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3

 会仙峯在岳庙右
  降元峯在岳庙西仙箓云昔炎帝之女致斋于此感元君降故名
  文殊峯在岳庙北衡岳志唐宣宗太子慕道自霍之衡至峻坡西望见金色瑞相弥陀僧以为文殊降故名
  金简峯在衡山后东为大禹岩衡山记天柱之掖有金简峯禹治水时获金简玉书处
  云密峯在衡山西北衡山记云密峯有大禹治水碑皆蝌蚪文字碑下有石坛流水潆之最为胜境仙岩峯在衡山后下有石岩南有大洞道家谓为朱陵洞天之东门
  翠鹫峯在岳庙北
  崱屴峯在衡山后世传惠车子修行处
  祥光峯亦名鹤鸣峯在岳庙西
  雷祖峯在衡山后当祝融之麓
  白云峯在紫盖乡有白云洞为朱陵洞天之东便门九女峯在紫盖乡
  灵禽峯在岳庙西北
  云隠峯在紫盖乡
  耆阇峯在岳庙北
  喜阳峯在祝融峯之左
  鳯凰峯在永平乡衡岳志昔祝融君登南岳谒元君感碧鸡鳯凰集此故名记云上有峻坡生梧桐朱鸟荐瑞故来仪焉马融赋云惟梧桐之所生兮在衡山之峻坡
  采霞峯在武阳乡即应相峯衡岳志齐禇白玉字元璩隠南山十余年采霞而食因名
  晓霞峯在县东每旭日衘山丹霞掩映
  巾紫峯在县北山无林木多杜鹃花状若紫巾上有紫金台下有白龙潭流杯池
  吐雾峯与巾紫相连山雾升腾虽晴亦雨
  日华峯在岳庙东一名日盖峯
  圣灯岩在衡山金简峯岩有瑚芝每隂晦之夜灵光上下如秉烛状
  靖居岩在县西二里有飞泉古木罗汉果树泻洪亭在其上宋张公绶泻洪亭诗潺潺石磴泻洪泉路蹑丹梯入紫烟应有高人无问处庵罗双树碧参天懒残岩在衡山后唐异僧懒残居此甘泽謡懒残者名明瓒衡岳寺执役僧也遇食即収所余而食性懒而食残故号懒残也邺侯外传甞于衡岳寺读书懒残谓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
  朱陵洞在衡山有泉悬若垂帘洞渊集衡山洞名朱陵太虚之天汉武帝外传西王母谓上元夫人曰共造朱陵山食灵其味甚美忆此有七千嵗矣唐杜光庭三十六洞天记朱陵洞天七百里在衡州衡山县朱子诗诗成天柱峯头月酒醒朱陵洞里风毘卢洞在衡山芙蓉峯衡岳志毘卢洞往往有佛光显现常于望日亭见之甚确竺庵禅师曰山形似洞故以洞名周围五十余里传即古禹王城也
  静谷在衡山巾紫峯右明忠诚伯茹瑺游息处试心石在衡山会仙桥衡岳志路并石侧足以入前崖挺出下临万仭之壑
  飞仙石在衡山黄庭观魏夫人飞升处衡岳志魏夫人坛是一巨石其上圆阔其下尖浮寄于他石之上一人试手推即动人多致力即不动游人至洁焚香以指防之亦防动或云麻姑送夫人乗云至此云化为石也
  响石在岣嵝峯洽闻记岣嵝峯有响石呼唤则应兴乐江在县三都受衡阳诸小溪水入于湘宋张栻游南岳唱酬诗序乾道丁亥十有一月与晦庵聨骑渡兴乐江宿雾尽巻诸峯玉立心目顿快
  茶陵江在县南源出芝水会安仁之水入于湘乌石港在县西南十里水出衡山东入于湘
  龙隠港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出衡山下东入湘舜溪在衡山又名舜井
  夕阳溪在衡山石榴峯下
  甘溪 苦溪在县东出武阳乡入于洣
  石湾浦在县东发源鳯凰山入湘
  雷家浦在县南三十里
  络丝潭在衡山岳庙后
  观湘洲在县东上有观湘书院
  寿涧在紫盖峯下
  雷池在祝融峯
  流杯池在巾紫峯下石上九曲可以流觞
  老龙池在崱屶峯右
  洗衲池在衡山方广寺侧世传梁惠海尊者洗衲于此
  虎爬泉在祝融峯
  贯道泉在衡山湘南寺后
  白泉衡岳志在九真观泉自岩窦迸出清泚甘冽其色早晚两变有白大如钱白如玉隠于石窦间人罕得见遇者吉祥延寿
  白鹤泉在白泉侧罗含湘中记衡山有悬泉滴沥嵓间声泠泠如弦音白鹤回翔其上如舞
  金井在县西北
  耒阳县
  虎踞山在县东四里
  侯计山在县东七十里水经注耒阳县有汉水东出侯计山广舆记一名侯憇山诸葛武侯甞憇此石臼山在县西二十里明一统志有石臼巨人迹旧传苏躭甞游此有苏仙祠在焉
  马阜山在县北二里盘踞二十余里
  侯昙山在县东南八十里九域志耒阳有侯昙山明一统志一名侯堂山跨安仁县界有石井常涸遇旱祀之则水出祀毕水仍干
  鷔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其形独秀不与众山连旧传有白鷔翔于上故名
  相公山在县东北四十里蜀相诸葛武侯甞驻兵于此因名
  城冈山在县西北五十里明一统志冈峦秀防东西有银瓶皮防二峯对峙北有清溪水注白马渡天门岭在县东南四十里石岩中有流泉祷雨多应樟楻岭在县南二里汉处士罗训隠此
  狮子岩在县西三十里明一统志岩有石乳滴成狮子状宋隠士侯彭老避暑于此亦名侯公岩
  直钓岩在县东南六十里无械仙翁修炼处
  五色石范绾云林石谱衡州耒阳县土中出石磊块巉岩大小不等石质稍坚一种色青黒一种灰白色一种黄而斑四面竒巧扣之无声
  耒水在县东南汉书地理志耒阳县注师古曰在耒水之阳水经耒水出桂阳郴县南山又西北过耒阳县之东又北过酃县东北入于湘注耒阳东傍耒水水东肥南有郡故城又耒水西北至临承县而右注湘水谓之耒口
  肥水在县南三十里水经注汉水东出侯计山其水清澈冬温夏冷西流谓之肥川隋书地理志洡隂县有肥水
  大别水在县东三十里水经注十三州志曰大别水南出耒阳县太山北至县入湖也
  浔水在县东五十里源出安仁界流至鷔山乡入于耒
  马水在县东北七十里出马水乡至小江口入耒白沙浦在县南十五里
  雨瀬在县西南耒水中荆州记耒阳有雨瀬县时旱百姓共壅塞之则甘雨溥降若一乡独壅则雨亦偏应随方所祈信若符刻
  靴洲在县东耒水中俗传塟杜甫遗靴于洲上明解缙诗蔡伦池上雾如纸杜老祠前秋日黄为问靴洲江上水流船三日到衡阳
  石卢塘在县东七十里水经注肥川之北石卢塘塘池八顷其深不测有大鱼常至五月輙一奋跃水涌数丈波襄四陆细鱼奔迸随水登岸不可胜计汤池在县东南其水夏温冬沸水经注温泉水在郴县之西北左右有田数十亩资之以溉常以十二月下种明年三月谷熟温水所溉年可三登其余波散流入于耒水也
  蔡伦池在县西南二里庾仲雍湘州记应阳县有蔡子池南有石臼云是蔡伦舂纸臼刘澄之江州记蔡子池南有石穴深二百许丈石色堪为书砚
  常宁县
  逍遥山在县东六十里九域志常宁有逍遥山墖山在县东南山腰有阿育王叠石墖藏典昔阿育王叠石建释迦真身舍利白玉净相寳塔其在南瞻部洲者十有九此其第九墖也
  盟山在县北七十里
  舂水水经注湘水又西北得舂水口水上承营阳舂陵县西北潭山又北迳新宁县东又西北流注于湘水也隋书地理志新宁县有舂江
  吴水在县西源出永州界迳县入湘
  樟水在县北合宜水入湘
  宜水在县北水经注湘水又北与宜溪水合水出湘东郡之新宁县西南新平故县东众川防浪共成一津西北流东岸山下有龙穴宜水迳其下天旱则拥水注之便有雨降宜水又西北注于湘隋书地理志新宁县有宜溪水
  安仁县
  鳯凰山在县东南二里
  熊耳山在县东南十里明一统志山高峻状若熊耳有逺天湖可容万家
  杨梅峯在县西北十里明一统志五代时马殷将欧阳頵于此立寨屯兵以备南汉宋沈通父子亦保障于此
  大石岭在县东二十里
  寳墖岭在县东南十里
  李朝洞在县南七十里
  巨人迹石在县大石岭
  小江水在县南合洣水入湘九域志安仁县有小江水
  永乐水在县南源出郴州清溪迳县境流至衡山义塘合洣水入湘
  白沙江水在县北三十里
  药湖在县东南四十里世传神农洗药于此
  潭湖在县北二十里
  月潭在县东南寳墖岭下
  县
  吾登山在县西二里旧名湘山明嘉靖间知县易宗周更名
  云秋山在县西四十里广舆记云烟黯淡常如秋时青台山在县北十里
  万阳山在县西南八十里府志周回三百里上有古木怪石盖众山之宗按即汉书志县母山也一名万阳山
  黄阳山在县西炎帝陵前十里两峯并峙如双幢然桥头峯在县北茶陵界
  大风岭在县东四十里
  牛岭在县东永宁界世传许旌阳逐蛟蛟化牛伏此集雷岩在县东八十里
  洣江在县西水经洣水出茶陵县上乡西北过其县西府志洣泉在县东洣水之源合云秋水北流迳茶陵州之南西北过攸县与容水洋湖水会入湘水斜瀬水在县西二十里
  云秋水在县西四十里经云秋山下东北流县治东复折西北合洣水入湘
  沔渡水在县东源出万阳山
  河漠水在县西十里与斜瀬水会
  湖后汉书郡国志县注荆州记曰有湖周回三里水经注县有湖湖中有洲洲上民居彼人资以给酿酒甚醇美谓之酒嵗常贡之湖边尚有县故治宋史地理志嘉定四年置县因湖为名按宋置县今酃县也与汉县皆以湖名府志曲附通典载入衡阳县湖竟无可考然详按水经居耒洣之间今县洣江北去耒水南来湖在酃县无疑与衡无渉
  桃溪在县南五十里源出云阳北流合云秋水至茶陵会洣水入于湘
  鸣玉泉在县治
  龙王井在县东洣泉坊
  桂阳州
  鹿头山在州治东
  大凑山在州西广舆记旧经云出银矿当其盛时烹丁纷错商旅辐凑故名开寳二年上览桂阳监嵗入白金数谓宰相曰山泽之利虽多颇闻采纳不易诏减三分之一
  龙渡山在州南三十里
  潭流岭在州北一百三十里
  职方岩在州西南宋黄照隣读书处照隣官职方因名
  屯湖水在州南三十里源出龙渡山北流入郴界为招旅江民田多资灌溉
  湟水距州七十里水经注徐广曰湟水一名洭水出桂阳通四会亦曰漼水也汉武帝元鼎元年路博徳为伏波将军征南越出桂阳下湟水即此水矣桂水其别名也又桂水出桂阳县北界山山壁高耸三面特峻石泉县注瀑布而下北迳南平县而东北流届钟亭右会钟水通为桂水也故应劭曰桂水出桂阳东北入湘
  乌龙潭在州北十里
  十八滩在州西水石相激防二十里
  锦泉在州治内
  临武县
  韩张山在县治后明一统志唐韩愈张署同时迁谪韩令阳山张令临武及北还会宿于此故名宋绍兴间佥判范寅因作韩张亭
  舜峯山在县西三十相传舜南廵驻此上有舜祠山顶平衍四面壁立邑民尝据巅筑寨为避兵之地华隂山在县西三十里隋书地理志临武县有华隂山广舆记跨临武蓝山两县高秀如华岳
  石龙岩在县西二十里明一统志有石如龙嵗旱洗之即雨
  秀岩在县南十五里石室天成可坐数百人四壁璀璨彩色俱备下有二穴水出其左为溪流二百余步复入右穴伏而不见泠泠之音乍逺乍近宋邑令王淮以米南宫所书秀岩二字防诸石壁以名之金粟岩在县西北二十里石壁峭防飞泉下注龙洞在县北二十里中有潭潭中石龙长丈余时有烟云缭绕
  溱水在县南水经溱水出桂阳临武县南绕城西北屈东流注溱水导源县西南北流迳县西而北与武谿合山海经曰肆水出临武西南注于海入畨禺西肆水盖溱水之别名也
  骡溪水在县西南源出西山东北流与武水合武水在县西北水经注武溪水出临武县西北桐栢山东南流右合溱水乱流东南迳临武县西谓之武谿县侧临谿东因曰临武县通典临武县有武谿汤池在县东五十里石山连峙池在山半水如汤沸石栏内幽草竒卉隆冬不萎下有田数亩四时可种山巅一池乃其源也其热尤甚旁石皆热即寰宇记所谓焦石
  贾公井在县治后明初邑令贾元凯凿
  蓝山县
  茅龙山在县西十里
  九疑山在县西五十里宁逺界九域志蓝山县有九疑山详永州府
  黄蘖山在县西九十里广舆记山产黄蘖故名亦谓之都厐山与连州分界即五岭从东第三都厐岭是也
  石柱山在县北五十里明一统志一名天柱下有岩洞石乳融结竒怪万状
  东楼峯在县南五十里其下有岿水
  蓝岭在县北四十里山势广袤跨桂临宁逺蓝山之界四时苍翠邑以此名九域志蓝山县有蓝山羊车岭世传有仙以羊驾车经此
  舜岩在县西舜乡石窟中有水腾沸即舜水之源钟水在县东水经钟水出桂阳南平县部山北过其县东又东北过宋渚亭又北过钟亭与鸡水合注部山即部龙之峤也五岭之第三岭也钟水即峤水也庾仲初曰峤水南入始兴漼水注于海北入桂阳湘水注于江是也鸡水即桂水也
  舜水在县西源发舜岩经县西合岿水歴桂阳常宁界入湘
  岿水在县南三里源出九疑东北合春水入于湘蓝溪水在县北四十里出蓝岭下与舜水合
  疑水九域志蓝山县有疑水
  嘉禾县
  石燕山在县北十里广舆记顶有石壁夏秋雨过小石坠下如燕雌雄相比可为药
  石门山在县北十里有岩穴如门岿水贯其中桐梁水源出晋岩飞流悬注
  珠泉在县城北吐沫如珠
  永州府
  零陵县
  高山在城内一名东山上有法华寺
  辉山在城内旁有绿井
  万石山在府治后唐崔能作万石亭栁宗元为记九域志零陵县有万石山
  香零山在城东五里明一统志唐栁宗元甞登蒲洲石矶以望之名胜志地产香草唐世上供郡人若之刺史韦宙奏罢
  西山在城西唐栁宗元记穷山之高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零陵山水志自朝阳岩至黄茅岭而北长亘数里皆西山也
  羣玉山在城西宋董居谊宅仙洞记零陵县西二里为羣玉山地势清胜一郡之竒观也山之下有宅仙洞
  石城山在城西五里
  小石城山在城西黄茅岭北唐栁宗元有记
  嵛山在县南二十里孤峯秀出
  云庄山在县南四十里
  鵶山在县南一百五里
  阳明山在县东南一百里山高崄絶明嘉靖间有僧秀峯禅定于此今为秀峯道场
  戴花山在县西南五十里
  永山在县西南一百里永水出焉永州因山得名石角山在县东北五里
  福田山在县东北五十里明一统志崖壁峭絶中有孤峯岿然俗名阿育王塔下有如意泉
  芝山在县西北去西山二里蒋本厚永州山水纪山顶一洞入数十步稍暗从东北出见潇湘合流处焦山在县西北一百里晏殊要帝舜南巡憩息之所
  乳泉山在县西北一百四十里
  金牛岭在县东二十里
  石门岭在县东五十里明一统志岭上有石门如楼阁羚羊往来其间
  五星岭在县南四十里蒋本厚永州山水纪零陵山水之佳无过东南东南最高者无过五星岭壁立千寻行径止容一人至絶顶众山罗列如儿孙
  鸣水岭在县南一百十里有瀑布泉声闻数里黄龙岭在县北二百里下有黄龙观
  黄蘗岭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连亘道州猺獞居之华严岩在府儒学后唐为石门精室栁宗元有诗朝阳岩在城西潇水之浒岩有洞名流香洞唐元结以岩东向遂名朝阳且为之铭
  火星岩在朝阳岩之上石上多镌宋人题识明太守唐珤更名徳星
  澹山岩在城南宋王淮记岩去城二十五里许昔有澹姓者家焉遂名澹岩旧经云有周正实者秦时人隠居于此未来之事皆能先知
  丹崖在县南百里广舆记唐永泰间陇西令唐节去官家崖下自称丹崖翁元结刺道州特访之作铭曰磳磳丹崖其下谁家门前钓舟篱下钓车不知防峯为尔四墉竹出岩下泉飞户中
  承平洞在县西一百里林泉深邃
  红玉洞在县西四十里相传何仙姑修炼处
  龙洞在县西南七十里明一统志唐世旻所居地刘建锋举为永州刺史马殷攻之不屈而死后或闻钲鼓声且数昼见甞有一木自洞流出止于石荆岸人送之中流诘旦复还如是者数四适天旱祷而雨遂取其木像而祀之今石荆岸有庙
  小丘在城西钴鉧潭朱子云庄山诗小丘横翠几层嶂复嵯峩
  鸂鶒石在府治云林石谱永州署依山有一石聨缀石上宛若水禽有唐人刻字目之为鸂鶒石
  化石在城南八十里有石状如人郡国志昔淮南王兵败被逐至此化为石
  湘水在城西水经湘水东北过零陵县东又东北过洮阳县东又东北过泉陵县西钱邦芑湘水考湘水自全州而下至永州府城北与潇水合曰潇湘歴祁阳合桂阳诸水过回雁峯下至衡州城北与烝水合是为烝湘经湘隂入洞庭与沅水合又曰沅湘此三湘也
  潇水在县西朱子考定九江之一即营水也水经注营水出营阳泠道县南流山西流迳九疑山下又西迳营道县又东北迳营浦县南又西北迳泉陵县西又北流注于湘水朱子韩文考异曾子开曰湘水出全潇水出道二水至永合而为一以入洞庭地理今释潇水一名营水出今湖广永州府宁逺县北注湘水按水经注洞庭之渊潇湘之浦潇者水清深也绎其大指犹曰清湘云尔非二水也然朱子考定九江以潇烝易潕澧又于考异中着曾子开之説必有所据今以营水考之其所出泠道今宁逺也所经泉陵今府治也导源委输潇营合一异名同水盖不诬矣永水在县南百里源出永山流入潇水
  黄溪在县东七十里栁宗元记环永之治百里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愚溪在城西一里栁宗元愚溪诗序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甞居也故姓是溪曰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今予家是溪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得专而名焉宋苏轼诗应同栁州栁遂使愚溪愚
  高溪在县北九十里广舆记宋干徳中有唐叟者世居溪上一日厌喧杂登舟而去往来垂钓伏腊则暂归受子孙谒见如是者三十年杨万里为之建高风亭
  石簰滩在县北四十里明一统志其石皆片断连缀状如簰筏或云秦始皇造桥于上有异人乘簰往助之后弃簰去
  垂幔滩在县西南百里枕湘江之岸峭壁倚穴遥望如帷幔
  钴鉧潭在城西唐栁宗元记钴鉧潭在西山西冉水自南奔注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小石潭在县西唐栁宗元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伐木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石马潭在县北五十里
  蒲洲在县东十里栁宗元甞登蒲洲石矶有诗南池在城东栁宗元游宴南池序于暮之春徴贤合姻登舟于兹水之津连山倒垂万象在下浮空泛景荡若无外横碧落以中贯凌太虚而径度
  圣泉在府学内
  袁家渴在城东唐栁宗元记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瀬合其地世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在袁家渴西南栁宗元记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昌蒲被之青鳞环周
  石涧在石渠西北栁宗元记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亘石为底逹于两涯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司马塘在县北以栁宗元名
  湮塘在县东北百余里其深莫测明一统志相传昔有民得一鳝将烹之有老叟曰此湘江之龙也烹之恐祸及民怒以为诞排之翼日一村俱湮
  发珍井在府治内明唐瑶铭有冽寒泉潇湘通脉一勺分甘民力乃足载闻易训井井往来涖兹土者尚慎之哉
  紫岩井在城内宋张浚号紫岩居永濬此因以名井吕虎井在城东山上明一统志吕防驻兵于此挿剑泉涌谓其有力如虎因名
  祁阳县
  龙山在县儒学后
  大寳山在县东四十里与祁山对峙其中流水纡曲凡十余渡山腹有路蜿蜒达梅溪青冈
  白水山在县东六十里九疑诸水至此合流双峯夹峙束而为沟名紫罗峡名山记山下有水白如练苦竹山在县东一百里
  包山在县西一百四十里
  祁山在县北十五里名山记县居此山之南故名祁阳
  乌符山在县北六十里宋逸士蒋晖所居有吕嵓题壁诗白玉蟾镇蛟符
  四望山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山最高登其巅望见衡邵永道四郡
  三台山在县东北十五里三峯秀出
  白鹤山在县东北三十里明一统志昔楚白公出奔避此其末孙屈处静炼丹絶顶跨鹤仙去仙坛丹灶存焉
  云头山在县东北四十里
  石门山在县东北九十里高岩夹立一水涌波又名峡山有似三峡也
  排山在县东北百里为衡祁两县界置驿
  石鷰山在县西北九十里水经注湘水又东北得□口水东南流迳石鷰山东其山有石绀而状鷰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风雷相薄则石鷰羣飞颉颃若真鷰矣罗君章曰今鷰不必复飞也九域志祁阳县有石鷰山
  竹岭在县东六十里
  熊罴岭在县北三十里
  楼真岩在县北三十里
  灵岩在县东北六十里
  雷泽洞在县西七里
  狮子垘在县南一里湘江之侧有巨石状如狮子古防云狮子衘毬出状元明成化庚子水泛垘口沙壅如圆毬时姚江王华馆于邑寗良家明年辛丑华廷对第一遂应其防云
  镜石浯溪考在磨崖碑之左以溪水拭之可鉴人须眉昔有窃去者石遂暗归则明彻如故吴璥祁阳石镜铭楚之南粤之北惟祁之阳懿厥质江山千里何咫尺天之苍苍其正色
  祁水在县东即寳庆之余谿水也入县境东北流九十里至县城北入湘水罗含湘中记零陵有祁水注湘水经注湘水迳祁阳县南余谿水注之水出西北邵陵郡邵陵县东南流注于湘其水扬清泛浊水色两分
  清江水在县东百里源有七泉流至归阳市与白河江合
  白河江水在县北百里源出马江步大泉陂流至两江口会清江合流入湘清江水绿白河江水白如泾渭两分天下名胜志浯溪流入湘江有清江白河江及三江水皆注之
  浯溪在县南五里唐元结刺道州爱其山水因家焉作大唐中兴颂顔真卿大书磨崖石刻之溪上有峿台唐亭浯溪考自双井发源绕漫郎宅过渡香桥北入湘范成大鸾録浯溪近山石涧也歕薄有声流出江中临江石厓数壁才高寻丈中兴颂在最大一壁碑之上余石无防所谓石厓天齐者丹鉊总録浯水有二北浯在琅琊南浯在九疑零陵陆容菽园杂记浯溪峿台唐亭皆在今永州府祁阳县治南五里唐元结次山爱其胜异遂家其处命名制字皆始于结字从水从山从广曰吾者旌吾独有也
  溘浪滩在县东八十里滩上有潭潭底有巨钟一巨锅一有时而鸣锅鸣则旱钟鸣则雨
  潭在县东二里深不可测明一统志昔人有潭二字刻于崖上
  甘泉在县治北一里许水色深靓甘芳清冽湘南第一泉也邹浩甘泉铭山下出泉其甘如醴井冽而食大国百里莫之令而自均民到于今受其利云行雨施自今伊始水不可以中止其孰止之
  寒泉在县西南元次山文编湘江西峯直平阳江口有寒泉出于石穴峯上有老木寿藤垂防泉上近泉堪戙维大舟惜其防蔽不可得见踟蹰行循其水本无名称也为其当暑太寒故名曰寒泉
  东安县
  象鼻山在县东一里
  八十四山在县北一百五十里山周四十余里卢洪水出焉经此山者凡八十四涉故名
  赤石山在县西五里岩石皆赤
  金鳯山在县西三十里上有天宁寺
  唐防山在县北一里
  黄华山寰宇记昔有猎者于此见二鹿俄有人问云见二马否答曰但见二鹿其人曰吾为虞帝五至衡山与安上道士相闻是吾二马也
  狮子岭在县东三十里
  金字岭在县西四十里下有舜庙亦名舜峰
  诸葛岭在县南三里明一统志先主牧荆州遣诸葛亮督零陵长沙桂阳三郡调赋屯驻于此
  石牛岭在县北一百十里
  龙岩在县北一百里明一统志相传昔有樵者遇黄衣九老曰吾九龙居此久矣语讫不知所在
  卢洪江水在县东源出清化乡流入零陵高溪江口入湘
  道州
  元山在儒学后以唐李郃宋吴必达乐雷发三状元得名
  安定山在州西二十里宋周惇颐故宅在其麓山西石壁刻道山二大字
  营山在州西四十五里隋书地理志营道县有营山九域志县有营道山
  五老山在州西北五里山下有五龙井详祠祀潇山在州西北二十五里
  白鸡山在州西北六十里与广西全灌诸山聨接穿岩在州西三十里一名月岩名山记东西两门通道岩前有石如走猊伏犀其状不一明王会月岩图记自东观之如月上自西观之如月下就中观之如月之望随行进退盈亏万状
  斑竹岩在州南五十里述异记昔舜南巡塟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协哭泪下沾竹竹文上为之斑斑然
  含晖洞在州南五里唐刘禹锡记薛景晦为道州得异境有石室穹然如夏屋因名曰含晖钱邦苞记洞内镌周惇頥同隣人蒋瓘陈赓欧阳丽治平四年三月六日同游道州含晖洞二十八字
  窊尊石在州东唐元结集州东左湖湖东有小石山山巅有窊石可以尊乃作亭尊上又诗巉巉小山石数峯载窊亭窊石堪为尊状不可名
  五如石在州东唐元结序涍泉之阳有怪石焉名之曰五如建五如亭郡国志五如石在道州左北岸前后左右及登山巅皆相似故以五如名
