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开县

输入历史地名:

开县

①明洪武六年(1373)降开州置,属夔州府。治所即今四川开县。《明史·张献忠传》:崇祯十四年(1641),“献忠乃悉众攻楚兵于土地岭,副将汪之凤战死,遂陷大昌,进屯开县”。民国初属四川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②1913年改开州置,属大名道。治所即今河南濮阳市。1914年改名濮阳县。

③1913年改开州置,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开阳县。1914年改名紫江县。


(1)旧县名。(1)1913年由开州改置,治今河南省濮阳市城关镇。因与四川、贵州两省开县重复,1914年改名濮阳县。(2)1913年由开州改置,治今贵州省开阳县城关镇。1914年更名紫江县。 (2)今县名。在重庆市东北部、东河与南河交汇处,西与四川省交界。辖28镇、27乡。面积3959平方千米。人口152万。三峡库区淹没46.4平方千米,迁移人口11.1万。县人民政府驻汉丰镇。新城迁旧县城之南,包括汉丰镇、丰乐镇及镇东镇,面积7平方千米,人口25万。县以流经县城之开江(今南河)得名。《郡县释名》:“邑有开江,源出新宁笄山,流经城南合清江,至巴阳驿注于汶江,县名以此。”秦为巴郡朐忍县地。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析置汉丰县,治今汉丰镇南。北周改名永宁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盛山县,义宁二年(618年)于县置万州。唐初改为开州,盛山县为州治。广德元年(763年)改盛山县名为开江县。元省县入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降州为县,始名开县,属夔州府。1913年属川东道,1914年属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东行署万县专区,1952年改属四川省万县专区。1968年专区改地区,隶属不变。1992年属万县市。1997年撤销万县市后,由万县移民开发区代管。2000年移民开发区撤销,直属重庆市。地处川东平行领谷北段与大巴山复合的低山丘陵区。主要河流有东河、南河、浦里河和彭溪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特产柑橘、茶叶、油桐、丝绸扇等,尤以柑橘有名。矿产有煤、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石膏、硅石、铁、铜等。工业有电力、煤炭、化肥、建材、造纸、印刷、食品等。东河可航木船。渝巫、万城公路纵横县境。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黄陵城、仙女洞、盛山森林公园、刘伯承故居等。


【检索开县 ==>】 古籍全文检索:开县     全站站内检索:开县

桐棉
桐乡市
桐木街
桐台镇
桐屿镇
桐村镇
桐庐镇
桐汭水
桐坪镇
桐林坳
桐林镇
桐岭镇
桐城市
桐柏集
桐畈镇
桐峪镇
桐梓山
桐梓河
桐梓镇
桐琴镇
桐照镇
桐源圩
桐山后金
桐子林镇
桐泌确县
桐寨铺镇
桐柏县城关镇
株良镇
株林镇
株树山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