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25

  【宋史天文志案步天歌已上诸星俱属须女而十二国及奚仲匏败等星晋志不载隋志有之晋志又以离珠天津属天市垣扶筐属太防垣乾象新书以周越齐赵属牛秦代韩魏燕晋楚郑属女武宻以离珠匏属牛又属女以奚仲属危乾象新书以离珠匏属牛败属斗又属牛以天津一星属斗中属牛东五星属女】

  虚上下各一如连珠
  【今测虚一星黄经一宫一十九度零一分纬北八度四十二分赤经一宫一十八度四十四分纬南六度五十二分】
  【星经虚二星主庙堂哭泣一名枵二名颛顼三大卿 史记天官书虚为哭泣之事 晋书天文志虚二星冡宰之官也主北方主邑居庙堂祭祀祝祷事宋史天文志汉永元铜仪以虚为十度唐开元游仪同旧去极百四度今百一度景祐测騐距南星去极百三十度在赤道外十二度 宋两朝天文志距南星去极一百度半】

  命禄危非虚上陈
  【星经司命司禄司危司非各二星已上在虚北 隋书天文志虚北二星曰司命北二星曰司禄又北二星曰司危又北二星曰司非司命主举过行罚灭不祥 宋两朝天文志司命距西星去极九十二度入虚宿三度】
  【星经司禄次司命北 隋书天文志司禄主増年延德 宋两朝天文志司禄距西星去极九十度入虚宿四度】
  【星经司危次司禄北 宋史天文志司危主矫失正下又主楼阁台榭死丧流亡 宋两朝天文志司危距西星去极八十五度半入女宿八度】
  【星经司非次司危北 宋史天文志司非主司候内外察愆尤过失乾象新书命禄危非八星主天子已下夀命爵禄安危是非之事 宋两朝天文志司非距西星去极七十九度半入女宿九度半】

  虚危之下哭泣星哭泣双双下垒城
  【星经哭二星在虚南主死哭之事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一百一十七度半入女宿九度今测泣二星黄经一宫二十八度五十分纬北二度四十六分】
  【星经泣二星在哭东 晋书天文志泣哭皆近坟墓宋两朝天文志距南星去极一百四度半入危宿三度】

  天垒团圜十三星
  【今测天垒城一星黄经一宫一十九度四十二分纬北六度零二分 三星黄经一宫二十度三十九分纬北二度零三分】
  【星经天垒十三星如贯索状在哭泣之南主北夷丁零匈奴之事也 宋史天文志圜如大钱形若贯索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一百二十六度入女宿十一度】

  败臼四星城下横
  【星经败臼四星在虚危南西南入女十三度去北长一百三十一度 宋史天文志败臼四星两两相对宋两朝天文志距北星去极一百三十九度半入虚宿八度】

  臼西三个离瑜明
  【星经璃瑜三星在秦代东南北列主王后衣服 隋书天文志秦代东三星南北列曰离瑜离圭衣也瑜玉饰皆妇之服星也 宋史天文志离瑜三星在十二国东乾象新书在天垒城南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一百二十八度入女宿九度】

  虚宿之属合象

  【宋史天文志案步天歌已上诸星俱属虚宿司命司禄司危司非离瑜败臼晋志不载隋志有之乾象新书以司命司禄司危司非属须女泣星败臼属危武宻书与步天合】

  危三星不直旧先知
  【今测危一星黄经一宫二十九度纬北一十度四十二分赤经一宫二十七度二十六分纬南一度四十八分 三星黄经一宫二十七度三十二分纬北二十二度零八分赤经一宫二十二度一十二分纬北八度二十八分】
  【星经危三星主宫室祭祀 史记天官书危为葢屋索隐曰宋均云危上一星髙旁两星坠下似乎葢屋也 晋书天文志危三星主天府天市架屋 宋史天文志危宿三星在天津东南为天子宗庙祭祀又为天子土功又主天府天市架屋受藏之事汉永元铜仪以危为十六度唐开元游仪十七度旧去极九十七度距南星去极九十八度在赤道外七度】

  危上五黑号人星
  【星经人五星在危北主天下百姓 隋书天文志车府东南五星曰人星主静众庶柔逺能迩一曰卧星主防滛 宋史天文志人五星在虚北车府东如人形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南星去极七十度入虚宿六度半】

  人畔三四杵臼形
  【星经杵臼星在人旁主舂军粮臼四星在杵下 隋书天文志人星南三星曰杵东南四星曰杵臼 宋史天文志杵三星在人星东一在臼星北主舂军粮臼四星在杵星下一在危东 宋两朝天文志杵距南星去极六十一度半入危宿三度臼距西南星去极六十九度半入危宿三度半】

  人上七乌号车府
  【星经车府七星在天津东近河主官车之府也 宋史天文志车府七星东西列主车府之官又主賔客之馆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第一星去极五十六度半入虚宿四度半】

  府上天钩九黄晶
  【星经钩九星在造父西河中 晋书天文志造父西河中九星如钩状曰钩星 宋史天文志一曰主辇舆服饰 宋两朝天文志距大星去极二十四度入危宿初度】

  钩下五鵶字造父
  【星经造父五星在传舎南主御之官 晋书天文志传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马或曰伯乐 宋史天文志一曰在腾蛇北 宋两朝天文志距北星去极三十八度入危宿十一度】

  危下四星号坟墓
  【今测坟墓四星黄经二宫二度二十分纬北八度一十八分赤经二宫一度二十一分纬南二度五十五分】
  【星经坟墓四星在危下主山陵悲惨事 晋书天文志坟墓四星属危之下主死丧哭泣为坟墓也 宋史天文志大曰坟小曰墓 宋两朝天文志距中星去极九十六度入危宿五度半】

  墓下四星斜虚梁
  【今测虚梁一星黄经二宫五度零二分纬北四度零九分】
  【星经虚梁四星在危南主园陵寝庙非人所居 晋书天文志葢屋南四星曰虚梁园陵寝庙之所也宋两朝天文志距东西星去极一百度半入危宿八度】

  十个天钱梁下黄
  【星经天钱十星在虚梁南 晋书天文志北落西北有十星曰天钱 宋史天文志主钱帛所聚为军府藏 宋两朝天文志距东北星去极一百一十八度入危宿三度】
  葢屋二星【今一星】
  墓旁两星能葢屋身着黑衣危下宿
  【今测黄经一宫二十七度四十二分纬北九度一十三分】
  【星经葢屋二星在危宿之南主宫室之事也 晋书天文志天垒城南二星曰葢屋 宋史天文志在危宿南九度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九十七度入虚宿九度】

  危宿之属合象

  【宋史天文志案步天歌已上诸星俱属危宿晋志不载人星车府隋志有之杵臼星晋隋志皆无造父钩星晋志属紫防垣葢屋虚梁天钱在二十八宿外乾象新书以车府西四星属虚东三星属危武宻书以造父属危又属室余皆与步天歌合案乾象新书又有天纲一星在危宿南入危八度去极百三十二度在赤道外四十一度晋隋志及诸家星书皆不载止载危室二宿间与北落师门相近者近世天文乃载此一星在鬼栁间与外厨天纪相近然新书两天纲虽同在危度其説不同今姑附于此】
  蕙田案杵臼星隋志有之宋志误

