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典故 >

绕梁三日

输入历史典故:

绕梁三日

述补 绕,环绕。萦绕房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不绝于耳。语本《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陈自强《激励》:“他的演唱博得热烈的掌声,掌声过后余音犹存,真所谓~,不绝于耳。”△褒义。多用于描写歌唱声或乐器声。→绕梁之音 绕梁遏云余音绕梁 余味无穷 不绝于耳 ↔野腔无调 不堪入耳 鬼哭狼嚎


述补 绕,环绕。萦绕房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不绝于耳。语本《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陈自强《激励》:“他的演唱博得热烈的掌声,掌声过后余音犹存,真所谓~,不绝于耳。”△褒义。多用于描写歌唱声或乐器声。→绕梁之音 绕梁遏云余音绕梁 余味无穷 不绝于耳 ↔野腔无调 不堪入耳 鬼哭狼嚎


【典源】《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 (yu) 歌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 (li), 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洞冥记》:“汉武帝使董谒乘浪霞之辇以升坛,候王母。王母至,与宴歌,奏春归之乐。谒乃闻王母歌声而不见其形。歌声绕梁三匝,乃上旁梁,草树枝叶皆动,歌之感也。”

【今译】 古代韩娥东去齐国,路上断粮,经过雍门时以卖唱求食。走后,余音仍在栋梁间萦绕,三天不绝,人们都以为本人还未离开。又传说汉武帝派董谒乘浪霞之辇升天以候西王母,王母来到,与之宴饮欢歌,演奏春归之乐。董谒只听到王母的歌声而不见王母身影。歌声绕梁三周,又飞往旁边的屋梁,草木枝叶都随着歌声振动。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歌声或乐声隽永,余味绵绵。

【典形】 雕梁再三绕、度曲韩娥、飞绕虹梁、歌从雍门学、歌梁、歌响拂雕梁、韩讴、梁上歌声绕、绕栋宇、绕梁、绕梁唱、三日绕梁、三日响、余声三日飞、歌声梁上浮、歌绕夜梁、歌绕飞梁、送曲韩娥、韩娥音、绕红梁、绕尘梁、声飞梁。

【示例】

〔雕梁再三绕〕 南朝梁·沈约《咏篪》:“雕梁再三绕,轻尘四五移。”

〔度曲韩娥〕 明·汤显祖《紫箫记》:“若不是度曲韩娥,定则是萦情苏小。”

〔飞绕虹梁〕 清·洪升《长生殿》:“悠扬,声情俊爽,要停住彩云飞绕虹梁。”

〔歌从雍门学〕 唐·李商隐 《碧瓦》:“歌从雍门学,酒是蜀城烧。”

〔歌梁〕 南朝梁·萧绎《登颜园故阁》:“如何舞馆乐,翻见歌梁悲。”

〔韩讴〕 明·杨慎《折桂令带过清江引·与简西峃》:“赏春晴联辔春游,听有钟期,歌有韩讴。”

〔梁上歌声绕〕 明·唐寅《忆秦娥·王守谷寿词》:“祝长生,梁上歌声绕,黄粱梦先觉。”

〔绕栋宇〕 晋·陆机 《拟今日良宴会》:“哀音绕栋宇,遗响入云汉。”

〔绕梁〕 南朝梁·江总《宛转歌》:“谁能巧笑特窥井,乍取新声学绕梁。”

〔绕梁唱〕 南朝梁·王冏《长安有狭斜行》:“佳人且少留,为君绕梁唱。”

〔三日绕梁〕 唐·张鷟《游仙窟》:“一时忘味,孔丘留滞不虚; 三日绕梁,韩娥余音是实。”

〔三日响〕 明·徐渭《钟公子以诗赠次答之》:“那能三日响,来敌百官歌。”

〔余声三日飞〕 北周·庾信《听歌一绝》:“但令闻一曲,余声三日飞。”


【词语绕梁三日 ==>】  成语:绕梁三日    汉语大词典:绕梁三日
【检索绕梁三日 ==>】 古籍全文检索:绕梁三日     全站站内检索:绕梁三日

拘文牵俗
招招舟子,卬须我友
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拟人必于其伦
拨尽寒炉一夜灰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择祸莫若轻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挟太山以超北海
挟恐见破之私意
挟震主之威
挽狂澜于既倒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
捉将官里去
捉贼见赃,捉奸见双
损之又损之
掊克在位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接天莲叶无穷碧
掷地作金石声
搔首踟蹰
摄官承乏
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操刀必割
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收拾余烬,背城借一
攻乎异端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放于利而行多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