  祁寮石郡国志在道州子城西开元寺前江东王安中谪居每乘舟往来在上刻祁寮维舟石五字濓溪在州西二十里道山之下宋周惇頥世家其间宋史周惇颐传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峯下前有溪取营道所居濓溪以名之名山记道山下有石窦深广不可穷有泉溢窦而出者濓溪也按今江西九江府濓溪周子诗云吾欲固易足名廉朝暮箴又苏轼诗云先生本全徳廉退乃一隅则九江自为亷溪而营道乃濂溪也
  庳滩在州宜阳乡舟行至此入泷有险滩二十四巫滩麻滩流滩其尤也
  爱莲池在州儒学西濂溪书院之北
  知时泉在州望仙门内明一统志凿石像龙以导其流夏至则盈秋分则涸宋绍兴间郡守辛斆建亭泉上
  七泉在州城东唐元结七泉铭序凡人心若清惠必忠孝守方直终不惑也故名五泉其一曰潓泉次曰泉次曰涍泉汸泉淔泉欲来者饮潄其流有所感发矣一曰漫泉自旌漫浪也一出东山命曰东泉圣脉泉在州西濂溪故里名山记清冷莹彻如飞霜喷玉大旱不涸积雨不溢知州方进刻其上曰圣脉故人呼圣脉泉
  宁逺县
  九疑山在县南六十里亦名苍梧山山海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塟在长沙零陵界中郭璞曰山今在零陵营道县南其山九峯皆相似故云九疑古者总名其地为苍梧也汉书武帝纪注九疑山半在苍梧半在零陵又地理志营道县九疑山在南水经注盘基苍梧之野峯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谿岫壑负岨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唐元结集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峯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亦曰舜登九疑疑巳而悲从人有作九悲之歌因谓之九疑有九水出于山中四水南流注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若度其高卑比洞庭南海之崖直上可二三百里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则防焉九疑山图説九峯箫韶女英石城娥皇朱明桂林华盖巴林石楼也明一统志九峯之外障曰万嵗山
  天门山在县东南四十里
  追凉山在县东北七十里
  舂陵山在县东北七十五里五山相接舂水出焉石梯岭在县西北八十里
  玉琯岩在县南九疑山去舜源峯五里晋书律厯志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璟于泠道舜祠下得玉琯十二上于朝
  高士岩在县南舜祠之西明一统志旧名野猪岩亦名啸父昔有猎者见羣豕逐入岩不见因得乐噐一部无为观道士献于朝
  龙岩在县西南丹桂乡
  紫虚洞在县南唐道州刺史薛伯高命曰斜岩宋至道初太守张观改名有防凖题名
  碧虚洞在县南亦名嘉鱼洞唐元结名曰无为洞上有李峤篆刻中有水通九疑山之碧虚桥南注舜溪彭祖石在县南明一统志地名彭祖村有池池内有石若钓矶上有人迹世传彭祖甞至此
  舜源水在县南六十里源出舜源峯流至县东西折西北与沲潇二水合流经府城入湘
  舂水在县北源出舂陵山又名都谿水流经衡州府入湘罗含湘中记零陵有舂水注湘水经注都谿水入舂陵县北二十里仰山南迳其县西县本泠道县之舂陵乡盖因舂谿为名矣又西与五谿俱会县有五山山有一谿五水会于谿门故曰都谿也西北流迳泠道县北又北流注于湘水也
  天湖在九疑山九疑志在麓牀三级之上水常自溢中有禽大如雁锦羽尾长六尺湖东有洞洞左右二石人如冠剑而立
  采药池在县北五里
  青涧王歆之神境记九疑山过半路皆行竹松下夹路有青涧涧中有黄色莲花芳气竟谷
  永明县
  亭山在县治后一里
  白塔山在县西五里唐武徳中置县治于此
  镇峡山在县西六十里为入粤通衢
  大掩山在县北十五里掩水出焉
  白鵞山在县西北十五里
  都厐岭在县北五十里通典道州江华郡有都厐岭今谓之永明岭明一统志东北连掩山西南连荆峡镇其絶顶曰都逢土人语讹呼逢曰厐
  遨水在县西南源出广西富川县木马山流入县界掩水在县西北源出大掩山东流与沲水合经三江口与潇水舜源水合
  江华县
  沱山在县治后旧名三华土人谓之鳯岭
  吴望山在县南五十里九域志江华有吴望山明一统志旧名秦山吴孙权未建号时山忽有声如雷因开洞穴石有文彩权以为瑞唐天寳中改名吴望山冬冷山在县南一百二十里接粤西贺县界
  歌父山在县东南五十里盛之荆州记冯乘县有歌父山传云老父少不娶妻而善于讴歌年八十余病将终命乡里六七十人与上穴中隣人辞归老父歌而送之声振林薄响遏行云
  白芒岭在县西通典道州有甿渚岭今谓之白芒即五岭之一也
  阳华岩在县东南五里宋黄潜狮子岩记潇湘水石之富甲于天下元次山作阳华岩铭谓其下可家焉暖谷在县南五里寒亭之侧蒋之竒记方盛寒入此谷中其气温然虽挟纩炽炭不若也
  沱水在县东九域志江华县有沱水明一统志源出九疑山石城娥皇二峯流至县别为二又十里合为一经三江口合潇水舜源水北流入湘
  砯水在县东南源出九疑山女英峯与沱水合水中多石湍急有声
  秦水源出吴望山广舆记水声呜咽如秦陇
  新田县
  鳯凰山在县东一里又名鹧鸪山
  鳌鱼山在县南五里
  五龙山在县北二十里
  迁官岭在县西十里上有峻石名曰迁官

  湖广通志巻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湖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巻十二
  山川志
  宝庆府
  邵阳县
  六亭山在城内宋毛宪郡州镇邉楼记州治西南可半里许羣山崛起髙下牙错烟朝月夕贡异纳竒昔人作六亭囊括其胜绣谷遐观峙其肩苍雪寒碧防其趾楚望杏冈丹井月池映带左右士君子往往作为歌诗记文以侈其事
  小佘湖山在城东三里有申泰芝祠
  马鞍山在城东四里以形似名
  龙山在城东八十里明一统志龙山秀峰四出面面相顶有龙池泉如涌潮分二泒一入湘乡为涟水一入邵阳为邵水
  四望山在城南二十里居邵阳东安零陵祁阳之间其上皆可望见故名水分数泒流于府境者为霞水迳花桥下防邵水
  髙霞山在城南一百里唐李霞飞升处下有李霞观临霞水
  大禹山宋陈伯震大禹山慈寿寺记邵阳县之北四十五里有大禹山而庙在焉居邵河六十六滩之上石门山在城北四十五里两山夹峙如门资水歕激而下为茱萸滩
  七里花山在城北新宁乡时见白云生其上有望云寺多古木异卉
  大佘湖山在城东南一百三十里山有石岩岩有石如悬岁旱有水自悬石滴下则雨唐申泰芝冲举于此
  邪姜山在城东南一百三十里一名大云山为南岳七十二峯之一水经注承水出邵陵县界邪姜山洛阳山在城东北二里明一统志洛阳山有石室唐申泰芝往来其中明皇感梦以像求得之赐号大国师泰芝世家洛阳故以名山资邵二水防流其下棊盘山在城南五里明一统志石盘广六尺有棊痕名胜志诸葛亮犒师于此名祭旗坡
  资水在城北源出路山禹贡九江之一汉书地理志都梁县路山资水所出东北至益阳入沅过郡二行千八百里水经注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糺山谓之大谿水东北迳邵陵郡武冈县南
  邵水在城北源出龙山岳平顶水经注邵水东防云泉水水出零陵永昌县云泉山西北流至邵陵南又北注邵陵水谓之邵陵水口
  应水水经注应水出邵陵县歴山崖隥崄阻峻崿万寻渊湛于下应水涌于上东南流迳应阳县南注湘水按今邵阳县北有歴江当即应水以水出歴山得名也
  余谿水水经注余谿水出邵陵县东南流注于湘详见永州府祁水
  白羊滩在城西
  孔雀滩在城西其势峻急
  茱萸滩在城北四十里广舆记茱萸滩水势险恶昔人甞建铜柱于岸侧以便牵挽俗谓五十三滩四十八难此其首也又湘州记邵陵县有大溪名茱萸江防甲池在六亭山下相传汉张飞防甲于此因名龙池在城东龙山中多五色鲤又新化县文仙山亦有龙池
  彩塘在城东
  野鸡塘在城西三十里明一统志塘侧石崖峭壁上有二鸡形毛羽宛然
  慈惠泉在城内
  濂泉在城南宋濂溪周惇颐来摄事常饮此泉故名仙泉井在城市东一名曹婆井明一统志昔有曹婆卖酒甞有道人来索媪饮之不厌道人与药一丸云投井中则作酒媪如其言井水皆香美成酒后道人复来媪言无糟饲豕复与一丸投之则皆水矣新化县
  梅山在县南四里宋史西南诸蛮传梅山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熈宁五年开梅山得其地诏置新化县章惇开梅山诗开梅山开梅山万仞摩星躔扪萝鸟道十歩九曲折时有僵木横崖巅负厓直上视南岳回首蜀道犹平川宋吴致尧开逺桥记介荆湖之间有两梅山焉新化为上梅山安化为下梅山
  火溪山在县南四十里
  石槽山在县南六十里半山有飞瀑数丈
  金凤山在县南一百里
  牛栏山在县南一百里山径险峻旧为控扼之所文斤山在县南一百里唐书地理志邵阳有文斤山明一统志山有三峯石壁峭絶半山有石室石桥可陟而登旁有龙池晋髙平令文斤修炼于此
  熊胆山在县北一百里多出异兽其山迤逦延袤西接巴黔
  青云洞在县北熊胆山下洞深不可测有瀑布飞流数丈
  青山洞在县北苍石环起呀若洞府鸾骞虎踞竒怪万状
  城歩县
  太古山在县东九十里
  莲荷山在县西四十里道通绥宁明万厯间知县竹宻建堡于此
  黄茅岭在县北九十里
  武冈州
  都梁山在州东一百三十里水经注大谿又迳都梁南县西有小山山上有渟水既清且浅其中悉生兰草緑叶紫茎芳风藻川兰馨逺馥俗谓兰为都梁山因以号县受名焉荆州记山上有水其中生兰草因名都梁香形似藿香
  紫阳山在州东一百五十里汉谏议周仪读书于此枫门山在州西四十里
  古山在州南五里上有瀑布泉
  云山在州南十五里为道书第六十九福地明一统志山有七十一峯宋郡守汪中立建七十一峯阁有日华山月华山杏花坞投龙洞猿藤水道者岩侯公洞宋陈与义云山诗崒嵂竒峯万叠横山花开后暖风轻楚天曙色才分处一带烟光画不成
  雷霆山在州南二十里
  礼仙山在州南上有洞其深不测
  武冈山在州北五里水经注左右二冈对峙重岨齐秀间可二里旧传汉伐五溪蛮蛮保此冈故曰武冈县即其称焉
  角尖山在州北一百八十里
  寳方山在州东南五里有洞凡八门其径窦委宛相属洞之上怪石参错不可名状而天柱云根最有名南山在州东南十里
  金城山在州东南一百三十里为道书第六十八福地舆地志石真人修炼此山号曰仙都
  竹坪山在州西南一百八十里
  唐糺山在州境后汉书郡国志都梁有路山水经注唐糺山盖路山之别名也
  铜鼓岩在州北三十里
  金钟岩在州东南二十里翠乳交滴成钟形
  圆通洞在州东三十里中有石乳结如寳葢
  和合石在州城内二石相合髙二丈上有秦卢侯二生仙迹
  都梁石在州南城下髙围丈余崭然独峙
  都梁水广舆记水出武冈州城西南防夫夷水经新化益阳界入洞庭
  济水源出城歩经州城南东流与资水合文献通考武冈有济水
  白香湖在州境
  黄塘坡在州城西
  明月池在州城内深百丈
  武陵井在州治西南旧传与武陵溪相通
  新宁县
  峎山在县西十五里上有石如人状
  樟木山在县西四十里广舆记下多猺民皆鸟言花溪山在县西七十里猺獠环居其下
  九龙山在县境九域志莳竹县有九龙山
  夫夷水由县左达大罗江入资水水经注夫水出零陵县界少延山东北流迳扶阳县南本零陵之夫夷县也夫水又东注邵陵谓之邵陵浦水口
  岳州府
  巴陵县
  巴丘山在城内亦名巴蛇冡岳阳风土记羿屠巴蛇于洞庭积骨为丘三国吴鲁肃以万人屯巴丘即此君山在城西洞庭湖中本名洞庭山又名湘山山海经洞庭之山其木多柤梨橘櫾其草多麋芜芍药芎防帝之二女居之是常逰于江渊沅澧之风交潇湘之渊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拾遗记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彻于山顶博物志君山上有美酒数斗得饮者不死水经注君山有石穴潜通吴之包山郭景纯所谓巴陵地道者也是山湘君之所逰处故曰君山矣汉武帝登之射蛟君山志君山洞庭孤絶处也又名湘山状如十二螺髻道书第十一福地北梦言夏潦后江涨势髙遏住湘波溢为洞庭湖凡数百里君山宛在水中秋水归壑此山复居于陆
  艑山在洞庭湖中本名湘山又曰编山史记五帝纪南至于江登熊湘正义括地志云湘山一名艑山在岳州巴陵县南水经注君山东北对编山山多箎竹两山相次去数十里迥峙相望孤影若浮
  响山在城西君山志响山一名鸣山击之铿然有声白鹤山在城南三里岳阳风土记山有白鹤寺其阳有两池内潜巨蟒吕翁招出化为剑又有江叟者甞遇樵夫遗以铁笛吹之无声一日登此吹于紫荆台响震林谷忽见二女子出授药云服此当为水仙女子葢龙女也
  七里山在城北七里宋岳飞屯兵处
  金鹗山在城东南五里昔有异鸟飞集其上故名乌石山在城东南十五里岳阳风土记五山相连亦名五龙山水中有石如墨咽之愈喉膈之疾亦可代
  墨作书
  大云山在城东南一百里盘旋七十余峯上有龙湫石屋
  鸡子山与大云山相接髙四百丈周围险峻惟临湘一路攀援可登其顶寛平可容数千人有井
  福圣山在城东南一百里松柏极茂宋元时兵过伐之斧斤不能入以为神异
  九山在城西南五里九山相连
  九马觜山在城西南四十里有九峯出湖上舟行甚险
  鹿角山在洞庭湖中有鹿角廵检司通鉴纪事后梁开平二年楚攻朗州农王遣将冷业收之楚王殷遣许徳勲拒之追之鹿角镇
  隠矶在城东水经江水自彭城矶东迳如山北注北对隠矶二矶之间有独石孤立大江中山东江浦世谓之白马口
  城陵矶在城西北十五里蜀江西来洞庭南注适防此矶之下水经注江之右岸有城陵山山有故城按矶即城陵山下矶也
  大江在城西北从荆州府石首县北流过城陵矶下合洞庭诸水北防汉水
  三江在城下水经注城跨冈岭濵岨三江其洲南□湘浦北对大江故曰三江也三水所防或谓之三江口矣
  洞庭湖在城西南北接华容安乡二县西南接常徳府龙阳县东南接长沙府湘隂县界本禹贡九江一名云梦泽一名巴丘湖一名太湖书禹贡过九江至于东陵蔡氏集传曾氏曰东陵今之巴陵今巴陵之上即洞庭也因九水所合遂名九江地理今释九江即洞庭湖宋曾彦和以沅渐无辰叙酉湘资澧水合洞庭中东入于江朱子考定九江去无澧二水易以潇烝尔雅十薮楚有云梦郭璞曰巴丘湖是也后汉书郡国志巴丘湖江南之云梦也山海经湘水入洞庭下郭璞曰洞庭地穴也在长沙巴陵水经注湘水左防水青口资水也世谓之益阳江湘水左则沅水注之谓之横房口右属微水经所谓微水经下隽者也西流注于江谓之麋湖口湘水左则澧水注之世谓之武陵江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防大江名之五渚罗含湘中记湘水之出于阳朔则觞为之舟至洞庭日月若出没于其中也盛之荆州记洞庭湖亦谓之太湖韩愈集避风太湖七日鹿角方舆胜览西吞赤沙南连青草横亘七八百里岳阳风土记鼎澧沅湘合诸蛮南黔之水滙于洞庭至巴陵与荆江合青草湖在洞庭湖南水经注湘水自汨口西北迳垒石山又东北为青草湖口右防茍迳北口与劳口合又北得同拌口皆湘浦右迆者也荆州记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百里湖南有青草山故因以为名岳阳风土记青草湖与洞庭相通其南罗水出焉荆江夏秋暴涨则逆泛洞庭潇湘清流顿皆混浊岳人谓之翻流水南迁録洞庭西岸有沙洲堆阜隆起上有青草庙一湖之中有此洲南名青草北名洞庭所谓重湖也杜甫诗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
  赤沙湖在洞庭湖西水经注澧水迳南安县又东与赤沙湖防湖水北通江而南注澧谓之决口岳阳风土记郡有洞庭青草巴丘三湖夏秋水泛与洞庭为一涸时惟见赤沙王粲诗悠悠澹澧口下防赤沙湖防湖在城东南五里亦名翁湖水经注湖之右岸有山世谓之笛乌头石石北右防翁湖口水上承翁湖左合洞浦唐张说集防湖者沅湘澧汨之余波夏潦奔注则溢为此湖冬霜既零则涸为平野岳阳风土记春冬水涸昔人谓之干湖水涨即弥胜千石舟通阁子镇防湖诸山出茶谓之防湖茶
  紫港湖在县西岳阳风土记与洞庭防北通于江阁子湖在县东南岳阳风土记阁子即角子以在洞庭之角故名通鉴纪事后唐天成二年吴攻楚之岳州至君山楚王殷遣许徳勲击之潜军角子湖枫桥湖在县东南
  斗子湖在县东南栁隂夹岸荷香清暑号小西湖白石湖在县北
  翟家湖在县城北
  新墙河在县南六十里明一统志发源临湘县相思山至灌口防洞庭
  三湘浦元和郡国志岳州巴陵县侯景浦在县东北十二里本名三湘浦天监中寳志道人为符书云起自汝蔡迄于三湘后侯景东起于悬瓠汝水之南而败于巴陵三湘之浦也
  黄金潭幽明録巴邱县有黄金潭莫测其深古有钓于此潭获一金鏁引之遂满一船有金牛出奋踊跃而还潭潭因此取名
  石壁潭在阁子镇岳阳风土记一名钓丝潭其深莫测多蛟蜃为行旅之患
  金沙洲在洞庭湖中君山志一名龙堆延袤数里与鹿角对杜甫诗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
  剪刀池在县东北隅岳阳风土记池中有鼎耳髙数尺可容人往来上有识文善泅者常得见之
  白鼍池在县北
  秦皇井在洞庭湖岸风土记湖岸有石井二俗号秦皇井味甚美
  防湖井在县南风土记井水煎白鹤山茶气成白鹤飞舞
  驼鹤港在县西风土记岳阳楼旧岸有驼鹤港商人泊船于此胜千石载
  栁毅井在君山异闻録唐仪凤中儒生栁毅下第将还湖滨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曰妾洞庭龙君小女也欲以尺素寄托毅如其言访于洞庭取书进之洞庭君明日毅辞归洞庭君赠遗珍寳怪不可述因适广陵娶于卢氏因话昔事即洞庭君之女也后居南海四十年春秋积序容状不衰开元中归洞庭不知其迹
  临湘县
  楼阁山在县东七十里羣峯耸翠状如楼阁
  了髻山在县东三十里两峯秀拔
  望城山在县南四十里山下有泉灌田千顷
  金竹山在县南五十里生小竹金色
  浆山在县南百里山上有泉旱祷輙应
  凤凰山在县南六十里
  鱼梁山在县南山下有湖
  旋风山在县东南九十里一峯髙峻林木隂翳龙窖山在县东南一百里上有龙湫因名又有雷洞石门岳阳风土记山极深逺居民以耕畬为业古仙岩在县南四十里一名隠仙有洞多窍穴中虚如屋深数里内生石乳乌药昔有灵谷仙人隠此得道飞升
  岩岭在县西南四十里抵巴陵界怪石壁立连络数峯鸟道一线康熈十五年
  王师取道此岭克复长沙
  鸭栏矶在县东北十五里栏本兰字水经江水又左迳白嬴山南注右歴鸭兰矶北江中也东得鸭兰冶浦二口夏浦也
  晖落矶在县西南二十里水经注城陵山东接微落山亦曰晖落矶按即道人矶也通鉴后唐天成三年吴人进军荆江口攻岳州至道人矶即此
  莼湖在县东五里岳阳风土记岳阳水乡莼最难得惟此湖间有之
  连家湖在县东五里上接白泥下通清江
  黄盖湖在县东九十里赤壁鏖兵时吴黄盖屯兵于此
  防山泉在县东八十里泉防防岩之间灌田千顷平江县
  昌江山在县东四里下临昌水故名三国吴鲁肃屯兵于此后人庙祀之又名鲁徳山
  纯山在县东五十里水经注汨水西南迳吴昌县北与纯水合水源出其县东南纯山
  福石山在县东五十里
  卢山在县东五十里一名独石有七仙井
  道岩山在县东九十里上有天池池前防石相传许旌阳淬剑防
  湖源山在县西九十里髙数百丈
  梅仙山在县北三十里岳阳风土记梅福隠处有丹井梅水出焉
  永宁山在县北六十里四壁削成其巅沃衍可耕天岳山在县北九十里髙一千八百丈周回五百里石崖壁立郡以山名山又名幕阜壁镌篆文夏禹治水至此道书第二十五洞天
  龙门山在县东北一百里汨水经其下
  石牛山在县东北一百里宋绍兴间刘钟入防邑人喻国瑞罗孝芬率乡勇据山险拒之
  仙女岩在县南三十里下有石室曰仙郎洞
  龙影洞在县西北邃六千余尺周三十里石壁莹然上有龙影屈伸蜿蜒鳞甲如绘
  汨水在县东一百一十里水经注湘水又北汨水注之水东出豫章艾县桓山西南迳吴昌县北与纯水合
  罗水在县西水经注汨水西迳罗县北谓之罗水又西迳汨罗戍南西流注于湘春秋之罗汭矣岳阳风上记洞庭之南罗水出焉
  纯水在县南水经注吴昌县北纯水水源出其县东南纯山西北流又东迳其县南又北迳其县故城下又右防汨水
  昌水在县北源出天岳山迳县南
  天池在县东香鑪岩有巨石窍通东西流泉不竭谓之天池
  华容县
  东山在县东明一统志峯峦秀润连亘百余里古松夹道驿骑经其中
  石门山在县东三十里一名仙庐山七峯甚髙有晋张惊喜炼丹处
  墨山在县东四十里张说集石门墨山二山相连有禅堂道观天下絶境
  禹山在县南四十里有禹庙
  鼎山在县北十五里有汉昭烈庙昭烈秭归之败过此又有逐偹岭
  鼓楼山在县东南五十里上有石室中可藏数千人团山在县东南七十里山多赭石可为砚
  明山在县东南上有洞庭神祠
  青湖在县南与赤沙湖防入大江
  田家湖在县西南方十余里
  华容河在县北晋书杜预旧水道惟沔汉达江陵千数百里北无通路又巴丘湖沅湘之防表里山川实为险固荆蛮之所恃也预开杨口起夏水达巴陵内防长江之险外通零桂之漕
  云母泉在县东墨山寰宇记墨山有泉发源如乳大浸不盈大旱不竭自墨山至石门广二十里尽生云母墙堦道路烱烱如列星井泉溪涧色皆纯白乡人多夀考无癖痼疥搔之疾其云母石斵之可为屏
  常徳府
  武陵县
  木瓜山在城东七里唐李白木瓜山诗朝防东日出暮观西鸟还客心自酸楚那对木瓜山
  武山在城西二十五里又名大和山有巨石弯环如牛水出石下谓之武陵溪
  髙吾山在武山侧一名西山周环百余里其下武陵溪与沅水合流
  鹿山在髙吾山后广舆记古有鹿穴土人甞射鹿逐入穴中见一石梯因歴级而上忽开朗桑果成林后再探之莫知所在
  善济山在城西八十里昔有妖女祠唐袁映焚之后人因名是山曰善济并立袁烈士祠
  平山在城南水经注沅水又东迳平山西南临沅水寒松上防清泉下注栖托者不能自絶于其侧金霞山在城南八十里
  大龙山在城北三十里山势蜿蜒若龙隋书地理志武陵县有龙山
  阳山在城北三十里图经阳山之女云梦之神甞以夏首秋分献鱼山上望江如环望湖如镜
  风门山在梁山侧有石门焉每风起气出若烟雾人以为
  五泉山在城北六十里下有五泉
  文殊山在城北八十里雁门村旧有双松亭宋黄庭坚诗文殊堂下松永日如鸣琴我登双松亭时歩双松隂中有寂寞人安禅无古今
  龙岩山在城北九十里中有石桥岩壁嵌空石乳如笋行可五里有穴泠然水流不可俯视祷雨輙应善徳山在城东南十五里旧名枉山亦曰枉人山水经注沅水又东歴小湾谓之枉渚渚东里许便得枉人山山西带循溪一百余里茂竹便娟披谿防渚长川迳引逺注于沅唐书地理志武陵县有枉山广舆记隋刺史樊子葢以尧时善巻居此因名善徳山即道书第五十三福地
  三尖山在城西南一百里
  龙门洞在阳山北麓广舆记石岩如屋中通一门门外有桥下曰龙潭唐司马刘禹锡有龙门祷雨歌三雅洞武陵记在城西昔有人凿池得三铜器其下有铭曰伯雅仲雅季雅盖汉末刘氏所制器也沅江自辰州界东南流入府境下注洞庭水经注沅水又东得关下山又东带緑萝山又东迳平山西又东经临沅县南县南临沅水因以为名又东入龙阳县下注洞庭湖方防于江九域志武陵有沅水白马湖在城西七里一名白蟒湖
  鹰湖在城东北六十里渐水所经
  枉水在城南源出枉山又名枉渚楚辞朝发枉渚九域志武陵有枉水
  朗水在城南八十里广舆记酉水自辰州流至此谓之朗江
  潜水在城东北十五里溯源九溪下合大江
  渐水在城西北源出阳山禹贡九江之一又名澹水汉书地理志武陵郡索县有渐水东入沅水经注澹水出汉寿县西阳山南流东折迳其县南县治索城即索县之故城也
  武陵溪在城西三十里源出武山入沅水唐孟浩然诗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水回青嶂合云渡緑溪隂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流花口港在城东四十里沅江之旁通华容交港抵荆江可避洞庭之险
  雷家洲在城西十五里
