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医部 > 经论类 > 伤寒六书 >

杀车槌法卷之三

杀车槌法卷之三

  吾专伤寒,深明奥旨,脉正则道合,神机用药,则随手取应。的本、续论,全备发明,杀车槌法,世之罕有,永为养生之宝矣。今将秘验三十七方、就注三十七槌法、二十条煎法、二十条劫病并制解法,名杀车槌也。实为我肺腑不传之妙,我后子孙,一字不可轻露,莫与俗人言,莫使庸医见尔。宜谨慎珍藏,毋违我之至嘱也。
  [杀车槌法卷之三] 劫病法

  一伤寒,发狂奔走,人难制伏,先于病患处生火一盆,用醋一碗,倾于火上,其烟冲鼻入内即安,方可察其阳狂阴躁亲切,用药无差。若初起头疼,发热恶寒方除,已后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骂詈叫喊,大渴欲死,脉来有力,乃因邪热传里,阳盛发狂,当用寒药下之,此为阳狂。

  凡见舌卷囊缩者,不治。若病起无头疼,身微热,面赤戴阳,烦躁,脉来沉微无力,欲坐卧于泥水中,乃因寒极而发躁,即阴证似阳,当用热药温之,此为阴躁。凡见厥冷,下利谵语者,不治。医者不看脉,以虚阳上膈而躁,误为实热,反与凉药,使渴盛燥急,则气消成大害矣。须详脉来有力无力,此为良法。

  一伤寒,腹中痛甚,将凉水一盏,与病患饮之,其痛稍可者,属热痛,当用凉药清之。清之不已,而或绕脐硬痛,大便结实,烦渴,属燥屎痛,急用寒药下之。若食积痛,同治法。若小腹硬痛,小水自利,大便黑,身目黄者,属蓄血痛,亦用寒剂加行血药,下尽黑物则愈。此三者,皆痛随利减之法也。若饮水愈加作痛,属寒痛,当用温药和之。和之不已,而或四肢厥冷,腹痛,呕吐泻利,急用热药救之。须详脉来有力无力,此为良法。

  一伤寒,直中阴经真寒证,甚重而无脉,或吐泻脱元而无脉,将好酒姜汁各半盏,与病患服之,其脉来者,可治。当察其脉用药,不拘脉浮沉大小,但指下出见者,生。如用此法脉不至者,必死。又当问病患有何疼痛处,若有痛证,要知痛甚者,脉必伏,宜随病制宜。如无痛证,用此法而脉至者,此为吉兆。尤当问病患,若平素原无正取脉,须用覆手取之,脉必见也,此属反关脉,诊法与正取法同。若平素正取有脉,后因病诊之无脉者,亦当覆手取之。取之而脉出者,阴阳错乱也,宜和合阴阳。如覆取正取俱无脉者,必死矣。此为良法。

  一伤寒,舌上生苔,不拘滑白黄黑,俱用井水浸青布片,于舌上洗净后,用生姜片子时时浸水刮之,其苔自退。凡见舌生黑苔芒刺者,必死。此热毒入深,十有九死,是肾水克心火也。若发黄者,用生姜时时周身擦之,其黄自退。若心胸胁下有邪气结实,满闷硬痛,又法用生姜一斤,捣渣去汁,炒微燥带润,用绢包于患处,款款熨之。稍可,又将渣和均前汁,炒干再熨,许久豁然宽快。

  俱为良法。

  一伤寒.鼻衄成流,久不止者,将山栀炒黑色,为细末,吹入鼻内,外将水纸搭于鼻冲,其血自止。若点滴不成流者,其邪在经未解,照后秘方用药,不在此法。

  一伤寒,热邪传里,服转药后,盐炒麸皮一升,将绢包于病患腹上,款款熨之,使药气得热则行,大便易通矣。

  一伤寒,吐血不止,用韭汁磨京墨呷下,其血见黑必止。如无韭汁,用鸡子清亦可。正谓赤属火而黑属水也。

  一伤寒,直中阴经真寒证,或阴毒证,身如被杖,腹中绞痛,呕逆沉重,不知人事,四体坚冷如石,手指甲唇青,药不得入口,六脉沉细,或无脉欲绝者,将葱缚一握,切去根叶,取白三寸许,捣如饼,先用麝香半分,填于脐中,后放葱饼脐上,以火熨之,连换二三饼。稍醒,灌入生姜汁,煎服回阳救急汤。如不醒,再灸关元、气海二三十壮,使热气通其内,逼邪出于外,以复阳气。如用此法手足不温,汗不出,不省人事者,必死也。此为良法。

