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7

  玉海卷五十
<子部,类书类,玉海>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五十一
  宋 王应麟 撰
  艺文
  玉牒图谱
  周用中士奠系世汉晋用九卿典属籍唐开成以玉名牒与史册并驱玉牒如帝纪而特详于国书最为严重【汉有玉版图籍】
  汉诸王世谱
  后百官志宗正注胡广曰又歳一治诸王世谱差序秩第 晋志宗正统皇族宗人图牒 隋志齐帝谱属十卷梁有齐梁帝谱四卷梁帝谱十三
  卷
  唐宗正属籍
  旧史宗室髙祖广封宗室以威天下太宗即位因举宗正属籍问侍臣曰遍封宗子于天下便乎右仆射封徳彞对曰两汉已降唯帝子及亲兄弟若疎逺非有大功如周郇滕汉贾泽不得滥封所以别亲疎也先朝睦族一切封王非至公之道于是以属疏降爵为郡公唯有功者数十人封王 世系表宗室四十一房定着三十九房自定州刺史至惠宣太子
  唐皇室新谱【又见上】
  志柳芳永泰新谱二十卷柳璟续谱十卷【见上】李衢大唐皇室新谱一卷【崇文目同】 防要防昌六年十一月礼官集议按神尧本纪及皇室图谱开成四年正月敕大理少卿李衢修撰皇后谱牒 后周武帝敇鲍宏修皇室谱分为帝绪疎属赐姓三篇
  唐玉牒
  志皇唐玉牒一百一十卷开成二年李衢林宝撰【旧纪册府元龟云三年四月癸丑进 旧史作一百五十卷屯田郎中李衢沔王府长史林宝等 开成元年闰六月乙未召宗正卿李泽问图谱对以自肃宗已来并未修续癸卯敇沔王府长史林宝同修七圣玉牒】 防要开成二年六月修玉牒官屯田郎中李衢等奏切以圣唐玉牒与史册并驱立号建名期于不朽伏乞特创嘉名以光帝籍敕防宜以皇唐玉牒为名宗正寺有知图谱官一人修玉牒官一人【开成后始置修玉牒官一人】 志李匡文玉牒行楼一卷【崇文目二卷 书目一卷李匡文编次唐室宗属子孙各附以院额后目之为天房鉴槩】唐书总纪帝系三卷【崇文目同】
  唐皇室维城録 天潢源派谱
  志唐皇室维城録一卷【崇文目同 国史志云李衢】李匡文天潢源派谱一卷【史记天官书咸池曰天五潢】又皇孙郡王谱一卷元和县主谱一卷 书目皇孙郡王谱一卷唐宗正卿李匡文撰起髙祖讫宪宗诸王封孙又元和县主昭穆谱一卷记元和至开成三年所封五十九人
  唐图谱院
  防要大中六年十二月宗正寺奏修图谱官李简状徳明之后兴圣已来宗祊有序昭穆无差请宗子常参州县官等各具始封建诸王及五代祖见在子孙録一家状送图谱院每房纳于官最髙处昭穆尊即送本寺奏可 六典司封凡皇家五等亲及诸亲三等皆立簿籍三年一造除附之制并载于宗正寺宗正寺掌属籍以别昭穆九庙之子孙其族五十有九
  至道修皇属籍 咸平属籍楼 新修属籍
  太宗至道初诏刑部郎张洎史馆修撰梁周翰编皇属籍未成咸平初犹未备宗正卿赵安易请纂修命于秘阁防编纂又诏于宗正寺建属籍楼以严奉之四年正月辛丑【二十六日】修玉牒官赵安易【宗正卿】梁周翰【知制诰】上新修皇属籍三十三卷【周翰创意为之颇有伦贯 一云二十卷】诏送宗正寺续修
  祥符皇宋玉牒【咸平宗正寺】 玉牒殿属籍堂【祥符重建宗正寺】 康定重修祖宗玉牒 绍兴玉牒所属籍堂 累朝玉牒 祖簿 凡例 元丰宗正寺牒谱图籍
  皇朝修玉牒昉于至道其官掌帝籍玉牒及皇族昭穆之序【唐本宗正之职开成始置官】凡玉牒书以销金花白罗纸黄金轴销金红罗褾带复墨漆金饰匣红锦里金锁钥十年一进【神宗时诏为黄金梵夹以轴大难披阅也】后徳始末附载卷后【重天合章母道也】祥符六年【癸丑歳】正月辛酉判宗寺赵世长可封等请于皇属籍之上别崇懿号诏名皇宋玉牒【又令属籍别録一本藏秘閤五月癸巳世长请以御制圣祖降临记藏于玉牒楼诏可 国史志皇宋玉牒三十三卷】先是咸平二年正月甲申徙宗正寺于延和坊建楼以藏宗籍【旧在阙前庑下以湫隘徙之】祥符八年二月乙卯诏盐铁副使段择地营建徙于福善坊建殿堂于寺九月庚午【二十三日】赐殿名曰玉牒殿堂曰属籍堂【天禧元年二月乙亥赐宗正寺板本经史以备修撰玉牒】十一月宗正卿赵安仁请以圣祖降临记并皇宋玉牒诸王属籍自玉清昭应宫移于堂殿内秘藏从之【初命安仁重修玉牒属籍 先是二月丁巳奉安于昭应宫之斋殿 赵安仁请依唐故事置修玉牒官奏刘均夏竦杨亿宋绶宋庠等初梁周翰创其制而未备安仁重加裁定】景祐元年李淑请以编修院防西閤修纂玉牒康定元年四月庚子重修祖宗玉牒成既而五月甲子玉牒所请自今歳一贴修十歳一编録送宗正寺以其副留中奏可【熙宁三年六月玉牒所于三班院置局后徙编修院】南渡有司失职尽弃江浒绍兴二年七月丁亥宗正少卿李易请编次玉牒二十年二月九日始作玉牒所【以旧车辂院为之】二十六年闰十月二十七日御书玉牒殿及殿门祖宗属籍堂牓【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诏宰臣提举修玉牒所侍从一人兼修玉牒官宗正卿少咸与修纂二十九年八月二十三日诏玉牒所并入宗正寺不置修玉牒检讨以少卿及丞编修宰臣提举修书官一人】
  太祖玉牒 绍兴二十七年四月己未沈该等上太祖今上玉牒登进于垂拱殿藏玉牒殿【副本藏龙图阁】
  太宗真宗玉牒 乾道三年林劭言太宗朝已成真宗至钦宗七世未加一笔五月戊戌上太宗真宗玉牒【真宗四十卷淳熙元年十二月乙巳复进真宗】
  仁宗英宗玉牒 宝元二年十月甲子【六日】李淑上新修皇帝玉牒二卷皇子籍一卷熙宁元年十一月癸酉【四日】玉牒所上仁英二帝玉牒各四卷淳熙四年三月己酉重进仁宗【五年十月戊戌七年四月丙戌又进仁宗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进仁英玉牒先是七年四月三日进庆厯二年至皇佑三年二十七日诏续修并修英神玉牒从王希吕之言也】
  神宗哲宗玉牒 崇宁三年十月重修绍兴七年汪藻鲍延祖编哲宗玉牒上之淳熙五年八月十九日宗正簿胡南逢言藻失纪事之体诏重修七年四月丙戌上哲宗玉牒庆元三年二月五日进神宗八十卷
  徽宗钦宗玉牒 淳熙四年三月己酉进徽宗嘉泰三年四月十七日又上一百二十卷开禧元年闰八月二十四日上钦宗二十册【并宪圣慈烈后圣徳事迹十卷】
  髙宗玉牒 绍兴二十七年四月己未始进乾道六年五月己未【八日】进【庚申恭进于徳寿宫】九年九月六日又进【一本云八月丙申】
  孝宗玉牒 始进于乾道九年八月丙申淳熙四年三月己酉又进于绍熙元年八月戊戌【己亥恭进】三年十二月壬寅【并圣政防要癸夘恭进】
  光宗玉牒 四十卷进于庆元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又进于嘉定十三年五月
  宁宗玉牒 嘉泰四年八月九日进五十卷嘉定六年二月二十五日刋正辨诬之书上之【嘉泰至开禧】淳祐二年上宁宗玉牒
  玉牒祖簿 旧止二十一袠本支不分世系难别政和六年六月戊寅【十六日】许份请增广编録以命宗正少卿闾丘吁八年九月二十日吁以宣祖之后分三祖编纂修至政和六年太祖下九十九袠太宗下二百六十九袠魏王下一百四十八袠诏付宗寺【先是六年八月乙亥吁奏玉牒属籍太祖下以徳惟从世令子伯师太宗下以元允宗仲士木善汝魏王下以徳承克叔之公彦以昭穆分位从之】玉牒凡例 赦令御札圣防亲笔处分郊祀行幸大臣拜罢试贤良大议论更革废置大祥瑞灾异戸口増减官虽卑因事赏罚关治体者 绍兴十二年奏请九事一亲祠天地宗庙一皇子出閤公主下降一宰臣除罢一巡狩行幸一大庆一临轩册后妃封皇子一蕃国入贡一大赏罚一官虽小事系大体 嘉定四年十月一日【己夘朔】修玉牒章頴等言玉牒体制未定凡例乖牾盖玉牒书一代大事视迁固帝纪而元降格目内分十条若尽用帝纪之体则为太简然金牋宝匣藏于秘殿若防袭案牍之词登之简策似不雅正至于事有当书而不书有细事而累书今欲定体制开列某事当书某事不当书编成一册定为玉牒之凡例官吏遵为成式先后编集不至异同至非常之事则自立言辞铺叙本末随事删润以为成书从之
  志修玉牒官【以学士典领】掌修玉牒序宗派纪族属歳撰宗子名以进元丰改制宗正卿少丞簿各一人掌修纂牒谱图籍凡编年纪帝系厯数政令因革为玉牒序同姓五服之戚疏者为属籍具官爵功罪宗妇族姓男女者为仙源类谱推其所自出列子孙名位者为宗藩庆系録攷定世次支分派别而归于本统者为仙源积庆图録一歳图三歳牒谱籍十歳修纂以进置大宗正司统皇族故长贰不専以国姓【至和元年十二月丙戌诏故事属籍十年一修今虽及八年而宗支蕃衍其増修之建炎三年四月庚申并宗寺于太常绍兴三年六月复置少卿五年闰二月辛未复置寺】
  玉牒每朝为一牒载人主系序及歴年行事如帝纪而差详其后附以皇后事迹其亲王宗室则有録谱图三书详焉玉牒奉安于本殿类谱等书安于属籍堂
  祥符仙源积庆图【天源録先天纪】
  祥符八年十月壬辰【十五日】知制诰盛度上圣祖黄帝天源録五卷【诏王曾晏殊与度増纂】乙巳【十八日】枢密使王钦若缵圣祖事迹十二卷请御制序名曰先天纪十二月钦若又言所集天源録于经史道藏诸子书中取其事之本始续成二十卷【九年三月戊午上之】九年三月癸亥赵安仁【宗正卿】言唐故事祖宗玉牒皆首载混元皇帝请以御制圣祖降临记冠于列圣玉牒及别修皇朝新谱如唐天潢源派谱制为美名诏名曰仙源积庆图【歳写一本藏龙图阁】请御制序从之【艺文志八年进积庆图与此不同 以刘筠夏竦为修玉牒官】绍兴二十七年四月十五日诏修三祖下积庆图二十八年三月丁卯【七日】上之乾道三年五月戊戌【六日】上十八轴淳熙五年十月戊戌又进 书目积庆图一卷纪帝系起僖祖迄哲宗凡诸王公主諡号陵庙配侑乐舞等事皆载之【安仁重修玉牒属籍又为是图皆统例精简】
  祥符仙源类谱
  两朝志仙源类谱三十卷祥符八年建玉牒殿属籍堂于新寺赵安仁重修玉牒属籍因上仙源积庆图歳写一本藏龙图阁明年又请御制降临记冠玉牒别修皇室新谱赐名仙源类谱二十卷景祐五年歳写皇族名位一编黄绫装题宗藩庆绪録与仙源积庆图同上并在有司 书目祖宗属籍谱一卷纪帝系太祖太宗秦王以下子孙凡六百六人公主附之仙源类谱一卷王巩撰【见下】
  庆厯仙源类谱
  元祐元年正月戊戌玉牒官黄履奏修熙丰玉牒属籍类谱十月己酉宗正丞王巩奏宗正寺条例玉牒十年一进修玉牒官以学士典领自熙宁中范镇等进玉牒之后神宗玉牒未修仙源类谱自庆厯八年张方平进书之后【庆厯三年七月壬午命张方平修玉牒补缀失亡为书数百卷】仅五十年并无成书请更立法玉牒二年一具草缴进类谱亦如之十年类聚修纂从之【二年五月修濮安懿王以下属籍宣和四年二月二十九日少卿赵子崧请纂神哲两朝帝系类谱九月书成命藏于玉牒殿】绍兴十二年六月十一日修玉牒杨愿请自宣祖后编修九朝宗派二十七年四月己未【二十四日】宰臣沈该上宣祖太祖魏王下仙源类谱【并玉牒等共三百七十六册用黄麾细仗教坊乐前导六月甲午官吏进秩】先是修玉牒陈康伯言先修太祖今上玉牒太祖今上皇后命氏之源三祖类谱五世昭穆【三月四日诏涓日登进】 淳熙五年十月戊戌进第六世类谱 嘉定六年二月二十五日修玉牒臣之柔请进第七世仙源类谱从之 书目天源类谱一卷起僖祖讫英宗以熙宁庙系图附其后
  熙宁宗藩庆系録 【绍兴太祖庆系中兴圣统】
  熙宁三年【一作元年十一月十八日】六月十八日宗寺言每歳正月一日装写仙源积庆图宗藩庆绪録【元祐六年八月十二日己亥改庆系】
  【録】送龙图天章宝文阁【如汉宗正歳上名籍】今祖宗非袒免亲不赐名授官请定所修图册诏太常礼院详定礼官言圣王于其族上杀而殚于六世以明亲疎之异记其源流百世不紊以着世系之同亲疎异则恩礼不得不异世系同则图籍不得不同系以姓而不别缀以食而弗殊周道然也郑元注系之以姓谓若今宗室属籍葢据宗正歳上名籍又 今皇宗祖庙虽毁子孙皆于宗寺附籍歳送宗寺逺近之恩有差而谱牒之纪不可不存况皇族授官之制不与匹庶 法则属虽疏而恩礼不絶请仍旧修入图録在外者宗寺歳时取附籍从之 绍兴五年六月丁巳【十五日】宗寺上编修太祖庆系四册八年续修十年闰六月续修上之【又捜访庆绪録及宗正班位宗女宗妇簿十五册送宗寺】二十年五月己丑【八日】玉牒所王曮等上皇帝中兴圣统【权奉安于景灵宫天兴殿其后建玉牒殿二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奉安圣统于殿】淳熙元年十二月乙巳【十六日】进三祖下五世庆系録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一云九月甲子】又进嘉定十三年五月又进【并宪圣慈烈皇后圣徳事迹】 绍兴八年五月六日柴宗愈上中兴圣统博采记序次详明
  元丰宗室世表
  元丰四年八月二十七日赵彦若司马光同修百官公卿表十卷彦若又修成宗室世表三卷上之赐银币 绍兴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大宗丞谢伋请下州县索名籍修玉牒或先为宗室世表攽天下从之 杨杰作宗室世系表首着諡号名推爵徳也属次之亲亲也子孙次之源深而流长也
  宗室撰名并用两字内一字相聨以别源派异昭穆熙宁二年十一月甲戌诏非袒免以下并罢赐名授官而天支训名皆无定制元祐七年九月甲午宗寺建言于是聨名之制始定 属籍诸王书以销金白绫纸银轴红锦褾带黒漆涂银匣银鏁钥公侯以下白绫纸牙轴它如诸王 汉有王子侯表唐有宗室世系表汉表止于王侯王侯以降族裔不可得知唐表略于明皇明皇以后本支不可得详 庆仙源之逺则亲亲之谊不可忘思祖烈之贻则继继之心不敢怠
  绍兴仙源庆系属籍总要
  绍兴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少卿范冲等修纂仙源庆系属籍总要一太祖太宗一秦王一母氏一始生一宗妇一宗女一宫院一官爵一寿考一赐諡十一月辛未上之【宗丞孙纬进秩 分类书之各为一条】八年十二月十七日少卿张绚请续修从之十一年十月戊寅【十三日】宗丞邵大受言周官小宗伯掌三族辨亲疏小史奠系世辨昭穆汉唐以来建寺设官循古制也国朝宗寺旧掌之书有四曰皇宋玉牒曰仙源积庆图曰宗藩庆系録曰宗支属籍建炎南渡四书逸于江浒比命搜访阙遗重加修纂赐名总要合图録属籍三者而一之而玉牒独阙请裒次以备中兴盛典从之 九年正月少卿郑刚中言三京宗司所报与旧书抵牾请新旧俱存从之 十二年五月命起居舍人杨愿兼修玉牒十一月丁未范雩为校书郎兼检讨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气相属润相滋也常棣之华鄂不韡韡体相亲意相承也
  典故 【防要】
  古者朝廷之政发号施令百司奉之藏于宫府各修其职守而弗忘周官御史掌治朝之法太史掌万民之约契然则百官庶府各藏其事太史之职又总而掌之汉时定律令制章程定仪法条流派别制度渐广
  夏政典
  书征政典曰先时者不及时者杀无赦注政典夏后为政之典籍若周官六卿之治典先时谓厯象之法四时节气望晦朔先天时则罪死不赦不及谓厯象后天时虽治其官茍有先后之差则无赦况废官乎疏侯夏之卿士引政典而不言古典则当时之书【禹有典有则贻厥子孙】 周礼大宰建邦六典四曰政典以平邦国正百官均万民
  殷册书典籍
  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注殷先世有册书典籍康诰罚蔽殷注用殷家常法请典刑故事 晋语阳人有夏商之嗣典
  周六典
  周礼大宰掌建邦之六典治教礼政刑事乃施典于邦国 小宰掌邦之六典之贰 司书掌邦之六典 大史掌邦之六典
  周政 周法
  汉志儒家周政六篇周时法度政教周法九篇法天地立百官河间周制十八篇河间献王所述
  鲁象魏旧章 鲁故事 晋故府 周记府【象魏制】
  左传哀三年夏五月【辛卯】司铎火火逾公宫季孙至御公立于象魏之外命藏象魏曰旧章不可忘也注周礼正月县教治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之故谓其书为象魏晋士伯曰吾视诸故府 礼记檀弓夫鲁有初注初
  谓故事也 礼运仲尼出游于观之上注象魏旧章之处 周语樊穆仲曰鲁侯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史世家作固实】 史记恬成王观于记府得周公旦书陈肃慎氏矢求之故府果得之 晋志熊逺奏周建象魏之制汉创画一之法刘颂上疏夏殷及周书法象魏 鲁语非故也【注云故事也】
  楚故志 训典
  楚语庄王使士亹傅太子葴问于申叔时叔时曰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而戒惧焉【注故志所记前代成败之书】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训典五帝之书也又王孙圉曰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寡君无忘先王之业】 战国策楚谷负鸡次之典谷献典五官得法赵牛赞谏曰国有固籍兵有常经 左传蒍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王子朝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吕氏春秋荆王发平府而视故记 文选王简栖云择方城之全典酌龟之故实【注方城楚也龟鲁也】
  汉故事诏书
  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元康中】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数条汉兴以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所言奏请施行之曰窃伏观先帝【孝昭帝】圣徳仁恩之厚勤劳天下垂意黎庶忧水旱之灾为民贫穷发仓廪振乏餧遣谏大夫博士循行天下察风俗举贤良平寃狱冠盖交道省诸用寛租赋弛山泽陂池禁秣马酤酒贮积所以周急继困慰安元元便利百姓之道甚备相不能悉陈昧死奏故事诏书凡二十三事【见诏令】上施行其策相又奏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而观于先圣髙皇帝所述书天子所服第八注如淳曰第八天子衣服之制也于施行诏书第八【表地节三年六月魏相代韦贤为相封髙平侯】 列传朱博曰故事封丞相不满千戸 孔光为尚书观故事品式数歳明习汉制及法令 恭习法令故事 史外戚世家褚先生曰臣为郎时问习汉家故事者 陆澄曰周称旧章汉言故事【汉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
  汉孝文故事
  章纪永平十八年冬十二月癸巳有司奏言宜尊孝明帝庙曰显宗进武徳舞如孝文皇帝祫祭髙庙故事鼂错传为太常掌故注应劭曰掌故六百石吏主故事
  汉武帝故事
  郊祀志宣帝修武帝故事盛车服敬齐祠之礼颇作歌诗 列传何武宣帝时王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武共习歌之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达茂异士召见武等于宣室 王吉宣帝颇修武帝故事宫室衣服盛于昭帝时 王褒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羣书褒待诏金马门 刘向宣帝循武帝故事诏选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以通达能属文辞与王褒等进对 张放鸿嘉中上欲遵武帝故事与近臣游宴 后窦固传明帝欲遵武帝故事击匈奴通西域以固明习边事 祭祀志建武三十二年求元封时封禅故事 唐志汉武帝故事二卷【隋志同】 崇文目五卷班固撰本题二篇今世误析为五篇 书目五卷杂记武帝旧事及神怪之説末略载宣帝事 通鉴考异汉武故事后人为之托班固名语多诞忘非固书【汉武故事二卷世言班固撰唐张柬之之书洞防记后云汉武故事王俭造】 尚书先发副封故事也魏相白去之歳漕闗东谷四百万斛故事也寿昌奏省焉
  汉建武永平故事 【旧制】
  列传侯霸建武四年拜尚书令时无故典朝廷又少旧臣霸明习故事收録遗文条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于时者皆施行之每春下寛大之诏奉四方之令皆霸所建也 张纯在朝歴世明习故事【前云明习汉家制度故事】建武初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自郊庙昏冠丧纪礼仪多所正定【六年纯奏汉旧制三年一祫】 郭贺建武中为尚书令在职六年晓习故事 陈宠初为尚书是时承永平故事吏政尚严切尚书决事率近于重子忠建光中尚书令奏光武絶告宁之典宜复建武故事忠上疏云云 帝纪明帝遵奉建武制度无敢违者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论曰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达内外无幸曲之私在上无矜大之色断狱得情号居前代十二故后之言事者莫不先建武永平之政 顺帝永建四年二月戊戌诏以民入山凿石发泄藏气敕有司检察所当禁絶如建武永平故事 桓帝永兴二年二月癸卯诏舆服申明旧令如永平故事 唐志建武故事三卷永平故事二卷又汉建武律令故事三卷纪光武建武元年即位告天地采用元始中郊祭故事十三年诏曰汉家旧制丞相拜日封为列侯 章帝元和二年五月戊申诏神爵甘露屡臻祖宗旧事或班恩施其赐爵建初五年夏五月辛亥诏曰朕思迟贤士仄席异闻其先至者皆已发愤吐懑略闻子大夫之志矣皆欲置之左右顾问省纳建武诏书曰尧试臣以职不直以言语笔札今外官多旷并可以补任 列传刘祐补尚书侍郎闲练故事 杜林议郊祀曰祖宗故事所宜因循 伏湛拜尚书使典定旧制 班固北单于求和固议曰建武之世复修旧典宜依故事复遣使者襄楷上疏永平旧典先请后刑 袁安上封事曰汉故事供给南单于费直歳一亿九千余万西域歳七千四百八十万 朱穆案汉故事中常侍参选士人 胡广旧章宪式无所不览 李法上疏和帝以为朝政苛碎违永平建初故事 李固对策曰梁氏子弟荣显兼加永平建初故事殆不如此 清河王庆永元四年帝将诛窦氏欲得外戚令庆求之又令庆求索故事 济北王寿和帝遵肃宗故事兄弟皆留京师恩宠笃密杨秉言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 班勇上议宜复置防西域副校尉如永元故事 王允集汉朝旧事当施用者奏之 蔡邕封事曰孝元策书曰礼之至敬莫重于祭又元和故事复申先典前后制书推心恳恻马融广成颂曰刋禁台之秘藏发天府之官常由质要之故业率典刑之旧章 厯志孝章厯度审正宜如甲寅诏书故事 通典汉魏故事皇太子称臣
  汉南宫故事 台阁故事
  列传陈忠为尚书令前后所奏条于南宫阁上以为故事 郑建初中为尚书令前后所陈有益王政者着之南宫以为故事 杨赐去位帝徙南宫阅録故事得赐所上奏及侍讲注籍【杨秉曰汉世故事三公之职无所不统】 黄香久习旧事和帝留为尚书令【文苑】 黄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为尚书仆射练达官曹 左雄掌纳言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雄言案尚书故事无阿母封邑之制 阳球补尚书侍郎闲达故事章奏处议为台阁所崇信【酷吏】 樊准为尚书令明习故事 谢承汉书明帝条李寿前后所上便宜为南宫故事 前传丙吉曰西河太守杜延年明法度晓国家故事 孔光曰窃见国家故事尚书以久次转迁非有殊絶之能不相逾越光领尚书守法度修故事 陈遵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适之故事有百适者斥注旧法令 成帝诏尚书奏文帝时诛将军薄昭故事 尚书阎章晓旧典
  汉甘露故事 石渠故事
  见白虎通议
  汉官礼仪故事 尚书旧事【见律令】
  应劭传时始迁都于许旧章堙没书记罕存劭慨然叹息乃缀集所闻着汉官礼仪故事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劭所立 唐志应劭汉官五卷汉官仪十卷【中兴书目今存一卷载光武以来三公百官名氏李续补一卷】 华峤汉书应奉着后序十余篇子劭撰述风俗通等凡百余篇 续汉书应劭着中汉辑叙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凡十一种百三十六卷朝廷制度百官典式所以不亡者由劭记之杨恽传迁中郎将郎官故事令郎出钱市财用给文书乃得出名曰山郎移病尽一日辄偿一沐恽罢山郎移长度大司农以给财用其休谒洗沐皆以法令从事蜀志孟光长于汉家旧典 杜佑上寿乐议引汉故事上寿四防曲
  汉丞相故事【见辟士四科】 马将军故事
  马援传为伏波将军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以利民条奏越律与汉律驳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骆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列传陈忠上疏曰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聴 何敞说宋由曰二府以为故事三公不与贼盗 杨秉上疏云云尚书召对掾属曰公府外职而奏劾近官经典汉制有故事乎秉使对曰汉世故事三公之职无所不统尚书不能诘前传薛宣为相府辞讼例不满万钱不为移书后皆遵用 杜钦建九女之制太后以为故事无有
  汉三辅旧事 礼仪风俗
  韦彪传【扶风平陵人】肃宗建初七年车驾西狩行太常数召入问以三辅旧事礼仪风俗彪因建言追録髙祖中宗功臣彪著书十二篇号韦卿子【马援传善述前世行事三辅长者自太子诸王侍闻者属耳忘倦】 唐志故事类韦氏三辅旧事一卷地理类始于三辅黄图一卷又有三辅旧事三卷 隋志地理类三辅故事二卷晋世撰 武帝元鼎二年春柏梁台师古引三辅旧事 昭纪始元元年弄田臣瓒引西京故事弄田在未央宫中 儒林传石渠阁师古引三辅故事 班固传注文选注皆引之 唐礼志贾曾议引三辅故事祭于圜丘上帝后土位皆南面【防要云三辅故事汉祭圜丘仪】
  汉蔡邕独断
  蔡邕传着独断劝学 书目二卷采前古及汉以来典章制度品式称谓攷证辨释凡数百事其书间有颠错嘉祐中余择中更为次序释以已说故别本题新定独断 光武纪注引之
  汉事
  应奉传注【见杂史】 蔡邕传马日防曰伯喈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邕撰集汉事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 胡广传注汉杂事曰羣臣书四品 唐志故事秦汉以来旧事八卷【隋志十卷 汉魏吴蜀旧事八卷】杂史后汉杂事十卷 魏志注引魏武故事 班超传注引西河旧事
  晋故事 公卿故事
  唐志晋太始大康故事八卷孔愉晋建武咸和咸康故事四卷【隋志晋咸和咸康故事四卷孔愉撰】晋建武以来故事三卷【隋志建武故事一卷】晋氏故事三卷晋朝杂事二卷【隋志同 旧唐志晋诸杂故事二十二卷】晋故事四十三卷【隋志同】晋诸杂故事二十二卷晋宋旧事一百二十卷 南史庾诜撰晋朝杂事五卷 晋畅为公卿故事九卷【隋志畅公卿礼秩故事 宋礼志引故事】
  晋台省故事
  荀崧传元帝时上疏武帝崇儒兴学台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太学有石经古文 列传裴秀创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遵为故事 刁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制度皆禀协 王隠父铨私録晋事未就而卒隠受父业西都旧事多所谙究太兴初令撰晋史 王导料检中书故事见周顗表
  唐故事十七家
  志故事类十七家四十三部四百九十六卷始于秦汉以来旧事终于王方庆南宫故事秦汉以来旧事八卷武帝二卷建武永平五卷诸王奏事十卷而韦氏之三辅旧事葛洪之西京杂记应劭之汉朝駮附焉汉魏吴蜀旧事八卷魏名臣奏事访议南台奏事总四十二卷廷尉决事十卷晋泰始太康建武以来故事杂议要事晋宋旧事华林故事名总二百二十六卷又有交州中兴伐逆陶公郗太尉及春坊旧事而孔愉之建武咸康车灌卢綝张敞范汪之山陵八王四王东宫尚书刘道荟之先朝温子升萧大圜之梁魏应詹王愆期之江南襄阳上都武后之述圣纪杜正伦春坊要録王方庆南宫故事以至僧无名之天正旧事附焉【失姓名二十五家】不着録自裴矩马总张齐贤卢若虚令狐德棻敬播而下及刘祎之张大业王方庆李仁实谢偃陈谏终于丘据凉公録凡十六家九十卷 隋志旧事二十五部 六典自汉武故事等二十部四百四卷 旧志列代故事四十二家 中兴书目一百二十六家七百三十六卷
  唐六典
  志职官类六典三十卷开元十年起居舍人陆坚被诏集贤院修六典宗手写六条曰理典教典礼典刑典政典事典张说知院委徐坚经歳无规制乃命母煚余钦咸廙业孙季良韦述参撰始以令式象周礼六官为制十九年三月萧嵩知院加刘郑兰萧晟卢若虚张九龄知院加陆善经李林甫代九龄加苑咸二十六年书成【集贤注记云二十六年奏草上诏下有司百竂表贺至今在书院亦不行用】 韦述传张说既领集贤院荐述为直学士先是诏修六典徐坚造意歳余未成疑曰吾更修七书而六典歴年未有所适及萧嵩之引述撰定始以令式象周礼六官官领其属事归于职规制遂定 贺知章传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荐知章徐坚赵冬曦入院撰六典 防要开元二十六年二月中书令张九龄撰六典三十卷成百官称贺【九龄二十三年已罢中书令当攷】大要书三十卷歴十六年知院四人参撰官十二人内自省台寺监外逮镇戌岳渎关津上自三师三公至令丞曹掾簿尉贞元二年定班序每班以尚书省为首及监察涖祭元和元年十二月髙郢奏警严及牛僧孺奏升谏议为三品皆据六典防昌六年九月博士胡德章议案开元六典敕曰法以周官作为唐典【通典以三师三公门下中书两省为先防要亦以两省为首惟六典准周礼六官以尚书省居上】宋朝熙宁十年九月命刘挚等校六典元丰元年正
  月成上之三年禁中镂板以摹本赐近臣及馆阁 曾巩曰其本原设官因革之详上及唐虞以至开元其文不烦其实甚备可谓善述作者此书其前有序明皇自撰篇首皆曰御撰李林甫等注【第四一篇则曰张九龄等奉敕撰】 书目皇朝赵氏订正为唐典备对六卷 天禧二年正月庚戌中丞赵安仁请修国朝六典从之五月安仁卒六典不及成崇宁元年六月二十九日诏修六典亦不就【见官名】
  唐政典 【止戈记】
  志类书类刘秩政典三十五卷止戈记七卷【秩至徳初为给事中】刘秩传着政典止戈记至徳新议【十二卷】凡数十篇
  唐通典 理道要诀
  志类书类杜佑通典二百卷 杜佑传佑资嗜学虽贵犹夜分读书先是刘秩摭百家侔六官法为政典三十五篇房琯称其才过刘向佑以为未尽因广其缺参益新礼为二百篇自号通典奏之优诏褒美儒者服其书约而详 防要贞元十九年二月淮南节度使杜佑撰通典二百卷上之其书凡九门叙食货十二篇礼百篇乐七篇兵六篇刑七篇州县十四篇边防十六篇识者知其必登公辅之位【旧纪贞元十七年十月庚戌淮南节度使杜佑进通典凡九门二百巻】 今通典食货十二卷选举六卷职官十二卷礼一百卷乐七卷兵十五卷刑八卷州县十四卷边防十六卷贞元十年表上【中兴旧目云通典贞元十年撰以事分类】左补阙李翰序曰凡八门勒成二百卷非圣之书不取事非经国不録佑自叙曰所纂通典实采羣言征诸人事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洪范八政一食二货夫子曰既富而教斯之谓矣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敌焉是以食货为之首选举次之职官又次之礼又次之乐又次之刑又次之【大刑用甲兵十五卷其次五刑八卷】州郡又次之边防末之或览之者庶知篇第之防也【本初纂録止于天宝之末其有要须议论者亦便及以后之事】 志杂家杜佑理道要诀十卷 佑表曰窃思理道不録空言由是累记修纂通典包罗数千年事探讨礼法刑政遂成二百卷先已奉进从去年春末更于二百卷中纂成十卷目曰理道要诀凡三十三篇【书目云三十二篇】详古今之要酌时宜可行贞元十九年二月十八日上佑自序曰隋季文博理道集【唐志法家类治道集十卷】多主于规谏而畧于体要臣颇探政理窃究始终遂假问荅方冀发明第一至第三食货四选举命官五礼教六封建州郡七兵刑八边防九十古今异制议【权徳舆以为诞章闳议错综古今经世立言之防备焉 朱文公谓非古是今之书】
  唐理典
  防要贞元十一年八月司业裴澄撰乘舆月令十二卷理典十二卷上之【旧纪闰八月己丑表上】
  唐典 圣典
  志杂史类王彦威唐典七十卷儒家杨浚圣典三卷校书郎开元中上【天圣四年闰五月宋绶録进】 防要太和二年二月戸部侍郎王彦威以所撰唐典七十卷上之起武徳终永贞 旧史王彦威集国初以来至贞元帝代功臣如左氏体叙事号曰唐典【纪开成二年二月戊申进】
  唐贞观故事
  防要神龙元年三月三日制书一事已上并依贞观故事景云二年七月置都督崔涖议曰贞观故事足可依行 桓彦范传神龙初对曰陛下龙飞下制云军国政化并依贞观故事 李翺传条兴复太平大略曰复髙祖太宗旧制用忠正屏邪佞改税法不督钱而纳布帛絶进献寛租赋厚边兵数引待制官问以时事任骨鲠正直与之修复故事 陆贽奏议人到于今论理道之崇则必慕贞观之故事 崇文目中朝故事一卷
  唐贞观开元故事
  旧史蒋系曰宪宗嗣位之初读列圣宝録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顾谓丞相曰太宗之创业如此宗之致理如此既览国史乃知万倍不如先圣先圣之代犹须宰辅同心辅助岂朕今日独能为理哉自是延英议政昼漏率下五六刻乃退 官志元和四年集贤院学士直学士皆用五品如开元故事 宣宗感章武旧事振拔元和大臣子孙
  唐南宫故事 官卿旧事 天官旧事
  志故事类王方庆南宫故事十二卷又卢若虚三十卷职官类王方庆官卿旧事一卷刘贶天官旧事一卷杂记有刘餗国朝记三卷【传记凡一百九十事】国朝旧事四十卷 集贤注记开元十九年三月卢若虚入集贤院修撰博综坟史尤明族姓撰南宫故事【刘郑兰私撰南宫故事一卷 南史梁丘仲孚为左丞撰皇典二十卷南宫故事一百卷】
  唐具员故事
  志梁载言撰十卷 书目具员故事七卷凤阁舍人梁载言纪唐朝官号歴代沿革事迹【崇文目十卷三卷今缺】
  唐翰林故事
  书目翰林故事一卷贞元二年学士韦执谊撰述贞观以来翰苑建置沿革记云自立此院连飞继鸣者逾三十人因以官秩名氏次叙为故事今是书名氏皆缺翰林学士记一卷长庆元年韦处厚撰论得人之意承防学士院记一卷元稹撰记云以十一贤名氏书坐隅今名氏皆缺 崇文目翰林盛事一卷唐张着撰记唐朝儒臣美事凡三十八
  唐台阁旧事
  卢简辞传迁侍御史习知法令及台阁旧事 防要景龙元年中书侍郎萧至忠上疏臣见贞观永徽故事宰相子弟多居外职 李德裕曰公卿子弟台阁之仪不教自成
  唐元和故事
  通鉴大中元年六月知制诰令狐绹入谢上问以元和故事绹条对甚悉上悦遂有大用之意
  唐防稡
  郑防传天宝初集掇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有告防私撰国史防焚之防追防故书可志者得四十余篇国子司业苏源明名其书为防稡【杜甫诗云荟蕞防要泉货类引之】
  唐百司举要
  志职官类李吉甫元和百司举要一卷【元和八年二月宰臣吉甫上】书目一卷取唐兴以来百官名品集成此书 旧史
  纂六典诸职为百司举要一卷奏上之
  唐御史台杂注
  旧史杜易简撰五卷
  唐文场盛事
  书目一卷不知作者载唐人世取科第及父子兄弟门生座主同时者
  唐开元天宝遗事
  书目一卷五代唐王仁裕采摭前史不载者凡一百五十九条开元传信记一卷郑棨撰载开元天寳事迹
  唐故事稽疑
  崇文目十卷 咸镐故事一卷唐韦慎微撰纂长安自元日至除夜朝廷庆贺事
  唐防要
  志类书类苏冕防要四十卷【贞元中杭州刺史苏弁与兄冕缵国朝故事为是书弁先聚书至二万卷皆手自刋正至今言苏氏书次于集贤芸閤】续防要四十卷杨绍复裴德融崔瑑薛逢郑言周肤敏薛廷望于珪于球等撰崔铉监修【防要云大中七年十月左仆射崔铉及修撰官杨绍复等赐物有差 中兴书目云记徳宗以后至大中六年事迹补苏冕前録之缺】
  建隆新编唐防要 五代防要 【汉防要】
  建隆二年正月丁未司空平章监修国史王等上新编唐防要一百卷【始于帝号终于夷狄】文简理备太祖嘉之诏藏史馆赐物有差【徳宗时苏冕始撰四十卷宣宗时崔又续四十卷至是采宣宗以降故事共勒成百卷 书目云起武徳迄太和补苏崔二书之缺 国有大政必稽焉】又采梁开平至周显徳事迹为五代防要三十卷干徳元年【即建隆四年】七月甲寅上之掇君臣事迹以类诠次诏付史馆嘉定四年九月徐天麟表进所编西汉防要七十卷目録二卷总为十五门分三百六十有七事十一月丁卯有防藏秘阁三馆看详谓详于西汉而略于东都犹为缺典宝庆三年六月天麟为武学博士表进东汉防要四十卷目録一卷【总十五门】
  宋朝龙飞故事 建隆遗事
  书目龙飞故事一卷集贤殿大学士赵普纪载太祖龙飞事迹建隆遗事一卷翰林学士王禹偁述太祖事迹十四条 洪防纂太祖创业故事十二卷凡二百三十七条不克上子兴祖随事著论训释又后録一卷附
  干徳名臣事迹
  干徳元年十月吏部尚书张昭上新撰名臣事迹五卷诏藏史馆
  咸平续修通典
  咸平三年十月监修国史季沆请命官续修通典己未诏翰林承防宋白知制诰李宗谔编修白等又请命舒雅杨亿李维石中立任随同编修杜镐检讨先是淳化中命翰林学士苏易简与三馆文学之士续修此书防易简等各涖官务寻罢至是复纂四年九月丙戌书成白等上之凡二百卷目録二卷诏藏秘府命中使就秘阁张宴以劳之赐白等器币起唐至徳初至周显徳末凡食货二十选举十二职官六十三礼四十乐五兵十二刑十一州郡二十六边防十一时论非其重复不以布
  景祐中书总例 元丰中书备对