  室两星上有离宫出绕室三双有六星
  【今测室一星黄经二宫一十九度零七分纬北一十九度二十六分赤经二宫一十二度一十七分纬北一十三度三十三分】
  【星经营室二星主军粮离宫上六星主隐藏一名宫二名室上六星名离宫上六宫妃后位 史记天官书营室为清庙曰离宫阁道 晋书天文志营室二星天子之宫也一曰元宫一曰清庙又为军粮之府及土功事离宫六星天子之别宫主隐藏休息之所宋史天文志一曰室一星为天子宫一星为太庙为王者三军之廪故为羽林以卫又为离宫阁道故有离宫六星在其侧汉永元铜仪营室十八度唐开元游仪十六度旧去极八十五度景祐测騐室十六度距南星去极八十五度在赤道外六度离宫六星两两相对为一坐夹附室宿上 宋两朝天文志距南星去极八十度半】

  下头六个雷电形
  【今测雷电六星黄经二宫一十三度五十四分纬北一十五度四十四分赤经二宫九度零七分纬北八度一十一分】
  【星经雷电六星在室西南主兴雷电也 隋书天文志室南六星曰雷电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南星去极八十七度入危宿十二度】

  垒壁阵次十二星十二两头大似井
  【今测垒壁阵一星黄经一宫一十五度四十六分纬南四度五十三分 二星黄经一宫一十七度一十二分纬南四度四十九分 三星黄经一宫一十七度二十二分纬南二度二十六分 四星黄经一宫一十九度零七分纬南二度二十九分 五星黄经一宫二十四度二十三分纬南二度 六星黄经二宫初度五十八分纬南一度一十分 七星黄经二宫七度一十分纬南初度二十分 八星黄经二宫一十二度四十五分纬南一度 九星黄经二宫二十三度五十六分纬南三度零七分 十星黄经二宫二十四度四十七分纬南二度五十四分 十一星黄经二宫二十四度三十二分纬南五度四十二分 十二星黄经二宫二十三度三十八分纬南五度四十分】
  【星经垒辟十二星在室南主翊卫天子之军西入室五度去北辰一百二十三度也 晋书天文志垒辟阵十二星在羽林北羽林之垣垒也主军卫为营壅也 宋史天文志一作壁垒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第一星去极一百十五度入女宿十一度】

  阵下分布羽林军四十五卒三为羣
  【今测羽林军三星黄经二宫四度二十七分纬南八度一十分 四星黄经二宫四度一十一分纬南五度三十七分 六星黄经二宫一十二度四十分纬南二度四十九分 七星黄经二宫一十一度五十三分纬南三度五十九分 八星黄经二宫一十二度二十一分纬南四度一十三分 九星黄经二宫一十二度二十五分纬南四度四十四分】
  【星经羽林军星四十五星在室南 史记天官书虚危其南有众星曰羽林天军 晋书天文志一曰天军主军骑又主翼王也 宋史天文志三三而聚散出垒壁之南一曰在营室之南东西布列北第一行主天军军骑翼卫之象 宋两朝天文志距大星去极一百一十七度入危宿十五度半】

  军西四星多难论子细歴歴看区分三粒黄金名鈇钺一颗真珠北落门
  【星经鈇锧三星在八魁西北一名斧钺主斩刈乱行诛诳诈伪人 史记天官书军西为垒或曰钺 宋史天文志斧钺三星在北落师门东芟刈之具也主斩刍牧以饲牛马隋志通志皆在八魁西北主行诛拒难斩伐奸谋 宋两朝天文志距北星去极一百三十度入室宿一度】
  【今测北落师门黄经一宫二十九度二十二分纬南二十一度赤经二宫九度五十六分纬南三十一度一十三分】
  【星经北落师门一星在羽林军西主候兵入危九度去北辰一百二十度 史记天官书钺旁有一大星为北落 晋书天文志北落师门一星在羽林西南北者宿在北方也落天之藩落也师众也师门犹军门也长安城北门曰北落门以象此也主非常以候兵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一百二十六度入危宿十一度半】
  八魁九星【今无】
  门东八魁九个子
  【星经八魁九星在北落东南主兽之官 宋两朝天文志距南星去极一百三十九度入壁宿四度半】天纲一星
  门西一宿天纲是
  【星经天纲一星在北落西南主天绳张幔野宿所用也 晋书天文志北落西南一星曰天纲主武帐宋史天文志一曰在危南主武帐宫舍天子游猎所会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一百二十九度入危宿五度】
  土功吏二星【今一星】
  电旁两个土功吏
  【星经土吏三星在室西南主备设司过农事 隋书天文志室西南二星曰土功吏主司过度 宋史天文志土功吏一曰在危东北】
  蕙田案步天歌室宿之属有土功吏壁宿之属有土公宋志溷合为一

  腾蛇室上二十二
  【星经腾蛇二十二星在室北枕河主水虫头入室一度去北辰五十度也 晋书天文志腾蛇二十二星在营室北天蛇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中大星去极四十四度少入危宿九度半】
  室宿之属合象

  【宋史天文志案步天歌已上诸星皆属营室雷电土功吏鈇钺晋志皆不载隋志有之垒壁阵北落师门天纲羽林军晋志在二十八宿外腾蛇属天市垣武宻书以腾蛇属营室又属壁宿乾象新书以西十六星属尾属危东六星属室羽林军西六星属危东三十九星属室以天纲属危斧钺属奎通占録又以斧钺属壁属奎説皆不同】
  蕙田案腾蛇北方之星无属尾宿之理宋志云乾象新书以西十六星属尾属危者葢衍属尾二字当删

  壁两星下头是霹雳
  【今测壁一星黄经三宫四度四十八分纬北一十二度三十五分赤经二宫二十九度一十八分纬北一十三度二十六分】
  【星经东壁二星主文章圗书 宋史天文志汉永元铜仪东壁二星九度旧去极八十六度景祐测騐壁二星九度距南星去极八十五度 宋两朝天文志距南星去极八十度半】

  霹雳五星横着行
  【今测霹雳一星黄经二宫一十四度一十二分纬北九度零四分 二星黄经二宫一十七度零一分纬北七度一十八分 三星黄经二宫二十度四十八分纬北九度零三分 四星黄经二宫二十三度一十三分纬北七度一十四分】
  【星经霹雳五星在云雨北天威击擘万物 隋书天文志土公西南五星曰礔礰 宋史天文志霹雳五星在云雨北一曰在雷电南一曰在土功西主阳气大盛击碎万物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九十三度入危十五度】

  云雨次之口四方
  【今测云雨一星黄经二宫一十八度三十一分纬北四度二十七分 二星黄经二宫二十二度一十五分纬北三度二十五分】
  【星经云雨四星在雷电东主雨泽万物成之 隋书天文志礔礰南四星曰云雨在垒壁北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北星去极九十五度入室宿五度】

  壁上天廏十圜黄
  【星经天廏十星在壁北主天子马坊廏苑之官也晋书天文志东壁北十星曰天廏主马之官若今驿亭也主传令置驿逐漏驰鹜谓其行急疾与晷漏竞驰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四十九度半入壁宿初度】

