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医部 > 方药类 > 普济方 >

卷二百六十七 诸汤香煎门 诸汤

卷二百六十七 诸汤香煎门 诸汤

卷二百六十七 诸汤香煎门

  普济方卷二百六十七 诸汤香煎门 诸汤

  方

  御爱灵黍汤出百一选方

  大小麦各二两 甘草四两炒 缩砂仁一两半 生姜一斤连皮切 盐六两白者佳 右将大小麦炒熟。入诸药焙乾为细末。用磁器盛。食前后可服。暖脾补元。宿饮甚佳。大小麦恐有粗皮难服。先别多碾。取净末用。加肉豆蔻八枚尤佳。

  鸡香方出百一选方

  茴香半两 甘草炒 盐各一两 良姜 乾姜以上二味细锉以麻油搽过慢火炒金紫色各一两 川胡椒半两拣净细研为末 右为细末。点服。每服加胡椒半两。忌生葱蒜。寒凉菓品。

  韵梅汤出百一选方

  半黄梅一百个捶去核与仁 青椒四两拣净秤 姜一斤去皮研 盐半斤 甘草细锉为末秤一两 新会皮切细丝一两 乾山药晒乾取刀去皮锉研为末一两 右于净盆中。一处拌匀。安烈日中晒半月。以色变稍紫为度。更约度稠稀得所为佳。如遇阴雨展日。俟热安净器中。每日少许沸汤点。

  橙汤出百一选方

  橙子十个 乾山药一两 盐四两 甘草二两 盐白梅四两捶研去仁不去核 右先用橙子山药白梅一处研细。捏成饼子。焙乾再和诸药研为细末。入檀香半两尤佳。一方入生姜二两。百沸汤点服。

  集香汤出百一选方

  缩砂五两去皮 甘草三两 胡椒 檀香各半两 青盐四两 右先炒盐甘草。次下余药。炒令香熟为细末。如常点。

  清中汤出百一选方

  菖蒲半斤须水中生者净洗切作片子 桔梗 生姜切作片各四两 盐二两 甘草二两半炙 右和匀。罨一宿。晒乾为细末。入瓶窨一月。如常点。见火即色不白。一方有人参。

  紫姜汤出百一选方

  生姜一斤切片慢火炒令熟 舶上丁香皮二两 甘草二两锉 盐三两炒 丁香五十粒 右件搅焙乾为度。捣罗为末。

  温中汤出百一选方

  缩砂仁二两 甘草炙 盐炒各三两 丁香一分 生姜半斤去皮 右将姜捣碎。与缩砂甘草盐一处拌匀。淹一宿。焙乾。次入丁香同为细末。汤点下。一方只用甘草一两。

  四顺生姜汤出百一选方

  神黡四两 生姜半斤肥嫩者净洗细搽与神黡同和作饼焙乾 草豆蔻一两半炮熟去皮秤 大麦糵一两微炒 甘草一两半炙 右为细末。如常入盐少许。沸汤点下。一方无草豆蔻。

  小煮香汤出百一选方

  香附子四两不去皮只净洗略放炒盆内搽去毛用水三升煮 草菓子一两取仁缩砂 甘草各一两 丁香一分 檀香半两 右先煮香附子。次入余药同煮乾。切香附子碎。焙乾为细末。入盐点服。

  醍醐汤出百一选方

  神黡 官桂 乾姜煨各二两 盐三两炒过 甘草七两净者 乌梅八两洗净拍碎 右先将内五味焙乾。捣罗为细末。后入炒盐滚合作一处。用新净磁罐收。白汤点下。

  暗香方出百一选方 清神爽气。

  香附子一两拣大而无皮者炒 缩砂仁一两半炒 木香一分 檀香一钱 甘草二两炙 胡椒一钱炒 右件同为末。入盐点服。不拘时。

  檀香汤出和剂局方 治精神不爽。头目昏眩。心怯烦躁。志意不定。

  川芎不见火 白芷不见火各二两 桔梗焙三十两 檀香不见火三两 甘草炒六两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常服调中顺气。安神定志。清爽头目。

  煮香汤出医方集成

  木香 丁香 檀香 沉香 人参各二两 甘草一两 槟榔半两 茯苓二两去皮 右细锉。加水二升同煎。煮令水尽为度。或于银器内。贮重汤。乾窨尤妙。先择软烂者切焙之。半乾。入体燥者一处焙乾。捣罗为末。不入盐。加茶点。一方入藿香半两。

