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史部 > 志存记录 >

李侍郎使北录

李侍郎使北录

 李侍郎使北录   (明)李实 撰

  正统己巳,瓦剌不花王及太师也先悖逆天道,侵临边境,声息日至。时太监王振窃弄国柄,请上出征迤北。吏部尚书王直及小大羣臣极谏,不从。是秋七月十六日,上躬率六军起行,往正虏罪,直至大同。命平乡伯领军与虏出战,败绩,回至宣府。八月十三日,过鸡鸣山,遇寇,命成国公朱勇出战,亦败绩。十五日,至土木。也先人马四围,大战,大军倒戈,自相蹂践;虏寇大肆杀戮,邀留上驾。十六日,边报飞至,奔溃回京者,皆残伤裸体。京师恐布。太后命令上监国,立皇太子,诏告天下。九月初六日,今上即皇帝位,上太上皇帝尊号。
  景泰庚午六月二十六日戊戌,瓦剌知院参政完者脱欢五人,赍番文赴京请和。 (「赉番文赴京请和」,「赴京」,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作「表至」。) 二十七日己亥,上御文华殿,文武大臣恳请差人往虏中议和,奉迎太上皇帝。己亥卯时, (「己亥卯时」,「亥卯」原作「未即」,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上命太监兴安传旨:「于大臣中务要选如宋富弼、文天祥者遣之。」 (「于大臣中务要选如宋富弼、文天祥者遣之」,原脱「要选」、「宋」三字,「要选」二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宋」字据清胜朝遗事本补。) 二十八日庚子,礼部以五品以上官具名封进。 (「礼部以五品以上官具名封进」,「以上」原作「已上」。) 点差时,实任礼科给事中。上命兴安召实,问其乡贯。传旨曰:「恁累进章朝廷,素知忠节。上欲遣使往虏中,如何?」实曰:「某虽才识不周,适朝廷多事之秋,安敢辞。」兴安曰: (「兴安曰」,原无,据明纪录汇编本补。) 「谅尔不辱君命!」 (「谅尔不辱君命」,「尔」原作「亦」,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圣旨:「李实升兵部右侍郎,做正使;罗绮升右少卿,做副使;马显升指挥,做通使。便写敕旨,与他每去,钦此。」本日进本讨马匹等物。本上,钦改礼部右侍郎。三十日,钦给账房、马匹、酒脯等物。
  初一日,早辞。上御左顺门,召实等面谕,曰:「你每去脱脱不花王、也先那里,勤谨办事,好生说话,不要弱了国势。」赏银三十两,并衣服一套,彩段三表里。领赍达达可汗、也先太师、瓦剌知院敕书三道,及各人银三百两,彩段二十四表里。
  本日,同虏使参政完者脱欢, (「同虏使参政完者脱欢」,原脱「脱欢」二字,据明史卷一七一杨善传及本录下文补。) 及侍郎人等共二十一人起行。宿榆河驿,上命光禄寺设酒。 (「上命光禄寺设酒」,「寺」下原无「设」、「酒」下原衍「饭」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删。) 初二日,居庸关给价钞办酒席, (「居庸关给价钞办酒席」,「钞」原作「钦」,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馆待使臣。初三日,宿怀来卫,仍办酒食馆待。初四日,离怀来,赋诗云: (「赋诗云」,原脱「诗」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晓出怀来往北行,西风寒飒马蹄轻。 (「西风寒飒马蹄轻」,「寒飒」原作「凉吹」,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虏营迎复吾皇驾,会见生民享太平。」本日,过长安岭,赋诗云: (「赋诗云」,原脱「诗」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盘旋直上长安岭, (「盘旋直上长安岭」,「直」原作「岭」,据清胜朝遗事本改。) 徧觉驱驰路转賖。遥忆上皇经过日,几番回首望京华。」过鵰窝堡十里,乏马一匹,宿荒。