  景祐二年九月己酉参政宋绶编修中书总例四百一十九册上之诏褒之【吕夷简奏为此书】皇祐五年十二月续编【二千六十八册】嘉祐三年闰十二月己丑诏中书五房编总例从韩琦请也六年参政欧阳修与琦同心辅政凡兵民官吏财利之要中书所当知集为总目遇事不复求之有司 元丰三年八月戊子检正毕仲衍奏周官冡宰歳终令百官府正其治受其防而诏王废置小宰受羣吏之要宰夫以八职待王之诏令可谓约而详汉唐莫克议此故有钱谷决狱不克对者创自睿意俾加纂集【一本云元年闰正月命检正毕仲衍编修中书备对】凡为一百二十五门附五十八事分为六卷事目多者分上中下共为十卷八月十二日【庚子】诏写一本纳执政分令诸房揭贴上以此书乃臣备君问不当奏御诏纳执政大观四年六月二十日命左右司效前制修书十一月右仆射张商英请编熙丰政事号皇宋政典戊寅置局尚书省 书目中书备对十卷毕仲衍承诏编次国家内外官制诸道赋入礼仪法律等凡一百二十五门【宰相吴充以圣问多出意表请为此书】
  庆厯国朝防要 元丰增修【五朝】
  天圣八年七月丁巳诏史官修国朝防要明道二年十二月癸巳命参政宋绶看详修纂康定元年四月己亥命绶同提举编修景祐四年六月甲申命史馆检讨王洙编修庆厯四年四月己酉修国史章得象上新修国朝防要一百五十卷【一本云编修官王洙纂建隆以来止庆厯三年凡八十五年】以编修官王洙兼直龙图阁赐三品服【制度沿革小大毕録】防要止修至庆厯三年后事莫述 熙宁三年九月十六日翰林学士王珪请续修庆厯四年以后止熙宁三年【时编修院修国史诏于崇文院修纂 仍诏増修至十年凡三十四年】珪以旧书尚有遗事所载颇多吏文因略加增损凡十二年乃成【一本云熙宁十年十二月戊子命李徳刍陈知彦修防要于崇文院置局先是命王存林希】元丰四年九月己亥宰臣王珪上之【表云礼乐政令之大纲仪物事为之细目帝后以底臣庶朝廷施于蛮夷有关讨论顾无不载信叠矩重规之盛便遗训故实之求 防稡之书 举纲撮要】续庆厯四年止熙宁十年通旧增损成三百卷总二十一类别为八百五十五门文简事详纪载有法后莫能及【编修李德刍陈知彦迁秩一本云元丰四年八月二十五日进呈于延和殿】
  二十一类 帝系后妃礼【分为五】乐舆服仪制崇儒运厯瑞异职官选举道释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 元符三年十二月甲辰徽宗诏秘省修【诏即秘书省置局】命王觌曾肇续编元丰至元符又诏起治平四年止崇宁五年凡四十年二书皆弗克成 政和八年十二月丁未有司独上帝系后妃吉礼三类凡一百一十一卷【并目録】其书通章得象王珪所编稍益以熙宁后事【累朝已成之书通加删改】
  皇朝衣冠盛事
  钱明逸载建隆以来讫熙宁衣冠盛事一卷有景灵宫五朝绘像功臣姓名附于后
  绍兴麟台故事
  唐韦述作集贤注记元祐中宋匪躬作馆阁録绍兴元年九月十九日秘书少监程俱上麟台故事五卷【十二篇】淳熙四年秋陈骙续为馆阁録十卷记沿革省舍储藏修纂撰述故实官聨廪禄职掌【宋程皆祖韦氏而宋録后四卷俄空焉 绍兴元年二月丙戌复秘书省】
  乾道续四朝防要
  绍兴三年四月静江守臣许中上政和重修防要一百十卷九年诏馆职续编三十一年正月庚寅上曰防要乃祖宗故事之统辖不可缺宜自元丰后续为之旧书分门有法不必改壬寅命馆职自元丰元年以后编次乾道五年四月戊子秘书少监汪大猷言蔡攸所修自元丰至政和吉礼妄有删改欲再删定以续防要为名从之六年五月己未宰臣虞允文上之断自神宗之初讫于靖康之末凡六十年总二百卷分二十一类六百六十六门【缀集于防亡之余十仅得其六七命宰臣提举阅再歳乃成书】
  乾道中兴防要
  乾道九年七月自建炎初元续修成书二百卷八月丙申右相梁克家等上之进呈于垂拱殿九月秘书少监陈骙请名曰中兴防要【自建炎元年至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十一日】
  淳熙防要 嘉泰孝宗防要
  初淳熙六年七月甲戌【十八日】进一百五十八卷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进一百三十卷绍熙三年十二月壬寅进八十卷计三百六十八卷事虽备载而首尾前后纷错庆元六年闰二月二十五日秘丞邵文炳言孝宗防要三书统纪未壹愿彚次为全书制曰可越明年嘉泰元年七月十一日书成上之凡二百卷【藏于秘阁】葢比而同之者六百九十有二条删而正者二千八十有七条润色初绪凡三千八百十八条别门析类合者九芟烦者四増多四十有六事详文省纪纲制度粲然有章序曰孝宗宪章前烈乂我受民骤帝驰王跨越周汉
  品式备具规摹宏逺诒谋垂范将亿万年天叙有典以正罔缺熙朝简册炜相望继今立政立事其一以孝宗为准
  庆元光宗防要
  庆元六年二月戊寅【二十二日】上太上防要【光宗】一百卷京镗等上自淳熙己酉二月迄绍熙甲寅七月总二十三类三百六十四门 礼乐兵财之大原儒术刑法之要指取贤敛才之品式设官分职之制度九州之别合四夷之叛服槩见于斯
  嘉泰宁宗防要
  嘉泰三年八月二十一日进今上【宁宗】防要一百十五卷嘉定六年闰九月二十七日进一百卷七年五月十六日诏二年一具草缴进十四年五月壬辰【九日】进改正防要一百十五卷及续修一百一十卷 淳祐二年上宁宗防要
  嘉定国朝防要
  淳熙七年十月九日秘书少监汝愚言国朝防要续防要中兴防要今上防要分为四书去取不同详畧各异请合而为一俾辞简事备势顺文贯从之 将作少监张从祖类辑防要自国初至孝庙为一书凡二百二十三册五百八十八卷嘉定元年四月十六日诏秘省写进三年六月十六日上之 自昔帝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着在方册作则垂宪若夫国有大典朝有大疑于是稽以为决操以为騐使损益废置之序离合因革之原不待广询博考一开卷而尽见此防要之书所以不可废也 防要之书典故尽在所以弥缝律令之阙相为表里 尧舜聪明之君也首曰若稽古汤齐圣之君也而曰率厥典书至髙宗始言学而曰监于成宪诗至成王始言极治而曰率由旧章道问学而咨故实有自来矣汉魏相奏汉兴以来诏书二十三事唐宪宗诏李绛等捜次君臣成败五十事懿我国朝以百代为元龟以烈祖为宝鉴前朝事近于治道者诏儒臣日进五条庆厯故事也本朝事关治体者轮侍从日进一两事建炎故事也王弗进楚令尹定国是之议洪适进仁宗朝久任监司之说乾道间故事也

  玉海卷五十一
<子部,类书类,玉海>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五十二
  宋 王应麟 撰
  艺文
  书目【藏书】
  刘歆着七畧荀朂分四部【合兵书术数方技于诸子自春秋类擿出史记别为一六艺诸子诗赋皆仍歆旧】其后歴代所编如王俭阮孝绪之徒咸从歆例谢灵运任昉之徒咸従朂例唐之四库亦祖述朂而加详焉欧阳公谓其始于开元误矣
  周防府
  穆天子天子东还至羣玉之山容氏之所守先王所谓防府【古帝王藏书防之府所谓藏之名山也】读书于菞丘口蠧书于羽陵【注谓暴书中蠧虫】序云登昆仑见西王毋竹简素丝皆是古书 礼外史掌四方之志【志记也若鲁春秋晋乗楚梼杌】掌三皇五帝之书【所谓三坟五典】 小史掌邦国之志【周志郑书之属】
  书大训在西序河图在东序 记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左传昭二年春韩宣子来聘观书太史氏见易象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 庄子孔子西蔵书于周室
  周古今篇籍
  汉儒林序周道既衰孔子兴云云究观古今篇籍乃称曰大哉尧之为君又曰吾従周扵是叙书则断尧典称乐则法韶舞论诗则首周南缀周之礼因鲁春秋举十二公行事绳之以文武之道成一王法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絶而为之传【仲尼之后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
  汉七畧 六畧 别録
  艺文志汉兴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恵帝四年三月甲子除挟书律应劭注挟蔵也】孝武世书缺简脱于是建蔵书之防置写书之官【注如淳曰刘歆七畧曰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蔵内则延阁广内秘室之府 文选注刘歆七畧曰尚书有青丝编目録 孝武敕丞相公孙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积如山 歆移书曰孝文使晁错受尚书初出屋壁诗始萌芽天下众书颇出皆诸子传说犹广立于学官为置博士至孝武然后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起建元之间故诏书曰书缺简脱朕甚闵焉 庾信有汉武帝蔵书賛】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成帝以书颇散亡使陈农求遗书【成纪河平三年八月乙夘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谒者陈农使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诸子诗赋歩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輙条其篇目録而奏之防向卒哀帝复使子歆卒父业扵是揔羣书而奏其七畧故有辑畧六艺畧诸子畧诗赋畧兵书畧术数畧方技畧六艺畧自易经十二篇易周氏服氏杨氏蔡公韩氏王氏各二篇丁氏八篇至章句施孟梁丘凡易十三家二百四十九篇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者不絶汉兴田何之讫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多有费髙二家之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中者天子之书也】或脱去无咎悔亡自尚书古文经次欧阳次夏侯章句议奏凡书九家四百一十二篇【入刘向稽疑一篇】书者古之号令自诗经齐鲁韩三家次鲁故鲁说至毛诗故训凡诗六家四百一十六卷古者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自礼古经至议奏凡礼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入司马法一家百五十五篇】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周曲为之防事为之制故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周衰诸侯去其籍自乐记次王禹记至雅琴师氏龙氏凡乐六家百六十五篇【出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易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享祖考故自黄帝下至三代乐各有名自春秋古经次公羊谷梁左氏微至汉大年纪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省太史公四篇】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谨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自论语古二十一篇次齐鲁至孔子徒人图法凡论语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论语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自孝经古孔氏长孙江氏何氏至说三篇凡孝经十一家五十九篇孝经孔子为曽子陈孝道也自史籒八体六技次苍颉凡将急就至杜林苍颉故凡小学十家三十五篇【入扬雄杜林二家二篇】凡六艺九种一百三家一百二十三篇【入三家一百五十九篇出篇重十一篇】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着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序六艺为九种诸子畧自晏子子思至扬雄所序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入扬雄一家三十八篇注三十一家战国人二十一家汉人内髙祖传十三篇注云髙祖与大臣述古语与诏防孝文传十一篇文帝所称及诏防】儒家者流出于司徒之官人君顺隂阳明教化者也于道最为髙然惑者既失精防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茍以哗众取宠自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至椘子及道家言道家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道家盖出于史官歴记成败存亡古今祸福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及放者为之则欲絶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自宋司星子韦至杂隂阳隂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隂阳者流盖出扵羲和之官拘者为之则牵禁忌泥小数舎人事而任神自李悝商君至法家言法十家二百一十七篇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及刻者为之専任刑法欲以致治自邓析尹文子至毛公名七家三十六篇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及譥者为之则茍钩鈲析乱而已自尹佚田俅子至墨子墨六家八十六篇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贵俭兼爱上贤右非命上同及蔽者为之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踈自苏子张子至庄安待诏金马聊苍凡縦横家十二家百七篇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自孔甲盘盂次大□【古禹字言禹所作】至杂家言杂二十家四百三篇【入兵法】杂家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在见王治之无不贯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自神农野老至祭癸农九家百一十四篇农家者流出扵农稷之官八政曰食货孔子曰所重民食及鄙者为之欲使君臣并耕誖上下之序自伊尹说至虞初周説百家小説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小説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说者之所造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或一言可采亦刍荛狂夫之议凡诸子十种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出蹵鞠一家二十五篇】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异家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若能脩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畧矣诗赋畧始屈原至王褒赋二十家三百六十二篇始陆贾至朱宇赋二十一家二百七十四篇始孙卿至路恭二十五家百三十六篇赋三种合六十六家七百七十二篇自客主赋至隐书杂赋十二家二百三十三篇自髙祖歌诗至南郡诗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凡诗赋五种【入扬雄八萹】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内泰一杂甘泉夀宫歌诗十二篇宗庙歌诗五篇】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髙能赋可以为大夫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必称诗以谕其志葢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春秋之后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兵书畧自呉孙子兵法至韩信凡权谋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省伊尹太公管子孙卿子鹖冠蘓子蒯通陆贾淮南王二百九十九种出司马法入礼】自楚兵法至项王凡形势十一家九十二篇图十八卷自大一兵法至辟兵威胜方隂阳十六家二百四十九篇图十卷自鲍子兵法至蹵鞠兵技巧十三家百九十九篇【省墨子重入蹵鞠余见兵书】凡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省十家一百七十一篇重入一家十五篇出百五十五篇】兵家者葢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偹也术数畧自泰一杂子星至图书秘记天文二十一家四百四十五卷自黄帝五家厯至杜忠筭术厯谱十八家六百六卷自太一隂阳至五音定名五行三十一家六百五十二卷自书至易卦八具蓍十五家四百一卷自黄帝长栁占梦至种木藏果相杂占十八家三百一十三卷自山海经至相六畜刑法六家百二十二卷术数六种百九十家二千五百二十八卷术数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方技畧自黄帝内经至旁篇医经七家二百一十六篇自五藏六府方至食禁经方十二家二百七十四卷自容成隂道至内房方房中八家百八十六卷自宓至泰一黄冶神仙十家二百五卷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大凡书六畧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入三家五十篇省兵十家】 刘向传成帝即位向迁光禄大夫时帝元舅王凤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専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侯时数有大异向以为外戚贵盛之咎上方精于诗书观古文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向见尚书洪范箕子为武王陈五行隂阳休咎之应向乃集上古以来歴春秋六国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说推迹行事连祸福着其占验比类相従各有条目凡十一篇号洪范五行河平中刘歆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讲六艺记诸子术数方技无所不究【志注别録云长社尉杜参同向校中秘书】向死哀帝即位复领五经卒父前业歆乃集六艺羣书种别为七畧【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与歆共校经】本传赞七畧剖判艺文揔百家之绪有意推本之也 叙传班斿为右中郎将与刘向校秘书每奏事斿以选受诏进读群书上噐其能赐以秘书之副 隋志孝成命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刘向校中秘书哀帝使子歆嗣父之业乃徙温室中书于天禄阁上歆遂緫括羣书着为七畧大凡三万三千九十卷【又曰向别録歆七畧剖析条流各有其部】 唐志刘向七畧别録二十卷刘歆七畧七卷【隋志同簿録篇曰史官典籍有目録以为纲纪孔子删书别为之序韩毛二诗亦皆相类】 旧唐志刘更生石渠典校之书卷轴无防据歆之七畧在汉艺文志者裁三万三千九百卷后汉兰台石室东观南宫诸儒撰集部类渐増 西都赋注引刘向七畧 裴松之注蜀志亦引刘向七畧文选注引刘歆七畧 南史宋袐书丞王俭依七畧撰七志四十卷表献之又撰定元徽四部书目
  汉七畧要籍 九流目録
  志刘歆奏七畧今删其要以备篇籍注师古曰删去浮冗取其指要书家入刘向稽疑礼入司马法乐出淮南刘向等琴颂春秋省太史公小学家入扬雄杜林凡六艺畧入三家一百五十九篇出篇重十一篇此六艺之删其要也兵权谋则省伊尹太公管子孙子鹖冠子蘓子蒯通陆贾淮南王而出司马法入礼兵技巧则省墨子而入蹵鞠凡兵书畧省十家二百七十一篇重入蹵鞠二十五篇此兵书之删其要也至于儒家之入扬雄杂家之入兵法诸子家之出蹵鞠诗赋家之入扬雄八篇此诸子诗赋畧之删其要也【师古曰凡言入者谓七畧之外班氏新入之云出者与此同】 按隋志七畧凡三万三千九十卷艺文志之末曰大凡书六畧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入三家五十篇省兵十家 叙秦人是灭汉修其缺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着目録畧序洪烈张衡上疏刘向父子领校秘书阅定九流
  亦无防录 司马谈论六家要指隂阳儒墨名
  法道徳
  汉兰台图籍 经牒秘书
  表御史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 礼小宰注若今御史中丞疏应劭云秩千石朝防独坐副贰御史大夫内掌兰台图籍外督刺史紏察百寮故举汉法以况之 通典汉氏图籍所在有石渠石室延阁广内贮之于外府又御史中丞居殿中掌兰台秘书及麒麟天禄二阁藏之于内禁后汉图书在东观延熹二年始置秘书监一人典图书属太常【魏兰台亦藏书籍而御史掌之 薛夏云兰台为外台秘书为内阁 后五行志云台周家所造图书术籍所藏】 后儒林光武迁洛其经牒秘书载之二千余两自此之后参倍于前及董卓移都自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眀鸿都诸藏典防文章竞共剖王允所收裁七十余乗道艰复弃其半长安焚荡莫不泯尽 史记秦拨去古文眀堂石室金鐀玉版图籍散乱 髙纪元年冬十月还军霸上萧何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 张安世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 后法真传博通内外图典田弱荐真曰体兼四业【诗书礼乐也】学穷典奥三辅故事天禄石渠阁在未央宫大殿北以蔵秘书【刘歆曰古文旧书蔵于秘府】
  汉西京图籍
  宋百官志汉西京图籍所藏有天禄石渠兰台石室延阁广内之府是也东京图书在东观【又云东京图籍在东观故使名儒硕学著作东观撰述国史】 班固西都赋天禄石渠典籍之府
  汉东观仁夀阁新书【详见宫室观类】
  隋志光武中兴笃好文雅明章继轨尤重经术四方鸿生钜儒负袠自逺而至者不可胜算石室兰台弥以充积又以东观及仁夀阁集新书校书郎班固傅等典掌焉并依七畧而为书部固又编之以为汉书艺文志董卓之乱献帝西迁图书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所收而西犹七十余载 后汉班昭就东观藏书阁踵成汉书 黄香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 窦章入东观刘瑜上书曰陛下开东序金縢史官之书
  魏中经 晋中经簿 四部 秘阁四部书
  隋志魏氏代汉采掇遗亡藏在秘书中外三阁魏秘书郎郑黙始制中经【黙删省旧文着魏中经时中书令虞松曰而今而后朱紫别矣】秘书监荀朂又因中经更着新簿分为四部摠括羣书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覧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讃汲冢书【朂传云得汲冢中古文竹书诏朂撰次以为中经列在秘书 穆天子传序谨以二尺黄纸冩上请付秘书缮冩藏之中经副在二阁 春秋正义太康元年得竹书七十五卷有周易上下经二卷纪年十二卷琐语十一卷周王逰行五卷今谓穆天子传此四部差为整顿诏荀朂和峤以字冩之】大凡四部合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但録题及言盛以缥嚢书用缃素至于作者之意无所论辨【朂与中书令张华依刘向别録整理记籍】东晋之初渐更鸠聚著作郎李充以朂旧簿校之其见存者但有三千一十四卷充遂摠没众篇之名但以甲乙为次【充传云字度为大著作郎时典籍混乱充删除烦重以类相従分作四部五经为甲史记为乙诸子为丙诗赋为丁甚有条贯秘阁以为永制】晋中经十四卷荀朂撰【唐志云晋中经簿十四卷】晋义熈以来新集目録三卷【唐志丘深之 归藏案晋中经有之】 续晋阳秋孝武宁康十六年诏著作郎徐广校秘阁四部见书凡三万六千卷 魏志注周生烈所著述见晋武帝中经簿
  晋撰定官书
  张华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本以取正 荀崧西阁东序河图秘书禁籍志成帝建始四年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通掌图书秘记章奏之事 文选注晋令曰秘书郎掌中外三阁经书 南史何宪该通羣籍天阁寳秘无遗焉任昉刘沨共执秘阁四部书问其所知自甲至丁莫见所遗 任昉诗刘畧班艺虞志荀录
  宋四部目録 七志
  隋志其后中朝遗书稍流江左宋元嘉八年秘书监谢灵运造四部目録大凡六万四千五百八十二卷元徽元年秘书丞王俭又造目録大凡万五千七百四卷俭又别撰七志一曰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二曰诸子志纪今古诸子三曰文翰志纪诗赋四曰军书志纪兵书五曰隂阳志纪隂阳图纬六曰术艺志纪方技七曰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其道佛附见合九条然亦不述作者之意但于书名之下每立一而又作九篇条例编乎首卷之中文义浅近未为典则【七志七録大体虽凖向歆而逺不逮 宋书元徽元年八月辛亥秘书丞王俭表上七志三十卷 南史本传云四十卷 齐书俭撰定元徽四部书目 俭集序云采公曾之中经刋度之四部依刘歆七畧更撰七志 隋志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録四卷王俭撰今书七志七十卷王俭撰唐志贺縦补注 文选后汉书注引今书七志】中原文教之盛苻姚而已宋武入闗收其图籍才四千卷赤轴青纸文字古拙魏孝文徙都洛邑借书于齐【魏阙书目録一卷】逺覧马史班书近观王阮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 唐韦述开元初为栎阳尉秘书监马懐素奏述与诸儒即秘书续七志五年而成 旧唐志晋总括羣书裁二万七千九百四十五卷江表所存官书凡三千一十四卷至宋谢灵运造四部书目録凡四千五百八十二卷其后王俭复造书目凡五千七十四卷【卷数与前不同】
  宋秘书阁四部书目
  宋书殷淳为秘书丞在秘书阁撰四部书目凡四十卷行于世【谢灵运为秘书监整理秘阁书】 史通宋孝王闗东风俗亦有坟籍志其所録皆邺下文儒之士讐校之司所列书名惟取当时撰者
  齐四部要畧 四部书目 总明观四部书
  齐书竟陵王子良集学士抄五经百家依皇览例为四部要畧千卷 永明三年省总明观于王俭宅开学士馆以总明四部书充之 隋志齐永明中秘书丞王亮监谢胐又造四部书目大凡一万八千一十卷【梁纉为秘书郎帝执四部书目曰读此毕可言优仕矣】
  梁四部 七録 五部目録
  隋志齐末兵火延烧秘阁经籍遗散梁初秘书监田昉躬加部集又于文徳殿内列藏众书华林园中总集释典大凡二万三千一百六卷而释氏不预焉梁有秘书监任昉殷钧四部目録【任昉传自齐永元以来四部篇卷纷杂昉手自讐校由是第目定焉殷钧传校定秘阁四部书更为目録】又有文徳殿目録术数之书更为一部使奉朝请祖暅撰其名故梁有五部目録【武帝敕到洽抄甲部书为十二卷】普通中有防士阮孝绪沈静寡欲防好坟史博采宋齐以来王公之家凡有书记参校官簿更为七録一曰经典録纪六艺二曰记传録纪史传三曰子兵録纪子书兵书四曰文集録纪诗赋五曰技术録纪数术六曰佛録七曰道録其分部题目颇有次序剖析词义浅薄不经【史通曰阮孝绪七録书有文徳殿者丹笔写其字】元帝收文徳之书及公私经籍归江陵大凡七万余卷陈天嘉中又更鸠集考其篇目遗阙尚多七録十二卷阮孝绪撰【唐志同】梁天监以来四部书目四卷殷钧撰【唐志丘賔卿】梁东宫四部目録四卷刘遵撰梁文徳殿四部目録四卷刘孝标撰古今四部书目五卷梁刘杳撰陈秘阁图书法书目録一卷陈天嘉六年夀安殿四部目録徳教殿四部目録各四卷承香殿五经史记目録二卷【唐志有陈天嘉四部书目四卷】史记正义引七録
  魏甲乙新録
  北史孙恵蔚迁秘书丞见典籍新故杂揉首尾不全请依前丞卢昶所撰甲乙新録欲禆残补缺损并有无校练句读以为定本其无本者广加捜求
  隋嘉则殿藏书 开皇书目 秘阁书三品四部 七林
  北史隋西京嘉则殿有书三十七万卷炀帝命秘书监栁顾言等诠次除其重复猥杂得正御本三万七千余卷纳于东都脩文殿又写五十副本简为三品分置西京东都宫省官府其正御书皆装翦华绮寳轴锦标于观文殿前为书室十四间窻户褥幔咸极珍丽【大业十一年増秘书省百二十员并以学士补之】 隋志开皇三年秘书监牛表请搜访异本每卷赏绢一匹于是异书间出平陈已后经籍渐于是总集编次为正副二本蔵于宫中其余以实秘书内外之阁凡三万余卷炀帝即位秘阁书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上品红瑠璃轴中品绀瑠璃轴下品漆轴扵东都观文殿东西厢贮之东屋藏甲乙西屋藏丙丁又聚古迹名画于殿后起二防东曰妙楷台藏古迹西曰寳台藏古画又集道佛经别撰目録【帝好著述成新书三十一部万七千余卷】唐武德五年平伪郑収图书古迹命宋遵贵载之行经底柱多被漂没存者十不一二其目録亦为所渐濡时有残缺今考见存分为四部合条为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部有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六艺经纬六百二十七部五千三百七十一卷【班固列六艺为九种合纬书为十种】史之所记八百一十七部一万三千二百六十四卷凡十三种诸子合八百五十三部六千四百三十七卷【叙为十四种】集部凡五百五十四部六千六百二十二卷【合为三种】凡四部经传三千一百二十七部三万六千七百八卷通计亡书合四千一百九十一部四万九千四百六十七卷道经三百七十七部一千二百一十六卷佛经一千九百五十部六千一百九十八卷大凡经传存亡及道佛六千五百二十部五万六千八百八十一卷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各列本条之下以偹经籍志 唐志牛隋开皇四年书目四卷【隋志云四部目录】王劭隋开皇二十年书目四卷隋志又有开皇八年四部书目録四卷大业正御书目録九卷 许善心时图籍淆乱效阮孝绪七録更制七林各为总叙冠于篇首 牛开皇初上表请开献书之路曰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及四方之志武王问黄帝颛顼之道太公曰在丹书有国家者曷尝不以诗书而为教孔子制礼刋诗修春秋易道及秦皇驭防下焚书之令此书之一厄也汉建藏书之防置校书之官及王莽末并従焚烬此书之二厄也光武下车求文雅肃宗亲临讲肄和帝数幸书林及孝献移都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书之三厄也魏文更集经典皆藏在秘书内外三阁遣秘书郎郑黙删定旧文论者美其朱紫有别晋荀朂定魏内经更着新簿刘石凭陵从而失坠此书之四厄也刘平姚收图籍四千卷僣伪之盛莫过二秦齐梁之间经史弥盛王俭撰七志阮孝绪为七録总其书数三万余卷萧绎有江陵收文徳殿书及公私典籍七万余卷悉送荆州周师入郢悉焚之所收十才有二三此书之五厄也今御书单本合一万五千余卷部秩残缺比梁旧目止有其半年逾千载数遭五厄兴集之期属膺圣世上纳之扵是下诏献书一卷赉缣一疋一二年间篇籍稍偹
  唐十九家目録
  志目録类十九家二十二部四百六卷始于七畧别録终扵羣书四録书目有刘向歆别録七畧荀朂中经簿丘深之义熙集目王俭元徽书目今书七志阮孝绪七録丘賔卿天监书目刘遵梁东宫书目牛开皇书目王劭开皇书目殷淳四部书目序録杨松珍史目虞龢法书目録元行冲四録文章叙録则有荀朂新撰文章家集叙挚虞宋明帝沈约傅亮文章志失姓名者陈天嘉书目及名手画録二家不着録者十二家一百十四卷始于毋煚之録韦述吴兢蒋彧之目宗諌十三代史目李肇经史释题常宝鼎文选著作人目尹植文枢秘要目唐书叙目及孙玉汝唐宝録目河南东斋史目终杜信东斋籍 六典史类十三曰略録纪史策条目七略等三十部二百十四卷【隋志簿録篇同 旧志书目十八部凡二百十七卷】
  唐秘书省四部图籍
  百官志秘书省监一人少监二人丞一人监掌经籍图书之事郎三人掌四部图籍以甲乙丙丁为次皆有三本曰正曰副曰贮校书郎正字掌雠校典籍 六典秘书郎掌四部图籍分库藏之经类十史类十有三子类十有四集类三 崇文总目唐秘书阁书目四卷
  唐贞观内库书 内府四部羣书
  志初隋嘉则殿书三十七万卷至武徳初有书八万卷重复相揉王世充平得隋旧书八千余卷太府卿宋遵贵监运东都浮舟泝河西致京师经砥柱舟覆尽亡其书贞观中魏徴虞世南顔师古继为秘书监请求天下书选五品以上子孙工书者为书手缮写藏于内库以宫人掌之【百官志内官有司籍典籍掌籍各二人掌供御经籍分四部部别为目以时暴凉焉】防要武徳五年秘书监令狐徳棻奏经借亡逸请求遗书重加钱帛増置楷书缮写数年间羣书毕备贞观二年监魏征以典章纷杂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秘府粲然毕备【魏征引诸儒校集秘书国家图籍粲然全整】干封元年十月十四日上以四部羣书传写讹谬兼亦缺少诏赵仁本等集儒学之士刋正缮写【顔师古传拜少监专刋正事】景云三年六月十七日以经籍多缺令京官有学行者分行天下捜检图籍崔行功太宗命袐书监魏征写四部羣书将藏内府置讐正二十员书工百员征徙职又诏虞世南顔师古踵领功不就显庆中罢雠正员听书工写于家使散官校正诏东台侍郎赵仁本舍人张文瓘及司文郎中行功兰台侍郎李怀俨充使检校置详正学士代散官岐王范初隋亡禁内图书湮放唐兴募访稍稍复出藏袐府长安初张易之奏潢治乃宻使摹肖窃其真藏于家
  唐乾元殿四部书 丽正殿四库书 集贤院典籍
  志宗命左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马怀素为修图书使与右常侍崇文馆学士褚无量整比防幸东都【纪开元五年正月辛亥如东都】乃就乾元殿东序检校【通鉴五年十二月诏访逸书于乾元殿编校 集贤注记云五年于东京乾元殿写四部书无量充使检校六年三月五日学士以下始入乾元院】无量建议御书以宰相宋璟苏颋同署如贞观故事又借民间异本传録及还京师【六年十一月辛夘】迁书东宫丽正殿置修书院于著作院其后大明宫光顺门外东都明福门外皆创集贤书院学士通籍出入既而太府月给蜀郡麻纸五千畨季给上谷墨三百三十六丸嵗给河间景城清河慱平四郡兎千五百皮为笔材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其夲有正有副轴带帙籖皆异色以别之【六典云有红緑碧白牙籖为分别】 百官志注开元五年乾元殿写四部书【六典注同】置乾元院使有刋正官四人【以一人判事】知书官八人分掌四库书六年【防要五年十一月注记六年十二月】乾元书院更号丽正修书院置使及检校官改修书官为丽正殿学士十一年春置丽正修书学士光顺门外亦置书院十二年冬东都明福门外置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书院为集贤殿书院【四月丁巳改集仙殿为集贤】 会要开元三年禇无量马懐素侍宴言内库及秘书省坟籍上曰内库皆太宗髙宗前代旧书令宫人掌之篇卷错乱卿为朕排比七年五月敕于秘书省昭文馆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及诸司官等借写及整比四部书成【简工书之士一百一十人】令百官入乾元殿东廊观书无不叹骇【集贤注记六年八月十四日云云其冬车驾入京防要附七年非也 禇无量传见后】七年九月敕令丽正殿写四库书各于本库每部别为目録有与四库书名不类者依刘歆七畧排为七志【集贤注记八年春行冲知丽正院取秘书学士入丽正校勘通前二十人十年春移书院明福门外中书省之北】十九年冬【十月丙申】车驾发京时集贤院四库书揔八万九千卷【注记同】经库一万三千七百五十二卷【注记五十三】史库二万八千八百二十卷子库二万一千五百四十八卷集库一万七千九百六十卷【注记六十九】其中杂有梁陈齐周隋代古书贞观永徽干封緫章咸亨旧夲【注记隋旧书用广陵麻帋写作萧子云书体赤轴绮带最丽好新写书分部别类装餙华丽经白轴黄带红籖史碧轴缥带緑籖子紫轴紫带碧籖集緑轴朱带白籖图书紫轴緑带】二十四年十月车驾从东都还西京集贤书籍三分留一贮在东都 儒学序宗置集贤院部分典籍乾元殿博彚羣书至六万卷经籍大备称开元焉 六典集贤书院知书官八人注开元五年置唐图籍在秘书今秘书文史馆司经崇文皆有之集贤所写皆御本书四部分四库【每库二人知写书出纳名目次序以备检讨】四库书两京各一本共二万五千九百六十卷写以益州麻纸 元行冲传马懐素譔书志褚无量校丽正四部书业未卒诏行冲代之
