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典故 >

约定俗成

输入历史典故:

约定俗成

    原意是指事物的名称是依据人们的共同意向而制定,因而为人们承认和遵守。后则泛指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某种事物的名称、形式或某种社会习俗。荀卿认为,事物的名称并不是本来就合宜的,而是由人们互相约定一个名称,约定了,用惯了,就认为这一个名称是合宜的,而与约定的名称不同的就认为是不合宜的。什么名称代表什么实物,并不是一开始就固定的。大家约定用这一名称命名这一实物,用惯了,也就成了它的名字了。名字无好坏之分,只要明白易懂、不易产生误解,就是好名称。

【出典】:

    《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例句】:

    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并列 约定,共同议定;俗成,因大家的习惯而自然形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某种社会风俗,最初由一些人相约命定,沿用既久,遂为社会公认。语出《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刘心武《京漂女》:“‘京漂’之间有些~的‘漂规’,凡还没出道尚在挣扎中的‘漂哥’‘漂妹’常常互献信息,以备选用,也算是相濡以沫,‘有饭大家吃’,一种人际温情吧。”△多用于社会习俗或事物名称方面。→相沿成习


解释 指某种名称或习惯,因广大群众长期习用,为社会所公认而 固定下来。

出处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韩非子、李斯皆其学 生。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各家之长,撰成《荀子》 一书,表达了自己在哲学、逻辑、政治、道德等方面的独特见解。 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 “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 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 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 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

在《荀子·正名》篇中, 荀子探讨了确定事物名称的 原则。他认为,事物的名称 本有好多种叫法,至于哪种 最合适,本身并没有什么道 理。事物是通过约定的方式 为之命名的,大家都承认 的,就是合适的。不同于大 家的约定,不为大家所承认 的,就是不合适的。

近义 相沿成习

例句

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和语 言一样,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 活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所逐 步孕育、选练、发展出来的。


【词语约定俗成 ==>】  成语:约定俗成    汉语大词典:约定俗成
【检索约定俗成 ==>】 古籍全文检索:约定俗成     全站站内检索:约定俗成

大泽礨空
大海一针
大男大女
大男小女
大相迳庭
大眼望小眼
大眼瞪小眼
大睨高谈
大禹治水
大秤小斗
大称小斗
大纛高牙
大红大绿
大缪不然
大者为栋梁
大肆挥霍
大节不可夺
大节不夺
大莫与京
大行不顾细谨
大行大市
大衍之数
大衾长枕
大言相骇
大败涂地
大败而逃
大路椎轮
大车无輗
大酒大肉
大锅饭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