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子部 > 类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明伦汇编官常典宗藩部之1

明伦汇编官常典宗藩部之1

 宗藩部汇考一
  上古
黄帝有熊氏封元嚣于青阳昌意于若水清于清挥
于张夷彭于采禺阳于任卞明于卞伯倏于南燕
按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
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元嚣是
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
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按路史黄帝有熊氏立后三妃子二十五别姓者十
二祈酉滕箴任苟厘结儇依及二纪也余循姬姓元
妃西陵氏曰儽祖生昌意元嚣龙苗昌意就德逊居
若水有子三人长日干荒次安季悃干荒生帝颛顼
是为高阳氏安处西土后曰安息悃迁北土后为党
项之辟为拓跋氏


苟国语史记皆作荀姓书辩昌出昌意则昌或
 始封也然任后自有昌
元嚣姬姓降居汦水生帝喾是为高辛氏


史记元嚣降居江水即汦水今之湔汦水大戴
 礼青阳降居汦水又误以元嚣为青阳也
龙苖生吾融为吾氏吾融生卞明封于卞为卞氏卞
明弃其守降之南裔生白犬是为蛮人之祖


郭璞云卞一作吊盖古卞字故司马贞作算明
 尔史索作苗龙融吾皆非
次妃方累氏曰节生休及清休继黄帝者也是为帝
鸿氏清次封清为纪姓是生小昊次妃肜鱼氏生挥
及夷彭挥次十五主造弧矢及司率罟受封于张夷
彭纪姓其子始封于采是为左人次妃嫫母貌恶德
充帝内之是生苍林禺阳禺阳封于任为任姓谢章
舒洛昌终泉卑禺皆任分也后各以国令氏苍林
姬姓生始均是居北狄为始氏姞姓伯倏封于南燕
后有吉氏姞氏孔氏密须阚允蔡光敦逼燕鲁雍断
密虽皆结分也箴济及滑箴姓分也后各以国令氏
 (
按左传隐公五年夏四月卫人以燕师伐郑疏南燕国姑姓黄帝之后小国无世家不知其君号谥
 而路史以伯倏为姞姓之祖故录南燕为黄帝宗藩)

小昊青阳氏纪姓名质是为挈其父曰清黄帝之第
五子方儽氏之生也胙土于清是为青阳元为纪姓
配干类氏曰娥居河之微逆星流槎奏便媚之乐乐
而忘归震而生质白帝子也既生其渚为陵秀外龙
庭月县通袭青阳以处云阳故谡号以青阳亦曰
云阳氏以金宝历色尚白故又曰金天氏 颛顼高
阳氏姬姓名曰颛顼黄帝氏之曾孙祖曰昌意黄帝
之震适也行劣不似逊于若水娶蜀山氏曰景生
帝干荒擢首而谨耳豭喙而渠股是袭若水娶蜀山
氏曰枢是为河女所谓淖子也淖子感摇光于幽防
而生颛顼渠头并干通眉带午渊而有谋&#以知远
年十五而佐小昊封于高阳都始孤棘二十爰立乃
徙商丘以故柳城卫仆俱为颛项之虚
音坤又音
困耳门也

逊谓降封之
按通鉴前编外纪曰帝元妃西陵氏之女曰嫘祖生
昌意元嚣龙苖二妃方累氏之女曰节生休及清三
妃肜鱼氏之女生挥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德充
生苍林禺阳其众妾之子十六人总四妃之子为二
十有五其得姓者十有四人别为十二姓曰祁已滕
箴任荀嬉姞儇衣二姬二酉及有虞氏有天下封帝
后为侯伯者十有九焉
帝鸿氏封白民于夷别为防风
按路史帝鸿氏厘姓是为帝休母方累氏黄帝厌帝
休立生白民及嘻嘻生季格季格生帝魁白民销姓
降居于夷是为白民之祖别为防风氏守封禺之间


汲冢书有白民之国出乘黄
少昊金天氏封倍伐于蔑般于尹城
按路史小昊青阳氏纪姓名质是为挈元妃生倍伐
降处缗渊既封蔑为蔑氏次妃生般为弓正是制弓
矢主祀弧星封于尹城世掌官职
颛顼高阳氏封霆坚于安
按路史帝颛顼高阳氏取邹屠氏生禹祖及梦八人
苍舒伯益梼演大临庞江霆坚中容叔达是为八凯
霆坚封安
中音仲按颛顼之后封国皆在帝喾尧
舜之世惟安不言所封故编为颛顼宗藩

帝喾高辛氏封尧于唐及司幽巫蜀昌黎四国
按竹书纪年帝喾高辛氏即位四十五年锡唐侯命


母曰庆都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
 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德封于唐
按路史帝喾高辛氏次妃有陬氏生太子实沉阏
伯晏龙叔戏巫人续牙猒越晏龙事虞为纳言生司
幽是为司幽之国巫人封巫为巫氏生臷民臷民盼
姓其侯于蜀者更生号后分苴高辛游海滨过棘城
阚颛顼之虚乐之暨其归居猒越于昌黎邑于紫蒙
之野 帝尧陶唐氏姬姓高辛氏之第二子也母陈
丰氏曰庆都尝观三河之首赤帝显图奄然风雨庆
都遇而黄云覆之震十有四月而生于丹陵曰尧是
曰放勋身侔十尺丰下兑上龙颜日角八采三眸鸟
庭荷胜琦表射出握嘉履翌窍息洞通聪明密微其
言不式其德不回仁如天智如神明如日而晦如阴
好谋能深和而不怒忧而畏祸快而愉年有十三佐
挚封植受封于陶明人察物昭义崇仁禁诈伪正法
度不废穷民不敖亡告苦死者而哀妇人厎德靡解
百姓和欣于是改国于唐年十有七谡以侯伯恢践
帝曰陶唐氏 又按高辛氏以其少子封蜀

音秩

按通鉴前编目史记本纪曰帝姓伊耆名放勋帝喾
高辛氏之子帝挚之弟黄帝轩辕氏之曾孙也帝母
陈锋氏女曰庆都为高辛氏妃感赤龙之祥孕十有
四月而生帝于丹陵育于母家伊侯之国后徙耆故
曰伊耆氏年十有三佐帝挚封植受封于陶年十有
五复封于唐为唐侯挚在位九年荒淫暴虐天人厌
弃之诸侯尊帝为天子年十有六践天子之位于平

按史记本
纪与此互异

  陶唐氏
帝尧封弃于邰契于商阏伯于宋实沉于大夏兄子
元元于中路子朱于丹庶子于留
按诗经大雅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
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
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灾
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诞置
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
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吁厥声
载路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
&#&#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诞后之穑有
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实
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诞降嘉种
维秬维秠维穈维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
是任是负以归肇祀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
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
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卬盛于豆于豆于豋其香始
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



邰姜嫄之国也尧见天因邰而生后稷故国后
 稷于邰命使事天以显神顺天命耳

以此成功
 尧改封于邰就其成国之家室无变更也

此邰
 为后稷之母家其国当自有君所以得封后稷者
 或时君绝灭或迁之他所也中候握河纪云尧即
 政七十年受河图其末云斯封稷契皋陶赐姓号
 注云或云七十二年斯此封三臣止言封号不道
 其时功成即封此言成功盖治水毕后地平天成
 之时也稷之功成实在尧世其封于邰必是尧之
 封矣故此笺及传皆以为尧
按诗经商颂元鸟篇天命元鸟降而生商


鳦遗卵娀氏之女简狄吞之而生契为尧司徒
 有功封商尧知其后将兴又锡其姓焉
按长发篇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
方外大国是疆幅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帝黑帝也禹敷下土之时有娀氏之国亦始广
 大有女简狄吞鳦卵而生契尧封之于商
元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
既发


始尧封之商为小国舜之末年乃益其土地为
 大国皆能达其教令

知尧封为小国舜益为大
 国者中候握河纪说尧云斯封稷契皋陶赐姓号
 是尧封之也考河命说舜之事云褒赐群臣赏爵
 有功稷契皋陶益土地是舜益地为大国也自殷
 以上大国百里握河纪注云稷契公也公即周礼
 三公八命其出封加一等然则尧之封契已应百
 里便是土地之极而又益之者以其身有大功特
 加褒赐如周之赐鲁卫之属越礼特赐既赐之后
 不必止于百里而已
按左传昭公元年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
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
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
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后帝谓尧也
按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
次妃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
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
封于商赐姓子氏 按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
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生弃弃为儿时其
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
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
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
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按路史帝喾高辛氏上妃有骀氏曰姜嫄清净专一
而好稼穑衣帝衣履帝敏居期而生惟元子披
颐象亢之每异嫄乃收之爰名曰而字之曰度
辰性敷而仁戏惟黍稷长研耕稼为唐天官虞帝乃
国之漦号后稷次妃有娀氏曰简狄仁而有礼饮食
必鼓感乙致胎&#而生契也聪明而仁尧命司
徒使布五教而民辑及虞不废是以受商赐姓子氏
商人谓之元王
漦即邰&#音辟又
音擘音复即契

漦与邰同武功邰城是也契所封乃华阴郑县
 有栾都城故潘邑也世本谓契居蕃是矣中候握
 河纪云契皆尧封长发笺云尧小封舜末年益
 为大妄也
次妃有陬氏曰常羲生太子及月十二八元实沈
阏伯晏龙叔戏巫人续牙猒越也实沈阏伯居旷林
干戈日寻后帝不臧迁阏于宋是为商沈于大夏是
为参续牙友舜于贫贵而遗之为续氏高辛崩而帝
立袭高辛氏帝之立不善九载以其仲立是为
尧有子元元尧封之于中路历夏侯服 帝尧陶唐
氏在位七十三载召舜而命以位正月上日授终于
天府而遂老焉越岁仲春赏侯伯封偰


世纪始封稷契皋陶进伯禹
初娶富宜氏曰皇生朱骜佷媢克兄弟为阋嚚讼嫚
游而朋淫帝悲之为制奕棋以闲其情使出就丹朱
之兄考监明先死而不得立庶弟九其封于留者为
留氏 帝舜有虞氏申锡群后封百里之骀赐姓
妘氏封契七十里之商赐姓子氏皆益命以为公(
按尚
 书尧七十载四岳荐舜又三载使陟帝位舜遂班瑞群后是时如稷契者谅已封矣至舜特申锡之
 耳玩诸书自明稷契于唐尧为同父故编入宗藩与他隔朝受封者别)

  有虞氏
虞帝舜封弟象于有庳子均于商季厘于缗
按史记五帝本纪舜践帝位封弟象为诸侯
按竹书纪年二十九年帝命子义钧封于商
按路史帝舜践天子位建百官主五等亲亲任贤建
弟象于有庳封黄帝之孙子十有九人为侯伯帝妃
女罃生义钧及季厘季厘封缗为桀所克义钧封于
商是为商均是喜歌舞


庳昌邑王贺传作鼻或作廙
按通鉴前编虞帝舜元载封弟象于有庳


通志曰舜既践位封其弟象于有庳象虽为诸
 侯不得为政天子使吏治其民而纳其贡赋焉
  夏后氏
帝启封子于卫为五观
按竹书纪年启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十五
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武观即五观
按五观竹书似止一人而路史作
五人且放封各异俱存以备参考

按路史帝启子太康厥弟五人分封于卫是为五观


楚语云夏有五观与朱均管蔡&#列知为姒姓
帝相封其支于邓
按路史帝仲康立十八岁崩子帝相立其支封邓
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
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
夏后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
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贺循会稽记云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
 称始此越绝记云无余都会稽山南故越城是也
按吴越春秋启即天子之位治国于夏使使以岁时
春秋而祭禹于越立宗庙于南山之上禹以下六世
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于越
号曰无余无余始受封人民山居虽有鸟田之利租
贡纔给宗庙祭祀之费乃复随陵陆而耕种或逐禽
鹿而给食无余质朴不设宫室之饰从民所居春秋
祀禹墓于会稽
按通鉴前编夏少康五十有二岁封庶子无余于越
以奉先王墓祀
帝杼封弟曲列于缯
按路史帝杼即位五岁征东海伐三寿乃封其仲曲
列于缯
夏有天下其后分封同姓有夏后诸国
按史记夏本纪赞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
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氏费氏
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


徐广曰一云斟氏寻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泊氏弗氏
氏鬻氏冥氏鄍氏褒氏沈氏男氏有南氏肜氏肜
城氏姒氏弋氏纶氏
  商
帝武丁封季父于河北曼曰蔓侯
按路史云云
帝祖庚封弟文于苑封子于权
按路史云云
帝太丁侯母弟堂阳为堂阳氏
按路史云云
殷季封胥余于箕启于微皆子爵
按史记宋微子世家微子启者殷帝乙之首子而纣
之庶兄也


孔安国曰微畿内国名子爵也为纣卿士索隐
 曰按尚书亦以为殷王元子而是纣之兄吕氏春
 秋云生微子时母犹为妾及为妃而生纣故微子
 为纣同母庶兄
箕子者纣亲戚也


马融曰箕国名也子爵也索隐曰司马彪曰箕
 子名胥余王肃以箕子为纣之诸父服虔杜预以
 为纣之庶兄杜预云梁国蒙县有箕子冢
商有天下其后分封同姓有殷来诸国
按史记殷本纪赞太史公曰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
汤以来采于诗书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
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按路史四时荼共梅稚定巢郅同黎比髦扐段瓦铁
繁沛来向施萧饥索空桐鲜虞皆子国也西伯戡黎
武王复以封汤后黎侯丰舒奄之商国莱侯与太公
争营丘及齐复入莱共公浮柔奔棠晏弱迁之郳巢
则吴灭之比干则受剖之梅伯则醢之矣比干死子
坚逋长难林为王氏林氏成王以商之六族条氏徐
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锡鲁公复以商民七族
赉康叔陶氏施氏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桃子
萧姓春秋时犹在萧人则楚灭之


皆商之族分封后为民乃商之巨室故赐之(
按商
 宗藩见于经史者无多惟路史所载四时等国为二十有六而可考者仅黎来比三国其左传所载
 十三族与路史同止氏传作繁氏)

  周
周制金辂以封同姓隆以伯叔之称亲以脤膰之礼
朝会则接以天揖而岁命供寝庙之刍豢
按礼记曲礼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
寇典司五众



此殷时制也周则司士属司马太宰司徒宗伯
 司马司寇司空为六官


此五官与天官列而为
 六五众者五官属吏之群众也
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其摈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
天子同姓谓之伯父异姓谓之伯舅自称于诸侯曰
天子之老于外曰公于其国曰君



司徒以下五官之长者天子之三公也伯者长
 大之名三公无异职即六卿中三人兼之任左右
 之职谓之相九命而作伯则分主畿外诸侯如公
 羊云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
 之是也是职方者言二伯于是职主其所治之方
 也天子之吏摈者之辞也此伯若是同姓则天子
 称之为伯父若异姓则称为伯舅皆亲之之辞也
 此伯皆有采地在天子畿内自称于私土采地之
 外则曰公自称于采地之内则曰君也
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天子同姓谓之叔父异
姓谓之叔舅于外曰侯于其国曰君



天下九州天子于每州之中择诸侯之贤者一
 人加之一命使主一州内之列国取牧养下民之
 义故曰牧叔父叔舅降于伯父伯舅也自称于所
 封国之外则曰侯若与国内臣民言则自称曰君
 也
月令季冬之月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
几终岁且更始天子乃命同姓之邦共寝庙之刍豢



人本乎祖故祖庙之牲使同姓诸侯供之
按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
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亲者使之相亲人君有食宗族饮酒之礼所以
 亲之也文王世子曰族食世降一等大传曰系之
 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百世而婚姻不通
 者周道然也
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



脤膰社稷宗庙之肉以赐同姓之国同福禄也
 兄弟有共先王者鲁定公十四年天王使石尚来
 归脤
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
治其出入王之五路一曰金路钩樊缨九就建大旗
以宾同姓以封



金路以金饰诸末钩娄颔之钩也金路无锡有
 钩亦以金为之其樊及缨以五采罽饰之而九成
 大旗九旗之画交龙者以宾以会宾客同姓以封
 谓王子母弟率以功德出封虽为侯伯其画服犹
 如上公若鲁卫之属其无功德各以亲&#食采畿
 内而已故书钩为拘杜子春读为钩

音律

秋官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
揖让之节将合诸侯则令为坛三成宫旁一门诏王
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王揖之者定其位也庶姓无亲者也土揖推手
 小下之也异姓婚姻也时揖平推手也天揖推手
 小举之
按仪礼觐礼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同姓小邦则曰叔

武王十三年大封同姓之国
按周书康诰



命康叔之诰康圻内国名叔封字

正义曰既
 伐叛人三监之管叔蔡叔等以殷余民国康叔为
 卫侯周公以王命戒之作康诰酒诰梓材三篇之
 书


康叔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武王诰命为卫侯
 今文古文皆有按书序以康诰为成王之书今详
 本篇康叔于成王为叔父成王不应以弟称之说
 者谓周公以成王命诰故曰弟然既谓之王若曰
 则为成王之言周公何遽自以弟称之也且康诰
 酒诰梓材三篇言文王者非一而略无一语以及
 武王何耶说者又谓寡兄勖为称武王尤为非义
 寡兄云者自谦之辞寡德之称苟语他人犹之可
 也武王康叔之兄家人相语周公安得以武王为
 寡兄而告其弟乎或又谓康叔在武王时尚幼故
 不得封然康叔武王同母弟武王分封时年已九
 十安有九十之兄同母弟尚幼不可封乎且康叔
 文王之子叔虞成王之弟周公东征叔虞已封于
 唐岂有康叔得封反在叔虞之后必无是理也又
 按汲冢周书克殷篇言王即位于社南群臣毕从
 毛叔郑奉明水卫叔封傅礼召公奭赞采师尚父
 牵牲史记亦言卫康叔封布兹与汲书大同小异
 康叔在武王时非幼亦明矣特序书者不知康诰
 篇首四十八字为洛诰脱简遂因误为成王之书
 是知书序果非孔子所作也
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



王武王也孟长也言为诸侯之长也封康叔名



吴氏曰诗序言卫不能修方伯连帅之职康叔
 之为方伯无疑先儒谓康叔受封时尚幼者以此
 书称小子之故康叔与武王周公皆大姒之子安
 得为尚幼陕右之俗尊命卑贵命贱虽长且老者
 亦以小子呼之表见亲爱之辞此所谓小子亦然
惟乃不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
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
土惟时怙&#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
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时叙乃寡兄勖肆汝小子
封在兹东土



按东土云者武王克商分纣城朝歌以北为邶
 南为墉东为卫意邶墉为武庚之封而卫即康叔
 也汉书言周公善康叔不从管蔡之乱似地相比
 近之辞然不可考矣
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绍闻衣
德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丕远惟商
成人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弘于
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
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
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我闻曰怨不在大亦不在
小惠不惠懋不懋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
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
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
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
辜时乃不可杀王曰呜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
其&#懋和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
康乂非汝封刑人杀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
劓刵人无或劓刵人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
罚有伦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
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
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已汝惟小
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凡民自得
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王曰封
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
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
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
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
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训人
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乃别播敷造民大誉弗念弗
庸瘝厥君时乃引恶惟朕憝已汝乃其速由兹义率
杀亦惟君惟长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
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
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我惟有及则予一人以
怿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
康乂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适不迪则罔政在厥邦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监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今惟
民不静未戾厥心迪屡未同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
不怨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
王曰呜呼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蔽时忱丕
则敏德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乃以民宁不汝
瑕殄王曰呜呼肆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无
我殄享明乃服命高乃听用康乂民王若曰往哉封
勿替敬典听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
按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曰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
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虢仲虢叔王季之子文王之母弟也仲叔皆虢
 君字

正义曰凡诸侯初受封爵必有盟誓之言
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
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郜雍曹滕毕
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
祭周公之裔也


吊伤也二叔夏殷之叔世
昭公二十八年魏献子曰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
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

定公四年卫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
德以藩屏周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
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畛
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阎之土以
共王职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季授土
陶叔授民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皆启以商政疆以
周索
按史记周本纪武王十一年罢兵西归行狩记政事
作武成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于是封功
臣谋士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
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武王崩太
子诵代立是为成王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
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
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
叔以微子启代殷后国于宋颇收殷余民以封武王
少弟封为卫侯(
按康叔封卫据书经蔡传为武王事为正本纪及世家皆如孔氏说姑两
 存之又克商有天下在武王即位之十三年本纪作十一年)

按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
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
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荆蛮文身断发示不
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
伯之&#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
立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
雍卒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
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
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
是为虞仲列为诸侯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
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


索隐曰夏都安邑虞仲都太阳之虞城在安邑
 南故曰夏虚左传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则虞仲
 是太王之子又论语称虞仲夷逸隐居放言是仲
 雍称虞仲今周章之弟亦称虞仲盖周章之弟字
 仲始封于虞故曰虞仲则仲雍本字仲而为吴之
 始祖后代亦称虞仲所以祖与孙同号也
按鲁周公世家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
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
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
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
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
之罪于天及殷民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禄父使
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
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
武王


正义曰括地志云兖州曲阜县外城即鲁公伯
 禽所筑也
按燕召公世家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
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陕
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


谯周曰周之支族食邑于召谓之召公索隐曰
 召者畿内采地奭始食邑于召故曰召公或说者
 以为文王受命取岐周故墟召地分爵二公故诗
 有周召二南言皆在岐山之阳故言南也后武王
 封之北燕在今幽州蓟县故城是也亦以元子就
 封而次子留周室代为召公至宣王时召康公虎
 其后也
按管蔡世家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
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
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
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
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同母兄弟
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
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
前卒矣武王已克殷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
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
民封叔旦于鲁而相周为周公封叔振铎于曹封叔
武于成封叔处于霍康叔封冉季载皆少未得封


正义曰括地志曰郑州管城县今州外城即管
 国城也是叔鲜所封国也濮州雷泽县在东南九
 十一里汉郕阳县古郕伯姬姓之国其后迁于成
 之阳晋州霍邑县本汉彘县也郑元注周礼云霍
 山在彘本春秋时霍伯国地杜预曰管在荥阳京
 县东北世本曰叔度居上蔡索隐曰按春秋隐五
 年卫师入郕杜预曰东平刚父县有郕乡后汉地
 理志以为成本国又地理志云廪丘县南有成故
 城应劭曰武王封弟季载于成是古之成邑应仲
 远误云季载封耳春秋闵元年晋灭霍地理志云
 河东彘县霍太山在东北是霍叔之所封
按曹叔世家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
纣封叔振铎于曹


宋忠曰济阳定陶县
按卫康叔世家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其
次尚有冉季冉季最少武王已克殷纣复以殷余民
封纣子武庚禄父比诸侯以奉其先祀勿绍为武庚
未集恐其有贼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
庚禄父以和其民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王
治当国管叔蔡叔疑周公乃与武庚禄父作乱欲攻
成周周公旦以成王命兴师伐殷杀武庚禄父管叔
放蔡叔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
商墟


索隐曰康畿内国名宋忠曰康叔从康徙封卫
 卫即殷墟定昌之地
按魏世家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武王之伐纣而高
封于毕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


索隐曰左传富辰说文王之子十六国有毕原
 丰郇言毕公是文王之子此云与周同姓似不用
 左氏之说马融亦云毕毛文王庶子杜预曰毕在
 长安县西北正义曰括地志云毕原在雍州万年
 县西南二十八里
按通鉴前编周武王十有三年冬一月癸巳周王发
帅师会诸侯伐商春二月甲子商师溃受自焚死王
即位国号周封纣子武庚为殷侯使管叔蔡叔霍叔
监殷三月分封诸弟封康叔于殷东夏四月王来自
商大封建诸侯于天下


大纪曰武王既克商大建公侯于天下封周公
 于鲁都曲阜少昊大庭之墟封召公于燕庶叔高
 于毕皆留相周封叔鲜于管叔度于蔡叔处于霍
 以监殷是为三监以殷余民封康叔于朝歌国号
 卫封叔振铎于曹叔武于郕季载于邥封庶弟叔
 绣于滕叔郑于毛又封诸叔于郜于雍于原于郇
 于丰虢仲虢叔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仲封于西虢实故夏墟叔封于东虢都制初泰伯
 仲雍奔荆楚采药于衡山之下荆人义之从者日
 众东至海上得千余家遂为国自号句吴泰伯薨
 无子仲雍嗣为吴君天子使求其后得周章仲雍
 曾孙也世君吴矣因封之曰吴伯复封章弟于故
 夏墟是为虞仲兄弟之君十有五人同姓者四十
 余人 前编曰按书序称成王既伐管蔡以殷余
 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自王安石始疑梓材
 之书至五峰胡氏始正书序之误以三书系之武
 王之纪朱子是之而其他证验亦多但康诰曰小
 子封酒诰惟曰封则康叔之年加长矣康诰曰在
 兹东土则武王未来自商也酒诰曰明大命于妹
 邦则武王在周之辞也然则二诰虽均为武王封
 康叔之书前后则非一时矣康叔始封于卫书无
 明文酒诰则曰妹邦岂卫妹古或通称兼以沬水
 得名与或先妹邦而后加卫亦未可知也诗传称
 武王克商分纣都以东曰卫西曰墉北曰邶纣都
 朝歌今在卫州卫县西二十二里谓之殷墟武王
 封康叔于卫但不知何时兼邶墉而有之夫兼邶
 墉而有之殆必成王既伐管蔡黜殷之后序所谓
 以殷余民封康叔者也但谓康诰以下为成王书
 则不可耳
成王元年鲁公伯禽就封于鲁
按左传定公四年卫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
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旗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
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
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
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陪
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
伯禽而封于少&#之虚
按礼记明堂位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是
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
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
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致政于成王成王以周公为
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
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是以鲁
君孟春乘大路载弧韣旗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
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



周公封于鲁地方百里而此云七百里者盖以
 百里之田为鲁本国如后世食实封也并附庸为
 七百里所谓锡之山川土田附庸也革车兵车也
 千乘田赋所出之数也孟春周正子月也大路殷
 祭天所乘之木路弧所以开张旌旗之幅其形如
 弓以竹为之韣则弧之衣也旒属于旗之正幅而
 画日月以为章也
按记封周公在成王七
年与世家异从世家为正

按史记鲁周公世家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
行政当国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是
为鲁公


索隐曰周公元子就封于鲁次子留相王室代
 为周公徐广曰伯禽以成王元年封四十六年康
 王十六年卒
成王八年命蔡仲复封于蔡
按书经蔡仲之命



蔡国名仲字蔡叔之子也叔没周公以仲贤命
 诸成王复封之蔡此其诰命之词也今文无古文
 有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
囚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
蔡仲克庸祗德周公以为卿士叔卒乃命诸王邦之




囚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囚云者制其出入而
 犹从以七乘之车也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三
 年之后方齿录以复其国也三叔刑罚之轻重因
 其罪之大小而已仲叔之子克常敬德周公以为
 卿士叔卒乃命之成王而封之蔡也周公留佐成
 王食邑于圻内圻内诸侯孟仲二卿故周公用仲
 为卿非鲁之卿也蔡左传在淮汝之间仲不别封
 而命邦之蔡者所以不绝叔于蔡也
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肆予命尔
侯于东土往即乃封敬哉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
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率乃祖文
王之彝训无若尔考之违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
同归于乱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
厥终终以困穷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
兄弟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详乃视听
罔以侧言改厥度则予一人汝嘉王曰呜呼小子胡
汝往哉无荒弃朕命
按史记管蔡世家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
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
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
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而分殷余民为二其一封微
子启于宋以续殷祀其一封唐叔为卫君是为康叔
封季载于冉冉季康叔皆有驯行于是周公举康叔
为周司寇冉季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于
天下蔡叔度既迁而死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驯
善周公闻之而举胡以为鲁卿士鲁国治于是周公
言于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


宋忠曰胡徙居新蔡
按通鉴前编成王八年王命蔡侯复封之蔡
成王十年封叔虞为唐侯
按竹书纪年成王八年冬十月王师灭唐迁其民于
杜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
按左传定公四年卫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
巩姑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
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阙巩甲名姑洗钟名
按史记晋世家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
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
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
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
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尔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
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
河汾之东姓姬氏字子于唐叔子燮是为晋侯


正义曰括地志云故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
 十里即尧裔子所封春秋云夏孔甲时有尧苗裔
 刘累者以豢龙事孔甲夏后嘉之赐氏御龙以更
 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之以食夏后既而使求
 之惧而迁于鲁县夏后召孟别封刘累之孙于大
 夏之墟为侯至周成王时唐人作乱成王灭之而
 封太叔更迁唐人子孙于杜谓之杜伯毛诗谱云
 叔虞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改曰晋侯
成王十二年王帅燕师城韩锡韩侯命
按竹书纪年云云
康王十二年夏六月壬申王如丰锡毕公命
按竹书纪年云云
昭王六年王锡郇伯命
按竹书纪年云云
穆王六年春徐子诞来朝锡命为伯
按竹书纪年云云
穆王十一年王命卿士祭公谋父
按竹书纪年云云
共王九年春正月丁亥王使内史良锡毛伯迁命
按竹书纪年云云
夷王 年命卫复为侯
按史记卫康叔世家成王长用事举康叔为周司寇
赐卫宝祭器以章有德康叔卒子康伯代立康伯卒
子考伯立考伯卒子嗣伯立嗣伯卒子伯立伯
卒子靖伯立靖伯卒子贞伯立贞伯卒子顷侯立顷
侯厚赂周夷王夷王命卫为侯


索隐曰康诰称命尔侯于东土又云孟侯朕其
 弟小子封则康叔初封己为侯也比子康伯即称
 伯者谓方伯之伯耳非至子即降爵为伯也故孔
 安国曰孟长也五侯之长谓方伯方伯州牧也故
 五代孙袒恒为方伯耳至顷侯德衰不监诸侯乃
 从本爵而称侯非是至子而削爵及顷侯赂夷王
 而称侯也
宣王三年命蹶父抚北土以封韩侯
按通鉴前编云云


诗传曰王以韩侯之先因时百蛮而长之故锡
 之追貊使为之伯以修其城池治其田亩正其税
 法而贡其所有于王也
宣王六年锡召穆公命
按竹书纪年宣王六年召穆公帅师伐淮夷王帅师
伐徐戎皇父休父从王伐徐戎次于淮王归自伐徐
锡召穆公命
宣王八年鲁武公来朝锡鲁世子戏命
按竹书纪年云云
宣王十五年王锡虢文公命
按竹书纪年云云
宣王二十二年封弟友于郑
按史记郑世家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
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
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


徐广曰年表云母弟索隐曰郑县名属京兆秦
 武公十一年初县杜郑是也又系本云桓公居棫
 林徙拾宋忠云棫林与拾皆旧地名是封桓公乃
 名为郑耳至秦之县郑是郑武公东徙新郑之后
 其旧郑乃是故都故秦始改为县也出地里志
幽王八年王锡司徒郑伯多父命
按竹书纪年云云
平王元年锡晋侯仇命命卫侯和为公
按书经文侯之命



幽王为犬戎所杀晋文侯与郑武公迎太子宜
 臼立之是为平王迁于东都平王以文侯为方伯
 赐以秬弓矢作策书命之史录为篇
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闻
在下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
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



同姓故称父文侯名仇义和其字不名者尊之
 也
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
国家纯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曰
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
父义和汝克昭乃显祖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
孝于前文人汝多修扞我于艰若汝予嘉王曰父义
和其归视尔师宁尔邦用赉尔秬一卣彤弓一彤
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父往哉柔远能迩惠康
小民无荒宁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



