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阳谷县

输入历史地名:

阳谷县

①东晋宁康初(373)改春谷县置,属宣城郡。治所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寻废。

②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济州。治所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三十里,俗呼水没城。《寰宇记》卷13阳谷县:“取县界故阳谷亭为名。”大业初属济北郡。唐初属济州,后改属郓州。北宋景德三年(1006)移治孟店, 即今治。宣和元年(1119)属东平府。元属东平路。明、清属兖州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5年属东昌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1)古县名。东晋孝武帝改春谷县置,治今安徽省繁昌县西北。属宣城郡。寻废。(2)今县名。在山东省西部,南邻河南省。属聊城市。面积 1048.5 平方千米。人口75.3万。辖11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阳谷镇。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东阿县置阳谷县,治今县东北。取古阳谷亭为名。属济州,后属济北郡。《太平寰宇记》:阳谷县“取县界故阳谷亭为名”。唐初属济州,后属郓州。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徙治孟店(今阳谷镇),属郓州。金属东平府。元属东平路。明、清属兖州府。1914年属东临道,1925年属东昌道,1928年直属省。1939年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属鲁西行政区运东专区。1941年后属冀鲁豫行政区第四、六、九专区。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省。1958年并入寿张县,1961年复置。1964年寿张县撤销,金堤以北地区并入。1967年属聊城地区。1997年撤销聊城地区,属聊城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倾。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主产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花生、棉花等,棉花生产具有悠久历史,是特产之一。阿胶是著名特产,曾是唐、宋、明、清时期的贡品。另外柳编、竹编、草编、蒲编也是本县特产,畅销国际市场。工业有纺织、机械、食品、饮料、造纸、橡胶、化工、电力、医药、电气等厂。京九铁路经过县境并设站。齐南、聊商、聊位、蒙馆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景阳岗、阿城故城遗址、张秋镇刘楼黑固堆大汶口文化遗址、张秋镇许楼红固堆大汶口文化遗址、博济桥。


【检索阳谷县 ==>】 古籍全文检索:阳谷县     全站站内检索:阳谷县

板仓河
板石山
板石屯
板石湖
板石镇
板场铺
板达营
板江
板江大洲
板江村
板江峒
板江堡
板步镇
板角关
板固
板闸谷
板闸镇
板城县
板城渚口
板栈山
板泉堐
板桥
板桥山
板桥山镇
板桥场
板桥店
板桥河
板桥驿
板桥城
板桥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