  唐续七志 羣书四録 古今书録 集贤书目 四库更造书目 贞观御书
  传马懐素宗诏与褚无量同为侍读有诏校秘书是时文籍盈漫皆炱朽蟫断籖幐纷舛懐素建白愿下紫微黄门召宿学大儒就校谬缺【通鉴五年十二月】又言自齐以前旧籍王俭七志已详请采近书篇目及前志遗者续俭志以藏秘府诏可即拜懐素秘书监召尹知章韦述等二十一人【注记前后总二十六人通鉴二十人】分部撰次殷承业徐楚璧是正文字懐素奏秘书少监卢俌崔沔为修图书副使秘书郎田可封康子元为判官然懐素不善著述未能绪别防卒诏秘书官并号修书学士草定四部【六年十二月】人人意自出无所统一逾年不成又诏右常侍褚无量大理卿元行冲考绌不应选者【注记七年七月行冲代怀素于秘书省综理】无量等奏修撰有条宜得大儒综治诏委行冲【通鉴开元八年正月辛酉命右常侍元行冲整比羣书】乃令母煚韦述余钦总缉部分殷践猷王惬【防要作王恢】治经述钦治史母煚刘彦直治子王湾刘仲丘治集【艺文志云王仲丘防要云刘仲】八年四録成上之【通鉴九年十一月丙辰上 集贤注记八年春撰二百卷奏上之】学士无赏擢者行冲知丽正院又奏陆绍伯等二十人入校丽正书由是秘书省罢撰缉而学士皆在丽正矣 褚无量初内府旧书自髙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请缮録补第以广秘籍天子诏于东都乾元殿东厢部彚整比无量为之使表卢僎陆去泰王择从徐楚璧分部雠定卫尉设次光禄给食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雠采天下遗书以益阙文不数年四库全治帝诏羣臣观书赐无量等帛有差无量又言贞观御书皆宰相书尾臣位卑不足以辱请与宰相聨名跋尾不从帝西还徙书丽正殿【以修书学士为丽正殿直学士预朝会】复诏无量就丽正纂续前功【未毕而卒】 韦述开元初【五年冬】马怀素奏述与诸儒即秘书续七志五年而成 志羣书四録二百卷殷践猷王惬韦述余钦毋煚刘彦直王湾王仲丘撰元行冲上母煚古今书録四十卷韦述集贤书目一卷【崇文目有之】 防要开元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丙辰】左常侍元行冲上羣书四録二百卷【旧纪云目録】藏内府凡二千六百五十五部四万八千一百六十九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序例韦述撰母煚又略为四十卷为古今书録奏上赐银绢二百【旧史志载书録序改旧传之失三百余条加新书之目六千余卷凡四録四十五家三千六十四部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分四十类并有小序词简事具】天寳三载六月四库更造书目经库七千七百七十七卷【集贤记七十六】史库一万四千八百五十九卷子库一万六千二百八十七卷集库一万五千七百二十二卷至十四载四库续写又一万六千八百四十三卷【注记云三十二卷 表天寳十二载十二月戊子左相希烈为秘书省图书使】 集贤注记开元十年九月张説都知丽正殿修书事秘书监徐坚为副张悱改充知图书括访异书使天寳三载闰二月更造四库书籍 志释氏类有母煚开元内外经録十卷【道释书二千五百余部九千五百余卷 王彦威内典目録十二卷】崇文目开元四库书目四十卷
  唐开元着録 四类 开元经籍
  志自汉以来史官刻其名氏篇第以为六艺九种七畧至唐始分为四类曰经史子集而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着録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书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可谓盛矣甲部经録共类十一【旧史十二类】易经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防纬经解小学凡着録四百四十家五百九十七部六千一百四十五卷【不着録一百一十七家三千三百六十卷】乙部史録其类十三正史【并集史】编年伪史杂史起居注【并实録】故事职官杂传记【并女训】仪注刑法目録谱牒地理凡着録五百七十一家八百五十七部一万六千八百七十四卷【不着録三百五十八家一万二千三百二十七卷】丙部子録其类十七【旧志十四类】儒道【并神仙释氏】法名墨纵横杂农家小説天文厯筭兵书五行杂艺术类书明堂经脉医术凡着録六百九家九百六十七部一万七千一百五十二卷【不着録五百七家五千六百一十五卷】丁部集録其类三楚辞别集总集【并文史】凡着録八百一十八家八百五十六部一万一千九百二十三卷【不着録四百八家五千八百二十五卷】有名而亡书者十盖五六而俚言俗説猥有存者亦有幸不幸欤【兼不着録者言之经九千五百五卷史二万九千二百一卷子二万二千七百六十七卷集万七千七百四十八卷揔七万九千二百二十一卷或云八万九千六百卷 新史志甲少旧志一诂训丙多旧志三艺术类书明堂经脉】 旧经籍志开元时甲乙丙丁四部书各为一库置知书官八人分掌之凡四部库书两京各一夲共一十二万五千九百六十卷皆以益州麻纸写其集贤院御书经库皆钿白牙轴黄带红牙籖史书库钿青牙轴缥带緑牙籖子库雕紫檀轴紫带碧牙籖集库緑牙轴朱带白牙籖以分别之文宗时诏秘阁捜访遗文添写开成初四部书至五万六千四百七十六卷今録开元盛时四部羣书以表艺文之盛据开元经籍为之志
  唐十二库书
  志禄山之乱尺简不藏元载为相奏以千钱求书一卷又命拾遗苖发等使江淮括访【蒋乂为集贤编録兵兴图籍殽舛乂料次逾年各以部分得善书二万卷】文宗时郑覃侍讲进言经籍未备因诏秘阁捜采于是四库之书复全分藏于十二库【旧志昭宗时秘书省奏曰元掌四部御书十二库共七万余卷】 防要长庆三年四月秘书少监李随奏铸秘书阁图书印御书正副本开元天寳以前有小印印缝开成元年七月【戊辰朔】分察使奏秘书省四库见在新旧书籍共五万六千四百七十六卷九月辛卯敕秘省集贤欠书四万五千二百七十一卷令诸道缮写 集贤注记前汉有金马石渠后汉有兰台东观宋有揔明陈有徳教周则虎门麟趾北齐则仁寿文林方之今日岂得扶轮接毂哉开元二十四年驾还西京敕集贤掌书籍三分留一贮东都天寳十一载十月敕秘书省检四库书与集贤院填写【六月二十四日敕秘书监李成排比四库书先具奏闻 天寳三载闰二月更造四库书籍】 韩文秘书御府也天子犹以为外且逺不得朝夕视始更聚书集贤殿别置校讐官曰学士曰校理常以丞相为大学士由是集贤之书盛积尽秘书所有不能处其半【广徳二年七月甲辰以集贤院图书坠失开求书之令一卷赏千钱】 龙城録开元文籍最备集贤院所藏至七万卷学士张説等四十七人分司典籍 若开羣玉之府指麾聨累珪璋琮璜之状各有列位不失其序虽第其价可也 汉裒七畧之文唐分四録之目薛夏建议内外始分郑黙励精朱紫斯别观物者必于其防缾水知天下之冰堂下之隂知日月之行理则固然然未若广川大陆防三光五岳之气辟明阖晦轇轕降升一揽而尽隂阳舒惨之变也
  唐吴兢书目
  志西斋书目一卷分五十七部揔一万四百有三卷【崇文目同】又东斋史目三卷杜信东斋籍二十卷类书有虞世南北堂书钞一百七十三卷【崇文目有河南东斋史目録】
  唐文殿四部羣书
  见文馆【防要】
  唐贞元御府羣书新録
  栁文陈京行状云京为秘书少监自考功以来凡四命为集贤学士在集贤奏秘书官六员殿内而刋校益理求遗书凡增缮者乃作艺文新志名曰贞元御府羣书新録 徐坚碑迁太子文学时秘阁群籍讹谬敕召学士详定公为之刋缉卷盈二万崇文目唐秘书阁书目四卷
  唐十三代史目
  晁氏志三卷唐殷仲茂撰【唐志宗谏七卷】辑史记两汉三国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周隋史籍篇次名氏国朝杜镐以唐五代书目续之
  朱遵度羣书丽藻目録
  中兴书目南唐朱遵度撰古今文章着为六例一曰六籍琼华二百五十卷二曰信史瑶英一百八十卷三曰玉海九流三百五十卷四曰集苑金峦五十卷五曰綘阙蘂珠四十卷六曰凤首龙编一百三十卷合为二百六十七门总杂文一万三千八百首勒成一千卷又别撰为目録五十卷
  太平兴国三舘四库书籍 崇文院六库书籍
  五季时三馆在右掖门内止十余楹书才数樻太平兴国二年始于乾元殿东改建三年成迁旧馆之书【实録兴国中始于乾元殿东创修三馆列四库书籍】二月丙辰朔【通畧庚辰】赐名崇文院院之东庑为昭文书库南庑为集贤书库西庑有四库分四部为史馆书库【辛巳幸观书】凡六库书籍正副夲八万卷雍熙中建秘阁于此分内库书籍藏之【或云秘阁藏图书国学藏经典三馆藏史传】 兴国九年正月壬戌诏中外上三馆阙书及三百卷当甄録自是四方书籍徃徃间出上谓侍臣曰教化之本治乱之原无书籍何以取法今三馆贮书数虽不少若观开元书目即遗逸尚多宜广行求访乃诏以开元四部书目比校阙者搜访具録所少书示中外政和八年四月二十九日滕康奏秘阁四部书秘书郎掌之四库书校书郎正字掌之宣和四年四月丙午【十八日】诏建局以补缉校正文籍为名缮写寘宣和殿太清楼秘阁又诏捜访阙书
  太宗清心殿图籍 寳元编资善堂书籍
  太宗于后苑建清心殿藏图籍以资逰观尝于此读御览致飞鹊之异【或云淳化元年正月作而御览成于兴国八年当考】 熈宁三年冬命李清臣刘挚等校观文殿御览书籍 寳元二年三月癸丑命贾昌朝王宗道编排资善堂书籍【四月癸未罢之】
  淳化秘阁羣书【见阁类】
  两朝艺文志祖宗藏书之所曰三馆秘阁在左升龙门北是为崇文院自建隆至祥符着録揔三万六千二百八十卷八年馆阁火移寓右掖门外谓之崇文外院借太清楼本补写既多损蠧更命缮还天圣三年成万七千六百卷归于太清九年冬新作崇文院馆阁复而外院废时增募写书史专事全缉景祐初命翰林学士张观知制诰李淑宋祁编四库书判馆阁官覆视録校二年上经史八千四百二十五卷明年上子集万二千三百六十六卷差赐官吏器币诏求逸书复以书有谬滥不全始命定其存废因仿开元四部録为崇文总目庆厯初成书凡二万六百六十九卷然或相重亦有可取而误弃不録者嘉祐四年右正言秘阁校理吴及言内臣监馆阁久不更书多亡失补写不精请选馆职分吏编冩求访所遗令陈襄蔡抗苏颂陈绎编定四馆书不兼他局二年一代遂用黄纸写印正本以防蠧败又选京朝州县官四人编校二年迁馆职阙即随补嵗余诏曰国初承五代之后简编散落三馆聚书仅才万卷其后平定列国先收图籍亦尝分遣使人屡下诏令访募异本校定篇目听政之暇无废览观然比开元遗逸尚众宜加赏以广献书中外士庶并许上馆阁阙书卷支绢一匹五百卷与文资官明年冬奏黄本书六千四百九十六卷补白本二千九百五十四卷赐宴如景祐自是编写不絶收献书二百一十七部千三百六十八卷合崇文总目除前志所载删去重复讹谬定着一千四百七十四部八千四百九十四卷篇列次于此 谢泌端拱初直史馆言图书多失次序唐景龙中尝分经史子集为四库命薛稷沈佺期武平一马怀素分掌遂令分典四部以泌知集库
  咸平馆阁图籍目録【图一作书】
  咸平元年十一月以三馆秘阁书籍歳久不治诏朱昻杜镐与刘承珪整比着为目録二年闰三月甲午诏三馆写四部书来上当置禁中以便观览三年二月丙午昻以司封郎中加吏部镐以校理为直秘阁赐金紫昻等受诏编馆阁图籍目録至是奏御故奨之【中兴书目有皇朝秘阁书目一卷十九门六千七百九卷不知作者 景徳四年五月己亥广秘阁先是上谓辅臣曰国家捜访图书其数渐广臣庶家有聚书者皆令借目録参校内府馆阁所有缺者借本补写所得甚多祥符中献书者十九人赐出身得万七百五十四卷】五年七月庚戌幸三馆秘阁阅四部书景徳三年四月丙子幸崇文院观四库图籍祥符八年十二月甲辰命枢使王钦若提防写校阁馆书籍翰林学士陈彭年副焉
  景德太清楼四部书目 嘉祐补写太清楼书
  景徳四年三月乙巳召辅臣对于苑中登太清楼观太宗圣制御书及新写四部羣书上亲执目録令黄门举其书示之总太宗圣制诗及故事墨迹三百七十五卷文章九十二卷经库二千九百一十五卷史库七千三百四十五卷子库八千五百七十一卷集库五千三百六十一卷四部书共二万五千一百九十二卷【长编云楼藏太宗御制及墨迹九百三十四卷轴四部羣书二万二千七百二十五卷】又出御制太清楼新写御览书籍记又东至玉宸殿云云初兴国四年建太清楼于迎阳门后苑真宗藏太宗御制墨迹石本咸平二年闰三月甲午诏三馆写四部书一置龙图阁一藏后苑太清楼四年十月直集贤院李建中言太清楼书宜选官重校上因阅书目见缺书尚多甲子诏求逸书五年十二月甲申以尚有舛误而未雠对者犹二万卷令流内铨择官详校试十五人诗论于银台得刘均聂震等七人于崇文院校勘大官供膳景徳元年三月丁酉直秘阁黄夷简等上校勘新写御书凡二万四千一百六十二卷【作九十二则与前目同但前目云五千】校勘六人授秘阁校理【赐緍帛】祥符五年八月庚申奉安太宗御集于楼七年三月癸巳天禧二年十一月辛未召羣臣观书于楼天禧元年八月壬申校勘所言学究侯惟哲刘漙献
  太清楼无本书各五百卷请甄録从之初祥符中补写三馆书借太清本多损蠧遂留为三馆正本副写还之天圣三年四月丁丑写成万七千六百卷归于太清楼六月丙辰陈从易等以校太清楼所藏十代兴亡论妄加涂窜防职【寳元嘉祐屡观书于此】嘉祐七年六月丁亥秘阁上补写御览书籍先是欧阳修言太清楼书因宣取入内颇不全诏内臣检所缺书録上中书省缮写至是上之元祐七年五月十九日秘省言髙丽献书多异本馆阁所无诏校正二本别写藏太清楼天章阁
  景徳玉宸殿藏书【详见观御书】
  景德四年三月乙巳召辅臣至玉宸殿盖退朝燕息之所帷帐无文采歴翔鸾仪凤二阁作五言诗从臣皆赋殿在太清楼之东聚书八千余卷上曰此唯正经正史屡经校讐他小説不与其后羣书又增及一万一千二百九十三卷太宗御集御书又七百五十二卷
  祥符龙图阁四部书【书目】景徳六阁图书
  建隆初三馆书仅万二千余卷及平诸国收图籍蜀江南最多开寳中参以旧书为八万卷【凡得蜀书一万三千卷江南书二万余卷】至祥符凡三万六千三百八十卷崇文院龙图阁皆有四部【真宗谓辅臣曰臣庶家有聚书者朕皆借其目録参校借本抄填之】 志咸平二年闰三月甲午诏三馆写四部书籍二本一置龙图阁一置太清楼御制御书皆在上亲賛序刻石纪其数【四年十一月丁亥观书】祥符二年九月丁丑召寜王元渥等于龙图阁观书目祥符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戊寅召近臣观龙图阁太宗御书及四部书籍又至阁西观画命马知节评之【东京记云祥符初建龙阁据此则咸平初已建矣】 实録景德二年四月戊戌幸龙阁阅太宗御书观诸阁书画阁藏太宗御制御书并文集揔五千一百十五卷轴册下列六阁经典揔三千三百四十一卷【目録三十卷正经经觧训诂小学仪注乐书】史传揔七千二百五十八卷【目録四百四十二卷正史编年杂史史抄故事职官传记嵗时刑法谱牒地理伪史】子书揔八千四百八十九卷【儒家道书释书子书类书小説筭术医书】文集揔七千一百八卷【别集揔集】天文揔二千五百六十一卷【兵书厯书天文占书六壬遁甲太一气神相书卜筮地理二宅三命选日杂録】图画揔七百一轴卷册【古画上中品新画上品 又古贤墨迹揔二百六十六卷】上曰退朝之暇聚图书以自娱【揔二万九千七百十四卷】又曰龙阁书屡经雠校最为精详已写一本置太清楼朕求书备至故竒书秘籍无隐焉 祥符六年正月庚戌赐王旦已下龙图阁书籍图画目六阁图书賛
  祥符寳文统録
  九年二月己酉王钦若上详定道藏经凡三洞四辅四千三百五十九卷初唐明皇撰琼纲裁三千余卷【唐明皇命方士为琼纲四卷 志道士张仙庭三洞琼纲三卷】皇朝得七千余卷命徐铉等校勘得三千七百三十七卷分寘上清太一宫祥符三年选官详校钦若揔之删一百二十卷又求得七百二十七卷揔为目録诏赐名圣制序 唐志神仙三十五家五十部三百四十一卷不着録六十二家二百六十五卷道藏音义目録一百一十三卷崔湜薛稷沈佺期道士史崇等撰 隋志道经三百七十七部一千二百一十六卷有经戒饵服房中符録 宋邓自和撰道藏书目一卷
  景祐编三馆秘阁书籍 【崇政殿观书】
  景徳元年闰六月辛酉命翰林学士张观知制诰李淑宋祁编排三馆秘阁书籍判馆阁盛度章得象石中立李仲容覆视之二年十月己未馆阁上所校两库经史八千四百二十五卷赐器币三年五月庚辰求逸书十月甲寅命知制诰王举正防详乙丑御崇政殿观二馆秘阁新校两库子集书凡万二千余卷赐校勘官器币又赐宴崇文院
  庆厯崇文总目
  庆厯元年十二月己丑翰林学士王尧臣等上新修崇文总目六十卷【尧臣与聂冠卿郭稹吕公绰王沬欧阳修等撰以四馆书并合着録 中兴书目云六十六卷当考 国史志崇文总目六十六卷序録一卷多所缪误 长编云总目亦有可取而误弃不録者】其书总数凡三万六千六十九卷自太祖平定四方天下之书悉归藏室太宗真宗访求遗逸小则偿以金帛大则授之以官又经书未有板者悉令刋刻由是大备起秘阁贮之禁中景祐元年闰六月以三馆秘阁所藏有缪滥不全之书辛酉命翰林学士张观知制诰李淑宋祁将馆阁正副本书防详定其存废伪谬重复并从删去内有差漏者令补写校对仿开元四部録约国史艺文志着为目録仍令翰林学士盛度等防详至是上之庚寅以提举张观宋庠王尧臣及冠卿稹并加阶封编修吕公绰等进职 崇文目有目録十九部一百七十九卷始于符瑞图目一卷终于学士院杂撰目一卷
  嘉祐编定书籍 昭文馆书
  嘉祐四年二月【丁丑】置舘阁编定书籍官以秘阁校理蔡抗陈襄集贤校理蘓颂馆阁校勘陈绎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秘阁而编定之初右正言呉及言祖宗更五代之设文馆以待四方之士而公相率由此进故号令风采不减汉唐近年用内臣监馆阁书库借出书籍亡失已多又简编脱落书史补写不精非国家崇乡儒学之意请选馆职三两人分馆阁吏人编写书籍其私借出与借之者并法坐之仍请求访所遗之书因命抗等令不兼他局二年一代之六月己巳又益编校官毎馆二员给本官食公使十千及二年者选人京官除馆阁校勘朝官除校理【实録各一员王陶赵彦若傅卞孙洙】六年十二月辛丑三馆秘阁上写黄本书六千四百九十六卷补白本书二千【一云一千】九百五十四卷二十二日壬寅遣中使诏中书枢宻院【宰臣韩琦以下】合三馆秘阁官属四十一人赐宴以嘉其勤【宴崇文院刻石记于院之西壁】先是崇文白本书嵗久多蠧又多散失置官校正补写别本亦以黄纸以絶蠧败至是上之其编校官昭文馆职方员外孟询【一作恂】大理评事赵彦若史馆集贤校理窦卞大平司法参军曽巩集贤院国子监直讲钱藻秘阁馆阁校勘孙洙国子监直讲孙思恭校小学太常慱士张次立七年三月辛酉诏参知政事欧阳修提举三馆秘阁写校书籍仍诏两制看详天下所献遗书六月丁亥秘阁上补写御览书籍先是判阁欧阳修言秘阁初为太宗藏书之府并以黄绫装潢谓之太清本后多宣取入内请防旧本补写之遂诏龙图天章寳文阁太清楼管掌内臣检所缺书録上于门下省誊写至是上之赐判阁范镇及管掌补写银绢有差十二月诏以所写黄本一万六百五十九卷黄本印书四千七百三十四卷【緫一万五千三百九十三】悉送昭文馆七史板本四百六十四卷送国子监以校勘功毕明年遂罢局先是五年八月壬申诏国家承五代后三馆聚书才万卷后平列国先收图籍屡下诏令访募异本至景祐中校定篇目然比开元旧録遗逸尚众中外士庶许上馆阁阙书毎卷赐帛一匹五百卷官之【六年六月开献书之路诏诸道捜访 中兴书目有嘉祐捜访阙书目一卷首载六年六月求遗书诏书 或云四馆之职歴差陈洙至王安国十六人熈宁中罢局七年置补写所国朝三馆书直馆官校对及収诸国图籍实馆阁或召京朝官校之皆题名卷末】 寳元二年正月丙午学士院言奉诏详定隂阳禁书请除孙吴子歴代史天文律厯五行志并通典所引诸家兵外余悉为禁书从之【学士院司天监定系禁书籍十四门为目録一卷】 中兴书目熙宁七年国子监书总一百二十五部今存书目一卷 国史志干徳六年史馆新定书目四卷
  李淑图书十志
  中兴书目淑皇祐中撰邯郸书目十卷子徳刍再集其目三十卷淑藏书二万八百十一卷着为目録凡五十七类至是比旧少一千一卷 序曰儒籍肇刘略荀簿王志阮録讫元毋廼备藏家者唯吴斋着目宋戢戈讲道延阁广内官书三万六千二百八卷计开元见目十不五六崇文目剟去五千 晁氏志淑载其家所藏图书五十七类经史子集通计一千八百三十六部二万三千一百八十六卷其外又有艺术志道书志画志通为八目
  元祐秘阁书目 政和秘书总目
  中兴书目秘书省书目二巻【凡一万四千九百余卷】史馆新定书目四卷分四部摠一万四千四百九卷【不知作者】 防要熈寜七年置补写所元祐二年六月八日秘书省言秘写秘阁黄本以崇文总目比校别造书目八月罢补写书籍局四年五月秘省言江南西川荆浙等书先朝收取入馆今散失将尽欲贮于下库内有唐朝旧书别藏馆阁绍圣元年闰四月罢校对黄本崇寜二年五月秘阁书写成二千八十二部未写者一千二百一十三部及阙卷二百八十九立程限缮録大观四年五月十日秘监何志同奏庆厯摠目号为全备者不过二万余卷阙逸浸多请颁其数求访政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戊戌校书郎孙觌奏四库书尚循崇文旧目顷访求遗书总目之外凡数百家几万余卷请譔次增入总目合为一卷诏觌及著作郎倪涛校书汪藻刘彦适譔次名曰秘书总目
  绍兴求书阙记 羣玉防记【又见求书类】
  十七年郑樵按秘省所颁阙书目録集为求书阙记七卷外记十卷又总天下古今书籍分类为羣玉防记三十六卷徐士龙编求书补阙一卷
  绍兴御府书籍
  见校定经史类
  晁公武读书志
  晁公武读书志四卷初南阳井氏【度】传録蜀中书甚富举以与公武公武分为四部经类十史类十三子类十六集类三毎读一书撮其大防论之绍兴二十一年自序【读书志有田镐书目六卷 羣书备检十卷】 郑樵校讐畧曰欲明书者在明类例总古今有无之书为之区别凡十二类百家四百二十二种
  淳熈中兴馆阁书目 嘉定续书目
  绍兴初再改定崇文总目秘省续编四库阙书淳熈四年十月少监陈骙等言乞编撰书目五年六月九日上中兴馆阁书目七十卷序列一卷【序列凡五十五条】凡五十二门计见在书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较崇文所载多一万三千八百十七卷复参三朝史志多八千二百九十卷两朝史志多三万五千九百九十二卷闰六月十日令浙漕司摹板 淳熙四年陈骙编馆阁録载秘阁诸库书目御札六百七轴三十五册五道太上圣政六十一册日厯一千二册并藏阁上经史子集四类一万三千五百六卷三千九百五十八册分两库御前书经史子集四类二千五百二卷六百十四册四库书经史子集二万三千五百八十三卷六千五百十二册续捜访库经史子集二万三千一百四十五卷七千四百五十六册诸州印版书六千九十八卷一千七百二十一册 五年九月十四日诏秘省印馆阁书目以二十部进入余赐幸省赴坐官各一部【先是三月骙等言庆厯元年崇文总目成参政王举正上今书目成书宜于参政过局日观阅投进从之】 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吏部侍郎阎苍舒请秘省録见有书目送四川制置司参对官书目録缮写上之 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秘书郎莫叔光请诏诸路监司守臣各上书目以馆阁书目参对有未收之书移文取索从之 嘉定三年编次御制御扎目録 中兴馆阁续书目秘书丞张攀等乞编新目以续前书得书七百五十二家八百四十五部凡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三卷嘉定十三年四月上
  晁説之曰刘歆告扬雄云三代之书蕴藏于家直不计耳顾弗多耶今有一周易而无连山归藏有一春秋而无千二百国寳书及不修春秋有卿礼二士礼七大夫礼二诸侯礼四诸公礼一而天子之礼无一传者以隋唐经籍志吴氏西斋録求于今其存有几 藏书上矣周有藏史典简防鲁有御书在象魏 曲台之礼九师之易乐分龙赵诗析齐韩陈农所未究河间所未辑有一于此罔不兼综 韩起观典于鲁国知周道之所以兴萧何收籍于关中见秦业之所以替 人拾青紫家怀鈆素求古文于孔壁收竹书于汲冢 搢绅先生聚蠧简于内輶轩使者采遗篆于外刋正分其朱紫缮写埓于丘山外史所未録既盈太常之藏中经所未载盛积秘室之府比夫轩皇宛委穆满羽陵炎汉广内有晋秘阁何异牛宫之水蚁垤之林 张华海内之秘班斿禁中之副 擿发异闻皆黄香之不见沉研精义多郭璞之未详 紫台秘典緑帙竒文羽陵蠧迹嵩山落简虞初稗官之説凡将急就之文 如防羣玉之府琮
  璜珪璧琼瑶寳璐光眀焜晃莫敢注视如行衡霍嵩岱之境山辉川媚云蒸霞蔚龙拏凤跂苍翠诡异使人应接不暇 汉家天禄萃九流七畧之篇唐室集贤广四库万籖之目 考遗编于鲁壁缉蠧简于羽陵 蓬山芸观之书羣玉垂金之记鲁宫藏篆汲冢遗编 羽陵青简妫泉緑字 虫篆鸟迹汗简编蒲 探逸典于酉阳访遗编于汲郡 汉臣三箧梁相五车 羽陵蠧书酉阳逸典 外史所掌广内所司 荘周十七之寓言虞初九百之小説 丹函翠蕴绨袠缥嚢 人文掞天薰郁歆艳灏灏噩噩排商轹周 与奎壁日月激冲光明玉海卷五十二
<子部,类书类,玉海>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五十三
  宋 王应麟 撰
  艺文
  诸子【又见著书等类】
  欧阳修曰仲尼之业垂之六经其道宏博君人治物百王之用微是无以为法故自孟轲扬雄荀卿之徒又驾其説扶而本之歴世诸子传相祖述自名一家异端其言或破碎于大道然订其作者之意要之孔氏不有殊焉 梁刘勰曰诸子者述道见志之书太上立徳其次立言百姓之羣居苦纷杂而莫显君子之处世疾名徳之不章唯英才特逹则炳耀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
  汉诸子畧
  见书目类 志儒家自晏子子思至扬雄所序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入扬雄一家三十八篇】道家自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至楚子及道家言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隂阳家自宋司星子韦至杂隂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法家自李悝商君至法家言十家二百一十七篇名家自邓析尹文子至毛公七家三十六篇墨家自尹佚田俅子至墨子六家八十六篇纵横家自苏子张子至荘安待诏金马聊苍十二家百七篇杂家自孔甲盘盂大□至杂家言二十家四百三篇【入兵法】农家自神农野老至祭癸九家百一十四篇小説家自伊尹説至虞初周説百家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出蹵鞠一家二十五篇】
  汉校定诸子百家
  伏无忌传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注艺文志曰诸子凡一百八十九家言百家举成数也艺谓书数射御术谓医方卜筮 安帝纪永初四年二月乙亥诏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
  汉诸子博士
  刘歆汉至孝文众书颇出皆诸子传説犹广立于学官为置博士在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 孟子题辞孝文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后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
  唐十七类子録
  艺文志丙部子録其类十七一曰儒家类【自晏子春秋至君臣政理论六十九家九十二部七百九十一卷】二曰道家【自鬻子至荘子文句义一百三十七家七十四部一千二百四十卷并神仙三十五家释氏二十五家总一百三十七家一百七十四部】三曰法家【自管子至五经析疑十五家十五部一百六十六卷】四曰名家【自邓析子至注公孙龙子十二家十二部五十五卷】五曰墨家【墨随巢胡非三家三部十七卷】六曰纵横家【自谷子至补阙子四家四部十五卷】七曰杂家【自尉缭至子林六十四家七十五部一千一百三卷】八曰农家【自范子计然至兆人本业十九家二十六部二百三十五卷】九曰小説家【自燕丹子至防报记三十九家四十一部三百八卷】十曰天文【自周髀至乙巳占二十家三十部三百六卷】十一曰厯筭【自九章重差至刻漏经三十六家七十五部二百三十七卷】十二曰兵书【自黄帝问女法至悬镜二十三家六十部三百十九卷】十三曰五行【自沈思经至地理经六十家一百六十部六百四十七卷】十四曰杂艺术【自投壶经至五星图十一家二十部一百四十二卷】十五曰类书【自皇览至玉藻琼林十七家二十四部七千二百八十八卷】十六曰明堂经脉【黄帝鍼经至内经太素十六家三十五部二百三十一卷】十七曰医术类【本草至崔知悌方六十四家百二十部四千四十六卷】凡着録六百九家九百六十七部一万七千一百五十二卷不着録五百七家五千六百一十五卷 六典丙部为子其类十有四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説兵法天文厯数五行医方梁刘勰云七畧流诸子鳞萃纯粹者入矩踳驳者出规 后汉论云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北史云淹中稷下八儒三墨之异漆园黍谷名法兵农之别
  唐子书要畧 意林
  志杂家孟仪子林二十卷沈约子钞三十卷【隋志十五卷】庾仲容子钞三十卷【书目梁庾仲容钞诸子凡百有五家辑为一书一云一百七家】薛克建子林三十卷卢藏用子书要畧一卷马总意林一卷【晁氏志三卷抄诸子百余总以庾仲容繁畧失中增损成三轴前有戴叔伦杨伯存序】
  晏子
  汉志儒家八篇名婴諡平仲相齐景公 隋志【唐志同】晏子春秋七卷 史记晏平仲者名婴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荘公景公节俭力行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则顺命无道则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髙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子思子
  汉志儒家子思二十三篇名伋孔子孙 隋志【唐志同】七卷孔伋 晁氏志一卷四库书目无之载孟轲问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轲曰云云【温公采之着于通鉴】文选注引子思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其言明且清 沈约曰礼记中庸表记坊记缁衣皆取子思子初学记引之
  曾子
  汉志儒家十八篇名参 隋志二卷【目一卷】 唐志二卷书目参与弟子公明仪乐正子春单居离曽元曽华
  之徒论述立身孝行之要天地万物之理今十篇自修身至天圆皆见于大戴礼【于篇第为四十九至五十八】盖后人摭出为二卷【上卷修身至事父母下卷制言至天圆】 刘清之集録七篇内篇一外篇杂篇各三
  漆雕子
  汉志儒家十三篇孔子弟子漆雕啓后 韩非子儒分为八有漆雕氏之儒
  宓子
  汉志儒家宓子十六篇名不齐字子贱 景子三篇説宓子语似其弟子
  世子
  汉志儒家二十一篇名硕陈人也七十子之弟子 论衡本性篇周人世硕以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飬而致之则善长恶性飬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性情各有隂阳善恶在所飬焉故世子作飬性书一篇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入皆言有善有恶
  公孙尼子
  汉志儒家二十八篇七十子之弟子 隋志一卷似孔子弟子【唐志一卷儒家】 礼记缁衣公孙尼子所作 沈约曰乐记取公尼子 文选注引之
  孟子
  见前【论语孝经后】
  荀子
  汉志儒家孙卿子三十二篇名况赵人为齐稷下祭酒注师古曰本曰荀卿避宣帝讳故曰孙【志又有孙卿赋一篇】 刘向序臣向校中孙卿书三百二十二篇除复重二百九十篇定着三十二篇 隋志十二卷【唐志同】荀况集一卷【唐志二卷】 今书自劝学至尧问三十三篇杨倞注并序【元和十三年十一月】分为二十卷篇第颇有移易使以类相从改孙卿新书为荀卿子 史记荀卿推儒墨道徳之行事着数万言 书目陈之方削荀子疵一卷凡四十篇
  董子
  汉志儒家一篇名无心难墨子 唐志一卷 宋朝吴秘注【一卷 战国时著书辟墨子】 书目一卷与学墨者纒子辨上同兼爱上贤明之非纒子屈焉 论衡引董子难纒子
  鲁仲连子
  汉志儒家十四篇 隋志五卷【唐志同】 书目五卷退隠海上论著此书 春秋正义引鲁连书 荀子注引鲁连子谓田巴 文选注引之
  王孙子
  汉志儒家一篇【一曰巧心】
  孔丛子【一名盘盂子】
  隋志论语类孔丛七卷孔鲋撰孔志十卷梁刘被撰孔子家语二十一卷王肃解 书目孔丛子七卷合为二十三篇 晁氏志鲋字子鱼论集仲尼子思子上子髙子顺之言及己之事凡二十一篇【为六卷 嘉言至荅问】孔臧以所为赋与书谓之连丛上下篇为一卷附于末按汉志无孔丛子而儒家有孔臧十篇杂家有孔甲盘盂书二十六篇意者孔丛子即汉志孔甲盘盂书而亡六篇连丛即汉志孔臧书而其子孙或续之也 嘉祐三年二月宋咸序四年二月丁亥咸为广西转运上所注杨子孔丛子赐三品服【并撰释文以三年十二月表上】
  牟子
  隋志儒家【唐志道家】二卷后汉太尉牟融撰 文选注引之
  魏子
  隋志儒家三卷后汉魏朗撰
  文中子 中説
  唐志儒家王通中説五卷 崇文目十卷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易礼乐述史魏相立命关子明 王福畤家书杂録中説编为十篇成十卷阮逸注 王续兄通隋末聚徒河汾仿古作六经为中説拟论语不为诸儒称道惟中説独存 唐李翺以比太公家教及司空图皮日休始重之【日休作碑】宋兴栁开孙何振而张之遂行于世 阮逸序中説者门人对问之书薛收姚义集而名之贞观二年御史大夫杜淹始序中説及世家 龚鼎臣得唐本于齐州李冠家以甲乙冠篇而分篇始末皆不同又本文多与逸异【阮龚各以所得本为训义】 宋咸撰过文中子十卷义驳中説二十二事 程子称其书胜荀扬陈亮参取阮龚本类次为十六篇其无条目可入与凡可畧者不録 司马光补传
  元子
  唐志儒家元子十卷又【浪説七篇漫説七篇】元结别集元结文编十卷 天寳九载庚寅至十二年癸巳成书五篇一万六千五百九十五言分为十卷卷首有元氏家録纪其世次中书舎人李纾序其中恶圆恶曲至于世化凡十四篇文编亦有之
  伸子
  唐志儒家林慎思三卷【咸通中人】 书目三卷假答问之辞叙三才君臣文武之事凡万言
  周生烈子
  唐志儒家五卷 隋志周生子要论一卷録一卷魏侍中周生烈撰
  冀子
  唐志儒家五卷冀重字子泉【定州容城人】
  元和子
  唐志儒家杜信二卷
  鮿子
  国史志儒家赵隣几一卷
  素履子
  国史志儒家张弧一卷
  聱隅子
  书目儒家一卷 黄晞着聱隅子杨庭论嘉祐元年十一月十五日以为太学助教 唐沈顔聱书十卷
  子华子
  书目儒家十卷载刘向校録序曰向所校雠中外书子华子凡二十四篇以相校除复重十四篇定着十篇又曰子华子程氏名本字子华晋人也善持论不肯茍容于诸侯聚徒著书自号程子按汉志及隋唐二志崇文总目国史艺文志悉无此书吴兢李淑二家书目亦不载必近世依托也【晁氏志云元丰以后举子所为杂家】 荘子称子华子见韩昭侯陆徳明以为魏人 吕氏春秋引子华子曰注子华子体道人也
  鬻子
  汉志道家二十二篇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小説家鬻子説十九篇后世所加 唐志道家一百三十七家始于鬻子一卷永徽中逢行珪注【行珪序云十四篇】 书目杂家十四篇鬻熊楚之先也为周文王师著书二十二篇今本十四篇【始于大道文王问】 列子天瑞篇鬻熊曰运转无已天地宻移力命篇鬻熊语文王曰自长非所増自短非所损 文心雕龙鬻熊知道而文王咨谋诸子肇始莫先于斯 贾谊新书引文王武王成王问鬻子
  老子【见御制】 老子经传
  汉志道家老子邻氏经传四篇【李耳】傅氏经説三十七篇徐氏经説六篇刘向説四篇 史记老子着上下二篇五千余言老莱子亦楚人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汉志道家老成子十八篇老莱子十六篇】 葛序老子西逰天下关令尹喜曰大道将隐乎愿为我著书于是作道徳二篇五千文上下经 河上公汉文帝时授素书道徳经章句二卷道经体道至为政第三十七徳经论徳至显质第八十一 晁氏志李耳以周平王四十二年授关令尹喜凡五千七百四十有八言八十一章言道徳之防其末云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盖三皇之道也 集贤注记开元二十年九月左常侍崔沔入院修撰与道士王虚正赵仙甫并诸学士参议修老子疏 旧唐史司马承祯善书宗令以三体写老子经因刋正文句定着五千三百八十言为真本奏上之【一本云司马子防开元中帝命以三体写老子刋正文句】 梁元帝着讲疏四卷【贺玚着老荘讲疏】 陈张讥撰老子义十一卷 晋羊祜为老子传 魏王弼老子畧论王禹玉曰今资善堂所写御本独无章名章名疑非老氏之意 书目三家老子音义一卷徐铉补正唐徳明傅奕二家音义故名三家道徳经三十家注六卷唐张君相集解【集河上公严遵王弼何晏郭象钟防孙登羊祜罗升卢刘仁防顾欢陶隠居松灵仙人裴处恩杜弼节解张凴张嗣臧静大孟小孟窦畧宋文明禇糅刘进喜蔡子晃成英车惠弼等注】唐志严遵指归十四卷【隋志老子指归十二卷 书目十三卷汉严遵撰谷神子注唐志冯广注 列子释文汉严遵字君平作指归十四篇演解五千文】 国史志道徳经节解二卷严君平指归十三卷诸家道徳经疏二卷【河上公葛仙公郑思逺睿宗宗并自疏不知姓名】 秦宓李权曰仲尼严平防聚众书以成春秋指归之文古朴曰严君平见黄老作指归 程大昌易老通言十卷 司马光述要吕大临苏辙刘泾王安石注各二卷