  八神汤出百一选方 温脾益胃。消酒化食。治胸膈痞闷。呕吐恶心。

  神黡炒 麦糵炒 甘草炙各二两 丁香一分 胡椒一分 盐三两 生姜四两细切 草豆蔻三个锉去皮 右件。除丁香胡椒二味。余药共一处。水浸一宿。次日焙乾。连丁香胡椒同为末。沸汤点服。一名姜黡汤。

  金粟汤出百一选方

  粟米一升 生姜十两 甘草四两 草菓二两净肉 右件。将粟米淘净。同生姜研碎。罨一宿。作饼子。焙乾。却同将甘草草菓捣罗为细末。若更入白术二两另炒。每服三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下。不计时服。

  粉姜汤出百一选方

  生姜十两去皮秤洗净切作片子 杏仁五两汤浸去皮尖 白盐五两 甘草五两微炙别捣为末 右先将杏仁细研。次下生姜。次下甘草盐。一处研如泥。拍作薄饼子。一日焙乾。碾为细末。经宿则色不白。沸汤点服。

  韵姜汤出百一选方

  生姜一斤 甘草五两 盐六两 缩砂仁三两 右先将甘草炙过。用姜盐为碎块子。同淹一宿。焙乾。乘热罨一宿。缩砂仁为细末。汤点如常服。

  龙砂汤出百一选方

  缩砂仁十两去白膜 丁香二两二钱 甘草二两锉 盐三两半 右先以文武火炒盐乾。次下甘草粗末。候黄下细末。次下缩砂微炒香熟。即倾入瓷罐子中。先入丁香。然后以厚纸急闭令密。不得透气。候冷取出。为末点之。

  荔枝汤出精粹方

  乌梅肉 甘草各二两 百药煎一两 白芷半两 白檀二钱 右为细末。汤点服。

  川芎汤出百一选方

  川芎 甘草 菖蒲 缩砂仁 右等分。于铫子内。纸衬炒微黄。同为细末。入盐点服。

  橄榄汤出百一选方

  紫苏五两切 生姜三斤切 盐三斤 木瓜作十斤去瓤切片子 右件。将盐入在三味内。一处拌和匀。淹两日。洗乾为细末。入在瓶子内收之。吃时。汤米一升。甘草三两炙为末。入在汤内。如常点服。

  湿乌梅荔枝汤出百一选方

  乌梅三十枚大者有肉右先以汤浸三五次去酸水取肉研烂与糖同熬 桂末半两入汤内 球糖一斤临时添减与乌梅同熬得所即止 生姜半斤取汁加减多少用 右件。熬成膏。看可便住火。用汤或水调点。止渴甚妙。密封瓶器收贮。

  乾豉汤又名元武汤出百一选方

  好盐豉二斤焙乾别捣罗为细末 莳罗 茴香 马芹子各半两 椒半两去目炒乾 乾茵蔯一两 盐五两炒乾 乾姜半两炮 甘草半两炒 右同作细末。与豉末再入臼杵匀。以马尾罗筛令极匀。只用汤点服。

  清韵汤出百一选方

  缩砂仁三两 石菖蒲一两 甘草半两炙 右为细末。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桂花汤一名桂香汤出百一选方

  甘草略炙一两 桂花三升拣子青柄子细研以磁器盛贮覆合略煎花须就团摘坠地下者亦可 乾姜一两 右件。为细末。同桂花打匀。量入炒盐少许。磁器盛贮。莫令漏气。如常法点。

  梅花汤出医方集成

  旋摘花未开者。溶蜡封花口。投入蜜罐子。过时用之。以匙挑花两朵。连蜜一匙。沸汤斟服。

  桂浆法出百一选方 夏月饮之。解渴消痰。气味香美。格韵绝高。

  以桂二两。桂须四两。去粗皮无味者取二两。白沙蜜一升。以水二斗。先煮取一斗。待冷。入新瓷瓶中。后下二味。扰二三百转令匀。先以油单一重覆。上加纸七重。以绳封之。每日封一重。七日开之药成矣。三伏中。或悬渍井底。蜡纸密封泥七日出井熟矣。

