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中和镇

输入历史地名:

中和镇

①即今河南获嘉县西南中和镇。民国《获嘉县志》卷2:“中和镇,距城二十一里。”

②即今湖北红安县南中和乡。明、清置巡司于此。


(1)在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东南部、大兴安岭东麓。面积204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和村,人口2170。1931年形成聚落,名孙成美沟,因据邵家窝棚与头道沟之间,于1947年改名中和。1956年建中和乡,1958年属雅尔根楚公社,1961年析置中和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改镇。农产玉米、谷子、高粱、小麦,畜产牛、马、绵羊、猪。有农机修造、榨油、制酒等厂。111国道经此。(2)在吉林省梅河口市西南部、辉发河东侧。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白家堡,人口920。1949年为中和区,1956年设二八石乡,1958年改中和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置镇。主产稻、玉米。有煤、黄金等矿。有制钉、砖瓦、植物油加工等厂。公路西接202国道。(3)在黑龙江省延寿县东部。面积460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和村,人口5360。1922年建屯,始称大贵街,后称中和屯。1934年设中和保,1938年改村,1946年改区。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改镇。东亮珠河流经。主产稻。有木材加工等厂。森林铁路、公路通加信等地。(4)在黑龙江省青冈县西部。面积142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和,人口6340。1921年潘姓开荒建屯,名潘家秧子街基,1939年改称中和村。1955年设中和区,1956年改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产玉米、大豆、小麦、甜菜等。有木材加工、橡胶、农具等厂。203国道经此。(5)在河南省获嘉县中部。面积23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和村,人口6560。传因村在南和与北和二村之间得名。清称忠和镇,1912年更名中和镇,1949年简称中和。1955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3年置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有纸箱、面粉、造纸等厂和养殖业。新孟公路经此。(6)在湖南省浏阳市东南部。面积141.3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苍坊,人口300。建国初期为中和乡。相传从前民众自动捐修一桥,名曰中和桥。“中”即位置适中,“和”即合作之意。乡以此得名。1958年属群力公社,1961年分置中和公社,后改乡。1999年置镇。产稻、生猪、黑山羊、牛、烟花等。苍坊村孔家组为胡耀邦故乡。(7)在湖南省宁远县西部。面积293.2平方千米。人口6.6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和圩,人口2380。以其处宁远中心又历为集市,故名。1950年属宁远县第三区。1958年属火箭公社,1961年为中和、新开、慕投、保和四公社。1982年分别改乡,1995年四乡合并建中和镇。主产稻、大豆、烤烟、花生等。有铁木加工、砖瓦、石灰、发电等厂和锑矿、铜矿、园艺场。设有圩场,交易以山货、竹和木制品为主。有公路通县城。(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东南部。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和圩,人口1100。以《孟子》“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意得名。原属罗秀区,1962年属沙坡区,1965年称沙坡公社。1982年改为中沙公社,1984年改为乡。1987年析置中和乡,1993年置镇。产稻、薯类、花生、大豆、甘蔗、玉桂、八角、茶叶、油茶、荔枝等。有造纸、兽药、农机等厂。为农贸集市。公路通桂平、玉林、容县等地。(9)在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部。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和,人口8220。取“中立、和平”之意命名。隋末起曾为义伦县、儋州、宜伦县治。1957年置中和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复置镇。产稻、花生、甘薯等。为市中北部交通和农贸中心。古迹有东坡书院、槟榔庵、东坡井、宁渐庵等。为海南省著名旅游点。那干公路经此。(10)在重庆市开县西部。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和场,人口3260。清中期建场,取“调和折中”之意命名。1931年由三合场乡析置中和镇。1932年并入三合场乡。1938年由三合场联保分置中和场联保。1940年并入三合乡。1958年为中和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置镇。1992年新义乡并入。产稻、小麦、玉米、薯类及蚕茧、柑橘、白肋烟。有缫丝、酿酒、印刷、发电等厂。所产丝享誉东欧和东南亚。开宣公路经此。(11)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6.7平方千米。人口7.5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和,人口2.9万。原名烟麻坪,清乾隆二年(1737年)县治由三合场迁此。1914年以“中正仁和”之意更名中和。1938年建中和镇。1958年成立中和公社,中和镇隶之。1964年成立中和镇公社,1980年恢复建制镇。2001年涌图、迎风二乡并入。农产以稻、小麦、蔬菜为主,特产秀油。有卷烟、植物油、建材、汽车修配等企业。326国道始于城南,并与319国道相交,另有秀松、秀溶等公路经此。(12)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东北部。面积119平方千米。人口5.8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和,人口4700。清乾隆八年(1743年)始建场,因原严家场和张场毁于火灾,后重建场于两场中心,故名。1949年为中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置镇。1992年凉风、太和、龙潭三乡并入。主产油菜籽、花生、辣椒、烤烟、蚕茧等。特产“中和醋”闻名省内外。有酿造、造纸、石粉、建材、建筑、林场等业。为市东北辣椒、花生集散地。通公路。 (13)在四川省双流县北部。面积23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和,人口1万。以驻地得名。明代迎江、黄土二场合并,取二者中和之意命名。西汉为广都县治。1949年为中和乡,1958年为中和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置镇。盛产花生、胡豆。成都银丝粉驰名。有轧钢、丝绸、剪刀、化工、建材等厂。四川省石油总医院驻境。成三公路经此。府河通航运。(14)在四川省岳池县东南部。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和,人口4010。清康熙时置巡检司。因中和寨得名。1949年为中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1992年渠河乡并入。产油菜籽、蚕茧等。有农机、氮肥、砂砖、粮油加工、酿酒等厂。通公路,渠江通航。古迹有明代太子坟。(15)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中西部。面积81.6平方千米。人口1万。1953年建中和乡。1961年建中和公社。1984年改中和乡。1991年中和、水龙二乡合建中和镇。主产稻、玉米、辣椒。有煤、铅锌等矿。三荔、三独公路经此。


【检索中和镇 ==>】 古籍全文检索:中和镇     全站站内检索:中和镇

三级石佛图
三坝厅
三坝河
三坝桥
三坝塘
三坑
三坑墟
三块石关
三花山
三苏坟
三苏祠
三村砦
三吾驿
三连
三吴
三吴镇
三县寨
三县镇
三里三镇
三里坝
三里沟
三里店
三里浅
三里驿
三里城
三里桥
三里营
三里湾渡
三里塘
三里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