  丹洲在城西二十里土赤色故名旧有神鼎寺双柏泉在府治西其泉清洌旧植双柏于上
  卓刀泉在城西三十里广舆记昔蜀关忠义过此渴甚以刀卓地出泉后人嘉其清洌又名清胜泉莱公泉在县北六十里宋苑鼎州甘泉寺介官道之侧宋冦凖南迁日题于东楹曰平仲酌泉经此回望北阙黯然而去未几丁谓过之题于西楹曰谓之酌泉礼佛而去后范讽安抚湖南留诗于寺云平仲酌泉回北望谓之礼佛向南行烟岚翠鎻门前路转使髙僧厌宠荣淳熈中张栻榜曰莱公泉
  孝女泉在城北六十里老学庵笔记甘泉寺山有孝女泉及祠在万竹间幽邃可喜
  白鹤池在府堂后名胜志唐李翺为刺史时见卖墨道士以芒鞋一双投之池中化为白鹤飞去上有亭曰白鹤轩
  玉斚池在府学左传宋时有掘地得三玉斚因名龙池在城东宋谢承为守时有黄龙见于水中承拜表上贺因名
  明月池在城北水经注沅水又东歴临沅县西为明月池白壁湾湾状半月清潭镜澈上则风籁空传下则泉响不断行者莫不拥楫嬉逰裴回爱翫
  学书池在城东北九十里广舆记晋髙士伍朝别塾池水微黒
  丹砂井在府治北武陵廖氏谱廖平以丹砂三十斛置所居井中饮以延龄抱朴子曰余祖鸿胪为临沅令有民家世夀考或百嵗或八九十嵗后徙去他人居其故宅复奕世夀考由是疑其宅井水殊甚赤试掘之得所埋丹砂数十斛去井数尺皆丹砂汁是以饮其水而得夀
  胭脂井在城北十五里
  桃源县
  万阳山在县西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山髙万丈旱祷輙应上有卓锡泉
  緑萝山在县南十五里山下有潭道书第四十二福地水经注沅水东带緑萝山颓岩临水县萝钓渚□咏幽谷浮响若钟
  桃源山在县南三十里髙五里周三十有余里下有桃川宫宫傍有空心杉后有炼丹台其南为秦人洞九域志桃源县有桃山
  钦山在县南六十里壁镌钦山二大字
  灵岩山在县北七十里山下五洞相通旁为灵岩寺桃花洞在桃源山下一名秦人洞洞前石桥横跨两山名遇仙桥洞口瀑泉千丈落石壁下距洞里许伏地不见至北三里为桃花溪水合流入江相传即晋陶潜所记桃花源也按唐韩愈题桃源图诗云神仙有无何茫桃源之説诚荒唐宋蘓轼云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蘓轼之言近是其实秦人渔父不必有其人桃花源不必有其地陶潜髙士寓兴幽遐彷佛孙绰游天台赋驰神运想如已再升者也俗又更立渔人姓名谓为神仙渔隠今削而不载
  琵琶洞在县西俗传昔人游洞中隠隠闻琵琶声方山洞在县北八十里方山之巅洞中有八景延溪在县东五里寰宇记武陵延溪有柘树枝条畅茂甞有乌集其上枝下垂及地乌去枝偶折羣乌号啸不已土人取其枝为弓名曰乌号
  大敷溪在县西一百二十里源出辰州界下与沅水合
  夷望溪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俗讹为鱼网溪源出安化流入大江水经注临沅县与沅南县分水沅南县西有夷望山孤竦中流浮崄四絶昔有蛮民避冦居之故为夷望也南有夷望谿水南出重山逺注沅黄石溪在县北一百二十里源出香山村下合沅水烂船洲在桃源洞后五里广舆记相传晋时渔郎舍舟入洞后出其舟已烂故以名其地
  洞神池在县东十三里
  江月井在县东一里水中有白石如月
  龙阳县
  军山在县东八十里明一统志吴治中潘濬讨樊伷屯此
  金牛山在县南六十里上有金牛寺亦祖庭也龙阳山在县南九十里旧名横山唐天寳中改今名九域志龙阳县有龙阳山
  良山在县西南六十里良水出焉
  沧山 浪山俱在县西南九十里二山之水合流入沅为沧浪水也
  大沧湖在县东二十里图经大沧湖又名白查湖隋书地理志龙阳县有白查湖
  太白湖在县东八十里会天心湖北入洞庭
  洞庭湖跨龙阳沅江二县界详见岳州府
  沧浪水在县西二十里楚词渔父篇渔父歌沧浪之水即是水也九域志龙阳县有沧浪水
  鼎口水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水经注澹水又东歴诸湖方南注沅亦曰渐水也水所入之处谓之鼎口广舆记大中祥符五年神鼎见改朗州为鼎州白鹤洲在县北五里
  橘洲在县西北五十里本名泛洲吴志孙休传注李衡于泛洲上种甘橘千株敇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歳上一疋绢水经注沅水又东歴龙阳之汜洲洲长三十里吴丹阳太守李衡植柑于其上太史公曰江陵千树橘可当封君此之谓矣吴末衡柑成嵗绢千疋今洲上犹有陈根余枿葢其遗也玉带池在县学东南
  洞庭夹在县东一百里往来舟楫风之所水大则由洪沾水小则由此夹皆可入湖唐温如宿洞庭夹诗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沅江县
  道塲山在县东八十里为沅湘交防处上有水府庙观音山在县南明王守仁观音山诗烟鬟雾髻动青波野老传闻似普陀那识其中真色相一轮明月照青螺
  赤山在县东北五十里为洞庭右翼髙耸云霄绵亘数十里唐天寳中改为蠡山上有范蠡庙武陵娘子祠
  七仙洞在县北一百里
  芷江在县西南湘水分逆行数十里北防沅水入洞庭楚辞云沅有芷兮澧有兰故别名芷江云
  辰州府
  沅陵县
  天宁山在城内东隅
  怡容山在城外沅江东岸峯峦竒秀
  三峿山在城东二里有三峿寺
  夸父山在城东界俗名撑架山朝野佥载夸父山在辰州东三山鼎足直上各数千丈古老传曰邓夸父与日竞走至此煮飰此三山者夸父支鼎之石也壶头山在城东一百三十里后汉书马援传注武陵记曰此山头与东海方壶山相似神仙多所游集因名壶头山也又曰壶头山邉有石窟援所穿室也室内有蛇如百斛船大云是援之余灵也水经注山髙一百里广圆三百里山下水际有新息侯马援征武溪蛮停军处径曲多崄其中纡折千滩九域志沅陵县有壶头山
  马鞍山在城东一百五十里山势起伏以形似得名明月山在城一百五十里一峯削立江干山上有名月池碧崖翠叶倒映如画
  虎谿山在城西二里云树披暎阳明书院在焉金华山在城南五里上有石碎金叠起山以得名茗山在城北二百三十里水经注东谿水南出茗山山深回崄人兽阻絶
  笔架山在城东南九里连峯列峙
  小酉山在城西北二十里元和郡国志小酉山在辰州府又名乌速山在酉溪口山下有石穴中有书千巻旧云秦人避地隠学于此又曰自酉溪北行十余里与大酉山相连故曰二酉九域志沅陵县有小酉山
  瓮子洞在城东一百八十里洞下削厓危矶激波斗险巉岩无径百丈莫施行旅病之善士廖翰文蠲赀命工凿石为穴冶铁为縆横贯两端扶空如带舻人攀援篙师尽力舟得沿而上歳乆断缺郡守刘应中重造围径首尾倍加于旧应中撰记刻石别见艺文
  酉水在城北境禹贡九江之一汉书地理志充县酉原山酉水所出南至沅陵入沅行千二百里水经注酉水导源益州巴郡临江县故武陵之充县酉源山东南流迳无阳故县南又东迳迁陵县故城北又东酉阳故县南县故酉陵也又东迳沅陵县北又南注注沅水
  明溪在城西北一百里源出永顺府贺虎山即樠溪水经注武陵有五溪谓雄谿樠谿力谿无谿酉谿夹谿悉是蛮左右所居故谓此蛮为五谿蛮也宋史西南诸蛮传天禧元年溪州蛮冦扰二年知辰州钱綘等入下溪州破寨栅刺史彭儒猛亡入山林诏捕来献儒猛上状自诉求归上许释罪儒猛乃奉上所畧民口器甲诏通判刘中象召至明滩与挿血要盟遣之
  九矶滩在城东二十里九矶嶙峋盘曲水流防潝清浪滩在城东一百二十里怪石嵳峩激流数里上有伏波祠
  泸溪县
  秤铊山在县东隔江二里山有石长三尺许隠见不常号为神石
  上劳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有二洞其中崖泉防滴声丝竹
  思门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二峯对立如门
  崇山在县西二百六十里苖寨环之
  武山在县西一百八十里水经注武溪源出武山石上有盘瓠迹犹存矣盘瓠者髙辛氏之畜狗也髙辛氏患犬戎之暴募有能得犬戎吴将军头者妻以少女下令之后盘瓠遂啣吴将军首于阙下帝大喜未知所报女以为信不可违请行盘瓠负妻入南山上石室中所处崄絶人迹不至帝悲思之遣使不得进经二年生六男六女盘瓠死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裁置皆有尾其母白帝赐以名山其后滋蔓今武陵郡蛮即盘瓠之种落也唐书地理志泸溪县有武山
  三台山在县北十里旧名虎头寨有三峯并耸巴刀山在县西南一百一十里
  辛女岩在县西南三十里有石屹立如人传为髙辛氏女所化
  泸溪在县西东入沅九域志沅州卢阳县有泸水洗溪在县西二十里旧县治在焉
  武溪在县西一百五十里古今注武溪深马援南征之所作也援门生爰寄生善吹笛援作歌以和之名武溪深其曲曰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渡兽不能临嗟哉武溪多毒滛九域志辰水又迳沅陵县西有武溪源出武山南流注于沅九域志泸溪县有武溪鵶溪在县西二百六十里源出崇山流合武溪注沅水
  武口洲在县东二十里其洲延袤五里武沅二水分流于此
  辰溪县
  时住山在县东三里明一统志蜀汉诸葛亮行师驻此
  大酉山在县东十里元和郡国志大酉山在辰溪山下有洞名大酉洞杜光庭三十六洞天记大酉山大酉华妙洞天在辰州界
  山在县东十里
  五城山在县东十五里九域志辰谿县有五城山明一统志楚威王使庄蹻畧黔中蹻因山筑城遂由此名也
  五现山在县南十里五峯相倚
  香炉峯在县东二十里峭壁天成矗立云表
  瞿仙峯在县东北昔传瞿柏廷于此修道故名仙门岩在县北三十里岩有仙棋
  大酉洞在县东大酉山云笈七籖大酉山洞名曰大酉华妙洞天尹真人治之
  钟鼓洞在县东山石壁峭立入数十武二石悬焉扣之作钟鼓声王守仁诗见説水南多异迹崖头时有钟鼓声
  辰水在县北境禹贡九江之一水经注沅水又东迳辰阳县南东合辰水水出县三山谷东南流独母水注之辰水又迳其县北旧治在辰水之阳故即名焉楚词所谓夕宿辰阳者也辰水又右防沅水名之为辰溪口九域志辰谿县有辰溪
  龙溪水在县西南六十里水经注沅水又东迳辰阳县县有龙溪水南出于龙峤之山北流入于沅水嵩溪在县东二十里述异记辰州嵩溪有丹青树枝叶直上笼云下无枝条上有五色叶圆如华盖故号丹青树俗谓之五采树今在辰阳县
  溆浦县
  红旗山在县东二十里明一统志五代马希范遣兵收武陵蛮至此见洞中红旗隠见遂屯兵于上今芦菔葱薤野生人呼为马王菜山髙脊平可屯数万人卢峯山在县西十里其山绵亘八十余里世传善巻朝游卢峯暮宿大酉之岩
  大溆山在县西三十里
  嵯峨山在县西六十里又名磨嵯山
  无时山在县西一百四十里九域志溆浦县有无时山
  桃花山在县北一里名胜记昔人甞种桃千树至今呼桃花圃一名华葢山
  鄜梁山在县东北百里汉书地理志武陵郡义陵县有鄜梁山序水所出东入沅
  双龙水在县治前俗名双龙江其水自龙潭龙湾二水发源故名
  龙潭水在县南一百二十里水自黔阳界中东流滙为潭伏行二里复出双龙江之源也
  龙湾水在县东南发源于武冈州顿家山流经县境七十里防双龙江入沅
  溆水在县东北境禹贡九江之一字亦作序水经注沅水又东与序谿合水出义陵郡义陵县鄜梁山西北流迳义陵县治序谿最为沃壌良田数百顷特宜稻修作无废九域志溆浦县有溆水
  沅州
  花山在州东四十里明一统志石色青紫相映如绣保牢山在州东一百里
  髙眀山在州东一百三十里
  燕子岩山在州北五里为上防名胜
  明山在州北二十里九域志沅州卢阳县有明山明一统志髙数百丈飞云浓峦望之如画熈寜中封其神为顺应侯
  瀑布山在州北五十里上有飞泉悬注
  双髻山在州西南五十里
  沅水在州西境禹贡九江之一山海经沅水出象郡坛城西入下巂西合洞庭中水经沅水出牂牁且兰县为旁沟水又东至坛城县为沅水东迳无阳县又东北过临沅县南又东至长沙下巂县西北入于江乌溪在州西二十里
  西溪在州西一百三十里出狤狑境
  五郎溪在州北二十里源出明山东南流入沅龙井在州城东四时泉涌居民资以溉田味甘尤宜煑茗
  黔阳县
  龙标山在县治东唐王昌龄诗龙溪只在龙标上明月孤山两相向
  马脑山在县东八十里为安江雄镇居民立寨其上以避苖患
  七寳山在县南九域志黔阳县有七寳山今讹为赤宝
  紫霄山在县北十五里九域志黔阳县有紫霄山罗公山在县东南一百六十里名山志黔阳县罗公山四面险絶上有鸺鹠鸣即雨应明一统志昔罗翁隠此山有道术土人祈请輙应絶顶池水广数里夜隂霾或有物如明月游其上
  大溪峯在县北十五里
  双石岩在县南九十里明一统志二石对立又名屛风崖三面如一传言石随水髙下土人神之舟楫莫敢犯明景泰间苖警居民避其上因筑寨置戍名为安江双崖城
  卧龙岩在县西南四十里旁为诸葛古城有洞深邃泉涌不竭
  防水在县北境本无水字又作潕禹贡九江之一水经注无水出故且兰南流至无阳故县又东南入沅谓之无口九域志黔阳县有防水
  渠水今名黔江在县南
  狮子滩在县东三里下有伏石状如狮
  麻阳县
  龙门山在县东六十里两石对峙势欲倾堕
  浮石山在县东七十里孤峙水濵水涨若浮
  包茅山在县东九十里上有三脊茅可以缩酒犀迷山在县西二十里
  石梯山在县西一百一十里
  西晃山在县南三里气澄烟敛輙紫翠万状九域志沅州卢阳县有西晃山
  都督山在县北九十里
  青红山在县东南十里明一统志岩岭幽竒花竹掩映如画
  齐天山在县东南五十里
  锦水在县西境东流经县治前名锦江九域志卢阳县有锦水
  龚溪在县东南四十里源出西晃山
  剑潭在县东旧名官潭昔人取鱼得剑因名
  永顺府
  永顺县
  飞霞山在城东二十里
  福禄夀山在城南三十里后为华葢山岿然挿云古木森防
  蟠龙山在城南八十里上有真武庙雨旸祷之輙应羊峯山在城西八十里
  心印山在城西九十里
  观音山在城北十里有玉泉古洞
  玉屏山在城北十五里
  太平山在城东南三十里
  锡防山在城东南三十里上有古树一株四时防翠土人名曰锡防挿金花
  天马山在城东南三十三里
  飞凤山在城东北三十里
  龙洞在城南三十里旱祷輙应
  猛洞河自城西北忠建司发源迳府东北南流入王村河雍正九年开濬通舟楫
  白沙河在城西南左右两泉喷涌曲折萦绕滙于灵溪大河源出东流司南迳散毛司折而东迳龙山县又迳其县西北又南流卯洞水注之又南流东得两江口又得列夕河口防流入辰水
  灵溪在城南三十里源自七乞流入王村河唐置灵溪郡盖以溪名郡也
  施溶溪在城东南一百九十里元史地理志防溪施溶等处设长官司
  榔溪在城东南四十里
  茶滩在城东宋史诸蛮熈寜五年进彭师晏为下溪刺史筑下溪州城并置砦于茶滩南岸
  茨滩在城东二百八十里
  凤滩在城东二百八十五里
  十泉在城北五十里石上有古刻十泉二字
  龙山县
  铁炉山在县东八十里
  洛塔山在县北七十里悬崖峭壁径悬一绵
  卯洞滩在县西南四十里迸泉穿山而出
  保靖县
  霞林山在县治
  马鞍山在县东二里
  狮子山在县西十里
  烟霞山在县西二十里翠嶂倚空烟笼霞映
  云台山在县北十二里
  吕洞山在县东南四十里
  小河在县东源出云路九江至两江口与大河防龙马滩 古牛滩 防树滩 碁歩滩并在县境桑植县
  莺嘴山在县境
  杉木山在县境
  立雪峯在县旧安福所
  洪浦河在县境
  緑水河在县境
  直澧州
  澧州
  章观山在州东十五里杜光庭福地记章观山在澧州澧阳县
  关山在州东十五里
  彭山在州西十里
  钦山在州西十五里唐文邃禅师卓锡处
  将军山在州南六十里明一统志世传汉纪信所居信忠事汉王人义之立祠其上
  药山在州南九十里隋书地理志澧阳郡澧阳县有药山名山志唐惟俨禅师居药山刺史李翺问道师曰云在青天水在瓶
  太浮山在州西南百三十五里九域志澧阳县有太浮山明一统志一名独浮跨武陵桃源石门三县界有石室户牖虚明上有玉清坛又有丹灶白鹿池十八洞相传浮丘子浴丹之所
  横山在州西北百二十里山南有潺水洞旱祷輙应太清山在州西北百六十里逺涧飞岩灵泉秘洞传为李凝阳得道处
  澧江禹贡九江之一源出慈利县西溇水注之至石门渫水注之至澧州安乡涔水澹水注之入洞庭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水经注澧水自充县东迳临澧零阳二县故界又东迳零阳县又东迳澧阳县南又迳作唐县南又东与赤沙湖水防湖水北通江而南注澧谓之决口又东南注于沅水曰澧口盖其枝渎耳澧水流注于洞庭湖俗谓之曰澧江口也
  兰江在州城东地多兰蕙楚词捐余佩兮澧浦又沅有芷兮澧有兰故楚人别名澧水曰兰江
  绣水在州东二里
  涔水在州北七十里流经安乡入澧水经注作唐县后汉分孱陵置澧水入县左合涔水水出西北天门郡界南流迳涔坪屯屯堨涔水溉田数千顷又东南流注澧水
  双泉在州西九十里明一统志两泉相近闻人声则怒涛异常
  安乡县
  黄山在县北六十里本曰皇山隋书地理志澧阳郡安乡县有皇山明一统志一名金峯山上有谢公庙又名谢山
  古田山在县西北六十里山有古田观
  大鲸湖在县西七里相传昔有老翁渔于此湖二日雨雪有大鲸跃波间翁舍舟跨鲸遂乘空去
  大通湖在县西二百里
  澹水在县北一里水经注澧水又东澹水注之谓之澹口王仲宣赠孙文始诗曰悠悠澹澧者也九域志安乡县有澹水
  白龙泉在县北黄山西麓地名井峯
  石门县
  花山在县西十五里
  石门山在县西十五里元何有成诗县治十余里天然石作门不烦人用力能使路通村
  石柜山在县南十里明一统志上有方石其形如柜紫和山在县东南十里有仙女洞
  夹山在县东南三十里指月録善防禅师开席夹山僧问如何是夹山境师曰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衘花落碧岩前
  层山在县东北三里一名层歩山水经注澧水又东歴层歩山髙秀特出山下有陗涧泉流所发南流注于澧水九域志石门县有层山
  黄石山在县西北百二十里有溪产雄黄
  道水在县西北四十里源出花子坪昔传为浮邱子洗药处至道口入澧曰道澧
  渫水在县西北七十里源出巴东流经县境合阳泉雄黄诸水至县西入澧水经注澧水又迳澧阳县右防渫水水出建平郡东迳合黄水黄水北流注于渫水渫水又东注澧水谓之渫口
  黄水在县西北水经注渫水又左合黄水水出零阳县西北连巫山溪出雄黄颇有神异甞以冬月祭祀凿石深数尺方得佳黄故溪水取名焉
  防泉在县西花山有宋黄山谷书字
  慈利县
  月山在县东南十里山顶湾如半月
  九渡山在县西三十里水经注澧水又东九渡水注之水南出九渡山九域志慈利县有九度山
  赤松山在县西一百六十里明一统志山与天门山对峙赤松子甞隠此上下数十里号赤松村
  歴山在县西汉书地理志武陵郡充县注歴山澧水所出东至下巂入沅
  骑龙山在县南明一统志山有石室其内有石形如龙头口中吐水下流灌田俗呼为黑龙泉
  崇山在县南二百里大庸所城东通典澧阳县汉零阳县地有崇山即放驩兠之所
  天门山在县西南二百里后汉书郡国志武陵郡松梁山有石开处数十丈其上名曰天门宋书州郡志松梁山石开处其髙以弩仰射不至水经注吴永安六年武陵郡有嵩梁山髙峯孤竦素壁千寻望之苕亭有似香罏其山洞开元朗如门髙三百丈广二百丈孙休以为嘉祥分武陵置天门郡
  龙茹山在县西北茹水所出
  燕子洞在县东南二里名山记岩洞深广石乳莹结中有石燕子故名
  九渡水源出县西九渡山水经注九渡水南出九渡山山下有谿又以九渡为名山兽咸饮此水而迳越他津皆不饮之九渡水北迳仙人楼下旁有石形方陗世名之为仙楼水又北流注于澧水
  温水在县北境水经注澧水东与温泉水防水发北山石穴中长三十丈冬夏沸涌常若汤焉温水南流注于澧水
  茹水在县西北水经注澧水又东茹水注之水出龙茹山水色清澈漏石分沙庄莘説楚襄王所谓饮茹溪之流者也
  溇水在县西北水经注澧水又东溇水入焉水源出巴东界东迳天门郡娄中县北又东迳零阳县注于澧水九域志慈利县有溇水
  鸳鸯浦在县治北
  安福县
  鸣凤山在县东山下有洞昔有人避风雨闻箫鼓之音因名仙侣洞
  太清山在县北山有厓虚敞如室
  槟榔洞在县茅冈隘之南其地北达安福所南通桑植明一统志此羣蛮来往之径昔猺人侵扰邀击而服与之盟画此为界镌石象人立于道左
  花石在县武口寨明一统志石上有花如堆心牡丹枝叶缭绕或以物击碎重拂拭之其花复见
  直郴州
  郴州
  东山在州东旧有兴化寺唐丞相刘瞻读书于此鱼□山在州东三十里上有栁毅祠明一统志宋秦观甞逰此谓其形胜絶华山之隂而沃润更倍之宝盖山在州东四十里
  坦山在州西二十里
  龙渡山在州西七十里上有龙渡庙山麓有泉分流郴桂之境
  文明山在州南一里上有塔
  香山在州南五里广舆记有香木香泉泉味甘洌灵寿山在州南二十里旧名万嵗山水经注黄岑水入武谿又侧千秋水注之水出万嵗山山有石室室中有钟乳山上悉生灵寿木谿下即千秋水也隋书地理志郴县有万嵗山元和郡国志天宝六年改为灵寿山有灵寿木可为杖汉帝甞以赐孔光
  黄岑山五岭之一亦名黄箱山岭北为郴州南为宜章晴霁雨雪气侯顿殊山之麓为折岭明嘉靖间知县胡勃凿山开道水经注耒水又西黄水注之水出黄岑山山则骑田之峤五岭之第二岭也唐韩愈集衡之南八九百里地益髙山益峻水清而益驶其最髙而横絶南北者岭郴之为州在岭之上测其髙下得三之二焉
  马岭山在州北二十里后汉书郡国志郴县有马岭山山有仙人蘓躭坛水经注黄谿东有马岭山髙六百余丈广圆四十里许汉末有郡民蘓躭栖逰此山辞母云受性应仙当违供养后见躭乘白马还此山中百姓为立坛祠民安嵗登因名为马岭山
  黄相山在州东南九里上有瀑布泉宋阮美成黄相山诗东带连山接五羊西分郴水入三湘
  五盖山在州东南六十里明一统志山有五峯望之如盖乡人每嵗以雪占年谚曰五盖雪普米贱如土雪若不均米贵如银
  云秋山在州东北三十里一名仙台山
  凤梧山在州西北三十里范伯慈炼丹于此
  话石山在州西北六十里湘中记甞闻山作人语声因名
  刘仙岭在州北东麓为鹧鸪坪南有泉出滙为北湖桂门岭在刘仙岭北上凿石为关
  万华岩在坦山有宋郡守赵不退劝农古碑张栻书万华岩三大字
  武丁冈在州西五里一名白虎冈又名骡冈东汉时仙人成武丁于此
  乆留冈在州东北二十里明一统志汉太守卫飒还京父老送别扳留于此
  郴水在州东亦曰郴江即黄水发源黄岑山水经注黄水东北流按盛之云众山水出注于大谿号曰横流谿庾仲初云峤水南入始兴溱水注于海即黄岑水入武谿者也北入桂阳湘水注于江即是水也黄水又北流注于耒水谓之郴口隋薛道衡入郴江诗杖节遵严防扬舲泝急流征途非白马水势黄牛跳波鸣石碛溅沬拥沙洲岸迫槎倒转滩长船却浮沿崖须防挽挂壁屡移钩还忆青丝骑东方来上头宋秦观词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骡溪水在州西三十里源出迷穴
  千秋水在州南水经注黄水东北流入桂阳湘水又侧千秋水注之水出西南万歳山其水下合黄水栖凤水在州北五十里源出桂阳州龙渡山东北流至州界又西北流迳栖凤渡合白豹水入郴水桂水在州西南六十里自桂阳州界北流防白豹水出郴口入耒水水经注桂阳郡汉分长沙置地理志曰桂水所出因以名也按即郴水
  北湖在州西五里灌田甚广唐韩愈集航北湖之空明觑鳞介之惊透注贞元二十一年愈徙掾江陵待命于郴
  陷浦在州北二十里一名陷池明一统志昔传有万氏居此一旦雷雨陷没栁宗元诗游鳞出陷浦唳鹤绕仙岑
  流杯池在州南二里石罅天然盘曲流注有双石对峙前为莲花池
  古鋂泉在州东北百余里山崖峭立下有泉方圆十余里
  剑泉在州西石罅间跃沙而上宋张舜民有铭刻石燕泉在州西方舆胜览燕泉以燕来时泉生燕去时泉涸
  圆泉在州南二十五里水经注黄水又东北右合除泉水水出郴县南湘陂村有圆水广圆可二百歩一边暖一边冷冷处极清緑浅则见石深则见底暖处水白且浊元素既殊凉燠亦异厥名除泉其犹江乘之半汤泉也水盛则防黄谿水耗则津径辍流明何孟春圆泉记畧圆泉水在郴州防胜寺侧张又新煎茶记自述于僧室得一书见陆羽与李季卿论水之目二十而郴之圆泉其第十八者也
  温泉在州北二十里平地涌出如汤东流合郴水后汉书郡国志郴县西北有温泉其下流有十数亩田十二月下种明年三月新谷便登一年三收
  橘井在州东
  浪井在州南黄岑山旧传其井一日三涌又有潮泉在州南二十里
  永兴县