黑黍曰秬酿以草卣中尊也诸侯受锡命当
 告其始祖故赐也彤赤卢黑也诸侯有大功锡
 弓矢然后得专征伐马供武用四匹曰乘侯伯之
 赐无常以功大小为度也简者简阅其士恤者惠
 恤其民都者国之都鄙也
按史记卫康叔世家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
集四十二年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
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为公
按竹书纪年平王元年辛未王东徙洛邑锡文侯命
晋侯会卫侯郑伯秦伯以师从王入于成周
平王三年王锡司徒郑伯命
按竹书纪年云云
厘王三年命曲沃武公以一军为晋侯
按左传隐公五年春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
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随夏六月曲沃叛王秋王
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六年春翼九宗五正
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
初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
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惠之二十四年晋
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惠之三十年晋潘父弒昭侯
而纳桓叔不克晋人立孝侯惠之四十五年曲沃庄
伯伐翼弒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哀侯
侵陉庭之田陉庭南鄙启曲沃伐翼桓公三年春曲
沃武公伐翼次于陉庭逐翼侯于汾隰骖絓而止夜
获之七年冬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八年春灭翼
冬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缗于晋九年秋虢仲芮
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庄公十六年冬王使虢公
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十八年春虢公晋侯朝王
王响醴命之宥皆赐玉五&#马三匹


翼晋旧都也唐叔始封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
 遂世为晋强家五正五官之长九宗一姓为九族
 也
按史记晋世家穆侯费王四年取齐女姜氏为夫人
七年伐条生太子仇十年伐千亩有功生少子名曰
成师晋人师服曰异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
雠也少子曰成师成师大号成之者也名自命也物
自定也今适庶名反逆此后晋其能毋乱乎二十七
年穆侯卒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殇叔四年穆侯
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文侯三十五
年卒子昭侯伯立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
曲沃邑大于翼翼晋君都邑也成师封曲沃号为桓
叔靖侯庶孙栾宾相桓叔桓叔是时年五十八矣好
德晋国之众皆附焉君子曰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
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七年晋大臣潘父弒其
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晋习人发兵攻桓
叔桓叔败还归曲沃晋人共立昭侯子平为君是为
孝侯诛潘父孝侯八年曲沃桓叔卒子&#代桓叔是
为曲沃庄伯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弒其君晋孝侯
于翼晋人攻曲沃庄伯庄伯复入曲沃晋人复立孝
侯子&#为君是为鄂侯鄂侯六年卒曲沃庄伯闻鄂
侯卒乃兴兵伐晋周平王使虢公将兵伐曲沃庄伯
庄伯走保曲沃晋人共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哀侯
二年曲沃庄伯卒子称代庄伯立是为曲沃武公哀
侯八年晋侵陉廷陉廷与曲沃武公谋九年伐晋于
汾旁虏哀侯晋人乃立哀侯子小子为君是为小子
侯小子元年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所虏晋哀侯曲沃
益强晋无如之何晋小子之四年曲沃武公诱召晋
小子杀之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武公入于曲
沃乃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晋侯缗二十八年曲沃
武公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献于周厘王厘
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于是尽并晋地而
有之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
晋武公始都晋国前即位曲沃通年三十八年武公
称者先晋穆侯曾孙也曲沃桓叔孙也桓叔者始封
曲沃武公庄伯子也自桓叔初封曲沃以至武公灭
晋也凡六十七岁而卒代晋为诸侯武公代晋二岁
卒与曲沃通年即位凡三十九年而卒
按竹书纪年厘王三年曲沃武公灭晋侯缗以宝献
王王命武公以一军为晋侯
惠王四年与郑伯以虎牢以东与虢公以酒泉之地
按左传庄公二十一年夏郑伯虢公同伐王城郑伯
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王子颓及五大夫
郑伯享王于阙西辟乐备王与之武公之略自虎牢
以东五月王巡虢守虢公为王宫于玤王与之酒泉
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鉴予之虢公请器王予
之爵
襄王三年锡晋惠公命
按左传僖公十一年春天王使召武公内史过赐晋
侯命受玉惰过归告王曰晋侯其无后乎王赐之命
而惰于受瑞先自弃也已而何继之有礼国之干也
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
长世
按国语襄王使召公过及内史过赐晋惠公命吕甥
郄芮相晋侯不敬晋侯执玉卑拜不稽首
襄王十六年锡晋文公命
按国语襄王使太宰文公及内史兴赐晋文公命上
卿逆于境晋侯郊劳馆诸宗庙馈九牢设庭燎及期
命于武宫设桑主布几筵太宰&#之晋侯端委以入
太宰以王命命冕服内史赞之三命而后即冕服既
毕宾飨赠饯如公命侯伯之礼而加之以宴好及惠
后之难王出在郑晋侯纳之(
按左传秦伯纳公子重耳周惠后之难俱在僖
 公二十四年)

襄王十七年赐晋文公珪弓矢为伯与以河内地
按史记周本纪襄王十七年晋文公纳王而诛叔带
襄王乃赐晋文公珪弓矢为伯以河内地与晋
襄王二十年策命晋文公为侯伯
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夏四月甲午作王宫于践土
五月丁未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兵千郑伯傅王
用平礼也己酉王享醴命晋侯侑王命尹氏及王子
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
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一卣虎贲三
百人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晋
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
休命受策以出出入三觐(
按锡晋文公命国语在入国初纳王前史记纳王后
 命为伯赐物与地左传践土献俘命为侯伯俱各异年别为三事)

襄王二十六年锡鲁文公命
按春秋文公元年夏四月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


诸侯即位天子赐以命圭合瑞为信僖十一年
 王锡晋侯命亦其比也
按左传夏四月王使毛伯卫来锡公命叔孙得臣如
周拜
简王三年锡鲁成公命
按春秋成公八年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
考王 年封弟揭于河南
按史记周本纪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
周公之官职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
立乃封其少子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
按通鉴前编贞定王崩哀王立其弟思王弒哀王自
立其弟考王又杀思王自立然少弟揭在焉使揭复
迹其所为则考王殆未保也于是封之河南是分国
以处之也
显王十九年王如卫命公子南为侯
按竹书纪年云云
按路史周之初兴大封同姓五十有三国而文武之
胙又三十有二管蔡成霍鲁卫毛告雍曹滕毕原
丰荀文之昭也&#晋应韩寒狄武之穆也而凡蒋邢
茅之与胙祭则周公之裔也召虢燕阳阎镏邠镐方
卬息随彤单纵宁梁项岑鄄滑养盛极巩谷谢郭密
荣丹阳杨逢觚栾甘鳞主顿鼓肥宫遂冥丽暴载岐
费纪胡康苌解张隗蔺运冀潘庞冯沈贾郑睽芮魏
焦樊巴周徐桥

北燕鲜虞阳樊皆姬国也文之昭
十有六而泰姒生者十文公采于周成王封其子伯
禽于鲁有四世而楚灭之后有有蟜臧会臧文臧
孙公山武仲南宫惠叔叔仲仲颜仲叔公孙东门子
家子叔子服子我子言子翚子干子成子寤子孟子
驹子有子士子华子阳子杨公施公襄公冉公为公
思公石公之公析公巫公父公伯公慎公索公肩公
良公哀公若公冶公输公鉏公仪少施庆父富父宾
牟意如仲梁仲颜孟仲叔季之四孙及声意南懿陉
般僖荣禽于赐愍闵骞哀隐悼引毗弥展施衡为穆
作昨婼尾鞠曲孟仲叔季之氏其以邑氏者臧众鄟
秦运郓管柳厚郈颜郎费蔑鲁及柳下瑕丘厚丘梁
其谷梁逮项公孙足守秦符玺又为符氏周公使管
叔监郼与蔡惎郼间王室周公蔡蔡而辟管爰代以
中旄父管故不嗣后有禽氏管氏敬仲相齐公伯卒
于齐其耳孙修适楚为阴大夫汉始南阳世奉仲祭
号相君有阴氏阴嵩又为丘自陵氏蔡叔既蔡于郭
凌子胡改行帅德周公使为鲁卿鲁治乃复之王邦
之蔡泽是为蔡仲子蔡伯生宫侯至平侯徙新蔡益
微每赋役于楚迁之州来二十四世而楚灭之有蔡
氏辰氏盱氏朝氏归生氏生氏太史氏蔡仲氏子履
氏大利稽氏曹叔甸伯二十六世而宋灭之有曹氏
羁氏僖氏厘氏子臧氏射姑氏夕姑氏公强氏其支
于卞者为卞氏欣氏于牟者为曹牟氏重丘氏子臧
氏曹操汉而有魏五世于典午成伯子爵后附
于齐还奔鲁而灭于楚有成氏郕氏上成氏邦氏肃
氏霍处以禄父降而经至永公灭而奔齐晋旱卜之
在岳于是复霍而登旋灭于晋有霍氏冠军氏氏
叔封司寇采康及成王降霍以商余地封之统三监
为孟侯曰卫伯八世顷侯始侯孙和桓厉宣九十犹
戒于国所谓睿圣武公者五子懿公杀公于狄宋立
戴公狄载至徙楚丘子成公遂迁昆吾凡有五世
而卫亡有小王成公公上赵阳羌

师辟闾析龟北
宫强梁会庌


羌宪祝固祝国祝史史晁史朝史桑
太叔卷子南公世叔仲叔石骀石伯公叔子叔公明
公孟公孙子高公析公甫公荆公文子文子伯子玉
子郢子强子季子齐夏戊夏丁将军右宰司马司寇
及左右之公子与石聂弥承礼免勉左右伋寿南晁
蒯辄顽衎林凌稷牧冷嗣眷兼孙孟弘洪璧辟宪孺
黔渠朝世监寇针文齐开彪孔之氏其悬氏悬潘氏
求氏仇氏裘氏康氏卫氏戚氏傶氏濮阳氏元氏元
咺氏常氏商氏凌氏陶叔授民为陶叔氏司徙氏武
公生季衅采于宁九世居卿为宁氏孙权启吴四世
而归于晋又有厉氏春秋之时惟鲁卫希王政武王
克商以毛叔郑从成王以郑为三公有毛氏毛伯氏
武王之封母弟也惟季载少使食于沈成王立为司
空爰封之冉曰冉季是为有冉氏氏氏
氏告分南北南后入晋北入宋有告氏郜氏雍伯入
周后有雍氏邕氏叔绣居文公侯之縢有一世
齐灭之有縢氏滕氏腾氏卜氏滕叔氏公丘氏氏
文公薨毕公高入职焉子季孙邑潘既复分庞裔孙
毕万事晋献公灭魏而封之十世而斯始命文侯惠
徙大梁又八世虏于秦有毕魏藩番庞吕献豫苪垣
新王及魏强伯夏曼多令狐宇文新垣叶大夫之氏
华侯采冯城为冯氏有北燕武伐纣原公把小钺原
庄公后亡有原氏佼氏原仲氏原伯氏跪氏荀侯诸
侯之伯晋灭之为公族后逝敖为荀氏郇氏旬氏孙
氏孙伯氏夙氏程氏中行氏伯宗氏籍氏席氏投氏
投壶氏孙息食知为知氏智氏智果谏瑶不从乃别
族于太史为辅氏丰侯坐酒亡国以故负罂于首以
为式后有丰氏酆氏武之穆四于邘为长先是唐有
祸成王以封子干子父而谓晋十一世文侯勤周
受锡予昭侯立其弟于曲沃五世而曲沃灭晋君之
五世文公遂霸诸侯又十六世而析徙端氏有晋进
戊恭整舅咎羊甲献射席籍及士贞楼季太成叔鱼
叔向叔夙季夙季婴杨食食我凡闾伯宗伯州公仇
公师弗忌臼季子羽之氏其以采者絺郄步涉畜鄐
臼&#苦冀解张杨阳端续温祁邬羊介翼盂驹州栾
及扬干铜鞮羊舌祈夜长鱼五鹿东关&#州其苦成
库成古成车成出于苦栾书下军及嘉若栾出于栾
堤&#蹄鞮鲑出于铜鞮犨分于郄郗出于絺自步居
温则为步温繇祈易续则为续祈先轸封原且居徙
霍为霍伯有先氏左行氏康王以虞之幼子公明为
贾伯曲沃灭之有贾氏右行氏贾孙氏出公生伯侨
封扬曰扬氏扬孙氏雄其出也而温则狄灭之或为
狐氏韩庶子幽世失国宣王中兴韩讨不庭锡之
梁山奄受北国是为韩西卫满伐之而于海曲沃
并晋有韩万为戎御复采韩原至景侯始命凡二十
有四世秦灭之有韩何横侠罂言贾褐李吕及韩侯
无忌公族韩褐韩籍韩婴韩信信都之氏厥之元康
采赵蔺为蔺氏哀侯少子婼采平为平氏婼氏张氏
灌氏信之后又有韩余氏于之后有于氏邘氏盂氏
万纽于氏应侯次四晋灭之有应氏深氏狄子寒侯
偕武穆也后各为氏周公之祚七长鲁禽父次凡伯
为凡氏氏泛氏次伯龄封蒋男爵后以功侯二十
二世并于楚有将氏定氏次靖渊封邢侯爵灭于卫
有邢氏陉氏次祭事文王受商之命有祭氏谋氏訾
氏祭公氏次胙次茅胙入南燕有胙氏作氏茅有茅
氏茆氏若夫周隶之国则伯卤之孙仲奕武王封之
阎晋灭之有阎氏弈氏大野氏虢仲虢叔文王敬友
二卿仲曰西虢后迁上阳为南虢而留者为小虢虢
晋灭之叔为东虢平王夺其地与郑楚庄责王乃求
其裔孙序封之阳曲曰郭公晋灭之有虢氏郭氏制
氏若上阳夏阳西郭南郭南伯之氏肜康公卿后有
留氏刘氏康氏官师氏师氏帅氏文王之异弟辉之
子渠封岑为岑氏亦有王氏虔仁氏钳耳氏箝耳氏
虔仁氏仁氏此王季之穆也成王侯次子于翟为翟
氏又封其支于肜为肜伯宗伯是为肜氏又封幼子
臻于单单世卿为甸侯有单氏靖氏单伯氏旗氏昭
王子成公男后有成公氏宣王封庶弟友于咸林曰
郑为司徒死戎难子武公以夹赐虢郐十邑徙拾
爵伯二十有二世韩灭之有郑蔺语京将良孤尉具
司髡烛裨諀堵泄泄羽浑然游游驷国渝俞喻谕军
会雅邃繻罕丰剩歂侨参眅姜虿印颉梧儵皇蟜佚
卫及田章封具羌宪强梁赵阳史龟去疾大季公文
公德共叔世叔大叔子人子强子驷子罕子孔子&#
子国子游子宽子然子羽子轩子革子旗伯有马师
东里行人西门西宫京城俟伏贺吐之氏宣之子三
一尚父为杨侯一食陆乡曰陆侯一封谢丘为谢丘
氏平之子三长曰精封纵为纵氏精纵氏次曰唐封
梁山为梁伯少曰秀封汝川谓之周十九世并于秦
为周氏杨侯曾孙失国平王以赐晋封叔盻后氏为
杨洎坚为三世而为唐有枭氏屋引氏越勒氏普六
茹氏惠之子带封甘曰昭公子成公世官王所有甘
氏甘士氏甘先氏甘庄氏染女氏鉴氏顷之孙武强
满为武强氏姬氏周氏之子儋季为儋氏景之孙
封阳樊后宅无终为公翁阳氏阳氏阳樊氏无终氏
敬之子封鄄为鄄氏灵王之太子超古幼有成德以
谏废年十八而宾是为晋子宗敬为司徒号王子家
平阳为王子氏田氏缑氏王人氏王氏李氏拓至氏
可频氏乙速孤氏召康公愿封燕康王复为太保年
百有八十其长居燕而支袭召召世为伯有召氏邵
氏召伯氏东陵氏其分于唐者为阳伯齐灭之北燕
归国不达于

凡四十有三世秦灭之太史公曰燕
之社稷血食者九百年于姬姓独后亡抑召伯不鄙
其民有亡执之德也后有燕喜攸缪厘哙快喻之氏
盛伯子姬姓之长降于齐有盛氏痛氏密公荣公瑕
公苌伯贾伯芮伯桃叔尹公康公巩伯甘单公暴公
詹伯家父巷伯方叔邛叔世卿家后各为氏又有尹
公氏奇氏荣叔氏南宫氏荣伯氏芳氏齐侯灭谷秦
穆灭滑楚文灭息晋文灭巴鲁灭项有谷氏滑氏滑
伯氏息氏息夫氏巴氏通氏项氏刘氏辛氏召公
周西伯夫人绍两交龙不乐遂娠生子有文在手曰
盛因名氏之年十有八封之谯侯晋武公灭谯有之
为谯氏焦氏汉东之国随为大楚灭之有随氏少师
氏鳞宋灭之宫虞灭之纪遂齐灭之岐鄗周废之养
顿徐胡入于楚肥鼓魏焦入于晋觚则丽届于秦而
鲜虞则在狄极入于无骇而隗丹睽载逢冀冥主亦
衰除矣后各以国令氏考王封弟揭河南曰东桓公
至孙惠公杰分其子姓于巩以奉王曰西惠公号二
周王之立二周分理四十九年秦取西周迁东惠
之孙咎公于狐王崩秦昭取西王稽七年秦庄襄
取东西周地而以阳人聚为周君祀中山武公东桓
公子也厥后桓公荒淫不恤国王问晋史余曰今诸
侯孰先亡对曰中山乎二年而魏拔之处之灵寿蓺
副舆啬种稷宾挍显党惠偏公富太泰亚辟组骊治
聚治鞠鞫儋技&#宰忌舞蝮及王孙王叔王子贾孙
王史内史公祖叔服太伯黑肱黑肩西周武强司工
陈留之氏皆周也汉封之卫(
按是篇纪周国族世系甚详然其年之先
 后多不可考因附录于此)

 宗藩部汇考二
  汉
汉制皇子封王置太傅以下官又承秦制爵二十等
而列侯掌于主爵都尉后属大鸿胪亦备置国官
按汉书百官公卿表诸侯王高帝初置


师古曰蔡邕云汉制皇子封为王其实诸侯也
 周末诸侯或称王而汉天子自以皇帝为称故以
 王号加之总名诸侯王也
金玺盭绶


晋灼曰盭草名也出琅邪平昌县似艾可染绿
 因以为绶名也师古曰玺之言信也古者印玺通
 名今则尊卑有别汉旧仪云诸侯王黄金玺橐佗
 钮文曰玺谓刻云某王之玺
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
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令诸
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
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
皆损其员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
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
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
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爵一级曰公士


师古曰言有爵命异于士卒故称公士也
二上造


师古曰造成也言有成命于上也
三簪袅


师古曰以组带马曰袅簪袅者言饰此马也
四不更


师古曰言不豫更卒之事也
五大夫


师古曰列位从大夫
六官大夫七公大夫


师古曰加官公者示稍尊也
八公乘


师古曰言其得乘公家之车也
九五大夫


师古曰大夫之尊也
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


师古曰庶长言为众列之长也
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


师古曰更言主领更卒部其役使也
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


师古曰言皆主古造之士也
十七驷车庶长


师古曰言乘驷马之车而为众长
十八大庶长


师古曰又更尊也
十九关内侯


师古曰言有侯号而居京畿无国邑
二十彻侯


师古曰言其爵位上通于天子
皆秦制以赏功劳彻侯金印紫绶避武帝讳曰通侯
或曰列侯改所食国令长名相又有家丞门大夫庶
子 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景帝中六年更名都尉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治内史右地与左冯翊
京兆尹是为三辅列侯更属大鸿胪 县大率方百
里列侯所食县曰国
按杜氏通典王国有傅


掌辅导王初曰太傅后除太字史记曰贾谊为
 梁怀王太傅王堕马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哭泣岁余



本统众官后省内史而相理民如郡太守史记
 曰曹参相齐闻胶西有盖公善治着黄老言乃厚
 请之盖公言治道贵清净清净民自定参用其术
 齐国安集及入为汉相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
 寄慎勿扰也夫狱市者所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
 安所容乎吾是以先之也又曰石庆为齐相举国
 皆慕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社也
内史


治国民
中尉


掌武事
郎中令


秩千石墨绶



本曰太仆改曰仆墨绶
文学


宋志云前汉王国已置文学
大司农卫士长太仓长


齐善医淳于意为之
列侯国亦有相余略与王国同


改所食国令长为之汉初侯王有丞相兼有相
 国史记周勃破燕王卢绾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
 景帝省之
高帝六年大封同姓以镇天下
按汉书高祖本纪六年冬十二月诏曰天下既安豪
杰有功者封侯新立未能尽图其功身居军九年或
未习法令或以其故犯法大者死刑吾甚怜之其赦
天下田肯贺上曰甚善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
胜之国也带河阻山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
焉地埶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
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
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
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
莫可使王齐者上曰善赐金五百斤上还至洛阳诏
曰齐古之建国也今为郡县其复以为诸侯将军刘
贾数有大功及择宽惠修絜者王齐荆地春正月丙
午韩王信等奏请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三县
立刘贾为荆王以砀郡薛郡郯郡三十六县立弟文
信君交为楚王壬子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立
兄宜信侯喜为代王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
阳郡七十三县立子肥为齐王
高帝七年立如意为代王
按汉书高祖本纪七年冬十二月匈奴攻代代王喜
弃国归雒阳赦为合阳侯辛卯立子如意为代王
高帝九年徙如意为赵王
按汉书高祖本纪九年春正月废赵王张敖为宣平
侯徙代王如意为赵王王赵国
高帝十一年立子恒为代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
阳王子长为淮南王
按汉书高祖本纪十年九月代相国陈豨反上曰豨
尝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故封豨为列侯以相
国守代今乃与王黄等掠代地吏民非有罪也能
去豨黄来归者皆赦之上自东至邯郸上喜曰豨不
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亡能为矣十一年冬上
在邯郸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春正月淮阴侯
韩信谋反长安夷三族上还雒阳诏曰代地居常山
之北与夷狄边赵乃从山南有之远数有胡寇难以
为国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代之云中以西为
云中郡则代受边寇益少矣王相国通侯吏二千石
择可立为代王者燕王绾相国何等三十三人皆曰
子恒贤知温良请立以为代王都晋阳三月梁王彭
越反夷三族诏曰择可以为梁王淮阳王者燕王绾
相国何等请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罢东郡
颇益梁罢颍川郡颇益淮阳秋七月淮南王英布反
诏王相国择可立为淮南王者群臣请立子长为王
十二年冬十月汉别将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
追斩布番阳周勃定代斩陈豨于当城
高帝十二年立沛侯濞为吴王子建为燕王
按汉书高祖本纪十二年冬十月诏曰吴古之建国
也日者荆王兼有其地今死亡后朕欲复立吴王其
议可者长沙王臣等言沛侯濞重厚请立为吴王已
拜上召谓濞曰汝状有反相因拊其背曰汉后五十
年东南有乱岂汝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汝慎毋反濞
顿首曰不敢十二月陈豨降将言豨反时燕王卢绾
使人之豨所阴谋上使辟阳侯审食其迎绾绾称疾
食其言绾反有端春三月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绾诏
曰燕王绾与吾有故爱之如子闻与陈豨有谋吾以
为亡有故使人迎绾绾称疾不来谋反明矣诏诸侯
王议可立为燕王者长沙王臣等请立子建为燕王
卢绾与数千人居塞下候伺幸上疾愈自入谢夏四
月甲辰帝崩卢绾闻之遂亡入匈奴
高后元年立孝惠后宫子五人为王侯
按汉书高后本纪元年夏五月立孝惠后宫子强为
淮阳王不疑为恒山王弘为襄城侯朝为轵侯武为
壶关侯二年秋七月恒山王不疑薨四年夏少帝自
知非皇后子出怨言皇太后幽之永巷五月丙辰立
恒山王弘为皇帝八年秋七月辛巳皇太后崩大臣
相与阴谋以为少帝及三弟为王者皆非孝惠子复
共诛之尊立文帝
高后七年立刘泽为琅邪王
按汉书高后本纪七年春正月己丑立营陵侯刘泽
为琅邪王
文帝元年益封朱虚侯章食邑立赵幽王子遂为赵
王徙琅邪王泽为燕王
按汉书文帝本纪元年冬十月辛亥皇帝见于高庙
遣车骑将军薄昭迎皇太后于代诏曰前吕产自置
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擅遣将军灌婴将兵击齐欲
代刘氏婴留荥阳与诸侯合谋以诛吕氏吕产欲为
不善丞相平与太尉勃等谋夺产等军朱虚侯章首
先捕斩产太尉勃身率襄平侯通持节承诏入北军
典客揭夺吕禄印其益封太尉勃邑万户赐金五千
斤丞相平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朱虚侯章
襄平侯通邑各二千户金千斤封典客揭为阳信侯
赐金千斤十二月立赵幽王子遂为赵王徙琅邪王
泽为燕王
文帝二年诏立赵王弟辟强及朱虚侯章东牟侯兴
居皇子武参揖三人为王
按汉书文帝本纪二年春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
侯王诏曰前赵幽王幽死朕甚怜之已立其太子遂
为赵王遂弟辟强及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东牟侯
兴居有功可王乃遂立辟强为河间王章为城阳王
兴居为济北王因立皇子武为代王参为太原王揖
为梁王
文帝四年夏五月赐诸侯王子邑各二千户秋九月
封齐悼惠王子七人为列侯
按汉书文帝本纪云云
文帝八年夏封淮南厉王长子四人为列侯
按汉书文帝本纪云云
文帝十六年夏五月立齐悼惠王子六人淮南厉王
子三人皆为王
按汉书文帝本纪云云
景帝二年立皇子德阏余非彭祖发六人为王
按汉书景帝本纪二年春三月立皇子德为河间王
阏为临江王余为淮阳王非为汝南王彭祖为广川
王发为长沙王
景帝三年吴王濞等七国反灭之立刘礼为楚王立
皇子端为胶西王胜为中山王
按汉书景帝本纪三年春正月吴王濞胶西王卬楚
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灾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
举兵反遣太尉亚夫大将军窦婴将兵击之斩御史
大夫晁错以谢七国二月壬子诸将破七国斩首十
余万级追斩吴王濞于丹徒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
遂济南王辟光灾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自杀夏六
月诏曰乃者吴王濞等为逆起兵相胁诖误吏民吏
民不得已今濞等已灭吏民当坐濞等及逋逃亡军
者皆赦之楚元王子蓺等与濞等为逆朕不忍加法
除其籍毋令污宗室立平陆侯刘礼为楚王续元王
后立皇子端为胶西王胜为中山王赐民爵一级
景帝四年夏四月己巳立皇子彻为胶东王
按汉书景帝本纪云云
景帝七年春正月废皇太子荣为临江王
按汉书景帝本纪云云
景帝中三年秋九月立皇子乘为清河王
按汉书景帝本纪云云
景帝中五年夏立皇子舜为常山王
按汉书景帝本纪云云
景帝中六年夏四月梁王薨分梁为五国立孝王子
五人皆为王
按汉书景帝本纪云云
景帝后元年春三月赐诸侯相爵右庶长
按汉书景帝本纪云云
武帝元朔二年赐淮南灾川二王几杖诏许诸侯王
分与子弟邑
按汉书武帝本纪元朔二年冬赐淮南王灾川王几
杖毋朝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
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
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元狩三年夏五月立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
按汉书武帝本纪云云
元狩六年封皇子三人为王
按汉书武帝本纪元狩六年夏四月乙巳庙立皇子
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


师古曰于庙中策命之
元鼎四年秋立常山宪王子商为泗水王
按汉书武帝本纪云云
天汉四年夏四月立皇子髆为昌邑王
按汉书武帝本纪云云
征和二年秋九月立赵敬肃王子偃为平干王
按汉书武帝本纪云云
昭帝始元元年益燕王广陵王封户
按汉书昭帝本纪始元元年春二月己亥益封燕王
广陵王各万三千户
元凤元年立泗水戴王遗腹子暖为王
按汉书昭帝本纪元凤元年春泗水戴王前薨以毋
嗣国除后宫有遗腹子暖相内史不奏言上闻而怜
之立暖为泗水王相内史皆下狱
元凤五年益广陵王封户
按汉书昭帝本纪五年春正月广陵王来朝益国万
一千户赐钱二千万黄金二百斤剑二安车一乘马
二驷
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诏封宗正刘德爵关内侯食
邑秋七月诏立燕剌王太子建为广阳王立广陵王
胥少子弘为高密王
按汉书宣帝本纪云云


师古曰刘德楚元王之曾孙刘辟强子张晏曰
 旧关内侯无邑也以刘德宗室俊彦故特令食邑
地节四年夏五月立广川惠王孙文为广川王
按汉书宣帝本纪云云
元康三年封故昌邑王贺为海&#侯皇子钦为淮阳

按汉书宣帝本纪元康三年春三月诏曰盖闻象有
罪舜封之骨肉之亲粲而不殊其封故昌邑王贺为
海昏侯夏六月立皇子钦为淮阳王


师古曰粲明也殊绝也当明于仁恩不离绝也
甘露二年春正月立皇子&#为定陶王
&#音


按汉书宣帝本纪云云
元帝初元二年春三月立广陵厉王太子霸为王
按汉书元帝本纪云云
初元三年夏立长沙炀王弟宗为王封故海昏侯贺
子代宗为侯
按汉书元帝本纪云云
永光三年春三月立皇子康为济阳王
按汉书元帝本纪云云
成帝建始元年春正月立故河间王弟上郡库令良
为王
按汉书成帝本纪云云
永始元年秋七月立城阳孝王子俚为王
按汉书成帝本纪云云
元延二年夏四月立广陵孝王子守为王
按汉书成帝本纪云云
绥和元年冬十一月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
按汉书成帝本纪绥和元年春二月癸丑诏曰朕承
太祖鸿业奉宗庙二十五年德不能绥理宇内百姓
怨望者众不蒙天佑至今未有继嗣天下无所系心
观于往古近事之戒祸乱之萌皆由斯焉定陶王欣
于朕为子慈仁孝顺可以承天序继祭祀其立欣为
皇太子冬十一月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 按哀
帝本纪孝哀皇帝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也年三岁
嗣立为王元延四年入朝帝&#其材为加元服而遣
之时年十七矣明年使执金吾任宏守大鸿胪持节
征定陶王立为皇太子谢曰臣幸得继父守藩为诸
侯王材质不足以假充太子之宫陛下圣德宽仁敬
承祖宗奉顺神祗宜蒙福佑子孙千亿之报臣愿且
得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俟有圣嗣归国守藩书奏
天子报闻后月余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奉恭王
祀所以奖厉太子专为后之谊
哀帝建平三年春正月立广德夷王弟广汉为广平
王夏六月立鲁顷王子郚乡侯闵为王
按汉书哀帝本纪云云
平帝元始二年夏四月立代孝王元孙之子如意为
广宗王江都易王孙盱台侯宫为广川王广川惠王
曾孙伦为广德王
按汉书平帝本纪云云
元始四年春二月赐九卿已下至六百石宗室有属
籍者爵自五大夫以上各有差
按汉书平帝本纪云云
元始五年以宗室子助祫祭赐爵诏郡国置宗师立
梁孝王元孙之耳孙音为王
按汉书平帝本纪元始五年春正月祫祭明堂诸侯
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余人征助
祭礼毕皆益户赐爵及金帛增秩补吏各有差诏宗
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
之致教训焉二千石选有德义者以为宗师闰月立
梁孝王元孙之耳孙音为王
  后汉
后汉承旧制皇子封王与列侯俱置国官各受茅土
以立社稷
按后汉书百官志皇子封王其郡为国每置傅一人
相一人皆二千石本注曰傅主导王以善礼如师不
臣也相如太守有长史如郡丞汉初立诸王因项羽
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大且至千里又其官职傅为
太傅相为丞相又有御史大夫及诸卿皆秩二千石
百官皆如朝廷国家惟为置丞相其御史大夫以下
皆自置之


胡广曰后汉妾数无限别乃制设正适曰妃取
 小夫人不得过四十人
至景帝时吴楚七国恃其国大遂以作乱几危汉室
及其诛灭景帝惩之遂令诸王不得治民令内史主
治民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
官武帝改汉内史中尉郎中令之名