  初五日,天晓,忽有达贼二十余人,各张弓弩,一人仗剑冲入帐边。完者脱欢急与答话,询知可汗所差尚书阿鲁述等,先送使臣平章皮儿马黑麻赴京奏事,在彼等候。阿鲁述等下马作礼,复送二十里别。 (「复送二十里别」,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作「三十里」。) 赋诗云:「胡骑长驱入帐来,张弓仗剑怒如雷。译知两国通知好,长咲一声作礼回。」同日,过云州,夜直雨,赤城温泉口四十里宿荒,被贼盗去马三四匹。
  初六日,过独石卫,遇也先人马驱车运粮。有感, (「赋诗云……有感」,此段原无,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赋诗云: (「赋诗云」,原本无「诗」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道经独石停征骑,世事皆非实可伤。守将肆贪营宅第, (「守将肆贪营宅第」,「第」原作「地」,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改。) 近臣徒力保边疆。人家已尽遭兵火,仓廪犹存助敌粮。回首具封希上旨,用惩有罪表忠良。」相离城北五里,宿荒。虏人喜悦歌唱,欢饮奶酪。其夜,被盗去马六匹。
  初七日,过毡帽山二十里,宿荒。述怀一诗云: (「述怀一诗云」,原脱「一诗」二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万里宿荒伤远游, (「万里宿荒伤远游」,「伤」原作「极」,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风凉露冷正高秋。山行野宿浑忘险,腥饮膻餐肯解愁。
  十一日,至也先营中,地名失八儿秃,与也先并伊妇相见。开读敕书毕,也先曰:「大明皇帝因何差你每来?」实答曰:「自太师父祖以来至于今日,朝贡朝廷三十余年。你使臣进马,往往待以厚礼,遇以重恩。近因奸臣王振专权,减少马价,以故动兵,拘留太上皇帝圣驾,抢掠人民,杀害军马。今瓦剌知院上合天道,下顺人心,奏知可汗,禀知太师,特念前好,同差参政完者脱欢赍文赴京以求和好,依旧遣使往来。」也先曰:「这事只因陈友、马清、马云小人上是非,所以动了军马,小事儿做成大事。我的实心送太上皇帝到京,你每不差大臣出城迎接。我又着张关保、姚谦去奏,又将他每杀了。」实答曰:「太师既是送驾,军马不由关入,漫山而来,肆意抢掠,不过假名送驾。吾朝廷不能无疑!况又分兵各关厮杀。姚谦、张关保既为使臣,却引达达百余人各张弓矢,遇敌乱杀。实不知二人为使臣。」也先曰:「说得是。」又曰:「后又差者盈不花三人赴京奏事,何故不敢放回, (「何故不敢放回」,原脱「放」字,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因此抢了宁夏、大同一带人马。」实答曰:「先因太师人马南侵,父被害者,子为报雠;兄被虏者,弟亦报雠。人皆乐为从军。今南朝沿边关口,军马多者十余万,少者六七万,极少者亦有二三万, (「极少者亦有二三万」,原脱「者」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俱各奋勇,欲报君父之雠。且军获一首级,即得升赏,太师差使臣若无南使同行,或被兀良哈达子, (「或被兀良哈达子」,「哈」原作「合」,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改。) 或守边官军杀戮,以图升赏。」又曰:「后又差李贵,我着人送至大同城里。因何亦不肯放回?」实答曰:「近得夜不收报,说『哨至大同东边,离城八十里,见有杀死身尸四十余人。拾得荷包一个,内有文书一纸,言是太师差来奏事』。人既不存,未审虚实。想被守边军士并别处贼人杀了,并不曾见一人到朝廷。如参政完者脱欢等到京奏事,重加赏赐,礼待筵宴。又差我每同来。两国和好,必资使臣,以通其情,岂敢杀害,自绝其路。」也先然之。又曰:「我又差喜宁奏事,何以杀之?」实答曰:「喜宁自幼至长,受累朝厚恩,托为心腹,令赍金帛迎取上皇,却令太师人马抢掠,复寇宁夏。朝廷已将喜宁明正典刑,凌迟三日,以为将来不忠之戒。」也先喜其言,曰:「我亦知道。」又曰:「大明皇帝与我是大雠,自领军马与我厮杀。