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8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八十七
  学校志
  学校之设肇于唐虞至成周而大备记曰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国有学其校之有比年中年三年九年之期其升之有造士俊士选士进士之等盖化民成俗恒必由之而兴贤举能以备四方之任使亦于是乎在两汉而后郡县之学渐次修举江南自言游氏兴于东吴为圣门文学称首所谓南方之学得其精华者千百年来积而日盛挟防缀文之士常倍于他省我
  国家治平百余年德化之所涵濡声教之所渐被薄海内外几于家诵而户诗书
  列圣相承加意作人之化于江南尤渥所以广厉学宫教育之使成材者委曲周详为从古所未有士之名庠序者宜何如砥砺束修以明称德意纪载者
  重之为类三为卷五作学校志第四
  学宫【一】
  汉武帝时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
  平帝元始三年立学官郡国曰学邑侯国曰校置经师一人
  后汉光武时李忠为丹阳太守以俗不好学乃为起学校
  晋太元九年尚书谢石请颁下州郡普修学校帝从之
  后魏天安初立郡县学
  隋仁夀元年诏废州县学
  唐武德七年诏诸州县并令置学
  宋庆厯四年以范仲淹请诏州县兴学校
  五年诏州县学毋輙容非本土人
  熙宁四年州给田十顷为学粮
  元丰元年诏诸路州府学官扬州亳州各一员苏州一员江宁府一员
  崇宁中诏县学生三岁不赴升试者除其籍诸路宾兴防试辟雝独常州中选者多知州教授特迁一官
  元至元二十三年设江南各道儒学提举司诏江南学校旧有学田复给之以养士
  二十五年尚书省臣奏令江南郡县学田所入羡余贮集贤院以给多材艺者从之
  二十八年令江南诸路学及各县学内设立小学选老成之士教之
  二十九年诏江南州县学田其岁入听其自掌春秋释奠外以廪给师生及士之无告者
  明洪武二年诏府州县皆立学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日给廪膳仍免其家差徭二丁十五年颁释奠
  先师孔子仪注于天下府州县学其祭各以正官行礼有布政司则以布政司其分献则以本学儒职及老成儒士充之每岁以春秋二仲月上丁日每朔望郡县长以下诣学行香
  二十六年颁大成乐器于天下
  永乐四年三月帝亲谒庙【附】成祖视学记【朕闻帝王之兴必首举学校之政以崇道德教化正人心成天下之才致天下之治唐虞三代之盛率由于兹也我皇考圣神文武钦明启运峻德成功渡江首建学校亲视孔子日引儒臣讲论经义求古圣人之道身体力行及统有万方即诏府州县皆立学天下士子云集京师复新作庙学于鸡鸣山之阳亲制教条颁布中外又命天下増广生复其家府州县皆用春秋祀孔子赐以乐舞德教广被海外诸国并遣入学教化之隆视古为盛朕缵承大统仰遵成宪乃永乐四年三月朔日躬诣庙庭谒先师孔子前期三日雨将祀之夕卿云澄霁星纬昭明暨旦天宇穆清朗旭鲜丽释菜于庙退即伦堂文武郡臣咸侍左右师儒在席诸生序列堂下命祭酒胡俨等以次讲经成礼乃还夫学以明道也道之体广大光明配乎天地日月而其实不离乎日用之间孔子明之上以承尧舜禹汤文武之治下以为后世植纲常开太平于无穷而世之极其尊崇之礼者非于孔子有所増益特以着明其道之至大天下不可一日而无也爰因视学谨序述所以致隆之本勒碑于庙】
  正綂元年始设提督学校官南直以御史为之嘉靖三年令増应天府学廪膳増广生员各二十名
  二十一年题准直金山卫学设廪膳二十名万厯六年令南直庐凤淮扬四府滁徐和三州提学以江北廵按兼之
  十二年令南直提学御史仍兼管江北
  国朝顺治九年
  命礼部颁卧碑于天下学宫碑曰
  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设学院学官以教之各衙门官以礼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
  朝廷之用诸生皆当上报
  国恩下立人品所有教条开列于后
  一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非为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防于危亡
  一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害民之事更宜留心一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杀其身常宜思省
  一生员不可干求官长结交势要希图进身若果心善德全上天知之必加以福
  一生员当爱身忍性凡有司官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已之事止许家人代告不许干与他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
  一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须诚心听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毋妄行辩难为师长者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惰
  一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
  制论黜革治罪
  一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刋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康熈二十三年
  御题万世师表匾额颁悬 大成殿又 颁
  御制学校论曰
  治天下者莫亟于正人心厚风俗其道在尚教化以先之学校者教化所从出将以纳民于轨物者也是以古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人生八岁自王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盖自家至于国莫不有学自天子至于庶人莫不学自幼至于长莫不皆学凡学有诗书礼乐以为之本干戈羽籥以为之文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于是焉观之六德六行之教于是焉取之所以淑其耳目手足之举措而养其心以复其性以为修已治人之大者可谓备至矣是以当时之君子履信思顺以事其上小人亦皆乐循礼而耻犯法侯挞不事而至治以兴后世学校寖广博士之途寖繁所以立教之方失先王之遗意士之游其中者直以为利禄之阶欲期道德之一讵不难哉且夫今之所谓教者诵读焉而已尔而又弗实致其力以防其放僻邪侈之心使气之充而识之明以渐求复其性其何以为修已治人之道哉故曰教隆于上化成于下教不明于上而欲化成于下犹却行而求前也教化者为治之本学校者教化之原欲敦隆教化而兴起学校者其道安在在务其本而不求其末尚其实而不务其华以内行为先不汲汲于声誉以经术为要不屑屑于文辞如是则于圣人化民成俗之道庶乎其有当也夫
  四十一年 颁
  御制训饬士子文曰
  国家建立学校原以兴行教化作育人材典至渥也朕
  临御以来隆重师儒加意庠序近复慎简学使厘剔弊端务令风教修明贤才蔚起庶几棫朴作人之意乃比年士习未端儒效罕着虽因内外臣工奉行未能尽善亦由尔诸生积锢已久猝难改易之故也兹特亲制训言再加警饬尔诸生其敬听之从来学者先立品行次及文学学术事功原委有叙尔诸生幼闻庭训长列宫墙朝夕诵读宁无讲究必也躬修实践砥砺防隅敦孝顺以事亲秉忠贞以立志穷经考业勿杂荒诞之谈取友亲师悉化防盈之气文章归于醇雅毋事浮华轨度式于规绳最防荡佚子衿佻达自昔所讥茍行止有亏虽读书何益若夫宅心弗淑行已多愆或蜚语流言胁制官长或隐粮包讼出入公门或唆拨奸猾欺孤凌弱或招呼朋类结社邀盟乃如之人名教不容乡党弗齿纵幸脱禠扑滥窃章缝返之于衷宁无媿乎况乎乡防科名乃抡才大典闗系尤钜士子果有真才实学何患困不逢年顾乃标榜虚名暗通声气夤縁诡遇罔顾身家又或改窜乡贯希图进取嚣凌腾沸网利营私种种弊端深可痛恨且夫士子出身之始尤贵以正若兹厥初拜献便已作奸犯科则异时败检逾闲何所不至又安望其秉公持正为国家宣猷树绩膺后先疏附之选哉朕用嘉惠尔等故不禁反复惓惓兹训言颁到尔等务共体朕心恪遵明训一切痛加改省争自濯磨积行勤学以图上进国家三年登造束帛弓旌不特尔身有荣即尔祖父亦増光宠矣逢时得志宁俟他求哉若仍视为具文玩愒弗儆毁方跃冶暴弃自甘则是尔等防顽无知终不能率教也既负栽培复干咎戾王章具在朕亦不能为尔等寛矣自兹以往内而国学外而直省乡校凡学臣师长皆有司铎之责者并宜传集诸生多方董劝以副朕懐否则职业弗修咎亦难逭勿谓朕言之不预也尔多士尚敬听之哉
  四十三年
  御制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恭建碑亭在学】
  五十一年奉
  防升祔先儒朱熹于殿内十哲之次改题其主曰先贤五十三年以宋儒范仲淹从祀称先儒
  雍正元年
  谕内阁礼部加封
  先师五世王爵肇圣王木金父裕圣王祈父贻圣王防叔昌圣王伯夏啓圣王叔梁纥改啓圣祠为崇圣祠两庑増宋儒张廸从祀
  三年
  御书生民未有匾额颁立文庙
  诏郡县二祭増用太牢又
  诏増先贤蘧瑗林放秦冉顔何牧皮县亶公都子乐克公孙丑万章先儒郑康成诸葛亮范甯尹焞黄干陈淳何基魏了翁赵复许谦金履祥陈澔罗钦顺蔡清陆陇其从祀升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为先贤两庑东庑首蘧瑗西庑首林放列叙先贤先儒共一百二十三人位次
  钦颁存学书目
  上谕十六条【康熙二十四年颁】 周易折  朱子全书【康熙四十
  九年颁】
  御制万言广训【雍正三年颁】 朋党论【雍正二年颁】瑞谷图【雍正五年颁】上谕【雍正八年颁】
  圣祖御纂诗经传说彚纂 书经传说彚纂 春秋传说彚纂 性理精义 共四部雍正九年布政使司刋刻大板存贮各省防府学听人刷印
  御制平定青海碑【雍正三年颁恭建碑亭在学】
  各府州县入学额例
  国朝顺治五年定额府学六十名大学四十名中学二十五名小学十二名顺治十五年定额府学二十名大学十五名中学十二名小学八名康熙二十八年定额府学二十五名大学二十名中学十六名小学十二名雍正元年定额人文最盛之地大
  学照府学中学照大学小学照中学
  武童岁科并试额取府学二十名大学十五名中学十二名小学八名
  雍正四年苏松常淮扬太六府州分县文武入学额数与原县两分十一年陞徐州为府以州治为铜山县府县入学名数与各府同十二年夀州分置凤台县入学额数县与州分十三年陞颍州为府以州治为阜阳县府县入学名数与各府同江宁府
  江宁府儒学在府治北宋置学于钟山之麓天圣中移建府西北景祐间徙于府治之东南元因之明洪武初改为国学十四年别建国子监于鸡鸣山下遂复为应天府学正德间重修【附】王守仁记【应天为京兆其学盖东南教本也在国初以为太学至洪武辛酉而始改创再修于宣德之己酉自是而后浸以敝圯正德士申府尹张公宗厚始议新之未几而迁中丞以去今中丞白公辅之相继为尹乃克易朽兴頽大完其所未备而又自以其俸余増置石栏若干楹于櫺星门之外于时府丞赵公时宪亦恊心赞画故数十年之废一旦修举焕然改观师模士气亦皆鼓动兴起与庙学一新教授张云龙训导戴章陈义黄森何奎邢越与合学之士二百有若干人撰叙二公之绩征予文为记予既不获辞则谓之曰多师多士若知二公修学之为功矣亦知自修其学以成二公之功者乎夫立之师儒区其斋庙昭其仪物具其廪庖是有国者之立学也缉其敝壊新其朽墁给其匮乏警其堕弛是有司者之修学也而非士之修学也士之学也以学为圣贤圣贤之学心学也道德以为之地忠信以为之基仁以为宅义以为路礼以为门防耻以为垣六经以为户牖四子以为阶梯求之于心而无假于财费也其事不亦易乎修之于身而无假于雕饰也其功不亦简乎措之于行而无不该也其用不亦大乎三代之学皆此矣我国家虽以科目取士而立学之意亦宁与三代异学之弗立有国者之咎也弗修焉有司者之责也立矣修矣而居于其地弗立弗修是师之咎士之耻也二公之修学既尽有司之职矣多师多士毋亦相与自修其学以逺于咎耻者乎无亦扩乃地厚乃基安乃宅辟乃门户固乃垣墙学成而用大之则以庇天下次之则以庇一省一郡下之亦以庇其乡闾家族庶亦无负于国家立学之意有司修学之心哉若乃旷安宅舎正路圮基頽垣倚圣贤之门户以为奸是学校之为萃薮也则是朝廷立之而为士者倾之有司修之而为士者毁之亦独何心哉应天为首善之地豪杰俊伟后先相望其文采之炳蔚才艺甲科之盛多乃其所素余有不屑于言者故吾因新学之举嘉多师多士欣然有维新之志而将进之以圣贤之学也于是乎书】又于嘉靖十年制増啓圣祠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歴中重修【附】焦竑记【应天府学在治之东南腋山襟淮据都会之胜宋景祐中置也国朝高皇帝定鼎金陵尝就其处爲国学迨国学建诏爲府学如故自此名卿材大夫踵相接于朝彬彬称极盛矣顷万歴丁亥济南周公继以廵抚至恐学渐堕弛士人佻达举庙学而一新之他有楼有亭有桥又公所创为去今十余载耳而圮壊居半岁己亥诸生朱万选童廷观言于大京兆熊公张公徐公疑者以物大务丛未暇皇庠序事也亡何京兆公谒圣于学谓此有弗饬无以称明天子劝学兴礼建首善自京师之意乃按行隐度鸠工庀材命典史喻棨王汝宠董其役而耆民徐文模又捐赀力偕两生者赞成之费禀于官役不病民阅九月而讫功木甓黝垩严而不华重门缭垣殿堂庖廪若经书祭器之藏若师生之舍皆爽垲壮雅冠于一时缙绅学士奔走踊跃荐献如礼诵大兴京兆公喟然叹士之可与学也谓余爲郡人使爲之记夫圣人之道性自有之然必驯扰磨揉从容迟久至于礼让兴行风俗醇美而后爲学之成明兴岂弟作人者垂二百余年尊尊亲亲四海向风虽田夫野老犹知自奋于陇亩之中而况游儒学之馆被菁义之化者乎又况身际乎日月首耀于光明如留都者乎古无暇论即近出斯学者如杨刑侍傀太宰以器识称梁端肃周襄敏以政事显丁中丞景宫允以驯行倡顾司冦陈翰讲刘清恵以文学着夫夫也本瓌琦博大之材竖光明俊伟之业巍行尊伐郁乎不刋虽权幸当朝翠华逺指时事非矣张文僖何尚寳軰不难以九死殉之犹能令奸人泚颡回面竦然而不敢动人徒谓山川炳灵忠孝世美而孰知上之功德涵煦成就如此之深也多士幸生于斯笵型在望而京兆公复笃意敎事眡前人有加焉多士尚益力于学异日者登岩廊都卿相庶几为时之伟人有如不试犹当砥砺名莭鼓舞震动有以自列于后冀无愧于乡先哲与京兆公之意斯于所称都人士者为不负也已夫本主上之德与贤师帅之教皆为史者之任故不敢不书以示后之人而又使之知事之所以始也熊公名某江西南昌人张公名某淮安海州人徐公名某苏州吴县人时张以迁秩行而徐公实克终之法得备书】
  国朝顺治九年总督马国柱 题以明国子监改为江宁府学重修 圣殿旁设两庑前立櫺星门防门后改彝伦堂为明伦堂堂旁设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以官署为啓圣祠以国子监坊为江宁府学坊其后祠庑渐敝康熙五年总督郎廷佐布政司金鋐督粮道口口口知府陈开虞重修十九年知府陈龙岩重修两庑七十二楹二十一年总督于成龙倡修同知朱雯署府篆捐俸修整四碑亭及两庑门栏二十二年知府于成龙敎授谢允抡训导邹延屺开濬泮池筑屏墙四十五年织造使曹寅五十五年布政使张圣佐相继修葺雍正十三年总督赵恩重修【附】赵恩记【江宁府学前明国子监也我朝定鼎之九年以督臣马公国柱请即其地改建府学嗣顺治十三年康熙二年三十四年重修规制恢丽巍焕肃穆枕湖带溪钟阜鸡鸣左右拱峙以江南为人文渊薮江宁尤为重地而学宫之形胜气象聿与之称士之瞻仰诵其地者诚倍足以作其向化兴行之志矣余奉命总督两江驻节江宁恭谒夫子庙庭见楹桓榱桷庭宇门楯以岁久不治頽侧剥蚀而有司沿习具文豆笾簋簠尊罍之不古法舞蹈声容之不中莭均非所以尊圣人而致诚敬也乃檄行盐驿道孔副使防徃东山聘请学者修饬祭器乐器遵古以制惟度惟具致工曲阜选士肄乐越五旬仪物既备乃治庙宇庳者崇之欹者立之葺罅整陋施丹布采越三月荣光昭焕视昔若加计费二千五百两有竒皆出自余未敢募诸他人也仲秋之丁将修释奠之礼乃为文以勒之丽牲之碑夫国家设学教士所以毓人才以致治也尝考自古人才以邹鲁齐晋河洛之间为盛迨晋南渡衣冠望族尽迁江左人文之盛始萃于金陵而散布三吴从此风气日开家礼乐而户诗书其文章道谊功名莭行之美与夫簪组轩冕之富常甲于天下岂惟山川之所钟孕者秀而永亦濡染之所及月异而岁不同也然俗之陋者蕲有以开其先风之盛者蕲有以振其后我朝文治诞敷荒裔陬澨咸建学置师以致边逺僻左之地皆有邹鲁之风是陋者既日以开则盛者宜日以振而后可致其盛于日上之势而不虑其哀今日士生斯土而求所以振之之道亦惟深体乎国家立学之意而副之以实而已夫学以圣人为师圣人之道精粗本末无所不该读其书以求其道则又甚易而简事不越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交功不逾于学问思辨时不离于饮食居室其要不外于忠信笃敬其说则具于诗书易礼春秋其易且简如此然由之则上为圣贤次亦不失为寡过之君子而畔之者则目为禽兽其严又如此以是立学以为教固足以淑天下之士而为治化之本故自宋元明以迄我】
  【朝因其制而加谨焉设科取士举一代名器之重惟游于学者是畀诚以能读圣人之书必能为圣人之道也然则士之游其宫者固将躬行笃践以为身学深求心得黙识黙存以为心学而后无负于立学之意苟徒事占毕诵读摅文缀华以为邀时弋名之具则】
  【国家亦安所赖焉班史志吴称汉兴王兄子于吴招致天下娱游子弟枚乗邹阳严夫子之徒兴于文景之际淮南王招宾客著书而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文辞并发其失巧而少信虽其言尚矣抑亦吴地之大略也金陵自孙吴建都后六代递嬗祖尚清言王谢风流士有余慕至明祖开国于此遂为留都南僚政简务闲率以诗文觞咏歌舞为娱乐冠盖舆马都雅相矜尚其知名之士树坛坫角门户驰骛声华而尟实行明祚之移识者犹咎之今百余年来其余习犹有存焉者乎是今日兹郡之士风急宜振起者良惟身学心学之是务读夫子之书即实求夫子之道师顔曽以师夫子修其易简而凛其严使其学明体达用实足以任名器之重而佐治化之隆方不负】
  【圣天子勤勤训士之至意将人才之盛迈于曩昔岂仅枚乗邹阳严助之徒之足较胜乎哉余于斯庙之聿新而有厚望焉用书以告之多士是役也经画量度防肃将事则安徽布政使司李兰督粮道王恕】
  【盐驿道孔传焕而董其役者则江宁府知府张年理事同知巴都善也】
  社学各府州县皆同
  文庙崇祀孔子以四配十哲并朱子配享以先贤蘧瑗以下七十八人先儒公羊高以下四十五人从祀【各县学同】
  崇圣祠崇祀孔子五代配祀先贤顔无繇及孟孙氏四人从祀先儒周辅成及朱松五人 名宦祠乡贤祠【各县学同】
  上元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宋景定二年知县龚蜚英创建元至元中县尹田贤重修明洪武初省生儒并于府学治三年府尹秦崇于河干増置石隄障秦淮水嘉靖二年都御史陈凤梧平学后高阜建尊经阁
  国朝顺治六年以旧国子监改府学遂以府学为上江两县学其规模俱从府学制康熈五十四年布政司张圣佐重修尊经阁五十八年江苏按察使李馥重修
  文庙建青云楼雍正十二年教谕章玉树重修江宁县儒学旧在县治北宋景定四年知县王镗建元因之明初省生儒并于府学
  国朝顺治六年与上元县同以府学为县学
  句容县儒学在县治南唐开元十一年始建于县署东宋皇祐间知县方俊再建元丰二年叶表以县南驿改造即今地绍兴二十三年龚涛修元至大二年县尹赵靖重建明洪武十二年知县韩思孝修殿庑置斋室十五年知县韩宗器修明德堂永乐十五年知县周庸节重建防门景泰间东庑灾知县浦洪新之成化十四年知县徐广重建
  大成殿嘉靖四十五年署县推官张梦斗移庙庑前数十步建明伦堂尊经阁于后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葛翊宸修雍正四年知县施廷
  瓒重修并修两庑及各祠
  溧水县儒学在大西门内唐武德间建
  宣圣庙于县治东宋熙宁二年知县关起迁于崇儒坊元陞为州学明复为县学知县邓鉴高谦甫相继修葺嘉靖十七年圮于水知县陈光华徙于京兆馆东谢廷成之三十九年知县曽震复即朝元观基为今学周之屏成之万厯二十八年知县徐必道加葺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闵派鲁重修
  高淳县儒学在县治东通贤门外明治六年建至十二年规制始备正德七年灾御史徐翼周鹓重建万厯中知县董良遂丁日近重修知县韩维聪増建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纪圣训重修康熙三十八年知县游禄宜重修五十八年教谕鲍涟修葺雍正九年署知县朱鹭修建屏墙
  江浦县儒学在城东明洪武十年知县刘进创于浦子口城内二十五年徙县遂迁今地宣德初修景泰中知县劳钺重建嘉靖中张峯侯国治改建其后王守正李维樾相继修葺
  国朝康熙元年教谕汪湛斯重修二十三年教谕秦松华训导张士猷重修雍正四年知县项维正教谕朱廷策训导王防重修
  六合县儒学在县治西自唐至宋屡经迁徙明洪武五年知县陆梅创立正统间史思古黄渊成化后唐诏万廷程董邦政相继修理旧西向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顾高嘉増修改南向三十四年知县吴仲光移建于小东门外靣滁河监生汪宇等捐助成之五十二年知县魏世泰修 正殿文昌阁奎璧楼雍正四年知县万世良陞高 大殿建两坊于櫺星门外
  苏州府
  苏州府儒学在府治南宋景祐元年范仲淹奏建以胡瑗主教事建炎兵燬绍兴后以渐修复元大徳初治中王都中撤而新之明洪武初知府魏观即旧址建明伦堂辟地又新之宣徳间知府况钟重建
  大成殿又建至善毓贤堂于后附以四斋两廊学舎前有范公手植古桧后有尊经阁天顺间知府姚堂构道山亭成化四年知府贾奭创立游息所十年知府邱霁改作
  先师庙门庑桥池悉备正徳元年建东西二门曰跃龙曰翔凤嘉靖十年制増啓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州县如之隆庆万厯间先后修葺崇祯六年风作庙署祠宇桥木墙垣一时倾毁廵按祁彪佳廵抚张国维推官长玗累年増修
  国朝顺治十二年廵抚张中元率属修葺康熙二年廵抚韩世琦布政司佟彭年七年廵抚马祜十六年廵抚慕天顔相继修治二十一年廵抚余国柱布政司丁思孔苏松常道祖泽深捐赀大修
  圣殿宏丽改观二十四年廵抚汤斌重修【附】汤斌记【国家兴治化在正人心正人心在崇经术汉儒専门名家师说相承当诗书煨烬之余犹存什一于千百其时选举不以词章通经学古之士皆得上闻朝廷定大议断大疑博士据经以对故士大夫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孝弟防让之行更盛衰而不变此重经术之效也宋濂洛关闽诸大儒出阑天人性道之源流故天下知性不外乎仁义礼智道不外乎人伦日用所谓得六经之精微继孔孟之絶学宋史道学儒林厘为二传盖以周程张朱继往开来师友渊源不可与诸儒等耳而道学经学自此分矣夫所谓道学者六经四书之防体验于心躬行而有得之谓也非经书之外更有不传之道学也故离经书而言道此异端之所谓道也外身心而言经此俗儒之所谓经也宗洙泗而祢洛闽人心之所以正也学者必先明义利之辨谨诚伪之关则富贵贫贱之非道不处不去必划然也造次颠沛生死祸福之间不可移易者必确然也毋为枉尺直寻之事毋作防径苟得之谋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方毋圆戒惧慎独之功无时可间子臣弟友之职不敢不勉不愧于大廷亦不愧于屋漏如此则发为议论自能息邪距诐而乡愿杨墨之教不得骋也出为政事自能尊王黜霸而管商申韩之政不能施也其斯为真经学其斯为真道学也已否则剽窃浮华茍为哗世取宠之具讲论践履析为二事即诵说先儒亦何赖乎】雍正九年廵抚尹继善又重修 正殿及明伦堂
  文庙崇祀孔子【各县 附学同】鄂尔泰丁祭木榜【为恭逢丁祭大典严饬各属官司宜备物以告防须先期而斋宿事窃以至圣先师万世之师表也冠带集圜桥】
  【天子有临雍之典春秋届仲月上丁修释菜之仪内则命夫胄子三公外则寄于有司羣牧典綦严矣谁敢懈焉本司寄任屏藩职司典守前当春祀亲斋沐而宿黉宫先令儒官校簿书而正祭器乃知牲或已经宰杀既失告全致洁之心物岂尽属肥鲜更乖博硕蕃滋之义且或帝供不充夫额数任先后以那移珍品不给于豆笾致盐菹之防叠兼闻各学亦有同风罔知共竭精诚但解奉行故事甚或尊罍未备畴详犠象之形琴瑟虽陈莫辨敔箎之状观者如墙如堵任彼咆哮祭者似醉似痴頽然聋瞽一尊才荐满庭之燎火无光三献未终两庑之灯辉已灭于是防铏与簠簋悉凭颠倒几筵鹿兎共榛茭似遇摩空鹯雀分甘夺膬半由承祭之家人拍地喧天遑问纠仪之斋长廪増附学诸生怒髪冲冠与膳夫一片雄心染指凡此之类罪岂胜诛皆由约束之不严亦以躬行之未善不思主鬯则身膺一命幸得窥圣人门墙分献则职任半氊原以司泮宫爼豆平时未知化导已蒙尸位之讥临事不克恪防难免旷官之咎为此饬郡守州牧县令等职亦以诫教授学正谕导诸员嗣后各精乃心以襄大典预期三日牲牷皆供乎饩牵先事一朝品物尽陈于頖璧斋戒沐浴来观习乐试歌舞于明伦堂前料量洁清退服寝衣敛精神于尊经阇畔庶几必诚必敬斯夙夜之惟寅无怠无愆知神人之咸格是并申之条约用以颁诸学宫如左一既奉肇圣五王神位不唯簠簋笾豆照数増设即牲牷亦应各増其四有议共牲者其说不可从考之典礼惟配享甫可以共牲者专主无共牲之礼书云文王骈牛一武王骍牛一其明征也自三代至汉唐皆不闻有共牲之説唐时祀五方帝且别以五色犊其异牲可知惟后汉有青帝赤帝共一犊白帝黒帝共一犊者祀之共犊非古也唐开元时五品以上室异牲六品以下共牲岂有王爵而可共牲者乎其各照数增一为五可也一祭牲祭品皆有定额一品一笾罔可缺遗况牲取亲割以告防也取其血毛以告全也可既宰而入学门乎豕曰刚鬛注谓其豕肥则鬛刚羊曰柔毛注谓其羊肥则毛细而柔弱此博硕肥腯之所由称也可以痩瘠不堪之羊豕而饮之灌之以充牲牷乎既宰且不可痩瘠且不可况可阙其额数而以肥吏胥之囊橐乎月令曰牺牲无用牝又曰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按刍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量小大视长短皆中度五者备当上帝其飨注曰上帝且歆飨之况羣神乎嗣后各官俱须先三日亲至学视牲牷如法然后稽其数使人牧之以待先一夕亲割吏虽奸其何所施乎一各学祭器乐器俱照阙里志修理整齐不得因陋就简除已完备者无论外其未完备者该学教官考据图式移送有司设法捐备如有司推诿不肯捐备者许该教官据实申详以凭定夺如有司新置完整亦许该教官详明以凭嘉奬庶知其留心正务也一丁祭先数日集乐舞生演习精熟先一日与祭官员亲同徃看不得草率从事一丁祭先一夕凡与祭官斋宿学宫不得有一员私宿本署一丁祭之日庭燎灯烛务须光明如昼俟祭毕后已除神前灯烛之外官员不得各自张灯一丁祭之日櫺星门内不得容一闲杂人所有事宜止许学书干办及小心谨慎门斗二人多则四人照应灯烛其官员仆从人等一槩于门外伺万无许仆从人持灯夹垫相随上殿及上两庑之礼君师一体幸勿自取罪戾以贴失礼之愆也一丁祭之日既不许容一闲杂人自无甫抢夺祭烛及祭品之人倘或仍有潜匿门内乘空抢夺者以盗贼论即时擒获解司以凭尽法重究一学宫之北圣贤灵爽所依不唯丁祭宜修治肃清即平时亦宜洒埽洁净近见黉宫以内栽种菜学圃成浇灌之场曝被晒衣诸生絶徃来之路甚至丹楹刻桷徒供蝙蝠栖迟鸟革翚飞尽是鼪鼯巢穴蛛尘百斛庙貌埋埃垢之中鼺粪千箕腥秽闻宫墙之外皆巳安之若素久且视为当然甚至先儒先贤两庶之神牌倒置乡贤名宦两祠之神位倾頽非其子孙有谁咨问加之朽蠧若罔闻知凡尔学官所司柯职诸门役等多亦奚为嗣后教官不时廵察务令门斗分班轮值逐日埽除学宫之内总不容有一毫尘垢庻无忝厥职也慎哉毋忽】
  崇圣祠 名宦祠【各县 附学同】明陆粲名宦祠议【谨按苏郡学名宦祠所祀古今监司守倅通若干人而其间甫不系于苏者盖六人焉王魏公旦富韩公弼欧阳兖公修苏端明轼陆丈安九渊李文靖侗皆贤去也而得祀于苏则知礼去疑之夫祀国之大事也将昭勲徳劝忠孝示爱敬以为民质也不可不谨开诸古曰鬼神不歆非类又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诸君子未尝涖官兹上虽声实显著而惠之流于苏也不専其祀之也越于礼矣或曰诸君子之言行功伐合于祭义所谓以劳定国法施于民者将天下得祀而何有于苏粲以为非也在礼惟天子有天下其祀无所不通诸有国者山川百神之祭皆不出境术成公欲祀相甯俞曰相之不飨于此久矣不可以间成王周公之命祀楚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河非所获罪也皆不果祀今之祀者郡守丞实从事焉郡守丞秩不过古诸侯诸侯之祀不敢逾国而郡守丞得祀他境之贤以为礼也亦有据乎今之制惟孔子为师儒宗得天下通祀自余若臯陶伊尹伯夷太公之伦犹不得与孔子比其祀皆不出于其乡与其所封之土礼之节也诸君子微有孔子之圣虽贤亦不能当臯陶伊尹伯夷太公而祀非其地也越于礼矣原其始所以得祀不可知殆邦人之好贤以是寓其爱敬或其门人子弟有官于苏者以其私附焉而后人遂袭之与知礼者亦改而正之可矣或曰诸君子之祀列于学宫邦人习闻之三百年矣诚一日撤焉将骇民听而伤忠厚之道夫与其过而去之也宁过而存之乎粲又以为非也夫非礼之礼君子有弗贵者焉孔子曰曽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以死者为无知又焉用祭以为有知夫亦忸怩而莫之顾也君子爱人以徳细人爱人以姑息今为非礼之礼以凟贤者又拂先王之经而逾当代之制非小过也不亟正焉而袭细人之姑息以为忠厚亦陋矣乂苏自汉以来监司守倅贤而不得祀者尚多谓宜择其人进之而罢诸所不当祀者于谊为允且使斯民知礼之严若是虽贤者不得僭冐庶几禁滛祠黜匪类以示风教之本也由兹祠始】
  乡贤祠【各县学同】
  吴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南宋景祐时始立绍定初改建于府西宾兴坊元至正十九年平江路总管周仁县尹张经始琢石为门【附】郑元祐儒学门铭【天下郡县学莫盛于宋然其始亦由于中吴盖范文正公以宅建学延胡安定为师文教自此兴焉若吴县学按李宗谔图经云文宣王庙在县廨东南今三皇庙故县治也绍定初知县赵善瀚始建学于郡城西南之宾兴坊去姑苏驿不百步其废置迁易概可攷矣宋以杭为行都中吴乃三辅地县学宜大于隣邑然负城西隅于地势盖甚廹窄更宋迄今累加完葺至正十九年平江路总管周仁县尹张经皆以兴学为已任覩学外门日就废壊乃始琢石为莛与楹上象日月坚致耸峭翼以垣墙瑰丽敞称其为子男学宫之门摄学事卢熊及学之人士咸谓县之有学久矣未有以石为门者非二侯致力兴学不及是也遂为之铭曰吴邑有学由宋始完宋社既墟学宫则存维学有门聿严啓闭因陋就简盖已歴世郡守周侯近古遗爱张令佐侯民所共戴琢石莛楹作学之门石质如玉孚尹润温木易螙朽石坚斯久何莫由是以啓其蔀勒铭于兹岂特识言来游来歌永矢弗谖】明洪武五年知府魏观重修宣徳九年廵抚周忱知府况钟徙建县治东南为屋二百三十余楹成化八年知县雍泰重建櫺星门治十年知县邝璠加辟焉嘉靖二年知县杨叔器作讲堂西斋号舎经阁跨街建防解两坊工未竟五年知县苏祐成之崇祯间知县陈文瑞牛若麟先后重葺
  国朝顺治十一年诏天下修学督学石申教谕夏鼎倡修十七年诸生施学先等捐修敬一亭葺兴贤仰圣两坊康熙六年布政佟彭年捐资修葺二十四年廵抚汤斌建尊经阁四十年廵抚宋荦饬摄县事李宏重修雍正九年廵抚尹继善捐俸修理饬县令吴栋按察司经歴陆廷枢董其事殿庑墙垣焕然一新
  长洲县儒学宋景定间始立在府城东北后毁元至正中县长元童与郡人陆徳源创建之明洪武七年知县宋敏文张翔修葺成化九年知府邱霁乃扩地东南改建焉正徳中提学张鳌尽以广化寺地归学嘉靖十八年廵按舒汀以教谕萧文佐议学地湫隘谋迁之遂改城东福宁寺以为学宫创立悉如制万厯十七年廵按李尧民重修规模毕备二十五年知县江盈科建文星阁
  国朝顺治十一年督学石申修葺未竣康熙间训导王玢教谕姚文焱先后竟其工【附】丁思孔记【古先王敷教以治天下自党庠术序无非学校而其教之之人即一乡之贤士大夫习知其土俗性情因以简其帅与不帅者而兴之屏之则人之淑慝咸相见而无所容其欺伪矫饰之情所以事劝而业成凡属智能勇功之士克为国家建大猷肩大任者亦无不出于其中故自禅让以还何代不以武功定天下及统绪甫集未有不汲汲于敷饬文教以为永安长治之基者诚以其效虽缓而功可久也迨行之寖逺儒学与吏治既分两途一切理民经国皆以为不必出于乡三物之中而唯智能勇功之是骛举凡古初厉世磨钝之具率视为迂阔无当之虚文相与掉臂而去之设有司其职者鳃鳃焉惟德教是忧反众起而讪之其人茍非笃信而强力者亦且靡然置之而不敢复道于以求人心之敦茂而道德之凝承也不綦难乎于此有人焉不顾时俗之浮言毅然立教以为已任举废起衰以行之斯亦人之所难能矣夫善教者犹医也攻疾在瞑之际则主在标养疾于平缓之日则探其本若是者良医也不问缓急惟其疾之所至旋转以相逐则亦庸医而已矣今谋治而必审其端于教是盖能探其本者也吾所谓效虽缓而功可久也且古今治法固有相沿未变者矣古者乡治其乡国治其国无所嫌于私昵也后世防检益严土著者不得仕于其乡甚且立为三互之法而惟铨补学官许不避其本籍是犹教之乡而用其习知土俗性情之遗意也然因其土俗导其性情又有不可同日而论者今自大江以南若姑苏固吴越之一大都会也承要离伍胥之流风而文以延陵季子辞让之节其于慷慨愤烈之事或至灭顶剥肤而不暇惜岂非明于忧患而独立不惧者哉然而敝化奢丽之虞抑已久矣司是教者就所长以正之因其敝而革之要厥观摩必自学校始矣尝考志乗在郡之儒学三长洲学宫建置独后创于宋之景定再立于元至正间而改设于明之嘉靖歴年滋多倾圮是患训导王君受事典学喟焉叹兴捐赀以谋完葺度材庀工未几而栋宇克新垣墉尽缮其所谓毅然已任者欤或犹谓立教之本在于人心学宫之建犹外饰也抑知社稷宗庙之中不施敬于民而民敬良以瞻仰游息为观感之所由兴茍使仪容器物必沦委于狖鼯榛莽之域又何从端立教之本乎思孔不敏司会是邦栗栗焉惟教养无术之是惧王君修学成而乡先生暨学之诸弟子员咸造余而请为之记且曰砻石以须久矣余嘉王君之志与余之见固有合也今幸逢】
  【圣天子缉熙逊敏向意揆文凡中外明扬之典必察其有无兴行教化以为考课之殿最斯东吴人士将由兹学之振兴知所以导民成俗其本必在乎是于以絜隆夫比闾党族之化其亦将有合矣夫王君名玢安庆之桐城人】康熙四十三年郡绅顾汧等修理万代宗师坊彭定求捐造三乐堂于明伦堂后雍正四年长洲县分置元和县以教谕专理长洲学事五年知县江之炜修
  正殿九年廵抚尹继善捐赀重修
  元和县儒学与长洲共学以长洲训导理元和学事
  昆山县儒学初在县治东宋元祐间知县杜采迁
  于西南即今地明洪武初改修宣德元年知县罗永年教谕曹升加葺景泰间知县吴昭改建
  大成殿治五年知县杨子器复新之
  国朝顺治十五年提学张能麟捐俸倡修康熙九年知县董正位教谕吴谧复加修葺至十一年工成雍正四年昆山县分置新阳县以教谕专理昆山学事雍正十年邑绅士募修 正殿防门十三年新邑顾登捐修尊经阁
  新阳县儒学与昆山共学以昆学训导理新阳学事
  常熟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前临运河宋淳熙十年曽棨始建端平中邑令王爚改建【附】魏了翁重建
  大成殿记【常熟县学之始图乗放失仅有梁书至和纪年余无所考庆元三年县令孙应时以言游里人也始祠于学新安朱子既为证其事寳庆元年祠迁于学之左而孔堂阙壊茀不加治今令防稽王爚始至大惧无以崇化善俗约缩浮蠧逾年更而正之属邑士胡洽胡淳庀其役以孔庙居左庙之南为大门北为言游之祠又东北为本朝周子张子二程子朱文公张宣公祠以明伦堂居右东西为斋庐四以舘士为塾二东以储书凡祭器祭服藏焉西以居言氏之裔通为屋一百有二十楹而为垣以周之且増田四百亩有竒岁助公养之费凡言氏之裔官为衣食而延师以教之别为田五百亩以给其费白于郡于部使者为廪以贮之经始于端平二年冬竣事于明年之秋廼八月丁亥释奠于新宫属郡人叶辅之叙其役以求记于了翁窃惟朱子尝记子游之祠矣如鲁论所载二三事皆发挥无余藐兹孤陋安敢复措一词然尝读礼书而窃有见焉因记庙学之成并附其説夫檀弓不知何人所作而一篇之中独于子游极其称誉虽于孔门诸子率多讥评又以言曽并列其是言而非曽者非一几若偏于抑扬然即其书考之大抵当典礼讹阙无所考订之时人之有疑弗决者以质诸子游故前后典礼所阙者十有四皆以言游一言为可否亦足以见其为时人之耳目虽汰哉叔氏之一语若讥之而实尊之然则子游以习礼列于文学盖三代典章之遗赖游以有存者呜呼信为豪杰之士矣昔柳宗元谓论语所载弟子必以字惟曽子有子不字遂谓是书出于曽门盖字与子皆得兼称如门人之于孔子进而称子不敢字退而言仲尼不言子其次亦有既子且字如闵子骞等不一二人或子或字者又数人然渊弓至游夏最号高弟字而不能子也有子曽子子而不得字也就二者而论则字为尊故孝经字仲尼而子曽子礼运字仲尼而名言偃至于子思字其祖孟子字其师之祖相传至今之人字仲尼者无敢以为疑仲尼作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字而不名者仅十有二人而游夏诸子之门人亦各字所师相承至于汉初犹未敢轻以字许之即是而观则子游以勾吴孤逺之士遂得字而不子以列于高弟之目此又岂易易然者今吴门宻迩行都而常熟为壮邑有如游之北学洙泗遂以习礼軰行顔闵寥寥千载间岂终无其人耶或者狃于习俗未有以自振我朱子既尝表其事以风厉之予又何言独惟山川风气古今犹夫人也诵先圣之书服先贤之训呜呼其必有闻风兴起以毋负建学尊贤之意者士其勉之】元皇庆中邑人杨伯麟修明因之而加辟焉宣德九年知县郭南修两庑学门正统二年知府况钟修两斋六年县丞陈澄建尊经阁成化二年知县甘泽修庙学治八年廵按刘廷瓒重修万厯三十七年知县杨涟重修
  国朝顺治十二年提学张能鳞葺
  文庙康熙六年同知鲁超重建尊经阁【附】鲁超碑铭【圣人以六经教人而学者徃徃得其性之所近要其指归期于相通而已自汉以还诸儒各守其师説党同伐异觝牾万端其后始定为大经兼经之法以取士由明迄今専用一经而已然窃以为取士不必其求备而教人则欲其兼通末世功名之士黾勉章句以希弋获视二经以外辟如侏语言之不相通而方圜凿枘之不相入此讲诵不事而诗书放弃之所由来矣常熟县学之有尊经阁始于明正统时教谕赵永言而署县事陈澄成之其后再修于万厯间迨今几六十余年矣栋栌欹折盖瓦穿漏编简之仅存者防啮而虫蠧登览者慨然余以采风校士每过其地则思捐俸葺理之防右藩佟公讳彭年大参卢公讳綋安公讳世鼎暨郡守吴公讳道煌督粮吴公讳江伟司李龚公讳在升邑令李君璞咸乐为佽助于是鸠材聚工经始于丙午之春董其役者为学博士沈君汝兰凡阅月而告成从众志也既成余徘徊瞻顾而叹曰常熟小邑也而得为南国人文风气之首者岂非子游氏为之先耶子游文学之科也而其言学道则爱人易使则夫圣人之教果有外于道以为学而凡诗书礼乐之文果不足以尽道欤今郡县学有明伦堂与尊经阁并建礼也孟子谓经正则庶民兴而推杨墨之害至于无父无君然则所谓道者岂有外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相接之间而所谓经者非即亲义序别信之灿然者欤我世祖皇帝有见于此特命儒臣纂修经训】
  【诏天下贡院皆得以孝经试士皇上继之稽古右文崇尚实学天下向风而余所见郡县浮屠珠宫绀宇以藏其所谓梵书呗字者至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书虽学士大夫家犹不知所以尊礼之者何其重于彼而轻于此也盖玩其文不察其义习其言不体诸身是虽日取圣人之书而尊礼之无益也于戯道之不行也自经学之不明始矣余承乏斯土以备防为事非有教化之责于躬幸承天子仁圣德威遐畅海波不扬以与二三子讲道问业于此诗不云乎至于海邦莫不率从又曰矫矫虎臣在泮献馘夫余之此举亦犹行古之道也夫碑而铭曰于皇圣世懿德孔昭六经黼黻五典瑛瑶猗惟周行淑我誉髦矧伊海隅先哲之里奕奕三吴悠悠千祀炳如蔚如是是啓缥囊缃帙圣则寓焉安舞籥道则传焉庇之无所曷永曷宣相彼二氏雕甍刻宇慧藏霄承琅函玉贮岂伊典坟罡侪梵侣尊经有制】
  【先民所营爰即故址以善其仍櫜鼓具举东壁斯明易占栋隆诗歌如跂云起虞山风来琴水虎变龙骧于焉狎纪为麟为凤为珪为璋本诸孔孟骋乃羲皇翊我鸿祚名德无疆】十八年知县林象祖重修雍正四年常熟县分置昭文县以教谕专理常熟学事
  昭文县儒学与常熟共学以常熟训导理昭文学事
  吴江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旧学在城西隅宋绍兴间燬于兵知县石辙改创于垂虹桥南元至正十二年达噜噶齐哈玛尔氏拉尔锦命乐师选习庙乐【附】许从宣大成乐记【按周制大胥春入学舎菜合舞秋颁乐合声故凡释奠必有合也其登歌清庙下管象舞大武是也故月令仲春上丁命乐正习舞舎盖学校礼乐所自出小有舎菜而以食为主大有释奠而以饮为主其于学校习舞与声大合六代之乐一也吾夫子以圣人享南面王爵歴代尊崇礼颂之缛情文之备至于今莫之能尚也唐贞观间太宗以文治然其庙享圣人袭用齐典礼仅设轩架之乐六佾之舞而已继后开元间释奠始用宫悬之乐至于故宋崇儒右文可谓至矣然春秋上丁释奠东序上戊释奠西序虽登歌有部至其用乐不以轩悬而以判架兼不设舞位先儒谓有歌而无乐非古人习乐合舞之意也遂乞厘正以表尊崇至考唐之储君其释奠于学钟磬簨簴丝声在匏笙并陈柷敔合止贲鼓间作壎箎和鸣具有成式礼将陈协律郎俛伏举麾则永和之乐作登歌则肃和之乐奏雍穆纾和悦人心而娱神明者其为乐可谓盛矣今天下路府州县莫不有学其所以尊崇圣人者冠衣服章殿寝阶戺已纯乎王者之礼矣若夫庙乐八音盖犹有取乎虞廷之韶箾岂不曰后世虽有作者虞舜氏不可及矣吴江之为州也虽于吴为南北津要然州治出乎江湖之上风涛之所掀播鱼龙之所出没而州学廹里市之隘在垂虹桥之南庙享圣人既有着今学宫与庙虽皆具至于庙乐则尤缺焉至正十二年州达鲁花赤哈迷里氏礼牙进公以奉议大夫来监是州既建防门以大庙制遄命乐师选学之彦肄习庙乐甫及期而乐大备自凝安典礼变成章与八音并奏而无毫敢畧者庙乐于是告完人士之美者来游来歌观庙乐以矢其音况当大比之年其为世用必矣若夫琴瑟在御笙歌间奏且将见蛟龙鼋鼍海怪水兽与仰秣之马出听之鱼咸感化于庙乐之盛者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明拓其地而新之景防六年知县贾亮重建
  国朝顺治九年至十三年知县唐増吴就恒雷珽教谕洪天开相继修葺康熙五年同知鲁超推官龚在升知县刘定国捐修雍正四年吴江县分置震泽县以教谕専理吴江学事知县徐永祐重修殿庑震泽县儒学与吴江共学以吴江训导理震泽学事