前书曰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
 中令为光禄勋
而王国如故员职皆朝廷为署不得自置至汉成帝
省内史治民更令相治民


汉旧仪曰大司空何武奏罢内史相如太守中
 尉如都尉参职是后中尉争权与王相奏常不和
 也
太傅但曰傅


刘昭曰观夫高祖之创业也岂直鸿勋硕德大
 庇群生荡其毒虐厝之和泰而已哉至于谋深虑
 久封建子弟蕃维盘固规谋弘远及于三赵不终
 燕灵夭绝齐代淮楚皆为外重故宋昌曰外畏齐
 楚淮南斯非效与事过则弊孰或通之全国之难
 诚固财物之富作卫之益亦既得之于前矣故赐
 以几杖用息奸谋嗣陨局下怨生有以逮连师构
 乱兵交梁阙御侮摧寇肇自密戚景帝遂削蕃国
 之权刻骨肉之援封为君而不听治其民置为主
 而稍贱其臣矫枉过甚遂臻于此吕霍之危朝后
 族愈贵于来宠吴楚之叛奔侯王恒借以受诮故
 贾谊欲众建以少其力列虚以侯其生此乃达观
 深识监于亲陪之要者也冢嗣必传万里之地分
 支欲使动摇不得于经维远算且已碍矣复哀平
 之际刘氏&#于四海宗正着录遂以万数及乎后
 汉弥循前迹光武十子并列畿外近郡孝明八国
 不能开庇远民国近则不可以大不大则不足为
 强此所以本枝之援终以少固若使汉分两越置
 二三亲国剖吴楚树数四列蕃割辽海而分皇枝
 开陇蜀而王子弟使主尊显依汉初之贵民无定
 限许滋养之富若有&#虐之嗣可得废而不得削
 必传刘氏民信所奉发其侵伐兼并之衅峻其他
 族篡杀之科制其入贡轻重之法疏其来朝往复
 之数君君臣臣永许百世之期一国之民长无迁
 动之志四方得志听离官列封怀贤抱智随所适
 乐土强弱相侔远近相推举其大归略其小滞与
 其画一班之海内天子之朝自非异姓僭夺不得
 兴勤王之师诸蕃国自非杂互篡主不降讨伐之
 诏犬牙相经共为严国虽王莽善盗将何因而敢
 窃曹操雄勇亦安能以得士斯无俟极圣然克行
 明贤粗识亦足立故父子首足也昆弟四肢也当
 使筋骨髓血动静足以相胜长短大小干用足以
 相卫岂有割胫致腹取骨肉以增头&#背露骨剥
 膏腴以裨颔而谓颅颡魁岸可得比寿松晋喉咽
 拥肿必能长生久视哉汉氏得之微犹能四百载
 魏人失之甚不满数十年爰自晋世矫枉太过入
 列皇朝非简贤之授唯亲是贵无愚智之辨不能
 胜衣冠早据公相之尊童蒙幼子遄登槐岳之位
 职应论道而未离保母之养续侯赋政而服二三
 尺衣英贤大度禀彼&#稚高才硕儒恭承藐识公
 餗覆而不忧美锦碎而愈截兼授若流回迁竞路
 才驽任重功&#衅多晓比名于公旦夕同罪于盗
 跖称无位可以充德贬退刑轘不足以塞咎威
 力强济声实隆重嫌猜畏逼身受其弊覆灭分体
 若枭仇寇赍粉同气有过他逆忠贞之士横罹其
 凶志节之人狼狈其祸阏伯实沈继踵史笔显思
 显甫比有国书赵伦以蠢愚排天齐攸以贤明谢
 世枉郁殄夷冤孙就尽不可胜载矣岂周汉之君
 多孝悌之性晋宋之主禀豺狼之情盖事势使之
 然也朝行斯术夕穷崩乱未能革悛来事愈甚苍
 生为此将尽矣四海为此构蹙矣圣帝英君欲反
 斯败必当更开同姓之国置不增之约罢皇嗣入
 宫之祸守盟牲砺河之笃乃可还险坠之路反乎
 全安之辙也
中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职如郡都尉主盗贼


东观书曰其绍封削绌者中尉内史官属亦以
 率灭
郎中令一人仆一人皆千石本注曰郎中令掌王大
夫郎中宿卫官如光禄勋自省少府职皆并焉仆主
车及驭如太仆本注曰太仆比二千石武帝改但曰
仆又皆减其秩治书比六百石本注曰治书本尚书
更名大夫比六百石本注曰无员掌奉王使至京都
奉璧贺正月及使诸国本皆持节后去节谒者比四
百石本注曰掌冠长冠本员十六人后减礼乐长本
注曰主乐人卫士长本注曰主卫士医工长本注曰
主医药永巷长本注曰宦者主宫中婢使祠祀长本
注曰主祠祀皆比四百石


自礼乐长至此皆四百石
郎中二百石本注曰无员列侯所食县为侯国本注
曰承秦爵二十等为彻侯金印紫绶以赏有功功大
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后避武帝讳
为列侯武帝元朔二年令诸王得推恩分众子土国
家为封亦为列侯旧列侯奉朝请在长安者位次三
公中兴以来唯以功德赐位特进者次车骑将军


胡广汉制度曰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特
 进在三公下不在车骑下
赐位朝侯次五校尉赐位侍祠侯次大夫其余以胏
附及公主子孙奉坟墓于京都者亦随时见会位在
博士议郎下


胡广制度曰是为猥诸侯
诸王封者受茅土归以立社稷礼也


胡广曰诸王受封皆受茅土归立社稷本朝为
 宫室自有制度至于列侯归国者不受茅土不立
 宫室各随贫富裁制黎庶以守其宠
列土特进朝侯贺正月执璧云每国置相一人其秩
各如本县本注曰主治民如令长不臣也但纳租于
侯以户数为限其家臣置家丞庶子各一人本注曰
主侍侯使理家事列侯旧有行人洗马门大夫凡五
官中兴以来食邑千户已上置家丞庶子各一人不
满千户不置家丞又悉省行人洗马门大夫 关内



如淳曰列侯出关就国侯但爵身其有家累者
 与之关内之邑食其租税也古今注曰建武六年
 初令关内侯食邑者俸月二十五斛
承秦赐爵十九等为关内侯无土寄食在所县民租
多少各有户数为限


荀绰晋百官表注曰时六国未平将帅皆家关
 中故以为号刘劭爵制曰春秋传有庶长鲍商君
 为政备其法品为十八级合关内侯列侯凡二十
 等其制因古义古者天子寄军政于六卿居则以
 田警则以战所谓入使治之出使长之素信者与
 众相得也故启伐有扈乃召六卿大夫之在军为
 将者也及周之六卿亦以居军在国也则以比长
 闾胥族师党正州长卿大夫为称其在军也则以
 卒伍司马将军为号所以异在国之名也秦依古
 制其在军赐爵为等级其帅人皆更卒也有功赐
 爵则在军吏之例自一爵以上至不更四等皆士
 也大夫以上至五大夫五等比大夫也九等依九
 命之义也自左庶长以上至大庶长九卿之义也
 关内侯者依古圻内子男之义也秦都山西以关
 内为王畿故曰关内侯也列侯者依古列国诸侯
 之义也然则卿大夫士下之品皆放古比朝之制
 而异其名亦所以殊军国也古者以车战兵车一
 乘步卒七十二人分翼左右车大夫在左御者处
 中勇士居右凡七十五人一爵曰公士者步卒之
 有爵为公士者二爵曰上造造成也古者成士升
 于司徒曰造士虽依此名皆步卒也三爵曰簪袅
 御驷马者要袅古之名马也驾驷马者其形似簪
 故曰簪袅也四爵曰不更不更者为车右不复与
 凡更卒同也五爵曰大夫大夫者在车左者也六
 爵为官大夫七爵为公大夫八爵为公乘九爵为
 五大夫皆军吏也吏民爵不得过公乘者得贳与
 子若同产然则公乘者军吏之爵最高者也虽非
 临战得公卒车故曰公乘也十爵为左庶长十一
 爵为右庶长十二爵为左更十三爵为中更十四
 爵为右更十五爵为少上造十六爵为大上造十
 七爵为驷车庶长十八爵为大庶长十九爵为关
 内侯二十爵为列侯自左庶长已上至大庶长皆
 卿大夫皆军将也所将皆庶人更卒也故以庶更
 为名大庶长即大将军也左右庶长即左右偏裨
 将军也古今注曰成帝鸿嘉二年令吏民得买爵
 级千钱
按礼仪志拜诸侯王公之仪百官会位定谒者引光
禄勋前


丁孚汉仪曰太常住盖下东乡读文与此异也
谒者引当拜前当坐伏殿下光禄勋前一拜举手曰
制诏其以某为某读策书毕谒者称臣某再拜尚书
郎以玺印绶付侍御史侍御史前东面立授玺印绶
王公再拜顿首三下赞谒者曰某王臣某新封某公
某初谢中谒者报谨谢赞者立曰谢皇帝为公兴皆
冠谢起就位供赐礼毕罢 按舆服志佩双印长寸
二分方六分诸侯王公列侯以白玉上合丝诸侯王
以下以綔赤丝蕤縢綔如其印质诸侯王亦绶


徐广曰诸王金印龟纽纁朱绶
四采赤黄缥绀淳赤圭长二丈一尺三百首公侯紫
绶二采紫白淳紫圭长丈七尺百八十首
世祖建武元年封刘茂中山王更始淮阳王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建武元年六月己未即皇帝位
秋七月宗室刘茂自号厌新将军率众降封为中山
王九月辛未诏曰更始破败弃城逃走妻子裸袒流
冗道路朕甚愍之今封更始为淮阳王吏人敢有贼
害者&#同大逆
建武二年封叔父良等为王诏复王莽所废宗室列
侯已殁者封拜子孙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二年夏四月甲午封叔父良为
广阳王兄子章为太原王章弟兴为鲁王舂陵侯嫡
子祉为城阳王五月庚辰封更始元氏王歙为泗水
王故真定王杨子得为真定王六月丙午封宗子刘
终为淄川王冬十二月戊午诏曰惟宗室列侯为王
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若侯
身已殁属所上其子孙见名尚书封拜
按真定王得
原本误作德

建武五年春三月癸未徙广阳王良为赵王始就国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云云
建武七年秋八月丁亥封前河间王邵为河间王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云云
建武十三年降宗室嗣王为公侯其绝国封侯者百
三十七人又省并西京九国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十三年春二月丙辰诏曰长沙
王兴真定王得河间王邵中山王茂皆袭爵为王不
应经义其以兴为临湘侯得为真定侯邵为乐成侯
茂为单父侯其宗室及绝国封侯者凡一百三十七
人丁巳降赵王良为赵公太原王章为齐公鲁王兴
为鲁公庚午省并西京十三国广平属巨鹿真定属
常山河间属信都城阳属琅邪泗水属广陵淄川属
高密胶东属北海陆安属庐江广阳属上谷


据此惟有九国云十三误也
建武十五年封皇子辅等十人为公并追加二兄封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初巴蜀既平大司马吴汉上书
请封皇子不许重奏连岁十五年三月乃诏群臣议
大司空融固始侯通胶东侯复高密侯禹太常登等
奏议曰古者封建诸侯以藩屏京师周封八百同姓
诸姬并为建国夹辅王室尊事天子享国永长为后
世法故诗云大启尔宇为周室辅高祖圣德光有天
下亦务亲亲封立兄弟诸子不违旧章陛下德横天
地兴复宗统德赏勋亲睦九族功臣宗室咸蒙封
爵多受广地或连属县今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陛
下恭谦克让抑而未议群臣百姓莫不失望宜因盛
夏吉时定号位以广藩辅明亲亲尊宗庙重社稷应
古合旧厌塞众心臣请大司空上舆地图太常择吉
日具礼仪制曰可夏四月戊申以太牢告祠宗庙丁
巳使大司空融告庙封皇子辅为右翊公英为楚公
阳为东海公康为济南公苍为东平公延为淮阳公
荆为山阳公衡为临淮公焉为左翊公京为琅邪公
癸丑追谥兄伯升为齐武公兄仲为鲁哀公
建武十七年皇子辅等十人皆进爵为王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十七年冬十月辛巳废皇后郭
氏为中山太后立贵人阴氏为皇后进右翊公辅为
中山王食常山郡其余九国公皆即旧封进爵为王
建武十九年进赵齐鲁三国公爵为王又降封皇太
子强为东海王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十九年闰月戊申进赵齐鲁三
国公爵为王六月戊申诏曰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
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
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
为皇太子改名庄
是年
闰四月

建武二十七年冬鲁王兴齐王石始就国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云云
建武二十八年徙鲁王兴封国赐东海王强乐强等
五王俱就国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二十八年春正月己巳徙鲁王
兴为北海王以鲁国益东海赐东海王强虎贲旄头
锺虡之乐秋八月戊寅东海王强沛王辅楚王英济
南王康淮阳王延始就国
建武三十年夏四月戊子徙左翊王焉为中山王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云云
明帝永平元年秋八月戊子徙山阳王荆为广陵王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云云
永平二年冬十月壬子中山王焉始就国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云云
永平三年夏四月辛酉封皇子建为千乘王羡为广
平王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云云
永平五年春二月庚戌骠骑将军东平王苍罢归藩
琅邪王京就国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云云
永平十年春二月广陵王荆有罪自杀国除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云云
永平十三年冬十一月楚王英谋反废国除迁于泾
县所连及死徙者数十人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云云
永平十四年夏四月丁巳前楚王英自杀夏五月封
故广陵王荆子元寿为广陵侯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云云
永平十五年改信都临淮二国封皇子恭等六人为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永平十五年夏四月庚子改信
都为乐成国临淮为下邳国封皇子恭为巨鹿王党
为乐成王衍为下邳王畅为汝南王&#为常山王长
为济阴王
永平十六年徙淮阳王延封国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十六年夏五月淮阳王延谋反
发觉秋七月淮阳王延徙封阜陵王
章帝建初元年冬十一月阜陵王延谋反贬为阜陵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云云
建初四年徙巨鹿王恭等三人封国封皇子伉全二
人为王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建初四年夏四月己丑徙巨鹿
王恭为江陵王汝南王畅为梁王常山王&#为淮阳
王辛卯封皇子伉为千乘王全为平春王
建初七年夏六月甲寅废皇太子庆为清河王己未
徙广平王羡为西平王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云云
元和元年夏四月己卯分东平国封宪王苍子尚为
任城王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云云
元和二年徙江陵王恭为六安王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元和二年夏五月改庐江为六
安国江陵复为南郡徙江陵王恭为六安王
章和元年秋七月癸卯齐王晃有罪贬为芜湖侯九
月复封阜陵侯延为阜陵王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云云
章和二年和帝即位徙西平王羡为陈王六安王恭
为彭城王与乐成下邳梁三王俱就国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即皇帝位
年十岁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三月丁酉改淮
阳为陈国楚郡为彭城国西平并汝南郡六安复为
庐江郡遗诏徙西平王羡为陈王六安王恭为彭城
王癸亥陈王羡彭城王恭乐成王党下邳王衍梁王
畅始就国
和帝永元二年封皇弟寿等三人为王&#绍封常山
齐北海三王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永元二年夏五月庚戌分太山
为济北国分乐成涿郡勃海为河间国丙辰封皇弟
寿为济北王开为河间王淑为城阳王绍封故淮阳
王&#子侧为常山王丁卯绍封故齐王晃子无忌为
齐王北海王睦子威为北海王
永元五年封皇弟万岁为广宗王封阜陵王种兄鲂
为阜陵王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五年春正月辛卯封皇弟万岁
为广宗王夏四月壬子封阜陵王种兄鲂为阜陵王
秋九月辛酉广宗王万岁薨无子国除


种无嗣故以鲂袭也
永元六年夏五月城阳王淑薨无子国除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云云
永元七年夏五月辛卯改千乘国为乐安国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云云
永元九年夏四月丁卯封乐成王党子巡为乐成王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云云
殇帝延平元年封兄胜为平原王清河济北河间常
山四王始就国
按后汉书殇帝本纪延平元年春正月辛卯封皇兄
胜为平原王丙戌清河王庆济北王寿河间王开常
山王章始就国
安帝永初元年封弟常保为广川王封北海王睦孙
普为北海王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永初元年春二月丁卯分清河
国封帝弟常保为广川王夏五月丁丑诏封北海王
睦孙寿光侯普为北海王
永初二年闰月辛丑广川王常保薨无子国除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是年
闰七月

永宁元年夏四月己巳诏封陈王羡子崇为陈王济
北王子苌为乐成王河间王子翼为平原王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建光元年夏四月甲子乐成王苌有罪废为临湖侯
五月丙申贬平原王翼为都乡侯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延光元年夏五月己巳改乐成国为安平封河间王
开子得为安平王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延光三年秋九月丁酉废皇太子保为济阴王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按顺帝本纪孝顺皇帝
讳保安帝之子也母李氏为阎皇后所害永宁元年
立为皇太子延光三年安帝乳母王圣大长秋江京
中常侍樊丰谮太子乳母王男厨监邴吉杀之太子
数为叹息王圣等惧有后祸遂与丰京共构陷太子
太子坐废为济阴王明年三月安帝崩北乡侯立济
阴王以废黜不得上殿亲临梓宫悲号不食内外群
僚莫不哀之及北乡侯薨车骑将军阎显及江京与
中常侍刘安陈达等白太后秘不发丧而更征立诸
国王子乃闭宫门屯兵自守十一月丁巳京师及郡
国十六地震是夜中黄门孙程等十九人共斩江京
刘安陈达等迎济阴王于德阳殿西锺下即皇帝位
年十一冬十二月癸卯尚书奏请下有司收还延光
三年九月以皇太子为济阴王诏书奏可
顺帝永建元年夏六月己亥封济南王错子显为济
南王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云云
永建五年封河间王开子翼为蠡吾侯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不载 按桓帝本纪孝桓皇帝
讳志肃宗曾孙也祖父河间孝王开父蠡吾侯翼翼
卒帝袭为侯


顺帝时开上书愿分蠡吾县以封翼帝许之蠡
 吾故城在今瀛州博野县西
按河间孝王开传元初六年邓太后征济北河间王
诸子诣京师奇翼美仪容故以为平原怀王后焉留
在京师岁余太后崩安帝乳母王圣与中常侍江京
等谮邓骘兄弟及翼云与中大夫赵王谋图不轨窥
觎神器怀大逆心贬为都乡侯遣归河间翼于是谢
宾客闭门自处永建五年父开上书愿分蠡吾县以
封翼顺帝从之翼卒子志嗣为大将军梁冀所立是
为桓帝
永和四年夏五月戊辰封故济北惠王寿子安为济
北王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云云
冲帝永嘉元年质帝即位还王侯所削户邑
按后汉书质帝本纪冲帝不豫大将军梁冀征帝到
洛阳都亭及冲帝崩皇太后与冀定策禁中丙辰使
冀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帝入南宫丁巳封为建平侯
其日即皇帝位年八岁二月乙酉大赦天下还王侯
所削户邑
质帝本初元年夏五月庚寅徙乐安王为渤海王
按后汉书质帝本纪云云
桓帝建和元年立阜陵王代兄勃为遒亭侯便为阜
陵王弟悝为勃海王贬清河王蒜为尉氏侯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建和元年夏四月立阜陵王代
兄勃遒亭侯便为阜陵王秋七月立帝弟蠡吾侯悝
为渤海王冬十一月戊午清河刘文反杀国相谢皓
欲立清河王蒜为天子事觉伏诛蒜坐贬为尉氏侯
徙桂阳自杀
建和二年封弟顾为平原王立安平王得子理为甘
陵王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本初元年秋九月戊戌追尊皇
考蠡吾侯曰孝崇皇冬十月甲午尊皇母匽氏为孝
崇博园贵人建和二年夏四月封帝弟顾为平原王
奉孝崇皇祀尊孝崇皇夫人马氏为孝崇园贵人六
月改清河为甘陵立安平王得子经侯理为甘陵王
永兴元年夏五月丁酉济南王广薨无子国除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云云
延熹四年夏四月甲寅封河间王开子博为任城王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云云
延熹八年春正月渤海王悝谋反降为瘿陶王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云云
永康元年冬十二月壬申复瘿陶王悝为渤海王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云云
灵帝熹平三年夏六月封河间王利子康为济南王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熹平四年春三月封河间王建孙佗为任城王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中平元年下邳王意薨无子国除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中平六年少帝即位封弟协为渤海王又徙封陈留
董卓废帝为弘农王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中平六年夏四月戊午皇子辩
即皇帝位封皇弟协为渤海王秋七月徙渤海王协
为陈留王九月甲戌董卓废帝为弘农王 按献帝
本纪孝献皇帝讳协灵帝中子也中平六年四月少
帝即位封帝为渤海王徙封陈留王九月甲戌即皇
帝位初平元年春正月癸酉董卓杀弘农王
献帝建安十一年立故琅邪王容子熙为琅邪王济
北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阴平原八国皆除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云云
建安十七年立皇子熙等四人为王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建安十七年秋九月庚戌立皇
子熙为济阴王懿为山阳王邈为济北王敦为东海
王二十五年冬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
奉帝为山阳公都山阳之浊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
降为列侯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杀琅邪王熙国除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云云
昭烈帝章武元年夏六月以子永为鲁王理为梁王
按三国志蜀先主传云云
后主建兴八年徙鲁王为甘陵王梁王为安平王
按三国志蜀后主传建兴八年秋徙鲁王永为甘陵
王梁王理为安平王皆以鲁梁在吴分界故也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子瑶为安定王
按三国志蜀后主传云云
延熙十五年立子琮为西河王
按三国志蜀后主传云云
延熙十九年立子瓒为新平王
按三国志蜀后主传云云
景曜二年夏六月立子谌为北地王恂为新兴王虔
为上党王
按三国志蜀后主传云云

 宗藩部汇考三
  魏
文帝黄初三年立皇弟皇子等为王初制王公庶子
封爵之次
按三国志魏文帝本纪黄初三年春三月乙丑立齐
公睿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初
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亭侯公之庶
子为亭伯甲戍立皇子霖为河东王夏四月戊申立
鄄城侯植为鄄城王 按明帝本纪帝讳睿文帝太
子也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
原王七年立为皇太子
黄初六年秋七月立皇子鉴为东武阳王
按三国志魏文帝本纪云云
黄初七年夏五月丁巳明帝即位壬辰立皇弟蕤为
阳平王秋八月辛巳立皇子冏为清河王
按三国志魏明帝本纪云云
明帝太和二年秋九月乙酉立皇子穆为繁阳王
按三国志魏明帝本纪云云
太和五年令诸王及宗室公侯各将适子一人朝京

按三国志魏明帝本纪太和五年秋八月诏曰古者
诸侯朝聘所以敦睦亲亲协和万国也先帝着令不
欲使诸王在京都者谓幼主在位母后摄政防微以
渐关诸盛衰也朕惟不见诸王越十有二载悠悠之
怀能不兴思其令诸王及宗室公侯各将适子一人
朝后有少主母后在宫者自如先帝令申明着于令
太和六年诏改封诸侯王皆以郡为国追封皇子殷
为安平王
按三国志魏明帝本纪六年春二月诏曰古之帝王
封建诸侯所以藩屏王室也诗不云乎怀德维宁宗
子维城秦汉继周或强或弱俱失厥中大魏创业诸
王开国随时之宜未有定制非所以永为后法也其
改封诸侯王皆以郡为国夏五月皇子殷薨追封谥
安平哀王
青龙三年秋八月庚午立皇子芳为齐王询为秦王
按三国志魏明帝本纪云云 按齐王本纪明帝无
子养王及秦王询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青
龙三年立为齐王景初三年帝病甚立为皇太子即
皇帝位
齐王嘉平六年太后令废帝为齐王
按三国志魏齐王本纪嘉平六年秋九月大将军司
马景王将谋废帝以闻皇太后甲戌太后令曰皇帝
芳春秋已长不亲万机耽淫内宠沈漫女德日延倡
优纵其丑谑迎六宫家人留止内房毁人伦之赈鬗
男女之节恭孝日亏悖&#滋甚不可以承天绪奉宗
庙使兼太尉高柔奉策用一元大武告于宗庙遣芳
归藩于齐以避皇位是日迁居别宫年二十三使者
持节送卫营齐王宫于河内重门制度皆如藩国之

陈留王景元元年诏议定燕王章奏及制诏称谓仪

按三国志魏陈留王本纪奂武帝孙燕王宇子也高
贵乡公卒公卿迎立即皇帝位景元元年冬十一月
燕王上表贺冬至称臣诏曰古之王者或有所不臣
王将宜依此义表不称臣乎又当为报夫后大宗者
降其私亲况所继者重耶若便同之臣妾亦情所未
安其皆依礼典处当务尽其宜有司奏以为礼莫崇
于尊祖制莫大于正典陛下稽德期运抚临万国绍
大宗之重隆三祖之基伏惟燕王体尊戚属正位藩
服躬秉虔肃率蹈恭德以先万国其于正典阐济大
顺所不得制圣朝诚宜崇以非常之制奉以不臣之
礼臣等平议以燕王章表可听如旧式中诏所施或
存好问准之义类则宴觌之族也可少顺圣敬加崇
仪称示不敢斥宜曰皇帝敬问大王侍御至于制书
国之正典朝廷所以辨章公制宣昭轨仪于天下者
也宜循法故曰制诏燕王凡诏命制书奏事上书诸
称燕王者可皆上平其非宗庙助祭之事皆不得称
王名奏事上书文书及吏民皆不得触王讳以彰殊
礼加于群后上遵正典尊祖之制俯顺圣敬烝烝之
心二者不愆礼实宜之可普告施行
 按文献通考袁子曰魏兴承大乱之后民人损减
 不可则以古始于是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
 无其实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虽有王
 侯之号而乃侪于匹夫县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
 仪邻国无会同之制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又
 为设方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王侯皆思为布衣
 而不能得既违宗国藩屏之义又亏亲戚骨肉之
 恩 马端临按汉列侯之大者多食万户魏则虽
 亲王所食未有及万户者汉光武封功臣如邓寇
 辈皆以元功食四县范犹以为惩韩彭之戮存
 矫枉之志故不大其封土使之得以功名自终魏
 则诸王所食不过一县盖封建之制至曹魏而规
 模益贬矣然以天下户口之数考之西汉盛时至
 一千余万而魏氏仅六十六万有奇盖郡国所上
 户口犹不及汉十之一宜其分封之户数不能如
 汉制也又两汉户赋轻而魏晋以来户赋重受封
 者皆食其户赋则轻者不容不多而重者不容不
 少张绣传言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存诸将封
 未有满千户者而绣独以功封二千户亦一证也
  吴
大帝黄武七年春三月封子虑为建昌侯
按三国志吴主传云云
黄龙元年夏四月丙申即皇帝位追尊兄讨逆将军
策为长沙桓王将吏皆进爵加赏
按三国志吴主传云云
赤乌五年立子霸为鲁王
按三国志吴主传赤乌五年春正月百官奏立皇后
及四王诏曰今天下未定民物劳瘁且有功者或未
录饥寒者尚未恤猥割土壤以丰子弟崇爵位以宠
妃妾孤甚不取其释此议秋七月有司又奏立后及
诸王八月立子霸为鲁王
太元二年立故太子和及子奋子休皆为王
按三国志吴主传太元二年春正月立故太子和为
南阳王居长沙子奋为齐王居武昌子休为琅邪王
居虎林 按嗣主休传孙休权第六子太元二年正
月封琅邪王居虎林四月权薨休弟亮承统诸葛恪
秉政不欲诸王在滨江兵马之地徙休于丹阳郡太
守李衡数以事侵休休上书乞徙他郡诏徙会稽
废帝太平三年秋七月封故齐王奋为章安侯九月
戊午孙綝黜亮为会稽王
按三国志吴嗣主亮传云云
景帝永安元年冬十月己丑封孙&#为乌程侯皓弟
德钱唐侯谦永安侯
按三国志吴嗣主休传云云 按嗣主&#传孙&#权
孙和子也孙休立封&#为乌程侯遣就国休薨遂迎
立&#
嗣主皓元兴元年封休诸子为王
为豫章王次子汝南王次子梁王次子陈王



建衡元年立淮阳东平二王
按三国志吴嗣主皓传建衡元年春正月立子瑾为
太子及淮阳东平王
凤皇二年秋九月改封淮阳为鲁东平为齐又封陈
留章陵等九王凡十一王王给三千兵
按三国志吴嗣主&#传云云
天纪二年秋七月立成纪宣威等十一王王给三千

按三国志吴嗣主&#传云云
天纪四年春立中山代等十一王
按三国志吴嗣主皓传云云
  晋
晋制皇子封王支子推恩封公侯伯子男始封承封
各有差官属随国大小无定制朝则执璧聘则遣卿
按晋书职官志咸宁三年卫将军杨珧与中书监荀
勖以齐王攸有时望惧惠帝有后难因追故司空裴
秀立五等封建之旨从容共陈时宜于武帝以为古
者建侯所以藩卫王室今吴寇未殄方岳任大而诸
王为帅都督封国既各不臣其统内于事重非宜又
异姓诸将居边宜参以亲戚而诸王公皆在京都非
扞城之义万世之固帝初未之察于是下诏议其制
有司奏从诸王公更制户邑皆中尉领兵其平原汝
南琅邪扶风齐为大国梁赵乐安燕安平义阳为次
国其余为小国皆制所近县益满万户又为郡公制
度如小国王亦中尉领兵郡侯如不满五千户王置
一军一千一百人亦中尉领之于时唯特增鲁公国
户邑追进封故司空博陵公王沈为郡公巨平侯羊
祜为南城郡侯又南宫王承随王万各于泰始中封
为县王邑千户至是改正县王增邑为三千户制度
如郡侯亦置一军自此非皇子不得为王而诸王之
支庶皆皇家之近属至亲亦各以土推恩受封其大
国次国始封王之支子为公承封王之支子为侯继
承封王之支子为伯小国五千户已上始封王之支
子为子不满五千户始封王之支子及始封公侯之
支子皆为男非此皆不得封其公之制度如五千户
国侯之制度如不满五千户国亦置一军千人中尉
领之伯子男以下各有差而不置军大国始封之孙
罢下军曾孙又罢上军次国始封子孙亦罢下军其
余皆以一军为常大国中军二千人上下军各千五
百人次国上军二千人下军千人其未之国者大国
置守土百人次国八十人小国六十人郡侯县公亦
如小国制度既行所增徙各如本奏遣就国而诸公
皆恋京师涕泣而去及吴平后齐王攸遂之国 王
置师友文学各一人景帝讳故改师为傅友者因文
王仲尼四友之名号改太守为内史省相及仆有郎
中令中尉大农为三卿大国置左右常侍各一人省
郎中置侍郎二人典书典祠典卫学官令典书丞各
一人治书四人中尉司马世子庶子陵庙牧长各一
人谒者四人中大夫六人舍人十人典府各一人
中朝制典书令在常侍下侍郎上及渡江则侍郎次
常侍而典书令居三军下公国则无中尉常侍三军
侯国又无大农侍郎伯子男唯典书以下又无学官
令史职皆以次损焉公侯以下置官属随国大小无
定制其余官司各有差名山大泽不以封盐铁金银
铜锡始平之竹园别都宫室园囿皆不为属国其仕
在天朝者与之国同皆自选其文武官入作卿士而
其世子年已壮者皆遣&#国其王公已下茅社符玺
车旗命服一如泰始初故事 按舆服志诸王金玺
龟钮纁朱绶四采朱黄缥绀 按礼志魏制藩王不
得朝觐魏明帝时有朝者皆由特恩不得以为常及
泰始中有司奏诸侯之国其王公以下入朝者四方
各为二番三岁而周周则更始若临时有故却在明
年明年来朝之后更满三岁乃复朝不得违本数朝
礼皆亲执璧如旧朝之制不朝之岁各遣卿奉聘奏
可江左王侯不之国其受任居外则同方伯刺史二
千石之礼亦无朝聘之制故此礼遂废
按文献通考晋亦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封


