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史部 > 传记 > 宋元学案 >

卷二十九震泽学案(全氏补本)

卷二十九震泽学案(全氏补本)

震泽学案全祖望补本

震泽学案表

王苹陈长方

(伊川、龟山门人。)陈少方

(安定、濂溪、明 杨邦弼

道再传。)章宪

(陆学之先。)章悊

周宪

范如圭(别见《武夷学案》。)

曾几(别见《武夷学案》。)

陆景端(别见《和靖学案》。)

施庭先方翥(见上《震泽门人》。)

宋宜之

曾逮

方翥(从子)耒(别见《刘胡诸儒学案》。)

(附翁深父。)

林光朝(别为《艾轩学案》。)

陆九渊(别为《象山学案》。)

(并次云讲友。)

(附)晏明中

陈戌

尹焞(别为《和靖学案》。)

张绎(别见《刘李诸儒学案》。)

(并震泽讲友。)

吕本中(别为《紫微学案》。)

李子勉

(并震泽学侣)

震泽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洛学之入秦也以三吕,其入楚也以上蔡司教荆南,其入蜀也以谢湜、马涓,其入浙也以永嘉周、刘、许、鲍数君,而其入吴也以王信伯。信伯极为龟山所许,而晦翁最贬之,其后阳明又最称之。予读信伯集,颇启象山之萌芽。其贬之者以此,其称之者亦以此。象山之学,本无所承,东发以为遥出于上蔡,予以为兼出于信伯。盖程门已有此一种矣。述《震泽学案》。(梓材案:此卷谢山原底称《平江学案》,后定《序录》,改称《震泽》。)

◆程杨门人(胡、程再传。)

著作王福清先生苹

王苹,字信伯,世居福之福清,其父徙吴。先生师事伊川,其于同门杨龟山辈为后进,而龟山最可许之,以为师门后来成就者,惟信伯也。(云濠案: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云:震泽少师事龟山,以布衣入中秘。制曰:「尔学有师承,亲闻道要。」又曰:「勉行尔志,毋负师言。」盖谓龟山也。)高宗亲征,驻驆平江,守臣孙佑荐其学行,召见,对曰:「民离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古语谓『谋从众,则合天心』,以众之所同,固有至公之理也。今亲征诏下,而四方民大和悦,以其当于人心耳。陛下诚推是心以见于用人,则用人必慰人望;推是心以见于政事,则政事不拂乎人情。」又曰:「人主好恶如天,无用心于其间,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使朝廷不乏才,要道也。汲黯之赣,汉武帝每恶其妄发,及与严助论之,必以为社稷臣。宇文士及之佞,唐太宗每与语至夜分,至当群集,则以佞人目之。二君不蔽于好恶,所以能尽臣下之贤否。愿陛下察忠佞为取舍。」又曰:「陛下留意《春秋》,臣谓帝王之学当与世儒之学异。世儒之学,往往于经世大法莫之察也。帝王之学,在措诸事业。此其所以异也。」上语辅臣曰:「苹起草茅,而议论若素宦于朝者,此通儒也。」赐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字。金师既退,应诏陈言,奏三事,一曰正心诚意,二曰辨君子小人,三曰消朋党,上嘉纳之。又奏曰:「尧、舜、禹、汤、文、武之道相传,若合符节。非传圣人之道,传其心也;非传圣人之心,传己之心也。己之心无异圣人之心,万善皆备。故欲传尧、舜以来之道,扩充是心焉耳!」与修《神宗实录》,兼史馆校勘。中书舍人朱震、宝文阁直学士胡安国、徽猷阁待制君焞皆举以自代,而安国言之尤力,谓其学有师承,识通世务,使司献纳,必有裨益。以著作佐郎通判常州,寻奉祠。秦桧恶之,以从子谊坐法株连夺官。久之,复主管台州崇道宫祠。先生朴实简默。颓然若与世相忘。未尝著书,垂老乃作《论语集解》,未成而卒。(云濠案:先生着又有《易传》,见尹和靖书,当时曾镂板于吾邑。)其于同门,盖亦和靖之亚,故和靖之寓虎丘,与先生最相得。其才气远不逮文定,然如范伯达、曾吉甫皆文定高弟,而请益于先生惟谨,可以知其所造之粹,较之汉上之夹杂,殆远过之。吕居仁于程门诸宿老从游殆,亦亟推先生。惟朱子谓其「不过一识伊川之面,而所记都差」,得无太过邪﹖

震泽记善录

问致知之要。曰:「宜近思。且体究『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又曰:「莫被『中』字碍,只看未发时如何。」