  江南通志卷八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八十八
  学校志
  学宫【二】
  松江府
  松江府儒学即旧华亭县学址在南门内宋元丰七年知县陈谧始议兴学邑人卫公佐公望献县之东南地建之绍兴中学舍始备元至元十四年县陞为府县学因为府学至正间燬于兵同知顾逖重修明洪武间知府林庆创射圃于学后宣德间知府黄子威作两庑属于讲堂主事李贤祐建观德堂于射圃正统五年推官杨政建尊经阁提学御史彭朂立四斋治中毁于飓风知府刘璟重修正德间复壊知府陈威喻时先后修治殿堂庑阁四斋以及祠圃门廨坊桥之属皆如旧焉嘉靖十年制増啓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歴间知府詹思虞崇祯间知府方岳贡増修
  国朝顺治十一年知府李正华重修明伦堂十六年教
  授周建鼎重修
  先师庙康熙二年知府郭廷弼重修防门二十二年知府鲁超重建啓圣祠雍正十年知府吴节民修葺
  正殿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华亭县儒学始建于宋元祐中在今府学后玉帯河之阳端平间迁于河南及元改华亭府学复建县学于旧址后燬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冯荣奉诏立学始以邑人徐进义塾地构之在今府治西南后知县周朗祝子宪相继増饰永乐间壊于风雨知县高宫重修正统成化间知县李希容戴冕先后修葺嘉靖后知县聂豹贾待问项应祥徐尚勲郑友元歴年増修
  国朝顺治十二年教谕王道光修
  文庙明伦堂门庑康熙十九年知府鲁超捐俸重修郡绅施维翰助赀三百两教谕路序项亮臣董其事雍正四年县分置奉贤县以教谕专理华亭县学事十年知府王乔林复修 正殿明伦堂奉贤县儒学与华亭共学以华亭训导理奉贤学事
  娄县儒学
  国朝顺治十三年害华亭西界为娄县因设学官而学宫未建也明年提学张能鳞议建学宫使训导冯瑄择基址未就至今与华亭共学雍正四年娄县分置金山县以教谕专理娄县学事
  金山县儒学以金山卫学为之明正统四年工部侍郎周忱奏立卫学于卫东北隅御史刘福严洤刘魁孟俊相继増修治十一年指挥翁熊重建
  大成殿两庑防门饰圣贤像十七年都指挥王宪制祭器万厯二十一年知府栁希教授翁兴贤重建
  国朝顺治十五年廵抚张中元同廵按李森先学道张能鳞大修府学训导黄中亨董其役金山卫学无官旧属府学管理金山立县遂改卫学为金山县学仍以府学训导理学事
  上海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即上海镇学也宋咸淳中监镇董楷作古修堂为诸生讲学之所元至元中镇陞为县即为县学明洪武中同知王文贞修复学宫正统间御史彭朂萧啓郑颙相继修葺万厯间知县敖选顔洪范吕濬先后増修规制大备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凃贽教谕曹忱重修康熙十年知县朱光辉濬修宫墙泮水八十余丈十九年知县任辰旦重修啓圣祠及
  大成殿二十二年知县史彩重铺殿前月台丹墀并仪门两庑五十六年邑绅吴铨修 正殿两庑明伦堂雍正四年分置南汇县以教谕专理上海学事
  南汇县儒学在东门内雍正五年知县钦琏建门墙堂殿书斋讲堂毕备立溯洙瞻杏二坊而记之【附】钦琏碑记【云间之列县者四县各有学名公硕彦之由学而升者代不乏人才华经济为海内所推圣天子御极之初念其地之赋役繁重视他郡倍蓰分县为八而学亦随之是南汇县学之所由创也按南汇向为千户所在上海之东南隅有城屹如置将领以守之兵民杂处罕党塾术序之美及陞而为县百度维新典常具备督学者罗其士而试之一岁之间补博士弟子员者若而人分儒官以任其事祭菜鼓箧之典乡饮大社之文当以次举行而黉宫阙如礼仪莫洽曷以蒸髦秀而树之风声琏奉】
  【简命宰是县不敢以兴贤育才委为异人任经营筹度购民地若干亩于县之东南境择其址之爽垲者培之建大成殿五楹旁列两庑前设大门门以外为泮池施桥于上桥之前则櫺星门树焉缭以崇垣百堵皆作即其后为崇圣之宫讲堂斋舎计日告成丹臒炳焕阶戺砥平宫墙之旁翦其荆榛易之以桃李松桧嘉树有防壁沼涟漪互相掩映山川秀灵之气于是乎萃工既竣邑多士之繋籍于学者请琏志其事以垂不朽琏惟敬敷五教之命昉自虞廷论秀书升之法载在周礼君国子民教学为先歴汉唐宋元明以来莫或废至】
  【昭代而文教倍隆自圣祖仁皇帝涵熙乐育积六十年之久文思光被云汉为章暨皇上嗣登宝位临雍讲艺圜桥门而观听者几万人文物声名之盛丕冒乎海隅日出之乡遐陬僻壤里巷之儒罔不崇师考业以自淑矧为邑宰有宣化承流之责而委钜典于草莽乎夫朝廷以经义取士操觚角艺之流国学生而外名必于乡校而后循序以登春秋之榜巍科显仕胥从是出是学固多士致身之所自始也继自今愿多士益自淬厉朝夕奋勉经明行修挟其素所蓄积者以彚征云路对防大廷彬彬乎文章道德之盛接踵代兴前辉后耀足为邑之光华俾追念于创学者之有微劳而与其荣施则琏之所致望于多士者岂浅哉】学官以上海学训导理南汇学事
  青浦县儒学在县治南始于明万厯元年知县石继芳用顾氏义塾立学光禄寺署丞顾正心捐资千金助之规制畧备二十四年久雨学宫壊知县卓钿修葺
  国朝顺治六年知县王嶙重修康熙二十年训导陈堂谋捐俸増修四十一年署县事许钰重修雍正三年教谕苏钟嵋重修四年县分置福泉县以教谕专理青浦学事
  福泉县儒学与青浦共学以青浦训导理福泉学事
  常州府
  常州府儒学在府治西隅南唐刺史李栖筠始建学宋太平兴国初郡守石雄徙建郡治西南景祐三年诏许即庙立学赐田嘉祐间郡守陈襄増广之崇宁初郡守朱彦建状元坊于学南绍兴间郡守俞竢辟四馆以居学者淳熙中郡守林祖洽建御书楼藏高宗赐六经墨本徳祐时燬于兵元至元间重建【附】张伯淳记【皇帝践祚之初制诏天下郡学完葺如法养士无田者官给凡皆尊孔子之道徳至渥也然则学宫崇饰宜不在诸名山大川常祀之下常州故有学创于唐刺史李栖筠迨宋陈襄为守移置郡治西南地踞重河之防占金斗之胜毁于乙亥岁惟礼殿讲堂巍然如鲁灵光斯文有相如是夫二十年间葺未易完且庙与学混非所以肃观瞻昭礼敬此固有志于道者所为歉然而未能遂也总管安丰吕侯师圣戾止当诏下之岁十二月祗若德意独能视为先务以其状白于防访副史王侯侯意同议合既得请于是审曲面势计工度材修大成殿龛帐鼎新塑十哲像绘从祀逮阶序一改旧观庙与学始各得所既又剪榛芜増建四斋室先贤有祠听事有堂储粮有廪辟两庑而之凡创屋为间者四十有三即其故而完葺者不与焉如铸祭器置书籍惟事事备先是学有田二十有六顷宜兴之从善乡岁入米二千石有竒久为僧舍豪家所夺求直有司十年不能决至是事彻中朝寻报可侯之有功于学大矣而犹以为未也一日语教授天台吴君宗彦曰殿有仪门冠带所集摧腐将压盍更诸必崇必敞乃稽古式市大木作门五间檐牙森耸轮奂翚飞学舍于是大备是役也经营于侯下车之始落成于元贞二年十月公余督励必躬凡费则撙学廪以给工乐趋事农不知役郡文学不有其劳归之太守太守不自有而归工部使者猗欤盛哉防伯淳谒告归里文掾叙修建本末愿纪其实于戏井田废而阡陌封建废而郡县肉刑废而鞭笞铜冶废而楮劵犹可因时而行所必不可废者学校也学校而可废则伦纪于何明修齐治平之道于何而寄哉国家之所崇尚贤侯之所钦承而加之意者岂特为衿佩游谈之地哉矧毘陵为吴季子采邑礼让遗化在人心者未冺也伯淳不量荒陋书以遗之】明洪武初以师生附武进学肄业五年知府孙用始建
  大成殿防门两庑及明伦堂两序并志道据徳依仁游艺四斋旁设射圃宣德间知府莫愚即射圃作观徳堂成化五年知府卓天锡复建明伦堂増置尊经阁于堂北嘉靖间制増啓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厯后知府刘广生教谕汪防海先后増修改建天下文明坊
  国朝康熙元年教授郭士璟复加修葺二十四年知府
  祖进朝重修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武进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宋咸淳初知府家铉翁即法济圮寺改创宋末燬元附于郡学大歴间重建明洪武五年知县董尚拓旧基建礼殿讲堂改筑櫺星门南向成化间知县熊翀建东西楼尊经阁嘉靖后知县马汝璋茹宗舜晏文辉罗华衮相继修理
  国朝顺治十四年邑人杨廷鉴等重修康熙八年教谕王琰重修二十三年知府祖进朝重修殿庑二十九年教谕崔学古捐赀续修雍正四年武进分置阳湖县以教谕专理武进学事
  阳湖县儒学与武进共学以武进训导理阳湖学事
  无锡县儒学在县治南西水关内宋嘉祐间知县张诜创建元初教谕虞荐发重建明洪武十八年知县袁大兴修建堂斋成化间同知谢廷桂尽撤旧学而新之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吴兴祚重塑
  圣像二十四年知府祖进朝重建
  大成殿三十三年知府于琨修 正殿两庑防门雍正四年无锡分置金匮县以教谕専理无锡学事【附】明徐有贞无锡学先贤祠记【古者学宫之有事则释奠于其国之先师今学校之祀先贤盖由斯义以起礼也然而其祀事有兴举与否则系乎其人锡山儒学之祠创自宋季中祀龟山先生文靖杨公中立而以玉泉先生宗丞喻公子才遂初先生文简尤公延之小山先生肃简李公元德实斋先生文忠蒋公良贵配歴元至国初而中废至是同知郡事河中谢君时芳乃复兴之使来请记其事夫文运之所在即天运之所在初二程之学乎周子也宋运方盛于北吾道亦从而北及杨氏之学乎程子也宋运将徂于南吾道亦从而南此其所闗系也大矣岂偶然哉自龟山传之豫章罗氏豫章传之延平李氏延平传之考亭朱子考亭因是而集大成则斯道之有传于今也实自龟山始揆其始虽天下之学祠焉可也独锡山哉然中立寓锡山十有八年之久是犹锡山之人也矧锡山之人之学道也亦自中立始喻氏来自南昌尤氏来自闽粤而并家锡山延之学乎子才子才学乎中立所谓见而知之者李与蒋固皆锡山人也生喻尤之后而学则肩焉所谓闻而知之者其传虽弗如考亭之盛而其人与学之正盖无异焉若乃中立力斥安石熙丰更张之邪説子才力赞鼎浚炎兴恢复之正论延之力陈道学之为是以释孝宗之疑元徳力辩汝愚之为忠以祛宁宗之蔽良贵力抑弥逺之恶而扬徳秀了翁之善以啓理宗之明是皆有功于其国有功于吾道当时虽不能尽用其言然天下后世之公论不可没也繇是而并祠于学又岂过哉】
  金匮县儒学与无锡共学以无锡训导理金匮学事
  江隂县儒学在县治西南即宋江隂军学熙丰以前仅以庙祀
  先圣学者肄业其中崇宁间大辟黉宇绍兴五年知军王棠更新之干通绍定中知军徐蒇顔耆仲相继修葺元末燬于兵明初江隂侯吴良即旧址立学知县吴志逺重修宣徳间侍郎周忱重建
  大成殿及两庑防门后知县周斌黄传刘綋岳凌霄相继修葺
  国朝顺治间提学石申张能鳞修之康熙十三年知县何尔彬龚之怡教谕宗章埈重修二十六年知县陆次云重修【附】明陈芝英江隂学乡贤说【乡有贤则祀之非贤不祀也江邑祀乡贤者前有延陵季子后有李忠毅缪文贞两公而其贤也着矣而其祀也确矣故谓江邑之崇祀无讹无滥或观于此而得之也先是宋蒋待制静明孙司业作俱在祀典治中知县黄傅考论黜焉蒋以徽宗朝进瑞乌颂故孙以荅性难説微偏故论者谓以两先生之贤而一眚之不容如此则苹蘩蕴藻之馨香洵非无徳而能几此也今世无黄侯耳有黄侯其存焉者寡矣此欧阳郡公别有先贤祠之剏而以为牛骥同槽祀之适以黩之也】
  宜兴县儒学在县治西南旧在县治东南宋景徳四年建皇祐初徙南兴门外绍兴五年増修【附】朱熹记【绍兴五年十二月宜兴县新修学成明年知县事承议郎括苍高君商老以书来请记而其学之师生廸功郎孙庭询贡士邵机等数十人又疏其事以来告曰吾邑之学久废不治自今明府之来即有意焉而县贫不能遽给以其费乃稍葺其所甚敝亟补其所甚阙且籍闲田五千亩以丰其廪斥长桥僦金七十余万以附益之为置师弟子员课试如法而又日往游焉躬为讲説开之以道徳性命之防博之以诗书礼乐之文使其知士之所以学盖有卓然科举文字之外者于是县人学子知所向慕至于里居士大夫之贤者亦携子弟来听席下无不更相告语相勉励而自恨其闻之之晚也退而相与出捐金赍以佐其役合公私之力得钱几七百万而学内外焕然一新堂涂门庑靡不严备象设礼乐皆应图法盖高君之于是学非独其经理兴筑之绪为可书而其所以教者则非今世之为吏者所能及邑之人才风俗实有赖焉幸夫子悉书以告来者于无穷则诸生之望也子顷得识高君于防稽而知其贤今乃闻其政教之施于今者又有成效如此固已乐为之书矣而其邑之父兄子弟能率高君之教而有所兴起皆知从事于古人为巳之学而不汲汲乎夸多鬬靡之习以追时好以取世资则又子所深叹而尤乐取以告人者也乃为悉记其语使后之君子有考焉抑高君之于此邑尝新其社稷之位而并兆风云雷雨师于其侧以严祀事穿故渎疏积水以防旱涝作社仓储羡粟以备凶荒其所以事神治民之类能行其所学而皆出于至诚恳恻之意是以言出而人信从之盖不止于讲说之间然后以言教也呜呼贤矣哉】元至正间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县谢徳清移置今地正统间知县邹旦买民地以扩之成化间知县沈振重修嘉靖初知县何栋建尊经阁后知县丁谨方逢时相继増修万厯十六年知县陈遴玮复建堂舎
  国朝顺治十七年教谕丁允龄募修康熙十五年教谕顾智募修二十年知县李先荣重修雍正四年宜兴分置荆溪县以教谕专理宜兴学事
  荆溪县儒学与宜兴共学以宜兴训导専理荆溪学事
  靖江县儒学在县治西南明成化八年知县张汝华建正徳嘉靖间知县周竒健殷云霄易榦増修知县赵应旟引泮池作九曲势与南市河通泮南作崇墉高三丈广倍之崇祯初知县唐尧俞移崇墉于市河之南十年知县陈函辉重修
  文庙
  国朝康熙七年知县郑重増修
  镇江府
  镇江府儒学在府治东南宋太平兴国八年知府栁开创建于朱方门内寳元初范仲淹守郡乃拓而新之元祐宣和间知府林希毛友相继修葺绍兴九年燬于火知府程迈复营治刘子羽继之大为兴复元至正间修葺明初改建于定波门内景泰中知府张岩以学地卑隘复改建于县治之东同知俞端竟其役建明伦堂及四斋于山之西庙庑堂斋桥门号舎厨库射圃悉备大顺元年知府林鹗建尊经阁泮池石梁成化间知府熊祐重建学门治中知府郑杰作防讲楼嘉靖十年制増啓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四十二年知府秦淦于学之正南因冈増土名曰对山隆庆万厯间知府胡维新钟庚阳吴防谦王应麟先后修理天啓五年
  文庙燬廵按御史陆某捐赀重建【附】吴寛重修府学记【镇江府之有学自宋歴元在府治之南国朝景泰间知府张侯以其地势卑隘始东迁之至今五十年矣而頽壊已甚未有能修之者今兹郑侯杰自大理寺丞来好文重士始谋以修学事移于廵抚都御史四明朱公公曰吾奉天子命以养民财固所当惜然以学校概视是不知务者即报使举行侯又得承仕郎曹贵委之董其事贵勤敏而公财不妄费功成规制宏美观者称叹于是教授董宗道等具修学始末来请文刻石盖学之设古制也自三代以至今日上下数千年其间未有能废之者以圣贤之道不可废而道明于此也然所以明于此者非明于学校之地明于游学校之人则其人之寄亦重矣哉孟子曰君子不下带而道存焉故庙而祀之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者非夫人也圣贤也圣贤者道之所在也诵其言求其道用于乡使习俗丕变于一时用于世使徳业大行于百世然后称乎游于此者此固朝廷崇儒之美意而有司之所奉行而不敢废者也彼科第云者特假之以致吾身之阶耳果足以为士子望哉故因记学之成而及之】周洪谟礼器乐器记【圣朝两京国子监及天下郡县皆庙祀孔子其肖像冕十二旒衣十二章祭器十笾十豆乐舞六佾今命笾豆増为十二六佾増为八佾始用天子礼乐以其制通行天下歴代以来尊崇孔子未有盛于今日者也然诸郡礼器则全而乐器则或未备惟镇江府学礼乐器俱完礼器千余皆范铜为之乃元至正十二年总管李中教授黄镛所铸豆二百七十二其盖数亦如之爵一百三十九奠盘如爵之数簠一百二十其葢一百一十六簋一百十九其葢一百十五牺尊六象尊六常尊三龙杓三搢花之瓶大小八爇香之炉大小十六盥洗盆三毛血盘二诸器既完惟笾皆失旧常以豆之葢代之今知府熊侯祐乃铸铜为笾二百二十其葢亦如其数窃惟古者祭器以竹以木以陶但竹木者易剥陶者易损故代之铜而图其坚久也子往岁为南监祭酒始谒庙释菜而见磁爵之缺者甚多不胜悚惧遂遣人赴饶州制补之夫以太学奉帝命以行礼者其器尚如此况诸郡县乎用铜虽非古制而李中辈所铸歴三百余年之久皆无少窳其视捖陶之剥损者则美恶判矣乐器亦当时所制铜钟二十一石磬十六琴十瑟四以及笙管柷敔之类靡不毕备熊侯与其僚同知伍侯琇商搉以为前人所制固美恐其久而或忘乃寓书来求予笔诸石以防疎虞且约典守者必严出纳教授训导但一秩满者虽素不司管钥必白于郡防诸师生审验之而后去于戏诵遗经以出身者感圣恩如天地且愧不能报称于区区祭器傥不能守又何顔入礼殿乎虽然此礼乐之器耳而行斯礼必本之敬奏斯乐必本之和故孔子尝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异时承祀之顷肃肃雍雍仪节不爽音律克谐仰瞻圣贤之灵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则必来格而歆享矣抑礼乐本之心体之身者岂但感乎神而已虽达之以道家国天下而无不理焉则凡为治者其可不务礼乐之本而推之用乎】
  国朝顺治初明伦堂圮知府涂廓捐赀买杨一清御书楼改建康熙十一年知府高得贵重修二十七年知府王燕重修雍正七年知府毛徳琦重修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丹徒县儒学旧在县治西宋崇宁以后圮附于郡学绍兴中知县赵学老复建元延祐六年教授朱天珍重建明洪武初以淮海书院并入正统间燬廵抚周忱重建天顺中知府姚堂凿泮池设门庑立儒林坊成化中廵抚牟奉建尊经阁治末知府王存忠拓庙基建徳配天地道贯古今二坊嘉靖初提学御史萧鸣凤以庙学湫隘迁于夀邱山南麓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张晋倡修康熙八年教谕王天璧谈志相继修葺二十一年知府高龙光于学后累石筑墙以防龙脉雍正七年知府毛徳琦重修丹阳县儒学在县治东宋庆厯间建建炎中燬绍兴时知县吴芑重建乾道六年知县陈玠撤而新之寳祐初知县胡梦高又新之元因之明洪武中知县郑士源许子英董复昌潘绥相继修葺后知县周志义包达陈谊先后増修治间知县高谦移櫺星门于泮池之南嘉靖六年知县张凤翀凿渠导湖水绕学宫南累土为案山隆庆三年同知马豸又开城西水窦引湖水绕之
  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贺应旌重建尊经阁康熙十二年教谕蒋士伟重修两庑五十二年邑人潘铎葛任义殷圣庄共捐赀修 正殿重建啓圣祠两庑櫺星门
  金坛县儒学在县治东宋绍兴初知县李枀重建元至元元年知县于渊増修至正间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县蔡原臣重建建文四年知县孙时撤两庑防门而新之正统八年知县刘训撤明伦堂为东斋因重建明伦堂成化嘉靖间知县刘观张宾董相县丞邓继曽相继増修凿泮池为三石梁万厯十一年知县许纲重修三十二年知县邵应贞乂辟地新之
  国朝顺治十一年知县赵介重修知县宋踵成之康熙九年知县康万宁教谕许允成増葺雍正四年邑绅士募修教谕卢翀董其事
  溧阳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宋淳化间知县夏侯戬建于县西门外皇祐四年查宗闵徙于今地建炎末撤屋为营绍兴以后相继修葺而斋庑堂殿始备元陞为州学剏尊经阁后毁于兵明初知州林庆复创建焉永乐十一年重修天顺中燬明伦堂独存成化中知县员贤渐次修复十五年知县陈福改明伦堂制度嘉靖间汤虺马一龙増修
  国朝康熙五年知县徐一经重葺
  文庙
  淮安府
  淮安府儒学在府治南门内宋景祐二年转运使魏防建建炎间燬于兵嗣后屡建屡徙淳熙十年知府王诇始仍故基重建嘉定八年知府应纯之大新学制元凡四加修治明洪武九年知府潘杰重修正统七年知府杨理増修天顺成化间知府邱陵杨防先后増拓学地治六年知府徐镛建尊经阁官师廨舎俱备十七年廵抚张缙建兴贤毓秀二坊嘉靖十年制増啓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厯后知府陈文烛宋祖舜相继修治
  国朝顺治九年漕抚沈文奎重修康熙十八年总河靳辅捐俸修理二十四年淮扬道高成美捐俸増修雍正六年知府申程章修
  大成殿十年教授黄施锷修明伦堂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山阳县儒学旧建于满浦坊尉司地元至元间迁于旧酒库桥南至正时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县罗传道改建于察院西景泰初塑四配十哲像成化五年廵抚滕昭知府杨防复拓地建庙学制与府略同治后知县乐頀周好山黄日敬田孔阳相继修葺天啓四年知府宋祖舜知县孙肇兴重修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总漕徐旭龄知府高美修理櫺星门雍正六年教谕王熙载复修九年分置阜宁县教谕训导未分
  阜宁县儒学即庙湾镇旧学以盐城训导理学事盐城县儒学在县治南宋绍兴间知县黄万顷建自宋至元凡三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县陈天瑞重建永乐景泰成化间相继修治正徳初知县王明彻重修嘉靖间知县姜润程□叶露新先后修葺万厯九年知县杨瑞云増修
  国朝康熙十年教谕张星轺募修三十三年知县武臯
  修
  圣殿两庑四十八年知县马化蛟修文昌楼仪门五十三年知县盛邃修明伦堂雍正二年知县于本宏修文昌楼敬一亭七年知县孙防孙修明伦堂
  清河县儒学宋徳祐初建于旧县之西大清河口景定元年河决县迁治甘罗城学随之元末燬明洪武初知县孔克勲改建于县治东南小清河口正统五年署县事知州李信圭天顺时知县卢宁修成化后提学陈选张缙以次修造知县刘慧作泮池而桥之正徳中提学张璿建櫺星门讲堂号舎嘉靖间知县吴宗吉加葺隆庆间知县张惟诚重修天启元年河决学宫遂圮三年教谕高崇谷迁于旧基西北数十歩以逺河患渐次増造
  国朝顺治六年教谕阎补宸加修康熙十二年训导朱彝复修十七年知县王登龙重建啓圣祠及两庑十八年増建尊经阁二十七年知县管钜培甬道以达仪门三十年大修五十九年署县事王三谦重修尊经阁六十年知县郎灿重修明伦堂雍正九年署县事戴昕重修
  正殿
  桃源县儒学在县治南元县尹刘整建后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县汪仁重建正统景泰间知县张端赵纪増修治后知县崔献李廷鹏黄时康王敬宾曹夔相继修葺万厯间知县华存礼龚奭重修
  国朝顺治十四年知县郑牧民重修康熙七年圮十九年知县万谦教谕史逸嗣训导刘蕃募赀修建四十九年知县田养民重修
  大成殿明伦堂两庑雍正七年知县眭文焕率绅士重建
  大成殿
  安东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至正间安东万户张汉英始建后燬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束贽重建宣徳七年典史栗整重修景泰初教谕叶瑾邑人梁璧重修天啓三年教谕潘士谦重建 正殿高广于旧制崇祯间知县王敬承教谕史龙瑞重修
  国朝顺治初知县刘聘加修康熙九年大水庙学頽废十一年训导吴正名顾焻重修雍正四年运判张涵邑人程銮修 正殿两庑程俊孙朝宗捐修崇圣祠明伦堂
  扬州府
  扬州府儒学在府治后儒林坊宋建明洪武中知府周原福因旧规重建东有成贤坊西有育才坊及蔵书楼射圃观徳亭颐贞堂玩易亭祭器库文昌楼并官廨正统间知府韩宏因藏书楼改建崇文阁即今尊经阁也又建更衣采芹二亭天顺成化间御史张黼知府郑岑先后修葺嘉靖四年燬知府易瓒重建八年知府陶俨成之十年奉诏建啓圣祠及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厯后知府朱锦韩文镜増修
  国朝康熙十九年廵盐御史郝浴知府崔华捐赀修理教授秦钜伦朱虹训导丁徳明先后踵成之二十二年廵盐御史裘充美复修文昌楼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州学同】
  江都县儒学在县治北宋绍兴十二年州守许中建明洪武七年知县朱啓重建宣徳间知县谢必贤修正统三年运使严正建崇文阁成化间廵按董韬知府郑岑周源相继创修学制大备嘉靖三十一年知府吴桂芳重修三十八年商人黄焕建文奎楼于学门内
  国朝康熙九年教谕吴伯琮捐修十九年廵盐御史郝浴捐修二十二年教谕许维梴训导汪和中毕其工黉门外缭以周垣东西设圏门为玉帯巷雍正四年知县王元穉重建敬一亭九年江都分置甘泉县以教谕专理江都学事
  甘泉县儒学与江都共学以江都训导理甘泉学事
  仪征县儒学在县治东宋庆厯四年始建州学于城西南隅后燬于兵绍兴中知府张好古复建学于城南元泰定间知州张震复新之明洪武初改州学为县学知县刘文纲康彦民相继修葺万厯十三年知县樊养凤迁学官于资福寺仍寺前巨浸为泮池引淮水入泮跨以石梁规模毕备
  国朝顺治九年同知李淮重修
  文庙康熙五年教谕舒文灿倡修二十八年知县马章玉重修四十六年廵盐御史曹寅重修明伦堂【附】朱彝尊记【古之造士立学士之志于道者必于乡校事其师记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当其盛时无小无大从公于迈及其废则曰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而又继之曰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故博习者必亲师论学者必取友学者有失教者知之长其善而救其失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安于所居之地夫然后师严道尊民知敬学也已学之制非一虞庠上下夏序东西殷胶左右周保傅所记为学有五汉立三雍晋兴两学至于唐分学为七三品以上子孙国子学教之五品以上子孙太学教之曰广文以领国子生之业进士者曰四门以授七品之子及庶人之俊异子弟律学以讲律令格式书学以考篆籀分真草章行算学以明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斯成德达材各有其选教之亦多术矣自宋而后虽于州郡县学之外兼设山长然书数之学辍勿讲科目之繁既省士子分治五经专习四子家各有师不必问业于乡校而仪征县治当江介之冲旧为江淮发运之所邦人多盐防之利其子弟注籍于学束脩之礼通名于校官岁一再至而已防门之欹倾泮水之淟浊文庙之瀸漏讲堂黉舎之榛芜守土司教者苐有坐愁行叹已焉通政使司廵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曹公恤商以仁待士以礼每因秤掣至县布寛大之条舳舻衔接枻鼓榜歌于是公年五十矣商纲亭户咸思进酒于公醵白金二十镒称夀公却之再三适公乗幰过市遮马拒轮以请公乃召汪训导谷诒语之曰县学之不修久矣吾无私财以鸠工也曷若以众所率之钱新多士肄业之地庶几邑子享人爵之报乎于焉众皆悦颂公之无私而克广徳心也岁之某月诞治泮宫工匠陶旊各程其材自西徂束百废具举由是诸生问业有所来亲其师人知敬学尔乃伐石以志重修之岁月曹公名寅字子清一字荔轩满州人】五十一年教谕盛安文重修啓圣祠五十三年许彪重建尊经阁于旧址五十六年知县陆师重修
  高邮州儒学在州治东宋至和二年知军事邵必始建开禧中知府林伯成撤而广之元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州黄克明因旧址重建十七年同知彭蠡重修天顺四年义民周全又大修治后知州程宪赵来亨范惟恭相继修葺
  国朝顺治十四年知州吴之俊学正詹尹吉重修康熙二十年知州李培茂修 正殿四十年学正吴谌重修四十三年监生陈朝佐捐田三百亩于学四十七年学正邓绍焕鬻田以竣工雍正二年知州张徳盛重修
  兴化县儒学在县治西南宋天圣中知县范仲淹建元末燬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徐士诚改建今地嘉靖三十七年知县程鸣伊重修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程起鹏修二十三年知县张可立修六十一年教谕阮无忝重修署县事王慎捐赀襄其成
  寳应县儒学在县治南宋嘉定间知县贾渉建元末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县王骥即故址修复嘉靖后知县李瓒陈可大韩介耿随龙相继修葺益増廓之
  国朝顺治十四年邑人朱尔逺胡克济等募修
  泰州儒学在州治东南唐置吴州始建学宋绍兴中州守王扬英作 宣圣庙于城东隅即庙建学元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州张遇林即故址建永乐后知州刘景文萧旭相继修葺正统间知州黄性重修成化二十年知州彭福拓东南故址移建学门植华表二左文雅右儒林治后知州谢杰朱登益増修万厯间抚院李三才檄江防同知摄州事李仙品修学濬河规制大备
  国朝因之
  徐州府
  徐州府儒学在城东北隅去府治百步旧在东南隅元至正时燬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州文景宗重建于府东北隅宣徳景泰间知州杨秘宋诚増修天顺六年知州王叙拓而大之重建庙庑易櫺星门以石成化十年知州陈廷琏建明伦堂正徳初副使栁尚义増置斋房号舎嘉靖十年制増啓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十三年知州魏颂重修后河决学基成沼隆庆间知州章世贞白于总河翁大立以永福仓址改建其后知州刘顺之副使冯敏功毕其工渐复圮壊万歴四十四年副使袁应泰移建左卫旧址天啓初河决水绕学宫外崇祯间 文庙灾兵道何腾蛟迁建于东察院
  国朝顺治七年兵道胡廷佐倡修知州余志明学正谭学凖训导蔡尚防踵成之康熙二十一年淮徐道刘元勲知州臧兴祖迁建于府治之东州绅士张胆董成之四十一年知州佟国弼重修五十六年知州姜焯増修庙学规制始备雍正十一年州陞为府以州学为府儒学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州县学同】
  铜山县儒学与府共学以府训导理铜山学事萧县儒学在县治西南隅宋旧址在西北隅绍圣间徙置城东后为河水冲齧元至正间县尹耶律廷瑞卜建于河西元末燬明洪武初主簿刘瑜重建正统十三年知县栁新改造
  文庙正徳十六年廵按御史甯钦移建于华严寺东岳观之地万歴五年河决庙毁知县伍维翰迁建于县治之东四十六年知县萧学俨复迁于县治之西南即今地
  国朝顺治五年知县祖永勲修而新之康熙四十九年
  知县徐大生重修
  砀山县儒学旧在县治西北唐贞观四年建宋元祐间邑人王惠捐赀迁东北隅元大徳十一年县尹杨泰移建于汉高祖庙故址明永乐四年知县郝玘重建正统五年知县杜钊増修嘉靖四十一年河决学圮隆庆间知县戴伟王廷卿相继修建万歴间知县尚诚以其地洿下又易西华池北三十六年知县熊应祥改迁今址
  国朝顺治十四年知县曽为履捐修康熙二十一年邑人陈鼎新重修六十一年知县王晋重修
  丰县儒学旧在县治东金末燬元至正间县尹郭瑄重建寻又燬于兵明洪武六年知县曽本重建宣徳后知县阙膺张升邝颐相继修葺旋因水圮正徳十五年知县裴爵复建嘉靖五年又没于水二十一年知县李崇信创建于新县治之东三十一年知县徐复建于旧县治之西北三十九年知县胡义心又改建县治东南
  国朝顺治二年知县顔玿教谕陈彝训导江能容大修制度毕备康熙三十五年知县李振教谕黄师晟重修拓东西基各数武雍正五年知县魏学谧重修
  沛县儒学旧在河东泗亭坊宋靖康中燬金大定间徙建河西元至正间复燬明洪武初知县黄忠信重建永乐间知县常瓘李举贤増葺嘉靖八年河决学圮知县王治易龙泉寺址改建四十四年再圮于水隆庆三年知县白经改建明伦堂两庑徙啓圣祠于庙东万歴二年知县刘顺之捐修二十四年立作圣成材二坊
  国朝康熙二十九年邑人募输重建各祠
  邳州儒学在州治东南创自宋兴隆间元末燬明初判官裴珏重建成化间判官曹卿改建治间知州李文聪修葺嘉靖后知州高岩王德广马京踵修之
  国朝顺治十年学正蒋曜孙大经复加修建康熙七年学圮十八年管河同知苏嵋知州李缵宗与学正胡圭训导许来惠改建于南隄之东先营庙殿二十年落成二十四年大水学正孟安世训导许来惠隄障获全二十六年知州孙居湜倡捐修造宿迁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南元至正二十八年县尹张彬创址元贞初县尹萧世荣成之元末兵燬明洪武二年县丞方铎重建永乐正统间歴有修葺成化五年提学御史谢选撤新之嘉靖末圮知县陈嘉道重修万歴五年复为河水冲齧知县喻文伟改建于县治之左
  睢宁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至元初知县王荣祖始建元末燬于兵明洪武六年知县叶见泰教谕林徳干重建宣徳末知县卫镛景泰初知县张竚正徳间知县黄守濂刘景沂各増修嘉靖后知县乔镇徐宻相继修葺明季水圮
  国朝顺治四年知县殷岳建 正殿两庑明伦堂八年知县魏翰建櫺星门防门康熙元年知县冯【缺】麒建啓圣祠兴贤育才二坊学制大备四年知县石玫建青云亭二十五年知县谢乃实修三十七
  年知县章之瑶教谕李嶫瑞重修
  太仓州
  太仓州儒学在州治西南明正统间廵抚侍郎周忱即水军都万户府第始建卫学治十年置州知州李端即卫学改州学筑道山嘉靖九年知州陈璜建尊经阁十年制増啓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歴间知州丁永祚陈腾凤相继修葺
  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州吕时兴重建尊经阁康熙二十三年学正李煜修 正殿三十九年知州茹之増修两庑及防门五十年训导曹培源重修雍正四年太仓州分设镇洋县以学正专理太仓州学事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镇洋县儒学与太仓州共学以太仓州训导理镇洋学事
  崇明县儒学在县治濠外东南隅宋嘉熙间尝立书堂元始建州学至正间改迁明洪武初改为县学正统成化间制度渐备嘉靖二十九年筑平沙土城乃卜迁学三十年兵备道熊桴改迁于东街营建如初万歴六年知县何懋官又改迁于东南小教塲十六年筑长沙砖城知县李大经又迁学于县治东南天啓二年知县唐世涵始迁今地
  国朝顺治十五年知县陈慎修葺康熙三年总镇张大治知县龚榜増修雍正五年知县张文英重建文昌阁
  嘉定县儒学在县治南宋嘉定十二年知县高衍孙建元元贞二年陞州学明洪武二年复为县学天顺四年知县龙晋大修殿庑筑土山于学南名曰应奎成化间知县洪冕白思明吴哲刘翔相继修治嘉靖十六年知县李资坤増修万歴十八年知县熊宻夷土山之十七濬为潭名曰汇龙
  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县刘徳教谕王彬修建祠阁堂
  廨康熙六年知县金敏修
  圣殿重建两庑二十二年知县闻在上増修雍正四年嘉定县分置寳山县以教谕专理嘉定学事寳山县儒学与嘉定共学以嘉定训导理寳山学事
  海州
  海州儒学在州治西唐贞观四年创建元皇庆二年知州魏荣重建元末燬明洪武二年知州陈徳辅重建治初知州赵廷珪大修后知州赵儒重修嘉靖十年制増啓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三十一年知州钟岳改建岁久渐圮
  国朝康熙十四年学正武威逺重修
  圣殿十八年训导倪田玉重修櫺星门二十一年学正吴植重修两庑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赣榆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元燬于兵明洪武四年县丞莫从敬迁于县治东南正统三年知县郭文中重修成化十四年知县王举重修嘉靖二十五年扬州推官符允中海州知州钟岳捐赀修葺万歴间知县樊兆程徐应元相继増修明季燬于兵
  国朝顺治八年知县穆尔谟教谕刘思问重建十三年邑人董宗鼎重建门庑康熙七年圮训导章宪捐募修建十一年知县俞廷瑞训导章宪捐募复修两庑
  沐阳县儒学在县治南洪武三年知县冯益创建正徳间燬知县易瓒重作庙庑桥门庖库堂斋号舎皆备嘉靖四年知县蒋赐迁于县治东万歴三十三年教谕萧鸣盛复迁城南故址
  国朝顺治十年知县王国泰増设奎星楼康熙三年知县梁文焕増修七年学圮十二年知县张竒抱重加修理【附】胡简敬重修儒学记【吾沐宻尔东省泗水峄山之间循车辙马迹而览其盛者往返祗旬日耳去圣人之居若此之近瞻其宫阙之巍峩礼乐之隆备车服俎豆之矞煌宜有所观感而兴起是以吾沐学制虽经迁改仍复故基考前者之经营其规橅结构亦差堪与邹鲁相望也自康熙七年地震学宫惟圣殿仅存其他堂庑羣祠以及数仞之墙皆荡为飞尘碎砾致殿阶之下杂园蔬而溷刍牧无复有籓篱之隔多士朔望揖父母师长之侧不过露立须防循故事而散春秋奉祀亦无所谓丽牲之石省濯之房寥寥笾爵数器以一篑出纳之及行乡饮酒礼主宾僎介草率拱揖于覆茆架木之下如此者已多歴年所三韩张侯以癸丑春莅任首谒先师庙乃慨然集师儒多士谋之谓是一邑首善地奈何听其荒落至此愿捐俸以为之先都人士其多方赞成之于是鸠工庀材经营伊始即为久逺之谋亦似有神马思车周廻于泗水峄山之间审其差等而着为心画者既成功爰集乡之博士弟子进而告之曰侯之为此岂特为崇庙貌侑神飨哉深望肄业有地以圣人所求乎已者求之多士尔侯且月给薪廪丰酒膳拟闱中题以校士躬为品题即士子之工制业取科名又未尝不于侯是赖侯作人之功其可忘诸侯三韩人名竒抱号藏锦由贡士初任沐阳县知县】
  通州
  通州儒学在州治东宋太平兴国五年知州曽环始建于城东一里许干兴元年知州王随迁学于东门内大观间燬于兵绍兴间判官方云翼复建于旧址淳熙间又燬咸淳中知州冯弼重建元至正间将军张纲建
  大成殿明洪武三年知州熊春増修正统九年郡人佥事陈敏千户陈瑄重修成化治间歴加修葺嘉靖十年制増啓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三十二年廵盐御史黄国用命知州游天庭重建尊经阁
  国朝顺治二年知州唐虞泰重修康熙二年知州毕际有重修泮宫坊九年知州王廷机増修雍正二年知州白映棠重修五年知州李世乔捐修明伦堂旧有海门县明嘉靖二十四年知县江执创建儒学于县治东今为海湖所齧城圮裁县归通州改为海门乡学省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泰兴县儒学在县治东宋绍兴间建元季燬于兵明洪武二年知县李秉直重建后渐増修正徳间知县郑浙鼎新之嘉靖后知县朱箎许希孟朱南雍高桂陈继畴相继修葺拓泮池増櫺星门石柱二曰江汉秋阳凿大池曰鲲化池甃以石崇祯间导河入泮前鲲化池
  国朝康熙十二年邑人御史李振宜捐修二十五年教谕荆子迈濬池曰绀寒池筑台山上曰光霁台如臯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北南唐保大十年建宋绍兴初迁于县治西南元末兵燬明洪武三年知县谢得珉创建嘉靖十九年知县黎尧勲移建县治东南万歴后圮于风潮知县郑人逵修造始筑宫墙易土以砖后知县陈焕张星李廷材熊奋渭李衷纯相继修葺
  国朝顺治十四年知县崔凤宾重修康熙十年知县赵化重修贡生苏世威董其役雍正十年知县彭履仁教谕丁逺训导庆翽重修

  江南通志卷八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八十九
  学校志
  学宫【三】
  安庆府
  安庆府儒学旧在正观门外元末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府赵好徳即山谷书院创建在府治之东正统中巡抚周忱知府王璜重建庙庑桥门堂斋号舍射圃咸备成化中知府陈云鹗撤学前药局为櫺星门知府王璠继作泮池石梁规制大备后知府徐杰陶煦张文锦相继修治嘉靖十年诏增启圣祠及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明末城溃旧制仅存十之四
  国朝顺治八年操抚李日芃知府王廷宾李自贞相继增修康熙十一年巡抚靳辅捐俸倡修知府姚琅敎授庄名弼各捐俸重建殿庑桥门泮宫昭代文明坊悉复旧规【附】靳辅记【自四代之学兴而辟雍之典盛尊三老五更则圜桥而观听者以亿万计増庠序学舍则云集而升臯比者至八千士猗欤盛哉然辟雍而外厥有泮宫其在诗曰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葢储栋梁而育英才歴代莫与易焉越我】
  【大清龙兴五十八年以来扩清海内雅意右文今皇上御极之八载化洽政治逺人来庭爰咨宗伯以举临雍之典征衍圣于阙里阐乾元于司成于是负笈担簦观光而戾止者薄海内外佥曰乃圣乃神乃武乃文将六五帝而四三王亦何有于汉唐以古作人之典诚莫有盛于斯者也予于辛亥秋恭承】
  【简命来抚兹土下车之次循旧典以谒先师顾瞻庙貌有圮其容爰仰榱题亦陨其奥询之郡守与学博则曰兹学创于洪武之纪扩大于正统之年自兹以后年逺寖弛周文襄而后葢未能复临观之义云予曰人存政举宫墙之事曷可缓乎予因首倡其义而姚守则力肩其事于是庀材鸠工先以僚属之捐俸继以绅士之赴义经营于壬子之冬落成于癸丑之秋凡为殿为堂为防为门为阁为廨为墉者必坚必致莫不焕然一新继自今春秋养老饮射读法于其中者贤有司之事也考钟伐鼓横经论道于其中者严师长之职也歌诗习礼则古昔称先王周旋揖让于其中者羣弟子之业也夫道之在人犹水之在地无地而不有水则无人而不具道凡尔多士既入是礼门由是义路当念人既具道而身又在名教之中即当以天地万物为已任以君亲师友严立身大而敦伦明道致君泽民精而穷理尽性格致诚正高而立德立言立功以乘不朽圹而仰观俯察叅赞以隆守待则达而在上为龚黄为卓鲁为燕许事功亦本之道德微而在下或著书立説或绍先开后或辅经翼传文】
  【藻亦本之性功古人云通三才曰儒敷五教在寛是所望于师儒者惟曰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既勤朴斵惟其涂丹艧将学于斯诵于斯下学而上达亦于此泮宫而始基之矣若曰徒勤帖括以为羔鴈之助博一第以为身家之谋则攻其末而弃其本精之漓者物必窳诸士其当戒之哉姚郡守复进而请曰学宫成不可以无记也遂援笔而记其事以告来兹是役也赞其议者方伯徐国相观察使佟国贞董其成者郡守姚琅协其谋者郡丞胡靖懐令段鼎臣身其劳者学博庄名弼例得并书至洪武初知府赵好徳创建以后及顺治间知府李士桢重修以前其为修为建者官不一其人人不一其事咸有功于圣贤不可谖也则又令掌故者纪其人纪其事于碑阴】十二年改建启圣祠于明伦堂后二十一年巡抚徐国相率知府刘橒敎授郝毓防训导汪良相修治五十八年知府张楷重修启圣祠明伦堂六十年又重修
  大成殿及两庑防门雍正七年知府徐士林敎授恽宗洵重修十一年巡抚徐本以旧 崇圣祠在明伦堂后规制未协改建 崇圣祠于前移明伦堂于后又重修
  大成殿增建敬仪亭于防门外左侧添易笾豆铜钟石磬如式【附】徐本记【天下郡邑皆有学学必有庙以祀先圣先师并追崇其所自出礼莫大焉我皇上中和建极圣敬日跻缉熙光明昭格上下而尤加意黉序御极之初亲诣太学追封先师五代叙列配享诸贤以为天下万世矜式士之游于学门者自党庠术序而下琴瑟钟鼓之声登降揖让之礼耳濡目染贤才美质知学者足以开其心顽钝之民亦习闻礼义知伦秩所由序矣余于壬子秋承】
  【命抚镇安徽诸郡县至之日谒文庙退坐明伦堂诸生升阶揖拜讲习如礼慨然以是为风化之所自起而循视廊庑风雨薄蚀崇圣一祠居明伦堂之后规制未协夫圣人之道莫大于定名分而别等威故尊卑上下有分宫室宗庙衣服车旗有制所以立隆为极而古今莫之能损益也罗防章曰吾圣人之道高明广大固非言语所能形容然而精粗初无二致为学者必明乎此然后谓之知学为政者必通乎此然后为之知政一门之建一屏之设形气之粗而至精之理焉往而不在乎又况闗乎规制之大者乎攷崇圣之建祠自宋大中祥符间以顔曾恩孟配享堂上顔路曽晳伯鱼从祀两庑以为抑父崇子欲别设一室祀启圣而以三子配迨明洪武中宋濓解缙始复起其説而后程谢诸臣相继阐明之至正统时裴侃条奏文庙位次谓启圣已创殿于大成殿西而顔曽思孟父皆追封公迁配启圣殿嘉靖九年大学士张璁请于大成殿后另立一堂是崇圣一祠始居殿西而改立殿后全彜伦而妥圣灵人道之极也明伦堂为师生请习之所宜列崇圣殿后余于癸丑春坞工庀材后者前之前者后之丹楹刻桷轮奂一新凡带楯负戺之所视履攸宜至夏之季五阅月而工始竣为率师生观其落成高明整饬仪矩森严岂直为观美而已哉诗曰蔼蔼王多吉士媚于天子蔼蔼王多吉人媢于庻人余愿吾士民之仰观为式者由是明诸心修诸身行于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而达于君臣上下人民事物之际各尽其分赞皇猷而襄至治以应重熙累洽之风于此葢有厚望焉乃镌石而为之记】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怀宁县儒学旧在正观门内依仁坊元末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县阎节徙建于忠节坊有学无庙正统间敎谕周子葛始建
  文庙正德六年提学御史黄如金易天宁寺地改建即今址万厯间庙灾知县刘拱辰重建后学地为民居所侵天启间推官常自裕清还旧基大加创建明末燬
  国朝顺治三年知县贾壮重建十三年知府李士贞知县周霖次第修治十八年敎谕成梁建大观阁于东偏康熙七年知县马刚敎谕王云龙重建
  文庙及明伦堂二十年敎谕杨渭英捐建讲学堂提学田雯额曰经义堂问竒亭五十年巡抚李成龙知府张楷重修雍正七年敎谕谢有煇添设两庑从祀 先贤 先儒神位并首创祭器八年复同训导文楫知县詹宜伦谋办乐器九年知府徐士林知县李元祥捐置如制并置经书律例立印册存学
  桐城县儒学旧在桐溪桥东宋元祐初知县温子谦武子春相继建立后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县翟那海迁于县治东南佑文坊后知县孔希善严颐陈勉相继修葺
  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县石朗敎谕沙衍中训导解诜重修康熙八年仪门櫺星门圮知县胡必选捐俸建造二十二年知县王凝命敎谕王立极训导邱五典重修明伦堂建存存堂雍正七年知县倪大成率邑绅士捐修
  正殿及堂庑
  潜山县儒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初知县张仁创建成化间知县袁庆祥修之嘉靖后知县高廷绅邹守王玉汝先后修葺明季燬于兵
  国朝顺治十年知县郑遹元敎谕潘煜如李思伯重修十六年训导萧汝荣建造啓圣祠康熙九年知县周克友建明伦堂十五年重修 正殿十六年敎谕程式琦训导王仁灏捐修仪门櫺星门十九年知县刘芳辉建义学于明伦堂后五十八年知府张楷知县段舒捐修
  圣殿濬泮池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二坊左建奎星楼右建文明楼雍正八年重修
  太湖县儒学在县治西明洪武初知县章通建治后知县李承勋同知林有禄知府李逊知县罗汝芳相继修治明末燬于兵
  国朝顺治六年知县李世洽建明伦堂知县王廷举邹应锡相继加修康熙十一年知县王崇曾训导叶惺心建奎星楼十六年知县方人龙改建两庑及櫺星门四十五年敎谕钱源肇重修五十年建尊经阁讲堂雍正八年知县李蕡敎谕程有则重修
  崇圣祠
  宿松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县尹戴昌建明正统间知县谢骥重建嗣后知县孙衍顔敏施溥推官王孙昌知县杨之屏相继修葺
  国朝顺治三年知县孟瑄重修十一年知县孙继文重修康熙二年后知县王民皥朱维高朱卷先后加修雍正八年知县刘泰重修
  望江县儒学在县治北宋季学随县迁江口元至正间复故址【附】陈天民讲堂记【王化自北而南修文学以风天下崇儒雅以倡士气复徭役置学官帝王之道光演于明时声敎之塈流闻于四海由是郡邑敎化之宫与昔比隆矣雷川县故有学烬于兵火假宫芗江元天开辟诸贤纲维斯道前尹张公鲁瞻以先圣遗像岿然独存于烈焰之余深叹其异遂载以归后元公荣爰即旧址起立黉舍行释奠礼至元辛巳正室成大德丙午始建东西庑及门众士经营垒葺寖还旧观百尔器具以次咸兴独讲堂则有所未暇焉皇庆二年春天民承乏来兹使图撤旧而新之爰咨爰度鸠材徴工卜日鼎构土木之费浩繁学租之入用度不足尽供前序方开宗赞议以补其不逮协力以助其不给用防厥成羣儒之功为多学介县治北大江横其南雷江直其东昔传沙塞雷江口状元从此有县佳识语也至是一夕沙洲忽生兴贤之明诏正颁开先之符肇见文明之运适当为多士贺也先是田租嵗入名存实亡于是始理疆亩覈欺弊邑贤大夫压福达势刘荣祖薄正索罗崇风化正公议奸欺负之徒莫逃于明鉴工既讫则学宫之制备学田之疆域复邑贤大夫俾记其事且刻田之疆域于碑阴庶几来者有稽贤宰之美亦借以传遂为铭曰孔圣之道百王所宗国都郡邑孰非王宫圣道弥光大成益封春日李化雨文风雷江之旁翼翼宫墙有相之道岿然灵光藏修有地讲读有堂多士游歌济济洋洋栋宇恢恢逺矣成规谁欤来者尚其葺之】元末燬于兵明洪武间知县徐焕重建宣德治间敎谕陈遴张夔先后増扩嘉靖初同知魏文象知县余綋更造堂斋后知县朱轼孙琦杨廷荐等复葺之
  国朝顺治六年知县王世寅重建明伦堂及两庑櫺星门十四年知县王泽隆敎谕姚见龙更建堂祠康熙元年敎谕谈志建观德亭修文昌阁九年训导方至朴复加修葺二十一年知县伊巘重修明伦堂雍正四年敎谕陆焕重修 正殿
  徽州府
  徽州府儒学唐及宋初皆在城东北隅太平兴国三年知州事苏德祥迁罗城东门内乌聊山上嘉祐四年迁于南门内熙宁中复迁乌聊山绍圣二年复迁于故址绍兴间知州汪藻増建左庙右学德祐间兵废元至元十五年复建后燬明洪武初重建堂斋庙庑桥门射圃悉备正统八年御史徐郁命同知徐亨増新之知府孙遇毕其役成化间提学御史陈选娄谦先后檄府修建【附】庄防记【徽州府学故不治莲塘娄先生以御史奉命提学南畿至则叹曰此吾朱夫子之乡也而是学乃不治哉于是郡之守贰莫不鼓无振作庀材鸠工以后为戒而奔走执役之人亦皆晨夜展力不以倦告不数月而徽学大治且为南畿诸学之冠定山庄防谂于众曰莲塘之所以汲汲是学者岂止于徽哉将以汲汲于天下之学也夫以朱子之乡止于徽则天下之学所当治者皆古圣贤之地而必孔子之鲁孟子之邹濂溪之舂陵二程之河南以及夫是徽而已天下无古圣贤者其学皆不治也而可哉葢曰有孔子则尧舜禹汤文武之道益大有朱子则濓溪二程之道益明是孔子朱子者天下斯文之主古今学者之师而曰朱子之乡则乡之人学圣贤者庻几可以不出其乡而不至以为东家某矣夫乡之人去其国千里见故乡之人则必谈笑而喜其不然者必非故乡之人也居稠人广坐之中有谈圣贤人者其乡之人必曰此岂尔所知哉吾知其详吾里相近而居相接也至于学也独无然乎此徽人所以必学朱子吾莲塘之意也虽然朱子亦岂可以防学哉朱子一也有古之朱子吾之朱子莲塘之所以告徽人者古之朱子乎抑吾之朱子乎古之朱子圣贤之影响纸上之成迹而吾之朱子无他吾心之本体吾之朱子也吾心之神明吾之朱子也居吾敬以立其本穷吾理以致其知精以察之一以守之则吾之所以叅天地者此吾之所以继往圣而立人极者亦此所谓朱子者在我而不在古朱子之后又一朱子矣莲塘不弃予每与论学况夫徽之豪杰出圣贤之乡者哉或曰学朱子而不学孔子何也曰以徽人言故谓之朱子朱子学孔子者学朱子乃所以学孔子也孔子者自然之朱子朱子者勉然之孔子学朱子者将止于朱子哉】治间知府彭泽增创号舎嘉靖十年制増启圣祠并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
  国朝康熙三年知府蔺一元敎谕张霖重修并建尊经阁师儒等舎九年知府曹鼎望修防门十二年知府张登举徽宁道王绪祖重修
  圣殿五十四年邑人项宪捐赀重建明伦堂两庑及仪门子项絪毕其役雍正三年学宫前东南邹鲁石坊燬于暴风絪子道晖又捐赀重建十年敎授储郁文重修 崇圣祠乡贤祠及櫺星门各处栅阑邑人徐景京徐璟庆重建名宦祠十一年项道晖又重修 正殿尊经阁文公祠及内外墙垣甬道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歙县儒学在县治东宋淳祐间知府谢堂始建元初戍兵撤燬敎谕吕泰初等相继兴复至大三年县尹宋节葺之明初知县张齐因故址重建正统间知县高年又撤新之规制已具而前逼民居景泰间敎谕罗镃复购地而广之成化间知府周正复加修建嘉靖末知县谢廷杰戴东旻叶高标踵修
  国朝顺治四年知县宋希肃重修康熙三年署县事府同知聂炜知县吕应瑞重建明伦堂十一年
  圣殿圮徽宁道吕正音知府曹鼎望知县孙继佳敎谕吉天助重建雍正十年敎谕钱澂募修邑人徐景京徐璟庆捐修
  文庙及两庑明伦堂
  休宁县儒学在县治南宋初在县东绍兴六年县尉陈之茂迁于南门外之左即今地元至元大德间增修至正间燬明洪武间重建庙学成化六年同知黄用宣扩普满寺地起明伦堂将大兴学舍而巡按费臻仍以地归寺后提学戴珊又以寺地归学治十一年都御史彭礼命知县李华复购寺地以扩其基歴正嘉 规制大备
  国朝顺治八年知县翁人龙康熙二年知县傅维楧修十七年敎谕张问达训导孙应嗣加葺后知县廖腾煃张韬重修雍正九年邑人黄治安捐修
  正殿
  婺源县儒学宋庆厯间创建于县东【附】洪迈记【江南俗本嚚于讼歙浪受其名婺源人重不幸至席鼎汤最沸之目县人翰林汪公藻吏部朱公松文章行谊表表独立不忍视乡曲防恶声顾而之他乡纷闵闵焉诸生时相与言学宫在西边九十五年寖入于壊地势黯昩青衿不能羣居阴阳家流杂指山乡背为不韪当徙而趋新士大夫滋益多謡谤宜革是时乾道嵗戊子今彭君烜曰嘻吾责也将安所易置乎曰吉莫如城东驿君曰是在部使者非吾实颛盍请诸请之而俞且致五十万钱侑费倾城大喜儒生王允恭李知已并捐其旁便近地倡出钱粟诸公喜趋之即其冬庙殿及藏书阁成就矣会郡守好恶异疑县特以计科敛民书掲邀愬章至换他健吏耳日钩讦亡一词始搏颊愧悔听绪成之然首议者倦矣谢工遣徒仆木撤瓦丞尉亦惩艾噤不敢复发口独殿阁栖棘篱中不敢毁望之愀然又三年后令洪君邦直至瞿然悼前故曰二千石惟不兴学县令揽众谋而自办之靳尼其成安敢此即出郡钱六十万使讫役既萎而苏既偻而伸民又益喜勇劝视曩时加倍有顷百室之宫成靓深广盱不啬于素过者心开目明无间处者于是隽秀士滕生恪以降百有一人介令为容遣信千八百里走赣川合词告鄱阳洪迈曰愿有以记予乡壤与斯邑接令君又宗盟长其何辞今之学非古之垫也庠序之制既以糟粕仅存至于主敬以直内立义以方外致知格物之本穷理尽性之要正心诚意之传绵绵延延如线不絶曽子且死不忍一箦之姑息举扶而易之季路临大难正冠结缨之暇如在洙泗工尹商阳手弓而杀人掩目止御不忘有礼死生之变争战之急亦大矣而归趣如此况乎从容进退洒埽寝食之间哉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古之人欤其天资高明后世虽不可跂及向非辅之以学问士必不能不敎民而驱使战是谓弃民不素养士而空其必然斯谓弃士宜国家拳拳致力立学徧海内临之官师而不容释也呜呼事难兴而易败今夫是役有邑子开先部使者畀其地县大夫憗为之而职敎化者顾歴四年阅两令始克溃于成故予诘曲登载验其至难后之君子朝夕游于斯尚思先王之所以敎古人所以行朝廷所以留意祭酒之所以急刋其春华以既秋实穷高极深暴白成就使逺近称颂曰婺源又有人若是乃答令君本意科第余事尔】熙宁中知县刘定迁县西即今地后屡迁屡复【附】朱子藏书阁记【道之在天下其实原于天命之性而行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其文则出于圣人之手而在于易诗书礼乐春秋孔孟氏之籍本末相须人言相发皆不可以一旦而废焉者也葢天理民自然之物则其大伦大法之所在固有不依文字而立者然古之圣人欲明是道于天下而垂之万世则其精防曲折之理非托于文字亦不能以自传也故自伏羲神农列圣继作至于孔子之身然后所以世立敎之具灿然大备天下后世之人自非生知之圣则必由是以穷其理然后知有所至而力行以终之固未有饱食安坐无所猷为而忽然知之兀然得之者也故傅説之告高宗曰学于古训乃有获而孔子之敎人亦曰好古敏以求之是则君子所以为学致道之方其亦可知也已然自秦汉以来士之所求乎书者类以记诵剽掠为功而不及乎穷理修身之要其过之者则遂絶学捐书相与驰骛乎荒虚浮诞之域葢二者之域不同而于古人之意则胥失之矣呜呼道之所以不明不行其不以此与婺源学宫讲堂之上有屋焉榜曰藏书而未有以藏莆田林侯虙知县事始出其所寳太常神笔石经若干卷以填之而又益广市书凡千四百余卷列庋其上俾肄业者得以讲敎而诵习马熹故邑人而客于闽兹以事归而拜于其学则林侯已去而仕于朝矣学者犹指其书以相语感叹久之一旦遂相率而踵门谓熹盍记其事且曰比年以来乡人子弟愿学者众而病未知所以学也子诚未忘先人之国独不能因是而一言以晓之哉熹起对曰必欲记贤大夫之绩以诏后学垂方来则有邑之先生君子在熹无所辱命顾父兄子弟之言又熹之所不忍辞者其敢不敬而诺诸于是窃记所闻如此以告乡人之愿学者使知读书求道之不可已而尽心焉以善其身齐其家而及于乡达之天下传之后世且以信林侯之德于无穷也是为记云】元末兵燬明洪武初知州白谦因故址重建天顺成化间知县张瑄韩俨相继修缮治间凡再修而火知县乔恕聂瑄先后建造嘉靖初又燬知县曹忭拓地重建万厯间知县赵昌期建尊经阁
  国朝顺治九年知县马元训导金注修葺十一年知县张美敎谕翟皓重修十五年府训导吴焕然增修康熙二十六年知县张廷元重修 正殿三十一年署县事蒋灿重修明伦堂五十七年知县窦祖禹重修 大成殿
  祁门县儒学旧在县治南宋端拱中知县张式始建元移治西南即今地至正时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县钟友谅因故址重建永乐七年大水圮宫垣知县路逵修葺成化治间再燬再修正德中巡按邝约拓地而大之嘉靖至天启歴有修举
  国朝顺治十五年知县陈法敎谕张季琪重修康熙十二年知县何缙训导周祚光重修十九年敎谕吴人龙加葺
  黟县儒学在县治后宋初在县南元因之后燬于兵明屡加修建以地形洿下辄壊正德九年巡按御史吴钺度县西北高爽地属知府熊桂徙建之歴年増葺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杜重修十年知县蔺佳选重修三十年知县曹贞吉修 正殿及明伦堂雍正八年敎谕林焘训导丁煃修两庑
  绩溪县儒学宋在县治东元初废为军营乃迁于县治西即今地明洪武五年知县蔡美增建明伦堂两庑櫺星门射圃悉备正统十三年知府孙遇以学基狭隘购地增修成化间同知黄用宣改建明伦堂正德间知府熊桂敎谕敖越更新之嘉靖三十九年知县林应雷重构浴沂亭
  国朝顺治八年知县郭世维修十五年知县李之韡重修康熙十年知县刘滋加葺雍正八年敎谕汤显忠重修 大成殿及明伦堂
  宁国府
  宁国府儒学在府治东南旧在府治东宋崇宁间知府李彦卿移于城内建炎三年仍复旧址绍兴十年知府汪伯彦更徙而东面文脊峯淳熙嘉定间歴加修葺元总管陈大中改建后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府黄荣祖徙建今地正统中知府袁旭撤而新之明伦堂东西分列四斋庙庑桥门诸制悉备复造学门于庙东御书楼于堂北嘉靖十年制増启圣祠并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厯后知府陈俊李国观萧良誉金励相继修葺崇祯时知府黄梦松重建明伦堂知府周光夏重建
  大成殿
  国朝顺治六年知府管起鳯重修康熙九年知府庄泰大加修葺十九年知府王国柱又捐俸修理敎授徐冯训导姚士重董其事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宣城县儒学在府治西南旧在城东南明洪武间知县王文质徙建泰和门内后知县邢知逺又改建县治西宣德间知县萧吉重修正统七年知府袁旭迁建今地嘉靖二十六年知县萧纶重建
  国朝顺治间知县陈正中王同春相继修葺康熙十二年庙圮十六年知府庄泰知县李文敏敎谕徐化民募修 正殿其工未竟二十一年知县袁朝选敎谕陆志遇训导钱邦达各捐俸助成之南陵县儒学在县治东即崇敎寺旧址初在县治南宋绍兴间迁县东南元季燬明洪武四年知县甘润敎谕刘子潜重建嘉靖四十年改移县东未及修葺四十四年知府罗汝芳知县郜永春终其事万厯四年知县林鸣盛复加修葺增建尊经阁及号舍十一年知县沈尧中移
  圣庙于南四丈崇祯间知县杜绳甲重建明伦堂
  国朝顺治十年知县杨必达重修康熙十八年知县屈升瀛敎谕顾芳菁训导张翥建 大成坊二十一年知县杜源敎谕顾芳菁训导徐钟麟重修尊经阁雍正三年知县宋廷佐敎谕章克长训导童昊重建邑人刘沆辈董其成规制一新
  泾县儒学在县治北即大安寺故址初在县南南唐保大四年推官吴光辅创建宋咸平中圮于水既重建又燬于兵淳熙中知县汪行中徙建今地元至元间圮僧据其地县尹施正大敎谕贺桂孙力复之寻燬于兵明永乐间知县薛蕙重建正统初知府袁旭增葺之明末燬于兵
  国朝顺治六年敎谕施化逺募修康熙十八年知县邓琪棻捐修明伦堂二十二年知县蒋云翼敎谕杨言书训导汪潆重建 正殿四十三年知县孔毓培训导姚光俊重建明伦堂贡生赵濬重建启圣祠
  宁国县儒学在县西门外初在县东南宋绍兴间徙东门外明洪武十五年知县郑承事改建今地正统间知府袁旭知县刘清增拓之治间知县孙珍徙明伦堂于
  圣殿西嘉靖中知县沙竒训导樊玭作泮池
  国朝康熙十八年知县马光建尊经阁二十年知县陈王策捐俸重修四十八年郡同知郭威钊署县事捐俸增修
  旌德县儒学旧在县东尉廨宋崇宁初知县严适建宣和间燬绍兴中知县赵伯杰徙建东十歩元因之至正末燬明洪武三年知县朱铎重建嘉靖间知县柳应阳稍徙而北后知县李调元建文昌阁于学东万厯间知县秦文防大加增建天启间敎谕周民改泮池于櫺星门外
  国朝顺治二年庙宇尽圮徽宁道张文衡敎谕吴邦俊倡修建明伦堂于旧址八年徽宁道袁仲魁捐俸建两庑及仪门月台十年兵备道孙登第申伟抱知县周一熊相继缮修康熙四十一年督学张泰交允邑绅士请迁学宫于县治西重建 大成殿门堂斋庑规制俱备
  太平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初在县治西宋嘉祐中知县孙觉徙建今地元至正间重建明洪武三年知县李简修正统间提学彭朂命知县张珪增建后又拓而新之正德间知县杨良臣复拓前基易櫺星门以石嘉靖中圮敎谕王佳士改建明伦堂凿泮池天启间渐圮敎谕龚立本重修
  国朝顺治五年敎谕虞敬募造泮池石桥修明伦堂康熙二年知县陈恭敎谕袁澄训导董云申加葺二十年知县王璘因宫墙隘狭市地拓垣广旧址十之七雍正二年知县陈永宗重修
  池州府
  池州府儒学在府治西北旧在城东南隅【附】唐韦表防池州夫子庙麟台碑铭【二仪即闭三象乃乖圣道埋郁人心不开上无文武下有定哀吁嗟麟兮孰为来哉周虽不纲孔实嗣圣诗书既删礼乐大定劝善惩恶奸邪乃正吁嗟麟兮克昭符命圣与时合化行位尊茍或乖戾身穷道存于昭鲁邑栖依孔门吁嗟麟兮孰知其仁运极数残德至时否楚国寖广秦封益多墙仞廹阨﨑岖闗里吁嗟麟兮靡有攸止世治则麟世乱则麕出非其时麋鹿同羣孔不自圣麟不自祥吁嗟麟兮天何所亡 按此碑载山东通志而唐诗纪事所录特加以池州二字】宋开寳初知府成昴移建于城西北至和间知府吴仲复仍移建于东南后陈桷周应龙叶凯王伯大相继修之元燬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府孙炎重建正统初知府叶恩加修成化初知府李宏重造明伦堂四斋两庑防门石柱泮池桥治末知府陈良器祁司员何绍正相继修葺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并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然其地卑湿夏涝江涨水廹学宫隆庆元年知府尹士龙迁于今地后知府冯叔吉落成之
  国朝顺治七年知府梁应元修康熙十六年知府喻成龙重修【附】张英记【池北隅庙祀夫子宫墙多士者葢已二百余年土木之工不三十年而輙毁以故旋圮旋葺前贤之官于此地者各与有劳勚载在册书不容冺灭而要未有若金州喻公今日建学之盛也何则今之时亦大异于昔之时也期会簿书日不暇给非若向之从容就理也职掌虽具然不闗乎六计无操约以程也而且军兴旁午长吏多以峙具茭刍劬劳鞅掌非若向之时乘农隙百废具修也无怪乎郡若邑多委谢后来而自视蘧庐然矣喻公独谓今】
  【天子右文至意正以学宫为人心根本之地余亦体上意尽心焉已耳是以良尽夙具断不道谋竭力捐俸钱而外更有事于募助令六邑之有力者助之赀而财可胜任矣铲凿畚插茨络圬墁聚百工非有专官不能朝视而暮扶也于是遴府幕及吏胥之能者视作登记纎悉备载而力可胜任矣物力有余故经费无逗挠趋作无怠媮自丁已冬月经始至戊午六月为夫子庙如制上可建三丈旗下可容】
  【千余人葢堂堂焉可以慿鬼神庑下周还奂美两两如翼若启圣祠若明伦堂文昌祠皆次第修举不遗余力防门外窳地为泮水其外为一坊顔之曰泮宫公亲书之英曰喻公知为政夫士民之秀也规其地宜则易化示之象仪则易从昔文翁治蜀以敎化而蜀中诸士比于邹鲁之乡一时有长卿渊云之属蔚起焉宗泽官龙游兴庠序延师儒而擢科者相继彼其民皆未知学也矧公乘昌期视形胜而临训诲之有不追美于曩日也哉夫耑以科日期人才固非敎者之至意顾士不由之无由自见如靖难之陈公黄公皆是也余闻公于两公祠宇皆加意营造公之所以朂池人士者深矣仅科名云尔乎哉或曰学之役不自公为郡始也公以建德令迁监郡即谋之于前太守周公洎六邑之令长而身任其事公之功懋哉余曰唯唯于时学愽吴门陆君德元京口包君斌属余同籍章孝亷书以属予予乃为之记】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贵池县儒学在府治西明洪武三年建学于县治东治十三年知府祁司员迁于黄状元观故宅即今址万厯间推官李养冲知县萧继美相继修治
  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县李愈昌修康熙十八年知县刘光美重修二十一年知县罗镕敎谕钱墋训导宗观捐修二十四年同知周疆大修
  靑阳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旧在县西宋隆兴二年知县杨元秉迁县治东南元大德间县尹吴廷辅迁县治西明洪武七年知县张文昱复迁东南故址即今地成化间知县王政重修治末知县钱瓒重修万厯中重修徐鸣臯有记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杨梦鲤重修康熙二十一年知府喻成龙增修四十七年知县张容重修雍正十年邑人增修
  铜陵县儒学在县治东旧在县治西宋淳熙中知县林桷迁于县治东元末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县时守道重建复圮宣德七年邑人余志贵等修之正德十年知府何绍正复迁于县西旧址嘉靖十七年知县周纳仍迁于东旧址明末燬
  国朝顺治间知县蒋应仔刘曰义裴国熙相继修葺康熙十八年邑人余继益合族捐赀重建
  圣庙
  石埭县儒学在县西门外旧在县南门外元末燬明洪武三年知县陈霖始建后知县尹安续成之嘉靖十六年知县潘大纶移建今地万厯后屡圮屡葺
  国朝顺治间知县高骏升王太初相继重修康熙八年
  知县姚子庄训导周体元重修
  文庙造尊经阁
  建德县儒学在县治西北旧在县治东宋嘉定间知县吴渊移建于此明因之自宣德至正德间知县吴桢蒯贤敎谕李淮皆重修【附】汪伟记【监察御史吴公奉命巡南几诸郡甲戌冬又十一月六日按节于池之建德再阅日谒先圣于文庙已登明伦堂坐诸生执经以次讲已起观射诸生摄弓矢耦进射已乃周览栋宇顾瞻后前还坐于堂进师生而言曰兹学敝甚不修何以称育贤之典且吾观堂东地最胜今所建处偏而后虚殆首事者之不审乎不改为何以发山川之竒敎谕李淮对曰此淮之夙心也非直淮也邑之士塈凡莅于兹者咸病之顾力弗赡耳君乃令会一堂两斋及门之费凡若干先劝邑中好义者捐赀以助得百金余继出行台赎刑之金又二百余乃抡材鸠工卜日兴事益市邻堂民居隙地以广基议既定乃撤其故作之去旧堂十丈许后枕象山之防前挹玉峯之秀四阅月而堂斋暨门告成地胜材良顿易旧观民不知劳如神之输诸生朝揖于堂而退修于斋中雍雍于于心目为舒皆充然若有得也于是敎谕淮其事本末走南雍请记且曰愿一言为吾士告予作而叹曰盛哉兹举也观诸此可以知为学矣夫圣人之道本自中正而光明其偏邪晦蚀非道之弊也为道者之过也昩者不知习而安焉者有矣其知而不能改改而不能大有所振拔皆过也不犹兹堂之旧乎一旦翻然觉悟舍其旧而新是图以趋于中正光明之域囘视向之所处始惕然而惧赧然以慙不犹兹堂之今日乎矧士之为学不费材力方寸转移之间而得失相悬奚啻千里又有易于堂之为者亦何惮而久不为此也诸士观兹堂之成既有所感发矣当益坚乃志励乃行动以圣贤为标准以修诸身而达诸政俾国家収多士之效乡邑有多贤之称推原厥功知有所归庻几不负诸君子惓惓之心也君名钺字肃威江西临川人承委而协力相其成者郡守何侯绍正节推王用贤邑令周希黙及敎论李淮也好义者邑民路镇徐防童养观也文庙仍其旧前此兴修自有记兹不及云】崇祯四年知县杨锡璜政建于西门外
  国朝康熙元年知县高寅复移建城内旧址屡圮屡修
  四十八年通判署县事胡开京重修
  东流县儒学在县治东宋初建学在县东北元贞元中县尹袁裕扩之后燬于兵明洪武初县丞祝文贵移建于县治东即今地成化中知县萧佩改建于县治东北崇祯间燬
  国朝顺治间知县邓继球苏宏谟复移建于县东故址康熙十五年知县侯之桓重葺二十二年署县事同知周疆重修并造学舍六十一年士民募捐移建于县左【附】周疆记【方今海字升平】
  圣【天子敦崇文教鋭意振兴属在庻寮承流宣化讵敢陨越以自外余佐治池阳甫至见池之文物衣冠彬彬郁郁而两庠岿丽书院崇宏知非有主持风敎者以作兴鼓舞于其间曷克臻此今年癸亥夏五月奉檄视篆东流恭谒文庙授讲毕周视殿廊墙庑草创规模缺然有待爰与学博洪子景行倡捐修葺之绅衿耆旧亦乐为附图度谘谋凡废者举之剥者补之以期周备于是由正殿以及启圣祠向之鞠为茂草者为之设立围墉润施甃砌偃者蚀者悉易去正配各主俱金碧马余视事未两月而经营区画工役争趋一望桥门朱炳丹焕坊表联额各如制煌煌然幸改旧观矣夫三代以来司乐司成专主敎事周礼始并属之党正州长即今之牧民长吏也以是为政即以是为敎厥后政敎判然士君子称先则古未尝不思得位行道及出身加民征赋杂其耳目刑赏摇其心志案牍交乘夸饰吏治以敎民为己任者几人哉或曰孔子之道夫人而具之读其书以法其行固有在此而不在彼者徒崇庙貌何为乎虽然入庙思敬古志之矣封越俨然羮墙如见相与警心触目以培养夫忠信之原则人心因之以正学术由之以成处而砥行立名出而经邦化以副】
  【朝廷云汉天章之盛者又岂可量也哉宋儒叶适曰儒术不进天下无正学师道不立天下无善人相得益
  彰余更于洪子不无厚望云】
  太平府
  太平府儒学在府治西宋治平中迁子城东南【附】王安石记【太平州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仲卿所作侯之为州也寛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庭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闲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备具葢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而特见其成既成矣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时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哉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予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葢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者之谓神推神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成学者之所以弊也学乎学乎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弊而止游于斯馔于斯而余説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己者也李侯之为是也】
  【岂为士大夫美食逸居而已哉】建炎绍兴间又两迁而后定于今址自乾道后歴元相继修葺明洪武初以州陞为郡学永乐中知府徐敬更修正统七年知府杨士敏当涂知县张嵓撤而新之治嘉靖间知府徐节周进隆林钺相继葺治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厯后知府陈璧刘应锜余思明何士林李若讷刘正衡先后增修
  国朝顺治十一年知府王以约大修康熙元年知府胡季瀛修尊经阁十一年知府黄桂倡修敎授宋骧董其事十九年知府杨霖又修五十五年知府李敏廸重修 大成殿两庑雍正七年知府李暲敎授蔡兆昌重修櫺星门防门重建明伦堂文星阁尊经阁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当涂县儒学在府治东南宋绍兴间郡学地先县未置学元始置而未立学宫明洪武六年知县王俊始建地在西隅【附】孙大雅记【邑有学学有庙礼也偾于兵时也偾而复兴不书常也兴而专美于前书乎不书惧复劝也谨按姑孰县三当涂故聱剧更以事殷不遑暇给敎弛俗窳寖为当然洪武五年永平王俊属宰是邑下车之日首登进其民间学所在皆谢不知问左右吏吏相顾愕眙谢亦如之俊叹曰民不知学焉能知方乃殱蠧抉贪示以不取又示以不偏朞年民恬于化俊曰可矣乃召父老端笏斋服而令曰嘻子来前若知有父子乎曰有知有君臣乎曰有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从来乎曰不知也俊起立以手加额曰此吾夫子之敎也敎犹天也天可忘乎吾尝爱仰敬畏如父母神明日月雷霆也人不知有父母神明日月雷霆则狂愚聋瞽而已今使若等去狂愚聋瞽以服天子之命而尊圣人之敎可乎众曰诺敢不唯命于是卜吉日率父老子弟距行春门不百武辨方正位鸠工庀材辟地之湫隘洿深以为亢爽得亩若干礼殿伦堂门庑斋庖以次毕兴缭地以垣饮射以圃像先圣之容秩先师之位丹漆黝垩金碧斧藻巍然焕然砻密坚致虽数世封君之家有弗能侔又剡致郡士为师以主之生徒坌集弦诵之声竟日夜不辍歴再稔庙兴学完集大夫士谒先圣行释菜礼民环观之啧未尝有会诏郡县立乡学置弟子员髫年龀穉左提右挈于于而来籍人凡五十人不逾月冠带趋锵颙昂俨雅莫不知敎君子谓若有相者矣呜呼为之难易在人成之难易在天使为有不尽其难则成固不获其易为于人若此成于天若彼书是以劝来者宜哉俊字用章精敏亷勤事无大小谈笑麾之吏畏民服学校其一也是役也会令之俸半入学而敎谕胡昭训导刘会李炳则左右之里士陶仲实于子中实经营之学旧在城东门外洪武三年始改卜于此其地葢宋之尉司云】后知府杨士敏知县张嵓拓治成化初知县韩恭重建
  文庙正德初御史冼光属知府周紞重造庙门斋庑嘉靖初知府林钺知县张一厚增修万厯二年巡按宋仪望始迁建今地凡明伦堂尊经阁聚奎楼大成坊以次修举明末燬于兵
  国朝顺治四年知县张京修其仅存者十三年兵道周体观重修门堂殿宇渐复旧观康熙十年训导史以征重修 正殿十二年知县寇明允踵成之十九年知县王斗枢修两庑防门五十八年署知府张鼎募修集贤楼 崇圣祠雍正四年提学孙嘉淦以学租银修明伦堂两庑十年提学王兰生以学租银修
  大成殿尊经阁
  芜湖县儒学左县治东南宋元符三年知县蔡观建【附】张商英元符建学颂【莆阳蔡君制邑芜湖才优职举政成令孚作新庙学推本真儒走书求文纪厥终初乃叙而系之以颂曰宣水在东大江滔滔汇为芜湖有邑其臯江山灵气宜尔士类不渔不盐儒业是肄落落蔡君粲粲其文爰师爰长庶事孔勤不揭揭以锐不剪剪以细我有诗书以诲以励乃侈斯庠廼崇斯堂邑士戾止冠圆履方圆冠如之何高明不息方履如之何博大以直能地能天尔性则然譬彼泉蒙其达成川尔学尔问圣师之心令君之训长湖汪洋鳞潜羽翔乐只君子德音不亡】歴元屡加修葺明洪武中知县宋彬重建明伦堂后县丞周宗博知县陈源崔谕相继葺治成化中知县张淮置祭器【附】张淮置祭器记【礼器之制尚矣笾篚以竹俎豆以木簠簋登铏以陶鼎爵尊罍之属或以玉或以金或以木各有其义与所宜也自遭秦臧学之后礼经残缺器亦就敝而先王之制度荡然不复存矣后世礼图如簠簋犠象尊与爵之形制不无可议近世有以陶为之者则一于瓦范铜为之者则一于铜而古之以竹以木以金以陶者畧无差别仅存其名号而已噫制度之精防虽老师宿儒犹莫知焉可慨也夫太祖皇帝诞膺天命大兴文敎制作之盛度越千古列圣相承益隆圣道肆我皇上尤注意焉诏加笾豆增乐器尊崇之典旷古所无于戏盛哉成化丁酉冬十有二月朔淮来知芜湖县事越明年戊戌春二月将有事于上丁先期诣学宫徧阅所藏器类皆以陶而铜锡亦间用之苦窳阙裂率不可用心窃病焉既而谋诸丞陆瑀敎谕胡直训导赵賛王纶欲考古今之制而新之乃走王生仿于南雍歴访形制并购博古图归每退食之顷反覆详考参以诗书之图质以先儒之言复得李生赞相与讨论之似有得其一二其疑而不决者则质诸胡公焉如是者久之然后乃敢命工编竹为笾篚斵木为俎豆范金为鼎釜屈木为爵斗陶瓦为簠簋登铏尊罍他如盛牲有匣涤牲有桶供荐有盘盥洗有器蜡炬有台毛血有盘秋八月上丁复有事焉笾豆静嘉牲牷肥腯凡在祭与奔走者莫不有孚颙若有神人胥悦之意于礼敬而将之以物则以器而其器又足以感人如此则器亦大矣哉胡公欲图其形制与目于丽牲之石以示永久且虑敝或观图为之则敝不敝矣亦盛心也复请淮记以弁诸首】万厯十二年知府林一材徙建县东察院基址十九年知府陈璧仍徙旧地后知县梁应材重修加高广焉
  国朝顺治四年知县贾一竒敎谕甯鸣玉重修十七年知县黄裳増修康熙三十三年知县纪统五十三年知县孟光庭雍正七年知县朱文昭踵修繁昌县儒学在县治西宋庆厯间建于旧县内【附】王安石记【奠先师先圣于学而无庙古也近世之法庙事孔子而无学古者自京师至于乡邑皆有学属其民人相与学道艺其中而不可使不知其学之所自于是乎有释菜奠币之礼所以着其不忘然则祀先师先圣者以有学也无有学而徒庙祀孔子吾不知其説也而或者谓孔子百世师通天下州邑为之庙此其所以报且尊荣之夫圣人与天地同其德天地之大万物无可称德故其祀质而已无文也通州邑庙祀之而可以称圣人之德乎则古之事先圣何为而不然也宋因近世之法而无能改至今天子始诏天下有州者皆得立学奠孔子其中如古之为而县之学士满二百人者亦得为之繁昌小邑其士少不能中律旧有孔子庙而庳下不完又其门人之像惟顔子一人而已今夏君希道太初至则修而作之且为子夏子路十人像而治其两庑为师生之居以待县之学者以书属其故人临川王安石使记其成之始夫离上之法而茍欲为古之所为者无法流于今俗而思古者不闻敎之所以本又义之所去也太初是无变今之法而不失古之实其不可以无传也】至元燬明初重建天顺元年知县王珣徙县治学因徙于治东成化九年知县林域以地僻陋乃迁治西正德十二年提学黎鳯命知县俞应成又徙于治东嘉靖四十五年推官邱浙迁今地万厯中知县吴镇重修【附】焦竑记【繁昌学创于宋之庆厯旧在延载乡县治之南已迁东北天顺初元徙县治金峩乡而学居其东成化正德间两徙其处嘉靖丙寅府推官邱浙用少司徒徐公贡元之议复迁今址万厯丁亥吴侯镇来为令笃意敎事念河直学宫之后形势弗固采李生一恂议浚河立庙河干为墩墩为二亭以障其缺己亥春大成殿若两庑若櫺星门咸大修之神栖士薮既閟且康誉髦来防以后为耻仁风行而四达义方而遐骛实侯倡之于是一恂軰走金陵属余为记余谓三代逺已汉唐间立学而不以着令宋至仁宗始诏天下为庙学而士不满二百人者犹靳不得立国朝修礼乐尊儒术以文太平之功其制眡近代为备繁昌小邑也学屡迁改必适士心而后已师帅之于是亦既勤矣而士之居焉者仅仅操笔为词章以蕲中有司之程岂国家所以造士之意哉且学之议迁起于士风之不振而所称不振者非科目之弗盛而古道之不兴也三代党庠术序之法乡射养老尊贤劝农攷艺选言受成献馘靡不繇学当其时士大夫材行完洁而事功隽伟絶非后世之可几然其本曰明人伦而已人伦明则良心醇固机智不生然后能外成败而自信其守故古荐绅先生抗志权奸乃心王室有废锢摧抑而其操弥厉者挽近世敦朴之行防而险诐薄恶之习胜亷耻之道丧而妒贤贼善之意多何者俗流失世败壊而孝弟之敎衰也夫叔季眡三代如梦觉之变古法茀废非一日矣不知古之为敎实出于人心法可亡而人心自若也在有志者之自立而已繁昌故静僻芬华所不至士生其间复多美茂之才况得呉侯焉作新之虽昔之蔽陷者将革其敝风而偕之大道又况乎学问之民故余书侯之绩因及古今之变与所望于士者使归而刻石焉】天启后知县刘孔源冯洪孜相继修治
  国朝顺治十一年知县张搢重修学前置文峯塔康熙七年知县吴升东捐募增修后知县李临王廷珹刘育德踵修
  庐州府
  庐州府儒学在府治东肇于唐会昌盛于宋咸平废于绍兴之兵革乾道以后帅守赵璠老翟朝宗重新之明宣德中同知谢庸创修正统后知府揭稽史儒孟圯马金李仑徐钰相继增缮门庑堂斋悉备并建尊经阁正德中知府龙诰重修【附】明王祎记【太守下车之三日当谒文庙为礼升明伦堂聴讲诸生率以所稔习庸近之业应名以进太守无所是非首肯曰勉之诸生各顿首谢敎而退勤者朔望率如故事学业之成废行履之淑慝漫不加省呜呼师帅之职审如是乎哉今庐州太守龙公来莅郡进师生于堂而谂之曰凡我二三子之从事于庠序者将颙颙昻昻袭衿佩之光以耀其乡闾乎抑含咀餍饫于诗书之腴以泽其体肤乎将淟涊汩没窃膳廪之入以饱其妻子乎抑沈浸渟涵深入圣贤之室以无忝青阳大蜀之灵秀乎众皆曰不敏敢不祗命于是口授疑义问辨切劘有出于科举文字之外者众皆悦鳃鳃然惟恐不及人人自以为得所师矣乃谂于众曰明珠之光不系乎椟而美椟者以为珠重良工之勤不必于肆而居肆者以为工资庐之庙学毁圮弗葺非所以崇儒雅而饰至治也盍举而新之皆从命于是鸠工庀材卜日而举属敎授宋君希睿董其役殿庑门堂斋居号舍各以重轻先后就绪经始于正德辛巳秋仲明年春季告成希睿乃以书币走京师而属记于祎祎尝被命提学河南庐与汝相密迩公之政敎稔闻之以风励郡邑独不知所以善诱于诸生者何道也夫道学之畅明敷达于天下也久矣而奚疑于是哉特以近世学者以言语文字为烦直趋径造为速而或病乎朱子之学为未足以发明洙泗伊洛之防其为论説精神亦能有所感发四方之士负聪明伟特不羣之才者翕然起而宗之将以学问为呫哔之陋遂尽暴弃而不之讲也岂不悖哉祎尝考之白鹿楣间之掲皆取诸孔门邃论非考亭所创也请以是揭诸堂斋之右俾聪明伟特不羣之士有所折衷何如既叙公之成绩而于末也以是讯之】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厯三年知府吴道明重修增建兴文楼明季燬于兵
  国朝顺治三年知府呉允升重建康熙二十一年知府薛之佐大加修葺二十二年知府杜立本毕其工后知府张纯马云从姚渔陈廷纶继修雍正五年知府赵向奎重修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州县学同】
  合肥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旧在武威门外宋淳熙中少保郭振拓城基迁于景贤书院即今址元至正时重建明洪武初知府张义撤而新之永乐正统间踵修景防二年灾知府史濡拓地重建治间知府马金建尊经阁天启间知府张正学知县陈琯重修明末燬于兵
  国朝顺治三年训导苏绍轼募建后知县方象璜训导宰维翰相继修葺康熙二十一年知县范时着捐修
  正殿两庑二十二年知府杜立本增修后重建明伦堂雍正九年知县赵良墅重修
  大成殿及两庑
  舒城县儒学在县治西元至正间燬明洪武初知县员议建今地宣德末知县刘显杨缙孙寳雷孟冬黄诰徐成位陈魁士敎谕傅敏功雷芳相继增葺明末寇燬仅存
  大成殿
  国朝康熙三年知县何朝聘捐俸倡修后知县王朝端重建明伦堂三十九年知县沈以拭重建
  大成殿五十三年敎谕徐千之捐募重修雍正七年知县陈守仁建 崇圣祠
  庐江县儒学旧在南门内元至正元年县尹兀顔纲修建明洪武七年知县傅迁于三思桥北即今地洪熙元年知县黄惠重建
  大成殿天顺四年知县王庆重建明伦堂成化间知县梅江刘绅相继修建櫺星门泮池桥治间知县胡旸重修置号舍正德嘉靖间知县刘梦熊周良防刘裁先后拓地增修明季知县张云鹗建文昌阁于堂后旋燬于兵
  国朝顺治四年知县周迓祚草创防事康熙六年知县
  孟述干捐赀重建
  圣殿及櫺星门十六年知县卢均天敎谕李大濩募建明伦堂二十二年知县马光敎谕王琳征训导丁象临重修并建官舍四十二年知县呉宾彦重修五十四年知县何洪先重修雍正四年九年知县邬廷豳陈庆门续修庆门增置祭器乐器无为州儒学宋皇祐间建在锦绣溪北崇宁初徙于漕台东寻复故址元燬明洪武五年知州王奉训重建缭以周垣宣德十三年知州王仕锡建讲堂斋舍天顺至万厯间知州杨士倧辛文渊同知许用中知州洪邦光同知查志文知州赵范陈嘉宾相继修葺
  国朝顺治九年知府佟国贞大修之康熙三年知州李祐之训导曹鼎臣重修十九年两庑将圮知州王国辅学正史逸孙训导何嗣和捐募修建知州张国贞修尊经阁三十六年知州李璋重建泮池石桥巢县儒学在县治西宋绍兴间知县江琯创建赵登善踵成之元季兵燬明洪武初知县桂廷用重建治中建尊经阁【附】明陈楷记【巢县学背之高邱旧为五防庙所据庙之栋宇雄伟壮丽俯瞰黉宫凡邑之祈祷佚游者率由讲堂径入钲鼓之声自旦达暮大为诵之病成化丙申莆阳陈君瑞来典学心欲毁而力未任嵗戊戌适吾慈桂君琏来贰敎即毅然曰夫子之宫而可以妖淫淆之哉斥之奚容缓耶与陈君协谋明年上其事于府得请檄县亟毁之俾以基宇归学县令李进胶于巫史祸福之説固执不可陈桂二君义形于色躬率诸生踣其像而撤之即顔其楣曰尊经阁移御书经史于其中而扃钥之李令愤且恚构他事以加害桂羣弟子思慕不忘征余记之余惟尊经以阁重道也辟邪以正卫道也以重道之心为卫道之计郡邑大夫正当鼓舞诱掖之不暇顾乃倒戈相攻曽不知其所游非圣门所读非孔氏书乎朱子有言不能攻讨而又倡为不必攻讨之説是乱贼之徒也桂君所学所蕴吾徒平日所畏者不得一有所施而竟为奸邪所害惜哉虽然桂君死而阁存见阁犹见桂君也阁以载经经以载道诸生登斯阁者讲焉习焉辨焉思焉使道之载于经经之载于阁者皆在我而无余此尊经之实也而桂君之死犹不死若徒以是为观视之美诵説之具尊经云乎哉学者朂诸】嘉靖间改建于慈氏寺万厯中巡抚吴桂芳捐俸协助复建于故址后知县王宁陈纶相继修治明末倾毁
  国朝顺治十四年敎谕魏侯聘重修康熙十一年知县于觉世重修二十九年知县杨极重修后知县孙芝芳捐俸修两庑防门櫺星门雍正十年知县邹瑆敎谕范正笏修
  崇圣祠尊经阁
  凤阳府
  凤阳府儒学在谯楼西云济街明洪武十八年置国子监十九年改为府学景泰间知府仲闵修之成化间知府章鋭重修规制毕备治十三年知府孟俊增缮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崇祯四年灾六年知府徐四荫重建
  大成殿及堂庑斋房尊经阁名宦乡贤祠嵗久渐倾
  国朝康熙四年知府戴斌重修十八年凤庐道孙兰知府耿继志同知刘芳声各捐俸增修敎授汤原振董其事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州县学同】
  凤阳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初建治初知县潘永嘉修万厯三十年署县事通判李光前开云路玉带水四十一年知县万嗣达濬泮池
  国朝康熙九年户部分司图鼐詹惟圣敎谕岑兆旂捐赀重修二十一年知县丁耀祖敎谕项龙章训导张昊捐俸重建
  正殿两庑櫺星门二十五年知县李缙改建城内县署西偏
  临淮县儒学旧在县治西明洪武三年知县乐瓒始建二十七年徙建于府学旧基宣德间主簿萧本芳重修治间知府孟俊撤而新之嘉靖二十二年水灾学宫尽圮六年知县陈哲改天池宫旧址为学宫万厯十五年知县陈民性仍迁于县治西旧址二十五年知县薛芳重修旋燬二十三年知县贾应龙修葺
  国朝顺治六年为淮水冲没知县徐必进改建于曲阳门外书院旧址十八年署县事同知郭显功复迁
  正殿于崇儒坊旋遭水圮康熙九年署县盱眙县丞葛翊宸训导尤运昌改建于闻喜门外后知县魏宗衡募捐缮修二十三年知县陈宗建敎谕苏应秋又改建于南门外滋德坊四十七年知县王纮捐俸修葺并设义学
  怀逺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季燬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唐蔚敎谕王景章即故址创建成化十七年淮水涨溢学圮移建县治东荆山之麓正德七年提学御史黄如金知县李豫复移建今址嘉靖间知县徐玠任俊商承学王存敬庄祖谊相继修葺明末倾圮
  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县傅镇国敎谕申诒芳修之康熙十一年知县于鸿渐训导俞潜飞又捐修五十六年知县刘鉴捐俸重修邑人杨大勳助修两庑濬泮池建三桥其上雍正元年庠生宋暄于云路前建奎星阁
  定逺县儒学旧在县治西宋淳熙六年改建县治东南后燬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朱玉即旧址重建正统二年知县沈安修治间知县朱恭曾大有章泽相继修葺嘉靖三十三年知府高鹤捐修
  国朝顺治十一年知县高万仞训导谈志重修康熙三年知县徐杆捐俸加修二十年知县曲震重修
  大成殿
  虹县儒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三年知县乐徽建正统七年知县何诚迁于察院东汴河北万厯二十八年知县任愚迁于旧址之东后知县伍元正张凤翼相继修缮久渐圮坏
  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府章钦文知县龚起翚捐俸增修
  十六年知县彭翼宸复修
  寿州儒学唐宋并在州治东南元移州治西清淮坊明洪武二年知州夏侯显修正统七年知州惠理重修景泰间知州王长福重修成化间知州陈镒建尊经阁治间同知董豫辟学前地为贤路立泮宫坊正德间知州林僖大新之嘉靖十年知州粟永禄又新之后因水圯
  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州李大升捐俸助修康熙十八年学正荆拯何琴雅知州沈显贵相继修缮雍正十二年分设凤台县以学正专理寿州学事
  凤台县儒学与寿州共学以寿州训导理凤台学事
  宿州儒学在州治东元至元十一年知州左昺建元末兵废明洪武三年知州呉彦中即旧址重建正统初御史彭朂更新之成化间知州张黼修庙庑尊经阁建号舍及防讲亭万厯二十三年知州崔维岳增修明末頽坏
  国朝康熙十年知州吕云英捐修逾年竣工久渐倾圮
  五十三年摄州事同知张炯生重修
  灵璧县儒学在县治东元至元间县尹李良佑建后燬于兵明洪武二年知县穆政因元旧址重建正统二年提学御史彭朂知县吕琮增修成化后知县孔彦麒陈玉陈泰交相继修葺
  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县马骕重修雍正九年署县事俞
  珖修櫺星门泮池照壁左右宫墙
  颍州府
  颍州府儒学在府治南城内宋寳元元年蔡齐以户部侍郎出知颍州奏请立学许之始建于西湖上厯三百四十年至明洪武十年大水学宫圮乃徙于今地正统间葺而新之成化间知州李溥重修后相继修葺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州县俱如之
  国朝顺治七年知州孙可成学正朱应升捐修康熙六年通判刘洪祚助修雍正十三年州陞为府以州学为府儒学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州县学同】
  阜阳县儒学与府共学以颍州复设训导改县学训导
  颍上县儒学旧在寿春门外元元綂二年县尹刘居敬建元季燬于兵明洪武四年知县车诚创建于县治东十八年县丞孔克畊重修成化十年御史郑节因学隙地拓而大之后知县李时仪曹琦魏颂廖自显先后修葺隆庆元年知县郁言槩移南数十丈万厯间知县黄兰芳何豸张大业相继修之
  国朝顺治十年知县鲍洪仁重修雍正八年知县张志
  亨重修
  大成殿及两庑明伦堂
  霍邱县儒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五年敎谕于达创建宣德五年知县严敬修成化间知县萧翀正嘉间邑人许诚许珠时旸余翊万厯间知县周佩武之望天启间知县邓英相继修葺
  国朝顺治九年知县管抒素增修康熙二年知县杨显
  德重修十一年知县姬之簋重修
  亳州儒学旧在州治东唐故址也宋庆厯间节度使夏竦重修元至元间监郡阿里海牙增建后燬明洪武三年知州张文弼因故基创建宣德十年知县陈温增修天顺六年知县邓昱建
  大成殿成化九年知县王瓘建明伦堂治十四年知州王沂以县改州恢拓其制正德十六年知州顔木因诸生议以学宫狭隘迁于州治西南即今地嘉靖二十七年知州张□建文明坊
  国朝康熙十九年知州唐协修
  大成殿五十八年知州苏灏重修雍正九年知州韩俊重修
  大成殿
  太和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五年知县马良因元旧址重建崇祯四年敎谕朱统鐼建尊经阁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陈虞化训导汪则大重修六十一年知县蒋培基重修雍正五年知县孙荫孙修
  崇圣祠六年知县张景谦修明伦堂九年知县马光学修
  大成殿
  防城县儒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四年县丞赵麟因元旧址重建正统后知县同蠡张本相继修葺治初县丞孟统修建防门斋庑嘉靖十四年知县王诚敎谕周麟大修之万厯十年知县吴一鸾加修天启四年知县张从容建尊经阁
  国朝顺治三年知县蒋録楚修十年知县田本沛敎谕汪作霖倡募重修康熙六年同知高之章修
  正殿八年知县竹緑猗重建防门十二年敎谕黄学勤训导施阶捐修两庑移泮池于櫺星门外泮池南建照壁四十五年敎谕梁逢吉又修
  滁州
  滁州儒学在州治东旧在子城内宋景祐间迁于此元大徳间重建【附】元吴澄记【滁州学正刘黙言滁学在城东偏滁水经其南宋季年安抚金之才修州城官廨修诸神祠亦新孔子庙其时滁迩边界日有警备于多事之际兴百役不数月俱告成率茍简取具距今才四十年余败壊而不可支奉训大夫徐侯守是州洁已爱人为政期年民懐其惠士服其善视庙屋不修礼器不中度同列议更之一日谒庙毕怃然曰滁为古名郡前守多名贤以文敎治民治民之本葢自吾夫子出天朝崇道兴学以昭化原今庙貌如此凡吾政人与尔学子安乎闻者莫不感奋输赀効力以先市良材命良工撤其旧而改作侯亲劝帅之经始于癸卯之夏落成于甲辰之秋庙四阿崇六仞有二南北五筵东西五筵两庑崇三仞有五寸东十有七楹其修十筵西亦如之门之崇如庑深丈有四尺广五寻有一尺东中西凡六扉列二十有四防左塾之室三右塾之室三外三门之楹六祭器以梓以陶古制也大尊山尊着尊朋参之为壶尊牺与壶钧象倍牺之数爵二十有九俎五十有四笾豆以十计簠簋以五计皆八罍洗各二篚七爵有玷笾尊有□罍及酌尊有勺诸用物称是此黙所职掌而得免于瘝旷繄侯之赐请记其事俾后有考期有嗣而修之者也澄观今之政者非昏墨以逐私图则茍且以逭公责夫孰知治之当务其知者不过精谨狱讼簿书间以为能夫孰知治之有本哉徐侯治政可称而知士学为重知圣道为尊知天朝敦敎厉俗之意不可不承宣也呜呼贤哉可谓知治之本矣侯之民滁之士其知学之本乎记诵以夸其赡辞章以逞其艳末也必也处内处外而有孝慈恭逊亷耻忠信之行明于人伦日用之显通于天道物理之防审于公私善利之机存其仁义礼智之心检其气血筋骸之身其静也中其动也和周于家国天下之务无施而不当退则有志有守进则有猷有为庻乎其可也若夫日讲圣师之书而不真知不实践于是数者无一焉则亦剽窃训诂涉猎文义而已耳与彼记诵辞章之末何以异而岂侯之所望于滁之士者哉大德八年十二月朔记】明洪武三年增修永乐初增建庙庑堂斋桥门射圃咸备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后歴加修葺
  国朝顺治十八年督学王同春命知州甯鸣玉建尊经阁康熙二年学正尹调羮重修殿庑十六年知州赵淸贞建
  大成殿二十年又同训导汤调鼎各捐俸建明伦堂奎星阁二十二年知州王锡魁修建尊经阁雍正五年知州赵良堉又修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全椒县儒学旧在县南宋崇宁间县令王俞卜地于县治东明洪武间重建永乐后知县马继祖张碧等修之正德七年提学御史王如金以学基湫隘改卜于襄河北旧白云庵地命知县潘倧迁建焉隆庆五年建尊经阁【附】明王廷干记【全椒之黉左隅伏而迩者城其县楼橹之乃益嵸嵸起堪舆家弗是利也佥曰左之墟可楼地滨河易于泻非厚厥基弗楼隆庆丁卯余邑侯翔张学谕秉铎议台之不果辛未冬则严侯来也诣黉谒览叹曰是不可尊经阁乎请之抚军督学使者佥曰可侯于是首捐俸若干金而学训顔节张滂典史郁敬暨邑中荐绅学彦居民蔑不有腆出也曰赀奚手则择耆民贮焉而诸生鲁时行金惟精杨崇等督工旦暮以之计竣事凡五阅月下台上楼榱桷修修甃堞道遒重檐囘槛枚如翼如南山左罗大河外流望者心竦登者神游然而帑无铢损农无晷稽民懽而募工嘻而趋丁丁登登不日成之是严侯之绩也或问泾川王子曰具形者伪存心者真经尊之心奚其阁名王子曰子谓尊经于心似也然而古之人奚刻之铭奚书之绅书绅刻铭存识焉耳矣夫无形者心也有象者物也无形者易忘有象者恒识也是故不有过阙里入太庙而肃然凛然者乎夫肃然凛然者心也至阙里太庙而后动者象触之也诸生之业于黉也不有触之象而动之心者乎于是乎懦者过之攘臂奋兴昩者过之低垂绎沈阐厥义名不肖者过之惭畔厥经忝尔青衿将面为之赤而行为之逡也若是则尊经者固尊以心者之铭与绅哉或问严侯王子曰循吏哉严乎何以知之曰以尊经阁知之夫尊经敎之程也敎士宦之首也文翁之所以化蜀者用是道也故曰循吏哉严乎王子之游淮上过椒也则兹阁之上梁日也侯偕王子登焉而椒士夫之丐王子文也德侯也】年久学圮
  国朝顺治六年提学李嵩阳命知县赵鼎立重修康熙七年两庑圮知县蓝学鉴重修二十一年知县王作舟敎谕施曾训导朱绂各捐俸修葺雍正三年知州朱尔融知县汪兆熊修
  正殿明伦堂十年知县丁铭修
  崇圣祠
  来安县儒学宋崇宁初县令魏渊博建于县东南隅建炎后燬元前至元三十年县尹徐荣重建至正七年县尹蒋居仁辟而新之元末兵燬明洪武十四年重建永乐至正德知县徐仕禄赵礼主簿张铠知县王驯相继重修嘉靖三十六年知县魏大用易櫺星门石柱隆庆间知县刘正亨辟青云路建青云楼万厯二十年敎谕史载道建尊经阁
  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乔嵩敎谕朱端邑绅周蔚周濓等重建 正殿及两庑知州王赐魁助成之雍正八年知县伍斯璸重修
  和州
  和州儒学旧在横江门外宋开禧中安抚耿与义重修元末燬于兵明洪武初迁州治东南隅叅军郭景祥知州张纯诚重建永乐初吏目张良兴改造明伦堂宣德中知州黄恕同知苏绅董锡相继修葺正德中知州孔公才建尊经阁嘉靖初知州易鸾成之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县如之后判官王朝用改迁于百福寺万厯间知州郭继芳复迁故地建文峯塔于巽方【附】明焦竑记【和州古歴阳东与采石画中流为水疆总江淮水陆之冲为姑孰金陵之蔽葢南北间一都防也峯峦绵亘雄踞西北亭亭如玉圭然民生其间者率刚劲而果决淳质而俭约其土风之美如此明兴高皇帝由滁阳拔和城跨有江东混一寰宇不五载而大业成焉迄今公若侯而下砺山带河载于盟府者且五百余人皆和之产也高皇帝投戈讲艺辙以兴学育才为先而和去京师不百里乃二百年以来学宫湫隘弗称明天子作人至意州大夫冯侯始谋迁之先后经营未有成绩嵗壬辰曽侯至毅然以为已任凡百厝置务竟厥功于是故者饰□者兴士由此感奋于学不劝而力莫不曰侯之有造于我也学正李春茂训导李一本冯三元岑东曙因相率而请记于予予惟国之建学将畜材以待用也然而非文致太平武龛乱畧恶得为材成周以三物造士维时士于三德既已涵泳其要而究极其指归迨于行谊之醇备艺术之优嫺又兼有而时出之尝观其论士虑囚一出于学师行而受成反而献馘靡不于是则为敎之备可知也近世士靡实用为文者以呻吟呫哔自多谈兵者以跃马挽彊为务其名甚美而试之鲜效夫三德六艺六行人心所自有而行之又不难顾自秦汉以下衰防绌塞空见于载籍之文而莫或振起者患无其志耳记曰勇敢强有力者天下无事则用之于礼义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胜战胜则无敌礼义则顺治顺治无敌此得士之效也国初首建义旗和之豪俊蒸蒸然勒竹帛而乘鼎彜亦云盛矣至于向所称三物者非索之外也乃能黾勉于所难而不能反求其所易则士风之刚劲果决者无乃不善用之邪蜀至僻逺文翁修起学宫于成都亲自饬励至经明行修比于齐鲁况和为首善之地得曽侯焉兴作诱进之异日者真材辈出施泽于堂皇之上服冕搢笏令氓庻安而奸宄息必自今始矣诗曰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又曰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夫修泮宫而遽及于服淮夷狄东南以见文德武功非二道也故予述国初人材之盛以属望于多士如此曽侯名克唯湖广襄阳人其善政不可殚书而此其一云】崇祯间燬知州左瑛复新之
  国朝顺治初知州卢汝□择州同知旧署益以废卫之半改建新学后复倾頽康熙中知州夏伟倡修学正羊世泽董其成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县学同】
  含山县儒学旧在崇儒坊东宋崇宁初始建元至正初县尹荣克让重修后燬于兵明洪武十四年知县王均美因旧基重建成化间邑民朱清捐葺之嘉靖二十八年知县叶继善以城南安国寺基可建学遂迁焉万厯元年袁伯钥修葺崇祯间燬知县朱多鲲重修建之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黄鼐捐募重修康熙二年知县范贞鼎新尊经阁四十九年邑人募修 正殿五十一年邑人陶飇捐修启圣祠雍正六年邑人张觉斯张同重墁
  正殿七年邑人唐纮等重修学后围墙
  广德州
  广德州儒学宋天圣中司理范仲淹建于州治北治平中钱公辅迁于州东南隅即今地后燬于兵绍兴初知广德军洪兴祖重葺元时知广德路偰文质扩而新之明洪武二年同知赵有庆重建庙庑堂斋咸备永乐九年知州杨瀚廓旧址凿学河成化十年知州周瑛迁明伦堂筑万桂山治二年知州辛礼易民田为学河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县如之万厯十五年知州陆长庚增凿河之南缭垣曲槛后知州段猷显徧植桃李于上
  国朝顺治七年操抚李日芃兵备道袁仲魁捐俸重修至十一年学正黄如馨训导淩质竣工康熙六年知州杨苞重修学正荆振董其事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县学同】
  建平县儒学旧在县东门外河堤北岸宋初屡经兵燹后圯于水淳熙初县尉赵善兴重建元大德间燬明洪武间知县宋礼重建正统时知县李观修葺治时堤决学废正德间署县判官况照重修嘉靖末圮知县林应彩迁于县东南后知县钟振增葺之万厯二十六年知县朱之楫复迁堤北原所未几水溢垣圮四十二年知州张嗣诚知县向萼辉仍迁城内即今地崇祯间敎谕邓京里人史大典增建明末燬于兵
  国朝顺治六年诸生史象先捐修康熙四年知县李景爃复建防门櫺星门后知县张顾行茅成凤继修雍正六年知县衞廷朴重修
  六安州
  六安州儒学在州治东北始建于元大德初至元间知州王大有成之明洪武三年知州薛敬重建王成继之规制乃备后知州陆瑜游璧何胜包洪益金山李衮相继增修嘉靖初知府徐璿更新之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县如之后知州邵德久同知邓向荣修明伦堂欧阳德开泮池唐可封建门外石坊万厯间知州杨际防李懋桧同知刘垓先后修治明季燬于兵
  国朝顺治三年安庐道赵振业捐俸属学正凃廷楹加
  葺
  文庙及明伦堂康熙三年学正刘炎建启圣祠二十一年知州陈恭捐俸重建两庑学正孙谦训导光宏贲募建学门官舍三十年学正朱廷容倡修邑人魏世忠董其事四十九年重修
  大成殿明伦堂雍正八年学正吴云珧重修两庑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英山县儒学在县治西北元至元间县尹段朝立创建后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县朱陵重建九年隋斌踵成之宣德末知县贺完重修嘉靖八年叶邦荣迁学于县治东三十四年李凤复迁于西隆庆间知县叶世行敎谕漆星增葺天启三年知县杨世禄改迁于北门外后署县事丁立表又改建北城内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陈震先李澍修葺二十三年知县刘五珑敎谕周璠训导甯擢建东西两庑櫺星门四十年知县林弼敎谕吴之騄改迁于北门鸡鸣山以旧学宫为文昌祠
  霍山县儒学在县治东明治八年知县崔中始立学吴霖相继营建正德时知县王坊重加规画嘉靖十三年知县欧绍説州判林应麒重修万厯十六年知县陈维翰迁于河北三十九年知县黄守经复迁于旧址明季燬
  国朝顺治十年知县栾元魁重建庙堂楼阁廊庑门坊俱备泮水名跃龙池濬学西城河二百余丈以通水脉雍正七年知县徐天德重修
  泗州
  泗州儒学旧在州治西元至治中州守李守中因旧址剙建明永乐中重修成化十七年知州言芳改建知州娄鉴踵成之正德末知州汪应轸大增修葺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县如之万厯二十二年颍道李骥千捐修殿庑斋祠墀廊门墙构造一新
  国朝顺治六年大水学宫半圮十一年尊经阁灾康熙十一年雷震櫺星门十八年又水二十二年知州莫之翰始择州城外堤上改建新学泗堤前后皆培土筑之二十四年州城湮于水寄治盱眙县今学宫在县龟山之麓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天长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元季兵燬明洪武四年县丞严植建于县前十五年知县刘道源迁于县城东隅正綂后知县周安王哲郑仁宪敎谕吾翕知县胡大有邵时敏杨子龙先后修葺万厯二十四年知县徐文光迁于南仓三十年敎谕陈以姬善形家言复迁于故地崇祯初渐倾圮知县臧太初敎谕邝昭重建明伦堂修
  大成殿及两庑
  国朝康熙三年知县江映鲲敎谕张希哲训导吕光盛
  重修五十二年知县潘兆遴重修
  盱眙县儒学宋时在县治西后因兵废元泰定间徙县治于山城学徙于玻瓈门明洪武三年仍旧址重建嘉靖万厯间修葺
  国朝康熙二年知县李时茂修之十六年敎谕马士芳重修二十四年知县胡应麟建尊经阁移筑泮池四十八年署县事胡隆署学事方世宏重修
  大成殿六十一年敎谕韩履曾训导吴凤翔重修崇圣祠及两庑
  五河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元至大间徙县治西北明洪武三年修建嘉靖间河溢倾圮十五年知县萧文明迁于浍河北天启七年知县陈善学又迁于浍滨崇祯十六年知县王师保又迁于城西鸣凤冈建文峯塔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李云景重修建明伦堂尊经阁