晋令曰有开国郡公县公郡侯县侯伯子男及
 乡亭关中内外等侯之爵
唯安平郡公孚邑万户制度如魏诸王其余县公邑
千八百户地方七十五里大国侯邑千六百户地方
七十里次国侯邑千四百户地方六十五里大国伯
邑千二百户地方六十里次国伯邑千户地方五十
里大国子邑八百户地方五十里次国子邑六百户
地方四十里男邑四百户地方四十里武帝受禅之
初泰始元年封建子弟为王二十余人以郡为国邑
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
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
军兵一千五百人王不之国宫于京师罢五等之制
公侯邑万户以上为大国五千以上为次国不满五
千户为小国初虽有封国而王公皆在京都咸宁三
年诏徙诸王公皆归国
武帝泰始元年封皇叔祖父孚等为王
按晋书武帝本纪泰始元年冬十二月丁卯封皇叔
祖父孚为安平王皇叔父干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
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彤为梁王伦为琅邪王皇
弟攸为齐王鉴为乐安王几为燕王皇从伯父望为
义阳王皇从叔父辅为渤海王晃为下邳王为太
原王珪为高阳王衡为常山王子文为沛王泰为陇
西王权为彭城王绥为范阳王遂为济南王逊为谯
王睦为中山王陵为北海王斌为陈王皇从父兄洪
为河间王皇从父弟楙为东平王
泰始五年冬十一月追封谥皇弟兆为城阳哀王以
皇子景度嗣
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泰始六年夏五月立寿安亭侯承为南宫王冬十一
月立皇子柬为汝南王
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泰始七年夏五月立皇子宪为城阳王
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泰始九年春二月立安平亭侯隆为安平王三月立
皇子祗为东海王
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咸宁三年立皇子裕等为王徙扶风王亮等封国立
安平穆王隆弟敦齐王子蕤等为王废中山王睦为
丹水侯
按晋书武帝本纪咸宁三年春正月丙子朔立皇子
裕为始平王安平穆王隆弟敦为安平王诏曰宗室
戚属国之枝叶欲令奉率德义为天下式然处富贵
而能慎行者寡召穆公纠合兄弟而赋常棣之诗此
姬氏所以本枝百世也今以卫将军扶风王亮为宗
师所当施行皆谘之于宗师也秋七月中山王睦以
罪废为丹水侯八月癸亥徙扶风王亮为汝南王东
莞王
赵王渤海王辅为太原王太原王颙为河间王北海
王陵为任城王陈王斌为西河王汝南王柬为南阳
王济南王耽为中山王河间王威为章武王立皇子
玮为始平王允为濮阳王该为新都王遐为清河王
九月立齐王子蕤为辽东王赞为广汉王
太康元年夏六月丁丑封丹水侯睦为高阳王秋八
月己未封皇弟延祚为乐平王
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太康四年春二月己丑立长乐亭侯实为北海王夏
五月己亥徙辽东王蕤为东莱王
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太康五年春二月丙寅立南宫王子玷为长乐王
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太康九年夏五月义阳王奇有罪黜为三纵亭侯六
月庚子徙章武王威为义阳王冬十二月癸卯立河
间平王洪子英为章武王
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太康十年徙南宫王承扶风王畅封国改封南阳王
柬等假节之国各统方州军事立皇子乂等及皇孙
遹濮阳王子迪始平王子仪为王汝南王子顺阳
王弟歆琅邪王弟淡等为公
按晋书武帝本纪太康十年冬十月壬子徙南宫王
承为武邑王十一月甲申改封南阳王柬为秦王始
平王玮为楚王濮阳王允为淮南王并假节之国各
统方州军事立皇子乂为长沙王颖为成都王晏为
吴王炽为豫章王演为代王皇孙遹为广陵王立濮
阳王子迪为汉王始平王子仪为毗陵王汝南王亮
次子为西阳公徙扶风王畅为顺阳王畅弟歆为
新野公琅邪王觐弟淡为东武公繇为东安公漼为
广陵公卷为东莞公改诸王国相为内史
惠帝永平元年进东安公繇西阳公为王徙长沙
王乂为常山王立陇西世子越为东海王
按晋书惠帝本纪永平元年春三月壬寅以东安公
繇为尚书左仆射进封东安王庚戌免东安王繇徙
带方秋八月徙长沙王乂为常山王己巳进西阳公
爵为王辛未立陇西世子越为东海王
永康元年夏五月己巳立皇孙尚为襄阳王秋八月
改封吴王晏为宾徒县王
按晋书惠帝本纪云云
永宁元年赵王伦废皇太孙臧为濮阳王乘舆反正
复宾徒王晏为吴王常山王乂为长沙王徙南平王
祥封国追复东安王繇爵封吴王晏子国楚王玮子
范齐王冏子冰等为王
按晋书惠帝本纪永宁元年春正月乙丑赵王伦篡
帝位丙寅迁帝于金墉城废皇太孙臧为濮阳王癸
酉伦害濮阳王臧三月平东将军齐王冏起兵以讨
伦传檄州郡屯于阳翟征北大将军成都王颖征西
大将军河间王颙常山王乂豫州刺史李毅兖州刺
史王彦南中郎将新野公歆皆举兵应之夏四月辛
酉左卫将军王舆与尚书淮陵王漼勒兵入宫逐伦
归第即日乘舆反正癸亥诛赵王伦五月立襄阳王
尚为皇太孙六月戊辰复宾徒王晏为吴王甲戌以
齐王冏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成都王颖为大
将军录尚书事河间王颙为太尉己卯以梁王彤为
太宰领司徒秋七月甲午立吴王晏子国为汉王复
封常山王乂为长沙王八月己巳徙南平王祥为宜
都王九月追东安王繇复其爵丁丑封楚王玮子范
为襄阳王冬十二月封齐王冏子冰为乐安王英为
济阳王超为淮南王
太安元年封东莱侯子照为齐王
按晋书惠帝本纪永宁元年夏六月庚午东莱王蕤
左卫将军王舆谋废齐王冏事泄蕤废为庶人舆伏
诛夷三族太安元年冬十二月丁卯河间王颙表齐
王冏窥伺神器有无君之心与成都王颖新野王歆
范阳王虓同会洛阳请废冏还第长沙王乂奉乘舆
屯南止车门攻冏杀之幽其诸子于金墉城废冏弟
北海王实封东莱侯蕤子照为齐王
永兴元年黜皇太子覃复为清河王以成都王颖为
太弟既又复覃为皇太子寻废及以豫章王炽为太
弟始诏颖以王还第封长沙王乂子绍为乐平王
按晋书惠帝本纪太安元年春三月癸卯皇太孙尚
薨夏五月癸卯以清河王遐子覃为皇太子冬十二
月丁卯以长沙王乂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二年
秋七月中书令卞粹侍中冯荪河南尹李含等贰于
长沙王乂乂疑而害之八月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
兵讨长沙王乂帝以乂为大都督帅军御之庚申颙
遣其将张方颖遣其将陆机牵秀石超等来逼京师
冬十一月癸亥东海王越执长沙王乂幽于金墉城
寻为张方所害永兴元年春正月成都王颖自邺讽
于帝乃大赦改元为永安以成都王颖为丞相二月
乙酉黜皇太子覃复为清河王三月河间王颙表请
立成都王颖为太弟丙辰以太尉颙为太宰秋七月
朔右卫将军陈眕以诏召百寮入殿中因勒兵讨成
都王颖戊戌复皇太子覃己亥司徒王戎东海王越
高密王简平昌公模吴王晏豫章王炽襄阳王范右
仆射荀藩等奉帝北征至安阳众十余万颖遣其将
石超拒战己未六军败绩于荡阴矢及乘舆百官分
散帝遂幸超军超遣弟熙奉帝之邺颖帅群官迎谒
道左其夕幸于颖军明日乃备法驾幸于邺唯豫章
王炽司徒王戎仆射荀藩从庚申大赦改元为建武
八月戊辰颖杀东安王繇张方复入洛阳废皇太子
覃安北将军王浚遣乌丸骑攻成都王颖于邺大败
之颖与帝单车走洛阳及济河张方率骑奉迎冬十
一月乙未方帝幸长安河间王颙帅官属步骑三
万迎于霸上以征西府为宫唯仆射荀藩司隶刘暾
太常郑球河南尹周馥与其遗官在洛阳为留台承
制行事号为东西台焉丙午留台大赦改元复为永
安十二月丁亥诏曰天祸晋邦冢嗣莫继成都王颖
自在储贰政绩亏损四海失望不可承重其以王还
第豫章王炽先帝爱子令闻日新四海注意今以为
皇太弟以隆我晋邦齐王冏前应还第长沙王乂轻
陷重刑封其子绍为乐平县王
永兴二年夏四月诏封乐平王绍为齐王
按晋书惠帝本纪云云
光熙元年进东嬴公腾平昌公模爵俱为王怀帝即
位封彭城王植子融为王
按晋书惠帝本纪光熙元年秋九月进东嬴公腾爵
为东燕王平昌公模为南阳王 按怀帝本纪十一
月癸酉怀帝即皇帝位十二月己亥封彭成王植子
融为乐城县王
怀帝永嘉二年冬十二月辛未立长沙王乂子硕为
长沙王&#为临淮王
按晋书怀帝本纪云云
元帝建武元年封子裒为琅邪王梁王世子翘为梁
王汝南王子弼为新蔡王
按晋书元帝本纪建武元年春三月辛卯即晋王位
封王子宣城公裒为琅邪王七月梁王悝薨八月甲
午封梁王世子翘为梁王十一月甲子封汝南王子
弼为新蔡王
太兴元年夏六月戊戌封皇子晞为武陵王冬十二
月丁丑封显义亭侯涣为琅邪王
按晋书元帝本纪云云
永昌元年春三月甲午封皇子昱为琅邪王
按晋书元帝本纪云云 按简文帝本纪帝元帝之
少子也幼而岐嶷为元帝所爱郭璞见而谓人曰兴
晋祚者必此人也永昌元年元帝诏曰先公武王先
考恭王君临琅邪继世相承国嗣未立蒸尝靡主朕
常悼心子昱仁明有智度可以虔奉宗庙以慰罔极
之恩其封昱为琅邪王食会稽宣城如旧
明帝太宁三年诏议立宗室哲王之后
按晋书明帝本纪太宁三年秋七月辛未诏曰三恪
二王世代之所重兴灭继绝政道之所先又宗室哲
王有功勋于大晋受命之际者佐命功臣硕德名贤
三祖所与共维大业咸开国祚土誓同山河者而&#
废绝禋祀不传甚用怀伤主者其详议诸应立后者
以闻
成帝咸和元年封皇弟岳为吴王贬南顿王族降西
阳王爵改定王侯国秩
按晋书成帝本纪咸和元年冬十月己巳封皇弟岳
为吴王车骑将军南顿王宗有罪伏诛贬其族为马
氏免太宰西阳王降为弋阳县王十一月改定王
侯国秩九分食一
咸和二年冬十二月丙寅徙封琅邪王昱为会稽王
吴王岳为琅邪王
按晋书成帝本纪云云 按简文帝本纪咸和元年
所生郑夫人薨帝时年七岁号慕泣血固请服重成
帝哀而许之故徙封会稽王
咸和四年春三月庚午复封高密王纮为彭城王
按晋书成帝本纪云云
咸和五年秋九月甲辰徙乐成王钦为河间王封彭
城王纮子浚为高密王
按晋书成帝本纪云云
咸和六年夏六月丙申复故河间王颙爵位封彭城
王植子融为乐成王章武王混子珍为章武王
按晋书成帝本纪云云
咸和八年夏四月诏封故新蔡王弼弟邈为新蔡王
按晋书成帝本纪云云
咸康八年夏六月甲午康帝即位己亥封成帝子丕
为琅邪王奕为东海王
按晋书康帝本纪云云
穆帝升平三年冬十二月封武陵王晞子为梁王
按晋书穆帝本纪云云
升平五年哀帝以琅邪王即位诏以东海王奕为琅
邪王
按晋书哀帝本纪帝讳丕字千龄成帝长子也咸康
八年封为琅邪王升平五年五月丁巳穆帝崩皇太
后令曰帝奄不救疾继嗣未建琅邪王丕中兴正统
明德懋亲昔在咸康属当储贰以年在幼冲未堪国
难故显宗高让今义望情地莫与为比其以王奉大
统于是百官备法驾迎于琅邪第庚申即皇帝位壬
戌诏曰朕获承明命入纂大统顾惟先王宗庙蒸尝
无主太妃丧庭廓然靡寄悲痛感摧五内抽割宗国
之尊情礼兼隆继嗣之重义无与二东海王奕戚属
亲近宜奉本统其以奕为琅邪王
哀帝兴宁三年废帝以琅邪王即位封会稽王昱为
琅邪王昱子昌明为会稽王
按晋书废帝本纪帝讳奕字延龄哀帝之母弟也咸
康八年封为东海王升平五年改封琅邪王兴宁三
年二月丙申哀帝崩无嗣丁酉皇太后诏曰帝遂不
救厥疾艰祸仍臻遗绪泯然哀恸切心琅邪王奕明
德茂亲属当储嗣宜奉祖宗纂承大统便速正大礼
以宁人神于是百官奉迎于琅邪第是日即皇帝位
秋七月己酉改封会稽王昱为琅邪王壬子封琅邪
王昱子昌明为会稽王 按简文帝本纪废帝即位
以琅邪王绝嗣复徙封琅邪而封子昌明为会稽王
帝固让故虽封琅邪而不去会稽之号
废帝太和六年太后废帝为东海王
按晋书废帝本纪太和六年冬十一月癸卯桓温自
广陵屯于白石丁未诣阙因图废立诬帝在藩夙有
痿疾嬖人相龙计好朱灵宝等参侍内寝而二美人
田氏孟氏生三男长欲封树时人惑之温因讽太后
以伊霍亢布钉酉集百官于朝堂宣崇德太后令曰
王室艰难穆哀短祚国嗣不育储宫靡立琅邪王奕
亲则母弟故以入纂大位不图德之不建乃至于斯
&#浊溃乱动违礼度有此三孽莫知谁子人伦道丧
丑声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庙且昏孽并
大便欲建树储藩诬罔祖宗倾移皇基是而可忍孰
不可怀今废奕为东海王以王还第供卫之仪皆如
汉朝昌邑故事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
心焉如割社稷大计义不获已临纸悲塞如何可言
于是百官入太极前殿即日桓温使散骑侍郎刘享
收帝玺绶帝着白帢单衣步下西堂乘犊车出神兽
门群臣拜辞莫不歔欷侍御史殿中监将兵百人卫
送东海第初桓温有不臣之心欲先立功河朔以收
时望及枋头之败威名顿挫遂潜谋废立以长威权
然惮帝守道恐招时议以宫闱重閟&#笫易诬乃言
帝为阉遂行废辱初帝平生每以为虑&#召术人扈
谦筮之卦成答曰晋室有盘石之固陛下有出宫之
象竟如其言
简文帝咸安元年冬十二月庚寅废东海王奕为海
西公食邑四千户
按晋书简文帝本纪云云
咸安二年徙海西公于吴县立子道为琅琊王
按晋书简文帝本纪咸安二年夏四月徙海西公于
吴县西柴里秋七月乙未立子道为琅琊王领会稽
内史 按废帝本纪咸安二年正月降封帝为海西
县公四月徙居吴县&#吴国内史刁彝防卫又遣御
史顾允监察之
孝武帝宁康二年春正月癸未朔追封谥故会稽世
子郁为临川献王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太元元年夏六月封河间王钦子范之为章武王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太元二年春正月绝继世绍功臣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太元九年封武陵王孙宝立新宁王子遵新蔡王弟
崇为王
按晋书武帝本纪太元九年春正月庚子封武陵王
孙宝为临川王戊午立新宁王晞子遵为新宁王冬
十月庚午立前新蔡王晃弟崇为新蔡王
太元十二年秋九月戊午复新宁王遵为武陵王立
梁王子龢为梁王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太元十七年冬十一月庚寅徙封琅邪王道子为会
稽王封皇子德文为琅邪王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安帝隆安三年春正月辛酉封宗室蕴为淮陵王
按晋书安帝本纪云云
隆安四年冬十一月封元显子彦璋为东海王
按晋书安帝本纪云云
义熙元年秋八月甲子封临川王子修之为会稽王
按晋书安帝本纪云云
义熙二年夏五月封高密王子法莲为高阳王
按晋书安帝本纪云云
 按文献通考魏疏忌骨肉故武之子文之母弟不
 过食一县且刻削迁徙殊无宁日几不能以自存
 晋矫其弊受禅之初不特宣文之子孙毕王虽宣
 帝诸弟如孚如泰辈之子孙亦同时俱封又许其
 自选官属而王家人衣食御府别给之亲亲之意
 亦厚矣刘颂所言无成国之制盖以其徒享封土
 而不治吏民有同郡县此乃汉景武以后之法制
 然惠帝既立之后诸王或镇雄藩或专国政废贾
 诛赵犹运之掌则亦不可以言无事任矣而干戈
 相侵自相屠毒遂以覆国盖晋之创业不以道而
 垂统非其人故天命不佑虽有盘石之宗适以基
 祸固难以周汉自诡也

 宗藩部汇考四
  宋
宋诸皇子为王支子封五等皆如晋制大小国各置
三军
按宋书百官志汉初王国置太傅掌辅导内史主治
民丞相统众官中尉掌武职分官置职略同京师至
景帝惩七国之乱更制诸王不得治国汉为置吏改
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其大
夫谒者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数后改汉内史为京兆
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而王国如故又
太仆为仆司农为大农成帝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
省内史其中尉如郡尉太傅但曰傅汉东京亦置傅
一人王师事之相一人主治民中尉一人主盗贼郎
中令一人掌郎中宿卫仆一人治书一人治书本曰
尚书后更名治书中大夫无员掌奉使京师及诸国
者及礼乐卫士医工永巷祀礼长各一人郎中无员
魏氏谒者官属史阙不知次第晋武帝初置师友文
学各一人师即傅也景帝讳师改为傅宋世复改曰
师其文学前汉已置也友者因文王仲尼四友之名
也改太守为内史省相及仆有郎中令中尉大农为
三卿大国置左右常侍各三人省郎中置侍郎二人
大国又置上军中军下军三将军次国上军将军下
军将军各一人小国上军而已典书典祠典卫学官
令典书令丞各一人治书四人中尉司马世子庶子
陵庙牧长各一人谒者四人中大夫六人舍人十人
典医丞典府丞各一人宋氏以来一用晋制虽大小
国皆有三军晋制典书令在常侍下侍郎上江左则
侍郎次常侍而典书令居三军下矣江左以来公国
则无中尉常侍三军侯国又无大农侍郎伯子男唯
典书以下又无学官令矣吏职皆以次损省焉晋江
右公侯以下置官属随国小大无定制也晋江左诸
国并三分食一元帝太兴元年始制九分食一 按
礼志凡遣大使拜蕃王帝皆临轩其仪大乐令宿设
金石四厢之乐于殿前漏上二刻侍中侍臣冗从仆
射中谒者节骑郎虎贲旄头遮列五牛旗皆入虎贲
中郎将羽林监分陛端门内侍御史谒者各一人监
端门廷尉监平分陛车西中华门漏上三刻殿中侍
御史奏开殿之殿门南止车门宣阳城门军校侍中
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散骑侍郎升殿夹御座尚
书令以下应阶者以次入治礼引大鸿胪入陈九宾
漏上四刻侍中奏外办皇帝服衮冕之服升太极殿
临轩南面谒者前北面一拜跪奏大鸿胪臣某稽首
言群臣就位谨具侍中称制曰可谒者赞拜在位皆
再拜大鸿胪称臣一拜仰奏请行事侍中称制曰可
鸿胪举手曰可行事谒者引护当拜者入就拜位四
厢乐作将拜乐止礼毕出官有其注 诸王金玺龟
纽纁朱绶四采赤黄缥绀郡公金章元朱绶郡侯金
章青朱绶诸王太子金印紫绶郡公侯太子银印青
绶县乡亭侯金印紫绶关内关中名号侯金印紫绶
关外侯银印青绶
武帝永初元年封皇弟道怜及皇子义真等为王追
封皇弟道规为临川王而以南郡公义庆为嗣
按宋书武帝本纪永初元年夏六月庚午以司空道
怜为太尉封长沙王追封司徒道规为临川王立南
郡公义庆为临川王乙亥立桂阳公义真为庐陵王
彭城公义隆为宜都王第四皇子义康为彭城王
按文帝本纪帝讳义隆武帝第三子晋义熙十一年
封彭城县公永初元年封宜都王食邑三千户
少帝景平二年皇太后废帝为荥阳王
按宋书少帝本纪景平二年夏五月江州刺史檀道
济扬州刺史王弘入朝帝居处所为多过失乙酉皇
太后令曰王室不造天祸未悔先帝创业弗永弃世
登遐义符长嗣属当天位不谓穷凶极悖一至于此
大行在殡宇内哀惶幸灾肆于悖词喜容表于在戚
至乃征召乐府鸠集伶官优倡管弦靡不备奏珍羞
甘膳有加平日采择媵御产子就宫腼然无怍丑声
四达及懿后崩背重加天罚亲与左右执绋歌呼推
排梓宫抃掌笑谑殿省备闻加复日夜媟狎群小慢
戏兴造千计费用万端帑藏空虚人力殚尽刑罚苛
虐幽囚日增居帝王之位好皂隶之役处万乘之尊
悦厮养之事亲执鞭扑驱击无辜以为笑乐穿池筑
观朝成暮毁征发工匠疲极兆民远近叹嗟人神怨
怒社稷将坠岂可复嗣守洪业君临万邦今废为荥
阳王一依汉昌邑晋海西故事
文帝元嘉元年封皇弟义恭等三人皆为王
按宋书文帝本纪元嘉元年秋八月甲辰冠军将军
南豫州刺史义恭进号抚军将军封江夏王立第六
皇弟义宣为竟陵王第七皇弟义季为衡阳王
元嘉九年冬十二月庚寅立第五皇子绍为庐陵王
江夏王义恭子朗为南丰县王
按宋书文帝本纪云云
元嘉十年春正月甲寅竟陵王义宣改封南谯王
按宋书文帝本纪云云
元嘉十三年封皇子浚骏二人为王
按宋书文帝本纪十三年秋九月癸丑立第二皇子
浚为始兴王第三皇子骏为武陵王 按孝武帝本
纪孝武讳骏文帝第三子元嘉十三年立为武陵王
食邑二千户三十年入讨元凶平即皇帝位是为孝
武帝
元嘉十六年秋八月庚子立第四皇子铄为南平王
按宋书文帝本纪云云
元嘉二十年夏四月甲午立第六皇子诞为广陵王
按宋书文帝本纪云云
元嘉二十一年春二月辛卯立第七皇子宏为建平

按宋书文帝本纪云云
元嘉二十二年春二月甲戌封第八皇子袆为东海
王第九皇子昶为义阳王冬十二月丁酉免大将军
彭城王义康为庶人
按宋书文帝本纪云云
元嘉二十四年冬十一月甲寅立第十皇子浑为汝
阴王
按宋书文帝本纪云云
元嘉二十五年秋八月甲子立第十一皇子彧为淮
阳王
按宋书文帝本纪云云 按明帝本纪帝讳彧文帝
第十一子也元嘉二十五年封淮阳王食邑二千户
元嘉二十六年冬十月广陵王诞改封随郡王
按宋书文帝本纪云云
元嘉二十九年春二月庚午立第十二皇子休仁为
建安王秋七月壬辰汝阴王浑改封武昌王淮阳王
彧改封湘东王
按宋书文帝本纪云云
元嘉三十年四月己巳孝武帝即位六月辛未改封
南谯王义宣为南郡王随王诞为竟陵王义宣次子
宜阳侯恺为宜阳县王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孝武帝孝建元年夏四月癸巳封第十六皇弟休倩
为东平王未拜薨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孝建二年立第十三十四十五三皇弟为王改革诸
王车服制度凡二十四条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孝建二年秋七月癸巳立第十
三皇弟休佑为山阳王第十四皇弟休茂为海陵王
第十五皇弟休业为鄱阳王 按礼志伪楚桓元将
篡亦加安帝母弟太宰琅邪王衮冕服宋兴以来王
公贵臣加侍中散骑常侍乃得服貂珰也宋孝武孝
建元年丞相南郡王义宣二年雍州刺史武昌王浑
又有异图世祖嫌侯王强盛欲加减削其年十月己
未大司马江夏王义恭骠骑大将军竟陵王诞表改
革诸王车服制度凡九条上因讽有司更增广条目
奏曰车服以庸虞书茂典名器慎假春秋明诫是以
尚方所制禁严汉律诸侯窃服虽亲必罪自顷以来
下僭弥盛器服装饰乐舞音容通于王公达于众庶
上下无辨人志靡一今表之所陈实允礼度九条之
格犹有未尽谨共附益凡二十四条听事不得南向
坐施帐并蕃国官正冬不得跣登国殿及夹侍国
师传令及油戟公主王妃传令不得朱服舆不得重
杠鄣扇不得雉尾剑不得鹿卢形槊眊不得孔雀白
鷩夹毂队不得绛袄平乘诞马不得过二匹胡伎不
得彩衣舞伎正冬着&#衣不得庄面蔽花正冬会不
得铎舞杯柈舞长跷伎舒丸剑博山伎缘大橦伎
五案伎自非正冬会奏舞曲不得舞诸妃主不得着
衮带信幡非台省官悉用绛郡县内史相及封内官
长于其封君既非在三罢官则不复追敬不合称臣
正宜上下官敬而已诸镇常行车前后不得过六队
白直夹毂不在其限刀不得过铜为装诸王女封县
主诸王子孙袭封王王之妃及封侯者夫人行并不
得卤簿诸王子继体为王者婚姻吉凶悉依诸国公
侯之礼不得同皇弟皇子车舆不得油幢轺车不在
其限平乘舫皆平两头作露平形不得拟像龙舟悉
不得朱油帐不得作五花及竖笋形若先有器物
者悉输送台臧书到后二十日期若窃玩犯禁者及
统司无举纠并临时议罪诏可
按文献通考江夏王义恭为孝武所忌忧惧故奏革
诸侯厅事不得南向坐国官正冬不得跣登国殿及
夹侍障扇不得雉尾剑不得鹿卢形诞马不得过二
诸侯常行车前后不得过六队白直夹毂不在其限
刀不得过银铜为饰诸王子继体为王者婚葬吉凶
悉依诸国公侯之礼不得同皇弟皇子诸王女封县
主诸王子孙袭封之王妃及封侯者夫人并不得卤
簿诏可
孝建三年立第十八十九二皇弟及第二皇子为王
以第四子出绍江夏王太子睿为后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三年春正月庚寅立第十八皇
弟休范为顺阳王第十九皇弟休若为巴陵王戊戌
立第二皇子尚为西阳王 按礼志三年五月丁巳
诏以第四皇子出绍江夏王太子睿为后有司奏皇
子出后检未有告庙先例辄勒二学礼官议正应告
与不告者为告几室太学博士傅休议礼无皇子出
后告庙明文晋太康四年封北海王实绍广汉殇王
后告于太庙汉初帝各异庙故告不必同自汉明帝
以来乃共堂各室魏晋依之今既共堂若独告一室
而阙诸室则于情未安太常丞庾亮之议按礼大事
则告祖祢小事则特告祢今皇子出嗣宜告祢庙祠
部朱膺之议以为有事告庙盖国之常典今皇子出
绍事非常均愚以为宜告贺循云古礼异庙唯谒一
室是也既皆共庙而阙于诸帝于情未安谓循言为
允宜在皆告兼右丞殿中郎徐爰议以为国之大事
必告祖祢皇子出嗣不得谓小昔第五皇子承统庐
陵备告七庙参议以爰议为允诏可
大明元年夏六月己卯以前太子步兵校尉刘祗子
歆继南丰王朗冬十二月丁亥顺阳王休范改封桂
阳王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按礼志大明元年六月
己卯朔诏以前太子步兵校尉祗男歆绍南丰王朗
有司奏朗先嗣营阳告庙临轩检继体为旧不告庙
临轩下礼官议正太学博士王燮之议南丰昔别开
土宇以绍营阳义同始封故有临轩告庙之礼今歆
奉诏出嗣则成继体先爵犹存事是传袭不应告庙
临轩祠部郎朱膺之议南丰王嗣爵封已绝圣恩垂
矜特诏继茅土复申义同始封为之告庙临轩殿中
郎徐爰议营阳继体皇基身亡封绝恩诏追封锡以
一城既始启建茅土故宜临轩告庙今歆继后南丰
彼此俱为列国长沙南丰自应各告其祖岂关太庙
事非始封不合临轩同博士王燮之议参详爰议为
允诏可
大明二年夏四月甲申立皇子子绥为安陆王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大明三年贬竟陵王诞爵以不受命讨斩之追封齐
敬王子羽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大明三年夏四月乙卯司空南
兖州刺史竟陵王诞有罪贬爵诞不受命据广陵城
反杀兖州刺史垣阆以始兴公沈庆之为车骑大将
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讨诞甲子上亲御六
师车驾出顿宣武堂秋七月己巳克广陵城斩诞悉
诛城内男丁以女口为军赏 按孝武十四王传齐
敬王子羽孝武帝第十四子大明三年卒追加封谥
 按礼志八年正月壬辰有司奏故齐敬王子羽将
来立后未详便应作主立庙为须有后之日未立庙
者为于何处祭祀游击将军徐爰议以为国无后于
制除罢始封之君实存承嗣皇子追赠则为始祖臣
不殇君事着前准岂容虚阙烝尝以俟有后谓立庙
作主三卿主祭依旧通关博议以爰议为允令便立
庙庙成作主依晋陵王近例先暂祔庐陵考献王庙
祭竟神主即还新庙未立后之前常使国上卿主祭
大明四年立第三第六第七第八四皇子为王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四年春正月庚寅立第三皇子
子勋为晋安王第六皇子子房为寻阳王第七皇子
子顼为历阳王第八皇子子鸾为襄阳王秋九月丁
亥改封襄阳王子鸾为新安王
大明五年改第二第七二皇子封国立第九第十一
二皇子为王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五年夏四月改封西阳王子尚
为豫章王秋八月戊子立第九皇子子仁为永嘉王
第十一皇子子真为始安王闰九月壬寅改封历阳
王子顼为临海王
大明六年立第十三十九二皇子为王以山阳王子
士弘继鄱阳哀王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六年春三月庚寅立第十三皇
子子元为邵陵王秋七月乙未立第十九皇子子云
为晋陵王冬十月丁巳以山阳王休佑子士弘继鄱
阳哀王休业
大明七年立第十六十八十七二十二四皇子为王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七年秋八月乙丑立第十六皇
子子孟为淮南王第十八皇子子产为临贺王九月
丙申立第十七皇子子嗣为东平王 按孝武十四
王传南海哀王子师孝武帝第二十二子大明七年
封食邑二千户景和元年为前废帝所害时年六岁
太宗即位追谥
大明八年追封第二十三皇子子霄为王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不载 按孝武十四王传淮阳
思王子霄孝武帝第二十三子大明八年薨追加封