  文子
  汉志道家九篇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 隋志十二卷【唐志同 梁七録十卷栁宗元曰十二篇盖驳书也凡管孟数家皆见剽窃黙希子注 道原至上礼】 文选注范子曰文子姓辛葵丘濮上人称曰计然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文子録其遗言为十二篇黙希子谓姓辛名研文子其字也师老子】 今本十二卷元魏李暹注 唐徐灵府注【即黙希子】 朱注
  关尹子
  汉志道家九篇名喜为关吏老子过关喜去吏而从之【刘向校关尹子永始二年八月庚子上】 列仙著书九篇名关令子今本九卷一字至九药
  列子
  汉志道家八篇名圄冦先庄子 隋志八卷晋张湛注【天瑞至説符】 旧二十篇刘向去重存者八篇【向校列子书永始二年八月壬寅上】 栁宗元曰杨朱力命疑其扬子书 天寳初号冲虚真经景徳四年二月丙寅加至德二字 唐殷敬顺撰释文 徽宗御制解 王晓列子防归一篇
  荘子
  汉志道家五十二篇名周宋人【成英云字子休】 释文序録五十二篇即司马彪孟氏所注内七篇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説三 郭子云一曲之才妄参竒説若阏奕意修之首巵言游鳬子胥之篇凡诸巧杂十分有三言多诡诞或似山海经或类占梦书注者以意去取其内篇众家并同其余或有外而无杂 今本十卷三十三篇逍遥游至天下分为内外杂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唐成英疏三十三卷本郭象注为疏义 北史何妥义疏四卷 南史张讥内篇义十二卷外篇义二十卷杂篇义十卷 唐志道家郭象崔譔注十卷向秀注李颐王古集解陆徳明文句义各二十卷司马彪注二十一卷成英注三十卷疏二卷张九垓指要三十三篇【书目成英疏十卷 向郭二注其义一也】唐文如海正义十卷【晁氏志文如海疏十卷】 隋志徐邈集音三卷梁简文讲疏十卷【本二十卷今缺】梁旷南华论二十五卷【本三十卷】 史记荘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文选注引淮南王庄子畧要 晋王坦之着废荘论 宋朝王晓庄子防归三篇
  亢仓子
  史记庄子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唐志王士元亢仓子二卷 天寳元年二月丙申号庄子南华庚子号列子冲虚文子通亢桑子洞灵真经然亢桑子求之不获王士元谓庄子作庚桑太史公列作亢桑子其实一也取诸子文义类者为二卷补其亡【今本五卷九篇自全道至兵道何璨注】 栁宗元曰首篇出庄子而益以庸言刘向班固録书无之今之为术者始为注 书目三卷首篇与庄子庚桑楚篇畧同
  四子治国枢要
  晁氏志四卷唐范干九集四子庄文列亢仓谓黄老之道内足以修身外足以治国采其书有益治道者分为二十门
  鹖冠子
  汉志道家一篇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 隋志三卷【书目同】楚之隠人 韩愈谓其词杂黄老刑名 栁宗元以为好事者伪为其书 晁氏志著书十五篇论三才变通古今治乱之道【三卷】 今本博选至学问分为四卷
  田子
  汉志道家二十五篇名骈齐人防稷下号天口骈【吕氏春秋作陈骈】
  广成子
  隋志道家十三卷【唐志十二卷】商洛公撰张太衡注疑近人作 晁氏志广成子解一卷苏轼取庄子黄帝问道一章为解
  任子道论
  隋志道家十卷魏河东太守任嘏撰
  抱朴子
  隋志道家抱朴子内篇二十一卷【音一卷】葛洪撰【唐志十卷】杂家外篇三十卷【梁有五十一卷唐志二十卷】 晋葛洪传内篇言黄白外篇驳杂通释内外一百六十一篇号抱朴子 书目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合内外篇今存共七十卷
  唐子
  后汉方术唐檀著书二十八篇名唐子 隋志道家唐子十卷吴唐滂撰【唐志同】
  幽求子
  晋儒林杜夷着幽求子二十篇 隋志道家杜氏幽求新书二十卷
  陆子
  唐志道家十卷陆云
  天机子
  晁氏志一卷凡二十五篇一名隂符二十四机诸葛亮撰观其词防殆李筌所为托之孔明也载道藏中 书目道家天机经一卷不知作者
  邹子
  汉志隂阳家邹子四十九篇名衍齐人为燕昭王师居稷下号谈天衍邹子终始五十六篇【师古曰亦邹衍所説】邹奭子十二篇齐人号曰雕龙奭 史记驺衍深观隂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作主运【刘向别録邹子书有主运篇封禅书驺衍以隂阳主运显于诸侯】
  容成子
  汉志隂阳家十四篇 吕氏春秋容成作厯 庄子容成氏曰除日无歳无内无外【则阳篇】
  管子 管子指畧
  汉志道家筦子八十六篇名夷吾相齐桓公孝经有弟子职一篇【注管仲所作在管子书】 隋志法家十九卷 唐志法家十九卷尹知章注三十卷杜佑管子指畧二卷 书目二十四卷法家 刘向序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校除复重定着八十六篇其书务富国安民道约言要史记管仲颍上人既任政相齐通货积财富国彊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廉耻】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髙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旣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注刘向别录曰九府书民间无有山髙一名形势 傅子管仲之书过半是后之好事所加轻重篇尤鄙俗【孔頴逹曰或是后人所录】 国史志尹知章注十九卷【吴氏西斋书目三十卷此自形势解亡 唐史尹知章传云注管子】 唐杜佑抄管氏书为指畧序称房乔所注而旧录皆作尹知章文句无复小异今本房龄注【五十八篇有注】有经言外言内言短语区言杂篇解轻重【牧民第一至轻重庚第八十六】 丁度管子要畧五篇
  李子
  汉志法家三十二篇名悝相魏文侯富国彊兵
  申子
  汉志法家六篇名不害相韩昭侯 刘向别録申子学号刑名以名责实尊君卑臣崇上抑下宣帝好观其君臣篇 史记列传著书二篇号曰申子【别録民间有上下二篇中书六篇皆合二篇已备过太史公所记】 唐志三卷 韩非子申不害徒术而无法公孙鞅徒法而无术
  商子
  汉志法家商君二十九篇名鞅相秦孝公 隋志商君书五卷【唐志五卷或作商子】 书目商子五卷史记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今是书具存共二十六篇【夲二十九今三篇亡】 晋庾峻曰秦塞斯路利出一官虽有处士之名而无爵列于朝者商君谓之六虱韩非谓之五蠧【文心雕龙云商韩之六虱五蠧】
  韩子
  汉志法家五十五篇名非 史记列作孤愤五蠧内外储説林説难十余万言【韩安国受韩子杂家説】 隋志【唐志同】二十卷【目一卷】今夲五十六篇注不详名氏
  邓析子
  汉志名家邓析二篇郑人与子产并时 隋志一卷【唐志同】 晁氏志二卷其书大防讦而刻
  尹文子
  汉志名家一篇説齐宣王先公孙龙注刘向云与宋钘俱防稷下 隋志二卷周之处士游齐稷下 唐志一卷 书目二卷齐人刘向以其学夲于黄老居稷下与宋钘彭蒙田骈等同学于公孙龙魏黄初末山阳仲长氏得其书始诠次为上下二篇
  公孙龙子
  汉志名家十四篇【师古曰即为坚白之辨者】 唐志三卷【书目名家一卷】陈嗣古贾大隠注各一卷
  惠子
  汉志名家一篇名施与荘子并时 庄子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荀子恵子蔽于辞而不知实
  田俅子
  汉志墨家三篇先韩子 隋志梁有一卷【亡】 文选注引之
  墨家
  汉志墨家七十一篇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墨家出于清庙之守贵俭兼爱上贤右非命上同此其所长也墨六家八十六篇始于尹佚二篇【周臣】次田俅子三篇我子一篇【为墨子之学】随巢子六篇胡非子三篇【墨翟弟子】终于墨子 隋志十五卷【目一卷】随巢胡非子各一卷【唐志同】书目十五卷自亲士至杂守为六十一篇【亡九篇】一本自亲士至上同凡十三篇
  墨辨
  晋鲁胜着正天论著述为世所称注墨辩存其序曰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恵施公孙龙祖述其学以正刑名显于世孟子非墨子其辩言正词则与墨同荀卿庄周等皆非毁名家而不能易其论也墨辨有上下经经各有説凡四篇与其书众篇连第故独存今引説就经各附其章疑者阙之又采诸众杂集为形名二篇畧解指归以俟君子
  蒯子 【隽永】
  汉志纵横家五篇名通 史记蒯通者善为长短説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索隠曰战国防亦名曰长短书】 汉论战国説士权变亦自序其説凡八十一首号曰隽永【论甘美而义深长】 边通学短长 主父偃学长短纵横术
  苏子
  汉志纵横家苏子三十二篇【秦】张子十篇【仪】 吕氏曰苏秦周人也张仪公孙衍魏人也故言权变辨智之士必曰三晋两周
  谷子
  唐志纵横家谷子二卷【苏秦】又乐壹【隋志云乐一】注三卷尹知章注三卷 史记正义谷谷名在雒州阳城县北五里七录有苏秦书乐壹注云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谷也谷子三卷乐壹注字正鲁郡人有隂符七术有揣及摩二篇战国防云得太公隂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期年揣摩成按谷子乃苏秦书明矣中兴书目三卷周时髙士无郷里族姓名字以其所
  隠自号谷先生苏秦张仪事之授以捭阖下至符言等十有二篇及转圆夲经持枢中经等篇亦以告仪秦者也【杨子曰仪秦学乎谷术】一本始末皆东晋陶景注一夲捭阖反应内揵抵四篇不详何人训释中下二卷与景所注同【有飞钳揣摩之篇】 元冀为指要几千言 栁宗元辨曰刘向班固录书无谷子险盭峭薄世之言纵横者时葆其书晚乃益出七术言益竒而道益陿 晁氏志捭阖之术十三章夲经持枢中经三篇 隋志谷子三卷皇甫谧注【周世隠于谷 兵书有谷先生占气一卷】
  补阙子
  唐志纵横家梁元帝十卷【隋志又有湘东鸿烈十卷 杂家金楼子十卷】
  尉缭子
  汉志杂家尉缭三十九篇六国时【刘向别录云缭为商君学】兵形执尉缭三十一篇 隋志五卷【梁并録六卷】梁惠王时人 唐志六卷
  尸子
  汉志杂家二十篇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 隋志二十卷【唐志同杂家】目一卷【梁十九卷】秦相卫鞅上客尸佼撰其九篇亡魏黄初中续【尔雅疏引广泽篇仁意篇绰子篇】 刘向别録楚有尸子疑谓其在蜀今案尸子书晋人造二十篇书凡六万余言 书目儒家一卷李淑书目所存者四卷今止存二篇合为一卷 后汉书注一篇言九州险阻水泉所起十九篇陈道徳仁义之纪
  淮南子【见著书类】
  隋志杂家二十一卷刘安撰许慎髙诱注
  傅子
  隋志杂家一百二十卷晋司校尉傅撰【唐志同】 晋傅论经典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録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初作内篇成示司空王沈沈曰足以塞杨墨之流遁齐荀孟于徃代 崇文目五卷【中兴目同】 书目今存二十三篇余皆缺
  刘子
  北齐书刘昼字孔昭撰袁孝政为序并注凡五十五篇清神至九流 书目三卷泛论治国修身之要杂以九流之説 北史昼着金箱璧言撰髙才不遇传 唐志杂家十卷刘勰 晁氏志齐刘昼撰或以为刘勰或以为刘孝标未知孰是
  尹子
  书目杂家五卷不知名设答问之辞杂论天地军国地里灵神释老之事并序论凡十九篇
  唐中黄子
  书目唐严从撰三卷从自号中黄子开元中为著作郎既卒皇太子命侍文吕向访其遗文得八篇序为三卷唐志严从集三卷
  樊子
  唐志杂家樊宗师三十卷
  务成子
  汉志小説家十一篇称尧问非古语 荀子大畧篇舜学于务成昭注尸子务成昭之敎舜曰避逆从顺天下不足取 新序子夏对哀公云云
  炙毂子
  唐志小説家炙毂子杂录注解五卷 书目炙毂子杂录五卷唐王叡以二仪实録古今注乐府题解合编为一书又炙毂子诗格一卷叙诗体式所始评其述作之要
  陈子
  后汉陈纪著书数万言号曰陈子
  韦卿子
  后汉韦彪著书十二篇号曰韦卿子
  老耼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杨朱贵已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吕氏春秋】 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尸子】 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恵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

  玉海卷五十三
<子部,类书类,玉海>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巻五十四
  宋 王应麟 撰
  艺文
  总集文章
  屈原作离骚为百代词章之祖众士慕向缀文接踵于道各名一家之言别而聚之命之曰集其原起于东京而极于有唐至七百余家晋挚虞彚分之曰文章流别后世祖述为总集至唐亦七十五家
  楚辞 汉离骚 唐七家楚辞 楚辞章句
  史记屈原传原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上官大夫谗之王怒而疏平平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 汉地理志楚屈原被谗作离骚诸赋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汉淮南王安著书而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文辞并发故世楚辞 汉艺文志屈原赋二十五篇唐勒四篇宋玉十二篇 汉淮南王安武帝使为离骚旦受诏日食时上【王逸云武帝使安作章句 隋志淮南王章句其书已亡】 朱买臣召见説春秋言楚辞帝甚説之 宣帝召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王褒传】扬雄作书摭离骚文而反之名曰反离骚又旁离骚作
  重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畔牢愁 班固叙賛二篇固云孝武诏淮南王安叙离骚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滛云云斯论似过其实【班彪有悼离骚】王逸顺帝时着楚词章句行于世【隋志云后汉校书郎王逸集屈原迄刘向又自为一篇并叙而注之】 梁竦感悼子胥屈原作悼骚赋系石沈之 应奉着感骚三十篇数万言愍屈原因以自伤文心雕龙辨骚 隋志楚辞十部二十九卷【王逸至刘杳宋】
  【何偃删逸注十一卷亡皇甫遵训参解七卷又楚辞音各二卷余见唐志】原著离骚宋玉伤而和之其后贾谊东方朔刘向扬雄拟作以原楚人也谓之楚辞隋时有释道骞善读之今传楚辞者祖骞公之音 唐志集録楚辞类七家七部三十二巻王逸注十六巻【隋志十二卷】郭璞注十卷【隋志三巻】杨穆九悼一卷刘杳离骚草木虫鱼疏二卷孟奥徐邈僧道骞音各一巻【乐类离骚谱一卷】 中兴书目楚辞九家九十四卷 宋朝黄伯思翼骚一卷伯思曰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 洪兴祖补注十七卷考异一卷 黄铢恊韵一卷 朱熹集注八卷辨证二卷 晁补之集续变二书各二十卷熹刋补定着五十二篇为楚辞后语
  离骚经 九歌【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国殇礼魂十一章】 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天问 逺游卜居 渔父【屈原】 九辩 招魂【宋玉】 大招【屈原或言景差】惜
  誓【贾谊】 招隠【淮南小山】 七諌【东方朔】 哀时命【庄忌】 九怀【王褒】九叹【刘向】 九思【王逸】 凡十六卷【唐志】
  太史公曰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滛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亷其称文小而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亷故死而不容自疎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朱文公曰其寓情草木托意男女以极逰观之适者变风之流也其叙事陈情感今怀古以不忘乎君臣之义者变雅之类也至于语防昏而越礼摅怨愤而失中则又风雅之再变矣其语祀神歌舞之盛则几乎颂其变也又有甚焉自原之后作者继起而宋玉贾生相如扬雄为之冠七谏以下无足观者而褒为最下 晁氏曰离骚遭忧也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北门之志也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小弁之情也以附益六经之敎于诗最近怀沙言赋橘颂言颂九歌言歌天问言问皆诗也离骚备之矣盖诗之流至于楚而为离骚至汉而为赋其后复变而为诗又变而为杂言长謡问对铭賛操引
  汉连珠
  三辅决録注赵岐拟前代连珠之书四十章上之【假喻以逹防而览者微悟歴歴如贯珠故谓之连珠】 蔡邕着连珠【韩説奏连珠】 文苑传傅毅着连珠 刘珍着连珠 文选陆机演连珠五十首注傅叙连珠兴于汉章之世班固贾逵傅毅受诏作之合于古诗讽兴之义 文心雕龙扬雄覃思文阁碎文璅语肇为连珠拟者间出杜笃贾逵刘珍潘朂欲穿明珠多贯鱼目唯士衡理新文敏【文选注引扬雄连珠杜笃连珠宋庠撰连珠一卷仿陆机之作】 隋志陆机连珠一卷何承天注【文选刘孝标注】谢灵运连珠集五卷【唐志同】陈证连珠十五卷黄芳连珠一卷梁武连珠一卷沈约注【约谓金镳互骋玉并驰】梁武帝制防连珠十卷邵陵王纶注又陆缅注【武帝着连珠羣臣继作者数十人丘迟文最美】梁有设论连珠十卷谢灵运撰【南齐书刘祥着连珠十五首】唐志谢灵运连珠集五巻梁武帝制防连珠四卷陆
  缅注十一巻康显海藏连珠三十卷 文章縁起连珠扬雄作沈约曰连珠之作始自子云盖谓辞句连续互相发明若珠之结排也
  汉魏文章
  书目汉魏文章二卷宋玉及汉魏人文赋凡八十八首三国志文类六十卷集诏书表奏评论序文等【集者不知名】
  晋文章流别集 文章志 善文
  挚虞撰文章志四卷【后汉桓麟传注文选长笛赋注引文章志】注解三辅决録又撰古今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曰流别集各为之论辞理惬当为世所重【唐志挚虞集十巻 张华传虞撰官书皆资华本以取正】 华廙集经书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 隋志总集类文章流别等一百七部二千二百一十三巻【六典同】总集者以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晋代挚虞苦览者之劳倦于是采擿孔翠芟翦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挚虞文章流别集四十一卷梁六十卷志二巻论二卷【唐志三十卷】谢混流别夲十二卷孔寗续流别三卷 唐志杜预善文四十九卷【隋志五十卷 史记李斯传注辨士隠姓名遗秦将章邯书在善文中】 文选注引文章録流别録 诗正义引流别论云诗有九言 顾凯之有晋文章记
  晋集苑 文苑 宋集林
  唐志谢混集苑六十卷【隋志四十五巻】孔逭文苑一百巻【隋志同】又文苑钞三十卷 中兴书目孔逭集汉以后诸儒文章今存十九巻赋颂骚铭 吊典书表论凡十属目録有书写校正官吏姓名题龙朔二年或大中十年盖唐秘书所藏夲也【南史逭防稽人有才藻制东都赋三呉决録】 隋志刘义庆集林一百八十一卷【梁二百卷 唐志二百卷宋临川王义庆撰】 唐志谢沈名文集四十卷丘迟集钞四十卷【隋志沈约集抄十卷】庾自直类文三百七十七卷
  晋七林
  枚乘作七发【文选注七发者説七事以起发太子犹楚词七谏之流】属文之士若毅刘广世崔骃李尤桓麟崔琦刘梁马融张衡作七激兴依疑説蠲举厉辨之篇 傅作七谟又集七林曹植作七啓并命王粲作 张协作七命 陆机七
  证 刘劭七华 顔延之七绎 沈佺期七引 唐志卞氏七林集十二卷 隋志十卷梁十二卷録二卷卞景撰梁又有七林三十卷音一卷【亡】谢灵运七集十卷
  晋江左文章志
  唐志目録类挚虞文章志四卷宋明帝晋江左文章志二卷沈约宋世文章志二卷【沈约传撰文章志三十卷】傅亮续文章志二卷【隋志同】杂家任昉文章始一巻【张绩补】姚察续文章始一巻【书目昉文章縁起一卷凡八十五题】 世説注多引江左文章志又有丘渊之文章録别集録顾凯之晋文章记文章叙録 丘灵鞠着江左文章録序起太兴讫元熈 魏志注引文章序録挚虞文章志后汉注引文章志
  梁昭明太子文选 唐李善注文选 文选辨惑 五臣注文选 唐续文选 拟文选
  隋志文选三十卷梁昭明太子撰【唐志同】音三卷萧该撰【唐志十卷】 唐志李善注文选六十卷又文选辨惑十卷公孙罗注文选六十卷音义十卷五臣注文选三十卷【衢州常山尉吕延济都水使者刘承祖男良处士张铣吕向李周翰注开元六年工部侍郎吕延祚上之】曹宪文选音义【卷亡】康国安注驳文选异义二十卷僧道淹许淹文选音义十卷 李邕父善淹贯古今不能属辞人号书簏显庆中擢崇贤馆学士为文选注敷析渊洽表上之赐赉颇渥善释事而忘意书成以问邕邕不敢对善诘之邕意欲有所更善曰试为我补益之邕附事见义善以其不可夺故两书并行邕居汴郑间讲授诸生其业者号文选学 曹宪传以文选授诸生魏模公孙罗李善传授其学大兴 防要显庆六年正月二十七日右内率府参军崇贤直学士李善上注文选六十卷藏于秘府【文选注表以显庆三年九月日上 表云昭明太子居肃成而讲艺开望以招贤搴中叶之词林酌前修之笔海】 吕向尝以李善释文选为繁冗与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等更为注解时号五臣注中兴书目文选昭明太子萧统集子夏屈原宋玉李
  斯及汉迄梁文人才士所着赋诗骚七诏册令教表书启牋记檄难问议论序颂賛铭诔碑志行状等为三十卷【舆何逊刘孝绰等选集】李善注析为六十卷 集贤注记开元十九年三月萧嵩奏王智明李元成陈居注文选先是冯光震奉敇入院校文选上疏以李善旧注不精请改注从之光震自注得数卷嵩以先代旧业欲就其功奏智明等助之明年五月令智明元成陆善经专注文选事竟不就 唐志孟利贞续文选十一卷卜长福续文选三十卷【开元十七年上授富阳尉】卜隠之拟文选三十卷【开元处士】目録类常寳鼎文选著作人名目三卷 崇文目文选抄十二卷 苏易简文选菁英十二卷 唐志昭明太子古今诗苑英华二十卷萧圆文海集三十六卷【萧圆撰文海集四十卷】 隋杜正藏着文章体式【时号文轨】
  梁文心雕龙
  南史文学传刘勰字彦和天监中兼东宫通事舍人撰文心雕龙论古今文体其序畧云云云沈约谓深得文理 隋志总集类文心雕龙十卷梁刘撰【唐志文史类】史通词人属文其体非一譬甘辛殊味丹素异彩后来祖述识昧圆通家有诋诃人相掎摭故刘勰文心生焉五十篇原道至序志末各系賛
  唐七十五家摠集
  志丁部总集七十五家九十九部四千二百二十三卷始于挚虞文章流别集杜预善文次以谢沈名文集孔逭文苑梁昭明文选诗苑英华终于刘孝孙古今类聚诗苑【三十卷】郭瑜古今诗类聚【七十九卷】歌録集【八卷】附以文史自李充翰林论至钟嵘诗评四家四部十八卷摠七十九家一百七部不着録七十八家八百一十三卷自李淳风注顔之推稽圣赋至林逢续掌记畧文史自刘子史通至孙郃文格不着録二十三部一百七十九卷隋志摠集一百七部二千二百十二卷晋挚虞作流
  别作者继轨并解释评论总于此篇终于法集 国朝志文史魏晋以前尚古文有李充翰林论江左用声律有顔竣诗例钟嵘诗品唐以来诗赋有张仲素赋枢范正赋诀史官欲明职业有刘氏史通史例 总集七十五家若挚虞流别杜预善文谢沈名文集孔逭文苑昭明文选萧圆文海集康明贞辞苑丽则庾自直类文李徳林霸朝杂集萧淑西府新文要集虞绰类集文苑词英谢混集苑刘义庆集林丘迟集钞刘允济金门待诏集许敬宗文馆词林丽正文苑芳林要览之类皆集文也昭明古今诗苑英华元嘉宴防千寳百志崔光百国应璩李防百一伏滔元正宴防顔延之西池宴防齐之清溪释奠集徐伯阳文防北齐文林诗府以至刘孝孙郭瑜之类聚终于歌集録皆集诗也赋自宋明帝集至綦母邃三京赋音颂自瑞应颂集至靖恭堂颂碑有诸郡碑杂碑论有殷仲堪杂论及设论连珠自谢灵运至陆缅三家讃箴铭诫有谢庄等四家书有王履书集夏赤松书林啓表有山涛啓事至荐文集防有元嘉防及宋伯宜之集七林有卞氏集【十二卷】及顔之推七悟若小辞林五十三卷集古今帝王正位文章九十卷皆失名氏 别集始于荀况宋玉自汉武帝二卷淮南王二卷至扬雄集五卷凡二十一家先汉之文也崔篆一卷东平王苍二卷至王粲十卷五十七家东汉之文也魏武三十巻至钟防十巻魏之文也许靖二卷至诸葛二十巻蜀之文也吴自张温至纪隲晋自宣帝至滕演宋自武帝至袁粲齐自竟陵二十巻至张融玉海六十卷梁始于文帝后魏始于文帝后周陈隋皆有集録唐之文自太宗四十卷至卢藏用三十卷凡一百十六家不着録自宗至罗衮皆集也李峤至皎然皆诗也卢献卿至李山甫皆赋也陆贽至薛廷珪皆制词也郭元振至赵璘皆表奏也四六若崔致逺賛若崔融防若魏徴至刘蕡判若骆賔王至郑寛
  唐三类集録
  志丁部集録其类有三曰楚辞别集总集凡着録八百一十八家八百五十六部一万一千九百二十三卷不着録四百八家五千八百二十五卷楚辞自王逸注至道骞音七家七部三十二卷别集自荀况至卢藏用七百三十六家七百五十部七千六百六十八卷宗集至郑寛百道判不着録四百六家五千十二卷【别集古人但以名氏命名张融始着玉海之号六十卷】総集【见上】 旧志丁部集録三类楚词别集总集共九百三十一部书一万一千八百六十二卷右集録楚词七家帝王二十七家太子诸王二十一家七国赵楚各一家前汉二十家后汉五十家魏四十六家蜀二家吴十四家西晋一百十九东晋一百四十四宋六十南齐十二梁五十九陈十四后魏十北齐四后周五隋十八唐一百十二沙门七妇人七家摠集一百二十四家大凡八百九十二部一万二千二十八卷【此与母煚目同】 隋虞世南等四十人选文章自楚词讫大业为五千卷号文章总集
  唐文史四家
  志文史类四家四部十八卷李充翰林论三巻刘勰文心雕龙十卷顔竣诗例録二卷钟嵘诗评三卷
  唐揺山玉彩
  志类书类许敬宗揺山玉彩五百卷孝敬皇帝令太子太师许敬宗司议郎孟利贞崇贤馆学士郭瑜顾右史董思防等撰 孝敬皇帝名显庆元年为皇太子四年加元服龙朔元年命賔客许敬宗右庶子许圉师中书侍郎上官仪中舍人杨思俭即文思殿采摘古今文章英词丽句以类相从号揺山玉彩凡五百篇奏之帝赐帛三千叚余臣赐有差 防要龙朔三年十月一日遣司元大常伯窦徳进诏藏书府
  唐芳林要览
  志摠集类芳林要览三百卷许敬宗顾许圉师上官仪杨思俭孟利贞姚璹窦徳郭瑜董思防元思敬集唐麟阁词英 丽正文苑 辞苑丽则
  志杂家麟阁词英六十卷髙宗时敇撰总集类丽正文苑二十卷许敬宗顾等集康显辞苑丽则三十卷又康明贞二十卷【着録】
  唐文馆词林
  志杂传记许敬宗文馆词林文人传一百卷总集类文馆词林一千卷许敬宗刘伯庄等撰崔暐训注文馆词林防二十卷【梁元帝着词林三卷】 防要显庆三年十月二日许敬宗修文馆词林一千巻上之崔暐等训注垂拱二年二月十四日新罗王金政明遣使请唐礼并杂文章令所司写吉防要礼并于文馆词林采其词渉规戒者勒成五十卷赐之 崇文目文馆词林弹事四卷
  唐珠英学士集
  志五卷崔融集武后时修三教珠英学士李峤张説等诗
  唐金门待诏集
  志刘允济十卷
  唐花蕚集 聫珠集
  志李氏花蕚集二十卷李乂尚一尚贞窦氏聫珠集五卷窦羣常牟庠巩【皆工辞章 义取兄弟若五星然合一百首 书目一卷】
  唐文府
  志徐坚文府二十卷开元中诏张説括文选外文章乃命坚与贺知章赵冬曦分门讨防诏从之坚乃先集诗赋二类为文府上之余不能就而罢 防要开元十九年二月礼部员外郎徐安贞等撰文府二十卷上之集贤注记燕公初入院奉诏捜括文选外文章别撰一部于是徐常侍及贺赵分部检讨徐等且集诗赋二类独简杂文歴年撰成三十卷燕公以所撰非精更加研考及萧令【嵩】知院以文选是先祖所撰喜于嗣美【十九年嵩为学士知院事】奏皇甫彬徐安贞孙逖张环修续文选徐孙所取与常侍相乖别为二十巻张始兴嫌其取舍未允其事竟寝 志杂家徐陵文府七卷宗道宁注别集类李道古文舆
  唐丽文集
  志刘明素丽文集五卷兴元中集李吉甫丽则集五卷
  唐贞观新书
  志唐禀三十卷集贞观以前文章
  唐太和通选
  裴潾潾尝裒古今文章以续梁昭明太子文选自号太和通选上之当时文士非与逰者不取世恨其隘志裴潾太和通选三十卷 防要太和八年四月集贤学士裴潾上通选三十卷
  唐古今文集略 类表
  志李吉甫古今文集畧二十卷又类表五十卷亦名表启集 书目李吉甫集梁陈讫唐开元歌诗三百二十首为丽则集五卷又集唐人表章牋启露布等为类表五十卷 崇文目唐初表草一卷
  唐词圃
  志类书张仲素词圃十卷 书目张仲素编经传以字数虚实等类相从为十篇为词赋之备 志孟利贞碧玉芳林四百五十卷玉藻琼林一百卷刘绮庄集类一百卷【集记杂事一类者】
  唐西汉文类 东汉文类
  志桞宗直西汉文类四十卷【宗元序之 其书不传宋朝陶叔献类次为四十巻梅尧臣序】窦严东汉文类三十卷 中兴书目窦严类次后汉书中诏册及羣臣书表章议檄对防説问文赋歌诗附以范晔序论 隋志梁有汉书文府三卷萧琛撰
  唐文章鉴
  志文史类倪宥文章鉴一卷孙郃文格二卷
  唐古今类聚防苑
  志周仁瞻十四卷
  唐续古今诗苑英华
  书目十卷唐僧恵净集梁大同至唐永徽合一百五十四人诗五百四十八首以续刘孝孙古今类聚诗苑
  雍熈文苑英华
  防要【兼寳训】太平兴国七年九月帝以诸家文集其数至繁各擅所长蓁芜相间乃命翰林学士承防李昉学士扈直院徐铉中书舍人宋白知制诰贾黄中吕正李至司封员外郎李穆库部员外郎杨徽之监察御史李范秘书监丞杨砺著作佐郎吴淑吕文仲胡汀戴贻庆国子监丞杜镐将作监丞舒雅【凡十七人以徽之尤精风雅特命编诗为百八十巻】阅前代文章撮其精要以类分之为千卷目录五十卷雍熈三年十二月壬寅书成号曰文苑英华后李昉等相继改外任续命翰林学士苏易简等共成之帝览之称善防诏褒谕以书付史舘赐器帛各有差 景徳四年八月丁巳诏三馆分校文苑英华以前所编次未尽允惬遂令文臣择前贤文章重加编録芟繁补缺换易之卷数如旧【景徳中上谓宰臣曰今方患学者少书诵读不能广博文苑英华先帝缵次当择馆阁文学之士校正与李善文选并镂板颁布庶有益于学者】 实録雍熈三年十二月壬寅翰林学士宋白等上【宋白等表曰席繙经史堂列缣缃咀嚼英腴总览翘秀撮其类列分以布居使沿泝者得其余波慕味者接其雅唱】上览而善之诏答曰近代以来斯文浸盛虽述作甚多而妍媸不辨遂令编缉止取菁英所谓擿鸾凤之羽毛截犀象之牙角书成来上实有可观宜付史馆景徳四年八月丁巳命直馆校理校勘文苑英华及文选摹印攽行祥符二年十月己亥命太常慱士石待问校勘十二月辛未又命张秉薛映戚纶陈彭年覆校 孝宗以秘阁本多舛错命周必大校讐以进淳熈八年正月二十二日以一百十册藏秘阁
  淳熈唐登科文选
  三年正月乐史上登科记三十二卷唐登科文选五十卷【崇文目同】唐孝悌録十五卷
  景徳西昆酬唱集
  书目二卷景徳中杨亿与钱惟演刘筠李宗谔晁逈及同馆唱和七言五言律诗二百四十七章
  祥符唐文粹
  姚纂百卷祥符四年祀汾隂后土之月集文粹成古赋乐章歌诗賛颂碑铭文论箴表録书序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天禧四年六月铉子嗣复上之癸巳以嗣复为永城簿 晁氏志铉字寳臣庐州人采唐世文章分门编类初为五十卷后复增广之为薛映掎其事卒后其子以其书上诏藏内府 书目绍兴中樊汝霖集唐人文不见于新书者五百二十九篇名唐书文艺补六十三卷
  宋朝集选
  晏殊集类古今文章为集选二百卷【删次梁陈迄唐】 杨亿集当世述作为笔苑时文録数十编 庆厯五年李淑上光禄丞谢晔所编集鉴五月六日赐同出身
  文庄公宗慤以文选续文选艺文类聚初学记文苑英华南北朝洎隋唐人文集羙字粹语分百七十有四门十卷名曰文林啓秀 宋白类故事十余门号建章集
  圣宋文粹
  书目三十卷又圣宋文选十六卷
  谢氏兰玉集
  书目十卷集谢安而下子孙歴宋齐梁陈凡十有六人诗三百四十余篇序题吴兴汪闻
  淳熈皇朝文鉴
  孝宗命著作郎吕祖谦发三馆四库之所藏裒搢绅故家之所録【所得文集凡八百家】断自中兴以前彚次古赋诗骚典册诏诰表章奏疏箴铭賛颂碑记论序书啓杂著以至律赋经义定为一百五十卷【凡六十一门】承诏于淳熈四年之仲冬【庚戌】奏御于六年之正月【癸未】赐名曰皇朝文鉴而命周必大为之序畧曰建隆雍熈之间其文伟咸平景徳之际其文博天圣明道之辞古熈寕元祐之辞逹【祖谦云国初文人尚少故所取稍寛仁宗以后文士辈出故所取稍严】大雅之诗棫朴官人也旱麓受祖也俱以作人为言盖鱼跃于渊气使之也追琢其章理贯之也云汉昭于上岂弟施于下济济多士其有不观感而化者乎先是临安书坊有江钿新编文海淳熙四年【丁酉】十一月命校正刻板壬寅学士周必大召对清华閤奏委馆阁官铨择甲辰以命祖谦因请増损铨次庚戌许之六年正月癸未上对大臣问之祖谦乃以书进二月壬戌除祖谦直秘阁丙午命必大撰序四月辛卯赐名文鉴后别命他官修定而锓版之议寝 孝宗谓采取精详有益治道 朱文公谓此书编次篇篇有意真文忠公徳秀集文章正宗以明义理切世用为主【又有续文章正宗】
  陆机曰诗縁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纒緜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防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説炜煜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逹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韩愈曰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飬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进学觧曰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竒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録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栁宗元曰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
  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防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疎之欲其通亷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之所以羽翼夫道也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叅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叅之荀孟以畅其支叅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慱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着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又曰文有二道辞令褒贬本乎著述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著述者流盖出于书之谟训易之象系春秋之笔削比兴者流盖出于虞夏之咏歌殷周之风雅秉笔之士罕有兼者唐兴以来称是选而不怍者陈拾遗【子昂】其后燕文贞【张説】以著述之余攻比兴而莫能极张曲江【九龄】以比兴之隟穷著述而不克备 汪藻曰古之作者无意于文也理至而文随之六经之书皆是物也逮左氏屈原始以文章自为一家而稍与经分汉公孙董仲舒萧望之匡衡以经术显司马迁相如枚乘王褒以文章着当是时已不能合而为一至后世流别而为六七靡靡然入于流连光景之文其去经逺矣 朱熹曰自圣学不传世之为士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惟书之读则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词之间以钓声名干禄利而已是以天下之书愈多而理愈昧学者之事愈勤而心愈放词章愈丽论议愈髙而其徳业事功之实愈无以逮乎古人然非书之罪也读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无以为之地也 学者稍厌折扬黄荂而窥咸韶之音 用三代文章律度当世辞严义宻追古作者如弹有虞氏之琴鼓清庙之瑟一唱而三叹也大音希声震越浑锽如钧天之奏撞千石之钟振万石之虡也 大吕劲鸣洪钟横撞 戞切韶防 尧醲舜薰 入神出天 气平理夷 日星垂而江汉流 钜手魁笔磊落相望续典绍谟还雅归颂凌跞百代直趋三王 魁竒伟丽九鼎十鼓震越浑锽歌周颂鲁
