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易部 > 六爻八卦 > 易占贵在变通 >

不断调整思维方式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

不断调整思维方式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只记住(或搞懂)几条基本预测原则的入门时期,预测的准确度较高;随着预测知识的不断丰富,预测准确度反而下降,许多人就是在这一阶段徘徊不前以至丧失研习易占的信心。为了搞清其真正原因,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军事训练”,这有助我们对此的正确分析。

  古代的军事训练主要是机械兵器项目,而现代的军事训练则是自动(半自动)和电子武器项目,就步兵而言你若只会瞄准或拼刺刀肯定不会战胜所有的敌人,但瞄准和拼刺刀肯定是你开始要训练的基本功,那些屡立战功的“秘诀”是在身经百战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同理,侧重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相当步兵的瞄准和拼刺刀,只适合于研习易占的入门阶段;而对侧重类比、联系等形象思维的感知与把握,才有助预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对“灵感思维(由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综合而成的一种突发性思维)的纯熟驾驭,才会达到易占高层次。

  一、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作战武器的选择):一名合格的战士不能只会使用一种武器,一个称职的预测者不能只会使用一种预测方法。敌情有变所使用的武器要更换,环境不同易占方法自然也要进行调整。就像有人适合开飞机、有人适合当炮手一样,用兵如此,易占亦然。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目标一定,就存在”捷径“,易占也不例外。学习易占之路可真正称之谓”漫长“,”捷径“体现在接近目标的每时每刻,然首要的捷径要属选对”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易占领域或预测方法“,许多初学者认为,只有将书中(老师)阐述的原则理解记住、并学会如何使用就可同样收到书中(老师)一样的效果,他们把易占过程理解为是一种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孰不知”形象思维“才是易占的主要特征,而每人的形象思维特点又各不相同。有人学命理几经努力不得入门而一学六爻或梅花易却很快达到较高水平,同是学命理有人对四柱徘徊不前而转研斗数却突飞猛进,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二、优选适当的预测导师(战斗榜样的选择):“不想当元帅,就不是一个好士兵”,但不是每一个士兵都能成为元帅,一个士兵更不可能一下子成为元帅,何况元帅又分陆军、海军、空军等方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适当榜样的选择会成为我们某一阶段的“捷径”之基础。我们可以把一本书(一位老师)作为我们学习易占的导师,但是不是每本书(老师)都是最好的导师,有的适合将我们领进门,有的适合我们入门后的提高,有的断卦思路与我们格格不入,有的解卦方式同我们不谋而合。就像高大魁梧与短小精悍者选其同类、不同身份地位选其相应职位为榜样效果显著一样,研习易占者根据自己独特的思维特点和不同阶段对易占掌握程度选择适宜的书籍资料(老师),其收效是绝不相同的。比如邵伟华著《周易与预测学》,即可作为入门书(当然作为入门书,对某个人它不一定是最好的);也可作为提高书,有人从头读起感觉最受益;而有人却只好从155页的“第六章”学起才能入门,有人按书中所云能够测准;有人却终不得其要领而另寻它处。

  三、调整最佳的预测结果(歼敌方式的选择):俘虏一个敌人比歼毙一个敌人要困难的多,然而有时却只允许你俘虏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易占结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吉与凶”已远远不能满足求测者的愿望,但更丰富的预测结论必须在吉凶准确率极高的前提下,犹如只有在我绝对不被伤害的前提下选择如何俘虏敌人,若连吉凶都测不准预测结论再丰富又有何用?因此,入门后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提高吉凶预测的成功率。笔者认为:对某些量化性较强的经济预测,适合抽象思维较强的人,同时也适合对预测知识掌握到中等水平的人;对某些对策性较强的求谋预测(如企业管理预测),适合形象思维较强的人,同时也适合对预测知识掌握到高水平的人;对某些选择性质较强的各种预测(如求谋、婚姻等预测),适合灵感思维较强的人,同时也适合对预测知识掌握到更高或刚刚入门的人(当预测水平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时,就会对刚刚入门时的断卦经验进行肯定,经过“肯定──--否定──-再肯定”的经验才是真正的经验)。

查看目录 >> 《易占贵在变通》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