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阳曲县

输入历史地名:

阳曲县

西汉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定襄县东南侍阳。东汉末移治今山西太原市北阳曲镇。北魏属永安郡,移治今阳曲镇南。隋开皇六年(586)改阳直县,十六年(596)改为汾阳县。唐武德七年(624)复改为阳曲县,属并州。治所即今阳曲镇。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移治今太原市。1948年移治黄寨(今阳曲县)。


在山西省中部。属太原市。面积 2017.6 平方千米。人口14.3万。辖4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黄寨镇。春秋晋置盂县,治今县东北大盂镇。战国属赵。汉置狼孟县,治今黄寨。与盂县并隶太原郡。东汉末移阳曲县(西汉置,故治在今定襄县)于今太原市东北阳曲镇,属太原郡。清道光《阳曲县志》:“阳曲乃汾曲之阳。”西晋阳曲、狼孟、盂三县同属太原国。北魏废狼孟、盂二县。隋开皇六年(586年)改阳曲县为阳直县,十六年又改名汾阳县。大业中复又改阳直县。唐武德七年(624年)复改名阳曲县。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县治移于唐明镇,即今太原市,为并州郭下县,嘉廞四年(1059年)为太原府治。金为河东北路太原府治。元为冀宁路治。明为山西省太原府治。清承明制。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为山西省会。1937年析置东、西阳曲。1948年复为阳曲县,移治黄寨镇。1949年属忻县专区。1958年属太原市。地处太原和忻定断陷盆地之间。杨兴河、泥屯河、凌井河、温川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谷子、玉米、薯类、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石膏、石英、云母、铝土等。工业有采煤、冶炼、化工、建材、机械等。北同蒲铁路、108国道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不二寺、无梁殿、白龙庙、三藏寺、明泰大师塔等。


【检索阳曲县 ==>】 古籍全文检索:阳曲县     全站站内检索:阳曲县

喀喇和色尔
喀喇河
喀喇河屯厅
喀喇河屯营
喀喇哈布河
喀喇莽鼐哈必尔汉
喀喇塔什山
喀喇塔拉额西柯淖尔
喀喇额尔齐斯河
喀鲁伦巴尔和屯盟
喀鲁喀河
喀赖河
喀穆尼峰
喀穆尼站
喀穆图河
戢兵山
遇贤水
遇贤镇
遇明河
遏虎城
遏根陀国
遏换城
遏索山
遏蜜城
遗遗之门
遄台 (臺)
畴阳街
践土
践斯处折施山
跋布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