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凡例

  一、本書用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室所藏鄧士龍輯國朝典故明刊本為底本出版,由點校者標點、分段,並參酌它本及各種官私著述進行校勘。校勘記附於各卷正文之後。

  二、原書各篇未著撰人名氏,點校者在各卷校勘記中加以考證說明。

  三、採用竪排、繁體字、舊式標點。

  四、原文或闕,或衍、或舛,在補、刪、改後,分別於校勘記中注明所據。如係大段脫文,又無礙文意,則在校勘記中附錄。「□」號為校勘後仍不能補入的闕字。

  五、原書所選如係刪節本,仍存其舊。

  六、明顯錯別字,如「已」、「巳」、「己」之誤,徑直改正,不再出校。

  七、在同一篇目中,繁體字、異體字並存者,則劃一處理。如「敕」、「勅」、「勑」等,劃一為「敕」。

  八、明代刊本中,往往用當時通行的簡化字,其中多數與今日簡化字相近,為避免誤解,仍統一到繁體字,如「鉄」仍作「鐵」。

  九、原文誣蔑少數民族和農民起義字樣,仍存其舊,讀者自當加以識別。

  十、點校者姓名,分別注於各卷校勘記後。

《國朝典故》 相关内容:

前一:前言
后一:國朝典故序

查看目录 >> 《國朝典故》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