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史部 > 志存记录 > 靖海纪事 >

重刊靖海纪事序

重刊靖海纪事序

岁甲戌,余以公车入都;榜发获隽后,公事勾当,日不暇给。越数日,得家书,知日本驾楼船到台湾,声言寻生番宿怨,实欲窥伺台地。询之同人,则云羽檄至都,已数日矣。闽省距京稍远,台湾尤在海外,非亲履其地,谁能遽悉情形。虽蕞尔小丑,不足为忧,而圣天子关心民瘼,为之宵衣旰食;诸执事仰体圣意,莫不焦思博访,思所以预其防而纾其难。于是沿海戒严,东南数省及闽之泉、漳二郡,筹防尤甚。而中外咸追思靖海将军靖海侯施襄壮公矣。夫人当平居无事之时,凡前之人,手夷大难,身贻大利,往往安若固然,习而忘之。及事起仓卒,动魄惊心,始念及当日之海氛蹂躏,唇齿相依。非其人之深于谙练,孰与入波斯而奏奇绩也?非其地之悉隶版图,孰与保门户而固大局也?非其土产之供乎内地,舟楫之通乎上游,孰与广贸易而饶生聚也?则有慷慨歌思,欷歔感泣,相与长言之、咏叹之之于靡既者矣!
我先靖海将军靖海侯襄壮公祖伯,少长滨海,壮岁从戎。其于兵机之权变,海道之险阻,靡不熟悉阅历,成算在胸,是盖由天授焉,故区区焉以台湾一隅为虑。及受圣祖仁皇帝特达之知,由闽省水提军门召授内大臣,侍直禁庭十余年,君臣相得之乐,有非他人所能喻者。迨膺简命,专征台湾,六月兴师,一鼓而平澎湖三十六岛,郑氏纳款,海外遂成一重镇焉。凯旋后,都人士汇其前后疏章,两两符合,所谓坐而言即起而行也。至历叙战功,则详于乡先辈数序之中;披沥肝胆,指陈形势,则见于奏疏数十上内;固无庸余赘也。
是岁日本之役,余在都,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诸公延问台湾情形,并及先侯事蹟;余以靖海纪事对。始归而谋重镌付梓,公诸同好。有福清家选卿孝廉知其事,邮寄陈惕园先生文集来,中有受降辩诬一条,属余付刊纪中。余维先侯廓靖海疆,芟夷大难,为国为民,心事固自昭然,而惕围先生以名孝廉司铎数郡,所至留心世道,丕振文风,今更为之论断,诚相得益彰,亦可谓深知先侯者矣,因并付手民,以见公道自在人心也。
兹者,日本悔祸,息兵归国,台地烽火无惊。番社新拓,部议增置州县,专设大员,建节斯土。将来人文之盛,物产之饶,且媲美内地。览是纪者,知今日台湾之重,即可以见先侯当日之心。而凡我后嗣子孙,尤当知荷国恩,绍祖武,相与继继绳绳,克振家声。韩昌黎所谓有为之前而美彰、有为之后而盛传者,是又余之所深企也夫!是为序。
光绪岁次乙亥季夏,赐进士出身、奉直大夫、兵部员外郎、武选司行走加一级、亲房侄孙葆修顿首拜撰。

《靖海纪事》 相关内容:

前一:陈序
后一:后记

查看目录 >> 《靖海纪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