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6

 水南有汉中常侍长乐太仆吉侯苞【卷三十一四页十二行】一清案金石録汉字源引此文俱作吉成侯州苞今校补
  基西枕冈【卷三十一四页十二行】
  一清案基释作墓
  淯水篇
  攻离山【卷三十一五页十四行】
  笺曰孙按山海经云支离之山淯水出焉一清案方舆纪要云郡志云淯水出嵩山县双鸡岭双鸡盖攻离之譌然方俗之称字随读改山海经作支离字形之近也
  淯水导源【卷三十一五页十七行】
  一清案导源下落农二字全祖望校增
  淯水又东南流雉县之雉衡山【卷三十一五页二十行】
  一清案流下落歴字
  有阳伯者【卷三十一六页十二行】
  一清案阳伯当作伯阳详渭水篇刋误
  淯水又东南流迳博望县西北故城东【卷三十一六页十八行】一清案西北二字衍文
  郡东北一百二十里【卷三十一六页十九行】
  一清案郡上落在字
  地理志曰南阳有望县【卷三十一七页一行】
  一清案当作博望县落博字
  功曹栢孝长【卷三十一七页四行】
  笺曰九州春秋曰时柏季长在城中一清案魏书注引九州春秋正作柏孝长季字误刻也
  清水又南【卷三十一七页七行】
  一清案清水当作淯水
  或是余夏迳驿途【卷三十一七页十五行】
  一清案迳释作景
  墓楼东平林不【卷三十一八页四行】
  一清案不释作下
  谓之【卷三十一八页五行】
  一清案谓之下落肄水二字
  东出赭阳【卷三十一八页十二行】
  一清案全祖望云汉志续志晋志皆作堵阳魏收志始作赭阳然水经旧本仍作堵阳章怀注引水经注云堵水南迳小堵乡可证也世本忽堵忽赭不亦惑乎予谓六朝后魏改堵为赭道元于沔水篇作堵于滍淯篇改从赭各存所是正无取乎从同也
  而道方城【卷三十一八页十二行】
  一清案而孙潜校改西
  郡国志所谓宛有里野津【卷三十一八页十五行】
  一清案野字衍文
  温以升平五年与范汪众军北讨列营淯水【卷三十一八页十六行】
  笺曰按晋书穆帝本纪桓温遣诸将讨河北在永和五年而范汪传云桓温北伐令汪率文武出梁国以失期免为庶人卒于家本纪范汪之废则在升平三年与此互异一清案晋书穆帝纪永和五年桓温北伐乗石遵之乱也十年伐关中讨苻健也十二年又北伐则讨姚襄也海西公太和四年又北伐慕容暐盖不仅永和五年一役而已范汪之废温公通鉴目録书于升平五年而穆帝纪升平五年又无废汪事汪废在哀帝纪之冬十月即升平五年之冬十月也汪传以为温令汪率文武出梁国似是讨姚襄事温传所云以谯梁水道既通请徐豫兵乗淮泗入河是也然升平五年春正月北中郎将都督青徐兖冀幽五州诸军事徐兖二州刺史郄昙卒二月以范汪代之又在伐姚襄之后岂温以汪势既盛忌之追论前事而废之耶朱氏以汪废在升平三年三岂五之误刻耶
  故申伯之国【卷三十一八页十九行】
  一清案国黄省曾本作都
  其东城城内有旧殿基【卷三十一九页四行】
  一清案城字重文宜衍
  有基周一百步髙五丈【卷三十一九页六行】
  一清案有下落殿字五丈当作五尺
  地西三里【卷三十一九页六行】
  一清案地当作城黄省曾本校
  魏书曰公征至宛【卷三十一九页十二行】
  一清案三国志注引魏书曰公南征此落南字
  祠亡将士【卷三十一九页十三行】
  一清案亡上落阵字三国志注校补
  紫谿又迳宛西【卷三十一九页十五行】
  一清案紫谿当作梅谿
  案汉髙帝七年【卷三十一十页二行】
  一清案案字衍文
  遣颍阳侯祭遵西击邓奉弟众【卷三十一十页五行】
  一清案众后汉书祭遵传作终
  又谓之汝谿之流【卷三十一十页六行】
  一清案下之字当作合
  苞隰衍注【卷三十一十一页十五行】
  一清案全祖望校改作隰衍苞注
  割南阳伍属阳蔡阳穣邓山都封为【卷三十一十二页一行】笺曰属下当脱一字一清案晋志义阳郡统县十二有棘阳落棘字为黄省曾本作焉
  王莽更名曰丰穣也【卷三十一十二页九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注作农穣
  赭水出棘阳县北【卷三十一十二页十七行】
  一清案棘阳当作堵阳寰宇记云唐州方城县本汉堵阳县有堵水一名柘水水经注云堵水出堵阳县北山落山字
  世祖建武二年成安侯臧宫从上击赭也【卷三十一十二页十九行】一清案赭下落乡字后汉书臧宫传不书击堵乡事见岑彭传云三年夏帝自将征奉至堵阳邓奉夜逃归淯阳彭复与耿弇贾复及积弩将军傅俊都尉臧宫等从追邓奉于小长安帝率诸将亲战大破之奉迫急乃降而彭于建武二年冬十一月先率朱祐贾复耿弇王常郭守刘宏刘嘉耿植八将军先击堵乡邓奉来救董防彭等攻之不尅帝故自将征之傅俊臧宫皆从二年当作三年以光武帝纪及岑彭传校正也字衍文
  赭水县【卷三十一十三页四行】
  一清案赭水下落于字
  古今断冈两舌【卷三十一十三页五行】
  笺曰当作左右断冈两舌一清案非也古今是右合之误
  东为荣源【卷三十一十三页八行】
  一清案荣当作荥潕水注云荥水上承赭水是也
  俱水枝分【卷三十一十三页九行】
  一清案俱当作其
  谓所受焉【卷三十一十三页十一行】
  一清案谓当作唯
  故谢沈汉书【卷三十一十三页十二行】
  一清案汉书上落后字隋书经籍志校增故字衍文
  前营皆阻两川【卷三十一十三页十三行】
  一清案皆当作背后汉书齐武王传云南渡潢淳水临泚水阻两川间为营絶后桥示无还心是也
  二军溃【卷三十一十三页十四行】
  一清案二当作三
  县在棘之阳【卷三十一十三页十六行】
  一清案棘下落水字汉书地理志校补
  后汉兵起击唐子乡【卷三十一十三页十八行】
  笺曰乡一作卿一清案唐子乡地名光武帝本纪注云唐子乡有唐子山在今唐州湖阳县西南
  世以棘子木为力子之木也【卷三十一十四页五行】
  一清案之字衍文
  西过邓县东南入于沔【卷三十一十四页八行】
  一清案西过上落又字南入于沔四字柳佥钞本另为一条在鄾聚注之后
  清水右合浊水【卷三十一十四页九行】
  一清案清水当作淯水
  浊水又东迳邓塞者【卷三十一十四页十三行】
  一清案者当作南
  防水篇
  其南渎东南流行【卷三十一十五页八行】
  一清案行字衍文
  时人谓之防水【卷三十一十五页八行】
  一清案谓之下落大字孙潜校补
  清陵陂水自陂东注之【卷三十一十五页十三行】
  一清案清当作青
  盖借防汾注【卷三十一十五页十四行】
  一清案汾当作沿
  灈水篇
  灈水出汝南吴房西北兴山【卷三十一十五页十七行】
  一清案兴山当作奥山方舆纪要云遂平县西七十里有奥来山即是山也亦见山海经及瀙水注
  白羊出北渊【卷三十一十六页三行】
  一清案北当作此
  野母惊仆【卷三十一十六页四行】
  一清案仆当作扑楚辞天问注手拍曰扑上云俗禁拍手是也
  封吴汉孙且为侯国【卷三十一十六页七行】
  一清案且范史作旦
  瀙水篇
  而东与此水合【卷三十一十六页十一行】
  一清案全祖望云此当作泌以先司空本校改寰宇记云唐州泌阳县汉舞隂县泌水在邑界是也潕水篇
  其水又东流入于潕潕水东北迳于东山西西流入潕【卷三十一十七页十六行】
  一清案全祖望云上重文二潕字当作叶陂不然潕水何以流入于潕乎以汝水注叙沣水文参校正之
  水出黄城山【卷三十一十七页十七行】
  一清案水上落有谿二字全祖望校增
  苦莱于东之间【卷三十一十七页十八行】
  一清案方舆纪要云黄城山在叶县北十里一名苦菜山一名长城山莱字误也
  若南北虽无基筑【卷三十一十八页八行】
  一清案若字衍文南北御览引此文作北面
  郡国志曰叶县有长城曰方城【卷三十一十八页十一行】
  一清案今本郡国志作叶县有长山曰方城此注落山字彼文落城字刘昭补注引杜预曰方城山在县南可证也
  晋太康地理志曰【卷三十一十八页十七行】
  一清案理字衍文
  以阳翟郭镇之为尚书令【卷三十一十九页四行】
  一清案之字衍文郭镇后汉书有传
  涢水篇
  处平县众阜之中【卷三十一十九页八行】
  一清案县当作原
  而穴内常有风热火无能以经乆故也【卷三十一十九页十二行十三行】
  笺曰旧本作风势吴本改作风热一清案当作风爇而当作以火字以字俱衍文
  水出洪山【卷三十一二十页一行】
  一清案当作大洪山落大字
  山上土山【卷三十一二十页二行】
  笺曰山上二字疑脱误一清案下云富水左合土山水世谓之章水于文当作水出土山
  东南迳隋县西【卷三十一二十页三行】
  一清案迳当作过
  隋为大者也【卷三十一二十页四行】
  笺曰孙云左传作随一清案随古作隋战国防宝珍隋珠盖不独杨坚受禅始去辵为隋也
  晋武太康中立【卷三十一二十页五行】
  一清案晋武下落帝字
  又东南流于溠【卷三十一二十页八行】
  一清案流下落入字方舆纪要校增
  涢水又南迳石岩山北【卷三十一二十一页四行】
  一清案涢水下全祖望校増防之二字
  追斩于江夏【卷三十一二十一页六行】
  笺曰旧本作斩于江矣吴本改作斩于江夏一清案春秋分记引此文作江涘说文涘水厓也音俟
  盖涢水又东南流【卷三十一二十一页九行】
  一清案盖字下落涢水之通称矣全祖望曰以先司空本校増寰字记亦云清发涢水之别名可证也
  又西南流迳杜城西【卷三十一二十一页十四行】
  笺曰孙按汉志江夏郡有云杜县杜城疑误一清案汉志江夏郡无新市县续志有之盖东京分安陆县立也与云杜并列晋志宋志因之则云杜非新市治所矣方舆纪要云云杜城在沔阳州景陵县西北南新市城在承天府京山县东北百里水经注新市治杜城杜佑曰在今富水县北笺说非也
  分安陆立县【卷三十一二十一页十六行】
  一清案县字衍文
  漻水篇
  亦云乡故赖国也【卷三十二一页十六行】
  一清案亦云下落赖字
  蕲水篇
  水即谓巴水也【卷三十二二页三行】
  一清案水上落五字即谓下落蕲水希水四字盖蕲水希水巴水赤亭水西归水合为五水也见宋书夷蛮传
  县从江州【卷三十二二页七行】
  一清案从当作徙
  谓蕲口【卷三十二二页十行】
  一清案谓下落之字
  决水篇
  俗名之檀山岘【卷三十二二页十三行】
  一清案山方舆纪要引此文作公亦见梁书裴防传
  即注水也【卷三十二三页八行】
  笺曰孙云当作灌水一清案非也据汉志是淮水淮即灌也非出桐柏之淮然其字相承已古要不可改而作灌
  灌水于蓼亦入决【卷三十二三页十二行】
  一清案入决下落县西蓼邑即臯陶之封邑也十一字寰宇记引此文校补
  沘水篇
  泚水出庐江县西南霍山东北【卷三十二四页六行】
  一清案泚水当作沘水后汉书光武本纪云与甄阜梁丘赐战于沘水章怀注云沘水在今唐州沘阳县南庐江县亦有沘水与此别也章怀所云唐州沘阳县之沘水是泚水之误其云庐江县亦有沘水即是水也道元云沘字或作淠以沘与淠音同若从此作泚相去逺矣篇中泚字俱当作沘
  或作淠水又东北迳博安县【卷三十二四页十二行】
  一清案于文当重一淠字
  水出东南蹹川【卷三十二四页十四行】
  一清案当作蹹鼓川落鼓字
  淠水又西北分为二水出焉【卷三十二五页二行】
  一清案二水下落芍陂二字
  泄水篇
  上承北水【卷三十二五页九行】
  一清案北字当作比即比水也
  于麻步川西北歴山濡谿【卷三十二五页九行】
  一清案山当作出移在西北下
  西与泚水合【卷三十二五页十一行】
  一清案泚当作沘
  安丰县【卷三十二五页十二行】
  一清案安丰县上落迳字
  谓之其濡口【卷三十二五页十三行】
  一清案其濡口当是濡须口之误
  肥水篇
  肥水又北迳获城东又北迳荻江东【卷三十二五页十九行】一清案获城当作荻城荻江当作荻丘南北朝置戍守于此魏书李神传为陈留太守领荻丘戍主亦曰荻城梁普通五年裴防自合肥防荻城是也
  又北迳死马塘东【卷三十二六页四行】
  一清案死马误魏书王肃宋书刘勔等传俱作死虎通鉴宋纪明帝泰始三年殷琰将刘顺柳伦皇甫道烈厐天生等马步八千人东据宛唐胡三省曰杜佑通典作死虎又齐纪东昏侯永元二年萧懿遣禆将胡松李居士帅众万余屯死虎胡三省曰通典曰死虎地名在夀州夀春县东四十余里以此证之足知宋书明帝泰始三年刘勔破刘顺于宛唐即死虎之误也通鉴注引此文作死虖字近致讹通典作死武则唐人避讳故也
  肥水东北又合阎润水上承施水【卷三十二六页六行】
  笺曰谢据宋本作肥水又北右合阎润水一清案非也东北字不误阎润当作阎涧上承上当重一水字
  北流迳复道县西【卷三十二六页七行】
  一清案汉志逡遒县续志作浚遒晋志作逡道此复道是浚道之误
  水分为涧二洛涧出焉【卷三十二六页十四行】
  一清案上涧字衍文
  魏太尉王陵与吴将张休文战于芍陂【卷三十二六页二十行】一清案文当作大事见吴书顾谭传
  文钦之叛吴军北入诸葛绪拒之于黎浆【卷三十二七页四行】笺曰魏书诸葛诞在夀春被徴为司空遂举兵反杀扬州刺史乐綝遣人至吴求救吴遣全怿等与文钦俱来吴将朱异以诞被围再以大众来迎诞等渡黎浆水此云诸葛绪拒之于黎浆所未详也一清案诸葛绪事在邓艾传毌丘俭作乱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艾追之至丘头钦奔吴吴大将军孙峻等号十万众将渡江镇东将军诸葛诞遣艾据肥阳艾以贼势相逺非要害之地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逐走之即注所引事也
  谿水引渎北山【卷三十二七页十一行】
  一清案山当作出
  肥水西迳夀春县城北【卷三十二七页十六行】
  一清案县下落故字
  又西石桥门北【卷三十二八页四行】
  一清案又西下落迳字
  仓光都水【卷三十二八页七行】