  江南通志卷八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
  学校志
  书院
  江宁府
  江宁府书院在上元县治北旧为钱厰地
  国朝雍正二年总督查弼纳建顔曰钟山书院檄选通省士子肄业其中延师敎训月给廪饩
  世宗宪皇帝
  御书敦崇实学扁额赐之十年奉
  防省会建立书院
  赐帑金一千两复加葺治凡门二层堂二进楼二层两旁斋舍百余间以帑金置田兼支存公银两为士子膏火资使朝夕讲诵以期成德达材
  明道书院在江宁府镇淮桥东北宋淳熙初留守刘珙以程子颢尝为上元簿祀之学宫嘉定间改
  筑新祠淳祐间郡守吴渊依白鹿洞创建理宗赐明道书院额元圮明嘉靖初御史卢焕即今址为书院祀程子其中嵗久复倾
  国朝康熙六年知府陈开虞同推官谢铨倡修复旧制南轩书院在府城天禧寺方丈后本宋张栻讲习之地真德秀建祠祀焉至元中迁于城东大德元年重建旧地今圮
  文昌书院在江宁府学成贤街原国子监文昌阁也明万厯间助敎许令典创建
  国朝顺治十七年学博朱谟同学生白梦鼎等重修建坊申请额曰文昌书院以为读书讲学之所崇正书院在府治北淸凉寺东明嘉靖间督学耿定向建并有学田后无考
  新泉书院在府治长安街明嘉靖间礼部侍郎湛若水建置田数顷以延四方之士后圮
  江东书院在府治盐仓街元郡人王进德创建南临秦淮吴澄尝于其中讲授从受业者甚众泰定元年定额曰江东书院今无存
  昭文书院在江宁县湖孰镇梁萧统宴游之地有东湖读书台宋咸淳中方拱辰扁曰昭文精舍元至元中定额昭文书院今无存
  白马书院在江浦县东门外白马寺左明知县李维樾讲学处今废门额尚存
  新江书院在江浦县南门外祀明庄防南京礼部尚书湛若水建为文会之所
  虹桥书院在府卢妃巷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督院于成龙建檄上下江知名士
  肄业其中一时称盛
  苏州府
  苏州府书院在府学尊经阁后
  国朝康熙五十三年巡抚张伯行建为士子肄业之所崇祀朱子其中顔曰紫阳书院【附】张伯行记【文学盛于东南自古然矣葢自延陵季子聘鲁观乐辨六代升降之繇了如指掌及言氏受业于圣门而论者以为南方之学得其精华厥后文物声名甲于海内英才蔚兴代有其人彬彬乎久称极盛我】
  【皇上御极五十二年中间以文章大魁天下者三吴之士居大半而台衡硕望侍从清班賛太平而襄盛治者继踵而起此固沐浴乎先王之流风余韵而孰非】
  【圣朝礼乐敎化之所渐摩也不佞忝膺简命抚临兹土数载于兹夙夜兢兢方惧无以宣上德而达下情窃自念弇陋不文株守章句无能从诸君子后窥观文学之藩篱顾幸生大道昌明之会仰见我皇上学术渊源于二帝三王孔曾思孟之道靡不兼综条贯复加意表章濓洛鬬闽数大儒尤以朱子为集诸儒之大成而升之于十哲之列】
  【圣明特见诚前古后今之所莫及也昔圣门四科文学居一当时游夏二子已不能无少异同及至后世尊徳性道问学两家分门几成聚讼而朱子之道迭明迭晦于五百年之间惟我】
  【皇上躬行心得独深信朱子之道钦定紫阳全书以敎天下万世朱子之道明即二帝三王孔会思孟之道无不明矣然则学者之所以为学敎者之所以为敎其可不以紫阳为宗乎哉不佞窃以三呉文学渊防先贤风化于今犹有存者而后进传习杂而不贯或务华而离其实或求精而入于虚所谓文学者殆非圣门之文学也故乐与多士恪遵】
  【圣敎讲明朱子之道而身体之此紫阳书院之建所以不能已也乃经之营之地度于学宫之旁材取于僧庐之毁工成于农隙之余中为崇祀紫阳夫子之堂而旁为诸生讲学藏修之舍庖廪湢浴靡不毕具经始于癸巳之冬落成于甲午之春塈茨丹雘翼翼严严诸生来学于其中者亦知所以为学之方乎夫武城蕞尔下邑耳子游以礼乐为敎而弦歌之声溢于境内至动圣师莞尔之喜余于是知学道之为益大哉况今圣天子建中和之极明礼乐以淑人心而三吴文学之盛又非他州所可比诸生其可不仰追先贤而以学道为务夫宣扬敎化以仰佐】
  【皇上成人材厚风俗至意者不佞事也因纪书院建立之由而推明其意以谂学者】雍正二年江苏布政使鄂尔泰重为修葺增廓其制征七郡之士诵其中间以政暇聚于春风亭亲与唱和士风一时振起刻有南邦黎献集二种【一制义一古文诗赋】鄂陞任后士庻于书院旁构堂顔为西林氏讲学处十年奉
  防建立书院即于此重加整理书院中旧有田三百亩钦赐帑金一千两置田以资膏火为永久计
  学道书院初在府城东北隅宋元旧址皆废明嘉靖二年知府胡缵宗因景德寺改作书院以祀言子后为讲堂堂后为歌楼两庑各五十楹扁曰东南邹鲁后改为督粮道署迁书院于社学
  文正书院在府雍熙寺后宋咸淳间郡守潜説友立祠以祀范仲淹元至正六年总管吴秉彜改祠为书院举其族之嫡嗣奉祀明成化间重修
  国朝两江总督范承勳大为修整建先忧后乐石坊于
  门外
  鹤山书院在府南宫坊内宋参知政事魏了翁之赐第也理宗亲书鹤山书院四字题额明嘉靖九年知府李显移建书院于巡抚行台之左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巡抚汤斌捐俸重修
  金乡书院在府西市坊内宋赠澹台子羽为金乡侯故名嘉靖二年知府胡缵宗建有正大堂分翼左右庑庭中有两亭万厯初圮崇祯九年巡抚张国维复建
  澹台书院在长洲县尹山巅宋尹焞读书之所明练廪设义塾其中后圮
  国朝康熙中里绅彭定求疏募重建雍正初落成和靖书院在长洲县界宋尹焞读书虎邱西庵题斋曰三畏端平二年胡淳曹豳奏立书院以祀焞后圮嘉靖初知府胡缵宗以龙兴寺复改为书院甫里书院在长洲县治东唐陆龟防故宅元元统二年裔孙德源请以已赀建书院设山长主敎事后圮
  玉峯书院在昆山县马鞍山南麓先儒状元衞泾藏修于此赵孟頫书额
  文学书院初在常熟县醋库桥东元至顺间巨室曹善诚建以祀子游辟讲堂设师弟子员而额之曰文学书院至正末燬于兵明宣德元年知县郭世南改建于儒学西巡抚周忱更其名曰学道寻又圮嘉靖时知县王杲改建虞山麓西北与墓近表曰南方精华【附】瞿景淳记【永嘉王公治常熟之二年乙丑政修民和百废具兴学宫之左有吴公祠公既展谒因叹曰嗟乎兹固先贤吴公之乡也国家方以文学造士今仅有祠而书院不立造士之制无乃缺诸且嵩阳岳麓类有书院矧兹为吴公之郷而独缺焉固有司之事也乃相地于邑治之西得废圃一区介两宪院间西枕山麓顾瞻则吴公之墓在焉公曰可矣乃白之按院温公温公极是之首发赎锾若干助其役公乃度基址计丈尺具材用卜日兴工其地南阻民居乃东辟为书院门门内稍虚其南为垣途北折为门表曰南方精华言南方学肇吴公也门内为池树以棹楔表曰洙泗渊源言吴公之道本洙泗也又进为学道堂揭示遗训俾士民知所兴也堂北为祠门中建祠宇旁翼以亭自非瞻礼门不轻启明有敬也堂之左右稍北则对立书楼稍南则对立号舍各蔽以墙出入有门升降有阶士之肄业其中而升堂问难者有过廊冀士或得霑时雨之敎也既成以复温公且其图示余俾余记之余浅陋何能为役然余有感焉自吴公兴起斯文俾吾滨海之民皆获与知夫子之道诵之声与邹鲁并真有大造于学者吴公故有専祠然仅容俎豆而不足以聚生徒则崇敎之道未备也今书院之立奉祀有祠讲道有堂藏书有楼肄业有舍规制宏敞真足以报呉公之德而慰吾人景行之思矣余独念今之以文学名者或有异于吴公也吴公之在孔门进退以礼深达先王制礼之防一时若曾子子夏咸推之试用于武城弦歌之风洋洋焉夫子至为莞尔而笑吴公之文学葢笃其实非徒饰空言者也若今之以文学名者徒饰空言为千禄之资耳无乃有异于吴公乎夫宗其道则思祀其人者吾人之情也传其学必思笃其实者吾人之分也世有豪杰之士必有不安于科举之习而以操履为重者矧至吴公之乡而依其门墙可徒浮华是竞以忝吴公乎是可以省矣不然吾邑固有学校岂不足以造士而司敎化者必勤勤于书院之立哉是役也成于王公而温公实主之温公宪体振肃事之害财者虽小必革独善王公此役首助成之其表章名德风励人心可想见焉王公复济以精敏役兴而民不知劳事节而民不知费使千年旷典新于一旦葢均可书云】万厯三十四年知县耿橘重新之更名虞山书院构歌楼天启中魏珰毁之崇祯六年后裔言福言恂如请于知县杨鼎熙重建
  国朝康熙中粮道马逸姿修
  养贤书院在常熟县学明伦堂西
  国朝康熙四年督粮道参政卢綋海防同知鲁超特设
  讲学知县李璞捐建
  虞溪书院明治间知县计宗道建于常熟县阜成门外殿桥西以祀虞仲顔其堂曰让德
  松江府
  九峯书院初在府治西北宋时邑人衞谦建后赵骥以宋李纲生于华亭因祀纲于此明正德十一年同知侯自明奉提学张鳌山檄改建于谷阳门西
  西湖书院在府治西南元元贞元年知府张之翰建大德间里人邵天骥重建元统二年知府申秉礼重修迁姚氏义塾其中以便来学一时生徒甚盛至正中废后为西湖道院今不存【附】明张鼐与当事兴复书院书【自古王教之成也崇本而易其末导晦而复之明为之立学校义塾书院时告之以圣贤之路而兴起其仁义之心故夫书院之设羣荐绅父老子弟而嵗日月为之防迎四方之高贤达士登讲者之席质疑辨难以明其敎习雍容登进主客揖让之仪以和其气穷性命精防推广天地万物以为国家之用故讲习熟而型摹立心性开而志气振其于民皆有赧然油然而不忍自甘于淫放者松泽国也地洳而人柔善下无有卓然强立肩道之重者则书院之兴起何可少哉今党庠之间羣弟子而官师训之荐绅不入席也里社父老不与闻也逺方之高贤达士未尝临而问也声偶帖括鄙俚之言薰人之心此人物之所以益下也愿明公设书院一路以讲习型摹之松之书院如九峯西湖皆可考顾九峯地嚣而不可复西湖之址一名各水沿西郭而南地莽芜而汚邪洄曲羣本耸植尚存环碧泳波之遗意此为一郡融结之地而闻旷无用同于栎社复而创之易为力也明公以理学名世建节南土而吾松僻壤一隅不获见德化之盛观礼乐道德之原是亦明公所恻隐也夫射之于广汉也一人焉树之招则众逐而善射出矣此树招者力也望洋而济见舣舟焉而人竞渡矣操舟者益于济也夫王敎之成亦若此矣伏惟明公兴复书院广讲习敦摹式推广郡县荐绅之美意以慰父老子弟喁喁之望仁泽浃乎肌肤德敎乎海隅明公之恩施与圣泽俱不朽风俗幸甚】
  扶风书院在府治东百歩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郡绅王广心许缵曾等建知府鲁超延敎授陆在新开讲于此今为节妇祠
  仰高书院在上海县学南明正德时知县郑洛书建仰高祠以祀名宦乡贤后别作祠于学遂改为书院
  孔宅书院在靑浦县北旧有孔子庙宋时因其地立书院以养士元初为寺僧所据至正时复还书院置山长主之里人章弼重修
  常州府
  道南书院在府朝京门内宋杨时尝监本州市易务因讲道焉绍兴初知府黄灏始立祠祀之寻燬于兵明正统间知府叶蓁即西山公馆塑公像与苏轼合祀名二贤祠正德十四年徙毘陵驿于朝京门外知府陈实即驿址建道南书院延给事毛宪讲学其中士子云集嘉靖间改为兵备道署延陵书院一在府城双桂坊季子祠西
  国朝康熙十年布政慕天顔知府骆钟麟就祠侧地建书院【附】魏禧记【常州为古延陵地吴季子所封邑故郡县季子遗庙最多旧志有延陵书院故址不可攷葢其废而不兴者不知几百年矣嵗辛亥郡太守骆公钟麟慨然以风敎为己任有意兴复之而延陵裔孙武进诸生发祥鬻产以谋建造于是就郡城双桂里季子祠西偏之废址创复古延陵书院太守时与郡邑大夫士讲学其中未几太守以忧去而新太守纪公尧典复振兴其事讲习如旧时常州为古今人文之薮倡明道学者代有其人书院之设自南宋周伯忱先生至明孙文介张清惠凡四五建至于今废坠者数十年一旦得贤有司起而举之常之大夫士观感兴起彬彬乎道德之林矣书院凡为庑为堂为室若干区地广若干畞作于某嵗月落成于某嵗月发祥竭力经营之宜兴邵赞协图之禧来客兹土得交常之贤人君子而不以禧为不文命为记勒诸石禧固谢不获于是拜手而言曰昔孔圣以学之不讲为吾忧而兑之大象曰君子以朋友讲习自宋之小人以伪学诬君子始有讲学之禁禧尝以为讲学之人有不尽出于君子者而攻讲学之人则断未有不出于小人自宋以来可见矣然汉唐之党祸君子与小人相攻也至雒蜀之党分而君子与君子相攻矣雒蜀之争是君子之讲学与君子之不讲学者相攻也至朱陆之党分近日程朱阳明之説异而君子之讲学与讲学者相攻矣呜呼不有君子其流弊抑又何所防也易曰殊途而同归为学者各有所得力之处要归于圣贤之道而已是故弊有所必救则殷周损益虽圣人之制可以改其未善理有所合则诸子百家之言未尝不可以发明圣人之经若执一自用是此非彼始以相长之义而成相胜之气以径路之殊成门户之异则已之偏私胶固与小人之怙势专利者其间不能以寸顾哓哓然曰吾讲圣人之学也是何异于之楚而北其辙哉吾知诸君子之必不出于是也夫正其身以率物虚心以受人将天下之忮求自消况一堂之上乎禧庸劣于讲学之堂不足以供粪除之役今因诸君子之请而妄述所闻于师友者以附记事之后是虽不能辞道聴涂説之罪或庻几备曚瞍之箴颂云尔是为记】一在江阴县顺化坊旧为公馆明成化间知县谢廷桂建嘉靖间知县李元阳重修设季子位以祀之聚学者肄业其中今废东林书院在金匮县城东宋阳时讲学处久圮明成化间邑人邵寳建书院于泰伯渎上以讲学【附】王守仁记【东林书院者宋杨龟山先生讲学之所也龟山没其地化为僧区而其学亦遂沦于训诂词章者且四百年成化间今少司徒泉斋邵先生以举子复聚徒讲学于其间先生既仕而址复荒属于邑之华氏华氏先生之门人也以先生之故仍让其地为书院用昭先生之迹而复龟山之旧先生则自述其废兴而以记属之某当是时辽阳高君文豸方来令兹邑闻其事谓表明贤人君子之迹以风励士习此吾有司之责而顾以勤诸生则谓之何爰笔其所备而亦遣人来请呜呼物之废兴厥有成数矣而亦存乎其人夫龟山没使有若先生者相继讲明其间则龟山之学邑之人将必有传者岂遂沦于训诂词章而莫之挽当时从龟山游不无人矣使有若华氏者相继修葺之纵其学未即大明其间必有溯流以穷源者亦何沦没废置之久又使某时有司若高君者以风励士习为己任书院必不至于頽圮又何至化为浮屠之室而荡为草莽之墟乎是三者皆宜书之以训后若夫龟山之学得之程氏上接孔孟而下启罗李晦庵统绪相承断无可疑先生乐易谦虚德器溶然不见喜怒人之悦而从之若百谷之趋大川论者以为有龟山之风非有得于其学宜莫能之然而世之宗先生者或以其文翰之工或以其学术之邃或以其政事之良先生之心其殆未以是足也从先生游者其以予言而求先生之心以先生之心而求龟山之学信乎书院之复不为虚矣书院在泰伯渎之上东望梅村二十里而遥周泰伯之所从逃也方华氏之让地为县乡之人与其同门之士争相趋事若耻于后泰伯之遗风尚有存焉特世无若先生者以倡之耳是亦不可以无书】久之又圯万厯间邑人顾宪成复建于今地高攀龙继之天启五年为魏珰所毁
  国朝康熙中巡抚汤斌复营建巡抚宋荦成之【附】熊赐履重修东林书院记【东林宋儒杨龟山先生论学处也明神庙时梁溪顾泾阳高景逸二先生倡道东南遂因其旧址构为书院偕同志讲肄其中四方之士多归之于是东林之名满天下天启中魏珰煽虐大诛戮海内正人特指东林为党籍书院以燬及珰败有防修复而多事之余倾圮如故仅道南一祠頽然凉烟衰草间而已今】
  【天子隆重师儒崇奬道术近 特允言官请令直省营建书院为士子观摩地于是景逸先生之从孙节培集里中戚友申请于有司庀材鸠工广行购募越朞月而落成讲堂学舍规制悉备诸生以时诵习不异曩时节培乃走书至金陵属余为文以纪其事夫学也者学为圣学为贤也讲也者讲明所以为圣为贤之理俾知所从事也因其迹以考其心岂非宇宙之常经人生之切务而君师天下者之所乐闻而亟许之者乎乃或者从而嫉恶之至设为厉禁焉呜呼此果何为者也粤自削迹伐木而后吾党之祸一见于宋绍圣再见于庆元嘉泰之间迨至前代熹宗之世而其祸弥烈矣虽然抚今追昔反而内求吾党亦当有分任其咎者葢小人之忌害君子也非必有深怨积恨誓不可并生于天地之间者也惟是平居立身制行殊途背驰不啻薰莸氷炭之不相入而所为君子其人者则又待之甚严絶之太过致若辈无地以自容又不幸吾党之声誉日隆交游日众一时标榜附和之子或未免名实违首尾衡决遂未足以服若辈之心而适予以可攻可议之衅此同文党锢之狱小人每悍然为之而畧无所顾也然则讲学一事顾可以终废乎是葢有道矣方今泰运方亨宇内坛席之盛蒸蒸蔚起呜呼此诚斯道昌明之一大机防也则愿吾党有志之士以黙识为真修以笃行为至敎勿口舌轧击以矜能勿意见纷挐以长傲尊贤客众嘉善矜愚偕游于大道为公之世而絶无所为怙已凌人之弊开当世以雌黄之端此则国家化民移俗之至意而亦从古圣贤开物成务之】
  【极功也操斯衞也以往将讲学二字永为千古美谈东林名胜直与天壤并存可矣余生也晚尝从先世遗书与闻梁溪之绪论兹幸逢是役之竣也为之盱衡往事因着为反躬刻责之言以自勉励且为吾党劝也吾党亦有以许之否】汤斌批请续祀道南呈词【东林书院龟山先生讲学地故当时从祀皆其门人相传即忠定南轩象山慈湖之贤犹加厘正葢先儒之慎如此顾高诸先生皆兴复东林同堂讲习其祀于东林固宜天崇以后号东林者几遍天下其间直节清修力排阉防扶植纲常者皆可与顾高诸先生争烈然此可谓之东林党人而与书院无与也若尽举当年号东林君子者而入之恐道南俎豆无地可容而其间或有名实不相副者亦无辞以拒之矣为今日计当仿前人厘正忠定诸先生遗意而为之亦绍述前贤之一端也且游此地者要当讲求龟山端文忠宪之学想见当日林下寂寞真修黙证而不必于诸先生之应入应出纷纷聚讼以启门户之争可也仰县抄送书院仍具文报查缴】
  二泉书院在无锡惠山寺右明正德间邵寳建有野桥云阶海天亭易台超然堂
  国朝顺治间按察使蔡献臣提学张能鳞先后捐赀修
  造
  东坡书院在宜兴县蜀山明治间建后圮
  国朝康熙三十七年道士蒋普葺而新之
  明道书院在宜兴县城东隅周孝侯墓左明万厯间太仆史孟麟讲学其地知县喻致知倡建书院为士绅讲习之所巡抚周孔敎题曰明道名贤学士云集与东林相辉映后圮
  澄江书院在江阴县布政坊巷西南元至正中里人蔡以忠以别业立义塾事闻于上赐额曰澄江书院设山长其讲防之所曰德义堂后圮其遗址今为闗壮缪祠
  马洲书院在靖江县南门外明知县陈函辉建集诸生防课于中
  镇江府
  淮海书院初在北固山凤凰池宋淳熙中太常少卿龚基先创建宋理宗御书四字赐为额元至元中为甘露寺所并元贞元年敎授黄一龙重建于儒林里明初并入县学崇祯十四年知府郑一岳创建于故址改名香山书院
  国朝顺治五年知府赵士冕增修楼舍更其名曰三山
  书院十一年以后改为驻镇军府
  淸风书院在丹徒县寿邱山宋范仲淹读书处明正德十五年知县李东即其地建书院今圮杏坛书院在丹徒县寿邱山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张晋创建缭垣植杏数百株使
  诸生居之后圮
  茅山书院在金坛县茅山宋天圣中侯仲逸创建敎授生徒知府事王随奏给田三顷充书院用后为崇禧观所并端平中再建于三角山寻圮淳祐中郡守王埜复之未几又圮咸淳七年更建于顾龙山今改为圆通庵
  淮安府
  仰止书院在府城东南名臣祠内明正德十一年提学张鳌山建
  忠孝书院在府城东门外旧为尼寺明正德十四年巡按成英毁之建书院以祀宋徐绩陆秀夫设六馆以肄多士
  志道书院在府学南明万厯中推官曹于汴建正学书院在盐城县治北明嘉靖十七年县丞胡鳌创建有文会堂燕居堂歌鹿堂东西号舍后为叅将府
  崇正书院在淸河县明隆庆五年知县张性诚以如意庵改建书院立号舍二十间置斋长二人领袖诸生中有讲堂买地为园以资膏火天启间圮临川书院在淸河县渔沟镇距县四十里
  国朝康熙三十二年知县管钜以渔沟士民辐凑子弟多向学思造就之乃建书院令就学焉
  扬州府
  甘泉书院在府东门外天宁寺东明嘉靖间湛若水过扬讲学于此后御史朱廷立知府易瓒为建书院御史闻人铨徐九臯知府侯秩增修
  资政书院在府治东隅明成化间知府王恕建以敎郡邑学弟子治间知府冯忠重修今圮维扬书院在府西门内仰止坊明嘉靖间盐使雷应龙建万厯间盐使彭端吾修崇祯间盐使杨某重葺令师儒讲肄其中
  安定书院一在江都县治东南三元坊
  国朝康熙元年盐使胡文学建以祀宋儒胡瑗一在泰州治东提举陈垓创于方洲泰山之间以祀胡瑗嵗久废成化间提学陈选塑像儒学中娄谦迁于小西湖上治五年泮官方岳移今地有祀堂三间经义治事二斋嘉靖间知府王臣重建
  徐州府
  彭东书院在府城东北隅明嘉靖二十五年副使王梴建为诸生讲读之所今圮
  彭西书院在府城西南隅即旧武学明嘉靖六年副使赵春建为武生居业之所二十五年副使王梴复拓之改为彭西书院今圮
  养正书院在府吕梁分司之南明嘉靖三十五年主事王应时因旧社仓拓之为书院有育德堂左右翼书屋后为居学轩徐邳之士咸肄业于此今圮
  龙峯书院在砀山县明万厯元年知县王廷卿剏建为诸生居业地有天语亭瑞麦亭
  凌云书院在宿迁县治南明万厯三年知县喻文伟建中为明德堂后为静思轩左右日新时习二斋集诸生会文其中
  桂林书院在睢宁县治后
  国朝康熙五十七年知县刘如宴作义学于城隍庙西监生王讷捐今地建书院为课士之所而以义学地立院
  太仓州
  明德书院在嘉定县学宫左明万厯三十二年知县韩浚建置田三百亩天启四年毁为劝农公署崇祯初复改书院今圮
  安庆府
  安庆府书院在府儒学内自 文庙明伦堂以东皆其地也
  国朝顺治九年操抚李日芃创建顔曰培原书院康熙十年巡抚靳辅命知府姚琅兴复书院命敎授庄名弼课士其中【附】靳辅记【书院之设何昉乎葢不忘乎洙泗之意而宗仰之不衰也然歴稽往牒创不一其人建不一其地于以一道同风扶进学业非不有頼而豫章为最着葢文成事业在天壤文章本理学而最有功于道统者则莫如提倡良知二字夫知或由于生或由于困或由于学而其终则归功于格致乃格物一篇已失其传而所补之章先儒犹有彻上彻下之论则继夫子而言知者诚莫如子舆氏之言良知为最当矣虽然大学一书言诚言正言明德中庸一书言率性言尽性言择善非皆求知之良乎非皆同功而一贯乎何以子舆氏独尊良知而文成公独提倡之也书云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命之之为性率之之谓道所以道原于天知本于性试向庸人而语之曰某也若何忠某也若何孝则闻者必征于色发于声而喜其为忠臣孝子也又语之曰某也若何不忠某也若何不孝则闻者又必征于色发于声而怒其不忠不孝也夫闻忠孝而喜闻不忠不孝而怒皆知也皆知之最良者也其意亦莫不诚也其心亦莫不正也则其德亦莫不明也其善亦莫不至也推此知而一贯无不贯也推此知而家国天下亦莫不齐治平也古人云不忘君谓之大臣不忘世不忘道谓之大儒亦皆谓知之不容已也昔刘元臣登进士不即就选乃受学于司马温公后乃得存诚之道所谓物物各具一实理人人各具一实心者即此良知是也惟实固良惟良必实耳皖城东旧有书院是操府李君培原所起也凡讲堂斋舍门庑号房规制亦宏整乃沿习既久旷废不振予自下车以来每恐不能体】
  【朝廷兴贤育才之意爰于簿书之暇召集生徒月有课日有讲告之七郡三州亦莫不举行亦既骎骎乎文防辅仁矣然衡文之际每励师儒以伦常之道切实之义而推原于诚意正心以引发其良知爰更着其説以示多士则虽谓广其説于天下而独先伸其説于所及也亦何不可是为记】二十年巡抚徐国相二十三年巡抚薛柱斗先后增修集郡邑生讲学四十八年巡抚叶九思重修改曰修永书院雍正七年知府徐士林重修礼让堂及东首斋舍九间复集诸生肄业十年奉
  防建立书院大加葺治前建碑亭中为礼让堂左右增置
  号舍
  赐帑金一千两置腴田一百一十一亩益以歴任【抚按】捐置各属学田共计三十五顷六十亩零额租谷麦一千七百一十五石零额银三百四十八两零悉归书院为膏火资又知府徐士林于陞任时捐银六十两懐宁县李元祥为置民田额租谷一十一石地课一两六钱并佐书院膏火【附】徐本记【钦惟我】
  【皇上继天立极文德诞敷声敎暨讫无逺弗届癸丑春勅天下省防于学校外建立书院为兴贤育才地各赐帑千金又念士子敬业乐羣膏火之资不继命督抚筹画支给】
  【睿虑周详湛恩汪海内德造之选闻风慕义争自濯磨甚盛典也本奉命来抚上江恭承谕防檄安藩发帑金如数饬皖守怀令购置附郭膏腴田一百一十一亩即以懐令掌其租赋资书院诸生膏火熏之久逺皖城旧有书院在府泮之左面江流枕龙岳实据一城之胜于是亲为相度形势门庑斋堂深广爽垲因年逺倾废鸠工葺治栋宇较斵垣墉涂茨堂左右各七楹为号舍东西各九楹为六斋又于堂东隙地増改号舍数十间寛敞可容百余人按皖江歴任抚按尝捐置各属学田共计三十五顷六十亩有竒额租谷麦一千七百十五石有竒额银三百四十八两有竒向虽为赈恤贫士之需而实饱吏胥之腹本莅任后毕力清厘杜其溢滥赈恤贫士之外余俱饬贮郡库修葺书院治办器具皆取给焉嵗之所入自雍正十一年始悉归书院以佐膏火之不足 奏入 报可爰卜吉洒埽延名师择各属有志行之士充入之相与讲明实学以上荅圣天子兴行礼让棫朴作人之雅化焉自昔书院之制以石鼓岳麓白鹿睢阳四者为盛葢当时庠序之敎未修士因择地为羣居讲习之所朝廷畧一崇奬之而已今天下学校之盛敦厉名实礼陶乐淑犹荷】
  【殊恩加意于此为之养其德性闲其身心恤其口体日用吾知风气之隆人才之盛必有极乎前古之所未有者矣敬刻石恭纪圣恩并叙田亩院宇之制物料工价之由俾后之有事于斯土者永以为则云】
  青阳书院在懐宁县余忠宣庙内祀元余阙以阙战守之暇即率诸生讲性命之学战士擐甲以听故建今庙犹存
  二良书院在府治东明嘉靖时知府胡缵宗以汉文翁朱邑皆有功于皖创书院以祀之使诸生读书其中今圮
  近思书院在府治北明知府胡缵宗建奉周程张朱五子使有志性理之学者肄习其中中为聚奎堂前为主敬堂旁有书舍崇祯间巡按田惟嘉檄府重修即今北察院
  龙山书院在府治北明嘉靖三十二年知府李逊即社学旧址建有正义堂正德修业堂退省堂左右号舍学舍今圮
  山谷书院在懐宁县儒学前明知府胡缵宗撤佑圣观之西僧庵为之后燬于兵
  国朝顺治九年山谷后裔推官黄敬玑重建诸生亦有
  诵习其中者
  桐溪书院在桐城县西北隅明嘉靖间知府胡缵宗知县沈敎移灵泉寺于西以其地建书院祀周程张朱五子使诸生有志学道者知所观法后知县邝涛易太霞宫为书院今因钱尚书葬其处邑人呼为钱家书院
  皖山书院在潜山县舒王台上即天宁寺地明嘉靖间知府胡缵宗以程朱二夫子皆尝至潜游酢黄榦皆有治绩于潜遂撤寺建书院以祀程朱以游黄配今复为寺
  来仙书院在望江县东门外
  国朝康熙十九年知县陈柿祚建二十二年知县伊巘
  重葺捐俸置田以供寒士之就学者
  徽州府
  紫阳书院在府城外紫阳山麓自宋淳祐六年郡守韩补始建于城南门外理宗赐额曰紫阳书院元至元间迁于南门内之江东道院改道院为书院延祐二年又迁于南门外故址之左后燬于兵明洪武初邑人重建于歙县学右成正嘉间知府王勤彭泽熊桂知县林腾蛟戴东旻先后修葺然歴年久仅存朱子像而已而紫阳山麓之书院则正德时知府张芹创建嘉靖间知府何东序修葺集七学之士讲读其中【附】汪道昆记【郡中特建紫阳书院事徽国文公其地屡迁逓有兴废其一在县儒学之右文公裳衣在焉建自国初西向成化庚子郡丞张公改而南向靣紫阳山正德壬申郡守熊公迁废寺以都形胜增置堂庑斋舍凡若干楹为台为池莫不备具乃简七校之士讲业其中一时人文益斌斌矣嵗久就圮迄今垂五十年嘉靖丙寅县大夫林公由进士领县事始谒祠下周视而叹曰元立闽人也闽之俎豆文公者至盛矣此文公父母之国而祠事不治谓有司何乃鸠工程材葺其旧者咸若更始复度台前余地增置讲堂堂外为垣树桃李若竹箭垣之南为亭奉世宗皇帝敬一箴堂之东为门揭宋理宗赐额其兴事自十一月至于正月其财用出公帑若干缗工不告劳民不知役都人莫不欣欣焉喜也县文学徐君耒告成事属道昆勒石纪之在令甲有司主属庙祀先师博士诸生咸在学舍法久寖废学舍旷而不居当事则又崇祀其乡先生为之尸祝而诱之进鲁人之陟岱必先东山吴人之陟沧溟必先震泽其观法也近则其用力也专且国之养贤犹农之树稼一夫而受十亩嵗入几何第令程工而相土之宜其获过当乃令养士日广视畴昔且仆倍之使必程督而后行日不暇给及既释业而仕缓急将有頼马卒然试之所养或非所用何以故失养故也敎之必因其材居之必择其地善养者慎诸文公以经术明圣人之道若揭日月而行世儒斤斤犹或求多于训诂要以笃行君子较然与古为徒故其遗书至今诵之弗絶当世以经术论士舍文公奚适哉使徒挟经术为取士之资直优孟之抵掌耳尚安事养必也躬行为本出入不倍所闻是则文公之徒也都人士后文公而兴观法不逺即有事于海岱夫非东山震泽之类与今天子改元士蒸蒸向用视文公尼于有宋何论迳庭都人士资适逢时顾自养何如耳语曰良田无晩嵗膏泽多丰年此县大夫意也道昆不佞敬为都人士申之】
  国朝顺治间知府祖建衡重修康煕九年知府曹鼎望
  集诸生讲学于此至今称盛
  斗山书院在府治东斗山之颠明湛若水曾讲学于此嘉靖十年知府冯世雍葺为精舍万厯间改为书院
  国朝顺治间燬康熙九年知府曹鼎望重建
  师山书院在府城西十里元郑玉构精舍于师山有三乐堂极高明轩着春秋阙疑于其中后人因之为书院
  南山书院在歙县岩镇南山之麓明嘉靖中乌程姚舜牧寓山中著书学者从之因创书院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里人于故址重建每嵗三月聚此
  讲学
  还古书院在休宁县万安山依山叠石而成明万厯十年知县祝世禄始建给事中邵庻成之天启间魏珰尽燬天下书院崇祯初复故
  国朝顺治十年邑人赵吉士捐赀重修集士子讲学于此康熙中知县廖腾煃复兴之祀朱子其中瞻云书院在休宁县城内旧曰海阳书院今为讲学所
  国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县廖腾煃重修
  晦庵书院在婺源县元至元二十四年知州汪元圭创书院于文庙侧额曰晦庵延祐初灾后至元间再建于县学之东北至正兵燬明嘉靖九年知县曾忭改建于县治后山上更名曰紫阳书院后知县郑国宾张槚相继置田为讲学会文之费万厯间知县冯时来重修监生程亨嘉输助今圯明经书院在婺源县考川元至大间里人胡淀建知州黄惟中聘胡炳文主敎事请于朝赐额置山长一员至正时燬于兵明成化间重建后圮万厯间重建
  阆山书院在婺源县阆山元至正间行枢密院判汪同建聘赵汸为师以敎乡之俊秀者今圮东山书院在祁门县睂山明正德末知府留志淑因东岳庙基为书院以祀朱子集诸生讲肄后灾嘉靖间知县陈光华重建更名曰环谷书院后知县尤烈修而广之
  碧阳书院在黟县治南旧儒学基明嘉靖四十二年知县谢廷杰捐俸建以地在碧山之阳故名崇祯间重建
  宁国府
  志学书院在府治北景德寺后明嘉靖四十三年提学耿定向知府罗汝芳建有会讲堂左右号舍四十楹书院西为宛陵精舍嘉靖四十三年知县姜台建
  待学书院在府治文昌台右明万厯十七年知府廖恒吉知县陈公相建二十六年知县尹三聘重修改为正学书院崇祯间知府徐大仪倡募重修
  国朝康熙十七年训导姚士重修葺
  鳯山书院一名明德书院在宁国县学射圃前明正德中知县王时正建嘉靖万厯间知县胡子亚徐一槚重修后圮
  国朝康熙十六年知县马光重建于西津桥东浒制度轩敞设理学先儒位置田为学者膏火之资后知县陈主策增置田助之
  文峯书院在太平县治南明嘉靖中知县邱振省开福寺建后知县刘元凯重修更名天都书院后圮万厯五年知县张廷榜重建后改为公馆知县潘应化复之明末复圮
  国朝顺治八年知县陈善政重建后为讲堂前为凌云
  阁
  籍山书院在南陵县治东北因山为石台明知县沈尧中建
  国朝康熙八年知县屈升瀛重修
  池州府
  齐山书院在府城南五里元时设山长主敎事宣城贡尚书师泰尝为之后圮
  绣春书院在府齐山宋状元华岳读书处明状元黄观筑翠防精舍正德十年知府何绍正即故址建书院有聚奎堂置田其中后同知任柱复置田益之万厯初移建阳春岭下三十三年知县罗宪凯复移建旧址今圮
  储材书院在府城西北城隍庙前明嘉靖二十年知府曾仲魁建五经书院隆庆间知府尹士龙改为实学书院万厯十六年知府姚士观易今名后圮
  池阳书院在府学宫西南本常平仓址
  国朝康熙二十年知府喻成龙建集六邑诸生肄业其中置田七百余亩以为供膳讲诵极盛今为宪使往来驻节之地矣【附】喻成龙记【天下之所以道化美风俗立功名乗风泽者惟此人才而已矣而储才先于养士养士先于勤学载考礼官天子辟雍诸侯泽宫以云学也下及乡遂以三士三大夫卿主之而书院之设所以与辟雍泽宫六卿六遂相为赞治者也百年以来鲜有修举予为慨然思所以储才养士以开一代之隆以豫国家之用则书院其始地也歴稽往牒自汉集诸生于白虎观讲五经同异郑元马融及隋王通皆广集生徒共相授受然书院之名未立也名之立自唐始开元初建丽正书院以张説为使代宗作蓬莱殿舍以李泌为使宪宗创石鼓待四方学者以李寛为使南唐升元则岳麓有建也太平兴国则鹿洞有建也嵩阳鹤山奏置院长建安丽泽掌以布衣而大元之太极天厯之横渠隆庆天启之灵济首善又班班可数也于是鸿儒尉兴大业颷起猗云盛矣予绾组池阳有兴敎育才之任簿书之暇率寮寀进耆硕访八桂翠防遗址湫隘曲侧不足当甲观酉山之选嗣于学宫西南有连厫旧基其地高广轩豁登而望之逺岫平临清江环溯烟云竹树触目琳琅陟巘降原于兹为胜爰剔榛莽畚砂砾测景植圭绘图厘册而后鸠工庀材焉经始于辛酉七月之初竣于壬戌春王之吉缭垣百堵丹雘千楹顔于门曰池阳书院志地也堂曰经治志业也曰敬学志学也东西序列匝庑周廊庖廪膏薪充庾盈室既次第就裁区画纎当因采购鸿文搜罗秘笈圣经国史诸子百家凡数千卷刋石纪编贮备观览徴郡学及六邑诸生升其孝秀英敏者读书其中而以郡邑学博主之相与修业砥行为国羽仪庻几师礼官遗意而于前贤讵不望古遥集也哉若云文翁之倡化茂叔之讲学以俟君子余方逊谢告不敏也是为记】
  阳明书院在青阳县九华山化城寺右明嘉靖初知县祝增建以祀王守仁后改为祠
  陵阳书院在石埭县治西明毕似范讲学其中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姚子庄重修今圮
  太平府
  天门书院旧在太平府大信镇宋淳祐六年守臣陈垲建为淮士流寓者肄业之所置田以养之九年呉渊奏请赐额理宗亲书天门书院以近天门山故名后马光祖牟子才江万里相继修葺增濓溪明道伊川横渠晦庵南轩东莱七贤祠元时渐废至明遗址为镇人所并万厯二十二年知府顾汝学移建于城内青山书院之故基而拓之有孚化堂书舍五十六楹明末圮
  采石书院在府城北二十里采石镇元至元十四年宣慰使张范剏建泰定间郡守贾焕山长杨伋重建堂斋门亭庖库至正间亷访使崔敬增修置田明宣德三年知府徐敬重修天启间置采石兵营以书院为江防行署后同知梁斗辉复改为振采书院
  翠螺书院在府治太白楼后虞公祠侧
  国朝雍正六年知府李暲新建置田以给学者
  丹阳书院在府东南八十里黄池镇宋景定五年贡士刘某建郡守朱禩孙闻于朝赐额丹阳书院从汉郡名也元至大中宪使卢挚人匠提举陈童置田六百亩以养多士【附】吴澄书院养士记【黄池镇有书院旧矣自宋景定甲子贡士刘君肇建郡守诸公以闻朝赐丹阳书院名额拨僧寺没官之田二顷给其食厥后僧复取之书院遂无以养士至大戊申宪使卢公议割天门书院之有余以补不足令既出防公去不果如令人匠提举陈侯分司黄池暇日与羣士游习知书院始末慨然兴懐移檄儒司儒司上之省省下之郡郡太守主之力竟如宪抚初议俾天门书院归田于丹阳以亩计凡四百侯犹以为未足以赡乃劝士之有田者数十家暨官之好义一二人各出力以助或十亩或五亩有八亩七亩者有四亩三亩二亩者积少而多所得之田以亩计凡二百噫丹阳书院之创垂五十年而敎养之阙余十年今一旦有田六百亩卢公开其始成侯成其终卢公勉励学校固其职也陈侯典治丝设色之工而用心儒敎有出于职分之外者尸祝越尊俎而治庖可乎唐风之诗曰职思其居又曰职思其外夫居者其分也外者其余也唐风思之逺者也于职既尽其分而兼及其余所思可谓逺也已陈侯有马侯所劝率匠籍者五之一儒籍者十之八此岂以气势利害动而使从哉能得其心悦而乐助葢有以也非才之优识之定其孰能感人如是田之疆亩名数久则湮羣士请勒诸石而陈侯之功尤不可冺春秋常祀不书侯此举非常也宜得书若夫士既有以养必知所以学是不待余言也侯名童单州人】明天顺间改为公馆
  同仁书院在繁昌旧县距今县治四十里明万厯二十五年知县吴缜重建门廊堂寝二十三楹今圯
  庐州府
  孝肃书院在府城南濠内香花墩明治间知府宋鉴建以祀宋包拯嘉靖中御史杨瞻重修于南岸建屋数楹以居其子孙焉
  龙眠书院在舒城县治东舒王祠西即宋李公麟龙眠山庄故址元至顺中知县爕理溥化建集师生为肄业之地【附】元揭傒斯记【治民之道使民知礼义而已使民知礼义先示其所尚而已民知所尚则知所向方哉庐州舒城长爕理溥化用湖广举首取泰定四年第得兹邑首理学政咸用其学以敎导民民始益知人之所以为贵儒之所以为重而复知所以养生而送死居二年曰民其可敎矣乎如是又治地邑东得李公伯时龙眠山庄故基于东禅寺舒王祠西尝没于寺者据山川之会想昔贤之游处乃防其禄入募工度功作书院以事先圣先师以为出治立敎之本不逾时而成凡殿堂门庑斋舍庖库及李公之祠为屋三十有六楹以其靣对龙眠之山端严竒峻能出云雨膏泽天下榜之曰龙眠书院且示不忘李公之故而邑贤者范鳯瑞割田二百亩以供祭养既告成于庙遂立之师进诸生而敎之凡民有来观者必劝之以学是时上既拨乱集大命兵革未息鐖疫未复郡县长吏能以荒政自任且不足遑知礼义之敎也而舒城劝分则出粟之家惟恐后民之强暴子弟一有弗若则父兄长老切责诟怒惟恐见絶于长吏休休焉日以兴学为事舒之民卒无一人携离转徙者长吏岂独贤民得其所以生者也舒着于春秋故山有春秋之山水有舒水始入于随后并于楚其民勇而好义非独舒为然楚之城皆然故楚常为强国最后宋室南迁赖其民蔽遮江淮几二百年然当时学校之敎郁而不施仁义之政厄而不行养生者不得尽其欢丧死者不得究其礼此非上之过长吏之责也今吾君既畀尔以贤长吏一以诗书礼义觉尔民民亦知所尚乎若曰升其堂陈其器设其牲齐而行其典礼如是而已此事圣人之疏节也非作书院意也舒之人尚其朂哉李公讳公麟邑人博学好古举进士歴删定及检法官未老致仕苏文忠黄文节二公尝过其山庄故合祀于堂之北是役也建始于天厯三年之春而讫于改元至顺县学之明伦堂亦其所建也是嵗冬十月朔记】
  正学书院在合肥县学西明嘉靖间督学耿定向建敬一广居大成三堂志伊学顔二轩又名庐阳书院今圮
  青阳书院在合肥县东六十里巢县之上因山为名元余阙读书处
  水濓书院在庐江县南门外明嘉靖三十年知县何汝璋敎谕周以鲁因池构亭缭垣筑室聚徒讲习其中今圮
  毛公书院在庐江县东北七十里明嘉靖五年知县周良防即汉毛义读书处故址建以教乡之俊秀者今圯
  杨林书院在庐江县白湖之东七十里明嘉靖三十四年邑绅朱绂建聚族党读书其中朔朢伏腊乡约正副等宣读上谕申明乡约
  凤阳府
  西山书院在临淮县曲阳门外明嘉靖十三年知县谢廷举奉巡按张惟恕创建三十年知县何立重修今无存
  凤临书院在临淮县西闗
  国朝康熙四十七年知县王纮建捐俸延师课士初名启防书院政余即亲临提诲学者讲为已切实功夫谕以正衣冠尊瞻视二语言简防深人人可以自力闻风者自逺而至悉资之膏火改曰凤临书院至今诵不辍
  文昌书院在懐逺县西荆山之麓明嘉靖十三年建后废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邑人李佺等重建雍正元年知县唐暄加修每月朔朢率诸生讲学课艺其中兴学书院在虹县治东南隅
  国朝康熙初知县龚起翚建十六年知县彭翼宸建文昌阁于后其前为星聚堂朔朢集诸生课业循礼书院在寿州治东北明署学正黄竒士建今改为梓潼观
  颍州府
  西湖书院在府西湖之南宋欧阳修守颍乐其风土及致仕归颍筑室于此明嘉靖十四年兵备李宗枢判官吕景防即遗址建后兵备陈洙孔天映继成之中为四贤堂祀晏欧吕苏四公前为露台后为梧月柳风堂最后面湖为胜絶亭今圮于河滁州
  南谯书院在全椒县东南二里明嘉靖中给事戚贤建聚徒讲学今圮
  景濓书院在来安县南门外明太仆周海门倡明理学士翕然宗之万厯十六年知县周之冕因建书院集诸生讲习其中
  和州
  峩书院在和州城西南隅峩墩旧为清风楼宋元祐中改为连云观明知州王改建峩书院以为生儒讲学之所嘉靖元年同知薛祖学改为烈女祠十六年州判王朝用迁烈女祠于城南重建书院
  环峯书院在含山县学宫东
  国朝康熙十四年巡抚靳辅檄各郡县立书院为讲肄之所知县刘祚全始建此讲堂书舍规模敞十六年署县事通判黄际会于书院之右复设义学为塾师敎读馆
  广德州
  复初书院在州文庙西北旧为元妙观明嘉靖四年判官邹守益徙观于东郊即其址建书院以训多士上为尊经阁下为明善堂东西翼号舍各十一楹置田三百亩以供学者万厯间知州方沆陆长庚段猷显李得中相继修葺今圮
  茅茹书院在州学明伦堂东
  国朝康熙五年里人公建置田以为会课之费
  六安州
  龙津书院在州城武定门外一里旧为龙王庙明嘉靖六年知州欧阳德改建为格致书院后同知林华率诸生讲习其中建廓然台逺望数十里前为讲堂左右列号舍扁曰龙津书院
  国朝康熙五十三年知州张璨访遗址重葺
  泗州
  泗水书院在州城内
  国朝顺治十年知州宋德芳建后守备陈某借为官廨康熙十二年知州李德耀别立营房而复之后为义塾今湮
  崇圣书院在盱眙县第一山昔孔安国为临淮守创立书院有 先圣燕居殿今玻瓈泉即其遗址始兴书院在天长县治东明成化五年知县易居仁建后为社学又改为公馆
  同人书院在天长县朱孝子祠东明邑人王心与门人吴恕等建以讲读后圮
  国朝顺治初知县李毓秀又于县学西建之楼房防堂
  园圃毕备今亦渐圮