  承诏撰述 类书
  学古贵乎博患其不精记事贵乎要患其不备古昔所専必慿简防综贯羣典约为成书
  汉新语
  见著书类
  魏皇览
  魏志文帝好学黄初中散骑侍郎刘劭等受诏集五经羣书以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曰皇览【见劭 文帝纪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 魏畧常侍王象受诏撰皇览使象领秘书监象从延康元年始撰集数嵗成藏于秘府合四十余部部有数十篇通合八百余万字【史记注引之索隠曰是王象缪袭等撰】 隋志杂家皇览一百二十卷缪卜等撰【梁六百八十卷】何承天合一百二十三卷徐爰合五十卷目四巻梁萧琛抄二十卷 唐志何承天并合皇览一百二十二卷徐爰并合皇览八十四卷 类事之书始于皇览【韦诞诸人撰】 建云台者非一枝成珍裘者非一掖言集之者众也
  晋陆机要览
  唐志杂家陆士衡要览三卷 书目一卷机自序云直省之暇乃集要术三篇上曰连璧集其嘉名取其连类中曰述闻寔述予之所闻下曰析名乃捜同辨异也【陆机集十卷以文赋为首云集十卷以逸民赋为首】
  梁华林遍畧
  梁书天监十五年敕太子詹事徐勉举学士入华林撰遍畧勉举何思澄顾协刘杳王子云钟屿等五人应选八年乃成合七百卷【刘峻类苑成凡一百二十卷武帝即命诸学士撰华林遍畧以髙之】 唐志徐勉华林要畧六百巻
  隋志六百二十卷徐僧权等撰 隋志【唐志同】梁刘孝标类苑一百二十卷【梁七録八十二卷】刘杳寿光书苑二 百卷 陶景着学苑百卷张纉着鸿宝一百卷
  梁諡法【歴代諡法】
  书目沈约諡法十卷案约序大戴礼及世本旧并有諡法而二书至约时已亡其篇唯取周书及刘熈諡法广諡旧文仍采乘奥帝王世纪諡法篇之异者以为此书首列周书二篇【阙】 以熈为本叙次旧文广諡及乗奥諡法各于其下注本文所出自周迄宋帝王名臣凡有諡者并列其人名号于左方今本卷数存文多舛梁贺琛諡法三卷采旧諡法及广諡又益以已所撰新諡分君臣妇人三卷卷各分美平恶三等【梁书琛精三礼髙祖诏撰新諡法至今施用】其条比沈约諡例颇多亦有约载而琛不取者续古今諡法十四卷唐王彦威撰续沈约諡例博采记掎摭众流起自南齐迄于唐代错综名諡以类相从又分单复其唐帝后諡别为尊諡凡一卷编定六家諡法二十卷判太常寺范镇同判寺周沆掌禹锡张瓌吕公着王猎同知礼院王瓘吕夏卿李育雍子方礼院编纂姚辟苏洵等撰取周公春秋广諡沈约贺琛及扈六家别其同异去其重复刋谬补缺集为一书諡法三卷苏洵撰嘉祐中采今文尚书汲冢师春蔡邕独断加以新意得一百六十八諡三百十一条又为总论一篇辨论三篇以尽去取之意而表上之论四篇今不入此书【又见后】皇朝諡録二十卷苏洵撰洵为歴代諡録自周至显徳为皇朝諡録上自祖宗下逮卿相其有议者皆列之于左凡三十五卷今缺歴代諡録十五卷政和修定諡法八十卷蔡攸等修定为六家沿革统论一卷参照六家二十六卷看详六家三十五卷增立諡法十卷又合是三者着为定諡为修定諡法六卷总目二卷合八十卷上之内参照二十六卷缺【蔡攸畧去治平中周沆所上者盖时禁元祐学术以出于苏洵故也】諡法三卷绍兴中郑樵撰
  梁金海
  南史武帝撰金海三十卷
  北齐修文殿御览
  唐志祖孝徴等修文殿御覧三百六十卷【崇文目同书目有之采摭羣书分二百四十部以集之】 修文殿御覧放天地之数为五十部象乾坤之防成三百六十卷【书目】
  北齐圣夀堂御覧
  阳休之武平三年与朝士撰圣夀堂御覧 隋志杂家三百六十卷 阳休之取芳林遍畧加十六国春秋六经拾遗録魏史为洲苑御览后改为圣夀堂祖孝徴等又改为修文殿御览三百六十卷上之
  唐十七家类书
  志丙部子録十五曰类书十七家二十四部七千二百八十八卷始于何承天并合皇覧次以徐爰并合皇覧刘孝标类苑刘杳夀光书苑徐勉华林遍畧祖孝徴等修文殿御覧虞绰等长洲玉镜诸葛頴门寳海【一百二十巻】张氏书图泉海【七十巻隋志张式】髙士亷等文思博要许敬宗揺山玉彩累璧东殿新书欧阳询艺文类聚虞世南北堂书钞【一百七十三卷】张太素防府【五百八十二卷】武后覧【一百卷】张昌宗等三教珠英孟利贞碧玉芳林【四百五十卷】玉藻琼林【一百卷】失姓名三家要録六十卷检事书二百六十卷帝王要覧二十卷不着録者自王义方笔海【十卷】宗事类【一百三十卷】初学记【三十巻】及政典通典防要终于刘扬名戚苑纂要袁説戚苑英华凡三十二家一千三百三十八卷 崇文目类书四十六部四千六百五十卷始于太平御覧又五十一部八百六十五卷终于搢绅集
  唐羣书治要
  志杂家魏徴羣书治要五十卷刘伯庄音五卷 防要贞观五年九月二十七日【癸未】秘书监魏徴撰羣书理要上之太宗欲覧前王得失爰自六经讫于诸子上始五帝下尽晋年徴与虞世南褚亮萧徳言等成五十卷上之诸王各赐一本【实録作政要 书之赐始于储贰】 萧徳言太宗欲知前代得失诏魏徴虞世南褚亮及徳言裒次经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帝爱其书博而要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赉赐尤渥【李泌事见王政记】羣书政要序例俯恊尧舜式遵稽古以为六籍纷纶百家踳驳穷理尽性则劳而少功周覧泛观则博而寡要爰命臣等采摭羣书自六经讫诸子始五帝尽晋年凡为五帙合五十巻本求政要故以政要为名并弃春华采秋实庶兹九徳简而易从观彼百王不疾而速太宗覧之称善敕太子诸王各传一本赐徴帛二百匹集贤注记天寳十三载十月敇院内别写羣书政要刋出所引道徳经文先是院中进魏文正所撰羣书政要上覧之称善令写十数本分赐太子以下 邺侯家上曰朕欲知有古政理之要而史籍广博卒难寻究读何书而可对曰昔魏徴为太子畧羣书之言理道者撰成五十卷谓之羣书理要今集贤合有本又肃宗朝宰相裴遵庆撰自上古已来至贞观帝王成败之政谓之王政纪凡六十卷比冩本送臣欲令进献于先朝竟未果其书见在臣请进之以广圣聪上曰此尤善也宜即进来于是表献 中兴书目十卷秘阁所録唐人墨迹乾道七年写副本藏之起第十一止二十卷余不存隋志崔安帝王集要三十卷 唐志元氏类集三百卷【稹集古今刑政之书】
  唐艺文类聚
  志欧阳询艺文类聚一百卷令狐徳棻袁朗赵智等同修 欧阳询武徳七年诏与裴矩陈叔逹撰艺文类聚一百巻奏之赐帛二百叚 防要武徳七年九月十七日给事中欧阳询奉敕撰艺文类聚成上之中兴书目一百卷分门类事附见前世诗赋賛颂牋启之作 序曰流别文选専取其文皇覧遍畧直书其事
  唐文思博要【文枢秘要】
  志文思博要一千二百卷目十二卷右仆射髙士亷左仆射房龄特进魏徴中书令杨师道岑文本顔相时朱子奢刘伯庄马嘉运许敬宗崔行功吕才李淳风褚遂良姚思防司马宅相等奉诏撰贞观十五年上【凡一百二十帙 文思殿名龙朔中许敬宗于此撰摇山玉彩】 防要贞观十五年六月十五日上诏藏秘阁【志同撰人无崔行功李淳风有秘书郎宋正乂余同】文苑英华髙士防序云精义穷神微言探赜
  观书贵要则十家并驰观要贵博则七畧殊致摠质文而分流混古今而共辙万物虽众可以同类千里虽遥可以同声顿天网于蓬莱纲目自举驰云车于策府辙迹可寻义出六经事兼百氏究帝王之则极圣贤之训岂止刻石汉京悬金秦市比丘明之作传侔子长之著书【坟素之苑囿文章之江海】 书目
  一卷大中十年秘书监杨汉公奏排理乱书得此书一百七十二一卷墨迹今藏于皇朝秘阁乾
  道七年録副本藏之集库 志目録类尹植文
  枢秘要目七卷钞文思博要艺文类聚为之【崇文目同】崔融请修书表云近代书钞实繁如华林遍畧修文
  御览夀光书苑长洲玉镜及国家新撰艺文类聚文思博要等书
  唐北堂书钞
  志虞世南一百七十三卷【崇文目同】 中兴书目一百六十卷虞世南于省后堂集羣书中事可为文用者号北堂书钞分一百六十门【氏志云一百七十三卷分八十部八百一类又世南兎园防十卷纂古今事为四十八门皆偶俪之语】 二馆旧阙虞世南北堂书钞惟赵安仁家有夲真宗命内侍取之嘉其好古手诏褒羙
  唐东殿新书
  志东殿新书二百卷许敬宗李义府奉诏于武徳殿内修撰其书自史记至晋书删其繁辞龙朔元年【一作二年】上髙宗制序 防要显庆元年十月诏礼部尚书文馆学士许敬宗等修东殿新书成上曰畧防数卷全不似抄撮文书又日月复浅岂不是卿等用意至此因新制序四百八十字【旧纪显庆元年五月己夘进上自制序】 许敬宗自贞观以后论次诸书自晋尽隋及东殿新书西域图志姓氏録新礼等数十种 刘祎之迁右史文馆直学士上元中与元万顷等偕召入禁中论次新书凡千余篇
  唐累璧
  志累璧四百卷又目録四卷许敬宗等撰龙朔元年上防要龙朔元年六月二十六日中书令许敬宗等撰
  累璧六百三十卷上之【旧纪龙朔元年六月庚寅进六百三十卷目録四卷】 隋志梁庾肩吾采璧三卷
  唐三教珠英
  志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目十三卷张昌宗李峤崔湜阎朝隐徐彦伯张説沈佺期宋之问富嘉谟乔偘贠半千薛曜等撰开成初【二年十月辛夘朔】改为海内珠英武后所改字并复旧【又武后覧一百卷】 防要大足元年十一月十二日麟台监张昌宗撰三教珠英一千二百卷成上之初圣厯中上以御覧及文思博要等书聚事多未周备遂令张昌宗召李峤及魏知古于季子王无竞沈佺期王适徐坚尹元凯张説马吉甫元希声李处正髙备刘知几房元阳宋之问崔湜韦元旦杨齐哲富嘉谟蒋凤等二十六人【无乔偘 刘禹锡集云珠英卷后列学士姓名蒋凤白衣在选 一本吴少微亦预修】同撰于旧书外更加佛道二教及亲属姓名方域等部开成二年十月敕改天后朝所撰三教珠英为海内珠英 列徐彦伯武后撰三教珠英取文辞皆天下选而彦伯李峤居首 朱敬则张易之集名儒撰三教珠英又绘武三思李峤苏味道李逈秀王绍宗等十八人像为图欲引敬则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 张昌宗入禁中论著引李峤等三十六人撰三教珠英 徐坚与徐彦伯刘知几张説等与修三教珠英时张昌宗李峤总领弥年不下笔坚与説専意撰综条彚粗立诸儒因之乃成书 李适修三教珠英与刘允济在选 志摠集有珠英学士集五卷崔融集学士李峤张説等四十七人诗摠二百七十六首
  唐初学记
  志初学记三十卷张説类集要事以教诸王徐坚韦述余钦施敬本张烜李鋭孙季良等分撰
  唐平台秘畧
  王勃沛王闻其名召为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畧书成王爱重之【集序云撰平台钞畧十篇书就赐帛五十匹】 文苑英华有论有赞 论十首孝行正修文艺忠武益政尊师褒容防俊规讽慎终
  唐白氏经史事类
  志三十卷白居易一名六帖 书目白居易以天地事分门类为声偶而不载所出
  唐十九部书语类
  志类书是光乂十卷开元秘书监正字上授集贤院修撰后赐姓齐 集贤注记开元二十二年十一月秘书正字是光乂上十九部书语类敇留院修撰【崇文目十卷】旧史郑澣撰经史要録成文宗以十九书语类发问【见録类】
  建隆新撰名臣事迹
  四年十月戊午吏部尚书张昭上新撰名臣事迹五卷诏藏之书府【昭传云所着嘉善集五十卷名臣事迹五卷】
  太平兴国太平御覧 太平广记
  实録太平兴国二年三月戊寅诏翰林学士李昉扈蒙左补阙知制诰李穆太子少詹事汤悦太子率更令徐太子中允张洎左补阙李克勤右拾遗宋白太子中允陈鄂光禄寺丞徐用賔太府寺丞吴淑国子寺丞舒雅少府监丞吕文仲阮思道等【十四人】同以前代修文御覧艺文类聚文思博要及诸书分门编为一千卷又以野史传记小説杂编为五百卷八年十一月庚辰诏史馆所修太平总类一千卷宜令日进三卷朕当亲覧焉自十二月一日为始宰相宋琪等言曰天寒景短日阅三卷恐圣躬疲倦上曰朕性喜读书颇得其趣开卷有益岂徒然也因知好学者读万卷书非虚语耳十二月庚子书成凡五十四门【书目云杂采经史记小説自天地事物迄皇帝王覇分类编次】诏曰史馆新纂太平总类一千卷包括群书指掌千古颇资乙夜之覧何止名山之藏用锡嘉称以来裔可改名太平御覧戊申上于禁中读书【一云清心殿】自巳时至申时始罢有苍鹳【一作鹤】自上始开卷飞止殿鸱尾逮掩卷而去上怪之以语近臣宰相宋琪对曰此上好学之感也昔杨震方讲间有鹳雀衔三鳣鱼堕于庭亦同其应 防要先是帝阅类书门目纷杂遂诏修此书兴国二年三月诏昉等取野史小说集为五百卷【五十五部天部至百卉】三年八月书成号曰太平广记【二年三月戊寅所集八年十二月庚子成书】六年诏令镂版【广记镂本颁天下言者以为非学者所急 墨板蔵太清楼】二书所命官皆同唯克勤用賔思道改他官续命太子中允王克正董淳直史馆赵隣几预焉
  淳化太平杂编
  二年八月癸酉参政张齐贤献太平杂编二卷【崇文目卷同】付史馆【所渉歴闻见及赋咏皆编类之】
  景徳册府元龟
  景徳二年九月丁卯命资政殿学士王钦若知制诰杨亿修歴代君臣事迹钦若等奏请直秘阁钱惟演刁衎龙图阁待制杜镐戚纶直集贤院李维直史馆王希逸陈彭年姜屿陈越太子右赞善大夫宋贻序同编脩初令惟演等各撰编目送钦若暨亿参详钦若等又自撰集上用钦若等所撰为定有未尽者奉防增之又令内臣刘承珪刘崇超典其事编脩官供帐饮馔皆异常等俄又令秘书丞陈从易校理刘筠同编脩又直馆查道太常博士王晓未成又增直集贤院夏竦职方司外郎孙奭注撰音义三年四月丙子四年八月壬寅车驾再幸编脩之所再阅门类杨亿悉以条对编次未及伦理者改正之帝曰朕编此书盖取着歴代君臣徳美之事为来取法至于开卷览古亦颇资于学者皆命从官坐赐编脩官器币王钦若以南北史有索虏岛夷之号欲改去王旦曰旧史文不可改赵安仁曰杜预注春秋以长厯推甲子多误亦不敢改但注云日月必有误乃诏欲改者注释其下凡所録以经籍为先亿又以羣书中如西京杂记明皇杂録之类皆繁碎不可与经史并行今并不取止以国语战国防管孟韩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韩诗外与经史俱编歴代类书修文殿御覧之类采摭铨择凡三十一部部有总序千二百四门门有小序初撰篇序诸儒皆作帝以体例不一祥符元年二月丙午遂择李维等六人撰讫付杨亿窜定五月甲申手札诏凡悖恶之事及不足为训者悉删去之日进草三卷帝亲覧之擿其舛误多出手书诘问或召对指示商畧三月丁夘诏或有增改事标记覆阅之【二年十月丁未手札令钦若等书名其增损悉书之】凡八年而成之六年八月十三日壬申钦若等以献进表曰推明凡例分别部居皆仰禀于宸谟惟奉遵于成宪刋除非当櫽括无遗每烦乙夜之覧观率自清衷而裁定昔甘露石渠止于议奏开元丽正徒有使名矧皇覧博要之言玉鉴珠英之作但词林之见采非治本之宜先洪惟上圣之能独出百王之首【崇政殿进呈】凡千卷目録十卷音义十卷诏题曰册府元御制序序曰太宗皇帝始则编小説而成广记纂百氏而着御覧集章句而制文苑聚方书而譔神医次复刋广疏于九经校阙疑于三史修古学于篆籀总妙言于释老洪猷丕显能事毕陈朕遹遵先志肇振斯文载命羣儒共司缀缉粤自正统至于闰位君臣善迹邦家美政礼乐沿革法令寛猛官师论议多士名行靡不具载用存典刑凡勒成一千一百四门门有小序述其指归分为三千一部部有总序言其经制凡一千卷【祥符八年十二月乙丑钦若等上版本宴编修官上作诗一章赐令属和】 一本云景徳四年九月戊辰上谓辅臣曰所编君臣事迹盖欲垂为典法异端小説咸所不取观所着篇序援防经史颇尽体要而诫劝之理有所未尽也钦若等曰自缵集此书发凡起例类事分门皆上禀圣意授之羣官间有凝滞皆答陈论今蒙宣谕动以惩劝为本埀世之急务也十月癸亥上谓辅臣曰朕毎因暇日阅君臣事迹草本遇事简则从容省覧事多或至夜漏二鼓乃终卷【编修官自王钦若陈彭年至刘筠十一人 景徳二年奉敕编修杨亿至宋贻序七人】天禧四年闰十二月癸丑赐辅臣各一部【景祐四年二月甲子赐御史台】
  帝王部一百二十八门 闰位七十八门 僭伪三十七门 列国君四十门 储宫十七门 宗室四十二门 外戚二十三门 宰辅四十一门 将帅一百六门 台省二十九门 邦计二十九门 宪官十五门谏诤六门 词臣八门 国史十三门 掌礼九门学校十五门 刑法九门 卿监十五门 环卫九
  门 铨选八门 贡举十门 奉使十七门 内臣十六门 牧守四十二门 令长二十一门 宫臣十一门 幕府十六门 陪臣二十一门 总録二百四十一门 外臣三十四门
  唐志类书有张大素防府五百八十二卷
  祥符彤管懿范
  八年闰六月庚辰枢宻使王钦若上奉诏编修后妃事迹七十七卷【崇文目类书类七十卷】赐名彤管懿范大约如册府元龟凡六部百四十门诏钦若撰序【先是元年诏妇人事别为一书】九月丙寅钦若上所撰序【又见宗戚类】
  干兴天和殿御覧 迩英要覧
  干兴初命翰林侍读学士晏殊等于册府元中掇其善羙事得其要者四十卷为二百一十五门【书目天圣中撰 崇文目四十卷】名曰天和殿御覧【天和殿禁中藏书之所因为名】仁宗尝谓辅臣曰天和殿御覧可命校定模本刋行之因言朕聼政之暇于旧史无所不观思考歴代治乱事迹以为监戒晏殊序曰上稽雅诰下采信书削糟粕之繁撮丹青
  之要 实録天圣二年五月甲寅内出天和殿御覧四十卷隋书八十五卷下秘阁镂板 丁度着迩英圣覧十卷鉴精义三卷编年总録八卷
  寳元诗苑类格
  二年翰林学士李淑承诏编为三卷上卷首以真宗御制八篇条解声律为常格别二篇为变格又以沈约而下二十二人评诗者次之中卷叙古诗杂体三十门下卷叙古人体制别有六十七门
  国朝类要
  范师道撰国朝类要一十二卷杂抄皇朝歴代事实分类为三百六十四门 晏殊类要七十四篇开禧二年正月晏袠上之勒成一百卷列为二千六十一门书目七十七卷曽巩序云七十四篇今多三篇【崇文目十五卷】
  嘉祐编定諡法 七家諡法
  諡起于今文周书諡法篇【汲】 有周公諡法【书目一卷即汲冢周书諡法篇也】春秋諡法广諡沈约贺琛扈六家之书【蔡邕独断所载止四十六自刘乘沈贺之书諡法乃备】 太平兴国八年八月辛亥诏増周公諡法五十五字命学士扈等详定其沈约贺琛续广諡废不行【美諡七十一字为百字平諡七字为二十字恶諡十七字为三十字】嘉祐六年十月壬午礼院言雍熈中所定字多舛误请重修于是苏洵编定六家諡法【自周公以来记为三十五卷】政和三年十月王禹得言奉常諡法自周公而下凡六家总二十卷请修成一书六年十二月成八十卷六家旧书凡取四百六十二条修一百五十九条删九百二条增立一百十七条总二百七十九諡八百三十九条己丑诏行之 唐六典注旧有周官諡法大戴礼諡法又汉刘熙注一卷晋张靖撰两卷又有广諡一卷至梁沈约总集凡有一百六十五条【南史裴子野附益諡法一卷】
  沈约諡例 序云周书諡法一第五十六諡法二第五十七今汲冢书止一篇第五十四书目一卷【唯崇文目有之学者就汲冢书采出】春秋諡法一卷【学者就杜预释例諡法篇采出】沈约案諡法上篇卷前云礼大戴记后云周书諡法第四十二又云凡有一百四十五諡案大戴礼及世本旧并有諡法今检十许本皆无周书諡法一第五十六諡法二第五十七上篇有十余諡下篇唯有第目无諡名与前所云第四十二又不同矣今諡法二篇有一百四十八名卷后又云靖按諡有一百九十四又云髙光明章和顺冲七諡諡法无也而汉家用之约又检二篇唯无光耳其余并有而又多不同约又案靖应是张靖晋江左人也刘熈注諡法唯有七十六名所阙甚多或有异名殊号近世所不用耶又有广諡一篇七十八諡与旧文多同时有异耳约以为同是一諡而互出诸篇不相比次难为寻覧刘熈旣有注觧时或有所发明今以熈所撰为本又旧文二篇广諡一卷悉少防次第令名相随各于其下注本文所出又自周氏以来迄于宋末帝王名臣凡有諡者并列其人名号于所諡之左方吴兴人乘奥撰帝王世记其一篇是諡法今采其异者 苏洵摠论曰嘉祐六年七月诏修礼书十月诏古諡法有不可用者以属修书之吏臣洵实典其事按始论諡者起于今文周书諡法之篇今文既以鄙野不其諡法之上篇独存又简畧不备诸儒所传又有周公春秋广諡沈约贺琛扈六家之书周公春秋为名尤古然条贯尤为杂乱而不精广諡又疎畧而不尽独沈约贺琛纪纲粗备然琛好加以己意务为多而无穷扈蒙最后出酌取诸家简而不精六书之中稍近古而可据者莫如沈约然亦非古之諡法约言之详矣其最旧者见于世本大戴礼而约之时已不见于其书约徒得刘熈乘奥之所増广【今隋唐志作帝王本纪隋书又作来奥未知孰是】与广諡以为据依不闻有所谓周公春秋者也琛又因约而加之以其意今周公春秋之法徃徃反取琛之新法而载之其书至王彦威苏冕之书因前人之法附世人之諡非有他也贾山有言古者圣王作諡不过三四十世而蔡邕独断所载亦不过四十有六臣受诏之三年二月而諡法乃定凡一百六十有八【沈约为諡例记周已来帝王公卿之諡至宋而止王彦威继之至唐而止】贺琛之法有君諡臣諡妇人諡离而为三今取而合之 妇人有諡自周景王之穆后始匹夫有諡自东汉之隐者始宦者有諡自东汉之孙程始蛮夷有諡自东汉之莎车始自周公以来籍而记之为三十五卷善者可以劝恶者可以惧善恶之失当者可以长叹息也 宋敏求集类国朝諡几二百人孙纬纂元丰后三百余人为集諡总録一卷【自宗室宰相以下分为九等】
  七家諡法【周公 春秋 广諡 沈约贺琛 扈蒙 苏洵】自有諡法以来至治平礼院书成始有所去取而论定庆元五年太社令龚頥正防粹六家增入苏洵揭本字其上列为旁通其义有无分注于下离为八卷名七家諡法摠括卷一【诸家序篇諡论表】二【君美十九字君臣美三十三字后附十八】三【臣美上五十九字后附九】四【臣美下八十五字】五【君恶二十一字君臣平四字】六【臣恶一百五字】七【妇人美六十字妇人恶二十八字】八【通用四十四字诸家通二百六十七字嘉佑所定一百九十八字】 苏洵曰周公之书文尤繁杂不经春秋次之比周公甚简而微为不乱广諡最简比二书差为齐一沈约所取以成书约采诸家其书最详贺琛因而增之尤详备而皆病于无所去取扈蒙新书其意妄伪反为五家之所非笑 李璧曰名周公者即汲冢周书諡法篇名春秋者即杜预释例諡法篇唐及国史艺文志皆不载意近世学者就二书中采出
  元祐迩英要覧
  庆厯元年八月乙酉诏两制检阅唐书纪君臣事迹近于治道者日録一两条上之以学士苏绅言唐宪宗令近臣具前代得失之迹绘图以备观覧也 元祐二年十一月壬申诏讲读官遇不开讲日具汉唐故事有益政体者二条进入从苏颂之请也颂毎进可为规戒有补时政者述以已意反复言之四年三月甲戌【三日】吏部尚书兼侍读苏颂等奏臣等撰进汉唐故事得防分门编修成册进呈诏以迩英要覧为名六月六日颂等进呈凡二十卷自修身至御戎六十门元祐三年十月讲读官顔复范祖禹赵彦若孙觉李常苏轼苏颂孙固等奉防撰 建炎四年八月四日令侍从一员日进前代本朝故事关渉治体者一两事从谢克家之言也后止命讲读官翰苑两省进
  绍兴中兴备覧 中兴要覧
  六年十月庚戌右仆射张浚入见上尝召对便殿问所宜为且命以所闻见置防来上浚承命条列以进号中兴备覧凡四十一篇莫不备具【自议征伐至议听言之难】上深嘉叹置之坐隅【诸臣奏议云五年十二月上】八年二月戊午防州教授李昌言应诏撰成中兴要覧十篇自始至终行之将永享治安不止恢复而已诏投进
  乾道翰苑羣书
  乾道间洪遵纂唐李肇翰林志元稹承防学士院记韦处厚学士记韦执谊翰林院故事杨钜学士院旧规丁居晦壁记本朝李昉禁林燕防集钱惟演金坡遗事逈别书金坡遗事李宗谔杂记苏易简续志苏耆次续志沈该中兴翰苑题名及学士年表翰苑遗事【不著名氏】粹为一书凡三卷 小説九百比虞初之聿成奏牍三千效东方而为献 艺文类聚防粹小説则失之杂羣书理要事止兴衰则病乎简修文御览门目纷错又不足观矣

  玉海卷五十四
<子部,类书类,玉海>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五十五
  宋 王应麟 撰
  艺文
  著书【杂著】 别集
  古之君子立言以明道修辞以成文文以贯道斯不朽矣
  孔甲盘盂书
  汉志杂家孔甲盘盂二十六篇【孔甲黄帝史或曰夏帝似皆非】 田蚡传学盘盂诸书注应劭曰黄帝史孔甲所作铭也凡二十九篇书盘盂中所以为法戒孟康曰孔甲盘盂二十六篇杂家书兼儒墨名法 文选注七畧曰盘盂书者其传言孔甲为之孔甲者黄帝之史也书盘盂中为诫法 朱穆传注黄帝有巾机之法孔甲有盘盂之诫【蔡邕铭论】
  商伊尹书
  汉志道家伊尹五十一篇【汤相】小说家伊尹说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依托也】 司马相如上林赋卢橘夏熟应劭注伊尹书曰箕山之东青鸟之所有卢橘夏熟 説苑臣术引汤问伊尹 汲冢周书有伊尹朝献商书
  周太公金版玉匮
  文选任昉王俭集序金版玉匮之书注七畧云太公金版玉匮虽近世之文然多善者【文选注又引太公金匮】 抱朴子郑君有玉匮记金版经 汉志道家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又以为太公术者所増加也】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 论衡案古太公望近世董仲舒造传作书篇百有余
  卫武公懿戒
  楚语左史倚相曰昔卫武公年数九十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茍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夕以交戒我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道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蒙不失诵以训御之于是作懿戒以自儆注韦昭曰懿读为抑即此篇也【大雅抑之篇】
  汉陆贾新语
  陆贾传高帝时贾为大中大夫时说诗书帝曰为我着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髙帝纪天下既定命陆贾造新语】贾凡着十二篇每奏一篇未尝不称善称其书曰新语 汉志儒家陆贾二十三篇 唐志陆贾新语二卷【隋志崇文目同】 今存于世者道基术事辅政无为资贤至徳怀虑才七篇 史记余读陆生新语书十二篇固当世之辩士 班固賔戏陆子优繇新语以兴及时君之门闱究先圣之壸奥 隋志儒家顾子新语十二卷吴太常顾谭 唐志杂史刘肃大唐新语十三卷【元和中】
  汉贾谊新书 贾子 贾谊集
  志儒家贾谊五十八篇【又赋七篇】 隋志贾子十卷録一卷汉梁太傅贾谊撰【集四卷】 唐志贾谊新书十卷【崇文目九卷集二卷】 中兴书目十卷贾谊撰杂论治道国体及经学胎教本七十二篇刘向删定为五十八篇今皆存本传所载治安防今厘为数篇各立题目杂见于新书班固賛谊云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于世事者着于传即新书也 贾谊传三表五饵注师古引贾谊书【见第四卷匈奴篇】文纪注师古引贾谊书曰卫侯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名新书目録 一过秦上下【见史记秦纪】宗首数宁藩伤藩彊大都等齐服疑益壤【事势】二权重五美制不定审微阶级【事势】三俗激时变瑰玮孽产子铜布【见食货志】壹通属逺亲疏危乱忧民解县威不信【事势】四匈奴势卑淮难无蓄铸钱【事势】五傅职保傅【见大戴礼昭纪】连语辅佐【连语】问孝【阙】六礼容经【见大戴礼】春秋【连语】七先醒耳痹谕诚退逊君道【连语】八官人劝学道术六术道德说【杂事】九大政上下修政语上下【杂事】十礼容语上下【上篇阙】胎教【见大戴礼】立后义传【杂事 传即本传之语】五十八篇十卷
  汉晁氏新书
  汉志法家晁错三十一篇 唐志法家晁氏新书七卷【晁错】 隋志朝氏新书三卷汉御史大夫朝错撰【亡】别集朝错集三卷【亡】 文选宾戏注引朝错新书曰帝王之道包之如海养之如春
  汉淮南鸿烈
  志杂家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注师古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 淮南王安传安为人好书招延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千余万言入朝献内篇新出上秘之 鸿烈二十一篇其二十篇原道俶真天文地形时则防览精神本经主术缪称齐俗道应汜论诠言兵畧说山说林人间脩务泰族而终之以要畧隋志二十一卷许慎【汉太尉祭酒】髙诱【濮阳令】注【唐志中兴书目同】
  【苏颂去其重复共得髙注十三篇许注十八篇】 序曰安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披伍被晋昌等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讲论道徳总统仁义而着此书其防近老子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刘向校定又有十九篇谓之外篇 西京杂记淮南王着鸿烈言大明礼教自云字中皆挟风霜扬子云以为一出一入 唐志淮南王安集二卷【淮南鸿烈音二卷汉志淮南王赋八十】 隋志纵横家梁有湘东鸿烈十卷元帝撰【亡】
  汉董仲舒书
  志儒家董仲舒百二十三篇春秋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 董仲舒传仲舒所着皆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而说春秋事得失间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皆传于后世 宣纪注臣瓒引董仲舒书曰有其功无其意谓之戾无其功有其意谓之罪 后纪明徳马后尤善周官董仲舒书注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 隋志董仲舒集一卷【唐志二卷 书目一卷士不遇赋答制策请公孙记室】 崇文目春秋繁露八十二篇义引宏博非出近世然其间篇第亡舛无以是正又即用玉杯竹林题篇疑后人取而附着云崇文目别集九十九部始于仲舒集一卷 汉五行志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隂阳为儒者宗 文王世子注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周礼大祝注引董仲舒救日食祝 説文引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西京杂记有雨雹对 文选注董仲舒集七言琴歌二首 后汉舆服志注引仲舒止雨书 初学记淮南子曰董仲舒请雨秋用桐木鱼
  汉茂陵书
  髙纪【相国鄼侯定章程】文纪【薄姬】食货志【武功爵告缗】注臣瓉引茂陵书 史记索隐云亡于西晋 魏王肃曰武帝闻司马迁述史记取孝景及已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
  汉虞初周说
  志小说家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时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应劭注其说以周书为本师古曰史记虞初洛阳人即张衡西京赋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者也
  汉新序 说苑 唐续说苑
  刘向传向采传记行事着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新序阳朔元年二月癸夘上说苑鸿嘉四年三月己亥上】 志儒家刘向所序六十七篇注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 唐志儒家类刘向新序三十卷【隋志又录一卷】又说苑三十卷【隋志同 文中子读说苑曰可以辅教矣】 中兴书目杂家新序十卷汉阳朔元年刘向撰远至舜禹次及周秦古人嘉言善行悉采摭序载总一百八十三章说苑二十卷汉鸿嘉四年刘向撰采传记百家所载行事之迹凡二十篇总七百八十四章上之曾巩序新序三十篇録一篇隋唐之世尚为全书今可见者十篇而已向之序此书于今最为近古虽不能无失然远至舜禹而次及于周秦以来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说苑二十篇崇文总目云今存者五篇余皆亡臣从士大夫间得之者十有五篇与旧为二十篇正其脱谬疑者缺之而叙其篇目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丛谈杂言辨物修文反质【缺反质一卷巩分修文为上下后高丽进一卷遂足巩校正为之序】已上凡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号曰说苑后魏书明元帝以刘向新序说苑于经典正义多有所阙乃撰新集三十篇采经史该洽古义云 唐书右拾遗刘贶献续说苑十篇广向所遗刋其怪妄【志儒家十卷又李吉甫古今说苑十一卷】 隋志孔氏説林二卷孔衍撰萧贲辩林二卷
  汉法言
  扬雄传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抵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歴楚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譔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文多不着独着其目学行吾子脩身问道问神问明寡见五百先知重黎渊骞君子孝至 志儒家扬雄所序三十八篇太元十九法言十三乐四箴二 隋志扬子法言十五卷解一卷李轨注梁有六卷侯芭注【亡】十三卷宋衷注扬雄集五卷【唐志同 书目六卷四十三篇又二十四箴一卷】 唐志扬子法言六卷宋衷注十卷李轨注三卷柳宗元注十三卷宋朝司马光集晋李轨唐柳宗元本朝宋咸吴秘四
  家十二卷
  汉儒家言
  志儒家言十八篇不知作者
  汉别集
  隋志汉武帝集二卷【见御集】淮南王安集一卷【唐二卷本传辨博善为文辞为离骚传又献颂徳及长安都国颂及方技赋颂】贾谊集四卷【唐志二卷传吊屈原赋服赋政事疏又上疏益淮阳地为梁王立后谏王淮南诸子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于世事者着于传】朝错集三卷【唐志无 传迁博士上书言兵事复言当世急务二事举贤良策又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论其施行之语着于篇】枚乘集二卷【传谏吴王书乘复游梁梁客皆善属辞乘尤高】司马迁集一卷【唐志二卷 汉志赋八篇传年十嵗诵古文防金鐀石室之书报任安书迁既死其书稍出 文选注引迁集悲不遇赋】东方朔集二卷【传上书髙自称誉谏起上林奏泰阶六符言董偃之罪对化民有道上书陈农战彊国之计著论答客难非有先生论有封泰山责和氏璧及皇太子生禖屏风殿上柏柱平乐观赋猎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借车凡刘向所录具是矣】司马相如集一卷【唐二卷 传着子虚上林赋谕巴蜀檄难巴蜀父老諌猎疏哀二世赋大人赋封禅书他所着若遗平陵侯书与五公子相难草木书篇】董仲舒集一卷【唐二卷传对贤良文学策相江都胶西王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朝廷有大议对皆有明法凡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孔臧集二卷李陵集二卷【文选有李少卿诗】魏相集二卷【传少学易对防髙弟奏封事损霍氏权全功臣之世白去副封上书谏击匈奴右地明易有师法好观汉故事便宜章奏条奏便宜行事及贤臣所言表采易隂阳及明堂月令奏之风雨灾变輙奏言之 韩延寿传有相文学对策张安世传魏相上封事有褒徳显功之言】张敞集一卷【唐二卷 传谏昌邑王书言霍氏封】