  鈇锧五星羽林旁
  【通志鈇锧五星在天仓西南刈具也主斩刍饲牛马】

  土功两黑壁下藏
  【星经土公二星在壁南主营造宫室起土之官】
  蕙田案通志文献通考俱无此一句今协纪辨方书有之

  壁宿之属合象

  【宋史天文志案步天歌壁宿下有鈇锧五星晋隋志皆不载隋志八魁西北三星曰鈇锧又曰鈇钺其占与步天歌室宿内斧钺略同恐即是此误重出之霹雳五星云雨四星晋志无之隋志有之武宻书以云雨属室宿天廏十星晋志属天市垣其説皆不同】
  右北方元武七宿

  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三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四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六十七
  观象授时
  西方白虎七宿

  奎腰细头尖似破鞵一十六星绕鞵生
  【今测奎一星黄经三宫一十七度五十四分纬北一十五度五十八分赤经三宫一十分纬北二十一度四十七分】
  【史记天官书奎为封豖为沟渎 晋书天文志奎十六星天之武库一曰天豕亦曰封豕主以兵禁暴又主沟渎西南大星所谓天豕目亦曰大将欲其明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南大星去极七十二度 宋史天文志汉永元铜仪以奎为十七度唐开元游仪十六度旧去极七十六度景祐测騐同】

  外屏七乌奎下横
  【今测外屏一星黄经三宫九度四十六分纬北二度一十一分 二星黄经三宫一十三度零八分纬北一度零六分 三星黄经三宫一十五度二十九分纬南初度一十二分 四星黄经三宫一十八度四十三分纬南三度零三分 五星黄经三宫二十一度零六分纬南四度四十一分 六星黄经三宫二十三度零八分纬南七度五十六分 七星黄经三宫二十四度五十八分纬南九度零五分赤经三宫二十六度二十七分纬北一度一十四分】
  【隋书天文志奎南七星曰外屏 宋史天文志外屏在奎南主障蔽臭秽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八十九度入壁宿八度半】

  屏下七星天溷明
  【隋书天文志外屏南七星曰天溷厠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南星去极九十七度入奎宿三度】土司空一星  ○
  司空左畔土之精
  【今测黄经二宫二十八度零六分纬南二十度四十七分赤经三宫六度五十四分纬南一十九度四十四分】
  【隋书天文志天溷南一星曰土司空主水土之事宋史天文志土司空一星在奎南一曰天仓主土事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一百一十五度少入壁宿九度】
  军南门一星
  奎上一宿军南门
  【晋书天文志天将军南一星曰军南门主谁何出入宋两朝天文志去极六十六度入奎宿十五度】

  河中六个阁道形
  【史记天官书紫宫后六星絶汉抵营室曰阁道 晋书天文志阁道六星在王良前飞道也从紫宫至河神所乘也一曰阁道星天子游别宫之道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南星去极四十八度入奎宿四度半】附路一星
  附路一星道旁明
  【晋书天文志傅路一星在阁道南旁别道也 宋史天文志附路一星在阁道南一曰在王良东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三十五度半入奎宿五度】

  五个吐花王良星
  【史记天官书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 晋书天文志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车御官也其四星为天驷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马亦曰梁为天桥主御风雨水道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三十七度入壁宿初度】
  防一星
  良星近上一防明
  【晋书天文志王良前一星曰防星王良之御防也主天子之仆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三十三度半入壁宿五度】

  奎宿之属合象

  【宋史天文志案步天歌以上诸星俱属奎宿以晋志考之王良附路阁道军南门防星俱在天市垣别无外屏天溷土司空诸星隋志有之而武宻以王良外屏天溷皆属于壁或以外屏又属奎乾象新书以王良西一星属壁东四星属奎外屏西一星属壁东六星属奎与步天歌各有不合】

  娄三星不匀近一头
  【今测娄一星黄经三宫二十九度三十三分纬北八度二十九分赤经三宫二十四度一十八分纬北一十九度一十五分 二星黄经三宫二十八度四十七分纬北七度零九分 三星黄经四宫三度一十六分纬北九度五十七分】
  【史记天官书娄为聚众晋书天文志娄三星为天狱主苑牧牺牲供给郊祀宋两朝天文志娄三星距中星去极七十五度半 宋史天文志汉永元铜仪以娄为十二度唐开元游仪十二度旧去极八十度景祐测騐娄宿十二度距中央大星去极八十度在赤道内十一度】

  左更右更乌夹娄
  【今测右更一星黄经三宫二十二度四十四分纬北九度二十四分 二星黄经三宫二十二度二十四分纬北五度二十一分 三星黄经三宫二十二度三十一分纬北一度五十二分 四星黄经三宫二十三度二十二分纬北一度三十九分 五星黄经三宫二十三度一十八分纬南一度三十九分隋书天文志娄东五星曰左更山虞也主泽薮竹木之属亦主仁智娄西五星曰右更牧师也主养牛马之属亦主礼义二更秦爵名也 宋两朝天文志左更距西南星去极七十六度半入娄宿四度半右更距东北星去极七十五度入奎宿十四度】

  天仓六个娄下头
  【今测天仓一星黄经二宫二十六度三十三分纬南一十度零一分赤经三宫初度五十三分纬南一十度三十三分 三星黄经三宫一十一度五十三分纬南一十五度四十七分赤经三宫一十七度零八分纬南九度四十九分】
  【晋书天文志天仓六星在娄南仓谷所藏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北星去极一百四度半入奎宿十一】

  天庾三星仓东脚
  【晋书天文志天仓南四星曰天庾积厨粟之所也宋两朝天文志天庾三星距中大星去极一百二十五度半入娄宿五度】
  蕙田案晋隋宋诸史志俱云天庾四星惟宋两朝志与步天歌合今灵台测騐同

  娄上十一将军侯【或作十二】
  【晋书天文志天将军十二星在娄北主武兵中央大星天之大将也 宋史天文志天大将军十一星宋两朝天文志天大将军十二星距大星去极六十度半入娄宿四度】
  娄宿之属合象

  【宋史天文志案晋志天仓天庾在二十八宿之外天大将军属天市垣左更右更惟隋志有之乾象新书以天仓属奎武宻亦以属奎又属娄步天歌皆属娄宿】
  胃宿三星
  胃三星鼎足河之次
  【今测胃一星黄经四宫一十二度三十三分纬北一十一度一十六分赤经四宫六度一十七分纬北二十六度二十分】
  【史记天官书胃为天仓 晋书天文志胃三星天之厨藏主仓廪五谷府也 宋史天文志汉永元铜仪胃宿十五度景祐测騐十四度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南星去极六十七度半】
  天廪四星
  天廪胃下斜四星
  【今测天廪一星黄经四宫一十九度一十分纬南五度五十七分 三星黄经四宫一十七度二十八分纬南八度五十分 四星黄经四宫一十六度四十六分纬南九度二十三分】
  【晋书天文志天廪四星在昴南一曰天仓主蓄黍稷以供飨祀春秋所谓御廪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南星去极八十五度半入胃宿十二度】