  一伤寒,热病,热邪传里,亢极无解,用黄连煎水一盏,放井中顿冷,浸青布搭在胸中,徐徐换之,待热势稍退即除,不可久渍,夏天用此法,冬天不宜用。

  一伤寒,服药转吐出不纳者,随用竹管重捺内关,后将生姜自然汁半盏,热饮,其吐即止。大凡服寒药热饮,热药寒饮,中和之剂温和服之。如要取汗,虽辛甘之剂,亦宜热服。如要止汗,虽辛甘温之剂,亦宜温服。此为良法。

  一中风,痰厥昏迷,卒倒不省人事,欲绝者,先用皂荚末捻纸烧烟,冲入鼻中,有嚏可治。随用吐痰法,将皂荚末五分,半夏、白矾各三分,为细末,姜汁调服探吐.后服导痰汤加减治之。无嚏不可治。此为良法。

  一治干霍乱,不得吐者,用滚汤一碗,入皂荚末三分,盐一撮调服探吐,莫与米汤,设若与之,即死,是谷气反助邪气也。

  一中寒,卒倒昏迷不省者,先用热酒、姜汁各半盏灌入,稍醒后,服加味理中饮为效。如不饮酒人,只用姜汁灌之,根据法调治。此证冬月甚有之,余月几希矣。

  [杀车槌法卷之三] 制药法

  一用附子,去皮脐,先将盐水、姜汁各半盏,用沙锅煮七沸,后入黄连、甘草各半两,再加童便半盏,再煮七沸。住火良久,捞起入瓷器盛贮,伏地气一昼夜,取出晒干,以备后用,庶无毒害。

  顶圆脐正,一两一枚者,佳。此为良法。

  一用川大黄,须锦纹者,佳。锉成饮片,用酒拌均,燥干,以备后用,不伤阴血。如年壮实热者,生用,不须制之。此为良法。

  一用麻黄,去节,先滚醋汤略浸片时,捞起,以备后用,庶免太发。如冬月严寒,腠理致密,当生用者,不须制之。此为良法。

  一用茱萸,将盐水拌均,炒燥,以备后用,庶无小毒。此为良法。

  [杀车槌法卷之三] 解药法

  一用附子后身目红者,乃附毒之过,用萝卜捣水,滤汁二大盏,入黄连、甘草各半两,犀角三钱,煎至八分,饮之,以解附毒,其红即除。如解迟,必血从耳、目、口、鼻出者,必死。无萝卜,用萝卜子捣水取汁亦可。此为良法。如无萝卜子,用澄清泥浆水亦可也。

  一用大黄后泻利不止者,用乌梅二个,炒粳米一撮,干姜三钱,人参、炒白术各半两,生附子皮一钱半,甘草一钱,升麻少许,灯心一握,水二大钟,去滓后入炒陈壁土一匙调服即止,取土气以助胃气也。此为良法。

  一用麻黄后汗出不止者,将病患发披水盆中,足露出外,用炒糯米半升,龙骨、牡蛎、本、防风各一两,研为细末,周身扑之,随后秘方用药,免致亡阳而死。为良法。

  [杀车槌法卷之三] 煎药法

  一用发汗药,先煎麻黄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止汗药,先煎桂枝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和解药,先煎柴胡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下药,先煎滚水,入枳实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温药,先煎干姜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行血药,先煎桃仁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利水药,先煎猪苓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止泻药,先煎炒白术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消渴药,先煎天花粉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止痛药,先煎白芍药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发黄药,先煎茵陈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发斑药,先煎青黛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发狂药,先煎石膏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呕吐药,先煎半夏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劳力感寒药,先煎黄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感冒伤寒药,先煎羌活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暑证药,先煎香薷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风病药,先煎防风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腹如雷鸣药,先煎煨生姜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湿证药,先煎苍术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杀车槌法卷之三] 秘用三十七方就注三十七槌法

  升麻发表汤

  (即麻黄汤,自有加减法。)治冬月正伤寒,头痛发热,恶寒脊强,脉浮紧,无汗,为表证。此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当发汗。以头如斧劈,身如火炽者,宜用此汤。