「闻之伊川: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曰:「是非伊川之言。不然,则初年之说。昔伊川尝批与叔《中庸说》曰:『「不倚之谓中」,其言未莹。』吾亲问伊川如何未莹,伊川答甚简,曰:『中无倚着。』盖须是四旁方可言不倚。」

「伊川言颜子非乐道,则何所乐﹖」曰:「心上一毫不留。若有所乐,则有所倚。功名富贵固无足乐,道德性命亦无可乐。庄子所谓『至乐无乐』。」

祖望谨案:「至乐无乐」之说,似未可以释伊川之语。

问:「『大哉干元』是喜怒哀乐未发时﹖」曰:「元已是生物之始。」

问:「鬼神是阴阳之功用,非世俗所谓鬼神也。然如『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皆以鬼神与人析言之。」曰:「明底便是礼乐,幽底便是鬼神。指事故异名,非以鬼神与人为二也。」

问:「将孔、孟之言切要处思索,如何﹖」曰:「须是玩味咀嚼。昔有以此问伊川者,伊川答曰:『若一看有得,终不浃洽。』盖吾道非如释、道,一见了便从空寂去。﹛@若未有见,且暂放过。思不可苦,苦则愈远。

学者体究,切不可以文义解释。张思叔所谓「劝君莫作聪明解」也。

问:「伊川说『人之生也直』是『天命之谓性』。谢显道曰『顺理之谓直』,则是率性之事矣。」曰:「伊川说上一折,显道说下一折。」

问:「『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似无差等。」曰:「司马牛忧无兄弟,故以此广其意。盖语有抑扬也。」

问:「『仁,人心也』,而又曰『以仁存心』,何也﹖」曰:「观书不可梏于文义。『以仁存心』,但言能体仁耳。」

人心本无思虑,多是记忆既往与未来事。乃知事未尝累心,心自累于事耳。康节诗:「既往尽归闲指点,未来都是别支吾;。」故君子思不出其位。

学者须是下学而上达。洒扫应对,即是道德性命之理。《礼记》「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扱之」试体究此时此心如何。尧、舜揖逊之心,即群后德让之心,即黎民于变时雍之心。且洒扫者谁与﹖应对者谁与﹖其理微矣!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学者只是说过,试以此言践履之,体究之,斯知上达之理矣。圣人之道无本末,无精粗,彻上彻下,只是一理。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非特彼愤,而我之心已先乱矣。

伊川四十以后,记性愈进。今人年长则健忘,岂可不知其故哉!

祖望谨案:信伯大段似和靖,后辈则延平亦颇近之,然其词气所少精釆耳。其徽有差处,则以近禅也。予以朱子之言细核其语录,因举其可疑者于后。

问:「浩然之气,寒乎天地之间﹖」曰:「洞达无间,岂止塞于天地!」

祖望谨案:此言谬矣!或者门人记录之失。

问:「如何是『万物皆备于我』﹖」先生正容曰:「万物皆备于我。」某于言下有省。

祖望谨案:此亦近乎禅家指点之语。

尽心知性以知天,更不须存养矣。其次则欲存心养性以事天。

震泽文集

老氏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想所深晓也。于道既得,则圣人所以斋戒,所以退藏于密,所以和顺于道德者,皆不过此。所谓密者,意、必、固、我有一尚存,则不密矣。如释氏谓鬼神窥觊不见者,乃密也。《答吕舍人居仁》。)

(梓材谨案:谢山所节《震泽记善录》二十五条,《震泽文集》二条,今以《文集》一条移李子勉传后,《记善录》三条移为《附录》,又条移为陈齐之《附录》,一条移入《明道学案》,二条移入《伊川学案》。)

附录

先生昔在洛中,晚坐,张思叔诵「逝者如斯夫」,范元长曰:「此即是道体无穷」思叔曰:「如是说,便不好。」先生曰:「道须涵泳,方有自得。」

范伯达云:「『天下归仁』,只是物物皆归吾仁。」先生指窗问曰:「此还归仁否﹖」范默然。

祖望谨案:此语亦近王伯安格物格到竹子之说。

宗杲《祭中书吕舍人吕公文》云:「深明造道,游戏大千。」先生曰:「释氏只将此理来游戏,更无用处。吾儒则不肯便休。」(以上《记善录》。)

胡五峰《与曾吉甫书》曰:河南之门,得其指归者零落殆尽。今之存者,叩其所安,亦似规矩宽纵。不加严谨,后学将安所正﹖如王学士说佛「实见道体,只是差之毫厘,故不可与入尧、舜之道」。若佛氏实见道体,则途辙何容有差﹖伊川谓其「略见道体」,今王氏乃改「略」为「实」,岂不迷乱学者!