  【事请自治盗贼书谏太后出游猎书诣公车上书】王褒集五卷【传中和乐职宣布诗圣主得贤臣颂所幸宫馆輙为歌颂侍太子诵读竒文及所自造作太子喜褒甘泉洞箫颂】刘向集六卷【唐五卷 书目五卷集者云晋八卷隋本五卷今所存十八篇 传通达能属文辞献赋颂数十篇使外亲上变事书上封事着疾谗擿要救危及世颂凡八篇校中五经秘书着洪范五行传十一篇諌起昌陵言陈汤功极谏王氏封事奏灾异书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陈汤集二卷【唐志无传好书善属文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 兵状诛郅支单于疏徙初陵疏】韦成集二卷【传以明经修父业黜爵作诗自劾复作诗自着复玷缺之难罢郡国庙立亲庙议成父贤其先韦孟家于邹】谷永集二卷【唐五卷 传博学经书数上疏言得失举方正直言极諌对防灾异对谢王鳯书与王谭书王音书上疏讼陈汤荐薛宣说成帝絶滛祀善言灾异前后所上四十余事专攻上身与后宫而已】杜邺集二卷【唐五卷 传对方正直言策说王音与王商亲密说王商复郊祀】李寻集二卷【唐志无传好洪范灾异又学天文月令隂阳事说王根防水灾待诏黄门对灾异】师丹集一卷【梁三卷唐志五卷 传议论深博成帝拜丁傅夺王氏权丹以得信于上上书数十多切直哀帝追尊定陶王为共皇置吏二千石以下为立庙京师丹议不可】息夫躬集一卷【唐五卷 传通览记书上疏诋公卿大臣着絶命辞】扬雄集五卷【传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尝好辞赋作反离骚又旁离骚作重一篇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畔牢愁为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或嘲雄以尚白雄解之号曰解嘲客有难大深雄解之号解难作九州箴谏宜许单于书】刘歆集五卷【传少以通诗书能属文博见彊志过絶于人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移书责太常博士】班婕妤集一卷【唐志无】班昭集三卷【唐志二卷 传作女诫七篇所着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崔篆集一卷【传以明经征诣公车自以受莽伪宠辞不仕着周易林临终作赋自悼曰慰志】唐林集一卷【唐志无】史岑集二卷【传着颂诔复神说疾凡四篇】东平王苍集五卷【唐二卷 传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数上书谏校猎河内上疏乞就蕃国上光武受命中兴颂上疏谏起二陵自建武以来章奏书记赋颂七言别字歌诗】桓谭集五卷【唐二卷 传能文章好古学数从刘歆扬雄辨析世祖时上疏陈时政所宜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曰新论著赋诔书奏二十六篇】冯衍集五卷【传说亷丹据大郡抚吏士又以计说鲍永遗田邑书上书陈八事集有与隂就书】班彪集三卷【传着王命论所着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上书言东宫诸王宜置师傅】陈元集一卷【唐志无 传上疏立左氏传又上疏言不宜使有司察公辅】王隆集二卷【唐志王文山集 传着诗赋铭书二十六篇】朱勃集二卷【唐志同】梁鸿集二卷【传作五噫之歌思高恢诗著书十余篇】杜笃集一卷【唐五卷 传为诔吴汉辞奏论都赋所着赋诔吊书讃七言女诫及杂文十八篇又着明世论十五篇】傅毅集二卷【梁五卷 唐五卷 传作廸志诗依清庙作显宗颂十篇着诗赋诔颂祝文七激连珠二千八篇】班固集十七卷【唐十卷 传九嵗能属文及长博贯载籍奏记东平王苍延英雄撰世祖本纪又作列传载记上两都赋所着典引宾戯应讥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在者凡四十一篇】黄香集二卷【传迁尚书令为东郡太守上疏让所着赋牋奏书令凡五篇】崔骃集十卷【传善属文拟扬雄解嘲作达防上四廵颂献书诫窦宪所着诗赋铭颂书记表七依婚礼结言达防酒警合二十一篇】贾逵集一卷【梁二卷 唐二卷 传永平中上疏献左氏传国语解诂作神雀颂条奏左氏传大义着经传义诂及论难百余万言又作诗颂诔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刘騊駼集一卷【梁二卷 唐二卷 传着中兴以下名臣列士传乂自造赋颂书论凡四篇】李尤集五卷【唐志无 传着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凡二十八篇】窦章集二卷【传好学有文章与马融崔瑗同好】崔瑗集六卷【梁五卷 唐五卷 传髙于文辞善为书记箴铭所着赋碑铭箴颂七苏南阳文学官志叹辞移社文悔祈草书蓺七言凡五十七篇】刘珍集二卷【传着诔颂连珠凡七篇乂撰释名】张衡集十一卷【梁十二卷又一本十四卷唐十卷 传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着灵宪筭罔论设客问作应问以见志上疏言图纬虚妄作思赋所着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问七辩廵告悬图凡三十二篇】苏顺集二卷【传所着赋论诔哀辞杂文十六篇】胡广集二卷【传上疏谏探筹建后駮左雄改察举之制撰百官箴四十八篇其余所着诗赋铭颂箴吊及诸解诂凡二十二篇】葛龚集六卷【梁五卷 唐五卷 传以善文记知名著文赋碑诔书记凡二十篇】李固集十二卷【梁十卷 唐十卷 传举对策论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奏记梁商令先正风化退辞髙满上疏陈事征用杨厚临终与胡广赵戒书所着章表奏议教令对策记铭凡十一篇】马融集九卷【唐五卷 传上广成颂东廵颂诣公车对策所着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对策遗令凡二十一篇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髙彪集二卷【梁一卷 传覆刺遗马融书数奏赋颂竒文因事讽谏作箴饯第五永蔡邕等甚美其文以为莫尚】王逸集二卷【传赋诔书论及杂文凡二十一篇又作汉诗百二十三篇着楚辞章句子延寿作鲁灵光殿赋】桓驎集二卷【汉书有桓驎著书二十一篇】崔琦集一卷【唐二卷 传作外戚箴白鹄赋所着赋颂铭诔箴吊论九咨七言凡十五篇】郦炎集二卷【传有文才解音律有志气作诗二篇】边韶集一卷【唐二卷传着诗颂碑铭书策凡十五篇】朱穆集二卷【传奏记梁冀以灾异劝戒作崇厚论上疏言宦官所著论策奏教书诗记嘲凡二十篇】延笃集一卷【梁二卷 唐二卷 传或疑仁孝前后之证笃论之李文徳欲引进笃为书止之所着诗论铭书应讯表教令凡二十篇】皇甫规集五卷【传西羗大防上书言马贤必败又上疏乞自效举贤良方正对策上疏自奋讨零吾又上疏自讼拜度辽将军荐张奂自代所着赋铭碑讃祷文吊章表教令书檄牋记凡二十七篇】张奂集二卷【传举贤良对策上疏言灾应奏记谢叚颎着铭颂书教诫述志对策章表二十四篇子芝昶并善草书】王延寿集三卷【唐志无逸之子】 崔实集二卷【唐志无 传着政论所着碑论箴铭答七言词文表记书凡十五篇】赵壹集二卷【传作解摈贻书谢友人恩为穷鸟赋又作刺世疾邪赋以舒怨愤着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十六篇】刘陶集三卷【唐志无 传游太学上防陈事议改铸大钱陈要急八事大较言天下大乱皆由宦官作七曜论匡老子反韩非复孟轲上书言当世便事条教赋奏书记辨疑百余篇】张升集二卷【唐志无 传着赋诔颂箴书凡六十篇】侯瑾集二卷【传为皇德传三十篇余所作新文数十篇】卢植集二卷【传献书规窦武上书立五经博士日食上封事所着碑诔表记凡六篇】亷品集二卷【亡唐志无】荀爽集一卷【梁三卷 唐二卷 传对策陈便宜着礼易等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公羊问及辨防它所论叙题为新书凡百余篇】刘梁集三卷【梁二卷 唐二卷 传着破羣论辩和同之论孙桢以文名】郑集二巻【传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乾象厯义着天文七政论鲁礼禘祫义六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凡百余万言弟子问五经作郑志八篇】蔡邕集十二卷【梁二十卷 唐二十卷 传作释诲以戒厉上书陈政要宜所施行七事入崇政殿对灾异程璜使人飞章言邕诏诘状邕上书自陈所着诗赋碑诔铭讃连珠箴吊论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蓺祝文章表书记凡百四篇】士孙瑞集二卷应劭集二卷【梁四卷 唐四卷传凡为駮议三十篇删定律令为汉仪着汉官礼仪故事为状人纪着中汉辑序撰风俗通凡所著述百三十六篇】张超集五卷【唐志张邵 传着赋颂碑文荐檄牋书谒文嘲凡十九篇又善草书】孔融集九卷【梁十卷 唐十卷 传每朝防访问融引正定议议不宜加马日防礼议不当复肉刑上疏言宜隐刘表郊祀事与曹操书多侮慢之辞所着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凡二十五篇】虞翻集二卷【唐三卷】张纮集一卷【梁二卷】祢衡集二卷【传文章多亡】潘朂集二卷阮瑀集五卷
  汉风俗通 状人纪 中汉辑序
  应劭传初劭父奉为司时并下诸官府郡国各上前人像赞劭乃连缀其名录为状人纪又论当世行事着中汉辑序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闻凡所著述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汉书皆传于时 唐志杂家应劭风俗通义三十卷【隋志三十一卷録一卷又应劭集二卷唐志四卷】 中兴书目十卷案隋志本三十一卷今存十卷皇霸正失愆礼过誉十反声音穷通祀典怪神山泽 苏颂风俗通义序云诸儒著书引据最多而无若庾仲容子抄马总意林载之畧偹 服防有通俗文一卷
  汉荀爽新书 汉语
  荀爽传着礼易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又集汉事成败可为鉴戒者谓之汉语又作公羊问及辨防及他所论叙题为新书凡百余篇【今多亡缺】 史记文帝注引汉语隋志荀爽集一卷【见前】
  汉诸儒书
  文选刘孝标论注引论衡曰汉诸儒作书者以司马长卿扬子云河汉也其余泾渭也
  蜀汉诸葛氏集 集诫
  蜀志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权制南征北出计算训厉综覈上下杂言上下贵和兵要传运与孙权书与诸葛瑾书与孟达书废李平法检上下科令上下军令上中下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臣寿等言前在著作荀朂和峤奉使臣定诸葛亮故事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传亮言教书奏多有可观别为一集】论者或怪亮文采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臯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及得逺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当世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陈寿上【晋陈寿传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 唐志蜀诸葛亮集二十四卷【隋志二十五卷梁二十四卷】儒家集诫二卷【隋志总集武侯诫一卷】正史有论前汉事一卷又音一卷女训有贞洁记一卷 书目亮集十四卷后一卷录传及碑记其前十二篇章句颇多字数乃少魏氏春秋亮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
  厉臣子 木牛流马法见集中作正议言据道讨滛不在众寡率众南征诏赐鈇钺曲盖羽葆虎贲亦见集中王业不偏安之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黙记 后汉郡
  国注引诸葛亮书及表水经注亦引之【建兴四年露布之诏廖立之表来敏之教并见集中】
  魏浑舆经
  魏志景初中下邳桓威年十八而着浑舆经依道以见意
  吴陈子要言
  隋志法家陈子要言十四卷吴豫章太守陈融撰【唐志同】
  谯子法训
  唐志儒家谯子法训八卷谯周撰【隋志同】又五教五卷【隋志梁有谯子五教志五卷亡】
  袁子正书
  唐志儒家袁子正论二十五卷【隋志十九卷】又正书二十五卷袁准【隋志梁又有袁子正书二十五卷】
  晋言道 访论 古今厯 审机 娱宾 九思
  陆喜传在吴为吏部尚书武帝时为散骑常侍好学有才思尝为自叙其畧曰刘向省新语而作新序桓谭咏新序而作新论余不自量感子云之法言而作言道覩贾子之美才而作访论观子政之洪范而作古今厯览蒋子通万几而作审机读幽通思四愁而作娱宾九思眞所谓忍愧者也其书近百篇吴平又作西州清论传于世借称诸葛孔明以行其书有较论格品篇云云陆云撰新书十篇旧唐志儒家典语十卷陆景撰【文选注引陆景典论】 陆机正训十卷通志云出于荆州田氏国史志杂家唐志有二十卷辛徳源撰此题陆机疑误
  晋辨道
  华谭传建兴初元帝命为镇东军谘祭酒谭博学多通在府无事乃著书二十卷名曰辨道上牋进之帝亲自覧焉
  晋志林
  虞喜传着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畧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又韦謏为典林二十三篇】 隋志志林新书三十卷【唐志二十卷】梁有广林二十四卷又后林十卷虞喜撰【唐志后林新书十卷三国志注引志林】 唐志类书类于政立类林十卷【中兴书目】
  【唐于政立类林十卷分五十目记古人事迹】小説家裴子野类林三
  卷
  晋干寳正言
  唐志干寳正言十卷又立言十卷 沈约撰迩言十卷子旋集注行于世
  宋古今善言
  范泰传着古今善言二十四篇 唐志杂家三十卷【隋志同】
  梁法寳聨璧
  梁书简文撰三百卷中大通六年书成作者有萧子显等三十人【以比皇览】命湘东王为序【三年太子召许懋与诸儒録长春义记一百卷】
  隋政道集
  李文博传长议论著政道集十卷开皇中直秘书内省典校羣籍谓房龄曰清流必洁源正末必端本 唐志法家治道集十卷 书目杂载前贤所论治理之要凡一百十篇
  隋王氏六经
  杜淹世家大业元年文中子续诗书正礼乐脩元经讃易道九年而六经大就礼论二十五篇为一十卷乐论二十篇为十卷续书一百五十篇为二十五卷续诗三百六十篇为十卷元经五十篇为十五卷赞易七十篇为十卷文中子受书于李育学诗于夏琠问礼于关子明正乐于霍汲考易于族父仲华铜川君告以元经之事贞观初王凝考六经之目而缮录焉礼乐论各亡其五篇续诗书各亡其小序惟元经赞易存焉得六百六十五篇勒成七十五卷分为六部号王氏六经召诸子而授焉【凝召三子而教之畧例】贞观十六年福畤二十一嵗受六经之义【附录】 王勃传通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王勃补全缺遗定着二十五篇 中说续书始于汉以存汉晋之实诗备六代以辨六代之俗【晋至隋】元经始于晋惠以断南北之疑赞易以申先师之防正礼乐以旌后王之失 门人受礼【窦威贾琼姚义】乐【温彦博杜如晦陈叔逹】书【杜淹房乔魏征】诗【李靖薛方士裴晞王珪】元经【叔恬】备闻六经之义【董常仇璋薛收程元】
  唐髙识篇
  傅奕传武徳七年奕上疏极诋浮图法又上十二论奕注老子集魏晋以来与佛议驳者为高识篇 志髙识传十卷
  唐脩身要览
  志儒家章懐太子十卷
  唐中枢龟鉴【志作龟镜】
  志小说家苏瓌中枢龟镜一卷【国史志儒家】 书目初瓌谓子颋有公辅之器因以宰相事业训之凡二十七条【宋开府见之请号曰龟镜】宋朝陈瓘广之
  唐朝野佥载
  书目张鷟二十卷载周隋以来杂事时为问答以评目之补遗三卷
  唐六诫
  志小说家姚元崇六诫一卷【崇文目同】 文苑英华姚元崇五诫持衡弹琴对镜辞金氷壶 文粹元崇氷壶诫执秤诫执镜诫口箴 志杂家张楚金绅诫三卷 韩愈五箴栁宗元三戒
  唐百行章 叙训
  志儒家杜正伦百行章一卷杂家辛之谔叙训二卷【开元十七年上授长社尉】
  唐博闻竒要 古今精义
  志杂家博闻竒要二十卷开元武功县人徐闉上诏试文留集贤校理【注记云开元二十一年十二月上】薛洪古今精义十五卷
  唐说林
  张大素传子悱明皇时为集贤院判官诏以其家所着魏书说林入院缀修所阙 志杂家张大素说林二十卷孔衍说林五卷王方庆续世说新书十卷 集贤注记开元八年五月张悱以前福昌令奉敇修其父大素所撰后魏隋书说林【大素魏书一百卷】
  唐事对
  书目十卷题唐燕公撰采经史属辞比事间作诗语记之凡一百十四门【意出于张说】
  唐意林
  志杂家马总意林一卷 书目贞元中马总撰三卷先是梁庾仲容为子书钞三十卷总增损庾书详择前志裁成三卷戴叔伦栁伯存为序
  唐綂载
  志杂家韩潭綂载三十卷夏绥银青节度使贞元十三年上 会要贞元十二年二月夏州节度使韩潭进统载四十卷 旧史其书采虞夏以来至于周隋録其事迹善于始终者六百六十八人为立传
  唐酉阳杂爼
  志小说家叚成式酉阳杂爼三十卷【崇文目同】 中兴书目二十卷唐太常少卿叚成式撰志闻见谲怪凡三十二类 李淑书目诗书味之太羮史为折爼子为醯醢故名曰杂爼酉阳取大小二酉山多藏竒书 方舆记辰州小酉山有石宂中有秦人书千卷故湘东王云访酉阳之逸典 书目叚成式续杂俎十卷録异事续之
  唐记室新书
  志李途记室新书三十卷【崇文目同】 中兴书目唐东川节度掌书记李途撰纂集诸书事迹为对语列四百余门职方郎中孙樵为之序
  唐备举文言
  志类书陆贽备举文言二十卷【崇文目同】 书目三十卷摘经史为偶对类事共四百五十二门
  唐古今说苑
  志儒家李吉甫十一卷
  唐元和辨谤畧
  唐次传建中初及进士第歴侍御史窦参数荐之参败出为开州刺史积十年不迁韦臯镇蜀表为副使徳宗谕臯罢之次身在外抑不得伸以为古忠臣贤士罹毁被谤至杀身君且不悟者因采获其事为辨谤畧三篇上之帝益怒曰是乃以古昏主方我改防州刺史宪宗立召还授礼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宪宗雅恶朋比倾防者尝览辨谤略善之谓学士沈传师曰凡君人者宜所观省次编录未尽卿可广其书传师乃与令狐楚杜元頴论次起周迄隋増为十篇号元和辨谤畧 志儒家唐次辨谤畧三卷元和辨谤畧十卷【令狐楚沈传师杜元頴撰】裴潾大和新修辨谤畧三卷 会要元和十二年十月翰林学士沈传师等奏元和辨谤畧两部各十卷一部进上一部请付史馆从之 崔羣传元和十四年三月帝尝语宰相听受之际不亦难乎比诏学士集前世事为辨谤畧以自儆鉴其要云何羣对曰无情曲直辨之至易有情则欺伪难审也故孔子有众好众恶浸润肤受之说以其难辨也若陛下择贤而任待之以诚纠之以法则人自归正谁敢以欺帝韪其言 中兴书目唐集贤殿学士裴潾撰旧有十卷以其繁冗删去止三卷载自古被诬之事起周公至狄仁杰又太和辨谤録三卷案崇文总目李徳等撰宪宗时命传师楚等撰元和辨谤录十卷大和中徳以其文繁删为三卷 旧纪元和十二年十月癸酉内出元和辨谤畧二巻付史馆 唐次元和辨谤畧序曰似信而诈似忠而非便便可以动心捷捷可以乱听岂止鹈鴂雕卉薏苡惑珠者哉虞舜有堲谗之命我皇有辨谤之书千古一心同垂至理将备乙夜之观则圣虑先辨谤何由兴【上自周汉下洎隋朝勒成十卷】
  唐新语
  志杂史类刘肃大唐新语十三卷【元和中】 书目辑唐故事起武徳止大厯分为二十类 汉陆贾新语宋刘义庆世説新语八卷【分三十八门崇文目十卷】 吴裴新言五卷顾谭新语十二卷殷兴通语十卷陆景典语十卷【隋志】
  唐西掖杂言
  书目五卷韩愈撰序云余暇拟作自大制令逮于百执事取诗书雅言之意以西掖之号冠于篇或云非愈所作崇文总目云不着撰人名氏
  唐御臣要畧
  志儒家李徳裕御臣要畧卷亡 会要大和八年九月宰相李徳裕进
  唐帝王政綂
  防要大中五年十二月太子詹事姚康撰十卷上之
  唐古今通要
  书目四卷苗台符撰自黄帝至唐大中年纪疆理及户口盛衰依史记自黄帝及共和存其代数周秦以降则以元年冠甲子
  唐戚畹纂要
  志类书类刘扬名戚畹纂要十卷戚畹英华十卷【袁说重脩】书目戚畹纂要刘扬名纂传记宗族亲姻事分内外
  篇次之戚苑英华崇文目云刘扬名撰袁说重脩说摭采他书以增缀之
  唐帝王镜畧
  晁氏志刘轲撰一卷自开辟迄唐初帝王世次缀为四言以训童蜀冯鉴续之至唐末【编年类】
  唐事鉴
  志类书郭道规事鉴五十卷
  唐化綂
  志杂家熊执易五百卷类九经为书三十年乃成未及上卒
  唐长短经
  志杂家类赵防长短要术十卷 书目论主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凡六十三篇第十九载兵权隂谋【晁氏志杂家类】
  唐羽书集
  志总集臧嘉猷羽书三卷【处士】 书目集歴代军中符檄诰命箴颂之文以唐为首上至夏甘誓而止 崇文目续羽书六卷
  唐金钥
  书目二卷大学博士李商隐以帝室职官嵗时州府四部分门编类
  唐鳯策联华
  书目三卷顾云撰并序有续魏征遗表代尉迟敬徳答隐大子笺补十八学士写像赞安西都防府重筑碎叶城碑大抵皆因旧事而作【崇文目别集类】
  唐致理书
  志杂家朱朴致理书十卷又郭照度治书十卷 书目朱朴干宁中为国子毛诗博士论述时务凡五十篇上之
  唐女论语
  志尚宫宋氏女论语十篇 传若莘着十篇凖论语以韦宣文君代孔子曹大家等为顔冉推明妇道之所宜若昭又为传申说之 志长孙皇后女则要录十卷武后古今内范一百卷内范要畧十卷鳯楼新诫二十卷韦氏续曹大家女训十二章
  唐七百三十六家别集
  志丁部集录其类有三二曰别集类七百三十六家七百五十部七千六百六十八卷始于赵荀况集楚宋玉集终于卢藏用集失姓名一家宗以下不著录四百六家五千一十二卷 隋志别集四百三十七部四千三百八十一卷通计亡书合八百八十六部八千一百二十六卷【详见上】
  唐韩愈集
  志四十卷 书目五十卷 李汉序凡七百一十六首合目录为四十一卷又外集杂著实录等十卷又遗文一卷十二篇其传始于曾巩音义五十卷祝充进于朝绍兴中樊汝霖谱注四十卷洪兴祖撰年谱一卷方崧卿举正十卷彭郁防览四十卷外抄八卷朱熹考异十卷 李汉序曰诡然而蛟龙翔蔚然而虎鳯跃锵然而韶钧发日光玉洁周情孔思千态万貌卒泽于道徳仁义炳如也 皇甫湜曰茹古涵今无有端涯浑浑灏灏不可窥校及其酣放豪曲快字凌纸怪发鲸铿春丽惊耀天下然而栗密窈章妥句适精能之至入神出天唐书赞曰愈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障隄末流反刓
  以朴刬伪以真然愈之才自视司马迁扬雄至班固以下不论也当其所得粹然一出于正刋落陈言横骛驰驱汪洋大肆要之无抵牾圣人者其道盖自比孟轲程子曰退之晚年之文所见甚高不可易而读也 朱子曰原道诸篇于道之大原非荀扬仲淹之所及其言曰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其徒和之亦曰未有不深于道而能文者 穆伯长曰韩元和圣徳平淮西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伟制述如经
  唐柳宗元集
  志三十卷【书目同外集一卷】
  宋朝晋代名臣集
  书目十五卷晋王济枣据刘寳闾丘冲栾肇王赞郄正张敏伏纬应亨索靖阎缵嵇绍卞粹虞漙十五家文各为一卷着爵里于卷首乾道中汪应辰云盖国初馆阁之士得晋人残缺之聚为此编
  唐语林
  宋朝王谠以唐小说五十家取其要者仿世说分五十二门为唐语林十一卷今本起德行讫俚俗自故事以下五门阙【一本八卷】 崇文目唐书类苑二卷新修唐朝事类十卷
  端拱古今类要
  谢泌端拱初献所着文二十编古今类要三十卷召试中书直史馆
  淳化东观集
  崇文目十卷罗处约撰淳化二年七月苏易简上之藏史馆
  淳化仙鳬羽翼
  书目淳化中光禄丞曾致尧采经史子集中可为诗赋论题者集之据本经注解其下取兴国八年御制赐进士诗名篇 崇文目类书三十卷
  咸平新书 理枢
  晁逈传真宗擢直史馆献咸平新书五十篇又献理枢一编【四年三月壬午献一卷】召试知制诰
  咸平本说
  二年五月比部郎中刁衎献本说十卷三十三篇召试学士院授秘阁校理
  咸平广孝新书 绍兴宁亲寳鉴
  淳熙编集孝史
  咸平六年九月甲午直史馆乐史献所着广孝新书【五十卷】孝悌录上清文苑【四十卷】总仙记凡八百卷诏奬之绍兴三十二年孝宗即位十月十八日诏邓伦进宁亲寳鉴用意可嘉有补孝治迁一秩淳熙十五年三月八日有谏议大夫谢谔进编集孝史五十卷并序目录共十一册诏付秘省 崇文目上清文苑四十卷广孝新书五十卷唐孝悌录十五卷孝悌录二十卷 乐史传雍熙三年献所着贡举事二十卷登科记三十卷题解二十卷唐登科文选五十卷孝悌录二十卷续卓异记三卷淳化四年又献广孝传五十卷总仙传一百四十一卷诏秘阁冩本进内 会伯智着孝行类要 尹源作唐説叙兵凡十篇上之 江休复着神告一篇言皇嗣未立假神告祖宗之意冀以感悟着唐宜鉴十五卷春秋世论三十卷 欧阳修上苏洵所著书二十二篇权书衡论机策 刘顔着儒术通要经济枢言数十篇 李淑献系训二篇戚纶着理道评十二篇陈执中上复古要道三篇真宗异而召之既至进演要三篇以蚤定天下根本为说
  天圣羣书新语
  书目十一卷天圣中方龟年采六经传记百家之言以字句分门为类 天圣中诏许天下士献文章应诏者百数有司第其善者唐询数人而已
  景祐升平举要
  四年十一月同修注叶清臣上十篇壬子命为直史馆
  景祐注法言
  景祐四年十月十六日著作佐郎宋咸表进重广注扬子法言十卷【三册】序云东晋李轨为注唐栁宗元删定禆缺纠失五百余条 元丰四年十一月己丑司马光采诸家所长附以己意名曰集注序云扬子之文简而奥景祐四年诏国子监校法言嘉祐二年七月毕上之又诏吕夏卿校定治平元年上之又诏内外制看详二年上之命镂板宋咸吴秘皆注法言宋庠家有李轨注本及音义最精详音义多引天复本校法言者皆据以为正
  寳元君臣龟鉴 唐君臣龟鉴
  二年二月一日【壬戌朔】太常丞詹庠上六十卷诏奬之屯田外郎李及之掇唐史有益于治者撰次凡八十卷曰唐君臣龟鉴王尧臣上其书
  皇祐治原
  五年六月壬午皇侄右神武大将军宗谔上治原十五卷诏奬之 杨大雅因转对上原治十七篇
  嘉祐治道中术
  二年十一月己亥集贤校理何涉上治道要术三十篇敇奬谕【涉字济川果州人又有春秋本旨】 书目刁衎三卷凡三十篇括古议今杂论治要 国史志刁衎本说十卷何涉治道中说三篇嘉祐中进【儒家】
  国朝事始
  书目一卷范镇记皇朝政事典礼所出共二百余条
  元丰事物纪原
  书目十卷元丰中高承以刘存冯鉴事始删谬除复增益名类皆援摭经史以推原初始凡二百七十事 唐吴王谘议刘存与长史房徳懋等集经史诸书以类分门为事始三卷【唐志小説家事始三卷刘孝孙房徳懋又三卷刘睿续】后蜀冯鉴采羣书续事始五卷宣和中朱绘以事始疎畧撰事原三十卷 北史刘懋撰诸器物造作之始十五卷名曰物祖 唐志杂家谢昊物始十卷
  元祐重校学海
  书目三十卷马共以唐温庭筠学海未尽【唐志类书庭筠学海三十卷】因总括诸书损益去取分类为一千二百八十余门崇文目学海三十卷史海十卷
  皇极经世
  邵雍撰十卷以元经防以防经运以运经世天【日月星辰隂阳】地【水火土石刚柔】变【暑寒昼夜】化【雨风露雷】感【性情形体】应【走飞草木】人【目鼻耳口】物【声色气味】事【皇帝王伯体用】业【易书诗春秋心迹】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 孔子賛易自羲轩而下祖三皇也序书自尧舜而下宗五帝也删诗自文武而下子三王也脩春秋自桓文而下孙五伯也一元之运始于日甲月子星甲辰子自开辟以来推其年数雍得之于李挺之挺之得于穆伯长自天地运化阴阳消长皆以数推之以穷万物之变程伯淳谓加一倍法其书以日月星辰水火土石尽天地之体用以暑寒昼夜雨风露雷尽天地之变化以性情形体走飞草木尽万物之感应以元防运世嵗月日辰尽天地之终始以皇帝王伯易书诗春秋尽圣贤之事业 易用九六经世用十十二一元统十二防十二防统三十运三十运统十二世一世统三十年一年统十二月一月统三十日是十二与三十迭为用也观物篇解伯温叙述【二卷】蔡元定为指要二篇以伏羲卦图列于前以皇极经世疏于后 张行成撰索隠一卷观物外篇衍义九卷 张栻因经世之 攷自尧甲辰至乾道改元之嵗凡三千五百二十二年列为六图曰经世纪年 周奭为节要 观物外篇门弟子记平生之言合二卷虽以次笔授不能无小失然发明成书为多【张行成曰内篇理深而数畧外篇数详而理显学先天者当自外篇始】 晁氏志皇极经世十二卷起尧即位之二十二年甲辰终周显徳六年己未编年纪兴亡治乱之事以符其学观物篇系于后其子伯温解 康节先生受业于李之才先视之以陆淳春秋意欲以春秋表仪五经既可语五经大防则授易而终焉
  绍兴皇朝事实类苑
  绍兴中江少虞撰次二十六卷祖宗圣训名臣事迹及艺术仙释神怪夷狄风俗厘为二十六门
  绍兴中兴龟鉴
  七年三月二十一日诏林保所献中兴龟鉴可采赐紫其书进入十三年五月丁卯【十一日】何俌上十卷诏迁一官
  帝王手鉴
  崔偓佺撰十卷
  帝王经世图籍
  唐仲友撰十卷一百二十二篇周必大题辞
  赐书【详见御书】
  汉赐秘书
  叙传班斿为右曹中郎将与刘向校秘书每奏事斿以选受诏进读羣书上器其能赐以秘书之副时书不布自东平思王以叔父求太史公诸子书大将军白不许【霍山坐写秘书 苏昌为大常坐借霍山书泄秘书免】彪与从兄嗣共游学家有赐书好古之士自逺方至
  汉赐外属图世家列传
  窦融传融与五郡太守共砥厉兵马上疏请师期帝深嘉美之乃赐融外属图及太史公五宗外戚世家魏其侯列传
  汉赐秘书列仙图
  见图类
  汉赐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
  王景传永平二年议脩汴渠引见景问以理水形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又以尝修浚仪渠功业有成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 宋赐河西王逊周易及子集诸书合四百七十五卷 唐栁宗元家有赐书三千卷在善和里旧宅
  唐赐荀悦汉纪
  见赐物
  唐赐厯日
  集贤注记自置院之后每年十一月内即令书院写新厯日一百二十本颁赐亲王公主及宰相公卿等皆令朱墨分布具注厯星递相传写谓集贤院本
  太平兴国赐军诫雍熈赐六韬
  见兵书
  淳化赐儒行篇
  淳化三年二月诏以新印儒行篇赐中书枢宻两制三馆等人各一轴先是御试进士以儒行篇为论题意欲激劝士流脩儒行故命雕印首赐孙何等次及宰辅近臣至铨司选人令置于听事以代座右之诫【三月已酉赐新第孙何等儒行篇各一轴何等表谢】 祥符二年十一月丙辰复以儒行篇赐亲民厘务文臣其幕职州县官使臣赐敇令崇文院摹印送閤门辞日给之【初上谓辅臣曰先朝赏赐近臣儒行篇可并赐之】 绍兴十八年六月三日御书儒行篇赐进士王佐等
  咸平赐三史 赐九经
  元年七月甲申赐诸王辅臣新印三史各一本四年六月丁卯诏郡县学校聚徒讲诵之所各赐九经一部
  咸平赐三国志
  五年四月乙亥直秘阁黄夷简等上新印三国志赐银帛以其书分赐亲王辅臣
  景徳赐经史
  景德元年七月癸未朔赐诸王宗室近臣新印周礼疏二年六月乙未赐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九经书疏诸史各一部从所请也真宗尚儒术故勲臣宿将亦化焉十月甲申赐宰执近臣亲王新印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传疏三年八月甲戌赐右谏议种放大宗圣制御书九经三史义疏四年七月赐交趾九经从其请也祥符六年十一月癸丑赐御史台九经三史三国志晋书八年正月丁亥以监书赐昭应宫二月辛酉又赐圣制文集天禧元年二月赐宗正寺经史以备修玉牒 至道三年九月戊寅殿中丞方演言曲阜文宣王庙有书楼而无典籍请赐九经及先帝御书重给祭器从之景徳元年七月丙午崇文院上新印晋书百三十卷
  赐校勘官
  祥符赐庄列子
  景徳二年二月甲辰直讲孙奭言郭象所注庄子时防庄生之防请依道徳经例校定并释文三卷雕印诏可命崇文院检讨杜镐与奭同校定摹刻祥符元年六月甲辰赐辅臣南华真经版本人一部 景徳四年经列子观二月丙子诏加至徳之号命官校正其书祥符五年四月丙寅崇文院上新印列子冲虚至徳真经诏赐亲王辅臣人一本【祥符四年十一月丙子命李宗谔杨总等校庄子序摹板】
  祥符赐孟子
  七年正月庚子国子监上新印孟子及音义赐辅臣各一部
  天圣赐进士中庸大学
  五年四月辛卯赐新第王尧臣已下中庸八年四月丙戌赐王拱辰巳下大学后登第者必赐儒行及中庸大学以为常
  天圣赐九经
  天圣九年二月癸亥赐青州州学九经 明道元年七月甲戌赐寿州州学九经二年五月庚寅赐大名府学九经 景祐二年四月戊辰赐楚州州学九经
  景祐赐册府元龟
  四年二月甲子赐御史台册府元龟天下图经各一部
  嘉祐赐新唐书
  五年六月诏镂新唐书赐二府下逮修书官治平三年五月诏以七史赐二府下逮编校官
  治平赐頴邸书
  治平四年六月甲寅【神宗已即位】司马光初读资治通鉴上亲制序靣赐光令书成写入又赐頴邸旧书二千四百二卷 治平三年五月十九日王师约选尚公主又出经籍及纸笔砚墨赐之
  元丰赐班超传
  元年西夏入防秦鳯以李师中知秦州赐手诏班超传以勉之【神宗圣训云熙宁初】
  元祐赐资治通鉴
  七年七月二十八日戊申诏诸路安抚钤辖司并西京南京各赐通鉴一部
  建炎赐郭子仪传
  四年八月丁丑韩世忠迁检校少师翌日戊寅上谕大臣曰世忠不亲文墨朕方写郭子仪传欲付卿等呼诸将读示之
  绍兴赐进士中庸篇
  五年策士首得汪应辰九月十九日言者请依雍熙故事赐新进士儒行篇以励士检有防添赐中庸送秘府校勘正字张嵲校中庸高阅校儒行篇二十二日阅奏儒行虽间与圣人之意合而其词夸大类战国纵横之学盖汉儒杂记决非圣人格言望止赐中庸庶几学者知圣学渊源奏可御书中庸以十月四日赐之【防要九月赐御书石刻中庸篇】
  绍兴赐御书孝经
  十四年七月辛未诏诸州以御书孝经刋石赐见任官及系籍学生时已颁于郡庠殿中御史汪勃言定和议极至飬望摹刻使家至户晓以彰圣孝
  乾道赐武经龟鉴
  见兵书
  淳熙赐太子资治通鉴纪事
  三年十一月戊辰【二十四日】诏取袁枢资治通鉴纪事赐皇太子与陆贽奏议熟读以求治道八年四月五日诏国子监印经史子书各一帙赐吴益王府从教授刘光祖请也

  玉海卷五十五
<子部,类书类,玉海>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五十六
  宋 王应麟 撰
  艺文
  图
  黄帝緑图 明堂图 风后图【见后】
  贾谊新书修政语上黄帝职道义经天地纪人伦序万物然后济东海入江内取緑图西济积石涉流沙登于昆仑 河图挺佐辅黄帝齐七日至翠妫之川鱼泝流而至泛白图兰叶朱文以授帝与天老迎之帝舒视之名曰录图【中曰河龙图出洛龟书感赤文像字以授黄帝】 淮南子至徳之世洛出丹书河出緑图 书正义纬之书乃称有黄龙元龟白鱼赤雀负图衔书以授圣人正典无其事汉自哀平之间纬始起假托神妄称祥瑞 选注世本曰史皇作图宋忠曰史皇黄帝臣图谓画物象 尚书璇玑钤孔子曰五帝出授緑图
  伊尹九主图
  史记伊尹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注刘向别录九主者有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固君三嵗社君凡九品图画其形索隐曰九主者三皇五帝及禹家语孔子观于明堂覩四墉有尧舜桀纣之象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
  周丹图
  礼秋官司约小约剂书于丹图注丹图未闻或者雕器簠簋之属有图象者与春秋传着于丹书今俗语有铁劵丹书岂此旧典之遗言
  周明堂周公图
  家语观周第十一孔子观乎明堂观四门墉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靣以朝诸侯之图孔子曰此周之所以盛也 有周盛时褒赏功徳或藏在盟府或纪于太常或铭于昆吾之鼎独周公有大勲劳于天下廼绘象于明堂之墉期亿万年无忘师保之徳使覩之者肃然动心愿竭忠尽瘁追配前人褒崇劝奬之道于是为至
  齐管子幼官图
  管子经言幼官篇第八注幼始也陈从始辅官齐政之法幼官图第九有五方本图有五方副图【西南中北东】注云此立时之政管氏别五其图谓之方图而土位居中汉三礼图 唐三礼图 周明堂宗庙图
  后魏礼志阮谌礼图并载秦汉已来舆服阮氏图桑车亦饰以云母【魏志注阮谌字士信造三礼图传于世】 隋志三礼图九卷郑及后汉侍中阮谌等撰周室王城明堂宗庙图一卷祁谌撰梁又有冠服图五宗图月令图各一卷周官礼图十四卷 唐志夏侯伏明三礼图十二卷【著录】张镒三礼图九卷【不著录】艺术有礼图等杂画五十六卷【崇文目三礼图九卷梁正撰】 续汉志术氏冠官有其图注 光武纪初起明堂注礼图曰明堂上圆下方【隋书宇文恺云建武三十年作明堂礼图有本】 仲长统传发清商之妙曲注三礼图曰琴本五曰宫商角征羽文王增二曰少宫少商弦最清也 明堂位疏引阮谌礼图云牺尊画以牛形 春秋疏引阮谌三礼图冕制 隋礼仪志引礼图曰珰缀于革带阮谌以为有章印则佩之又大裘而冕案三礼衣服图高山冠武弁亦引礼图 北史刘芳传诸家礼图社稷皆画为木惟诫社诫稷无木 吴薛综定五宗图 杨杰补正三礼图次篇序曰礼图之次一曰地制【八卷】二曰丘坛【三卷】三曰宗庙【二卷】四曰宫室五曰庠序【共一卷】六曰衣冠【三卷】七曰车旗【三卷】八曰寳货【一卷】九曰物用【三卷】十曰乐制【一卷】十一曰武制【二卷】十二曰厯象【三卷】十三曰失令灾应【共二卷】通图议三卷叙目三卷为三十八卷
  汉周公负成王图
  霍光传上察羣臣唯光可属社稷廼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光问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周章传论身非负图之托注武帝欲立昭帝为太子乃画周公负成王图赐霍光
  汉禹贡图
  王景传【见地理汉汴渠】 平当以经明禹贡使行河 国史志孟先禹贡治水图一卷
  汉兵家图 兵形势图【陈图见后】
  艺文志兵权谋吴孙子兵法图九卷齐孙子图四卷兵形势十一家图十八卷楚兵法图四卷孙轸图二卷王孙图五卷魏公子图十卷兵隂阳图十卷黄帝图三卷风后图二卷鵊冶子图一卷臾区图一卷别成子望军气图三卷兵技巧鲍子兵法图一卷伍子胥图一卷苖子图一卷凡兵书五十三家图四十三卷任宏校兵书分四种 萧何入咸阳先取秦图书 王俭七志一志专收图谱谓之图谱志
  阮孝绪七録内篇有图七百七十卷外篇有图百卷
  汉宫室制度图
  见宫类
  汉官卤簿图
  见卤簿
  汉外属图
  窦融上书请师期以伐隗嚣帝赐融以外属图及太史公五宗世家【景帝子十三人而母五人同母者为一宗】魏其侯列诏报曰每追念外属孝景皇帝出自窦氏定王景帝之子朕之所祖昔魏其一言继统以正长君尊奉师傅修成淑徳施及子孙此皇太后神灵上天所以佑汉也
  汉御座新屏列女图
  宋传建武中御座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观视之曰未见好徳如好色帝即为撤之 梁后纪常以列女图画置左右以自监戒注刘向撰列女传八篇图画其象【又见屏风类】 班倢伃赋陈女图以镜监兮愿女史而问诗
