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子部 > 诸子 > 鬼谷子 >

權篇第九

權篇第九

  說之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

  說者,說之於彼人也。說之者,有資於彼人也。資,取也。

  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

  說者,所以文飾言語,但假借以求人於彼,非事要也。亦既假之,須有損益,故曰:假之者,損益之謂也。

  應對者,利辭也。利辭者,輕論也。

  謂彼有所問,卒應而對之者,但便利辭也。辭務便利故所。

  成義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驗也。

  覈實事務,以成義理者,欲明其真偽也。真偽既明,則符驗自□□符驗也。言或反覆,欲相卻也。

  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幾也。

  言或不合,反覆相難,所以卻論前事也。卻論者,必理精而事明,幾微可得而盡矣。故曰:卻論者,釣幾也。求其深微曰釣也。

  佞言者,諂而于忠。

  諂者,先意承欲,以求忠名,故曰:諂而于忠。

  諛言者,博而于智。

  博者,繁稱文辭,以求智名,故曰:博而于智。

  平言者,決而于勇。

  決者,縱舍不疑,以求勇名,故曰:決而于勇。

  戚言者,權而于信。

  戚者,憂也。謂象憂戚而陳言也。權者,策選進謀,以求信名,故曰:權而于信。

  靜言者,反而于勝。

  靜言者,謂象清淨而陳言,反者先分不足以窒非,以求勝名,故曰:反而于勝。

  先意成欲者,諂也。繁稱文辭者,博也。策進謀者,權也。縱舍不宜者,決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己實不足,不自知而內訟,而反攻人之過,窒他謂非,如此者反也。

  故口者,幾關也,所以閉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間見姦邪。故曰:參調而應,利道而動。

  口者,所以發言語,故曰:口者,機關也。情意宜否,在於機關,故曰:所以關閉情意也。耳目者,所以助心通理,故曰:心之佐助也。心得耳目,即能窺見間隙,見彼姦邪,故曰:窺間見姦邪。耳心目三者,調和而相應感,則動必成功,吉無不利,其所無□□則以順道而動,故曰:參調而應,利道而動者也。

  故繫言而不亂,翱翔而不迷,變易而不危者,觀要得理。

  苟能睹要得理,便可曲成不失。故雖繫言紛葩不亂,翱翔越越不迷,變易改常而不危者也。

  故無目者,不可示以五色;無耳者,不可告以五音。

  五色為有目者施,無目不可得而示其五色。五音為有耳者作,故無耳不可得而告其五音。此二者為下文分也。

  故不可以往者,無所開之也。不可以來者,無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

  此不可以往說於彼者,為彼暗滯無所可開也。彼所不來說於此者,為此淺局無所可受也。夫淺局之與暗滯,常閉塞而不通,故聖人不事也。

  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諱忌。眾口爍金,言有曲故也。

  口食可以肥百體,故可食也;口言或可以招百殃,故不可以言也。言者觸忌諱,故曰:有忌諱也。金為堅物,眾口能爍之,則以眾口有私曲故也。故曰: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

  可聽在於合彼,可成在於順理,此為下起端也。

  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智者之短,不勝愚人之長,故用愚人之長也。智者之拙,不勝愚人之工,故用愚人之工也。常能棄拙短而用工長,故不困也。

  言其有利者,從其所長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

  人能從利之所長,避害之所短,故出言必見聽,舉事必有成功也。

  故介虫之悍也,必以堅厚;螯蟲之動也,必以毒螫。故禽獸之用其長而談者,知用其用也。

  言介虫之堅厚以自藏,螫蟲之動也,行毒螫以自衛,此用其所長也。故能自免於害,至於他鳥獸,莫不知用其長,以自保全,談者感此,亦知其所用而用也。

  故曰:辭言五,曰病,曰怨,曰憂,曰怒,曰喜。

  五者有一,必失中和而不平暢。

  故曰: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

  病者恍惚,故氣衰而不神也。

  怨者,腸絕而無主也。

  怨者內動,故腸絕而言無主也。

  憂者,閉塞而不泄也。

  憂者怏悒,故閉塞而言不泄也。

  怒者,妄動而不治也。

  怒者鬱勃,故妄動而言不治也。

  喜者,宣散而無要也。

  喜者搖蕩,故宣散而言無要。

  此五者類則用之,利則行之。

  此五者既失於平常,故用之在精,而行之在利。其不精利,則廢而止之也。

  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拙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於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過者言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

  此量宜發言之術也。不達者反之,則逆理而不免成於害也。

  是故,與智者言,將此以明之;與不智者言,將此以教之,而甚難為也。

  與智者語,將以其明斯術;與不智者語,以此術教之。然人迷日因久,教之不易,故難為也。

  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日言,不失其類,故事不亂。

  言者條流舛難,故多類也。事則隨時而化,故多變也。若言不失類,事亦不亂。

  終日不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妄。

  不亂故不變,故其主有常,能令有常而不變者,智之用也。故其智可貴而不妄。

  聽貴聰,智貴明,辭貴奇。

  聽聰則真偽不亂,知明則可否自分,辭奇則是非有證。三者能行,則功成事立,故須貴之。

《鬼谷子》 相关内容:

前一:摩篇第八
后一:謀篇第十

查看目录 >> 《鬼谷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