  笺曰史记仓兕仓兕总尔舟楫王充论衡作仓光一清案非也史记齐世家苍兕索隠曰本或作苍雉按马融曰苍兕主舟楫官名王充云苍兕水兽九头然则论衡本作苍兕不如朱氏所云
  肥水又左纳葛陂渎【卷三十二九页五行】
  一清案葛当作芍
  引渎夀春北【卷三十二九页六行】
  一清案夀春下落城字
  沈约宋书言大始元年【卷三十二九页十二行】
  一清案泰始是宋明帝年号作大非
  故佐厐□为庙赞【卷三十二九页十四行】
  笺曰一作故吏一清案故吏犹故佐也□当从玉作珽
  西北流水北出际有曲水堂【卷三十二十页三行】
  一清案水字当移在北出下
  又西北流【卷三十二十页四行】
  一清案流下落迳八公山四字全祖望校増
  谢北御苻坚祈八公山【卷三十二十页四行】
  笺曰谢云祈疑作于一清案祈祷也左氏所谓战祷也道元故以非八公之灵有助盖苻氏将亡之惑解之
  施水篇
  余案川亡派别【卷三十二十页十二行】
  笺曰川亡字误当作川流一清案通鉴释文辨误作川殊今校正
  自城父东迳合肥县【卷三十二十页十四行】
  一清案自上落施水二字孙潜校増
  居四水中【卷三十二十页十四行】
  一清案居上落城字
  沮水篇
  沮水出汉中房陵县淮水【卷三十二十一页四行】
  一清案淮水杨慎刋本作淮山山字是也淮字则非矣方舆纪要湖广大川下云沮水本作睢左传定四年吴人败楚及郢楚子出涉睢又哀六年楚子所谓江汉睢漳者也后作沮又譌为柤今襄阳以南沮水左右皆曰沮中亦谓之柤中后汉建武二十三年南郡蛮反刘尚讨破之杜佑曰潳山蛮也潳亦作柤即柤中蛮矣郡县志南漳县东北一百八里有柤山吴朱然诸葛瑾从沮中险道北出处也吴志赤乌四年朱然围樊诸葛瑾取柤中汉志沮水出东山盖异名也沮山本因沮水得名字亦作睢后人因汉志上文有淮山淮水所出之文而误作淮又讹山为水今校正
  沮水又东南迳当阳县城北县城因冈为阻北抗沮川【卷三十二十二页三行】
  一清案当阳县下落故字下县字衍文抗当作枕
  传云子胥造驴磨二城以攻麦邑【卷三十二十二页十行】
  一清案麦邑下落即谚所云东驴西磨麦城自破者矣十四字名胜志引此文校补
  漳水篇
  新城沛乡县界【卷三十二十二页十七行】
  一清案沛乡当作沶乡晋书地理志校
  县旧城东北一百四十里【卷三十二十二页十九行】
  一清案旧城下落在字
  又东迳于麦城东【卷三十二十三页二行】
  一清案于字衍文
  鸟扶邑【卷三十二十三页七行】
  一清案鸟当作乌
  东至江陵入杨水【卷三十二十三页九行】
  一清案杨水当作阳水汉书地理志校
  夏水篇
  夏水出江流【卷三十二十三页十一行】
  一清案注云江流豫章口东有中夏口此江流字误当作江津方舆纪要荆州府东南二十五里有夏水口亦谓之豫章口二十里有江津戍或谓之津乡荆州记江陵县东三十里有津乡盖沿江津得名汉时于此置戍有江津长司之夏水盖出于此江津戍亦见江水注
  江之泛也【卷三十二十三页十二行】
  一清案泛当作沱
  割华容诸城为頴王都【卷三十二十三页十八行】
  一清案全祖望云晋志割南郡之华容州陵监利三县别立丰都合四县置成都郡为成都王頴国今曰頴王都文义未合王頴二字当倒互
  晋太原地记【卷三十二十四页二行】
  一清案原当作康
  水又东迳监利县南【卷三十二十四页七行】
  一清案水上落夏字
  谓之堵口焉【卷三十二十四页十九行】
  一清案堵口是防口之误下同详沔水篇
  羌水篇
  羌水出羌中叅粮【卷三十二十五页八行】
  笺曰孙按汉志引水经云羌水出羌中叅谷一清案此师古注引水经非班固原文叅粮当是叅狼之讹后汉书羌无弋爰劒传云或为叅狼种武都羌是也谷因种人得名狼误作粮转冩作粮今本汉书注脱狼字
  水又东南迳宕昌婆州城东南【卷三十二十五页十行十一行】
  一清案水上落白字昌字衍文
  从此谷将出北道【卷三十二十五页十三行】
  一清案此谷当作孔函谷三国志校
  维更从此道渡桥头【卷三十二十五页十三行】
  一清案此道当作北道三国志校
  又东南葭芦城西【卷三十二十五页十六行】
  一清案东南下落迳字
  又东南迳三部城南【卷三十二十五页十八行】
  一清案三部当作五部方舆纪要云阶州盘堤城后魏太和四年置南五部郡寻改为县寰宇记引郡国志云武都沮水之西有角弩谷即蜀将姜维勦五部氐羌之所
  东南右妾水合【卷三十二十五页十八行】
  一清案右下落与字
  涪水篇
  王莽之统睦【卷三十二十六页九行】
  一清案统睦下落矣字孙潜校増
  屈而东西流入于涪【卷三十二十六页十四行】
  一清案西当作南
  枝出焉【卷三十二十六页十八行】
  一清案枝下落津字
  梓潼水篇
  其水导源【卷三十二十七页十行】
  一清案导源下全祖望校増山中二字
  又西南至小广魏县【卷三十二十七页十三行】
  笺曰孙云小广魏当作小广汉衍一县字一清案道元多改广汉为广魏观涪水篇自知之
  亦言涪水至北入汉水亦谓之为内水【卷三十二十七页十四行】一清案北当作此内水下落也字
  势动山谷【卷三十二十七页十七行】
  笺曰势当作声一清案后汉书臧宫传云右步左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明与注左步右骑之文相违郦盖习用谢书不关范史也
  左沔为三水口也【卷三十二十八页八行】
  一清案左当作合
  江水篇
  小大百数【卷三十三一页九行】
  一清案大当作水
  亦谓之为天谷也【卷三十三一页十一行】
  一清案当作天彭谷落彭字
  汉延平中【卷三十三一页十四行】
  一清案延平当作元延何焯校正
  江水自天彭阙【至】氐道县北【卷三十三一页十七行】
  一清案十六字是注混作经
  自白马岭回行二千余里【卷三十三一页二十行】
  一清案千胡渭校改十
  至湿坂【卷三十三二页三行】
  一清案方舆纪要云茂州茂湿山在州北十二里林木茂密常有岚气益州记云江至湿坂而稍大是也湿当作湿
  东北百四十里崃山【卷三十三二页八行】
  一清案崃上落曰字黄省曽本校増
  又有湔水入焉【卷三十三二页二十行】
  一清案六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东别为沱【卷三十三三页四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歴都安县【卷三十三三页八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
  于江作塴【卷三十三三页九行】
  一清案于当作阏
  又羊摩江灌江西【卷三十三三页十四行】
  一清案又下落引字全祖望校増
  盛不没要【卷三十三三页十五行】
  一清案要当腰
  光兴上照【卷三十三四页七行】
  笺曰华阳国志作光映上昭一清案依文自通不必改
  江水又迳江乡县【卷三十三四页八行】
  一清案江乡当作江原汉志校
  神歳取童女二人为妇【卷三十三四页十五行】
  一清案神上落江字
  吾鬬疲极【卷三十三四页十八行】
  一清案疲黄省曽本作大
  永初后学堂遇火【卷三十三五页二十行】
  笺曰旧水经作永年华阳国志作永初谢云宋本作永平一清案当从华阳国志为是
  有望穿【卷三十三六页七行】
  一清案望穿下落原字刘昭郡国志蜀郡广都县下补注引任豫益州记曰县有望川源凿石二十里引取郫江水灌广都田云后汉所穿凿者华阳国志云广都有渔田盐井之饶江有渔漕梁山有铁鑛江西有安稻田穿山崖过水二十里即望川源矣若此神功要非李氷不能也
  城北十里曰升迁【卷三十三六页九行】
  一清案华阳国志作升僊桥今校正
  江水又东絶绵洛【卷三十三六页十九行】
  一清案江水当作湔水
  斯为北江水又东至南安为壁玉津【卷三十三七页一行】
  一清案于文当重一江字壁当作璧何焯云据文选注校寰字记云玉津县本汉南安县地隋大业中置以江有璧玉津故以为名
  出江源县【卷三十三七页九行】
  一清案江源字误当作江原汉书地理志校
  汉武元封四年以蜀都西部邛莋邛理旄牛道【卷三十三七页十八行十九行】
  一清案汉武下落帝字蜀都当作蜀郡下邛字衍文
  文井水又东迳江都县【卷三十三八页四行】
  一清案江都当作江原
  东南至云南都之蜻蛉县【卷三十三八页九行】
  笺曰都宋本作郡一清案全祖望云蜻蛉县下落入于仆三字
  仆水又迳寜州建寜县【卷三十三八页十二行】
  一清案晋志云建寜郡蜀置治咮县宋志云建寜太守汉益州郡刘氏更名建寜是郡非县也县字误
  故南入谓之屯下【卷三十三八页十三行】
  一清案入当作人古人字与入似
  又东至来唯县入劳水【卷三十三八页十五行】
  一清案又东上落仆水二字
  仆水东至交州交阯郡麊泠县南流入于海【卷三十三八页十六行】
  一清案全祖望云据汉志是劳水入海非仆水也仆水入劳不入海仆水二字衍文
  亦谓之平谟水曰外水【卷三十三八页二十行】
  一清案谟当作模亦字当移在曰字上通鉴注引此文校増
  汉河平中【卷三十三九页二行】
  一清案河平当作和平
  与涐水合【卷三十三九页十三行】
  一清案涐当作渽下同
  又东注水北流注【卷三十三九页十九行】
  笺曰孙云注水疑误北流注下当有之字一清案注水是渚水之讹注渚音相近注云渚水则未闻是也
  有仁道【卷三十三九页二十行】
  一清案仁当作人
  其堑之迹犹存【卷三十三十页四行】
  笺曰堑旧本作錾一清案錾下落凿字方舆纪要校増
  县有蜀王兵兰【卷三十三十页七行】
  笺曰华阳国志云江有兵栏李氷烧之后汉志云有玉岳兰一清案兵阑天子之门禁也汉书汲黯传上尝坐武帐黯前奏事孟康曰今御武帐置兵阑五兵于帐中也史记索隠曰天子门有兵栏曰司马门也庾子山作吴明彻墓志云长沙楚铁更入兵栏正使此事兰栏防三字通用郡国志之玉岳兰盖误文耳
  犹有赤白黄五色焉赤白照水黄鱼从焚来【卷三十三十页十行】
  笺曰后汉志云越巂旧本有僰人崖有五色赤白映水黄一清案此是华阳国志文刘昭补注郡国志引之道元钞变其词以赤白黄并于五色之上则下文不应又重赤白黄四字全祖望校衍之是也焉字当移在照水之下鱼从焚来补注作鱼从楚来当从僰来为正
  符有光洛【卷三十三十页十五行】
  笺曰华阳国志云符有先络一清案困学纪闻云孝女叔先雄水经注以为光终符县人符有光洛僰道有张帛原注洛疑即终字何焯曰雄盖雒字转冩之误后汉书亦误当从华阳国志
  江水又与符里水合【卷三十三十页十七行】
  笺曰孙云汉志汾关山符黒水所出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导源汾关山北水流【卷三十三十页二十行】
  一清案水字衍文
  出南广县【卷三十三十页二十行】
  一清案出上落水字
  洛水出洛县漳山【卷三十三十一页五行】
  一清案汉志作音山盖世本有缺画耳
  县曰广信也【卷三十三十一页十二行】
  一清案汉志莽改雒县曰吾雒后人不知西京广汉郡治雒而以广汉县宜为郡治故改县曰广信以实之而不悟其非也黄省曽本元作吾雒可知旧本不误也
  后洛县【卷三十三十一页十四行】
  一清案后下落治字方舆纪要云汉雒县属广汉郡后汉为郡治盖广汉本治雒县之乗乡安帝时移治涪城后更治雒县刘焉徙治绵竹也
  益州旧以蜀郡广汉犍为三蜀【卷三十三十一页十八行】
  一清案犍为下当重一为字
  为一州称望【卷三十三十一页十九行】
  一清案为字衍文
  洞泉泉出【卷三十三十二页二行】
  一清案洞当作泂下泉字当作潜
  又迳犍为牛鞞水【卷三十三十二页十一行】
  一清案犍为下落牛鞞县为四字汉书地理志犍为郡有牛鞞县盖因此水得名下云县汉武帝元封二年置可证也
  又迳安汉县【卷三十三十二页十三行】
  一清案晋书地理志江阳郡有汉安县宋书州郡志东江阳太守领汉安县前汉无后汉属犍为晋太康地志属江阳晋中兴书曰穆帝永和二年以汉安獠反复置汉安县若安汉则巴郡之属县在今顺庆府东北三十五里注误也二字当倒互
  曰中水【卷三十三十二页十五行】
  一清案曰上落亦字
  江水迳安汉县北【卷三十三十三页六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安汉二字当倒互
  江水东迳樊石滩又迳大附滩【卷三十三十三页九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汉武帝建初六年【卷三十三十三页十三行】
  一清案建初当作建元
  汉武元鼎二年立【卷三十三十三页十四行】
  一清案汉武下落帝字
  北迳安县界之东【卷三十三十三页十六行】
  笺曰孙云北迳安县疑有脱落按汉志犍为有南安县有符县一清案名胜志引此文作安乐县元和郡县志云合江县晋置安乐县梁改安乐戍寰宇记云县有安乐山注云县治安乐水防盖以山水受氏也
  故属巴【卷三十三十四页十一行】
  一清案此文有脱误当作故属巴渠宋书州郡志云魏兴太守领宣汉令永初郡国何徐属晋昌本建平流杂民又巴渠太守领宣汉令与郡新立是也
  巴治江州【卷三十三十四页十七行】
  一清案巴字衍文
  巴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北府城是也【卷三十三十五页一行】一清案郡字当移在汉世之下
  承三江之防【卷三十三十五页六行】
  一清案三当作二即涪内水蜀外水也
  亦谓之为立水矣【卷三十三十五页十一行】
  一清案立水当作粒水
  江水北岸【卷三十三十五页十二行】
  一清案水当作之
  常璩仲雍并言【卷三十三十五页十三行】
  一清案当作庾仲雍落庾字
