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吴县

输入历史地名:

吴县

春秋时吴国都城。秦置县,为会稽郡治。治所即今江苏苏州市。东汉为吴郡治。南朝梁太清二年(549)为吴州治。隋开皇九年(589)徙治今苏州西南横山东五里,为苏州治。大业初复为吴州治,不久改为吴郡治。唐武德四年(621)复为苏州治,七年(624)还治今苏州市。天宝元年(742)复改吴郡,乾元元年(758)仍为苏州。宋为平江府治。元为平江路治。明为苏州府治。民国初为江苏苏常道治。1927年直属江苏省。


古旧县名。秦置县于春秋吴国故都。治今江苏省苏州市旧城区(惟隋代曾移治市西南横山下,唐还旧治)。秦与西汉为会稽郡治。东汉永建以后、三国吴、晋、南朝为吴郡治,梁、陈又为吴州治。隋、唐、五代、宋初为苏州(隋大业、唐天宝为吴郡)治。宋政和以后为平江府治,元为平江路治,明、清为苏州府治。两汉、三国吴时辖有今苏州市、吴江市、常熟市地。西晋割出今常熟市地置海虞县。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分县境东北部置长洲县,与吴县同治苏州城内。五代时吴越又割出今吴江市地置吴江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长洲县南部置元和县,吴县、长洲、元和三县同治苏州府郭下,吴县辖有今苏州市区及西南部分,东起鲇鱼口,北起马山、东渚、华山,西南包有太湖中洞庭东、西山及附近诸小岛。乾隆元年(1736年)分出洞庭东西山置太湖厅,治东山镇,光绪三十年(1904年)又分太湖厅洞庭西山置靖湖厅,1912年并吴县、长洲、元和三县和太湖、靖湖二厅为吴县一县。1995年撤县,改设吴县市。


【检索吴县 ==>】 古籍全文检索:吴县     全站站内检索:吴县

二石阙
二龙山镇
二龙乡
二龙渡
二甲镇
二仙庙
二仙洞
二台站
二华
二刘市
二关
二江
二妃墓
二克山
二酉洞
二连盐池
二里冈
二里头
二里头文化遗址
二里关
二沟汛
二层行溪
二林社
二股河
二京
二郎山
二郎场
二郎关
二郎坝
二郎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