  凤凰山在州东一里即鸡公岩上有真武庙
  国朝康熈十七年贼犯县城神昭显灵异旌旗壁垒行列满山贼望风大溃康熈二十二年奉
  防遣官致祭
  御制碑文
  赐名佑国寺
  僊母山在县东二里下有蘓仙观一统志宋县令徐经孙曾刻碑于仙母山石岩
  高亭山在县西三十里唐以此山名县九域志永兴有髙亭山
  白鹤山在县西七十里上有泉井旱祷多应白豹山在县西九十里广舆记山势险峻下有白豹泉
  土富山在县东南三十里明一统志山有银井凿之转深昔人有遇三老翁以杖授之忽不见视其杖皆
  银因名土富山井曰三翁井
  观音岩在县西五里壁立瞰江江心有狮子石金花岩在龙耳山后有龙潭冯允中金花岩诗龙耳千寻雪桐湾百尺潭
  白豹水在县西源出白豹山东流与桂水合
  潮水在县西八十里明一统志水日夜两潮后凿渠引水以灌田遂弥年不潮今则复潮矣
  潦溪水在县北源出黄沙泉北流至衡州安仁县界又北流入郴水
  灌泉在县西三十里
  紫井在县北明一统志紫井色紫重于他水取以定铜壶滴漏时刻不爽
  宜章县
  桄榔山在县东一里上多竒石
  八面山在县东六十里明邝埜奏疏八面山离天三尺三葢甚言其险也郴属故独得折色军粮八面数十里止有小庵
  郴侯山在县西三十里明一统志汉昭帝封楚王孙畅为郴侯故名歳旱祷此燕自岩出即应
  石菌山在县北三十里上有仙亭铁瓦石壁扁曰鸣丰阁
  浦溪山在县东南六十里顶有天鹅池龙须带刘江仙祠在焉
  石牛山在县东北五十里明一统志有石牛特异土人望之以占一冬寒燠雪冐其顶谓之雪过嶂雪不复作矣
  题诗岭在县东十五里石上有蝌蚪文不可读人称仙迹
  九峯岭在县西五里连簇九峯竒石前峙如鑪乡人创九仙亭于上
  兠率岩在县西三十里旧治西南有石钟石鼓击之有声
  资兴水在县东六十里发源八面山钴鉧泉过旧县至泸渡合耒水西流入郴江
  热水在县东七十里地名周门明一统志周门有数池其沸如汤不可跣渉
  漏天山在县东北九十里明一统志万山环合多雨少晴故名
  莽山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延袤百里有九十九峯旧碑言山形如寒芦在宿莽中猺人所居接广东楠木横水界
  艮岩在县南二里旧有亭台石桥明邓庠艮岩诗一鉴水光涵薜荔半岩花影浸玻璃
  野石岩在县北十五里临官道湖南帅潘畴书野石岩三字于上宋吴镒诗夏夜浑如秋气清梦回雨露湿桃笙
  玉履石在县东四十里元和郡国志旧传越王渡水遗玉履于岸今遗迹尚存
  章水在县西三十里有大章小章二水流经县北合流入武水九域志宜章县有章水通典县北临章水亦汉郴县地
  武水在县南四十里发源临武县桐柏山东流入县界与大小章水合
  长乐水在县西南源出莽山
  温泉池在县东二十里又县西六十里有桃花汤其水冬夏常暖
  灵泉在县南五十里常涸天旱祷之则泉出
  兴宁县
  程乡水在县西北亦曰程水一名渌醽水水经注郴县有渌水出县东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谓之程乡溪郡置酒官醖于山下名曰程酒献同酃也元和郡国志程水乡出美酒九域志郴县有渌水金箭滩在兠率岩下明一统志岩上有汉李广所射箭每风雨晦冥舟行见之
  桂阳县
  洞灵山在县东十七里广舆记上有九曲池遇旱取水即雨
  耒山在县南五里九域志桂阳县有耒山
  乌龙白骑山在县南五十里水经注耒水发源出汝城县东乌龙白骑山
  独秀峯在县南十五里一名孤山
  太平岩在县西十里坪坡可容数百人有泉出石壁中取之不竭
  鹿角岩在县北十五里有九石井
  耒水在县南西流防资兴水又西北防郴水经衡州之耒阳注于湘汉书地理志郴县注耒水西至湘南入湖水经注耒水发源出汝城县东乌龙白骑山西北流迳其县北西流三十里中有十四濑各数百歩濬流奔急竹节相次亦为行旅渉之艰难也九域志桂阳县有耒水
  爱莲池在县治东宋周惇颐邑令时所凿
  白芒温泉在县北三十里
  桂东县
  三峯山在县南三十里即石峯山突起二峯蜿蜒十余里
  屏水山在县北三十里悬崖飞瀑形若画屏
  蛟潭在县北二十里潭有潜蛟旱祷常应
  元泉在县西水味甘冽称第一泉
  直靖州
  靖州
  五老山在州东二里
  飞山在州西五里俗呼为胜山比诸山甚髙峻突出双峯四面陡絶九域志渠阳县有胜山宋史西南诸蛮传熈宁八年置飞山一带道路巡检明姚履素游飞山记其地有米穴掘土中随处可得宛然米粒也啮之如炭心懑者服之輙复嘻笑焉飞山洞详关隘香鑪山在州西十五里上有石如香鑪故名横云山人集明景泰二年陈友偕王来等击贼香鑪山自万潮山入明许檖诗人境疑仙迹鑪烟通泉流清到地日影淡浮空
  艮山在州西十五里多古柏怪石旧建香山寺青萝山在州西二十里攅峯起构一名大青山侍郎山在州南五里明一统志宋侍郎程敦厚以言事忤秦桧谪居靖州尝游此山山因得名宋魏了翁诗风引征衣堕古城手披荆棘上前京侍郎山下寻仙李柱史亭前访老程蜑雨蛮风鸢外落洞云谿月鴈邉明惊心忽忽未全穏似听于莬谷啸声
  九叠山在州南二十五里自鸿陵而南九峯骈列古木苍翠如画
  鸿陵山在州东南四十里自金紫岭迆而南峻拔干云冬春雪凝玉立天表
  寳溪山在州东北二十里
  鹤山在州东北旧名纯福山
  则融岭在州境宋史西南诸蛮元丰三年知邵州关杞请于徽诚则融岭择要害地筑城砦以絶邉患飞珠岩在州西飞山之腹岩泉下滴如珠岩上白云洞天四字有小阁飞珠正落窻外
  中洞岩在州西六十里
  龙分岩在州西南三十里最深邃中有涌泉流为潩溪
  翠云洞在州北十五里有茂林竒石明汤价建亭洞中
  渠江在州南源出佛子岭九域志渠阳县有渠水明许檖诗晓角横吹渠水月霜鸿南引洞庭秋
  后山溪在州东二里自飞山之麓东流入渠江六王溪在州西永平故县宋置贯保砦于此
  潩溪自龙分岩流迳青萝山下带城西南滙于渠江铜锣滩在州西三里明一统志世传杨文广之妹讨侬智髙经此坠锣于水因名
  洗马池在飞山上
  星泉在飞山之麓宋郡守许成之构亭其上
  安乐井在州北门内安乐坡下水清味甘病者饮之多愈因名
  白鹤井在州北门内纯福坡下魏了翁居靖时所凿龙井在飞山上歳旱祷雨多应
  防同县
  天马山在县东二里以形似名
  梁山在县东四十里唐李白甞游其巅手引一泉清凉甘美俗名凉山
  金龙山在县东五十里
  白社山在县南三十里有白社旧志载李白谪夜郎经此结社
  崖屋山在县北三里明沈朝焕游崖屋记客雅谈防邑之崖屋偶于役过之盘折里许始即山麓有谷呀然峭侧幽静紫翠之竹生满谷中藂峯积坳风韵自生霭素自留稍上山益峻凡五折坡陂偨俿陉巘相属最上则壁开三穴置屋供像错以金璧羣山尽低天汉可摘洞复燠洁泉瀑不穿虵防不害真选佛之塲髙明之宇也
  圭云山在县西南二十里
  雪峯在县东北四十里冬后唯此峯积雪
  洪江在县东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九溪曰郎曰防曰雄曰龙曰辰曰叙曰桂曰武曰酉而雄溪为众水之防号为洪江源出邵州界
  郎江在县西南二十里源出湖耳山迳托口与沅江合即唐之郎溪郎又作狼宋史地理志靖州砦四有狼江
  沅江在县西北五十里与郎江合流产九肋鳖青陂湖在县南五十里
  若水溪在县东八十里有二源一出檀木山一出关硖合流入于洪江宋置若水砦
  凿字溪在县南二百里接广西界明一统志宋元丰间于溪旁得古碑乃唐将王思齐率兵征蛮过此镌石以记嵗月而猺人以为凿字溪
  玉山潭在县境其水防于渠河入郎江
  通道县
  月山在县东二里形如半月故名
  玉柱山在县东三里
  寿字山在县南三十里以形似得名
  福湖山在县南六十里明一统志山极苍翠中有山神祠猺人敬畏不敢近樵采宋元丰中开路通广西佛子岭在县东南百里为渠江发源处
  多星江在县南七里宋置多星堡
  芙蓉江在县南七十里下有芙蓉洲葢唐之芙蓉县溪也张籍湖南曲潇湘多别离风起芙蓉洲魏了翁诗介然用之便成圃下眎更得芙蓉洲
  绥宁县
  金紫山在县西六十里
  云雾山在县南五十里自粤西鹦哥山迤逦相属二百八十余里
  文笔山在云雾山左
  髙功山与云雾山相对
  天堂岭在县西三十里
  鹭鹚岭在县南一百里
  鎻字岩在县东南六十里元陈敬游鎻字岩诗仰面半规山月小回头千里洞云低
  黄石河在县东四十里
  关硖河在县东八十里
  大金溪在县东五里
  白水头溪在县东五十里岩洞竒峭水石相薄歕浪如雪
  湖广通志巻十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湖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巻十三
  关隘志【津梁附】
  楚豫之交关有三焉武胜最雄南跨汉东北接申罗夙称阨塞之地湖南六里峻岭悬岩即古之崇山居楚黔蜀三省之中苗蛮据为巢穴邃古以来莫之能驯也我
  国家幅广大逺近梯航楚地为九防通衢南方锁钥永庆升平红苗自昔梗化今臣服效顺以我衣冠易彼介鳞仰惟
  皇上徳威所被股肱宣力易称王公设险书曰慎固封守以康四海亶其然乎桥梁之设亦关王政徒杠舆梁之成于冬也为北地言之也南服利称舟楫而石梁铁索有以千百年计者实与关津相表里故备着之
  武昌府
  江夏县
  金口镇在县南六十里
  浒黄洲镇在县北三十里
  八吉堡在县北五十里雍正六年拨守备一员千总一员兵六十名轮流贴防
  武昌县
  鸡鸣关在县东明一统志即孙吴东宫门俗云吴工夜役鬼工爲城未合鸡鸣而罢
  樊山砦在县西五里南史宋永初元年刺史王明击鄂州破万余人于武昌拔樊山砦
  金牛镇在县南百二十里
  华容镇明一统志在县西五十里即唐禅林寺白湖镇在县西九十里
  嘉鱼县
  簰洲镇在县东北四十里
  石头口镇在县西南八十里
  陆口镇在县西南赤壁之北今名陆溪口三国吴以此爲控制要地吴志鲁肃传肃初住江陵后屯陆口恩威大行众増万余人肃卒吕防代之后吕岱又领潘璋士卒屯于此
  蒲圻县
  羊楼镇在县南六十里
  咸寜县
  成山寨明一统志在县西五里周廻十余里容数千人四面峻峭惟一径可入宋建炎间民聚粮保守贼不能窥
  崇阳县
  东关在县南六十里
  兴国州
  古龙关在州西北五里
  栁峯砦在州南三十里元末邑人黄普禄率众于此避兵
  太平砦在州南百九十里
  石榴砦在州西五十里百福山四面险峻元季人多避兵于此
  富池镇在州东六十里宋建炎中立寨于此名曰池口
  国朝设千总一员带兵七十六名驻防
  黄颡镇在州北六十里
  大冶县
  西塞在县东九十里一名道士洑江夏风俗记延连江侧东望偏髙谓之西塞山对黄石九矶两山之间如关塞也括地志孙策攻黄祖周瑜破曹操刘毅攻桓唐曹王臯复淮西皆砦于此南齐书沈攸之反世祖遣军据西塞令坚壁以待其疲卒平攸之
  国朝设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带兵二百六十三名驻防雍正九年改设都司佥书
  长虹堡在县北五十里
  田家镇在县境有外委把总分防
  保安堡在县西六十里
  通山县
  九宫隘在县南九十里九宫山明万厯中知县张书绅立于要害处以备不虞
  朦胧岭在县东南三十里险峻陡絶爲江西武陵必经之地
  羊都堡在县西三里
  汉阳府
  汉阳县
  铁门关在禹功矶旁古置戌守
  沌口镇在县西南三十里晋书列传陶侃爲荆州刺史领西阳江夏武昌镇此
  汉川县
  刘家隔在县北三十里明一统志杨琚抚治荆襄创筑刘家隔诸要隘明末献贼来攻邑令孙光祚率众败之于此
  黄陂县
  金竹关在县北百九十里
  铁林寨在县东三十里
  潘家寨在县东四十里
  克敌军寨在县北五里前代筑以御寇
  滠口镇在县西南四十里
  沙口镇在县东南五十里
  大城镇在县北百二十里
  孝感县
  黄岘关在县北三百里土名九里关魏书地形志南司州宋安郡东随县注有黄岘关即古大隧爲豫楚险隘南北朝屡争之
  镇阳城在县东北八十里黄草山西垒石爲城四山陡絶一径仅通古避兵处也
  白云寨在县西南九十里白云山层峦削壁相传古避兵地
  附徳安府志明季流贼充斥人无所庇参政夏时亨因诸生唐烈等请言于县令雍鸣鸾立寨此山崇祯十六年二月贼突至寨下攻五昼夜贡生彭清典等督义勇拒却之时吏部员外程良筹亦移家寨内与贡生夏防等同心守御贼乗夜暗袭则令健儿礨石击之一发常杀数人贼不能拔引去已而贼诈降潜袭寨溃良筹死之十一月贼率马歩三千人来攻时亨密令刘体缙等夜斫其营斩首百余级抚按嘉之并以良筹死事状上闻赠廕如例清典等授职有差
  国朝顺治二年靖逺大将军英王帅师逐贼贼望风奔窜王素闻白云义举至徳安使召时亨于是亨子举人炜及丁之鸿屠奏疏等陈白云抗贼状王承
  制授奏疏等以官寨众乃解
  黄州府
  黄冈县
  三江口关明一统志在县北三十里有江三路而下至此防合爲一亦属武昌县
  大活关在县北二百三十五里唐书地理志县北有大活城隋唐于此建关
  阳逻镇明一统志在县西百二十里宋置堡于此东接蕲黄西抵汉沔南渡江至鄂北距五关乃要害地元史列传至元十一年巴延大举伐宋次蔡店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都统王达守阳逻堡荆湖宣抚朱禩孙以逰击军扼中流兵不得进巴延径趋沙芜口遂入大江麾诸将攻堡三日不克巴延密谋于阿珠曰此堡甚坚攻之徒劳汝今夜以铁骑三千泛舟直趋上流爲虚之计诘旦渡江袭南岸已过则速报我乃分遣人先以歩骑攻阳逻堡阿术出其不意泝流西上对青山矶而泊乗夜雪率众抵南岸巴延因挥诸将急攻破阳逻堡斩王达夏贵溃走
  国朝设把总一员驻防
  团风镇在县北五十里
  蕲水县
  大灵寨在县北六十里大灵山旧有城堑相传陶琳立寨处明季里人杨楚材陈恪于此筑寨避冦保全甚众
  石门寨在县西北六十里石门山峭壁临河明季里人何彬然筑寨御冦屡攻未破
  巴河镇在县西七十里
  阑溪镇在县西南四十里
  罗田县
  平湖关在县西北四十里抵麻城界
  松子关在县西北百八十里抵商城界
  石门关在县东北百里抵英山界
  岐岭关在县东北百八十里抵六安界乃陆逊追曹兵处
  青苔关在县北百八十里
  栗子关在县东百八十里
  铜锣关在县西百四十里
  周家寨在县北六十里最险要
  石垅寨在县东南四十里
  鼓羊寨在县西北四十里
  雁门寨在县西北八十里上有仙人骑牛古迹望英寨在县东北三十里
  熊崖寨在县东北四十里
  观音寨在县东南六十里
  光山寨在县东六十里即石马山寨
  天堂寨在县东百六十里势极峻险
  麻城县
  虎头关在县北七十里商城界宋史宁宗嘉定十二年金人自光州至麻城冦关孟珙集各属战士守之黄土关在县北九十里光山界金史列传定兴五年布萨安贞伐宋至洪门山宋黄统制团兵五千保此关关絶险素有备坚壁不出安贞分左右军潜登别以兵三千逼关门翼日左右军防于山巅俯瞰关内守关者气夺不能立中军急攻宋兵溃遂夺关白沙关在县北九十里与黄土关相近山路峭壁委折而上梁置沙州治白沙城后魏因之
  大城关在县北九十里今属黄安
  木陵关在县北百里齐陈分界处唐书元和十二年李道古代栁公绰镇鄂讨吴元济道古自将出木陵关士卒骄不能制
  附宋李乞复五关之险疏畧云虎头关形势最险两山千仞一涧激冲黄土关形势耸峭白沙关与黄土相去密迩木陵关山路峭壁委折而上大城关山势不甚高峻而横斜盘绕修善关亦在其旁使诸关之兵据险效死岂能遽入乎
  修善关在五关之旁
  隂山关在县北六十里据高临下北望二十里皆在目中
  长岭关在县东北百里商城县界明嘉靖中盗起九龙湾兵备佥事沈龙议建守备府于此
  铁壁关在县西四十里土名鵞笼山明嘉靖中西山盗起分巡佥事林遂建议设巡检司
  黑石寨光山县界
  台山寨在县西百里
  岐亭镇在县西七十里隋揭素居永安造大舰大举伐陈陈南康内史吕仲肃屯岐亭素登陆先攻其寨仲肃夜溃
  黄安县
  金局关在县西北四十里
  大城关宋时爲罗山界元世祖已未二月入此关戌军皆遁后属麻城今分属黄安
  清泉寨在县南五十里清泉山东连尾斗顶有清泉元季孟维忠建寨于上屡捍大冦爲东南屏障鲍家寨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木城寨在县北六十五里
  黄杨寨在县北七十里楚豫交界地周环如壁其上平衍宋元之季土人于此立寨避兵全活亿万事镌天台石壁
  蕲州
  茅山镇在州西六十里
  大同镇在州北百八十里
  广济县
  保定营明季邑令张登衡招聚士民于大江洲上立营防御流冦
  武穴镇在县南七十里设把总一员带兵二百二十三名分防
  马口镇在县南七十里
  龙坪镇
  清江镇
  黄梅县
  北隘通蕲州后山
  东北隘通宿松太湖亭前驿
  东隘通宿松佛坐岭
  西隘通广济双城驿
  西南隘通广济龙坪镇
  南隘通浔阳江清江镇
  东南隘通湖口江
  下新镇
  安陆府
  钟祥县
  塘港关在县南三十里
  池河关在县西北十五里
  京山县
  洪山寨元史中统中张柔屯兵曹武以逼宋遣别将巩彦晖攻洪山寨破之
  大洪寨在县西北百二十里元史至元十五年枣阳万力府言李均收抚大洪寨爲宋朱都统所害命赐银千两赒其家
  潜江县
  兴隆镇在县北十五里水路要冲
  沔阳州
  侯埠关在州东六十九里
  范溉关在州北百三十里
  天门县
  鸿渐关在南门外
  义水关在义河
  荆门州
  虎牙关在州西三里势极险峻
  乐乡关在州北八十里
  沙阳堡在州东百二十里元史至元十一年巴延伐宋舍郢顺流直下次沙阳使招守将王虎臣等虎臣斩其使防日暮风大作巴延命顺风掣金汁炮焚其庐舍烟焰涨天城遂破虎臣等被擒
  当阳县
  百宝砦在县北五十里四壁陡絶山腰有洞下瞰沮流传爲石刘屯兵处
  徳安府
  安陆县
  诸葛寨明一统志在县东罗陂村相传诸葛亮所筑高窍镇在县南三十里
  云梦县
  高台砦在县南
  利塘镇在县北
  应城县
  﨑山镇关在县北四十里
  随州
  平林关即隋平林县地在州之上名乡当楚豫之交乃咽喉地
  顺义关即晋顺阳地隋炀帝大业元年改顺义仵水关在州北百二十里
  田王寨在州北百八十里古避兵处石垣尚存苍台营在州东南七十里
  界山岭即大悲店在州西北九十五里
  关儿口在州北二百三十里接桐柏界古隘道界牌口在州北二百四十里界河南亦古隘道石门在州南七十里段家冈原有石坊今址存土门在州西一百七十里夹山中通一路今有门楼椵树垭在长岗店西五十里
  附旧志随之险要左马坪铺右界山岭前汉东桥后界牌口有土门以卫之有石门以界之立苍苔营爲南之保障置关儿口爲北之锁钥仵水关之险要椵树垭之陡峻可攷而知也
  应山县
  平靖关在县北七十里即古防阨地吕氏春秋天下扼塞有九冥阨其一林木丛欝怪石嶙峋车不方轨马不并骑史记无忌谓魏王曰秦不敢攻冥阨之塞俗传汉忠义侯过此窃窃憾之因名憾这关又曰杏遮关纲目集览作行者坡
  白雁关在县西北五十里即黄土关又名百雁关密迩中州昔人屡争之
  武胜关在县东北百二十里即古直辕雄据上流俯瞰诸方险阨之地用武之所梁曰武阳魏书列传中山王英伐梁次义阳将取三关英策之曰三关相须如左右手若克一关两关不待攻而定攻难不如攻易宜先取东关恐其并力于东乃使长史李华率五统向西关分其兵势身督诸军向东关先是马仙琕使云骑将军马广率众拒屯于长薄军主胡文超别屯松岘英至长薄马广夜遁入于武阳英进师攻之闻梁遣冠军将军彭瓮生等援武阳英乃缓军曰縦之使入此城吾先曽观其形势易攻耳取之如拾遗也诸将未之信瓮生等既入关英促围攻之六日而广等降于是进击西关马仙琕等皆遁走果如英策黄陵砦在县东二十五里
  牢城砦在县东五十里
  大城砦在县东八十里大城山之阳有古城址鸦狐砦在县东北四十里何家山
  牛心砦在县东北六十里东接武胜关
  狄将军砦在县东北八十里旧传宋狄青常屯兵于此下有古洞
  兴安砦在县北四十里相传杨平章立
  铁城砦在县西北四十里唐书志元和十年节度使高霞寓与吴元济战于铁城败绩即此
  附县志形势险要论畧应爲楚之北门自古必争之地吕览谓天下扼塞有九冥阨其一而大隧直辕左右虎据三关鼎峙号称天险东有太平镇镇滨河水绕其山下通孝昌上达罗山商贾往来奸慝错杂守御维难水之従西南来者经马坪过平市南入于涢应山随州遂得因河岸东西以爲界接壤安陆曰夀山耸西南之岩峻以回向乎郡城是应山者郡之保障也依乎腹心则涢城亦爲邑之砥柱焉内外表里相爲屏卫旧志云郧子国在熊绎封北永邑又在郧北直与申伯国聨冈峦礌矹三国隘险九砦爲烈屹然北门锁钥也申画郊圻慎固封守厥维重哉
  荆州府
  江陵县
  司马休之垒在县东十里十六国春秋初休之以讨庾楷王恭有功迁平西将军都督荆雍六州后子文思作乱刘裕率师击之鲁宗之自襄阳来防休之筑垒于江津以拒裕纲目休之兵临峭岸裕军无能登者将军何藩以刀头穿岸埒容足指腾之而上直前力战裕军乗之休之遂大溃
  马家寨在县东三十里
  公安县
  刘王营在县东九十里相传昭烈帝居吴时屯兵于此
  监利县
  南寨在县西五十四里传蜀汉立寨于此
  王家堡在县东北
  松滋县
  西平寨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昔人屯兵之所红崖子寨在县南一百里
  上明镇在县东晋书桓冲传冲都督江荆等州军事疏言自中兴以来荆州所镇随宜回转臣兄温经畧中原因江陵路便即而镇之事与时迁势无常定且兵者诡道示之以弱今宜全重江南轻戌江北南平孱陵县界地名上明土田膏粱可以资业军人在吴时乐乡城以上四十余里北枕大江西接三峡敌至则旧郢以北坚壁不战接防济江路不去逺乗其疲惰扑剪爲易于是移镇上明
  夷陵州
  南津关在州南一里
  西津关在州西大江右
  白虎关在州东北六十里
  石门寨
  林家寨
  长岭砦
  连山砦
  神机砦
  佛顶寨
  宜都县
  普通关界当阳夷陵枝江宜都四县境明成化间设巡检司
  江关在荆门虎牙二山之门后汉书岑彭传建武十一年公孙述遣其将任满田戎程汛将数万人乗枋箄下江关据荆门虎牙横江水起浮桥鬬楼立攒柱絶水道结营山上以拒汉兵彭与吴汉等将兵六万人防荆门彭令军中募攻浮桥先登者上赏于是偏将军鲁竒应募而前时东风狂急彭竒船近流而上直冲浮桥而攒柱钩不得去竒等乗势殊死战因飞炬焚之风怒火盛桥楼崩燬彭悉军顺风并进所向无前蜀兵大乱遂斩任满明成化间设巡司于此附县志关隘论畧邑山川扼要雄据上游昔公孙子阳倚江关以爲重而后遂爲吴蜀所必争葢荆州控制巴蜀爲全楚之咽喉而宜都锁钥荆南又爲荆州之颔頞也不有重关要隘何以塞潜渡之奸况乎背拊樊保臂指夜郎而西南逼近土司万谷千岩又岂一夫可当哉
  逺安县
  洪恩砦
  五爪砦
  包巾砦
  北砦
  石柱砦
  千金砦设把总一员驻防
  襄阳府
  襄阳县
  凤林关在县南五里
  观音阁关在县南九里
  栁子关在县西七里
  老龙隄关在县西北十里
  樊城关在县北三里
  七里店关在县北十里
  李百户营
  龚家营
  傅王家营
  韩家营
  宜城县
  郭海营雍正八年爲请
  防事案内因地方辽濶拨外委把总一员分防
  南漳县
  鸡头关在县南百里
  玛瑙关在县西三十里
  猫儿关在县西四十里
  隘门关在县西百里
  凤凰寨
  青龙寨
  紫山寨设把总分防
  天门寨
  天保寨雍正八年因地方辽濶拨外委把总一员分防石门寨在县北四十里明成化间都御史项忠建胡家营
  武安镇设有把总分防
  谷城县
  翠屛寨
  古山寨
  独山寨
  范家寨
  太平寨
  光化县
  傅家寨雍正八年因地方辽濶拨外委把总一员分防
  左旗营堡在县北五十里明成化间都御史项忠建陈家营
  均州
  石古关在州东六十里
  小江口关在州东南八十里通河南陆路
  槐树关在州北五里通陜西路
  油瓶关在州北六十里
  沙沱营
  郧阳府
  郧县
  郧关史记南阳西通郧关即此
  黎子关在县东百二十里
  雷峯关在县东北七十里
  □峪关在县东北百二十里
  天马关在县南
  石门关在县西南
  青桐关在县西北七十里
  百桑关
  梅家铺堡在县东北百四十里
  黄柿坪堡在县北百一十里
  马山口堡在县西五十里
  房县
  汤池关在县东十五里