  麻黄桂枝甘草杏仁升麻川芎防风白芷羌活本经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而喘者,本方加干葛,去升麻。本经发热恶寒,身体痛者,本方加苍术、芍药,去杏仁。本经恶寒发热,身痒面赤者,以其不得小汗出故也,本方去白芷、杏仁,加柴胡、芍药。本经头痛,发热恶寒,胸中饱闷者,本方加枳壳、桔梗。本经感寒深重,服汤不作汗者,宜再服,至二三剂而汗不出者,死。本经汗后不解者,宜再服,量证轻重,用麻黄、升麻,分多寡为当。

  水二钟,姜三片,葱白二茎,槌法,加江西豆豉一撮煎之。热服,取汗如神,宜浓被覆首。凡中病即止,不得多服,多则反加别病矣。

  疏邪实表汤

  (即桂枝汤,自有加减法。)治冬月正伤风,头痛发热,恶寒脊强,脉浮缓,自汗,为表证。此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当实表散邪。无汗者,不可服。

  桂枝赤芍药甘草防风川芎羌活白术如汗不止,加黄;喘,加柴胡、杏仁;胸中饱闷,加枳壳、桔梗。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槌法,加胶饴二匙煎之。温服。

  羌活冲和汤

  (以代桂枝、麻黄、青龙、各半等汤。此太阳经之神药也。)治春、夏、秋非时感冒暴寒,头痛发热,恶寒脊强,无汗,脉浮紧。此足太阳膀胱经受邪,是表证,宜发散,不与冬时正伤寒同治法。此汤非独治三时暴寒,春可治温,夏可治热,秋可治湿,治杂证亦有神也。秘之,不与庸俗知此奇妙耳。本方自有加减法,备开于后。

  羌活(一钱半)防风(一钱)苍术(一钱半)黄芩(一钱)川芎(一钱)白芷(一钱)甘草(一钱)生地黄(二钱)细辛(五分,不可多)如胸中饱闷,加枳壳、桔梗,去生地黄。夏月,本方加石膏、知母,名神术汤。如服此汤后不作汗,本方加苏叶。喘而恶寒身热,本方加杏仁、生地黄。汗后不解,宜再服。汗下兼行,加大黄,釜底抽薪之法。其春、夏、秋感冒非时伤风,亦有头痛,恶寒身热,脉浮缓,自汗,宜实表,本方去苍术,加白术。汗不止,加黄,即加减冲和汤。再不止,以小柴胡加桂枝、芍药一钱,如神。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一钟,槌法,加葱白捣汁五匙,入药再煎一二沸。如发汗,用热服;止汗,用温服。

  柴葛解肌汤

  (即葛根汤,本汤自有加减法。)治足阳明胃经受证,目疼鼻干,不眠,头疼眼眶痛,脉来微洪。宜解肌,属阳明经病。其正阳明腑病,别有治法。

  柴胡干葛甘草黄芩芍药羌活白芷桔梗本经无汗,恶寒甚者,去黄芩,加麻黄。冬月宜加,春宜少,夏秋去之,加苏叶。本经有汗而渴者,治法开在如神白虎汤下。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槌法,加石膏末一钱,煎之热服。

  柴胡双解饮

  (即小柴胡汤,本方自有加减法。)治足少阳胆经受证,耳聋胁痛,寒热,呕而口苦,脉来弦数。属半表半里,宜和解。此经胆无出入,有三禁,不可汗、下、吐也,只有小柴胡一汤,随病加减,再无别汤。

  柴胡黄芩半夏甘草人参陈皮芍药本经证,小便不利者,加茯苓。本经呕者,入姜汁、竹茹。胁痛,加青皮。痰多,加栝蒌仁、贝母。寒热似疟者,加桂枝。渴者,加天花粉、知母。齿燥无津液,加石膏。嗽者,加五味、金沸草。坏证,加鳖甲。本经证,心下饱闷,未经下者,非结胸,乃表邪传至胸中,未入乎腑,证虽满闷,尚为在表,只消小柴胡加枳、桔。未效,就以本方对小陷胸加枳、桔,一服豁然,其妙如神。秘之,不与俗人言之耳。虚烦类伤寒证,本方加竹叶、炒粳米。本经与阳明合病,本方加葛根、芍药,如拾芥。妇人热入血室,加当归、红花。男子热入血室,加生地黄。老妇人伤寒,无表证,其热胜者,本方加大黄;甚者,加芒硝。