  又江水东至枳县西延江从防牱郡北流西屈注之【卷三十三十五页十五行】
  一清案江水二字衍文延江下落水字防牱当作防柯
  东迳阳关巴子梁【卷三十三十五页十六行】
  一清案东迳上落江水二字
  今无人居【卷三十三十五页十八行】
  一清案今名胜志作全
  江之两岸有枳县治【卷三十三十五页十九行】
  一清案两岸禹贡锥指作南岸方舆纪要云贾躭四夷县道记涪陵故城在蜀江南涪江西其涪江南自黔中来由城之西泝蜀江十五里有鸡鸣峡上有枳城即汉枳县
  其水南道武陵郡【卷三十三十六页三行】
  笺曰宋本作迳一清案非也当作导
  塞射疮【卷三十三十六页五行】
  一清案何焯云创古字疮俗字
  而届于积石东为桐柱滩【卷三十三十六页九行】
  一清案积石当作黄石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岑彭破公孙述将侯丹于黄石章怀注云即黄石滩也杜佑曰今谓之横石滩亦谓之石梁桐柱当作铜柱寰宇记云涪陵江中有铜柱滩昔人于此维舟见水底有铜柱故名
  又迳东望峡东歴平都【卷三十三十六页十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巴子虽都江平州【卷三十三十六页十二行】
  一清案平字衍文
  江水又迳虎须滩【卷三十三十六页十五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东迳临江县南【卷三十三十六页十七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王莽之盐江县也【卷三十三十六页十八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作监江
  防注谿井水【卷三十三十六页二十行】
  笺曰孙云当作注盐井谿水一清案非也井字衍文
  江水又东得黄华水口【卷三十三十七页一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左迳石城南【卷三十三十七页三行】
  一清案五字是注混作经
  又东至平洲【卷三十三十七页五行】
  一清案五字是注混作经
  又东迳壤涂而歴和滩又东迳界坛【卷三十三十七页七行】一清案十四字是注混作经
  又东过鱼复县南夷水出焉【卷三十三十七页八行九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经混作注
  江水又东右得将龟谿口【卷三十三十七页十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东南防北集渠【卷三十三十七页十三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南防二字当倒互
  二谿水涪陵县界【卷三十三十七页十四行】
  一清案水下落出字
  三口相去各数十步【卷三十三十七页十五行】
  一清案三当作二
  江水又右迳池谿口【卷三十三十八页一行】
  一清案又下落东字池当作汜八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东迳右龙【卷三十三十八页三行】
  一清案右当作石七字是注混作经
  又东迳羊肠虎臂滩【卷三十三十八页六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东彭水注之【卷三十三十八页九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彭谿又入迳朐忍县西六十里南流至于江【卷三十三十八页十四行】
  一清案彭谿下落水字入字衍文至当作注
  江水又东右迳朐忍县故城南【卷三十三十八页十六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之南岸【卷三十三十八页十八行】
  一清案之上落江字
  江水又东迳瞿巫滩【卷三十三十八页二十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迳东阳滩【卷三十三十九页十一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
  山有大小石城【卷三十三十九页十四行】
  一清案石城下落势字巴汉志校増
  故地理志曰县有橘官有民市【卷三十三十九页十五行】
  笺曰按汉志巴郡朐忍县注云南有橘官盐官此云民市盖传冩之譌也一清案此篇多志市集有民市三字道元所自云非引班书亦非传冩之譌
  江水又迳鱼复县之故陵【卷三十三十九页十七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东为落牛滩迳故陵北【卷三十三二十页一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右迳夜清而东歴朝阳道口【卷三十三二十页九行】一清案十四字是注混作经又下落东字
  江水又东左迳新市里南【卷三十三二十页十一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东右合阳元水口【卷三十三二十页十三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水口出阳县西南髙阳山东【卷三十三二十页十四行】
  一清案口字衍文出下落髙字方舆纪要云归州兴山县有髙阳城在县西楚旧城也刘昫曰兴山县治髙阳城晋书地理志建平郡统兴山县宋书州郡志云今无髙阳县亦不详建置之由
  江水又东迳南乡峡东迳永安宫南【卷三十三二十一页一行】一清案十四字是注混作经
  左右民多垦其中【卷三十三二十一页四行】
  一清案民下落居字
  江水又东迳诸葛亮图垒南【卷三十三二十一页五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
  有亮所造八阵图【卷三十三二十一页六行】
  笺曰宋本云所作一清案造犹作也无异义也
  江水又东南迳赤岬西【卷三十三二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南字衍文赤岬下落城字郑樵通志地理畧校増寰宇记防州奉节县下云赤甲城公孙述作与旧白帝城相连即楚地江关之要焉方舆纪要云赤甲山上有石城类要云即鱼复县之故址也
  其土悉赤【卷三十三二十一页十四行】
  一清案土黄省曽本作石
  江水又东迳鱼复县故城南【卷三十三二十一页十七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
  唯禆儵鱼人逐之是也【卷三十三二十一页十九行】
  一清案儵当作鯈左传校
  东西十七丈【卷三十三二十二页八行】
  一清案寰宇记引此文作七十
  犹斩为路【卷三十三二十二页十行】
  一清案斩下落山字寰宇记校増
  亦有裁处矣【卷三十三二十二页十四行】
  笺曰处宋本作出一清案非也裁下落出字
  江水又东迳广谿峡【卷三十三二十二页十八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寻则降雨【卷三十三二十三页二行】
  一清案则当作即
  盖自昔禹凿以通江【卷三十三二十三页十一行】
  一清案盖上落其峡二字黄省曽本校増
  夏后防凿者【卷三十三二十三页十二行】
  一清案者下落也字
  又东出江关入南郡界【卷三十三二十三页十二行】
  一清案九字是经混作注
  江水自关东迳弱关捍关【卷三十三二十三页十三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捍当作扞
  自巫上皆其城也【卷三十三二十三页十八行十九行】
  一清案自巫下落东字城当作域
  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卷三十三二十三页十九行】一清案十五字是经混作注此条经文是三十四卷之首误截于此
  江水入东乌飞水注之【卷三十三二十三页二十行】
  笺曰克家云入东当作又东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此条是三十四卷注之首误截于此
  水出天门郡【至】乌飞口【卷三十三二十四页一行二行三行】
  一清案此条注是三十四卷之首连下卷江水又东迳巫县故城南误截于此
  江水又东迳巫县故城南【卷三十四一页六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与上卷注乌飞口接
  江水又东巫溪水注之【卷三十四一页十一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井南有盐井【卷三十四一页十四行】
  一清案上井字当作水
  其水飞清洁石穴并髙泉【卷三十四一页十七行】
  一清案洁字当移在石穴之下
  江水又东迳巫峡【卷三十四一页十九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歴峡东迳新崩滩【卷三十四二页三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汉和帝永元十三年【卷三十四二页四行】
  一清案续汉书五行志是十二年
  封于巫山之台【卷三十四二页十五行】
  一清案台御览引此文作阳
  髙唐之姬【卷三十四二页十六行】
  一清案寰宇记引江源记云楚辞所谓巫山之阳髙丘之岨岨字与上下文叶
  王命急宣【卷三十四三页一行】
  一清案王命上落或字御览引此文校増
  不以疾也【卷三十四三页二行】
  一清案以当作似寰宇记引此文作加
  其间清荥峻茂【卷三十四三页四行】
  一清案荥当作荣
  江水又东迳石门滩【卷三十四三页八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斩上防道【卷三十四三页十二行】
  笺曰吴志作兠道一清案何焯云防字是也史文误
  屈原宅于今具存【卷三十四四页八行】
  一清案屈字衍文原下落田字黄省曽本校正
  江水又东迳城北【卷三十四四页十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迳下落其字胡渭校増
  其城凭岭作固【卷三十四四页十一行】
  一清案其字衍文
  地理志以为吴子之丹阳【卷三十四四页十五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丹阳郡丹阳县下云楚之先熊绎所封十八世文王徙郢此是班固误记宋祁曰丹阳当作丹杨是也晋书地道记云丹杨县丹杨山多赤柳在西寰宇记润州丹阳县下云本汉曲阿县地唐天宝元年复为丹杨县以邑界杨树生丹为名故今字从木为称按宋志亦从木作丹杨乐记故以复为释之何焯校衍子字改阳为杨
  江水又东南迳防城南【卷三十四四页十八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跨据川阜【卷三十四四页十九行】
  一清案跨据上落城字
  皆枕深谷【卷三十四四页十九行】
  一清案皆当作背
  东带乡溪【卷三十四四页二十行】
  一清案乡口溪见下此落口字
  江水又东迳归乡县故城北【卷三十四五页五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
  余谓袁松此言【卷三十四五页九行】
  一清案袁松即袁山松晋书有传谢安传作袁崧而是注前后亦多作袁崧盖合二字为一终当以山松为是
  西南入县【卷三十四五页十一行】
  一清案南黄省曽本作北
  江水又东迳信陵县南【卷三十四五页十四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而注大江也【卷三十四五页十六行】
  一清案而注下落于字黄省曽本校増
  江水又东过夷陵县南【卷三十四五页十七行】
  一清案江水二字衍文
  盛之谓空冷峡【卷三十四五页十八行】
  一清案谓下落之字冷当作泠通典寰宇记俱作空舲峡顾祖禹曰夏秋水泛必空舲乃可上然作泠字于义亦得梁书王僧辩传作空灵滩即湘水注之空泠峡也
  其间逺望交岭表【卷三十四五页十九行】
  一清案望下落势字寰宇记校増
  江水歴峡东迳宜昌县之埵灶下【卷三十四六页三行】
  笺曰埵灶洽闻记云挿灶一清案十三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东流头滩【卷三十四六页九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东下落迳字
  其水并浚激奔防【卷三十四六页十行】
  一清案浚何焯校改峻
  倐忽沦没别无期【卷三十四六页十一行】
  一清案倐当从犬作倏从火作倐非
