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典故 >

似是而非

输入历史典故:

似是而非

    原作“似之而非”,指两个事物相似而实不相同,后则泛指看来似乎对,实际上并不对。有一次,庄子到山林中去,见到一棵大树,枝叶茂盛,而砍树的人却不砍倒它。庄子问其原因,伐木者答道,这棵树枝叶虽茂,但却没有什么可用的地方。庄子叹道,这棵树正是因为不成材而使其得到应有的寿命。从山中出来后,住在一个朋友家中,老朋友十分高兴,让奴仆杀鹅来招待庄子。奴仆问主人,家中有两只鹅,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杀那只?主人回答道,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庄子的学生问他,昨天那棵山中之树,以不成材而免于砍伐,现在这家杀鹅,那只鹅因不会叫而被杀死,要是让先生自我选择,是成材好,还是不成材好?庄子笑道,我既不是材,也不是不材。成材和不成材,相似而不同,因此难免碰到不好的下场。如果得其大道,脱出材与不材窠臼,主宰万物,而不为万物所主宰,哪里会有这样的结局呢?

【出典】: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于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例句】:

    汉·王充《论衡·死伪篇》:“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故杜伯、庄子义之语,往往而存。” 西晋·葛洪《抱朴子·崇敬》:“嫌疑相类,似是而非。”


其他 好像是真的,其实是假的;好像是对的,又好像是不对的。语本《庄子·山木》:“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后汉书·章帝纪》:“夫俗吏矫饰外貌,~,揆之人事则悦耳,论之阴阳则伤化。”△多用于描写人或事的表里关系方面。→类是而非 模棱两可


解释 形容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误。

出处庄子·山木》:“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 累。”

庄子在山里行走,看见一棵大树,枝叶繁茂。伐木的人在这 棵大树旁边休息却不去砍伐它。庄子问:“为何不伐这棵大树?” 伐木的人说:“它没有什么用处。”庄子于是说:“这棵树因为不 成材得以活到老。”庄子从山里走出,借住在朋友家里,朋友非常 高兴,让儿子杀只鹅来招待他。儿子问:“家里两只鹅,一只会 叫,一直不会叫,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掉那只不会叫的。”

第二天,庄子的学生问庄子说:“昨天咱们在山里遇见的大 树,因为自己不成材而不被砍伐,现在主人家的鹅,却因为自己 不成材而被杀掉。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些事情?”庄子笑着回答 说:“如果是我,我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处于‘材’ 与‘不材’之间,就会既像是什么,其实又不是什么,就好像既 合于大道其实却又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这样就不能免于拘束与 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 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 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 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 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 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 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 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 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 一方面呢!弟子们,你们记住了,最好的选择恐怕还只有归于自 然吧!”


【词语似是而非 ==>】  成语:似是而非    汉语大词典:似是而非
【检索似是而非 ==>】 古籍全文检索:似是而非     全站站内检索:似是而非

言金
言鲭
訏俞
詹詹炎炎
誉必待试
誌公飞锡
誓以曒日
誓右军
誓墓文
誓墓羲之
誓带
誓楫
誓江
誓流水
誓清
誓牧
誓骨
譍门女
计偕
计出无奈
计出无聊
计吐六奇
计斗负才
计日
计然之术
计然术
计然策
计相
计过自讼
订久要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