  水二钟,姜一片,枣二枚,槌法,入生艾汁三匙,煎之温服。

  桂枝大黄汤

  (即桂枝汤内加大黄,本方自有加减法。)治足太阴脾经受证,腹满而痛,咽干而渴,手足温,脉来沉而有力。此因邪热从阳经传入阴经也。

  桂枝赤芍药甘草大黄枳实柴胡本经腹满,不恶寒而喘者,加大腹皮,去甘草。

  水二钟,姜一片,枣二枚,煎之,临服槌法,入槟榔磨水二匙,热服。

  加味理中饮

  (即理中汤,本方自有加减法。)治足太阴脾经受证,自利不渴,手足温,身无热,脉来沉而无力。此属脏寒。

  干姜白术人参甘草肉桂陈皮茯苓厥阴消渴,气上冲心,饥不欲食,食即吐蛔,腹痛,大便实者,本方加大黄、蜜少许利之。本经腹濡满,时减者,根据本方去甘草。本经呕吐者,入半夏、姜汁。本经蜷卧沉重,利不止,少加附子。利后身体痛者,急温之,加附子。自利腹痛者,入木香磨姜汁,调服和之。

  水二钟,姜一片,枣二枚,煎之。临服槌法,入炒陈壁土一匙调服,取土气以助胃气。

  茵陈将军汤

  (即茵陈汤,本方自有加减法。)治足太阴脾经,腹满,身目发黄,小水不利,大便实,发渴,或头汗至颈而还,脉来沉重者,宜用。

  大黄茵陈山栀甘草浓朴黄芩枳实大便自调者,去大黄、浓朴,加大腹皮利小便,清为效。

  水二钟,姜一片,槌法。加灯心一握,煎之热服。

  导赤散

  (即五苓散,本方自有加减法。)治小水不利,小腹满,或下焦蓄热,或引饮过多,或小水短赤而渴,脉沉数者,以利小便为先。惟汗后亡津液,与阳明汗多者,则以利小便为戒。

  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甘草滑石山栀中湿身目黄者,加茵陈。水结胸证,加木通、灯心。如小水不利而见头汗出者,乃阳脱也。得病起无热,但谵语,烦躁不安,精采不与人相当,此汤治之。

  水二钟,姜一片,灯心二十茎,槌法。入盐二字调服。

  六乙顺气汤

  (以代大承气、小承气、调胃承气、大柴胡、三乙承气汤、大陷胸等汤之神药也,举世无人知此奇妙耳。秘之,莫与俗人言。本方自有加减法备开。)此汤治伤寒热邪传里,大便结实,口燥咽干,怕热谵语,揭衣狂妄,扬手掷足,斑黄阳厥,潮热自汗,胸腹满硬,绕脐疼痛等证,悉皆治之,效不尽述。

  大黄枳实黄芩浓朴甘草柴胡芒硝芍药潮热自汗,谵语发渴,扬手掷足,揭去衣被,狂妄斑黄,大便实者,俱属正阳明胃腑病,根据本方。口燥咽干,大便实者,属少阴,根据本方。下利纯清,心下硬痛而渴者,属少阴,根据本方。怕热发渴,谵妄,手足乍冷乍温,大便实者,阳厥证,属厥阴,根据本方。舌卷囊缩者,难治,须急下之。

  谵语发渴,大便实,绕脐硬痛者,有燥屎,根据本方。热病目不明,谓神水已竭,不能照物,病已笃矣,惟宜急下,根据本方。目中不了了,即目不明也。转屎气者,谓下泄也,有燥屎焉,当下之,根据本方。如更衣者,止后服,不必尽剂。不更衣者,宜再少与。大便通者,愈。结胸证,心下硬痛,手不可近,燥渴谵语,大便实者,根据本方去甘草,加甘遂、桔梗。

  凡伤寒过经,及老弱并血气两虚之人,或妇人产后有下证,或有下后不解,或有表证尚未除而里证又急,不得不下者,用此汤去芒硝下之,则吉。盖恐转药硝性燥急,故有此戒。大凡伤寒邪热传里结实,须看热气浅深用药。今之庸医与俗医,不分当急下,可少与,宜微和胃气之论,一概用大黄、芒硝,乱投汤剂下之,因兹枉死者,多矣。余谓伤寒之邪,传来非一,治之则殊耳。病有三焦俱伤者,则痞、满、燥、实、坚全俱,宜大承气汤,浓朴苦温以去痞,枳实苦寒以泄满,芒硝咸寒以润燥软坚,大黄苦寒以泄实去热,病斯愈矣。邪在中焦,则有燥、实、坚三证,故用调胃承气汤,以甘草和中,芒硝润燥,大黄泄实,不用枳、朴,恐伤上焦虚无氤氲之元气,调胃之名自此然矣。