  江南通志卷九十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一
  学校志
  试院
  贡院在江宁府城县学之东明景泰间建中有楼曰明逺堂曰至公左右为监临提调院列以腾録对读供给诸所堂前为东西文场号房堂后有池架桥于上曰飞虹桥之北有门后有堂七间中三间为衡鉴堂左右各二间为主考官燕室左右掖皆有屋为五经同考官所居前有写榜刻刷内防诸所隆庆间都御史盛汝谦购隙地缭以土垣四围巡警外设公馆及羣舍以备供馔【附】吴节重修碑记【贡举有院内外通制也南京应天府为天下贡院首其制度亦为四方所取法自设科以来其地凡四易洪武初以北城演武场为之永乐中移于郡学文墀正统间复徙武学之讲堂后士多地隘非辟庑毁垣不足容景泰初府尹马谅将修述职之典于朝乃进耆宿而咨之咸曰秦淮之阳有地廓如前武臣没入废宅也鞠为氓之圃久矣若葺而理之可办也公曰诺即具疏以闻诏礼部勘覆如其言遂与府丞陈宜首任经费而寮寀之良亦各捐俸为助鸠工市材募力启土尽撤其旧而新之中为至公堂监临侍御与知贡举官居之左右夹室则封检对誊之所也后为内帘寝室翰林正考主之东西有厢则同考师儒校讐之处也堂之前地平而势整甲乙相向可为席三千有竒所以待士也由南而入则重门萦纡防之以棘所以防搜检而严更仆也与凡庖湢之房饩廪之库亦有位次而仆物之需几案之用又皆因时而为之者也工毕适嵗癸酉大比届期合成均与畿甸之士奉试如式比辙棘而得人加多乃相与列宴于新堂之上时鹿鸣兴歌笾豆有践流观焕彩文物交并京闱科贡之盛于斯为备矣天顺改元恭逢圣君莅祚首降恩诏切于求贤于是京府长寮以为文运方隆乎昔而是院更新宜有所记乃具始末来徴文将刻诸石窃惟进士之科始于成周盛于汉唐宋而最盛于明葢士君子入仕之显阶至公之通道也然仪必当物礼不虚隆故敷纳之训式燕之雅具于经而宾兴之典计偕之令又于礼制有足征焉然此皆上之所以待士也若夫功业相尚以致君泽民为心掀揭天地而宣昭古今则又在乎士耳不然则贤能之书奚以表见于当世耶节忝斯文尝执笔于此不敢以菲薄辞谨述具造之由以彰昭代人文之盛美尹丞缔构之功兼以谂夫豪杰之士各勉魁擢于后日云】
  国朝雍正二年总督查弼纳捐资增设号舍十年署总督尹继善又捐修堂帘广增号舍规制甚备江宁府试院一在府城大功坊南明嘉靖间御史卢焕建万厯间圮御史陈贞复建
  国朝顺治间为民居所侵康熙五十二年巡抚张伯行重建都司章秉法董其事规模闳整【附】张伯行记【省会旧有学使者试士之所在都使司廨东顺治庚子后始废康熙甲戍乙亥间有议复者乃中止焉越十余年太学生左史辈倡复之輙又止予以监临癸巳科试事诸生张元等请复于予四月工兴明年五月竣士皆以试于会城为宜乃记之曰事难成而易毁也茍非其人之贤且才能力持之不可动揺乌能转毁而为成哉当是时制军长白赫公韪之则其德于十四郡之士也甚大予因檄防稽章公秉法太守平阳卫君洪相与力行毋惑其檄章君从人望也章君于是集其乡先生及三庠弟子员之任事者与夫富商大贾之由成均而来系籍者注名有簿捐金有条而闽海之降将子弟久于其地弗能迁也资而遣之辟地鸠工材甓具而斧斤施始则巍然而堂成再则邃然而室成其楼宇则翚而俯其左右个则翼而承主有息而宾以宁舆儓胥书之所憩防井之所炊汲廐厠无缺堂之前则试士东场也坐人以八百计西亦如之其高下之坐具亦如其人之数他琼屑者又皆与焉缭以周垣表以棹楔中则冠以大扉二加阑楯而防之所谓锁防而试者也夫古者士习于学宫自诗书六艺至于论治论狱出兵授捷之材皆取于此故人才真而弦歌弗辍后世为士者又徒雕琢于文辞以自见势不得不广其地以试其材然】
  【国家大体必于防城为宜者诚有见于地之不可易而君子亟亟储材之意斯为至也若其往试句曲疲于舟车徒步以漂溺寒饿为忧其小者也】一在句容县治东南旧书院址始督学驻省城诸生就试明万厯二十三年督学陈某即其地建试院四十年督学熊廷弼复因旧基重建后学使嵗试每驻节焉雍正十二年总督赵恩议令嵗科两试俱驻江宁多士便之苏州府试院在昆山县治东南荐严寺左故范石湖书院明宣德间知县罗永年建为巡抚行台后为督学校士之署
  国朝顺治初废十五年提学佥事张能麟重建太仓州旧属苏州府科嵗试皆赴昆山今仍其旧【附】张能鳞记【江南学使者年来更易不常自绣衣持衡则东西院并既而差复未几又以金马代花骢近侍史臣文雅权衡并隆一时宜其安且久也乃谏臣以各省例议归宪司】
  【上可其奏选于六曹余谬膺简命承乏兹役窃念六郡为防内人文最端本澄源移风易俗余责也而考经订艺多士其环听焉何可无设棘地淮扬则署海陵常镇则署澄江苏松则署鹿城由来旧矣鹿城之址在东南隅防位兴文育才文笔峯实钟其灵慨自兵燹而后一望荒烟茂草每当嵗科校士或逺调江上或权宜郡学十余载来无复知有昆之试署者予下车亷得其详力】
  【以建复为已任躬履其所经画规模左右为僧俗所侵者悉辟之石坊辕门班房鼓亭俱如制大门仪门各五楹仪门外土地祠三间并祀范公示不忘本也府县防三间执簿呼名以恤劳也大堂五楹前后轩敞高亮川堂聨络后堂亦以五楹建东侧小屋八间为胥吏书写地向后则自公门所以别内外也门内则公衙明三暗五明者为衡鉴堂暗者为息偃地也两侧小构数椽亦可以休从者最后为旭升楼九楹正五旁四环抱桶然楼东尚有余地为小斋五间种植竹木可以节劳小憩也楼后围墙旧有荷花亭尚可扩充以俟后之君子经尽甫毕适徐君邦俊来视邑事亟属之暨命邑广文王君鲲化张君希哲乃陶乃甓乃匠乃石拮据综理自丁酉初夏经始孟秋告成士民来观者曽不意其神速至此也嗟乎天下事莫不难于虑始兹幸始而终矣校士有地诸士可无逺渉之艰郡宫墙亦永无蹂躏之迹惜寒士而妥圣灵此非不亟之经营也徐侯辈请记于余遂授之简】松江府试院在府治东大街旧察院署始松士嵗试赴昆山科试赴江阴跋渉多费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郡人莫之攻捐资倡买察院后顾氏宅拓而大之诸生捐助创建试院提学张泰交始按临校士于此
  常州府试院在江阴县大街虹桥东宋元间为澄江驿明初吴良镇江阴居此万厯四十三年学使按部校士拓为督学察院
  国朝因之其规制闳敞为江南学使驻劄衙门向嵗试常镇二府科试苏松常镇四府皆在此后各府俱建造试院科嵗试惟本府生童今下江学使仍驻劄于此
  镇江府试院在金坛县治南镇江向无试院府属生童毎科嵗俱就试江阴
  国朝雍正八年金坛丹阳二邑诸生倡捐建立试院于
  坛邑提学张廷璐始按临考试
  淮安府试院在府治南府学之西即中察院署
  国朝顺治中改为试院其考场向沿蓆棚雍正二年知府祖秉圭山阳知县罗佩敎授蒋文元等易以瓦厰海邳二州向皆附考陞直州后亦然十一年以邳州属徐州府科嵗试改赴徐州
  扬州府试院在泰州治东明时本凤抚军使院万厯间巡抚李三才拓大之
  国朝康熙中改为试院以其地当十属之中故学使按扬必驻于此四十五年知府左必蕃重修【附】宫梦仁记【今之试院昔鳯抚军使院也抚使者移撤不常后遂为校士之所毎学使者按扬必莅兹焉葢以地当十邑之中道里均而往来便也然传舍视之有司不暇顾问而典守者因縁作奸风雨之□□城社之狐鼠日甚一日及此不修无论行部校士时处非适中则文移期会动需时日而呼应不前在应校之士舟车跋涉馆舍饮食之所费亦大不赀舍逸就劳既为吾州之士之忧辞近即逺更为吾郡九属之士之忧记曰有其举之不可废也嵗丙戌防学使者檄至绅士仓皇无所出不得已创捐修议请于州不得请于府乃得之当是时东粤左公以清卿之贰】
  【特防留刺扬州爱士怜才于文章尤笃嗜往时童子应府试咸诣郡彚十属分场如学使者故事于是公止泰童子勿西九属既试卜日减从扁舟野次于州之南津屏去一切供帐黎明城扉启而入集童子于学宫试之毕试而返才两日耳诸童子以府试资斧踊跃捐修阖邑绅士佽助之得若干金汪学博姜佥判董其事不五旬而既圮之试院焕然改观矣使其时公亦如州牧不问则绅士之议寝势必渉江而南后因为例暑雨祁寒往返阙津道路间其茶苦伊于胡底公葢不时为今日士计且为士之子若孙计并为九属士之子若孙计而更为吾州亿万户计何则吾州叠罹水患凋敝已久公谓三年两试僦居有邸阁之资列肆有竒赢之获泰之人利可百千焉以三十年之通计则百万可致也落成之日碑而榜之曰勿毁墙宇勿肆刍牧勿作吏局杂塲即往来宪使至止亦必禀命于州】
  【于学随启随闭着为令甲而属余记之】雍正元年知州魏锡祚复修徐州府试院在府城东门内
  国朝康熙五十四年知州卞之钧姜焯相继创建为督学试士之所始徐士赴淮与试逺者往返千余里又有黄河之险至是称便
  通州试院在州署东通士旧赴泰州与试
  国朝雍正二年州改直建立试院学使始按临考试
  安庆府试院在府治东旧察院遗址
  国朝顺治七年操抚李日芃檄建东西文场大堂卷防规制毕备【附】李嵩阳记【皖城自昔称重镇其山秀郁其水潏荡其人磊落英多俗饶鱼蛤菰蒲之利习儒术敦诗书然以地介呉楚襟江流而蔽淮服曩昔多事輙先受兵亦形势然也二纪以来干戈未戢顺治六年大中丞培原李公自冮上督师兼抚治所属建阃是邦歴览四封喟然曰此三分后所云上游要地也今海内一家治化旁达乃独为匪民耶于是勤询民隐得其利病无不为而去之劳来安集流离日还户口日息既富且敎翕然从风郡故有察院嵗久陊壊公念诸生就试无地赴调为艰乃亲营度鸠工葺治支柱邪倾垣墉涂茨孔曼且硕焕然改观复辟余址为堂为轩廊庑周通房闼相次殖殖哙哙从前所无创建瓦厰杰然对时爽垲高朗列凡八百如栉如鳞多士以宁因感生奋先是皖为用武之区学使者不至廿有余载矣予自滁阳实始来此所歴淝舒诸境荒逺寂俄见车马络绎舆卫甚众则公所遣迓也及就馆舍供具帷帐部署井井予因窃叹公之经营四方调燮五纬洪钜纎悉毕举不遗类皆若是是可师法也已自是厥后皖之习俗丕变人文称盛当且度越畴曩吾知百世而下犹拜公之赐宁特一时多士式歌且舞哉以庚寅孟夏告成始居之者为黄池李嵩阳因书以示来者俾知所自】康熙十二年知府姚琅重建大堂四十八年诸生江岱等倡捐拓地徙仪门于南十数武增置号舍雍正十年东西文场为大风所倾頽知府徐士林捐俸并募七学诸生增建文场东西四十二间又增监视防三间于东偏工未竣同知李国相署府篆委怀宁县敎谕谢有煇监生江峦监工于十一年告成
  徽州府试院在府治东元防古字学遗址明时建为察院
  国朝康熙二十八年休宁监生黄凤翼捐资建造棚厰为试院学使始按临嵗试而科试仍在旌德雍正三年上下江分两学使科嵗试遂俱在本府试院嵗久朽敝十二年歙人汪涛捐资重建大堂内署头门仪门及四围垣墙并増造楼房为寝息地规制焕然
  宁国府试院在府治西旧为宛陵书院明宣德中推官尹崇高因故址建正统间知府増修为廵抚行台后相沿为宪使往来公馆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宣城知县袁朝选捐资修建瓦厰为学使者校士之所先是生童俱赴旌德县考棚应试至是便之广德州无试院其嵗科两试向俱赴宁国府附考今仍其旧
  池州府试院在城西街即旧西察院明时建为宪使往来驻节之地学使按临亦校士其中今尚如故
  太平府试院在府城东本东察院明巡按御史驻节处
  国朝康熙七年督学按临遂为试院十年当涂知县寇明允修葺久渐圮坏三十四年知县祝元敏重修四十四年知县成文运捐俸重建移仪门前数十步武场遂寛雍正三年上江学使孙嘉淦大加修葺增建棚厰驻劄于此后皆因之
  庐州府试院在合肥县学前
  凤阳府试院在府治东即旧西察院明成化间知府南鹏建
  国朝康熙五十三年学使胡润建东西文场瓦棚
  颍州府试院在府城东门内
  国朝雍正三年知州李月槎建今陞州为府遂合颍上霍邱亳州太和蒙城五州县士子为公试之所其亳州试院雍正九年建于州治学宫之右而嵗科两试不复按临矣
  滁州试院在州城内康熙五十年燬于火五十一年知州温而逊重建
  和州试院在州治振肃坊城隍庙西即察院行台旧址
  国朝雍正九年署知州曹元梦学正唐德咸募建六安州试院在州治东大街在宋时为六安军凡军皆立试院故址无考
  国朝雍正五年知州李懋仁捐俸倡建厰邃密督学
  李凤翥始按临考试
  泗州试院在旴眙县上龟山
  国朝雍正四年建

  江南通志卷九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二
  武备志
  有文事必有武备自兵与民既分而军旅之事益重大江南北上下在昔多雄藩重镇歴代设险之法葢其详也我
  国家于水陆要害营哨塘汛棊布星列尤控制得宜烽堠无警而士马饱腾葢搜阅训练者精矣奋武卫除戎器何待听鼓鼙而思将帅哉自歴代兵制迄于今既核系之江海之防尤详焉逮于舟骑若邮政之于陆船政之于水亦附及之为类四为卷七作武备志第五
  兵制【一】
  周扬州属吴楚二国春秋时互相攻于卑梁钟离潜巢之间【史记吴楚世家】
  吴舟师有艅艎【左传鲁昭公十七年楚败吴师获其乘舟艅艎吴复败楚师取艅艎以归】有戈船【汉书注臣瓒曰伍子胥书有戈船以载干戈因谓之戈船】有下瀬【伍子胥书有下瀬船】
  秦置郡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汉书百官表】
  汉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汉书刑法志】更郡尉名都尉【汉书百官表】九江都尉治歴阳【今和州】沛郡都尉治蕲【今宿州南界】临淮都尉治盱眙丹阳都尉治歙汝南都尉治汝隂【今颍州】
  又水泉用楼船庐江防稽等郡有楼船又有戈船有下瀬船【南越列传元鼎五年诏江淮以南楼船十万师徃讨南粤卫尉路博徳为伏波将军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故归义粤侯二人为戈船下瀬将军】
  后汉建武六年罢都尉并职太守【后汉书百官表】每有剧贼郡尉临时补置【应劭注】七年又罢车骑材官楼船【光武帝纪】后以刺史领兵马称为州将扬州刺史治九江郡歴阳【后汉书郡国志】
  三国魏置都督诸州军事以都督扬州诸军事治夀春都督青徐诸军事治下邳魏刺史亦典兵【杜恕传恕议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今可勿令领兵以専民事后又上疏曰臣前以州郡典兵则不勤民事宜别置将守以尽治理之务不报】扬州刺史治合肥【刘馥传馥为扬州刺史单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后治夀春【南齐志夀春淮南一郡之防地方千余里有陂田之饶北距淮水汉魏扬州刺史所治】徐州刺史治彭城而居巢新城亦命将戍守以备吴【满宠传宠疏言合肥城南临江湖北逺夀春贼来攻围得据水为势而官兵徃救甚难今城西北三十里有奇险可依宜更立城以固守此为引贼平地而犄其归路于计为便诏报听今合肥县西北三十里鸡鸣山北故址犹存】
  吴都秣陵城石头【通鉴注城石头吴人保江之根本】置宫下镇都下督营下督统都下兵【吴志孙韶传韶子楷天玺元年为宫下镇骠骑将军滕允传太元元年以允为都下督朱然传然子迹以胆力迁营下督】而凡典兵之职有督有监自歴阳【魏志孙权遣将屯歴阳外以备夀春内以衞江南】至濡须坞【吕防传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豫甚精】谓之江西营【通鉴注大江东北流故自歴阳至濡须口皆谓之江西而建业谓之江东】置濡须督【张昭传昭子承为濡须都督】江北广陵之地置监军使者【孙亮传五凤二年使卫尉冯朝城广陵拜为监军使者督徐州诸军事】又淹北道【孙权传赤乌十三年遣兵十万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以絶魏兵之窥建业】遏巢湖【孙权传黄龙二年筑东兴堤遏湖水】城东兴【诸葛恪传建兴元年防众于东兴更作大堤左右结山侠筑两城使全端留畧守之后魏分兵攻两城城不可卒防】以备魏 江东濵江兵马重地则置京下督【孙韶传韶子楷为京下督】芜湖督【妃嫔传徐祚以战功至芜湖督】牛渚督【孙桓传桓督牛渚作横江坞】虎林督【陆允传永安元年征为西陵督后转虎林】又置吴郡都督镇东方【吴书权拜吴奋吴郡都督以镇东方】新都都尉镇山越【孙权传建安十三年遣贺齐平歙立新都郡】吴多舟师而兵有解烦敢死两部又有车下虎士【甘寜传】丹阳青巾【孙皓传】及健儿【凌统甘寜传】武射【骆统传】之名然大率强者为兵弱者补户【陆逊传】陈表赐复新安二百家允表陈让还官充精鋭料正户羸民补其处【陈武传】
  晋武帝封同姓大国三军兵五千人次国二军兵三千人小国一军兵千五百人 其都督徐扬二州亦如魏【文献通考】
  懐帝永嘉初又分扬州置二督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镇建业都督扬州江北诸军事镇夀春【时以琅琊王睿督扬州之江南周馥督扬州之江北】先是诸州刺史亦领兵太康元年吴平乃诏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后以盗贼羣起州郡不能制乃以都督并任刺史【文献通考】
  晋之平吴也舟师最盛作大船大筏【王濬传濬作大船连舫百二十歩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徃来又畵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吴人于江碛要害处以鐡锁横截又暗置鐡锥长丈余濬乃作大筏数十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锥着筏而去又作大炬长十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燃锁融液断絶于是船无所碍径造三山】
  东晋南渡调兵不出三吴大发毋过三万有大将军都督四镇四征四平之号其诸州刺史任重者为都督轻者为督或带四中郎将凡所治之地皆置州兵【文献通考】 扬州刺史治西州城后治东府城【通鉴注扬州治在建康台城西故谓之西州东府在建康台城东】又尝出镇姑孰【孝武初桓冲】及广陵之步邱【孝武时谢安加大都督镇步邱】徐州刺史初镇广陵【以兖州领徐州】后徙镇京口者四【成帝时郄鍳蔡谟何充以至康帝时桓温穆帝时禇裒荀羡又太和中郄愔又寜康中桓冲至太元初王蕴又安帝时刘裕至防帝时刘道怜】广陵二【寜康初刁彛王坦之又太元中谢元】淮隂【穆帝时荀羡】下邳【穆帝时荀羡郄昙以至哀帝时庾希】各一 又分北徐州刺史镇彭城【彭城三面阻水独南通军马东晋以为北境藩捍】 兖州刺史初治京口【元帝侨置】后徙镇合肥【太寜元年郄鉴】彭城泗口【太寜二年刘遐】金城【康帝时褚裒通鉴注在江乘之蒲州琅琊侨郡】下邳【穆帝时郄昙荀羡哀帝时庾希】山阳【哀帝时庾希】盱眙【穆帝时禇裒海西时郄愔】淮隂【孝武时朱序】各一广陵三【太寜三年郄鉴又孝武时王坦之谢元刁彛又晋末镇此】京口二【成帝时郄鉴又穆帝时禇裒海西时郄愔】 青州刺史初末俱镇广陵【元帝侨置以广陵控接三齐故青兖同镇】其中徙镇淮隂二【元帝时刘隗孝武时朱序】京口二【孝武时司马恬王防安帝时诸葛长民刘道怜】 豫州刺史【成帝侨置】初镇谯【元帝时祖逖祖约】后徙镇谯二【穆帝时谢奕哀帝时袁真】夀春四【元帝时祖约穆帝时谢尚哀帝时袁真安帝时刘义庆】马头二【穆帝时谢尚孝武时朱序】歴阳三【穆帝时谢尚简文时桓熙孝武时桓石防庾凖庾楷】芜湖二【成帝时庾亮庾怿穆帝时谢尚】姑孰二【孝武时桓冲安帝时桓元刘毅】牛渚一【穆帝时赵允】 冀州刺史或治淮南或治江北 并州刺史或居江南或居江北后徙镇谯【哀帝时姚襄】又徙镇山阳【安帝时刘道怜】 幽州刺史治三阿【苻坚攻幽州刺史于三阿】司州刺史【元帝侨置】治合肥【以上分见列传】大抵晋之拒刘曜石勒以合肥淮隂夀阳泗口角城为重镇其后攻苻坚则以长淮为冲要扼慕容徳姚兴以彭城为北境藩扞【郑通志】
  东晋之舟师太尉刘裕破卢循于江【文献通考安帝义熙六年循因裕北伐袭建康方舰而下裕还出轻利闘舰躬提幡鼔众军争先军中多万钧神弩裕自中流蹙之因风水之势贼舰悉泊西岸岸上军先备火万具悉焚之贼众大败】
  宋刺史仍加都督领兵扬州刺史寄治京师南徐治京口以近都特重其任 徐治彭城【王元谟表曰彭城南届大淮左右清汴表里京甸捍接邉境城隍峻整襟卫周固又自淮以西襄阳以北经涂三千达于济岱六州之人三十万户常得安全实由此镇】钟离东海朐山 南兖治广陵盱眙 兖寄治彭城淮隂 南豫治歴阳姑孰宣城 豫治睢阳歴阳 青冀二州治郁州【今赣榆明帝失淮北侨立青冀二州共一刺史】初以彭城歴城东阳为藩扞元嘉中伐魏发縁淮三郡兵集盱眙縁江五郡
  集广陵而江南白丁轻进易退以致败故魏主经彭城临江屯瓜歩攻盱眙及东阳歴城防彭城降而长淮尽为北境矣【通志】
  齐自泰始以来将帅各募部曲屯建康后从李安请非淮北常备外余军悉皆输遣若亲近宜以随身者限人数【文献通考】诸州刺史亦加都督惟以徐为北徐兖为北兖以冀治涟口余治所皆因宋【南齐书州郡志】自宋失彭城诸郡齐淮北之地少但以夀春淮
  阳角城涟口朐山为重镇永元初豫州刺史又以夀春入于魏【通志】
  梁诸州兵制亦如齐后务拓境宇频事经畧欲重其将帅凡镇戍多置为州【通志】扬镇建康而徐则分南北西东镇京口钟离涡阳宿豫兖分南北镇广陵淮隂豫分西南南镇歴阳合肥夀阳姑孰西镇晋熙青分南北镇郁州赣榆又共镇招逺【今海州】而又广设淮谯武安睢潼颍仁义霍合秦泾十三州分镇淮隂谯城归政【今邳州】定逺竹邑【今宿州】取虑【今虹县】汝隂赤坎【虹县西南】安丰岳安【今六安州】合肥尉氏【今六合】沛而谯又镇新昌分南谯镇南谯城【分见本纪列传】葢屡与魏军交战于淮之南北尅宿迁合肥翟邱朐山彭城夀春等郡南朝之境几复然旋得旋失及景平后江以北悉入于齐其初大抵以硖石【汝隂郡下蔡】合州钟离淮隂朐山为重镇【通志】
  梁韦叡以舟师破魏于淮【韦叡传魏人于邵阳洲两岸为两桥立栅数百歩跨淮通道叡装大舰使太守冯道根等为水军防淮水暴涨叡即遣之闘舰竞发临魏垒以小船载草灌以膏焚其桥风怒火盛水又漂疾倐忽之间桥栅尽壊道根等身自搏战军人奋呼无不一当百魏人大溃】王僧辨破侯景于江【王僧辨传景命侯子鉴为水战之备僧辨至姑孰子鉴帅歩骑万余人于岸挑战又以鸼□千艘载战士僧辨令细船退缩留大舰夹泊两岸子鉴之众谓将退争趋之大舰断其归路】
  陈初已失淮但以江为境大建中伐齐屡防淮南之地尽复后败于周而江北之地又尽没【通志】 其刺史都督所镇惟不置东西徐淮武睢颍秦泾实增司晋江吴四州镇黄城晋熙南陵吴郡以豫镇夀阳北谯镇盱眙安镇宿预义镇尉氏余悉如梁【见本纪并通鉴胡注】
  陈之舟师周文育败徐嗣徽于七矶【周文育传嗣徽引齐人渡江据芜湖帝诏文育还都嗣徽等乃列舰于青墩至于七矶以防其归路及夕文育鼔噪而反攻之嗣徽骁将鲍砰独以小舰殿丈育乘军舴艋跳入砰舰砰仍牵其舰而还贼众大骇】侯瑱败王琳于芜湖【侯瑱传琳引合肥巢湖之众舳舻相次而下瑱进兽槛洲琳战却及夕东北风吹其舰并壊琳入浦以鹿角绕岸不出时西魏将史寜蹑其上流琳率船东去芜湖十里而泊瑱令军士晨吹蓐食顿芜湖洲尾以待之乗东南风纵火章昭达以大舰中江而遣大败之】后防戎船舰悉还都下江中至无一只故隋军渡江而平之【通志】
  后魏于晋世起代迨献文天安元年宋薛安都以彭城附遂有淮北之地 宣武景明元年齐裴叔业以夀阳降又得淮南之地 至东魏孝静武定中乗间畧地尽取江北郡县【通志】 初置州都督总军人后以刺史为当州都督【北齐书髙隆之传】葢魏仿周典置六军刺史以农隙教之合为百府每府一郎将主之分属二十四军开府各领一军大将军凡十二人统二开府一柱国主二大将军复加持节都督以统焉【文献通考】 其刺史在江淮间者徐治彭城南兖治谯城南徐治宿豫【东魏改为东楚州】海治龙沮【东魏置】颍治汝隂东徐治下邳涡治涡阳【魏置涡州及涡阳东魏改谯州】楚治钟离合治汝隂霍治南陈睢治取虑谯治新昌扬治夀春淮治懐恩仁治已吾【即赤坎】东扬镇东成【魏以其地在夀春之东故置东扬州】东徐镇圑城【以上见魏书地形志】其镇都大将亦称镇将在江淮间者彭城镇将梁城镇将汝隂镇将绛城镇将梁国镇将 又置行台节度军事徐州行台镇彭城亦曰东道行台又曰东南道行台【魏于彭城立东南道行台】
  后齐畧梁地南际于江刺史仍为都督总当州士马其不同魏者无南徐东扬颍涡谯淮而增置东广东楚潼秦江和泾七州镇广陵宿豫夏邱瓦梁晋熙歴阳石梁以仁镇蕲睢镇睢陵东徐镇下邳余如魏【以上惟泾霍二州见北齐书潘乐魏恺二传余并载通鉴注齐所有六十州内】 三等镇置镇将三等戍置戍主【隋书百官志】 其镇将在江淮间者有盱眙镇将蕲城镇将海西镇将 其行台在淮北者东南道行台在淮南者夀阳道行台
  后周改都督诸州军事为总管其授总管刺史则加使持节诸军事以督军戎 其总管刺史在江淮间者徐镇彭城南兖镇谯后改为亳【谯郡旧置南兖州后州置总管府后改曰亳州】泗镇宿豫【下邳郡后周曰泗州】扬镇夀春【淮南郡后周曰扬州】吴镇广陵【江都郡后周曰吴州】又宋州刺史镇晋陵【后周改齐潼州为宋州县曰晋陵】邳镇下邳方镇尉氏【后周改齐秦州曰方州以上见隋书地理志】
  隋州置总管者列上中下三等总管刺史加使持节【隋书百官志】楚州总管镇淮隂【开皇元年以贺若弼为楚州总管】庐镇庐江【开皇元年以韩擒虎为庐州总管八年伐陈韩擒虎出庐江】夀镇夀春【开皇九年夀州置总管府】徐镇彭城吴镇江都扬州大总管亦镇江都【开皇十二年以杨异为吴州总管二十年以宇文防为吴州总管又开皇九年以晋王广为扬州总管镇江都时杨异出除吴州总管诏令异每嵗一与王相见以上见隋书地理志】大业三年改州为郡复置太守别置都尉副都尉领兵与郡不相知【隋书百官志】
  隋伐陈杨素造战舰最盛【杨素传其大舰名五牙上起楼五层髙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髙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次曰黄龙置兵百人自余平乗舴艋各有等差素亲帅数千艘衘枚而下旌甲曜日素坐平乗大船容貎雄伟陈人望之皆惧曰清河公即江神也】
  唐武徳初因西魏周隋之制析闗中为十二道置府兵以骠骑车骑两将军领之后改曰统军曰别将贞观十年更号统军为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
  都尉诸府总曰折冲府分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二十四皆以诸卫 淮南道置府凡六江南道置府凡二扬州府兵曰江平曰新林曰方山曰卭江和州府兵曰新川 又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而道有大将一人曰大总管【唐书兵志】改总管曰都督总十州者曰大都督【唐书百官志注】其余都督带使持节谓之节度使总军旅颛诛杀 又有防御使都圑练守捉使【唐书百官志】 其都督之在江淮间者扬州大都督府镇江都中都督府镇夀春徐州镇彭城【贞观十年元礼】舒州镇懐寜【武徳八年张镇周】 其军则有丹阳江寜长洲采石崇徳诸军使其镇则有鹊头石头常州苏州诸镇将又有下蜀淮安采石诸戍主皆统于都督府 其节度使则有河南节度使镇徐州【乾元二年置】淮南西道淮寜军节度使镇夀州【乾元二年置】徐泗濠三州武寜军镇徐州【贞观四年置】徐泗感化军治徐州【咸通十年置】淮南节度使治扬州【至徳元年置】浙江西道镇海军节度使治升州【乾元元年置】宣国军镇宣州【大顺元年置】 其都团练使防御使则有徐海沂密都圑练观察使治徐州【建中三年置】 又徐州圑练防御使治徐州【咸通三年置】浙江西道观察处置都圑练守捉使治苏州【乾元二年置】宿泗等州【咸通三年置】宣歙池等州【大歴元年置】夀州【建中四年置】都圑练观察使治宿州宣州夀州 后藩镇擅命所在置将攻守常州【光启三年杜棱】润州【光启二年阮结】池州【文徳元年陶雅】濠州【天祐时刘金】舒州【天祐时刘存】圑练使镇晋陵丹徒秋浦钟离懐寜泗州防御使镇临淮【干寜时台蒙】海州戍将驻朐山【光化时陈汉賔】又有涟水【光化时庐江王绾】髙邮【光启三年张神剑】狼山【干符时王郢】六合镇遏使【光启时徐约】苏州常孰镇使【干寜时陆郢】
  五代江淮之地归版籍者仅四五州多设重镇徐州武寜军节度使镇彭城【梁干化元年福王友璋唐同光二年李绍荣晋天福二年吴峦汉刘赟周广顺元年王彦超显徳元年王宴】淮南节度使镇广陵【周显徳三年向训】忠正保信二军节度使镇夀春【周显徳四年杨信】合肥【周显徳五年赵匡赞】亳颍二州防御使镇谯【周显徳四年郭廷谓】汝隂【后汉何福】亳颍宿三州圑练使镇谯【梁冦彦卿南唐李重吉】汝隂【后唐李承约】符离【周显徳四年范再遇】 其间割据土疆者凡十有余国而江南之境南唐吴越亦皆多设节度及军监之使 镇海军节度使大都督府镇润州【吴以镇海节度使徐温为管内水陆马歩诸军都指挥使两浙都招讨使镇润州南唐以东都防守燕王冀为宣润二州大都督镇润州后以齐王景达为浙西道元帅润州大都督】又移镇金陵【徐温移镇海军治所于升州改升州大都督府为金陵后徐知诰为镇海寜国诸军节度使镇金陵】静淮永泰保信清淮定逺寜国康化中吴诸军节度使镇泗州【吴朱瑾】舒州【南唐元宗时孙晟马希崇】庐州【南唐升元六年周邺】夀州【南唐升元六年姚景保大四年刘彦贞】濠州【南唐刘重进】宣州【吴徐知诰】池州【南唐升元二年杨涟三年王彦俦】苏州【吴越傅璙以上五代史职方考】 又有升州防遏使治上元【徐知诰】歙州都圑练使治歙【吴陶雅】楚滁舒夀海泰润常池苏诸州圑练使治山阳【吴武义元年庐江公蒙南唐何敬】清流【南唐郭廷谓】懐寜【吴武义二年徙公蒙】夀春【吴崔太初】朐山【吴徐景】海陵【南唐荆罕儒】丹徒【吴王茂章】武进【南唐姚凤】贵池【吴陈璋】吴【吴越沈粲】 濠州观察圑练使治钟离【南唐刘彦贞】庐州观察使治合肥【吴刘威】宣州观察制置使治宣城【南唐李遇】苏州制置使治吴【吴越沈粲】 其军监则有雄逺【旧为当涂县南唐置新和州后改雄逺军】江隂【吴以唐晋陵郡之暨州置江隂军】二军使建武军【升元六年改扬州天长制置使为建武军】涟水军【后唐长兴元年涟水制置使将兵入海州】静海军【南唐以海陵东境置静海制置院】三制置使又有广徳镇遏使【呉遣宣州副指挥使花防将兵防广徳镇遏使温信屯广徳】
  五代之舟师周最称雄败唐于濠泗【文献通考显徳三年攻夀州唐大发楼船泊濠泗周师不利唐将林仁肇载薪蒸乘风纵火将焚浮梁周将张永徳使习水者縻以鐡鎻急引轻舟撃之溺者甚众夺舰数十】于淮【文献通考四年帝于京城汴水侧开池造数百艘招诱南卒教习数月命大将军王环将数千自闵河沿颍入淮帝骑循北岸诸将循南岸水军自中流而下唐兵战溺及降者殆四万人获战船粮仗十万数遂克夀州】于涡口【文献通考帝攻濠州唐人屯战船数百于城北植大木于淮水以限周兵帝命水军防其木焚其舰七十余艘又闻唐有数百艘在涣水东欲来救遂夜发兵水陆并撃大破之于涡口克泗州又唐有数百艘泊涡口上自将亲军自淮北进命太祖自淮南进水军自中流进且战且行追至楚州大破之所获于烧沉之余尚三百余艘唐之战船在淮上者于是尽矣】直达于江【文献通考五年上欲自淮入江阻北神堰不得渡乃凿楚州西北鹤水以通其道巨舰数百艘皆达于江唐人大惊】
  宋仍置节度使都督防御圑练使以统军 厥后增置不一则有淮南及夀春等州宣抚使掌抚绥边境统防将帅督视军旅【绍兴时吕颐浩朱胜非刘光世李光张浚】 淮东总领淮西总领掌措置诸军钱粮预闻军政【淳熙二年诏扬州庐州两路每路委文臣一员充安抚使以治民武臣一人充都总管以治兵】 府州军监总管钤辖司掌治军旅屯戍营房守御之政令【建炎初诏要郡文臣一员带本路兵马钤辖武臣一员充副钤辖次要郡带本路兵马都监武臣充副都监】 路分都监掌本路禁旅屯戍遏防训练之政令【建炎初分置帅府以诸路帅臣兼要郡守臣带兵马钤辖次要郡带兵马都监并以守臣为之副称副总管副钤辖副都监】 诸军都统制副都统制【建炎初置都统制后建康镇江府池洲及平江许浦水军皆除都统制权任在帅臣右乾道三年命江上诸臣各置副都统一员兼领军事以上宋史职官志】 其时江淮间镇戍者京东西路则彭城【徐州大都督府武寜军节度使】京西路则汝隂【顺昌府顺昌军】两浙路则吴【平江府平江军】丹徒【镇江府镇江军】淮南东路则江都【扬州大都督府领兵马钤辖】谯【亳州集庆军】符离【宿州保静军】山阳【楚泗承州涟水军镇抚使】朐山【海州圑练使】海陵【通泰镇抚使】清流【滁濠镇抚使】淮南西路则夀春【夀春府忠正军】合肥【庐州保信军领兵马钤辖】歴阳【和州防御使】懐寜【安庆府徳庆军】钟离【濠州团练使】江南东路则上元【江寜府建康军领兵马钤辖】宣城【寜国府寜国军】贵池【池州安抚使】 其军监则有知常州通州太平州徽州诸军事江隂建安涟水招信【建炎三年升军】淮安【咸淳七年置】六安【政和八年升县为军】无为【太平兴国元年以庐州巢县无为镇建为军】镇巢【景定三年升巢县为镇巢军】广徳诸军监【太平兴国四年以宣州广徳县为军 以上宋史地理志】 宋兵制有三一曰禁军天子之卫兵建炎元年诏诸州选所部兵送阙下补阙后多增募各营于本州每指挥以五百人为率其指挥之在江淮间者有广防军【亳州颍州各二】龙骑军【颍州泗州各二】武卫军【徐州二】勇防军【夀州宿州二亳州一】忠节军【亳州二江寜扬庐宿夀楚真泗泰池歙太平广徳各一】归逺军【亳夀宿各二】宣毅军【徐州扬亳各二庐宿夀楚真泗海舒泰濠和通无为髙邮涟水江寜苏润常各一】熙寜以后制广防军【亳州一永城一】宣毅军【徐州扬亳二庐宿夀楚真泗海舒泰濠和通无为髙邮涟水各一熙寜三年宿扬庐夀楚真泰泗一并教阅忠节各为一海舒濠和通无为髙邮涟水各一阙弗补江寜拨威果雄畧苏润各一皆改威果常秀各一不充】威果军【江寜扬庐各三】勇防军【夀宿亳各一】忠节军【亳永城各三江寜扬庐宿夀楚真泗泰滁池太平宣广徳各一】归逺军【亳夀宿各一】其一曰厢军为诸州之镇兵或一军之额分数州或一州之管兼屯数州皇祐中募流民为兵分置徐州淮扬等军征役同禁军熙寜中并省诸军名额淮南曰寜淮两浙曰崇节江南曰効勇元丰中治诸路教阅厢军于下禁军内增八指挥名额排连并同禁军其将校则有马歩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在江淮间者为马军骑射【京东路徐州】威边【徐州淮南路亳庐宿】武胜【濠泗】拣中骑射【淮南路扬庐夀宿泗真濠海通和舒滁涟水髙邮无为江南路宣太平池广徳】平难【亳濠】开逺【扬楚泗】六奇【楚】静海【徐淮扬通】水军【淮南路扬庐夀海和泰楚舒泗涟水髙邮无为江南路江寜宣歙太平池广徳】壮武【淮南路扬夀庐海和通楚泰舒滁髙邮】寜淮【颍夀】静胜【扬】寜顺【庐】旌勇【夀】备边【泗】三防【滁】寜化【舒】保节【淮南路舒江南路池太平】効勇【江寜广徳】里运【江寜】广济【夀阳宿髙邮涟水通】崇节【苏秀】水军奉化【泰泗】杂作都【夀】装发【真泗楚通】防城【泗】东南道廵海水军教阅澄海 捍手【常】右衙【徐】车军【真楚泗】盐车【泰真】新招梢上【真泗】防头水军【泗】清务【苏】捍海【通泰】建炎后禁厢兵为威果【平江常镇江】全防【平江镇江】雄节【平江常镇江江寜】武卫【镇江】威防【镇江】忠节【寜国】武雄【寜国】厢兵为寜淮【在淮南】崇节【平江江隂常镇江】开江【平江】横江【平江】其一曰乡兵由选募圑练以为所在防守有乡兵廵社【建炎元年诏诸路州军廵社并以忠义廵社为名宣抚司后募乡民为之】勇敢【绍兴二年诏池州就招土人充二千为额】壮丁民社【乾道四年楚州置】镇淮【初淮南募邉民号镇淮军数至十万嘉定初选汰归农仅存八千余人以充効用余补镇江大军淮西选二万六千余充御前定武军分为六军军设统制】又有砦兵平江府八【吴长平望许浦福山白茅江湾杨林甪头】江隂军二【申港石牌】又有将兵以三千人戍扬州及江寜府后遂圑结军士置将分领【东南路诸军共十三将自淮南始东路为第一西路为第二两浙东路为第四江南东路为第五】 高宗开元帅府诸将兵悉焉后诸将兵寖盛因时制变屯无常所刘光世军或在镇江池州太平韩世忠军或屯江隂岳飞一军或屯宜兴蒋山乾道之末各州有都统领军【建康五万池州一万二千镇江四万七千楚州武锋军一万一千】分屯列戍增损靡常
  宋代水军之制南渡以后愈盛沿河江淮帅府各置水兵二军要郡别置水兵一军次要郡别置中军号曰凌波楼船军又有镇江置劄御前水军【乾道三年招三百人淳熙五年招千五百人】江隂水军【乾道四年置三百人】平江许浦水军【乾道七年七千人淳熙五年増五百人】池州都统司水军【淳熙元年千人嘉定中增置三千人】太平州采石驻劄御前水军【嘉定十四年五千人】建康都统司靖安水军【原都统司嘉定中节度】通州水军【乾道五年置】池州清溪雁汊控海水军【建炎四年置一千五百人】两淮水军【绍兴元年置二千人 附以上文献通考】钱之望条三边战守事宜疏畧【扬州有三城三塘楚有大小清河淮东恃此为扼敌来处足矣敌设乗虚自昭信盱眙抵淮隂不一日薄扬州不二日由滁真通泰亦经至江上彼两路何独不然陛下可无令韩琦范仲淹者通一路险易熟议之乎且卒饥财匮兵少今曰之大患也然而卒欲饱则财愈之矣财欲无乏则减兵且不暇其何以增耶若兵自耕民自战沿江诸军各择地分内闲田种之而民兵外弩手用一法给器械较精惰畧计可十五万与屯田大兵相参此三路之郛郭也昔韩世忠在镇江张浚在建康淮东西便为屯分大仪天长昭闗柘臯敌来则战岂有定所三路助之所向克防近诸郡修城筑堡遣兵更戍犬牙占认尺寸之外秦越自分如是则谁肯出力防战于要害之地耶臣观诸军气习今昔顿殊昔欲战不欲守今言守不言战驯致疲懦十年之外虽守不能矣陛下幸诏诸将复绍兴屯名使如世忠浚軰苦战立勲庶几无令消磨坐视相尽】汪纲两淮预备疏畧【淮地自昔号财赋渊薮西有鐡治束富稆稻足以自给淮右多山淮左多水足以自固诚能合两淮为一家兵财通融声势合一虽不假江浙之力可也祖宗盛时边郡所储足支十年庆厯间中山一镇尚百八十万石今宜上法先朝令商旅入粟近塞而算请钱货于京师入粟拜爵守之以信则输者必多边储不患不丰州郡禁兵本非供役乃就粮外郡耳今不为战鬬用乃使之供力役缓急戌守専倚大军指日待更不谙风土岂若土兵生长边地坟墓室家人自为守耶当精择伉壮广其尺籍悉御前军额分擘劵结以助州郡衣粮之供又率如山阳武锋军制则边面不必抽江上之戍江上不必出禁卫之师生养休蕃劳费俱息】
  金地南际于淮建节镇设防御亳州集庆军节度使镇谯宿州保静军节度使镇符离徐州武寜军节度使镇彭城泗州防御使治淮平【淮平旧盱眙县明昌六年以宋有盱眙军故名】
  正隆四年造战船于通州五年遣都水监徐文等率舟师九百浮海讨东海县民张旺诏曰朕志不在一邑将试舟师耳【续文献通考】
  元兵制尽改辽金之旧有征伐之事则置行枢密院或【缺】曰行院淮南江北行枢密院镇扬州【至正十一年置】后徙治建康【二十八年徙】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大都督府治扬州后移治建康【至元十四年置二十四年徙】有宣尉司掌军民及边陲军旅之事或兼都元帅府淮东道宣尉司治扬州【至元十五年立十九年省二十一年复立】淮东等处宣尉使司都元帅府治天长【至正十五年置统帅濠泗义兵万户府置司于泗州天长县】 其监临东南诸省统制各路军马曰行御史台【至正十二年命右丞相托克托总制诸路军马即军中加太师】其镇守各路者曰万户府列为上中下三等所管军上府七千之上中府五千之上下府三千之上各置达噜噶齐一员万户一员典兵至元间改江淮江西元帅招讨司为万户府防古汉人相叅作三十七翼在江淮间者宿州高邮沿海上万户府邳州真州中万户府常州镇江颍州庐州亳州安庆路江隂水军淮安夀春扬州泰州松江镇江水军建康下万户府后以扬州建康镇江三城跨据大江人民繁防置七万户府【至元二十八年置】又有宿州义兵万户府【至正十四年置】添设兵马司都指挥等于徐州【至正十年置】军戍则有海州东海四千人【至元十二年置】庐州三千
  人【至元十二年诏以巴延阿珠所调河南新佥军三千人还守庐州】扬州防古军千人【至元二十年留戍 以上分见百官地理志】
  至元中以军万人江浙行省习水战又以征日本船运粮江淮及教军水战又勅习泛海者募水工至千人为千户百人为百户又择濒海沿江要害二十二所分兵阅习伺察诸盗【续文献 附通考】余阙论两淮利害状疏【奉圣防杨存中等采访到淮南西路事宜欲废庐州并管下四县以附舒州徙和州于东闗并改和州为歴阳县而合肥歴阳二县并升军额仍各差兵将屯戍臣窃谓朝廷欲并省移易州县之意令侍从台谏看详大要不过有三一曰据形势要害以御冦二曰酌道里逺近以便民三曰减官吏浮费以足用今据存中等所申欲废庐一郡四县之地以附益舒州则是舍形势而就僻陋如备御何欲举庐一郡四县之民而供输帅府则是舍近便而趋险逺如绥抚何今两淮经兵火之后城郭室庐焚燬户口牛畜散亡见虽招集犹未复业帅司欲行措置茫若捕风无所用力今遽移郡置堡剏建官府岂无骚动谓之省费得乎即此三者无一可行然参酌事宜权衡轻重缓急先后当有次第今所甚急莫若以戍兵为首屯田次之修堡以控要害又次之盖州郡无兵则不可为守百姓无兵则不敢安业如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魏明帝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敌来辄破于三城之下盖地有所必争也而孙权筑濡须坞魏累攻不克守将如甘寜等常能以寡制众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可以成功而今日有之反弃不问非良防也伏望朝延特于沿江量遣将校及兵一二万人早为经画分戍二州使垒壁相望足为沿淮一带声势以絶窥伺然后广开屯田使兵民杂耕仍修筑东西闗之险以备固守其余就募弓箭手之属以次施行无不可者况开濡须巢湖之水上接店埠下抵江口可通漕运则二州之戍兵与就食沿江初无少异而舒卷之间成效相逺欲乞朝廷参酌施行】宋文瓒论守江戍将疏畧【江隂通泰为江之门户而镇江真州次之国初设万户府以镇其地今戍将非人致贼舰徃来无常集庆花山贼凡三十六人官军万数不能进讨反为所败后竟假手盐徒虽能成功岂不贻笑逺近宜亟选智勇以图后功不然则东南五省财赋恐非我国家有矣】
  明统兵之制大畧有三一为都督府一为镇戍将领一为督抚兵备
  初立大都督府设内外卫所及各都指挥使司后又分大都督府为五府外卫于都司而都司及内卫各以其方五府惟亲军不属南京五军都督府所属卫所则有留守左卫镇南卫水军左卫骁骑右卫龙虎卫英武卫龙虎左卫属左军都督府【本府所属卫仍京师左府】 虎贲右卫留守右卫水军右卫武徳卫广武卫属右军都督府【本府所属卫仍京师右府】 留守中卫神策卫广洋卫应天卫和阳卫牧马千户所属中军都督府【本府所属卫仍京师中府】 留守前卫龙江左卫龙骧卫飞熊卫天策卫豹韬卫属前军都督府【本府所属卫仍京师前府】 留守后卫横海卫鹰扬卫兴武卫江隂卫属后军都督府【本府所属卫仍京师后府】 又有中都留守司辖卫八曰凤阳曰凤阳中曰凤阳右曰皇陵曰留守左曰留守中曰长淮曰懐逺所一曰洪塘【现在今凤阳府】苏州府卫三苏州太仓镇海所二吴淞千户崇明千户松江府卫一金山所三淞江千户青村千户南汇嘴千户镇江府卫一镇江扬州府卫三扬州仪征髙邮所三兴化千户泰州千户通州千户淮安府卫三淮安大河邳州所三海州千户东海千户盐城千户庐州府卫二庐州六安安庆府卫一安庆太平府卫一建阳寜国府卫一宣州徽州府卫一新安和州卫一沈阳右滁州卫一滁州徐州卫二徐州徐州左皆京师中军都督府
  其镇戍将领总镇一方者曰镇守一路者曰分守守独守一堡一城者曰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曰协守其总镇或挂将军印或不挂印皆曰总兵次曰副总兵又次曰叅将又次曰逰击将军 南直狼山提督副总兵驻通州【嘉靖三十七年设水路自瓜仪周家桥掘港直抵庙溪云梯闗陆路自通泰淮扬天长直抵凤泗各叅将守备把总等官悉听节制】镇守江南副总兵驻吴淞【旧系总兵官驻劄福山港复移驻镇江后复驻镇江仪征两处嘉靖八年裁革十九年仍设二十九年又革三十三年仍设为副总兵官驻金山卫四十三年改驻吴淞専管江南水陆兵马】分守徐州叅将驻徐宿【隆庆四年自睢陈叅将改所辖徐州武平曹濮睢陈等处地方兵分为三营徐州一营宿州一营归徳一营运粮行驻徐州以保运道氷合驻宿州以防陆路春驻归徳以防窃发】金山叅将驻金山【旧以苏州叅将驻金山防御沿海柘林青村南汇川沙一带后改逰击万歴二年改设以刘家河叅将移驻】刘家河游击将军驻崇明【旧系叅将驻金山万歴二年改设以金山逰击移驻崇明】仪征守备驻仪征江口【専管江北备倭捕盗事务】安庆府守备驻雷港 盐城守备驻邳州【旧系防将嘉靖四十三年改设无事驻劄邳州有事防守盐城】泗州守备驻泗【嘉靖三十七年添设万歴二年令专一防防陵寝】掘港守备驻掘港【旧设把总嘉靖三十六年改设】扬舍守备驻扬舍【旧设革万歴十三年复设哨守海口】凤阳军门中军官驻淮安【嘉靖四十年设】把总十三员俱驻劄本处川沙堡【嘉靖三十九年设拨金山卫千户一员防守】柘林堡【嘉靖三十九年设拨金山卫千户一员防守】刘家河【嘉靖三十二年设】荻港【万歴三年设统建阳一卫】京口圌山【嘉靖三十年设】福山港周家桥东海【俱嘉靖三十三年设】大河口【嘉靖三十七年设以盐城把总移驻于此】狼山水兵【嘉靖三十九年设】逰兵【万歴三年设驻劄上新河自狼山至圌山与通泰合兵廵哨】中山镇【万歴七年设】提督漕运镇守淮安总兵官驻劄淮安其总督廵抚操江兵备以文臣监督总督旧称军门而廵抚皆赞理或提督军务操江専督廵江其按察司官整饬兵备者或副使或佥事或以他官兼副使佥事沿海者称海防道兼分廵者称分廵道兼管粮者称兵粮道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廵抚应天等府地方驻江寜徽安池兵备道驻池州【管辖徽州安庆池州三府又建阳宣州安庆各卫所提防江贼矿徒】寜太广兵备道驻寜国【管辖寜国太平二府广徳一州句容等六县】苏松兵备道驻太仓【整饬苏州松江二府兵备兼理粮储水利农务】常镇兵备道驻江隂【整饬镇江常州二府兵备兼理粮储水利农务】总理漕运兼提督军务廵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驻淮安颍州兵备道驻颍【管理庐州凤阳滁州地方卫所兼管江防事宜】淮扬海防道驻泰州【整饬淮扬海防江洋仍分管扬州仪征髙邮等卫泰州盐城通州等所京操官军】徐州兵备道驻徐【整饬徐宿等处兵备兼管淮安府徐州及淮北卫所及淮安邳州大河徐州沂州等卫莒州东海西海等所京操官军】 又有中都领班都司四员【春班二员秋班二员】
  凡江南额设官军十一万二千一百六十七员名召募军兵七千一百四十九名
  其战船额设沿海每卫五十只新江口一百三十一只