天的气候落在我手里。众人劝我杀他,我再三不肯。他是一朝人主,我特着知院伯颜帖木儿,使早晚恭敬, (「我特着知院伯颜帖木儿使早晚恭敬」,「特着」原作「着特」,「使」原作「吾」,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不敢怠慢。你每捉住我时,留得到今日么?明日着人引你每去见。」实答曰:「足见太师仁厚之心。」也先曰:「你每来得好,我正欢喜,料你每事务成就。若不来呵,我每八月十五日人马到北京。」 (「我每八月十五日人马到北京」,原脱「人」字,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补。) 也先把酒曰:「路上辛苦,可欢饮数杯。」毕,出,令平章、尚书人等送壮马一匹,宰马下程。
  十二日,差头目人等赍达达可汗, (「差头目人等赍达达可汗」,「赍」原作「赏」,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改。) 并瓦剌知院敕书赏赐,分头前去。
  同日,差平章人等引实等去三十里朝见上皇,同少卿罗绮、指挥马显,共进纻丝四疋,及粳米、鱼肉、棋炒、烧酒、器皿等物。实泣下行礼毕,惟见校尉袁彬、余丁刘浦儿、僧人夏福等三人侍左右,上所居者围帐布帏,席地而寝,牛车一辆、马一匹,以为移营之具。
  (「以为移营之具」,「移」原作「一」,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上曰:「比先我出来,非为游猎私己之事,乃为天下生灵。躬率六军,征讨迤北,不意被留在此。实因王振、陈友、马清、马云所陷。也先实意送我回京,被喜宁引路,先破紫荆关,抢杀人民,拥至京师,喜宁不肯送回。后至小黄河,也先欲送回,又被喜宁阻住。到干河,又要送回,又被他阻当。喜宁既凌迟了,陈友等不要饶他。」 (「在此……陈友等不要饶他」,此段原无,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上问圣母及今上安否? (「上问圣母及今上安否」,原文作「因问上圣皇后与上安好」,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实奏曰:「安。」及问旧臣,一一道其姓名甚悉。上曰:「我在此一年,因何不差人来迎我回!你每与我将衣帽来否?」实奏曰:「陛下蒙尘,大小羣臣及天下生民如失考妣。但虏中数次走回人口,有言见陛下者,有言未见陛下者,言语不一。又四次差人来迎,俱无回报。因此,特差臣等来探陛下回否消息。实不曾带得衣服、靴帽等物来。」 (「实奏曰……实不曾带得衣服靴帽等物来」,此段原作「又曰:『在此逾年,始见卿等。曾将衣服、靴帽等来乎?』实等曰:『虏中屡有人回,皆不知车驾所在。朝廷遣使,亦曰无回报。以此臣等不曾将诸物带来。』」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删补。) 上曰:「你每回去,上覆当今皇帝,并内外文武羣臣,差人来迎我, (「差人来迎我」,原本脱「人」字,据明纪录汇编本补。) 我情愿看守祖宗陵寝,或做百姓也好。若不来接取,也先说令人马扰边十年也不休。我一身不惜,祖宗社稷、天下生灵为重。」实询知也先每五日进牛、羊各一只, (「实询知也先每五日进牛羊各一只」,原脱「各」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以为上食, (「以为上食」,原脱「为」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殊无米菜。实奏曰:「昔陛下锦衣玉食, (「昔陛下锦衣玉食」,「陛」原作「升」,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改。) 今服食恶陋不堪,臣有大米数斗,欲进。」上曰:「饮食之类,小节也。你则与我整理大事。」实奏曰:「王振一宦官耳, (「王振一宦官耳」,原脱「王」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因何宠之太过?终被倾危国家,以致今日蒙尘之祸。」