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吴城镇

输入历史地名:

吴城镇

①清置,属永宁州。即今山西离石县东南六十里吴城镇。

②金置,属临淮县。在今江苏泗洪县东南城头乡。

③即今江西永修县东北吴城镇,地当赣江入鄱阳湖之口。《清一统志·南昌府二》:吴城镇“本朝雍正七年移南康府同知驻此。乾隆三十年改属南昌府,兼移昌邑巡司驻此。四十四年裁巡司,置主簿仍驻此”。

④清置,属桐柏县。即今河南桐柏县东北二十二里吴城镇。

⑤即今河南舞阳县东三十二里吴城镇。唐元和中吴元济筑城以拒官军,平定元济后,元和十三年(818)移舞阳县治此。金泰和八年(1208)舞阳县徙今治。此地为吴城镇。


(1)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东南端。面积428.3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吴城,人口 1450。传战国魏将吴起在此筑城,故名。1949年为离石县六区,1954年改吴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王营庄乡并入。地处吕梁山区中段。产莜麦、玉米、谷子等。有粮油加工厂。307国道经此。古迹有吴城遗址。(2)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部。面积54.2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南吴集,人口 1500。1957年设吴集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并改名为南吴集乡,2000年置吴城镇。产稻、小麦、花生、油菜籽、蚕茧、烟叶等。有公路通市区。(3)在江西省永修县东北部、赣江与修水交汇入鄱阳湖处,北、东濒鄱阳湖。面积368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吴城,人口 3850。原名吴山,南朝宋时海昏县治沉没,此遂成集镇,因名吴城。元末,陈友谅曾屯水军于此。明、清时与河口、景德、樟树并称“江西四大名镇”。1949年属新建县第五区,1954年划属永修县第八区,1958年设吴城公社,1981年改设吴城镇。主产稻等。特产银鱼、大板瓜子、滨湖水牛。有电力、造船、建材、矽砂、农机、印刷、油脂、纺织等厂。为省木、竹和其他物资集散地。国家级鄱阳湖候鸟保护区设此,有观察站。水运上溯南昌、赣州,下出鄱阳湖。有公路西南接虬上公路。古迹有望湖亭。(4)在河南省桐柏县中部。面积143.3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吴城,人口 2560。1956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4年改镇。产板栗、大枣、稻、小麦、大豆、花生、芝麻等。有面粉、砖瓦、大理石加工等厂。明月公路经此。镇东北有汉墓群。(5)在河南省舞阳县东南部。面积66.5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吴城,人口 5010。唐元和年间吴元济叛唐在此筑城以拒唐兵,得名吴城。元和十三年(818年)至金初为舞阳县治,后称吴城镇。清曾名吴城店、吴城集、吴城寨。简称吴城。属许州。《大清一统志》:吴城“唐元和中,吴元济筑此以拒官军。元济平,移舞阳县治此,后徙今治,遂为吴城镇”。元后废。1949年为吴城乡。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改镇。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烟叶、苹果等。有食品、面粉、机械、水泥预制件、榨油、木材加工等厂。漯河至南阳铁路、漯叶公路经此。


【检索吴城镇 ==>】 古籍全文检索:吴城镇     全站站内检索:吴城镇

一沟
一联
一天山
一六镇
一市镇
一立镇
一尖山
一面山
一品镇
一都镇
一天门山
一平浪镇
一江山岛
一拉溪镇
一面坡镇
一座营镇
一渡水镇
一片石关城
乙泉戍
二龙
二圣
二村
二段
二庭
二夏
二联
二铺
二街
二殽
二豫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