  洞庭汤出百一选方

  以细皮黄橘子一斤。于净盆内。以一砧子就盆内薄切。去核留汁。生姜去皮半斤。甘草四两捣碎。盐三两。一处拌罨。一两宿取出焙。再以橘汁浸。渗尽为度。焙乾为细末。如常法点。若添神黡炒麦糵炒各四两。以拌橘汁。即不须再浸。尤妙。风流蕴藉。非其他洞庭汤比。以其不去橘肉故也。

  凤池汤又名造化汤 腊中合。伏中方可成。伏中合腊中方可成。故名造化汤。

  肥乌梅去仁留核 甘草 盐 右各件。合时三味各一斤为准。炒盐为妙。等分不焙。先以乌梅甘草杵为粗末。次以盐一处拌匀。入罐子实按。收起。取腊月或伏内。各半年后方取出。焙乾为细末。如常点。夏月宜饮水。

  仙术汤出和剂方 辟瘟疫。除寒热。温脾胃。进饮食。

  苍术去皮四十八斤 枣去核二斗四升 乾姜炮二十两 甘草炒十四斤 盐炒二十三斤 杏仁去皮尖麸炒别捣二斤 右为细末。入杏仁和匀。每服一钱。沸汤点服。延年明目驻颜。轻身不老。

  煎甘草膏子法出百一选方

  用好粉草一斤。慢火上炙黄。细锉。研为粗末。以百沸汤五六碗泡。着竹枚儿搅成浓汁。生绢袋滤过。再将甘草渣。别用水煎。以无味为度。并前滤过汁作一处。使熟锅子内。先以麻油少许。乘热搽了。入甘草汁煎数十沸。以盐一斤。将汁就化开。纱片滤去盐滓。再熬成膏子。如米饮相似。投入乾瓶器内。临时修合。每用膏子一升。入前项药。大率一斤甘草。熬成膏子。可分作五料。不必限以五七升也。檀香汤。膏子一升。檀香细末三钱。脑麝各一百文。研细入生姜自然汁三两点。同碾投入膏内。点时少许汤化开饮。丁香汤。入丁香细末三钱。余依法。辰砂汤。入辰砂细末二三钱。看颜色如何。入脑麝并依前法。胡椒汤。入胡椒细末一两。入脑麝并依前法。缩砂汤。入缩砂细末二两半。丁香乾姜细末各少许。不用脑麝。茴香汤。入炒黄茴香细末一两。檀香白檀细末各少许。不用脑麝。以上只看滋味如何。随意加减。

  近侍汤出传信适用方

  丁香一两 桂去粗皮半两 甘草锉一两半 缩砂仁四两 盐二两 麝香一钱研后入 右先将盐炒令乾。次入缩砂甘草。慢火炒黄色。乘热入净器。先入一半在底。次下丁香在中。又以一半盖之。密封口。俟冷入桂。急碾为细末。却入麝香同拌匀。磁盒盛窨三五日。每服一钱。沸汤点服。

  八神汤出传信适用方

  神黡三两捣碎微炒 大麦糵三两捣碎略炒 甘草三两炙 草菓子四两炒去皮 橘红一两 丁香三钱不焙 胡椒三钱 粟米二两炒熟 右为细末。入盐点服。

  洞庭汤出传信适用方

  陈皮四两 檀香半两 甘草一两 右为细末。入盐点服。

  快气汤出传信适用方

  生姜一斤切作片子以盐二两淹两宿焙乾 神黡三两 白术三两 橘皮二两不去白洗净 荆三棱半两炮 蓬莪廿□戍半两 甘草三两炙炒 大米糵二两 草豆蔻一个煨去皮子得用炙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汤点服。

  又方传信适用方

  香附子一两 木香一两 甘草半两炒 缩砂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汤点服。不拘时。

  半夏汤传信适用方

  半夏先以水煮透软焙乾为末姜汁和饼子焙乾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 茯苓去皮 右各等分。为末。入盐点服。

  爽气汤出传信适用方

  白术一两 缩砂仁四两炒 甘草一两半炙 龙脑薄荷去土一钱 右为细末。入盐点服。

  枨汤传信适用方

  枨黡四两 甘草一两 檀香一分 白盐一两 右一处为末。点服。入龙脑少许。尤奇。

  木瓜汤出传信适用方

  木瓜生去皮瓤薄切片子秤三斤 生姜洗去皮薄切片子秤一斤 甘草生用细锉碎秤一斤 盐筛拣净秤一斤二两 右同入盆内拌匀。罨一宿后。于日中晒。不住搅转。俟水脉尽。慢火焙乾。碾为细末。入瓷器贮之。每服二钱。白汤点服。