上曰:「王振无事之时,人皆不说。今日有事,罪却归于我。我亦知此人坏大事,不能去之,今悔莫及。」时伯颜帖木儿适来,历言其故,亦如也先之词。上赐酒毕,令往帖木儿营相见。帖木儿烹羊,与伊妇把酒欢饮。回见上皇,奉命决议大事。实以上昔日任用非人,当引咎自责,谦退避位。忠言直道,恳切应对。上嘉从之。日暮,深有不忍别之情,欲留宿,馆伴者促归,不果。因赋一绝云: (「因赋一绝云」,原简作「赋云」,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重整衣冠拜上皇,偶闻天语倍凄凉。腥膻充腹非天禄,野草为居异帝乡。始信奸臣专国柄,终教胡虏叛天常。只今来使通和好,翠辇南还省建章。」归宿也先营中。送下程羊三只。
  十三日,也先宰马备酒相待,令十余人弹琵琶、吹笛儿,按拍歌唱。 (「按拍歌唱」,「按」原作「接」,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劝酒曰:「你每来,可怕我么?」实曰:「古今敌国,讲和为上。欲要讲和,必命使臣以通两国之情。中途有贼寇,躬冒危险,尚无所怕。今到太师营中,便是一家,何怕之有?」也先喜而然之。且曰:「有理的不怕。」也先曰:「你每认得上皇,可想他么?」实曰:「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君父之恩,岂可忘哉!我每之思上皇,如太师之思可汗耳。」也先曰:「然。既是思想,何不取还?」实答曰:「朝廷四次差人重赍金帛,太师皆不发。今太师既肯差我每迎回朝, (「今太师既肯差我每迎回朝」,「迎」原作「今」,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自有厚礼,给赏不轻。」也先曰:「大明皇帝敕书内只说讲和,不曾说来将驾。太上皇帝留在这里,又做不得我每皇帝,是一个闲人,诸事难用。我还你每,千载之后只图一个好名儿。你每回去奏知,务要差太监一二人、老臣三五人来接,我便差人送去。如今送去呵,轻易你每皇帝了,再不可言。」待酒毕,送下程羊三只。
  十四日,与也先作辞。备酒相饯曰:「如今我差一人与你每议,一人去大同,调大同并山西黄河一带人马。说与大同、宣府,沿边可放人出郊,缘河采打柴草,我的人马也不动你来。一面差来接驾的人,约在八月初五日。」实答曰:「差人不差人,奏知皇帝请圣旨,我每岂敢约期。」也先曰:「初五日不到,你每边上人民吃苦了。」再三不敢约。也先曰:「若来迟呵,可差去两个达达同两个汉人,务要初五日先到回报,正差使臣迟三五日亦可。若不差人来,军民扰边,我每不失信。」勉强与决,各送马一匹。也先差尚书土木罕同少卿罗绮往大同, (「也先差尚书土木罕同少卿罗绮往大同」,「土木罕」原作「王木罕」,据明纪录汇编本及下文改。) 调回人马;差虏使右丞把秃等二十七人, (「差虏使右丞把秃等二十七人」,原作「差虏使左丞亟把秃……」,「左」字据本卷下文改为「右」;原衍「亟」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删。) 共备马四十二匹,貂鼠皮五十张, (「貂鼠皮五十张」,「张」原作「个」,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同实等赴京奏事进贡。
  本日辞上皇, (「本日辞上皇」,原脱「辞」字,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补。) 帖木儿侍侧。上皇再三叮咛迎复之事,惟恐来迟,袖出书三封,令实赍回。上曰:「来时,衣服可放在宣府,便服随身带来。路程遥远,勿辞辛苦!当以国家、天下苍生为念。」赐酒饭毕,令辞帖木儿同伊妇。把酒曰:「大人回去,可着人早来,图成大事。我每也要回去了。」实曰:「皇帝在此,多蒙恭敬。奏知朝廷,给赏慰劳。」送马一匹。复辞上皇,上皇曰:「你每回去, (「实曰……你每回去」,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上覆圣母太后, (「上覆圣母太后」,「太」原作「皇」,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上覆当今皇帝:也先要者,非要土地,惟要蟒龙织金彩段等物。可着早赍来。」实领命,泣下拜辞。起行至二十里宿荒,送下程羊二只。