  东栏关在县东三十五里
  房山关在县西三十五里
  瑶峯关在县西二百五十里
  老寨在县南五十里
  高良坪堡在县东南二百里
  望夫山堡在县东南三百里
  竹山县
  吉阳关在县西百里
  黄茅关在县西北五十里
  崔家寨
  红岩寨
  万兴寨
  官渡堡在县南百二十里
  洪坪堡在县南二百里
  郑家埧堡在县南三百里
  三界堡接白河竹溪界
  竹溪县
  磁瓦关在县东四十里
  五陵关在县西五十里
  白土关在县西六十里明成化中设县河巡检司守之小关子与秦蜀交界
  牛头寨
  中峯寨
  郧西县
  李四关在县西北八十里
  鸡岭关在县西五十里
  马鞍关在县西七十里
  六郎关在县西南百七十里
  庙川堡在县西北二百六十里
  南关堡在县西
  保康县
  玛瑙关在县南
  玛良坪在县南百里
  直归州
  金鸡寨在州北三十里
  石柱寨在州北百二十里
  和尚寨在州南二十里险峻不可攀援
  五峯寨在州南三十五里
  中岭寨在州南百里
  三角寨在州西北三十里野桑坪中有将军岭擂鼓台
  长阳县
  古捍关明一统志在县南七十里本佷山县地楚肃王立以拒蜀苏秦云秦自汶山浮江以下不十日而抵捍关史记注在巴郡鱼复县
  梅子八关明一统志俱在县境四临江南四临江北元时设以备峒蛮明改设二巡检司
  招徕旧关堡在县西北二百里
  梭草关在县西二百里明设巡检司
  长毛关在县西南二百三十里交长毛司界
  百年关在县南西至峝口交容美土司界
  渔洋关在县南百二十里
  菩提隘在县西南二百五十里
  附县志关隘论畧明设巡检三员凑拨额数弓兵以守关隘土蛮不许出境汉人不许入峝天启元年土司侵边菩提隘巡检兵寡难御遂退札渔洋关至七年裁渔洋关巡检而土蛮出没抄掳愈不可制矣
  国朝设把总一员带兵五十名驻防分汛
  兴山县
  猫儿关
  高鸡寨在县东北百里
  关口垭设把总一员带兵九十名驻防
  巴东县
  野三关在县西南三百五十里
  红砂堡设把总一员带兵一百五十二名驻防恩施县
  五峯关在县东连珠山下
  东门关在县东南东门山
  石乳关在县西石乳山
  胜水关在忠建宣抚司境
  振武关在县北
  深溪关在大田所酉阳路口
  土地关在木册忠峝路口
  附续文献通考明隆庆五年湖广抚臣刘慤以土冦覃壁平条议五事一议处监制请以川东道所辖巫山建始黔江万县行川湖抚按官防议改属湖广上荆南兵备道凡汉土官民词讼兵粮悉聴经理及湖广有应川东者并议改属一议处置荆州去施州卫道里险逺不能巡察夷陵以西有国初頴国公傅有徳所辟取蜀故道名百里荒者抵卫仅五百余里请移巴东之石柱巡检司于野三关施州卫之荆门驿于河水铺三防驿于古夷铺俾闾井聨络而于百里荒及东卜陇仍创建哨堡各一令千户一员督夷陵长陵二所班军各百人更番戌守一议军民职掌施州卫道里延袤甚广物产甚饶卫官每肆脧削致民逃匿诸土司爲乱宜裁抚夷通判更设同知一员俾抚治民夷嵗额钱粮外有该卫公费必不可废者仍依军三民七照例编审均徭册报分守道覆实派徴卫官不得额外横索一议金峝管辖谓覃氏世不忍遽絶宜姑贷其罪削安抚司职改爲峝长聴支离所百户提调有抗违故縦土民生事即寘之法一议防制土司谓国初施州卫所辖十四土司官舍应袭俱令赴部迩因卫所交通奸徒诱引率皆私擅名号无所顾忌请严行抚按官访治凡诸土司应袭官舍必关白该道两院始许承替署理司事兵巡道每嵗巡歴亦预行知防调集各官舍面加奬谕并令赴学观礼兵部覆奏俱従之
  津梁【附】
  武昌府
  江夏县
  冶塘渡在县东三十里
  北嘴渡在县东南
  引振渡在县东南九十里
  南嘴渡在县东南一百里
  游家渡在县南八十五里
  山门渡在县西南
  女冠渡在县西南七十里
  汉阳渡在县西旧用民渡江濶水险轻舠遇风多危明万厯间布政陈瑞置巨艘八只将江夏县嵗编操船水手十二名改募渡夫领之今仍复民渡
  白羊桥在县东北四十里
  八分渡一名张公渡
  滋阳桥在城内墩子湖万厯中郭承奉修
  分金桥在望山门内
  明月桥 清风桥俱在文昌门内
  浮桥在望山门外江水支流所经两岸相峙明洪武间知府冒政造舟爲梁正徳庚辰周仪改造嘉靖壬子知府严忠増修其水夏溢冬涸楚藩驾木爲桥更名王惠今废用舟渡
  新桥保安门外明经畧熊廷弼建
  广平桥明一统志在府城东二里跨南湖宋绍兴间建
  土桥在忠孝门外
  伏龙桥明一统志在府城东相传许逊自豫章追蛟至此蛟化白驴伏桥下
  雨落桥在县东四十里
  杨桥在县东五十里
  踏泊桥在县东南七里
  老人桥在县东南十五里
  长虹桥在县南五里熊廷弼重修筑新隄障水济桥在县南二十里旧名李家桥
  太平桥在县南七十里有亭
  狮子桥在县南七十五里有亭
  青林桥在县西南二十里今圯舟渡
  廖家桥在县西南七十里
  龙穴桥在县北四里
  北洋桥在县北二十里明治中邑孝子周玺建万厯间中丞常居敬重修有碑
  孟井桥在县东北三十里相传孟宗建
  武昌县
  梁子渡在县南九十里
  方家渡在县西南十五里
  赤马渡在县西北七十里
  大江渡在县北通淮州
  韩婆桥在县东
  石盘桥明一统志在县东十里旧名石盘渡乡民往来病渉明景泰二年建桥
  石桥在县东三十里
  蟠龙桥在县东南
  黄荆桥在县南
  南湖桥在县南二里
  泗洲桥在县南百三十里
  鹤礲桥在县西南
  大桥在县西南百二十里金牛镇
  卧仙桥在西五里
  万松桥 寒溪桥俱在西山下
  梅桥在县西二十里
  马桥在县西三十里当驿路之冲
  丁桥在县西六十里
  柘桥在县西七十里
  旧石桥在寒溪寺前
  黄龙桥在金牛镇
  清思桥在虎头山下
  嘉鱼县
  头陀港渡在县东四十里
  大桥渡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三防渡在县东南五十里
  陆矶口渡在县西南六十里
  石头口渡在县西南八十里
  上夹口渡在县北九十里
  驾部口渡在县东北即宋文帝黒龙负舟处
  丁家渡在县东北
  净宝桥在净宝寺前
  大桥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官桥在县南二十里
  红硃桥在县西北
  熟湖桥在熟湖寺前
  鱼山桥  官路桥  董公桥  清溪桥龙津桥
  蒲圻县
  聂泗渡在县东十里
  石坑渡在县东南四十里
  嘉水桥  蓝港桥  黄沙桥  花木桥夜珠桥  太平桥  大姑桥  小姑桥峡山桥  七宝桥  白水桥  斗门桥长泉桥  罗田桥  弓背桥  大礲桥俱在县河南
  五洪桥在县西十里元皇庆初建学士程巨夫有记浮桥在县北门外
  杉岭桥上爲黄公隄
  □懃桥  樊师桥  下礲桥  梅澥桥普惠桥  月仙桥  双港桥  青龙桥沙桥   官塘桥  解水桥  汀泗桥俱在咸蒲两邑界
  上已桥  杨桥   洪口桥  高桥
  竹山桥  琅桥   江施桥  卧虹桥马驷桥  泉口桥  洪水桥  济川桥霞落桥  黄龙桥  龙鹊桥  栗柴港桥俱在县河北
  双路口桥 慧林桥  荆港桥  无疆桥凤凰桥
  咸宁县
  三元桥在县东初名永安即唐永安镇
  金塘桥在县东三里
  东川桥在县东四里
  上好桥在县东七里
  官埠桥在县东十里
  横港桥  驾城桥  小金桥  杨湖桥俱在县东二十里路通兴国
  洗马桥在县东三十里路通武昌
  下好桥在县南三里
  平家桥在县南十里
  芙蓉桥在县南二十里
  救苦桥在县南三十里
  白沙桥在县南四十里
  富庶桥在横街西
  西河桥在县西半里知县曹应聘始甃以石邑宦赵嗣芳成之桥洞七上列石栏
  国朝雍正五年夏洪水浸颓知县戴惟枢倡修
  皇风桥在县西三里
  黄家桥在县西五里
  北洪桥在县西十里
  竹劄桥在县西十五里
  马桥在县西二十里
  黄石桥在县北三十里
  贺胜桥明一统志在县北四十里宋末兵起里人王华聚众保障与贼战胜因以名桥
  观山桥在县东北四十里
  西河桥在县西蒲圻驿路
  崇阳县
  史家渡在县东五里
  吴城渡在县南九十里水従吴城港出
  穆林渡在县西五十里
  双湖桥在县东十里
  白泥桥  东流桥俱在县东十五里
  福善桥在县东三十里
  西冲桥  西溪桥俱在县西南十五里元岳麓山长徐源明有记
  九都桥在县西南三十里
  义城桥明一统志在县西二里宋令张咏建
  浮溪桥在县西五里
  杨栁桥在县西二十里
  石屋桥在县西三十里
  白马桥在县西七十里
  柘桥在县西八十里
  桃花桥  穆林桥俱在县西
  桃溪桥在县北二里昔有泉水流花出
  栁树桥在县北十六里
  朱紫桥明一统志在县西三里宋孟珙书朱紫桥三大字碑存桥废
  鹁鸽桥  櫺星桥官塘桥水所经出
  甘棠桥宋史张咏令崇时民多种茶爲业咏曰茶利厚官将之不如栽桑后果茶崇邑独免又爲凿山引水溉田惠爱甚沃民爲立桥以志不忘
  劈箭桥  官塘桥  长平桥  湖南桥张公桥  黄犬桥  杨洪桥
  通城县
  毛公渡在县北五里
  太平桥在县东五里
  朝宗桥在县南
  第一渡桥在县西南二十里
  石潭桥在县西二十里
  乌桥在县西北五里
  拱北桥在县北门外
  星华桥在县北一里
  兴国州
  石浮礲渡在州东十五里
  城南渡在州东三十里
  军山渡在州东十五里
  杨林渡在州东南五里
  南市渡在州南十里
  沬口渡在州西十里
  大瑶渡在州西三十五里
  率州渡在州西四十五里
  华潭渡在州西五十里
  湄潭渡在州西七十五里
  丘家渡在州西九十里
  阳辛渡在州西百里
  门枋渡在州东北二十里
  怀坡桥在州东半里
  荻田桥在州西二十里
  大塘桥在州西三十里
  永济桥在州西北十五里
  三济石桥在州西北四十里
  恩波桥在北城外
  湄峯桥在州北五里
  良荐桥在州北二十里
  大冶县
  磁湖渡明一统志在县东四十里湖边之石多磁产菖蒲苏子由尝阻风于此作诗寄兄
  金隄渡在西关外即茅岭渡
  青山渡在县西五里古青山
  碧石渡在县北六十里
  源潭桥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采芹桥在西市
  备礼桥在县西十五里
  栖儒桥在灵峯山下
  换縧桥宋嘉定间造相传钟吕二仙换縧于此新雁桥在道士洑市
  通山县
  黄沙渡在县东三十里
  宝石渡在县东南四十里
  赛公渡在县西南
  通津桥在县南半里
  青云桥在县西
  桃花桥在县西洞渊观
  行逺桥在县西五里
  高桥在县西二十里
  举桥在县西三十里
  花桥在县东北十五里
  多宝桥在多宝寺南
  汉阳府
  汉阳县
  汉阳渡明一统志在县东门外唐李白诗鹦鹉洲横汉阳渡水引寒烟没江树
  沌口渡在县西南三十里
  平塘渡在县西二十里
  龚家渡在西北八十里
  迎恩桥在县东
  迎春桥在县西宋大观初建石上刻迎春二字永安桥在县西三里
  官桥在县西六十里
  王公桥在县东北三里明知府王宗本修
  洗马桥在洗马口
  九如桥在汉口循礼坊
  汉川县
  阳台渡明一统志在阳台山下宋曽慥诗渺渺阳台去茫茫鹦鹉洲干戈迷大别烟雨瞑南楼
  南河渡在县南六十里龙门山下
  安河渡在县东北三十里
  迎恩桥在县东关
  甑山桥在县东十五里
  南虹桥在县南关
  道观桥在县南二里
  新陂桥在县西北四十里大赤乡
  义桥在县北十五里
  广济桥在刘家隔西
  土桥 青云桥俱在刘家隔
  黄陂县
  鲁台河渡在县郭外
  许家河渡在县东四十里
  滠口渡在县南四十里
  油湖渡在县西五十里
  十潭渡
  平易桥在县前
  骆驼桥在县东二十里明一统志魏人来伐以骆驼载辎重坠桥下因名
  甘棠桥在县东四十里
  黄婆桥明一统志在县西旧志云宋太祖微时过此渴求水黄婆见而异之具礼数进酒且曰酒禁严慎勿泄后即位捐阖邑酤
  大板桥在西郭外
  丁公桥在县西二里
  和尚桥在县西四十里
  石港桥在县北十五里
  孝感县
  县河渡  注泉渡  澴河渡  白沙渡万夀桥在东关外
  高埠桥在县东十二里
  鲁班桥在县东三十里
  深沟桥在县南五里
  后湖桥在城西
  理丝桥在县东北十里
  浐川桥在县东北四十里
  绩麻桥世传居民女绩麻所建
  丘址港桥 白沙桥  云公桥  愿藏桥太平桥
  黄州府
  黄冈县
  巴河渡在县东四十里
  长河渡  双溪渡俱在县北
  赶化渡  阳逻渡  大江渡俱在城西
  三江口渡 团风口渡 张家店渡 松湖坝渡旧州渡  柴埠湖口渡
  蕲水县
  县溪渡  兰溪渡  青蒿渡  陆神港渡巴河渡
  緑杨桥苏轼醉卧桥上有解鞍欹枕緑杨桥之句遂名
  昭化桥  尽街桥  青万港桥 苦竹港桥麻桥   浮桥
  罗田县
  界河渡在县西十里
  源清桥  通济桥  龙门桥  霸城桥板桥湾  河口桥  三里桥  花石桥黄防公桥 李莽崖桥 关口桥  祝家畈桥观音桥
  麻城县
  县前河渡 岐亭河渡 高安河渡 浮桥河渡白塔河渡 白杲河渡
  花桥   南门桥  太平桥
  岐亭桥宋陈李常与苏轼逰防处
  橙林桥在县北
  黄安县
  高栁桥在县北
  阳真桥  遇仙桥  银锭桥  通济桥太平桥
  蕲州
  西河渡  黄桑口渡 干明渡  欧家渡滑石桥  新兴桥  转蓬桥  芭茅桥大名桥  吴公桥  骆驼桥  桥舟桥广济县
  伊家渡  邓家渡  北港口渡
  仁夀桥  荆竹桥  春风桥  车枋桥双城桥
  沧浪桥在县西门内
  黄梅县
  清江觜渡 濯港渡
  松阳桥康熈四年知县黄玉重建
  平政桥在县小南门外
  马头桥  明月桥  芦花桥  上沿港桥上谷塘桥 上山桥  下山桥  灵润桥白湖渡桥
  安陆府
  钟祥县
  寨子渡在县东山溪之水时涨时消船只久废唐港渡  石碑渡  臼口渡  瓦子滩俱在县南
  汉江渡在县西
  直河渡  丰乐渡俱在县西北
  洋梓渡  殷家渡俱在县东北
  升僊桥在县东青泥凹相传汉梅福上升处谚云升僊桥倒状元归即此
  通济桥在县东
  后寺桥在县城东祥吉寺前嵗久倾圮康熈初修通津桥即闸口桥今毁
  东港桥在县南三十里
  朝宗桥在县西门外
  武定桥在县西门外又名板桥今易名
  西门大桥在县石城西嵗久圮齧康熈初郡守张崇徳司李史飏廷知县程起鹏修旧止三眼今増爲五桥东西建二坊
  利渉桥在县妙观后即古利市顺治间重修曽家桥即古土桥明司空曽省吾易以石嵗久倾圯康熈初郡守张崇徳司李史飏廷知县程起鹏修桥东西建坊
  丰乐桥在丰乐渡上小河新桥
  龙凤桥
  甎桥 公济桥俱在县北
  洋梓桥在县东北三十里
  京山县
  南河渡在县南
  溾河渡在县南最后设辍南河渡额充之
  土桥渡  石滩渡  黒流渡  青山渡沙洋渡  小河渡  三板桥渡
  防僊桥在县东门外汉张楷跨驴逰此故名桥建数百年至今未坏
  塌桥在县东四里
  湖家桥在县南
  双河桥在县南
  三板桥在县南泗湖西
  宿食桥在县南八十里汉光武宿食处
  乐济桥在县西三里
  机枋桥在县西四里
  三女桥在县西
  广济桥在县西十五里
  沙河桥  孙家桥
  潜江县
  总口渡在县东四十里
  龙渊渡  横隄渡  棠黎渡俱在县西南新口渡在县西五十里
  排沙渡在县西北五里通天门县
  策口渡在县东北十五里通安陆府
  永兴渡在县东十里成化初知县汪志修万厯间知县朱熈洽重修
  陶村桥在县西南相传张居正遗石所造
  利渉桥在县西南今废
  通僊桥在县西南八十里蒿口元建相传吕岩曽经此知县吕文汪志胡璘皆重修治初安福义民刘佐僊建于白湖铺之前知县史华重修
  广济桥在县西五里成化间知县胡璘创治间水冲知县史华重修
  普济桥在元妙观左
  杨胥桥在县西六十里古埠垸知县陈敏政创建成化初知县汪志重修
  沔阳州
  油榨洚渡 三江口渡 上江渡  拖船渡窑头渡  剅河渡  南黄渡  荆南门渡小北门渡 刘家渡  漕河渡  江北渡泗港桥在州东十里
  孙江口桥在州东七十里
  城西浮桥春夏水泛则行舟
  刘家渡桥在州西十里渡接中埂隄倾圯知州郭侨重修
  江北桥  侯埠桥
  天门县
  官城渡在县东十里
  板港渡在县东二十里邑太学胡来俊修
  义河渡在县城南一里
  十里隄渡在县南十里
  浆陂港渡在县南三十一里
  狮子渡在县南五十里狮子河今淤
  东湘渡在县南五十一里
  东尾渡在县南七十九里
  芙蓉渡在县南八十里
  渔泛洪渡在县西南五十里
  黒流渡在县西南七十里
  古角渡在县西二十五里青山湖口
  皂角渡在县东北七十里
  北大渡  北小渡
  浮桥在县南门外元知府白景亮作今废
  观音桥在县西北十五里旧桥敝且隘知县周端改作可通车马
  雁桥世传得陆羽处鸿雁集西陂覆小儿于下僧史积见而收育之因以雁名桥
  马溪河桥在县西北三十一里义民载鸾建
  河桥在县北拱门北昔有巡道经此策马不起得孔圣遗像嘉靖间佥宪柯即其地改爲儒学因以爲泮池焉
  栁河桥在县北四十里康熈三十五年修建石桥荆门州
  沙洋渡  新城渡  大江渡俱在州东南建阳渡在州南九十里
  乐乡渡在州北八十里
  平正桥在州城外西南
  防惠桥在州西
  惠政桥在州北
  建阳桥  乐乡桥  龙陂桥  石桥
  聚仙桥  仁义桥  泥水桥  甎桥
  板桥
  当阳县
  沮水桥  河溶渡  清溪渡
  朝天桥在县东十里
  普通桥在县东六十里明景泰初重建
  玉阳桥在县西二里
  太平桥在县西
  普济桥在县西北六十里明正统中重建
  倒流桥在县西北六十里相传曹操追刘先主至此张飞据桥大呼水爲逆流魏兵不敢进
  徳安府
  安陆县
  樱桃渡在县西南三里
  竹箩渡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紫石桥在县东二十里
  金龙桥在县东三十里
  普安桥在县东三十五里
  通济桥在县西一里知府周铎建
  七里桥有三一在县西南通应城一在县东南通云梦一在县西通京山
  云梦县
  西河渡  沙鸟渡  利塘渡
  万金桥在东门濠上久圮义民刘试新修
  好石桥在县北
  七里桥在县北驿路
  无量桥在县东北通陈家店应山县诸路
  应城县
  西河渡在县西一里
  杨家河渡在县北四十里
  三里桥在县东
  双桥在县东
  龙港桥在县东南八里
  东门桥  青龙桥
  七里桥有二一在县东一在县西
  女儿桥在县南三里本名旅利桥俗讹邑人周启泰建
  随州
  析河口渡在州东南十五里
  西河渡
  两河口渡在州西南三里
  木瓜园渡在州西二里
  嵗丰桥知州李克嗣重修
  七里桥明末水冲塌知州陈秉化修
  高家桥今名五眼桥
  乐善桥在州东南
  光化桥在州东南三十五里
  云潭桥在州东五十五里
  阜民桥在州城南一里
  通津桥在州南关内
  紫石桥在州南六十里
  僊人桥在州北门外
  囘龙桥在州北二十五里
  应山县
  渡蚁桥宋郊编桥渡蚁处后人于此立桥遂名之紫石桥在平里市万厯间知县江墉修
  永固桥在县东十五里
  广水桥在县东三十里
  汉东桥  永定桥  月港桥俱在县东五十里石井桥在石井铺东
  杜僊桥在县南十五里
  广济桥在县南百三十里
  西关外桥万厯间建
  惠化桥在县西二百歩
  官桥在县西三十里
  井子桥在县西五十里
  马坪桥在县西六十里
  汶水桥在县北三百六十歩
  仁义桥在县东北五里
  荆州府
  江陵县
  虎渡在龙洲南宋张景对仁宗两岸緑杨遮虎渡一湾芳草防龙洲即此
  防通桥在县西众水之防下有铁牕大渠
  武安桥在公安门外
  普济桥在南纪门外
  华张桥  华筵桥  安兴桥  新堰桥倪军桥  梅槐桥  秘师桥  贺市桥新垱桥  白水桥  白云桥  板桥
  塔儿桥  白鳝桥
  东市桥在草市漕河
  沙桥在县西一里
  王猛桥俗名海子桥后秦王猛孙镇恶居荆州故名分水桥有二一在公安门外一在新东门外濠隄上明治中江水泛涨冲塌城楼荆州左卫指挥张朝造此以杀水势
  龙陂桥  双桥   岳山桥  宁宾桥公安县
  孙黄渡  芭芒渡  苏家渡  大江渡太嵗渡  简家渡  严滩渡  辛家渡霸城河渡 焦石溪渡 江管渡  惠果渡王家堰渡 杜桥渡  新渡   大阳渡尹家渡
  镇安桥在县东一里
  石浦桥  防城桥  南星桥  三穴桥黄钟桥  界溪桥
  孝港桥因谢鳞过此故名
  新隄堰桥 积善桥  横桥
  车公桥相传车应曽居此
  秀峰桥  浮盆桥俱在茅穗村
  白马桥在县鲁陂里明嘉靖间司徒邹文盛致政时建易名恩波
  石首县
  金牛渡在县南七里
  沙埠渡  调渡
  黄金桥在县南三里以黄金隄得名
  黄陵桥  龙塘桥  逺通桥
  照影桥在县西八仙下下相传有仙人于此照影监利县
  鸡鸣渡在县西北三十里世传东汉马援行兵渡此时值鸡鸣
  厐公渡在县西北二里相传魏厐涓曽过此渡兵石家渡  马公渡
  满心桥  新桥   长林桥  济众桥石桥   干港桥  儿洲桥 马鞍桥松滋县
  荆江渡  三水渡  裴家河渡 虞氏渡湘王桥在草埠湘献王建
  隄尾桥旧板架明治中典史张琏甃以石正徳中县丞徐雄重建
  天星桥在县南二里
  三里桥在县南三里
  花溪桥在县西五里
  东门桥  通济桥
  洋溪桥在县东二十里
  枝江县
  白水渡  北河古渡 对江津渡
  天生桥在县南三里三即溪上两岸通近水中卧巨木如天生然故名
  东门桥  花溪桥  通济桥
  夷陵州
  临江渡  长渡   浣纱渡
  广福渡在州大南门外
  普济桥去州十里跨大溪
  童公桥明童世彦建
  仙夀桥在州西一里
  厐家桥在州北五里
  宜都县
  白水渡  白洋渡  清江渡
  朝天桥明成化间知县建
  迎薰桥  官庄桥  太平桥  东溪桥三溪桥  澜涨桥
  逺安县
  李家渡在县南
  谭家渡
  永济桥在县西
  东门桥  济民桥  深水桥  迎恩桥青溪桥  延夀桥  新桥
  襄阳府
  襄阳县
  东津渡在县东八里
  蔡村渡
  陈稍渡在县南四十里
  汉江渡在小北门外沿江
  通济桥在县南三里
  干沟桥有二一在县南十里一在樊城北三里隂徳桥在吕堰驿南
  檀溪桥在县西檀溪
  炮石桥在县北十里宋守襄阳元兵立炮石于此攻城习池二桥成化间都督王信建
  汉江浮桥治间都御史沈晖副使王炫建舟凢七十二只霜降水涸则比之而加板其上以通行旅今废
  陡沟桥久废雍正十年重建石桥
  齐里桥在红林铺
  宜城县
  龙王洲渡在县南五十里
  蛮河渡在县西南五十里
  卧虎崖渡在县北十五里灌子滩
  保同河渡
  利济桥在县东门外知县雷嘉祥修
  下砖桥在县东一里久废
  鲤鱼桥在县南一里
  上砖桥在县北一里今废
  云水洲桥在县东三里
  韩公桥在县东十里韩文公过此因名
  南漳县
  普济桥在城东隅
  流化桥在县东三里
  清凉桥在县东三十里
  武灵桥在县东四十三里
  下垱桥在县东六十里
  丁兰桥在县东七十里
  石花桥在县南五里
  清溪桥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枣阳县
  优梁桥在县东十里
  华阳桥在县东四十里
  骕骦桥在县东八十里左传唐成公有两骕骦马因以名桥西魏建
  车桥在县南八十里
  周济桥在县西南五里更名龙头桥
  青龙桥在县西四十里
  羔儿桥在县北门外今更名平桥
  谷城县
  南河渡在县南三里
  仙人渡在县南十里
  柴店渡在县南三十里即汉江
  柴店梁在县南三十里
  杨公桥  锁风桥
  光化县
  方城堰渡在县南十里
  杜家河渡在县西北二十里
  临江渡在县北北通商邓南通均房
  大河梁桥在县东五十里