(梓材谨案:此谢山所录《五峰文集》《与曾吉甫条》之上半截也,移入于此。谢山原底于「王学士」旁注云「王谓信伯」。)

汪玉山曰:王信伯理会经旨,全不费力。尝说:「龟山《中庸解》有过当处。且如『中庸不可能』,云:『有能,斯有为之者,则与道二矣。』何必如此!中庸自是不可能。又如『所以行之者一也』,只是达德有三,而其所以行之一而已,不必以一为诚。」

林拙斋《纪问》曰:天游尝称王信伯于释氏有见处,后某因见信伯,问之,信伯曰:「非是于释氏有见处,乃见处似释氏。初见伊川,令看《论语》,且略通大义,乃退而看之。良久,既于大义粗通矣,又往求教,令去玩索其意味。又退而读之,读了又时时静坐,静坐又忽读,忽然有个入处,因往伊川处吐露,伊川肯之。」某因问其所入处如何,时方对饭,信伯曰:「当此时,面前樽俎之类,尽见从此中流出。」

又曰:信伯尝见陈齐之壁间有温公画像,正在宾位背后,信伯久之不肯坐,须令撤其像乃坐。后与一士语及此,云:「不惟是背画像坐不便,此亦不是书室中玩好之物。」

祖望谨案:伊川之学,传于洛中最盛,其入闽也以龟山,其入秦也以诸吕,其入蜀也以谯天授辈,其入浙也以永嘉九子,其入江右也以李先之辈,其入湖南也由上察而文定,而入吴也以王著作信伯。考信伯师弟之渊源力量似稍浅狭,然吴人自安定以来,得重接学统者,非其功与﹖黎洲先生尝以著作《语录》不得为恨,今予幸得见之。

◆震泽讲友

肃公尹和靖先生焞(别为《和靖学案》。)

张思叔先生绎(别见《刘李诸儒学案》。)

◆震泽学侣

文清吕东莱先生本中(别为《紫微学案》。)

李先生子勉

李□□,字子勉,南康人。

附录

震泽《送李子勉序》曰:子勉,予畏友也,刚直不屈,言行必求合于古人。虽忤大臣,拂流俗,曾不之顾。然有为而为之,未若无心而悉当;直前不顾,未若应之从容。士不可以不弘毅。足以有容,足以有执,乃能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此弘毅之所以不可偏也。予尝有意于斯而未能,顾与子勉共进之。

◆震泽门人(胡、程三传。)

教授陈唯室先生长方

讲官陈先生少方(合传。)

陈长方,字齐之,本福州长乐人,广平游氏高弟侁之子也。绍兴进士,江阴军学教授。以母为吴中林氏女,遂居吴中,从王信伯游。隐居步里,闭户研穷经史,以教学者。其说主直指以开人心,使学者归于自得。所著书曰《步里客谈》、《尚书传》、《春秋传》、《礼记传》、《两汉论》、《唐论》、《上蔡语论辩证》。学者称为唯室先生。信伯门下士以先生为上座。《上蔡语录》多佛语,先生读之,知其为江表民语,凡若干条。当时有钞上蔡、表民语合为一帙者,遂并以为上蔡之书而人莫知也。其《步里客谈》,明季尚有其书,而今亡矣。弟少方,字同之,亦从信伯游,时称「王门二陈」。孝宗朝仕至东宫讲官。

步里客谈

太史公有侠气,故于赵奢、穰苴、仪、秦、刺客等作传更得手。以未尝窥圣贤门户,故五帝、三王、孔、孟纪传虽补缀事,亦未尽善。

(梓材谨案:谢山所录《步里客谈》三条,今移入《高平学案》一条,移入《龟山学案》一条。)

附录

《震泽记善录》曰:陈齐之自言,初疑「逝者如斯」,每见先达必问,人皆在说以见告。及问先生,则曰:「若说与公,只说得我底,公却自无所得。」齐之其后有诗曰:「闲花乱蕊竞红青,谁信风光不系停﹖问此果能知逝者,便须触处尽相应。」盖至此方有所自得。

舍人杨先生邦弼

杨邦弼,字良佐,本建宁浦城人,文公亿四世孙也。绍兴十二年进士第三,释褐太学博士。踰年,通判信州,寻以大理出持湖南漕节,不务致,甚得大体。累官起居舍人,使金,终于中书舍人。先生以从王信伯游,居吴中之震泽,探极理趣,唯室陈氏之亚。吴中建三贤祠,以唯室与先生配著作云。

隐君章复轩先生宪

章先生悊(合传。)

