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白沙镇

输入历史地名:

白沙镇

①唐置,属扬子县。即今江苏仪征市。五代唐同光二年(924)杨吴改迎銮镇。

②北宋置,属新化县。即今湖南新化县北八十里白溪镇。

③北宋置,属江津县。即今四川江津市西南白沙镇。光绪《江津县志》卷2:白沙镇“距城一百二十里。烟火二千余家,最为繁富。津邑水码头,当以此为第一”。

④北宋置,属清水县。即今甘肃清水县东南三十里白沙乡。

⑤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晋书·孙惠传》:“成都王颖荐惠为大将军参军,领奋威将军、白沙督。”即此。

⑥即今江西吉水县北三十里白沙镇。《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吉水县:白沙镇在“县北三十里。有巡司,元置,今移县西三曲滩上”。

⑦在今江西德兴市东北一百二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其东有白沙关,为浙、赣要冲。

⑧即今福建闽侯县西北白沙镇。当黄石溪水入闽江之口,为通南平孔道。清有驿丞驻此。

⑨即今河南中牟县西二十四里白沙镇。《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同光三年(925),“以腊辰狩于白沙”。北宋于此设镇。

⑩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六十里白沙村。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8:咸丰十年(1860)三月,黄得魁追捻军“于禹境之白沙”。1928年曾置民治县于此。