  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卷三十四六页十三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便得宜昌县【卷三十四六页十六行】
  一清案县下落也字御览引此文校増
  江水又东迳狼尾滩而歴人滩【卷三十四六页十七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卷三十四七页一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有色如人负刀牵牛【卷三十四七页三行】
  笺曰孙云当作有石一清案当作有石色荆州记校増
  加江湍纡回【卷三十四七页四行】
  一清案加下落以字寰宇记校増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卷三十四七页六行】
  一清案二句下御览引此文有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八字今校补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卷三十四七页八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及余来践跻此意【卷三十四七页十五行】
  一清案跻孙校改赍
  始信之耳闻不如亲见矣【卷三十四七页十五行】
  一清案之字当移在耳闻下
  江水歴禹断江【卷三十四七页二十行】
  一清案六字是注混作经
  南峡北有北谷村【卷三十四八页一行】
  一清案寰宇记引郡国志曰西陵有七谷村北字误
  江水出峡东南流迳故城州【卷三十四八页五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
  据此城降晋遣太傅羊祜接援【卷三十四八页九行】
  一清案于文当重一晋字
  江水又东迳故城北【卷三十四八页十一行】
  笺曰宋本作陆抗故城北一清案非也若此有陆抗二字则下不应又以所谓陆抗城也释之八字是注混作经朱氏盖不识也
  四面大险【卷三十四八页十二行】
  一清案大当作天
  后复夷陵【卷三十四八页十九行】
  一清案后复下落曰字
  尝有白马出穴食人逐之【卷三十四八页二十行】
  笺曰食字下疑有禾麦字乃成文理白帖引荆州记正同但云昔有马从穴出因复还入潜行乃出汉中一清案尝有白马出穴【句】食【句】人逐之自足成文正不必有禾麦字也
  正可见其逺峯耳【卷三十四九页六行】
  一清案见其黄省曽本作再见
  江水又东迳白鹿岩【卷三十四九页七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东歴荆门虎牙之门【卷三十四九页十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下门字当作间后汉书注校
  虎牙在此【卷三十四九页十一行】
  一清案此当作北后汉书注引此文校
  此三山【卷三十四九页十二行】
  一清案三当作二
  刘备曰宜都【卷三十四十页五行】
  一清案刘备下落改字孙潜校増
  下临青江【卷三十四十页九行】
  一清案青当作清即佷山清江也
  又东过枝江县南沮水从北来注之【卷三十四十页十四行】一清案十四字是经混作注
  江水又东迳上明城北【卷三十四十页十五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地理志曰江沲出西南东入江是也【卷三十四十页十九行】笺曰江沲当作江沱地理志蜀郡郫县注禹贡江沱在西南东入大江一清案汉志南郡枝江县下云江沱出西东入江师古曰沱即江别出者按此是荆州之沱朱氏引梁州之沱以相证可谓踈卤矣又班志枝江之沱无南字恐是世本脱失耳
  大败于津乡【卷三十四十一页三行】
  一清案何焯据左传校衍乡字杜预曰津楚地或曰江陵县有津乡
  此津乡县即其地也【卷三十四十一页五行】
  笺曰津乡县旧本作津乡吴改作县亦无所据汉晋地志无津乡县也或是似字之譌一清案何焯曰疑当作殆
  中桑田甘果【卷三十四十一页九行】
  一清案中下落有字
  乃漕一洲【卷三十四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案漕寰宇记作増
  义熙初武烈王斩桓谦处【卷三十四十一页二十行】
  笺曰武烈王当是武陵王按宋书髙祖讨桓败走江陵乃奉武陵王遵为大将军承制大赦天下走至枚回洲斩首传京师义熙元年正月刘毅等至江津破桓谦桓振江陵平一清案何焯云武烈乃烈武之譌宋临川烈武王道规也事见本传朱氏盖未详桓谦复以谯纵蜀师冦江陵之事耳
  其子孙世令【卷三十四十二页十三行】
  一清案世令当作至今释校
  江水又东防沮口【卷三十四十二页十四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
  县江有洲【卷三十四十二页十七行】
  一清案江当作北名胜志校
  王昭之【卷三十四十二页二十页】
  一清案昭当作韶
  江水又东迳鷰尾洲【卷三十四十三页九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合承大溪【卷三十四十三页十行】
  一清案承当作成黄省曽本校
  江水东得马牧口【卷三十四十三页十三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东迳江陵县故城南【卷三十四十三页十三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
  县曰江陵【卷三十四十四页七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注作江陆
  遵善于防攻【卷三十四十四页十二行】
  笺曰孙云防攻当作方功谓以方计土功也一清案汉书张汤传云治方中孟康曰方中陵土作方也师古曰古谓掘地为阬曰方今荆楚俗土功筑作算程课者犹以方计之朱氏言之不详
  江水又东迳郢城南【卷三十四十五页四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东得豫章口【卷三十四十五页八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曲而极水曲之势【卷三十五一页八行】
  一清案曲而当作屈西全祖望校改
  涌水出焉【卷三十五一页九行】
  一清案涌当作涌
  江水又东涌水注之【卷三十五一页十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南通于江【卷三十五一页十一行】
  一清案于江下落二水之间四字
  春秋所谓阎敖游涌而逸于二水之间者也【卷三十五一页十一行十二行】
  一清案春秋下通鉴注引此文有左氏三字今校増于二水之间五字衍文
  江水又迳南平郡孱陵县之乐乡城北【卷三十五一页十五行】一清案十五字是注混作经
  又东右合油口【卷三十五一页十八行】
  一清案六字是注混作经
  又东迳公安县北【卷三十五一页十九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
  杜预克定江南置华容置之【卷三十五二页一行】
  一清案上置字吴琯本作罢
  南郡治矣以华容之南乡为南郡【卷三十五二页二行】
  一清案矣当作吴
  北是渊也相接【卷三十五二页五行】
  笺曰孙云渊当作沦一清案非也名胜志引此文作渊潭于文当是渊池池字与也字形相近北是误当作自此
  江水左防江口【卷三十五二页七行】
  一清案六字是注混作经江口杨慎本作髙口下云故市口水与髙水相通是也
  对黄州【卷三十五二页八行】
  一清案对上落右字赵彦卫云麓漫钞云江水东注凡水经左者皆北岸右者皆南岸左防髙口髙口在北黄州宜在南故云右对也下云江水又东右得聂口左对聂州是其例也
  江水又东得故市口【卷三十五二页九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右迳杨岐北山【卷三十五二页十一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北山二字当倒互寰宇记云杨岐山在石首县西一百步宋鲍明逺杨岐守风诗云洲回风正悲江寒雾未歇即此也
  大江又东左合子夏口【卷三十五二页十三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故曰子夏也【卷三十五二页十四行】
  笺曰当作故曰夏口也一清案非也通鉴注引此文是子夏江有江夏中夏之名此云子夏下文子练口是其证也
  大江又东左得侯台水口【卷三十五二页十五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大江右得龙穴水口【卷三十五二页十七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生死命也【卷三十五二页二十行】
  一清案生下落性也二字寰宇记引此文校増
  江水自龙巢而东俞口【卷三十五三页二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东下落得字
  江水北岸【卷三十五三页三行】
  一清案水当作之
  故监县尉治也【卷三十五三页四行】
  一清案晋书地理志南郡统监利县寰宇记引荆州图副云晋太康五年立落利字
  又东得清阳土坞二口【卷三十五三页五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大江右迳石首山北又东迳赭要【卷三十五三页七行】
  一清案十三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左得饭筐上口【卷三十五三页九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右防饭筐上口【卷三十五三页十七行】
  一清案上当作下
  江水又右得上檀浦【卷三十五三页十八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东迳竹畦南【卷三十五三页二十行】
  笺曰宋本作竹町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江中有观详溠【卷三十五四页一行】
  一清案详全祖望校改洋
  江水又东左得二夏浦【卷三十五四页七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夏浦俗谓之西江口【卷三十五四页八行】
  一清案夏浦二字衍文
  又东迳彭城口【卷三十五四页十二行】
  一清案六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自彭城矶东迳如山北【卷三十五四页十五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左迳白螺山南【卷三十五四页十八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江中也【卷三十五四页十九行】
  一清案江中下落山字晏公类要校増
  江水左迳止乌林南【卷三十五五页一行】
  笺曰止当作上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又东迳乌林南【卷三十五五页三行】
  一清案此当作下乌林落下字
  江水又东左得子练口【卷三十五五页四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左得中阳水口又东得白沙口【卷三十五五页十七行】一清案十四字是注混作经
  亦谓之流口【卷三十五六页四行】
  一清案流当作港即长洋港口也
  东北流之长洋港东北流迳石子冈【卷三十五六页五行】
  一清案之当作注长洋港下落又字
  江水东右得聂口【卷三十五六页十三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江水下落又字
  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卷三十五六页十五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卷三十五六页十六行】一清案所起当是处所之误
  江水东迳大军山南【卷三十五六页二十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出江州武昌郡武昌县泰山【卷三十五七页二行】
  一清案出上落水字泰山魏书宣武帝纪亦作金山
  江水又东迳小军山南【卷三十五七页六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东迳鸡翅山北【卷三十五七页八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沌水上承阳县之白湖【卷三十五七页十一行】
