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後記

  校畢本文,心有所感;雜記數行,用補餘白。

  這套「臺灣文獻叢刊」是周憲文先生「一手造成」,備歷艱辛(引周先生「吳著臺灣文獻叢刊序」語);詳見原序及其另著「臺灣文獻叢刊序跋彙錄序」、「匆匆二十四年」兩文(均見周先生最近刊行之「稻粱集」中),不贅引。目前「叢刊」之編印雖暫告一段落,今後自會有繼。楊亮功先生「跋臺灣文獻叢刊序跋彙錄」文有云:『從本叢刊整個資料中,更可以看出臺灣對於祖國在民族歷史上、文化上、政治上實有不可分割之關係。……故此一部「臺灣文獻叢刊」,實可當作中華民族思想史讀』(見「華學月刊」第十四期)。誠然,「臺灣文獻叢刊」本身就是一部歷史。個人生命有限,歷史綿延不盡;「臺灣文獻叢刊」之有續刊,事有必然(至其方式是否有所變更,可不必論)。上引楊亮功先生跋文嘗寄望於「索引」之編製,周先生前在「吳著臺灣文獻叢刊序」中亦曾言及之;在此編印告一段落之後,惟望是項編製能獲有成果,使此一叢刊之利用價值更高。

  筆者何幸,得與前此編校之役!十五年來嘗分編此一叢刊百數十種,並撰有「弁言」或「後記」九十餘篇。就筆者個人學識而論,實不足以當此。雖因兢兢業業浸淫於故紙堆者有年,在個人獲有寸進,但畢竟貽誤他人不少!蓋不論就標點、就校訂言,往往一字之差,謬以千里;其罪過,可勝言哉!尤有憾者,前文「述例」「一言標點與校訂」一段有云:『甚望將來刊印結束之前,能如第一二一種「續修臺灣府志」「弁言」所云就原刊文字及標點錯誤之處作一總校勘,使這一工作圓滿收場。……也許,這祇是個「奢望」』。如今,這不但是個「奢望」,而且已是「徒託空言」。

  回顧棲居海島閱二十餘年,深慨已往幾許歲月,銷磨殆盡;而一部臺灣歷史,卻從手中輕輕溜過(「臺灣文獻叢刊」雖八九經由筆者校過,仍尚待作深入研究;故言)。所謂家國、事業、年華,「逝者如斯」而已。惟此後當以「周始」(筆者行年已逾六十,因常署「周始」)自勵,願在此相當豐足之史料基礎上從事鑽研,以遣此有涯之生。但願:這不祇是個「奢望」!

  (本文原題「臺灣文獻叢刊續介」,初刊於民國六十二年六月出版「臺灣銀行季刊」第二十四卷第二期;六十五年十月國慶節後一日改題、重訂並補記)

《台湾文献丛刊提要》 相关内容:

前一:臺灣文獻叢刊提要·下

查看目录 >> 《台湾文献丛刊提要》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