  天囷十三如乙形
  【今测天囷一星黄经四宫九度五十七分纬南一十二度三十七分赤经四宫一十一度三十分纬北二度五十分 三星黄经四宫一十度四十一分纬南七度五十分 四星黄经四宫七度一十七分纬南五度三十六分 五星黄经三宫二十九度三十七分纬南四度一十九分 六星黄经四宫三度零四分纬南五度五十二分 七星黄经四宫三度五十八分纬南九度一十三分 八星黄经四宫五度零四分纬南一十二度零三分赤经四宫六度四十七分纬北一度五十二分 九星黄经四宫三度一十二分纬南一十四度三十二分赤经四宫五度五十四分纬南一度零五分】
  【晋书天文志天囷十三星在胃南囷仓廪之属也主给御粮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大星去极九十一度半入胃宿六度半】

  河中八星名大陵
  【晋书天文志大陵八星在胃北亦曰积京主大丧也宋两朝天文志距大星去极五十四度入胃宿七度】

  陵北九个天船名
  【晋书天文志大陵北九星曰天船一曰舟星所以济不通也 通志天船九星居河中 宋两朝天文志距大星去极五十四度半入胃宿十度】
  积尸一星
  陵中积尸一个星
  【晋书天文志大陵中一星曰积尸 通志张衡云一名积廪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五十五度入胃宿四度】
  积水一星
  积水船中一黑精
  【晋书天文志天船中一星曰积水主候水灾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五十三度入昴宿初度】
  胃宿之属合象

  【宋史天文志案晋志大陵积尸天船积水俱属天市垣天囷天廪在二十八宿之外武宻以天囷大陵属娄又属胃天船属胃又属昴乾象新书天囷五星属娄余星属胃大陵西三星属娄东五星属胃与步天歌有不同】昴宿七星
  昴七星一聚实不少
  【今测昴一星黄经四宫二十四度四十八分纬北四度一十分赤经四宫二十一度二十分纬北二十三度零三分 五星黄经四宫二十五度二十五分纬北四度】
  【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胡星也为白衣会 晋书天文志昴七星天之耳也主西方主狱事又为旄头昴毕间为天街天子出旄头罕毕以前驱此其义也通志甘氏云主口舌奏对 宋史天文志汉永元铜仪昴宿十二度唐开元游仪十一度旧去极七十四度景祐测騐昴宿十一度距西南星去极七十一度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七十度】
  天阿一星
  月一星
  阿西月东各一星
  【晋书天文志天髙西一星曰天河主察山林妖变宋史天文志天阿一星一作天河在天廪星北 宋两朝天文志天河一星去极六十六度入胃宿十度今测月一星黄经四宫二十九度零三分纬北一度一十二分】
  【隋书天文志天街西一星曰月 通志月一星在昴东 宋史天文志在昴宿东南蟾蜍也主日月之应女主臣下之象又主死丧之事 宋两朝天文志月一星去极七十一度半入昴宿五度】
  天隂五星
  月下五黄天隂名
  【今测天隂一星黄经四宫一十六度二十五分纬北一度四十七分 二星黄经四宫一十七度三十一分纬北二度五十分】
  【隋书天文志毕柄西五星曰天隂 宋史天文志天隂五星主从天子弋猎之臣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七十五度半入胃宿七度】

  隂下六乌刍藁营
  【隋书天文志天苑西六星曰刍藁以供牛羊之食也通志一曰天积天子之藏府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行中星去极一百八度入娄宿十一度】

  营南十六天苑形
  【今测天苑三星黄经四宫一十六度一十七分纬南二十八度四十七分赤经四宫二十一度五十五分纬南一十度五十四分 四星黄经四宫一十三度五十五分纬南二十七度四十七分赤经四宫一十九度三十六分纬南一十度三十二分 五星黄经四宫九度二十六分纬南二十五度五十九分赤经四宫一十五度一十分纬南一十度零二分 六星黄经四宫四度二十分纬南二十四度三十四分赤经四宫一十度一十六分纬南一十度一十一分晋书天文志天苑十六星昴毕南天子之苑囿养兽之所也 通志天苑十六星如环状 宋两朝天文志距东北星去极一百七度半入昴宿七度】

  河里六星名卷舌
  【晋书天文志卷舌六星在昴北主口语以知佞谗也通志张衡云主枢机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五十三度入昴宿初度】
  蕙田案宋两朝志不载距星
  天谗一星
  舌中黑防天谗星
  【隋书天文志卷舌中一星曰天谗主巫医 宋两朝天文志天谗一星去极六十一度半入昴宿半度】

  砺石舌傍斜四丁
  【今测砺石一星黄经五宫初度五十四分纬北七度五十五分 三星黄经五宫三度四十二分纬北三度五十七分】
  【隋书天文志五车西五星曰厉石 宋史天文志砺石四星在五车星西主百工磨砺锋刃亦主候伺宋两朝天文志距南第二星去极六十五度入昴宿六度】
  蕙田案隋志砺作厉诸家皆云四星惟隋志五星亦不同

  昴宿之属合象

  【宋史天文志案晋志天河卷舌天谗俱属天市垣天苑在二十八宿之外刍藁天隂月砺石晋志不载隋史有之武宻又以刍藁属胃卷舌属胃又属昴乾象新书以刍藁属娄卷舌西三星属胃东三星属昴天苑西八星属胃南八星属昴步天歌以上诸星皆属昴宿互有不合】

  毕恰似爪叉八星出
  【今测毕一星黄经五宫四度零三分纬南二度三十七分赤经五宫二度三十四分纬北一十八度二十六分 二星黄经五宫一度二十三分纬南五度四十七分 三星黄经五宫二度二十七分纬南四度零二分 四星黄经五宫三度三十二分纬南五度五十三分 五星黄经五宫五度二十三分纬南五度三十分六星黄经四宫二十六度一十三分纬南八度零三分】
  【史记天官书毕曰罕车为边兵主弋猎 晋书天文志毕八星其大星曰天髙一曰边将主四夷之尉也通志甘氏云毕主街巷隂雨天之雨师也张衡云毕为天马 宋史天文志汉永元铜仪毕十六度旧】
  【去极七十八度景祐测騐毕宿十七度距毕口北星去极七十七度 宋两朝天文志距右股第一星去极七十五度】
  附耳一星
  附耳毕股一星光
  【今测黄经五宫六度零五分纬南六度一十四分】
  【史记天官书毕大星旁小星为附耳 晋书天文志附耳一星在毕下主听得失伺邪察不祥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七十七度入毕宿三度】
  天街二星
  天街两星毕背傍
  【今测天街一星黄经五宫三度四十八分纬北初度三十五分】
  【史记天官书昴毕间为天街其隂隂国阳阳国 晋书天文志昴西二星曰天街三光之道主伺候关梁中外之境 宋史天文志天街二星在昴毕间一曰在毕宿北街南为华夏街北为外邦 宋两朝天文志距南星去极七十一度入昴宿十度】