前废帝景和元年免新安王为庶人及明帝称令改
安陆王子绥封国
按宋书前废帝本纪景和元年秋九月辛丑抚军将
军南徐州刺史新安王子鸾免为庶人赐死 按明
帝本纪宋越等殒废帝于后堂事定上未知所为建
安王休仁便称臣奉引升西堂登御座召见诸大臣
凡众事悉称令书施行十二月乙丑改封安陆王子
绥为江夏王
明帝泰始元年冬十二月辛未改封临贺王子产为
南平王晋熙王子舆为庐陵王
按宋书明帝本纪云云
泰始二年春三月戊戌贬寻阳王子房爵为松滋县
侯冬十一月壬辰以建平王景素子延年为新安王
按宋书明帝本纪云云
泰始三年立桂阳建安二王及侍中刘韫三人之第
二子皆为王改封新安义阳二王国
按宋书明帝本纪泰始三年夏四月庚子立桂阳王
休范第二子德副为庐陵王立侍中刘韫第二子铣
为南丰王冬十月壬午改封新安王延年为始平王
十一月立建安王休仁第二子伯猷为江夏王改封
义阳王昶为晋熙王
泰始四年夏四月己卯东海王祎改封庐江王山阳
王休佑改封晋平王改晋安郡为晋平郡
按宋书明帝本纪云云
泰始五年立晋平长沙二王子为王免庐江王祎官
爵追封皇弟夷父为王
按宋书明帝本纪五年夏六月辛未立晋平王休佑
子宣曜为南平王丁丑车骑将军南豫州刺史庐江
王祎免官爵秋九月甲寅立长沙王纂子延之为始
平王 按文九王传新野怀王夷父文帝第十七子
元嘉二十九年薨太宗泰始五年追加封谥
泰始六年立第六皇子为王而以第五皇子继东平
王休倩后寻薨又追改休倩为临庆王而以第八皇
子继之
按宋书明帝本纪六年夏四月癸亥立第六皇子燮
为晋熙王六月己亥以第五皇子智井继东平冲王
休倩己未改临贺郡为临庆郡追改东平王休倩为
临庆冲王秋七月丙戌第五皇子智井薨九月癸未
以第八皇子智涣继临庆冲王休倩
泰始七年夏五月丙戌追免晋平王休佑为庶人秋
八月戊子第八皇子跻继江夏文献王义恭戊戌立
第三皇子准为安成王
按宋书明帝本纪云云 按顺帝本纪帝讳准字仲
谋明帝第三子也泰始七年封安成王食邑三千户
后废帝元徽元年秋九月丁亥立衡山王嶷子伯玉
为南平王冬十二月癸亥立前建安王世子伯融为
始安县王
按宋书后废帝本纪云云
元徽二年立第七第八第九三皇弟皆为王
按宋书后废帝本纪元徽二年秋七月庚辰立第七
皇弟友为邵陵王冬十二月癸亥立第八皇弟跻为
江夏王第九皇弟赞为武陵王
元徽四年立第十第十一第十二三皇弟皆为王
按宋书后废帝本纪四年秋八月丁卯立第十皇弟
翙为南阳王第十一皇弟嵩为新兴王第十二皇弟
禧为始建王
顺帝升明二年立刘颁为南丰县王改封翙为随郡

按宋书顺帝本纪升明二年冬十一月壬子立故武
昌太守刘琨息颁为南丰县王甲子改封南阳王翙
为随郡王改随阳郡
  南齐
齐诸王及公侯以下封爵如宋制各置官属有差
按南齐书百官志诸王师友文学各一人 国官郎
中令中尉大农为三卿左右常侍侍郎上军中军下
军三军典书典祠学官典卫四令食官厩牧长谒者
以下公侯置郎中令一卿 按舆服志诸王金玺龟
钮公侯五等金章公世子金印侯银印王太妃金印
公侯太夫人夫人银印
高帝建元元年追封二皇兄为王封皇子嶷等八人
及皇孙长懋皆为王
按南齐书高帝本纪建元元年夏五月辛酉追封谥
上兄道度为衡阳元王道生为始安贞王六月甲申
立皇子嶷为豫章王映为临川王晃为长沙王为
武陵王皓为安成王锵为鄱阳王铄为桂阳王鉴为
广陵王皇孙长懋为南郡王
建元三年春正月丙子以皇子锋为江夏王
按南齐书高帝本纪云云
建元四年三月武帝即位封皇子子良等七人及皇
孙昭业皆为王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四年三月上即位夏六月丙申
封闻喜公子良为竟陵王临汝公子卿为庐陵王应
城公子敬为安陆王江陵公子懋为晋安王枝江公
子隆为随郡王皇子子真为建安王皇孙昭业为南
郡王 按郁林王本纪郁林王昭业文惠太子长子
也武帝即位封南郡王食邑二千户永明十一年立
为皇太孙即位
武帝永明元年封皇弟锐铿及皇子子明子罕四人
皆为王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永明元年春正月壬戌立皇弟
锐为南平王铿为宜都王皇子子明为武昌王子罕
为南海王
永明二年秋七月甲申立皇子子伦为巴陵王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云云
永明四年立皇子子贞皇孙昭友及皇弟銶铉二人
皆为王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四年春闰正月癸巳立皇子子
贞为邵陵王皇孙昭文为临汝公二月己未立皇弟
銶为晋熙王铉为河东王 按海陵王本纪海陵恭
王昭文文惠太子第二子也永明四年封临汝公邑
千五百户郁林王即位封新安王邑二千户隆昌元
年郁林王废延兴元年秋七月丁酉即皇帝位
永明六年春三月己亥以豫章王世子子响为巴东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云云
永明七年封诸皇子子岳等四人为王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七年春三月甲寅立皇子子岳
为临贺王子峻为广汉王子琳为宣城王子为义
安王
永明八年冬十二月己卯立皇子子建为湘东王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云云
永明十一年郁林王立临汝曲江二公及皇弟昭粲
为王
按南齐书郁林王本纪十一年即位冬十一月辛亥
立临汝公昭文为新安王曲江公昭秀为临海王皇
弟昭粲为永嘉王
海陵王延兴元年秋以西昌侯鸾为宣城郡公冬进
爵为王
按南齐书海陵王本纪海陵恭王昭文文惠太子第
二子也隆昌元年郁林王废尚书令西昌侯鸾议立
昭文为帝延兴元年秋七月丁酉即皇帝位以尚书
令镇军大将军西昌侯鸾为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
扬州刺史宣城郡公九月乙未骠骑大将军鸾假黄
钺冬十月丁酉进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宣城公鸾
为太傅领大将军扬州牧加殊礼进爵为王 按明
帝本纪高宗明皇帝讳鸾始安贞王道生子也太祖
践祚封西昌侯邑千户郁林王废海陵王立封宣城
郡公二千户九江作难假黄钺封宣城王邑五千户
未拜太后令废海陵王以上入纂太祖为第三子群
臣三请乃受命
明帝建武元年追赠安陆昭侯缅封诸皇子宝义等
六人皆为王复封所诛诸王子为侯
按南齐书明帝本纪建武元年冬十月丁卯追赠安
陆昭侯缅为安陆王十一月庚辰立皇子宝义为晋
安王宝元为江夏王宝源为庐陵王宝寅为建安王
宝融为随郡王宝攸为南平王上辅政所诛诸王是
月复属籍各封子为侯 按和帝本纪帝讳宝融明
帝第八子也建武元年封随郡王邑二千户永元元
年改封南康王中兴元年春三月乙巳即皇帝位
按海陵王本纪延兴元年秋九月癸未诛新除司徒
鄱阳王锵中军大将军随郡王子隆遣平西将军王
广之诛南兖州刺史安陆王子敬于是江州刺史晋
安王子懋起兵遣中护军王元邈讨之乙未又诛湘
州刺史南平王锐郢州刺史晋熙王銶南豫州刺史
宜都王铿冬十月戊戌诛新除中军将军桂阳王铄
抚军将军衡阳王钧侍中秘书监江夏王锋镇军将
军建安王子真左将军巴陵王子伦
建武二年改建南平王宝攸等封国
按南齐书明帝本纪二年秋九月己丑改封南平王
宝攸为邵陵王蜀郡王子文为西阳王广汉王子峻
为衡阳王临海王昭秀为巴陵王永嘉王昭粲为桂
阳王
永泰元年夏四月己未立武陵昭王子子坦为衡阳

按南齐书明帝本纪云云
和帝中兴元年冬十二月壬申改封建安王宝寅鄱
阳王
按南齐书和帝本纪云云
 按文献通考宋齐诸王之为刺史者立长史以佐
 之复立典签以制之大概多以童稚之年膺方面
 之寄主其事者皆长史典签也宋苍梧王以凶狂
 遇弒明帝嗣位而江州长史邓琬不受命奉晋安
 王子勋起兵称帝会稽长史孔觊雍州长史孔道
 存俱不受命奉其王以应晋安未几兵败俱就诛
 夷及齐明帝以支代宗欲尽除高武子孙皆以典
 签杀之然则长史典签之设皆所以祸诸王而当
 时之居此职者轻躁倾险或假之以称乱或卖之
 以为功童孺无知骈首横死于锋镝鸩毒之下至
 誓不愿生帝王家乞为奴以纾死而不可得哀哉
  梁
梁制皇弟皇子诸王以下五等公侯伯子男之爵其
符玺印绶称谓班次国官府僚亦各有定制
按隋书百官志梁皇弟皇子府置师长史司马从事
中郎谘议参军及掾属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等参
军功曹史录事记室中兵等参军文学主簿正参军
行参军长兼行参军等员嗣王府则减皇弟皇子府
师友文学长兼行参军蕃王府则又减嗣王从事中
郎谘议参军掾属录事记室中兵参军等员自此以
下则并不登二品 王国置郎中令将军常侍官又
置典祠令庙长陵长典医丞典府丞典书令学官令
食官长中尉侍郎执事中尉司马谒者典卫令舍人
中大夫大农等官嗣王国则唯置郎中令中尉常侍
大农等员蕃王则无常侍自此以下&#不登二品
诸王皆假金兽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
十左诸公侯皆假铜兽符竹使符第一至第五名山
大泽不以封盐铁金银铜锡及竹园别都宫室园圃
皆不以属国 诸王言曰令境内称之曰殿下公侯
封郡县者言曰教境内称之曰第下自称皆曰寡人
相以下公文上事皆诣典书世子主国其文书表疏
仪式如臣而不称臣文书下群官皆言告诸王公侯
国官皆称臣上于天朝皆称陪臣有所陈皆曰上疏
其公文曰言事 五等诸公位视三公班次之开国
诸侯位视孤卿重号将军光禄大夫班次之开国诸
伯位视九卿班次之开国诸子位视二千石班次之
开国诸男位视比二千石班次之公已下各置相典
祠典书令典卫长一人而伯子典书谓之长典卫谓
之丞男典祠谓之长典书谓之丞无典卫诸公已下
台为选置相掌知百姓事典祠已下自选补上诸列
侯食邑千户已上置家丞庶子员不满千户则但置
庶子员 按礼仪志梁制诸王金玺龟钮纁朱绶开
国公金章龟钮元朱绶开国侯伯金章龟钮青朱绶
开国子男金章龟钮青绶县乡亭关内关中及名号
侯金印龟钮紫绶关外侯银印珪钮青绶诸王嗣子
金印珪钮紫绶
见隋书
陈礼仪

武帝天监元年封诸皇弟为王定郡王以下列爵之

按梁书武帝本纪天监元年夏四月丙寅高祖即皇
帝位以皇弟中护军宏为扬州刺史封为临川郡王
南徐州刺史秀安成郡王雍州刺史伟为建安郡王
左卫将军恢鄱阳郡王荆州刺史憺始兴郡王
按南史本纪自郡王以下列爵为县六等皇弟皇子
封郡王二千户王之庶子为县侯五百户谓之诸侯
功臣爵邑无定科
天监三年秋七月甲子立皇子综为豫章郡王
按梁书武帝本纪云云
天监五年春正月甲申立皇子纲为晋安郡王
按梁书武帝本纪云云 按简文帝本纪帝讳纲高
祖第三子昭明太子母弟也天监五年封晋安王食
邑八千户大通三年五月丙申立为皇太子太清三
年五月辛巳即皇帝位
天监七年秋九月癸巳立皇子绩为南康郡王
按梁书武帝本纪云云
天监八年冬十一月壬寅立皇子续为庐陵王
按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南史本纪云云
天监十三年立皇子纶等三人为王
按梁书武帝本纪十三年秋七月乙亥立皇子纶为
邵陵郡王绎为湘东郡王纪为武陵郡王 按元帝
本纪帝讳绎高祖第七子也天监十三年封湘东郡
王邑二千户太清三年三月侯景寇没京师四月太
子舍人萧歆至江陵宣密诏以世祖承制太宝二年
十月太宗崩三年三月王僧辩等平侯景传其首于
江陵承圣元年冬十一月丙子即皇帝位
天监十七年春三月丙申改封建安王伟为南平王
按梁书武帝本纪云云
普通六年冬十二月戊子邵陵王纶有罪免官削爵

按梁书武帝本纪云云
中大通三年立诸皇孙为王诏赐宗戚有服属者侯

按梁书武帝本纪中大通三年夏六月癸丑立昭明
太子子南徐州刺史华容公欢为豫章郡王枝江公
誉为河东郡王曲阿公&#为岳阳郡王秋七月庚寅
诏曰推恩六亲义彰九族班以侯爵亦曰惟允凡是
宗戚有服属者并可赐沐食乡亭侯各随远近以为
差次其有昵亲自依旧章
中大通四年立临川靖惠王子正德嫡皇孙大器皆
为王免邵陵王纶为庶人
按梁书武帝本纪四年春正月丙寅立临川靖惠王
宏子正德为临贺郡王庚午立嫡皇孙大器为宣城
郡王二月庚戌新除扬州刺史邵陵王纶有罪免为
庶人
大同三年春三月戊戌立昭明太子子为武昌郡
王&#为义阳郡王
按梁书武帝本纪云云
太清三年夏简文帝即位封皇子大心等八人为王
按梁书简文帝本纪太清三年五月辛巳简文帝即
皇帝位六月壬辰封当阳公大心为寻阳郡王石城
公大款为江夏郡王宁国公大临为南海郡王临城
公大连为南郡王西丰公大春为安陆郡王新涂公
大成为山阳郡王临湘公大封为宜都郡王
按南史本纪六月壬辰立高唐公大庄为新兴郡王
简文帝大宝元年立皇子大钧等六人为王及元帝
承制改建大款等三王封国
按梁书简文帝本纪大宝元年冬十月乙未立皇子
大钧为西阳郡王大威为武宁郡王大球为建安郡
王大昕为义安郡王大挚为绥建郡王大圜为乐梁
郡王 按元帝本纪太清三年三月侯景寇没京师
四月太子舍人萧歆至江陵宣密诏以世祖承制大
宝元年六月江夏王大款山阳王大成宜都王大封
自信安间道来奔九月辛酉改封大款为临川郡王
大成为桂阳郡王大封为汝南郡王
元帝承圣元年立皇子方智方略及武烈太子子庄
俱为王
按梁书元帝本纪承圣元年冬十一月己卯立皇子
方智为晋安郡王方略为始安郡王 按敬帝本纪
帝讳方智世祖第九子也太清三年封兴梁侯承圣
元年封晋安王邑二千户承圣四年九月丙午帝即
皇帝位 按世祖二子传忠壮世子方等字实相世
祖长子也河东王为湘州刺史不受督府之令方等
乞征之世祖令率精卒二万南讨行至麻溪河东王
率军逆战方等击之军败遂溺死谥曰忠壮
按南史本纪改谥忠壮太子为武烈太子封武烈子
庄为永嘉王
敬帝绍泰元年封贞阳侯深明为建安郡公
按梁书敬帝本纪承圣元年七月辛丑王僧辩纳贞
阳侯萧深明自采石济江甲辰入于京师以帝为皇
太子九月甲辰司空陈霸先举义杀王僧辩黜萧深
明丙午帝即皇帝位绍泰元年冬十月己巳以贞阳
侯深明为司徒封建安郡公食邑三千户(
萧深明按南史作萧
 明)

太平元年春正月戊寅以故永安侯确子后袭封邵
陵王奉王后己亥以太保宜丰侯萧循袭封鄱阳

按梁书敬帝本纪云云
太平二年春正月壬寅诏宗室在朝开国承家者今
犹称世子可悉听袭本爵
按梁书敬帝本纪云云
 按文献通考自汉景武始裁抑诸王虽受封连城
 而不得以擅其土地甲兵至东汉则惟得食其邑
 入而已魏更邑入鲜薄猜防尤甚卒以孤立速亡
 晋宋齐梁诸王皆出为都督刺史假以事任庶收
 宗子维城之功而矫孤立之弊然宋齐二明帝皆
 以旁支继统忮忍特甚前帝子孙虽在童孺皆以
 逼见雠其据雄藩者又殒其身于典签辈之手卒
 亦享年不永沦胥以亡不足复议若晋梁诸王以
 盛年雄才出当方面然京师有变则无同奖王室
 之忠而有帝制自为之志贾赵之乱如冏颙乂越
 之徒纵兵不戢屠其骨肉致启戎狄之祸侯景之
 乱如纶绎纪&#之徒拥兵不救竟委其祖父以喂
 寇贼之口盖其初立制非不欲希风宗周惩鉴汉
 魏然世俗险恶人心浇漓齐桓晋文尚矣晋梁诸
 王虽欲求一人如郑厉公虢叔辈而不可得后儒
 所以疑封建之不可行有由矣
  陈
陈制封爵九等自亲王以下其起家之官与品秩印
绶国官府僚亦各有定制
按隋书百官志陈制封爵为九等之差郡王第一品
秩万石嗣王蕃王开国郡县公第二品开国郡县侯
第三品开国县伯第四品&#视中二千石开国子第
五品开国男第六品&#视二千石汤沐食侯第七品
乡亭侯第八品&#视千石关中关外侯第九品视六
百石 其制官亲王起家则为侍中若加将军方得
有佐史无将军则无府止有国官皇太子冢嫡起家
封王依诸王起家余子&#封公起家中书郎诸王子
并诸侯世子起家给事诸王公参佐等官或有选司
补用亦有府牒即授者不拘年限去留随意在府之
日唯宾游宴赏时复修参更无余事若随府王在州
其僚佐等或亦得预催督若其驱使便有职务皇弟
皇子封国王世子品&#第三秩二千石嗣王蕃王郡
公县公等世子品&#第四秩六百石侯世子品第五
子男世子品第六不言秩 按礼仪志陈诸王金玺
龟钮纁朱绶开国公金章龟钮元朱绶开国侯伯金
章龟钮青朱绶开国子男金章龟钮青绶县乡亭侯
金印龟钮紫绶关内关中及名号侯金印珪钮紫绶
关外侯银印珪钮青绶诸王嗣子金印珪钮紫绶
按陈书诸王传江左承西晋诸王开国并以户数相
差为大小三品大国置上中下三将军及置司马一
人次国置中下二将军小国置将军一人余官亦准
此为差武帝受命自永定讫于祯明唯衡阳王昌特
加殊宠至五千户自余大国不过二千户小国即千

武帝永定元年冬追封皇兄皇弟为王又封兄子弟
子皆为王
按陈书武帝本纪永定元年冬十月癸巳追赠皇兄
梁故散骑常侍平北将军兖州刺史长城县公道谭
骠骑大将军太尉封始兴郡王弟梁故侍中骠骑将
军南徐州刺史武康侯休先车骑大将军司徒封南
康郡王十一月丙申诏曰东都齐国义乃亲贤西汉
城阳事兼功烈散骑常侍使持节都督会稽等十郡
诸军事宣毅将军会稽太守长城县侯蒨学尚清优
神宇凝正文参礼乐武定妖氛心力谋猷为家治国
拥旄作守期月有成辟彼关河功逾萧寇萑蒲之盗
自反耕农篁竹之豪用禀声朔朕以虚寡属当兴运
提彼三尺宾于四门王业艰难赖乎此子宜隆上爵
称是元功可封临川郡王邑二千户兄子梁中书侍
郎顼袭封始兴王弟子梁中书侍郎昙朗袭封南康
王礼秩一同正王 按文帝本纪帝讳蒨始兴昭烈
王长子也高祖受禅立为临川郡王邑二千户
永定二年秋八月壬午追封皇子立为豫章王谥曰
献权为长沙王谥曰思
按陈书武帝本纪云云
永定三年文帝即位以皇子伯茂为始兴王而徙始
兴王顼为安成王
按陈书文帝本纪三年六月丙午高祖遗诏世祖入
纂秋八月庚戌封皇子伯茂为始兴王奉昭烈王后
封始兴嗣王顼为安成王 按宣帝本纪帝讳顼始
兴昭烈王第二子也梁元帝征高祖子侄入侍高祖
遣高宗赴江陵及江陵陷高宗迁于关右永定元年
遥袭封始兴郡王邑二千户三年世祖嗣位改封安
成王天嘉三年自周还废帝光太二年正月增邑并
前三千户十一月甲寅慈训太后令废帝为临海王
以高宗入纂
文帝天嘉元年立高祖子昌为衡阳王昌薨立皇子
伯信为后又立皇子伯山为鄱阳王
按陈书文帝本纪天嘉元年春二月庚戌以高祖第
六子昌为骠骑将军湘州牧立为衡阳王三月丙子
衡阳王昌薨夏四月丁亥立皇子伯信为衡阳王奉
献王后秋七月丙辰立皇子伯山为鄱阳王
天嘉六年封皇子伯固等五人为王
按陈书文帝本纪六年秋八月己卯立皇子伯固为
新安郡王伯恭为晋安王伯仁为庐陵王伯义为江
夏王冬十二月乙卯立皇子伯礼为武陵王
废帝光大二年秋七月壬戌立皇弟伯智为永阳王
伯谋为桂阳王冬十一月甲寅慈训太后令降帝为
临海郡王
按陈书废帝本纪云云
宣帝太建元年封皇子叔陵等三人为王
按陈书宣帝本纪太建元年春正月甲午即皇帝位
立皇子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康乐侯叔陵为始兴王
奉昭烈王祀壬寅以皇子建安侯叔英为宣惠将军
东扬州刺史改封豫章王丰城侯叔坚改封长沙王
太建四年春二月乙酉立皇子叔卿为建安王
按陈书宣帝本纪云云
太建五年冬十二月乙巳立皇子叔明为宜都王叔
献为河东王
按陈书宣帝本纪云云
太建七年冬十月己巳立皇子叔齐为新蔡王叔文
为晋熙王
按陈书宣帝本纪云云
太建八年秋九月戊戌立皇子叔彪为淮南王
按陈书宣帝本纪云云
太建十四年后主即位封诸皇弟叔重等六人为王
按陈书后主本纪十四年春正月丁巳即皇帝位丁
卯立皇弟叔重为始兴王奉昭烈王祀辛未立皇弟
叔俨为寻阳王皇弟叔慎为岳阳王皇弟叔达为义
阳王皇弟叔熊为巴山王皇弟叔虞为武昌王
后主至德元年立皇子深及皇弟叔平等九人为王
按陈书后主本纪至德元年春正月癸卯立皇子深
为始安王冬十月丁酉立皇弟叔平为湘东王叔敖
为临贺王叔宣为阳山王叔穆为西阳王癸丑立皇
弟叔俭为南安王叔澄为南郡王叔兴为沅陵王叔
韶为岳山王叔纯为新兴王
至德四年封诸皇弟叔谟等四人及皇子庄为王
按陈书后主本纪四年春二月丙申立皇弟叔谟为
巴东王叔显为临江王叔坦为新会王叔隆为新宁
王夏六月丁巳立皇子庄为会稽王
祯明二年废皇太子引为王封皇子恮恬蕃三人及
皇弟叔荣叔匡二人皆为王
按陈书后主本纪祯明二年春正月辛巳立皇子恮
为东阳王恬为钱塘王夏六月庚子废皇太子引为
吴兴王冬十月立皇子蕃为吴郡王十一月丙子立
皇弟叔荣为新昌王叔匡为太原王
 按文献通考江左承西晋诸王开国并以户数相
 差为大小三品大国置上中下三将军及置司马
 一人次国置中下二将军小国置将军一人余官
 亦准此为差武帝受命自永定讫于祯明唯衡阳
 王昌特加礼命至五千户自余大国不过二千小
 国则千户云陈亡诸王随后主入长安并配陇右
 及河西诸州各给田业以处之大业二年隋炀帝
 以后主第六女婤为贵人绝爱幸因召陈氏子弟
 尽还京师随才叙用由是并为守宰遍于天下

 宗藩部汇考五
  北魏
道武帝皇始元年初封拜宗室仍五等之制
按魏书道武帝本纪皇始元年秋九月戊午初建台
省置百官封公侯将军刺史太守尚书郎已下悉用
文人 按官氏志皇始元年始建曹省备置百官封
拜五等
皇始二年封元仪元题皆为王
按魏书道武帝本纪二年夏五月甲寅以东平公元
仪为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兖豫雍荆徐扬
六州牧左丞相封卫王襄城公元题进封为王
天兴元年进元遵元顺为王诏吏部郎中邓渊立爵

按魏书道武帝本纪皇始二年冬十月甲申中山平
天兴元年春正月置行台于中山诏左丞相守尚书
令卫王仪镇中山略阳公元遵镇渤海之合口三月
征左丞相卫王仪还京师诏略阳公遵代镇中山夏
四月壬戌进遵封常山王南安公元顺进封毗陵王
冬十有一月辛亥诏尚书吏部郎中邓渊典官制立
爵品
天兴六年冬封皇子嗣等四人及秦愍陈留二王子
皆为王
按魏书道武帝本纪六年冬十月乙卯立皇子嗣为
齐王加车骑大将军位相国绍为清河王加征南大
将军熙为平阳王曜为河南王封故秦愍王子夔为
豫章王陈留王子右将军悦为朱提王 按明元帝
本纪帝讳嗣太祖长子也天兴六年封齐王拜相国
天赐六年冬十月清河王绍作逆太祖崩帝入诛绍
壬申即皇帝位
天赐元年制爵四等封皇子为王宗室为公侯子定
郡县品第之差诏皆置臣吏
按魏书道武帝本纪天赐元年秋九月帝临昭阳殿
分置众职引朝臣文武亲自简择量能叙用制爵四
等曰王公侯子除伯男之号追录旧臣加以封爵各
有差 按官氏志天赐元年九月减五等之爵始分
为四曰王公侯子除伯男二号皇子及异姓元功上
勋者封王宗室及始蕃王皆降为公诸公降为侯侯
子亦以此为差于是封王者十人公者二十二人侯
者七十九人子者一百三人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
封大县子封小县王第一品公第二品侯第三品子
第四品十二月诏始赐王公侯子国臣吏大郡王二
百人次郡王上郡公百人次郡公五十人侯二十五
人子十二人皆立典师职比家臣总统群隶
按文献通考后魏道武皇始元年始封五等至天赐
元年减五等之爵始分为四曰王公侯子除伯男之
号其后复加伯男焉
天赐四年封诸皇子修等四人为王常山王遵赐死
按魏书道武帝本纪四年春二月封皇子修为河间
王处文为长乐王连为广平王黎为京兆王夏五月
常山王遵有罪赐死
明元帝永兴元年冬十有二月戊戌封卫王仪子良
为南阳王阴平公元烈进爵为王高凉王乐真改封
平阳王
按魏书明元帝本纪云云
泰常七年封皇子焘等七人为王
按魏书明元帝本纪泰常七年夏四月甲戌封皇子
焘为泰平王焘字佛厘拜相国加大将军丕为乐平
王加车骑大将军弥为安定王加卫大将军范为乐
安王加中军大将军健为永昌王加抚军大将军崇
为建宁王加辅国大将军俊为新兴王加镇军大将
军 按太武帝本纪帝讳焘太宗明元皇帝之长子
也泰常七年四月封泰平王五月为监国八年十月
壬申即皇帝位
太武帝始光三年夏五月辛卯中山公元纂进爵为
王南安公元素复先爵常山王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云云
延和元年以立皇太子诏王公将军以下普增爵秩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延和元年春正月丙午立皇子
晃为皇太子己巳诏曰朕以眇身获奉宗庙思阐洪
基廓清九服遭值季运天下分崩是用屡征罔或宁
息自始光至今九年之间戎车十举群帅文武荷戈
被甲栉风沐雨蹈履锋刃与朕均劳赖神祗之助将
士宣力用此摧折强竖克剪大憝兵不极武而二寇
俱灭师不违律而遐方以宁加以时气和洽嘉瑞并
降遍于郡国不可胜纪岂朕一人独应此祜斯亦群
后协同之所致也公卿因兹稽诸天人之会请建副
贰夫庆赏之行所以褒崇勋旧旌显贤能以永无疆
之休其王公将军以下普增爵秩启国承家修废官
举&#逸蠲除烦苛更定科制务从轻约除故革新以
正一统群司当深思效绩直道正身立功立事无或
懈怠称朕意焉
延和三年春闰月己卯彭城公元栗进爵为王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云云
是年
闰三月

太延二年冬闰月乙丑颍川王提改封武昌王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云云
是年闰
十一月

太平真君元年冬十有二月以河南王曜子羯儿为
河间王后改封略阳王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云云
太平真君二年春三月庚戌新兴王俊略阳王羯儿
有罪并黜为公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云云
太平真君三年封皇子伏罗等五人为王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太平真君三年冬十月己卯封
皇子伏罗为晋王翰为秦王谭为燕王建为楚王余
为吴王
太平真君四年诏诸功臣以爵归第随时朝请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四年冬十有一月甲子诏曰朕
承祖宗重光之绪思阐洪基恢隆万世自经营天下
平暴除乱埽清不顺二十年矣夫阴阳有往复四时
有代谢授子任贤所以休息优隆功臣式图长久盖
古今不易之令典也其令皇太子副理万机总统百
揆诸朕功臣勤劳日久皆以爵归第随时朝请飨宴
朕前论道陈谟而已不宜复烦以剧职更进贤俊以
备百官主者明为科制以称朕心
太平真君七年秋八月复略阳公羯儿王爵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云云
太平真君十年冬十有二月己酉以平昌公元托真
为中山王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云云
正平元年元旦大会群臣受爵者二百余人又封皇
孙浚为王寻以嫡嗣不果封因改建秦燕楚吴四王
封国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正平元年春正月丙戌朔大会
群臣于江上班赏各有差文武受爵者二百余人冬
十有二月丁丑封皇孙浚为高阳王寻以皇孙世嫡
不宜在藩乃止封秦王翰为东平王燕王谭为临淮
王楚王建为广阳王吴王余为南安王 按文成帝
本纪帝讳浚恭宗景穆皇帝之长子也少聪达世祖
爱之常置左右号世嫡皇孙正平二年十月戊申即
皇帝位于永安前殿
文成帝兴安二年封建宁王崇子丽为济南王
按魏书文成帝本纪兴安二年春正月辛巳封建宁
王崇子丽为济南王二月己未司空京兆王杜元宝
谋反伏诛建宁王崇崇子济南王丽为元宝所引各
赐死
太安三年夏五月己巳封皇弟新成为阳平王
按魏书文成帝本纪云云
太安四年春二月丙子登碣石山观沧海大飨群臣
于山下班赏进爵各有差
按魏书文成帝本纪云云
太安五年夏四月乙巳封皇弟子推为京兆王
按魏书文成帝本纪云云
和平二年封皇弟小新成等四人为王
按魏书文成帝本纪和平二年秋七月戊寅封皇弟
小新成为济阴王加征东大将军镇平原天赐为汝
阴王加征南大将军镇虎牢万寿为乐浪王加征北
大将军镇和龙洛侯为广平王
和平四年春三月乙未皇子胡仁薨追封乐陵王
按魏书文成帝本纪云云 按景穆十二王传乐陵
王胡儿景穆皇帝子和平四年薨追封乐陵谥曰康
无子
按本纪作
皇子与传异

