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威远县

输入历史地名:

威远县

①隋开皇十一年 (591) 改威远戍置,属资州。治所即今四川威远县。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卷52: 威远县 “取威抚远人之义”。大业初属资阳郡。唐属荣州。元初废,后复置。明洪武十年(1377) 省入荣县。十三年 (1380) 复置,属嘉定州。清康熙六年 (1667) 又废入荣县,雍正六年 (1728)复置。十二年 (1734) 属嘉定府。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②1913年改威远厅置,治所即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因与四川威远县重名,1914年改景谷县。


(1)旧县名。1913年改威远厅置,治今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1914年改名景谷县。(2)今县名。在四川省中部偏南。属内江市。面积1287.22平方千米。人口约74.7万。辖20镇。县人民政府驻严陵镇。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威远戍,十一年置威远县,属资阳郡。《元和郡县志》威远县:“开皇三年于此置威远戍……十一年改戍为县,因戍为名。”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隶荣州。南宋绍熙中属绍熙府。元初县省,元统元年(1333年)复置。明洪武四年(1371年)省入荣县;六年复置,属嘉定府。十年又省入荣县;十三年再复置,属嘉定州。清康熙六年(1667年)省入荣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属嘉定府。1913年属下川南道,1914年属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内江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内江专区,1968年属内江地区,1985年属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荣威穹窿低山丘陵区。威远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中部,乌龙河流经东缘。西北还有越溪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玉米、薯类。为省黄麻、金银花、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及重点县。特产“七星辣椒”著名。有天然气、煤、盐卤、陶土及铁矿。工业以矿产资源为优势。有大型天然气脱硫厂。为川西南输集气中心,复线管道通成都、德阳等市;并有钢铁、机械、建材、煤炭、化工等工业。螺纹钢、角钢、钢锭、炭黑享有盛誉。资威铁路经县境东,内威、贡连等公路在县城交会。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东堡山烈士陵园及佛二岩大佛、威远白塔等。


【检索威远县 ==>】 古籍全文检索:威远县     全站站内检索:威远县

洞灵观
洞岩山
洞河口
洞泽
洞房山
洞城
洞庭山
洞庭夹
洞庭庙店
洞庭湖
洞宫山
洞浦
洞涡水
洞涡驿
洞清岩
洞源山
洞霄宫
洞噶拉山
洞澡水
水
江水
河
洄水
洄曲
洄湟镇
洄溪
洄溜集
洄澜亭
测水市
洙水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