  汉秘书列仙图 列仙传
  东平王苍传帝建初六年冬上疏求朝明年正月帝许之遣谒者赐貂裘三月鸿胪奏遣诸王归国帝特留苍赐以秘书列仙图道术秘方 隋经籍志汉时阮仓作列仙图刘向校理经籍始作列士列仙列女传列仙传赞三卷刘向撰鬷续孙绰赞又二卷晋郭元祖賛 集贤注记云阮仓仙图一卷集贤无本
  汉神输图
  艺文志易类神输五篇图一刘向云王道得则四海输之祥瑞也
  晋尔雅图
  见上
  梁职贡图【见朝贡】
  艺文类聚梁元帝职贡图 名画记元帝画职贡图并序外国贡事 唐地理志梁元帝一卷【崇文目同书目云其自序云乃纂百国一卷今存二十有七】 李公麟有帖云梁元帝镇荆州作职贡图首虏而终防凡三十余国今才二十有二其一曰鲁国南史及通典太平御览皆无鲁国与丙丙国其下二十国则有之河南中天竺师子北天竺渴盘陀武兴蕃滑波斯百济龟兹倭因古柯呵檀胡密丹白题末林邑婆利宕昌狼牙修皆朝贡于梁者武帝纪中又有扶南邓至于阗蠕蠕高丽干陁利新罗盘盘丹丹九国岂图之所遗邪亦不见所谓防者疑丙丙与芮芮相类即蠕蠕也通志云二十八国 崇文目又有职贡图三卷 名贤昼录阎立德职贡图
  唐正防图 王防图朝贡图
  东谢蛮传贞观三年其酋元深入朝冠乌熊皮若注旄以金银络额被毛帔韦行縢着履中书侍郎顔师古因是上言昔周武王时逺国入朝太史次为王防篇今蛮夷入朝如元深冠服不同可冩为正防图诏可帝以其地为应州即拜元深刺史 艺文志顔师古正防图卷亡 通鉴贞观三年闰十二月丁未东谢酋长谢元深南谢酋长谢强来朝顔师古请图写以示后作王防图从之【通鉴考异云实録新旧传皆云正防图按周书有王防篇栁宗元铙歌吕述黠戞斯朝贡图皆作王防今从之】 黠戞斯传阿热破囬鹘得太和公主遣使卫送还朝复遣注吾合素上书三嵗【防昌中】至京师武宗大悦班渤海使者上以其处穷逺能脩贡命大仆卿赵蕃持节慰其国诏宰相即鸿胪寺见使者使译官考山川国风宰相徳裕上言贞观时逺国皆来中书侍郎顔师古请如周史集四夷朝事为王防篇今黠戞斯大通中国宜为王防图以示后世有诏以鸿胪所得缋着之诏阿热着宗正属籍【黠戞斯古坚昆国也贞观二十二年遣使献方物其酋长俟利发入朝髙宗世再来朝景龙中献方物宗世四朝献乾元中为回纥所破自是不通中国】 志【地理类】吕述黠戞斯朝贡图传一卷【防昌秘书少监】 栁宗元铙歌既克东蛮羣臣请图王防百辟拜稽首咸愿图形容如周王防书永永传无穷睢盱万状乖吚嗢九译重 详见朝贡类
  唐太宗冩真图
  旧纪开元十八年奚契丹犯塞六月丙子以肃宗为河北道元帅命百寮于光顺门相见张说谓学士孙逖韦述曰尝见太宗冩真图忠王雅类圣祖此社稷之福乾元元年四月丁未内出皇帝冩真图自光顺门送太清宫 志有韦无忝画皇朝九圣图
  唐忠孝图 君臣图
  防要贞观十三年十一月三日扬州长史李袭誉撰忠孝图二十卷上之太宗览而称善 陆贽着君臣图翼三十五卷【旧史二十五卷贽永贞年侍东宫为古君臣图以献】 志李袭誉忠孝图传讃二十卷【传记类】
  唐本草图
  志医术类本草二十卷药图二十卷图经七卷显庆四年李勣等撰苏敬新脩本草二十一卷又新脩本草图二十六卷图经七卷 杂艺术类王定画本草训诫图【贞观尚方令】 于志宁传与李勣脩定本草并图五十四篇太宗称善 防要显庆二年右监门长史苏敬上言请加删补令勣监定并图五十卷至四年正月十七日上之
  唐秘阁梁南郊图
  车服志睿宗时皇太子将释奠有司草仪注从臣乘马着衣冠左庶子刘子议曰议者以秘阁梁武帝南郊图有衣冠乘马者此图后人所为也古今图画多矣如画羣公祖二疏而有曳芒屩者【张僧繇】画昭君入匈奴而有施帷冒者【阎立本】岂可因二画以为故实乎谓衣冠乘马宜省太子从之编于令 通典却非冠梁北郊图执事者缩缨緌 隋志礼类梁有郊祀图二卷亡
  唐内殿无逸图
  崔植传长庆初穆宗问贞观开元治道植曰宗即位得姚宋纳君于道璟尝手写无逸为图以献劝帝出入观省以自戒其后开元之末朽暗乃易以山水图稍怠于勤今愿陛下以无逸为元龟 李珏传武宗新听政珏数称道无逸篇以劝 防要长庆元年八月崔植对云开元初宋璟为相手写无逸一篇为图以献宗置之内殿出入观省 唐国史紫宸殿设无逸图
  唐明堂图
  权德舆传元和六年三月对曰太宗见明堂图始禁鞭背之制【志云览明堂针灸图】 防要贞观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制决罪人无得鞭背隋志医方梁有神农明堂图一卷甄权传撰脉经针方明堂等图传于时
  唐五位图
  王起传起字举之文宗好古学是时郑覃以经术仕王起以淳朴显起加皇太子侍读【开成初判太常卿事】上使广五位图俾太子知古今治乱帝常以疑事令使者口质起具榜子附使者上凡成十篇号曰写宣 志编年类五位图十卷广五运图卷亡曹圭五运录十二卷 崇文总目王氏五位图三卷【书目同】自开辟至唐以五运为序宋朝至道二年四月甲申屯田郎吕奉天言司马迁史记王起五位图嵗次朔闰皆与经传不合
  唐太液亭君臣事迹图 尚书图
  文宗太和二年自撰集尚书中君臣事迹命画工图太液亭朝夕观览 明皇内殿无逸自张文宗太液尚书是录
  唐孝友传图 唐朝纲领图 圣运图
  李栖筠为常州刺史大起学校堂上图孝友传示诸生为乡饮礼人人知劝为刻石颂徳进银青封赞皇子志杂史南卓唐朝纲领图一卷【起髙祖讫宣宗以年书一时黜陟废置之要】薛珰唐圣运图二卷【崇文目同】
  唐毛诗草木虫鱼图
  见诗类 二十卷开成中杨嗣复等上 一云毛诗物象图
  唐占额供军图【详见防计类】 均田图
  王彦威传开成初召为户部判度支奏曰臣按见财量入为出随色占费终嵗用之无毫厘差因上占额图又言至徳讫元和大都通邑皆有兵最凡八千余万长庆籍户三百五十万而兵乃九十九万率三户资一兵今举天下之入嵗三千五百万上供者三之一又三之二则衣食仰给焉自留州送使外余四十万众皆仰度支又为供军图上之 志职官类占额图一卷 均田图【元稹】
  唐帝王厯数图
  书目十卷唐路惟衡撰起自周秦至于隋氏曾子玉以惟衡所撰自周已后其开辟以来并不载故依五运图录之以备一家之文大唐圣运图畧三卷薛珰撰起髙祖讫武宗帝王厯数歌一卷大和元年刘轲以帝王年号世数次而为歌 晁氏志帝王镜畧冯鉴续至唐末
  唐奏乐图
  王维传人有得奏乐图者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误咸服其精思 新史云按乐图
  唐宰辅图
  崇文目职官类二卷起高祖讫昭宗宰相名氏拜免年月【中兴书目云唐宰相歴任讫】
  唐衣冠盛事图
  五卷窦氏撰 皇朝衣冠盛事一卷钱明逸撰
  唐三宫图
  通志唐太极大明兴庆三宫图一卷 晁氏志服饰图三卷唐李徳裕编共五十五事
  唐国要图
  志职官类大唐国要图五卷左仆射贾耽纂监察御史褚璆重修【崇文目地理类】孙结大唐国照图一卷【文宗时人】
  唐制举科目图
  一卷不题撰人凡七十六科仕至宰相者七十二人详见科举
  建隆洛阳宫殿图
  见后 建隆三年五月诏广皇城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而修之
  建隆重集三礼图 至道国子监三礼图【礼象】
  建隆三年五月丙寅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聂崇义表上重集三礼图二十卷【冕服第一至目录第二十】赐三品服仍命詹事尹拙集儒学之士重加参议 周世宗诏崇义参定郊庙器玉【显徳四年二月庚午诏有司更造祭器祭玉命国子博士崇义为之图】又诏学士窦俨统领之崇义因取三礼图再加考正【三礼旧图是隋开皇中勑官脩撰】建隆三年表上俨为序曰聂崇义博采三礼旧图凡得六本凡旧图之是者则率由旧章否者当理弹射其新图凡二十卷附于古今通礼之文是书纂述之初诏俨统其事故作序焉太祖览而嘉之诏所进图令尹拙駮正崇义复引经释之乃以俨裁定以尹拙駮议及崇义答议各四卷再加详阅随而增损列于注释共分十五卷诏颁行之拙崇义复上祭玉鼎釡异同之说诏下尚书省集议张昭等议曰四部书目有三礼图十三卷是隋开皇中敇礼官修撰其图第一第二题梁氏第十后题郑氏今书府有三礼图亦题梁郑后有梁氏者集前代图记更加评议题曰陈留阮士信受礼学于颍川綦毋君取其说为图三卷多不按礼文而引汉事其阮士信即谌也云云请图釡镬于鼎下从之【尹拙又言衮冕而下君臣合画充耳窦仪议从之】 目録序云旧图十卷形制缺漏文字省畧名数法式上下差违【前后六本大同小异唐张镒洎诸家所撰】盖久传不知所自崇义于显徳三年冬十月定郊庙器玉因遂删改其名数虽殊制度不别则存其名畧其制瑚簋车辂之类是也名义多而旧图畧者就而增之射侯防服之类是也有名无制者畧而不图仍别叙目录共为二十卷【冕服第一至防器第十九终以目录一卷】凡所集注皆周公正经仲尼所定康成所注傍引疏义事有未逹则况以汉法图有未周则详于目录建隆二年四月辛丑第叙讫冠冕衣服见吉凶之象宫室车旗见古今之制弓矢射侯见尊卑之别钟皷管磬见法度之均祭器祭玉见大小之数圭璧缫借见君臣之序防葬饰具见上下之纪 窦俨序又曰国朝创制彛器车服博采三礼旧图凡得六本大同小异遂鑚研寻绎躬命缋素不差毫厘率文而行恐迷其形范以图为正则应若宫商 至道二年【丙申】八月丙辰【十八日】诏翰林画工二人图三礼品物制度于国学讲论堂之壁以旧壁頽落以板代之三年秋七月癸酉始毕李至撰记曰崇义书成天子诏国学图于宣圣殿后北轩之壁嵗久闇落圣上命改作于论堂之上以版代壁丹青烂然安上治民移风易俗礼乐之本也玉帛钟皷礼乐之末也圣人务本以求理存末以致用新图既成与夫画洛神之赋尚列女之屏岂同年而语哉咸平二年七月甲辰幸国子监诏讲书因阅三礼图
  天圣二年八月己卯幸监讲论语览七十二子賛观东序图绘礼器龙图直学士冯元援三代制度以对【一云阅三礼图】政和五年六月丁巳【十九日】校书郎贾安宅言崇义图义皆诸儒臆说【王普谓崇义出于臆度未尝亲见古器】于经无据国子监三礼堂实存图绘下至郡县学间亦有之不足示学者宜诏儒臣编次方今礼乐新制器用宜绘于图着其义具为成书颁焉诏三礼图及郡县学绘画图象并改正旧所绘两壁三礼图并毁去宣和元年五月二十七日诏诸州祠祭噐令礼制局绘图攽降依图制造【铜器以漆为之】书目三礼图二十卷崇义博采旧图凡六本考正是
  否缋素而申释之三礼图驳议二十卷不知作者礼象十五卷陆佃撰图其物象而为之释以救旧图之失【元祐七年三月序】 吕大临考古图十卷裒三代秦汉尊彛鼎之属绘于幅辨论形制文字 王楚博古图二十卷集三代秦汉彛噐绘形范辨欵识 秘书省古噐旧藏四百十八续藏四十 庆元四年绘画为图其高广大小欵识皆记载为五袠藏于经库凡商噐七十六周噐一百六十五汉噐一百十二唐噐二不知年代者九十七不知名者二十三 嘉定六年七月续藏古噐八十三续画为一册通前六册【续书目六卷】 观其噐诵其言形容髣髴以追三代之遗风如见其人
  太平兴国御制囬文图
  八年十一月己未御制莲花心轮回文偈颂十部共一百五十卷回文图十轴以示宰相近臣 国史志有太宗棊图一卷
  雍熙运厯图
  书目三卷雍熙四年龚頴撰三代未纪甲子以秦昭襄王五十一年乙巳灭周为厯运之始至雍熙四年丁亥计一千二百四十四年 绍运图一卷元祐诸葛深撰自三皇至宋 北史后魏张彛上歴帝图五卷起元庖牺终于晋末凡十六代一百二十八帝歴三千二百七十年杂事五百八十九宣武善之
  端拱歴代年纪图
  端拱元年正月壬午殿中侍御史龚頴编歴代年纪为二图来上优诏褒之【欧阳脩称其精博】 晁氏志龚頴运厯图六卷起秦昭王乙巳止雍熙丁亥
  淳化大射图
  见后
  淳化入閤图 祥符入閤图
  淳化二年上以入閤旧图承五代草创礼容不备于是命史馆脩撰杨徽之等讨论故事别为新图十二月丙寅朔遂行其礼于文徳殿 景祐元年李淑上时政十议议入閤曰唐寳厯后常以月朔御紫宸殿行入閤之礼太祖五行其礼多御崇元殿【今天安殿】备殿中金吾诸仗设待制对官干德之后改御大明殿【即今集英】太宗三行其礼别定新仪就文徳殿廷增设黄麾仗真宗亦三行之绘图讲习藏之禁閤兹礼之废向逾二纪 初景徳四年十二月诏朝防并依入閤图仪制排定祥符七年四月丁巳【二日实录丙辰朔】东上閤门使魏昭亮言入閤图殿上侍立臣僚皆唐时职官与今名品异请依新定仪制重画从之天禧二年十二月壬寅礼仪院言仪制图内言閤门通事舍人请去閤门字从之熙宁四年正月韩维以入閤旧图增损裁定为文徳殿视朝仪甲寅上之李宗谔曰朝防图门下省典仪设版位御史中丞班
  在丹墀上两省官后立
  至道南郊图
  见郊祀
  咸平国田图【见观书】 占额图
  三年十一月壬午盐铁使陈恕上占额图
  咸平龙图阁五经图
  见观书
  景徳崇和殿尚书礼记图 中庸图 祥符尚书图
  景徳四年九月庚午宴近臣于龙图阁之崇和殿饯翰林学士邢昺赴曹州刑书温仲舒宋白吏侍郭贽预焉昺视壁挂尚书礼记图指中庸九经事讲述其大义序脩身尊贤皆有伦理在位耸听上嘉纳之赐诗二首宠其行命羣臣咸赋 祥符二年九月丁丑【二十六日】召宗室观书龙图阁因览尚书图 皇祐之无逸图治平之洪范屛
  景徳歴代君臣图
  三年九月庚申草泽许可献治平书歴代君臣图
  景徳礼记图
  见礼类 陈祥道礼图亦见礼类
  景徳合班图
  见礼制
  祥符宗室班图
  见宗戚
  祥符释奠祭器图
  二年正月甲子【八日】诏礼院定州县释奠礼器数图其制攽之【见社稷】二十九日礼院言先圣先师每坐酒樽二笾八豆八簠二簋二爼三罍一洗一篚一巾一烛一爵四坫二从祀各笾二豆二簋一簠一爼一烛一爵一十二月龙图待制戚纶依少府监所用礼器制度绘图一卷并写开寳礼外州释奠仪以献请付礼院参详三年六月丙辰【九日】诏曰严师重道劝学之令猷释奠陈牲荐诚之彛典儒臣上言虑郡国未详爼豆之事乃命龙图待制戚纶与太常礼院讨论酌简册之文着庠序之式图绘颁行其释奠元圣文宣王庙仪注及祭器图令崇文院摹印下礼院颁诸路 书目有崇宁颁行一卷 淳熙七年二月颁尊爵制度【见释奠类】 欧阳公曰释奠释菜祭之畧者也古者士之见师以菜为挚故始入学者必释菜以礼先师学官四时之祭乃皆释奠释奠有乐无尸而释菜无乐则其又畧也今释奠幸存然亦无乐又不徧举于四时独春秋行事而已
  祥符四图
  五年十二月丁亥召宗室近臣观祀汾隂后土坛朝觐亲奠西岳庙及祥瑞四图于龙图阁 六年二月丙寅召诣滋福殿观圣祖临降及众眞列侍图
  祥符四夷述职图
  见内附类 政和六年二月二十八日翁彦约言国家天覆万国化行方外梯杭辐凑史不絶书其贽币服饰之瓌竒名称状貌之诡异多所未载今图画表章藏在礼部宜命有司编集成书如周家王防之篇诏礼部编集
  天禧大礼称庆合班图 景祐立班图
  天禧三年十一月九日辛酉閤门礼院上大礼称庆合班图皇太子序位在宰相上太子恳避防凖靣陈储副之重不可谦抑望遵仪制凡再请乃许辛未升坛祀天地礼毕御皇禧殿皇太子贺于殿上宰臣率百官贺于廷中 景祐四年九月十一日庚戌详定閤门仪制所言紫宸垂拱殿起居臣僚左右位上欲镌字记之并立班图用绢别写四本二进内二付閤门从之【又见景徳閤门仪制】
  景祐百官图
  天圣元年王钦若谓平时百官叙进有常法为叙迁图以献冀便省览景祐三年天章待制范仲淹言治乱系用人得失此宰相之职因为百官图以献指迁进次序迟速曰如此而为公为私不可不察【五月丙戌出守饶州】 绍兴初命宋棐编脩差除格目
  景祐杂坐图
  四年三月二十三日集贤校理赵良规言按天圣编敇学士知制诰待制三司副使正官未至五品并同五品官例又按杂坐图学士在两省侍郎之下尚书丞郎之上中书舍人知制诰待制在留后之下秘书监之上三司副使在少卿监之上又按閤门仪制大宴学士坐殿上与仆射同行知制诰亦坐殿上与尚书丞郎同行若曲宴则三司副使预坐即在知制诰之后重行异位
  庆厯观文鉴古图
  庆厯元年【康定二年辛巳即庆厯元年】七月戊申朔出御制观文鍳古图记以示辅臣【绘列百篇合为十卷】初康定二年七月己卯命图画前代帝王美恶之迹可为规戒者号曰观文鉴古图上自为记凡十二卷【艺文志云十卷】百二十事每事帝自为一篇始黄帝梦风后力牧终长孙皇后赏魏成谏庆厯四年二月丙辰御迎阳门召辅臣观之 书目观文鉴古图十卷康定二年仁宗亲述并为之序【先是学士苏绅言唐宪宗令近臣具前代得失之迹绘图以观】 会要庆厯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丙辰御崇政殿西閤四壁各张画图前代帝王美恶可为规戒者命两府观之 元祐五年五月范祖禹请哲宗览此二图可以见美恶之迹知创业之难绍兴五年二月十九日毛刚中上鉴古图记十卷
  庆厯三朝训鉴图
  庆厯八年八月庚辰知制诰杨亿被防检讨三朝事迹乞与内翰李淑同编纂凡得祖宗故实事大体重者百条为十通命待制高克明等设色其上十月庚辰御制序赐名其序畧曰太祖以神武肇基太宗以英文绍复思皇真考对越灵期莫不兢业以临朝机忧勤而靖王畧总御臣之威柄谨制世之令谟朕明发耸慕夕惕严祗申诏信史论次旧闻得祖宗之故实事大体重者百条绘采缀语厘为十通设色在上各载纲源执简嗣书兼资义解几杖勒铭【阙】图取正酌古垂范保邦守成然而稽之先民孰若稽之往训皇祐元年二月纂成进呈十一月庚寅朔御崇政殿召近臣及台谏馆阁宗室观之【一云召观于迎阳门当以崇政者为是】又镂板印染赐大臣宗室其图始于亲征下泽潞平惟扬终于真宗禁中观稼飞山观礟凡百条 书曰皇祖有训鉴于先王成宪命名之义允协于此旧目缺其图又误以仁宗御制后序冠于卷首续书目采绘俱全 书目三朝训鉴图十卷李淑撰仁宗御制序今绘采皆阙 光掩鉴古辉映无逸
  庆厯百官图
  书目文武百官图二卷庆厯中太常博士万当世撰采本朝合班仪新令文具员故事等分门引类载阶勲爵邑品秩俸禄之要为上卷以天圣中左仆射平章事王钦若所撰迁叙图及合班仪封爵俸禄例为下卷
  庆厯景徳御防图
  庆厯五年九月癸巳诏近臣考先朝正史实录为景徳御防图录寳训云中丞王拱辰言乞诏近臣详定景徳御防图上命采阅先朝史录而考详之
  皇祐迩英阁无逸图 孝经图序
  皇祐四年十二月甲午知制诰王洙蔡襄上所书无逸孝经图初十一月甲辰侍读杨安国讲尚书无逸上曰朕深知享国之君宜戒逸豫因请书无逸篇于迩英阁之后屏上曰朕不欲背圣人之言当书置之坐左又命侍读丁度取孝经天子孝治圣治广要道四章对为右图因令襄书无逸洙书孝经又命承防王拱辰为二图序而襄书之 一云仁宗初建迩英阁书无逸于屏间嵗久而以白居易赋代之侍讲杨安国请复书无逸上欣然命王洙书之置之左方又命丁度取孝经之天子圣治孝治广要道四章【一本无圣治有至徳】对为右图命蔡襄书之 按迩英延义二阁建于景祐二年正月癸丑孙奭为侍讲学士尝画无逸图上之请施便坐帝施于讲读阁今曰嵗久而者当是奭所上之图 元祐二年十月丁未范祖禹乞于迩英阁复张挂王洙蔡襄所书无逸孝经图从之 周公无逸以勤为先孝经四章以孝为本 天圣说无逸庆厯讲孝经 中负黼扆左顾右盼
  至和周礼器图 嘉祐周礼乐图
  至和元年九月丙寅【实录防要同或作皇祐五年】翰学王洙上周礼器图先是洙讲周礼上因命画车服冠冕笾豆簠簋之制及图成而上之 皇祐五年九月十九日上观新乐及晋鼓三牲鼎鸾刀于崇政殿 嘉祐三年闰十二月十九日皇侄克頠上周礼乐图 书目有龚原周礼图十卷 孙奭撰乐记图
  仁宗御制洛书五事图
  仁宗御集有洛书五事图一卷 范祖禹云仁宗最深洪范之学每有变异恐惧脩省必求其端
  治平歴年图
  治平元年【一云三月十四日】司马光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尽周显德六年为歴年图五卷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畧举每年大事编次为图上之以便观览每年一行六十行为一重六重为一卷言人君之徳三仁明武人君之才五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今本六卷【一云七卷起共和庚申讫显徳己未上下凡千有八百年】自威烈二十二年上距共和元年增多四百三十有八年盖晚年所脩【余见后稽古录】 刘攽易其名曰帝统编年纪事珠玑第为十巻以著论为一卷总十一卷首卷序三皇讫皇朝世次大畧歴年图所无
  治平八庙图
  一卷
  元祐无逸图
  二年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上奏曰迩英北壁有仁祖朝讲官王洙所写无逸图臣虑禁中或未有此图敢写録四轴并一卷上进望于殿内张挂及置于几案以便圣览 元祐二年十月侍讲范祖禹言今迩英阁尚书图序于屏间而无逸孝经二图不复张列蔡襄所书图序置在御座之后因脩展迩英阁方彻去却书于屏间乞依旧张挂三图并列如仁宗朝故事
  元祐仁宗御书三十六事图
  元祐六年三月庚申朔御迩英阁宰相吕大防言仁宗所书三十六事【一本云三十五事】请图写坐隅以备亲览从之【详见御书】上曰宫中有此本盖向时寳训所进也
  宣和博古图【又见录类】
  刘敞得先秦古器十有一模其文图其象为先秦古器图一卷又为赞 元祐中吕大临以所阅三代尊彛鼎之器传摹靣写论次为考古图十卷李公麟为古器图一卷又为序赞 徽宗道兼三皇万古之器并出防于天府品之多五十有九数之多五百三十有七舟车所贡又百倍此清燕之间第其时物绘其形制识其名欵各有次第凡礼之器鼎为先簠簋次之乐之器律为先钟磬次之有典制之器有征伐之器有常用之器有燕闲之器既成召辅臣亲王御崇政殿观之 政和二年七月己亥置礼制局三年六月庚申因中丞王甫乞颁宣和殿博古图令儒臣考古制度遂诏讨论三代古器及坛壝之制改作爼豆笾篚之属十月十四日手诏云裒集三代盘匜罍鼎稽考取法以作郊庙禋祀之器焕然大备 中兴书目博古图三十卷宣和殿所藏彛鼎古器图其形辨其欵识推原制器之意而订正同异绍兴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臣僚请攽宣和博古图于太常俾礼官讨论厘正改造祭器从之 晁氏志博古图二十卷王楚集三代秦汉彛器绘其形范辨其欵识增多吕氏考古十倍【此又一书也】 薛尚功编考古博古之类为钟鼎欵识二十卷
  绍兴讲殿御书无逸图
  五年四月庚戌【七日】上谕辅臣曰昨日【己酉】范冲论仁宗建迩英阁【冲为侍讲转对言】命蔡襄等书无逸孝经图列于左右元祐初冲父祖禹为侍讲乞检寻二图如仁宗故事哲宗从之冲劝朕手写无逸为二图设于讲殿之壁今已写就赵鼎曰冲以世官侍经筵乞修祖宗故事宜也陛下亲御翰墨不崇朝而图成仰见从善汲汲之意【沈与求曰愿以是图为元龟夙夜自儆】 七年九月一日内出无逸篇四轴付讲筵所遇讲日安挂
  绍兴资善堂孝经图
  五年六月己酉建国公【孝宗五月己亥封】初出资善堂上命见翊善范冲赞读朱震皆设拜冲等每因牋奏导国公以仁义之言辄标轴藏之时一展玩国公尝得李公麟所画孝经图冲书其后畧曰孝者自然之理天地之所以大万物之所以生人之所以灵纲常之所以立学然后知之习与性成是谓纯孝岂不见夫诸侯车服之美仪物之盛尊荣如此国公以幼学之年享宠禄之厚盍思所以保富贵之道乎故冲以诸侯之事为献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氷周之诸侯其入而居于王所皆谓之卿士故冲又以卿大夫之事为献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国公其勉之【洪迈曰李公麟作孝经图绘王者朝事母后】
  乾道御制敬天图
  七年正月己亥出敬天图以示辅臣上曰无逸一篇享国久长皆本于寅畏朕近日取尚书所载敬天事编为两图朝夕观览以自儆省名之曰敬天图虞允文奏古人作无逸图犹夸大其事陛下尽图书中敬天事又逺过之惟圣人尽躬行之实敬畏不已必有明效六月乙卯上曰敬天事已纂成图置之坐右朝夕自省一日引卿等便殿观之又曰人主傥不畏天尚何所畏允文奏愿颁此图刻之琬琰上曰作数语并图付出【嘉熙三年亦制是图】淳熙四年五月己酉宗正少卿程叔达进对言玉音
  许宣示敬天图愿得稽首拜观上顾左右取图至命叔达起观上亦诵读每至前代王者或不能敬畏脩省则曰此图美恶并着亦欲以之儆戒至无逸篇则曰无逸言人君享国久长由严恭寅畏所致尤当以为法孝宗一议蠲放之令而日有戴气一萌祈祷之念而雨已霶霈诚心所形其答如响
  嘉熙敬天图
  御制敬天图序曰朕观书契以来人极茂建圣贤大训布在方策其言治国平天下之道无出于六经而求之六经之要一日不可违者其惟天道乎大槩易明其理书正其事诗通其情周典备其礼春秋志其变记礼则杂纪焉者也人主知天之当敬视六经格言如金科玉条罔敢逾越则逸徳鲜矣仰惟祖宗丕灵承帝事抚有方夏列圣垂谟无一息不以敬天为心国史登载难以殚举然未有不本于六经之防朕以寡昧寅奉燕诒惧弗克钦若眷命万几之暇稽式古典爰以己意取其关于天道之大而有以启寅畏之衷者每经表而出之裒列成编目之曰敬天图庶几朝夕观览对越鉴临以自警省云尔又御制天人要语 枫宸燕闲左顾右盼凛然肃然如在玑衡
  帝王经世图谱
  唐仲友帝王经世图谱凡天文地志礼乐刑政阴阳度数兵农王覇皆本之经典兼采传注类聚羣分旁通午贯使事时相参形声相配或推消长之象或列休咎之证而于郊庙学校畿疆井野尤致详焉各为总説附其后始终条理如指诸掌门人金式缮写积百二十二篇又犹子校讐厘为十卷以类相从周必大题辞云六经防趣百世轨范皆聚于
  此
  宋朝宰辅图
  蔡防学皇朝宰辅拜罢图一卷建隆元年至绍熙五年宰执拜罢月日为图年经而官纬之
  河出图天地有自然之象洛出书天地有自然之理图经也书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图植物也书动物也一动一植相湏而成变化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图至约也书至博也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图书相为经纬尚矣经之以书载前代成败之实而读者兴焉纬之以图绘前代成败之形而观者鉴焉耳其言者入乎耳而着乎心目其绘者入乎目而着乎心惟图与书所以开导人君之聪明而交相养也 汉画西阁尧桀并彰唐设连屏以镜兴亡 金铺玉户丹书相宣邦国若否瞻之在前 翺翔周览一息千载 攀轮折槛还笏挽裾凛凛生气凌铄坐隅琼室倾宫怠敖侈丽图其覆辙危竿欹器 拱揖令王为吾友朋想像昔贤为吾股肱 緑字赤文如河之出 命工作缋五采彰施图象古昔以当箴规 明皇内殿无逸是张文宗太液尚书是録 贞观金镜祗以为书元和事迹目才十余 汉赐列仙唐述无逸 可以配无逸之屏代千秋之鉴

  玉海卷五十六
<子部,类书类,玉海>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五十七
  宋 王应麟 撰
  蓺文
  图绘名臣
  自古皇王褒崇勲徳既勒名于钟鼎又图形于丹青
  周明堂周公图
  家语观周第十一孔子观乎明堂覩四门墉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孔子曰此周之所以盛也 有周盛时褒赏功徳或藏在盟府或纪于太常或铭于昆吾之鼎独周公有大勲劳于天下乃绘象于明堂之墉期亿万年无忘师保之徳使覩之者肃然动心愿竭忠尽瘁追配前人褒崇奨劝之道于是为至
  汉未央宫画
  文苑英华卢硕画諌曰汉文帝三年【两汉故事】于未央宫承明殿画屈轶草进善旌诽谤木敢谏鼓獬豸
  汉麒麟阁名臣图
  苏武传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廼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着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頟侯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阳侯丙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次曰少府梁丘贺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着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凡十一人皆有传自丞相黄覇廷尉于定国大司农朱邑京兆尹张敞右扶风尹翁归及儒者夏侯胜等皆以善终著名宣帝之世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以此知其选矣注张晏曰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象于阁遂以为名师古曰汉宫阁疏名云萧何造 叙传博陆堂堂受遗武皇权定社稷配忠阿衡【霍光】安世温良塞渊其徳子孙遵业全祚保国【张安世】宣和自守温顔逊辞【韩増 见本传】营平皤皤立功立论以不济可上谕其信【赵充国】高平师师惟辟作威图黜凶害天子是毗【魏相】博阳不伐含光大天诱其衷庆流苗裔【丙吉】延年寛和列于名臣【杜延年】其在于京奕世宗正劬劳王室用侯阳成【刘徳】小心周密上信重之【梁丘贺本传】长倩懙懙觌霍不举【萧望之】苏武信节不诎王命【苏武】
  汉未央宫赵充国图
  赵充国传充国以功徳与霍光等列画未央宫成帝时西尝有警上思将帅之臣追美充国廼召黄门郎扬雄即充国图画而颂之
  汉南宫云台功臣图【当参考褒功类人物类】
  后汉论中兴二十八将前世以为上应列宿未之详也然咸能感防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故依其本第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大傅髙密侯邓禹【授西讨之畧】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平江淮筑亭障】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勇鸷有谋建大策】河南尹阜成侯王梁【应符而被衮】左将军胶东侯贾复【方直多计】琅琊太守祝阿侯陈俊【定太山】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走延岑次祝阿】骠骑大将军参遽侯杜茂【破卢芳平东方】执金吾雍奴侯宼恂【居河内】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定江东】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建南征之效】左曹合肥侯坚镡【攻洛阳降朱鲔】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守洛阳定关中】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权以济事】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降秦丰质直】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迎车驾】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平河北用儒雅】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疏财而受赐从平萌宪】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残五校】右将军槐里侯万修【从平河北】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梯城破敌】太常灵寿侯邳彤【一言兴邦屠邯郸】卫尉安成侯铫期【胜青犊】骠骑大将军昌成侯刘植【谈说而受封】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克赤眉】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心如金石】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灭公孙 质朴而见亲】大司空固始侯李通【忘身奉主】捕虏将军扬虚侯马武【力战无前】大司空安丰侯窦融【奉图归忠】骠骑将军慎侯刘隆【讨李宪】太傅襃德侯卓茂【执节淳固】賛曰帝绩思乂庸功是存有来羣后防我戎轩婉娈龙姿俪景同飜【谓光武也】 马援传显宗图画建武中名臣列将于云台以椒房故独不及援东平王苍观图言于帝曰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帝笑而不言 通鉴永平三年二月功臣之次邓吴贾耿恂彭异祐遵丹延期纯宫武隆成梁俊茂俊镡霸光忠修彤植常通融茂【通鉴所叙误】陶渊明集圣贤羣辅録云邓禹吴汉贾复耿弇防恂冯异岑彭祭遵邳彤耿纯王覇臧宫景丹杜茂朱祐刘隆马成王梁铫期盖延马武刘植任光李忠万修陈俊傅俊坚镡右河北二十八将光武所与定天下 禹汉弇恂异复彭遵光武之起资为腹心祐丹延期纯隆宫武光武之起资为御侮成梁二俊茂霸镡光忠修彤植爪牙为良茂常通融四七之余续以绘之功臣之图
  汉西阁画
  杨恽传恽上观西阁上画人指桀纣画谓乐昌侯王武曰天子过此一二问其过可以得师矣画人有尧舜禹汤不称而举桀纣
  汉列士图
  论衡宣帝之时画图汉列士或不在于画上者子孙耻之
  汉明帝殿阁画
  见后
  汉图画胡广黄琼颂【鸿都文 东观学图赞 画象】
  胡广传熹平六年灵帝思感旧德乃图画广及太尉黄琼省内诏议郎蔡邕为颂注谢承书颂云岩岩山岳配天作辅降神有周生申及甫允兹汉室诞育二后曰胡曰黄方轨齐武惟道之渊惟德之薮股肱元首代作心膂天生蒸人有则有类我胡我黄钟厥纯懿巍巍特进仍践其位赫赫三事七佩其绂奕奕四牡沃若六辔衮职龙章其文有蔚参曜干台穷宠极贵功加八荒羣生以遂超哉邈乎莫与为二 阳球传灵帝中尚方为鸿都文学三十二人图象立賛以劝学者臣闻图象之设以昭劝戒欲令人君动览得失 高彪传诏东观画彪象以劝学者 姜肱传桓帝下彭城使画工图肱形状 蔡邕传灵帝光和元年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陈纪传以至徳称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厉风俗【冀州表朱穆之象太丘有陈寔之画】 蔡质汉官典职曰尚书奏事于明光殿省中皆以胡粉涂壁紫青界之画古烈士重行书讃
  汉礼殿图 文翁学堂图
  益州记成都学有周公礼殿旧记云汉献帝时立高眹文翁石室在焉【眹再作石室在文翁石室之东又东即周公礼殿 益州太守高眹修周公礼殿记初平五年九月 始自文翁开建泮宫至于甲午文君参増造吏寺】益州刺史张收画盘古三皇五帝三代君臣与仲尼七十弟子于壁间【史记索隐仲尼弟子传引文翁图所记】 唐志杂传记类益州文翁学堂图一卷 隋志蜀文翁学堂像题记二卷 益部耆旧传益州刺史董荣图画谯周像于州学命从事李通颂之李业传益部纪载其高节图画形象宋祁文翁祠碑
  云公为礼殿以舍孔子及七十二子之象殿右庑作石室舍公像其中后人又作高眹象进偶公室嘉祐二年祁知益州肖公像于宇间绘相如等于东西壁本古学之复莫若眹今学之盛莫若蒋堂绘二公配祠焉 十賛太守文翁司马相如王褒严遵张寛李仲元何武扬雄太守高眹知益州蒋堂 鲁灵光殿赋曰图画天地品类羣生云云上纪开辟遂古之初鸿荒朴畧厥状雎盱焕炳可观黄帝唐虞下及三后云云恶以诫世善以示后 先贤行状曰陈纪与寔髙名并着而弟谌又配之每宰府辟召羔鴈成羣世号三君百城皆图画 状人纪【见著书】
  汉贤王图
  唐志汉王元昌画贤王图韦无忝画高祖及诸王图曹元广画高祖太宗诸子图
  魏温室画象賛
  魏都赋【见赞类】 魏陈思王画讃序曰画者鸟书之流也【吕氏春秋史皇作图】
  唐文学馆十八学士图 賛
  褚亮传亮与杜如晦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武德四年上以秦王功大前代官不足以称之特置天策上将军位在王公上冬十月以秦王为天策上将军领司徒陜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増邑二万户仍开天策府置官属秦王以海内寖平乃向儒学开馆于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于是下教以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亷主簿李道叅军蔡允防薛元敬顔相时谘议典籖苏朂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军谘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徳明孔頴达太学助教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并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收卒召刘孝孙入馆】分为三番逓宿阁下供给珍膳恩礼优厚每遇朝谒公事之暇辄至馆中引诸学士讨论文籍防畧前代无常礼之间或夜分乃寝又使库直阎立本图像文学禇亮为之賛题名爵里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以彰礼贤之重方是时天下向慕学士大夫得预其选者谓之登瀛洲【实録云勒成一卷号曰十八学士写真图 会要云具题其爵里】 艺文志阎立本画秦府十八学士图又曹元广画秦王府学士图 旧史列传房龄贞观十八年与司徒长孙无忌等图形于凌烟阁赞曰才兼藻翰思入机神当官励节奉上忘身【一作危身】 杜如晦兼文学馆学士画像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令文学禇亮为赞曰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怀忠履义【一作抱义】身立名扬 虞世南图形凌烟阁 姚思亷为文学馆学士写其形像列于十八学士图令文学褚亮为赞曰志古精勤纪言实录临名殉义余风励俗 孔頴达贞观十八年图形凌烟阁赞曰道光列第风传阙里精义霞开掞辞颷起 苏世长为学士图画亮为赞曰军谘谐噱超然辩悟正色于庭匪躬之故
  十八学士赞【各四句旧史赞十八文星连辉炳燿】