和平五年春正月丁亥封皇弟云为任城王
按魏书文成帝本纪云云
献文帝天安元年以元孔雀为濮阳王诏诈取爵位
者削其爵假爵号者子孙不得袭
按魏书献文帝本纪天安元年春正月乙亥以侍中
元孔雀为濮阳王秋七月诏诸有诈取爵位罪特原
之削其爵职其有祖父假爵号货赇以正名者不听
继袭诸非劳进超迁者亦各还初不以实闻者以大
不敬论
皇兴元年冬十月癸卯濮阳王孔雀坐怠慢降爵为

按魏书献文帝本纪云云
皇兴二年秋九月辛亥封皇叔桢为南安王长寿为
城阳王太洛为章武王休为安定王
按魏书献文帝本纪云云
皇兴四年夏五月封皇弟长乐为建昌王
按魏书献文帝本纪云云
孝文帝延兴元年冬十有二月壬辰复前濮阳王孔
雀本封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延兴二年封皇叔略为王诏诸假爵不得世袭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延兴二年冬十有一月丁亥封
皇叔略为广川王 按官氏志延兴二年五月诏曰
非功无以受爵非能无以受禄凡出外迁者皆引此
奏闻求乞假品在职有效听下附正若无殊称随而
削之旧制诸镇将刺史假五等爵及有所贡献而得
假爵者皆不得世袭
延兴五年冬十有二月丙寅建昌王长乐改封安乐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永明元年目辰及罗拔皆进爵为王元丕进爵为正
王孔雀有罪赐死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永明元年夏六月戊寅尚书左
仆射南平公目辰为司徒进封宜都王秋七月甲辰
濮阳王孔雀有罪赐死冬十月乙丑进征西大将军
假东阳王元丕爵为正王辛未济南公罗拔进爵为

太和三年冬十有一月癸丑进假梁郡公元嘉爵为
假王督二将出淮阴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太和五年夏六月戊午封皇叔简为齐郡王猛为安
丰王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太和九年制封王者之禄各有差以广阳王建第二
子绍建为王封诸皇弟禧等六人皆为王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九年春二月己亥制皇子
封王者皇孙及曾孙绍封者皇女封者岁禄各有差
以广阳王建第二子嘉绍建后为广阳王三月丙申
封皇弟禧为咸阳王干为河南王羽为广陵王雍为
颍川王勰为始平王详为北海王 按宣武帝本纪
景明二年夏五月壬戌咸阳王禧谋反赐死
太和十年夏四月辛酉朔始制五等公服秋八月乙
亥给尚书五等品爵已上朱衣玉佩大小组绶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太和十三年春三月甲子夏州刺史章武王彬以贪
赇削封夏六月汝阴王天赐南安王桢&#坐赃贿免
为庶人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太和十四年冬十月庚辰京兆王太兴有罪免官削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太和十六年降诸王公侯爵一等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十有六年春正月乙丑制诸远
属非太祖子孙及异姓为王者皆降为公公为侯侯
为伯子男仍旧皆除将军之号
太和十八年徙建河南颍川二王封国定五等开国
食邑者岁禄之差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十有八年春二月丙申河南王
干徙封赵郡颍川王雍徙封高阳冬十有二月己酉
诏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食邑者王食半公三分食一
侯伯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
太和十九年夏五月己巳城阳王鸾赭阳失利降为
定襄县王冬十有二月辛酉前南安王桢复本封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太和二十年改建始平王勰封国复封城阳汝阴二
王而以太兴为西河王乐陵王思誉以坐事削爵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二十年春正月丁卯诏改姓为
元氏壬辰改封始平王勰为彭城王以定襄县王鸾
复封城阳王冬十有一月乙酉复封前汝阴王天赐
孙景和为汝阴王前京兆王太兴为西河王十有二
月戊辰恒州刺史穆泰等在州谋反遣行吏部尚书
任城王澄案治之乐陵王思誉坐知泰阴谋不告削
爵为庶人
太和二十一年封皇子愉等三人为王以齐郡王子
琛为河间王若后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二十有一年秋八月壬戌立皇
子愉为京兆王怿为清河王怀为广平王冬十有二
月戊戌以齐郡王子琛绍河间王若后 按宣武帝
本纪永平元年秋八月癸亥冀州刺史京兆王愉据
州反乙丑假尚书李平镇北将军行冀州事以讨之
九月癸卯李平克信都元愉北走统军叔孙头执送
信都群臣请诛愉帝弗许诏送京师 按孝明帝本
纪正光元年秋七月丙子侍中元乂刘腾杀太傅领
太尉清河王怿总摄禁兵
太和二十三年复乐陵王思誉本封复定王及五等
封爵职次为五品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二十有三年春二月癸亥复乐
陵王思誉本封 按官氏志太和二十三年高祖复
次职令及帝崩世宗初班行之以为永制王第一品
开国县公散公从第一品开国县侯第二品散侯从
第二品开国县伯第三品散伯从第三品开国县子
第四品散子从第四品开国县男第五品归义侯率
义侯顺义侯朝服侯散男从第五品前世职次皆无
从品魏氏始置之亦一代之别制也
宣武帝景明四年夏六月壬午朔封皇弟悦为汝南

按魏书宣武帝本纪云云
正始元年夏五月丁未朔太傅北海王详以罪废为
庶人秋八月丁酉封元英为中山王
按魏书宣武帝本纪云云
正始三年春三月己卯乐浪王长命坐杀人赐死国

按魏书宣武帝本纪云云
正始四年秋八月己亥中山王英坐锺离败退除名
为民
按魏书宣武帝本纪云云
永平元年秋九月丙戌复前中山王英本封冬十月
丁巳诏复故北海王详本封葬以王礼
按魏书宣武帝本纪云云
永平二年封故北海王子颢为北海王又诏定同姓
五等班爵出身之叙
按魏书宣武帝本纪永平二年秋九月辛巳封故北
海王子颢为北海王冬十有二月诏曰五等诸侯比
无选式其同姓者出身公正六下侯从六上伯从六
下子正七上男正七下可依此叙之
永平三年冬十有二月辛巳江阳王继坐事除名
按魏书宣武帝本纪云云
延昌四年春正月丁巳孝明帝即位秋八月壬辰复
前江阳王继本国以济南王彧复先封为临淮王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云云
孝明帝熙平二年春二月丁未封御史中尉元匡为
东平王夏四月乙卯安定王超改封北平王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云云
神龟元年夏四月甲辰江阳王继改封京兆王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云云
神龟二年秋八月己未御史中尉东平王匡坐事削
除官爵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云云
正光四年追复咸阳王禧等三人王爵并改建其国
寻复范阳王怿仍为清河王河间王琛章武王融北
海王颢俱以贪污削爵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正光四年春二月壬申追复故
咸阳王禧为敷城王京兆王愉为临洮王清河王怿
为范阳王以礼加葬丁丑河间王琛章武王融并以
贪污削爵秋八月癸未追复故范阳王怿为清河王
冬十有二月徐州刺史北海王颢坐贪污削除官爵
正光五年临淮王彧削爵寻复并复河间王琛北海
王颢章武王融官爵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五年春三月沃野镇人破落汗
拔陵聚众反诏临淮王彧为镇军将军假征北将军
都督北征诸军事以讨之夏五月临淮王彧败于五
原削除官爵秋七月戊午复河间王琛临淮王彧本
封六月秦州城人莫折太提据城反自称秦王太提
寻死子念生代立僭称天子号年天建置百官秋九
月壬申诏复抚军将军北海王颢官爵为都督并率
诸将西讨冬十有二月壬辰汾州正平平阳山胡叛
逆诏复征东将军章武王融封爵为大都督率众讨

孝昌元年春二月诏复乐浪王长命本爵以其子忠
绍之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云云
孝昌二年追复中山王熙本爵子叔仁绍之封元略
义阳王寻改东平复京兆王继本封江阳王进封广
川公邵武城公子攸皆为王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正光元年秋八月甲寅相州刺
史中山王熙举兵欲诛侍中元乂刘腾不果见杀孝
昌二年春三月庚子追复中山王熙本爵子叔仁绍
之夏五月丁未前给事黄门侍郎元略自萧衍还朝
封义阳王六月丙子义阳王略改封东平王戊寅诏
复京兆王继本封江阳王秋八月丙子进封广川县
公元邵为常山王戊子进散骑常侍御史中尉武城
县开国公子攸为长乐王 按孝庄帝本纪帝讳子
攸彭城王勰之第三子肃宗初以勰有鲁阳翼卫之
勋封武城县开国公孝昌二年八月进封长乐王武
泰元年春二月肃宗崩帝即位
孝昌三年春二月丁未追复故东平王匡爵改封济
南王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云云
武泰元年太后以临洮世子钊践阼诏亡官失爵听
复封位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武泰元年春正月乙丑皇女生
秘言皇子二月癸丑帝崩甲寅皇子即位皇太后诏
曰皇家握历受图年将二百祖宗累圣社稷载安高
祖以文思先天世宗以下武经世股肱惟良元首穆
穆及大行在御重以宽仁奉养率由温明恭顺朕以
寡昧亲临万国识谢涂山德惭文母属妖逆递兴四
郊多故实望穹灵降祜麟趾众繁自潘充华有孕椒
宫冀诞储两而熊罴无兆维虺遂彰于时直以国步
未康假称统嗣欲以底定物情系仰宸极何图一旦
弓剑莫追国道中微大行绝祀皇曾孙故临洮王宝
晖世子钊体自高祖天表卓异大行平日养爱特深
义齐若子事符当璧及翌日弗愈大渐弥留乃延入
青蒲受命玉几暨陈衣在庭登策靡及允膺大宝即
日践阼朕是用惶惧忸怩心焉靡洎今丧君有君宗
祏惟固宜崇赏卿士爰及百辟凡厥在位并加陟叙
内外百官文武督将征人遭艰解府普加军功二阶
其禁卫武官直阁以下直从以上及主帅可军功三
阶其亡官失爵听复封位谋反大逆削除者不在斯
限清议禁锢亦悉蠲除若二品以上不能自受者任
授儿弟可班宣远迩咸使闻知
孝庄帝永安元年大封同姓诸王并追复故爵
按魏书孝庄帝本纪永安元年春二月肃宗崩大都
督尔朱荣将向京师谋欲废立以帝家有忠勋且兼
民望阴与帝通荣乃率众来赴夏四月丙申帝与兄
弟夜北渡河丁酉会荣于河阳戊戌南济河即帝位
以兄彭城王劭为无上王弟霸城公子正为始平王
以荣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
令领军将军领左右封太原王己亥百寮相率有司
奉玺绂备法驾奉迎于河梁庚子车驾巡河西至陶
渚荣以兵权在己遂有异志乃害灵太后及幼主次
害无上王劭始平王子正又害丞相高阳王雍司空
公元钦仪同三司元恒芝仪同三司东平王略广平
王悌常山王邵北平王超任城王彝赵郡王敏中山
王叔仁齐郡王温公卿已下二千余人列骑卫帝迁
于便幕既而荣悔稽颡谢罪辛丑车驾入宫御太极
殿诏改武泰为建义元年壬寅太原王尔朱荣上表
请追谥无上王为皇帝诏从之癸卯以安南将军并
州刺史元天穆为太尉公封上党王中军将军殿中
尚书元谌为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封魏郡王中军
将军给事黄门侍郎元瑱为东海王甲辰追复故广
阳王渊故安乐王鉴爵通直散骑常侍敷城王坦为
咸阳王谏议大夫元贵平为东莱王直阁将军元肃
为鲁郡王秘书郎中元为长广王以北平王超还
复为安定王是月汝南王悦北海王颢临淮王彧前
后奔萧衍六月丁亥朔追封兄真定县开国公子直
为陈留王秋七月临淮王彧自江南还朝九月己巳
以征东将军齐州刺史元欣为沛郡王乙亥以平葛
荣大赦天下改为永安元年冬十有一月戊午以无
上王世子韶为彭城王陈留王子宽为陈留王宽弟
刚为浮阳王刚弟质为林虑王戊寅以上党王天穆
为大将军开府世袭并州刺史封前将军太中大夫
元凝为东安王(
按孝明帝本纪孝昌二年以广阳王渊讨鲜于修礼贼党葛荣败渊于博
 野白牛逻三年安乐王鉴据相州反都督源子邕等斩鉴故于是年复爵)

永安二年封元社元鸷等五人为王
按魏书孝庄帝本纪二年夏五月丁丑进封城阳开
国公元社为平原王安昌县开国侯元鸷为华山王
并加仪同三司秋七月己卯以镇东将军南青州刺
史元旭为襄城王平南将军南兖州刺史元暹为汝
阳王八月丁卯封瓜州刺史元太荣为东阳王
永安三年封元宝炬进元修元诞皆为王又改建赵
郡王置封国
按魏书孝庄帝本纪三年冬十月癸卯朔封安南将
军大鸿胪卿元宝炬为南阳王大宗正卿汝阳县开
国公元修为平阳王通直散骑常侍龙骧将军新阳
县开国伯元诞为昌乐王甲辰以魏郡王谌弟子赵
郡王置改封平昌王 按出帝本纪帝讳修广平武
穆王怀之第三子也始封汝阳县开国公永安三年
封平阳王中兴二年夏四月戊子即皇帝位
前废帝普泰元年改建长广王沛郡王欣封国封
皇弟永业皇子子恕皆为王
按魏书前废帝本纪普泰元年春三月癸酉封长广
王为东海王诏特进车骑大将军沛郡王欣为太
傅司州牧改封淮阳王秋九月癸巳封皇弟永业为
高密王皇子子恕为渤海王
出帝永熙元年封后废帝为安定郡王南阳王宝炬
坐事降归第封元宁为高平王以沛王欣为广陵王
而以沛郡王封前废帝子渤海王子恕
按魏书后废帝本纪中兴二年夏四月辛巳逊位太
昌元年五月封安定郡王邑一万户 按出帝本纪
中兴二年夏四月戊子即帝位诏改中兴二年为太
昌元年六月丁卯太尉公司州牧南阳王宝炬坐事
降为骠骑大将军开府王如故归第令羽林卫守秋
八月丁卯以西中郎将元宁为高平王九月癸丑以
太师沛王欣为广陵王前废帝子渤海王子恕改封
沛郡王冬十二月丁亥改太昌为永兴以太宗号寻
改为永熙 按孝静帝本纪宇文黑獭既害出帝乃
以南阳王宝炬僭尊号
永熙三年春二月壬午以骠骑将军左卫将军元斌
之为颍昌王夏四月辛未高平王宁坐事降爵为公
按魏书出帝本纪云云
孝静帝天平二年秋七月甲戌封汝南王悦孙绰为
琅邪王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云云
兴和元年春三月甲寅朔封常山郡王邵第二子曜
为陈郡王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云云
兴和二年夏闰月己丑封皇子景植为宜阳王皇弟
威为清河王谦为颍川王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云云
是年
闰五月

兴和四年夏六月丙申复前侍中乐浪王忠爵丁酉
复陈留王景皓常山王绍宗高密王永业爵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云云
武定元年夏四月封彭城王韶弟袭为武安王六月
戊寅封前员外散骑侍郎元长春为南郡王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云云
武定二年秋九月甲申太师咸阳王坦坐事免以王
还第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云云
  北齐
北齐制王以下五等之爵而皇子王则位三公上其
府僚自师以下悉如梁制而国官则递降不一
按隋书百官志后齐制官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
则位在三公下置师一人余官大抵与梁制不异其
封内之调尽以入台三分食一公已下四分食一皇
子王国置郎中令大农中尉常侍各一人侍郎二人
上中下三将军各一人上中大夫各二人防阁四人
典书典祠学官典卫等令各一人斋帅四人食官&#
牧长各一人典医丞二人典府丞一人执书二人谒
者四人舍人十人等员诸王国则加有陵长庙长常
侍各一人而无中将军员上中大夫各减一人诸公
又减诸王防阁斋帅典医丞等员诸侯伯子男国又
减诸公国将军大夫员王为第一品开国郡公为从
一品散郡公开国县公为第二品散县公开国县侯
为从二品散县侯开国县伯为第三品散县伯为从
第三品开国县子为第四品散县子为从第四品开
国县男为第五品开国乡男散县男为从第五品
按礼仪志后齐册诸王以临轩日上水一刻吏部令
史乘马赍召版诣王第王乘高车卤簿至东掖门止
乘轺车既入至席尚书读册讫以授王又授章绶事
毕乘轺车入卤簿乘高车诣阊阖门伏阙表谢报讫
拜庙还第就第则鸿胪卿持节吏部尚书授册侍御
史授节使者受而出乘轺车持节诣王第入就西阶
东面王入立于东阶西面使者读册博士读版王俯
伏兴进受册章绶茅土俯伏三稽首还本位谢如上
仪在州镇则使者受节册乘轺车至州如王第 诸
王五等开国太妃妃恭拜册轴一枚长二尺以白练
衣之用竹简十二枚六枚与轴等六枚长尺二寸文
出集书书皆篆字哀册赠册亦同 诸王五等开国
及乡男恭拜以其封国所在方取社坛方面土包以
白茅内青箱中函方五寸以青涂饰封授之以为国
社 清河中着令定制凡东西南北四藩诸国王章
上藩用中金中藩用下金下藩用银并方寸龟钮诸
王纁朱绶四采赤黄缥绀纯朱质纁文织长二丈一
尺二百四十首广九寸开国郡县公散郡县公元朱
绶四采元赤缥绀朱质元文织长一丈八尺百八十
首广八寸开国县侯伯散县侯伯青朱绶四采青赤
白缥朱质青文织长一丈六尺百四十首广七寸开
国县子男散县子男名号侯开国乡男素朱绶三采
青赤白朱质白文织长一丈四尺百二十首广六寸
凡绶先合单纺为一丝丝四为一扶扶五为一首首
五成一文采纯为质首多者丝细首少者丝粗官有
绶者则有纷皆长八尺广三寸各随绶色若服朝服
则佩绶服公服则佩纷
文宣帝天保元年封宗室高岳等十人及皇弟浚等
十三人文襄帝二子皆为王
按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天保元年夏六月辛巳诏封
宗室高岳为清河王高隆之为平原王高归彦为平
秦王高思宗为上洛王高长弼为广武王高普为武
兴王高子瑗为平昌王高显国为襄乐王高睿为赵
郡王高孝绪为循城王癸未诏封诸弟青州刺史浚
为永安王尚书左仆射淹为平阳王定州刺史浟为
彭城王仪同三司演为常山王冀州刺史涣为上党
王仪同三司淯为襄城王仪同三司湛为长广王湝
为任城王湜为高阳王济为博陵王凝为新平王润
为冯翊王洽为汉阳王秋七月辛亥又诏封文襄皇
帝子孝琬为河间王孝瑜为河南王 按孝昭帝本
纪演神武皇帝第六子文宣皇帝之母弟也魏元象
元年封常山郡公天保初进爵为王除大司马录尚
书事文宣崩帝居楚中护丧事幼主即位月余乃居
藩邸干明元年诏帝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
书事帝寻如晋阳有诏军国大政咸谘决焉废帝恭
己以听政太皇太后寻下令废少主命帝统大业
按武成帝本纪帝讳湛神武皇帝第九子孝昭皇帝
之母弟也元象中封长广郡公天保初进爵为王皇
建二年孝昭崩遗诏征帝入统大位
天保六年春三月丙申封世宗二子孝珩为广宁王
延宗为安德王
按北齐书文宣帝本纪云云
天保十年封皇子绍廉绍义为王废帝即位改建绍
仁绍义绍廉封国
按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十年闰四月乙巳封皇子绍
廉为长乐郡王秋八月戊戌封皇子绍义为广阳郡
王 按废帝本纪十年十一月癸卯即帝位十二月
戊戌改封上党王绍仁为渔阳王绍义为范阳王长
乐王绍廉为陇西王
按列传绍仁文宣子封西河
王绍信文襄子封渔阳王存疑

废帝干明元年封文襄子孝珩长恭皆为王秋太皇
太后令废帝为济南王
文襄世宗谥孝珩文宣帝时
已尝封之至废帝再封之也

按北齐书废帝本纪干明元年春三月壬申封文襄
第二子孝珩为广宁王第三子长恭为兰陵王秋八
月壬午太皇太后令废帝为济南王令食一郡
武成帝大宁元年冬十一月乙卯封孝昭皇帝太子
百年为乐陵郡王
按北齐书武成帝本纪云云
河清三年秋九月乙丑封皇子绰为南阳王俨为东
平王
按北齐书武成帝本纪云云
后主天统二年封太上皇帝子俨等五人为王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天统二年夏四月己亥封太上
皇帝子俨为东平王仁弘为齐安王仁固为北平王
仁英为高平王仁光为淮南王
俨为东平王
后主再封之也

天统三年太上皇帝诏封皇子仁机等六人为王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三年夏六月己未太上皇帝诏
封皇子仁机为西河王仁约为乐浪王仁俭为颍川
王仁雅为安乐王仁统为丹阳王仁谦为东海王
天统五年春二月己丑改东平王俨为琅邪王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云云
武平元年封孝昭帝子彦基等三人为王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武平元年秋七月癸丑封孝昭
皇帝子彦基为城阳王彦康为定陵王彦忠为梁郡

武平三年春正月辛亥追赠故琅邪王俨为楚王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云云
  北周
北周班爵五等各置国官一如周制自普加开国之
外又各视所授之职以为加官后亦增改无常
按隋书百官志周太祖初据关内官名未改魏号及
方隅粗定改创章程命尚书令卢辩远师周之建职
其所制班序外命诸公九命诸侯八命诸伯七命诸
子六命诸男五命诸公之孤卿四命侯之孤卿公之
大夫三命子男之孤卿侯伯之大夫公之上士再命
子男之大夫公之中士侯伯之上士一命公之下士
侯伯之中士下士子男之士不命制度既毕太祖以
魏恭帝三年始命行之 按礼仪志三公诸侯皆金
印方寸二分高八分龟钮七命已上银四命已上铜
皆龟钮三命已上铜印铜鼻其方皆寸其高六分文
曰某公官之印诸公组绶以黄以白以元以纁以红
以紫以緅以碧以绿九色诸侯八色自白以下诸伯
七色自元以下诸子六色自纁以下诸男五色自红
以下其玺印之绶亦如之
按周书卢辩传周制封郡县五等爵者皆加开国授
柱国大将军开府仪同者&#加使持节大都督其开
府又加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其授总管刺史则加
使持节诸军事以此为常大象元年诏总管刺史及
行兵者加持节余悉罢之建德四年增置上柱国大
将军改仪同三司为仪同大将军
孝闵帝元年诏封宇文护为晋国公改封永昌郡公
广为天水郡公
按周书孝闵帝本纪元年春正月乙卯诏曰惟天地
草昧建邦以宁今可大启诸国为周藩屏于是封中
山公护为晋国公邑万户二月乙亥改封永昌郡公
广为天水郡公
明帝武成元年封章武公二子为公进辅城安城秦
郡正平四公封国封皇弟俭等六人为国公又进天
水公封国邑万户
按周书明帝本纪武成元年春正月丙辰封大将军
章武孝公导子亮为永昌公翼为西阳公秋九月辛
未进封辅城公邕为鲁国公安城公宪为齐国公秦
郡公直为卫国公正平公招为赵国公封皇弟俭为
谯国公纯为陈国公盛为越国公达为代国公通为
冀国公逌为滕国公进封天水公广为蔡国公邑万
户 按武帝本纪帝讳邕太祖第四子也年十二封
辅城郡公世宗武成元年进封鲁国公二年夏四月
世宗崩壬寅即皇帝位
武帝保定元年封孝闵帝子康皇子赟为国公又追
封皇伯父颢等五国
按周书武帝本纪保定元年夏五月丙午封孝闵皇
帝子康为纪国公皇子赟为鲁国公秋七月己酉追
封皇伯父颢为邵国公以晋公子江陵公会为后次
伯父连为杞国公以章武孝公子永昌公亮为后第
三伯父洛生为莒国公以晋公子崇业公至为后又
追封武邑公震为宋国公以世宗子实为后&#袭封
是岁追封皇族伯祖仲为虞国公 按宣帝本纪帝
讳赟高祖长子也保定元年五月丙午封鲁国公建
德元年四月癸巳立为皇太子宣政元年六月丁酉
高祖崩戊戌即皇帝位
保定三年秋九月己丑初令世袭州郡县者改为五
等爵州封伯郡封子县封男
按周书武帝本纪云云
保定四年夏五月壬戌封世宗长子贤为毕国公
按周书武帝本纪云云
保定五年夏五月丙戌以皇族父兴为大将军袭虞
国公封
按周书武帝本纪云云
天和三年春三月甲辰大赦天下亡官失爵&#听复

按周书武帝本纪云云
天和五年改邵国公会为谭国公封邵惠公孙胄为
邵国公又追封章武公导为豳国公
按周书武帝本纪天和五年春二月己巳邵惠公颢
孙胄自齐来归改邵国公会为谭国公封胄为邵国
公冬十一月乙丑追封章武孝公导为豳国公以蔡
国并于豳
建德元年夏五月封卫国公直长子宾为莒国公绍
莒庄公洛生后
按周书武帝本纪云云
建德三年春进封齐卫等十五国公为王夏追复晋
国公护及诸子先封秋卫王直免为庶人又诏自建
德元年以前失官爵者听复旧
按周书武帝本纪建德元年春三月丙辰诛大冢宰
晋国公护护子柱国谭国公会会弟大将军莒国公
至崇业公静三年春正月戊戌朝群臣于露门册柱
国齐国公宪卫国公直赵国公招谯国公俭陈国公
纯越国公盛代国公逵滕国公逌&#进爵为王二月
丁酉纪国公康毕国公贤酆国公贞宋国公实汉国
公赞秦国公贽曹国公允&#进爵为王夏五月丁卯
诏故晋国公护及诸子&#追复先封改葬加谥秋七
月乙酉卫王直在京师举兵反败走八月辛卯擒直
于荆州免为庶人乙未诏自建德元年八月以前犯
罪未被推纠于后事发失官爵者&#听复旧
建德五年冬十二月丙寅封齐王宪子安城郡公质
为河间王
按周书武帝本纪云云
建德六年封广都公负为莒国公皇子充兑俱为王
按周书武帝本纪六年秋七月己卯封齐王宪第四
子广都公负为莒国公绍莒庄公洛生后冬十一月
壬申封皇子充为道王兑为蔡王
宣政元年六月戊戌宣帝即位秋九月庚戌封皇弟
元为荆王
按周书宣帝本纪云云
宣帝大象元年封皇子衍为鲁王寻传位封赵王招
子贯为永康王建赵陈越代滕五国各万户令五王
就国
按周书宣帝本纪大象元年春正月癸卯封皇子衍
为鲁王戊午立鲁王衍为皇太子二月辛巳诏传位
于衍自称天元皇帝三月辛酉封赵王招第二子贯
为永康县王夏五月辛亥以洺州襄国郡为赵国以
齐州济南郡为陈国以丰州武当安富二郡为越国
以潞州上党郡为代国以荆州新野郡为滕国邑各
一万户令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王达滕王逌&#
之国
大象二年春以永昌公椿为杞国公夏静帝封皇弟
术衎二人俱为王
按周书宣帝本纪二年春三月辛卯以永昌公椿为
杞国公绍简公连后 按静帝本纪二年夏五月己
酉宣帝崩帝入居天台秋七月癸丑封皇弟术为邺
王衎为郢王
  隋
隋高祖班爵九等以同姓为亲王王以下各置府僚
国官至炀帝定令唯存三等而僚属亦皆省改
按隋书百官志高祖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
伯子男凡九等皇伯叔昆弟皇子为亲王置师友各
一人文学二人长史司马谘议参军事掾属各一人
主簿二人录事功曹记室户仓兵等曹骑兵城局等
参军事东西合祭酒各一人参军事四人法田水铠
士等曹行参军各一人行参军六人长兼行参军八
人典签二人嗣王则无师友 诸王置国官有令大
农各一人尉各二人典卫各八人常侍各二人侍郎
各四人庙长学官长各一人食官&#牧长丞各一人
典府长丞各一人舍人各四人等员 高祖又采后
周之制置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
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
督帅都督都督总十一等以酬勤劳上柱国嗣王郡
王无主簿录事参军东西合祭酒长兼行参军等员
而加参军事为五人行参军为十二人柱国又无骑
兵参军事水曹行参军等员而减参军事行参军各
一人上大将军又无谘议参军事田曹铠曹行参军
员又减行参军一人大将军又无掾属员又减参军
事二人上开府又无法曹士曹行参军参军事员开
府又无典签员减行参军二人上仪同又无功曹城
局参军事员又减行参军二人仪同又无仓曹员减
行参军三人上柱国柱国公减典卫二人无侍郎员
侯伯又减典卫二人食官厩牧长各一人子男又减
尉典卫常侍舍人各一人上大将军大将军公同柱
国子男其侯伯减公典卫侍郎厩牧丞各一人子男
无令无典卫又减舍人一人上开府开府公同大将
军子男其侯伯又无常侍无食官厩牧丞子男又无
侍郎厩牧长上仪同仪同公同开府子男其侯伯又
无尉无学官长子男又无&#长食官长郡王与上柱
国公同国公无上开府已上官者上开府公同散郡
公与仪同侯伯同散县公与仪同子男同王公已下
三品已上又&#有亲信帐内各随品高卑而制员王
为正一品郡王国公开国郡县公为从一品开国侯
为正二品开国伯为正三品开国子为正四品开国
男为正五品 开皇中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
侯伯子男为九等者至炀帝三年定令唯留王公侯
三等余&#废之王府诸司参军更名诸司属参军则
直以属为名改国令为家令自余以国为名者皆去
之 按礼仪志隋临轩册命诸王陈车辂百司定列
内史令读册讫受册者拜受出又引次受册者如上
仪若册开国郊社令奉茅土立于仗南西面每受册
讫授茅土焉
高祖开皇元年封皇弟慧爽二人皇子广俊秀谅四
人及杨智积等皆为王既又改封越王秀为蜀王
按隋书高祖本纪开皇元年春二月乙亥封皇弟邵
国公慧为滕王同安公爽为卫王皇子雁门公广为
晋王俊为秦王秀为越王谅为汉王丁丑以陈留郡
公杨智积为蔡王兴城郡公杨静为道王夏五月戊
子封邗国公杨雄为广平王永康郡公杨弘为河间
王秋九月辛未以越王秀为益州总管改封蜀王
按炀帝本纪帝讳广高祖第二子也在周以高祖勋
封为雁门郡公开皇元年立为晋王九年归藩及太
子勇废立上为皇太子仁寿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