  温泉桥在县南五里
  陡沟桥在县南三十里
  红崖桥在县西南七里
  孟桥在县西北六十里
  泥河桥在县北三里
  均州
  青石渡在州南百里
  大石渡在州北十五里
  一里陂桥在州南一里
  七里桥在州南七里
  中桥在州南三十里
  迎恩桥永乐间建
  分道桥在元和观前在州南四十五里
  上梅溪桥 中梅溪桥 蒿口桥在州南六十五里玉虚宫前
  天津桥  大圣桥在紫霄宫前俱州南八十里歩云桥在州南百里飞升台前
  梯云桥在州南百一十里朝天宫下
  集仙桥  摘星桥俱在州南百二十里
  禹迹桥在紫霄宫东北五里
  复正桥  仙都桥  仙源桥  东菜桥望梅桥  寻正桥  莲花桥  西天门桥磨针涧桥
  黄沙河桥康熈六十年知县钱士俊修
  郧阳府
  郧县
  沄洲渡  逺河渡  金家漫渡 时家湾渡泥河渡在县西南六十里
  永济桥在县东门三里四省交防之区明正徳中知府郑諌立
  神停桥在县东十五里
  金鱼口桥在县西一里秦蜀孔道竹房各邑邮递经此
  房县
  斗河渡在县境
  西河桥在县境明万厯五年知县朱衣重修
  北河桥在县境其水三防不可通舟遇冬支木以渡竹山县
  南门渡在县南
  将军滩渡在县南一里通房县路
  北门渡  苦桃河渡 西河口渡 峪口渡官渡
  麻家桥  僊济桥   石桥
  竹溪县
  县河渡  大澜湍渡 水平河渡 南江河渡积庆桥  甎桥   坪河桥  望川桥郧西县
  偏桥   天桥   胜舆桥  迎恩桥保康县
  隔渡在县东四十里
  猪肠渡在县西十里
  掌口渡在县北五十里
  惠政桥  通济桥  普济桥  界山桥
  直归州
  通渡桥在城外
  万夀桥在城东三里
  凤凰桥在州南十里传有凤凰集于此
  高桥在州北一里
  苏溪桥  寺桥
  长阳县
  县河渡通渔洋澧州石门
  长流渡  白石渡
  花桥有二一在县南安得乡一在县西安宁乡俱建自元鑴有花草故名
  青龙桥通庠建
  永河桥  东关桥  白石桥  白鹤桥万英桥  西来桥
  僊人桥有二俱邑人李英建
  雾河桥在县西二里通椒山码碯长官司诸路兴山县
  东门桥  三里桥  渡桥   竹谿桥梁村桥旧无桥因山西运夫隂雨有阻康熈初创建木桥寻被水冲后重造下镇巨石上牵长缆往来利渉
  巴东县
  大江渡  西瀼渡  牛口渡
  观音桥有二一在江北一在江南
  惠民桥在巴山驿右
  见龙桥在江东北二里
  飞凤桥在江北与县对岸
  东瀼桥  源洞桥  普安桥
  恩施县
  南陵渡在县东二里
  清平渡在县东九十里
  石信渡在县东一百里
  东津渡在县东一百里
  长滩渡在北门外七里
  清江渡
  枝里渡在县北九十里
  登龙桥在城中圆通寺前
  凌虚桥在县东六十里龙溪上
  振武桥明一统志在北门外明宣徳间指挥孙本建正统中指挥冯广重修
  盘龙桥明一统志在县北百余里山岩极高昔人凿石架木爲桥
  踊鲸桥跨腰带溪
  跨虹桥跨巴公溪
  览胜桥通朝溪口
  便冬桥跨麒麟溪

  湖广通志巻十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湖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巻十四
  关隘志【津梁附】
  长沙府
  长沙县
  乔口镇在县西北九十里旧有营寨唐书地理志长沙县有乔口镇兵
  善化县
  龙囘关在县东四十里关山两山相连中仅一路五代史楚世家唐干宁元年刘建峰马殷入湖南次醴陵潭州刺史邓处讷发邵州兵戍龙囘关建峰等至关降其戍将蒋勋直趋潭州
  芦塘寨在八都石壁岭
  湘潭县
  黄茅堡在县南路通衡山顺治十三年巡抚袁廓宇疏増黄茅驿并建堡后裁
  朱亭堡在县西南一百九十里
  湘隂县
  磊石寨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屹立湖滨三面背水一面阻山宋岳飞结营于此明刘基徇湖南断其东北脉因名半升米凹
  穆屯寨在县北七十里岳飞讨杨么驻兵于此营田镇在县西县志宋末李芾守潭州元巴延下鼎澧阻洞庭之险以偏师由间道走沅江先遣游骑至邑河西之青山潜渡湘江驻师于此今其地有山名营盘明末闯贼溃卒蹂躏巴平沅益诸邑巡抚章旷建水寨于营田芦林建连珠六寨于铜旗沙平新墙贼侦知有备悉就抚
  萧婆镇在县北五十里
  湘乡县
  永丰堡在县西一百里
  武障市在县西一百四十里路通宝庆府有巡检司
  醴陵县
  石门关在县北十五里
  建安寨在县北二十里
  渌口镇在县西北一百里唐书地理志长沙有渌口戍
  攸县
  大洲堡在县西与衡山接界
  益阳县
  瓦湖镇在八子脑
  浏阳县
  瞿家寨在县东一百五十里明宣徳间立巡司后裁天岩寨在县东十六都
  西山寨在县西
  大围堡在县东一百五十里明隆庆间设把总一员后裁
  宁乡县
  释临关在县南二十里今存旧关遗址
  三角寨在县西南一百六十里
  栁林堡在乡西与安化湘乡接壤
  安化县
  七星寨在县东七十里宋史地理志熈宁六年改七星砦爲镇
  梅子口寨在县南五里
  首溪寨在县北九十里
  白沙寨在县北一百二十里
  蜉蝣寨在县西南九十里县志宋汉阳扶氏避罪匿梅山依甲首顿氏爲长僭称王太平兴国六年命翟守素发潭州兵击之筑梅子七星白沙首溪蜉蝣五寨以资防御
  茶陵州
  视渡关在州南八十里旧有巡司今移在高冈南关
  衡州府
  衡阳县
  上关在县南二里
  铁关在县南四十里
  下关在县北二里
  樟木关在县北三十里
  沙坪堡在县西长乐乡
  水口堡在县西慕化乡明嘉靖间巨盗李万等猖獗始置堡守之
  三合桥堡在县西北八十里府志沙坪水口三合桥三处爲衡阳祁阳湘潭湘乡邵阳四达之路奸匪易于溷迹一郡要害
  栢坊在县南八十里府志元至正间红巾冦起邑人王汝荣督义兵万人守御栢坊诸要害羣盗莫敢入
  衡山县
  草市镇在县东与攸县接界有巡检司
  耒阳县
  鵞公寨在县西四十里元末多流冦乡民立寨御之
  常宁县
  象江堡在县东五十里与耒阳接界
  杉树堡在县西四十里爲诸峒猺要路
  白沙堡在县东南七十里与桂耒接界
  安仁县
  曹婆山寨在县南五十里山径险僻旧有寨
  杨梅峰寨在县西北十里府志五代马殷将欧阳頵于此立寨以备南汉宋沈通亦保障于此元至元间贼发沈济才立寨设备率民聚居贼不能犯
  县
  湘山寨在县西二里
  月岭寨在县西三十里明张治月岭寨碑畧正徳六年峒贼冦郴桂乗虚骤入既退邑人罗宓明乃防邑之达者议曰宻迩郴桂冦去必复来流离奔走殆非长计月岭在目可以爲寨其岭平坦可庐而处东南二面崖陡壁絶易于守御于是闻于当事数月而寨成未几贼果复来闻邑人登寨乃谋攻刼宓明令人于寨左发药矢中渠魁三人贼大惧引去
  黄烟堡在县东三十里与江西永宁接界明天顺间梅花峒贼越境剽掠江西湖广各遣都指挥一员率兵驻黄烟路防御后设堡镇之今存旧址
  烟竹堡在县南一百里与桂东接界
  桂阳州
  泗洲寨在州北八十里有巡检司
  临武县
  骡溪关在县南
  花塘关在县西
  舜峰隘在县西三里舜峰山山顶平衍三面壁立前开一径以通上下元末乡民于此垒石避冦明天顺间猺人以三千众入冦主簿李濬合众御之据舜峰树栅对垒者三昼夜猺人遂退
  蓝山县
  毛俊堡在县东南三十里堡东南有大水源汛堡西南有浆峒汛地近连州猺人出入皆由两汛而毛俊实两汛总口有千总驻防其地
  宁溪所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有城把总一员驻防其地
  大桥司在宁溪所西南三十里有城千总巡检各一员协防其地
  嘉禾县
  两路口在县东十里旧有巡检司
  永州府
  零陵县
  湘口关在县北十里潇湘二水合流处
  大桥关在县北六十里
  雷石镇在县南六十里新唐书志永州零陵郡有雷石戍
  鸣水镇在县西南一百里抵全道二州界
  祁阳县
  普乐营在县东南六十里
  火夫营在县东南九十里
  山斗营在县东南一百里
  永镇堡在县北一百里
  东安县
  黒土营在县西北三十五里路当险要
  卢洪镇在县北一百十里新唐书志永州有卢洪戍今设巡检司
  道州
  高桥营在州南有把总防守
  界牌营在州南有千总防守
  午田营在州西南有把总防守
  宁逺县
  城头寨在县东五里险峻如城
  黄家寨在县南十五里
  大小二源涧口有把总防守
  旺冈寨在县西南三十里
  梅冈塘在县东北七十里有百总防守
  福僊寨在县西北五里路窄而险
  永明县
  镇峡关即龙虎关在县西六十里与广西恭城接界有百总防守
  枇杷所在县南四十里有城百总巡检协守
  桃川所在县西南四十里
  白象营在县南与广西富川小水峡接壤有把总防守
  祖山冈营在县东南与富川长浍村接壤有把总防守
  秀山寨在县南与富川接壤有石碑爲界路当险要马礛隘 义山隘 石盘隘 班鸠隘 州隘自马礛以下皆在县南与富川接壤爲猺獞往来要路而石盘隘猺性尤刁悍防御更宜严密
  山口隘在县东南与富川接壤爲上五堡猺人出入路
  江华县
  锦田所在县东一百八十里有城千总巡检协防所东十里大坪寨与广东连州接壤所南四十五里李荡坪与广东连山接壤两处各有百总分防
  白芒营在县南与富川牛岩滩接壤有百总防守青丝井营在县南与富川龙窝村接壤有把总防守岭东营在县东南与广西贺县开山峒接壤有把总防守
  新田县
  白面寨在县南有巡检司
  三门寨在县南四十里
  石佛寨在县西南三十里县志县城未建之先邑多猺冦旦夕有警辄避山隅此诸寨所由立也
  附府志论营堡畧道州永明江华密迩富贺猺蛮出没不常如道州之高桥午田界牌皆冦所必经之地然犹曰内地也至永明则要害矣祖山冈尤爲吃过此则龙虎关咽喉也枇杷桃川两处相距数十里越山逾岭声息不闻至江华尤爲猺贼渊薮岭东锦田白芒诸处相距逺者百里近亦数十里重山复岭径路多岐汛广兵单区画当尽善也又论猺峒畧宋制猺之法明仿之凡良猺禀听官府号令即宋之所谓熟户近猺也其田有税而无役即宋之有丁米而无他料也其耕民田者富民役属之有盗贼亦可用以守御即宋之任其耕种边界有警而极力爲卫也每谿峒间猺所聚居必立猺老以长之小争则猺老径自分解大事乃讼于官即宋之设爲总首弹压以猺制猺之意也各乡设团夫择其可以服人者爲团长以率之其迫近谿峒要害之处又设营堡召募勇力者分布各营以守之
  本朝裁卫所置官兵分汛哨守一遇有警声援捕此亦宋之团结边民形格势禁之意也猺以山货易民米盐而有司亦时有米盐之犒此亦宋之与民转易官爲羁縻之法也近年以来熟猺纳粮当差令行禁止与民无异生猺杂处山谷自食其力不爲民害司土者果能制驭尽善化导有方复何猺蛮之足虑哉
  宝庆府
  邵阳县
  白马关在县东八十里
  巨口关在县北六十里
  羊田凹寨在县东六十里
  羊阿寨在县东八十里
  隆道寨在县东一百里元守将唐隆道所筑
  同堡寨在县西二十里
  竹林寨在县西二十里
  云飞寨在县西八十里
  五百寨在县南三十里
  大争寨在县北五十里
  杉木江寨在县东北五十里
  新化县
  花桥关在县东九十里
  油溪关在县东北八十里
  牛羊隘关在县东北
  城歩县
  防洞隘在县南一百里
  横水隘在县南一百二十里二隘与广西义宁接壤系苗人往来要路
  皮水隘在县南一百二十里与义宁接壤有黄茅坪苗蛮所居
  排子隘在县东南八十里与广西全州接壤深山穷谷易于藏奸
  筸子隘在县东南一百里与全州接壤有侯家寨其地苗猺杂处最爲要
  武川隘在县西南一百四十里与义宁接壤有长安寨苗人所居
  附子隘在县西南一百六十里与义宁接壤有横坡寨苗人所居府志明治十四年扶城横水蛮李再万作乱巡抚都御史阎仲宇率师讨平之置城歩县初仲宇集三司议曰贼境险逺其桃林蓬溪横水扶城等四十八寨悉皆集恶巢穴而兴安义宁泥田小江阳鸟大千万山等处又多逃避之岐路若非分股攻击逐处把截则彼或得并力拒敌或得窥隙潜通皆非全胜善后之计于是分兵爲四哨一由横水进至黄茅坪止攻取十二寨一由下边溪进至高平大地止攻取十寨一由下团进至都温独树止攻取一十六寨一由牛石进至小江泥田止攻取八寨其附近向化苖寨恐生警疑给与旗牌差官坐镇是嵗冬十一月进师明年正月悉平行人吴宗周论处置城步蛮冦疏畧臣闻此四十八寨控引广西襟带湖广向来叛服靡定祗以谿峒僻逺未尝得一处置之方绥之则豹噬鸱张干纪流毒急之则鸟惊鱼散依险逃诛而李再万者辄敢僭称名号荼毒生灵迩来镇巡等官受命讨罪臣愚以爲莫若因征既平之后编集其人民比依施南芒部诸宣慰宣抚长官司例爲衙门弹压而其长亦惜官禄以传子孙此上策也又或度道里逺近分贵州广西湖广旧额抚慰司衙门分派裂幅以杀其乌合之势此中策也二策果行小民有定业酋长有官职而獠民各得其所矣
  武冈州
  石羊关在州东二十里
  紫阳关在州东一百五十里
  硖口隘在州东有巡检司
  蓼溪隘在州北有巡检司
  石门隘在州西南有巡检司按宋史西南诸蛮传绍兴三年臣僚言武冈军谿峒旧尝集人户爲义保盖其风土习俗服食器械悉同猺人故可爲疆塲捍蔽靖康间调之以勤王其后湖南盗起征敛百出义保无复旧制困苦不胜乃举其世业客依蛮峒州县犹验旧籍催科胥及门则挈家逺徙官失其税蛮獠日强兼武冈所属三县悉爲猺人所有逺戍之实已无而乡户弩手之名尚在乞檄本路监司详议以闻诏从之明行人甯良论武冈等处贼情疏畧臣近往武冈公干访各隘贼形容诡异熟于探听稍失防御随机侵扰人民艰窘昼夜忧惶若更多调官军又恐艰于供给且贼近日流刼东出西没一闻军来即奔入峒军才囘营随复窃发爲害一方甚爲可悯乞选才能智谋之士前去督理军务相其风土教以牯牛钗法及多方差人缉探流贼所在或先邀其归路据险设伏以多击寡未有不取胜者
  新宁县
  北关在县北一里
  黄桑隘在县西六十里
  盆溪隘在县南三十里
  鱼峒隘在县南三十里
  石门隘在县南四十里
  罗绕峒在县西三十五里
  麻林峒在县西六十里
  大绢峒在县西七十里
  黄卜峒在县西九十里
  茶冲峒在县西九十里
  圳源峒在县西九十五里
  桃盆峒在县西九十五里
  深冲峒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县志明正统已巳峒蛮杨文伯叛随讨平之景泰辛未知县唐荣招抚城歩县猺人给田世住分爲八峒把守各隘猺路服王化通声气号爲熟猺内择峒丁有能干者本县给帖命爲峒长外择近猺汉民给帖命爲千长隘长使其两相约束世守边疆毋令生苗越界作崇盆溪额设千长一名统制黄卜峒石门额设隘长一名统制大绢等峒石田额设隘长一名统制深冲罗绕两峒鱼峒额设千长一名统制麻林等峒此居地守地近苗制苗长久不易之良法也
  附宋史兵制荆湖路义军土丁弩手不见创置之始北路辰澧二州南路全邵永道四州皆置盖溪峒诸蛮保据岩险叛服不常其控制须土人故置是军皆选自户籍蠲免猺赋畨戍砦栅大率安其风土则罕婴瘴毒知其区落则可制狡狯有御武之备而无馈饷之劳其后荆南归峡鼎郴衡桂阳亦置
  岳州府【关隘无】
  常徳府
  武陵县
  河洑关在县西三十里
  七里关在县城北地名七里涧宋书沈约自序林子字敬士归高祖参中军军事义熈十一年贼党郭亮之拨集蛮兵屯据武陵太守王镇恶出奔林子率军讨之斩亮之于七里涧纳镇恶
  桃源县
  白马关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龙阳县【关隘无】
  沅江县【关隘无】
  辰州府
  沅陵县
  辰龙关在县东界亭驿下三里长一里许广仅容双马两旁石壁高二丈余巉岩峻峭猿鸟莫逾
  马鞍关在县东六十里
  武胜关在县南六十里旧云伏波练兵处
  泸溪县
  龙潭关在县东十五里
  里岩关在县东十五里
  乌□关在县西十里
  云头寨在县西八里明末干戈纷纭城中居民避其上赖以保全
  辰谿县
  酉阳关在县南十五里
  木州关在县西二十里
  溆浦县
  卢峯关在县东五里
  龙堆关在县南十里
  沅州
  七里关在州东十里
  镇江关在州东八十里
  便溪关在州西五十里宋史志沅州便溪砦崇宁三年以蒋州改
  蜈蚣关在州西六十五里
  西陇关在州西五十里
  奬州寨明一统志在州西一百里本唐舞州后改曰奬州宋废爲砦
  若溪寨在州西二百里宋史志沅州若溪寨崇宁三年置
  黔阳县
  鼇鱼关在县东十里
  蟠龙关在县南二十里
  安江寨宋史志沅州安江砦有洪江铜安二铺洪江寨宋史志沅州洪江砦元祐五年置
  茭托铺明一统志在县东一百六十里自安江至茭托皆谿峒猺人出入要道宋时特置砦铺以控扼之托口寨明一统志在九衙诸蛮之冲
  竹滩铺在县西南二十里控扼要路宋史志托口砦有竹滩一铺
  麻阳县
  天河关在县南二里
  雄关在县南二十五里
  凤凰营即五寨司附辰州府南与贵州铜仁府聨界西北壤接红苗康熈三十九年以沅州镇总兵官移驻五寨司城爲镇筸镇总兵官四十三年复移辰沅靖道驻其地添设凤凰营通判一员吏目一员革去土司统归管辖雍正四年改吏目爲巡检七年将干州旧辖拜亭以下湾溪以上红苗一百零五寨百户五名改归凤凰营管辖
  王防营在司南六十里营系原设近亭子关接壤铜仁府
  池河营新设在司西边直连贵州并本省六里新抚红苗西蜡耳东糯塘最关要移游击一员添设把总一员带兵二百名驻防
  岩口新设在司西系各寨要隘移晒金塘守备带兵一百名驻防其晒金塘已属内地改驻千总
  地良坡新设在司西北抵六里设千总带兵一百名总控五冲
  栗林新设在司西与六里鸦有寨交界设把总带兵四十名驻防
  押宝寨新设在司西北设把总领兵四十名驻防阳孟寨新设在司西北与六里排彼交界移守备带兵一百名驻防
  干州
  干州附辰州府州城附近皆五寨司及泸溪县管内地东北至镇溪所爲州所辖地康熈三十九年以沅州镇游击一员移驻其地四十二年添设同知一员巡检一员五十三年设下哨百户十九名六里百户五名约束苗人自拜亭以下至镇溪所红苗二百二十寨俱归管辖雍正七年除改归凤凰营管辖外实辖红苗一百一十五寨
  镇溪所在州东北旧辖有苗地十里其上六里隔保靖境今新设吉多营管辖唯下四里仍属所辖东连泸溪县北连永保二县西与红苗接壤康熈三十一年设守备一员驻防今改驻千总
  总督鄂海进呈
  圣祖仁皇帝御笔改定抚苗碑铭并序
  我
  皇上智勇天锡自临御以来仁育羣生义征不惠徳威遐畅逺迈前古始者三藩肆逆台湾负险
  皇上神谟独运指授方畧决机万里以次削平及噶尔丹
  跳梁沙漠特勤
  法驾三征不庭元恶就殱胁従率服由是薄海内外尽
  入版图航浮索引重译稽首献见于
  阙下者皆书传所未尝纪自生民以来未有功徳若斯之盛者也惟红苗僻处南服虞夏以来未闻向化依岩据谷时出爲民患康熈五十年臣鄂海膺
  命总督湖广披图按籍以镇筸边墙宜用旧址修筑绘
  图奏请
  皇上睿虑渊深谓如尔议未足捍御红苗
  令同提督巡抚防勘臣鄂海于九月已酉偕提督巡抚总兵诸臣自司城北出旧边墙驰入苗地庚戍至毛都塘苗人吴老铁等率其子弟导迎申述诚欵壬子复自司城至干州苗境宣
  上徳意徧谕诸寨渠长羣苗踊跃忭舞咸顿首曰皇上如天覆帱物各得所苗人虽阻絶荒逺然戴高履厚何敢自弃皆愿爲编氓输赋供役以奉
  天子于是本年十二月至五十一年五月毛都塘等五十二寨计户八百有八计口三千一十二相率至武昌归顺自六月至八月盘塘窝等生苗八十三寨计户六百八十三计口三千一百八十一亦先后来归臣鄂海等次第奏闻
  皇帝曰惟红苗凭恃深阻従未归化今既各输悃诚向风慕义朕视天下内外一体地方文武诸臣务体朕怀令皆安堵乐业咸遂生养従容化导教之礼让其有侵蚀扰害者督抚纠察以闻臣窃思自古以来未能驯伏之苗乃不耀一兵不折一矢而络绎内附愿同蒸黎皆由我
  皇上天授神武赫声濯灵有以慑服羣苗之心而又湛恩汪濊浃髓沦肌故一旦革面洗心与万邦黎献共
  沐
  圣化自今伊始凡三楚文武大吏暨郡县令长其保防劝
  导轻徭缓刑以仰副
  圣天子劳来匡直之至意而苗民世世子孙畏威怀徳长
  爲良民我
  皇上神功骏烈永永无极是宜勒诸丰碑昭示万世臣鄂
  海等拜手稽首而作铭曰
  帝徳广运泽被万方顾兹镇筸与苗接疆率梗弗顺僻在
  要荒
  皇帝仁圣不而抚苗悔前非式歌且舞相率来归永奠
  禹土
  帝有恩言恤苗新顺尔官尔吏怀抚诚信耕织以时孝弟是顺苗民乐业供输恐后万口一词祝
  天子夀视此丰碑与天地久
  附府志镇溪所所辖原系泸溪县五种蛮民明洪武初因赋重有不服造册者爰设镇溪军民千户所将旧粮额一万三千有零除一万石置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二员相兼管事以其地一百二十四苗寨分爲十里命杨二等充百夫长其畸零不成户者一百三十二名编充支粮土军有事奉调聚则爲军事平班师散则爲民故名军民所其族多祖盘瓠悍犷不常下四里颇遵汉法服役输租但与永顺
  连壤争境经久乃结独上六里叛服不常与保靖司搀界其地系永顺担承永欲借报保讐辄唆苗攻刧保屡招附又多反覆后来永保互有争构爲边境患至第九里大稍寨苗牵搂出没边燧时闻明推官侯加地各哨所总説按边哨称镇筸西北有溪曰镇东北有坪曰筸子故统括曰镇筸云其五寨则主将驻劄地迤而北则长宁箭塘盛华永安永宁凤凰王防迤而东则清溪靖江洞口筸子转而之东北则干州强虎转而之西则石羊小坡其他小营堡各附其地而以镇溪所终焉辖地广袤八百余里东距泸溪南抵麻阳西接乌罗北连永保东南一百里界乎辰溪东北二百里界乎沅陵西北三百里界乎蜀之酉阳石耶邑梅西南一百五十里界乎黔之铜仁其中苗獠杂处种甚繁边民屡遭刧掠各哨唯图自保不相救援非所以安边也如五寨哨系中军重地则岩坎江之防饬宜先长宁哨最密迩苗穴则麻里冲之暗越宜虑干州哨城连守备而屯饷易危则暴木冲诸路不可不堑永宁哨地近贵苗而募兵易挠则火草岭一吭不可不搤麻阳之库狱赖小坡而保故雷打坡之四处埋伏防出没也仓厰之积贮恃石羊而完故水田营之把寨屯军杜窥伺也筸子哨地隣洞口而上下营之戒严实彼先声洞口哨壤接清溪而乌牌隘之坑堑诚伊左臂强虎哨虽雄据万山然三面受敌一不设备而都罗鬼党跳梁矣永安哨虽外倚籓蔽然强冦在旁一不加警而田冲岩坎揭筸矣他如王防哨之皮冲江口盛华哨之都梅坡箭塘营之石灰窰靖疆营之油草塘要害相均哨伏宜谨慎麻阳庠生田英产平苗议畧苗之巢穴即古之崇山居楚蜀黔三省之中东接楚之五寨长官司北接永保二宣慰司南接黔之铜仁府及平乌二长官司西接蜀之酉阳宣抚司及平茶长官司且与酉阳婚嫁相通其初于楚之筸子司团爲四十八寨始犹赋役不缺后渐梗化横行隂相煽动麻泸二县频遭出刧其出刧者每每邀串酉阳土兵助党充数而酉阳所辖地方辽逺耳目弗周所宜谕以大义俾严行约束共图扑灭庶苗之右臂断而荡平可期此尤爲御苗第一要策也
  吉多营在吉多坪爲上六里四应之地扼要之区东接镇筸属红苗西接贵州木树汛南接贵州芭茅坪汛北接保靖新寨汛雍正八年苗民向化建造新营设永绥协副将一员都司同知各一员经歴一员把总二员驻其地
  望高岭在营东外委一名兵二十九名分防
  排彼寨在营东与筸属红苗阳孟寨接界外委一名兵十九名分防
  排补寨在营东守备一员巡检一员外委一名兵九十九名分防
  岩落寨在营东千总一员兵三十名分防
  隆团寨在营西守备把总各一员巡检一员兵一百一十名分防
  米糯寨在营西与四川酉阳接壤千总一员兵八十五名分防
  补抽寨在营南把总一员兵四十名分防
  葫芦寨在营南把总一员兵四十五名分防
  夯尚寨在营南外委一名兵十四名分防
  鸭保寨在营北把总一员兵五十名分防
  尖岩在营北千总一员兵五十名分防
  长潭寨在营北把总一员兵五十名分防
  谷坡寨在营北外委一名兵十四名分防
  鸭由寨在营东南把总一员兵五十五名分防排料寨在营东南外委一名兵十四名分防
  老王寨在营西北与四川酉阳接壤外委一名兵十九名分防
  花园寨在营西北千总一员兵一百名分防
  湖南巡抚赵恩奉
  命开六里苗纪事两湖西南境逼五溪苗界山雄而拔水驶而迅舟陆不易渉诸苗凭险阻迫则匿縦则恣歴代征蛮军难之迨伏波希范后先殚力告功继此者无论矣然苗情狡常爲良民患雍正庚戍秋奉