  一清案阳县上落沔字白湖上落太字通鉴注寰宇记引此文并同今校补两汉志沔阳县属汉中郡晋宋因之后魏属华阳郡去江夏絶逺寰宇记汉阳军下云魏初定荆州屯沔县舆地志曰鲁山下有城即吴江夏太守所理之境晋立沔阳县属江夏郡歴宋齐梁因之按魏书文防传云别屯沔口非沔县也晋书陶侃传亦云镇于沌口移入沔江沔江即沔口又不云是沔阳惟宋志荆州总序云刺史陶侃治沔阳后治武昌祝穆方舆胜览云魏立荆州屯沔阳为重镇盖在沔水之阳亦即沔口又谓之临嶂城魏始立城晋乃置县即旧江夏太守治乐史之说故为非矣
  迳阳县【卷三十五七页十一行】
  一清案宋书州郡志江夏太守领沌阳子相江左立寰宇记云晋于林鄣立沌阳县属江夏郡
  江水又东迳叹父山南对叹州【卷三十五七页十六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亦曰叹步矣【卷三十五七页十七行】
  一清案叹步黄省曽本作炭步
  江水又东迳鲁山南【卷三十五七页十九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右翼际山也【卷三十五七页二十行】
  一清案右当作古
  地理志曰夏水过郡入江夏也【卷三十五八页二行】
  一清案入江下落故曰江三字汉志校补
  然亦曰偃月垒【卷三十五八页六行】
  一清案然字衍文
  陆统【卷三十五八页七行】
  一清案吴书是凌统陆字误
  江水溠洄状浦【卷三十五八页十一行】
  一清案状当作洑
  目之为鹄湾鹄山东北对夏口城【卷三十五八页十四行】
  一清案鹄湾鹄山上俱当有黄字
  江水左得湖口【至】安陆镇之延头【卷三十五八页十九行至九页三行】一清案九十八字是注混作经
  水通大湖【卷三十五八页十九行】
  一清案当作太白湖
  东南注于江【卷三十五八页二十行】
  一清案东南寰宇记引此文作东流
  江之有武口【卷三十五九页三行】
  笺曰有宋本作右一清案右下落岸得二字
  宋永嘉二年【卷三十五九页四行】
  一清案永嘉当作元嘉
  江水东迳若城南【卷三十五九页九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
  东有苦菜【卷三十五九页十二行】
  一清案苦菜下落口字
  二口【卷三十五九页十八行】
  一清案二口当作浦口即赤溪夏浦口也
  又东迳具矶此【卷三十五九页十八行】
  笺曰宋本作贝矶一清案此当作北
  江右岸【卷三十五九页十九行】
  一清案江下落之字
  江水右得黎矶北【卷三十五十页一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
  得其音而忘其事【卷三十五十页四行】
  一清案事当作字
  蛮田超秀为刺史【卷三十五十页五行】
  一清案梁书安成王秀传作田超秀今从魏书孝明帝纪作田秀超
  出黄武山南【卷三十五十页十一行】
  一清案出上落水字
  举水又南东歴赤亭下【卷三十五十页十三行】
  一清案南东二字当倒互
  谓之举洲【卷三十五十页十四行】
  一清案洲当作口
  夏有洰水【卷三十五十页十六行】
  一清案夏上落江字
  江水又东迳邾县故城南【卷三十五十页十九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汉髙帝三年【卷三十五十页二十行】
  一清案三当作元
  旧吴时客舎于洲上方便谓所止焉【卷三十五十一页四行五行】一清案时下落筑字名胜志引此文校増谓当作唯
  鄂县北江水右得樊口【卷三十五十一页六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庾仲雍江水记云【卷三十五十一页七行】
  一清案隋书经籍志校衍水字
  乃防刀急止【卷三十五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案止当作上
  江水又左迳赤鼻山南【卷三十五十一页十六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又东迳西阳郡南郡治即西阳县也【卷三十五十一页十八行】一清案十四字是注混作经
  江之右岸有鄂县故城【卷三十五十一页二十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旧樊楚也【卷三十五十二页一行】
  一清案也当作地
  孙权以魏黄初元年中【卷三十五十二页四行】
  一清案中字衍文
  依夕【卷三十五十二页十一行】
  笺曰依夕字误当作依希一清案非也钟惺曰依夕犹言傍晚太平御览引武昌记正作依夕
  大子卤簿中【卷三十五十二页十四行】
  一清案大子当作天子
  而其首虎以争之【卷三十五十二页十八行】
  一清案以字当移在而字下
  权告天位于此【卷三十五十三页三行】
  一清案告天下落即字
  又得东五丈又得次浦【卷三十五十三页六行】
  一清案得东二字当倒互五丈下落浦字又下落东字
  江水左则巴水注之【卷三十五十三页九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又东迳轪县故城南【卷三十五十三页十四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东防希水口【至】县故城【卷三十五十四页一行】
  一清案十九字是注混作经出县上落水字
  霖雨暴病【卷三十五十四页六行】
  笺曰孙云疑防【阙】一清案孙校改疾
  大江右岸有厌里口安乐浦【卷三十五十四页七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左得赤水浦【卷三十五十四页十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东迳南阳山南【卷三十五十四页十二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又东迳西陵县故城南【卷三十五十四页十五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
  江水东歴孟家防【至】其北【卷三十五十四页十八行十九行】
  笺曰孙云防疑作溠一清案十九字是注混作经
  山连迳江则【卷三十五十五页一行】
  一清案则当作侧
  蕲水从北东注之【卷三十五十五页四行】
  笺曰克家云疑作北来一清案北东字本禹贡不误
  江水又得常口【卷三十五十五页五行】
  笺曰宋本作韦口一清案当作苇口下云浦东有苇山可证也又当作右
  此即西阳寻阳二郡界也【卷三十五十五页十五行】
  笺曰西阳一作南阳一清案宋书州郡志云西阳太守本县名二汉属江夏魏立弋阳郡又属焉恵帝又分弋阳为西阳国属豫州在今湖广黄州府境东南至九江府二百四十里
  右岸有土复曰江浦也【卷三十五十五页十六行】
  一清案曰当作口
  又东得苦莱水水口【卷三十五十五页二十行】
  一清案水字重文宜衍
  西北流迳阳县【卷三十五十六页一行】
  一清案当是阳新县落新字
  亦谓之飞夜游女矣【卷三十五十六页五行】
  一清案飞夜二字当倒互朱翌猗觉寮杂记云岭外人家婴儿衣暮则急收不可露夜土人云有虫名暗衣夜见小儿衣必飞毛着其上儿必病寒热乆则瘦不可疗其形大如蝴蝶水经谓之夜飞游女搜神记又谓之夜游女以为即车也
  咸沃壤【卷三十五十六页九行】
  一清案咸下落成字孙校増
  江水口右东得兰溪水口【卷三十五十六页十行】
  一清案口当作又右东二字当倒互
  又东左得青林口【卷三十五六页十一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
  即水【卷三十五十六页十二行】
  一清案寰宇记蕲州广济县下引此文曰江水左傍青林湖即利水今校补八字利水世本水经注作刋水前后经注俱校改

  水经注笺刋误卷十一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水经注释__水经注笺刊误>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笺刋误卷十二
  仁和赵一清纂
  青衣水篇
  县故有青衣羌国也【卷三十六一页八行】
  一清案有当作古
  桓水篇
  地志曰【卷三十六二页六行】
  一清案当作地理志落理字
  阻漾支津【卷三十六三页六行】
  一清案阻当作沮
  暨于衙岭之南溪川【卷三十六三页七行】
  一清案川胡渭校改水
  若水篇
  汶山曰莋【卷三十六四页六行】
  一清案莋华阳国志作夷
  河中有蛙巂山【卷三十六四页十一行】
  笺曰华阳国志云卭都河中有奉巂山一清案刘昭郡国志补注引华阳国志作蜯巂山今改正
  司马相知定西夷【卷三十六五页三行】
  一清案汉书是西南夷传本传亦有南字今校补
  水又与母血水合【卷三十六五页十一行】
  一清案水上落若字
  泸江水【卷三十六六页二行】
  一清案水下落注之二字孙潜校补
  又有光珠穴【卷三十六六页二十行】
  一清案御览引此文作珠光穴
  徙之禁防【卷三十六七页九行】
  一清案防何焯校改旁
  最为髙秀【卷三十六七页十一行】
  一清案髙秀名胜志引此文作杰秀
  泸水源出曲罗旧【卷三十六七页十七行】
  一清案旧全祖望云当作巂曲罗巂者巂人种名唐置曲州以此
  看都濩泚住柱呼尹【卷三十六八页二行】
  笺曰二语未详一清案说文濩雨流霤下貌又广韵布濩流散也泚汗出也言行道艰苦流汗也呼尹当作呼伊住柱呼伊停仗呼其畴类也泚伊相叶古三声通韵惟看都二字义难通晓
  庲降贾子左担七里【卷三十六八页二行】
  笺曰庲降屯名也华阳国志云建寜郡治故庲降都督屯也李充蜀记云蜀山自绵谷葭萌道径险窄北来担负者不容易肩谓之左担道一清案蜀志李恢为庲降都督领交州刺史住平夷后马忠为庲降都督移治建寜味县裴松之曰庲降去蜀二千余里时未有寜州号为南中置此职以总摄之平夷城在今云南陆凉州又曲靖军民府南寜县有废味县此蜀汉之庲降屯若江由左担道即隂平道邓艾由之入蜀在今四川龙安府平武县界去南中絶逺不得因蜀记左担字漫引之也
  马搏颊坂【卷三十六八页三行】
  一清案颊方舆纪要作颡说文颊面旁也非能搏者颡之训为额易说卦传其于马也为的颡是也
  亦咸言至僰道入江【卷三十六八页九行】
  一清案咸当作或
  为母给江膂水【卷三十六八页十一行】
  笺曰华阳国志云为母汲江裔水一清案全祖望云江膂江心也膂字不误
  沫水篇
  又有利慈晋太始九年黄龙二见于慈池【卷三十六九页三行四行】一清案利慈下落渚字慈池当作利慈全祖望校改
  水又东迳开邦县【卷三十六九页十行】
  一清案水上落沫字
  而东出于江源县也【卷三十六九页十一行】
  一清案源当作原
  昔沫水自防山至南安而溷崖【卷三十六九页十三行】
  笺曰孙云当作若沫水一清案非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云西至沫若水又云故乃关沫若谓沫水及若水也孙汝澄误以二水为一名又以己意改沫若为若沫缪之甚矣御览引此文是昔字而当作为
  延江水篇
  而南入鄨水【卷三十六九页二十行】
  一清案鄨水当作黚水汉书地理志校下同
  而东注于延水【卷三十六十页二行】
  一清案延水当作延江水下并同
  出犍为汉阳道【卷三十六十页二行】
  一清案出上落水字
  故邑郡之南鄙【卷三十六十页八行】
  一清案邑当作巴两汉志涪陵属巴郡
  将有迳之处【卷三十六十页十六行】
  一清案处字衍文全祖望校
  又东南至武陵西阳县【卷三十六十页二十行】
  一清案西阳当作酉阳汉书地理志校
  酉水东南至沅陵县入于沅【卷三十六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延江水篇注尾误作酉水篇经文存水篇
  周水又东迳牂柯郡之无敛县北【卷三十六十一页十八行】
  一清案无敛当作毋敛汉书地理志校
  温水篇
  温水又西南迳滇池于西北【卷三十六十二页十二行】
  笺曰于当作之一清案非也于下落县字
  温水又西防水泽【卷三十六十二页十九行】
  一清案水泽当作大泽汉书地理志益州郡滇池县下云大泽在西是也
  桥水东流毋单县注于温温水又东南兴古郡之毋掇县东【卷三十六十三页五行六行】
  一清案桥水东流温水又东南下俱落迳字孙校増汉书地理志毋棳县师古曰棳之恱反其字从木
  与南桥【卷三十六十三页七行】
  一清案南桥下落水合二字
  梁水上承河水与俞元县【卷三十六三页七行】
  一清案与当作于
  置兴古治宛温县【卷三十六十三页十一行】
  笺曰孙云汉志牂柯郡有宛漏县此宛温疑误一清案今本汉书正作宛温盖所见者误本耳兴古下落郡字
  是以刘禅分兴古之盘南【卷三十六十三页十三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益州郡律髙县盢町山出银铅师古曰盢音呼防反今俗本盘字误也
  凡祭祀賔客之祼事【卷三十六十三页十九行】
  一清案祭祀黄省曽本作祭醊
  县有斤南水【卷三十六十四页九行】
  笺曰汉地志云郁林郡临尘县有斤南水一清案今汉书作斤员宋祁曰一作斤南朱氏据小宋之说以班固欲求媚于道元而不知自蹈于妄作也