  天节耳下八乌幢
  【今测天节一星黄经五宫二度五十二分纬南六度五十七分 二星黄经五宫四度三十八分纬南七度零五分 三星黄经五宫初度三十三分纬南六度三十三分 四星黄经五宫三度零八分纬南八度四十一分 五星黄经五宫五度二十三分纬南五度三十分】
  【晋书天文志毕附耳南八星曰天节主使臣之所持者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北星去极七十度入毕宿三度】

  毕上横列六诸王
  【今测诸王一星黄经五宫二十四度零八分纬北四度零六分 二星黄经五宫二十一度零二分纬北二度二十八分 三星黄经五宫一十八度二十三分纬北二度四十分 四星黄经五宫七度四十五分纬北初度四十分 六星黄经五宫二十一度零七分纬北一度】
  【晋书天文志五车南六星曰诸王察诸侯存亡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七十度入毕宿三度】

  王下四皂天髙星
  【今测天髙一星黄经五宫一十二度二十一分纬南一度一十五分】
  【晋书天文志坐旗西四星曰天髙台榭之髙主逺望气象 通志天髙四星在参旗西北近毕 宋史天文志乾象新书在毕口东北宋两朝天文志距东星去极七十四度半入毕宿六度】

  节下团圎九州城
  【晋书天文志天节下九星曰九州殊口晓方俗之官通重译者】
  蕙田案晋隋宋诸志俱作九州殊口今星圗作九州殊域又诸志皆云九星以今星圗攷之亦不足数

  毕口斜对五车口车有三柱任纵横
  【今测五车二星黄经五宫一十七度二十六分纬北二十二度五十二分赤经五宫一十三度二十一分纬北四十五度三十八分 五星黄经五宫一十八度一十分纬北五度二十分】
  【晋书天文志五车五星三柱九星在毕北五帝车舍也五帝座也主天子五兵一曰主五谷丰耗西北大星曰天库主太白主秦次东北曰狱主辰星主燕赵次东星曰天仓主嵗星主鲁卫次东南星曰司空主填星主楚次西南星曰卿星主荧惑主魏三柱一曰三泉 宋史天文志三柱一曰天渊一曰天休一曰天旗 宋两朝天文志五车五星三柱九星距大星去极四十七度半入毕宿八度半】

  车中五个天潢精
  【晋书天文志五车中五星曰天潢 宋史天文志天潢在五车中主河梁津渡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北星去极五十八度入毕宿十一度】
  咸池三星【今无】
  潢畔咸池三黑星
  【晋书天文志天潢南三星曰咸池鱼囿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南星去极五十一度入毕宿十一度半】天关一星
  天关一星车脚边
  【今测黄经五宫二十度二十二分纬南二度一十四分】
  【晋书天文志天关一星在五车南亦曰天门日月之所行也主边事主关闭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七十一度半入觜宿初度】

  参旗九个参车间
  【今测参旗一星黄经五宫九度零七分纬南八度一十七分 二星黄经五宫九度五十八分纬南九度零七分】
  【晋书天文志参旗九星在参西一曰天旗一曰天弓主司弓弩之张候变御难 宋两朝天文志距南第一星大星去极八十七度入毕宿六度】

  旗下直建九斿连
  【晋书天文志玉井西南九星曰九斿天子之旗也宋史天文志一曰在九州殊口东南北列 宋两朝天文志距南星去极一百一十三度入毕宿十二度】

  斿下十三乌天园九斿天园参脚边
  【晋书天文志天苑南十三星曰天园植果菜之所也宋两朝天文志距东北星去极一百二十四度入毕宿五度】
  毕宿之属合象

  【宋史天文志案步天歌以上诸星皆属毕宿武宻书以天节属昴参旗天关五车三柱皆属觜与步天歌不同乾象新书以天节参旗皆属毕天园西八星属昴东五星属毕五车北西南三大星属毕东二星及三柱属参説皆不同】
  蕙田案晋志五车三柱天潢咸池诸王天髙天关天街俱属中官天节参旗九斿天园九州殊口在二十八宿之外
  觜宿三星
  觜三星相近作参蘂
  【今测觜一星黄经五宫一十九度二十二分纬南一十三度二十六分赤经五宫一十九度三十一分纬北九度四十分】
  【史记天官书小三星隅置曰觜觹为虎首主葆旅事晋书天文志觜觹三星为三军之候行军之藏府葆旅收敛万物 宋史天文志汉永元铜仪唐开元游仪皆以觜觹为三度旧去极八十四度景祐测騐觜宿三星一度距西南星去极八十四度在赤道内七度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八十二度半】

  觜上座旗直指天尊卑之位九相连
  【晋书天文志司怪西北九星曰坐旗君臣误位之表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南星去极六十一度半入参宿八度】

  司怪曲立坐旗边四鸦大近井钺前
  【今测司怪一星黄经五宫二十五度零八分纬北二度二十六分 二星黄经五宫二十六度三十二分纬南初度一十三分 三星黄经五宫二十六度三十二分纬南三度二十一分 四星黄经五宫二十四度一十九分纬南三度一十三分】
  【晋书天文志东井钺前四星曰司怪主候天地日月星辰变异及鸟兽草木之妖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七十一度入参宿六度半】
  觜宿乏属合象

  【宋史天文志案步天歌坐旗司怪俱属觜宿武宻书及乾象新书皆属于参】
  蕙田案晋志坐旗司怪俱属中官

  参总是七星觜相侵两肩双足三为心伐有三星足里深
  【今测参一星黄经五宫一十八度零一分纬南二十三度三十八分赤经五宫一十九度零二分纬南初度三十六分 二星黄经五宫一十九度零四分纬南二十四度三十四分赤经五宫二十度零四分纬南一度二十七分 三星黄经五宫二十度一十七分纬南二十五度二十二分赤经五宫二十一度一十三分纬南二度一十分 四星黄经五宫二十四度二十二分纬南一十六度零六分赤经五宫二十四度三十三分纬北七度一十七分 五星黄经五宫一十六度三十三分纬南一十六度五十三分赤经五宫一十七度零四分纬北六度 六星黄经五宫二十二度纬南三十三度零八分赤经五宫二十三度一十三分纬南九度五十分 七星黄经五宫一十二度二十七分纬南三十一度一十二分赤经五宫一十四度五十三分纬南八度三十八分 伐二星黄经五宫一十八度三十五分纬南二十八度四十五分赤经五宫一十九度五十八分纬南五度三十九分 三星黄经五宫一十入度三十八分纬南二十九度一十七分赤经五宫二十度零四分纬南六度一十一分】
  蕙田案考成以参宿中西一星为距星故参先于觜而参宿度少觜宿度多今改用中东一星作距星与古法先觜后参之序合则以第三星为第一而第一星为第三矣
  【史记天官书参为白虎三星直者是为衡石下有三星兊曰罚为斩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 晋书天文志参十里曰参伐一曰大辰一曰天市一曰鈇钺主斩刈又为天狱主杀伐又主权衡所以平理也又主边城为九译参白兽之体其中三星横列三将也东北曰左肩主左将西北曰右肩主右将东南曰左足主后将军西南曰右足主偏将军中央三小星曰伐天之都尉也主戎狄之国 宋史天文志汉永元铜仪参八度旧去极九十四度景祐测騐参宿十星十度右足入毕十三度 宋两朝天文志参十星距中星西第一星去极九十二度半】