  江南通志卷九十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三
  武备志
  国朝兵制【二】
  镇守江寜等处满兵将军【驻劄江寜府】
  【国初设驻防左翼四旗统兵昻邦章京一员顺治十八年添设副都统二员康熙元年设立将军统
  辖二十二年添设右翼四旗】
  左翼副都统一员【统辖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
  协领五员【镶黄旗一员正白旗一员镶白旗二员正蓝旗一员】
  佐领二十三员【镶黄旗六员正白旗六员镶白旗五员正蓝旗六员】防御二十八员【镶黄旗七员正白旗七员镶白旗七员正蓝旗七员】骁骑校二十八员【镶黄旗七员正白旗七员镶白旗七员正蓝旗七员】笔帖式二员【镶黄旗一员正白旗一员】
  右翼副都统一员【统辖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
  协领五员【正黄旗一员正红旗一员镶红旗二员镶蓝旗一员】
  佐领二十三员【正黄旗六员正红旗六员镶红旗五员镶蓝旗六员】防御二十八员【正黄旗七员正红旗七员镶红旗七员镶蓝旗七员】骁骑校二十八员【正黄旗七员正红旗七员镶红旗七员镶蓝旗七员】笔帖式二员【正黄旗一员镶蓝旗一员】
  随甲四十副马兵四千名歩兵八百名炮手三十名弓鐡匠一百六十四名余兵六百名沙船二十只捕舵缭椗手一百名水手匠役二百二十四名官坐马一千五十八匹战马一万二千匹歳需俸薪饷干银十四万五千五百八十八两米十三万三千九百四十五石豆十一万七千五百二十七石草七百五万一千三百二十束
  雍正五年二月初六日奉
  防水师甚属要现今天津设立水师满洲官兵操练学习其江寜驻防满洲官兵亦应照天津水师之例设立水师操练镇江水师现有船只将此船内酌量拨给江寜将军令其学习操练至如何操练应拨给船只若干或船只不敷作何添造之处尔部一并定议具奏钦此【兵部议江寜地方控江连海设立水师甚有裨益应将江寜满洲蒙古官兵照天津水师例设立水师其江寜驻防八旗满洲防古马兵四千名应选年力精壮者拨一千名设为水师派协领四员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十二员管辖每年春秋在大江学习操练查镇江将军摽下有唬船四只沙船七十六只每船各设磨盘炮一位子母炮二位百子炮四位捕盗舵工等项水手各十六名今江寜既设水师应将镇江所有沙船匀配大小二十只并捕盗舵工等项水手磨盘子母百子等炮一并拨给江寜将军仍令食原饷银米同满洲兵丁学习操练再于镇江水师营内拣选熟识水性千把四员遇操练时令其前往江寜分配八旗教习操练至操毕时回任俟满洲谙练之日停其敎习此敎习操练每船分配满洲官一员兵二十五名分为两班若量船之大小宜增减官兵处该将军等酌量增减分配将军等不时廵看操练再大江中停泊船只处最为要应行今该将军等防同江南总督勘定可以停泊之处加谨停泊奉防依议】
  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奉
  上谕朕因各省驻防兵丁技勇多属生疎营伍亦觉废弛所养马匹多不足额其中汉军为尤甚已于今年八月间先行晓谕申饬俟明年春月各差科道等官前徃查看倘仍不悛改严加议处朕思营伍废弛兵丁怠惰之
  习若该管官弁等果能实心整顿训练数月之内即可改除惟是马匹不敷额数若责令一时购买足额或至马价昻贵兵丁力量艰难况于南方诸省平时既难喂养而一时急切买补又较难于北方着该将军等酌量稍为变通现养几匹其所少者存价于官一有调遣即可购买应用不致迟悮公事此朕格外体恤之特恩若再奉行不力一经查出弁兵等俱不寛贷特谕钦此镇守京口等处汉军将军【驻劄锁江府京口原设随旗前后左右四营康熙二十一年以四营官兵归并提督管辖本年仍归将军管辖二十三年裁前后二营三十六年裁京口水师总兵改设副将归将军管辖】
  左翼副都统一员【统辖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
  协领四员【镶黄旗一员正白旗一员镶白旗一员正蓝旗一员】
  叅领四员【镶黄旗一员正白旗一员镶白旗一员正蓝旗一员】
  防御二十员【镶黄旗五员正白旗五员镶白旗五员正蓝旗五员】
  骁骑校二十员【镶黄旗五员正白旗五员镶白旗五员正蓝旗五员】笔帖式一员【镶黄旗】
  右翼副都统一员【统辖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
  协领四员【正黄旗一员正红旗一员镶红旗一员镶蓝旗一员】
  叅领四员【正黄旗一员正红旗一员镶红旗一员镶蓝旗一员】
  防御二十员【正黄旗五员正红旗五员镶红旗五员镶蓝旗五员】
  骁骑校二十员【正黄旗五员正红旗五员镶红旗五员镶蓝旗五员】笔帖式三员【正黄旗一员正红旗一员镶红旗一员】
  马兵二千名歩兵一千名炮手七十二名铜药弓鐡匠二十名官坐马五百八十六匹战马六千十六匹嵗需俸薪饷干银七万五千三百七十七两米六万七千九十八石豆五万九千四百十八石草三百五十六万五千八十束
  左营【原设左营副将康熙三十八年改中军副将兼管左营事旧额副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一百名歩战兵四百名守兵五百名官坐马二十八匹战马一百匹沙船二十七只唬船十八只捕舵缭椗手二百二十五名水手匠役四百六十九名康熙二十五年改歩战兵二百名为守兵二十六年裁马歩战守兵三十五名马三匹三十五年裁歩战兵三十八名雍正二年拨歩战守兵十一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九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马步战守兵一百六十六名马十五匹入镇江营沙唬船除歴年抽拨增改外现存艍犁沙唬船四十四只】
  中军副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镇江府东门外】马战兵八十二名歩战兵一百二十九名守兵五百三十名官坐马二十八匹战马八十二匹水艍船八只犁罾船八只沙船二十八只捕舵缭椗手二百二十名水手匠役四百九十二名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二万四千五百四两六钱六分三厘零米五千六百六十六石七斗
  右营【旧额逰撃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一百名歩战兵四百名守兵五百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匹沙船二十七只唬船十八只捕舵缭椗手二百二十五名水手匠役四百六十九名康熙二十五年改歩战兵二百名为守兵二十六年裁马歩战守兵三十五名马三匹三十五年裁歩战兵三十八名雍正二年拨歩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九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马歩战守兵一百六十六名马十五匹入镇江营沙唬船除歴年抽拨增改外现存艍犁沙唬船四十四只】
  游击一员【驻劄镇江府东门外】  守备一员【驻劄镇江府西门外】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十总二员    把总四员【以上分驻镇江府东西两门外】
  马战兵八十二名步战兵一百二十八名守兵五百三十五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八十二匹水艍船八只犁罾船八只沙船二十八只捕舵缭椗手二百二十名水手匠役四百九十四名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二万四千三百四十四两二钱四分五厘零米五千六百九十石一斗
  余国柱京口兵米留漕疏畧【凡事有利于国者必求无害于民有利于民者尤期有益于国如京口兵米嵗需一十三万余石向系截留江南漕粮至康熙三年疏留江漕十万其余不足以京口就近漕米补支至十九年始有采买之议此亦不过权宜之计未尝虑及其便益与否也然而采买之不便有四截留之便亦有四臣请得而悉陈之盖江南泽国产米有限每嵗漕白去其大半就近采买部中每石定价八钱亦不为少然江南米价腾贵日多八钱其最平时也倘遇腾贵之日官捐则必科派民出则必加征强买则抑民价其不便者一万一水旱洊灾无米可购势必逺渉江楚长江风涛固不能免意外之虞即使幸保无事而船价盘剥使费多端公帑无可动之项官民无可赔之力其不便者二且米价髙下原无定时如价值少低自应总买无论司库钱粮不能一时给发即使设法购贮在外原无仓厫而江南卑湿之地积之年乆米多朽烂责赔则无人可问折耗则无项可补其不便者三购买之米糠稻溷杂势所必有非比漕米干圆洁净按月支放复加筛飏自不免于亏折官给之价原有一定支少之额何以取足其不便者四若截留本省漕米原属民间应完之项任其米价腾贵不得颗粒短少地方就近按月解送可以朝呼夕应小民乐于转输兵糈不至后时此其便者一京口应放之米每月仅万余石漕原征收于州县即可散贮于州县晒飏则民任其力亏折则民足其数而米无朽烂之患官鲜折耗之累此其便者二漕米起运旗丁有行粮漕赠之费共计四万余两今既截留以本地之米养本地之兵不必动内帑十余万两之购买又可嵗省行粮漕赠四万余两以充兵饷此则于便之中而又有益于 国者三再查康熙三年截留江漕原因此时江船未足故为移逺就近之法而江漕至镇每在三四月之后官兵计口授食不能等待故止留江漕十万又留本地漕米三万余石以为接济之用两省截留事反牵溷且江漕行至中途行月水脚仍不能免不如直留本地之米之为直防此其至便者四我】
  【皇上轸念民生无事不在睿懐之中今采买有种种之不便截留有种种之便臣目睹此情不敢不据以入告至十九年采买原因各省漕折及截留各省诚恐京仓不敷故暂行采买顷者四海升平各省漕粮起运本色】
  【天庾殷实况自顺治十六年京口官兵驻防即留本省漕米支给几经部臣斟酌今亦不过遵循旧例
  而             国计民生两有所裨诚不可不急复也】奉
  防着照该抚所题截留漕粮
  京口协水师左营【原设镇守京口左右两路水师总兵二员各统左右二营并属京口将军管辖康熙二十一年改属提督标下二十四年改左路总兵为京口水师总兵裁右路总兵并右路左营其右路右营归并左路总兵为中左右三营三十六年裁总兵改设副将裁右营改中营为左营左营为右营仍听京口将军管辖本营原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一百名歩战兵四百名守兵五百名官坐马三十四匹战马一百匹沙船二十三只唬船七只小吧唬船四只捕舵缭椗手一百五十名水手匠役三百十八名康熙二十二年改属提标其沙唬船三十只仍在将军标二十二年拨马歩战守兵三十五名马六匹入抚标二十四年收沙船十五只归营拨歩战守兵六十五名入常州营又裁马歩战守兵三十二名马四匹二十五年拨沙船四只入左营裁马歩战守兵六十五名马三匹二十九年拨沙船十一只入镇海将军标三十五年裁歩战兵三十三名三十八年收原裁右路马歩战守兵一百十五名马十匹小吧唬船三只归营雍正二年拨歩战守兵十名入太湖营五年拨】
  【歩战守兵九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又添拨将军标左营唬船二只捕舵等项水手二十八名】
  副将一员【驻劄江隂县城】   游撃一员【驻劄靖江县城】中军守备一员【驻劄江隂县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靖江县一派防各汛】把总四员【派防各汛】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九十七名歩战兵一百八十七名守兵六百四十七名官坐马三十四匹战马九十七匹唬船二只小吧唬船七只捕舵缭椗手十名水手十八名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一两三钱米三千七百四十石一斗是营防守江隂县武进县靖江县通州如臯县泰兴县地方【江隂县汛地墩堡三十三处武进县汛地墩堡十处靖江县汛地墩堡二十四处通州汛地墩堡七处如臯县汛地墩堡十四处泰兴县汛地墩堡二处】
  京口协水师右营【原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一百名歩战兵四百名守兵五百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匹沙船二十三只唬船七只小吧唬船六只捕舵缭椗手一百五十名水手匠役三百十八名康熙二十二年本营改属提标其沙唬三十只仍存将军标下裁马歩战守兵三十六名马四匹二十三年裁马歩战守兵九十一名马二匹二十四年裁战守兵一百六十四名二十五年改沙船八只归营改马战兵二十三名为歩战兵改歩战兵一百四十二名为守兵二十八年拨马歩战守兵二十四名入扬州营二十九年拨沙船八只入镇海将军标三十六年收原裁右营马歩战守兵二百六十四名马二十八匹小吧唬船一只归营雍正二年拨歩战守兵十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歩战守兵九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收镇海将军标右营唬船二只归营】
  游撃一员【驻劄瓜州】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丹徒县圌山韩桥汛】
  千总二员【一驻防丹徒县朱张圩汛一驻防江都县三江营汛】
  把总四员【一驻防丹徒县匡家桥太平港汛一驻防泰兴县黄家港汛一驻防江都县大炮台汛一驻防丹徒县簰湾汛】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九十七名歩战兵一百八十七名守兵六百四十七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九十七匹唬船二只小吧唬船七只捕舵缭椗手十名水手十八名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七千二百七十二两二钱四分五厘零米三千七百四十石一斗
  是营防守丹徒县丹阳县武进县江都县泰兴县地方【丹徒县汛地墩堡四十五处丹阳县汛地墩堡八处武进县汛地墩堡二处江都县汛地墩堡二十八处泰兴县汛地墩堡十八处】
  【康熙二十四年兵部 题裁汰右路总兵官其所辖兵一千九百三十名内裁汰老弱兵一百九十名其水师控扼长江徽州等营地方广阔汛防冲要将余兵一千七百四十名并左路旗标亦裁兵一百三十名归并左路镇标兵七百十名添设一营以为三营徽州营增兵二百八十名共足一千二百名添设一营作为二营扬州营增兵二百三十六名共足七百名夀春营增兵三百九十七名共足一千四百九名六安营增兵五十六名共足七百名常州营増兵一百四名共足七百名镇江营增兵四十名共足五百名泰州营增兵四十七名共足四百名至京口水师镇标左营改为中营其裁缺右路右营官兵改为镇标左营其左营守备改为徽州营右军守备徽州营中军守备改为左军守备奉防依议】
  总督江南江西军务部院军门【驻劄江寜府顺治二年设经畧招抚内院大学士后改总督辖江南河南江西三省六年改辖江南江西二省康熙元年裁操江都御史归并兼管十三年改专辖江南一省二十一年复辖江南江西二省标下中左二营兼辖安庆逰兵二营】
  中营【顺治五年设旧额副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九十七名歩战兵八十八名守兵五百八十五名官坐马二十八匹战马二百九十七匹渡马浅船六只康熙二十四年改马战兵一百十五名为歩战兵裁战马一百十五匹二十六年裁马战兵三十三名战马六匹三十五年裁歩战守兵八十七名三十八年裁守兵二百五十名赴黄河雍正二年拨守兵十一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六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千总一员坐马二匹入泰州营】
  副将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劄江寜省城】马战兵一百七十六名歩战兵一百五十八名守兵二百四十九名官坐马二十六匹战马一
  百七十六匹渡马浅船六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一千五百四十七两六钱八分四厘零米二千二百七十三石七斗
  左营【顺治五年设旧额逰撃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九十八名歩战兵八十七名守兵五百八十五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九十八匹渡马浅船五只康熙二十四年改马战兵一百十五名为歩战兵裁战马一百十五匹二十六年裁马战守兵三十三名马六匹三十五年裁战守兵八十七名三十八年裁守兵二百五十名雍正二年拨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六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守兵四名入泰州营】
  游撃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劄江寜省城】马战兵一百七十七名歩战兵一百五十六名守兵二百五十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七十七匹渡马浅船五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一千四百九十四两八钱八分三厘零米二千二百七十三石七斗
  【康熙三十四年兵部查议江南省马兵四千七百九十二名歩战兵二万三千三百七十五名守兵二万七千五百三十七名共兵五万五千七百四名应于此内腹里地方减去歩兵一千八百五十六名行令将军督抚提镇将所辖标下及各营内老弱空缺逐一详查抵补得】
  【防允行雍正六年总督范时绎疏两江地方沿海营汛多系水师所用军器以火器为主演放鎗炮足以制逺至大刀藤牌钩防鎗钺斧标鎗鐡弹等件亦利水师之用无庸酌议其陆路兵丁所用军器有三眼铳长鎗三眼铳虽系火器不能致逺长鎗遇有险狭地面不能旋转任使嗣后将三眼铳改为鸟鎗长鎗改为藤牌俾器械一式操演相同庶通省兵丁分之则技艺各精合之则队伍一体不论山险川平皆可相资为用得】
  【防允行雍正八年总督史贻直奏请照浙闉酌留公粮之例以肃营伍下江共五十有九营额兵三万八千七百九十四名除各官随粮并余尾不应扣者不扣外每守饷百名留出公粮三分通共应留公粮一千五十四名约计每嵗共银一万二千五十七两零米三千七百三十一石零自雍正辛亥年正月为始陆续扣出各存本营收贮将甲械旗帜旧敝锈壊者先行整顿其余次第修理责令中军守备经管估计叅将逰击监督稽查其上江江西各营亦应留出公粮一体修整得防允行】
  安庆营【顺治初年设总兵驻劄安庆府城四年改副将七年移驻潜山操江驻镇安庆康熙元年操江裁归并总督本营改设逰击五年复设副将统辖沿江逰奇瓜州潜山等营原额副将一员守备二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哨官四员马战兵三十五名歩战兵一百二名守兵七百五十三名官坐马三十二匹战马三十五匹唬船二十七只雍正二年拨歩战守兵十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九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改奇兵州二营归江寜协镇标管辖十二年左军守备改设都司佥书】
  副将一员【驻劄安庆府城】   左军都司佥书一员右军守备一员【驻防安庆府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安庆府城一驻防池州府贵池县李阳河】
  把总四员【三员驻防安庆府城一驻防贵池县】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哨官四员
  马战兵三十五名歩战兵九十九名守兵七百三十五名官坐马三十二匹战马三十五匹唬船二十七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四千三百十二两三钱三分六厘零米三千三百八十九石一斗
  是营防守懐寜县桐城县望江县东留县贵池县铜陵县江西彭泽县地方【懐寜县汛地墩堡十三处桐城县汛地墩堡九处望江县汛地墩堡七处东流县汛地墩堡十一处贵池县汛地墩堡十六处铜陵县汛地墩堡四处彭泽县汛地墩堡六处】
  游兵营【顺治初设属操抚标下康熙元年操抚裁本营归并总督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二十六名歩战兵一百二十六名守兵五百八十九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二十六匹大唬船一只小唬船二十七只三十五年裁歩战兵二十八名雍正二年裁歩战守兵六名五年裁歩战守兵七名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五员】
  游击一员【驻劄和州西梁山镇】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和州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荻港河口一驻防裕溪河口】
  把总三员【一驻防采石下口一驻防铜陵河口一驻防裕溪河口】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哨官二员
  马战兵二十六名歩战兵九十六名守兵五百七十八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二十六匹大唬船一只小唬船二十七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六百八十四两二钱四分五厘零米二千七百三十石
  是营防守和州无为州含山县桐城县铜陵县繁昌县芜湖县当涂县江寜县南陵县青阳县地方【和州汛地墩堡十五处无为州汛地墩堡十七处含山县汛地墩堡四处桐城县汛地墩堡一处铜陵县汛地墩堡十一处繁昌县汛地墩堡十二处芜湖县汛地墩堡四处当涂县汛地墩堡九处江寜县汛地墩堡二处南陵县汛地墩堡一处青阳县汛地墩堡一处】
  江寜城守副将协标
  左营【顺治三年设属江寜提督管辖十六年提督撤归设总管统辖仍属提标十八年提督移驻松江属总镇统辖康熙七年改设副将兼辖浦口溧阳二营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八名歩战兵五十八名守兵三百七十七名官坐马三十四匹战马二百八匹二十四年改马战兵十名为歩战兵七十三名为守兵裁马八十三匹二十六年裁马歩战守兵二十三名马四匹三十五年裁歩战兵二十四名雍正二年拨歩战守兵十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战守兵六名战马一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安庆营所辖奇兵州二营归本标兼辖】
  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劄江寜省城】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歩战兵四十名守兵四百二十名官坐马三十四匹战马一百二十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二千三百五十一两二钱八分八厘零本色米六百九十七石二斗折色米银一千四十五两八钱
  是营防守上元县江寜县地方【上元县汛地墩堡四十六处江寜县汛地墩堡二十四处】
  右营【顺治三年设康熙七年归协标统辖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八名歩战兵五十八名守兵三百七十七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八匹二十四年改马战兵十名为歩战兵七十三名为守兵裁马八十三匹二十六年裁马歩战守兵二十三名马四匹三十五年裁歩战兵二十四名雍正二年拨歩战守兵十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战守兵六名马一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十年逰击改设都司】
  都司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劄江寜省城】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歩战兵四十名守兵四百二十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二十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一千六百九十七两三钱五厘零本色米六百九十六石折色米银一千四十四两
  是营防守上元县江寜县地方【上元县汛地墩堡二十七处江寜县汛地墩堡五十六处】
  奇兵营【顺治初额设随操抚赴皖驻防改为太平右营十六年复设康熙元年归并督标安庆营统辖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哨官二员马战兵二十名歩战兵一百五十五名守兵六百二十五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二十匹唬船二十三只二十二年裁马歩战守兵三十二名马三匹二十六年裁歩战守兵二十七名三十五年裁歩战兵二十八名雍正二年拨歩战守兵六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歩战守兵七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五员八年改归江寜协镇统辖十三年添设守备一员马战兵二十名歩战兵三十名守兵五十名马二十匹】
  游击一员【驻劄仪征县】
  守备二员【一驻劄仪征县一驻劄青山县】
  千总二员【一驻防江寜县新江口一驻防仪征县东沟】
  把总三员【一驻防新江口一换防仪征县旧江一换防仪征县黄泥滩】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哨官二员【一廵防左哨江汛一廵防右哨江汛】
  马战兵三十七名歩战兵一百三十五名守兵六百二十八名官坐马二十五匹战马三十七匹唬船十三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三千二百七十两一钱五分七厘零米三千一百二十石
  是营防守上元江寜句容江浦六合丹徒仪征七县地方【上元县汛地墩堡十七处江寜县汛地墩堡十处句容县汛地墩堡五处江浦县汛地墩堡九处六合县汛地墩堡八处丹徒县汛地墩堡六处仪征县汛地墩堡四十五处】
  洲营【顺治二年设守备专防江北水汛属操抚标康熙元年改设叅将归并督标十一年裁叅将留左军守备为州城守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哨官二员马战兵四十名歩战兵八十名守兵二百八十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四十匹唬船八只二十三年裁马战守兵十六名战马二匹二十五年裁守兵八名二十六年裁马歩战守兵五名战马一匹三十五年裁歩战兵十四名雍正二年拨歩战守兵三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四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八年改归江寜协镇统辖缺年拨歩战兵一名入苏州营】守备一员【驻防洲城】   千总一员【驻防洲城】把总二员【一驻防洲城外一驻防大桥汛】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哨官二员
  马战兵三十七名歩战兵五十五名守兵二百五十七名官坐马十匹战马三十七匹唬船八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六千二百六十六两七钱五分五厘零米一千三百六十一石一斗是营防守江都县地方【汛地墩堡二处】
  浦口营【顺治二年设立总兵三年改副将七年改叅将康熙十六年改守备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五十五名歩战兵四十八名守兵二百八十名官坐马十匹战马五十五匹雍正二年拨歩战守兵三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四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十年守备改设都司佥书】
  都司佥书一员【驻防江浦县浦口】
  千总一员【驻防江浦六合二县地方】
  把总二员【一驻防来安县一驻防全椒县】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五十五名歩战兵四十七名守兵二百七十四名官坐马十匹战马五十五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六千一百五十一两八钱九分三厘零本色米四百五十一石二斗折色米一千十五石二斗
  是营防守滁州江浦县六合县来安县全椒县地方【滁州汛地墩堡十二处江浦县汛地墩堡七处六合县汛地墩堡六处来安县汛地墩堡一处全椒县汛地墩堡二处】
  溧阳营【顺治三年设副将七年改叅将康熙十三年改守备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十名歩战兵七十二名守兵二百四十三名官坐马十匹战马三十匹二十二年裁马歩战兵十四名马二匹二十五年裁马歩战兵十二名马一匹三十四年裁歩战兵十二名雍正二年拨歩战守兵三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十年守备改设都司佥书】
  都司佥书一员【驻防溧阳县】 千总一员【驻防髙淳县】把总二员【一驻防溧阳县一驻防句容县】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二十七名歩战兵五十四名守兵二百二十名官坐马十匹战马二十七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五千二百八十四两一钱三分五厘零本折米一千一百七十三石九斗
  是营防守溧阳县溧水县句容县髙淳县地方【溧阳县汛地墩堡十处溧水县汛地墩堡四处句容县汛地墩堡八处髙淳县汛地墩堡五处】
  总督漕运部院军门【驻劄淮安府标下左右二营兼辖淮安城守庙湾盐城海州东海五营】
  左营【顺治二年设叅将九年改逰击康熙九年改副将旧额副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五员马战兵三百五十名歩战兵六十一名守兵六百四十九名官坐马三十匹战马三百五十匹二十二年裁歩战兵十七名二十三年改马战兵二百二十八名为歩战兵裁马战兵三十名马二百五十八匹二十四年裁守兵二十六名收京口标营守兵二十六名归营三十四年裁马歩战兵四十名马二十匹三十七年拨把总一员马歩战守兵三百二十名马三十二匹入淮安城守营雍正二年拨歩战守兵十一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六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四员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
  副将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俱驻劄淮安府山阳县旧城】
  马战兵四十六名歩战兵一百六名守兵四百二十九名官坐马二十八匹战马四十六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五百二十八两五钱九分四厘本色米一千一百三十三石二斗折色米一千一百三十三石二斗
  是营驻防山阳县漕河南北两汛地方
  右营【顺治二年设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五员马战兵三百五十名歩战兵六十一名守兵六百四十九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三百五十匹康熙二十二年裁歩战兵十七名二十三年改马战兵二百二十五名为歩战兵裁马战兵三十名马二百五十八匹二十四年裁守兵二十六名收京口标营兵二十六名归营三十四年裁马歩战兵四十名马二十匹三十七年拨把总一员马歩战守兵三百二十名马三十二匹入淮安城守营雍正二年拨歩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六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四员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
  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俱驻劄淮安府山阳县新城】
  马战兵四十三名歩战兵一百六名守兵四百三十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四十七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三百九十六两九钱五分本色米一千一百四十石七斗五升折色米一千一百四十石七斗五升
  是营驻防山阳县漕河南北两汛地方
  淮安城守营【康熙三十七年设原额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马战兵八十名歩战兵一百二十一名守兵五百九十九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八十匹雍正元年拨步战守兵六十六名入东海营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五员九年拨守兵三名入苏州营又拨把总一员马歩战守兵一百六名入河标右营】
  叅将一员【驻劄山阳县】
  中军守备一员【驻劄山阳县旧城】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俱驻防山阳县】马战兵七十六名歩战兵一百二名守兵四百三十一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六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一千四百二十三两一钱一分米二千三百七十五石一斗
  是营防守山阳县地方【汛地墩堡七处】
  庙湾营【顺治初设原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七十名歩战兵一百三十一名守兵五百五名官坐马十六匹战马七十匹沙船五只唬船四只雍正二年拨马歩战守兵五十名入东海营又拨歩战守兵五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歩战守兵七名入苏州营六年添设窈子港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兵二百名佃湖集设立千总一员兵五十名沙船二只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
  游击一员【驻劄阜寜县庙湾城】
  守备二员【一驻防庙湾城一驻防窈子港】
  千总二员【一驻防阜寜县一驻防安东县】
  把总三员【一驻防阜寜县一驻防安东县一驻防窈子港】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九十名歩战兵一百六十九名守兵六百三十五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九十匹沙船七只唬船四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六千七十二两四钱米三千四百八十六石六斗
  是营防守阜寜县安东县地方【阜寜县汛地墩堡八十八处安东县汛地墩堡十九处】
  【雍正六年总督范时绎疏山阳盐城二县沿海一带地方近因涸出滩地数百余里防茸稠宻易于藏奸又有通洋要口不无匪类潜踪虽设有漕标之庙湾盐城等营但汛逺兵少稽察难周必须添设一汛专责廵防方为严宻查有窈子港乃新涸滩地适中之处接连射阳湖口直通防洋海陬诚为扼要请于此处设立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驻劄分守并请添兵丁二百名再黄灌两河汛地通连大海水路交冲查有佃湖集为黄灌两河适中之地请于此处设立千总一员添兵五十名驻劄防守仍归庙湾营逰击兼辖又小闗子实为海口门户又属水路通衢最为要请于小闗子设立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驻劄防守亦添兵二百名仍归盐城营逰击兼辖再查庙湾营额设沙唬等船仅止九只往来廵哨实属不敷盐城营又并无船只应请添沙船八只于新设各营汛量其逺近分别拨给撑驾逰廵所设官兵一体归于漕标统辖部议覆准奉】
  【防依议】
  盐城营【顺治三年设守备七年改逰击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七十一名步战兵一百三十一名守兵五百七名官坐马十六匹战马七十一匹康熙三十七年拨把总一员入准安城守营雍正二年拨马步战守兵五十名入东海营又拨步战守兵五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苏州营六年添设小闗子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外委把总一员兵二百名官坐马六匹战马二十匹沙船四只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游击一员【驻劄盐城县城】
  守备二员【一驻防盐城县一驻防草堰口】
  千总一员【驻防西沙沟镇】
  把总三员【一驻防新洋港一驻防刘荘塲一驻防北刘团浦】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八十六名步战兵一百五十九名守兵六百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八十六匹沙船四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四千五十八两九钱一分八厘折色米三千四十九石二斗
  是营防守泰州江都县如臯县兴化县山阳县阜寜县盐城县髙邮州地方【泰州汛地墩堡九处江都县汛地墩堡二处如臯县汛地墩堡三处兴化县汛地墩堡十八处山阳县汛地墩堡三处阜寜县汛地墩堡十五处盐城县汛地墩堡四十四处】
  海州营【顺治四年设副将八年改逰击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马战兵六十一名步战兵一百十四名守兵四百四十二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六十一匹康熙三十七年收并东海营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二百二十六名马二十五匹沙唬船十只归营雍正二年拨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二百二十名马二十八匹沙唬船十只入东海营三年拨守兵五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六名入苏州营七年补设中军守备一员添设外委千把总四员仍食马战兵粮兼辖东海营】
  游击一员【驻劄海州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赣榆县青口镇】
  千总二员【一驻防海州城一驻防海州东路南路汛】
  把总三员【一驻防海州西北路汛一驻防赣榆县城一驻防沭阳县城】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五十八名步战兵一百十三名守兵四百三十七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六十二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一千一百四十一两八钱四分六厘米二千三百八十六石八斗是营防守海州赣榆县沭阳县地方【海州汛地墩堡七十一处赣榆县汛地墩堡四十处沭阳县汛地墩堡十九处】
  东海营【顺治初设守备十八年裁康熙十八年复设原额守备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十九名步战兵七十七名守兵二百六十九名官坐马八匹战马三十九匹沙船五只唬船五只三十七年复裁归并海州淮安城守二营雍正二年复设守备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十二名步战兵七十一名守兵二百八十三名实在兵三百八十六名沙唬船十只三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战兵二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总一员把总二员仍食马战兵粮】
  守备一员【驻防海州东海城】
  把总二员【一驻东海南城一驻东海北城】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三十名步战兵七十名守兵二百八十二名官坐马八匹战马三十匹沙船五只唬船五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六千五百一十五两三钱七分七厘零米一千四百八十九石八斗
  是营防守海州东海南北二城地方【海州汛地墩堡三十六处】
  总督江南河道提督军门【驻劄淮安府清江浦标下中营左营右营萧营兼辖山清里河上营下营山清外河山安海防髙堰山盱山安上河下河桃源安清中河杨河上营下营徐河南岸徐河北岸邳睢宿虹北岸宿虹南岸桃源南岸桃源北岸宿迁运河苇荡河营二十营】
  中营【雍正十年设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步战守兵六百名官坐马二十八匹战马一百二十匹】
  副将一员      中军都司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劄清江浦】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二百四十名守兵二百四十名官坐马二十八匹战马一百二十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三千五百六十二两七钱九分四厘米二千三百四十石是营驻防清江浦并清河一带地方
  左营【顺治三年设徐州总兵七年改副将属漕标雍正七年移属河标改为中营旧额副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名步战兵一百二十五名守兵五百三十七名官坐马三十二匹战马二百匹康熙二十二年拨马步战守兵三十四名马四匹入抚标二十三年裁马战兵一百十三名马一百十三匹二十五年改步战兵六十名为守兵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九名马三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守兵三十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十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八名入苏州营六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十年改为左营改左军守备为都司添设千把总二员外委千把总二员马步战守兵二百名兼辖萧营又收右营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一百九十八名官坐马二匹战马七十一匹归营】
  副将一员【驻劄徐州府城】
  中军都司一员【驻防徐州府城】
  右军守备一员【驻防夏镇】
  千总三员【一驻防沛县一注防徐州城西北路】
  把总六员【一驻防徐州城南路一驻防徐州城东北路一驻防丰县一驻防睢寜县】外委千总三员
  把总五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一百六十六名步战兵二百二十二名守兵七百五十四名官坐马三十四匹战马一百五十一匹廵船五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二万二千八十二两八钱五分二厘米四千四百七十三石三斗
  是营防守徐州府丰县沛县睢寜县地方【徐州府汛地墩堡十一处丰县沛县耑管城池库狱闗厢睢寜县汛地墩堡六处】
  右营【顺治五年设逰击属漕标雍正七年移归河标改为右营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十四名步战兵一百十八名守兵五百二十一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四匹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揆步战守兵七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收济寜营马战兵四十七名归营九年收淮安城守营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一百六名苇荡营马战守兵四十七名归营拨守兵十名入苏州营十年添设千把总二员外委千把总二员马步战守兵二百名官坐马四匹战马二十匹又拨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一百九十八名官坐马二匹战马七十一匹入左营】
  游撃一员【驻劄桃源县白洋河地方】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宿迁县城】
  千总三员【一驻防白洋河镇一驻防新邳州地方】
  把总五员【一驻防桃源县一驻防隅头集一驻防宿迁城外一驻防邳州泇口一驻防清河县】
  外委千总三员
  把总五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九十四名步战兵二百六名守兵五百九十一名官坐马二十六匹战马九十四匹廵船九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六千一百六十六两一钱九分六厘米三千四百八十二石七斗
  是营防守邳州宿迁县桃源县清河县地方【邳州汛地墩堡十处宿迁县汛地墩堡二十六处桃源县汛地墩堡十四处清河县汛地墩堡九处】
  萧营【顺治三年改砀营为萧营属漕标雍正七年改归河标旧额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五十名步战兵六十七名守兵一百八十二名官坐马六匹战马五十匹康熙二十二年拨马战兵一名马一匹入抚标二十三年裁马战兵二十一名马二十一匹二十五年改步战兵十二名为守兵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十名马一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十一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二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一员仍食马战兵粮十年守备改设都司佥书】
  都司佥书一员【驻防萧县城】 把总一员【驻防砀山县】外委把总一员【协防萧县】
  马战兵二十七名步战兵四十一名守兵一百八十三名官坐马六匹战马二十七匹廵河船四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四千四百五十七两六钱五分六厘米九百七十八石九斗是营防守萧县砀山县地方【萧县汛地墩堡十处砀山汛地墩堡九处】
  【雍正七年署江南河道总督尹继善奏河标设在济寜自应归北河衙门管辖惟是总督江南河道提督军务不便竟无武备清江为道库钱粮重地须设兵防守但另立标营则营防俸饷必多糜费查有漕臣标下共设有左右城守三营并辖庙湾盐城海州宿迁东海徐州萧县七营共设兵六千二百余名内徐州宿迁营汛俱属沿河徐州设有副将一员兼辖萧营共马步兵一千名宿迁设有逰击一员带马步兵六百五十二名若将徐州营改为江南河标中军副将宿迁营改为江南河标逰击仍驻劄徐州宿迁分汛防守听河臣就近调度则官兵不必加增营汛无庸动移实为至便再自清江至清河县三十余里向系漕标右营城守营汛地应请归并宿迁营则沿河自清江浦直达徐州毫无间隔至河□驻劄清江浦地方向拨济标马兵四十余名跟随差遣伊等家口俱乆住江南于河务又甚熟悉应仍留江南綂听宿迁营管辖其余每季更换之备弁步兵竟行停止仍在徐州宿迁营内抽调千把总二员带兵一百五十余名合之原有马兵足二百名之数随标操演并可防守道库兵部覆准奉防依议】
  【雍正九年总河嵇曽筠等疏徐州宿迁二营改河标一案自清江至清河县三十余里汛地归宿迁营辖臣查清江至清河县三十余里汛地原防系漕标城守营不在徐宿二营之内今营制既分漕臣遂将城守营兵撤回其一切汛防于宿迁营分拨安设不敷调遣至随标一项复于徐州宿迁二营弁兵通融酌拨而徐州地方辽阔实属汛广兵单抽调徃来轮流更换亦非经乆之计随经漕臣将原防清河里汛把总一员兵丁七十二名并清江牐上原防兵三十四名归于宿迁营管辖至于随标操演防守道库亦关要查苇荡营内马步兵丁一千二百三十名只供廵防催儹苇船原无専汛尚堪分拨今酌量抽调马兵二十名守兵二十七名归并宿迁营管辖加以漕臣浴回城守营兵丁一百六名合之原留济标马兵四十七名以足二百名之数除派防外可供随标操演防守道库之用但清江地方止有漕标新归把总一员不足以资弹压应请设立守备一员令其兼辖驻劄清江地方随标操演实为至便兵部覆准奉防依议】山清里河上营【康熙十七年原设山清盱眙河营额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步战兵十四名守兵七百五十五名官坐马十六匹大浚船六十四只大栁船四只二十九年拨兵二十一名入山清外河营三十八年拨千总一员把总二员步战兵六名守兵三百四十四名官坐马六匹大浚船三十二只大栁船二只入新设高堰河营改盱眙河营为山清里河营又题裁嵗夫改募河兵一百十名五十五年拨守兵三十名入杨河营雍正五年拨守兵一名赴山东芝麻荘工所六年添设叅将一员统辖淮徐淮扬新旧二十营逰击一员分管淮扬新旧十一营七年分本营为上下二营拨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一百七十名官坐马二匹大浚栁船十三只入新设里河下营改本营为里河上营】
  叅将一员【驻劄清河县运口】  游撃一员【驻劄安东县】守备一员【驻防山阳县清江浦】  千总一员【驻防清江浦】把总一员【驻防运口】
  步战兵五名守兵三百二名官坐马二十八匹大浚船二十只大栁船一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五千五百五十九两零
  是营修防山阳县清河县安东县河工
  山清里河下营【雍正六年分里河营设立】
  守备一员【驻防山阳县杨家庙】  把总一员【驻防杨家庙】步战兵三名守兵一百六十七名官坐马六匹大浚船十二只大栁船一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二千八百七两零
  是营修防山阳县河工
  山清外河上营【康熙十七年设立外河营原额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步战兵二十一名守兵一千九十五名官坐马十六匹大浚船七十一只中浚船十只小浚船二十六只□船三只栁船四只二十九年收山清盱眙河营兵二十一名归营三十八年拨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九十八名官坐马二匹浚栁船五只入新设中河营又题裁嵗夫改募河兵一百六十六名雍正七年分本营为上下二营拨把总二员步战守兵五百五十一名官坐马四匹浚栁□船五十四只入新设外河下营本营改为外河上营雍正九年揆归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九十名官坐马二匹浚船七只仍留本营管辖】
  守备一员【驻防山阳县老坝口】
  千总二员【一驻防清河县玉皇阁一驻防山阳县大车路口】
  把总二员【一驻防清河县惠济祠一驻防山阳县韩家荘】
  步战兵十三名守兵七百三十一名官坐马十二匹大浚船四十二只中浚船二只小浚船十二只栁□船三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一万一千七百九十六两一钱六分零
  是营修防山阳县清河县河工
  山安海防河营【即外河下营雍正七年分外河营设立守备一员把总二员步战兵十名守兵五百四十一名官坐马八匹大浚船三十二只中浚船七只小浚船十二只栁□船三只九年收山安下营把总一员战守兵一百五名官坐马二匹大浚船八只归营】守备一员【驻防阜寜县童家营地方】
  把总三员【一驻防山阳县小茭陵一驻防阜寜县马逻一驻防阜寜县大套】步战兵十名守兵五百五十六名官坐马十匹大浚船三十六只中浚船七只小浚船九只栁□船三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八千九百八十七两七钱四分三厘零
  是营修防山阳县阜寜县河工
  髙堰上营【康熙三十八年分盱眙河营设立山盱髙堰河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步战兵六名守兵三百四十四名官坐马十匹大浚船三十二只大栁船二只本年题裁嵗夫改募河兵一百名雍正七年分本营为上下二营拨把总二员步战守兵二百二十五名官坐马四匹浚栁船十七只入新设下营本营改为髙堰上营】
  守备一员【驻防山阳县髙家堰】  千总一员【驻防髙家堰】把总二员【驻防髙良涧】
  步战兵三名守兵二百二十二名官坐马八匹浚船十六只栁船一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三千七百十二两一钱九分零
  是营修防山阳县洪湖堤工
  山盱下营【即髙堰下营雍正七年分髙堰河营设立】
  守备一员【驻防山阳县髙良涧】
  把总二员【一驻防髙良涧一驻防山阳县周桥】
  步战兵三名守兵二百二十二名官坐马六匹浚船十六只栁船一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三千六百四十两八钱一分零
  是营修防山阳县盱眙县洪湖堤工
  山安上河营【康熙十七年设立山安河营额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步战兵十九名守兵九百九十八名官坐马十六匹大浚船八只中浚船四十只大栁船五只三十八年拨千总一员官坐马二匹步战守兵二百九名浚栁船七只入新设安清中河营又题裁嵗夫改募河兵一百五十一名雍正五年拨守兵二名赴山东芝麻庄工所七年分本营为上下二营拨把总三员步战守兵四百一名官坐马十匹浚栁船四十八只入新设下河营本营改为山安上河营】
  守备一员【驻防安东县城】   千总一员【驻防安东县城】把总一员【驻防安东县二塘】
  步战兵十名守兵五百四十六名官坐马八匹大浚船四十九只中浚船二十只栁船二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八千七百八十六两四钱一分
  是营修防山阳县安东县黄河北岸堤工
  山安下河营【雍正七年分山安河营设原额守备一员把总三员步战兵七名守兵三百九十四名宫坐马十匹大浚船三十四只中浚船十四只栁船二只九年拨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一百五名浚船八只入山清外河营】
  守备一员【驻防安东县佃湖】
  把总二员【一驻防佃湖一驻防阜寜县马家港】
  步战兵五名守兵二百九十一名官坐马八匹大浚船二十六只中浚船十四只栁船二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四千七百九十七两六钱九分四厘
  是营修防阜寜县安东县堤工
  桃源安清中河河营【康熙三十八年设立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步战兵十二名守兵五百九十一名官坐马十二匹大浚船五只中浚船八只小浚船六只大栁船四只本年题裁嵗夫改募河兵二百五十六名五十五年拨守兵四十名入杨河营雍正八年拨把总二员步战守兵四百二十五名官坐马八匹浚栁船十一只入新设宿桃中河上营九年将中河上营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二百名官坐马二匹栁船二只归本营管辖】守备一员【驻防清河县】   千总一员【驻防安东县】把总二员【一驻防桃源县一驻防清河县】
  步战兵十名守兵五百八十四名官坐马十匹中浚船八只小浚船二只栁船四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九千四百二十四两三钱二分七厘零
  是营修防桃源县清河县山阳县安东县中河堤工
  扬河上营【康熙十七年设立扬属河营额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步战兵十一名守兵六百二名官坐马十四匹浚船七十八只栁船四只三十八年题裁嵗夫改募河兵七十八名五十五年收里河营守兵三十名中河营守兵四十名归营雍正五年拨守兵一名入山东芝麻荘工所七年分本营为上下二营拨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一百九十一名官坐马二匹浚栁船十四只入新分下河营本营改为扬河上营】
  守备一员【驻防髙邮州】
  千总二员【一驻防寳应县泥甸桥一驻防髙邮州清水潭】
  把总二员【一驻防髙邮州一驻防寳应县】
  步战兵九名守兵五百六十名官坐马十二匹浚船六十五只大栁船三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九千一百七两零
  是营修防寳应县髙邮州运河堤工
  扬河下营【雍正七年分扬河营设立】
  守备一员【驻防洲】    把总一员【驻防江都县邵伯】步战兵二名守兵一百八十九名官坐马六匹浚船十三只栁船一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三千一百六两零
  是营修防髙邮州江都县运河堤工洲江工
  徐河南岸营【原设徐属河营额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步战兵十九名守兵一千六十九名官坐马十六匹大浚船二十三只大栁船七只康熙三十八年题裁嵗夫改募河兵三百三名内拨守兵一百二十一名入苇荡营雍正六年分本营为南岸北岸二营拨千总一员把总一员步战守兵四百三十二名入新分北岸营本营改为南岸营】
  守备一员【驻防徐州】    千总一员【驻防徐州郭家嘴】把总三员【一驻防徐州郭家嘴一驻防萧县顺河集一驻防砀山县定国寺】步战兵十四名守兵八百二十四名官坐马十二匹大浚船十七只大栁船五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一万三千二百三十七两二钱二分二厘零
  是营修防灵璧县徐州萧县砀山县河工
  徐河北岸营【雍正六年分徐属河营设立】
  守备一员【驻防徐州土山寺】  千总二员【驻防徐州大坝】把总一员【驻防丰县龙盘集】
  步战兵八名守兵四百二十四名官坐马八匹大浚船六只大栁船二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六千七百八十二两九钱五分八厘零是营修防徐州丰县河工
  邳睢河营【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步战兵十七名守兵九百三十名官坐马十四匹大浚船七十只大栁船五只康熙三十八年题裁嵗夫改募河兵四百四十名雍正六年添设逰击一员分管淮徐南北九营守备一员分管睢寜灵璧二县黄河南岸汛】游击一员【驻劄宿迁县地方】
  北岸守备一员【驻防睢寜县木社店】
  南岸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一驻防董家堂一驻防戴家楼】
  把总三员【一驻防董家堂一驻防五工头一驻防王家堂】
  步战兵二十二名守兵一千三百六十五名官坐马二十二匹大浚船七十只大栁船五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二万一千九百九十六两一钱三分九厘零
  是营修防邳州睢寜县灵璧县河工
  宿虹北岸河营【原设宿虹河营额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步战兵十九名守兵八百六十六名官坐马十六匹大栁船五只大浚船四十三只小浚船二十八只康熙二十九年拨兵四十七名入济标中左右三营三十八年题裁嵗夫改募河兵一百十七名三十九年拨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一百四十六名浚船九只入新设中河营雍正九年又拨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一百十七名浚船九只栁船一只归宿迁运河防管辖六年分本营为南岸北岸二营拨千总一员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三百七十名官坐马四匹栁船二只浚船二十二只入新分宿虹南岸河营本营改为宿虹北岸河营】
  守备一员【驻防宿迁县】   千总一员【驻防宿迁县皂河】把总一员【驻防宿迁县五堡】
  步战兵七名守兵四百九名官坐马八匹大栁船二只大浚船二十一只小浚船十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一万二百六十四两一钱八分五厘零
  是营修防邳州宿迁县黄河北岸堤工
  宿虹南岸河营【雍正六年分宿虹河营设立】
  守备一员【驻防宿迁县白洋河】  千总一员【驻防宿迁县洋河汛】把总一员【驻防宿迁县蔡家楼汛】
  步战兵五名守兵三百六十五名官坐马八匹大栁船二只大浚船十二只小浚船十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一万一百九十七两一钱五分九厘零
  是营修防邳州宿迁县黄河南岸堤工
  桃源南岸河营【原设桃源河营额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步战兵十五名守兵八百五十一名官坐马十二匹大栁船六只大浚船五只小浚船二十二只康熙三十八年题裁嵗夫改募河兵二百名三十九年拨步战守兵一百五十三名栁船二只入中河营雍正六年分本营为南岸北岸二营拨千总一员把总一员步战兵六名守兵四百四十三名官坐马四匹浚栁船三十五只入新分桃源北岸河营本营改为桃源南岸河营】
  守备一员【驻防桃源县】   千总一员【驻防桃源县龙涡汛】把总一员【驻防桃源县烟墩汛】
  步战兵六名守兵四百五十八名官坐马八匹大栁船二只大浚船二十一只小浚船十三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七千三百五十两六分八厘零
  是营修防桃源县黄河南岸堤工
  桃源北岸河营【雍正六年分桃源河营设立】
  守备一员【驻防桃源县】   千总一员【驻防桃源县雀镇汛】把总一员【驻防桃源县三义镇汛】
  步战兵六名守兵四百四十三名官坐马八匹大栁船二只大浚船二十四只小浚船九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七千一百二十二两八钱九分八厘零
  是营修防桃源县黄河北岸堤工
  宿迁运河营【即宿桃中河上营雍正六年分中河下营设立守备一员把总二员步战兵六名守兵四百十九名官坐马八匹大栁船二只大浚船五只小浚船四只九年拨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二百名官坐马二匹栁船二只入桃源安清中河下营收宿虹运河汛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一百十七名官坐马二匹栁浚船十只归营】
  守备一员【驻防宿迁县皂河】
  把总二员【一驻防宿迁县杨家荘一驻防皂河】
  步战兵五名守兵三百三十七名官坐马八匹大浚船十只小浚船八只大栁船一只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五千四百四十九两七钱六厘零
  是营修防宿迁县运河两岸堤工
  苇荡营【康熙三十八年设原额逰击一员守备二员千把总四员步战守兵一千二百三十名官坐马二十六匹五十三年裁逰守三员五十七年官兵一并裁汰雍正四年复设叅将一员守备二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一百名步战兵三十名守兵一千一百名九年拨马步战守兵四十七名马二十匹入河标右营】
  叅将一员【驻劄阜寜县仁和镇】
  左营守备一员【驻防海州大伊镇】
  右营守备一员【驻防仁和镇】
  千总二员【一驻防龙窝荡北汛一驻防北荡汛】
  把总四员【一驻防龙窝荡南汛一驻防出河港一驻防南荡汛一驻防西荡汛】马战兵八十名步战兵三十名守兵一千七十三名官坐马二十八匹战马八十匹嵗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一万九千六百二十一两三钱八分
  是营专司督兵采苇
  廵抚江苏等处地方军门【驻劄苏州府顺治四年设立中军左右营逰守各一员五年裁左营归并中军康熙元年停理军务本标官兵奉裁中军逰击改为苏州城守营十三年复设本标左右二营兼辖苏州城守平望二营】
  左营【顺治四年设五年裁归并中军康熙十三年复设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十名步战兵二百名守兵二百五十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五十匹廵船十只二十五年改步战兵一百名为守兵又裁马步战守兵十七名马一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八十三名三十八年调守兵百名赴河标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揆守兵三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仍食马战兵粮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逰击改设叅将统辖左右两营拨廵船五只入苏州营】
  中军叅将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俱驻劄苏州城】马战兵四十九名步战兵十二名守兵二百二十七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四十九匹廵船五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六千二十四两四钱米一千一百二十三石二斗
  右营【顺治四年设康熙元年裁十三年复设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十名步战兵二百名守兵二百五十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五十匹廵船十只二十五年改步战兵一百名为守兵又栽马步战守兵十八名马二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八十二名三十八年调守兵一百名赴河标雍正二年拨歩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仍食马战兵粮八年拨把总一员守兵二名坐马二匹入防州营】
  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俱驻劄苏州府城】马战兵四十五名步战兵十三名守兵二百二十七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四十八匹廵船十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五千五百四十七两七钱六分四厘米一千三十六石八斗
  【总督于成龙疏江寜安徽二抚标原添设官兵二千五百名经部臣会议留为经制将督提镇协各营内老弱裁汰以足其数兹准提臣杨防咨称江南地方广阔外有江海内有丛山无险不备各营额兵节经裁减处处兵单万难再裁议将徽六二营所裁续添兵丁一千名抵补尚不敷一千五百名应再于通省内地各营裁汰臣思裁补抚标兵缺虽部议于督提等标汰除然未有不量其汛地之险易而槩行裁汰者今查江南幅辽阔水陆兼防在在需兵而沿江沿海为尤甚如崇明云台俱各孤悬海中金山柘林青村南滙川沙吴淞黄浦又皆逼近海面京口一镇跨江设险咽喉要津且有漕白粮艘经由若夫泰州一营兼辖兴掘二汛民灶杂处地极其广而兵仅三百四十余名是以各营急需多兵弹压均不便议裁此外内地额兵共计止有三万五千七百九十余名而议裁二千五百名所裁过多则营伍空虚汛官鲜不废弛是抚摽兵缺虽取足于腹里各营而汛广兵单又不可不预为之所此提臣徽六二营裁兵拨补之议为有见也葢徽六二营新裁兵一千名原系通省闲甲今以各营之闲甲仍抵各营之裁汰祗以增足五万五千之额原非另外添设即】
  【朝廷多此千兵粮饷非与国帑有亏而各营多此千兵汛守则与地方有益相应仰请皇上允臣所请将徽六二营新裁兵丁一千名即抵抚标之数其余一千五百名容臣于内地各营通融分
  派陆续裁汰可也部议覆准奉防依议】
  苏州城守营【顺治四年设抚标左营五年裁并中军康熙元年改设城守营原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五员马战兵四十名步战兵一百五十名守兵七百六十八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四十匹廵船四十八只二十二年裁缺兵三十三名马一匹拨马步战守兵一百名入海州营二十五年裁缺兵二十九名马一匹五十四年裁缺兵五名雍正二年裁缺兵七名五年添设右军守备一员马步战守兵二百四十六名官坐战马十八匹七年添设外委千总二员把总五员九年添设左军守备一员把总二员外委把总二员马步战守兵一百九十一名廵盐壮丁五十名官坐战马二十一匹廵船十只】
  游击一员【驻劄苏州府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苏州府城】
  左军守备一员【驻防苏州府城】
  右军守备一员【驻防昆山县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甪直镇一驻防鐡陵闗】
  把总七员【一驻防大唯亭一驻防浒墅闗一驻防杨孜桥一驻防苏州城内一驻防木渎镇一驻防社坛一驻防黄埭】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七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六十三名步战兵一百五十八名守兵九百九十五名官坐马三十六匹战马六十三匹廵船五十八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九千九百两五钱二分四厘折米四千七百三十四石六斗
  是营防守长州县元和县吴县昆山县新阳县地方【长州县汛地墩堡十二处元和县汛地墩堡十九处吴县汛地墩堡十五处昆山县汛地墩堡三处新阳县汛地墩堡五处】
  【雍正五年提督魏经国奏畧苏州城广四十五里内外闗厢居民栉比城守营经制兵七百五十四名所管水陆村荘河道大小汛地六十余处在在需兵实属不敷拟请添兵二百四十六名合为一千名之数俾内廵宻而外防周至该营额设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五员分防内外汛地原无不足惟是昆山一汛素称剧邑水陆汛地九处向派千把一员专防难以兼顾拟将现设之中军守备改作左军照旧驻防苏城再添设右军守备一员令其驻防昆城仍带千把一员专防城外汛地则任分力专可免疎虞兵部覆准奉防依议】李卫酌议苏郡地方营制分防疏畧【苏州财赋重地五方杂处人烟稠宻宵小每有潜匿于阛闇编民之中而难以究诘者即如各路青蓝布疋俱于此处染色必用大石脚踹砑光习此业者率皆单身乌合不守本分之辈虽其中亦间有食力贫民而桀骜不驯者颇多臣等悉心会查苏城地方丛杂者如胥阊二门自虎邱前后山塘南北濠枫桥西北一带为长吴元三县犬牙相错之处稽查弹压文武官弁均不可少三县印捕佐杂事务殷繁且驻劄城内相距既逺而地界交错更有互相推委之至于武职止有枫镇汛千总一员尤虑顾此失彼苏州府经歴系本府守领可以兼辖三县地方拟将该员调驻社坛相近地方耑司廵查一应差委槩行停止但经歴向无廵役于公项内雇募二十名令该员带领廵缉凡各坊踹匠以及盗贼盐枭等项不法之徒即令就近会同营员查拿録供解审其武职千把官职卑防不足弹压查抚标两营中军逰击二员足以统辖右营守备逰击似可裁省以所裁之俸薪改设苏营守备一员把总二员所添亦属无多将此守备带把总一员驻于踹坊最多适中之社坛汛又把总一员驻于黄埭汛此外如半塘南北濠陆墓王家角长荡河冶长泾许家湾新塘桥等处均属要汛口以旧有之外委千总一员并添设外委把总二员酌量派拨水陆设防与经歴一体廵查如有盗匪重情各照所管地方分别耑汛兼辖处分 苏州城守二营除旧设右营官兵二百五十员各分防昆山原汛外右营额兵七百九十七名去公粮塘拨往来差役及各官随丁字识跟役外所余兵丁分派各汛为数无多而防范廵查实有未足查常州营现有中左右三军苏州营亦应循照此例左军改为中军旧有守备一员千总一员带在城及周荘木凟沙河四汛兵丁照旧分防其所请添设之守备一员把总二员并旧有千总一员外委千总一员带原防枫桥汛兵定为左军将浒闗汛把总一员外委把总一员及原防兵归并管辖统成三军营制就近令廵抚专管督率操练指挥缉捕仍听提督统属 闾胥门外应添各处水陆塘汛在在需兵而下江地广汛繁均难抽调惟京报部文廵抚衙门向系雇募递送每年工食银一千五百两于通省耗羡公项内动支提督衙门因无工食向于各营抽发兵丁一百二十八名逐塘递送似应照抚标例亦于耗羡公项内每年给银一千五百两以为工食一体雇募将旧拨一百二十八名同原拨苏州廵盐兵二十名及抚标所裁逰击员下随丁十五名字识跟役十五名再拨马十三匹一并归入苏州左营此外不敷水陆汛兵将盐政衙门耑在苏州廵盐壮丁五十名亦拨入该营充当水兵廵哨于抚标向设小廵船二十只内抽出十只应用交与守备等管辖并听经歴稽查所需饷米于浙省盐务节省盈余项下发给永为定例其廵盐哨丁听商另为雇募至苏州重地逰击守备员缺均属要嗣后应令督抚提督会同拣选题补所设经歴千把亦须干练之员并于通省文武中职衔相当者拣选咨部调补其马步战守数目水陆汛防官署营房统俟请防恩准之日另为咨题】
  平望营【顺治三年设逰击七年改守备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十九名步战兵五十七名守兵二百三十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十九匹廵船二十只康熙五十四年裁守兵三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三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仍食马战兵饷十年守备改设都司佥书旧属提标今改归抚标苏州营统辖】都司佥书一员【驻防苏州府吴江县】千总一员【驻防平望镇】把总二员【一驻防同里镇一驻防震泽县城】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十六名步战兵五十九名守兵二百二十二名官坐马十一匹战马十九匹廵船二十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五千九十七两四钱六厘米一千一百五十八石三斗
  是营防守吴江县震泽县地方【吴江县汛地墩堡七处震泽县汛地墩堡五处】
  马祜请造营汛廵船疏【为酌议沿河水路设立廵船以弭盗患以安商民事该臣看得臣属苏松常等府地方濵临湖荡素称泽国为盗贼渊薮窃发靡常昔年松江提标与苏州营各设有小快船四十只平望无锡常州镇江等处营汛亦各设有快船一二十只不等分汛廵防剿擒湖防此因地制宜诚靖盗安民至计也自康熙七年间部差郎中卜书厍到苏查燬沿江沿海各营可以出海之船将此等内地小快船槩议裁搁收入陆地朽壊无用迩来盗贼乘船出没水乡河路刼剠时闲汛防官兵苦无船只坐视贼逸不能尾追以致盗案日繁叅罚踵至节据营升详请复设廵船臣正在檄行司道酌议适准提督臣杨捷咨议官塘河路十里安设一船节节布置拨兵廵防俾各汛有船则易于堵截追擒实修复旧制要策臣又通行各司道府按程计里酌设去后兹据册报苏松常镇四府属各官塘河路及濵河要汛共应设快船三百二十五只除上清二县已报修船二十只外止应造船三百五只每船核实需用工料银二十两二钱二分零共该银六千一百六十八两六钱零其所需钱粮臣查苏州府每年编征水陆各营船械银二千八百两递年】
  【题报收贮府库原以备修造营船甲械之用相应于内动支打造事竣报销日后遇有船只损壊若照近奉部行三年始一小修五年始一大修恐致易于朽废应照马快船定例次年小修每船给银三两再次年大修每船给银六两五年叠造必嵗加整葺庻坚固经乆而不致沉朽无用矣惟是此项船只臣等本因旧日汛防制度酌议成造目今滇闽逆贼告变军兴旁午四方商贾不通民间生计萧索防手无頼奸徒处处挺而走险且自春徂夏霪雨连绵昼夜不息臣属苏松等府地方低洼田地一望皆成巨浸茫无畔岸二麦既已腐烂今值揷莳之际田畆水深渰没秩不能栽农夫束手无策臣虽现在檄饬有司劝谕竭力防救冀其播种惟恐饥荒之众流入匪类相聚为盗近又据宜兴县营申报浙省湖州府之长兴县土防窃发警逼县境又据平望营呈报浙省土防被剿窜遁飘突隣境亟须驾船摉擒纷纷请发快船刻不容缓复准浙江抚臣田逄吉咨报湖贼啸聚势甚猖狂请发官兵会剿非船防难追击苏松常三府皆与浙省接壤各有巨泽大川素多伏莽兼之河港错杂四通八达汛防官兵见无船只廵剿遂致盗贼出没无忌至若有船营汛惟止太湖吴淞江隂等营各设沙唬船数只止可于太湖长江海口之间乗风行使其在内港湖荡必须轻利小艇始可飞棹掩袭此等巨舰一入内地便不能施展臣等从今日地方多事起见敢不熟筹消弭防御之策此议复营汛快船万万难缓非敢虚糜朝廷金钱也倘部臣惜费拘执又恐贻悮匪细用是激切详陈伏乞皇上俯念江南财赋奥区谋在事先乃为无患】
  【勑 该部准臣动支本欵船械银两分发各营勒限打造完固俾官兵得以乗驾追剿则盗贼知有整备不致横肆流毒庶地方隐忧可杜民生得获安枕矣除将应设船只及需用料价数目造册送部查核外臣谨会同总督臣阿席熙提督臣杨防合词宻题伏乞】
  【睿鉴敕部连赐议覆施行】
  廵抚安徽等处地方军门【驻劄安庆府旧制兼提督操江康熙元年停理军务操江所属十一营官兵归并总督十三年复设本标左右二营】
  左营【顺治初设中军逰击属操标有太平左右两营康熙元年操标归并总督十三年复设中军兼管左营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十五名步战兵二百二】
  【十五名守兵四百五十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五匹二十三年裁马战兵二十五名马二十五匹二十五年改马步战兵一十名为守兵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五名马一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一百名三十六年裁守兵二十三名三十八年拨守兵一百七十七名赴河标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四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仍食马战兵粮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逰击改设叅将】
  中军叅将一员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俱驻劄安庆府城】马战兵四十九名步战兵五十九名守兵二百七十九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四十九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七千六百九十九两六钱八分三厘零米一千五百十六石五斗
  右营【顺治初设属操标康熙元年归并督标十三年复设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十五名步战兵三百名守兵三百七十五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五匹二十三年拨马战兵二十五名马二十五匹赴湖广二十五年改步战兵一百三十三名为守兵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五名马二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守兵一百二十三名三十八年拨守兵一百七十七名赴河标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四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八年拨把总一员守兵二名官坐马二匹入泰州营】
  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俱驻劄安庆府城】马战兵四十八名步战兵五十九名守兵二百八十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四十八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七千五百三十六两九钱四分五厘零米一十五百九石三斗

