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门源回族自治县

输入历史地名:

门源回族自治县

在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南麓,东、北部邻接甘肃省。属海北藏族自治州。面积6902平方千米。人口15.1万。是回族主要聚居地之一。辖4镇、8乡(含1蒙古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浩门镇。“门源”原作“亹源”,意为“浩亹河源”,因地处古称之浩亹河(今大通河)上游而得名。“亹”的本意是峡中两岸对峙如门的地方,与“”通。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置威戎军(在今县北金巴台古城)。北宋初,为吐蕃唃厮啰地,崇宁三年(1104年)为湟州地,政和六年(1116年)置震武军(约驻今县东克图口古城)。震武军所领善治堡、大同堡、德通城、石门堡,其址均在今县境。元属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隶宣政院。明中叶后为蒙古族、藏族驻牧地。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大通营于北大通城(今浩门镇)。1931年由大通县和西宁县析置亹源县,治浩亹镇(今浩门镇),省直辖。1939年由亹源县析置祁连设治局。1953年12月19日设立亹源回族自治区(同年9月30日批准),改隶海北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亹源回族自治县,属海北藏族自治州。1959年为书写方便,改“亹源”为“门源”,改“浩亹”为“浩门”。地处祁连山地东部。东北部为冷龙岭,南为达坂山,中部为门源盆地,大通河(即浩门河)流贯全境。属大陆性高原气候。水、林资源丰富,是青海省主要林区之一。以农为主,农牧并举。产春小麦、青稞、油菜籽、马铃薯。是青海省油料生产基地之一。牧养马、牛、羊,名产有“大通马”(又称“浩门马”)、黑紫羔皮、干奶酪。有雪豹、麝、马鹿、雪鸡、猞猁、黄羊、岩羊、旱獭等野生动物,并产大黄、羌活、雪莲、黄芪、鹿茸、柴胡、沙参、秦艽、麻黄等药材。矿产有煤、萤石、石灰石、金、铜、铁、锌等。工业有电力、采煤、毛纺、制药、皮革、水泥、建材、农机修配、粮油加工、酿造、乳制品、地毯、运输等。宁张、民门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仙米风景区、花海鸳鸯和金巴台古城、门源古城、克图古城、岗龙沟石窟寺、浩门清真寺、珠固寺、仙米寺等。


【检索门源回族自治县 ==>】 古籍全文检索:门源回族自治县     全站站内检索:门源回族自治县

一沟
一联
一天山
一六镇
一市镇
一立镇
一尖山
一面山
一品镇
一都镇
一天门山
一平浪镇
一江山岛
一拉溪镇
一面坡镇
一座营镇
一渡水镇
一片石关城
乙泉戍
二龙
二圣
二村
二段
二庭
二夏
二联
二铺
二街
二殽
二豫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