章宪,字叔度,本浦城人,其父甫始徙居吴之黄村,龟山为作墓志者也。先生初从龟山,已而从王信伯游,后从紫微。隐居不仕,操履高洁,余力学文,皆有矩度,朱汉上尤重之。邃于《春秋》。学者称为复轩先生。信伯之门,唯室兄弟早死,其得传者莫如先生。《复轩集》十卷,曾文清公为之序,今不传。其祭信伯文云:「滔滔者学,孰穷涯涘﹖孰致中和﹖孰合内外﹖孰脱章句,见之行事﹖学得其源,究观其委,如立之平,以评斯市。」盖有得之言也。先生有弟曰悊,字委明,亦在龟山、信伯、紫微之门。紫微尝言:「叔度兄弟学甚勤,而求之于予者甚重,其将大有所成也!」

周先生宪

周宪,字可则,永丰人也。从吕紫微游,而卒业于王信伯。《震泽记善录》,其所辑也。先生之《自序》曰:「某供洒扫于吕公之门,大要分是非邪正,明进退出处,严辞受取予之义,而躬行以尽性。所言备载《童蒙训》、《春秋说》,故不复录。公病日渐,乃以书属著作先生曰:『周宪秀才朴茂可喜,有志斯道,当蒙与进。』未及行而公卒。曾文清公又以书申公意,使行,遂受业于先生。二年归,见文清,命以记录,时尚未敢。今三十年矣,遗忘日多,追其绪言一二,以示同志。」

祖望谨案:朱子不以是录为然,而明王文成公极称之。要之,其中亦有可取者。

知州范先生如圭

文清曾茶山先生几(并见《武夷学案》。)

监税陆子正先生景端(别见《和靖学案》。)

施先生庭先

施庭先,字□□,盐官人也。隐士德操之侄。(云濠案:当作「族侄」。)德操与横浦为讲学友,而先生受业于王信伯,,林艾轩尝称之。

附录

施彦执《北窗炙輠》曰:余尝爱族侄庭先生说《诗》,以为:「言之不足,故嗟叹之;使言之可足,却只如此也。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使嗟叹之可足,却只如此也。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使咏歌之可足,却只如此也。惟却了他不得,故独为之舞蹈耳。」

又曰:庭先见予书王信伯始见伊川事,以为侍立七十余日,止得「不为血气所迁」一句。庭先以为七十余日不语便是矣,正不在此一句。止此庭先具眼处,但只此一句亦不是客句。

宫教宋先生宜之

宋宜之,字□□,不知其何所人也。亦受业于信伯,尝录其语。

侍郎曾习庵先生逮

曾逮,字仲躬,河南人,文清公几次子也。累官户部侍郎。尝从信伯受业,其记信伯之言曰:「『师不专在传授,友不专在讲习。精神气貌之间,自有相激发处,是为善亲师友者。』逮因观《乡党》一篇所记动容周旋,然后知群弟子所以事夫子,用是道也。」学者称为习庵先生。有《习庵集》十二卷。

正字方次云先生翥附翁深父。

方翥,字次云,莆田人也,元寀之孙。由施庭先以事王信伯,遂有所得,艾轩谓其先我闻道。初,艾轩尝慕嵇、阮之为人,先生笑曰:「当求一等人物,可以同出于舞雩之下者。若此等,恐立不定也。」艾轩悚然。有隐君子翁深父者,先生每往从之。以进士尉闽清,到官三百日而去,自是阖门佚宕于风烟无人之处。已而有荐之者,召除秘书省正字,凡九月,以风闻论事罢,遂乞外。先生吐弃一切章句,大略与艾轩等。亦不肯著书,有所啸咏,出于偶然,艾轩以为孟浩然一种诗也。周教授伯忱见之,亦以为豪杰之士。其卒也,艾轩为之受吊。

附录

从兄略为广东转运副使,作万卷楼,储书千二百笥,语先生曰:「次云才性,不出户十年,可移吾书入肝膈矣。」先生既第,不涉仕途凡十八年,尽读之。

敬事盐官施庭先,而与陆子静、林谦之为友。朱子过莆,谒先生,甚礼敬之。

林竹溪《鬳斋学记》曰:次云先生谓:「吾文如雨,有则流溢四壑,无时一点也无。

◆次云讲友

文节林艾轩先生光朝(别为《艾轩学案》。)

文安陆象山先生九渊(别为《象山学案》。)

◆施氏门人(胡、程四传。)

正字方次云先生翥(见上《震泽门人》。)

◆次云家学

县令方先生耒(别见《刘胡诸儒学案》。)

□□□□

晏先生明中

晏明中,字太易。

陈先生戌

陈戌,字可行。

(梓材谨案:晏、陈二先生,谢山稿底附载《震泽学案》中,未详其里居师承,姑附以俟考。)

查看目录 >> 《宋元学案》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