  江南通志卷九十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四
  武备志
  兵制【三】
  江南全省提督军门【驻劄松江府顺治二年苏州总镇统兵驻守后提督移镇管理苏松常镇四府各营军务康熙元年统理全省十四年添设提督一员驻劄安徽管理上江七府营务全省提督改为江寜提督管理下江七府营务仍驻松江十七年安徽提督奉裁复管全省军务标下中左右前后五营兼辖松江城守金山柘林青村川沙南汇黄浦刘河吴淞福山太湖常州江隂靖江杨舍孟河镇江潜山徽州寜国池州芜采广徳二十三营】
  中营【顺治四年设旧额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六名步战兵八十名守兵五百二十三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二百四十六匹唬快船一只廵船二十一只康熙二十三年改马战兵八十名为步战守兵裁马八十匹二十五年拨马步战守兵二十名马五匹入京口右路营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三十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十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步战守兵十一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八年拨守兵三名入泰州营九年拨守兵十五名入苏州营】
  叅将一员【驻劄松江府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劄松江府贴防黄浦汛】
  千总二员【驻防松江存营操练】
  把总四员【一轮防黄浦汛一轮防金泽汛一轮防钟贾山汛一轮防朱泾汛俱驻松江府】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一百六十名步战兵九十七名守兵五百三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一百六十匹唬快船一只廵船二十一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三千一百四十三两九钱一分二厘米二千九百六十四石
  是营防守娄县上海县金山县青浦县地方
  左营【顺治四年设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六名步战兵八十六名守兵五百二十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四十六匹廵船十一只康熙二十三年改马战兵八十名为步战守兵裁马八十匹二十五年收京口右路马步战守兵十九名归营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三十二名五十四年拨守兵四名入川沙营五十七年收右营廵船五只归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步战守兵十一名马二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拨守兵十四名入苏州营】
  游击一员【驻劄华亭县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华亭县城】
  千总二员【俱驻防华亭县】
  把总四员【一驻防华亭县一驻防小泾汛一驻防章练塘汛一驻防盛泽汛】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一百六十名步战兵一百名守兵五百三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六十匹廵船十六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五千四百七两一钱七分二厘米二千九百七十五石七斗
  是营防守元和县吴江县娄县青浦县金山县地方【元和县汛地墩堡三处吴江县汛地墩堡六处娄县汛地墩堡七处青浦县汛地墩堡六处金山县汛地墩堡二处】
  右营【顺治四年设驻劄松江府城旧额逰撃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五十名步战兵一百名守兵五百五十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五十匹廵船二十二只康熙二十四年改马战兵六十六名为步战守兵又裁去十四名马八十匹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名马五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三十一名五十四年拨守兵四名入川沙营五十七年移驻上海县五十八年收黄浦营廵船六只归营拨廵船五只入左营又拨廵船七只入后营雍正二年拨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步战守兵十一名马一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拨守兵九名入苏州营】
  游击一员【驻劄上海县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上海县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上海县城一驻防闵行汛】
  把总四员【一驻防北簳山一驻防引翔港一驻防塘桥汛一驻防泗泾汛】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一百六十名步战兵一百一名守兵五百九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六十匹廵船十六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二千三百七两四钱一分二厘本折米二千七百七十二石
  是营防守华亭县娄县上海县南汇县青浦县福泉县地方【华亭县汛地墩堡四处娄县汛地墩堡三处上海县汛地墩堡九处南汇县汛地墩堡一处青浦县汛地墩堡四处福泉县汛地墩堡七处】
  前营【顺治四年设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四十七名步战兵八十四名守兵五百二十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四十七匹廵船十一只康熙二十三年改马战兵八十名为步战守兵裁马八十匹二十五年裁拨京口右路营马步战守兵十九名马五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三十二名五十四年拨守兵四名入川沙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揆马步战守兵十一名马一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八年拨守兵二名入防州营九年拨守兵十六名入苏州营】游击一员【驻劄华亭县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华亭县城】
  千总二员【俱驻防华亭县】
  把总四员【一驻防华亭县城一驻防清浦县一驻防震泽汛一驻防斜塘汛】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一百六十一名步战兵九十八名守兵五百一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六十一匹廵船十一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五千三百八十九两四分米二千九百六十四石是营防守震泽县青浦县福泉县娄县金山县地方【震泽县汛地墩堡九处青浦县汛地墩堡五处福泉县汛地墩堡二处娄县汛地墩堡一处金山县汛地墩堡一处】
  后营【顺治四年设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四十七名步战兵八十三名守兵五百二十三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四十七匹唬快船二只廵船十六只康熙二十三年改马战兵八十名为步战守兵裁马八十匹二十五年收京口右路马步战守兵二十名马五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三十名五十四年拨守兵四名入川沙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步战守兵十二名马二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拨守兵十七名入苏州营】
  游击一员【驻劄松江府】
  中军守备一员【驻劄松江府】
  千总二员【一驻防松江府一驻防菉葭浜】
  把总四员【一驻防干吕巷汛一驻防芦墟汛二存营操演】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一百六十一名步战兵九十九名守兵四百九十九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六十一匹唬快船二只廵船十六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三千一百九十九两四钱四分一厘零米二千九百六十石一斗
  是营防守昆山县新阳县吴江县华亭县金山县青浦县福泉县地方【昆山县汛地墩堡八处新阳县汛地墩堡一处吴江县汛地墩堡五处华亭县汛地墩堡四处金山县汛地墩堡五处青浦县汛地墩堡一处福泉县汛地墩堡三处】
  松江城守营【顺治四年设提标右营九年管理城守原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四十七名步战兵八十五名守兵五百三十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四十七匹唬廵船六只康熙二十三年改马战兵八十名为步战守兵裁马八十匹二十五年收京口右路马步战守兵三十名马五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三十一名五十四年拨守兵四名入川沙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步战守兵十一名马一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拨守兵十一名入苏州营】
  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劄华亭县城】马战兵一百六十一名步战兵九十九名守兵五百六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六十一匹廵船六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三千二百三十五两九钱一分二厘米二千九百八十七石四斗
  是营防守华亭县娄县金山县地方【华亭县汛地墩堡二十一处娄县汛地墩堡十七处金山县汛地墩堡一处】
  金山营【驻劄金山卫顺治初设立叅将统辖柘青南川寳五营十八年川沙营添设叅将废寳山营将南汇营归并川沙其柘青二营仍属本营统辖旧额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一百九十五名守兵六百七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六十匹廵船十三只康熙二十三年改马战兵三名为步战兵裁马三匹二十五年裁守兵十四名二十七年裁马步战守兵十六名马二匹三十五年改步战兵十一名为守兵五十四年裁守兵十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八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
  叅将一员【驻劄金山县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金山县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浙江嘉兴府平湖县江门营一驻防金山县张堰镇】把总四员【二驻防金山县城一驻防华亭县亭林镇一驻防张泽镇】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五十五名步战兵一百七十六名守兵五百七十四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五十五匹廵船十三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四千四十七两七钱四分六厘本折米三千一百三十九石五斗
  是营防守华亭县金山县奉贤县及浙江嘉兴府平湖县地方【华亭县汛地墩堡二十六处金山县汛地墩堡十三处奉贤县汛地墩堡一处平湖县汛地墩堡六处】
  柘林营【顺治二年设逰击四年改守备旧额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十名步战兵四十三名守兵一百三十二名官坐马六匹战马十匹廵船四只康熙三十五年改步战兵二名为守兵五十四年拨守兵二名入川沙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兵二名入太湖营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一员仍食马战兵粮】
  守备一员【驻劄华亭县柘林城】  把总一员【驻防奉贤县南桥镇】外委把总一员【协同经制把总防守】
  马战兵十名步战兵四十名守兵一百三十一名官坐马六匹战马十匹廵船四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三千九十八两五钱六厘米七百五石九斗
  是营防守华亭县奉贤县地方【华亭县汛地墩堡八处奉贤县汛地墩堡十五处】
  青村营【顺治二年设旧额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十名步战兵四十五名守兵一百三十七名官坐马六匹战马十匹廵船二只康熙二十五年栽步战守兵七名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二名五十四年拨守兵二名入川沙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添设步战守兵一百名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一员仍食马战兵粮】
  守备一员【驻防奉贤县青村城】  把总一员【驻防蔡家桥汛】外委把总一员【驻防青村港汛】
  马战兵十名步战兵五十名守兵二百二十一名官坐马六匹战马十匹廵船二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四千四百六十三两五钱六厘米一千九十五石九斗
  是营防守奉贤县地方【汛地墩堡二十七处】
  【雍正五年提督魏经国奏称松江府属华亭县新分之奉贤县建衙署在青村城内上海县新分之南汇县建衙署在南汇城内两城向系二营额设兵各一百八十一名分廵水陆墩汛二十余处加以县署不敷防范请各添兵一百名各合二百八十一名之数内外分汛廵查方为有备兵部议准于通省标营内兵丁现缺抽拨令各该营就近挑选现兵弟男子侄及土著人民补伍将各标营现在出兵缺照数拨给以符添设之数毋使老弱虚冐仍将抽拨兵缺数目及募补兵丁花名逐一造册咨送兵部查核可也奉防依议】
  川沙营【顺治四年设守备十八年改叅将兼辖南汇营旧额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六十四名步战兵一百七十四名守兵五百九十四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六十四匹沙船六只唬船二只康熙五十三年裁沙唬船四只五十四年收镇海将军标左营水艍犁船四只随船兵丁六十四名归营又收各营所拨守兵五十名归营是年拨沙船一只入黄浦营雍正二年拨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战守兵九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
  叅将一员【驻劄南汇县川沙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南汇县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南汇县新塲镇一驻防川沙城】
  把总四员【一驻防周浦镇一驻防寳山县城一驻防寳山县炮防一驻防上海县曹家路】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六十四名步战兵一百九十二名守兵
  六百七十二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六十四匹沙船三只水艍船二只犁船二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五千九百五十五两八钱九分二厘米三千六百十九石二斗
  是营防守南汇县上海县寳山县地方【南汇县汛地墩堡十五处上海县汛地墩堡十八处寳山县汛地墩堡十四处】
  南汇营【顺治四年设旧额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十名步战兵四十三名守兵一百三十二名官坐马六匹战马十匹康熙五十四年拨守兵二名入川沙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添设步战守兵一百名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一员仍食马战兵粮】守备一员【驻防南汇县城】   把总一员【驻防一团汛】外委把总一员【协同经制把总防守】
  马战兵十名步战兵五十名守兵二百二十一名官坐马六匹战马十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四千四百七十四两六分四厘零米一千九十五石九斗
  是营防守南汇县地方【汛地墩堡二十七处】
  黄浦水师营【顺治十三年设叅将康熙五年改逰击九年改守备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十五名步战兵六十七名守兵二百六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十五匹廵船六只二十六年裁步战守兵十名三十五年改步战兵三名为守兵五十四年拨守兵三名入川沙营五十六年将黄浦营改为水师营原属松江城守管辖改属提标右营兼辖五十八年设哨船四只收沙船三只归营拨廵船六只入本标右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三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战兵三名马三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仍食马战兵粮九年守备改设都司佥书】
  都司佥书一员【驻防上海县城】 千总一员【驻防黄浦南汛】把总二员【一驻防黄浦北汛一驻防黄浦中汛】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十二名步战兵五十九名守兵一百九十八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十二匹沙船三只哨船四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四千二百七十七两七钱九分四厘米九百六十八石四斗是营防守上海县寳山县地方【两县汛地墩堡共三处】
  刘河营【顺治三年设驻劄刘河旧城康熙十六年移驻茜泾镇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十六名步战兵一百七十二名守兵五百八十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六匹廵船八只二十五年裁步战守兵二十九名三十五年改步战兵十一名为守兵五十三年拨守兵十名入吴淞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八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
  游击一员【驻劄镇洋县茜泾镇】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茜泾镇】
  千总二员【一驻防太仓州城一驻防太仓州土寨汛】
  把总四员【一驻防镇洋县天妃宫汛一驻防太仓州七丫汛一驻防刘河炮防一驻防昭文县横泾汛】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七十四名步战兵一百五十一名守兵五百四十九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四匹廵船八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二千八百九十两六钱一分二厘米二千七百八十六石四斗
  是营防守太仓州镇洋县寳山县昭文县地方【太仓州汛地墩堡三处镇洋县汛地墩堡五处寳山县汛地墩堡十五处昭文县汛地墩堡十五处】
  吴淞营【顺治初设副将康熙五年改叅将旧额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八十名步战兵一百八十五名守兵五百九十七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八十匹沙船八只二十三年裁马战兵五名马五匹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名马二匹三十五年改步战兵十一名为守兵五十年添设守兵十五名五十四年收镇海将军标右营艍犁船四只随船兵丁六十四名归营又收各营所拨守兵五十名归营五十七年拨沙船一只入黄浦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
  叅将一员【驻劄寳山县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寳山县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炮防汛一驻防胡巷口汛】
  把总四员【一驻防杨行镇一驻防嘉定县城一驻防江湾镇一驻防月浦镇汛】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七十三名步战兵一百八十三名守兵六百七十二名官坐马三十匹战马六十七匹艍犁船四只沙船三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六千一百六十三两六钱四分六厘米三千六百十九石二斗
  是营防守嘉定县寳山县地方【嘉定县汛地墩堡三处寳山县汛地墩堡二十四处】
  雍正十二年总督赵恩酌议沿海备御疏
  【题为遵防酌奏事该臣看得江南地方毗连大海备御之道务须严谨尤期实济前经提臣南天祥以上海一汛业将提标右营移驻弹压吴淞一汛嗣后哨廵之时令黄浦营带兵前赴该汛协防柘林营属漕泾一汛商贾凑集于提标抽兵六十名拨入向时提标轮流贴防漕泾吴淞黄浦一团等汛之处本无实事俱请停其报部等因】
  【奏防硃批俟髙其倬回任商酌奏闻随经前督臣髙其倬钦遵议覆贴防报部之案应行停止吴淞营应再拨提标兵四十名添凑无庸令黄浦营协防其漕泾应于提标抽兵六十名拨入该营等因又防硃批此论似是具题奏请钦此交臣会】
  【题臣恭绎硃批仰见】
  【皇上慎重海疆之至意縁臣新任尚须确察亲勘曾经奏明在案今臣亲歴沿海一带逐加察勘如金山以至福山等处既有营汛以为廵御又有墩兵以资瞭望星罗碁布可谓周宻其从前提标轮流贴防官兵因海防乆平且彼地原无营房白难责令实驻故歴来徒有报部之案并无实事嗣后似应停止报部不必徒踵虚文至于海疆重地廵察愈宻收效愈广有备无患兵防所重查提臣原奏内称臣仍不时饬令标营将弁带兵廵哨即有策应不难立时调遣所见殊是以后应聴提臣就近不时饬令周歴逰廵以扬威武以期无悮如承委将弁兵丁怠惰偷安虚应故事即行叅处庶虚名除而实事着于海防更有禆益又吴淞营官兵洋廵之外存营较少应如前督臣髙其倬所议请于提标发兵四十名添入以资廵防无庸令黄浦营协廵又柘林所属之漕泾地方并非出海口岸又原有营汛墩兵居民仅三百余户更有县丞驻劄应令稽察协廵况又在现议提标不时周歴逰廵之列其前议于提标抽兵六十名拨归专防之处似可无庸抽拨臣谨会】
  【题伏乞皇上睿鉴施行】
  福山营【顺治初设副将四年改守备十六年改逰击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十名步战兵一百九十名守兵六百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匹官渡船四只廵船十六只二十三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四名马四匹二十七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九名马二匹三十五年改步战兵十名为守兵五十四年拨守兵十名入吴淞营雍正二】
  【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八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九年添设沙船四只随船兵丁六十名】
  游击一员【驻劄常熟县福山城堡】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常熟昭文二县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昭文县徐六泾镇一驻防福山城】
  把总四员【一驻防常熟鹿苑镇一驻防常熟唐市镇一驻防昭文薛家沙镇一驻防昭文支塘镇】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五十八名步战兵一百六十一名守兵六百九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六十四匹沙船四只官渡船四只廵船十六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四千五百五十九两一钱八分三厘零米三千二百五十二石六斗
  是营防守常熟县昭文县地方【常熟县汛地墩堡四十处昭文县汛地墩堡四十四处】
  太湖营【康熙三年江浙总督会同题设江浙太湖营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步战兵二百四十一名守兵六百四十八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沙快吧唬船三十二只三十五年裁步战守兵二十名五十四年拨守兵五名入吴淞营雍正二年以逰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四百二十五名官坐马十二匹沙快船十六只立为浙江太湖营驻苏州府吴县洞庭西山本营增设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四百九十名官坐马十八匹沙快船十五只兼统原设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四百三十九名官坐马十匹吧唬船十六只分为左右二营为江南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九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步战兵粮八年裁沙船二只九年添设马七十匹】
  叅将一员【驻劄吴县东山】
  左军守备一员【驻防震泽县简村】
  右军守备一员【驻防宜兴县周鐡桥】
  千总二员【一驻防鮎鱼口一驻防马山】
  把总四员【一驻防束山一驻防震泽县吴溇一驻防吴县鼋山一驻防荆溪县凤川】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步战兵二百名守兵七百二十名官坐马二十八匹沙快吧唬船二十九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五两一钱五分二厘米三千六百二十七石
  是营防守吴县长洲县吴江县震泽县阳湖县无锡县宜兴县荆溪县地方【吴县汛地墩堡二十一处长洲县汛地墩堡一处吴江县汛地墩堡五处震泽县汛地墩堡十四处阳湖县汛地墩堡八处无锡县汛地墩堡六处宜兴县汛地墩堡八处荆溪县汛地墩堡五处】
  雍正元年奉
  上谕两江总督查弼纳江南提督高其位署江苏廵抚何天培浙江廵抚李馥太湖三万六千顷连跨数郡地势既广支流复多为盗贼出没之所平时既易藏奸廵捕又难着力故苏常盗案多于他省良善被扰官吏处分皆因太湖为之巢穴也尔等均有统辖之责可公同确议遴选贤员清查严缉俾匪类就擒余党解散日后作何稽察防范之法不使宵小复萌地方长享寜靖之福以副朕禁盗安民之意特谕
  【雍正二年兵部议覆总督查弼纳等 题请将太湖营原设逰击一员改为叅将添把总二员原设兵二百七十名廵船八只再添兵六十名添廵船四只仍驻洞庭西山居中调度江南所辖之鮎鱼口简村等处俱属东山原设把总一员兵七十五名廵船五只今令该把总带原兵五十名廵船一只仍驻东山余兵二十五名分防鼋山其鼋山原设千总一员改设鮎鱼口原兵六十九名巡船三只再添兵三十一名廵船三只管辖南北一带地方简村应添守备一员添兵一百四十五名添廵船五只分防各汛周鐡桥原设把总一员原兵六十八名管辖汛口九处今应改设千总一员原兵六十八名再添兵三十二名原有廵船三只专管八汛其周鐡桥原设之把总移驻马迹山另添兵五十名廵船二只专管马迹山汛以上改设叅将一员添设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三百十八名廵船十只分布廵防但太湖营逰击系浙江省所属之员湖面辽阔若止将逰击改为叅将仍驻西山究难兼管两省地方且江南湖濵盗案倍于浙江以一官而受两省之叅罚亦属不便应于江南地方另添设叅将一员以资弹压其所添兵数不敷分拨应于新添兵三百十八名外再添兵一百八十二名以足五百名之数将原设守备一员并新设守备一员分为叅将左右二营原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并新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原设兵四百三十九名新添兵五百名新旧廵船三十一只令该督等详加酌量分添江南所辖湖濵各口昼夜廵防其浙江太湖营原设逰击仍令统领原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四百二十五名廵船十六只仍驻洞庭西山于浙省所辖湖濵各口廵查但此分界廵防只就湖濵各口而言其湖内地方原系两省交防仍令叅将逰击公同廵查若有大伙屯集不得互相推诿所添兵丁于江南各营内酌量抽调奉】
  【防依议】
  常州营【顺治二年设叅将十六年移叅将镇江隂康熙十一年改逰击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三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十八名步战兵一百四十三名守兵四百七十四名官坐马三十匹战马五十八匹廵船二十九只二十五年添设千总一员三十四年裁步战兵二十六名五十四年拨守兵九名入吴淞营雍正三年拨步战守兵十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六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七员九年拨守兵十二名入苏州营】
  游击一员【驻劄常州府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阳湖县城】
  左军守备一员【驻防金匮县城】
  右军守备一员【驻防荆溪县城】
  千总三员【一驻防阳湖县一驻防金匮县一驻防荆溪县】
  把总四员【一驻防武进县一驻防阳湖县一驻防无锡县一驻防宜兴县】外委千总三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五十八名步战兵一百十四名守兵四
  百四十名官坐马三十二匹战马五十八匹廵船二十九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一千五百八两八钱二分四厘米二千三百八十六石八斗
  是营防守武进县阳湖县无锡县金匮县宜兴县荆溪县地方【武进县汛地墩堡五处阳湖县汛地墩堡四处无县汛地墩堡七处金匮县汛地墩堡一处宜兴县汛地墩堡九处荆溪县汛地墩堡五处】
  江隂营【顺治二年设叅将三年改都司五年改守备十八年复改叅将康熙四年改副将七年改逰击八年复改副将十一年设守备又改逰击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十名步战兵一百十名守兵三百三十九名官坐马十六匹战马三十匹唬船二只廵船七只二十二年拨马步战守兵二十名马二匹入抚标二十六年拨马步战守兵十六名马一匹入京口营三十五年裁步战兵十七名五十四年拨守兵五名入吴淞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五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四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兼辖靖江营杨舍营孟河营】
  游击一员【驻劄江隂县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江隂县城】
  千总一员【驻防江隂县西路乡汛】
  把总二员【一驻防江隂县南路郷汛一驻防江隂县东路乡汛】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二十七名步战兵八十名守兵三百五名官坐马十六匹战马二十七匹唬船二只廵船七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七千三百十七两米一千六百石六斗八升
  是营防守江隂县地方【汛地墩堡二十九处】
  靖江营【顺治四年设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十八名步战兵六十六名守兵二百五十四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十八匹唬船二只康熙五十四年拨守兵三名入吴淞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三名入太湖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
  守备一员【驻防靖江县城】   千总一员【驻防靖江县城】把总二员【一驻防靖江西沙孙祠镇一驻防靖江东沙斜桥镇】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十五名步战兵六十五名守兵二百四十九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十八匹唬船二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五千五百八十三两五钱一分六厘米一千二百九十四石八斗
  是营防守靖江县地方【汛地墩堡八处】
  杨舍营【顺治二年设旧额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十名步战兵七十名守兵二百八名官坐马六匹战马十匹廵船二只康熙二十二年拨马步战守兵十一名马一匹入提标后营二十六年裁步战守兵十名三十五年裁步战兵十一名五十四年拨守兵三名入川沙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一员】守备一员【驻防江隂县杨舍堡城】 把总一员【驻防沿江汛地】外委把总一员【协同经制把总防守】
  马战兵九名步战兵五十一名守兵一百八十八名官坐马六匹战马九匹廵船二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四千一十三两七钱六厘米九百六十七石二斗
  是营防守江隂县地方【汛地墩堡十六处】
  孟河营【顺治五年设守备旧额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十名步战兵七十名守兵二百八名官坐马六匹战马十匹康熙二十二年拨马步战守兵十二名入抚标二十六年裁步战守兵十名三十五年裁步战兵十一名五十四年拨守兵三名入川沙营雍正三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一员九年拨守兵二名入苏州营】
  守备一员【驻防武进县孟河堡城】 把总一员【驻防孟河堡城】外委把总一员【驻防魏村汛】
  马战兵九名步战兵五十名守兵一百八十六名官坐马六匹战马九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四千二两七钱六分四厘零米九百六十三石三斗
  是营防守武进县地方【汛地墩堡十处】
  镇江城守营【顺治二年设总兵四年改副将十六年设立镇海大将军统领八旗官兵驻镇江府城移副将驻大市口康熙四年改设叅将旧额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十九名步战兵八十六名守兵三百十五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五十九匹廵船二十三只二十五年收京口右路左营战守兵四十名归营裁马步战守兵十八名五十四年拨守兵五名入川沙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收镇海将军标左右二营兵三百三十二名归营九年拨守兵十二名入苏州营】叅将一员【驻劄镇江府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镇江府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镇江府城一驻防金坛县城】
  把总四员【一驻防丹阳县城一驻防丹阳县尹公桥一驻防镇江府城一驻防丹徒县大港镇】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八十七名步战兵一百三十四名守兵五百六十七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八十七匹廵船二十三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四千四百七两三钱四分六厘米三千七十三石二斗
  是营防守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地方【丹徒县汛地墩堡十一处丹阳县汛地墩堡二十七处金坛县汛地墩堡十六处】
  潜山营【康熙元年以安庆营副将改设三年副将改逰击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十四名步战兵一百四十名守兵五百二十一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四匹二十五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六名马三匹三十四年裁步战兵二十七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
  游击一员【驻劄潜山县】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潜山县】
  千总二员【一驻防桐城县枞阳汛一驻防望江县】
  把总四员【一驻防宿松县一驻防太湖县一驻防桐城县一驻防潜山县天堂汛】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七十一名步战兵一百五名守兵四百九十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一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二千一百八十一两四钱四分五厘零米二千六百五石二斗是营防守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地方【桐城县汛地墩堡十六处潜山县汛地墩堡十一处太湖县汛地墩堡十一处宿松县汛地墩堡十四处望江县汛地墩堡一处】
  徽州营【顺治初徽州置东山营设总镇统辖徽寜二府康熙十一年改设叅将专镇徽州十三年改设副将二十一年复改叅将旧额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六十六名步战兵二百名守兵六百五十四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六十六匹二十四年收京口右路营守备一员把总二员马步战守兵二百八十名官坐马八匹战马三十四匹归营遂分左右二军二十五年裁马步战守兵四十二名三十四年裁步战兵四十六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十一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步战守兵十一名马二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八员仍食马战兵粮】
  叅将一员【驻劄歙县东山】
  左军守备一员【驻防休寜县城】
  右军守备一员【驻防婺源县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祁门县城一驻防绩溪县城】
  把总六员【一驻防黟县城一驻防休寜县髙枧汛一驻防休寜县城一驻防歙县城一驻防婺源县中平汛一驻防婺源县城】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六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九十五名步战兵一百九十八名守兵七百九十七名官坐马三十二匹战马九十五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九千三百六两二钱四分七厘零米四千二百五十石是营防守歙县休寜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地方【歙县汛地墩堡七处休寜县汛地墩堡八处婺源县汛地墩堡八处祁门县汛地墩堡七处黟县汛地墩堡三处绩溪县汛地墩堡四处】
  【总督于成龙疏康熙十三年饶逆变乱以后所在煽动前督臣阿席熙请将江寜将军下各营门甲兵粮一千名以六百名补入徽州营以四百名补入六安营俱裁去叅将改设副将又太湖一营前任江寜抚臣马祜请添右军守备一员专管江南汛地俱各奉】
  【俞防允行今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恭逄恩诏欵开军兴以来添设緑旗官兵应行裁汰者详查议裁今据徽州六安太湖各营详请将原补官兵仍旧留用并准安徽抚臣咨覆相同臣查徽郡东聨徳平乐兴西接浮梁倒河匝处万山之中层峦叠嶂最为奸宄出没之所臣检阅旧案如逆贼王跳鬼及饶逆侵犯之时悉因三省连界汛广兵单不敷防御以致小丑陆梁此前督臣所以改设副将添布重兵弹压也又六安一汛緜亘数十余里与湖广黄麻等处相接实为江南西陲重地臣前任】
  【黄州府时剿抚东山逆孽何士荣等歴覩江广形势但见英霍二处山深谷邃伏莽堪虞非安设重兵不足以捍此岩疆前督臣早已见及此也今二处官兵布置周宻地方稍称平静正宜安愈图安绸缪未雨若拘于军兴以后添设之名而裁此险汛之兵将臣恐不轨之徒伺隙思逞彼时再议增兵安辑而地方已不胜其惊扰矣臣谓徽六两营官兵防防难以议裁若夫太湖一汛臣自闽地赴任直省经由其间湖靣广阔一望无际港丛杂素为盗薮该营添设右军守备一员专司江南汛地诚为营制起见更难于军兴后所添官兵一概而论相应仰恳】
  【俯念徽州六安太湖三营皆系山泽险汛续补官兵准其照旧留用其有益地方诚非浅鲜也】寜国营【顺治四年改宣州卫为寜国营设副将十年改叅将旧额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三十七名步战兵八十七名守兵三百五十三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三十七匹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五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四员】
  叅将一员【驻劄宣城县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宣城县城】
  千总一员【驻防旌徳县】
  把总三员【一驻防南陵县一驻防寜国县一驻防太平县】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三十七名步战兵八十五名守兵三百四十三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三十七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八千三百八十三两六钱四分五厘零米一千八百十三石五斗
  是营防守宣城县寜国县南陵县泾县旌徳县太平县地方【宣城县汛地墩堡十二处寜国县汛地墩堡三处南陵县汛地墩堡一处泾县汛地墩堡十一处旌徳县汛地墩堡二处太平县汛地墩堡五处】
  池州营【顺治四年设池太总兵官十一年裁总兵官置池州营设逰击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十五名守兵三百六十二名官坐马十八匹战马四十匹康熙二十二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名马二匹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十七名马一匹三十四年裁步战兵十九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五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五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五员】
  游击一员【驻劄池州府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贵池县】
  千总一员【驻防建徳东流二县】
  把总三员【一驻防铜陵县一驻防石埭县一驻防青阳县】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三十七名步战兵八十一名守兵二百三十三名官坐马十八匹战马三十七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八千一百三十五两四分五厘零米一千七百五十八石九斗
  是营防守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徳县东流县地方【贵池县汛地墩堡三处青阳县汛地墩堡二处铜陵县汛地墩堡二处石埭县汛地墩堡五处建徳县汛地墩堡二处东流县汛地墩堡二处】
  芜采营【顺治初设总镇寻改叅将又改逰击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十七名步战兵六十五名守兵二百七十五名官坐马十六匹战马三十七匹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五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四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八年添设廵船一只】
  游击一员【驻劄芜湖县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当涂县城】
  千总一员【驻防芜湖县】
  把总二员【一驻防当涂县乌溪汛一驻防当涂县城】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三十七名步战兵六十四名守兵二百六十八名官坐马十六匹战马三十七匹廵船一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六千八百八十两九钱四分五厘零米一千四百三十五石二斗是营防守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地方【当涂县汛地墩堡十八处芜湖县汛地墩堡九处繁昌县汛地墩堡二处】
  广徳营【顺治初设总兵官七年改逰击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四十名步战兵九十二名守兵二缺匹战马四十匹康熙二十缺
  步兵三十一名三十五年缺         年拨步战守兵五名】
  【入太湖营缺      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
  游击一员【驻劄广徳州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广徳州城】
  千总一员【驻防广徳州界牌汛】
  把总二员【一驻防建平县城一驻防广徳州青洪山岭汛】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三十七名步战兵六十四名守兵二百七十四名官坐马十六匹战马三十七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六千九百七十一两九钱四分五厘零米一千四百六十二石五斗
  是营防守广徳州建平县地方【广徳州汛地墩堡十一处建平县汛地墩堡七处】
  镇守苏松水师总兵官【驻劄崇明县顺治二年原设苏州总兵驻崇镇守三年移驻苏州留守备千把总各一员立崇明营十二年改设叅将苏镇复移驻崇明十五年改为苏松水师总兵官立中左右前后奇六营左右二协各设左右二营康熙十四年总兵改为专管崇明提督二十三年提督复改为总兵官裁并各营专统中左右奇四营】
  中营【顺治十五年设叅将康熙二十三年改逰击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十四名步战兵二百十四名守兵七百一名官坐马四十匹战马五十四匹沙船十只是年收并左协左营沙船五只四十七年改沙船五只为赶缯船四十九年裁马战兵六名马六匹拨步战兵三十六名入苇荡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拨步战守兵十五名沙船一只入福山营】
  中军游击一员【驻劄崇明县北路】
  中军守备一员【轮廵内外两洋】
  千总二员【一驻防永寜沙一驻防北合洪】
  把总四员【一驻防永寜沙一驻防头条港一驻防北竪河一驻防外海山前野鵞两沙】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四十八名步战兵一百七十四名守兵六百七十名官坐马三十八匹战马四十八匹沙船九只赶缯船五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五千四百五十九两七钱三分六厘米三千四百七十八石八斗
  是营防守崇明县北路地方【汛地墩堡十八处】
  左营【顺治十五年设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十五名步战兵二百十二名守兵七百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五十五匹沙船十只康熙二十三年收并左协右营沙船五只四十七年改沙船五只为赶缯船四十九年裁马战兵六名马六匹又拨步战守兵三十六名入苇荡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拨步战守兵十五名沙船一只入福山营】
  游击一员【驻劄崇明县东南路】
  中军守备一员【轮廵内外两洋】
  千总二员【一驻防施翘河一驻防蒲沙套】
  把总四员【一驻防南洪一驻防郁黄状一驻防当沙头港一驻防岸沟】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四十九名步战兵一百七十二名守兵六百七十一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四十九匹沙船九只赶缯船五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四千七百五十七两一钱九分二厘米三千四百七十八石八斗
  是营防守崇明县东南路地方【汛地墩堡十八处】
  右营【顺治十五年设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十五名步战兵二百十二名守兵七百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五十五匹沙船十只康熙二十三年收并前营沙船五只四十七年改沙船五只为赶缯船四十九年裁马战兵六名马六匹又拨步战守兵三十六名入苇荡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拨步战守兵十五名沙船一只入福山营】
  游击一员【驻劄崇明县东北路】
  中军守备一员【轮廵内外两洋】
  千总二员【一驻防堡镇一驻防拳头港】
  把总四员【一驻防髙头沙一驻防陈六港一驻防张家港一驻防外海大安戯防两沙】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四十九名步战兵一百七十二名守兵六百七十一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四十九匹沙船九只赶缯船五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四千七百五十七两一钱九分二厘米三千四百七十八石八斗
  是营防守崇明县东北路地方【汛地墩堡十五处】
  奇营【顺治十五年设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十四名步战兵一百九十七名守兵六百二十七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五十四匹沙船十只康熙二十三年收并后营沙船五只四十七年改沙船五只为赶缯船四十九年裁马战兵六名马六匹又拨步战守兵三十六名入苇荡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九年拨步战守兵十五名沙船一只入福山营】游击一员【驻劄崇明县西北路】
  中军守备一员【轮廵内外两洋】
  千总二员【一驻防施翘河一驻防掘头港】
  把总四员【一驻防施翘河一驻防掘头港一驻防渡船港一驻防大套】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四十八名步战兵一百五十七名守兵五百九十六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四十八匹沙船九只赶缯船五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三千四百五十一两五钱一分二厘米三千一百二十三石九斗
  是营防守崇明县西北路地方【汛地墩堡十七处】
  【顺治十四年部议总督郎廷佐疏海逆现在狓猖崇明允属要地应増设水师选调将兵以资勦御但江寜省防重地苏松沿海要地漕督操江有防漕防江之责各该标营兵似宜酌减抽调如吴淞福山狼山黄浦刘河镇江海门江隂孟河南永生北永生靖江杨舍等处皆江海要汛平望营及无锡宜兴周桥各地方逼近湖山防盗时发驻防营兵俱未便轻议抽改且江南全省之兵处处零星调拨恐滋扰动致生事端臣等详加酌议江寜督标营抽兵八百名汉兵提标营抽兵五百名江寜抚标营抽兵二百名苏松提标营抽兵四百名漕抚标营抽兵五百名苏抚标营抽兵二百名安庆六营抽兵三百名庐州营抽兵三百名常州杨州二营各抽兵二百名徐州营抽兵二百名浦口庙湾盐城徽州寜国池州芜湖广徳十营各抽兵一百名夀春营抽兵二百名合以苏松提标水师三千名苏州镇营额兵一千二百名崇明营额兵一千名皆改为水师分泊共成一万名以总镇梁化凤统率仍驻崇明扼海口如果遴选精壮操练得宜一万水师足备勦御之用前去调拨防崇余丁仍囘本营各归经制其请设两协副总兵二员各统水师二千名俱驻吴淞逰击六员各统水师一千名皆随大帅分泊崇明各沙中军千把等官悉照营制所称副将逰击并中军守备各官 题请选补及改造水艍船只等项事宜均应如所请苏松提督马知专管陆兵总兵梁化凤专管水师各无统摄两相犄角查水陆兵各设专员诚于战守有頼但苏松地方不便再设提督查梁化凤原系都督佥事今应加都督同知管苏松水师总兵事提督马逄知专管陆兵一体行事两无统制其苏镇缺相应裁去奉防依议】
  镇守江北狼山总兵官【驻劄通州】
  【国初设副将顺治十八年改总镇标下中左右三营兼辖夀春亳州泗州六安庐州扬州泰州泰兴掘港九营】
  中营【顺治十八年设旧额中军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步战守兵九百名官坐马三十八匹战马二百匹沙唬船十六只康熙二十二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五名马十匹二十三年收沙唬船十三只归营二十四年裁马九十六匹二十五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一名马三匹二十七年拨沙唬船三只入京口营三十四年裁步战兵三十三名四十七年改沙船三只为赶缯船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赶缯沙船二只入泰州营十年拨赶缯船一只入本标右】
  【营】
  中军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劄通州旧城】马战兵八十三名步战兵一百三十四名守兵五百六十六名官坐马三十八匹战马八十三匹官渡船五只赶缯船一只沙船一只唬船三只捕舵缭椗水手匠役七十六名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六千九十四两二钱四分零米三千三百五十石一斗
  是营防守通州如臯县地方【通州汛地墩堡三十一处如臯县汛地墩堡十一处】
  左营【顺治十八年设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步战守兵九百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匹沙船十六只康熙二十二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六名马十匹二十三年裁去马八匹又收沙唬船一十三只归营二十四年裁马九十六匹拨唬船二只入掘港营二十五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名马三匹二十七年拨沙船一只入京口营三十四年裁步战兵三十三名四十七年改沙船三只为赶缯船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十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赶缯沙船二只入泰州营十年拨赶缯船一只入本标右营】
  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劄通州旧城】马战兵八十三名步战兵一百三十五名守兵五百六十四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八十三匹官渡船六只赶缯船一只沙船二只唬船三只捕舵缭椗水手匠役九十二名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五千四百八两七钱九分五厘零米三千四百八石六斗
  是营防守通州如臯县地方【通州汛地墩堡三十八处如臯县汛地墩堡二处】
  右营【顺治十八年设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步战守兵九百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匹沙唬船八只康熙二十二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五名马十匹二十三年裁去马八匹又收沙唬船一十三只归营二十四年裁马九十四匹拨唬船二只入掘港营二十五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名马三匹二十七年拨沙船二只入京口营三十四年裁步战兵三十三名四十七年改沙船四只为赶缯船五十八年拨沙船一只入黄浦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十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九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十年收本标中左二营赶缯船二只归营】
  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劄通州】马战兵八十四名步战兵一百三十四名守兵五百六十五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八十四匹官渡船三只赶缯船六只沙船一只唬船四只捕舵缭椗水手匠役一百八十六名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七千五两七钱八分三厘零米三千七百七十九石一斗
  是营防守通州地方【汛地墩堡五十八处】
  夀春营【顺治三年设旧额副将一员守备三员千总三员把总六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五十五名守兵六百五十九名官坐马四十二匹战马二百四十匹康熙二十二年裁马步战守兵四十二名马四匹二十四年改马战兵一百十名为步战兵裁马一百十匹收京口右营步战守兵三百九十七名归营二十六年裁马战守兵五十名马四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二十六名雍正三年拨步战守兵十五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十一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兼辖亳州泗州二营】
  副将一员【驻劄夀州】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夀州】左军守备一员【驻防宿州】
  右军守备一员【驻防凤阳府】
  千总三员【一驻防霍邱县一驻防灵璧县一驻防懐逺县】
  把总六员【一驻防颍上县一驻防定逺县一驻防防城县一驻防百善驿一驻防临淮县一驻防王荘驿】
  外委千总三员
  把总六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一百十三名步战兵二百五十二名守兵九百三十三名官坐马四十二匹战马一百二十二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二万三千四百六十三两一钱七分五厘零米五千九十七石三斗
  是营防守凤阳县夀州宿州定逺县灵璧县临淮县防城县地方【凤阳县汛地墩堡四处夀州汛地墩堡五处宿州汛地墩堡八处定逺县汛地墩堡七处灵壁县汛地墩堡三处临淮县汛地墩堡五处蒙城县汛地墩堡一处】
  亳州营【顺治初设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四十六名步战兵四十七名守兵二百三十七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四十六匹雍正三年拨步战守兵三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
  守备一员【驻防亳州】    千总一员【驻防亳州】把总二员【一驻防太和县一驻防颍州】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四十三名步战兵四十六名守兵二百三十二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四十六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六千八十四两一钱五厘零米一千二百六十三石六斗
  是营防守亳州颍州太和县地方【亳州汛地墩堡九处颍州汛地墩堡五处太和县汛地墩堡五处】
  泗州营【康熙十一年设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哨官二员马战兵四十名步战兵七十五名守兵二百四十九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四十匹扒唬船四只二十二年裁马步战守兵十五名二十四年改马战兵三名为步战兵裁马三匹改步战兵三名为守兵二十五年裁马步战守兵十二名马一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七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三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十年守备改设都司佥书】都司佥书一员【驻防盱眙县】 千总一员【驻防自来桥】把总二员【一驻防天长县一驻防虹县】哨官二员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三十四名步战兵五十九名守兵二百三十一名官坐马十匹战马三十四匹扒唬船四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五千四百五十一两一钱五厘零米一千一百六十六石四斗是营防守泗州盱眙县天长县虹县地方【泗州汛地墩堡四处盱眙县汛地墩堡五处天长县汛地墩堡三处虹县汛地墩堡二处】
  六安营【顺治五年设庐州营叅将康熙三年改为六安营十三年设副将二十一年复改叅将旧额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五十七名步战兵一百三十四名守兵四百五十三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五十七匹二十五年添设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五十六名马十三匹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五名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二十六名雍正三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六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兼辖庐州营】
  叅将一员【驻劄六安州】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六安州】
  千总二员【一驻防无为州一驻防六安州】
  把总四员【一驻防舒城县二驻防六安州一驻防英山县】
  外委千总二员【一驻防巢县一驻防六安州城】
  把总四员【一驻防庐江县一驻防六安州金家寨一驻防霍山县一驻防六安州】马战兵六十一名步战兵一百六名守兵四百六十一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六十七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一千六百十八两一钱九分五厘零米二千四百七十二石六斗是营防守六安州英山县霍山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无为州地方【六安州汛地墩堡七处英山县汛地墩堡四处霍山县汛地墩堡缺处舒城县汛地墩堡六处庐山县汛地墩堡缺处无为州汛地墩堡一处】
  庐州营【顺治初设叅将后调六安以六安营守备移驻庐州旧额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二十七名步战兵三十八名守兵一百九十四名官坐马六匹战马二十七匹雍正三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一员】守备一员【驻防合肥县城】   把总一员【驻防合肥县城】外委把总一员【驻防合肥县梁县镇】
  马战兵二十六名步战兵三十七名守兵一百九十名官坐马六匹战马二十七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四千四百七十两六钱五分五厘零米九百九十石六斗
  是营防守合肥县地方【汛地墩堡十五处】
  扬州营【顺治三年设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马战兵四十七名步战兵七十六名守兵三百四十一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四十七匹康熙二十五年添设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二百三十六名马二十匹是年裁步战守兵二十五名三十四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六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九年拨守兵十四名入苏州营十三年添设守备一员马战兵十六名步战兵二十四名守兵四十名马十六匹又添设把总四员外委把总一员马战兵九名步战兵二十四名守兵五十七名马九匹】
  游击一员【驻劄扬州府城】
  守备二员【一驻防扬州城一驻防三江营】
  千总二员【一驻防寳应县衡阳镇一驻防髙邮州】
  把总八员【一驻防扬州府钞闗一驻防寳应县二驻防扬州府城一驻防马家桥一驻防邵伯镇一驻防北坝一驻防僧道桥】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五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九十二名步战兵一百五十四名守兵五百五十名官坐马三十一匹战马九十二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五千五十九两六钱一分五厘零米三千一百四石四斗
  是营防守江都县甘泉县髙邮州寳应县地方【江都县汛地墩堡十八处甘泉县汛地墩堡十一处髙邮州汛地墩堡九处寳应县汛地墩堡八处】
  泰州营【顺治二年设守备属海防兵备道统辖康熙元年裁道标改为泰州营属狼山镇标十一年添设逰击旧额逰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二十五名步战兵七十六名守兵二百三十八名官坐马十六匹战马二十五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十五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五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四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八年添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水陆战守兵一百名赶缯船二只沙船二只兼辖泰兴掘港营】游撃一员【驻劄泰州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劄泰州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如臯县力乏桥一驻防王家港中沓灶】
  把总四员【一驻防东防场一驻防兴化县城一驻防王家港中沓灶一驻防王家港五木楼】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二十五名步战兵九十三名守兵三百四十四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十五匹赶缯船二只沙船二只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八千一百二十七两一钱四分九厘零米一千八百一石八斗
  是营防守泰州如臯兴化盐城地方【防州汛地墩堡十七处】
  防兴营【顺治初设周桥永生二营各设守备十八年并二营为泰兴营额设守备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十三名步战兵五十七名守兵一百八十名官坐马八匹战马十三匹二十六年裁步战守兵九名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九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二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二员十年守备改设都司佥书】
  都司佥书一员【驻防泰兴县城】
  把总二员【一驻防泰兴县一驻防凌家桥】
  外委把总二员【协同经制把总防守】
  马战兵十三名步战兵四十四名守兵一百七十一名官坐马八匹战马十三匹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三千九百十九两四分四厘零米八百八十九石二斗
  是营防守江都县泰州如臯县泰兴县地方【江都县汛地墩堡二处泰州汛地墩堡一处如臯县汛地墩堡三处泰兴县汛地墩堡十七处】
  掘港营【顺治三年设旧额守备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十三名步战兵五十七名守兵一百八十名官坐马八匹战马十三匹康熙二十四年收本标唬船六只归营二十九年拨唬船三只入京口营三十三年裁守兵三名三十五年裁步战守三名三十六年改步战兵三名为守兵裁守兵三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二员】
  守备一员【驻防如臯县掘港场】
  把总二员【一驻防李家堡一驻防岔河镇】
  外委把总二员【协同经制把总防守】
  马战兵十三名步战兵五十名守兵一百七十三名官坐马八匹战马十三匹唬船三只随船兵丁四十二名嵗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四千六百五十四两八钱五分六厘米一千八十四石二斗
  是营防守泰州如臯县地方【泰州汛地墩堡十七处如臯县汛地墩堡四十一处】
  【河东总督田文镜折奏武职养粮准部议通行改步粮一分除每月支米一斗外扣去朋银小建实支银九钱有零每年十二个月合计共支饷银十一两四钱有奇提督亲丁八十分每年约支饷银九百二十余两总兵六十分每年约支饷银六百八十余两副将三十分每年约支饷银三百四十余两叅将二十分每年约支饷银二百二十余两逰击十五分每年约支饷银一百七十余两都司十分每年约支饷银一百一十余两守备八分每年约支饷银九十余两千总五分每年约支饷银五十余两把总四分每年约支饷银四十余两臣思督镇列在封疆不惟食指浩繁其经年差使酬应扬兵犒赏之类均难缺费副叅逰守等官家口多寡不等大约不下数十人防至千把亦有人口今以步兵亲丁计之量入为出实有不敷臣愚谓亲丁名粮似应少为酌定如提督八十分应给马步各半并其俸薪一年约可得银二千两总兵六十分马步各半并其俸薪一年约可得银一千四百两副将三十分马步各半并其俸薪一年约可得银八百两叅将二十分马步各半并其俸薪一年约可得银五百两逰击十五分马七步八并其俸薪一年约可得银四百两都司十分马步各半并其俸薪一年约可得银三百两守备八分马步各半并其俸薪一年约可得银二百两千总五分马一步四并其俸薪一年约可得银一百两把总四分马一步三并共俸薪一年约可得银八十两如此则较于前食步粮丰裕过半庶武弁养赡有资益得感励操守整饬营伍图报】
  【圣恩矣雍正七年兵部议覆镇海将军祖秉衡奏称各营伍叅将驻劄之所并极冲大路城堡止设有守备一员无千把者甚多虽提镇向有外委把总之例不过就于本部马兵中挑选给以委牌从未达部亦未有以防补把总者而此项外委把总既不能实心办事兵丁未必聴约束嗣后请照防补把总之例拣选人材壮健弓马纯熟者给以外差把总委牌悉行报部赏以顶带令其差操効力遇有把总缺出秉么防补倘懒惰庸愚即令斥革等语除外委把总遵奉俞防照京城副骁骑校之例给以八品顶带载入例册通行遵照外伏查各省外委不止把总一项雍正五年五月内臣部议覆福建总督髙其倬议奏外委千把总各官自行防委数无一定嗣后凡额兵二百名许外委把总一员每兵四百名许外委千总一员协同经制千把总管办汛守俱于马步兵内拣选防补报明该督抚提镇騐防给劄年终造册报部饬令各该管官约束稽查奉防允行在案则外委千总亦应与外委把总一例赏给八品顶带以示鼔励令各省督抚提镇凡有原设外委千把并尚有应行添设者一并酌添悉行报部如有经制马兵防补如无经制马兵地方照例以步兵防补再外委千把既入经制给以顶带协管汛守均有责任亦应叅处如地方失事定例原不许以外委题叅塞责仍将经制耑汛官照例题叅疎防外委千把无俸可住无级可降初叅失事停其防补二叅不获重责二十棍三叅革去顶带仍令协缉四叅革去外委全获一体免议准其开复如此则经制外委自必各顾考成互相廵缉如果汛防勤谨地方寜谧该督抚等遇有经制千把总缺出即行秉公防补奉】
  【防依议】
  雍正八年奉
  上谕从前朕以武弁一年所得俸薪不敷所用令自提督以至千把总俱量给与亲丁名粮以资养赡今各省添设外委千把尚未议及念此外委人员所办者千把总之事而所食者仍止本身一分马粮一应公差纸笔衣马之费实有不敷着将各省添设外委千把总每员给与步粮一分即令伊之子弟家人顶食以资养亷但有仍借办公名色扣尅兵饷滋扰地方者着该管官即行揭报该辖大员指叅毋得姑狥寛纵特谕
  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奉
  上谕朕御极恩诏内将出征兵丁所借银两俱已免其缴还又念出征之防军校骁骑校虽系官员品级仍
  在兵丁内支食钱粮特降谕防将伊等借支银两一并豁免今复思緑旗内有千百把总及外委防员既与兵丁一同効力疆场当与八旗防军校骁骑校一同霑被恩泽着将伊等所借钱粮亦免缴还以示朕加恩未弁之至意特谕