  上焦受伤,则痞而实,用小承气汤,枳实、浓朴之能除痞,大黄之泄实,去芒硝,不伤下焦血分之真阴,谓不伐其根本也。若夫大柴胡汤,则有表证尚未除而里证又急,不得不下者,只得以此汤通表里而缓治之。犹有老弱及血气两虚之人,亦宜用此。故经云,转药孰紧?有芒硝者,紧也。大承气最紧,小承气次之,调胃承气又次之,大柴胡又次之。其大柴胡加大黄,小柴胡加芒硝,方为转药,盖为病轻者设也。仲景又云,荡涤伤寒热积,皆用汤液,切禁丸药,不可不知也。

  上,先将水二钟,滚三沸后入药,煎至八分,槌法,临时服入铁锈水三匙调服立效,取铁性沉重之义,最能坠热开结,有神。此千金不传之秘,若非吾之子孙承继,焉肯泄露玄机,故戒耳。

  如神白虎汤

  (即白虎汤,本方自有加减法。)治身热,渴而有汗不解,或经汗过渴不解,脉来微洪,宜用。

  石膏知母甘草人参山栀麦门冬五味子心烦者,加竹茹一团。如大渴心烦,背恶寒者,根据本方去山栀,加天花粉。无渴,不可服此药,为大忌。

  水二钟,枣一枚,姜一片,槌法,加淡竹叶十片,煎之热服。

  三黄石膏汤

  此汤治阳毒发斑,身黄如涂朱,眼珠如火,狂叫欲走,六脉洪大,燥渴欲死,鼻干面赤,齿黄。过经不解,已成坏证,表里皆热,欲发其汗,病热不退,又复下之,大便遂频,小便不利。亦有错治温证而成此证者,又八九日,已经汗下后脉洪数,身壮热,拘急沉重,欲治其内,由表未解,欲发其表,则里证又急,趑趄不能措手,待毙而已。殊不知热在三焦,闭塞经络,津液荣卫不通,遂成此证。又治汗下后三焦生热,脉洪,谵语不休,昼夜喘息,鼻时加衄,身目俱黄,狂叫欲走者,通用此汤治之,有神,人所不识。

  石膏(一两半)黄芩黄连黄柏(各七钱)山栀(三十个)麻黄(五分)香豉(二合)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槌法。入细茶一撮,煎之热服。

  三黄巨胜汤

  此汤治阳毒发斑。狂乱妄言,大渴叫喊,目赤,脉数,大便燥实不通,上气喘急,舌卷囊缩难治者,权以此汤劫之,三黄石膏汤内去麻黄、豆豉,加大黄、芒硝是也。

  水二钟,姜一片,枣二枚,煎之,槌法。临服入泥浆清水二匙,调服即安。

  冲和灵宝饮

  治两感伤寒。起于头痛,恶寒发热,口燥舌干,以阳先受病多者,以此汤探之,中病即愈。

  羌活防风川芎生地黄细辛黄芩柴胡甘草干葛白芷石膏水二钟,煨生姜三片,枣二枚,槌法。入黑豆一撮,煎之温服,取微汗为愈。

  如不愈,表证多而甚急者,方可用麻黄、葛根,为解表。如里证多而甚急者,先以调胃承气,为攻里是也。

  如以阴经自中病,发热下利,身疼痛,脉沉细无力,不渴,蜷卧昏重者,又当先救里,温之,回阳救急汤。是分表里寒热而治,此其权变大法也欤。古云,两感虽为死证,犹有可救之理,及用药先后,寒热之剂。若发表攻里一误,则枉死者,多矣。良可痛哉!深可惜哉!予将不传之妙,秘验之方,尽吐露,非惟救人有功,亦且阴骘匪轻。谨之慎之,毋怠毋忽。