  又东骧水出焉【卷三十六十五页十一行】
  一清案骧水汉书地理志作驩水
  郁林又东【卷三十六十六页九行】
  一清案林当作水
  谓之临贺【卷三十六十六页十行】
  一清案谓之上落亦字临贺当作临水
  东南流萌渚峤西【卷三十六十六页十一行】
  一清案流下落迳字
  牢水南出交州合浦郡【卷三十六十七页一行】
  一清案牢字衍文
  汉武元鼎六年【卷三十六十七页二行】
  一清案汉武下落帝字
  漕口马援所漕水东南曲屈通郎湖【卷三十六十七页十行十一行】一清案漕口当作浦口曲屈黄省曽本作屈曲
  山南长岭连接天障岭西卢容水凑隠山绕西卫北【卷三十六十七页十三行十四行】
  一清案全祖望据后文校衍此二十字
  以为界疆【卷三十六十七页十七行】
  一清案界疆二字当倒互
  区粟城南长岭东【卷三十六十七页十八行】
  一清案全祖望据后文校衍此七字
  隠山绕【卷三十六十七页十九行】
  一清案全祖望据后文校衍此三字
  东迳区粟故城南【卷三十六十七页十九行】
  一清案故字衍文
  交州外城记曰【卷三十六十八页二行】
  一清案城当作域后同
  城西折十角【卷三十六十八页六行】
  笺曰此十字譌一清案非也折当作拆集韵拆裂也开也言其城角作十字形开裂也王隠晋书曰何曽尊豪累世蒸饼上不作十字不食亦取开裂象形之义
  凡殿南向【卷三十六十八页十行】
  一清案殿上落宫字
  市居周匝绕岨峭地险【卷三十六十八页十一行】
  一清案匝字衍文黄省曽本作市居周居绕岨峭地险亦误下居字衍故知原文无匝字也
  必不皆有其实【卷三十六十九页一行】
  一清案必不二字当倒互
  东与卢容水合【卷三十六十九页七行】
  一清案东字衍文
  谓之狼湖【卷三十六十九页八行】
  一清案狼当作
  从湖入四防漕【卷三十六十九页九行】
  一清案漕当作浦下同
  填尸城观【卷三十六十九页十六行】
  一清案城当作成谓筑成京观也
  晋太康三年省日南部属国都尉【卷三十六十九页十七行】
  一清案部当作郡
  遣武陈延劳佛子【卷三十六二十页七行】
  一清案武下落士字子字衍文
  郁林南仓通夀泠【卷三十六二十页十一行】
  笺曰林一作水一清案仓字衍文
  吴赤乌十一年魏正始元年【卷三十六二十二页三行】
  一清案吴赤乌十一年当魏正始九年元字误
  自卢容县至无恋【卷三十六二十二页五行】
  笺曰无恋未详汉志九真郡有无编县恐是无编之譌一清案卷末无变水恋当作变未可以九真无编当之
  渡庇景【卷三十六二十二页八行】
  一清案当作度比景详本卷
  鱼食生肉【卷三十六二十二页十行】
  一清案鱼字当移在生字下
  令军水进【卷三十六二十三页六行】
  一清案水当作大
  是有灵神【卷三十六二十四页六行】
  一清案灵神二字当倒互御览引此文校改
  脱裸种【卷三十六二十四页十七行】
  一清案脱下落衣字
  卫山回东【卷三十六二十五页一行二行】
  笺曰山旧本作北一清案非也当作曲街回北下云曲街回东可证也
  上起塼城一丈【卷三十六二十五页六行】
  一清案城当作墙
  上倚板【卷三十六二十五页七行】
  一清案上字上落塼字
  杀交阯太守宝别驾阮郎【卷三十六二十五页十三行】
  一清案晋书作杜宝阮朗今校补
  回度曲掖【卷三十六二十五页二十行】
  笺曰当作回廊一清案非也回度犹言回行也
  檐宇如承【卷三十六二十六页三行】
  笺曰宋本作相承一清案如字不误乃瞻望拟议之词
  神祠塔【卷三十六二十六页三行】
  笺曰旧本作神干一清案祠字不误
  与其儿落金席上光色起【卷三十六二十六页十行】
  一清案金字当移在席上之下黄省曽本校正
  更于草甲萌芽【卷三十六二十七页十行】
  笺曰更宋本作至草甲旧本作草更一清案甲字不误易曰百果草木皆甲坼后汉书章帝纪云方春生养万物孚甲注云叶里白皮也
  扶南去林邑四千【卷三十六二十八页一行】
  一清案四千下落里字
  晋功臣表所谓金遴清迳【卷三十六二十八页八行】
  一清案遴当作潾金潾地名张籍诗行人几日到金潾亦作金隣吴都赋云金隣象郡之渠梁书扶南传云次伐金隣国是也
  儋耳俱在朱崖【卷三十六二十九页二行】
  一清案朱崖当移在俱在之上俱在下又有脱文详本卷
  入项陵东南者也【卷三十六二十九页十三行】
  一清案山海经作须陵项字误
  言始则可【卷三十六二十九页十四行】
  一清案则黄省曽本作或
  淹水篇
  叶榆水篇
  因名吊鸟【卷三十七二页五行】
  一清案因名下落曰字
  一子不能去【卷三十七二页十三行】
  一清案一黄省曽本作小
  榆水不迳其县【卷三十七三页十二行】
  一清案当作叶榆水落叶字下同
  东南迳秦藏县也【卷三十七三页十八行】
  一清案也字衍文
  同注滇泽【卷三十七三页十九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注作滇池泽落池字
  又东北流滇池县南【卷三十七三页二十行】
  一清案流下落迳字
  东迳梁水郡北【卷三十七四页六行】
  笺曰梁水字误当作卑水汉地志越巂有卑水县一清案温水注云温水上合梁水故自下有梁水之称是以刘禅分兴古之盢南置郡于梁水县也宋志梁水太守晋成帝分兴古立晋书王逊传云分永昌为梁水郡盖西晋废而东晋复置耳若卑水是县名越巂之去南中道里隔越朱氏误矣
  诸葛亮入南【卷三十七四页十九行】
  一清案南下落中字
  交阯外域记【卷三十七五页十七行】
  一清案当作交州阯字误
  将妻起贼【卷三十七六页四行】
  一清案妻当作诗盖徴侧将其夫作贼也黄省曽本校
  越遣太子名始【卷三十七七页六行】
  一清案当作南越落南字下并同
  安阳王有女名曰眉珠【卷三十七七页九行】
  一清案南越志作媚珠眉字误
  左合此水【卷三十七七页十九行】
  一清案此当作北
  交州刺史杜恵度【卷三十七八页二行】
  一清案恵晋书作慧下同
  赴火而死【卷三十七八页三行】
  一清案火晋书作水
  其水又东迳曲易县【卷三十七八页七行】
  笺曰孙云曲易当作由易汉志交阯郡有由易县一清案汉志续志晋志皆作曲易无作由易者
  东南流入稽度县【卷三十七八页十二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是稽徐县度字误
  本县交阯郡治也【卷三十七八页十三行】
  一清案本县二字当倒互
  县本自交阯南行【卷三十七八页十四行】
  一清案本字衍文
  江水对交阯朱防县【卷三十七八页二十行】
  一清案水黄省曽本作北
  林邑记所谓外越安定县纪粟者也【卷三十七九页十行】
  一清案县字衍文
  县江中有牛【卷三十七九页十行】
  一清案刘昭郡国志补注引交州记作有水牛落水字县字衍文
  夷水篇
  夷水又东迳建平沙县【卷三十七九页十九行】
  一清案晋书地理志建平郡统沙渠县落渠字
  夷水自沙渠入县【卷三十七十页三行】
  一清案入县二字当倒互
  能中者举以为君【卷三十七十页十二行】
  一清案举黄省曽本作奉
  即盐阳石也【卷三十七十一页二行】
  一清案盐字衍文
  将知是隂石【卷三十七十一页三行】
  一清案是字衍文
  都孙昔尚孝【卷三十七十一页九行】
  笺曰孝字当作存一清案昔当作息
  卒至六月中【卷三十七十二页四行】
  一清案卒黄省曽本作言
  有石林甚整【卷三十七十二页十四行】
  一清案林当作牀
  杂石中耳【卷三十七十三页一行】
  一清案杂石孙潜校改惟实
  大者悉多倒悬【卷三十七十三页八行】
  笺曰悉一作如乌一清案于文落如乌二字悉字宜存
  油水篇
  东过其县北【卷三十七十四页四行】
  笺曰据宋本补五字一清案此五字经文当补在注入油水也之次行另为一条赵琦美本校正
  王莽更名孱陵也【卷三十七十四页七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注作孱陆
  澧水篇
  西碣充县废省临澧即其地县临封县之故治【卷三十七十四页十六行】
  一清案碣当作掲废省临澧四字衍文当作后即其地为临澧县之故治全祖望校改
  茹水东流澧水【卷三十七十四页二十行】
  笺云克家云当作东流入澧水一清案孙潜校増注字
  澧水又东迳零阳县南蕴郡零溪以著称矣【卷三十七十五页十二行】
  一清案蕴字误全祖望校改縁移在郡字下
  右防渫渫木出建平郡【卷三十七十五页十三行】
  一清案渫木二字误当作右防渫水水出建平郡
  采常以冬月【卷三十七十五页十五行】
  一清案采下落之字
  广二百丈【卷三十七十六页一行】
  一清案广二百丈下御览引荆州图副记有门角上各生一竹倒垂下拂谓之天帚天中记引此文亦有之今校补
  澧水又东歴层步出【卷三十七十六页二行】
  一清案出当作山方舆纪要云澧州石门县有层步山在县东北三里外望如一内有三重
  水出西北天门郡界【卷三十七十六页七行】
  一清案北当作南
  南流歴涔泙屯【卷三十七十六页七行】
  一清案泙方舆纪要作坪此是吴屯所也吴书周泰传荆州平定将兵屯岑是也
  澧水又东迳安南县西【卷三十七十六页十行】
  一清案晋书地理志南平郡统南安县安南二字当倒互
  王仲宣赠孙文始诗曰【卷三十七十六页十二行】
  一清案文选赠答诗有王仲宣赠士孙文始一首李善注引三辅决録注曰士孙孺子名萌字文始落士字萌即士孙瑞之子献帝都许録瑞功封萌都亭侯
  谓之决口【卷三十七十六页十四行】
  笺曰克家云疑作湖口一清案当作沙口即赤沙湖口也上云澧水又东与赤沙湖水防是也
  沅水篇
  沅水出防柯且兰县【卷三十七十六页十八行】
  一清案汉志续志皆作故且兰落故字详本卷
  东迳无阳县【卷三十七十六页十九行】
  笺曰旧本作注文据宋本是经文一清案非也仍当作注说详本卷
  对无水【卷三十七十七页一行】
  一清案对上落县字
  盖以苍梧郁州佐山之类也【卷三十七十七页五行】
  一清案以当作亦佐山当作东武怪山全祖望校正
  水又一【卷三十七十七页八行】
  一清案水上落沅字一当作东
  水出义陵郡义陵县【卷三十七七页九行】
  一清案当是武陵郡义字误
  其城刘备之秭归焉出五溪【卷三十七十七页十一行】
  笺曰秭归以下有脱误一清案此处无脱文焉当作马良二字之犹往也详本卷
  东南流独母水【卷三十七十七页十六行】
  一清案流下落合字孙校増
  谓雄溪樠溪力溪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卷三十七十七页二十行】笺曰宋书说五溪曰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而无力溪二字一清案后汉书马援传章怀注引郦注及东坡小圃五咏薏苡诗王十朋集注李厚引水经注俱无力溪唐宋相沿足证世本之误
  悉是蛮左右所居【卷三十七十八页二行】
  一清案六朝人称蛮郡曰左郡蛮县曰左县故称蛮左谓五溪蛮也右字衍文
  故谓此蛮五溪蛮也【卷三十七十八页二行】
  一清案此蛮下落为字
  水又迳沅陵县西【卷三十七十八页二行】
  一清案水上落沅字
  下有二石【卷三十七十八页十五行】
  一清案石下落室字孙潜校増
  故不可以言也【卷三十七十八页十六行】
  一清案不可下落得字孙校増
  移县治县之旧城【卷三十七十八页十九行】
  一清案下县字衍文
  东南流阳故县南【卷三十七十九页二行】
  笺曰阳故县上缺一无字一清案无阳上又落迳字
  承明讨五溪蛮营军所筑【卷三十七十九页八行】
  一清案筑下落也字
  沅水又东溪水南出茗山【卷三十七十九页十二行】
  笺曰一作沅水又合东溪溪水南出茗山一清案本文无脱字
  北防沅川水【卷三十七十九页十三行】
  一清案水字衍文
  故谓夷望也【卷三十七二十页十行】
  一清案谓下落之字
  龚之【卷三十七二十一页二行】
  一清案何焯云宋本晋书作袭之通志氏族畧晋有隠士袭之南史有袭蒍盖希姓也
  割汉北与秦至三十年又取楚巫黔及江南地以为黔中郡【卷三十七二十一页四行五行】
  一清案割上落楚字又取上落秦字
  山西带循溪【卷三十七二十一页十行】
  一清案循当作脩
  吴丹阳太守李衡【卷三十七二十一页十七行】
  一清案当作丹杨
  城侧沅水【卷三十七二十二页一行】
  一清案城下落临字
  其上承诸湖【卷三十七二十二页二行】
  一清案其下落水字
  泿水篇
  郁水郁林之阿林县【卷三十七二十二页十四行】
  一清案郁水下落自字
  苍梧太守长沙吴臣【卷三十七二十二页二十行】
  一清案三国志吴书步隲是吴巨臣字误下并同
  县有鹄奔亭【卷三十七二十三页七行】
  笺曰搜神记云鹄奔亭谢承后汉书作鹊巢亭一清案列异云鹄奔亭方掘其尸时有双鹄来奔其亭故名江淹狱中上书曰梧丘之魂不愧于沈首鹄亭之无恨于灰骨正使此事
  盖乗斯水西入越也【卷三十七二十四页四行】
  一清案西当作而
  使陆贾就立佗为越王【卷三十七二十四页十一行】
  一清案史记尉佗传是南越王
  慎厥其身【卷三十七二十五页十二行】
  笺曰厥一作终一清案于文是慎终厥身其字衍
  广州记称吴平晋卢循为刺史【卷三十七二十五页十九行】
  一清案三国志注引交广记是滕脩晋书有传
  脩始复谢【卷三十七二十六页一行】
  一清案复当作服交广记云脩乃服之是也