  六犯豆蔻汤传信适用方

  生姜一斤切片晒乾 草菓半斤去壳并白皮 甘草四两炒

  只如此。名豆蔻汤。用盐二两。不晒生姜。淹一夕成末。三倍汤。添缩砂。与缩砂甘草同。四神汤添胡椒半两。名五顺汤。添荜拨半两成六和汤。添半夏二两。名七气汤。右为末。入盐。如常服。

  丁香调气汤出朱氏集验方

  白豆蔻八钱 丁香七钱 缩砂仁 乾姜 木香 白术炒各半两 甘草炙一两半 炒盐一两三钱 右为细末。热汤点服。

  经进过院汤出朱氏集验方

  草豆蔻一两用生姜五两切片同拌以水三升慢火煮水乾为度取焙乾 白豆蔻仁 蓬莪术炮 益智仁各半两 粉草 炒盐各一两半 右为细末。热汤点服。

  □□□(元□女)□相入朝汤出卫生家宝方 冲冒雾气。春天不可少服。空心进饵。

  沉香 木香 甘草 人参 茴香 肉蔻 草豆蔻 荜澄茄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沸汤点。入盐少许。

  桂浆出御药院方

  桂去粗皮为细末 赤茯苓去皮为末三两 大麦糵为末半两 细黡为末半两 生蜜三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一百个生研如泥 熟水一斗 右用前件药末。蜜杏泥并水。一处搅匀了。和水共量三大红盔。入于磁罐子内。以油纸封口。上用数重纸盖。固济入水窨内三日方熟。绵滤去滓。水浸饮之。

  桂沉浆出御药院方

  沉香三钱 紫苏叶 乌梅肉各二两 乳糖六两 右件四味。用水三碗。熬至二碗。滤滓。入桂浆一升半。合作浆饮之。渗湿逐饮。顺气止渴。

  神仙不老汤出余居士选奇方

  香附子拣圆者去尽黑皮微炒四两 姜黄汤浸一宿洗净焙乾秤二两 甘草一两炙 右三味同捣。罗成细末。每一大钱入盐点。空心服。皇祐至和间。刘君锡。以事窜岭南。至桂州遇仲远先生口授此方。仲远是时已百余岁。君锡服此方。间关岭表数年。竟免岚瘴之患。后还襄阳。寿至九旬。尝云。闻之仲远说。晨盥栉讫。未得议饮食。且先服此汤。可保一日无事。旦旦如此。则终身无病矣。

  紫苏乌梅汤出德生堂 常服。醒酒止渴。早晨作汤药甚妙。

  紫苏一斤 乌梅肉一斤别研 甘草一斤 乾葛一斤 杏仁煮去皮尖别研一斤 盐半斤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沸汤调服。

  和气地黄汤出刘先生真格方 常服。以代汤茶酒菓。

  木香一钱 楝桂一钱 桂花半钱 茯苓一钱去皮 白术一分 白芥子一钱炒黄 乾山药 川芎各一分 甘草半两焙 当归洗去土一分焙 缩砂仁半钱去皮 右为极细末。入麝香少许。研匀。用数重油纸。或瓷器内密封起。每用蜜二斤。饧饴一斤。温好甜水五升化匀开。抄煎药十钱。并杏仁十枚。净灰炒香焦。去皮尖槌碎。湿地黄根约半盏许。切长寸。

  香橙汤出杨氏方

  橙子大者三斤破去核切作片子连皮用 生姜五两去皮切片焙乾 右件。于净砂盆内研烂如泥。次下炙甘草末二两。檀香末半两。并搜和拍作饼子。焙乾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下。

  无尘汤出杨氏家藏方 清气消壅。

  糖霜二两 脑子一字 右杵。先将糖霜研细。次入脑子研匀。每服一钱。沸汤点下。

  五味子汤出本草 千金。月令五月宜服之。

  取五味子一大合。以木杵臼细捣之。置小瓷瓶中。以百沸汤投之。入少蜜。即密封头。置火边良久。汤堪饮。又方。俟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再上火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肺虚寒人。可时时服。

