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清口

输入历史地名:

清口

①即泗口。又名淮泗口、清河口。古泗水入淮之口。《汉书·地理志》、《水经·济水》 云: 泗水至睢陵县 (今江苏盱眙县西北)南入淮。郦注以为在角城 (今江苏淮阴市西南) 入淮。因泗水一名清水,故名。泗水为中原水运要道,清口扼南北交通咽喉,为历代战争要地。《陈书·吴明彻传》: 太建九年 (577) 北伐,至吕梁,“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轨轻行自清水入淮口,横流竖木,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明彻仍自决其堰,乘水势以退军,冀其获济。及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不得渡,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又 《资治通鉴》: 唐乾宁四年 (897),朱全忠举兵击杨行密,遣将庞师古领徐、宿、宋、滑七万之兵 “营于清口”,皆此。金、元后,黄河夺淮入泗,清口遂为河防要地。明、清时成为黄河、淮水交会之处。

②即古汶水入济之口,在今山东梁山县东南。以下济水即通称清水。《水经·济水篇》: 济水 “又东北过寿张县西界安民亭南,汶水从东北来注入”。郦道元注: “济水又北,汶水注之,戴延之所谓清口也。” 《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 (450),萧斌 “使王玄谟戍碻磝,申坦、垣护之据清口”。即此。

③明清时指淮水入黄河之口为清口。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马头镇西北。因淮水经洪泽湖沉淀后水流较黄河之水清而得名。后因黄淮交会处变迁,清口亦随之移位。明万历以前清口只起冲刷黄流的作用,万历后江淮运河北口先与淮河相会,然后经清口与黄河相会,清口不仅为黄淮交会之所,也是粮运咽喉之地,为南北漕运重地。


(1)古泗水入淮之口。又称泗口、清河口,因古泗水一名清水,故名。在今江苏省淮安市西北。地当南、北交通咽喉,淮上军事要地,屯兵戍守。南朝陈太建十年(578年),吴明彻为北周王轨败于清口;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韩世忠控扼清口以御金。皆指此。金、元以后黄河夺泗入淮,清口遂为河防要地。潘季驯《河防一览·河防险要》:“清口乃黄、淮交会之所。”(2)古汶水入济之口。在今山东省梁山县东南。此下济水即通称清水。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萧斌使申坦、垣护之据清口,即此。


【检索清口 ==>】 古籍全文检索:清口     全站站内检索:清口

宏济桥
宏赐堡
宏道镇
宏路驿
宏路站
宏静县
宏静镇
宏潭镇
宏徽殿
牢山
牢水
牢石坡
牢兰海
牢州
牢固关
牢城关
穷水
穷石
穷石山
穷来埲
穷谷
穷陂
穷鱼丘
穷独山
穷桑
良口墟
良口镇
良山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