  玉井四星右足隂
  【晋书天文志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主水浆以给厨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北星去极九十八度少入毕宿十一度半】
  屏二星
  屏星两扇井南襟
  【隋书天文志屏二星在玉井南 宋史天文志一作天屏一云在参右足 宋两朝天文志距南星去极一百一十五度入毕宿十三度半】
  军井四星
  军井四星屏上吟
  【晋书天文志玉井东南四星曰军井行军之井也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南星去极一百五度半入毕宿十四度】

  左足下四天厠临
  【史记天官书参南有四星曰天厠 隋书天文志天厠四星在屏东溷也主观天下疾病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北星去极一百一十度半入参宿二度】
  屎一星
  厠下一物天屎沈
  【史记天官书厠下一星曰天矢 隋书天文志天矢一星在厠南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一百一十五度入参宿三度半】
  参宿之属合象

  【宋史天文志案晋志玉井在参左足武宻书属觜乾象新书属毕军井晋志在玉井南武宻亦属觜乾象新书亦属毕唐开元游仪在玉井东南屏厠天矢晋志皆不载隋志屏在玉井南开元游仪在觜隋志厠在屏东屎在厠南乾象新书皆属参与步天歌互有不合】
  右西方白虎七宿
  南方朱鸟七宿

  井八星横列河中静
  【今测井一星黄经六宫初度五十五分纬南初度五十三分赤经六宫一度纬北二十二度三十六分二星黄经六宫二度二十四分纬南三度零八分三星黄经六宫四度四十一分纬南六度四十九分五星黄经六宫五度二十九分纬北二度零一分七星黄经六宫一十度三十六分纬南二度零七】
  【分 八星黄经六宫一十四度二十三分纬南五度四十一分】
  【史记天官书东井为水事索隐曰元命包云东井八星主水衡也 晋书天文志东井八星天之南门黄道所经天之亭堠主水衡事法令所取平也 通志井三十四度甘氏云井八星在河中主泉水日月五星贯之为中道石氏谓之东井亦曰天井主诸侯帝戚三公之位 宋史天文志汉永元铜仪井宿三十度唐开元游仪三十三度去极七十度景祐测騐亦三十三度距西北星去极六十九度】
  钺一星
  一星名钺井边安
  【今测黄经五宫二十九度零三分纬南初度五十八分】
  【史记天官书井西曲星曰钺 晋书天文志钺一星附井之前主伺滛奢而斩之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六十九度少入参宿八度半】

  两河各三南北正
  【今测北河一星黄经六宫一十四度三十九分纬北九度四十五分 二星黄经六宫一十五度五十一分纬北一十度零二分 三星黄经六宫一十八度五十一分纬北六度四十分赤经六宫二十一度三十一分纬北二十八度四十三分】
  【南河二星黄经六宫一十七度五十分纬南一十三度三十四分赤经六宫一十七度三十二分纬北八度五十一分 三星黄经六宫二十一度二十九分纬南一十五度五十七分赤经六宫二十度四十四分纬北六度】
  【史记天官书钺北北河南南河 晋书天文志南河北河各三星夹东井一曰天髙之关门也主关梁南河曰南戌一曰南宫一曰阳门一曰权星主火北河曰北戌一曰北宫一曰隂门一曰衡星主水两河戌间日月五星之常道也 宋两朝天文志北河距东大星去极六十一度半入井宿二十度南河距东大星去极八十三度半入井宿二十一度】
  天罇三星
  天罇三星井上头
  【今测天罇二星黄经六宫一十四度零六分纬南初度一十四分】
  【晋书天文志五诸侯南三星曰天樽主盛饘粥以给贫馁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六十八度入井宿十六度】

  罇上横列五诸侯
  【今测五诸侯二星黄经六宫一十一度零二分纬北七度四十三分 三星黄经六宫一十四度三十四分纬北五度四十三分 四星黄经六宫一十六度五十七分纬北五度一十分 五星黄经六宫二十度五十二分纬北五度四十四分】
  【晋书天文志五诸侯五星在东井北主刺举戒不虞又曰理隂阳察得失亦曰主帝心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此五者常为帝定疑议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五十六度半入井宿六度半】
  积水一星【今无】
  侯上北河西积水
  【晋书天文志积水一星在北河西北水河也所以供酒食之正也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五十四度半入井宿十八度】
  积薪一星
  欲觅积薪东畔是
  【今测黄经六宫一十九度一十六分纬北三度零三分】
  【晋书天文志积薪一星在积水东北供庖厨之正也宋两朝天文志去极六十五度半入井宿二十七度】

  钺下四星名水府
  【今测水府一星黄经五宫二十八度三十四分纬南九度一十五分 二星黄经五宫二十七度二十八分纬南八度四十四分】
  【晋书天文志东井西南四星曰水府主水之官也宋史天文志主隄塘道路梁沟以设隄防之备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七十六度半入参宿七度半】

  水位东边四星序
  【今测水位三星黄经六宫二十六度一十分纬南七度零五分 四星黄经六宫二十六度五十三分纬南二度一十八分】
  【晋书天文志水位四星在积薪东主水衡 宋史天文志一曰在东井东北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七十三度半入井宿十八度】

  四渎横列南河里
  【晋书天文志东井南垣之东四星四渎江淮河济之精也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南星去极八十六度入井宿二度】

  南河下头是军市军市团圎十三星中有一个野鸡精【晋书天文志军市十三星在参东南天军贸易之市使有无通也 宋史天文志军市十三星状如天钱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北星去极一百七度半入井宿初度】
  【晋书天文志野鸡一星主变怪在军市中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一百九度半入井宿四度半】
  蕙田案军市十三星今圗止七星
  丈人二星
  子二星
  孙二星
  孙子丈人市下列各立两星从东説
  【晋书天文志军市西南二星曰丈人丈人东二星曰子子东二星曰孙 通志丈人主夀考之臣子与孙皆侍丈人之侧相扶而居 宋两朝天文志丈人距西星去极一百二十八度入参宿四度子距西星去极一百二十八度入参宿九度孙距西星去极一百二十五度入井宿六度】

  阙丘二星
  阙丘两星南河东
  【晋书天文志南河南二星曰阙丘主宫门外象魏也宋史天文志阙丘在南河南天子双阙诸侯两观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大星去极九十一度少入井宿十五度】
  天狼一星
  丘下一狼光蒙茸
  【今测黄经六宫九度四十六分纬南三十九度三十分赤经六宫七度五十分纬南一十六度一十六分史记天官书天旗东有大星曰狼 晋书天文志狼一星在东井东南狼为野将主侵掠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一百七度半入井宿十度】

  左畔九个弯弧弓一矢拟射顽狼胷
  【史记天官书狼下有四星曰弧直狼 晋书天文志弧九星在狼东南天弓也主备盗贼常向于狼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一百一十四度入井宿十五度】

  蕙田案天官书弧四星与诸家不同宋两朝志不载距星葢传写失之
  老人一星
  有个老人南极中春秋出入夀无穷
  【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 晋书天文志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常以秋分之旦见于丙春分之夕没于丁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一百四十三度入井宿三度】