  诸香

  方

  薰衣香方出海上方

  零陵香 丁香 青桂皮 青木香 鸡骨煎香 郁金香 枫香各三两 薰陆香 苏合香 甘松香 甲香各三两 沉水香五两 雀头香 白檀香 安息香 艾纳香 藿香 麝香各半两 右为末。蜜二升半。煮肥枣四十枚。令烂熟。以手痛搦令烂如粥。以生布绞去滓。用和香乾湿如搽面。捣五百杵。成丸。密封七日乃用之。以微火烧之。以盆水内笼下。以杀火气。不尔必有焦气也。

  又方出海上方

  薰陆香 沉香 檀香 兜娄婆香 煎香 甘松香 零陵香 藿香各一两 丁香十八铢 枣肉八两 苜蓿香二两 右粗下筛。合枣肉再捣。量加蜜和之。成丸。

  又方出海上方

  沉香 煎香各五两 雀头香 丁子香 藿香各一两 右治下筛。内麝香末半两。粗罗。临薰衣时。蜜和为丸用。

  湿香方出海上方

  沉香二斤七两九铢 甘松香 檀香 雀头香一作藿香 鸡骨煎香 甲香 零陵香 丁香各三两九铢 麝香二两九铢 薰陆香三两六铢 右为末。临用时以蜜和丸。烧之用薰衣。不用时瓶盛埋之。久窨佳。预和不中用。

  百合香一名百和香

  沉水香五两 丁子香 鸡骨香 兜娄婆香 甲香各三两 薰陆香 白檀香 熟犍香 炭末各三两 零陵香 雀头香 苏合香 安息香 麝香 燕香 青桂香 青木香 甘松香 白笺香柴也 藿香各一两 右为末。酒洒令软。再宿酒气歇。以白蜜和内瓷器中。蜡纸封勿令气洩。冬月间。取用火佳。

  裛衣香

  丁子香一两 苜蓿香二两 甘松香 茅香各三两 藿香 零陵香各四两 右各捣。加泽兰四两。粗下筛。用之极美。

  又方出海上方

  零陵香二两 藿香 甘松香 苜蓿香 煎香 白檀香 沉水香各一两 右各捣。加麝香半两。粗下筛。用如前法。

  又方出海上方

  藿香四两 丁香七枚 甘松香 麝香 沉香 煎香各一两 右粗下筛。和为乾者。取包衣大佳。

  薰衣湿香方

  薰陆香八两 詹糖香五两 览木□朵 藿香各三两 甲香二两 青枝皮一两 右先取硬者。黏湿难碎者。各别捣。或细切咬咀。使如粟黍。然后二薄布于盘上。自余别捣。亦别余其上。有顿筛下者。以纱不得太细。别煎蜜。就盘上以手搜搦。令匀。然后捣之。燥湿必须调适。不得过度。太燥则难丸。太湿则难烧。易尽则香气不发。难尽则烟多有焦臭。无复芬芳。是故香须粗细燥湿合度。蜜共香相称。火又须微。使香与绿烟共尽。

  薰衣香方

  沉香一两 麝香一两 苏合香一两半 丁香二两 白胶香二两 甲香一两酒洗蜜点微炙 右火□尃沉香。令碎如大豆粒。丁香亦捣。余香为末和讫。蜜丸烧之。若薰衣。加艾纳香半两佳。

  又方

  白檀香一两 麝香三两并和捣 丁香一两二铢 苏合香一两 沉香九两 甲香二两酒洗 薰陆香一两二铢和捣 甘松香一两别捣 右蜜和。用瓶盛埋地底二十日。取出为丸以薰衣。

  薰衣香方

  沉水香一斤锉酒浸一宿 <栈>香五两鸡骨者 苏合香一两如无亦得 甲香二两酒洗 麝香一两半 白檀香一两别研 右捣。如小豆大小。相和。以细罗。罗麝香。内中调以蜜。器盛。封三日用之。七日更佳。欲薰衣。先于润地陈。令邑邑上笼。频烧三两火佳。法在笼下安水一碗。烧讫止衣于大箱中裛之。经三两宿。然后著衣。以经过处。去后犹得半日以来。香气不歇。

  裛衣乾香方

  沉香 苜蓿香各五两 白檀香三两 丁香 藿香 青木香一两 甘松香一两 鸡舌香一两 零陵香十两 艾纳香二两 雀头香一两 麝香半两 右捣如黍粟麸糠。勿令细末。乃和相得。若置衣箱中。必须绵裹之。不得用纸。秋冬犹著。盛暑之时香速绝。凡诸草香。不须及时乃佳。若欲少作者。准此为大率也。