(11)即今湖南宜章县西南三十里梅田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1)古镇名。(1)唐永淳元年(682年)置,即今江苏省仪征市。五代吴改名迎銮镇。(2)即“白溪市”。(2)今镇名。(1)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西北部。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务垄边,人口 1040。原为冲积沙地,宋名白沙浦,后简为今名。1968年由庄边公社析置白沙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置镇。产稻、甘薯、花生、柑橘、香菇和松、杉、竹。矿产叶蜡石、高岭土、花岗石。有食品、农机、竹编、棕制品等厂。建有水库。五秀公路经此。古迹有白沙祖宫、宋郑樵墓。(2)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东北部、万安溪中游两岸。面积426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人口 4000。溪边沙石板色白,故名。1949年设白沙乡,后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5年置镇。产甘蔗、茶叶、松脂、香菇、油茶、香蕉、柑橘、烤烟等。土特产有笋干、土纸。矿产有煤、铁。有煤矿、伐木场、水电站和砖瓦、木材加工、造纸、松脂加工等厂。福三公路纵贯全境。(3)在福建省闽侯县中部、闽江北岸。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人口 2930。江中积存大片石英,故名。曾名白沙驿。1958年设白沙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橄榄、柑橘、油茶、油桐。有橡胶、化肥、涤棉、皮革、机床等厂。建有水电站。外福铁路、福分公路经此。轮船通福州。古迹有汤泉寺、摩崖石刻、登山桥、金钟阁、堡头顶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4)在福建省上杭县东部、双髻山西侧。面积196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中洋,人口 1460。1958年设白沙乡,同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4年置镇。产稻、木材、毛竹、烤烟。有农机、造纸等厂。有公路接围禾公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杭县苏维埃政府驻地。1929年毛泽东、朱德曾在罗家岭召开祝捷大会,并制定攻取上杭县城的作战方案。双髻山上可观日出,为旅游胜地。(5)在江西省吉水县东南部。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圩,人口 1800。唐末形成圩市,因地多白沙而名。1949年属白沙等乡,1958年设白沙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置镇。产稻、花生、油菜籽、麻类等。有电力、陶瓷、木器、皮鞋、服装、粮油加工等厂。古高公路经此。(6)在河南省中牟县西部。面积66.9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人口 3600。因地处圃田泽故址,四周多白沙,故名。1956年设白沙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5年建镇。主产小麦、玉米、大豆,并产大蒜、西瓜、花生。有造纸、机修、预制构件等厂。陇海铁路、310国道横贯全境。古迹有春秋清邑城遗址。(7)在湖北省阳新县北部。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9.6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铺,人口 4200。1949年属阳新县第二区。1952年设白沙乡,属第六区。1958年属白沙公社,1961年属白沙区。1975年改白沙公社,1984年改置镇。1999年七峰乡并入。主产稻、小麦、甘薯,盛产苎麻、芝麻、花生等。矿藏以铜居多。有塑料、建材机械、粮油加工等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赤马山铜矿驻境。武九铁路和106、316国道经此。(8)在湖北省孝昌县西南部。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铺,人口 4990。因澴河夹带大量的沙砾在此形成一白沙滩,故得名白沙铺。解放初期为白沙区,1958年设立白沙公社,1962年又恢复白沙区。1975年分设白沙、花西两公社。1987年白沙公社改置白沙镇。地处澴河中游西岸低丘平原区。主产稻、棉花、小麦及油料作物。有造纸、农具修造、综合加工等厂。为县西南物资集散地。肖张公路经此。(9)在湖南省常宁市东南部、舂陵水西岸。面积84.8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人口 4340。以镇西南有小山,多白沙,故名。1950年属白沙、白渡、茭源三乡,1952年设白沙镇。1958年属前进公社,1961年为白沙公社。1985年置镇。1995年阳加乡并入。产稻、黄花菜,盛产柑橘、药材、棕片等。矿产有金、银、铜、铁、锡、铅、锌等。有鞭炮、竹木加工等厂。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圩,历为常宁、耒阳、永兴、桂阳四市县边境重要集市。粤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南段)通车前,为舂陵水沿岸各县物资集散地。有公路通龙门,与耒祁公路相接。(10)在湖南省泸溪县东部、沅江中游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人口 1000。因镇前河滩多白色沙子得名。1993年白沙村从上堡乡划出,设置白沙镇。1995年县城由武溪镇搬迁至白沙镇。产稻、玉米、甘薯、小麦等。矿产有沙金、石灰石、石煤。有公路接319国道,沅江可通航。(11)在湖南省新宁县中部、夫夷水东岸。面积78.5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人口 3000。以对岸有白色沙洲得名。1949年属四和乡。1950年建白沙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建镇。1995年西冲乡并入。主产稻、玉米,并产柑橘、脐橙。有木器、花炮厂及渔场、园艺场。设有圩场。邵新公路经此。(12)在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西南部、北江西岸。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 8580。镇人民政府驻白沙街,人口730。因处北江曲流的堆积岸,河滩石英砂多呈白色,故名。1958年属樟市公社,1964年分属白土、樟市两公社。1977年析置白沙公社,1986年建乡,1993年设镇。主产稻,并产花生、红瓜子、甘蔗等。有农机、木器加工等厂。有公路接323国道。北江河段通10吨以下轮船。(13)在广东省台山市西北部,西临白沙河。面积119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圩,人口 7500。因建于白沙滩上,故名。明、清时属德行都。1935年属台山县第八、九、十三区,1945年属第六区。1957年设白沙乡,1958年与三八乡合设白沙公社。1959年析置三八公社,1984年称白沙区,1986年改镇。地处潭江谷地南岸平原区。主产稻,并产甘蔗、花生、马铃薯和豆、薯类。有石灰石矿。有水泥、石灰、农机修造、塑料、服装等厂。有公路接325国道。白沙河通航。(14)在广东省英德市东南部。面积164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太平街,人口 2060。因在白沙河下游,河床多白色石英砂粒,故名。1950年属英德县二区,1952年属十四区。