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典故 >

符竹

输入历史典故:

符竹

汉书.文帝纪》:“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注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合符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

汉文帝三年(公元前一七六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文帝下诏令,将铜虎符和竹使符颁发郡国守相,作为朝廷发号施令的信符。铜虎符和竹使符各五对,右半留朝廷,左半交统兵统帅或地方长官,符合则命令生效。后以“竹使符”为州郡长官的典故。

唐.白居易《忠州刺史上表》:“臣得为升平之人,遭遇已极;况居符竹之寄,荣幸实多。”张九龄《登荆州城楼》诗:“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


【词语符竹 ==>】    汉语大词典:符竹
【检索符竹 ==>】 古籍全文检索:符竹     全站站内检索:符竹

祝发空门
祝哽在前,祝噎在后
神不主体
神不守舍
神不知鬼不觉
神不附体
神丧胆落
神乎其技
神乎其神
神交已久
神人共悦
神人鉴知
神会心契
神会心融
神兵天将
神出鬼入
神出鬼没
神分志夺
神到之笔
神功圣化
神劳形瘁
神区鬼奥
神号鬼哭
神哗鬼叫
神圣不可侵犯
神头鬼脸
神头鬼面
神奇荒怪
神奸巨蠹
神安气定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