  裛衣香方

  藿香 零陵香 甘松香各一两 丁香二两 右细锉。如米粒。微捣。以绢袋盛衣箱中。

  又方

  泽兰香 甘松香 麝香各二两 沉香 檀香各四两 苜蓿香五两 零陵香五两 丁香十两 右粗捣。绢袋盛。衣箱贮之。

  又方

  丁香四两 吴白胶香三两 詹糖香六两 麝香研 苏合香 郁金香各一两 沉香十两 甲香四两酒洗熬 右捣罗。以绢袋盛之。裛衣香中妙。

  串香

  沉香五钱 白檀香五钱 藿香一两 零陵香五钱 降真香一两 丁香皮五钱 麝香少许 脑子 香白芷二两 甘松二两 三柰子二两 大黄一两 茅香一两 玄香一两

  清远香

  藿香 零陵香 三柰子 香白芷 川芎 大黄 香附子 藁苯 玄参 丁皮 甘松 茅香 黄芩

  华盖香

  丁香 沉香 檀香 茅香 香白芷 白附子各五钱 草豆蔻 艾 酸枣 右用酸枣取自然汁。煮成膏子。和匀入杵臼。捻如桐子大。着火燃一丸。绿烟直上。结成华盖不散。

  芬积香

  沉香锉二十五两 笺香锉二十两 檀香锉二十两茶清浸炒黄 丁香十两 甲香二十两用炭火煮两日洗净以蜜酒煮熟 藿取叶十两 牙硝研十两 麝香研十两 梅花脑研三两 沙木炭二十两 零陵香用叶十两 右除研药外。为细末。用蜜十两炼。同研药一并搜和令匀。如常法烧。

  衙香

  甲香六两炭火煮两日洗净再以酒和蜜同煮令乾 檀香锉十二斤蜡茶青炒 牙硝 沉香锉六两 笺香锉三两 脑子研九两 麝香研九两 蜜比香秤两加倍用炼和香 右为末。入研药。用蜜搜和令匀。如常法烧。

  降真香

  紫檀香锉三十两以建茶细末一两汤调两碗湿香令匀慢火炒两三时勿令焦水气尽为度 白茅香细锉三十两青州枣二十个擘破水二升同煮变色炒令色变拣去枣及黑者不用用好者十五两 紫润降真香锉四十两 黄熟香锉三十两 焰硝汤化飞淘去粗熬霜半斤 丁香皮十两 瓶香二十两 麝香十五两 甘松拣净十两 粉草锉五两 藿香十两 龙脑二两 笺香锉三十两 右为末。入研药。炼蜜搜和。如常法烧之。

  清远香

  降真香系紫藤者锉六两 零陵香锉六两 茅香六两 玄参拣五两 丁香皮五两 香附子拣净十两 藿香锉二两 白芷三两 麝香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搜和。令匀。用如常法。

  衣香方

  茅香二两锉蜜炒 零陵香二两 白檀三钱 甘松去土一两 三柰子七钱 香白芷二两 麝香少许 右件。精新。捣为粗末。以绢袋盛之。

  辟衣鱼令衣香

  以榵梜实初熟时。置衣笥中。其气芬馥。

  湿香

  以榠棂生压汁。以甘松玄参。合和作末。甚爽神。

  又方

  以甲香不限多少。先用黄土泥水煮一日。以温水浴过。次用米泔或灰汁煮一日。依前浴过。后用蜜酒煮一日。又浴过。火□尃乾任用。

  令人体香

  采甘松作汤浴之。

  主恶气令人衣香

  以迭迷香烧之。去鬼。

  合香方

  每甲香一斤。以米泔一斗半。于铛中以微火煮。经一伏时。即换新泔。又经三换。即漉去泔。手刮去香上恶物讫。用白蜜三合。水一升。又糖火煮一伏时。水乾。又以蜜三合。水一升。再煮。都三伏时。以香烂止。炭火热烧。漉清酒令润。铺香于其上。以新瓷瓶盖令密泥一伏时。待香冷硬。即臼中。用木杵捣令烂。以沉香三两。麝香一分。和合略捣令相乱。入甲香盛以瓷瓶贮之。更能埋之。经久方烧。尤佳。

