掌宾客和凶仪等事;领典客、司仪二署。其长官称鸿胪寺卿。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丞二人,从六品。见《新唐书·百官三·鸿胪寺》。

宋朝鸿胪寺,置卿一人,少卿一人,丞、主簿各一人。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见《宋史·职官五·鸿胪寺》。

明朝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恩,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其官,卿一人,正四品;左右少卿各一人,从五品;左右寺丞各一人,从六品。另外还有主簿厅主簿、司仪署丞、司宾署丞、鸣赞等。见《明史·职官三·鸿胪寺》。

清朝鸿胪寺,其官有管理奉寺事大臣、卿、少卿、鸣赞等。“卿掌朝会、宾飨赞相礼仪,有违式,论劾如法。少卿佐之。鸣赞掌傧导赞唱。”见《清史稿·职官二·鸿胪寺》,参看“大鸿胪”条。


【检索鸿胪寺 ==>】 古籍全文检索:鸿胪寺     全站站内检索:鸿胪寺

食官
食采
南正
南军
南閤
南雍
南北司
南北衙
南顿君
南北军
南面大王
南院详稳
南院都监
南院宣徽
南院林牙
南院将军
南部千长
南岳太傅
南阁祭酒
南京各部
南京守备
南书房行走
南北护卫府
南院都承旨
南院副承旨
南院统军使
南院都部署
南院副部署
南院小将军
南府左宰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