  井宿之属合象

  【宋史天文志案武宻书以丈人二星子孙各一星属牛宿乾象新书以丈人与子属参孙属井又以水府西星亦属参武宻以水府属井余皆与步天歌合】
  蕙田案天官书以狼弧老人属西宫晋志以南北河阙丘五诸侯天樽积水积薪水位属中官其军市野鸡丈人子孙水府四渎狼弧老人在二十八舍之外

  鬼四星册方似木柜中央白者积尸气
  【今测鬼一星黄经七宫一度二十分纬南初度四十八分赤经七宫三度二十四分纬北一十九度零八分 二星黄经七宫初度五十九分纬北一度三十二分 三星黄经七宫三度零七分纬北三度零八分 四星黄经七宫四度一十八分纬南初度零四分】
  【积尸气黄经七宫二度五十七分纬北一度一十四分】
  【史记天官书舆鬼鬼祠事中白者为质 晋书天文志舆鬼五星天目也主视明察奸谋东北星主积马东南星主积兵西南星主积布帛西北星主积金玉中央星为积尸主死丧祠祀一曰鈇锧主诛斩 宋两朝天文志鬼四星距西南星去极六十九度半宋史天文志汉永元铜仪舆鬼四度旧去极六十八度景祐测騐舆鬼三度距西南星去极六十八度积尸气一星在鬼宿中孛孛然入鬼一度半去极六十九度在赤道内二十二度】

  鬼上四星是爟位
  【今测爟一星黄经六宫二十七度零九分纬北四度一十六分】
  【晋书天文志轩辕西四星曰爟爟者烽火之爟也边亭之警候 宋史天文志爟四星在鬼宿西北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北星去极六十度半入井宿二十九度】

  天狗七星
  天狗七星鬼下是
  【晋书天文志狼北七星曰天狗主守财 通志天狗七星在鬼西南狼之北横河中以守贼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一百二度入井宿二十二度】
  外厨六星
  外厨六间柳星次

  【今测外厨一星黄经七宫四度二十分纬南二十三度赤经七宫一度二十分纬南三度一十分晋书天文志柳南六星曰外厨 宋史天文志外厨六星为天子之外厨主烹宰以供宗庙宋两朝天文志距大星去极九十二度半入鬼宿二度】
  天社六星
  天社六星弧东倚
  【晋书天文志弧南六星为天社昔共工氏之子句龙能平水土故祀以配社其精为星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南星去极一百三十四度入井宿十二度】
  天纪一星
  社东一星名天纪
  【晋书天文志外厨南一星曰天纪主禽兽之齿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一百一度半入柳宿五度】鬼宿之属合象

  【宋史天文志案晋志爟四星属天市垣天狗七星在七星北武宻以天狗属井宿又属舆鬼乾象新书属】

  【井外厨六星晋志在栁宿南武宻书亦属柳乾象新书与步天歌皆属舆鬼天纪一星武宻书及乾象书皆属柳惟步天歌属鬼宿天社六星武宻书属井又属鬼乾象新书以西一星属井中一星属鬼末一星属柳今从步天歌以诸星俱属舆鬼而备存众説】
  蕙田案晋志以天狗在狼北宋史引作七星北误也又天狗外厨天社天纪晋志在二十八舍之外

  柳八星曲头垂似柳
  【今测柳一星黄经七宫五度五十六分纬南一十二度一十七分赤经七宫五度一十五分纬北六度四十五分】
  【史记天官书柳为鸟注主木草索隐曰汉书天文志注作喙 晋书天文志柳八星天之厨宰也主尚食和滋味又主雷雨 通志甘氏云主饮食仓库酒醋之位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第三星去极八十二度半 宋史天文志汉永元铜仪以柳为十四度唐开元游仪十五度旧去极七十七度景祐测騐柳八星一十三度距西头第三星去极八十三度】

  近上三星号为酒享宴大酺五星守
  【今测酒旗一星黄经七宫一十九度零五分纬北初度二十分 二星黄经七宫一十七度一十四分纬南三度一十分 三星黄经七宫一十七度零八分纬南五度四十分】
  【晋书天文志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饮食五星守酒旗天下大酺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北星去极七十七度入柳宿十四度】
  柳宿之属合

  【宋史天文志案晋志酒旗在天市垣步天歌以酒旗属柳宿以通占镜考之亦属柳又属七星乾象新书亦属柳星与步天歌不同】

  星七星如钩柳下生
  【今测星一星黄经七宫二十二度五十六分纬南二十二度二十四分赤经七宫一十八度零三分纬南七度一十九分】
  【史记天官书七星颈为员官主急事索隐曰案宋圴云颈朱鸟颈也员官咙喉也物在咙喉终不久留故为急事 晋书天文志七星七星一名天都主衣裳文绣又主急兵盗贼 通志甘氏云主后妃御女之位亦为贤士 宋史天文志景祐测騐七星七度距大星去极九十七度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九十六度】

  星上十七轩辕形
  【今测轩辕八星黄经七宫一十三度二十七分纬北七度五十二分 九星黄经七宫一十六度一十五分纬北九度四十分 十二星黄经七宫二十五度零九分纬北八度四十七分 十三星黄经七宫二十三度三十分纬北四度五十分 十四星黄经七宫二十五度二十五分纬北初度二十七分赤经七宫二十七度五十三分纬北一十三度二十九分十五星黄经七宫一十九度五十分纬南三度四十七分 十六星黄经八宫一度五十八分纬北初度零八分】
  【史记天官书权轩辕黄龙体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 晋书天文志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轩辕黄帝之神黄龙之体也后妃之主士职也一曰东陵一曰权星主雷雨之神南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屏也上将也次北一星妃也其余诸星皆次妃之属也女主南一星女御也左一星少民后宗也右一星大民太后宗也 宋两朝天文志轩辕十七星距大星去极七十五度入张宿二度】

  轩辕东头四内平
  【晋书天文志爟北四星曰内平平罪之官 宋史天文志在三台南一曰在中台南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五十二度入张宿六度】
  天相三星
  平下三个名天相
  【晋书天文志酒旗南三星曰天相丞相之象也 宋史天文志在七星北 宋两朝天文志距北星去极九十五度入星六度】
  天稷五星【今无】
  相下稷星横五灵
  【晋书天文志稷五星在七星南稷农正也取乎百谷之长以为号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大星去极一百三十七度入柳宿十三度】

  星宿之属合象

  【宋史天文志案轩辕十七星晋志在七星北而列于天市垣武宻以轩辕属七星又属柳乾象新书以西八星属柳中属七星末属张天稷五星晋志在七星南武宻亦以天稷属七星又属柳乾象新书以西二星属柳余属七星天相三星晋志在天市垣武宻书属七星乾象新书属轸宿内平四星晋志在天市垣】

  【武宻书属柳乾象新书属七星诸説皆不同】
  蕙田案宋中兴志据石氏星书以轩辕为中宫黄帝之精又据张衡灵宪云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圈脊于后黄龙轩辕于中因谓黄龙轩辕配苍龙朱鸟白虎武而五以爟积水积薪五诸侯天樽阙丘北河南河四渎水位诸星属焉説与诸家不同