  令人身香

  以大枣和桂心白瓜仁松树皮为丸。久服香身。并衣亦香。

  诸煎

  方

  梅汤煎

  取熟杨梅。于瓦器内罨一宿。即烂。用绢袋沥出汁。慢火熬成膏。瓦罐盛贮。每用入蜜少许。沸汤点服。

  金樱煎

  用严霜时。取金樱子。先搽去刺。然后去穰捣烂。用渔酢取汁。绵帛滤过。慢火熬成膏。后入檀香诸香在内。瓦罐收贮。沸汤点服。酒调能驻容颜。

  木瓜汤

  用木瓜去穰子。蒸过烂研如泥。入盐少许。用瓦罐盛贮。沸汤点服用。

  醍醐膏

  用乌梅一斤。捶碎。甜水四大碗。煎一碗。滤去粗。白沙糖五斤。砂仁末半两。入砂石器内。慢火熬成赤色膏为度。取下放冷。加白檀香四钱。麝香一字。令匀。磁石器内收顿。封口一宿。夏月冷水调。冬月沸汤调用。

  诗曰乌梅化痰止烦渴。蜜生津液润心肺。大檀大能解暑毒。麝香通窍辟邪气。

  甲煎汤

  甲香二两 沉香六两 丁香 藿香各四两 薰陆香 枫香膏 麝香各六两 大枣十枚取肉 右口□父咀如豆大。以蜜二合和匀。纳瓷坩中。以绵裹口。将竹篾交络蔽之。又油六斤。零陵香四两。甘松二两。绵裹内油中。铜铛缓火煎四五沸止。去滓。更用酒一升半。并内煎坩中。亦以竹片蔽之。然后剜地为坑。置坩于上。使出半。复内将煎小香坩。合此口上。以湿纸缠两口。仍以泥涂上。使厚一寸讫。皂下暖坩火起。从旦至暮。暖至四更止。明发待冷。看上坩香汁。半流沥入下坩内。成矣。

  烧甲煎香泽合口脂方

  兰泽香半斤 零陵香一斤 甘松香五两 吴藿香六两 新压乌 麻油一升 右并大斤两。拣择精细。烧水净洗。以酒水渍使调匀。经一日一夜。并著铜铛中。缓火煮之。经一宿。通前蔽两日两宿。须缓火煎讫。取去香泽。澄去清。以绵滤□□□(勿□口)□讫。内著磁坩中。勿令香气洩。封如法。

  又方

  沉香一斤 丁香二两 麝香 薰陆香 艾纳各半两 白胶香 苏合香各一两 甲香二两 右并大斤两。令别捣如麻大。先炼白蜜于上沫尽。即取沉香等于漆盘中和之。使调匀。若香乾。取前件香泽。和使匀散。内著瓷器中。使实。看瓷器大小。取香多少。别以绵裹。以塞瓶口。缓急量之。仍用青竹篾三条栈之。即覆瓶口于前件所烧香泽瓶口上。仍使两口上下相合。然后穿地埋著。香泽瓶口共地平。覆合香瓷瓶令露。乃以湿纸缠瓶口相合处。然以麻捣泥瓶口边。厚三寸。盛香瓶上。亦令遍厚一寸。以炭火烧瓶四边。缓炙使薄乾。然后使用糠火。马粪火亦佳。烧经三宿四日。勿得断火。看之。必使调匀。不得有多少之处。香汁即下不匀。三宿四日烧讫。即住火。其香泽伤多即焦。令少带生气佳。仍住经两日。使香饼冷讫。始开其上瓶。总除却。更取别研内一分香。于瓶中烧之。一依前法。若无别瓶。还取旧瓶亦得。其三分者。香并烧讫。未得即开。仍经三日三夜。停除火讫。又经两日。其甲煎成讫。澄清。斟量取。依色铸泻其沉香少许。少著香泽。只一遍烧上香瓶。亦得好味。五升铜铛一口。铜钵一口。黄蜡一大斤。又件蜡。置于铛中。经火煎之。使沫消尽。然后倾钵中。停经少时。使蜡冷凝。还取其蜡。依前销之。即择紫草一大斤。用常竹著挟取一握。置于蜡中。煎取紫色。然后擢出。更著一握紫草。以紫为度。煎紫草尽一斤。蜡色即足。若作紫口脂。不加余色。若造肉色口脂。著黄蜡紫蜡各少许。若朱色口脂。凡一两蜡色中。和两大豆许朱砂即得。但铸前件三色口脂法。一两色蜡中。著半合甲煎。相和箸头点置竹上。看坚柔得所。泻著竹筒中。斟酌冷即看之。