  桃仁承气对子

  (即桃仁承气汤,本方自有加减法。)治热邪传里,热蓄膀胱,其人如狂,小水自利,大便黑,小腹满痛,身目黄,谵语燥渴,为蓄血证,脉沉有力,宜此汤,下尽黑物则愈。

  未服前而血自下者,为欲愈,不宜服。

  桃仁桂枝芒硝大黄芍药柴胡青皮当归甘草枳实水二钟,姜三片,煎之。临服槌法,入苏木煎汁三匙调服。

  消斑青黛饮

  治邪热传里,里实表虚,血热不散,热气乘于皮肤而为斑也。轻则如疹子,重则如锦纹,重甚则斑烂皮肤。或本属阳,误投热药,或当下不下,或下后未解,皆能致此,不可发汗,重令开泄,更加斑烂也。然而斑之方萌,与蚊迹相类,发斑多见于胸腹,蚊迹只在于手足。阳脉洪大,病患昏愦,先红后赤者,斑也。脉不洪大,病患自静,先红后黄者,蚊迹也。其或大便自利,怫郁气短,燥屎不通,又如果靥者,卢医复生,不能施其巧矣。凡汗下不解,足冷耳聋,烦闷咳呕,便是发斑之候。

  黄连甘草石膏知母柴胡玄参生地黄山栀犀角青黛人参大便实者,去人参,加大黄。

  上,水二钟,姜一片,枣二枚,煎之。槌法,临服入苦酒一匙调服。

  生地芩连汤

  此汤治鼻衄成流,久不止者,或热毒入深,吐血不止者,宜用。

  黄芩山栀桔梗甘草生地黄柴胡川芎芍药犀角(如无,升麻代之。)外用劫法,水纸搭于鼻冲。如去血过多,错语失神,撮空闭目,不知人事者,同治法。

  水二钟,枣二枚,煎至八分。槌法,临服入茅根捣汁磨京墨调饮。如无茅根,以藕捣汁亦可。

  加味犀角地黄汤

  此汤治烦躁,漱水不下咽者,属上焦有瘀血,宜用。

  犀角生地黄牡丹皮芍药甘草桔梗陈皮红花当归水二钟,姜二片,煎之,临服槌法,入生藕节捣汁三匙温服。

  回阳救急汤

  (即四逆汤,本方自有加减法。)治寒邪直中阴经真寒证,初病起,无身热,无头疼,只恶寒,四肢厥冷,战栗腹疼,吐泻不渴,引衣自盖,蜷卧沉重,或手指甲唇青,或口吐涎沫,或至无脉,或脉来沉迟而无力者,宜用。

  熟附子干姜人参甘草白术肉桂陈皮五味子茯苓半夏或呕吐涎沫,或有小腹痛,加盐炒茱萸。无脉者,加猪胆汁一匙。泄泻不止,加升麻、黄。

  呕吐不止,加姜汁。

  水二钟,姜三片,煎之。临服入麝香三厘调服。中病以手足温和即止,不得多服,多则反加别病矣。如后止可用前理中饮加减治之无妨。

  回阳反本汤

  此汤治阴盛格阳,阴极发躁,微渴面赤,欲坐卧于泥水井中,脉来无力,或脉全无欲绝者,宜用。

  熟附子干姜甘草人参麦门冬五味子腊茶陈皮面戴阳者,下虚也,加葱七茎,黄连少许,用澄清泥浆水一钟,煎之。临服入蜜五匙,顿冷服之,取汗为效。

  柴胡百合汤

  此汤治瘥后昏沉发热,渴而错语失神,及百合、劳复等证。

  柴胡人参黄芩甘草知母百合生地黄陈皮渴,加天花粉。胸中烦躁,加山栀。有微头疼,加羌活、川芎。呕吐,入姜汁炒半夏。胸中饱闷,加枳壳、桔梗。食复者,加枳实、黄连;甚重,大便实者,加大黄。胸中虚烦,加竹茹、竹叶。

  瘥后干呕,错语失神,呻吟睡不安者,加黄连、犀角。咳喘者,加杏仁。百合,宜加麻、连。心中惊惕,为血少,加当归、茯苓、远志。虚汗者,加黄。脾倦,加白术。腹如雷鸣,加煨生姜。劳复时热不除,加葶苈、乌梅、生艾汁。