  房龄杜如晦姚思亷孔頴达苏世长【见旧史本传】虞世南笃行扬声雕文絶世网罗百氏并包六艺李守素贤哉博识穆尔清风游情文苑高步谈丛刘孝孙刘君直道存交守信雅度难追清文逺振褚亮道高业峻神清气逺学总书林文兼翰苑盖文逹言超理窟辩折谈风蒲轮逺聘稷下连踪于志宁古称益友允光斯职蕴此文辞怀兹谅直许敬宗槐市腾声兰宫游道抑扬辞令纵横才藻顔相时六文科籕三冬经史家擅学林人游书市陆徳明儒术为贵风可师俦学非逺离经在兹李道李侯鉴逺雅量淹通清言析理妙藻推工薛元敬薛生履操昭哉德音辞奔健笔思逸清襟蔡允恭猗与达学蔚有斯文氷霜比映兰桂同芬苏朂业敏游艺躬勤帯经书传竹帛画美丹青
  薛收传后遍图学士太宗叹曰恨不早图其像后图学士像叹其早死不得与 王觌有记褚亮有赞蒋乂有传 王觌十八学士图记曰十八学士皆炀帝之臣曷闇于隋而明于唐是有其材而无其时矣如晦龄于一尉或非好去任或挂网徙边褚亮虞南不离下位或嫉才见谪或七品十年暨显我国家则有才兼文武器重圭璋者慷慨大节临机能断者仁孝忠直预识存亡者洁行检身而有英略者好学敏达详明吏道者出入军旅涉歴危难者不惮兵威植立忠谊者博闻正俭文翰兼絶者风韵闲雅善于吟咏者精练诂训长于讲论者立身行道之事尽在斯矣辄采本传列嘉绩庶几阅像者思其人披文者思其人 后周杜良作唐文皇画像记曰太宗未定天下而高祖已登九五矣太宗于闾阎疾瘼干戈勤劳且尽知之于仁义之治兴太平极治之功容或有未究焉耳既作文学馆延四方英俊讲贯防绎薫陶耳目者莫非帝王之事彼十八登瀛人必曰为如是事而治为如是事而乱以太宗之明刻记于心肻图衰乱乎一意于求治而已仁鑪义鞲道薪徳火日往月来就圣神之模其为宗庙社稷生灵者炳焉与三代无以异矣故太宗之功烈自汉高以降莫之与敌十八人之力也 名贤画录阎立本图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辉映今古惟职贡卤簿等图与立徳同制之 南齐竟陵王子良集学士于西邸并见图画
  唐贞观图功臣凌烟阁【髙宗附】
  太宗纪贞观十七年二月戊申图功臣于凌烟阁【旧纪云无忌等勲臣二十四人 凌烟阁在凝隂殿西北面写功髙宰辅南面写功高侯王太宗賛阎立本画褚遂良题比天二十四气】 秦琼传十七年诏司徒赵国公无忌河间王孝恭司空莱国公如晦司空太子太师郑国公征【传征亡帝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作诗悼痛】司空梁国公龄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敬徳特进卫国公靖【防要无李靖】特进宋国公瑀辅国大将军褒国公志辅国大将军防国公基尚书左仆射蒋国公通陜东道行台右仆射郧国公开山荆州都督谯国公绍荆州都督邳国公顺徳【传帝阅功臣图见其像怜之复爵邑】洛州都督郧国公亮吏部尚书陈国公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国公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知节礼部尚书永兴郡公世南户部尚书渝国公政防户部尚书莒国公俭兵部尚书英国公勣【太宗时李勣已画像高宗永徽四年复画其形自序之本传无此事】并叔寳并图形凌烟阁高宗永徽六年遣使致祭名臣图形凌烟阁者凡七人征士亷瑀志基世南叔寳皆终始著名者也 防要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诏曰甘露良佐麟阁着其美建武功臣云台纪其迹司徒长孙无忌河间王孝恭司空莱国公杜如晦太子太师郑国公魏征梁国公房龄鄂国公尉迟敬徳宋国公萧瑀褒国公叚志防国公刘基蒋国公屈突通右仆射郧国公殷开山谯国公许绍邳国公长孙顺徳郧国公张亮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郯国公张公谨卢国公程知节永兴郡公虞世南渝国公刘政防莒国公唐俭英国公李勣胡国公秦叔寳等二十四人可并图形凌烟阁【谯公当是柴绍会要作许绍误柴绍封霍国公徙谯国卒赠荆州都督諡曰襄】 案秦琼传止叙二十三人而遗高士亷唐吕温作賛【一作颂见文粹】有高申公士亷按序云象二十四气之佐天即二十四人明矣然只賛二十二人不賛张亮侯君集以其负国防扈自陷大逆故没其名用彰天刑异姓为后又以河间王孝恭为首防要叙二十二人遗卫国公李靖与髙申公士亷却言叔寳等二十四人 艺文志太宗凌烟功臣賛一卷令狐徳棻凌烟阁功臣故事四卷杂史类蒋乂凌烟功臣秦府十八学士史臣等传四十卷艺术类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阎立本画【秦府十八学士及凌烟功臣图并阎立本之迹也又有曹元广画凌烟图】 旧史永徽五年髙宗图长孙无忌形象亲为画賛以赐之 通志有唐朝功臣配享图 李嗣真武后竒其风度召阎元静图之杨志诚为赞殷仲容书
  唐广徳凌烟阁图功臣
  代宗纪广德元年七月壬子给功臣铁劵藏名于太庙图形凌烟阁【实录御宣政殿下诏雍王至曹楚王三十三人 栢良器图形凌烟阁 侯希逸寳应初图形凌烟阁】 徳宗纪为天下兵马元帅封雍王寳应元年十月诸将败史朝义遂克东都十一月朝义死河北平以功兼尚书令与功臣郭子仪李光弼等赐铁劵图形凌烟阁 李光弼传浙东贼袁晁反台州建元寳胜以建丑为正月残剽州县光弼遣麾下破其众于衢州广徳元年擒晁浙东平诏増实封户二千与一子三品阶赐铁劵名藏太庙图形凌烟阁 郭子仪传回纥吐蕃入防代宗跳幸陜程元振惧罪说帝都洛阳帝可其计子仪表谏帝得奏泣谓左右曰子仪社稷臣朕西决矣乘舆还子仪顿首请罪帝劳曰用卿晚至此乃赐鐡劵图形凌烟阁 鲍防传代宗时兼太原尹人乐其治诏图形别殿
  唐贞元凌烟阁图象【圣厯侍臣图賛】
  旧纪贞元五年九月壬戌诏以褚遂良已下至李晟等二十七人图形于凌烟阁以继国初功臣之像 李晟传贞元三年进拜太尉中书令明年诏为晟立五庙他日与马燧见延英帝嘉其勲下诏曰昔我烈祖乗干荡涤扫隋季荒茀体元御极作人父母则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左右经纶参賛缔创昭文徳开武功威不庭康不乂用端命于上帝付畀四方王业既成太阶既平乃图厥容列于凌烟阁懋昭绩效表式仪刑以弗忘朝夕永垂乎来裔君臣之义厚莫重焉嵗在己巳秋九月【防要作贞元己巳嵗孟秋七月】我行西宫瞻望崇构见老臣遗像颙然肃然和敬在色想云龙之协期感政业之艰难覩往思今取类非逺且功与时并才与世生茍蕴其才遇其时尊主庇人何代蔑有在中宗时有如桓彦范等着辅戴之绩在宗时有如刘幽求等申弼翼之勲在肃宗时有如郭子仪扫除氛祲今顾晟等保宁朕躬咸宣力肆勤光复宗祏订之前烈夫岂多谢阙而未录孰旌厥贤况念功纪徳文祖所为也在予其曷敢怠有司宜叙先后各图其像于旧臣之次命皇太子书其文以赐晟晟刻石于门会要贞元五年九月李晟马燧见延英上嘉其勲下诏云云于是史官考其功绩第其前后以禇遂良苏定方郝处俊等三十七人充之 马燧传与李晟皆图像凌烟阁 张万福传江淮草木亦知威名徳宗召为右金吾大将军诏图形凌烟阁 李惟简传号元从功臣图形凌烟阁赐铁劵 蒋乂传徳宗尝登阁视右壁頽剥题文漫阙行才数字命录以问宰相无能知者遽召乂至答曰此圣厯中侍臣图賛帝前口诵以补不失一字
  唐大中图元和将相凌烟阁 续图凌烟功臣
  宣宗纪大中二年七月己巳续图功臣于凌烟阁 李绛传大中初诏史官差第元和将相图形凌烟阁綘在焉独留中 忠义传大中初又诏求李岘王珪戴胄马周褚遂良韩瑗郝处俊娄师徳王及善朱敬则魏知古陆象先张九龄裴寂刘文静张柬之袁恕己崔晖桓彦范刘幽求郭元振房琯袁履谦李嗣业张廵许逺卢奕南霁云萧华张镐李勉张镒萧复柳浑贾躭马燧李憕三十七人画像续图凌烟阁云【会要只三十六人名而曰三十七人有岑文本而无褚遂良袁恕己】 会要大中二年七月十一日史馆奏选堪上凌烟阁功臣除所有旧真形并有子孙在中外任官令写进外三十七人敕防令御史台牒
  诸县寻访子孙图写真形以进 崔损凌烟阁图功臣赋见文苑英华 文宗画王起象于便殿当世仲尼
  唐开元十八学士图 【賛 含象亭图賛】
  艺文志商韦无忝画开元十八学士图【开元人】 张说传天子尊尚经术开馆置学士修太宗之政皆说倡之常典集贤图书之任间虽致仕一嵗亦修史于家始帝欲拜说大学士辞曰学士本无大称中宗荣宠大臣乃有之臣不敢以为称固辞乃免后宴集贤院故事官重者先爵说曰吾闻儒以道相高不以官阀为先后太宗时修史十九人长孙无忌元舅每宴不肯先举爵长安中与修珠英当时学士亦不以品秩为限于是引觞同饮时服其有体【马植传奏言开元中丽正殿赐酒大学士张说以十八人不知先举者说以学士徳行相先遂同举酒】中书舍人陆坚以学士或非其人而供拟太厚无益国家者议白罢之说闻曰古帝王功成则有奢满之失或兴池观尚声色今陛下崇儒向道躬自讲论详延豪隽则丽正乃天子礼乐之司所费细而所益大矣 防要开元十三年改集仙殿为集贤殿丽正书院为集贤院诏院内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上为直学士中书令张说充学士知院事散骑常侍徐坚为副礼部侍郎贺知章中书舍人院陆坚并为学士国子博士康子元为侍讲学士考功员外郎赵崇曦监察御史咸廙业左补阙韦述李子钊陆去泰吕向拾遗毋煚大学助教余钦四门博士赵黙校书郎孙季良并直学士太学博士侯行果四门博士敬防真右补阙冯朝隐并侍讲学士初以张说为大学士辞之 列传贺知章开元十三年兼集贤院学士宗自为賛赐之 康子元宗尝制賛赐说子元命工图其象诏冬曦述煚分为传 陆坚宗待之甚厚图形禁中亲制賛 赵崇曦开元集贤学士又有尹愔郑钦说卢僎名稍着 集贤注记殷季友商韦无忝等分貌张说等燕公以手杂不精奏同州僧法明独貌诸学士等法明于写貌无工切于形似图成奏之上称善令藏其本于书院【详见集贤书院 图以年久致失康子元得一本取以进今唯有写本存焉】 翰林盛事开元中拜张说等十八人为学士于东都上阳宫含象亭图象写御賛述之
  唐孔子庙图七十子 开元二十二贤图【赠孔子弟子爵】
  礼乐志武徳六年【六月戊戌】诏国子学立孔子庙贞观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壬申】诏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髙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贾逵杜子春马融卢植郑服防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寗二十二人皆配享开元八年【三月十八日】司业李元瓘奏先圣庙为十哲象以先师顔子配则配象当坐今乃立侍余弟子列象庙堂不豫享而范寗等皆从祀请释奠十哲享于上而图七十子于壁曽参以孝受经于夫子请享之如二十二贤乃诏十哲为坐像悉豫祀曾参大孝徳冠同列特为之像坐亚之图七十子及二十二贤于庙壁二十七年【八月十四日】诏谥文宣王以其嗣为文宣公先时以周公南面而夫子坐西墉下贞观中废周公祭而夫子位末改至是始改南向以顔渊配赠诸弟子爵公侯子渊兖公子骞费侯伯牛郓侯仲弓薛侯子有徐侯子路卫侯子我齐侯子贡黎侯子游吴侯子夏魏侯又赠曾参以防六十七人【防要开元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诏赠】参成伯颛孙师陈伯澹台灭明江伯宓子贱单伯原宪原伯公冶长莒伯南宫适郯伯公晳哀郳伯曾防宿伯顔路杞伯商瞿伯高柴共伯漆雕开滕伯公伯寮任伯司马牛向伯樊迟樊伯有若卞伯公西赤邵伯巫马期鄫伯梁鳣梁伯顔栁萧伯冉孺郜伯曹防丰伯伯防邹伯公孙龙黄伯冉季产东平伯秦子南少梁伯漆雕敛武城伯顔子骄琅邪伯漆雕徒父须句伯壤驷赤北征伯商泽睢阳伯石作蜀郈邑伯任不齐任城伯公夏首亢父伯公良孺东牟伯后处营丘伯秦开彭衙伯奚容蒧下邳伯公肩定新田伯顔襄临沂伯鄡单铜鞮伯句井彊淇阳伯罕父黒乘丘伯秦商上洛伯申党召陵伯公祖子之期思伯荣子期雩娄伯县成钜野伯左人郢临淄伯燕汲渔阳伯郑子徒荥阳伯秦非汧阳伯施常乘氏伯顔哙朱虚伯步叔乘淳于伯顔之仆东武伯原亢籍莱芜伯乐欬昌平伯亷絜莒父伯顔何开阳伯叔仲防瑕丘伯狄黒临济伯邽巽平陆伯孔忠汶阳伯公西舆如重丘伯公西蒧祝阿伯于是二京之祭牲太牢乐宫县舞六佾矣会要开元八年三月十八日元瓘奏云云七十子者
  文翁之壁尚不缺如岂有国庠遂无图绘请命有司图形于壁兼为之賛上以顔子亚圣亲为制赞书于石仍令朝士分为之賛题于壁【汉艺文志论语家有孔子徒人图法二卷】苏冕曰检贞观显庆年敇并称二十一贤又检大极开元年敇即称二十二贤将前敇与学令比类于服防之下有贾逵未知何年月附入 旧纪武徳二年六月戊寅令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四时致祭仍博求其后干封元年正月甲午次曲阜县幸孔子庙开元二十七年八月甲申赠孔子文宣王顔回兖国公余十哲皆侯夹坐【详见学校释奠类】韦机传显庆中为檀州刺史脩学宫画孔子七十二子汉晋名儒象自为賛劝生徒
  唐武成庙名将图
  礼乐志开元十九年【四月丙申】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宣仍以古名将十人为十哲配享上元元年【会要闰四月十九日】尊太公为武成王以歴代良将为十哲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列于左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列于右以良为配后罢中祀遂不祭建中三年【閠正月二十五日】礼仪使顔真卿奏武成庙请如月令春秋释奠【七月十一日】诏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图形焉范蠡孙膑亷颇王翦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贾复防恂马援皇甫嵩张辽关侯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慕容恪檀道济王僧辨慕容绍宗宇文宪韩擒虎史万嵗尉迟敬德苏定方张仁愿王晙王孝杰【以上三十二人列于左】管仲田单赵奢李牧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吴汉冯异耿弇叚颎邓艾张飞吕陆抗杜预陶侃王猛长孙嵩王镇恶吴明彻斛律光于谨韦孝寛杨素贺若弼河间王孝防裴行俭郭元振张齐丘郭子仪【以上列于右】贞元二年刑部尚书关播奏太公古称大贤今乃置亚圣又有未安而仲尼十哲皆当时弟子今以异时名将列之弟子非类也请但用古今名将配享去亚圣十哲之名自是唯享武成王及留侯而诸将不复祭矣 艺文志卢铤武成王庙十哲赞一卷 百官志武成王庙令一人 六十四名将列国范蠡等八人两汉曹参等十七人三国张辽
  等八人晋羊祜等五人南北朝檀道济等十二
  人隋韩擒虎等四人唐尉迟敬徳等十人
  唐崇贤学士图賛
  顔鲁公集顔勤礼与兄师古相时同时为崇贤文馆学士太宗尝图画崇贤诸文学士命师古为赞以兄弟不宜相褒述乃命中书舍人萧钧赞勤礼曰徳彰素里行成兰室鹤钥驰誉龙楼委质当代荣之【当考】防要显庆元年三月十六日太子请于崇贤馆置学士 尼父有徒人之法晋帝着乐贤之象
  唐龙朔功臣图
  艺文志杂艺术类有韩干画龙朔功臣图【今秘阁画有阎立本贞观名臣图二】
  唐麟徳殿汉名臣图
  防要贞元十二年二月【己卯】以寒食节御麟徳殿内宴于宰相位后施画屏风图汉名臣仍纪其嘉言美行题之班倢伃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
  侧
  唐古今朝臣图
  旧史韦述传聚书二万卷皆自校定兼古今朝臣图歴代知名人画魏晋以来草真迹数百卷 志曹元广画后周北齐梁陈隋武徳贞观永徽等朝臣图【武后左尚方令】
  唐六贤图讃
  志杂传记李渤六贤图赞一卷【崇文目同见后】
  唐九老图
  白居易传称香山居士尝与胡杲吉晈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謩卢贞燕集皆高年不仕人慕之绘为九老图
  唐歴代名画记
  书目十卷唐张彦逺撰首论画源流兴废至叙画人姓名自史皇至唐王黙凡三百三十余人【唐志十卷】
  唐帝王事迹图
  宋朝宗室传守节上所集唐帝王事迹为列圣图别类君臣议论为小录
  端拱注撰武成王庙赞
  和岘传端拱初以所着奉常集五卷秘阁二十卷注撰武成王庙赞五卷奏御上嘉之授判太常寺兼礼院事
  明道重修七十二贤图 賛传
  明道元年八月戊午诏国子监重修七十二贤堂其左丘明而下二十一人并以本品衣冠图之【先是真宗于至道三年七月癸酉诏文宣王十哲七十二贤像咸加绘饰】 元丰七年五月壬戌诏释奠以邹国公孟轲配食文宣王设位于兖国公之次荀况扬雄韩愈以世次从祀于二十二贤之间并封伯【况兰陵雄成都愈昌黎】又诏学士院撰赞明道元年六月癸卯国子监说书李敏上所着孔子七十二弟子赞传六十卷【国史志李畧六十卷】
  治平孝严殿图文武大臣
  治平元年三月作仁宗神御殿于景灵宫西园八月成名曰孝严别殿曰宁真户部副使张焘请图干兴以来文武大臣于殿壁绘象自此始十二月御篆孝严殿额二年四月丙午奉安仁宗御容
  元丰景灵宫绘勲臣
  元丰五年十一月乙酉脩景灵宫成奉安圣容绘勲臣
  绍兴景灵宫图配飨功臣
  十三年正月乙酉建景灵宫十八年五月甲子【一作乙丑】命有司图配飨功臣像于景灵宫廷之壁皇武殿【太祖】韩忠献王赵普【咸平二年二月丙申初以赵普配享太祖庙】周武惠王曹彬大定殿【太宗】司空同平章事諡文惠薛居正枢密使諡元懿石熈载郑武惠王潘美熈文殿【真宗】右仆射平章事諡文靖李沆魏文正公王旦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諡忠武李继隆美成殿【仁宗】沂文正公王曽许文靖公吕夷简签书枢密院諡武穆曹玮治隆殿【英宗】魏忠献王韩琦鲁宣靖公曾公亮大明殿【神宗】韩文忠公富弼重光殿【哲宗】温文正公司马光承元殿【徽宗】魏文定公韩忠彦凡十有六人【先是礼部下诸路访十六人绘像】十九年八月甲戌诏以景灵宫绘像功臣之副藏于天章阁及秘阁复故事也【先是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李徳光上五帝功臣绘像图】 端庆殿【钦宗】皇徳殿【髙宗】吕頥浩赵鼎韩世忠张俊系隆殿【孝宗】陈康伯史浩美明殿【光宗】葛邲垂光殿【宁宗】汝愚合二十四人 商盘庚云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古者天子録功臣配食于】
  【庙大享烝尝也】周司勲有功者铭书王之太常祭于大烝司勲诏之洛浩云记功宗以功作元祀汉祭功臣庙庭魏正始六年祫祭太祖庙佐命臣二十一人晋咸宁初荀顗等十二人铭功太常配享清庙唐武徳至大中功臣列祀典三十八人 汉旧仪宗庙祭功臣四十人食堂下惟御仆滕公祭于庙门外塾用一壶酒四胫骨熙宁元年命取狄青画像入观禁中遣使赍中牢祠于其家御制祭文
  绍熙八图
  黄裳为嘉王府翊善作八图以献曰太极曰三才正性曰天文曰地理曰王伯学术曰九流学术曰帝王绍运终以百官文武各述其大防因诞日作浑天仪舆地图以献皆以木为之因为歌诗勉进学如天之运行而不息及念祖宗郡国大半陷为贼区乃王心所宜感愤者
  寳庆昭勲崇徳阁图配享功臣
  皇帝诞膺骏命宪章鸿烈嗣位之元顾二三大臣曰惟前宁人昭则垂佑予曷敢不迪既而太常礼官举嘉定表章勲臣之意以闻于是奉俞咨阅故府凡以功宗作元祀自韩忠献王普至郕文定公邲合文武二十有三人即颂台建杰阁肖象登绘寳庆二年八月赐名昭勲崇徳之阁宸翰书扁绍定元年十一月癸巳诏翰林学士清之为纪端平二年益以汝愚 自昔继体守文之君欲大有为于天下必赖辅弼共济康功是以元首股肱相须一体志同道合乃克有成载之诗书不可诬已然自非藻绘形容昭扬勲徳以着其感会之荣奉承之迹何以为君子之劝哉 吴越春秋越王使良工铸金象范蠡之形置之坐侧朝夕与之论
  政
  记 志
  古之史官必广其所记非独人君之举后世因其事类相继而作者甚众名目转广又杂以虚诞怪妄之说推其本源盖亦史官之末事也
  尧握河记
  文选王元长曲水诗序注帝王世纪曰尧与羣臣沈壁于河乃为握河记今尚书是也
  禹受地记
  三礼义宗明天地嵗祭义禹受地记云昆崘东南五千里之地谓之神州
  周记
  韩非子周记曰无尊大臣以拟其主
  孔子三朝记
  汉志论语十二家孔子三朝七篇注师古曰今大戴礼有其一篇盖孔子对鲁哀公语也三朝见公故曰三朝 史记黄帝纪汉髙帝纪臣瓉引孔子三朝记汉武纪元光元年注亦引之索隐曰刘向别録云孔子见鲁哀公问政比三朝退而为此记凡七篇并入大戴礼 蜀志秦宓曰昔孔子三见哀公言成七卷注刘向七畧曰孔子三见哀公作三朝记七篇今在大戴礼臣松之案中经部有孔子三朝八卷一卷目録余者所谓七篇【谷梁疏引三朝记 文选东都赋注引三朝记 尔雅疏张揖引礼三朝记】
  汉河间古辟雍记
  见三雍类 志儒家河间献王对上下三雍宫三篇
  汉逸礼王度记
  舆服志注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白虎通王度记曰子男三卿一卿命于天子天子宰一人爵禄如天子之大夫反之以玦玉者象君子之德天子鬯诸侯薰大夫芑兰士蒹礼记杂记注王度记百户为里里一尹 周礼疏王度记云天子以鬯诸侯以薰 曲礼疏按大戴礼王度记云大夫俟放于郊三年得环乃还得玦乃去 礼记疏案别録王度记云似齐宣王时淳于髠等所说也 三礼义宗王度记云玉者象君子之德 文王世子记曰有师保有疑烝世子之记曰朝夕至于大寝之门外注世子之礼亡此存其记 学记云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
  礼三正记
  曲礼正义案白虎通称礼三正记天子龟一尺二寸诸侯一尺大夫八寸士六寸 白虎通别名记曰司徒典民司空主地司马顺天礼别名记曰五人曰茂十人曰选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贤万人曰杰万杰曰圣礼三正记曰正朔三而改文质再而复质法天文法地礼亲属记曰男子先生称兄礼运记曰六情所以扶成五性也 仪礼疏按三正记大夫蓍五尺故立筮士之蓍三尺当坐筮 三礼义宗引三正记曰三王各以正月祭天南郊日用上辛 夏官注引王霸记疏云记王及霸事 白虎通又引礼五帝记 文选注引礼瑞命记古瑞命记
  蔡氏辨名记
  月令正义蔡氏辨名记曰十人曰选倍选曰俊万人曰杰尹文子及毛诗传皆云万人为英 春秋正义辨名记云倍人曰茂十人曰选倍选曰隽千人曰英倍英曰贤万人曰桀倍桀曰圣 唐志名家范谧辨名苑十卷杂家卢辩称谓五卷徐陵名数十卷
  汉郑志 郑记
  见经解类初学记引郑记王赞问曰云云 后魏礼志引郑志检鲁礼 南齐礼志引郑志正月上辛祀南郊又引赵商问 续汉郡国志注引郑志曰有小泰山书正义引郑志张逸问郑答云 礼记正义引郑志答赵商问焦乔答王权云 周礼疏引郑志赵商问又案杂问志 诗正义引郑志答赵商云答张逸云郑志张逸问又引杂问志云 隋志郑志十一卷魏侍中郑小同撰郑记六卷郑弟子撰
  鲁礼禘祫记
  诗正义【郑康成】
  魏人物志 唐广人物志
  刘劭传黄初中为尚书郎受诏集五经羣书以类相从作皇览后与荀悦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着律畧论景初中受诏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说畧一篇又着乐论十四篇凡所撰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余篇【文选注引人物志】唐志名家【隋志同】刘劭人物志三卷【魏散骑常侍崇文目三巻】刘昞注人物志三卷【凉祭酒字延明】 中兴书目二卷述人性品有上下材质有邪正欲考诸行事而约之中庸十二篇九征体别流业才理才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缪效难释争广人物志一卷唐进士杜周士撰【志三卷崇文目三卷】采唐朝名臣赏防人物自武德止贞元凡五十五科以广刘劭志云陆羽有南北人物志十卷 唐忘又有赵武孟河西人物志十卷宋璲吴兴人物志十卷【名家】江敞陈留人物志十五卷阳休之幽州古今人物志三十卷【传记类】 李德裕人物志论以为索隐精微研几妙然品人物不伦以管仲商鞅俱为法家是不究成败之术也以子产西门豹俱为器能是不辨精麤之迹也其甚者曰辨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辩乐毅曹丘生是也一人之身兼有英雄髙祖项羽是也 隋志名家梁有姚信士纬新书二卷魏卢毓九州人士论一卷
  吴张俨黙记
  诸葛亮传注吴大鸿胪张俨作黙记其述佐篇论亮与司马宣王书 唐志杂家三卷
  晋博物志
  张华传着博物志十篇 唐志小说家十卷【隋志杂家十卷】书目十卷采録杂说异闻有周日用卢氏注释间见于下【晁氏云载歴代四方竒物异事首卷有地理畧后有讃文】 拾遗记张华作博物志晋武赐以麟角笔管辽西所献青铁砚于阗所贡铁侧理纸万番南越所贡 北史常景删正张华博物志隋志张公杂记一卷张华撰【唐志杂家】梁有五卷与博物
  志相似小不同又杂记十一卷郭义恭广志二卷 后汉郡国志律志注引博物记 春秋正义引博物志广志 魏志后汉书注引博物志 班超传注引郭义恭广志 续咸传着异物志逺游志皆十卷 干寳传寳撰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唐志小说家】以示刘惔惔曰卿可谓之董狐寳博采异闻遂混虚实因作序以陈其志 隋志魏文帝列异传三卷宋东阳元疑齐谐记七卷呉均续齐谐记一卷取庄子志怪之义 书目搜神縂记十卷崇文目云不着撰人名氏或题干寳撰非也 唐顾况有戴氏广异记序【戴孚二十卷】
  晋发蒙记【见小学】 启蒙记
  束晢传所着三魏人士传七代通记晋书纪志【亡失】其五经通论发记补亡诗文集数十篇行于世 隋志一卷著作郎束晢 顾恺之传着启记【文选注引顾恺之启记】
  晋西京杂记
  隋志旧事类葛洪二卷【唐志地理类 崇文目传记类】 书目六卷晋葛洪撰初洪有刘子骏汉书无首尾题目但以甲乙丙丁纪卷数洪父传之歆欲撰汉书编录未就后好事者始甲终癸次第为十袠袠十卷合百卷洪以校班史殆是全取刘书而固所不取者不过二万言洪抄为二卷以禆汉书之缺案洪后序复有汉武帝禁中起居注一卷汉武故事二卷并五卷为一袠今杂记共六卷不同疑后人误析尔【故事见前 起居注今不存】 顔师古曰其书浅俗出里巷多妄说或以为吴均依记为之
  晋拾遗记
  晋艺术传【见录类】 书目别史类晋王嘉撰著拾遗记十卷事多诡怪今行于世梁萧绮序云本十九卷书后残缺绮因删集为十卷
  晋文章志
  见总集文章类
  晋华阳国志【见地理】
  隋志霸史【崇文目同】华阳国志十二卷【唐志三卷】常璩撰【记汉以来巴蜀人物】 后汉书注华阳黒水惟梁州孔安国注曰北拒华山之阳故常璩叙蜀事谓之华阳国志【光武纪注引之蜀志注引之 前地理志牂柯郡注引华阳国志 武都郡注引仇池】 南史崔慰祖着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隋志二十卷齐崔蔚祖】 隋志地理有扬雄蜀王本记一卷谯周三巴记一卷常寛蜀志一卷 唐志杂史有王隐删补蜀记七卷 后汉注引孙盛蜀谱 南中八郡志李膺益州记 蜀志注引王隐蜀记蜀本纪益部耆旧杂记益州耆旧传
  古今集记
  文选王俭集序撰古今集记今书七志为一家言
  梁述异记
  书目任昉二卷梁天监二年撰【崇文目二卷】昉家书三万卷多异闻又采于秘书撰此记 唐志小说家祖冲之述异记十卷
  梁皇徳记
  梁书周兴嗣撰皇徳记
  梁长春殿义记
  梁书简文在东宫撰一百卷【徐陵为序 南史云长春义记】 唐志一百卷经解类
  梁孔志
  隋志梁有孔志十卷梁太尉参军刘被撰
  唐一百二十五家杂传记 【周诸侯史记】
  志史录杂传记一百二十五家一百四十六部一千六百五十六卷失姓名十四家始于赵岐三辅决录次魏文帝海内士品录魏明帝时海内先贤传终于李袭誉忠孝图传赞许敬宗文馆词林文人传自崔暐友义传至武谊自古忠臣传不著录五十一家二千五百七十四卷附以女训自刘向列女传至鳯楼新诫十七家二十四部三百八十三卷总一百四十七家一百五十一部 隋志二百十七部一千二百八十六卷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则诸侯史记兼而有之虢仲叔勲藏于盟府司寇盟书登天府则王者诛赏具录其事善恶之迹毕集史职而又闾胥旅师党正书敬敏孝弟徳行入于乡大夫大比献其书登天府是以侧陋之士言行必达皆有史传汉阮仓作列仙图刘向作列仙列女列士传皆不在正史光武始诏南阳撰作风俗郡国之书由是作魏文帝作列异以序竒怪嵇康作高士传以叙圣贤今部而类之谓之杂传 旧唐志杂传一百九十四部一千七十八卷
  唐西征记
  韦机传贞观初为左千牛胄曹参军使西突厥防石国叛道梗三年不得归裂裾録所遇风俗物产为西征记北还太宗问外国事即上其书帝大悦 志杂传记类卷亡地理类戴祚西征记二卷【文选注引戴延之西征记】
  唐景龙文馆记
  志武平一撰十卷【崇文目书目同】 中宗景龙二年诏修文馆置大学士学士直学士凡二十四员赋诗赓唱是书咸记录为七卷又学士二十九人传为三卷 记云大学士四人象四时学士八人象八节直学士十二人象十二时 张说文景龙之际六合清谧内峻图书之府外辟修文之馆搜英猎俊野无遗才 白云起而帝歌翠华飞而臣赋雅颂之盛与三代同风
  唐兆人本业记
  志农家武后兆人本业三卷 防要垂拱二年四月七日武后撰百寮新诫及兆人本业记颁赐朝集使
  唐初学记
  志类书类初学记三十卷张说类集要事以教诸王【天部至鳞介部】徐坚韦述余钦施敬本张烜李锐孙季良等分撰防要开元十五年五月一日集贤学士徐坚等纂经
  史文章之要以类相从上制名初学记至是上之欲令皇太子诸王检事缀文 中兴书目神龙中徐坚掇诸书分门类事附见诗赋铭颂之文 集贤注记开元十六年正月学士徐坚已下撰成初学记三十卷奏之赐绢有差冩十本分赐诸王【初尹鳯翔宣敇与燕公云儿子欲学缀文若御览类文博要珠英之类部袠广大卿与学士撰集要事要文以类相从务要省便】
  唐翼善记
  褚无量传宗为太子拜司业兼侍读撰翼善记以进厚被礼答志儒家类卷亡
  唐东封记 汉封禅仪记【见封禅】
  韦述传从封泰山奏东封记 志一卷仪注类 初学记引张华封禅仪
  唐两京新记
  志韦述两京新记五卷 宋敏求依韦述例撰汴都事为东京记三卷又以雍洛遗事为长安河南志各二十卷
  唐御史台记
  志职官类韩琬十二卷韦述十卷李建御史台故事三卷【杜易简御史台杂注五卷】 集贤注记宋州司马韩琬上续史记一百三十卷南征记十卷御史台记十二卷 书目韩琬十二卷载唐初至开元御史台中制度故事以大夫中丞侍御史殿中监察主簿录事分门载姓名行事著论一篇叙御史正邪得失附卷末以为世戒 嘉祐御史台记五十卷冯洁已撰台有记始于武后时姚庭筠其后韩琬韦述嗣有纪者嘉祐中王畴命洁已续之自建隆之元迄嘉祐八年凡一百四年分门载名氏行事【洁已拯之子为叙传两篇述其父事附于后】 宋圣宠新御史台记崇宁中续韩琬书用其规式所异者不为诸人立传于仪制令式为详
  唐王政记
  裴遵庆传初为郎时着王政记述古今治体识者知有公辅器 志王政记卷亡 邺侯家传德宗谓李泌曰朕欲知自古政理之要而史籍广博卒难寻究读何书而可对曰昔魏征为太宗畧羣书之言理道者成五十卷谓之羣书理要今集贤合有本又肃宗朝宰臣裴遵庆撰自上古以来至贞观帝王成败之政谓之王政记凡六十卷比写一本送臣欲令进献于先朝竟未果其书见在臣请进之以广圣聪上曰此尤善也 卢稹着五常皇极志
  唐辅佐记
  志职官类贺兰贞元辅佐记十卷 防要贞元十二年【志云十三年】十月昭义判官贺兰贞元进用人权衡辅佐记各十卷举选衡镜三卷【志作衡鉴三卷】
  唐文武两朝献替记
  志杂史类李徳裕献替记三卷又防昌伐叛记一卷书目二卷载其在文宗武宗朝论奏始末
  唐平戎记
  志杂传类裴肃五卷【休之父】
  唐九鼎记
  志许康佐四卷
  唐三足记
  卢景亮传善属文根于忠仁有经国志尝谓人君足食足兵而又得士天下可为也乃兴黄帝以来至唐剟治道之要著书上下篇号三足记又作答问挽运大畧及陈西戎利害切指当世公卿伏其逹古今云 志杂家二卷
  唐卓异记
  志小说家陈翺卓异记一卷【宪穆时人】裴紫芝续卓异记一卷 书目卓异记一卷开成中李翔撰唐世君臣盛事如封禅并两朝三代为相之类【二十七类】崇文总目云陈翺撰干符中裴紫芝续一卷载唐衣冠盛事乐史广卓异记二十卷集圣贤神仙之事【崇文目广唐卓异记三卷 雍熙三年正月上】唐志杂家李文成博物志十三卷
  唐止戈记
  志兵书刘秩七卷 崇文目总集止戈书五十卷【未详】
  唐科目记
  见科举
  唐四时记
  志薛登撰四时记二十卷
  唐洽闻记
  志小说家郑遂一卷【崇文目同 晁氏志云郑常】 书目二卷唐郑遂类次古今书史异闻凡百五十六条
  唐读书记
  旧志儒家读书记三十三卷王劭撰
  唐青宫要记
  旧志儒家青宫要记十卷天后撰
  唐国朝传记
  志杂传记类刘餗国朝传记三卷国朝旧事四十卷书目传记三卷凡一百九十事
  唐中台志
  志传记类李筌中台志十卷 书目十卷李筌録辅弼邪正之尤者起商伊陟终隋虞世基以皇王霸乱亡五者第之而为鉴戒唐相以李林甫陈希烈附皇道筌上元中乃自表天寳初迫以缀名云景德中曽致尧以筌叙事简略褒贬未当乃为广中台志八十卷自黄帝得六相而下至于唐末类事为二十四门【致尧着为臣要纪十五篇】
  唐辨疑志
  志小说家陆长源辨疑志三卷 书目三卷辨世俗流传之谬
  唐通志
  旧唐书归崇敬传授司业兼集贤学士与诸儒官同修通志崇敬撰礼仪志众称允当
  唐典章文物志 法象志
  旧唐书李淳风所撰典章文物志等书行于世论前代浑仪得失之差著书七卷名为法象志奏之
  唐礼志
  志礼类丁公着礼志十卷
  唐孝行志
  志杂传记类赵珫孝行志二十卷 柳宗元孝门铭曰在帝有虞以孝烝烝仲尼述经以教于曾惟昔鲁侯见命夷宫亦有考叔寤庄称纯
  唐经畧志
  书目唐年经畧志十卷张陟撰始征伐四夷终朝贡皆唐时事
  淳化续翰林志
  淳化二年十月辛巳翰林承防苏易简献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诏藏史馆仍赐诗二章又飞白玉堂四字以赐 唐志职官类李肇翰林志一卷杨钜学士院旧规二卷杂史类韩偓金銮密记五卷 书目次续翰林志一卷苏耆撰摭易简所不及载者一十九事附当时名人诗翰林杂记一卷学士李宗谔集翰苑规制恩例着为定式【祥符中上之】 天圣四年三月十五日钱惟演为金坡遗事三卷太宗御札御诗及铭共九首真宗诗六首标于上篇终以杂记晁逈别书三事附焉 周必大玉堂杂记三卷
  淳化史氏懋官志
  五年四月戊申直史馆钱熙至自宋州得赵隣几所撰补防昌已来日厯三十六卷文集三十四卷所着鮿子一卷六帝年畧一卷史氏懋官志五卷他书又五十卷来上诏以钱十万赐其家 直史馆冯起撰御试三牓碑淳化初中允和防撰七牓题名记以献遂直集贤院【并补注父凝所撰古今孝悌集成十卷以献】 宋庠掖垣丛志三卷
  至道总仙记【见后列仙传】
  二年四月知黄州乐史献百三十七卷目录四卷帝宣示宰臣付史馆
  景徳卤簿记
  三卷景徳二年十二月乙巳朔南郊卤簿使王钦若上大中祥符封禅记 奉祀记 祀汾隂记
  祥符元年十二月壬辰龙图阁待制陈彭年请自天书降至封禅毕编録藏之秘府诏李宗谔丁谓及彭年纂录谓等就起居院编录至三年十月书成凡五十卷皆先为记事次列仪注御制册祝乐章步虚词御札诏敇德音表状颂碑铭记賛分门载之庚申丁谓等上之帝为制序祀汾隂礼毕亦诏谓等撰记六年八月丁丑成五十卷七年谓与李维等又作迎奉圣像记二十卷降圣记五十卷奉祀记五十卷天禧元年十一月辛亥维等以献
  祥符先天纪 【天源录】
  祥符八年十月十五日【壬辰】知制诰盛度上圣祖黄帝天源录五卷命王曾晏殊编未备事迹二十八日乙巳枢密使王钦若上纂集圣祖事迹十二卷以先天纪为名【中兴书目二十六卷】御制序九年三月戊午钦若上续成先天纪三十二卷诏褒之天禧元年六月乙未赐辅臣先天纪人一本 唐志神仙类杨上器注太上元皇帝圣纪十卷
  天禧大礼记
  天禧元年正月辛丑朔上玉皇寳册壬寅上圣祖册己酉上太庙六室寳册辛亥合祭天地天安殿上尊号册寳上寳册礼毕亦诏礼仪院撰记时王钦若李迪继判院杨亿知院又成天禧大礼记四十卷二年正月戊午以献【宰相钦若等上】
  天禧五岳广闻记
  三年二月丙辰宰臣王钦若上防灵志百卷诏名五岳广闻记赐序冠篇手诏褒之 封芝翠检篆玉英辞桂旗羽盖云屋风扃
  景祐卤簿图记
  宋绶十卷
  庆厯文武贤臣治蜀编年志
  书目一卷庆厯初王玉纂章詧为序始唐武徳戊寅逮庆厯壬午凡四百二十五年治蜀贤臣以年编次
  皇祐大飨明堂记
  二年九月亲祠明堂制度损益多由上裁酌十月诏宰臣文彦博宋庠参政高若讷史馆王洙编修大飨明堂记三年二月五日丙戌彦博等上二十卷目録一卷彦博言编修起三月戊子降诏迄季秋辛亥礼成广记而备言之虑简牍颇多仰烦圣览因纂成皇祐大飨明堂纪要三卷以闻庚寅内出御制序从所请也令崇文院镂板以赐近臣
  治平十国志
  见杂史
  熙宁都水名山记
  八年七月四日右谏议大夫沈立进都水记二百卷名山记一百卷
  元丰新修大乐记
  三年置局修制太乐知礼院杨杰以前后讨论大乐奏议所承诏防编为三卷又以元祐乐议七篇附卷末
  建炎中兴记
  龙图直学士耿延禧承诏着建炎初继綂事迹一卷李纲编建炎时政记三卷自元年五月一日以后至八月十八日
  建炎进退志
  李纲建炎进退志总叙四卷
  乾道筹边国志
  三年十二月八日参政蒋芾上
  淳熙圣徳记
  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左司郎中王正已进皇帝圣徳孝感记诏付史馆
  嘉定圣徳记
  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吏侍彭龟年之子钦纂龟年劝讲所得圣语及事实本末名圣德记上之诏付史馆玉海卷五十七
<子部,类书类,玉海>

《玉海》 相关内容:

前一:6
后一:8

查看目录 >> 《玉海》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