开皇三年夏六月庚午以卫王爽子集为遂安郡王
按隋书高祖本纪云云
开皇十年春正月乙未以皇孙昭为河南王楷为华
阳王
按隋书高祖本纪云云
开皇十二年冬十月丁丑以遂安王集为卫王
按隋书高祖本纪云云
开皇十三年春二月己卯立皇孙暕为豫章王秋九
月庚申以邵国公杨纶为滕王
按隋书高祖本纪云云
开皇十六年封皇孙裕等七人为王
按隋书高祖本纪十六年春正月丁亥以皇孙裕为
平原王筠为安成王嶷为安平王恪为襄城王该为
高阳王韶为建安王煚为颍川王
开皇十七年诏诸勋臣子孙宜量才升用俾享世禄
秦王俊坐事免官以王就第
按隋书高祖本纪十七年夏四月壬午诏曰周历告
终群凶作乱舋起蕃服毒被生人朕受命上元廓清
区宇圣灵垂佑文武同心申明公穆郧襄公孝宽广
平王雄蒋国公睿楚国公绩齐国公颎越国公素鲁
国公庆则新宁公长乂宜阳公世积赵国公罗云陇
西公询广业公景真昌公振沛国公译项城公子相
巨鹿公子干等登庸纳揆之时草昧经纶之日丹诚
大节心尽帝图茂绩殊勋力宣王府宜弘其门绪与
国同休其世子世孙未经州任者宜量才升用庶享
荣位世禄无穷秋七月丁亥上柱国并州总管秦王
俊坐事免以王就第
开皇二十年冬十月乙丑皇太子勇及诸子&#废为
庶人
按隋书高祖本纪云云
仁寿二年冬十二月癸巳上柱国益州总管蜀王秀
废为庶人
按隋书高祖本纪云云
炀帝大业元年秋七月丙午滕王纶卫王集&#夺爵
徙边
按隋书炀帝本纪云云
大业二年进封豫章王暕为齐王封皇孙倓等三人
为王立秦王俊子浩为秦王
按隋书炀帝本纪大业二年夏六月壬子进封豫章
王暕为齐王秋八月辛卯封皇孙倓为燕王侗为越
王侑为代王九月立秦孝王俊子浩为秦王 按恭
帝本纪帝讳侑元德太子之子也大业三年立为陈
王后数载徙为代王邑万户义兵入长安尊炀帝为
太上皇奉帝纂业
大业六年诏已后唯有功勋乃得赐封仍令子孙承
袭又改封安德王雄为观王河间王子庆为郇王
按隋书炀帝本纪六年春二月乙卯诏曰夫帝图草
创王业艰难咸仗股肱&#同心德用能拯厥颓运克
膺大宝然后畴庸茂赏开国承冢誓以山河传之不
朽近代丧乱四海未一茅土妄假名实相乖历兹永
久莫能惩革皇运之初百度伊始犹循旧贯未暇改
作今天下交泰文轨攸同宜率遵先典永垂大训自
今已后唯有功勋乃得赐封仍令子孙承袭丙辰改
封安德王雄为观王河间王子庆为郇王

 宗藩部汇考六
  唐
唐以司封掌九等之爵而班位则御史大夫正之各
置府僚国官随时增减不一
按唐书百官志尚书省吏部司封郎中一人从五品
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封命朝会赐予之级凡
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
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
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
邑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
品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曰开国
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食邑三
百户从五品上皇兄弟皇子皆封国为亲王皇太子
子为郡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以
恩进者封郡王袭郡王嗣王者封国公亲王女为县
主从二品凡王公十五以上预朝集宗亲女妇诸王
长女月二参王公之家卜祝占相不入门王妃县主
嫠居有子者不再嫁凡外命妇王嗣王郡王之母妻
为妃国公之母妻为国夫人朝参视夫子之品亲王
孺人二人视正五品媵十人视从六品国公媵六人
视从七品凡置媵上其数补以告身凡封户三丁以
上为率岁租三之一入于朝廷食实封者得真户分
食诸州诸王食邑皆有课户名山大川畿内之地皆
不以封 御史台大夫朝会则率其属正百官之班
序凡诸王入朝及以恩追至者日参凡朝位以官官
同者异姓为后亲王嗣王任文武官者从其班官卑
者从王品郡王任三品以下职事者居同阶品之上
非任文武官者嗣王居太子太保之下郡王次之国
公居三品之下郡公居从三品之下县公居四品之
下侯居从四品之下伯居五品之下子居从五品之
上男居从五品之下 王府官傅一人从三品掌辅
正过失谘议参军事一人正五品上掌吁谋议事友
一人从五品下掌侍游处规讽道义侍读无定员文
学一人从六品上掌校典籍侍从文章东西合祭酒
各一人从七品上掌礼贤良导宾客


自祭酒以下为王官武德中置师一人常侍二
 人侍郎四人皆掌表启书疏赞相礼仪舍人四人
 掌通传引纳谒者二人舍人二人谘议参军事友
 皆正五品下文学祭酒皆正六品下高宗中宗时
 相王府长史以宰相兼之魏雍卫王府以尚书兼
 之徐韩二王为刺史府官同外官资望愈下永淳
 以前王未出合则不开府天授二年置皇孙府官
 元宗诸子多不出合王官益轻而员亦减矣景云
 二年改师曰傅开元二年废寻复置废常侍侍郎
 谒者舍人开成元年改诸王侍读曰奉诸王讲读
 大中初复旧
长史一人从四品上司马一人从四品下皆掌统府
僚纪纲职务掾一人掌通判功曹仓曹户曹事属一
人皆正六品上掌通判兵曹骑曹法曹士曹事主簿
一人掌覆省书教记室参军事二人掌表启书疏录
事参军事一人皆从六品上掌府事句稽省署钞目
录事一人从九品下功曹参军事掌文官簿书考课
陈设仓曹参军事掌禄禀厨膳出内市易畋渔刍&#
户曹参军事掌封户僮仆弋猎过所兵曹参军事掌
武官簿书考课仪卫假使骑曹参军事掌厩牧骑乘
文物器械法曹参军事掌按讯决刑士曹参军事掌
土功公廨自功曹以下各一人正七品上参军事二
人正八品下行参军事四人从八品上皆掌出使杂
检校典签二人从八品下掌宣传书教


武德中改功曹以下书佐法曹行书佐士曹佐
 皆曰参军事长兼行书佐曰行参军废城局参军
 事又有铠曹参军事二人掌仪卫兵仗田曹参军
 事一人掌公廨职田弋猎水曹参军事二人掌舟
 船渔捕刍草皆正七品下家吏二人百司问事谒
 者一人正七品下司合一人正九品下贞观中废
 铠曹田曹水曹武后时家吏以下皆废主簿记室
 有史二人录事功曹仓曹兵曹骑曹法曹士曹各
 府二人史二人户曹府史各二人自典签以上为
 府官郡王嗣王不置长史
亲事府典军二人正五品上副典军二人从五品上
皆掌校尉以下守卫陪从兼知鞍马校尉五人从六
品上旅帅从七品下队正从八品下队副从九品下
皆掌领事帐内陪从自旅帅以下视亲事多少乃置
帐内府典军二人正五品上副典军二人从五品上
自校尉以下员品如亲事府


初典军以武官及流外为之领执仗帐内等秦
 王齐王府置左右六护军府左右亲军府左右帐
 内府左一右一护军府护军各一人副护军各二
 人长史录事参军事仓曹兵曹铠曹参军事各一
 人统军各五人别将各一人左二右二护军府左
 三右三护军府减统军三人别将六人左右亲军
 府统军各一人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兵曹铠
 曹参军事左别将右别将各一人帐内府职员与
 护军府同又有库直隶亲事府驱咥直隶帐内府
 选材勇为之贞观中库直以下皆废亲事府有府
 一人史二人执仗亲事十六人执弓仗执乘亲事
 十六人掌供骑乘亲事三百三十人帐内府有府
 一人史一人帐内六百六十七人
亲王国令一人从七品下大农一人从八品下掌判
国司尉一人正九品下丞一人从九品下学官长丞
各一人掌教授内人食官长丞各一人掌营膳食厩
牧长丞各二人掌畜牧典府长丞各二人掌府内杂
事长皆正九品下丞皆从九品下


有典卫八人掌守卫陪从舍人四人录事一人
 府四人史八人
节度使封郡王有奏记一人 京兆河南牧大都督
大都护皆亲王遥领两府之政以尹主之大都督府
之政以长史主之大都护之政以副大都护主之副
大都护则兼王府长史其后有持节为节度副大使
知节度事者正节度也诸王拜节度大使者皆留京
师 西都东都北都牧各一人西都东都北都凤翔
成都河中江陵兴元兴德府尹各一人掌宣德化岁
巡属县观风俗录囚恤鳏寡亲王典州则岁以上佐
巡县 按车服志天子有皇帝行玺以报王公书皇
帝之玺以劳王公皇帝信玺以召王公蕃国给铜鱼
符雄雌各十二铭以国名雄者进内雌者付其国朝
贡使各赍其月鱼而至不合者劾奏亲王以金契召
勘合乃赴题其位姓名盛以鱼袋
按杜氏通典临轩册命诸王大臣将册命前一日尚
舍奉御设御幄于太极殿北壁南向守宫设群官次
于朝堂太乐令展宫悬于殿庭又设举麾位于上下
并如常仪其日典仪设群官版位文官一品以下五
品以上于悬东六品以下于大横街之南俱西面武
官一品以下五品以上于悬西六品以下于大横街
南俱东面以北为上并如常仪设受册者位于大街
之南东重行北面西上设典仪位于悬之东北赞者
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奉礼设门外位文官于东朝
堂西面武官于西朝堂东面俱每等异位重行北上
其日依时刻诸卫勒所部列仗屯门及陈于殿庭如
常仪受册者服朝服从第&#卤簿与群官俱集朝堂
次群官各服其服赞引引群官俱出次典谒引就朝
堂前位版奏请中严钑戟近仗入陈于殿庭太乐令
帅工人入就位协律郎入就举麾位诸侍卫之官各
服其器服符宝郎奉宝俱诣合奉迎典仪帅赞者先
入就位通事舍人引群官入就位又引受册者入立
于太极门外道东西向中书侍郎以册置于案令史
二人皆绛公服对立于左延明门内道北西面侍郎
立于案后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御
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仪皇帝将出仗动
太乐令令撞黄钟之钟右五钟皆应协律郎跪俯伏
兴举麾鼓柷奏太和之乐皇帝出自西房即御座南
向坐符宝郎奉宝置于御座如常仪乐止通事舍人
引受册者以次入就位立定受册者东北西面中书
侍郎引册案进入于中书令之南少退俱西向通事
舍人引为首者一人少前北面中书侍郎取册进授
退复位中书令称有制受册者再拜中书令读讫受
册者又再拜通事舍人引受册者进受讫典谒引退
复位又通事舍人引次受册如上仪遍册讫中书令
以下还侍位案者以案退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群
官在位者皆再拜通事舍人引受册者以次出侍中
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礼毕俯伏兴还侍位皇帝兴
太乐令令撞蕤宾之钟左五钟皆应鼓柷奏太和之
乐皇帝降座御舆入自东房侍卫警跸如来仪侍臣
从至合乐止通事舍人引群官在位者以次出若册
三师三公亲王皇帝服衮冕之服鼓吹令设十二案
乘黄令陈车辂尚辇奉御陈舆辇诸卫设黄麾半仗
受册者初入门舒和之乐作至位乐止册毕引出初
行乐作出门乐止余同上仪
高祖武德元年六月庚辰封世民为秦王元吉齐王
按唐书高祖本纪云云 按太宗本纪帝讳世民高
祖次子也高祖起兵封敦煌郡公义宁元年徙封秦
国公食邑万户二年徙封赵国公武德元年进封秦
王四年加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位在王公上增邑户至三万赐衮冕金辂双璧黄金
六千斤前后鼓吹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初高祖起
兵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及取天下太宗功益
高而高祖屡许以为太子太子建成惧废与齐王元
吉谋害太宗未发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元武门杀
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高祖大惊乃以太宗为皇太
子八月甲子即皇帝位
武德三年六月丙午封子元景为赵王元昌鲁王元
亨酆王
按唐书高祖本纪云云
武德四年进封宜都郡王泰为卫王封子元方等五
人为王既又徙封元嘉徐王
按唐书高祖本纪武德四年三月进封宜都郡王泰
为卫王四月甲寅封子元方为周王元礼郑王元嘉
宋王元则荆王元茂越王十二月壬申徙封元嘉为
徐王
武德六年四月壬申封子元为蜀王元庆汉王
按唐书高祖本纪云云
武德八年十一月辛丑徙封元为吴王元庆陈王
按唐书高祖本纪云云
武德九年太宗即位宗室郡王降爵县公进封子恪
汉王佑楚王
按唐书太宗本纪九年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十
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非有功者爵为县公是岁进
封子长沙郡王恪为汉王宜阳郡王佑楚王
按文献通考唐高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
威天下皇从弟及侄年始孩童者数十人皆封为郡
王太宗即位因举属籍问侍臣曰封宗子于天下便
乎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对曰不便历观往古封王者
今日最多两汉以降唯封帝子及亲兄弟若宗室&#
远者非有大功如周之郇滕如汉之贾泽并不得滥
叨名器所以别亲&#也先朝敦睦九族一切封王爵
命既崇多给力役盖以天下为私殊非至公驭物之
道也太宗曰然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
养己之亲也于是率以属&#降爵唯有功者数人得
王余并封为县公
太宗贞观二年议永封列土之制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贞观二年太
宗以宇内晏清思以致理谓公卿曰朕欲使子孙长
久社稷永固其理如何尚书右仆射宋国公萧瑀对
曰臣观前代国祚所以长久者莫不封建诸侯以为
盘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世而亡汉有天下
参建藩屏年逾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
实可遵行上然之始议永封列土之制礼部侍郎李
百药论曰周氏以鉴夏殷之长久遵黄唐之并建维
城盘石深根固本虽王纲弛废而枝干相持故使逆
节不生宗祀不绝秦氏背师古之训弃先王之道剪
华恃险罢侯置守子弟无尺土之邑兆庶罕共理之
忧故一夫号泽七庙隳祀臣以为自古皇王君临宇
内莫不受命上元飞名帝箓缔构遇兴王之运殷忧
属启圣之期虽魏武携养之资汉高徒役之贱非止
意有觊觎推之不能去也若其狱讼不归菁华已竭
虽帝尧之光被四表大舜之上齐七政非止情存揖
让守之亦不可固焉以放勋重华之德尚不能克昌
厥后是知祚之长短必在天时政或盛衰有关人事
宗周卜世三十卜年七百虽沦胥之道斯极而文武
之器犹存斯则龟鼎之祚已悬定于杳冥也至使南
征不返东迁避逼禋祀如&#郊畿不守此乃陵夷之
渐有累于封建焉暴秦运距闰余数锺百六受命之
主德异禹汤继世之君才非启诵借使李斯王绾之
辈咸开四履将闾子婴之徒俱启千乘岂能逆帝王
之勃兴抗龙颜之祚命者也然则得失成败各有由
焉而著述之家多守常辙莫不情忘今古理蔽浇淳
欲以百王之季行三代之法天下五服之内尽封诸
侯王畿千里之间俱为采地是则以结绳之化行虞
夏之朝用象刑之典理刘曹之末锲船求剑未见其
可胶柱成文弥所多惑徒知问鼎请隧有惧霸王之
师白马素车无复藩篱之援不悟望夷之衅未甚羿
浞之灾复思高贵之殃宁异申缯之酷此乃钦明昏
乱自系安危固非守宰公侯以成兴废且数代之后
王室浸微始自藩屏化为仇敌家殊俗国异政强凌
弱众暴寡疆埸彼此干戈侵伐狐骀之役女子尽髽
崤陵之师只轮不返斯盖略举一隅其余不可胜数
陆士衡方规规然云嗣王委其九鼎凶族据其大邑
天下晏然以理待乱何斯言之谬也而设官分职任
贤使能以循良之才膺共理之寄刺郡分竹何代无
人至使地或呈祥天不爱宝人称父母政比神明曹
元首方区区然称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
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岂容委以侯伯则同其安危
任之牧宰则殊其忧乐何斯言之妄也封君列国藉
庆门资忘先业之艰难轻自然之崇贵莫不代增淫
虐时益骄侈离宫别馆切汉凌云或刑人力而将尽
或召诸侯而共乐陈灵则君臣悖礼共侮征舒卫宣
则父子聚终诛寿朔乃云为已思理岂若是乎内
外群臣选自朝廷擢士庶以任之澄水镜以鉴之年
劳优其阶品考绩明其黜陟爵非代及用贤之路斯
广人无定主附下之情不固此乃愚智所辨安可惑
哉至如灭国弒君乱常干纪春秋二百年间略无宁
岁次雎咸秩遂用玉帛之君鲁道有荡每等衣裳之
会纵使西汉哀平之际东汉桓灵之时下吏淫暴必
不至此为政之理一言可蔽陛下独照宸衷永怀前
古将复五等而修旧制建万国而亲诸侯窃以汉魏
以还余风之弊未尽勋华既往至公之道斯革请待
斫雕成朴以质代文刑措之教一行登封之礼云毕
然后定疆理之制议山河之赏未为晚焉中书侍郎
颜师古论封建表曰伏闻前年陛下亲发圣虑特降
明&#博问卿士议欲封建既合事宜实惟理要然而
议者不一各执异端或欲追法殷周远遵上古天下
之地尽为封国庶姓群官皆锡茅社或云雕弊之后
人稀土广封建之事普未可行此皆不臻至理两失
其衷臣愚以为当今之要莫不量其远近分置王国
均其户邑强弱相济画野分疆不得过大间以州县
杂错而居互相维持永无倾夺使各守其境而不能
为非协力同心则足扶京室陛下然后分命诸子各
就封之为置官僚皆一省选用法令之外不得擅作
威刑朝贡礼仪具为条式一定此制万代永久则狂
狡绝暴慢之心本朝无怵惕之虑特进魏征议曰臣
闻三代之利建藩屏保乂皇家两汉之大启山河同
奖王室故楚国不恭齐桓有召陵之举诸吕构难朱
虚奋北军之谋九鼎危而复安诸侯&#而还肃比夫
秦之孤立子弟为匹夫魏氏虚名藩扞若囹圄岂可
同年而语哉至于同忧共乐之谈百足不僵之义曹
冏六代陆机五等论之详矣陛下发明诏封五等事
虽尽善时即未遑何也自隋氏乱离百殃俱起黎元
涂炭十不一存始蒙敷至仁以流元泽沐春风而沾
夏雨一朝弃之为诸侯之隶众心未定或致逃亡其
未可一也既立诸侯当建社庙礼乐文物仪卫左右
顿阙则理必不安粗修则事有未暇其未可二也大
夫卿士咸资禄俸薄赋则官府困穷厚敛则人不堪
命其未可三也王畿千里地税不多至于贡赋所资
在于侯甸之外今若并为国邑京师府藏必虚诸侯
朝宗无所取给其未可四也今燕秦赵代俱带蕃裔
黠羌旅拒匈奴未灭追兵内地远赴边庭不堪其劳
将有他变难安易动悔或不追其不可五也原夫圣
人举事贵在相时时有未可理资通变敢进刍荛之
议惟明主择焉
贞观五年封弟元裕等五人及子愔等七人为王
按唐书太宗本纪五年二月己酉封弟元裕为郐王
元名谯王灵夔魏王元祥许王元晓密王庚戌封子
愔为梁王贞汉王恽郯王治晋王慎申王嚣江王简
代王十七年四月丙戌立晋王治为皇太子 按高
宗本纪帝讳治太宗第九子也始封晋王贞观十七
年太子承干废而魏王泰次当立亦以罪黜乃立子
治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四月太宗崩六月甲戌即皇
帝位
贞观六年诏宗室功臣悉就藩国世守其政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马周传六年周拜监察
御史上疏曰臣伏见诏宗室功臣悉就藩国遂贻子
孙世守其政窃惟陛下之意诚爱之重之欲其裔绪
承守而与国无疆也臣谓必如诏书者陛下宜思所
以安存之富贵之何必使世官也何则以尧舜之父
有朱均之子若令有不肖子袭封嗣职兆庶被殃国
家蒙患正欲绝之则子文之治犹在也正欲存之而
栾黡之恶已暴也必曰与其毒害于见存之人宁割
恩于已亡之臣则向所谓爱之重之者适所以伤之
也臣谓宜赋以茅土畴以户邑必有材行随器而授
虽翰翮非强亦可以免累汉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
所以终全其世者良得其术也愿陛下深思其事使
夫得奉大恩而子孙终其福禄也
贞观十年徙元景等十七王封国又出诸王为都督
按唐书太宗本纪十年正月癸丑徙封元景为荆王
元昌汉王元礼徐王元嘉韩王元则彭王元懿郑王
元轨霍王元凤虢王元庆道王灵夔燕王恪吴王泰
魏王佑齐王愔蜀王恽蒋王贞越王慎纪王三月癸
丑出诸王为都督
贞观十一年徙元裕等三王封国以诸王为世封刺

按唐书太宗本纪十一年正月丁亥徙封元裕为邓
王元名舒王六月己未以诸王为世封刺史己巳徙
封元祥为江王
按文献通考十一年诏曰设官司以制海内建藩屏
以辅王室莫不明其典章义存于致理崇其贤戚志
在于无疆者也今采按部之嘉名参建侯之旧制共
理之职重矣分土之实存矣已有诏书存其至理继
世垂范贻厥后昆维城作固同符前列荆州都督荆
王元景凉州都督汉王元昌徐州都督徐王元礼潞
州都督韩王元嘉遂州都督彭王元则郑州刺史郑
王元懿绛州刺史霍王元轨虢州刺史虢王元凤豫
州刺史道王元庆寿州刺史舒王元名邓州刺史邓
王元裕幽州都督燕王灵夔苏州刺史许王元祥安
州都督吴王恪相州都督魏王恭齐州都督齐王佑
益州都督蜀王愔襄州刺史蒋王恽扬州都督越王
正并州都督晋王治泰州都督纪王慎等或地居旦
奭夙闻诗礼或望乃间平早称才艺并爵崇土宇宠
兼车服诚孝之心无忘于造次风政之誉克着于期
月宜冠藩垣胙以休命其所署刺史咸令子孙世世
承袭
贞观十三年二月庚子停世封刺史六月丙申封弟
元婴为滕王十二月乙亥封子福为赵王
按唐书太宗本纪云云
贞观十四年五月壬寅徙封灵夔为鲁王
按唐书太宗本纪云云
贞观十七年四月癸巳降封魏王泰为东莱郡王闰
月丙子徙封泰为顺阳郡王
按唐书太宗本纪云云
是年
闰六月

贞观二十年八月甲子封孙忠为陈王
按唐书太宗本纪云云
贞观二十一年九月丁酉封子明为曹王十一月癸
卯进封泰为濮王
按唐书太宗本纪云云
高宗永徽元年二月辛卯封子孝为许王上金杞王
素节雍王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永徽四年二月戊子废蜀王愔为庶人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永徽六年正月庚寅封子弘为代王贤潞王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显庆元年废皇太子忠为梁王
按唐书高宗本纪显庆元年正月辛未废皇太子忠
为梁王立代王弘为皇太子
显庆二年二月庚午封子显为周王壬申徙封素节
为郇王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显庆五年七月乙巳废梁王忠为庶人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龙朔元年九月壬子徙封贤为沛王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龙朔二年十一月癸酉封子旭轮为殷王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干封元年七月乙丑徙封旭轮为豫王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总章二年十一月丁亥徙封旭轮为冀王改名轮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咸亨三年九月癸卯徙封贤为雍王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上元二年七月辛亥杞王上金免官削封邑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仪凤元年正月壬戌徙封轮为相王十月丙午降封
郇王素节鄱阳郡王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仪凤二年十月壬辰徙封显为英王更名哲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永隆元年十月壬寅降封曹王明为零陵郡王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弘道元年七月甲辰徙封轮为豫王改名旦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按旧唐书睿宗本纪睿宗元贞大圣大兴孝皇帝讳
旦高宗第八子中宗母弟龙朔二年六月己未生于
长安其年封殷王遥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
金吾卫大将军干封元年徙封豫王总章二年徙封
冀王上初名旭轮至是去旭字上元二年徙封相王
拜右卫大将军仪凤三年迁洛牧改名旦徙封豫王

按此作仪凤三年
改名旦与唐书异

中宗嗣圣元年武后再徙上金素节二王封国(
即武后光
宅元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嗣圣元年三月丁亥徙封上金为
毕王素节葛王四月辛酉徙封上金为泽王素节许

按旧唐书武后本纪元年夏四月改封毕王上金为
泽王葛王素节许王
按此不言毕
葛于何年封

嗣圣二年武后封豫王旦长子成义为恒王(
即武后垂拱元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嗣圣元年正月戊午废皇帝为庐
陵王幽之己未立豫王旦为皇帝垂拱元年三月丙
辰迁庐陵王于房州五月己酉封皇帝子成义为恒

嗣圣四年武后封豫王旦子隆基隆范隆业为王(
即武
后垂拱三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垂拱三年闰正月丁卯封皇帝子
隆基为楚王隆范卫王隆业赵王
按旧唐书武后本纪三年春正月封王子成义为恒
王隆基为楚王隆范为卫王隆业为赵王(
按成义唐书纪于元
 年旧唐书并纪于此存疑)

嗣圣五年武后削越王贞琅邪王冲等属籍改姓虺

即武后
垂拱四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四年八月丙午博州刺史琅邪郡
王冲举兵以讨乱遣左金吾卫大将军丘神绩拒之
戊申冲死之庚戌越王贞举兵于豫州以讨乱九月
丙辰左豹韬卫大将军曲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
倩为后军大总管以拒越王贞张光辅为诸军节度
削越王贞及琅邪郡王冲属籍改其姓为虺氏贞死
之丙寅杀韩王元嘉鲁王灵夔范阳郡王霭黄国公
撰东莞郡公融皆改其姓为虺氏
嗣圣六年武后杀汝南王玮等徙其家流纪王慎改
其姓为虺氏
即武后
永昌元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永昌元年四月甲辰杀汝南郡王
玮鄱阳郡公諲广汉郡公谧汶山郡公蓁零陵郡王
俊广都郡公徙其家于巂州七月丁巳流纪王慎
于巴州改其姓为虺氏
嗣圣十年武后降封成器等为郡王
即武后
长寿二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长寿二年腊月丁卯降封皇孙成
器为寿春郡王恒王成义衡阳郡王楚王隆基临淄
郡王卫王隆范巴陵郡王赵王隆业彭城郡王
嗣圣十六年武后封豫王旦为相王
即武后
圣历二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天授元年九月壬午改国号周乙
酉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圣
历元年三月己巳召庐陵王于房州戊子庐陵王至
自房州九月壬申立庐陵王显为皇太子二年正月
壬戌封皇嗣旦为相王腊月辛亥赐皇太子姓武氏
嗣圣十七年武后封中宗子重润为邵王
即武后
久视元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久视元年腊月辛巳封皇太子之
子重润为邵王
嗣圣二十一年武后进皇孙平恩郡王重福封爵(
即武
后长安四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长安四年三月丁亥进封皇孙平
恩郡王重福为谯王
神龙元年帝复位相王旦为安国相王复宗室死者
官爵进封子重俊重茂兄千里王爵
按唐书中宗本纪神龙元年正月丙午复于位赐文
武官阶爵相王旦为安国相王太尉同凤阁鸾台三
品二月甲寅复国号唐甲子复宗室死于周者官爵
辛未安国相王旦罢甲戌进封子义兴郡王重俊为
卫王北海郡王重茂温王五月壬辰进封兄成纪郡
王千里为成王
景龙四年五月辛酉封嗣虢王邕为汴王
按唐书中宗本纪云云
睿宗景云元年韦后矫诏以重茂即位封守礼成器
皆为王及隆基讨乱睿宗进隆基平王贬汴王邕复
重茂温王而以隆基为太子并进封成义等王爵
按唐书睿宗本纪景云元年六月壬午韦皇后弒中
宗矫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甲申皇太子即皇帝
位以睿宗参谋政事大赦改元曰唐隆太后临朝摄
政罢睿宗参谋政事以为太尉封嗣雍王守礼为邠
王寿春郡王成器宋王庚子临淄郡王隆基率万骑
兵入北军讨乱诛韦氏辛丑睿宗奉皇帝御安福门
大赦赐文武官阶勋爵进封隆基为平王贬汴王邕
为沁州刺史甲辰安国相王即皇帝位于承天门赐
内外官阶爵复重茂为温王丁未立平王隆基为皇
太子七月庚戌进封衡阳郡王成义为申王巴陵郡
王隆范岐王彭城郡王隆业薛王
先天元年封皇帝子嗣直为剡王嗣谦郢王嗣升陕

按唐书睿宗本纪先天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为
皇帝自尊为太上皇戊申封皇帝子嗣直为剡王嗣
谦郢王九月甲午封皇帝子嗣升为陕王 按肃宗
本纪帝讳亨元宗第三子也初名嗣升封陕王
按旧唐书睿宗本纪景云元年秋九月庚戌封皇太
子男嗣直为许昌郡王嗣谦为真定郡王三年春正
月己丑改元为太极夏五月辛未改元延和秋八月
庚子帝传位于皇太子自称太上皇帝甲辰大赦天
下改元先天八月戊申皇帝子许昌王嗣直改封郯
王真定王嗣谦为郢王九月甲申封皇帝子嗣升为
陕王
元宗开元二年十二月乙丑封子嗣真为鄫王嗣初
鄂王嗣元鄄王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开元七年九月甲戌徙封宋王宪为宁王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开元十一年十一月戊寅有事于南郊赐亲王一子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开元十二年四月壬寅诏傍继国王礼当废而属近
者封郡王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开元十三年徙郯王潭等四人封国封子涺等八人
皆为王又以封太山赐诸王一子官
按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十三年三月甲午徙封郯王
潭为庆王陕王浚忠王鄫王洽棣王甄王滉荣王封
子涺为光王潍仪王澐颍王泽永王清寿王洄延王
沐盛王溢济王十一月庚寅封于泰山赐嗣王郡县
王一子官
开元二十一年封子沔等七人皆为王
按唐书元宗本纪二十一年九月壬午封子沔为信
王泚义王漼陈王澄丰王潓恒王漩凉王滔深王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乙丑废鄂王瑶光王琚为庶人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天宝十五载十二月甲辰永王璘反废为庶人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肃宗至德二载进广平王俶及子南阳王系等四人
封爵又封子&#等五人为王
按唐书肃宗本纪至德二载十二月戊午广平郡王
俶为太尉进爵楚王进封子南阳郡王系为赵王新
城郡王仅彭王颍川郡王&#兖王东阳郡王侹泾王
封子&#为襄王倕杞王偲召王兴王侗定王 按
代宗本纪帝讳豫肃宗长子也初名俶封广平郡王
至德二载进封楚王
干元元年三月甲戌徙封俶为成王
按唐书肃宗本纪云云 按代宗本纪干元元年三
月徙封成王四月立为皇太子
上元元年闰月甲戌徙封系为越王
按唐书肃宗本纪云云
是年
闰四月

宝应元年代宗即位进奉节王适及子邈迥二人封
爵追复瑛瑶琚封号废系&#皆为庶人寻又徙适封

按唐书代宗本纪宝应元年四月己巳即皇帝位甲
戌奉节郡王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乙亥进封适为鲁
王五月丁酉进封子益昌郡王邈为郑王延庆郡王
迥韩王瑛瑶琚皆复其封号六月辛亥追废越王系
兖王僩皆为庶人八月乙亥徙封适为雍王 按德
宗本纪帝讳适代宗长子也肃宗元年建丑月封德
宗奉节郡王代宗即位史朝义据东都乃以德宗为
天下兵马元帅进封鲁王八月徙封雍王宝应元年
十一月河北平以功兼尚书令与功臣郭子仪李光
弼等赐铁券图形凌烟阁广德二年二月立为皇太
子大历十四年五月辛酉代宗崩癸亥即皇帝位
代宗大历十年封子述等十有二人为王
按唐书代宗本纪大历十年二月辛未封子述为睦
王逾彬王连恩王遘鄜王造忻王暹韶王运嘉王遇
端王遹循王通恭王逵原王逸雅王
大历十四年德宗即位进封子诵为宣王封子谟等
五人及弟乃等三人皆为王命皇族五等以上家一
人赴山陵
按唐书德宗本纪十四年五月癸亥即皇帝位六月
庚子进封子宣城郡王诵为宣王封子谟为舒王谌
通王谅虔王详肃王谦资王乙巳封弟乃为益王迅
隋王遂蜀王癸丑命皇族五等以上居四方者家一
人赴山陵 按顺宗本纪帝讳诵德宗长子也始封
宣城郡王大历十四年六月进封宣王十二月乙卯
立为皇太子贞元二十一年正月癸巳德宗崩丙申
即皇帝位
德宗建中四年徙封逾为丹王遘简王谟普王
按唐书德宗本纪建中四年六月丁卯徙封逾为丹
王遘简王九月庚子舒王谟为荆襄江西沔鄂节度
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徙封普王
贞元元年四月乙丑徙封谊为舒王
按唐书德宗本纪云云 按德宗十一子传德宗取
昭靖太子子谊为第二子初名谟大历十四年始王