  十五日,至中途,过午送下程羊一只,宰之。宿失剌失薄秃,送下程羊二只。当夜三更起行。十六日,过续麻岭,山下宿荒。十七日,从西阳口入关,至万全左卫午饭,宿宣府。见彼处军民采打柴草,收割黍粟,搬运木料,人皆喜悦,生意殊盛。十八日,会总兵官验马造册,差人奏报,仍宿宣府。
  十九日,至土木,右丞把秃指马顾曰:「上皇在彼被拘,南朝空有人马众多,不能战。」实曰:「中国人民多如草芥。土木失利,出于不意,不可以为常理。有盛有衰,有隆有替。」把秃曰:「亦非我每勇力,乃天的气候。」又曰:「元世祖未做皇帝时,与敌国战。后遣使往战国,遣针二袋、羊毛一袋。世祖怒,意谓彼处说兵多于此针,彼处战马多于此毛。遂与二子并头目愿图往征之,后谏不听, (「后谏不听」,「后」原作「苦」,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后果灭敌。回至中途,世祖病故,乃载尸还。 (「乃载尸还」,原脱「乃」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后曰:『二子不听我谏,敌国虽灭,尔父不得复生。』二子告天,世祖即苏。后灭金,即帝位二十余年。人马固多,不足恃。」实曰:「昔顶羽号霸王,英雄盖世,善调军马。汉高祖宽仁大度,信任英杰。与项羽战七十二阵,高祖皆败。厥后高祖一鼓而擒之,霸王遂灭,有汉四百余年天下。此无他,盖因霸王荼毒生灵, (「盖因霸王荼毒生灵」,「荼」原作「雪」,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天怒于上,人怨于下。况无故兴兵抢掠, (「况无故兴兵抢掠」,原脱「兵」字,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补。) 上天岂有不厌之耶!」把秃咬指仰天嗟曰:「大人言者,大道理。」本日,宿怀来。时在京运粮二万石至,军士皆悦。遇朝廷复差都御史杨善、侍郎赵荣同虏使平章皮儿马黑麻同到哈丹,等下番议和。实将虏情与也先应对之词一应事情,并迎奉上皇之理,备细言之,使备无虞,以全终始。
  二十日,少卿罗绮同尚书土木罕往大同,调回军马,军民俱出郊采打柴草。实别把秃等,预先回京奏事。过居庸关,遇长随陈瑢赍敕, (「遇长随陈瑢赉勑」,「赉」下原衍「实等将虏使骑坐马匹」九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删。) 命实等将虏使坐骑马匹留在怀来喂养。先是,已将马匹并各人悬带弓箭俱留宣府。就领敕赍回,过榆河驿 (「过榆河驿」,原脱「榆」字,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宿朝房。
  二十一日早复命。上御文华殿, (「上御文华殿」,原脱「华」字,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补。) 召实问曰:「也先有甚么话说?」实悉陈前词。又问:「太上皇帝如何说?」实拜首奏曰:「上覆陛下。」复陈太上皇帝前旨无遗。上曰:「也先讲和之意,虚实何如?」实奏曰:「臣入番境,彼处虏人,举皆喜悦,夹道讴歌, (「夹道讴歌」,「夹」原作「大」,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改。) 沿途奶酪,劝臣等饮之,咸愿和好。盖因人马多病死, (「盖因人马多病死」,「多病死」原作「相继」,据清胜朝遗事本改。) 又曰离家年久。窥其和意, (「窥其和意」,「窥」原作「论」,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似有实情。但也先万一变诈,非臣可知,望陛下处置。」上曰:「一路辛勤惊恐。」赐钞三千贯、羊二只、酒十瓶。命太监李三于文华殿右廊待酒饭。