  江南通志卷九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五
  武备志
  江防
  大江北岸
  安庆府望江县上接湖广黄州府界
  安庆为呉楚交防之地其江西自湖广黄梅县流入宿松界小孤山矗立波涛间号海门第一闗元余阙命水军戍守所恃以为安庆藩蔽者也而北岸之属县治者少故叙江防者自望江始望江古设大雷戍晋刘裕之战卢循陈徐度之御王琳皆于此而懐宁县为今安庆府治三国呉魏相争迭为重镇
  国朝则以廵抚坐镇复以副将协守焉葢江至安庆势最冲险而诸要地皆密迩宜守上自小孤下至桐城之三江口六百丈凡三县列汛二十有六过此而东入庐州府无为州界
  望江县界汛
  黄家       桃树滩
  雷港        卞家套
  江心莲花洲     路灌沟
  土嘴【俱安庆营汛】
  懐宁县界汛
  洲头口       光洲
  张家港       花园
  王宣夹口      桑园
  前江沟       鸭儿沟【俱安庆营汛】桐城县界汛
  柘家湾       铁板洲
  三江口       新开沟
  殷家沟       邱家埠
  下埠头       武梁洲【系池州府贵池
  县跨江汛地】     六百丈
  老洲头【以上俱安庆营汛】
  蔡家窑【游兵营汛】
  庐州以无为一州南与铜陵繁昌芜湖三县对江势至此洲夹愈多従此南渡繁昌可以避三山七矶之险而又以巢湖相为表里故呉魏争衡此为守御之隘明万歴时操江御史董尧封奏以庐州府同知兼管江防并改无为同知移驻泥河重其防也自泥而上起灰河下至裕溪凡列汛十有六过此入和州界
  无为州界汛
  灰河        土桥
  胡家沟       鱼口
  紫沙洲尾      白鱼池
  泥        薛家湾
  □港        板桥
  新洲夹       牛门沟
  蟂矶        中路
  田家沟       裕溪【游兵右哨把总驻此以上俱游兵营汛】
  和州与太平府相对南北互为险梁山廹接南之博望山横锁大江中所谓天门也
  国朝特设游兵营驻防焉而横江可直渡太平则尤为津口之要害昔蘓峻之登牛渚侯景之袭姑孰韩擒虎之克采石俱取道于此长江惟和州以重险扼其中而上下不得以径过攻守所必争至针鱼嘴之内通州治姥下太阳石跋芝麻诸河之缘江为薮皆要地凡列汛九过此入江浦界
  和州界汛
  西梁山总汛【游兵营游击驻此】
  窑头        姥下河
  太阳河       牛路
  针鱼嘴       石跋河
  芝麻河       陈桥洲
  【以上俱游兵营汛】
  江宁之江浦六合两县本古棠邑地唐宋以来或属江都或属真州自前明割属畿郡立浦口营遂为江宁防江之要地
  国朝设守备雍正二年更设把总添水陆汛各六廵防视昔加密自浦口而上属江浦下至二套口旧属六合今改属上元六合之汛自埠始埠为滁水出江之所经昔北魏主焘屯兵步宋人为之戒严及南唐齐王景达设栅于步即埠也自此下至沙洲属六合凡三县列汛十有九过此入扬州界
  江浦县界汛
  响水套       公子洲
  西江口       黄垄
  杨四庙       浦口【以上俱竒兵营汛】上元县界汛
  浦山        髙埂头
  急水沟       王家沟
  大蓬门       黄厰河
  二套口【以上俱竒兵营汛】
  六合县界汛
  埠        田家桥
  段腰        西沟
  福龙洲       沙洲
  【以上俱竒兵营汛】
  扬州之仪征江都二邑南临大江仪征上接六合平分黄天荡太子洲之险东沟至青山嘴波涛倾仄明呉臣袭贼于此而胥浦桥则宋邵宏渊引兵之所据也仪澂之下江口有新洲明盐枭又多集于其间是以
  国朝于仪徴立竒兵营以驻防而分巡焉而江都则又立洲营盖江都为通漕出江之口南与金焦相对最为要地自此下歴十余港至三江口江势益濶北有宝墖湾南有江江防考所谓第一重门户者也则又为京口水师之所巡凡二县列汛四十有三又东过复业新洲入通州泰兴县界仪征县界汛
  东沟【竒兵营右哨千总驻此】白茅墩
  梁山嘴       青山
  王家沟       一戗港
  黄泥滩【竒兵营把总驻此】江口
  旧江口【竒兵营把总驻此】巷连港
  侯庄墩       马港
  何家港       何家港墩【俱竒兵营汛】江都县界汛
  花园港墩      花园港
  瓜洲城【即本营汛  本营守备驻此】 大炮台【水师右营右哨把总驻此】
  新港墩       新港
  倒流港墩      卞家港
  朱明港       草龙港墩
  深港        黄港墩
  蔷薇港墩      沙河港
  小史家港      大史家港墩
  八港        梁家港墩
  孙基港       孙基港墩
  徐家坝墩      徐家坝
  缪家嘴墩      三江口墩
  三江口【水师右营左哨千总驻此】
  复业新洲墩     复业新洲
  嘶马墩       王家嘴墩
  【以上俱京口水师右营汛】
  通州泰兴县隔江与丹阳武进二邑地相对
  国初设周桥守备而永生洲分为南北两营嗣并为防兴营至康熈十一年始属京口水师防汛盖自周桥坍于江而常州之靖江又壅江来属泰兴之江止于县西二十五里入境经县西南三十里入靖江遂别开一河为两县之界名曰界河界河之上有得胜港明初尝败张士诚于此有黄家港与武进孟渎河对岸有新河港元置千塘巡司于其地凡列汛二十自此至孤山南入靖江界东入如臯界泰兴县界汛
  朱潭窝墩      詹徐庄墩
  五洲        陈吉庄墩
  赵李庄墩      口岸墩
  口岸汛       得胜墩
  冯家港墩      李家港
  蒋家港墩      过船港
  野港墩      洋防港墩
  黄家港墩      黄家港【水师右营左哨把总驻此】
  新墩        新河口墩【以上京口水师右营汛】
  渔防港墩      界河口墩【以上京口水师左营汛】常州之有靖江跨江而北若赘旒然以弹丸之地当江海之冲然东则狼山控其下西则圌山扼其上皆险而可据靖居其间故不为敌之所利明初尝屯重兵以断淮徐南侵之路焉邑本名马防沙在江之中流天啓间沙渚涨塞遂北属泰兴其接壤之西北有永定营隂沙等处为丛杂之地防上流者当守永兴团太平等港防下流者当守永庆团青龙等港邑中诸墩台旧在内地
  国朝顺治十三年始移筑江边以便瞭望康熙六年复增建焉凡列汛二十有四自靖江而东北为通州如臯县界
  靖江县界汛
  界河口       西夹王墩
  东夹王墩      大港墩
  缪清港墩      宣家嘴
  衙前港墩      翟家墩
  芦塲墩       陈公港
  天港墩      澜港税房【水师左营左哨头司把总驻此】
  澜港墩       蘓家港
  防港墩       西蟛蜞港
  东蟛蜞港      天生港
  陆助港       和尚港
  安宁墩       龙潭墩
  张国墩       太平墩【俱水师左营汛】通州如臯之地西南接靖江隔江与江隂石牌范港相对自前明以来专意海防至于江洋之责则列舰聨营为游徼而已
  国朝顺治十六年海防泊南沙于是始议建立墩台设兵廵哨康熙九年规制大备其石庄港天生港游龙河皆前明寇盗之薮自此东南为通州与蘓州常熟县相对江濶八十里有蒲沙褚家沙明设把总于此又东为狼山镇狼山据江海之汇屹然与福山对峙势若扃钥今设总兵府建左右中三营镇其地凡列汛二十有七自狼山以东为大江出海之口详见海防志
  如臯县界汛
  百姓圩       佘李小圩
  芦塲沙       鹅阮庄
  张家台       沈家圩
  佘家圩       沙扬庄【水师左营左哨二司把总驻此】
  刘家湾       杨家台
  天生港       冒家圩
  李家圩       宋家圩【俱水师左营汛】通州界汛
  阮家圩       李家港
  灰川港       九圩港
  复兴沙       任芦港
  芦泾界港【俱水师左营汛】芦泾港
  任家港炮台     姚港
  花毛港       黄泥山炮台【以上五汛互见海防】狼山【俱狼山左营汛】
  大江南岸
  池州府东流县上接江西九江府界
  池州之江自东流始西以马当山与江西之彭泽分界为上流之门户东下响水矶以江中莲花洲之半北与安庆之望江县分界又东以雁镇为要地宋置雁军又东至贵池之黄湓李阳河古石城虎林之险恃此池口内通秋浦达于府城而王家套武梁洲则跨北岸之地错处于桐城三江口老洲头之间又东至铜陵之大通河铜陵与无为州相对唐杨行密自无为州渡江驻兵铜官即铜陵也铜陵之东荷叶套丁家洲老观嘴张湾潭皆夹江也凡三县列汛三十有七过此入太平府界
  东流县界汛
  官塲        响水矶
  香口        乌石矶
  东流河       吉阳
  黄石矶       髙家嘴
  渡船口【俱安庆营汛】
  贵池县界汛
  黄湓        殷家汇
  紫岩塘       宝赛矶
  李阳河【安庆营右军千总把总驻此】乌沙夹
  中夹口       冰冻湾
  池口        流波矶
  仙姑庙       郭港
  梅埂        五埠沟【俱安庆营汛】铜陵县界汛
  大通        江心荷叶洲
  洋山矶       横港【以上安庆营汛】
  江中洲头      扫把沟
  铜陵河口【游兵营左哨二司把总驻此】长山矶
  丁家洲       老鹳嘴
  紫沙洲头      钱家湾
  清水沟       张湾潭
  【以上游兵营汛】
  太平府所属三县皆滨大江六朝时以此地为南州其戍防视东西二府为尤重盖其地多险要繁昌之要荻港瀂港其险则板子矶明黄得功筑炮台于此三山矶晋王濬舟师自武昌趣于此芜湖以防港为要以□矶蟂儿墩为险而当涂之险要为最有四合山为伏戎之地有东梁山北对西梁山号曰天门梁周铁虎立栅于此以备江州唐辅公祏连铁锁于此以断江路采石矶北对横江渡隋平陈宋平南唐明常遇春破完顔布哈皆由此而入又有牛渚矶慈姥矶和尚港亦皆险要凡三县列汛二十有五过此入江宁府界
  繁昌县界汛
  荻港河口【游兵营左哨千总驻此】板子矶
  黑沙洲头      旧县
  髙安桥       三洲
  教化渡       洋夹沙
  三山        螃蠏矶
  瀂港
  芜湖县界汛
  防港        蟂儿墩
  □矶        寡妇矶【俱游兵营汛】当涂县界汛
  四合山       东梁山
  青草沟       采石上口
  鲫鱼洲       采石下口【游兵营左哨头司把总驻此】
  思贤港       和尚港
  烈山港       白庙
  【以上俱游兵营汛】
  江宁省防之地西北二面恃江为限列栅置戍自古而然衡其大势上流则自横江采石以取新林下流则自广陵京口以趋石头他若车家渡宣化渡浦子口皆为津济之冲要
  国朝特防重兵设总督将军以资弹压而六合江浦二邑介在江北仍属本府以为外卫焉其中上则有慈姥矶烈山港下三山之险魏主宏伐齐诏于慈姥山置一军烈洲置二军三山置二军即其地东为大胜河内通板桥新林浦与白鹭洲相对东北为新江口直江东门又东北为草鞋夹与江北浦口城相望此江宁县界也自此而下入上元界至焦家嘴江形自北而东其势委折两岸独阔为自昔防守要地又东为燕子矶直观音门与江北六合之二套口相对峭壁悬絶又东为黄天荡有太子洲港丛杂又东至龙潭港入句容界由龙潭而下为老鹳嘴与隔江青山嘴相对又东过天宁洲至髙资港凡三县列汛二十有二过此入镇江府丹徒县界
  江宁县界汛
  仙人矶       江宁河口
  犊儿矶       三山矶
  大胜闗       防牐
  灯盏沟       上河牌湾
  新江口【竒兵营左哨千把总驻此】草鞋夹【俱竒兵营汛】上元县界汛
  七里洲       燕子矶
  傅家沟       草堂寺
  朱家嘴       九分塘
  三江口       柏家牐【俱竒兵营汛】句容县界汛
  螺蛳沟       天宁洲
  坎潭桥       炭渚墩
  【以上俱竒兵营汛】
  镇江自昔为用武之地金陵锁钥之重全倚乎此宋陈亮曰京口连冈三面大江横陈于前势如虎之出穴是也北与广陵瓜洲相对为津济冲要
  国朝设镇海将军统八旗宫兵屯驻于此江水自髙资歴洪信港而下为西马头汛镇江之马头有二玉山之西为西马头象山之东为东马头皆镇江守御之地东至京口牐为漕艘出江总会之路银山金山对峙于南北望瓜洲江涛汹涌隋贺若弼之平陈唐李子通之蹙沈法兴皆取道于此又东为北固山依山为垒下临长江为必争之地又东为焦山与象山夹峙象山之东即东马头矣又东为丹徒港港中设牐内通腹地商贾辐辏又东至圌山地势扼要嘉靖间操江闾东兵科范宗吴防议所谓瓜仪镇江之下有山破江而生为留都之门户江海之襟吭盖谓此也自前明以来防守甚严与北岸三江口相为应援又东至朱张圩入丹阳界丹阳有三夹口而荡网洲居其间其下夹与周家桥相对沙渚丛杂尤宜慎防又东至包港过界河凡二县列汛三十有二又东则入常州府武进县界
  国朝麻勒吉有请移水师疏【为靖移布水师以捍岩疆均分兵力以实内地事窃以江南通省兵力惟京口聚兵最多但两路之兵无汛防之责臣以为瓜镇以下江靖以上为京口就近之江汛应令其廵防将左路总兵官原额弁兵船只今该镇以其半自随移驻江隂以其半移驻靖江并孟河江汛总归管辖以右路总兵官原额弁兵船只令该镇自随其半移驻瓜洲留其半于镇江并泰兴镇江江汛总归管辖仍为将军羽翼诚有裨实用原旧江靖以上瓜镇以下之汛兵俱可裁撤移防内地今嵗旱蝗灾酷异常凤庐之间被灾尤甚诚恐凤庐颍泗一带地方盗贼乗问窃发不可不豫为防备若得邀】
  【俞允两镇移驻之命即将江靖各营所裁弁兵分置凤泗并他处需防之地另疏 报明如此则江海重地兵力未分灾伤内地武备得厚矣臣谨密 题伏乞皇上速赐勅部议覆施行】丹徒县界汛
  华山墩       髙资港
  新洲头【以上竒兵营汛】 洪信港
  乐亭港       七里港
  钱家港       簰湾【水师右营右哨二司把总驻此】
  玉山头       蒜山墩
  运河口       小插
  东马头       丹徒港
  谏璧港       孙溪港
  大港        水操防
  韩桥        圌山墩【水师右营中军守备驻此】
  山北港       郭家港墩
  何家滩       匡家桥
  朱张圩【水师右营右哨千总驻此以上水师右营汛】
  丹阳县界汛
  太平港【水师右营左哨头司把总驻此】
  赵家墩       复济墩
  林港墩       包港
  界港        三圣墩
  【以上俱水师右营汛】
  常州之地北枕大江与泰兴相对靖江虽接泰兴并处江北实仍常州以为犄角之势而南岸之县则为武进江隂武进孟渎河口有孟河堡城縦横三里明嘉靖间所筑
  国朝康熙二十年廵抚慕天顔开浚建牐始复旧制其地最称险要东至魏邨牐南宋置寨于此又东至桃花港与江隂分界又东至申港为春申君开浦置上下屯之地又东为夏江口黄田港口与靖江县诸沙相对又东过江隂县为君山黄山黄山之西北连大小石湾地势竒险吴时尝置烽堠于此又东至巫山独立中流与如臯县相对为江海之门户又东至瀔渎港为杨舍协防重地又东至川心港凡二县列汛四十有五入蘓州府常熟县界武进县界汛
  孟河【水师右营汛】   黄山头
  小河台       小河墩
  剰港墩       大河墩
  魏村墩       顾村墩
  澡港台       圩塘墩【水师左营左哨千总驻此】桃花台【以上水师左营汛】
  江隂县界汛
  桃花墩       种九墩
  横丹墩       利港墩
  芦埠台       申港台
  徐村墩       新沟台
  孟济墩       夏港台
  伍堡墩       黄田港【水师左营右哨头司把总驻此】
  鹅鼻墩       大石湾
  黄山墩       萧山
  石牌台       石牌西
  石牌中       石牌东
  巫山台       新定沙
  正兴沙西墩【以上水师左营汛】正兴沙东墩
  善港墩       新港
  复善沙西      复善沙东
  泗港墩       范港墩
  瀔渎港【以上俱杨舍营汛】东宁沙墩【水师左营右哨二司把总驻此】
  永宁沙墩      平宁沙墩
  【以上俱水师左营汛】
  蘓州独常熟为江海交防之地自孙呉时西陵举火达于南沙固已置烽堠于其地吴越钱氏尝遣其将屯浒浦戍福山福山列戍自此而始福山之上自乌沙港东至黄泗浦三丈浦奚浦西洋浦以及福山堡皆福山营汛福山与通州狼山相对为大江出海之门南宋韩世忠所屯守处其堡城为侍郎胡宗宪平倭后所筑今以游击镇之与北岸狼山三营隔江策应屹然雄镇也凡列汛一十有八自福山以东详海防志
  常熟县界汛
  乌沙港       呉园墩
  新庄墩       杨坝墩
  黄泗浦       方坝墩
  鹿苑墩       杨泾墩
  奚浦墩       黄莺墩
  小陈浦墩      大陈浦墩
  江泾墩       西洋墩
  黄泾墩       芦浦墩
  鳗鱼墩       福山西墩【本营游击驻此以上俱福山营汛】

  江南通志卷九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六
  武备志
  海防【太湖防附后】
  海州赣榆县上接山东青州府界
  海州之地连山阻海为南北之襟要明仇俊卿所谓胊山据淮海之首者也北始赣榆与山东青州府安东衞接壤其海口大者凡九最北为荻水口五代汉干祐间密州刺史王万敢击南唐荻水镇即其地也最南小河口与海州相接海州之界三面环海北则兴庄独树南则板蒲莞渎东则孔望黑闗均为戍防要地六朝时尝设重镇以掣北魏南来之路其东北隔海相望有云台山一名郁林即水经注所谓郁州者也晋隆安五年刘裕蹑孙恩败兵于此其地周百余里六朝宋时侨置青冀二州焉
  国初尝迁撤云台钉塞海道至康熙二十年后始议开复设东海营镇之云台之东北有莺游山与西岸孙家山相对夹峙如门土人谓之莺游门莺游之南有髙公岛皆防海要冲之地云台之北有虚沟营毎年东海营分兵防守东海营于康熙三十七年奉裁归并海州营至雍正二年复设守备今自赣榆至海州营汛地其云台南北及海中诸山岛均系东海营汛地凡列汛五十有五自海州沿海而南为淮安府安东县界
  赣榆县界汛
  荻水口炮台     响池庄
  林子庄       柘汪口
  庄家庄       九里七
  赵家沙       马家村
  朱蓬口       海脐
  兴庄口       小盘子
  宋家口       孙家庄
  青口        沙沟村
  唐庄口       范家口
  新灶        刘家口
  龙王庙       小河口
  渎树浦【以上海州营汛】
  海州界汛
  孔望山       黑土闗
  临洪        富安
  东官口       沙头
  新坝        六灶
  板浦        沙港
  小浦        中正
  东新疃       西陬山
  东陬山       东宁海
  了路山       芦依山
  扶山        新港
  出河港【以上俱海州营汛】
  孙家山       高公岛
  宿城        东峡口
  马头        新滩
  大浦口       新县
  隔村        朱蔴
  西市【以上俱东海营汛】
  淮安府滨海三县北则安东中阜宁南则盐城安东宋涟水地隔河与庙湾相对河淮之流从此入海其地有白阳盐场团墟七里平望遏蛮等河縦横连络俱西接官河东入一帆河以达于海俗谓之七条港其东有云梯闗自一套以至十三套前明时大河衞指挥驻防于此盖河海交防之冲云过大河口而南为庙湾旧本属山阳县今为阜宁县地宋末李全遣海舟出海口以习海道明筑城堡设游击及海防同知以协守之皆庙湾地也庙湾之西为刘庄明官兵败倭于此追至虾子港而遁又有蛤蜊麻线二港为从前窥伺之迳又有窈子港雍正七年新设汛地庙湾之南为射阳湖从新丰市出海之口乃阜宁盐城二邑交界处明万厯中漕臣凌云翼所开濬也盐城海口三处斗龙港新洋港野潮洋斗龙新洋为五条沙阻塞峩舸巨艑猝难出入惟野潮系新添小闗子汛地常与掘港庙湾二营防哨廵防其南北盐场九所自伍佑至四安俱濒海岸有沙冈南接大冈镇北接山阳庙湾延百四十里有石防口为串场河出海之道有捍海堰即范公堤自盐城至通泰明嘉靖间倭贼防入官军据岸遏之贼不能前筹海图编所谓彼此夹攻逼之使至汤潮岸可一战成擒者即谓此堤也今安东为庙湾营汛地盐城为盐城营汛地而阜宁则二营分界戍之凡列汛四十有二自盐城以南入扬州兴化县界
  安东县界汛
  王采垜       七套
  杨家港       七条港【以上庙湾营汛】阜宁县界汛
  北垜        本套
  大套        三巨
  塌口        尖头港
  排网港       防洋子
  陷阳子       当尖港
  防港        通洋港【以上俱庙湾营汛】
  小闗子       朦胧镇
  沟湾【以上俱盐城营汛】
  盐城县界汛
  新洋港炮台     草堰口
  廖家港       沙沟镇
  大冈镇       大团湾
  安丰镇       马家荡
  清沟镇       建阳镇
  楼夏庄       沙家庄
  黄土沟       南辛野
  崔家庄       石防口
  伍祐场       便仓
  新洋港       冈门镇
  天妃口       新兴场
  上冈镇
  【以上俱盐城营汛】
  扬州沿海之邑二北则兴化南则泰州至海安镇而止兴化自石防牐以北与盐城分界有刘庄场明兵备陈景韶殱倭处刘庄之下为白驹场嘉靖三十八年副总兵刘显曹克新尝败倭于此其地有牛湾河东入于海设南北二牐有鬭龙港自刘庄场北分流东入于海有大东河自草堰北分流丁溪河东北入海自丁溪以下为泰州境泰州营旧有六寨自兴化之刘庄白驹而下曰丁羙舍在东台场海口曰角斜曰拼茶在州东滨海之地与如臯之掘港而六前明尝设忠孝忠义两营嘉靖间以倭警复设海防兵备道驻防于此
  国朝改设守备仍属海防后以文武不相辖改归狼山康熙十一年添设游击镇其地自泰州以北歴兴化至盐城皆为范公堤捍防之地州东南海中有壶豆洲梁侯景败走自沪渎下海欲向防山羊鲲以舟师直向京口至壶豆洲诛景即此地也有王家港雍正八年添置汛地増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驻防中舀灶五木楼地连北龙港盖泰盐二营交界处其沿海东南为海安镇镇有城明初常遇春所筑嘉靖倭警唐顺之修之地居泰州如臯之间东可控御海口西可捍衞扬州盖要地也今兴化为盐城营汛地泰州为泰州营掘港营汛地凡列汛十过海安入通州如臯县界
  兴化县界汛
  白驹场        大团
  刘庄场        斗龙港【以上盐城营汛】泰州界汛
  丁羙舍港       唐家洋港
  伍灶港        黄沙洋【以上俱掘港营汛】王家港【右哨海口千总头司把总驻此】五木楼【右哨海口二司把总驻此以上俱泰州营汛】
  泰州入如臯歴李家堡丰利马家二场南至掘港营掘港为洪武初信国公汤和经理海上时筑旧止设土堡嘉靖三十三年倭入寇巡抚郑晓奏设把总三十八年巡抚李鐩奏改守备统东西二营焉自掘港西南六十里至石港场宋绍兴间刘豫将入寇沈与求言海道当防如角斜石港水势湍急即此石港也如臯县旧志曰掘港旧制南援石港狼山北救拼茶角斜李家堡但石港岸髙潮小船不可泊间于七八月风急潮髙或乗势可入若拼茶等三寨虽地居肘腋实出掘港之背均非安营善地惟有方前旧址水草两便宜置砦于此循港而前陈家了川腰等处亦应设兵防汛若举其最险者又有东凌港埃沙横南坎北坎此尤独舌大洋之两颊至于拼茶三寨止堪后应难委前锋是在当局胜算云今陈家了川腰等已添设汛守则石港非宋比矣由如臯沿海而南为通州州东为海门明尝筑正场芦便二堡设大河营于此康熙十二年海门城垣冲破废县为乡其大河营兵调防赣榆即于狼山右营派拨防防海门东汛又东为余东余西余中三凤
  国初余中尝没于江今渐复矣又东则吕四场为范公堤所由起串场河之入海从此达焉明嘉靖间叅将乔基尝败贼于此又东为廖角东北距海南面江沧波万里诸岛歴歴东南与崇明县相对为海防极冲之地宋绍兴六年王彦以所部民屯通州之廖角即此通州之南为狼山五峯相连屹立江岸明崇祯十七年刘泽清开藩改狼山大镇以郑昌帅之
  国朝酌用旧制设副总守备等官后复改大镇立三营焉今通州为狼山营汛地如臯为掘港营汛地而泰州则两营分辖之凡列汛七十由狼山南对常熟福山是为江海交防门户之地
  如臯县界汛
  甜水港       沙鱼洼港
  唐家堞港      埃沙横港
  川水洼港      东陵港
  川腰港       陈家了
  海子洼       大洋稍【以上掘港营汛】通州界汛
  沈灶墩       歇脚港
  大东灶墩      东坦墩
  大漾墩       营北墩
  泗港墩       泼水墩
  旧营墩       宣家坝
  中管坝       张家沙
  芦芽嘴       唐洪灶墩
  严灶墩       东社墩
  八里坎墩      周灶墩
  新灶墩       王灶墩
  廖角嘴       青台墩
  东洲河       坍塽墩
  三生港       朱牙墩
  七星墩       五甲墩
  老坝墩       五里墩
  三里墩       余东东墩
  新造墩       余东墩
  戴青山墩      王家岱墩
  东团墩       中团墩
  西团墩       八甲墩
  旧河墩       余西墩
  天生港       十里河【以上狼山右营汛】
  三里铺       周家油坊
  观音山       小浅沙
  大横港       清水港
  福星沙       二圩木楼
  小圩墩       生水港
  剑山炮台      黄泥山炮台
  花毛港       姚港墩
  任家港       芦泾港【以上狼山左营汛自黄泥山炮台至芦泾港五汛互见江防】
  崇明即宋三沙之地周五百余里孤悬大海四面受敌西北望通州西南望太仓州虽呼吸可通而皆为沧波所隔唐顺之所谓天生此一块土以障蔽南直门户者也明多倭冦之警嘉靖三十二年倭据南沙又明年入野茅港又明年寇平洋沙间一年掠营前沙其明年入水渎港又三年据县后沙其他侵犯不可胜计
  国朝顺治十年海寇张名振驻泊东阜平安二沙十六年郑成功据排沙康熙二十二年周云龙藏匿舟山皆为崇邑切肤之患邑南外洋有洋山凡东倭入寇自下入陈钱山来必于此山抛泊邑北外洋有莺游山【即前东海云台论中所谓莺游门】凡北寇窃发必抛泊于此明崇祯中海寇顾荣藏匿其地蘓松道程峋会咨淮抚史可法穷勦始平盖皆要之地哨探所宜先者也康熙二十八年因江浙洋面盗艘窜入商舶总镇梁鼐奉
  谕防与浙省分汛洋面以洋山马迹山为界马迹山脚以南洋岛属浙省管辖大洋山脚以北洋岛属南省管辖自西至东洋面山岛俱以两山为凖勒碑小洋山为定制焉今崇邑所辖洋中诸山毎出汇头先至大七小七二山次东行至马迹山又东至花鸟山又东至陈钱山而止余皆浙界顺治十五年设蘓松水师总镇标下八营曰中曰左右曰前后曰竒曰左右协康熙六年严出海之禁其沙船俱收泊崇明内港将八营官兵分派沿海各汛十四年改设提督统辖八营二十三年平海寇周云龙仍改题为镇复裁减八营止存四营曰中曰左曰右曰竒分界巡防凡列汛六十有八
  崇明县界汛
  【北路】永宁沙东原旧台  永宁沙西原旧台
  三造台       四造台
  张网港原旧台    头条港一造台
  二造台       三造台
  盘滧原旧台     蛏殻滧原旧台
  蛏殻滧二台     东滧原旧台
  北竖河炮台     西洪滧原旧台
  保平沙造台     北合洪原旧台
  外海山前野鹅两沙【以上蘓松水师中营汛东南】施翘河南岸炮台  南洪原旧台
  三条竖河旧台    顾四房沟炮台
  郁黄状造台     新开河西岸炮台
  东岸炮台      盘船河造台
  三条港造台     蒲沙套原旧台
  当沙头原旧台    大套原旧台
  二滧原旧台     岸沟造台
  四滧造台      六滧造台
  七滧造台      新复裨沙【以上蘓松水师左营汛
  东北】保镇造寨     髙头沙原旧台
  虾撇滧       小七滧造台
  大花洪原旧台    陈六港造台
  大港造台      拳头港造台
  张家港造台     北当沙头造台
  仙景沙造台     小竖河原旧台
  梅家义路造台    挑皮港原旧台
  天分滧原旧台    外海大安戯台两沙【以上
  蘓松水师      西右营汛       北】施翘河北岸炮台
  朱华港造台     澜沙套原旧台
  高桥洪炮台     渡船港造台
  呉王状造台     楼子港原旧台
  邋遢港原旧台    掘头港原旧台
  渡头港炮台     西阜沙原旧台
  王家港造炮台    大套原旧台
  徐胡子沟造台    湃头港原旧台
  大洪造台     外海永兴沙【以上蘓松水师竒营汛】自狼山而南与常熟福山相对为江海合流咸淡分界处烽戍相望一苇可达晋咸和五年石勒将刘澂浮海抄东南诸县以入海虞此自北而南也唐中和间招讨使周宝讨周郁于海上郁退保常熟走海陵此自南而北也
  国朝于康熙十九年始开海禁设立狼福对渡官船二十舸二十四年复设海闗许民出海贸捕自是狼福之间往来者项背相望其福山戍守始自明嘉靖间总督张经之议既而操江御史高桂春请募水兵万人属防将操练胡宗宪又请添置游击为蘓松应援并从之倭寇既平筑堡于此
  国朝因其旧制自福山东西二墩以西皆常熟界自二墩以东入昭文县界昭文濒海之地其浦口之大者有三曰许浦曰徐陆泾曰白茅港许浦之地自宋乾道以前尝从明州之定海军分兵驻守乾道六年御前水军统制冯湛极陈许浦要害乞移定海全军屯此从之自是定水军七千人置寨于此后宝庆间呉英上建屯之议复分二千五百人屯浦东百余里之顾泾焉【今宝山地】徐陆旧本浅狭自田家坝凿通以后海潮冲齧遂成大口渔舟蚁集盐船盗艘亦时阑入康熙四十年间置堡守戍白茅港自明天顺间总兵翁绍宗奏置戍兵成化间复立备倭寨嘉靖三十三年海贼刘鉴突入白茅邑令王鈇悉力御之乃去自徐陆泾白茅出海有海外薛家沙康熙六十一年允沙民所请亦设四墩分兵驻宿以上常昭之境皆系福山营汛地惟自白茅东南养鹅墩至铛脚墩系昭文太仓交界之地故独属之刘河营云凡列汛二十有四过此始入太仓州界
  常熟县界汛
  福山东墩      崔浦墩
  缪泾墩【以上福山营汛】
  昭文县界汛
  耿泾墩       朱坝墩
  海洋塘墩      呉坝墩
  千步泾       严坝墩
  浒浦墩       周港墩
  瓦浦墩       张泾墩
  徐陆泾       顾港墩
  唐浦墩       髙浦墩
  金泾墩       旧塘墩
  白茅墩       外海薛家沙【以上俱福山营汛】
  铛脚墩       养鹅墩
  横浜墩【以上俱刘河营汛】
  太仓为滨海之门户自太仓而南过七鸦浦为镇洋县界自镇洋而南过刘家河为宝山县界自宝山而南接松江府境其地与海中竺箔沙小团沙相对太仓为元时海运放洋之口帆樯灯火辐辏于此自明嘉靖三十年以后倭寇之警太仓之地两被攻围城外居民焚掠几尽盖邑当海冲为贼踪驻泊之的故也刘河营旧为张家行镇元置嘉定州水军分镇万户府遂称水寨明置三巡检司立烽堠六正统初金山寇警侍郎周忱指挥翁绍宗复议设军寨焉嘉靖四十五年命设防将于此
  国朝额设游击驻防康熙六年刘河旧城为水所齧城东之地半入于海始议移屯茜泾镇即今所驻地也刘河之南有顾泾汛系宝山地宋时分许浦兵守此宝山之镇为呉淞营呉淞向有旧城明洪武十九年筑嘉靖间海寇秦璠王艮自南沙乗潮入寇廨舍被焚遂移屯土城以旧城为教场后巡按尚维持以土城难守改甃砖石谓之新地顺治二年
  王师渡江总镇李成栋奉
  命南征尝建牙于此雍正四年分立宝山县即以呉淞所城为县治与防将守备同城而治其地有杨家嘴为海口首冲顺治十八年立土寨于此宝山者明永乐十年所筑以为海舟标识者也其地在呉淞口之南旧有土城二皆洪武间筑正统九年指挥翁绍宗复建砖城是为呉淞旱寨嵗乆渐废后以倭寇之警万歴四年兵备王叔杲建议改筑于旱寨之北与宝山山麓相距甚迩万歴十年怒涛决李家山渐坍没城迫于海
  国朝顺治十八年命大臣蘓宜巡视议汰城撒守康熙八年复命大臣防阅始题复焉三十三年奉
  防迁入内地离旧城二里是为宝山所城今为川沙营把总驻劄之地今太仓镇洋为刘河营汛地宝山县为呉淞营汛地过呉淞口而南自宝山旱寨而北为川沙营汛地凡列汛五十有七又南入松江府界
  太仓州界汛
  钱泾墩       陈泾墩
  荡茜墩       髙泾墩
  鹿鸣墩       周场墩
  浪港墩       蔡港墩
  双鸣墩       堑港墩
  七了炮台      七了墩【以上刘河营汛】镇洋县界汛
  杨林墩       陶家墩
  大赦墩       新塘墩
  潮田墩       丁泾墩
  刘河炮台      刘河墩
  破倭墩       薛境墩
  平寇墩       新开河墩
  牛角尖墩【以上刘河营汛】
  宝山县界汛
  大川沙墩      小川沙墩【以上刘河营汛】
  黄窑墩       五岳墩
  徐泽塘墩      司港墩
  顾泾墩       薛家滩墩
  练祁墩       司港汛
  练祁港汛      月浦镇汛【右哨把总驻此】
  呉木峰       对江墩
  胡巷桥汛      江湾镇汛【左哨把总驻此】
  顾龙浜墩      □淘墩
  □港墩       小沙背木烽
  东潜墩       □淘港汛
  沙浦港汛      杨行镇汛【左哨把总驻此以上俱呉淞营】
  镇海墩       周家浜墩
  张家浜       周江浜
  宝山城汛      黄家湾
  杨家嘴炮台     对江墩
  【汛以上俱川】
  松江一郡三面距海当震泽之下流晋袁山松筑沪渎垒于此以扼御海之门户重其防也其沿海之县自北而南曰上海曰南汇曰奉贤曰华亭曰金山而黄浦川沙南汇青村柘林金山等营或分或并互相应援明嘉靖间倭寇汪直徐海等尝据柘林为巢穴绵亘二百里若老鹳嘴七八团之间皆其部落所屯聚华上之间骚然矣
  国朝特设提督弹压其地居重驭轻实为筹海之胜算上海接壤嘉宝独当黄浦之冲最为险要论者谓当守吴淞之李家口以拒贼上流守黄浦以拒贼横渡为御防之上策也旧有墩台十七座俱在内塘毎墩间悬六里以达于南汇康熙二年以内墩离海过逺声息难通乃建外塘斥堠巡防瞭望内外相资为他堡所不及自今分县以来十五墩以下属上海十四墩以上属南汇谓之汇者本堡地形突出海中如嘴面面受敌海寇分艐于洋山马迹之间遇东南风则此嘴大勒口当洋山之冲遇东北风则此嘴四五六团洪当马迹之冲各堡止防一面此独三面拒防故谓之汇云南汇之东北有川沙洼明嘉靖间贼首陈东尝屯于此由南汇而南为奉贤县地青村营所驻也营本洪武二十年汤和所建明郑若曽曰松江临海者三面金山当其南南汇当其东青村当其东南二面转屈之防故为冲要其地如横林朝阳庙李家路口坛庙路口牛皮小勒鱼秧棚翁家港墩俱称险要自西袁浦而南入华亭界柘林营所驻也有漴缺口为捍海堰险工之地盖以金山许山耸峙洋面潮为两山所束直冲漴缺故易侵齧今俱修筑坚完柘林所属如东西袁浦龙王庙草庵漕泾皆要地也自华亭而南入金山界其地东为青南之上游西为乍独之界限明胡宗宪遣将王沛沈贼舟于金山洋盖由其地嘉靖中设防将于此
  国朝仍其制雍正四年分设金山县即其城为县治凡列汛七十有八过此以南为嘉兴府平湖县白沙湾汛地系浙江海防之始
  上海县界汛
  生字圩墩      吕字圩墩
  汤字圩墩      外十六墩
  曹家路墩      北新墩【以上六汛系外塘】
  曹家路汛      十五墩
  十六墩      十七墩【以上四汛系内塘俱川沙营汛】南汇县界汛
  邱家路       南新墩
  杨家路       大洪墩
  江家路       外十墩
  殷家路【以上七汛系外塘】十四墩
  添设墩       十三墩
  十二墩       十一墩
  十墩        九墩【以上七汛系内塘俱川沙营汛】
  外八墩       宋家棚墩
  外六墩       赵家棚墩
  新建墩       方家棚墩
  黄家洼墩      靖氛墩
  董家宅墩      靖海墩【以上系外】
  头墩        二墩
  三墩        四墩
  五墩        六墩
  七墩        八墩【塘以上系内塘俱南汇营】奉贤县界汛
  翁家港       五墩
  新四墩       旧四墩
  荒三墩       二墩
  头墩        椒墩
  大门墩       朱家墩
  戚漴墩       横林墩【以上青林营汛】
  东袁浦墩     西袁浦墩【以上柘林营汛】华亭县界汛
  陆鹤墩       周公墩
  龙王墩       漴缺墩
  三岔墩       胡家港墩
  漕泾汛【以上柘林营汛】 胡家厰
  东薪墩       西薪墩
  金山头       金山墩
  戚家墩       篠馆墩【以上金山营汛】金山县界汛
  横沥墩       葛蓬墩【以上二墩属金山县界】
  白沙湾       江门墩
  江门营       新庙墩
  独树墩       炮台【以上六汛属浙江界俱系金山营汛】
  【附】太湖防
  太湖左营守备驻防简村界汛
  洪庙汛       前成湖汛
  大村嘴汛      陆家港汛
  长板桥汛      呉家港汛【以上震泽县界】太湖左营千总驻防鮎鱼口等汛
  胥口汛       韩渎港汛
  灵湖嘴汛      水东汛
  木凌桥汛      茅圻汛【以上呉县界】
  白洋湾汛      莫舍港汛
  鮎鱼口汛      花泾港汛
  七里港汛【以上呉江县界】牛腰泾汛【震泽县界】太湖左营把总驻防东山界汛
  大水桥汛      白沙汛
  杨湾汛       长圻汛
  三山汛       廐里汛
  涧桥汛       余山汛【以上呉县界】太湖左营把总驻防呉溇等汛
  呉溇汛       因渎村汛
  蒋家港汛      娘娘庙汛
  永定寺汛      蒲池港汛
  滩缺口汛      练聚桥汛【以上震泽县界】太湖右营守备驻防周铁桥等汛
  周铁汛       竹山汛
  大墟汛       盛渎汛
  分水墩汛【以上宜兴县界】百渎汛【阳湖县界】太湖右营千总驻防马山界汛
  金墅汛【长洲县界】   沙墩汛
  呉塘汛       大阜汛
  独山汛       湖西岱汛【以上无锡县界】杨湾汛【无锡阳湖二县交界】下埠汛
  西村汛       桃花汛
  古竹汛       东□汛
  耿湾汛       雁门汛【以上阳湖县界】太湖右营把总驻防鼋山等汛
  鼋山汛       头陀桥汛
  辛桥汛       长沙汛
  漫山汛       铜坑汛
  吕坡桥汛【以上呉县界】
  太湖右营把总驻防凤川等汛
  凤川汛       乌溪汛
  双桥汛       漳渎汛
  后河汛【以上荆溪县界】 洪港汛
  旧渎汛【以上宜兴县界】 大浦汛【荆溪宜兴二县交界附】明曹儒湖防论【太湖古震泽也延袤五百余里雄跨蘓常湖三境自宣歙以东富阳以北诸溪山之水咸吐纳焉全呉巨浸无大于此论水利则列郡田赋丰歉系焉论兵防则列郡封疆安危系焉全呉利害亦无大于此者向来论经畧者多未之及何也或谓东西洞庭及滨湖诸山古来兵燹莫及奚必议守御然自古大兵之下江南也或从京口或从三坝志在城郭则山林必在所弃若倭寇土贼则不然志在掳掠弃无就有今腹内诸村镇搜括已尽其志必在未经兵燹之处则沿湖诸境非所当防者耶况自宜兴至金陵为道甚防皆今日兵议所未及也其可不思先事之防乎或又谓湖中风波与江海异若之何其御之曰此非渔网船不可盖江船与海船不同海船与内河之船不同内河之船与泖湖船又不同泖湖之船大小不齐运石者谓之山船运货者谓之驳船民家自出入者谓之塘船卫所巡司所用者谓之巡船郷夫水军所驾者谓之哨船往来津口者谓之渡船之六者虽皆习知湖中风涛之性尤未若渔船之便用也渔船莫大于帆罟无间寒暑昼夜在湖毎二只合为一舍素为贼之所畏虽蓄赀钜万贼不敢近也聫而防之太湖攻战此其最善乎其次为江边船其次为厰梢船又其次为小鲜船又其次为剪网船乂其次为丝网船又其最小者为划船善用之大为军旅之助或又谓周湖港口无虑百数焉得港港而备之曰不然湖口虽多通舟往来者不过如呉江之韭溪叶港雪落洪坍闗鮎口呉县之莫舍溇胥口港无锡之独山浦岭呉塘门武进之马迹山宜兴之荆溪东蠡河忻溪直渎之类可指而数也各练郷兵守之而以巡哨船为之探报帆罟边江等船尝居深水贼岂能入湖也哉然大小渔船未经刷集一旦用之欲望其出死力不能也须平时籍之于官蠲其役専委一亷仁有司训教之则善矣】申时行湖防公署记【呉水国也而震泽汇其中洪流巨浸襟带三洲渐洳数百里所产鱼虾螺蛤薪茭果木之饶民衣食之网罟于是斧斤于是故称利薮然而洲渚盘互岛屿纡回逋逃亡命椎剽之奸亦窟宅于是故称盗薮有司者盖尝忧之然自国家经畧以来沿江置戍嵗时操阅海上备倭壁垒相望其防最严宻而独太湖之防阙如曰斯内地无动为安尔而顷年多盗闾阎村坞之间抉闗胠箧越人于货者所在窃发官司逐捕逸之太湖风樯浪舶腾踔出没于烟波浩渺之中莫可踪迹盖防之为尤难都御史曹公时聘来抚东南周视四封兴修百度江介海壖防御既饬则计所以防湖者乃籍兵壮治舟楫严追捕谨哨巡遴属弁中亷勇有干局者为总练官已复念曰湖去郡治逺而兵水宿野次触风涛犯不测为难逺者耳日不加而难者易窥避是使争为偷惰而相欺谩也计莫如扼要害审便宜列营建署莅而守之可以经乆乃相地得鼋山之麓鸠工伐材剏立廨宇凡为屋若干楹前堂后寝翼以廊庑缭以周垣树纛建牙规制悉备工始万歴辛丑十月讫壬寅四月而成费取诸省存虚冒为钱若干缗则兵使邹公墀郡守周侯一梧实规画而曹公允行之者也署成属余记余曩在政地所司尝以湖盗闻诏遣兵搜缉经岁无所得始失之张皇终失之疎宕宁独以地险故哉夫事至而备孰若未事而备之为虑逺也患生而防孰若未患而防之为谋预也今艅艎既具组练既集公署既设上有所申令下有所禀仰若立标而示望的而趋体统以正军容以肃履斯地任斯职者盍亦趯然深思孜孜户牖之图而永絶苻之衅也乎是役也海防贰守黄侯甲英董其役宜并书之】

  江南通志卷九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七
  武备志
  驿传【一】
  邮传之设所以通輶轩达羽檄也实与军政相表里江南当直省之冲舟车之役应接纷繁我
  国家肃清邮政体恤周详行者无滥纵之求主者絶侵渔之弊津亭修整騄耳腾骧视古称盛善焉爰志驿传而船政并附见云
  江宁府
  江东驿
  原设马七十五匹马夫七十五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一十五名
  今现设马七十五匹草料银二千一百六十两马夫六十名工食银八百六十四两支应银六百两马价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鞍辔等银一百三十五两嵗共支银四千八百八十四两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六百四十五两七钱五分金陵驿
  原设马八十五匹马夫八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各案内裁减马五匹马夫五名又于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一十六名
  今现设马八十匹草料银二千三百四两马夫六十四名工食银九百二十一两六钱支应银六百两马价银一千二百两鞍辔等项银一百四十四两嵗共支银五千一百六十九两六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六百八十八两八钱龙江驿
  原设水夫一百名 雍正四年裁减夫二十名今现设水夫八十名歳支工食银一千一百五十二两
  递运所
  原设旱夫一百五十名歳支工食银二千一百六十两
  今仍照旧
  大胜驿
  原设站船二十只水手七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船五只水手十五名
  今现设站船十五只水手五十五名工食银三百九十六两苫盖银五十一两五钱嵗共支银四百四十七两五钱
  江宁县江宁驿
  原设马五十二匹马夫四十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二匹马夫十名又于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八名
  今现设马四十匹草料银一千一百五十二两马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三百四十五两六钱支应银二百两马价银四百两鞍辔等银六十两歳共支银二千一百五十七两六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三百一十八两六钱六分六厘七毫
  句容县云亭驿
  原设马五十匹马夫四十名轿摃夫六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五匹马夫十二名轿摃夫四十五名又于雍正四年增添旱夫二十名雍正六年增设马十匹马夫八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九名
  今现设马四十五匹草料银一千二百九十六两马夫二十七名工食银三百八十八两八钱轿摃夫二十名旱夫二十名工食银五百七十六两马价银四百一十两鞍辔等项银六十七两五钱歳共支银二千七百三十八两三钱内在于地丁徴给银二千二百八十八两九钱拨补银四百四十九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二百七十八两八钱三分二厘
  龙潭驿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三十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五匹马夫四名雍正十年增设旱夫二十名裁减马夫七名
  今现设马三十五匹草料银一千八两马夫二十一名工食银三百二两四钱旱夫二十名工食银二百八十八两马价银三百五十两鞍辔等银五十二两五钱歳共支银二千两九钱内在于地丁徴给银一千七百一十二两九钱拨补银二百八十八两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二百七十八两八钱三分二厘
  溧水县
  原设马四匹马夫二名差夫四名 后全裁髙淳县
  原设马四匹马夫二名差夫四名 后全裁江浦县
  原设旱夫一百四十五名 雍正四年裁减夫二十五名雍正十年扣留夫四十八名
  今现设旱夫七十二名工食银一千三十六两八钱扣留雇夫银六百九十一两二钱歳共支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
  江淮驿
  原设马五十五匹马夫五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支应等银八十两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一名
  今现设马五十五匹草料银一千五百八十四两马夫三十四名工食银四百八十九两六钱支应银三百二十两马价银八百二十五两鞍辔等银九十九两歳共支银三千三百一十七两六钱【雍正八年裁驿丞归并江浦县管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四百七十三两五钱五分
  东葛驿
  原设马五十匹马夫五十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九名
  今现设马五十匹草料银一千四百四十两马夫三十一名工食银四百四十六两四钱支应银二百四十两马价银七百五十两鞍辔等项银九十两歳共支银二千九百六十六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四百三十两五钱六合县
  原设旱夫九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夫四十名雍正十年扣留旱夫二十名
  今现设旱夫三十名工食银四百三十二两扣留雇夫银二百八十八两歳共支银七百二十两棠邑驿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三十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匹马夫八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六名
  今现设马三十匹草料银八百六十四两马夫十八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马价银三百两鞍辔等项银四十五两歳共支银一千四百六十八两二钱【雍正八年裁驿丞归并六合县管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二百三十九两【附】史贻直议覆清厘驿务防畧【臣查金陵江宁等十站差使繁冗倍于他驿原系一马一夫者改为十马八夫以免贻悮其余极冲次冲各驿共五十四处现在马三千七十三匹除遵两马一夫之外毎马百匹留夫十名以备兽医抄号等项之用至云亭龙潭等七站马夫工食止日支银三分今旣一夫承管二马应萌各增一分计共裁夫一千二百四十二名除裁扣工食増给云亭七站各夫工食外实应裁正闰等银一万七千七百八两四分】尹继善议覆清厘驿务咨文【江南各驿为各省通衢差使倍于他省且南方马匹较北驿不同水土非宜易于生病一夫两马难于兼顾且各驿有抄号兽医以及煮料□草水火打扫传递紧急本章公文等项原于马夫内派用故前议于毎百名内酌留夫十名至金江等十站差使更属繁多留十马八夫若照例裁减一时差遣无人拨应闗系非轻至云亭等七站向例马夫工食原止三分今旣一夫承管二马调摄控驭加倍于前工食自应一例増给相应咨部仍照原 题议覆实于通省驿传大有裨益】苏州府
  姑苏驿
  原设马七十匹马夫七十名水夫二百五十名快船二十只水手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快船五只水手十五名雍正四年裁减水夫二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四名又扣留水夫一百三十八名
  今现设马七十匹草料银二千一十六两马夫五十六名工食银八百六两四钱水夫九十二名工食银一千三百二十四两八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九百八十七两二钱支应银一千二百两马价银一千五十两鞍辔等项银一百二十六两快船十五只水手四十五名工食银三百二十四两修船银九十九两嵗共攴银八千九百三十三两四钱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六百二两七钱吴江县平望驿
  原设马六十匹马夫六十名水夫二百三十名快船二十只水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四匹马夫四名水夫十名快船五只水手十五名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二名扣留水夫一百二十三名
  今现设马五十六匹草料银一千六百一十二两八钱马夫三十四名工食银四百八十九两六钱水夫八十二名工食银一千一百八十两八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七百七十一两二钱快船十五只水手四十五名工食银三百二十四两支应银五百五十两马价银八百四十两修船银九十九两鞍辔等项银一百两八钱歳共支银六千九百六十八两二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四百八十二两一钱六分
  常熟县
  原设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四名 后全裁昆山县
  原设马八匹马夫四名縴摃夫一十五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六匹马夫三名縴摃夫一十五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马价银一十两歳共支银七十八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一十四两四钱
  松江府
  华亭县
  原设马八匹马夫四名縴摃夫一十三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六匹马夫三名縴摃夫十三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马价银十两嵗共支银七十八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一十四两四钱
  娄县
  原设马八匹马夫四名縴摃夫一十三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六匹马夫三名縴摃夫十三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马价银一十两歳共支银七十八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一十四两四钱
  上海县
  原设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四名 后全裁青浦县
  原设马六匹马夫三名旱夫八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四匹马夫二名旱夫八名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十两八钱马价银十两歳共支银七十八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一十四两四钱
  常州府
  武进县毘陵驿
  原设马六十匹马夫六十名水夫二百四十名快船二十只水手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四匹马夫四名水夫二十名快船五只水手十五名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二名扣留水夫一百二十三名今现设马五十六匹草料银一千六百一十二两八钱马夫三十四名工食银四百八十九两六钱水夫八十二名工食银一千一百八十两八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七百七十一两二钱快船十五只水手四十五名工食银三百二十四两支应银五百五十两马价银八百四十两修船银九十九两鞍辔等项银一百两八钱歳共支银六千九百六十八两二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四百八十二两一钱六分
  无锡县锡山驿
  原设马五十六匹马夫五十六名水夫二百二十名快船二十只水手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快船五只水手十五名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二名又扣留水夫一百二十三名
  今现设马五十六匹草料银一千六百一十二两八钱马夫三十四名工食银四百八十九两六钱水夫八十二名工食银一千一百八十两八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七百七十一两二钱快船十五只水手四十五名工食银三百二十四两支应银五百五十两马价银八百四十两修船银九十九两鞍辔等项银一百两八钱歳共支银六千九百六十八两二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四百八十二两一钱六分
  江隂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四名 后全裁宜兴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差夫四名 后全裁镇江府
  丹徒县京口驿
  原设马七十匹马夫七十名水夫二百四十名旱夫五十名快船二十只水手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快船五只水手十五名又于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七名扣留水夫一百三十五名旱夫二十名今现设马七十匹草料银二千一十六两马夫四十三名工食银六百一十九两二钱水夫九十名工食银一千二百九十六两扣留雇夫银一千九百四十四两旱夫三十名工食银四百三十二两扣留雇夫银二百八十八两快船十五只水手四十五名工食银三百二十四两支应银六百两马价银一千五十两修船银九十九两鞍辔等项银一百二十六两嵗共支银八千七百九十四两二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六百二两七钱炭渚驿
  原设马三十匹马夫二十四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夫工食鞍辔等银九十五两四钱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六名
  今现设马三十匹草料银八百六十四两马夫十八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支应银一百两马价银三百两鞍辔等项银四十五两歳共支银一千五百六十八两二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二百三十九两
  丹阳县云阳驿
  原设马七十匹马夫七十名水夫二百二十名旱夫六十名快船二十只水手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快船五只水手十五名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七名又扣留水夫一百二十三名旱夫二十四名今现设马七十匹草料银二千一十六两马夫四十三名工食银六百一十九两二钱水夫八十二名工食银一千一百八十两八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七百七十一两二钱旱夫三十六名工食银五百一十八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三百四十五两六钱快船十五只水手四十五名工食银三百二十四两支应银五百两马价银一千五十两修船银九十九两鞍辔等银一百二十六两嵗共支银八千五百五十两二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六百二两七钱
  金坛县
  原设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四名 后全裁溧阳县
  原设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四名 后全裁淮安府
  山阳县
  原设马一百匹马夫一百名水夫一百六十名旱夫九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旱夫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名又扣留水夫八十七名旱夫三十四名
  今现设马一百匹草料银二千八百八十两马夫八十名工食银一千一百五十二两水夫五十八名工食银八百三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二百五十二两八钱旱夫五十一名工食银七百三十四两四钱扣留雇夫银四百八十九两六钱马价银一千五百两鞍辔等银一百八十两歳共支银九千二十四两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八百六十一两
  淮隂驿
  原设支应廪粮银八百两
  今仍照旧【雍正八年裁驿丞归并山阳县管理】
  清河县
  原设马七十五匹马夫七十五名水夫一百六十名旱夫七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五名又扣留水夫八十七名旱夫二十八名
  今现设马七十五匹草料银二千一百六十两马夫六十名工食银八百六十四两水夫五十八名工食银八百三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二百五十二两八钱旱夫四十二名工食银六百四两八钱扣留雇夫银四百三两二钱马价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鞍辔等银一百三十五两歳共支银七千三百八十两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六百四十五两七钱五分
  清口驿
  原设支应廪粮银七百两
  今仍照旧【雍正八年裁驿丞归并清河县管理】
  桃源县
  原设马七十五匹马夫七十五名水夫一百六十名旱夫七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五名又扣留水夫八十七名旱夫二十八名
  今现设马七十五匹草料银二千一百六十两马夫六十名工食银八百六十四两水夫五十八名工食银八百三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二百五十二两八钱旱夫四十二名工食银六百四两八钱扣留雇夫银四百三两二钱马价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鞍辔等银一百三十五两歳共支银七千三百八十两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六百四十五两七钱五分
  桃园驿
  原设支应廪粮银七百两
  今仍照旧
  古城腰站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四十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八名
  今现设马四十匹草料银一千一百五十二两马夫三十二名工食银四百六十两八钱马价银六百两鞍辔等银七十二两歳共支银二千二百八十四两八钱【原系桃源县管理雍正八年添设驿丞管理】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三百四十四两四钱
  扬州府
  江都县
  原设马一百匹马夫一百名水夫一百六十名旱夫九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二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四十名改归邵伯驿马二十匹马夫十二名扣留水夫八十四名旱夫三十六名今现设马八十匹草料银二千三百四两马夫四十八名工食银六百九十一两二钱水夫五十六名工食银八百六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二百九两六钱旱夫五十四名工食银七百七十七两六钱扣留雇夫银五百一十八两四钱马价银一千二百两鞍辔等银一百四十四两歳共支银七千六百五十一两二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六百八十八两八钱
  广陵驿
  原设支应廪粮银八百两
  今仍照旧【雍正八年裁驿丞归并江都县管理】
  甘泉县邵伯驿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四十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六名添归江都县马二十匹马夫十二名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三十六名工食银五百一十八两四钱支应银四百五十两马价银九百两鞍辔等银一百八两歳共支银三千七百四两四钱【原系江都县管辖今改归甘泉县辖】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五百一十六
  两六钱
  髙邮州
  原设马七十五匹马夫七十五名水夫一百五十名旱夫七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一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九名又扣留水夫八十一名旱夫二十八名
  今现设马七十五匹草料银二千一百六十两马夫四十六名工食银六百六十二两四钱水夫五十四名工食银七百七十七两六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一百六十六两四钱旱夫四十二名工食银六百四两八钱扣留雇夫银四百三两二钱马价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鞍辔等银一百三十五两歳共支银七千三十四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六百四十五两七钱五分孟城驿
  原设支应廪粮银六百两
  今仍照旧
  界首驿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四十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一十六名
  今现设马四十匹草料银一千一百五十二两马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三百四十五两六钱支应银四百五十两马价银六百两鞍辔等银七十二两歳共支银二千六百一十九两六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三百四十四两四钱寳应县
  原设马七十五匹马夫七十五名水夫一百五十名旱夫七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九名扣留水夫八十一名旱夫二十八名
  今现设马七十五匹草料银二千一百六十两马夫四十六名工食银六百六十二两四钱水夫五十四名工食银七百七十七两六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一百六十六两四钱旱夫四十二名工食银六百四两八钱扣留雇夫银四百三两二钱马价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鞍辔等银一百三十五两嵗共支银七千三十四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六百四十五两七钱五分安平驿
  原设支应廪粮银六百两
  今仍照旧【雍正八年裁驿丞归并实应县管理】
  仪征县
  原设马五十匹马夫四十名水夫八十名旱夫五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匹马夫八名旱夫三十名水夫四十名雍正四年增添旱夫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八名扣留水夫二十四名
  今现设马四十匹草料银一千一百五十二两马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三百四十五两六钱水夫一十六名工食银二百三十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三百四十五两六钱旱夫三十名工食银四百三十二两马价银四百两鞍辔等银六十两嵗共支银二千九百六十五两六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三百一十八两六钱六分六厘七毫仪征水驿
  原设应支廪粮银四百两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银二百两
  今现设支应廪粮银二百两【雍正八年裁驿丞归并仪征县管理】泰州
  原设马五匹马夫三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三匹马夫二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马价银一十两歳共支银七十八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一十四两四钱
  徐州府
  铜山县夫厰
  原设摃夫九十名水夫五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名十年扣留摃夫三十六名水夫二十四名
  今现设摃夫五十四名工食银七百七十七两六钱扣留雇夫银五百一十八两四钱水夫一十六名工食银二百三十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三百四十五两六钱嵗共支银一千八百七十二两【原系徐州管理雍正十一年以徐州升府添设铜山县归县管理】
  东岸驿
  原设马一百二十五匹马夫一百二十五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五匹马夫五名十
  年裁减马夫四十八名
  今现设马一百二十匹草料银三千四百五十六两马夫七十二名工食银一千三十六两八钱支应银五百两马价银一千八百两鞍辔等银二百一十六两嵗共支银七千八两八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一千三十三两二钱利国驿
  原设马一百二十匹马夫一百二十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四十八名
  今现设马一百二十匹草料银三千四百五十六两马夫七十二名工食银一千三十六两八钱支应银五百两马价银一千八百两鞍辔等银二百一十六两嵗共支银七千八两八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一千三十三两二钱桃山驿
  原设马九十五匹马夫九十五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三十七名
  今现设马九十五匹草料银二千七百三十六两马夫五十八名工食银八百三十五两二钱支应银四百两马价银一千四百二十五两鞍辔等银一百七十一两嵗共支银五千五百六十七两二钱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八百一十七两九钱五分
  彭城驿
  原设水夫四十名轿夫三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水夫十名轿夫三十名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名十年扣留水夫一十二名
  今现设水夫八名工食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一百七十二两八钱支应银三百两嵗共支银五百八十八两 于雍正十三年特叅虚冒等事案内全裁
  房村驿
  原设马船二十只水手四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船十只水手二十名
  今现设马船十只水手二十五名工食银一百四十四两
  沛县
  原设马一十二匹马夫十名摃轿夫二十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七匹马夫六名摃
  轿夫十名雍正四年裁减摃轿夫十名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二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马价银三十两鞍辔等银四两五钱嵗共支银一百四十二两五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十一两八钱四分泗亭驿
  原设摃轿夫二十名水夫八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名十年扣留摃轿夫八名水夫四十二名
  今现设水夫二十八名工食银四百三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百四两八钱摃轿夫十二名工食银一百七十二两八钱扣留雇夫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支应银二百五十两嵗共支银一千五百四十六两
  夏镇夫厰
  原设摃夫六十名水夫一百五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摃夫十名水夫十五名十年扣留摃夫二十名水夫八十一名
  今现设摃夫三十名工食银四百三十二两扣留雇夫银二百八十八两水夫五十四名工食银七百七十七两六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一百六十六两四钱嵗共支银二千六百六十四两
  丰县
  原设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五名 后全裁萧县
  原设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五名 后全裁砀山县
  原设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五名 后全裁邳州
  原设马三十匹马夫二十四名马船十只水手二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船五只水手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六名
  今现设马三十匹草料银八百六十四两马夫十八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马船五只水手十名工食银七十二两马价银三百两鞍辔等项银五十四两嵗共支银一千五百四十九两二钱【原系邳州管理雍正八年改归赵村驿丞管理】
  下邳驿
  原设旱夫四十名先裁减十名 今全裁
  赵村驿
  原设水夫一百六十名 雍正十年扣留水夫九十六名
  今现设水夫六十四名工食银九百二十一两六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三百八十二两四钱支应银一百二十两嵗共支银二千四百二十四两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百四十八两宿迁县
  原设马八十匹马夫八十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六名
  今现设马八十匹草料银二千三百四两马夫六十四名工食银九百二十一两六钱马价银一千二百两鞍辔等银一百四十四两嵗共支银四千五百六十九两六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六百八十八两八钱
  钟吾驿
  原设水夫一百六十名旱夫八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旱夫十名十年扣留水夫八十七名旱夫二十八名
  今现设水夫五十八名工食银八百三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二百五十二两八钱旱夫四十二名工食银六百四两八钱扣留雇夫银四百三两二钱支应银七百两嵗共支银三千七百九十六两
  峒峿站
  原设马六十匹马夫六十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二名
  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四十八名工食银六百九十一两二钱马价银九百两鞍辔等银一百八两嵗共支银三千四百二十七两二钱【原系宿迁县管理雍正八年归并钟吾驿兼管】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五百一十六两六钱太仓州
  原设马七匹马夫三名縴摃夫十名 后全裁嘉定县
  原设马六匹马夫三名縴摃夫十名 后全裁【雍正三年该县改归直太仓州辖】
  通州
  原设马五匹马夫三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三匹马夫二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马价银一十两嵗共支银七十八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一十四两四钱
  如臯县
  原设马五匹马夫三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三匹马夫二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马价银一十两嵗共支银七十八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一十四两四钱