贞元四年封子謜为邕王孙纯为广陵郡王
按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四年六月己亥封子謜为邕
王 按宪宗本纪帝讳纯顺宗长子也贞元四年六
月己亥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三月立为皇太子永
贞元年八月顺宗诏立为皇帝乙巳即皇帝位
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封弟谔諴二人为王进建
康郡王经十有一人封爵又封子绚等八人为王
按唐书顺宗本纪二十一年正月丙申即皇帝位四
月壬寅封弟谔为钦王諴珍王进封子建康郡王经
郯王洋川郡王纬均王临淮郡王纵溆王弘农郡王
纾莒王汉东郡王纲密王晋陵郡王总郇王高平郡
王约邵王云安郡王结宋王宣城郡王缃集王德阳
郡王絿冀王河东郡王绮和王封子绚为衡王纁会
王绾福王纮抚王绲岳王绅袁王纶桂王繟翼王
宪宗元和元年进封子宁等六人封爵又封子审为
建王
按唐书宪宗本纪元和元年八月丁卯进封子平原
郡王宁为邓王同安郡王宽澧王延安郡王宥遂王
彭城郡王察深王高密郡王寰洋王文安郡玉寮绛
王封子审为建王 按穆宗本纪帝讳恒宪宗第三
子也始封建安郡王进封遂王元和七年惠昭太子
薨乃立遂王为皇太子十五年正月庚子宪宗崩辛
丑遗诏皇太子即位闰月丙午皇太子即皇帝位(
按宪
 宗本纪穆宗封延安郡王而穆宗本纪作建安郡王旧唐书本纪亦同疑有错误)

元和十五年闰月丙午皇太子即皇帝位二月丁丑
嗣王家予一子官
按唐书穆宗本纪云云
是年
闰正月

穆宗长庆元年封弟憬等九人及子湛等五人皆为
王寻徙封湛为景王
按唐书穆宗本纪长庆元年三月戊午封弟憬为鄜
王悦琼王恂沔王怿婺王愔茂王怡光王协淄王憺
衢王澶王子湛为鄂王涵江王凑漳王溶安王瀍
颍王是月徙封湛为景王 按敬宗本纪帝讳湛穆
宗长子也始封鄂王徙封景王长庆二年十二月立
景王为皇太子四年正月穆宗崩丙子即皇帝位
按文宗本纪帝讳昂穆宗第二子也始封江王宝历
二年十二月敬宗崩乙巳江王即皇帝位 按武宗
本纪帝讳炎穆宗第五子也始封颍王开成五年正
月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矫诏废皇太子
成美复为陈王立颍王为皇太弟辛巳即皇帝位
按宣宗本纪帝讳忱宪宗第十三子也始封光王会
昌六年武宗立光王为皇太叔三月甲子即皇帝位
 (
按穆宗本纪江王讳涵颍王讳瀍光王讳怡及文武宣三宗本纪则各更名为昂为炎为忱史未悉
 载后仿此)

敬宗宝历元年十一月丙申封子普为晋王
按唐书敬宗本纪云云
文宗太和元年二月乙巳始封诸王后予一子出身
按唐书文宗本纪云云
太和四年正月戊子封子永为鲁王
按唐书文宗本纪云云
太和五年三月癸卯降封漳王凑为巢县公
按唐书文宗本纪云云
开成二年封兄子休复等四人及子宗俭为王
按唐书文宗本纪开成二年八月庚戌封兄子休复
为梁王执中襄王言扬杞王成美陈王癸丑封子宗
俭为蒋王
开成五年鱼弘志仇士良废皇太子成美为陈王武
宗即位封子峻为杞王
按唐书文宗本纪五年正月戊寅不豫己卯左右神
策军护军中尉鱼弘志仇士良立颍王瀍为皇太弟
权勾当军国事废皇太子成美为陈王 按武宗本
纪开成五年正月辛巳即皇帝位杀陈王成美十二
月封子峻为杞王
武宗会昌二年十二月封子峄为德王嵯昌王
按唐书武宗本纪云云
会昌六年宣宗即位封子温等五人皆为王
按唐书宣宗本纪会昌六年三月甲子即皇帝位五
月辛酉封子温为郓王渼雍王泾雅王滋夔王沂庆
王 按懿宗本纪帝讳漼宣宗长子也始封郓王大
中十三年八月癸巳即皇帝位
宣宗大中二年三月封子泽为濮王
按唐书宣宗本纪云云
大中三年十一月己卯封弟惕为彭王
按唐书宣宗本纪云云
大中五年六月封子润为鄂王
按唐书宣宗本纪云云
大中六年十一月封弟惴为棣王
按唐书宣宗本纪云云
大中八年九月封子洽为怀王汭昭王汶康王
按唐书宣宗本纪云云
大中十年九月封子灌为卫王
按唐书宣宗本纪云云
大中十一年八月封子澭为广王
按唐书宣宗本纪云云
懿宗咸通元年七月封叔为信王
按唐书懿宗本纪云云
咸通三年封子佾等三人及叔祖缉叔皆为王
按唐书懿宗本纪咸通三年十月丙申封子佾为魏
王侹凉王佶蜀王十一月封叔祖缉为蕲王叔荣

咸通六年七月封子侃为郢王
按唐书懿宗本纪云云
咸通十年三月徙封侃为威王
按唐书懿宗本纪云云
咸通十三年四月庚子封子保为吉王杰寿王倚睦

按唐书懿宗本纪云云 按昭宗本纪帝讳懿宗
第七子也始封寿王文德元年三月僖宗疾大渐立
为皇太弟改名敏乙巳即皇帝位
僖宗中和元年九月辛酉封子震为建王
按唐书僖宗本纪云云
光启三年十月甲寅封子升为益王
按唐书僖宗本纪云云
昭宗大顺二年六月丙午封子裕为德王
按唐书昭宗本纪云云
干宁元年封子等四人为王
按唐书昭宗本纪干宁元年十月丁酉封子为棣
王禊虔王禋沂王祎遂王
干宁四年十月甲子封子秘为景王祚辉王祺祁王
按唐书昭宗本纪云云 按哀皇帝本纪帝讳祝昭
宗第九子也始封辉王朱全忠已弒昭宗矫诏立为
皇太子监军国事天佑元年八月丙午即皇帝位
光化元年十一月甲寅封子贞为雅王祥琼王
按唐书昭宗本纪云云
天复元年降封皇太子裕为德王
按唐书昭宗本纪光化三年十一月己丑左右神策
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内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偓作
乱皇帝居于少阳院辛卯季述以皇太子裕为皇帝
天复元年正月乙酉左神策军将孙德昭董彦弼周
承诲以兵讨乱皇帝复于位刘季述薛齐偓伏诛降
封皇太子裕为德王
天佑元年封子祯等五人为王
按唐书昭宗本纪天佑元年二月甲申封子祯为端
王祁丰王福和王禧登王佑嘉王
哀帝天佑二年九月丙寅封弟禔为颍王佑蔡王
按唐书哀皇帝本纪云云
  后梁
太祖开平元年封兄全昱子友文等五人侄友谅等
三人为王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开平元年夏五月乙酉封兄
全昱为广王子友文博王友珪郢王友璋福王友贞
均王友徽建王侄友谅衡王友能惠王友诲邵王
按末帝本纪帝太祖第三子友贞也太祖即位封均
王干化二年六月太祖遇弒友珪自立杀博王友文
以弒帝之罪归之以王为东京留守明年友珪改元
曰凤历二月东都军士请王为主王趣袁象先等以
禁兵讨贼友珪死象先遣赵严持传国宝至东都是
月皇帝即位于东都
末帝干化三年复博王友文官爵
按五代史梁末帝本纪云云
龙德元年友能降封房陵侯
按五代史梁末帝本纪龙德元年三月丁亥朔陈州
刺史惠王友能反秋赦友能降封房陵侯
  后唐
庄宗同光三年封弟存美等七人为王
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同光三年闰月辛亥封弟存
美为邕王存霸永王存礼薛王存渥申王存乂睦王
存确通王存纪雅王
是年闰
十二月

明宗长兴元年封子从荣从厚皆为王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长兴元年秋八月壬寅封子
从荣为秦王丙辰封子从厚为宋王 按愍帝本纪
帝明宗第五子从厚也长兴元年封从厚宋王四年
十一月秦王从荣伏诛明宗病甚召王于邺而明宗
崩十二月癸卯朔皇帝即位
长兴四年夏五月戊寅封子从珂为潞王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云云
废帝清泰三年春正月丁未封子重美为雍王
按五代史唐废帝本纪云云
  后晋
高祖天福三年冬十二月丙子封子重贵为郑王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云云
天福六年冬十二月丙戌朔郑王重贵为广晋尹徙
封齐王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云云 按出帝本纪帝父敬
儒高祖兄也早卒高祖以其子重贵为子高祖六子
五皆早死而重睿幼故重贵得立天福三年冬为开
封尹封郑王已而为广晋尹封齐王七年六月乙丑
高祖崩皇帝即位八年夏五月丁亥追封皇伯敬儒
为宋王
  后周
太祖广顺三年春三月甲申封荣为晋王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纪云云 按世宗本纪帝本姓
柴氏邢州龙冈人也柴氏女适太祖为圣穆皇后后
兄守礼子荣幼从姑辰太祖家以谨厚见爱太祖遂
以为子广顺三年三月拜荣开封尹封晋王显德元
年正月壬辰太祖崩丙申皇帝即位
世宗显德六年夏六月癸未封子宗训为梁王宗谊
燕国公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云云 按恭帝本纪帝世宗
第四子宗训也世宗即位大臣请封皇子为王世宗
谦抑久之及北取三关遇疾还京师始封宗训梁王
时年七岁显德六年六月癸巳世宗崩甲午即皇帝

恭帝显德六年秋八月庚寅封弟熙让为曹王熙谨
纪王熙诲蕲王
按五代史周恭帝本纪云云
  辽
辽封诸王置王傅内史二府及文学馆官
按辽史百官志王傅府
 王傅萧惟信重熙十五年为燕赵王傅
亲王内史府
 内史道宗大康三年见内史吴家奴
 长史
 参军
诸王文学馆
 诸王教授姚景行重熙中为燕赵国王教授
 诸王伴读圣宗太平八年长沙郡王宗允等奏选
 诸王伴读
太祖神册六年夏五月丙戌朔诏正班爵
按辽史太祖本纪云云
天显元年册皇太子倍为人皇王以主东丹国
按辽史太祖本纪天显元年春二月丙午改渤海国
为东丹忽汗城为天福册皇太子倍为人皇王以主
之以皇弟迭剌为左大相渤海老相为右大相渤海
司徒大素贤为左次相耶律羽之为右次相赦其国
内殊死以下 按皇子表神册元年立为皇太子天
显元年为东丹国人皇王建元甘露称制行事置左
右大相及百官一用汉法太宗立诏居东平郡升为
南京
太宗天显五年诏置人皇王仪卫
按辽史太宗本纪天显五年秋九月己卯诏舍利普
宁抚慰人皇王庚辰诏置人皇王仪卫冬十一月戊
寅东丹奏人皇王浮海适唐
会同二年春三月丁巳封皇子述律为寿安王罨撒
葛为太平王
按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按穆宗本纪帝讳璟小字
述律太宗皇帝长子会同二年封寿安王天禄五年
九月丁卯即皇帝位
世宗天禄元年秋九月丁卯以安端主东丹国封明
王察割为泰宁王
按辽史世宗本纪云云
天禄二年冬十月壬午以中台省右相牒为南京
留守封燕王
按辽史世宗本纪云云
天禄三年夏六月己卯惕隐颓昱封漆水郡王
按辽史世宗本纪云云
景宗保宁元年进封罨撒葛为齐王改封喜隐为宋
王封隆先等六人皆为王
按辽史景宗本纪保宁元年夏四月戊申朔进封太
平王罨撒葛为齐王改封赵王喜隐为宋王封隆先
为平王稍为吴王道隐为蜀王必摄为越王敌烈为
冀王宛为卫王
保宁六年夏四月宋王喜隐坐谋反废
按辽史景宗本纪云云
保宁八年宁王只没除名
按辽史景宗本纪八年秋七月丙寅朔宁王只没妻
安只伏诛只没除名
干亨元年冬十二月壬戌蜀王道隐南京留守徙封
荆王
按辽史景宗本纪云云
干亨二年春正月丙子朔封皇子隆绪为梁王隆庆
为恒王丁亥前枢密使贤适封西平郡王
按辽史景宗本纪云云 按圣宗本纪帝讳隆绪小
字文殊奴景宗皇帝长子干亨二年封梁王四年九
月壬子景宗崩癸丑即皇帝位
圣宗统和元年复封质睦宁王追封道隐晋王
按辽史圣宗本纪统和元年春正月乙丑奉遗诏召
先帝庶兄质睦于菆涂殿前复封宁王甲戌荆王道
隐薨辍朝三日追封晋王遣使抚慰其家
质睦
即只没

统和四年封休哥为宋王
按辽史圣宗本纪四年夏五月丙戌御元和殿大宴
从军将校封休哥为宋国王加蒲领筹宁蒲奴宁及
诸有功将校爵赏有差
统和十二年春正月壬戌以南院大王耶律景为上
京留守封漆水郡王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十六年进封隆庆梁国王隆佑吴国王
按辽史圣宗本纪十六年冬十二月丙戌进封皇弟
恒王隆庆为梁国王南京留守郑王隆佑为吴国王
统和十九年冬十月壬寅徙封吴国王隆佑为楚国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二十九年春三月己亥以北院大王耶律室鲁
为北院枢密使封韩王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开泰元年徙封隆佑为齐国王赐隆庆铁券
按辽史圣宗本纪开泰元年春三月丁亥皇弟楚国
王隆佑徙封齐国王留守东京冬十二月庚辰赐皇
弟秦晋国王隆庆铁券
开泰二年封控温幽王化哥豳王
按辽史圣宗本纪二年春正月癸巳朔耶律控温加
政事令封幽王丁未北院枢密使耶律化哥封豳王
冬十一月癸丑枢密使豳王化哥以西征有罪削其
官封出为大同军节度使
开泰三年夏六月甲申封皇侄胡都古为广平郡王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开泰五年冬十月甲午封秦晋国王隆庆长子查割
中山郡王次子遂哥乐安郡王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开泰六年夏四月辛卯封隆庆少子谢家奴为长沙
郡王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开泰七年夏五月丙寅皇子宗真封梁王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按兴宗本纪帝讳宗真字
夷不董小字只骨圣宗长子生三岁封梁王太平元
年册为皇太子十一年六月己卯圣宗崩即皇帝位
太平三年封耶律合葛及皇侄宗范皇子重元王爵
按辽史圣宗本纪太平三年秋七月戊寅以南府宰
相耶律合葛为上京留守封漆水郡王冬十二月壬
戌以皇侄宗范为平章事封三韩郡王己卯封皇子
重元秦国王
太平九年夏六月戊子以中山郡王查葛为保定军
节度使进封潞王

查割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兴宗重熙六年冬十一月庚申封皇子洪基为梁王
按辽史兴宗本纪云云 按道宗本纪帝讳洪基字
涅邻小字查剌兴宗皇帝长子六岁封梁王重熙十
一年进封燕国明年进封燕赵国王二十四年八月
己丑兴宗崩即皇帝位
重熙十一年冬十一月丁亥梁王洪基进封燕国王
十二月甲辰封皇太弟重元子涅鲁古为安定郡王
按辽史兴宗本纪云云
重熙十二年进封洪基为燕赵国王封敌鲁古漆水
郡王
按辽史兴宗本纪重熙十二年秋八月辛丑燕国王
洪基加尚书令知北南院枢密使事进封燕赵国王
冬十月甲子惕隐敌鲁古封漆水郡王西北路招讨
使
按皇族表敌鲁古系出肃祖昭烈皇
帝为五院夷离菫房洽&#之第四世孙

重熙十七年赐重元金券封皇子和鲁斡阿琏及谢
家奴等为王又进封涅鲁古为楚王
按辽史兴宗本纪十七年冬十一月丁巳赐皇太弟
重元金券封皇子和鲁斡为越王阿琏许王忠顺军
节度使谢家奴陈王西京留守贴不汉王惕隐旅坟
辽西郡王行宫都部署别古得柳城郡王奉陵军节
度使侯古饶乐郡王安定郡王涅鲁古进封楚王
重熙十九年复封耶律敌鲁古为漆水郡王封耶律
仁先为宋王
按辽史兴宗本纪十四年春正月壬午以金吾卫大
将军漆水郡王耶律敌鲁古为乙室大王十五年夏
六月甲戌西北路招讨使耶律敌鲁古坐赃免官十
八年冬十月北道行军都统耶律敌鲁古率阻卜诸
军至贺兰山获李元昊妻及其官僚家属遇夏人三
千来战殪之十九年春正月庚子耶律敌鲁古复封
漆水郡王诸将校及阻卜等部酋长各进爵有差闰
月辛未以南院大王耶律仁先知北院枢密使事封
宋王
是年闰
十一月

按续文献通考瑰引系元祖子蜀国王严木之后封
燕国王不知世次子仁先始封吴王清宁初徙王隋
后进宋王
重熙二十一年追封严木释鲁寅底石俱为王封查
葛为越国王
按辽史兴宗本纪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子追封太祖
伯父夷离菫严木为蜀国王于越释鲁为隋国王壬
申追封太祖弟寅底石为许国王冬十月甲午南院
大王潞王查葛为南院枢密使进封越国王
道宗清宁元年进封涂孛特皇弟和鲁斡阿琏王爵
徙涅鲁古封国
按辽史道宗本纪清宁元年冬十月丁亥以陈王涂
孛特为南府宰相进封吴王冬十二月戊子进封皇
弟越王和鲁斡为鲁国王许王阿琏为陈国王楚王
涅鲁古徙封吴王
清宁二年徙查葛和鲁斡阿琏封国进封涅鲁古王

按辽史道宗本纪二年冬十一月乙巳徙封赵国王
查葛为魏国王鲁国王和鲁斡为宋国王陈国王阿
琏为秦国王吴王涅鲁古进封楚国王
清宁四年冬十一月庚寅以吴王仁先为南京兵马
副元帅徙封隋王闰月己巳赐皇太叔重元金券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是年闰
十二月

清宁九年封仁先为许王以讨重元功进宋王削卫
王贴不爵追封义先为许王封皇子浚梁王
按辽史道宗本纪九年夏五月丙午以隋王仁先为
南院枢密使徙封许王是月清暑曷里狨秋七月丙
辰如太子山戊午皇太叔重元与其子楚国王涅鲁
古及陈国王陈六同知北院枢密使事萧胡睹卫王
贴不等凡四百人诱胁弩手军犯行宫时南院枢密
使许王仁先等率宿卫士卒数千人御之涅鲁古跃
马突出将战为近侍详稳渤海阿厮护卫苏射杀之
己未族逆党家庚申重元亡入大漠自杀壬戌以仁
先为北院枢密使进封宋王加尚父癸亥贴不诉为
重元等所胁诏削爵为民流镇州冬十一月己未追
封故富春郡王耶律义先为许王是岁封皇子浚为
梁王
咸雍元年冬十二月甲午以辽王仁先为南京留守
徙封晋王
按传仁先重熙十八年王吴清宁初王隋
六年王许是年王辽改王晋本纪多未悉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咸雍六年秋八月丙子耶律白薨追封辽西郡王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太康五年冬十月壬子诏惟皇子仍一字王余并削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太康六年春正月庚寅封皇孙延禧为梁王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按天祚帝本纪帝讳延禧
道宗之孙父顺宗大孝顺圣皇帝太康元年生六岁
封梁王后三年进封燕国王寿隆七年正月甲戌道
宗崩奉遗诏即皇帝位
太康七年夏六月丁卯封北院宣徽使石笃漆水郡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太康九年冬十一月丙午进封梁王延禧为燕国王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大安三年追封阿琏为秦魏国王
按辽史道宗本纪大安三年秋七月丁丑秦越国王
阿琏薨冬十月癸卯追封秦越国王阿琏为秦魏国

寿隆元年冬十一月己亥以都统斡特剌为西北路
招讨使封漆水郡王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天祚帝干统元年进封淳为郑王
按辽史天祚帝本纪干统元年夏六月乙巳以北平
郡王淳进封郑王 又按耶律淳者世号为北辽淳
小字涅里兴宗第四孙宋魏王和鲁斡之子天祚即
位进郑王干统二年加越王六年徙王魏其父和鲁
斡薨即以淳袭父守南京冬夏入朝宠冠诸王天庆
五年进封秦晋国王拜都元帅赐金券免汉拜礼不
名保大二年天祚入夹山官属劝进遂即位百官上
号天锡皇帝改保大二年为建福元年
干统三年冬十一月丙申梁王挞鲁进封燕国王郑
王淳为东京留守进封越国王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干统六年冬十一月戊戌越国王淳进封魏国王封
皇子敖卢斡为晋王习泥烈为饶乐郡王
按辽史天祚帝本纪云云
天庆六年夏六月庚辰魏国王淳进封秦晋国王为
都元帅
按辽史天祚帝本纪云云

 宗藩部汇考七
  宋
宋制封爵一十有二列等惟九建国惟三俱掌于吏
部司封其宗室亲王备设府僚国官亦随时增置不

按宋史职官志爵一十二 王 嗣王 郡王 国
公 郡公 开国公 开国郡公 开国县公 开
国侯 开国伯 开国子 开国男 皇子兄弟封
国谓之亲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宗室近亲承
袭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
者封国公余宗室近亲并封郡公其开国公侯伯子
男皆随食邑二千户已上封公一千户已上封侯七
百户已上封伯五百户已上封子三百户已上封男


嗣王开国郡公县公后不封
官品绍兴干道庆元先后修定王为正一品嗣王郡
王国公为从一品开国郡公为正二品开国县公为
从二品开国侯为从三品开国伯为正四品开国子
为正五品开国男为从五品 食邑 一万户 八
千户 七千户 六千户 五千户 四千户 三
千户 二千户 一千户 七百户 五百户 四
百户 三百户 二百户 宰相亲王枢密使经恩
加一千户两府使相节度使七百户宣徽三司使观
文殿大学士已下至直学士文臣侍郎武臣观察使
宗室正任已上皇子上将军驸马都尉加五百户宗
室大将军已上加四百户知制诰待制并文臣少卿
监武臣诸司副使宗室副率已上并承制崇班军员
等初该恩加三百户承制崇班军员再该恩二百户
二千户已上虽有加例缘无定法亲王重臣特加有
至万户者 食实封 一千户 八百户 五百户
 四百户 三百户 二百户 一百户 宰臣亲
王枢密使经恩加四百户两府使相节度宣徽使皇
子上将军并宗室驸马都尉任观察使已上加三百
户观文殿学士并宗室正任已上骑都尉加二百户
武臣崇班宗室副率已上加一百户五百户已上虽
有加例缘无定法亲王重臣有特加至数千户者
封爵之差唐制王食邑五千户郡王国公三千户开
国郡公二千户县公千五百户县侯千户伯七百户
子五百户男三百户又有食实封者户给缣帛每赐
爵递加一级唐末及五代始有加邑特户而罢去实
封之给又去县公之名封侯以郡宋初沿其制文臣
少监少卿已上武臣副率已上内职崇班已上有封
爵丞郎学士刺史大将军诸司使已上有实封但以
赠户数为差不系爵级邑过其爵则并进爵焉止于
郡公每加食邑自千户至二百户实封自六百户至
百户亲王重臣或特加有逾千户者


郡公食邑有累加至万余实封至数千户者
皇属特封郡公县公或赠侯者无开国字


侯亦在开国郡公之上
吏部司封郎中员外郎掌官封叙赠承袭之事凡亲
王郡王宗属封爵皆因其位叙而为之等列爵九等
曰王曰郡王曰国公曰郡公曰县公曰侯曰伯曰子
曰男分国三等大国二十七次国二十小国一百二

按爵一十二有嗣王开国公开国郡公注云嗣
王开国郡公县公后不封此有县公无开国公

亲王府傅长史司马谘议参军友记室参军王府教
授小学教授 傅及长史司马有其官而未尝除太
平兴国八年诸王出阁楚王府置谘议参军二员翊
善一员陈王府置谘议翊善各一员韩王冀王益王
置翊善各一员后又置记室及诸王府侍讲一员并
以常参官兼充


其后多不置谘议翊善记室或止一员
大中祥符九年仁宗初封寿春郡王置友二员亦以
常参官兼充天禧二年进封升王友迁谘议仍置记
室一员又皇侄皇孙侍教南北伴读无定数


至道初太宗以皇亲子孙就讲学欲置侍讲之
 职中书言按唐太宗改诸王侍读为奉诸王讲读
 今皇孙皇侄皆环卫之职请以教授为名从之选
 京朝官通经者充其后又令王府记室翊善侍讲
 分兼南北宅教授大中祥符二年又有侍教之名
 自是南北院或有伴读
凡诸宫皆有教授初无定员是年英宗以宗室自率
府副率已上八百余人奉朝请者四百余人而教官
纔六员乃诏增置教授官凡皇族年三十已上者百
一十三人置讲书四员年十五已上者百十三人置
讲书四员年十五已上者三百九人增置教授五员
年十四已下者别置小学教授十二员并旧六为二
十七员以分教之其子弟不率教俾教授官本位尊
长具名申大宗正司量行戒责教授官不职大宗正
司密访以闻旧制亲贤宅置讲书绍兴十二年改为
府教授掌教亲贤宅南班宗子淳熙十二年诏建魏
惠宪王府置小学教授二员以馆职兼充掌训皇孙
既长趋朝谒则不以小学名而讲习如故自后皇侄
皇孙皆置教授 按礼志册命亲王大臣之制具开
宝通礼虽制书有备礼册命之文多上表辞免而未
尝行每命亲王宰臣使相枢密使西凉留守节度使
并翰林草制夜中进入翼日自内置于箱黄门二人
舁之立御坐东内朝退乃奉箱出殿门外宣付合门
降置于案俟文德殿立班合门使引制案置于庭宣
付中书门下宰相跪受复位以授通事舍人赴宣制
位唱名讫奏请宰相宰相受之付所司若立后妃封
亲王公主即先称有制百官再拜宣制讫复再拜舞
蹈称贺若宰相加恩制书即宣付通事舍人引宰相
于宣制右东北向再拜立听讫拜舞复位若百官受
制即自班中引出听麻文班于宣制右东武班于西
并如宰相仪听讫出赴朝堂其罢相者即引出赴朝
堂金吾仗舍诸王宰相朝谢前一日内降官告从内
出东上合门外宣词以赐授节者仍交旌节


授者俯伏执旌节交于颈上者三
参知政事宣徽使枢密使及两省两制秘书监上将
军观察使以上授官告敕牒者皆拜敕舞蹈若止授
敕或宣头者止再拜余官悉不拜敕不舞蹈惟御史
大夫中丞拜授东上合门使又引至殿门外中笼门
再拜亲王节度使相官告并载以彩舆迎归第亲王
舆中设银师子香合辇官十二人并头绯绣宽衣
旌节各二马四犦&#官十六人执旌节拢马对引由
干元门西偏门出至门外马技骑士五十人抢牌步
兵六十人教坊乐工六十五人及百戏蹴踘斗鸡角
抵次第迎引左右军巡使具军容前导至本宫使相
舆中用银香炉辇官十二人金鹅帽锦络缝紫絁宽
衣旌节各一马二犦&#官八人马技骑士二十人抢
牌步兵二十四人军巡使不前导余如亲王制有故
则罢凡谏舍刺史已上在外任加恩者悉令其亲属
乘传赍诏就以告牒赐之政和礼局上册命亲王大
臣仪迄不果行
太祖建隆三年夏四月乙巳赠兄光济为邕王弟光
赞为夔王
按宋史太祖本纪云云
开宝六年封弟光义晋王班宰相上
按宋史太祖本纪干德元年冬十一月甲子有事南
郊大赦改元干德百官奉玉册上尊号曰应天广运
仁圣文武至德皇帝十二月辛巳开封府尹光义兴
元尹光美各益食邑赐功臣号开宝四年秋七月戊
戌赐开封尹光义门戟十四冬十一月己未日南至
有事南郊大赦十二月丁卯行庆开封尹光义兴元
尹光美贵州防御使德昭并益食邑六年秋九月己
巳封光义为晋王兼侍中壬申诏晋王光义班宰相
上 按太宗本纪帝讳炅初名匡乂改赐光义即位
之二年改今讳宣祖第三子也太祖即位封晋王序
班宰相上开宝九年冬十月癸丑即皇帝位 按职
官志开宝六年诏晋王位望俱崇亲贤莫二宜位在
宰相之上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封弟廷美为齐王太祖子德昭
武功郡王
按宋史太宗本纪开宝九年冬十月癸丑帝即皇帝
位庚申以弟廷美为开封尹兼中书令封齐王先帝
子德昭为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十二
月甲寅大赦改是岁为太平兴国元年命太祖子及
齐王廷美子并称皇子女并称皇女
太平兴国四年冬十月乙亥以平北汉功齐王廷美
进封秦王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太平兴国六年春三月己酉兴元尹德芳薨追封岐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太平兴国七年降封廷美为涪陵县公封子德崇德
明为王
按宋史太宗本纪七年夏四月丁丑西京留守秦王
廷美罢归第复其子德恭德隆名皇侄女韩氏妇落
皇女云阳公主之号五月丙辰秦王廷美降封涪陵
县公房州安置秋七月甲午以子德崇为检校太保
同平章事封卫王德明为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封广
平郡王
太平兴国八年进元佐元佑王爵封元休元&#元杰
皆为王
按宋史太宗本纪八年冬十月戊戌改卫王德崇名
元佐广平郡王德明名元佑德昌名元休德严名元
&#德和名元杰已酉进元佐楚王元佑陈王封元休
韩王元&#冀王元杰益王并检校太保同平章事
按真宗本纪帝讳恒太宗第三子也初名德昌太平
兴国八年封韩王改名元休端拱元年封襄王改元
侃淳化五年九月进封寿王至道元年八月立为皇
太子改今讳三年二月奉遗制即皇帝位 按职官
志太平兴国八年楚王广平郡王出阁令宰相立亲
王之上
雍熙元年春正月丁卯涪陵县公廷美薨追封涪陵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雍熙二年封德恭德隆为侯废楚王元佐为庶人
按宋史太宗本纪雍熙二年春正月丙辰以德恭为
左武卫大将军判济州封定安侯德隆为右武卫大
将军判沂州封长宁侯秋九月庚戌重九赐近臣饮
于李昉第召诸王节度使宴射苑中是夕楚王宫火
辛亥废楚王元佐为庶人均州安置丁巳群臣请留
元佐养疾京师许之
雍熙三年以德隆弟德彝嗣兄为长宁侯
按宋史太宗本纪三年春正月辛未右武卫大将军
长宁侯德隆薨以其弟德彝嗣侯仍知沂州
端拱元年进元僖元侃元份王爵封子元偓元偁为
国公
按宋史太宗本纪雍熙三年秋七月甲午诏改陈王
元佑为元僖韩王元休为元侃冀王元&#为元份端
拱元年春二月庚子籍田开封尹陈王元僖进封许
王元侃襄王元份越王庚戌以子元偓为左卫上将
军徐国公元偁为右卫上将军泾国公
淳化五年徙封元杰为吴王改封元侃为寿王
按宋史太宗本纪淳化五年春二月己酉以益王元
杰为淮南镇江等军节度使徙封吴王秋九月壬申
以襄王元侃为开封尹改封寿王
至道三年真宗即位进封弟元份等四人王爵封元
俨曹国公追复廷美秦王复兄元佐楚王赠弟元亿
代国公

查看目录 >> 《古今图书集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