1957年归英东工委会,1958年属翁源县鱼湾公社。1959年归英德县,仍属鱼湾公社。1960年析置白沙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建镇。属丘陵山地。主产稻,并产花生及“白沙绿茶”、沙梨、柑橘等。有采煤、石灰、砖瓦、农机等企业。106国道经此。(15)在广东省雷州市东北部。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8.2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村,人口 3570。建于南渡河冲积白色沙地,故名。1950年为海康县第一区。1958年属超美公社。1961年置白沙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改乡,1992年改镇。地处南渡河平原台地区。有雷州青年运河东运河和白水沟、平原、黎庞三水库灌溉。主产稻、花生、甘蔗。特产“水店西瓜”。有建材、纸箱、粮食加工等厂。有公路接207国道。古迹有雷祖祠。(16)在广东省阳东县西南部。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圩,人口 3700。相传三国时有人在此定居,唐为高凉郡西平县治所。后省入阳江。明成集市,取名白沙圩至今。镇因圩名。明、清属虔儒都。民国属阳江县八区。1957年称白沙乡,1960年置公社,1983年改区,1988年建镇。地处漠阳江下游西岸,东部为低丘平原区。产稻、甘蔗、水果、花生等。有农机、竹木器、五金、制鞋、建材、酿酒等厂。有公路接325国道。(1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西部、郁江北岸。面积158平方千米。人口6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圩,人口 3200。明代成圩,曾名福隆、回原、中圩。因地处郁江岸边,积沙多为白色,故名。1951年设区,1958年改公社,1962年改区,1966年复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甘蔗、花生、玉米、甘薯、龙眼、荔枝、乌桕、柑橘等。有农具、食品加工、红砖等厂。有公路、水路通桂平、贵港等地。(1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中部。面积152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圩,人口 4760。以驻地附近有白沙塘得名。1950年为阳朔区一区。1958年设白沙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复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苎麻、柑橘、沙田柚、板栗、柿等。有腐竹、铁锅、五金、铸造、凉果加工、农机、大理石等厂。农贸以腐竹、金橘、柿饼、“沙田柚”、板栗、鸭蛋为大宗。有公路通县城、桂林。321国道经此。南侧有北宋年间所建石拱桥——桂仙桥(亦称旧县桥)。(19)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部、铁山港东北部。面积224平方千米。人口8.9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圩,人口 6500。因地处白沙河流域,故名。1950年设乡,1959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置镇。产稻、薯类、花生、甘蔗、黄红麻、胡椒及鱼、虾、蟹等。有塑料、农机、陶瓷、爆竹、水泥、食品等厂。为县东部较大集市。玉北、邕湛公路经此。(2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南部,东与湖南省相连。面积110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新街,人口 1000。地处小冲积扇,多白沙,故名。1950年为白沙乡。1958年称东风公社,1960年属望高公社,1961年为富川县白沙公社。1962年属古城区,1966年属古城公社。1984年析置白沙乡,1996年改设镇。产稻、玉米、甘薯、花生、烟叶、黄红麻、甘蔗及柑橘、山楂、梅等。矿产有锡、钨和铁。有农机厂。设有农贸市场。有公路通富阳、207国道经此。(21)在重庆江津市西南部。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10.7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人口2.9万。北宋元丰年间置镇,以江岸河沙在阳光下呈白色得名。后废。明万历九年(1581年)设白沙水驿。清代设巡检司,设建置镇。1951—1956年江津县人民政府曾驻此。1956年至今均设镇。1992年高屋、几子、高占三乡并入。2001年滩盘镇并入。产稻、小麦、玉米、蚕茧、柑橘、甘蔗。有机械、建材、纺织、塑料、造纸、食品等厂。是江津西部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北岸成渝铁路在此设站,有李白公路东接渝东公路,江通轮船。(22)在重庆南川市西北部。面积31.7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井,人口300。因场侧有一夹带白沙的涌泉,称白沙井,故名。1949年前为白沙乡。1949年后与乾丰乡合并。1958年建白沙公社。1984年改名白沙乡,1989年建镇。产小麦、玉米、稻、蚕茧。有水泥、食品等厂。有渝南公路经此。(23)在四川省万源市东部。面积190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人口1.2万。明正德十年(1515年)建场。因白色河沙得名。1952年置白沙乡,属万源县。1958年改公社。1978年划属白沙工农区。1984年复改乡,同年置镇。1993年划属万源市,花萼乡、水田乡并入。产茶叶、生漆、水果、油菜籽、核桃、板栗及中药材天麻、黄连、杜仲。北部森林资源丰富。有煤、石灰石、铁等矿。有采煤、采矿、水泥、化纤、玻璃、木材加工等业。为农副产品集散地。襄渝铁路支线、城万公路经此。1933—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于此建白沙区苏维埃政府。(24)在四川省双流县东部。面积37.7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波坡,人口 5200。因以盛产白沙,故名。1949年为平安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改白沙公社,1983年改白沙坡乡。1992年改白沙乡,2001年建镇。盛产水果,以白沙西瓜、草莓、丰水梨、金华梨等为著。有农机修配、砖瓦等厂。华龙、华太公路经此。(25)在四川省合江县西北部。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人口 3000。唐时为合江县治,明、清时为水运集市,以江岸有白色沙洲得名。1949年为白沙镇,1958年改公社,1963年复镇。1992年燕坪乡并入。产蚕茧、稻、甘薯等。有五金修配、服装、酿酒、砖瓦、建筑等业。为县北农副产品集散地。泸合公路经此。长江通客货轮。(26)在贵州省石阡县西部。面积129.8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沙,人口 2160。昔村东泉水白沙翻涌,故名。1950年为白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均田、枇杷三乡并入建白沙镇。产稻、玉米、油菜籽、马铃薯、烤烟。露天开采重晶石矿。为县西农贸集市。久铜公路经此。


【检索白沙镇 ==>】 古籍全文检索:白沙镇     全站站内检索:白沙镇

横阳江
横阳县
横坂镇
横县
横谷
横沔镇
横沥
横沥墟
横沟
横沟桥
横沟桥市
横尾山
横陇河
横陇港
横陂墟
横坡长官司
横林镇
横岭
横岭口
横岭山
横岭关
横岭背
横岭峒
横岭堡
横岭镇
横金
横河
横河集
横泖
横泾镇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