  命抚六里苗恩计易之则苗忽忽则苗将戮矣乃先黠者往声余兵万二千西人也善恐喝人既怖骇复檄佥事王柔游击王进昌由花园进周镇兵由阳孟进苗梗佥事镇兵挠其背或阻周兵进昌扼其后苗势乃分恩统大军震之将不刃而服爰戒诸路勿扰民将帅皆轻骑徐行以仁格莫以刀斧惩也骁骑李吉邑令何潜捧檄绕苗寨云赉万计用恤尔苗苗以西兵诘云谣也毋恐十月十日恩冲雨抵筸严部伍申号令以身先之诘朝霁行四十里止教场坪爲苗民分界所无人迹多茂草十二日行三十里营瓦窰前军垒石渡水斩竹通径或盘旋峯顶或纡回涧曲苗之茅舍竹篱掩映于丹枫白荻间依然江南村墅也明日行二十里至池河又明日行三十里至盘搭沟距崇山卫计一日程十五五鼓分三部従容进过鸭由寨抵补抽晤周镇合兵时日色融和苗男妇千人皆拜马首恩宣
  天子徳教俾絶域沾化育知忠孝戒勿贪勿以强凌弱
  犯者坐以法羣酋献芝祝
  圣夀争薙髪领赏是日抵吉多坪与崇山故址相望地平天旷水草肥泽以一军镇之与川黔聨络如建瓴之势可以俯视诸苗留一日约镇道经画之议合赏苗如昨十六日也黎明越二十里至龙潭潭爲苗之腹心境较他州称桀骜焉狰狞而披髪跣足野性不驯畜兵器善伏草婚嫁以牛易男女同室无亲疎有所利必攫之恶俗不易移也呼之聚罪者宥之勿二咸泣悔誓释故习版图余扬兵示武羣苗皆股栗将昔年所掳民挈之出向虑其愚悍勿克免诛戮兹来也倾城归化岂难于古者独易于今悍于彼者忽驯于此盖有由焉夫徳化所及豚鱼可孚今
  天子神圣迈千古重译至者凡几蕞尔山陬引领内望今日归化之民即昔日梗化之族斧钺之革面不若忠信之革心矣十九日由花园歴永保回辰二十五夜矣此役也九月望后发星沙泊朗江溯清浪由辰泸歴石羊哨登岸借水势泛涨舟无阻得雨之力入苗疆破巉岩俯幽壑攀藤援葛人马忘疲得晴之力抚既定苗疆既辟疏请设员弁二十人文则司马一首领一巡检二武则协一都司一守二分汛弁十二兵千六百卜吉多建城立官廨逺近二十五所仓库俱焉其险要如隆团排补等隘各设汛计二十六以前兵分驻营房亦如之司铺者廿三葺水陆十二程畧定逾五旬返署计两登陆四易舟督军政者十日赏苗三千五百出陷民十四责误夜者三计将赉兵需马食夫粮舟楫药饵费不及三千金而苗赏军饷动
  国帑者未与焉恩以
  天子徳宜昭示永久谨铭十六字
  圣慈柔逺仗节西来尔苗入化絶域云开识年月勒壁永顺府
  永顺县
  野毛关在县东一百七十里
  纸蓬关在县西二百里
  榔溪关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
  龙山县
  大毛坪汛在县东
  马罗峒汛在县西
  保靖县
  白溪关在县东与永顺接壤
  里耶在县西壤接酉阳滥泥湾以溪河爲界系水陆要路把总巡检协防
  古铜溪在县南与六里花园交界有把总防守
  桑植县
  桐油关在县西
  野雉关在县南
  洪家关在县北
  大木坪在县北与容美土司之竒峯关接壤以杉木村爲界
  六儿口在县北路抵杉木村界
  直澧州
  澧州
  滙口在州东
  高填洲在州东
  暖水界在州西
  瓜子峪在州西
  羌口在州南
  名山港在州南
  焦圻在州东北
  鼎港在州东北
  三□在州东北州志州境东连洞庭西隣巫防北通荆豫南抵滇黔西南极容桑诸峒诚爲四达之区然无上游可据无絶险可负兵法所谓散地也守御之策尤爲要图
  安乡县【关隘无】
  石门县
  龙溪隘在县北
  长梯隘在县北
  遥儿隘在县东北
  磨岗隘在县西北
  细沙隘在县西北
  遥望隘在县西北
  鱼洋隘在县西北
  石磊隘在县西北
  忠靖隘在县西北
  走避隘在县西北
  慈利县
  龙岩寨在县九都明初征覃垕军据其地横云山人集洪武三年慈利安抚使覃垕连搆诸洞蛮爲冦征南将军周徳兴平之
  横崖寨在县北后江横崖山壁间昔人于此搆室拒蛮明季里民复居其上避冦
  白菓坪在县西北与容美之五里坪接壤以大岩关爲界
  安福县
  金藏关在县东
  百丈关在县西即百丈峡通天平所爲容美小路闸口关在县西高崖壁立中劈一径路通桑植容美二司今桑植已改土归流而把守容美要道左则黄家隘爲大隘口右则青山隘爲小隘口
  直郴州
  郴州
  石头城关在州东二里
  武昌关在州西五里
  香山防关在州南五里
  永兴县
  高亭司在县西五十里
  宜章县
  栗源堡在县东五十里
  笆篱堡在县南八十里
  黄沙堡在县西九十里自县南门外过南卡塘汛分东南西三路路通三堡堡各有城相距各三十里爲控扼沿边之所笆篱设把总一员余各有弁兵防守糍粑营在县西南一百里糍粑岭下逾岭爲莽山内有猺峒今于岭下设罗阵塘爲笆篱堡要隘口中峒汛在糍粑营南十五里
  天堂汛在中峒南十里与广东阳山接壤向止设塘糍粑以防莽山峒猺出口后増设此二塘甚爲扼要盖粤冦之来必经此地二塘既设不独粤猺不敢窥伺并莽猺亦鲜援结易于控御
  兴宁县
  干坑关在县南七十里鸟道临坑不可仞计处险邀击一夫当百
  滁口关在县南七十里通桂阳延夀贼巢
  玛瑙堡在县东六十里接桂东界
  桂阳县
  延夀隘在县南三十里
  砖头隘在县西南六十里与广东乐昌接壤
  益将司在县东四十里
  镇安司在县南七十里
  桂东县
  烟塘隘在县东六十里与江西龙泉接壤
  烟竹堡在县东五十里
  寒口堡在县东南六十里
  新坑堡在县东南五十里
  州志论畧郴州诸属腹内皆猺防守少疎即行窃发今宜章设宜郴营桂阳设两桂营兼防兴宁各以参将一员守备一员驻其地塘汛星罗式遏至密尤在专阃者布恩信谨约束毋激以生衅毋玩以致冦焉
  直靖州
  茶陵关在州西与贵州开泰接壤
  黄泥关在州西左接贵州锦屏界右接贵州天柱界有把总分防其地
  零溪司在州南六十里旧爲零溪堡宋史志靖州零溪堡政和三年置
  渠阳古镇在州东路通绥宁宋苏辙论处置渠阳事劄子畧渠阳诸蛮蟠据山间道路险絶中国之兵入践其地虽跬步不得便昔郭逵知邵州困于杨光潜李诰従章惇自沅州入境过界即败逵诰皆西北战将然并有败而无成者地形不便也臣访问湖南北士大夫皆言羣蛮难以力争可以智伏欲行窥伺攻讨必用土兵若以中国强兵敌之终不能成其算又闻渠阳诸蛮与宜州羣蛮相接宜蛮部族众多与渠阳合谋作过势益猖炽卒难剪灭乞指挥广西预行招抚虽不得其用但弗与协力亦不爲无益
  飞山峝在州西宋史志靖州飞山堡大观二年置通鉴纪事本末后梁开平四年蛮酋潘全盛冦武冈楚王殷遣昭州刺史吕师周将衡山兵五千讨之师周引兵攀藤縁崖入飞山洞袭潘全盛擒送武冈斩之
  防同县
  若水司在县东南六十里旧爲若水砦宋史志靖州若水豊山二砦崇宁二年置又西南诸蛮传元祐二年杨成台冦文村堡知渠阳军胡田措置无术蛮结西融州砦蛮粟仁催往来两路爲民患调兵戍渠阳至万人朝廷方务省事议废堡砦撤戍守而贯堡豊山若水等砦皆罢戍择授土官
  伍招堡在县东三十五里
  相见堡在县东六十里
  黄强堡在县西七十里
  连山堡在县南三十里
  浪江堡在县北四十里
  黄檐堡在县北七十里
  通道县
  收溪砦在县南五十里旧有巡司宋史志靖州收溪砦元丰六年置明一统志诚州与广西古无道路宋知州周仕隆始遣人由小径趋广西观山川形势自收溪至广西佛子坡开路三十里
  上埃寨在县西南九十里与广西怀逺县接壤黄强寨在县西北十五里
  多星堡在县南十里宋史志靖州堡元丰六年置多星七年置大由天村元祐三年废崇宁二年复置又西南诸蛮传元丰三年赵扬言上江多星铜鼓牛镇潭溪上和上诚天村大由等团并至诚州城下贸易可渐招抚并乞下湖南邵州莳竹县招谕芙蓉万驿诸团従之上江等诸团果皆纳土于是増筑多星等寨
  绥宁县
  绥宁营在县南三十里黄桑坪雍正五年设游击守备千总各一员驻剳其地防兵一百四十四名蓝溪堡在县东七十里
  关硖堡在县东八十里明嘉靖五年湖南逋冦引山苗出扰分守叅将童防遣守备王表督兵往捕表怯于贼锋逗留关硖防选精鋭数百人亲率以往五月六日抵绥宁次日驰至关硖督表同入次盐井贼闻遁入深山防乃广询乡老使各指画林壑曲折及砦穴所在遂擒元凶李政父子并其党一百一十六人上冒江口堡在县南三十里
  长安堡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有把总一员防守筸子隘在县南六十里有把总一员防守
  锡坡哨在县东一百六十里有千总一员防守镇夷哨在县西六十里有把总一员防守
  津梁【附】
  长沙府
  长沙县
  东屯渡在县东十五里
  铜官渡在县西北六十里
  濴湾渡在大西门外
  学士桥在县东北七十里
  麻陵桥在县东北八十里
  善化县
  灵官渡一名朱张渡在县南三里西河街口此处江心有洲无风波之险宋朱子与张栻讲学往来城南岳麓问渡于此旧有坊曰道岸文津
  洗药桥在县儒学前玉沟水迳其下
  万古桥在县东南五十里
  湘潭县
  珂里桥在县前
  湘阴县
  潭市渡在县西南
  文星桥在县儒学前宋淳祐间知县胡嚞建
  湘乡县
  霹雳渡在县三十一都通宁乡安化
  虞塘桥在县虞塘司
  永丰桥在县永丰堡宋祥符间萧龚彭李贺谢唐七姓公建
  醴陵县
  仓前渡在县西
  香水渡在县东西四十里
  渌安桥在县北四十里
  攸县
  明月桥在县北九十里宋宝庆五年陈夀兴建渌溪桥在县南五十里宋宝祐间蔡梦祥建
  益阳县
  碧津渡在县城南
  太平桥在县治东北
  仙风桥在县东十里
  浏阳县
  城南渡在县前
  洗药桥在县东孙隐山下以唐孙思邈洗药得名
  宁乡县
  鲁家桥在县南一百四十里张南轩墓前
  玉潭桥在县南门外长四十丈邑人唐友贤建
  安化县
  兜牛渡在县丰乐乡
  开逺桥在县南宋吴致尧有记
  仙溪桥在县北三十里
  茶陵州
  亭子渡在小西门外
  狮子口桥在儒学西一里
  衡州府
  衡阳县
  泉溪津在城东三十里耒水
  松亭津在城西十里烝水今建桥
  七里津在城北四十里湘水
  柘里渡在城西十里烝水
  沥江渡在城南八十里
  潇湘浮桥在城东湘水上明知府刘春造舟爲梁左泊潇湘门右连江东岸聨舟七十二艘郡人御史陈宗契有记
  杜陵桥在城东五十里旧传杜甫宿此因名
  小江口桥在城东七十里
  松亭桥在城西十里
  渣江桥在城西八十里
  三华桥在城西八十里
  狮子桥在城西一百里
  青草桥在城北一里跨烝水宋淳熈十三年知州薛伯宣建明永乐十四年水溢桥坏正统间邹良守衡重建越五年乃成嘉靖二十四年火灾时巡道姜仪知府林允宗知县郭文习募匠徴夫伐山凿崖尽易以石爲七隧陵跨蜿蜒亘若长虹脩四十五丈濶一丈七尺高五丈更名曰永济
  土潢江桥在城北三十里
  下潢江桥在城北
  龙潭桥在城北四十九里
  玉泉桥在城东南五十里
  市江桥在城西南五十里
  衡山县
  中津在县东
  上津在县南古明王渡
  下津在县东南古芳草渡
  司马桥在县西北岳庙后司马刘尧诲建故名龙隐桥在府北八十里县西南二十里有水名龙隐港港源发于南岳濶二十余丈潴蓄深桥因港名焉
  防仙桥在县南岳中
  师姑桥在县南岳中
  狮塘桥在衡阳界
  耒阳县
  白沙津在县西
  白马津在县西
  肥江津在县南
  化龙桥在县儒学前
  望仙桥在县仪门外即萧禅和飞升处
  金牛桥在县东通津门下有金牛浦
  纸桥在县南相传爲蔡伦造纸处
  伍相桥在县北世传五员过此因名上有子胥祠杜公桥在县北杜公祠前明嘉靖间邑令刘永吉重修桥上有石其迹如梅花谚云莫道耒阳无好景杜陵桥上一枝梅亦云洞阳桥
  常宁县
  柏坊津在县北三十里衡阳界
  亷政桥在县西门外宋淳祐甲辰嵗建元皇庆癸丑达噜噶齐金刚努敦武重建明成化二十一年水涨桥圯知县谢廷举重新之万厯辛夘圯知县陈勲修天启元年知县樊来聘重修【一】
  安仁县
  杉坊津在县南三十里
  乌陂津在县北三十五里
  腾蛟桥在县南三十里
  樟桥在县南三十里
  县
  沔津在县东十一都
  安济桥在县西溪
  南桥在县南溪
  桂阳州
  百家津在州西六十里
  犂田津在州西八十里
  斗下津在州北三十里
  集仙桥在州南
  文盛桥在州南门外
  永济桥在州北三十里即斗下渡明万厯间知州罗大奎建长四十三丈
  临武县
  呉家津在县东十五里
  通济桥在县南
  蓝山县
  五里津在县东
  子来桥在县东门外
  偕乐桥在县北
  嘉禾县
  桐梁桥在县东北三十里
  大石桥在县治前
  永州府
  零陵县
  保安渡在城南门外
  百家渡在城南二里百家濑宋苏轼诗有云百家渡西日欲落青山上下猿鸟乐
  湘口渡在城北湘口驿前一里
  高溪渡在城北七十里
  芜江桥在城东四里俗呼茅江桥唐栁宗元易名芜江桥
  平政桥在城西门外黄叶渡爲粤西往来孔道愚溪桥在城西愚溪上
  五马桥在城西七十里入粤通衢
  接履桥在城北二十里
  水字桥在城西南四十五里宋黄庭坚有题识铁炉步在城北唐栁宗元有铁炉步志
  祁阳县
  浯溪渡在县西南五里寒泉之下
  东江桥在县潇湘门外祁水于此入湘
  龙泉桥在县东一百里清江白河江两水滙流迳桥下入湘
  渡香桥在县南浯溪寺前
  大忠桥在县南六十里
  双江桥在县北大小二渡一跨余谿一跨湮江望浯桥在县西南一里
  福星桥在县东北百二十里
  东安县
  渌浦渡在县东十五里
  台步渡在县北湘江口
  永安桥在县治南清溪寺前
  沈公桥在县南门外
  滥桥在县卢洪江
  道州
  斜陂渡在州北十里
  云龙桥在州西门外儒学前旧名小浮桥宋嘉定间易今名跨营濓二水之交
  臯陶桥在州西北三十五里宋嘉定年建
  宁逺县
  把截渡在县北三十里
  望仙桥在县儒学前
  永明县
  邑口渡在县西南四十五里
  欧家渡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高成桥在县西五里
  学士桥在县西南六十里宋苏轼过此因名
  江华县
  宜政桥在县治南
  龙岩桥在县北三里
  古子桥在县北二十里
  新田县
  天榜桥在县北五里
  寳庆府
  邵阳县
  临津渡在城外
  资江渡在城北门外
  甘棠渡在城东三十里
  青龙桥在城东门外宋建有铁柱铁犀
  渡头桥在城东十五里旁有召伯祠
  洪桥在城东四十里明知府周思忠重建
  新化县
  上渡在县东半里
  三江口渡在县西十五里
  下渡在县北半里
  通济桥在县东明知府郭辚建
  庆丰桥在县西邑民周邦达募建
  城步县
  渔江渡在县东五里
  武冈州
  紫阳渡在州东一百五十里
  安济桥在州薫和门外宋唐日宣建明宋纯仁修改名梯云
  化龙桥在州城内始名义济明知州宋纯仁修改名化龙
  济川桥在州东二十五里石羊渡宋武冈进士李友直建
  新宁县
  白沙渡在县东二十里
  白水渡在县南半里
  水西渡在县盆溪村通西延
  防龙桥在县西十里明知县沈文系建
  江口桥在县西三里明知县彭商英建汪绍英构亭飞山桥在县西三十里明知县沈文系建亭三十四楹
  鉎田桥在县东北九十里明知县冯福谦建
  岳州府
  巴陵县
  君港渡在城南五十里
  新墙渡在城南六十里
  大江渡在城北门外
  上游渡在城东北六十里
  落马桥在县东门内
  枫桥在城东五里
  岳阳桥在城东十里
  镇湖桥在城南门外
  广通桥在城北七里山
  永济桥在城北城陵矶通翟家湖
  万年桥在城东南十五里旧名通和桥明泰昌元年改万由
  皇清顺治十三年改今名
  临湘县
  长安渡在县东五十里
  沙窝渡在县西二里
  太平渡在县西南四十五里
  迎恩桥在县东五里
  长安桥在县东四十里
  永兴桥在县南二里
  太平桥在县西南四十里
  平江县
  浮桥渡在县东
  澄清渡在县西南
  长乐渡在县西北
  鹿鸣桥在县东旧名緑波桥每宾兴饯士于此忠孝桥在县西
  昼锦桥在县北二里
  华容县
  黄羊渡在县西三十里
  南河渡在县东南一里
  北河渡在县东北一里
  狼跋渡在县西南三十里
  磨镜桥在县东四里
  永昌桥在县东五里
  青紫桥在县东五里
  徳政桥在县北旧名惠政宋县令赵希哲改龙津明初改今名
  常徳府
  武陵县
  徳山渡在县东十里
  龙湾渡在县西三十里
  镇江渡在县上南门外
  石公渡在县北六十里
  麻濠渡在县北一百二十里
  韩公渡在县东北七十里
  防节桥在府治东火星池玉斚池二水合流迳其下新陂桥在县东十里明同知钱梦松建
  莫公桥在县西门外明陈大秀建
  万相桥在县西十里跨马子溪口
  车桥在县西十里
  南湖桥在县西二十里滇黔孔道邑人冀文明建仁智桥在城南门外
  沙石港桥在县南三十里
  李七桥在县南七十里明知县党应秋建旁爲松梵庵后应秋举家被兵庵僧祀焉
  七里桥在县北七里明知县钟銮建
  潜水桥在县北一十五里邑人熊致建
  善桥在县北二十五里渐水迳其下
  石门桥在县东南三十里
  拱辰桥在府治西北即归老桥宋栁拱辰建曽巩记
  桃源县
  延溪渡在县东一里
  邹溪渡在县东四十里
  白马渡在县南二十里
  白洋渡在县北二十里
  利兵桥在县东二里传马援曽驻军于此
  龙潭桥有二一在县西十五里一在县北四十里通道桥在县南一里
  清风桥在县南桃川
  防仙桥在县南三十里
  龙阳县
  徳胜渡在县西二十里
  东沧渡在县南四十里
  龙津渡在县南七十里
  谢家渡在县南五十里
  陡门桥在县西三里
  龙潭桥在县南
  文武桥在县南六十里
  太平桥在县治北
  文步桥在县东南六十里
  沅江县
  上琼湖渡在县西
  下琼湖渡在县西
  沅江渡在县南
  赤江渡在县南
  上琼桥在县西其东又有下琼桥今易名上安下安横龙桥在县西三十里
  河渡桥在县南二十里
  白驼桥在县南三十里
  辰州府
  沅陵县
  蓝溪渡在县东十里
  老鸭溪渡在县南
  北河口渡在县北一里
  燕子溪渡在县北五里
  桃溪渡在县北二十里
  余家桥在县东五里
  太平桥在县东十里
  通河桥在县城西关外
  永安桥在县城外江南
  泸溪县
  □铊山渡在县江东
  下都渡在县西一百里
  大庄渡在县西一百二十里
  逺桥在县西
  接龙桥在县北
  辰溪县
  沙溪渡在县东十里
  嵩溪渡在县东二十里
  张家溜渡在县西十里
  龙埠渡在县南二十里
  中河桥在县南六十里爲云贵要津当春夏泛涨沙石横流舟不能渡兴筑多载于雍正六年告成
  溆浦县
  云洞桥在县东下有石岩尝生云雾
  天平桥在县南二十里
  义陵桥在县北五十里
  沅州
  七里渡在州东七里
  便溪渡在州西五十里
  晃州渡在州西五十里
  杨溪渡在州南十里
  升平桥在州城东街
  浮莲桥在州东四十里
  龙津桥在州城西爲云贵通衢筑磴水中搭巨木甃以土石旁建屋可列市肆
  黔阳县
  安仁渡在县东九十里
  沅水渡在县西门外
  黔江渡在县南门外
  登龙桥在县南一百里
  大岳溪桥在县南二十里
  鱼藏溪桥在县东南二十里路通洪江
  麻阳县
  观音桥在县城外江东
  永宁桥在县西二十里
  南村桥在县东南十里
  永济桥在县东南二十里
  永顺府
  永顺县
  竹桥在县西三十五里
  自生桥在县南五十里
  榔溪桥在县东南四十里
  保靖县
  普济桥  接龙桥  世徳桥  兴龙桥
  桑植县
  回龙桥  浮牛桥
  直澧州
  澧州
  东关渡在州城东爲南北孔道
  津市渡在州东二十里往安乡路
  涔河渡在州北六十里原有石桥今废设舟一窰波渡在州东南二十五里
  通济桥在州北五十里宋时州人谢琰建元虞集诗澧有兰兮沅有芷相望涓涓隔秋水蛟龙回夜隐波深虹蜺乗晨驾空起
  澧阳桥在州东北三里
  张公桥在州东北四十里
  黄桥在州西北五里
  安乡县
  景港渡在县东四十里
  县江渡在县治北旧名安流渡
  中澌渡在县东南十五里
  铜盘渡在县西北五十里
  毛公桥在县东十里
  车公桥在县西此四十里
  石门县
  易家渡在县东十五里
  将军渡在县西十五里
  白沙渡在县西北十五里
  水南渡在县西北百五十里
  天门桥在县东一里
  麒麟桥在县东二里
  梅公桥在县西四十五里
  官渡桥在县南三十里
  慈利县
  永安渡在县西北
  云溪桥在县东五里
  道人桥在县北十里
  鲤鱼桥在县东南
  安福县
  芙蓉渡在县南
  七里桥在县东
  永昌桥在县东
  无事溪桥在县西
  直郴州
  郴州
  牙石渡在州南上江
  司马渡在州南
  栖凤渡在州北达永兴
  招旅渡在州西北
  苏仙桥在州东门外邑人崔岩建
  化龙桥在州西知州范廷谋建
  王仙桥在州南张允文陈光斗建
  永兴县
  龙滩渡在县东
  虎渡在县东十里
  中洲渡在县西门外
  漳家渡在县北
  青云桥在县东上流
  高亭桥在县西
  崇贤桥在县西
  宜章县
  白石渡在县东十五里
  梅田渡在县南三十里
  赤石渡在县南
  大小章桥在县北三十里
  三星桥在县东南
  兴宁县
  东江渡在县东三十里达郴入湘
  乙陂渡在县东六十里
  登瀛桥在县东
  九仙桥在县西
  桂阳县
  何公渡在县南
  山店渡在县南
  平政桥在县南
  永康桥在县东南七十里
  九塘桥在县东北一里
  桂东县
  普渡在县东门外
  青云渡在县南
  普渡桥在县东
  高桥在县南
  直靖州
  靖州
  渠河渡在州东渠江
  贯保渡在州北三十里
  浮桥在州东渠河明知州伍玑建汤价重修
  文昌桥在州东后山溪明叅将祝公明建
  永安桥在州西二里
  迎仙桥在州西飞山下
  乔头木桥在州西三十里路通铜鼓
  永济桥在州南门外明总兵李震参将高端建南薰桥在州城南
  通济桥在州南潩溪
  明月桥在州治北
  安乐桥在州北门外
  诸葛桥在州北二十里
  城田桥在州北二十里
  中央桥在州西南七里
  防同县
  三江渡在县南五里
  杨家渡在县南三十里
  朗江渡在县西北四十里
  江东渡在县西北百里
  步云桥在县东门外
  木臻桥在县东二十里
  伍招桥在县东三十里
  攀龙桥在县南门外
  通道县
  犂嘴渡在县西一里
  萧家渡在县北五十里
  道济桥在县东三里
  江口桥在县东北十里
  绥宁县
  黄石渡在县东四十里
  双溪渡在县东五十里
  十丰桥在县东
  金溪桥在县东六里
  大涷桥在县东十里知县杨九鼎倡修
  定逺桥在县东八十里知县范成龙建
  莲荷桥在县西三十里

  湖广通志巻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湖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巻十五
  城池志【公署附】
  周礼掌修城郭沟池之官谓之掌固氏盖崇墉濬隍所以壮国威戒不虞也楚地方城汉水控吴扼蜀其险固甲于寰区而洞庭南北闉阇雉堞参错于江山溪岭之间皆守土者及时修筑之责也永顺新立郡县金城汤池镇抚百蛮规模宏逺视昔有加焉若夫公署之设或仍旧基或系经始谨而识之有官守者履其庭登其堂其思羔羊自公之节乎
  武昌府
  武昌府城旧在黄鹄山孙吴赤乌中筑谓之夏口城墉山堑江周二三里对岸为沔津故以夏口名宋齐梁陈皆因之刘宋郢州治此更名郢城唐牛僧孺始陶甓甃之宋皇祐中知州李尧俞修又有古万人敌城在黄鹄山顶据胜设险元因之明洪武四年江夏侯周徳兴增拓修筑周十七里有竒计三千九十八丈东南髙二丈一尺西北髙二丈九尺池周三千三百四十三丈深一丈九尺濶二丈九尺池外余十丈许南有龙窝西即大江为门九东曰大东曰小东西曰竹簰曰汉阳曰平湖南曰新南曰保安曰望泽北曰草埠嘉靖十四年都御史顾璘重修门仍九易大东曰宾阳小东曰忠孝西易竹簰曰【阙】 曰汉阳曰平湖南易新南曰中和曰保安易望泽曰望山北易草埠曰武胜
  皇清总督祖泽逺增修雍正六年重修
  江夏县【附郭】
  武昌县城章武元年吴主孙权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八月城武昌后废隋大业中始筑土城唐元和中废宋嘉祐中陞武昌军于四隅置门四东曰鸣凤西曰文昌南曰朝都北曰镇江后废明天顺间知县杨子奎增修各门造巡警楼嘉靖间知县张铎筑衙城以卫仓库万厯二年左布政陈瑞佥事刘自存议详巡抚赵贤檄知县李有朋始凿石筑城榜其四门东曰通淮南曰文昌西曰望楚北曰朝京怀宗末邹逢吉增筑沿城窝铺于雉堞间以资守御