  二十二日,少卿罗绮同右丞把秃等到京进贡朝见。二十三日,把秃等奏讨使臣。上不许。五府、六部数四上章请遣使,亦不许。二十五日,实进言,其略曰:「臣窃谓先差臣等,未尝令迎上皇,专为讲和, (「专为讲和」,「讲」原作「请」,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今已事完。其欲差人迎复之事,及定约日期,皆出也先之口。臣特传说虏情,伏望陛下如羣臣之请, (「伏望陛下如羣臣之请」,「伏」原作「复」,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另差有能大臣奉迎上皇。虽虏情变诈不测,亦可塞彼无词。倘不差人失约,则直在彼,而曲在我耳!臣者不言,恐日后差人, (「失约则直在彼而曲在我耳臣若不言恐日后差人」,此段原无,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复不用命。必曰臣实可差,臣自揣违期失约,决不敢去,则彼此猜疑。彼此猜疑,则和议不成。和议不成,则上皇终不可复,干戈终不可息,边鄙终不可平。今臣颇测虏情,不避铁钺,昧死为陛下备陈,乞早赐干断。天下臣民幸甚!」奉圣旨:「也先使臣明日赶上杨善,待杨善来再定夺,钦此。」
  二十六日,把秃等回。二十九日早,到虏营见也先。杨善等本日晚到,时也先打围未回,杨善等八月初三日方见也先,已备酒饯上皇行。
  初六日,发程。初十日,入野孤岭。十一日,到万全左卫演武亭驻跸。十二日,宣府南城里驻跸。十三日,驻宣府。十四日,到怀来卫,上皇发书二缄,命中使陈瑢赍回。十五日,至唐家岭,遣使回京诏文武羣臣, (「遣使回京诏文武羣臣」,「诏」原作「诰」,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言避位之由。十五日,敕文武羣臣免朝见之礼。当日,百官至东安门外迎接。今上于东安门下辇拜迎, (「今上于东安门下辇拜迎」,「今」上原衍「命」字,据明纪录汇编本删。) 上皇亦下轿礼之。百官随至大内南城殿中,上皇升座,百官行礼。终始所行之事,悉实之言,无更。噫!上皇之所以回銮,社稷之所以奠安,实无分寸之功,寓于其间,特纪岁时云。
  题为边务事:景泰元年七月二十一日,臣胡濙等会同太保、宁阳侯臣陈懋等,并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臣王直等,于朝房外询问得礼部右侍郎李实出使自瓦剌还,言说:「自出口,沿路遇着虏人言说:『官人你每来得甚好,我每都要和了回去。』各进奶酪,十分欢喜。及到也先营里,也先亦欢喜,就送羊马下程。言说:『比先我每言语也要不实,如今都是的实。有天在上,意要与你每和了回去。你每差人来接得太上皇回,也得个好名儿。如今我可汗与同阿剌知院已先回去了。你去看你太上皇。」及实行三十里,纔到营内得见。言说:『如今虏人要和是实情。你每回去说,可将些衣服、缎疋来与我做人情,着我守祖宗陵寝也好,着我做百姓也好。』」据说,臣等切想,虏人悔过请和,此是天地宗庙之福,皇上德威远人,使其惭愧息兵,彼此生灵俱免劳苦。及太上皇要守祖陵,宜从所言。合无仍差李实将赍衣服等物前去迎接;仍敕边上总兵官,各整槊人马堤备,毋致疏虞。谨题。
  本日,奉圣旨:「虏人言语虚诈多端,难以测度。李实纔回,杨善方去,今且不差人。也先使臣,您礼部作急整理遣回。仍写敕书与他赍回。说与也先,将送太上皇帝实情,务要分付杨善明白,上紧打发回来。也先必遣人同送来,到日一发定夺,缘边已有敕书去了。钦此。」
  题为礼仪事:景泰元年八月初九日,钦奉敕命:「得都御史杨善奏,已迎太上皇帝回京。尔即具迎接朝见仪以闻。如敕奉行。钦此。」钦遵,合将议到礼仪,逐一开坐,具题请旨。
  一、礼部堂上官一员,至龙虎台迎接;
  一、锦衣卫差堂上官一员,带领官校执丹陛驾并抬辇轿至居庸关里迎接;
  一、光禄寺差官牌尉役抬酒饭至龙虎台及清河二处迎接;
  一、各衙门官至土城门外迎接,行叩头礼;
  一、总督并各营总兵官俱于教场门口迎接,行叩头礼。
  太上皇帝车驾从安定门至东中门外,于东上北门南面坐, (「于东上北门南面坐」,原脱「坐」字,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补。) 皇帝出见;毕,文武百官行五拜三叩头礼,毕,太上皇帝由东上南门入南城大内。
