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史部 > 志存记录 > 书院学规 >

端溪书院

端溪书院

在肇庆。明万历元年,佥事李材创建。后为岭西道署,又改为督标中军副将署。清康熙四十七年,两广总督赵宏灿复建书院,取名“天章”,为总督课士之所,选招两广之士肄业其中。前为讲堂,堂上为天章阁,又名后掞天阁。中为宣教堂间,堂后偏东为莲池,池后为近光亭,东西为斋舍。雍正十一年总督郝玉麟修葺,奉旨拨帑银两发商生息,以供生徒膏火,旋改名“端溪”,定为省级书院。十七年,院长全祖望订立学约则。二十二年,知府吴绳年购民房地添建后楼间,奉祀先贤。嘉庆四年,冯敏昌掌教时又订立讲正学、敦品行、辨义利、习礼文、背五经、疏书理、观史事、正文体、究诗赋、工书艺、兼诸学、通训诂、立课程、勉应课、少出入、戒非事等学规条。十四年,院长刘朴石又订务敦品、正文体、究诗赋、工书艺、兼诸学、通训诂、立课程、勉应课、少出入、戒非事等学规条。十四年,院长刘朴石又订务敦品、正文体、崇风雅、闲出入、杜抄袭、严扃试等学规条。二十年总督蒋攸铦、二十三年总督阮元均加修葺。道光三年,粮道夏修恕、十二年知府珠尔杭阿、二十六年肇罗道署赵长龄率属下先后捐修。咸丰四年,遭战火毁坏,图籍荡然无存。五年,知府郭汝诚修复。光绪十三年,总督张之洞重修,院长梁鼎芬书大堂匾额为“广德堂”、掞天阁下讲堂为“教忠堂”,改尊经阁为景贤阁,阁下为全祖望(谢山)祠,祠东为更衣所,西为祭器所。东西斋舍间、监院间、书库间,规模宏大。梁鼎芬更订《端溪书院章程》。院内藏有经、史、子、集、典志、类书等共部,册,住院生徒可以借阅,居外者准许到院翻阅。又设刻书局,以每年余款发刊《端溪丛书》种。自两广总督张之洞设广雅书院于广州之后,端溪不再招广西学生,地位下降。三十一年,改为肇庆府中学堂。
全祖望:端溪书院讲堂条约
清乾隆十七年
——正趋向书院与学校相为表里,学校盛,则书院与之俱盛;书院衰,则学校与之俱衰。宋明以来,历可征也。今圣天子宏作人之化,宪府大臣实宣布之,葺讲堂,萃图籍,以成文明之盛。粤中远在峤南(峤南:峤,岭也。峤南即岭南。),不远五千里,延掌教以莅之,所望于诸生者甚重,固不仅区区章句之学,博一科举而已也。况此间前哲张文献、崔清敏以来,魁儒时出。白沙、才伯、南川、甘泉、弼唐、中离、曙台诸先生,学统迢遥,弓裘(弓裘:又作弓治。《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用弓袭、弓冶比喻父子世传的事业。此则谓岭南代有人出。)不替,而邱文庄、梁文康、海忠介、陈文忠并以勋业风节起而翊之。虽诸生未必遽足语此,然岂无中人以上之资,寻坠绪之茫茫,苦质疑之无自者乎,掌教愿进而语之。
——励课程院中藏书不下万卷,虽无秘册,而实皆诸生布帛菽粟之需,苟通是,是亦足矣。掌教固不敢薄待诸生,然谅近来士习,沉溺于帖括之学,未必留心及此也。夫学问岂在帖括?然即以帖括言,亦非读书不工。诸生即未能遽读《十三经注疏》、《通志堂九经解》,然于《五经四书大全》,其曾熟复乎?即未能遽窥《二十三史》,然于《资治通鉴纲目》、《文献通考》,其曾详观乎?即未能遍览诸儒之语录讲义,然于《性理大全》,其曾研究乎?自今以始,愿诸生分曹定课,日有章程,其有疑义,拈笺以问。每人各置一考课册,填写所业于其中,掌教五日一升堂,或墨或复讲,其必能启发神智,荟萃古今,从此更上一层。读尽诸书,不仅以帖括之士终,而亦必不为寻常庸劣之帖括也。掌教其待大叩小叩之至而应之。
——习词章功令以帖括取士,诸生之汲汲于此,亦其势也。然功令未尝专任帖括,二场之表以观其骈体,论以观其散体,判以观其律令之学,三场之策以观其时务。进而为翰林,则有馆课之诗赋以观其韵语。苟能是,是亦足矣。诸生倘能如掌教之言,通明经史性理,其于表、论、判、策,已非所难。然而行文之体,或尚未娴,仍不出帖括家数以应之,亦非矣。则八家文集及朱子文集,不可不读也,亦须时时习之。掌教当为别裁其体之不合者、词气之驳杂者,媕群雅而归于大醇,是所厚望于诸生者也。诗赋则粤中自有嫡传,张文献公以来,世有其人,近而南园五先生、广州之三家,皆惊代才也。向例院中二课,止及帖括。今掌教添古学一试,各具策问、诗赋、表论诸题,诸生能者各报名赴课,不必求备,亦不强人以所不能也。掌教当自捐笔资,以为奖励之助。
——戒习气士子束身敦行,未有不守礼教而能至成立者。泰山、安定二先有法也。向闻院中课试陋习极多,试艺则不在公堂列坐,各归其舍,是即抄袭等弊所由生。而且卜昼不已,继以卜夜,甚至更漏过午夜,相沿成风,以致督学使者试日,有所降黜,大为掌教之辱,甚至迁延至次日始缴卷,岂非荒唐骄慢之一大征乎!掌教向主浙之蕺山,尝力禁之,不许给烛。今念诸生因循已久,姑稍宽之,每试自未牌即升堂,亲自监收,许诸生以上更为度。既上更,掌教即退,其过此而交卷者不阅,三次犯规,即移咨,斥出讲堂。先三令而五申之,诸生勿怨也。其诸生告假、销假,自有册籍。至于每日不无出入,在掌教亦无不情之阻遏,但皆须禀知,无得率情任意,是即礼教之一端也。至于掌教之来,乃宪府所资给。诸生以师弟之谊,或少致时物,非不知其雅意,然而人心不古,物议易生,绛帐青毡,不可以受藏垢纳污之语,为此亟行谕止,万勿过于多情。诸生但能奋然自拔于流俗之中,不为俗人,而为端人;不为俗学,而为正学。他日院中著录,足为掌教之光,掌教即拜诸生之赐矣,更不须其他也。至于诸生聚处乐群,友朋■厉,最是乐事,友其贤者,矜其不能者。当戒浇漓,消嫉妒,相接以虚衷,相勉以古道,相期以远大之业,是非但掌教之厚望于诸生,亦即宪府牧伯诸公之所有同情者。其或造言生事,分门结党,饮酒狎邪,试艺则代请传递,种种疵谬,以致斥逐谴责。在诸生谅必无此,但掌教不得不戒之于豫也。

《书院学规》 相关内容:

前一:澧阳书院
后一:伊山书院

查看目录 >> 《书院学规》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