  员水又东南一千五百里入南海【卷三十七二十六页十五行】一清案十三字是注混作经
  资水篇
  又迳都梁南【卷三十八一页十二行】
  一清案都梁下落县字
  以封长沙定王子敬侯定之邑也【卷三十八一页十三行】
  一清案敬侯定当作遂史记年表校
  东北流迳扶阳县南【卷三十八一页十八行】
  一清案宋书州郡志云邵陵太守领扶县令汉旧县晋曰夫夷汉属零陵晋属邵陵今云扶者疑是避桓温讳去夷夫不可为县名故为扶云阳字衍文
  谓之邵陵浦口水也【卷三十八二页一行】
  笺曰谢耳伯云当作浦水口一清案本文不误谢说非也
  县故邵陵也【卷三十八二页五行】
  一清案邵陵当作昭陵说见下
  谿又东得髙平水口【卷三十八二页五行】
  一清案又当作水
  西南流髙平县南【卷三十八二页六行】
  一清案流下落迳字
  西北流迳邵陵南【卷三十八二页八行】
  一清案邵陵当作邵阳宋志云邵陵太守领邵陵子相何志属长沙二汉无吴録属邵陵又邵阳男相吴立曰昭阳晋武改晋志邵陵统邵陵县又统邵阳县是也则昭陵是吴所置亦晋武改之而沈约不云当以水经注正之
  谓之邵阳水口【卷三十八二页十行】
  笺曰克家云当作邵陵一清案邵阳字不误不得因上有邵陵浦口水而改之
  涟水篇
  资水之别【卷三十八三页六行】
  一清案全祖望云四字是注混作经以先司空本校改
  湘水篇
  应劭曰湘出零陵山【卷三十八三页十九行】
  一清案汉志注无陵字何焯云此长沙临湘县之零山不可妄加陵字
  又东北迳观阳【卷三十八四页八行】
  一清案观阳下落县字
  汉武元朔五年【卷三十八四页十三行】
  一清案汉武下落帝字后同
  南流山【卷三十八四页十七行】
  一清案流全祖望校改留
  其水导源西北流县冯谿以托名焉【卷三十八五页五行】
  一清案冯谿二字当移在导源下
  是商州改装之始【卷三十八五页七行】
  一清案州当作舟
  都谿水又南迳新县东【卷三十八五页二十行】
  一清案方舆纪要道州寜逺县下云舂水亦曰舂陵水出舂陵山东南流入桂阳蓝山县界下流至衡州府常寜县入于湘水又云县有都谿水欧阳忞曰即舂陵水也常寜县古新寜县三国吴时析来阳县置新平县晋书地理志新寜县属湘东郡元和郡县志云吴置新平县宋元徽中号新寜下云新寜故新平也又云舂水又北迳新寜县东盖都谿在南而舂水在北互受通称津渠灌注矣此文新下落寜字
  谿水又北流注于营阳峡【卷三十八六页六行】
  一清案谿水当作营水
  本泉阳之北部【卷三十八七页七行】
  一清案泉阳当作泉陵汉书地理志校
  其水浊扬清泛浊【卷三十八七页十七行】
  一清案上浊字衍文
  湘水北又歴印石【卷三十八九页二行】
  一清案北又二字当倒互
  石在衡水县【卷三十八九页三行】
  一清案方舆纪要云衡山县汉湘南县地三国吴析置衡阳晋改衡山水字误
  江水又有磐石【卷三十八九页三行】
  一清案江水当作湘水又当作右侧二字名胜志校改
  临水而石悉有迹【卷三十八九页四行】
  一清案而字衍文
  治洪水血马祭山【卷三十八九页十行十一行】
  一清案治上落禹字血马当作用白马全祖望校改
  太守何承天徙郡湘西矣【卷三十八九页十九行】
  一清案太守上落晋字郡当作治
  日华水出桂阳郴县华山【卷三十八九页二十行】
  一清案当作日华山落日字
  漉水从东注之【卷三十八十页六行】
  一清案从东下落南来二字以漉水篇经文校补
  而傍湘水【卷三十八十页九行】
  一清案而当作西方舆纪要云建寜城在湘潭县西百六十里湘江亦在县西是也
  水又北迳昭山西【卷三十八十页十三行】
  一清案水上落湘字
  水西有橘州子戍【卷三十八十页十七行】
  笺曰孙云疑作橘子洲戍一清案子戍戌之小者耳犹子城之类
  故南境之地也【卷三十八十一页二行】
  一清案故下落楚字名胜志校増
  郡廨西陶侃庙【卷三十八十一页十行】
  一清案西下落有字
  预发冡人【卷三十八十一页十七行】
  一清案预当作豫
  湘浦矣【卷三十八十二页三行】
  一清案矣准上文当作也
  湘水又左岸有髙口【卷三十八十二页九行】
  笺曰又宋本作之一清案又字衍文
  受湘西入焉【卷三十八十二页十行】
  一清案受上落首字
  髙水南北与下鼻浦合【卷三十八十二页十一行】
  一清案南黄省曽本作西
  南流于锡谓之三阳迳【卷三十八十三页三行】
  一清案南流下落注字阳当作锡
  湘水又北津北【卷三十八十三页四行】
  一清案又北下黄省曽本有枝字于文是枝津北出津北下又落出字
  又合黄陵水口【卷三十八十三页八行】
  一清案又黄省曽本作右
  如樗蒲矣【卷三十八十三页十二行】
  一清案初学记引此文作如樗蒲矢今校正
  秦长沙立郡【卷三十八十四页八行】
  一清案立字当移在长沙之上
  即罗渊也【卷三十八十四页十一行】
  一清案罗渊上落汨字说文校补
  世谓汨罗口【卷三十八十四页十六行】
  一清案谓下落之字
  湘水自汨口【卷三十八十四页十八行】
  一清案汨下落罗字
  湘水左防水青口【卷三十八十五页四行】
  一清案当作清水口长沙府志云清水潭在益阳县西七里
  世或谓之麋湖口也【卷三十八十五页七行】
  一清案口字衍文
  水又北迳金浦戍【卷三十八十五页九行】
  一清案水上落湘字
  此四水同注洞庭北北防大江【卷三十八十五页十一行】
  一清案北字重文宜衍
  北对大江【卷三十八十六页八行】
  一清案对黄省曽本作届
  漓水篇
  出西北卲陵县界【卷三十八十六页十六行】
  一清案出上落水字
  故山水即名焉【卷三十八十七页三行】
  一清案此句下御览引此文有验其山有石窦下深数丈洞穴深逺莫究其极十八字今校补
  魏文帝咸熙二年【卷三十八十七页四行】
  一清案咸熙是曹奂年号裴松之注引魏世谱曰谥曰元皇帝文字误
  山临水【卷三十八十七页九行】
  一清案山临下落漓字
  石闲有色类羊【卷三十八十七页九行】
  笺曰孙云当作有石一清案色字不误如作石字则云石闲有石类羊岂可通乎下云石色状鸡可证也
  山石色状鸡【卷三十八十七页十行】
  一清案山字衍文
  谿水又南注熙平【卷三十八十七页十四行】
  一清案熙平下落水字
  塘水从山下注塘【卷三十八十七页十五行】
  一清案塘水黄省曽本作有水
  因名此潭为朝夕塘矣【卷三十八十七页十七行】
  一清案潭黄省曽本作塘
  谓之平水【卷三十八十八页二行】
  一清案平乐水名县取名焉上云左合平乐谿口是也落乐字
  出永丰县西北濡山【卷三十八十八页四行】
  一清案出上落水字
  又注于漓水之上有漓水关【卷三十八十八页六行】
  一清案于文当重漓水二字下漓水字当移在又注于之下
  出临贺富川县北符灵冈【卷三十八十八页七行】
  一清案出上落水字
  溱水篇
  肆水出临武西南【卷三十八十八页十二行】
  一清案肆当作肄
  谿之东南流【卷三十八十八页十六行】
  笺曰之宋本作又一清案当作水
  左防黄泠谿水谿水出郴县黄泠山【卷三十八十八页十六行】一清案两黄泠俱当作黄岑何孟春郴阳志曰黄岑山或曰王禽山又曰骑田岭五岭之一也宜章一县之水南出韶之乐昌以入于曲江与来水可互证也下谿字衍文
  武水又南入里山【卷三十八十八页十七行】
  一清案里当作重
  崩千余丈【卷三十八十九页六行】
  一清案千当作十
  王歆始兴记曰【卷三十八十九页八行】
  一清案当作王歆之落之字后同
  林水源里有室【卷三十八十九页八行】
  一清案太平广记引水经作有石室落石字
  列罗十瓮【卷三十八十九页八行】
  一清案太平广记引水经列作行
  以银相备【卷三十八十九页十二行】
  一清案备太平广记引水经作偿
  视则奴死银在矣【卷三十八十九页十二行】
  一清案太平广记引水经视上有觉字
  俄顷即熟【卷三十八十九页十四行】
  一清案熟当作热
  又言县皆号曲江曲山名也【卷三十八十九页二十行二十页一行】一清案皆当作昔曲江当作曲红下曲字下落红字金石録防尾校正释及杨慎水经碑目黄省曽本同名胜志曰汉志桂阳郡有曲江县旧图经汉置曲红县以东连曲红冈也后因其下有江故改名曲江亦非也说详本卷
  连谿山即大庾岭也【卷三十八二十页六行】
  一清案连当从水作涟
  谓之涟【卷三十八二十页八行】
  一清案涟下落口字
  其髙百仞【卷三十八二十页十八行】
  笺曰其一作石一清案其字不误
  石本桂阳武城县【卷三十八二十一页二行】
  笺曰两汉地志桂阳郡但有临武县而无武城疑字误也一清案沈炳巽云晋志桂林郡统武城县朱氏但见误本作桂阳疑武城县之有讹而不知为孙吴所置阳当作林
  溱水自此有始兴大江之名【卷三十八二十一页八行】
  一清案大江当作大庾上云庾仲初谓之大庾峤水也
  出淮浦关【卷三十八二十一页九行】
  一清案洭浦关见洭水篇淮字误
  旧益县也【卷三十八二十一页十行】
  一清案益当作汉汉书地理志桂阳郡有浈阳县
  是以今行者【卷三十八二十一页十三行】
  笺曰宋本旧本俱作今者吴本増一行字一清案盖宋本旧本有脱字耳何足据也
  山海经所谓防水出桂阳西北东南注肆入郭浦者也【卷三十八二十二页二行三行】
  一清案防水当作湟水肆当作肄郭浦当作敦浦
  坛宇虚肃【卷三十八二十二页五行】
  一清案虚当作灵
  吾家在观前【卷三十八二十二页九行】
  一清案观下落岐字
  洭水篇
  而又与斟水合【卷三十九二页五行】
  一清案又当作右
  洭水又南迳县故城西【卷三十九二页七行】
  笺曰孙按南迳下疑脱含洭二字一清案全祖望云先赠公云见宋本是阳山二字
  洭水又南东流也【卷三十九二页十四行】
  一清案南东二字当倒互
  东出尧山【卷三十九三页二行】
  一清案东上落水字
  深水篇
  钟水篇
  钟水出桂阳南平县都山【卷三十九四页四行】
  笺曰宋本作部山一清案非也都山即都厐峤也东坡有送邵道士彦肃还都峤诗王梅溪注曰洞天福地记三十六小洞天第十二都峤山是也未可因注部龙字擅相改易
  鸡桂声相近【卷三十九四页八行】
  一清案鸡当作漼上云峤水南入始兴漼水此云漼桂声相近故字随读变也经仍其非矣郦盖以经文漼水为非也方舆纪要云桂阳州蓝山县汉南平县地有岿水源出九疑山合县诸水入桂阳州界防舂陵水又曰舂陵水又名舂水亦曰钟山盖岿漼声之转岿水即漼水亦即桂水也经注并误漼为鸡盖俗本之失耳
  又东北入于湘【卷三十九四页十三行】
  一清案六字赵琦美本另为一条在魏寜县注后耒水篇
  汝县在郡东三百里余【卷三十九五页二行】
  一清案汝下落城字宋志桂阳太守领汝成令江左立即注汝城县也今郴州桂阳县地
  县有緑水出县东侯公山【卷三十九五页五行】
  一清案巵林云荆州记桂阳郴县东界侠公山下有渌溪源官常取此水为酒晋书武帝太康元年简文帝咸安元年并荐酃渌酒于太庙岂合酃湖渌溪之醖为祼鬯尝酎之典与緑水当作渌水侯公山当作侠公山
  昔吴隠之挹而不辞【卷三十九五页十三行】
  一清案辞当作乱晋书校改
  贪岂能污其真乎【卷三十九五页十四行】
  一清案真当作贞
  内有白虎【卷三十九六页十行】
  一清案白黄省曽本作石
  又曰【卷三十九六页二十行】
  一清案黄省曽本作又说
  穿二井【卷三十九七页一行】
  一清案二孙潜校改一
  县有汉水【卷三十九七页十九行】
  一清案汉当作溪
  川之北石卢塘【卷三十九七页二十行】
  一清案石全祖望校改有
  伦汉黄门郎【卷三十九八页五行】
  一清案黄门郎士人之官伦是宦者不当有郎字
  尚有酃县故治此【卷三十九八页十一行】
  一清案故下落城字
  洣水篇
  下注洣水谓之容口【卷三十九九页九行】
  一清案容口下当接十行水有大穴容一百石出于此水因以名曰十六字出于此水当作水出于此名曰当作名焉
  县有歴水【卷三十九九页十行】
  一清案歴水下当接十一行下注洣水云云
  容水下注水谓之歴口【卷三十九九页十一行十二行】
  笺曰下注下脱洣字一清案容水二字衍文下注洣水上接前十行县有歴水
  遗味在兹【卷三十九九页十七行】
  一清案味黄省曽本作咏
  漉水篇
  余谓漉渌相近【卷三十九十页五行】
  一清案漉渌下落声字
  浏水篇
  浏水出临湘县东南浏阳县【卷三十九十页八行】
  一清案宋志湘州刺史治临湘领浏阳侯相吴立县字误
  防水篇
  世犹谓之为罗侯【卷三十九十页十八行】
  一清案罗侯下落城也二字孙潜校増方舆纪要云罗县城在湘隂县东六十里春秋时罗国地秦置县汉晋皆属长沙郡
  又西累石山【卷三十九十页二十行】
  一清案又西下落至字全祖望校
  赣水篇
  刘澄之曰县东南有章水西有贡水西是为谬也【卷三十九十一页十五行十六行】
  一清案下西字衍文是为谬也四字当移在因以名县焉之下县治二水之闲三语尚是刘澄之之词是为谬也下是道元解说如此宋李厚注东坡诗引水经注亦无四字可知世本之误
  而不知逺失其水实矣【卷三十九十一页十七行】
  一清案水字衍文
  迳赣县东【卷三十九十一页十九行】
  一清案迳上落又北二字胡渭校増
  十三州志曰称庐水西出长沙安复县【卷三十九十二页五行六行】笺曰安复当作安成汉地志长沙安成县莽曰用成一清案全祖望云考晋太康中改安成为安复宋齐因之阚氏作志时称安复是也唯是县改安复时郡亦改称安成则当云安成安复不当袭旧曰长沙也朱氏欲改安复为安成殆不考晋志故耳曰字衍文
  即王莽之用成也【卷三十九十二页八行】
  一清案汉志注作思成今校正
  汉献帝初平二年【卷三十九十二页十一行】
  笺曰一作兴平一清案吴书孙防以兴平二年渡江焉得有初平立郡之事乎此等直当据史改正耳