  当日,百官于奉天门奏。奉圣旨:「是。居庸关里接,用轿一乘、马二匹,丹陛驾于安定门里接。钦此。」
  礼部议到礼仪,开坐具题。奉圣旨:「是。居庸关里接,只用轿一乘、马二匹,丹陛驾于安定门里迎接。钦此。」除钦遵外,考之唐史,玄宗遭天宝之乱,避难西蜀。 (「避难西蜀」,「难」原作「幸」,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肃宗即位灵武,尊玄宗为太上皇帝。 (「尊玄宗为太上皇帝」,「太上皇帝」原作「上皇大帝」,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后肃宗复两京,迎上皇还京。上皇至咸阳,肃宗备法驾迎于望贤楼。上皇在宫南楼,肃宗着紫袍,望楼下马,趋进拜舞于楼下。上皇降楼,抚肃宗而泣,辞黄袍,自为肃宗着之。肃宗伏地顿首,固辞。上皇曰:「天数、人心皆归于汝,使朕得保养余龄,汝之孝也。」肃宗乃受之。此前已行之盛与,实当可効之良规也。兹若钦遵钦依事理,只备驾于安定门里迎接,不无失之太简,而礼节有所缺遗,使外夷无所观瞻,亦恐起宗室轻主上, (「亦恐起宗室轻主上」,原脱「上」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及下人之讥。议将会官复位礼仪开坐。
  本月十一日,太子太傅兼礼部尚书臣胡濙等于奉天门奏事。 (「于奉天门奏事」,原脱「于」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奉圣旨:「虏人变诈,未可全信。欲备大礼迎接,恐堕贼计。因此,只用车马迎接,待伺真伪之情。但得大兄入城,宗庙奠安,亲亲尊让之礼,朕自处置。今若太上皇帝车驾入东安门,朕于门里迎接,行叩首礼;毕,朕同文武官员随至南城内便殿,太上皇帝升坐,朕行礼毕,文武官员行礼。悉遵朕命,再不许纷更。钦此。」
  本月十五日,礼部题奏为陈言事。奉圣旨:「尊亲孝弟,其所当然。近得虏营走回之人稍带太上皇言:『太师也先果送朕来,迎接之礼,尤须简略。』因此,悉遵行。今言太薄,则讥乎?朕事既已定,不许妄言。钦此。」本日,奉太上皇帝诏,告文武羣臣:「朕以不明,为权奸所误,致陷于虏廷,已尝寓书朕弟嗣皇帝位,典神器,奉钦宗祀。此古今制事之宜,皇帝执中之道也。朕今幸赖天地、祖宗之灵,母后、皇帝悯念之切,俾虏悔过,送朕还京。郊社宗庙之礼,大事既不可预,国家机务,朕弟惟宜。尔文武羣臣,务悉心以匡其不逮,以福苍生于无穷。朕到京日,迎接之礼,悉从简略,布告有位,咸体朕怀。」太上皇帝敕谕文武羣臣:朕以眇躬昔受先帝遗命,祖宗洪业俾付于朕。深惟负荷之思,朝夕惶惧,以图治理。去年秋,丑虏傲虐,背恩负义,拘我信使,率众犯边,有窃神器之意。朕不得已,亲率六军往问之罪,不意天示谴罚, (「误致陷于虏廷……不意天示谴罚」,此段原文只作「蔽」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删、补。) 被留虏中。屡蒙圣母上圣皇太后、皇帝贤弟笃念亲亲之思,数遣人迎取。上赖天地大恩、祖宗洪福,幸得还京。尔文武羣臣欲请重以迎接之礼。朕辱国丧师, (「朕辱国丧师」,「朕」原作「躬」,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有玷宗庙,有何颜见尔羣臣。所请不允。故谕。」

附:

出使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一名使北录明李实撰实字孟诚合州人正统壬戌进士官至右都御史以居乡暴横斥为民事迹附见明史杨善传景泰初滪森议和朝议遣使报之实时为礼科给事中自请行乃权为礼部右侍郞偕少卿罗绮往使颇得额森要领及杨善再往遂奉英宗南还此乃所纪在漠北见英宗及与额森辨论之语史称实谒上皇请还京引咎自责失上皇意而录中乃云实以上昔任用非人当谦逊避位之理恳切应对上喜从之与史不合葢英宗急于求返阳诺而阴憾之实未之觉也(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杂史类存目)

《李侍郎使北录》 相关内容:

查看目录 >> 《李侍郎使北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