  煎甲煎先造香油方

  零陵香 藿各一两并锉之以酒拌微温用绵裹内乌麻生油二斤缓火一宿缓去滓油安三斤瓶中掘地作坑埋瓶于中瓶口向地面平 沉香一斤 小甲香八两 麝香三两 苏合香一两 右并捣如豆大粒。以蜜拌。内一小角瓶中。用竹篾封其口。勿令香漏。将此角倒垂土中瓶口内。以纸泥。泥两瓶接口处。不令土入。用泥。泥香瓶上。厚六七分。用糠火一石烧之。上瓶其火微微不得烈。使糠尽。煎乃成矣。

  甲煎方

  沉香 甲香各五两 檀香半两 麝香一分 香附子 甘松香 苏合香 白胶香各一两 右捣碎。以蜜和。内小瓷瓶中。令满。绵幂口。以竹篾十字络之。又生麻油二斤。零陵香一分半。藿香二分。茅香二分。石相和水一升。渍香一宿。著油内。微火上煎之。半日许。泽成去滓。别一瓷瓶中盛。将小香瓶。覆著口入下瓶口中。以麻泥封。并瓶厚五分。埋土中。口与地平。泥上瓶讫。以糠火微熬半日许。著瓶上。放火烧之。欲尽糠。勿令绝。三日三夜煎成。停二日许。得冷。取泽用之。云停二十日。转好火烧。不熟即不香。须熟烧。此方妙。

  又方

  蜡 蜜各十两 紫草一两半 右和蜡煎。令稠。紫草和朱砂并泽。泻筒中。

  甲煎方

  沉香六两 丁香 笺香四两 枫香 青木香各二两 麝香一具 大枣十枚 肉甲香三两 右锉。以蜜一合和拌。著坩内。绵裹。竹篾络之。油六升。零陵香四两。甘松香二两。绵裹著油中。煎之。缓火可四五沸即止。去香草著坩中。埋出口将小香坩合大坩。湿纸缠口。泥封可七分。须多著火。从旦至午。即须缓火至四更。即去火。至明待冷。发看。成甲煎矣。

  甲煎唇脂 治唇裂口臭方

  先以麻捣泥。泥两口好瓷瓶。容一斗以上。各厚半寸。曝令乾。

  甘松香五两 艾纳香 苜蓿香 茅香各一两 藿香三两 零陵香四两 右六味。先以酒一升。水五升。相合作汤。洗香令净。切碎。又以酒水各一升。浸一宿。明旦取一斗五升乌麻油。六味内其中。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内上件一口瓶中。令少许不满。然后取

  上色沉香三斤 雀头香 苏合香各三两 白胶香 白檀五两 丁香 麝香 甲香各一两 右八味。先以酒水相和作汤。洗香令净。各各别捣。不用绝细。以蜜二升。酒一升。和香内。上件瓷瓶中。令实满。以绵裹瓶口。又以竹篾交横约之。勿令香出。先掘地埋上件油瓶。令口与地平。以香瓶合覆油瓶上。令两口相当。以麻捣泥。泥两瓶口际。令牢。密可厚半寸许。用糠壅瓶上厚五寸。烧之。火欲尽即加糠。三日三夜勿令火绝。计糠十二石讫。停三日。令冷。出之。别炼蜡八斤。煮数沸。内紫草十二两。煎数十沸。取一茎紫草向爪甲上研看。紫草骨白出之。又以绵滤过。与前煎相和。令调。乃内朱砂粉六两。搅令相得。少冷未凝之间。倾置竹筒中。筒上用纸裹麻缠之。待凝冷。解开。任意用之。计此可五十梃。

  金樱子煎

  用金樱子经霜后者。以竹夹子摘取。于大木臼中。转杵却刺勿损之。擘为两片。去其子。以水淘洗过。烂捣入大锅。以水煎。不得绝火。煎约水耗半。取出。滓滤过。仍重煎以稀汤。每服取一匙。用暖酒一盏调服。其功不可尽述。

查看目录 >> 《普济方》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