  水二钟,枣一枚,姜三片,槌法,醋煮鳖甲,煎之温服。

  如圣饮

  治刚柔二。头摇口噤,身反张,手足挛搐,头面赤,项强急,与螈同治法。

  羌活防风川芎白芷柴胡芍药甘草当归乌药半夏黄芩有汗是柔,加白术、桂枝。无汗是刚,加麻黄、苍术。口噤切牙者,如大便实,用大黄利之。

  水二钟,姜三片,煎之,临服入姜汁、竹沥,温服。

  温经益元汤

  治因汗后大虚,头眩,振振欲擗地,并肉筋惕,及因发汗太多,卫虚亡阳,汗不止,或下后利不止,身疼痛者,并皆治之。

  熟地黄人参白术黄甘草白芍药当归生地黄白茯苓陈皮肉桂附子如饱闷,加枳壳,去地黄。如瘦人,去芍药。有热,去附子。利不止,加炒白术、升麻、陈壁土,去当归、地黄。呕者,加姜汁制半夏。渴者,加天花粉。汗后恶风寒,属表虚,去附子、肉桂、生地黄,加桂枝、胶饴。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槌法,加糯米一撮,煎之温服。

  逍遥汤

  治有患伤寒,瘥后血气未平,劳动助热,复还于经络。因与妇人交接,淫欲而复发,不易有病者,谓之劳复。因交接,淫欲而无病患反得病者,谓之阴阳易。予曾见舌出数寸而死者,多矣。此证最难治,必宜此汤。

  人参知母竹青(如卵缩腹痛,倍加)黄连甘草滑石生地黄韭根柴胡犀角水二钟,枣二枚,姜三片,煎之。槌法,临服入烧裆末一钱半调服。有粘汗出为效,不粘汗出再服。以小水利,阴头肿即愈。

  升阳散火汤

  此汤治有患人叉手抹胸,寻衣摸床,谵语昏沉,不醒人事。俗医不识,见病便呼为风证,而因风药误人死者,多矣。殊不知肝热乘于肺金,元气虚不能自主持,名曰撮空证。小便利者,可治;小便不利者,不可治。

  人参当归柴胡芍药黄芩甘草白术麦门冬陈皮茯神有痰者,加姜汁炒半夏。大便燥实,谵语发渴,加大黄。泄漏者,加升麻、炒白术。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槌法,入金首饰,煎之热服。

  再造散

  治患头疼发热,项脊强,恶寒无汗,用发汗药二三剂,汗不出者。庸医不识此证,不论时令,遂以麻黄重药,及火劫取汗,误人死者,多矣。殊不知阳虚不能作汗,故有此证,名曰无阳证。

  黄人参桂枝甘草熟附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夏月,加黄芩、石膏,冬月,不必加。

  水二钟,枣二枚,煎至一钟。槌法,再加炒芍药一撮,煎三沸,温服。

  黄龙汤

  治有患心下硬痛,下利纯清水,谵语发渴,身热。庸医不识此证,但见下利,便呼为漏底伤寒,而便用热药止之,就如抱薪救火,误人死者,多矣。殊不知此因热邪传里,胃中燥屎结实,此利非内寒而利,乃日逐饮汤药而利也,宜急下之,名曰结热利证。身有热者,宜用此汤;身无热者,用前六乙顺气汤。

  大黄芒硝枳实浓朴甘草人参当归年老气血虚者,去芒硝。

  水二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之。后再加桔梗,煎一沸,热服为度。

  调荣养卫汤

  (即补中益气汤。)治有患头疼,身热恶寒,微渴,然汗出,身作痛,脚腿酸疼,无力沉倦,脉空浮而无力。庸医不识,因见头疼,恶寒发热,便呼为正伤寒,而大发其汗,所以轻变重而害人者,多矣。殊不知劳力内伤气血,外感寒邪,宜少辛甘温之剂则愈,名曰劳力感寒证。故经云∶劳者温之,损者温之。温能除大热,正此谓也。有下证者,大柴胡下之则缓。

  人参黄当归生地黄川芎柴胡陈皮甘草细辛羌活防风白术元气不足者,加升麻少许,须知元气不足者,至阴之下求其升。口渴,加天花粉、知母。喘嗽,加杏仁,去升麻。汗不止,加芍药,去升麻、细辛。胸中烦热,加山栀、竹茹。干呕者,加姜汁炒半夏。胸中饱闷,加枳壳、桔梗,去生地黄、甘草、黄、白术少许。痰盛者,加栝蒌仁、贝母,去防风、细辛。腹痛,去、术,加芍药、干姜和之。其因血郁内伤有痛处,或大便黑,加桃仁、红花,去芍、辛、羌、防、黄、白术;太甚者,加大黄,下尽瘀血则愈,后撮本方去大黄调理。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槌法。入葱白一茎,煎之温服。