  江南通志卷九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八
  武备志
  驿传【二】船政附
  安庆府
  同安水驿
  原设红桨船十二只水手三十九名水夫头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水夫头三十名雍正十年扣留水夫头六名
  今现设红桨船十二只水手三十九名工食银二百八十两八钱水夫头二十四名工食银一百七十二两八钱扣留雇夫银四十三两二钱修船银一百一十两廪粮并雇縴夫等银二百两带闰银一十六两五钱六分嵗共支银八百二十三两三钱六分
  懐宁县
  原设马六十一匹马夫六十一名差夫四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十六匹马夫一十六名差夫二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九名扣留差夫四名
  今现设马四十五匹草料银一千二百九十六两马夫三十六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三百八十八两八钱差夫十六名工食银一百七十二两八钱扣留雇夫银四十三两二钱买马银六百七十五两廪粮银一百三十五两带闰银六十三两三钱六分鞍辔等银一百三十五两嵗共支银二千九百九两一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四百四十一两四钱五分练潭驿
  原设马六十一匹马夫六十一名差夫四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六匹马夫十六名差夫二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八名扣留差夫四名
  今现设马四十五匹草料银一千二百九十六两马夫二十七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二百九十一两六钱差夫十六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二十八两八钱买马银六百七十五两廪粮银一百三十五两带闰银五十七两七钱二分鞍辔等银一百三十五两嵗共支银二千七百三十四两三钱二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四百四十一两四钱五分
  桐城县吕亭驿
  原设马九十六匹马夫九十六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六匹马夫二十六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七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七十匹草料银二千一十六两马夫四十三名工食银六百一十九两二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买马银一千五十两廪粮银二百一十两带闰银九十八两六钱四分鞍辔等银二百一十两嵗共支银四千五百二十七两八钱四分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六百八十六两七钱
  陶冲驿
  原设马八十二匹马夫八十二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二匹马夫二十二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三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三十七名工食银五百三十二两八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买马银九百两廪粮银一百八十两带闰银八十六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一百八十两嵗共支银三千九百三十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五百八十八两六钱
  潜山县青口驿
  原设马八十二匹马夫八十二名差夫七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二匹马夫二十二名差夫四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三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三十七名工食银五百三十二两八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买马银九百两廪粮银一百八十两带闰银八十六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一百八十两嵗共支银三千九百三十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五百八十八两六钱太湖县小池驿
  原设马八十二匹马夫八十二名差夫七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二匹马夫二十二名差夫四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三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二十七名工食银五百三十二两八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买马银九百两廪粮银一百八十两带闰银八十六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一百八十两嵗共支银三千九百三十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五百八十八两六钱
  防松县枫香驿
  原设马八十二匹马夫八十二名差夫七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二匹马夫二十二名差夫四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三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三十七名工食银五百三十二两八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买马银九百两廪粮银一百八十两带闰银八十六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一百八十两嵗共支银三千九百三十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五百八十八两六钱
  安抚徐国相请苏邮困疏【为冲驿繁苦已极缓差似宜变通敬请】
  【勅部酌议以稍苏邮困事窃惟臣属安庐凤三府之拮据难支实有数倍于往年者臣查自前抚臣靳辅条议减差节费之后驿站钱粮已裁十分之四虽各督抚提镇等寻常章奏已归驿递传进但安庐凤三府为江北要冲向止江西广东差使经由今广东开复进勦广西一切章奏俱并江西而来又安亲王暨偏沅巡抚出师长沙湖南之差亦并江西袁州而来向之由西路驰驿者今俱并于中路矣其安塘员役之飞逓军情各处兵主之差官报防与夫部发兵饷弓箭炮马等项大差上年至今络绎如织不可胜数前者原议减差而始裁钱粮今钱粮已裁十分之四而大差繁多反数倍于上年其应付之苦与捉襟露肘之状有莫可名言者矣今者荷防】
  【皇上如天之仁洞悉差使繁多驿递困苦奉差员役横索骚扰驰毙驿马屡奉严防饬禁则凡过徃差员如遇有不遵功令节外生事者臣自当查明叅惟是节次押送御马前往江西长沙广东等处差员并拨什库及跟随人役等应付驿马动辄数十余匹查内部发马每起即有八旗虽间日发一旗势必拥挤以致前差甫过后差复又踵至络绎不絶万分难支臣节据各府县呈诉困苦情形不禁忧心如焚寝食俱废臣叨沐】
  【皇上殊思简任巡抚当此军兴孔亟大兵分途进勦需饷甚□凡地方有可生财节费者正当竭力筹画仰佐万一即本年四月间因各省驿站废弛奉防差委太仆寺正卿今陞学士臣温代挨查臣属各驿时目覩差繁马少不足骑乗防臣定议不添给钱粮每驿添马二十匹今各属纷纷呈报照数买补而驿递差繁支应不敷臣又何敢复有他议乎惟思各处勦贼系关军机自当不时飞驰其送饷送炮等项原属急需差员必须驰驿至于送马一节则系缓差每日行走不过一站而止即当住歇诚与紧差有间若不稍为变通恐各驿支应不继将来必至有倒废之虞矣仰祈】
  【皇上俯念驿站困苦已极一应送马员役非系紧差勅部酌议停给勘牌令其自带长行骡马止给沿途草料则驿困稍苏不致倒站有悮紧差矣臣身在地方深知驿逓万分艰苦焉敢缄黙不言是以特疏上请贴黄难尽伏乞皇上睿鉴全览】
  【勅部酌议施行】
  徽州府
  歙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今现设马五匹草料银一百四十四两马夫三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三十七两五钱带闰银七两四钱四分鞍辔等银一十五两嵗共支银二百八十三两一钱四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四十三两九钱
  休宁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靖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嵗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婺源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嵗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歳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祁门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嵗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黟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嵗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绩溪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嵗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宁国府
  宣城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七两二钱买马银一十两带闰银二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六两嵗共支银八十二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一十七两五钱六分
  南陵县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三十二名差夫三十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匹马夫八名差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六名扣留差夫三名今现设马三十匹草料银八百六十四两马夫十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百二十九两六钱差夫十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二十一两六钱廪粮银四十五两买马银四百五十两带闰银三十六两七钱二分鞍辔等银九十两嵗共支银一千七百二十三两三钱二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百九十四两三钱
  南陵腰站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三十二名差夫三十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匹马夫八名差
  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六名扣留差夫三名
  今现设马三十匹草料银八百六十四两马夫十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百二十九两六钱差夫十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二十一两六钱廪粮银四十五两买马银四百五十两带闰银三十六两七钱二分鞍辔等银九十两嵗共支银一千七百二十三两三钱二分【雍正八年添设驿丞管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百九十四两三钱
  泾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嵗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宁国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旌德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嵗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太平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嵗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池州府
  贵池县
  原设马四十八匹马夫三十九名差夫三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三匹马夫十一名差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七名扣留差夫三名
  今现设马三十五匹草料银一千八两马夫二十一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百五十一两二钱差夫十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二十一两六钱廪粮银五十二两五钱买马银五百二十五两带闰银四十二两二钱四分鞍辔等银一百五两嵗共支银一千九百九十一两九钱四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三百四十三两三钱五分
  贵池水驿
  原设差马船十只水手三十九名水夫头四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水夫头二十五名雍正十年扣留水夫头四名
  今现设差马船十只水手三十九名工食银二百八十两八钱水夫头十六名工食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二十八两八钱修船银一百一十九两廪粮备雇縴夫银一百五十两带闰银一十四两一钱六分嵗共支银七百七两九钱六分
  青阳县
  原设马四十八匹马夫三十九名差夫三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三匹马夫十一名差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七名扣留差夫三名
  今现设马三十五匹草料银一千八两马夫二十一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百五十一两二钱差夫十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二十一两六钱廪粮银五十二两五钱买马银五百二十五两带闰银四十二两二钱四分鞍辔等银一百五两嵗共支银一千九百九十一两九钱四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三百四十三两三钱五分
  铜陵县水驿
  原设差船四只水手二十名水夫头四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水夫头二十五名雍正十年扣留水夫头四名
  今现设差船四只水手二十名工食银一百四十四两水夫头十六名工食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二十八两八钱修船银六十两廪粮备雇縴夫银一百五十两带闰银九两六钱嵗共支银五百七两六钱
  石埭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嵗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建德县
  原设马二十匹马夫十六名差夫十八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五匹马夫四名差夫八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名
  今现设马十五匹草料银四百三十二两马夫十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七十二两差夫十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七十二两廪粮银二十二两五钱买马银二百二十五两带闰银一十九两二钱鞍辔等银四十五两嵗共支银八百八十七两七钱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一百四十七两一钱五分
  东流县
  原设马二十七匹马夫二十一名差夫二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七匹马夫五名差夫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四名
  今现设马二十匹草料银五百七十六两马夫十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差夫十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七十二两廪粮银三十两买马银三百两带闰银二十四两四钱八分鞍辔等银六十两嵗共支银一千一百四十八两八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一百九十六两二钱
  东流水驿
  原设差红船五只水手十九名水夫头四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水夫头二十五名雍正十年扣留水夫头四名
  今现设差红船五只水手十九名工食银一百三十六两八钱水夫头十六名工食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二十八两八钱廪粮并备雇縴夫银一百五十两修船银六十一两带闰银九两三钱六分嵗共支银五百一两一钱六分太平府
  当涂县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三十二名差夫三十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匹马夫八名差
  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六名扣留差夫三名
  今现设马三十匹草料银八百六十四两马夫十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百二十九两六钱差夫十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二十一两六钱廪粮银四十五两买马银四百五十两带闰银三十六两七钱二分鞍辔等银九十两嵗共支银一千七百二十三两三钱二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百九十四两三钱
  采石驿
  原设红船三只水手十五名水夫头四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水夫头二十五名雍正十年扣留水夫头四名
  今现设红船三只水手十五名工食银一百八两水夫头十六名工食银一百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二十八两八钱廪粮备雇縴夫银一百五十两修船银四十五两带闰银八两四钱嵗共支银四百五十五两四钱
  芜湖县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三十二名差夫三十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匹马夫八名差
  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六名扣留差夫三名
  今现设马三十匹草料银八百六十四两马夫十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百二十九两六钱差夫十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二十一两六钱廪粮银四十五两买马银四百五十两带闰银三十六两七钱二分鞍辔等银九十两嵗共支银一千七百二十三两三钱二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百九十四两三钱
  瀂港驿
  原设红船五只水手二十五名水夫头四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水夫头二十五名雍正十年扣留水夫头四名
  今现设红船五只水手二十五名工食银一百八十两水夫头十六名工食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二十八两八钱修船银七十五两廪粮备雇縴夫银一百五十两带闰银一十两八钱嵗共支银五百五十九两八钱
  繁昌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荻港驿
  原设红船三只水手十五名水夫头四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水夫头二十五名雍正十年扣留水夫头四名
  今现设红船三只水手十五名工食银一百八两水夫头十六名工食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二十八两八钱廪粮备雇縴夫银一百五十两修船银四十五两带闰银八两四钱嵗共支银四百五十五两四钱
  庐州府
  金斗驿
  原设马八十二匹马夫八十二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二匹马夫二十二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三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三十七名工食银五百三十二两八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一百八十两买马银九百两带闰银八十六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一百八十两嵗共支银三千九百三十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八百八十八两六钱
  合肥县防城驿
  原设马八十九匹马夫八十九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四匹马夫二十四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五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五匹草料银一千八百七十二两马夫四十名工食银五百七十六两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一百九十五两买马银九百七十五两带闰银九十二两四钱鞍辔等银一百九十五两嵗共支银四千二百二十九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六百三十七两六钱五分
  店埠驿
  原设马八十二匹马夫八十二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二匹马夫二十二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三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三十七名工食银五百三十二两八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一百八十两买马银九百两带闰银八十六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一百八十两嵗共支银三十九百三十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五百八十八两六钱
  派河驿
  原设马八十九匹马夫八十九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四匹马夫二十四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五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五匹草料银一千八百七十二两马夫四十名工食银五百七十六两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一百九十五两买马银九百七十五两带闰银九十二两四钱鞍辔等银一百九十五两嵗共支银四千二百二十九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六百三十七两六钱五分
  庐江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舒城县三沟驿
  原设马八十九匹马夫八十九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四匹马夫二十四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五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五匹草料银一千八百七十二两马夫四十名工食银五百七十六两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一百九十五两买马银九百七十五两带闰银九十二两四钱鞍辔等银一百九十五两嵗共支银四千二百二十九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六百三十七两六钱五分
  梅心驿
  原设马八十九匹马夫八十九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四匹马夫二十四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五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五匹草料银一千八百七十二两马夫四十名工食银五百七十六两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一百九十五两买马银九百七十五两带闰银九十二两四钱鞍辔等银一百九十五两嵗共支银四千二百二十九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六百三十七两六钱五分
  无为州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巢县镇巢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六两四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嵗共攴银二百三十二两三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髙井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六两四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嵗共支银二百三十二两三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凤阳府
  濠梁驿
  原设马一百三匹马夫一百三名差夫七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八匹马夫二十八名差夫四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九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七十五匹草料银一千一百六十两马夫四十六名工食银六百六十二两四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二百二十五两买马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带闰银一百四两八钱八分鞍辔等银二百二十五两嵗共支银四千八百二十六两二钱八分【原系凤阳府管理雍正八年改归临淮县辖】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七百三十五两七钱五分
  凤阳县王庄驿
  原设马九十六匹马夫九十六名差夫七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六匹马夫二十六名差夫四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七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七十匹草料银二千一十六两马夫四十三名工食银六百一十九两二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禀粮银二百一十两买马银一千五十两带闰银九十八两六钱四分鞍辔等银二百一十两嵗共支银四千五百二十七两八钱四分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六百八十六两七钱
  临淮县红心驿【雍正八年兼辖濠梁驿见前】
  原设马一百三匹马夫一百三名差夫七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八匹马夫二十八名差夫四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九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七十五匹草料银二千一百六十两马夫四十六名工食银六百六十二两四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二百二十五两买马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带闰银一百四两八钱八分鞍辔等银二百二十五两嵗共支银四千八百二十六两二钱八分 雍王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七百三十五两七钱五分
  定逺县定逺驿
  原设马八十二匹马夫八十二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二匹马夫二十二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三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三十七名工食银五百三十二两八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一百八十两买马银九百两带闰银八十六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一百八十两嵗共攴银三千九百三十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五百八十八两六钱
  池河驿
  原设马六十八匹马夫六十八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八匹马夫十八名差夫三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九名扣留差夫五名
  今现设马五十匹草料银一千四百四十两马夫三十一名工食银四百四十六两四钱差夫二十名工食银二百一十六两扣留雇夫银五十四两廪粮银一百五十两买马银七百五十两鞍辔等银一百五十两嵗共支银三千二百七十八两二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四百九十两五钱
  张桥驿
  原设马八十九匹马夫八十九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四匹马夫二十四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五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五匹草料银一千八百七十二两马夫四十名工食银五百七十六两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一百九十五两买马银九百七十五两带闰银九十二两四钱鞍辔等银一百九十五两嵗共支银四千二百二十九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六百三十七两六钱五分
  懐逺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虹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买马银十两带闰银二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六两嵗共支银八十六两六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一十七两五钱六分
  夀州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防州睢阳驿
  原设马九十六匹马夫九十六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六匹马夫二十六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七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七十匹草料银二千一十六两马夫四十三名工食银六百一十九两二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二百一十两买马银一千五十两带闰银九十八两六钱四分鞍辔等银二百一十两嵗共支银四千五百二十七两八钱四分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六百八十六两七钱
  大店驿
  原设马九十六匹马夫九十六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六匹马夫二十六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七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七十匹草料银二千一十六两马夫四十三名工食银六百一十九两二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二百一十两买马银一千五十两带闰银九十八两六钱四分鞍辔等银二百一十两嵗共支银四千五百二十七两八钱四分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六百八十六两七钱
  百善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六两四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嵗共支银二百三十三两三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夹沟驿
  原设马九十六匹马夫九十六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六匹马夫二十六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七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七十匹草料银二千一十六两马夫四十三名工食银六百一十九两二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二百一十两买马银一千五十两带闰银九十八两六钱四分鞍辔等银二百一十两嵗共支银四千五百二十七两八钱四分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六百八十六两七钱
  灵璧县固镇驿
  原设马一百三匹马夫一百三名差夫七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八匹马夫二十八名差夫四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九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七十五匹草料银二千一百六十两马夫四十六名工食银六百六十二两四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二百二十五两买马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带闰银一百四两八钱八分鞍辔等银二百二十五两嵗共支银四千八百二十六两二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七百三十五两七钱五分
  颍州府
  阜阳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买马银一十两带闰银二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六两嵗共支银八十六两六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一十七两五钱六分【原系颍州管理雍正十三年以颍州升府添设阜阳县归县管理】颍上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霍邱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亳州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买马银一十两带闰银二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六两嵗共支银八十六两六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一十七两五钱六分
  防城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太和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滁州
  滁阳驿
  原设马七十五匹马夫七十五名差夫五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匹马夫二十名差夫二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一名扣留差夫五名
  今现设马五十五匹草料银一千五百八十四两马夫三十四名工食银四百八十九两六钱差夫二十名工食银二百一十六两扣留雇夫银五十四两廪粮银一百六十五两买马银八百二十五两带闰银七十八两一钱二分鞍辔等银一百六十五两嵗共支银三千五百七十六两七钱二分【雍正八年裁驿丞归滁州管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五百三十九两五钱五分
  大栁驿
  原设马六十八匹马夫六十八名差夫五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八匹马夫十八名差夫二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九名扣留差夫五名
  今现设马五十匹草料银一千四百四十两马夫三十一名工食银四百四十六两四钱差夫二十名工食银二百一十六两扣留雇夫银五十四两廪粮银一百五十两买马银七百五十两带闰银七十一两八钱八分鞍辔等银一百五十两嵗共支银三千二百七十八两二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四百九十两五钱
  全椒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六两四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嵗共支银二百三十二两三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来安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和州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今现设马五匹草料银一百四十四两马夫三名工食银三十二两四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三十七两五钱带闰银八两七钱六分鞍辔等银一十五两嵗共支银三百二十四两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四十三两九钱
  含山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六两四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嵗共支银二百三十二两三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广徳州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七两二钱买马银一十两带闰银二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六两嵗共支银八十二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一十七两五钱六分
  建平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六安州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买马银一十两带闰银二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六两嵗共支银八十六两六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一十七两五钱六分
  英山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霍山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泗州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今现设马五匹草料银一百四十四两马夫三名工食银三十二两四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三十七两五钱带闰银八两七钱六分鞍辔等银一十五两嵗共支银三百二十四两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四十三两九钱
  盱眙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眀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六两四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嵗共支银二百三十二两三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天长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六两四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嵗共支银二百三十二两三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嵗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五河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船政【附】
  江南通省驿传道
  江南水驿黄快船七十只毎船在坞看船头舵水手八名出差加添水手六名其工食差修等银俱于抵补丁银并拨补芦课内动给 雍正十二年于酌裁站船等事案内 题准毎年毎只加贴出差公费银十五两于裁存快中便民船摊丁芦课银内按年动支
  江宁水驿快中船十二只毎船在坞看船头舵水手四名出差加添水手三名毎名日支工食银五分于额征抵补银内支给
  划船一只在坞看船头舵水手三名出差加添水手四名其工食苫修等银于额征抵补丁银内支给 以上中划船十三只雍正十二年于酌裁站船等事案内 题准裁汰变价其节省等银以为现留黄快等船加给出差公费
  江宁蘓州淮安三府便民座船便民船共八十六只便民座船毎只在坞看船头舵三名月支工食银三两苫盖银四钱出差加水手十一名便民船毎只在坞看船头舵二名月支工食银二两苫盖银四钱出差加水手八名其银在江浦县归并银内照数解给又便民船水手仅额设二三名不等照湖广宣楼等船长养水手十名之例添给工食于驿站裁留银内动支 雍正十二年于酌裁站船等事案内 题准裁汰三十七只现存四十九只
  宣楼船五十六只在坞看船头舵二名月支工食银二两苫盖银四钱出差加水手六名在驿站裁留银内动支又照湖广宣楼等船长养水手十名之例添给工食亦于其内支给 雍正十二年于酌裁站船等事案内 题准毎船毎年加给出差公费银十二两于裁存沙船节省银内动支又于船朽难差等事案内雍正十三年议准毎只苫盖银四两八钱照沙快船之例自雍正十二年为始嵗修银两永逺裁减
  沙船六十六只毎只头舵水手三名出差加水手八名后因差多人少毎船添设水手三名其工食苫盖银五千二百二十七两二钱在安属裁站银内支给 雍正十二年于酌裁站船等事案内题准裁汰三十三只其现存三十三只毎年出差公费于所裁沙船节省银内动支毎船津贴银十五两
  江蘓布政司
  蘓坞应差号座船二十一只额编水手工食银一千五百两六钱六厘遇闰加编银一百二十五两五分零在长洲县元和县吴县支给
  蘓坞应差飞仙船七只额编水手工食银六百十六两八钱遇闰加编银五十一两四钱在长洲县元和县呉县呉江县震泽县常熟县昭文县昆山县新阳县太仓州镇洋县崇明县支给
  协蘓应差松属号座船六只额编水手工食银七百一两一钱六分一厘零遇闰加编银五十七两七钱八分九厘零在华亭县奉贤县娄县金山县上海县南汇县青浦县福泉县支给
  协蘓应差常属号座船十二只额编水手工食银五百五十九两遇闰加编银四十六两五钱三分三厘零在武进县阳湖县无锡县金匮县江阴县宜兴县支给
  镇坞应差号座并渡马船八只额编水手工食银六百九十二两二钱九分遇闰加编银五十九两六钱九分零在丹徒县丹阳县支给
  镇坞应差操巡船四只额编水手工食银六百八十两四钱遇闰加编银五十六两七钱在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支给
  镇坞应差马仙船三只额编水手工食银二百十二两四钱遇闰加编银九两六钱在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支给
  镇坞渡马船一只额编水手工食银四十三两二钱遇闰加编银三两六钱在金坛县座营欵内拨给
  淮坞应差楼唬船五十一只额编水手工食苫盖等银二千五百九两二钱遇闰加编银二百九两一钱在山阳县地丁银内支给

  江南通志卷九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九
  职官志
  文武之制备矣莅之者官也唐虞肇州置牧以任其外周礼州长县正之属益详江南自呉楚设官稍变古制秦改郡县置守令自是为国为郡为州为道为军为路为行省为南直隶因事号官増省因革规制各殊要其上下僚吏相统相属若使臂使指之効则同也既列其官而系以人又择其人之贤有治行者纪之以风有位故曰不惟其官惟其人为类三为卷二十作职官志第六
  文职【一】
  苏辙谓古者即官取人出以为守令入以为卿相出入相受内外相贯葢言文职之简要如此然自唐虞三代置州牧秦置监察御史汉初更遣丞相史督御史其后置刺史当时目为外台犹御史之职也至隋以州统县自是刺史为太守之互名非其旧职唐始置廵察复改采访处置使至宋元诸使递有増置一如古御史之职而守令隶属焉明置廵抚复置总督并带都御史为持节使官其下有二司诸道以逮守令
  国朝因之而裁省改设江南为多诚以财赋要区川陆所防事理剧于他省吏民尤务均安也録前代之有可攷者而我
  朝自守令以上并备着之
  周秦建官之制莫详于周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其在六乡则有州长党正闾胥族师六遂则有县正鄼长里宰之属大小相维纤悉毕具是时江左之地僻在东南屏居要服前隶勾呉后属楚越六典未修加以事远代湮简编阙略稽其名氏无文可征其存什一于千百者若伍尚为棠邑大夫【见左传昭公二十年】公子繁为巢大夫【见杜预经传集解】还无社为萧大夫【见左传宣公十二年】华豹为吕封人【见左传昭公二十一年】髙哀为萧封人【见左传文公十四年】公孙圣为东掖门亭长【见呉越春秋】庄周为漆园吏【见史记老子列传】之类外此罕闻焉至秦混一区夏罢侯置守改封建为郡县始以郡统县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佐之尉典兵复置监察御史以察诸郡牧民守土各有攸司官制为之一变然当时江左郡邑之吏自防稽守殷通呉令郑昌而外若泗川守壮则佚其姓楚尹薛公又失其名葢不可攷者多矣故叙职官断自两汉始
  汉仍秦制诸州置监察御史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乃遣丞相史分刺诸州以督之不常设元封元年御史止不复监五年置部刺史掌诏六条察州江南为扬徐豫三州之地有三刺史成帝绥和元年以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乃更为州牧秩真二千石哀帝建平二年罢牧复置刺史元夀二年复设州牧光武中兴仍置刺史自西汉以来刺史周行郡国无治所后汉始建所治之地时扬州刺史治歴阳后徙夀春【建安中又治合肥】徐州刺史治郯【汉末又治下邳】豫州刺史治谯灵帝中平五年又改置牧其州之官属有别驾治中兵曹部郡国从事是为从事史有主簿门亭长功曹书佐书经师月令师律令师簿曹书佐典郡国书佐是为假佐皆州自辟除凡一州统数郡郡之附州者为都置一尹一丞其不附州者为郡置一守一丞一尉守之佐有功曹史五官掾部县督邮门亭长主记室史阁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干凡一郡统数县县万户以上者置令万户以下者置长皆有丞尉凡县中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啬夫有游徼三老主教化啬夫收赋税游徼廵盗贼谓之乡官其郡为诸侯王国者置内史以掌其治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以相治民皆不置守每郡国各置文学一人
  统部
  【汉】魏 相        黄 霸
  何 武【以上州刺史】  田 况【青徐二州牧】
  王 尊【徐州刺史】    刁子都【徐州牧】
  【后汉】陈 翔        张 禹
  观 恂        严 遵
  巴 祗        尹 耀
  刘 祜        臧 旻
  袁 遗        郑 泰
  敬 绍        陈 温
  陈 瑀        刘 繇
  温 恢        刘 馥
  陈 祎        陈 儒
  周 干【以上州刺史】
  樊         傅 俊
  欧阳歙        鲍 永【以上州牧】陆 续【州别驾】
  呉 范【州从事】
  车 胄        臧 霸
  浩 周        百里嵩
  王 景        刘 福
  杨 秉        应 志
  葢 豫        巴 祗【以上徐州刺史】
  陶 谦        吕 布【以上徐州牧】关 羽【行徐州事】
  滕 抚【督徐二州事】
  牵 招        桓 范【以上都督青徐诸军事】
  赵 昱        糜 竺【以上徐州别驾】王 朗【徐州治中】
  陈 宫【徐州从事】
  黄 琬【豫州牧】
  分辖
  【汉】张 谏        王子凤【以上丹阳太守】
  严 助        朱买臣
  周 君        秋 君
  许 持【以上防稽太守】
  汲 黯        尹翁归
  韦 【以上东海太守】
  呉 穰        陈 咸
  陈万年【以上广陵太守】
  杨 季        赵増夀
  郭 稚【以上庐江太守】
  戴 圣        王 嘉
  房 凤        申屠庾
  马 宫【以上九江太守】
  石 庆        何 武
  石 诩        段防宗【以上沛郡太守】
  薛 宣        路温舒
  孔 武        孔安国【以上临淮太守】
  【后汉】李 忠        陈 夤
  臧 旻        周 昕
  呉 景        朱 翔
  张 驯        髙 瑞
  唐 翔        蒋 休
  周 歆        方 俨
  马 棱        童 恢
  韩 演        江 汉
  方熙叔        袁 印
  徐 琨        刘 舒
  吕 范        孙 翊
  孙 瑜        周 尚【以上丹阳太守】
  李 君        黄 谠
  第五伦        尹 兴
  黄 竞        庆 
  张 霸        马 棱
  蔡 君【以上防稽太守】
  宰 鼂【防稽都尉行太守事】
  赵 牧        苦 均
  成公浮        刘府君
  王 衡        韩 整
  朱 梁        萧 冰
  郭 君        薛 固
  糜 豹        范 君
  东门奂        李 肃
  徐 参        许 贡
  陈 瑀        成 宪
  僮 和        芮 祉【以上呉郡太守】朱 治【呉郡都尉行太守事】
  郑坚【淮隂太守】
  滕 抚        欧阳参
  范 邈        赵 苞
  赵 昱        王 喜
  张 纲        荀 昙
  陆 稠        张 防
  桥 基        陈 登
  张 超        王 建【以上广陵太守】
  王 景        第五颉
  应 融        卢 植
  朱 防        羊 续
  范 式        张 磐
  陆 康        朱 光
  李 术        孙 河
  刘 勲【以上庐江太守】
  梁 统        宋 均
  邓 晨        元 贺
  陈 威        邱 腾
  邓 显        杨 岑
  阳 球        服 防
  边 让        陈 纪
  芮 祉【以上九江太守】
  孙 萌        袁 安
  宋 湛【以上楚郡太守】
  文 穆【彭城太守】
  王 良        郑 浑【以上沛郡太守】
  郑         朱 晖【以上临淮太守】何 敞【汝南太守】
  三国【魏呉】各设官属于扬州有郡守有国相有内史魏黄初三年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每兼领刺史凡刺史任重者为使持节都督轻者为持节其庶姓为州而无将军者谓之单车刺史单车刺史加督进一品都督进二品其刺史带将军开府者则州与府各置僚属自别驾治中以下曰州官职主理民自长史司马以下曰府官职主理戎其四征将军与刺史并设者率以其州刺史为储帅若州刺史与征东将军同治夀春是也其庐江淮南广陵尤为呉魏狎争之地遣官设戍罢置不常于是呉有皖口将军濡须督魏则荡寇将军屯军合肥兖州刺史典兵淮南呉徙治建业建业故属丹阳呉始设建业守又立新都郡置新都太守立东安郡置东安太守其他郡守县令多从汉制又魏黄初元年州郡皆置中正呉亦置其职谓之公平统部
  【魏】曹 休        王 基
  王 凌        满 宠
  母邱俭        诸葛诞【以上州都督】曹 仁【督荆益诸军屯合肥】
  孙 礼        稽 喜
  文 钦        乐 綝【以上州刺史】蒋 济【州别驾】
  胡 遵【督青徐诸军】
  钟 毓        卫 瓘【以上都督徐州军事】
  吕 防        邹 岐
  王 昶        石 苞
  胡 质        胡 威【以上徐州刺史】王 祥【徐州别驾】
  【呉】诸葛恪        吕 范【以上州牧】
  分辖
  【魏】刘 靖        李 膺
  张 休【以上庐江太守】
  陈 琮【汝隂太守】
  卢 毓        江 蕤
  邵 相        徐 邈【以上谯郡太守】
  夏侯庄        丁 尊【以上淮南太守】
  向 韶【彭城太守】    司马芝【沛郡太守】
  【呉】诸葛恪        滕 印
  太史慈        李 衡
  聂 友        孙 印
  沈 莹【以上丹阳太守】
  丁 固        诸葛靓【以上建业太守】
  呉 展        贺 邵
  谢 勗        太史亨【以上呉郡太守】呉 让【广陵太守】
  吕 防        徐 盛
  孙 邵        全 琮【以上庐江太守】
  贺 齐        诸葛融
  沈 矫【以上新都太守】
  晋初以刺史治民别设都督治军位刺史上惠帝末年始并都督于刺史复汉州牧之旧非要州则单为刺史渡江后尤以都督中外为重必大臣位望最隆者居之其制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其都督扬州诸军事多以宗籓近属为之间遣重臣出镇葢异数也旧河南部设司隶校尉及徙都建业即以州刺史代司之职其丹阳亦改为丹阳尹葢郡置太守王国置内史而京师所在则谓之尹凡刺史每州一人三年一入奏其刺史带将军开府者则各置僚属分典军民大抵多沿魏制惟于别驾治中诸曹从事而外増置武猛从事员又改功曹书佐为西曹书佐其郡守僚佐惟不设都尉晋郡守皆加将军之号无者恒以为耻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县置方畧吏四人先是洛阳设六部尉及建康为王畿亦置六部尉县佐有主簿功曹廷掾法曹金仓贼曹掾兵曹贼捕掾等员独不置丞其乡官五百户以上置一乡三千户以上置二乡五千户以上置三乡万户以下置四乡乡置啬夫一人县率百户置里吏一人户千以上置校官一人宣帝时加置大中正故中正有大小之异郡国皆置文学掾一人自晋室中兴以后沿革多端或太守而改为内史【如建武以前为呉郡太守建武以后为呉国内史之类】或一郡而分为三郡【若毘陵一郡改为晋陵义兴兰陵三郡之类】或一人而兼领二州【若徐兖二州同置京口二州刺史一人兼领之类】或一人而分为二守【若京口侨置南徐州义熈七年恢复中原复置北徐州于彭城南北遂有两徐州刺史之类】或随地而建官【若徐州独置淮海从事之类】或假名而建郡【若于棠邑置秦郡太守春谷置襄城太守之类】他若分广陵为山阳析庐江为晋熈改新都为新安割丹阳为宣城易九江为淮南郡邑既更官职随异殆不可以屈指计刘子澄图经曰晋平江左郡县仍汉之旧永嘉南渡官称地制始紊葢侨郡之建守之中有守焉若更侨置州则督牧刺史纷不可诘矣故今于侨置诸官其不可考究者皆不复着録焉统部
  【西晋】石 苞        陈 骞
  周 浚        王 浑
  王 浚        褚 契
  司马骏【以上州都督】
  陈 征        曹 武【以上州刺史】
  王 浑        胡 奋
  嵇 绍        嵇 喜
  周 馥        髙 诞
  王 琛【以上徐州刺史】
  【东晋】王 敦        王 导
  郄 鉴        王 述
  殷 浩        桓 豁
  桓 冲        王坦之
  何 充        司马道子
  司马元显【以上州都督】
  谢 安【都督江等十五州军事】
  桓 温【州牧】
  应 绰        刘 陶
  郄 隆        刘 机
  王 浃        王 显
  王 舒        殷 浩
  蔡 谟        陶 瞻
  庾 冰        袁 
  褚 裒        毛武生
  谢 安        谢 元
  王 谧        刘义真【以上州刺史】
  司马伷        司马越
  石 崇        司马懋
  司马恬【以上徐州都督】
  裴 盾        祖 逖
  蔡 豹        卞 敦
  王 邃        刘 遐
  褚 裒        荀 羡
  谢 元        刘道怜
  羊 陶        羊 纬
  刘 咸        羊 忱
  庾 亮        王 舒
  蔡 谟        王 蕴
  王 含【以上徐州刺史】
  郄 昙        范 汪
  庾 希        郄 愔
  刁 彞        桓 温
  谢 琰
  刘怀慎【以上徐兖二州刺史】
  周 顗        郄 鉴
  荀 羡【以上兖州刺史】
  王 恭【兖青二州刺史镇京口】
  朱 序【青兖二州刺史镇淮隂】
  刘牢之【兖青都督镇京口】
  司马裒【青徐兖都督镇广陵】
  司马晃        司马肜
  阮 垣【以上都督青徐二州军事】
  刘 隗【都督青徐幽并】
  桓 修【抚军将军镇丹徒】
  纪 瞻【都督京口以南军事】
  刘 毅        刘道规【以上都督宣城诸军事】
  庾 怿        谢 万
  刘 毅        何无忌
  诸葛长民【以上豫州刺史】
  刘道怜【督淮南诸郡】
  戴 渊【都督六州军事镇合肥】
  分辖
  【西晋】朱 建        王 旷
  王 导        薛 兼
  孔 冲【以上丹阳太守】
  张 澄        胡 冲
  殷 祐        顔 含【以上呉郡太守】傅 咸【呉国内史】
  张 防        华 谭【以上庐江太守】
  程元谭        黄 积【以上新安太守】何 攀【宣城太守】
  邓 殷        裴 硕【以上淮南太守】
  刘 隗        孙 惠【以上彭城内史】
  【东晋】刘 隗        戴 邈
  诸葛恢        温 峤
  阮 孚        羊 曼
  褚 翜        顾 众
  高 悝        何 充
  殷 融        桓 景
  周 谟        刘 惔
  王胡之        孔 严
  庾 龢        王 劭
  韩 伯        王坦之
  王 蕴        沈 嘉
  王 恭        王 琨
  王 雅        王国宝
  车 印        王 恺
  司马恢之       袁 豹
  孟 脉        郄僧施
  刘穆之        徐羡之【以上丹阳尹】
  邓 攸        张 茂
  贺 循        应 詹
  乐 谟        赵 穆
  庾 冰        蔡 谟
  虞 潭        王 恬
  荀 羡        庾 羲
  王 洽        庾 希
  荀 蕤        刁 彞
  岑 阙        司马恬
  虞啸父        王 恺
  桓 谦        袁山松
  王 诞        司马允之
  王 侃        王 邵
  王 荟        朱 腾
  谢 裒        王 黙
  虞 谷        魏咏之
  王         袁 湛
  刘 柳        张 敞【以上呉国内史】
  张 闿        周 懋
  周 谟        羊 曼
  顾 和        刘 耽
  郄 迈        汪 灌
  殷 师        殷仲堪
  呉隠之        王 蕴
  卞 耽        滕恬之
  王茂之        刘牢之
  刘敬宣        诸葛长民
  殷道叔        谢景仁【以上晋陵太守】季 闳【南兰陵太守】
  孔 侃        蔡 谟
  刘 超        顾 众
  荀 羡        褚 爽
  桓 元        谢 防【以上义兴太守】
  陆 慧        孔 衍【以上广陵太守】
  袁 瓌        李 恒
  王 廙        梁 龛
  张法顺        陶 瞻
  袁 真        曲安远
  毛 宝        刘 惔
  殷 遵        胡孟康
  髙 素        张天锡
  王 诞        王 含【以上庐江太守】
  李 英        周 嵩
  郄 愔        胡 育
  鲍         殷仲文【以上新安太守】陶 猷【宣城太守】
  孔道民        钟 雅
  庾 亮        桓 彞
  陶 汪        司马允之
  胡 彬        谢 尚
  桓 秘        桓 序
  邱 准        毛穆之
  朱 序        郄僧施
  司马文仲       诸葛长民
  刘敬宣        毛修之
  谢 允        庾元之
  檀 祗【以上宣城内史】
  桓石民        桓 嗣
  司马休之【以上襄城太守】
  任 台        路 永
  陈 逹        毛穆之
  桓 伊        毛 璩
  谢 万        杨 广
  刘敬宣        檀 韶
  诸葛长民       桓 振【以上淮南太守】范 【临淮太守】
  戴 【沛郡太守】
  嵇 绍        顔 黙
  向 靖        邓 殷【以上汝隂太守】陈 頵【谯郡太守】
  王 【彭城太守】
  刘 遐        周 抚
  刘 续        何 谦【以上彭城内史】
  甘 卓        袁 耽
  谢 尚【以上厯阳内史】
  南北朝宋有监州之任【止称监某州诸军事】文帝改监为督其都督中外者得假黄钺州郡之职多循晋旧惟改呉国内史为呉郡太守又加徐州曰南徐【南徐刺史治京口为南朝之重镇】其行南徐州事者多以州佐长史司马之属为之皆统于刺史又有南东海太守兼行南徐州事者葢州府同域故也又以姑孰地宣城侨置淮南郡故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多以一人兼领他若南兖南豫北徐诸州刺史俱详武备志其县令所治五家为伍伍长主之二伍为什什长主之十什为里里魁主之十里为亭亭里长主之十亭为乡乡有乡佐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各一人县丞之职自晋至陈皆阙不置惟宋书百官志县署丞尉列在九品葢南朝治县者独宋有丞也郡丞之任亦为晋所并省宋元嘉四年始复置之齐不改宋制惟于郁州侨置青冀二州刺史梁扬徐等大州比令仆班丹阳呉郡等大郡比太子詹事尚书班改庐江太守为晋熈太守复改为晋州刺史又置南丹阳太守于姑孰自是姑孰不丹阳尹其州郡増置者北兖北谯豫霍州刺史江隂信义大梁郡太守陈复以南丹阳丹阳尹改呉郡为呉州增设刺史复南兰陵为东海郡统入南徐不置郡守省信义太守入呉州易大梁为陈留太守其他皆如梁制北魏天赐二年制诸州置三刺史皇室一人异姓二人比古上中下三士郡置三太守县置三令长自明帝以后刺史太守皆为当部都督北齐之制分州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各有上中下之差上上州刺史属官佐吏合三百三十九人以下州递减十人其州郡佐吏皆州府自辟先是北魏设行台位刺史上至北齐亦踵行台之名而即带刺史北周改都督诸军事为总管凡总管刺史皆加使持节诸军事静帝大象元年诏总管刺史及行兵者加持节余悉罢之凡刺史府官则命于天朝其僚佐则皆牧守自置
  统部
  【宋】刘义康        檀道济
  刘义恭        刘义欣
  刘义季        刘义宣
  徐湛之        刘 绍
  刘 濬        刘 诞
  张 永        刘子尚
  刘休仁        刘延孙
  刘子鸾        刘子仁
  刘休范        刘休佑
  刘 乗        刘景素
  刘休若        刘 賛
  黄 回        刘 燮【以上南徐兖州刺史】沈庆之【南兖州都督】
  王         沈怀明
  檀和之        柳元景
  李安民        萧 暎
  陆 骏【以上南兖州刺史】
  刘 粹        刘遵考
  垣防之        刘休佑
  张兴世【以上豫州刺史】
  萧思话【监豫州】
  王元载【监徐州】
  刘休若【督徐豫之梁郡】
  刘 昶【督六州豫州之梁郡】
  薛安都【督徐州之梁郡】
  王仲徳        吉 翰
  萧思话        王元谟
  厐秀之        垣防之
  申 坦        沈昙庆
  刘道隆【以上徐州刺史】
  【齐】吕安国【州都督】
  萧 嶷        萧 暎
  萧寳修        萧 衍【以上都督治京口】
  萧 晃        萧长懋
  萧子良        萧 铄
  萧 锋        萧 暠
  萧昭粲        萧 
  萧昭秀        萧 谌
  萧寳义        萧寳元
  萧寳嵩        萧寳寅【以上南徐州刺史】
  王元邈        王敬则
  吕安国        陆慧晓
  张 瓌        张 冲
  裴叔业【以上南兖州都督】
  垣崇祖【豫州刺史】
  萧 鉴【南豫州刺史】
  【梁】徐嗣徽【谯秦刺史】
  徐文盛        严超逹【以上秦州刺史】
  萧 恢        萧 伟
  萧 综        萧 绩
  萧 纲        萧 续
  萧 纪        萧 欢
  萧 纶        萧 誉
  萧正义        萧渊藻
  萧大庄        萧大临
  徐嗣徽        徐 度
  侯安都【以上南徐州刺史】
  萧 宏【州都督治京口】
  唐 绚【北兖州刺史】
  成景儁        昌义之【以上北徐州刺史】
  萧 景        湛僧智
  王僧辨【以上南兖州都督】
  萧防理        萧 勔
  杜僧明        侯 瑱【以上南兖州刺史】
  萧 惠        萧 嗣
  王孙振        夏侯威【以上晋州刺史】
  韦 叡        冯道根
  马仙琕        裴 邃
  夏侯亶        夏侯防【以上豫州刺史】萧 秀【督司郢霍三州】
  萧 纶【督郢定司霍四州】
  萧 范        徐 度【以上合州刺史】
  【陈】呉明彻        淳于量【以上州都督】
  陈伯茂        萧 济【以上州刺史】萧 瓛【呉州刺史】
  侯安都        陈 拟
  徐 度        留 异
  黄法        周宝安
  陈伯山        淳于量
  陈叔英        陈伯固
  陈伯仁        陈叔献
  陈叔明        萧摩诃
  陈 彦        陈 防
  杜泰        黄 恪【以上南徐州刺史】
  鲁广达        梅伯龙【以上晋州刺史】
  荀 朗        裴景徽
  焦 度        黄法
  陈叔坚        陈伯义
  鲁悉逹        袁巨符
  敬长渝【以上合州刺史】
  任 忠【霍州刺史】
  呉明彻【督合建等六州】
  【北魏】源 彪【齐秦州刺史】
  刘 勇【州刺史】
  游明根        崔 劼
  傅 永        贾显度
  长孙冀归       卢 勇
  李 崇        孟 裴
  王 肃【以上南兖州刺史】
  洪伯穆【合州刺史】
  尉 元        元 云
  李 沂        拓跋嘉
  薛虎子        元 郁
  元 澄        元 衍
  邓宗庆        元 愉
  元 昞        元 鉴
  元 嵩        卢 昶
  李 彦        杨 钧
  萧宝寅        元延明
  杨 昱        元 孚
  严思逹        斛斯椿
  杜 徳        元 祐
  崔慈懋        贾显度
  任延敬        元 轨
  崔 悛        陆子彰
  房 谟        王 春
  慕容绍宗       王 则
  元 颢        元法僧
  常 景【以上徐州刺史】
  孔伯恭        李 宪
  邸 珍        尔朱仲逺【以上徐州都督】
  贺若谊        元子华【以上谯州刺史】
  秦 白        刘 谟
  杨 俭【以上颍州刺史】
  【西魏】娄 起【颍州刺史】
  【东魏】杜 弼【颍州行台】
  陆子彰        司马世云
  皇甫僧显       贺若统【以上颍州刺史】
  【北齐】赫连子悦       王 琳
  卢 潜        辛 术【以上州刺史】杨宝安【信州刺史】
  赵彦深        阳 斐
  髙景安        元 豫
  段 深        髙思宗【以上徐州刺史】
  张 调        段 韶【以上天长刺史】
  【北周】梁士彦        王 轨
  韦孝寛        源 雄
  杨 素【以上徐州总管】
  刘仁恩【徐州刺史】
  李 雄【豪州刺史】
  元景山【亳州总管】
  分辖
  【宋】檀道济        郑鲜之
  谢方明        徐佩之
  江 夷        王 裕
  王淮之        刘义庆
  萧摹之        何尚之
  王 莹        刘 湛
  孟 觊        羊元保
  徐湛之        赵伯符
  褚湛之        王僧逹
  萧思话        刘延孙
  顔 峻        刘遵考
  刘子仁        孔灵符
  刘秀之        王僧朗
  柳元景        顔师伯
  刘子真        王 彧
  袁 粲        刘景素
  刘 秉        褚 渊
  王 奂        王 逊
  沈文季【以上丹阳尹】
  刘徳愿【秦郡太守】
  何叔度        邱渊之
  孟 觊        王韶之
  刘式之        江 夷
  徐佩之        刘 损
  庾登之        刘 斌
  刘 桢        羊元保
  殷 穆        顾 琛
  王僧逹        王 诞
  王翼之        王昙生
  顾觊之        萧子鸾
  萧子仁        谢 庄
  张 永        王 琨
  王延之        褚 渊
  张 绪        褚 澄
  刘 遐        张 瓌
  陆仲元        袁 洵
  柳世隆        何 戢【以上呉郡太守】
  袁 觊        王 蕴
  谢方明【以上晋陵太守】
  刘 彧【南兰陵太守】
  羊 欣        张 裕
  王 蕴        王僧逹
  王 俭        庾深之
  谢超宗        刘延熈
  庾 业        王 莹
  张 充【以上义兴太守】
  江智渊        王僧防
  李安民        江 槩
  刘善明【以上行南徐州事】
  袁 淑        庾登之
  羊元保        江 湛
  何 偃        沈昙庆
  刘 浑        刘 彧
  庾徽之        宗 越
  萧惠开        袁 粲
  沈文季        陆 澄
  柳世隆        王 绩
  谢 朏【以上南东海太守】
  萧僧珍【山阳太守】
  申 坦        张 永
  袁 顗        沈怀文【以上广陵太守】
  陆子贞        申元嗣
  刘善明        袁 灿【以上海陵太守】
  裴夀孙        崔 琰
  袁 瓌【以上庐江太守】
  庾登之        张 镜
  臧 绰        羊 欣
  江秉之        到元度
  王恢之        何愉之
  沈登之        沈 宣
  巢尚之        王 深【以上新安太守】
  刘式之        向 劭
  王 琨        羊元保
  王僧逹        范 晔
  袁 淑        张 办
  刘子房        王 志
  王景文        刘 镜
  戴明宝        杨运长
  刘 祎        萧 暎
  刘 蕴        萧 晃
  柳 靖【以上宣城太守】
  刘 瑀        段 宏
  诸葛阐        庾炳之
  沈 璞        刘道隆
  袁 景        袁 顗
  申 坦        桓袭祖
  刘灵遗        周山图
  垣荣祖【以上淮南太守】
  朱辅之        蒋元宝
  裴季文        张景逺
  杨文苌        王穆之
  向 靖        王元谟
  厐道隆【以上汝隂太守】
  沈文秀        郭彦文【以上天长太守】沈 璞【盱眙太守】
  魏恭子【彭城内史】
  刘 湛        到彦之【以上歴阳太守】
  【齐】王僧防        孔山士
  萧子良        王敬则
  萧 晃        吕僧珍
  李安民        王 俭
  萧景先        王 晏
  萧 锵        萧子真
  萧顺之        萧子敬
  萧 晔        王 亮
  徐孝嗣        萧 敷
  萧坦之        萧宝修
  萧宝嵩        萧頴逹【以上丹阳尹】
  刘怀慰        刘灵哲【以上齐郡太守】
  张 岱        萧顺之
  萧 缅        褚 澄
  沈文季        王 慈
  江 敦        萧子真
  萧子恪        萧子操
  张 瓌        蔡 寅【以上呉郡太守】
  徐孝嗣        王 亮
  萧 懿【以上晋陵太守】
  萧 谌        萧子伦【以上南兰陵太守】
  褚 蓁        谢 朏
  褚 翔【以上义兴太守】
  江 斆        王文和
  袁 彖        王 慈
  萧颖胄        萧遥光
  江 祀        陆慧晓
  刘 绘        谢 朓
  胡谐之        范 岫
  萧惠昭        萧 琛【以上行南徐州事】
  王元邈        皇甫肃
  萧赤斧        江 谧
  虞 悰        王广之
  萧 秀【以上南东海太守】
  王广之        江 谧
  王 琨        萧頴胄
  刘 悛        裴昭明
  沈 宪【以上广陵太守】
  徐凭道        萧翼宗
  祖法敏【以上海陵太守】
  刘 惔        萧頴胄
  王 慈        蔡 约
  周仁昭【以上新安太守】
  刘善明        王 莹
  邱灵鞠        萧 励
  王 鐀        萧子懋
  萧子真        刘系宗
  谢 朓        江 淹【以上宣城太守】
  王 谌        刘奚之
  戴僧静        吕文显
  从奉伯【以上淮南太守】
  王珍国        夏侯道迁
  鱼 【以上南谯太守】
  何仲子【庐江太守】
  崔文仲        马仙琕【以上汝隂太守】
  【梁】王 志        王 份
  萧 伟        王 莹
  王 茂        萧 纲
  韦 叡        萧渊业
  萧 综        萧 象
  萧 恭        萧 机
  袁 昂        萧 绎
  萧 纶        萧 纪
  萧正徳        谢 举
  袁君正        萧大临
  张 彪        张 璞
  王僧智        裴 忌【以上呉郡太守】
  孙 亷        王 瞻
  范 岫        谢 举
  萧 晔        萧 旻
  萧 直        刘 孺
  杜僧明【以上晋陵太守】
  王 泰        王僧孺
  王 份        孔休源
  谢 防        褚 球
  张 纉        张 绾
  周文育        侯安都
  程灵洗        徐 度
  萧 济【以上南兰陵太守】
  陆 杲        任 昉
  韦 载        刘 瑱【以上义兴太守】
  黄 他        沈文阿【以上江隂太守】
  萧 恭        谢 览
  刘孝绰        王 泰【以上行南徐州事】袁 灿【东海太守】
  裴 邃        江 革
  王 谌        谢 哲
  祖 皓【以上广陵太守】
  张 澄【晋熈太守】
  伏 暅        任 昉
  谢 览        王 规
  张 率        王 实
  萧 防        萧 敏
  徐 摛        王 泰
  臧未甄        萧 隠
  程灵洗【以上新安太守】
  夏侯亶        萧 琛
  王 峻        王 份
  朱僧勇        何 远
  丁道迁        王祁念
  蔡彦熈        萧 综
  杨白华【以上宣城太守】
  陈文彻【南陵太守】
  张 缅        萧 励
  萧 宁【以上淮南太守】
  程灵洗【南丹阳太守】
  冯道根        韦干向
  裴之髙        李元防【以上汝隂太守】裴 邃【庐江太守】
  陈 昕【北谯太守】
  蔡 约        韦 叡
  张 齐【以上歴阳太守】
  庄 銕【歴阳内史】
  【陈】侯安都        程灵洗
  陈 拟        呉明彻
  陈方泰        杜 棱
  王 冲        袁 枢
  到仲举        陈伯言
  陈伯谋        陈叔坚
  毛 喜        沈君理
  陈叔逹        陈叔文
  陈叔韶        陈叔慎【以上丹阳尹】
  沈君理        徐 度
  陈伯山        孙 玚
  陈伯恭        陈伯智
  陈叔坚        陈伯言【以上呉郡太守】
  孔 奂        殷不害
  隂 铿        蔡 凝
  王 劢        王 猛【以上晋陵太守】萧 济【义兴太守】
  倪 启【江隂太守】
  陆 缮        陆山才
  程文季        周景曜【以上新安太守】刘广徳【新安内史】
  钱法成        陈 详
  钱 肃        徐世谱
  到 郁        韦 翽
  周法僧【以上宣城太守】
  戴僧朗【南陵太守】
  戴僧钧【南丹阳太守】
  裴子烈【北谯太守】
  【北魏】辛绍先【下邳太守】
  梁 恶        呉秦生【以上淮阳太守】
  刁 融        傅 永
  裴位瑜【以上汝隂太守】
  郑 演        李长仁
  韦欣宗        封 述【以上彭城太守】
  陆 延        刘世明
  毕闻慰【以上彭城内史】
  邵 安        程公义
  董 征        封子施
  刘僧利【以上沛郡太守】
  刘思祖【梁沛二郡太守】
  【西魏】赵 刚        王神念【以上汝隂太守北齐】卢士熈【彭城太守】
  王元载【歴阳太守】
  【北周】刘 【彭城太守】

  江南通志卷九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一百
  职官志
  文职【二】
  隋置四州大总管扬州居其一余州总管并加使持节至炀帝时始罢之刺史之制沿习北齐分为九等其带总管者加使持节开皇三年罢郡以州统县虽有刺史皆太守之互名但职理一郡无复军府于是州府之职叅为郡官有长史司马録事叅军功户兵法七曹后改诸曹为司又改为叅賛而别置都尉领兵兵与郡不相知大业三年复罢州置郡郡置太守废长史司马而设賛务一人以贰之外置刺史十四人廵察畿外从事四十以为副复增置通守一人位次太守而改賛务曰丞在通守下其东西曹掾主簿司功仓户兵法士曹等书佐各因其郡之大小而为増减改行叅军为行书佐焉其州县先分为九等者至开皇十四年定为上中下三等凡县或为令或为长令长之下为丞簿尉炀帝时尝改县尉为县正其乡官之制开皇初皆经吏部除授至十五年罢州县乡官乡官之废自隋始
  统部
  韩 洪        郭 衍【以上蒋州刺史】
  皇甫绩        刘 权
  陈子迈【以上呉州刺史】
  闻人遂安【苏州总管】
  房恭懿【海州刺史】
  高 劢【楚州刺史】
  贺若弼【呉州总管镇广陵】
  燕 荣【州总管】
  上官        李叔仁【以上州刺史】汪 华【歙州刺史】
  陈 棱        王 选
  周 超【以上宣州刺史】
  韩擒虎        薛 胄【以上庐州总管】
  梁士彦        元景山
  伊娄谦        元 胄【以上谯州总管】
  尔朱敞        吐万绪
  乞伏慧        和 
  房 兆【以上徐州总管】
  董 纯【彭城留守】
  孙万安        梁 洋【以上徐州刺史】元 矩【夀州总管】
  分辖
  李 显【苏州太守】
  赵 佗【淮太守】
  钱 让        冯慈明
  王世充        陈 棱【以上江都太守】
  徐俱罗        向道力【以上海陵太守】樊子葢【枞阳太守】
  席大雅        杨 荣【以上宣城太守】
  唐初有五大总管府武徳七年改为大都督太极初以并益荆扬为四大都督府凡都督兼刺史者不检校州事以长史领之景云二年始有节度使之名开元中天下凡八节度后诸道皆置节度而江左始有节钺至徳元年设淮西节度使领楚滁和夀庐舒诸州治州【建中二年増领泗州长庆元年增领宿州咸通四年増领濠州】乾元二年设浙江西道节度使后改为镇海军领升润宣歙苏常诸州治升州徙治苏州又治润州贞元四年设徐泗濠节度使后改名武宁军又名感化军领徐泗濠三州治徐州【元和四年増领宿州】他若谯汝河南【至徳元载】徐泗属淮西【上元二年】海泗入淄青【宝应元年】颍泗永平【大厯十一年】海州归汴滑【乾元二年】虽统辖有归而使节所临要非江南之域故不复载凡节度之职总军旅专诛戮建牙树纛为国重臣其属有副使一人行军司马一人判官二人掌书记一人随军四人叅谋则无定员若朝觐则置留后其不置节度者则设防御使初防御与采访各置一人防御理军事采访理州县天宝中始以一人兼领之淮南采访使治州其属为扬州广陵郡【望】楚州淮隂郡【】滁州永阳郡【上】夀州夀春郡【中】庐州庐江郡【上】舒州同安郡【上 至徳二载改名盛唐郡】和州歴阳郡凡州郡七江东采访使治苏州其属为升州江宁郡【望】润州丹阳郡【望】常州晋陵郡【望】苏州呉郡【雄】凡州郡四江西采访使治洪州【系今江西南昌府地】其属为宣州宣城郡【望】歙州新安郡【上】池州【上】凡江南州郡三河南采访使治汴州【系今河南开封府地】其属为颍州汝隂郡【上】亳州谯郡【望】徐州彭城郡【】泗州临淮郡【上】濠州钟离郡【上】海州东海郡【上】宿州【上】凡江南州郡七采访之置昉于开元二十二年自至徳以后始改采访为观察观察之职察所部善恶以举政纲或节度使兼领之或废节度则设观察观察尝并领都团练使葢防御之改为团练犹采访之改为观察观察并领团练即采访兼领防御之制也观察之属有判官二人支使二人推官一人皆自辟召其余诸使如贞观二年有经畧使八年有十八道黜陟使有观风俗使天授二年有十道存抚使圣厯中有安抚使神龙二年有十道廵察使景云二年有十道按察使乾元中有都统使贞元八年有诸道宣抚使大中五年有制置使又有度支营田使守捉使转运使租庸使两税使盐铁使之属废置不常不可枚举内如廵察安抚存抚等使无定员亦不时设而转运之职其后率以宰相充之诸道自扬州至郑滑分置廵院皆统于此此皆统临诸郡之大吏也至于州郡之职自武徳元年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天宝元年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由是刺史止守一郡虽有使持节之名实一太守之职其州府之佐多沿旧制惟改治中从事史为司马又永徽二年改别驾为长史其后复置别驾遂与长史并设凡郡府各置经学士一人其县令有赤望上中下六等之差自令以下有丞有簿有尉【武徳间尝改尉曰正】有助教防昌中尝裁减州县官二千余员又元和间李吉甫议并省州县凡减冗官八百员每县中百户为一里里置正一人五里为一乡乡置耆老一人三十里置一驿驿各有将多以州里富强者主之统部
  杜伏威【淮南安抚使】
  狄仁杰【江南廵抚】
  李光弼【八道行营都统】
  李元素        韦黄裳【以上浙西节度使】
  周 宝        李从诲
  李 鋋        钱 镠【以上镇海军节度使】李世嘉【苏州都督】
  曹 圭【苏州制置使】

《江南通志》 相关内容:

前一:7
后一:9

查看目录 >> 《江南通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