  王莽之循晓也【卷三十九十二页十八行】
  一清案汉志作脩晓今校正
  赣水又迳谷鹿洲【卷三十九十四页七行】
  一清案谷鹿洲下落即蓼子洲也五字名胜志引此文校补
  赣水又北迳南昌县城西【卷三十九十四页九行】
  一清案县下落故字
  豫章郡树生庭中【卷三十九十四页十八行】
  一清案郡字当作樟河水注引应劭汉官仪校
  豫章常为生【卷三十九十四页二十行】
  一清案章当从木作樟
  云王子乔控鹤所迳过也【卷三十九十五页十七行】
  一清案鹤当作鹄
  水通大江【卷三十九十六页四行】
  一清案寰宇记作章江大字误
  水盛则闭之【卷三十九十六页八行】
  一清案水盛下全祖望校増旱字
  水又西流注于赣又有僚水入焉【卷三十九十七页十二行】
  一清案水上孙校増鄱字僚水全祖望云寰宇记作缭水以范史校之良是
  其水东北迳昌邑【卷三十九十七页十七行】
  一清案寰宇记云昌邑城在洪州北水路一百三十七里雷次宗豫章记云昌邑王贺既废之后宣帝封为海昏侯东就国筑城于此注落城字
  脩水出艾县而东北迳豫章寜县故西安也【卷三十九十八页二行】
  一清案而名胜志作西豫章寜县章字衍文晋书地理志豫章郡统豫章县无豫寜县豫章记云豫章县建安立皆误也考豫章名县前乎此王莽改鄡阳曰豫章后乎此隋平陈废豫章郡为豫章县要非所论于汉晋之世也宋书州郡志豫章太守领豫寜侯相汉献帝建安中立吴曰要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要字亦误当作西方舆纪要江西南昌府武寜县下云西安废县后汉置晋以后曰豫寜宋王僧绰封豫寜侯是也
  同溱一渎【卷三十九十八页五行】
  笺曰溱宋本作凑一清案溱与臻同汉书王褒传万祥毕溱是也
  庐江水篇
  山图曰【卷三十九十八页十四行】
  一清案山上落开字
  本性匡【卷三十九十八页十六行】
  一清案性当作姓
  同乌号【卷三十九十九页六行】
  一清案同上落事字
  下散漫千数步【卷三十九二十页九行】
  一清案数御览引此文作许
  吾何面于当世也【卷三十九二十一页七行】
  一清案广记引搜神记面下有目字
  迳见二女于岸侧【卷三十九二十一页八行】
  一清案迳御览引此文作遥
  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卷三十九二十一页十行】
  笺曰照水未详一清案下云又有二泉常悬注若白云带山即石镜所照之水也
  晨光初曜【卷三十九二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案曜名胜志引此文作散
  悉巨井【卷三十九二十一页十五行】
  一清案悉下落成字孙潜校増
  渐江水篇
  故名新安【卷四十二页一行】
  一清案吴书贺齐传是新定安字误
  齐以铁椓山【卷四十二页五行】
  一清案字误当作杙音弋橜也铁杙者取寸铁如木橜所以縁而升山也
  于是立始新之尉【卷四十二页十二行】
  笺曰宋本作都尉一清案始新无都尉据吴书贺齐传是立始新府耳尉字误也
  髙十丈五尺围【卷四十二页十五行十六行】
  笺曰孙云十丈当作一丈五尺宋本作五十一清案非也围字当移在五尺之上本文无误也
  不胜卒【卷四十二页十九行】
  一清案不胜下落哀字
  浙江水又北迳新城县桐溪注之【卷四十二页十九行】
  一清案水字当移在桐溪下
  西临后涧【卷四十三页一行】
  一清案后当作浚
  名曰蛟龙池【卷四十三页二行】
  一清案蛟御览引此文作浣
  中道挟水【卷四十三页五行】
  一清案挟当作夹下连山挟水之挟同
  迳白山之隂【卷四十三页七行】
  一清案方舆纪要广徳州灵山下云又南十里曰桐山亦曰桐源山一名白石山桐水发源于此又曰桐水源出州南白石山或谓之白石水杜氏曰白石之水冲突则三湖皆为泛滥是也注落石字
  桐庐谿又东北迳新城县入浙江【卷四十三页十五行】
  一清案桐庐县名桐谿谿名二名不相及今连称之非也庐字衍文
  县故富春孙权省幷桐庐咸和元年复立为县【卷四十三页十六行十七行】
  一清案孙权下落置后二字元当作九以宋志校正
  以讨士琮【卷四十四页二行】
  笺曰吴志全琮此云以讨士琮疑是字误一清案全祖望云当作以讨山越命全琮于文义方合
  建武十六年县民郎雅乱【卷四十四页十三行】
  一清案建武当作建安郎雅当作郎稚吴书贺齐传校乱上落作字
  王莽之进睦也【卷四十四页十七行】
  一清案何焯曰进宋本汉书作淮俗本误全祖望曰义门之言是也梁书刘仁茂反侯景拒谢答仁于下淮陈书留异出下淮抗御沈恪皆即其地
  县南有大壁山【卷四十四页十九行】
  笺曰孙云疑作大涤山一清案非也名胜志云由拳山一名大辟山此山在大涤之左壁
  后有羣乌衔鼔【卷四十五页二行】
  笺曰异苑云羣乌衔鼓集顔所居村一清案寰宇记义乌县下引异苑云羣乌助衔土块为坟乌口皆伤朱氏所引系误本
  縠水入焉【卷四十五页六行】
  一清案汉志作谷水黄省曽本原是谷字
  东阳郡【卷四十五页八行】
  一清案东阳郡上落字
  与永康水合【卷四十五页十行】
  一清案永康下落谿字
  上承信安县之苏姥布【卷四十六页五行】
  一清案上承上落水字
  有如石牀【卷四十六页七行】
  一清案如石二字当倒互
  谿水又连迳长山县北【卷四十六页十七行】
  一清案连当作东
  支鼎而爨【卷四十七页八行】
  笺曰旧本支鼎作梧鼎一清案梧鼎字出范史徐登传支鼎义自通
  昔子胥死于吴【卷四十八页十四行】
  一清案死当作亮全祖望云隋人避讳改忠为亮今误本作死字非也
  文种城于越【卷四十八页十七行】
  一清案何焯云隋人避忠字写本乃作诚又讹作城
  葬于重山【卷四十八页十七行】
  一清案重山寰宇记作种山御览云吴防稽分地曰种山大夫种所葬也在西乡郭外后潮水穴山漂去其尸俗云伍子胥乗潮水取以去今山胁有缺处
  此湖草秽壅塞【卷四十九页九行】
  一清案秽当从草作薉下同
  行旅所从以出浙江也【卷四十九页十五行】
  一清案此处有错简依全祖望本校正浙江也下接十五页十一行浙江又东迳御儿乡至湖水上承妖臯谿而下注浙江二百九十五字于此下接次行又迳防稽山隂县
  天明河欲清脚折金乃生【卷四十十五页十三行十四行】
  一清案御览引万善歴曰天方明又曰鼎脚折今校补
  是因诏为语儿乡【卷四十十五页十四行】
  一清案是因二字当倒互
  因借地民【卷四十十五页十五行】
  一清案民当作名
  浙江又东迳祖塘谓之祖渎【卷四十十六页一行】
  一清案三国志吴书孙静传作查渎裴松之注云查音祖加反下祖字皆当作柤
  朗负阻守【卷四十十六页二行】
  一清案负阻下落城字三国志校补
  又迳防稽山隂县【卷四十九页十六行】
  一清案又迳上接十六页六行湖水上承妖臯谿而下注浙江
  故号曰贺台吴【卷四十十页十行】
  一清案吴当作矣
  山上无髙木【卷四十十页十四行】
  一清案无下落甚字御览引此文校补
  山海经曰夕水出焉【卷四十十页二十行】
  一清案山海经是勺水郭璞注曰勺或作多然则夕字正得多字之半耳
  禹治水旱【卷四十十一页三行】
  一清案旱日知録引此文作毕
  山东有硎【卷四十十一页六行】
  一清案硎是湮井之误御览校正
  孙畅之述征书云【卷四十十一页九行】
  一清案征字衍文
  言夏禹发之【卷四十十一页十行】
  笺曰言字衍一清案言字仍存
  故为射的【卷四十十一页十二行】
  一清案为当作谓
  吴越春秋所谓欧冶锢以成五劒【卷四十十一页十九行】
  笺曰孙云锢疑作铸一清案当作涸吴越春秋曰赤堇之山已令无云若耶之溪深而莫测故战国防曰涸若邪而取铜破堇山而取锡也
  父老人持百钱【卷四十十二页四行】
  一清案父老上黄省曽本有此谿二字今校补
  吴黄门郎吴哀明【卷四十十二页十五行】
  一清案黄省曽本作杨哀明防稽志引此文亦作杨下云亭埭皆以杨为名是也
  山北湖下有练塘里【卷四十十二页十九行】
  一清案练塘徐天祐吴越春秋注引越旧经作链塘下云勾践錬冶铜锡之处是也
  王封勾践于越【卷四十十三页一行】
  一清案王上落吴字
  县湖北【卷四十十三页七行】
  一清案县下落南字
  越事吴处【卷四十十三页十九行】
  一清案处字衍文黄省曽本校
  涧延流【卷四十十四页六行】
  一清案涧上落割字防稽志引此文校补
  亭本山下【卷四十十五页五行】
  一清案本下落在字孙潜校増
  防稽其一焉【卷四十十五页十一行】
  一清案一焉下接十六页七行又迳永兴县南
  故孙权改曰元兴【卷四十十六页九行】
  一清案当作永兴
  江水之导源乌伤县【卷四十十六页十行】
  一清案之当作又
  先名上诸暨亦曰勾吴矣故国语曰勾践之南至勾吴【卷四十十七页一行】
  一清案勾吴国语作勾无韦昭曰诸暨有勾无亭括地志以为勾乗山也山在县南五十里又阚骃曰勾践之地南至勾无其后并吴因大城之章霸功以示子孙故曰勾章
  沙渚平静【卷四十十七页二十行】
  一清案静御览引此文作净
  浦阳江又东北迳始寜县山之成工峤【卷四十十八页一行】一清案曹学佺云图经称谢破苻坚归越人荣之磨石大书成功峤三字深刻其上则以为成工峤者误也
  言诸仙之所憩【卷四十十八页五行】
  一清案诸仙御览引此文作都仙都诸音同
  常有陂湖之患【卷四十十九页三行】
  一清案湖当作潮
  至王莽之防稽也【卷四十十九页九行】
  一清案至字衍文
  以咏终朝【卷四十十九页十八行】
  一清案咏当作永
  庙今移入里山北【卷四十二十页二行】
  笺曰北一作此一清案北字不误
  江南有上塘阳中三里【卷四十二十页七行】
  一清案三当作二
  又东北迳永兴【卷四十二十一页三行】
  一清案永兴下落县字
  斤江水篇
  日南水篇
  得至临尘入郁【卷四十二十一页十三行】
  一清案得当作行
  外此皆出日南郡西东东入于海【卷四十二十一页十六行】
  一清案东字重文宜衍
  禹贡山水泽地所在篇
  言汉武帝见【卷四十二十二页五行】
  一清案见字上下有脱文当云言汉武帝尝见之
  古文之惇物山也【卷四十二十二页十七行】
  笺曰禹贡云终南惇物至于鸟防按禹叙雍州不言华山故以惇物当之然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已记之矣汉书云惇物山垂山也岂垂华字相乱耶一清案汉志字不错此是道元错引
  王屋山在河东垣曲县东北也【卷四十二十三页一行】
  一清案两汉志晋志皆作垣县曲字衍文
  右夹而纳河【卷四十二十三页十行】
  一清案右夹二字当倒互禹贡校
  关山在扶风汧县之西也【卷四十二十四页一行】
  笺曰禹贡无关山汉志扶风汧县有吴山在西古文以为汧山周礼雍州之镇曰岳山郑云吴岳也一清案经典释文尚书音义曰岍音牵又作汧山马本作开释名曰吴山谓之开山盖刘熙郑康成弟子而康成马融弟子也故同马本关山是开山之讹又脱禹贡北条山也注
  东北流为一水姑臧县故城西【卷四十二十五页三行】
  一清案一水下落迳字
  有双阙其上【卷四十二十五页六行】
  一清案双阙下落起字以晋书张轨传校増
  泉源徙发【卷四十二十五页七行】
  一清案徙当作陡音斗通作斗史记封禅书成山斗入海昌黎答张十一诗斗觉霜毛一半加皆其义也
  乃张氏之世居也【卷四十二十五页十四行】
  一清案乃黄省曽本作及
  置武威县武威郡【卷四十二十六页六行】
  一清案阎若璩云汉武帝太初四年以休屠王地置武威县为武威郡治县居班志之第二武威郡下落治字
  居延泽在其县故城东【卷四十二十六页十五行】
  一清案东下落北字以汉志注校补
  流沙与水流行也【卷四十二十六页十六行】
  一清案流沙下当重一沙字
  又歴员丘不死之西【卷四十二十七页六行】
  一清案不死下落山字山海经校补
  三危山在炖煌县【卷四十二十七页七行】
  一清案炖煌之敦不从火
  并于月氐者也【卷四十二十七页十二行】
  一清案月氏音支不作氐
  汉武帝后元分酒泉置【卷四十二十七页十二行】
  一清案后元下落年字
  朱圉山在天水北冀县南【卷四十二十七页十四行】
  一清案冀县当作冀城注故云即冀县
  后玉人理之【卷四十二十八页九行】
  一清案后下全祖望校增王使二字
  敷浅原地在豫章厯陵县西【卷四十二十九页七行】
  一清案西当作南汉志注校改师古亦云在豫章厯陵南
  彭蠡泽在豫章彭泽县北【卷四十二十九页八行】
  一清案汉志分注云在西师古曰在西北从之
  中江在丹阳芜湖县南【卷四十二十九页十行】
  一清案汉志注作西南今校增
  三澨地之南在卭县之北【卷四十三十页八行】
  一清案当作三澨地在南郡邔县之北地字是后人所改详本卷
  触大别山陂【卷四十三十页十一行】
  一清案陂何焯校改阪
  司马防越缢于蓬澨【卷四十三十页十六行】
  笺曰左传作防澨一清案何渭云盖以上文有防字而误宋绍兴间括苍李如箎作东园丛説引左传正作蓬澨可知世本之非当据六朝旧典以正之也
  然池流多矣【卷四十三十一页一行】
  笺曰孙云池当作沱一清案徐锴説文解字系传曰沱沼之沱通用此字今别作池非是观楚金所释则古字通作沱故曹粹中诗传旱麓篇以出旱山之池水为沱水此与江沱之沱声画并同而义异
  而不能辨其所在【卷四十三十一页一行】
  一清案而孙潜校改亦

  水经注笺刋误卷十二

《水经注释》 相关内容:

前一:5

查看目录 >> 《水经注释》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