  导赤各半汤

  治患伤寒后心下不硬,腹中不满,大小便如常,身无寒热,渐变神昏不语,或睡中独语一二句,目赤唇焦,舌干不饮水,稀粥与之则咽,不与则不思,形如醉人。庸医不识,而误人者,多矣。殊不知热传手阴心也,心火上而逼肺,所以神昏,名越经证。

  黄连黄芩甘草犀角麦门冬滑石山栀茯神知母人参水二钟,姜、枣煎之。槌法,加灯心一握,煎沸,热服。

  益元汤

  治有患身热头疼全无,不烦便作躁闷,面赤,饮水不得入口。庸医不识,呼为热证,而用凉药,误死者,多矣。殊不知元气虚弱,是无根虚火泛上,名曰戴阳证。

  熟附甘草干姜人参五味麦门冬黄连知母葱艾水二钟,姜一片,枣二枚,煎之。临服槌法,入童便三匙,顿冷服。

  桂苓饮

  治有患初得病无热,谵语烦躁不安,精采不与人相当。庸医不识,呼为狂发,误用下药死者,多矣。殊不知此因热结膀胱,名曰如狂证。

  猪苓泽泻桂枝甘草白术知母黄柏山栀叶水二钟,姜三片,煎至一钟。槌法,再加滑石末一钱,煎三沸,温服,取微汗为效。

  当归活血汤

  治有患无头疼,无恶寒,止则身热发渴,小水利,大便黑,口出无伦语。庸医不识,呼为热证,而用凉剂误人,多矣。殊不知内传心脾二经,使人昏迷沉重,故名挟血如见祟。

  当归赤芍药甘草红花桂心干姜枳壳生地黄人参柴胡桃仁泥服三帖后去桃仁、红花、干姜、桂心,加白术、茯苓。

  水二钟,姜一片,煎之。槌法,入酒三匙调服。

  加味导痰汤

  治有患憎寒壮热,头痛,昏沉迷闷,上气喘急,口出涎沫。庸医不识,皆为伤寒治之,误人多矣。殊不知此因内伤七情,以致痰迷心窍,神不守舍,神出舍空,空则痰生也,名曰挟痰如鬼祟。痰证类伤寒,与此同治法。

  茯苓半夏南星枳实黄芩白术陈皮甘草桔梗黄连栝蒌仁人参年力壮盛,先用吐痰法,次服此汤。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之。临服槌法,入竹沥、姜汁,温服。

  加减调中饮

  治食积类伤寒,头疼,发热恶寒,气口脉紧盛,但身不痛,此与为异耳。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轻则消化,重则吐下。此良法也。

  苍术浓朴陈皮甘草白术山楂神曲枳实草果黄连干姜腹中痛,加桃仁;痛甚,大便实热,加大黄下之,去山楂、草果、神曲、干姜。心中兀兀欲吐者,与干霍乱同,吐法用滚水一碗,入盐一撮,皂荚末五分探吐。

  水二钟,姜一片,煎之。槌法,临服入木香磨取汁,调饮即效。

  加减续命汤

  治香港脚类伤寒,头疼,身热恶寒,肢节痛,便秘呕逆,脚软屈弱,不能转动,但起于脚膝耳,禁用补剂及淋洗。

  防风芍药白术川芎防己桂枝甘草麻黄苍术羌活暑中三阳,所患必热,脉来数,去桂枝、麻黄,加黄芩、黄柏、柴胡。寒中三阴,所患必冷,脉来迟,加附子。起于湿者,脉来弱,加牛膝、木瓜。起于风者,脉来浮,加独活。元气虚,加人参少许。大便实者,加大黄。

  水二钟,枣二枚,姜一片,灯心二十茎,煎之,槌法,入姜汁调之,温服。

  芩连消毒汤

  治天行大头病,发热恶寒,头项肿痛,脉洪,取作痰火治之。其喉痹者,亦照此方治之。

  柴胡甘草桔梗川芎黄芩荆芥黄连防风羌活枳壳连翘射干白芷先加大黄利去一二次,后根据本方去大黄,加人参、当归调理。

  水二钟,姜三片,煎至一钟,鼠粘子一撮,再煎一沸,槌法,入竹沥、姜汁,调服。

  六神通解散

  治时行,三月后谓之晚发,头痛,身热恶寒,脉洪数,先用冲和汤,不愈,后服此汤。

  麻黄甘草黄芩石膏滑石苍术川芎羌活细辛水二钟,姜三片,槌法,入豆豉一撮,葱白二茎,煎之,热服取汗,中病即止。

查看目录 >> 《伤寒六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