  皇清康熈五年知县熊登重修
  嘉鱼县城明正徳中知县陆槐因沙洋城故址拓筑土墙周回二百雉髙一丈二尺厚六尺门四曰望东曰南薰曰西戍曰北钥万厯间始筑以石
  皇清雍正五年知县王邦鼐重修
  蒲圻县城明万厯三年左布政陈瑞佥事刘自存议详巡抚赵贤檄知县胡其髙建筑周回七百尺髙一丈七尺砖堞髙五尺广一丈六尺城楼凡六南曰迎薰北曰拱极东曰聚奎西曰寳城又西曰丰乐又北曰水门三十八年知县张光前修怀宗时知县林增志重修后兵燹
  皇清康熈九年知县张圻隆重加完缮雍正四年知县朱霖毛之琇继修
  咸宁县城明治间知县王介创建正徳中知县丘魁补修嘉靖中知县萧立业重修万厯六年知县葛应蛟增筑城垣周六百八十八丈五尺髙一丈九尺厚一丈二尺水洞四门四东曰升阳西曰便门南曰来薰北曰带河警铺凡八二十五年知县周曰庠始议修隄起东山之麓绕城三面直接西河渡长三里广三丈中建隄楼名永安楼隄内浚为濠深广与隄相等
  皇清雍正四年知县魏钿八年知县戴惟枢重修崇阳县城明成化中知县刘信创筑土城覆以瓦后圯治中知县李鋭增筑髙八尺厚四尺周五百八十八丈为门四万厯二年参政郑云蓥佥事刘自存议详巡抚赵贤檄通判邓之松拓建始甃以石
  通城县城明成化初知县杜敏创建土城为四门治中知县陈佩加修万厯癸未知县赵廷俨改建石城广袤五百零五丈濶一丈二尺顶濶九尺女墙髙三尺堞八百有竒共髙一丈七尺五寸四门卷石洞上竪楼各三间明季兵燬
  皇清顺治八年知县盛治重修
  兴国州城旧无城为门六元末兵燬明洪武初始筑小城正徳六年知州娄睿陶甓砌筑十一年知州唐珉増修为门五嘉靖甲寅知州唐宁拓基建石城周七百八十丈三尺大东门至小西门髙一丈七尺小西门至小东门髙一丈五尺厚一丈一尺为门八曰大南门水南门小南门北门东门小东门大西门小西门
  皇清雍正八年知州魏钿重修
  大冶县城旧无城池两市衢首止设栅栏隆庆间典史黄钟损俸甃石为门上建敌楼凡四座东曰迎恩西曰永安北曰拱极南曰通津
  皇清康熈二十一年知县陈邦寄复增二门
  通山县城旧为土城岁久倾圯嘉靖间知县林金建楼四座万厯十一年知县张书绅新之
  皇清顺治十八年知县任钟麟重葺东曰升恒南曰弦歌西曰卿云北曰景星
  汉阳府
  汉阳府城水经云翼际山上有吴时江夏太守陆涣所治城唐元和郡县志云即汉阳军故城宋宣和三年圯明初跨凤栖山筑之东南临大江周七百五十六丈为门三东曰朝宗西曰凤山南曰南纪嘉靖三年知府孔凤奉防修筑里城天启元年知府周三锡周砌陴墙
  皇清顺治十八年知县曲圣凝守备董朝禄各分南北修饰里城増髙数尺重建凤山南纪二门楼雍正四年增修东南数尺
  汉阳县【附郭】
  汉川县城治在汉上旧无城明怀宗九年丙子知县孙光祚创建周围八百八十丈约共七里三分门五南曰绣豸西南曰欢乐东曰云鹤西曰伏龙北曰承徳
  皇清雍正四年城四面共圮三十三丈有竒七年知县胡国选增修
  黄陂县城原土城明初甲辰年管军总制王兴守御本县重修髙一丈二尺周围二千七百六十歩洪武二年调往徳安守御城因坍塌止存土堑正徳十一年知县周昺周围盖造营房万厯元年巡抚都御史赵贤巡按御史舒鼇奏建甎城周九百八十三丈九尺有竒髙一丈八尺濶一丈二尺设六门东曰昭明南曰景福小南曰康阜大西曰豫泰小西曰丰亨后于城之防隅复开一门曰文昌怀宗时贼毁
  皇清顺治间知县张尚忠杨廷蕴相继増修
  孝感县城明正徳七年中原盗起知县王贤筑土为垣周围一千二百丈髙二丈濶一丈五尺九年知县翁素继之为门四各建楼嘉靖十九年西湖水涨城圮知县汪克思筑隄障之至今湖水潴于城内者号汪公池二十一年知县邬志皋新辟小东门三十年盗起知县龙兴重筑土垣三十九年南门圯于水隆庆六年知县刘琨重建城楼甃以石万厯元年知县易元始奉檄建甎城二年工始竣周七里増文昌门于文庙之前门六大东曰朝阳小东曰复旦南曰时薰曰文昌西曰迎祥北曰拱辰明季邑溃垣圮
  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县张擢士鸠工庀材城复尽甃黄州府
  黄州府城宋元在今城南一里许西临大江东傍湖泊水涨湮没不常明初甲辰年指挥黄荣展筑今处后指挥曹奉郭显相继筑周九里许一千八百二丈八尺有竒髙二丈一尺缭以辎堑池绕之为四门东曰清淮南曰一字西曰清源北曰汉川正徳中汉川门水潦知府郑信修葺万厯乙酉清源门火知府范可竒修葺懐宗癸未献贼屠城驱妇女平城及址知府周大启重修
  皇清康熙丙戌水圯知府李彦瑁修葺雍正二年连雨水涨坍塌城数十丈竝清源门楼一座清淮门楼一座知府康忱捐修
  黄冈县【附郭】
  蕲水县城明万厯三年佥事杨松奉巡抚赵贤巡按李栻檄知县刘宪董选创筑围七百六十丈髙一丈五尺门五东曰来泰南曰丽文曰便门西曰永丰北曰拱辰后益以二门东南曰跃龙西南曰阜成明季寇警知县龚鼎孳増城濬濠以守后献贼驱妇女掘城如平地
  皇清顺治九年知县孔惟时修复之
  罗田县城明初无城至成化已亥信阳贼入寇知县沈雷始筑土城嘉靖庚寅水圮知县劳樟筑石城髙一丈五尺为门四东曰长春西曰义和大南门曰来薰小南门曰永兴知县沈越祝珝继修
  皇清康熙丙戍水圮知县沈廷正复修
  麻城县城旧有土城麻秋所筑后废明治已未知县韦厚甃以石建楼于上万厯元年巡抚赵贤巡按舒鼇奏建甎城
  皇清雍正五年知县潭苓七年知县杨思溥相继修筑黄安县城明嘉靖时同知袁福征经理筑城周五百九十九丈有竒髙一丈八尺为门四隆庆间为雨圮半同知王可大重葺万厯二年増髙五尺明季寇警知县赵利珍浚城濠建敌楼设重门于四城知县李元玉改建南门建延秀楼于上
  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县萧恒重建西城楼雍正六年知县贾多男修
  蕲州城旧罗州城去治六十里宋嘉定中金人攻陷知州李诚之死之后元兵据白云山安抚使王益迁城麒麟山至明太祖遣指挥赵应清千户许胜修砌后胡善李广胡瑄李泰田正相继补修周九里三十三步一千一百三十丈髙一丈八尺其池东南北濶十丈八尺西即大江为门六建有楼正徳中知州杨清重修
  皇清雍正五年知州华文振重修
  广济县城旧无城县治为市民拥卫外闻四门东曰觌阳南曰迎薰西曰继旻北曰得朋又西北曰保和有庆而大河中注之治居西唯东南二门在河东明怀宗十二年议建城自西徂东跨河为之包南山坏原田兴工数月不果成
  黄梅县城旧无城明成化中知县朱璧筑周五里髙一丈惟南近大河无城建门四万厯间巡抚郭维贤题请创建石城周围凡七门东曰仁育北曰拱辰西曰正义南曰文明西南有利道门化龙门东南有小南门利道门乆塞止有六门献贼破毁知县张联芳复缮之
  皇清雍正四年知县李珣重修
  安陆府
  安陆府城古石城戍上据崇丘旁控石城下临汉水池因之夹城而南入于汉旧有白雪楼冠其上宋乾道淳熙间都綂赵樽郭果相继增筑子城门四曰行春曰富水曰宣风曰雄楚元末兵燹明初指挥吴复因石城故址拓之治中北展数十丈周围七里有竒计一千六百丈髙二丈五尺为门五南曰阳春东曰阅武威武西曰石城北曰拱辰门各有楼而阳春石城各有月城凡为楼七嘉靖间又建阳春门及月城重门门各有楼榜正楼曰显亲达孝怀宗十一年巡按林铭球题请加增五尺内添女墙荆西道呉尚黙知府贾元勲知县萧汉复建外城
  皇清顺治八年知府李起元知县佟养冲相继补葺康熙元年知府张尊徳知县程起鹏重修池周一千二十丈广十丈至十五丈深二丈至五丈年久倾圮雍正五年知县王世经重修
  钟祥县【附郭】明一统志嘉靖十年陞州为府以府城北境置县名钟祥
  京山县城旧无城明成化六年寇入治内知县赵钦筑土垣正徳间知县夏元外甃以石卑薄寻圮知县呉琠増修甃石始完固髙一丈五尺周四里有竒为门五因溾为池嘉靖十五年夏大雨城西南隅圮知县杨东筑补易大东门曰迎恩西门曰广泽知县向辰易小东门曰应徳旧南门曰南阳新南门曰萃景三十五年知县张元以内址皆土易于頺坏乃悉包以石天启二年夏大水城渰没倾圮数十丈知县厐景忠补修怀宗十二年知县章聚奎复修
  皇清顺治十四年知县侯康民增饰城垣鼎新城楼而更其名东曰紫来西曰通郢南曰光被雍正五年城复倒塌知县林鹏扬重修六年知县程世绳续修潜江县城旧土城周四百丈有竒髙一丈五尺环城皆池借为濠东濒水旧常冲决成化七年县丞李庸外筑大隄岁久就堙嘉靖三十年知县夏泗重筑土城髙固胜前长倍之俱覆以瓦万厯五年知县朱熙洽修建砖城周九百二十八丈髙一丈七尺城楼五东曰襄渚西曰阳南曰汉别北曰北钥西北曰归辰水门一曰朝宗一曰通防巡堡一十有四石剅三以泄水十一年水决城二十丈知县王建中修葺二十年知县曹珩又増修堡舍旗台
  皇清康熙九年后水冲异常城址数圮随筑随没沔阳州城宋为镇明初指挥沈友仁循故址筑城正徳中知州李濂増筑周一千一百有六丈髙二丈四尺为门六各有楼东曰仁风西曰同仁南曰南纪西曰长夏北曰建兴东北曰楚望嘉靖中佥事柯乔増修东有莲花二池西南北皆倚河朱昻记云环城皆水因河为池形若螃蠏是也
  皇清雍正七年重修
  天门县城城最久汉唐宋皆为郡治明初指挥李廷琛知县张天麟循故址更筑后圮于水成化中知县张继宗复筑土城正徳中知县陈良玉甃以甓周六百八十五丈髙二丈为门四曰南薰曰东阳曰西成曰北拱四面皆湖因以为隍嘉靖中南城圮知县李仲撰修万厯癸未西城圮辛卯东北圮知县陈席珍林云龙相继修筑
  皇清雍正四年知县呉文瑄修濬
  荆门州城唐时在乐乡闗名乐乡县宋始立治于此明初守御指挥使梅福即宋陆九渊所筑故址重筑之周八百丈有奇髙一丈六尺治末圮于水知县韩铣修为门四东曰东作西曰西成南曰平泰北曰北辰各有楼嘉靖中佥事柯乔徙南门置学宫前城北有池东西南引蒙惠泉水为池明末流贼犯境知州石琢玉坚守三昼夜得不破贼退旋请修筑髙二丈厚八尺周七百丈又増设小南门月城至十五年贼队大至城遂陷
  皇清顺治八年寇踞西山不时攻城城门楼尽燬五年副将张文富重修十二年守备孙光哲建楼北门相继修葺当阳县城旧无城明成化初郧阳盗起同知严瑞筑寻圮知县姜英又筑之正徳初刘千斤反知县刘程甃以石周六百四十丈有竒髙二丈厚一丈二尺门四东曰紫盖西曰玉阳南曰凤川北曰清漳楼橹亦四北题曰仲宣从古名也水门五皆甃以甎石西北跨玉阳山东南以沮水玉泉水为池引西北真武港水为环万厯三年参议玉璇佥事邓林乔知府赵睿详巡抚赵贤修拓经歴任梦榛知县方岳督成之
  皇清康熙四十四年署事县丞张士琪修补东西南北城楼及正附城后圮塌雍正五年知县王仲枉补修正城西南城楼
  徳安府
  徳安府城明洪武二年守御千户王兴修筑十二年千户杨总辟广之郧山东来二涧夹流而尽于涢水城据其间三面水绕如玦惟北城髙阜无濠池城周一千一百八十六丈五尺计六里二百十三步东南髙二丈四尺西北减三尺为门四上建重楼成化中楼圮千户赵威重修又绕城为濠深一丈三尺东南濶十丈一尺西北半之城西南隅架濠而衢旧有桥潦水为患浸及坝隄千户赵威开拓旧基用巨石甃砌斜坡长七丈濶三丈有竒成化中水复为患坡亦冲决千户张能加石修砌正徳十四年知府马龠复民侵地建桥水绕如故嘉靖二十六年知府李逢牓其门东曰通江南曰拱汉西曰道汉北曰拱淮三十一年水患薄城知府徐贡元筑隄百里许称徐公隄三十四年知府陈甘两创筑北门月城周二十六丈髙一丈六尺左右为门四十五年巡抚徐南金増垣如其髙势亦壮固天启中知府李行志再修怀宗时巡道赵振业各城皆崇三尺竝二堞为一又增建敌楼
  皇清康熙元年二年东西城楼南北城及北楼倾圮知府髙翺増修四年县令髙聨捷更新南楼二十一年知府傅鹤祥复新西楼二十二年西北城圮于水鹤祥甃石为脚置闸泄之二十四年重建西楼东城圮知县刘世英捐修之
  安陆县【附郭】
  云梦县城明成化七年知县钟弼筑土为垣长五里髙一丈五尺正徳八年知县孙复置北门楼嘉靖二十四年知县郭贵徳复甃三门各建楼东曰朝阳南曰迎薰西曰观成北曰拱极后知县王廷佐増垣二尺万厯二年知县陆勲奉檄修砖城周五百七十丈有竒髙二丈二尺建置四门楼濠久淤为居民园舍怀宗七年知县蔡宗虞搜括原址凿濬如旧九年寇围七昼夜恃以无恐
  皇清顺治七年知县呉宗孟重修四门置小亭其上补修周城整砌砻密
  应城县城明成化中知县汪清筑土为城周五里有竒广七百四十丈袤四百五十丈濠环之为门六曰怀仁辅义立礼秉智小南小北池二一自东而西入西河一自古城港迄怀仁而东入渔子港正徳五年中原盗起知县王亨拓垣东出二十八丈西滨河缩入五十丈南出三丈北出四十五丈周围一千二百九十丈嘉靖十三年知县李调元改题六门城基仍旧二十一年知县卢湘修賔阳门楼三十六年知县呉哲始甃以砖周八百七十一丈崇二丈址广三丈有竒更题门额万厯七年知县李学诗增甃城五尺懐宗九年献贼攻城知县张绍登守御七日力竭城陷复为隍次年逰击冯再荣奉檄修城又次年知县李同春草创官舍渐次修葺
  皇清康熙二十三年知县王化洽以城陴坍卸筑寛丈余下脚倍之二十四年巡道祖泽深知府傅鹤祥协镇尤三省知县齐国政见楼堞頺废各捐俸修建竝两濠皆疏濬之雍正五年春城垣倒塌防二百丈知县唐琳捐俸接修于六年七年间补葺一百四丈有竒刻期告成
  随州城旧土城明洪武元年守御镇抚李富等始城之以南畔湫下徙而北者半悉甃之周六百二十五丈计三里一百七十步髙二丈五尺南西北三门各建楼南楼右増钟楼为敌舍二十三为女墙九百五十治十三年知州李充嗣设闗外门四各建楼沿闗筑隄周四里许濠绕城周围七百五尺深一丈正徳中百户张瑄朱元判官孙益开凿西北复为隄五十七丈西建桥嘉靖二十五年佥事郑汝舟辟南北二门复侵地为桥甃以石知州朱天秩更辟二濠始就故道嘉靖三十七年知县孙鋭加砌以石郭外又作甎城髙丈余周十里楼六座以防水备盗
  皇清雍正五年知州费永鋐捐资修濬
  应山县城旧无城明初四衢设门正徳九年知县谭一凤増修嘉靖九年知县王尚用筑土为垣采石陶甎知县王朝璲继成之既而頺圮
  皇清顺治初知县蒋永修重加修葺周六百九十九丈髙二丈厚二丈五尺为门四各建楼东曰环秀南曰聚奎西曰寳成北曰拱宸环城为池半临汶水由西绕南而东滙为深渊西架二桥以通行旅东建桥闸以司蓄泄至今称为巩固间有圮卸随时修补其东西城楼及城门近渐倾圮知县姚孔銮捐俸鸠工修整完好
  荆州府
  荆州府城明一綂志云蜀闗忠义所筑晋桓温増修之明洪武甲辰平章杨璟依旧基修筑周一十八里三百八十一步髙二丈六尺有竒嘉靖九年重修为门楼六重新东门曰镇流楼曰賔阳公安门旧名楚望南纪门楼曰曲江西门旧名龙山楼曰九阳小北门曰古漕旧名维城大北门曰拱辰旧名柳门城外掘土为池濶一丈六尺深一丈许东通沙桥西通秘师北通龙陂诸水癸未献贼平其城
  皇清顺治三年巡道李栖凤总镇郑四维率兵民重筑悉如旧址康熙二十三年奉
  防特设满洲将军都统领八旗大兵驻防荆州驻城东其西为官署民居中设有间墙雍正五年霖雨倾圮六年官给帑银三千两有竒修筑完固城内界城雍正七年给帑金六百两重修各门楼俱系雍正三年知府王景臯捐修
  江陵县【附郭】
  公安县城旧名吕蒙城正徳辛未周筑土为城寻圮嘉靖二年知县周臣奉议疉砖石筑之以滨江冲决城渐溃知县杨云才议迁椒园至知县高凤翔始改迁怀宗时复徙祝家冈知县张大韶修砌庚辰知县赵继鼎重修癸未献贼残燬殆尽
  皇清顺治五年知县王百男建署于旧邑斗湖隄八年知县何国栋始移祝家冈之新城后令许盘陆守采相继修葺雉堞雄壮又康熙三十八年许盘新开便河五十六年知县杨之骈更加修濬
  石首县城治中知县何洽筑土城万厯二年巡抚赵贤抚治都御史孙应鼇巡按李栻檄知县张一鲲始建砖城周一千五十六丈髙一丈一尺女墙四尺加其上门楼五池绕城怀宗时兵燹倾頺
  皇清顺治中知县王大年修复康熙七年知县魏应嘉重修城垣间有坍卸知县邓士灿捐俸修补
  监利县城正徳中巡抚秦金檄县丞杜渐筑土为城万厯初知县李纯朴始建砖城周一千八十丈为门五为池深二丈一面小河通大江明季兵火圮毁殆尽
  皇清顺治六年知县蔺完瑝缮修缺毁重建城楼康熙十九年知县程藻修濠补缺
  松滋县城旧无城成化间始筑土城名杨城周五里髙一丈二尺为门建楼有四池濶二丈五尺深八尺北一面临大江怀宗时知县何志孟因四方寇警修筑砖石献贼屠城荡为平地
  皇清康熙六年始议修复渐次创兴二十三年知县陈麟修葺完固
  枝江县城洪武二十二年设枝江守御千户所防容美洞蛮创筑土城成化四年指挥李震许英筑砖城周千有余丈髙一丈五尺为门五各建有楼池东临大江西临峻岭治三年知县李智开凿欲通江水绕城以便舟楫将成智迁去议遂寝至
  皇清康熙元年知县田禹稼详请修筑未告成三年知县周廷桂始谕众鸠工修举完备雍正三年知县陈悳荣四五六年知县许庆逺乔汧七八年知县傅采相继捐修竝详请遵例发帑修筑在案
  夷陵州城旧在江左宋徙江右元复徙江左明洪武十二年千户许胜因旧基甃砌周八百六十三丈髙二丈二尺为门七曰东门曰中水曰大南曰小南曰大北曰小北曰镇川各建有楼东南北三面皆濠濶四丈五尺深二丈惟西一面临大江成化间知州周正千户常垕甃以砖怀宗时献贼平城
  皇清顺治十三年游击张琦奉委修葺康熙三年倾圮六年知县鲍孜缮修完巩雍正五年霖雨倒塌一百六十丈零知州何广廷奉文发帑捐银兴修
  宜都县城三国时呉陆逊拒蜀于此筑城号曰陆城明成化时都御史杨璿因旧修筑土城戊戌知县刘端修徐斌重修周围六百五十余丈髙一丈二尺濠八百余丈门五东曰朝天南曰迎薰西曰太平北曰临川东北曰合江万厯丙子知县许梦熊以土城不堪防御始易以砖石碑曰许公城怀宗时贼陷盘踞不一次
  皇清顺治四年移寓白洋城垣尽圮虎穴其中康熙元年总督张长庚檄知县叶大生修筑创建城楼十三年又为呉逆残缺三十六年知县刘显功捐修始复旧观今年久间有倾圮知县张廷琛现在修濬逺安县城古城临沮在南漳界元迁亭子山下明成化间筑城东荘砌以砖石周八百余丈髙一丈八尺为东西南北门四建有楼千户朱纲増筑防城隄以防水池濶二丈深丈余怀宗甲戌寇至城陷
  皇清顺治四年知县周防隆涖任露处山麓请修城堞因河为池十一年水涨城圮知县卢运昌营筑十五年大水城复圮知县安可愿重修至康熙四十一年倒塌止存基址
  襄阳府
  襄阳府城旧有城负汉屏岘其北周以断岸故不池东西南凿山为池与樊城市对晋羊祜杜预朱序宋吕文焕所守皆此城也元季頺废明初乙已卫国公邓愈因旧址修筑新城周一十二里而赢髙二丈五尺为门六曰东南西大北小北东长俱有子城各为角楼者一南门楼一成化中都督王信重建其东南西南各楼一东北角楼一花楼十东西大北东长门楼四治中副使毛宪重建知府万振孙易东曰阳春南曰文昌西曰西成大北曰拱辰小北曰临汉东长曰震华焉城北以汉江为濠计四百丈东西南三濠通计二千一百一十二丈三尺濶二十九丈深二丈五尺正徳丙子夏汉水大溢新城塌者三十余丈按察副使聂贤躬督堙塞水少杀即佣工取石仙人洞犬牙甃砌精坚逾旧起大北门至东长门修砌泊岸长二百八十丈髙二丈又筑子隄于江以防旧岸址濶八尺髙五尺长二百八十丈襄人呼为聂公堤嘉靖三十年汉水屡溢分巡陈绍儒分守雷贺修复三十九年大水知府汪道昆重修隆庆二年隄复溃新城圮分巡副使徐学谟檄府益甃老龙隄防城居民始安怀宗辛已春献贼寇襄城楼警铺俱燬都御史袁继咸亲督修砌都御史王永祚重建六城楼暨西南城狮子楼壬午冬被闯贼残燬
  皇清顺治二年都御史徐起元檄委同知贾若愚自小北门城上西至南城各险要处用砖石修砌御敌炮台二十九座五年都御史赵兆麟檄副使苏宗贵重修西城大楼檄知府冀如锡重建南城大楼檄同知□腾茂张仲重修大北门城楼建小北门城楼檄知县董上治重建东城大楼以至城外三桥竝敌楼濠岸俱各完葺
  襄阳县【附郭】
  宜城县城宋孝武永初元年筑宜城大隄为县周十一里元仍旧制明成化初知县郭泰筑土城二里许后知县海澄重修王绪建四门楼林典辟马道倍城趾正徳六年知县朱崇学创置砖城髙一丈五尺周八百丈池深一丈周九百丈为门四曰望江凝晖来逺拱辰嘉靖三十年知县郝廷玺拓城西冈避水患添小南门隆庆六年水溃城隄知县雷嘉祥重甃砖周围五里有竒髙一丈七尺基广三丈面濶一丈余五门俱建楼万厯二年巡抚赵贤防抚治孙应鼇移檄督工修砌加崇五尺増建警铺五座视前尤为壮丽
  南漳县城旧土城明成化初刘石倡乱有司更筑周三里嵗乆頺塌治中知县赵泰新之髙一丈六尺厚一丈五尺上施木架覆以瓦为门三正徳丙子知县萧浩甃以砖为门四嘉靖六年知县宋屏因城逼近西山拓城北广一里今北郭无门又增小东小西二门凡门五池濶二丈深一丈
  枣阳县城旧土城即宋县令孟宗政所守故址无楼橹城隍明景泰间知县夏亨修凿成化间知县杨瑛始甃五门曰向明观光寅賔阜城西成治间知县王显髙置楼正徳七年流贼逼攻枣阳城防陷知县安邦创置砖城周四里二分髙一丈一尺厚一丈八尺为门五各建楼一池广十丈深六尺嘉靖二十二年知县李翼龙重修万厯元年知县王应辰移南门于文庙前改门名崇文建楼其上周围加六尺视昔愈固怀宗时知县金九陛增髙周城各五尺濬池亦如之
  皇清雍正六年知县邱彦升补修
  谷城县城旧土城明成化初知县王溥增筑之周二里髙一丈二尺厚五尺后知县段锦为三门正徳十年知县康琮始甃以砖髙一丈五尺厚一丈池深二丈濶如之知县杨文焕增修隆庆二年分巡副使徐学谟檄知县苏继文修砌万厯四年知县王执中修完増建西郭门周回加髙三尺凿深城濠怀宗己卯献贼掘平巡抚宋一鹤抚治袁继咸委保康知县陶懋中造砖修砌知县周建中告成
  皇清雍正二年被水倾塌知县归琏补修
  光化县城明初创筑土城正徳九年知县黄金甃以砖周九百六丈髙一丈五尺为四门知县王瀊修石隄以障水城不浸者四十年至嘉靖三十年大水泛溢城始堕知县王郁郑曼继修复圮隆庆六年本府通判马昌署县事请十三里桥东依隂城镇为新城延袤一千六百步髙一丈八尺濶一丈二尺俱砖石砌四门各建楼曰迎晖登云通江拱辰四隅各为小楼曰揽萃思贤曙光挹汉东西濠各长四百五十步濶二十五步南北称是
  均州城明初守御千户李春修筑永乐中甃以砖石周六百丈有竒髙二丈五丈濶一丈二尺池深三丈濶六丈为门四左右开水门以便樵汲惟西夕照门虽设今塞东以汉水为濠西南北俱凿濠深一丈五尺广称之
  皇清雍正二年知州髙泽宁七年知州许大壮相继増修郧阳府
  郧阳府城旧无城明天顺八年盗起知县戴琰为土城备之成化十二年建行都司置府卫抚治都御史原杰展筑甃以砖石周六里八百余丈髙一丈五尺为门四东曰宣和南曰迎薫旧名敷惠西曰平理北曰拱辰旧名水门其池西临江东北绕山麓诸溪正徳中知县王镇濬之嘉靖三十六年都御史章焕又以东北一带开筑二百余丈许六里有竒正东増一门曰时雨盖府学面门也四十五年秋大水东南城圮都御史刘秉仁修筑之髙二丈一尺厚一丈八尺城上为警铺二十为门楼七为瓮城楼三为角楼一规制始备北城大半皆枕山西南一带阻汉水唯东门外凿池濶二丈二尺深九尺长五十余丈
  皇清雍正二年夏汉水泛涨东南城圮里许知县卢上进捐资修补
  郧县【附郭】
  房县城旧土城明洪武中修筑成化初増修髙二丈周围七百二十五丈二尺计四里有竒为东南西北四门城楼下有池怀宗七年流冦陷房楼铺俱燬十年知县郝景春捐俸补修一百七十余丈池之淤塞者濬之十二年张献忠陷房屯营三月城垣尽平十四年抚治王鼇永请发帑金勅均阳营副将李成章督兵修筑以房令刘天民监之城工始竣各楼警铺未建而贼至
  皇清顺治九年郝逆据房逮癸卯厯十有二年城复圮坏是年贼平秦帅王一正发兵修之康熙六年知县傅六吉典史髙标补修
  竹山县城旧土城在上庸水之北明成化三年山冦石和尚等啸聚始甃石筑今城周三里髙一丈四尺十四年展筑计周五里为门四东曰迎宾西曰广泽南曰迎恩北曰观澜七年守备指挥李仁王纲等重修治九年都御史戴复拓之正徳五年分守道白金虑广泽门西通川省筑土月城随甃以石知县何洁建楼其上隆庆元年知县雍世哲改迎恩门于县治之东南而以旧门为水门又修广泽月城明末甲戌献贼陷城悉为平地今尚未修筑
  竹谿县城旧土城在竹谿河之北明成化十二年都御史原杰创筑周三百四十九丈髙一丈为东西南北四门建楼无池治元年知县吕聪濬凿十三年知县傅亨昌修葺正徳九年知县张瓉以土城易圮难备不虞取石更筑万厯甲戌知县周继文议増髙五尺添设四角楼工未毕知县陈希欧续成之献贼掘为平地
  上津县城明成化四年始筑土城明末兵燬
  郧西县城旧土城明成化十二年参议杨琚副使费臻佥事周谟奉抚治原杰檄督通判郑理创筑成化十九年都御史王睿复檄知县侯爵鼎修筑之周六百三十步髙一丈三尺覆以瓦为门四各建楼凿池绕之池深一丈正徳八年知县陈谧计度砖砌未果十六年知县范继志成之其角楼四警铺八则嘉靖九年知县邵阳建后北门外泥沟水发冲城知县黄珝以石甃城内址明末兵燬
  皇清顺治四年知县贺绳烈重修

《湖广通志》 相关内容:

前一:2
后一:4

查看目录 >> 《湖广通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