  张宿六星

  张六星似轸在星旁
  【今测张一星黄经八宫一度一十九分纬南二十六度一十二分赤经七宫二十四度零三分纬南一十三度二十九分】
  【史记天官书张素为厨主觞客索隐曰素嗉也 晋书天文志张六星主珍宝宗庙所用及衣服又主天厨饮食赏赉之事 通志甘氏云主天庙明堂御史之位上为天之中道 宋史天文志汉永元铜仪张宿十七度唐开元游仪十八度旧去极九十七度景祐测騐张十八度距西第二星去极一百三度 宋两朝天文志去极一百二度半】
  天庙十四星【今无】
  张下只是有天庙十四之星册四方
  【晋书天文志张南十四星曰天庙天子之祖庙也宋两朝天文志天庙十四星距西北星去极一百十三度半入柳宿十三度】
  长垣少防虽向上星数欹在太防旁太尊一星直上黄蕙田案长垣少防各四星已见太防坦太尊一星已见紫防垣不重载

  翼二十二星大难识上五下五横着行中心六个恰似张更有六星在何许三三相连张畔附必若不能分处所更请向前看野取
  【今测翼一星黄经八宫一十九度二十三分纬南二十二度四十一分赤经八宫一十一度零九分纬南一十六度三十七分】
  【史记天官书翼为羽翮主逺客 晋书天文志翼二十二星天之乐府俳倡又主夷狄逺客负海之賔通志甘氏云主太防三公化道文籍 宋史天文志汉永元铜仪翼宿十九度唐开元游仪十八度旧去极九十七度景祐测騐翼宿十八度距中央西第二星去极百四度】
  东瓯五星【今无】
  五个黑星翼下头欲知名字是东瓯
  【晋书天文志翼南五星曰东区蛮夷星也 宋两朝天文志东瓯五星距西南星去极一百二十九度入张宿七度 宋史天文志东瓯五星晋志在二十八宿之外乾象新书属张宿武宻书属翼宿与步天歌合】

  轸四星似张翼相近
  【今测轸一星黄经九宫六度二十三分纬南一十四度二十五分赤经八宫二十九度五十八分纬南一十五度四十四分】
  【史记天官书轸为车主风 晋书天文志轸四星主冢宰辅臣也主车骑主载任又主风主死丧 通志甘氏云轸七星主将军乐府歌讙之事 宋史天文志汉永元铜仪以轸宿为十八度旧去极九十八度景祐测騐亦十八度去极一百度 宋两朝天文志轸四星距西北星去极一百三度半】
  蕙田案甘氏云轸七星葢兼左右辖及长沙言之
  长沙一星
  中央一个长沙子
  【史记天官书轸旁有一小星曰长沙 晋书天文志长沙一星在轸之中主夀命】
  右辖一星
  左辖一星
  左辖右辖附两星
  【晋书天文志辖星傅轸两傍主王侯左辖为王者同姓右辖为异姓 宋两朝天文志右辖星去极一百一十度半入翼宿十六度半左辖星去极一百一度半入轸宿五度】
  军门二星【今无】
  军门两黄近翼是
  【晋书天文志土司空北二星曰军门主营候彪尾威旗 宋史天文志军门二星在青邱西天子六军之门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南星去极一百一十二度半入翼宿十三度】
  土司空四星【今无】
  门下四个土司空
  【晋书天文志青邱西四星曰土司空主界域亦曰司徒 宋两朝天文志距南星去极一百二十度入翼宿十四度】

  门东七乌青丘子
  【晋书天文志青丘七星在轸东南蛮夷之国号也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北星去极一百二十四度半入轸宿五度】
  器府三十二星【今无】
  青丘之下名器府器府之星三十二已上便是太防宫黄道向上防取是
  【晋书天文志轸南三十二星曰器府乐器之府也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北星去极一百三十七度半入翼宿八度半】

  轸宿之属合象

  【宋史天文志案晋志惟辖星长沙附于轸余在二十八宿之外乾象新书以军门器府土司空属翼青丘属轸武宻书以军门属翼条皆属轸】
  蕙田案郑夹漈称丹子步天歌以为句中有图言下成象后代言天文者咸宗之今依通志文献通考之例以步天歌为纲而以康熙甲子测定黄赤经纬度附于下次以歴代史志之文择其简要者録之甘氏石氏星经今所传者出于后人伪托又非完本然相承已久故亦取之 恒星经纬惟黄道纬度终古不变其经度每年东移五十一秒即嵗差之根也黄经既移则赤道经纬嵗嵗不同法当以积年乘嵗差得数递加于黄道经度得逐年之黄道经度次用弧三角法有黄赤距纬有黄纬为两边有黄经为所夹之角可求逐年之赤道经纬矣
  观承案自史记述天官书后列代史家各有天文一志然多杂以吉凶害福之説反有支离附会之病惟丹元子步天歌以三垣列宿分部既如网之在纲又但标星象名数而不混以占騐之文尤为洁净可喜郑氏谓句中有图言下成象其言可韪也然通志通考中又复加以占騐不免凌杂米盐失其作歌之本意矣是编悉刋去之而但附以星圗首以今测可以一目了然洵为博而有要约而不遗者矣欲识天官者先奉此为指南可也
  右南方朱鸟七宿
  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四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五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六十八
  观象授时
  大清会典推步法
  推日躔法
  用数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天正冬至为律元
  【江氏永曰律必有元所以为步算之端古术先为日法以今日月五星之行推而上之必得甲子嵗前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七曜齐动之年以为元荒逺无徴自汉太初三统而后一术辄更一元元授时术始革其失测定气应闰应转应交应五星合应律应即以至元辛巳为元不用积年日法明大统法因之季年用西法拟改宪以崇祯戊辰为元我 朝因其新法诸平行嵗嵗有根数随年皆可为元此定康熙甲子纪首之年为元用授时立应之法上考下求皆以是年诸应为根天正冬至者甲子年前之平冬至实癸亥年十一月推步必以年前冬至为首履端于始之义也】
  周天度三百六十【入算化作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平分之为半周四分之为象限十二分之为宫江氏永曰此周天整度也古法用日度三百六十五度有竒竒零之数不便分析故以三百六十整齐之或曰天本无度因日之行而生度可以臆缩之乎曰天道恒以整齐者为体以竒零不齐者为用如十干十二支相配而为六十此整齐者也六其六十则为三百六十矣一嵗必多五日有竒天之用数也要其体数则恒为三百六十故易曰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亦以其体数言之实则当期之度也自太阳一日右旋之轨迹而观之似一日平行一度而无余自体数三百六十度而观乃是一日平行一度而不足即谓周天实止三百六十度因日行有不足之数而生五日有竒之羸数亦无不可也天者统而言之七政恒星各居一重天皆以三百六十度为周天经度如斯纬度亦然即地之经纬度亦然凡诸天之小轮皆可析为十二宫剖为三百六十度又若三角八线万有不齐之数皆可以整齐者御之】
  度法六十【分秒微以下皆以六十迭析】
  【江氏永曰三百六十度者六其六十度分以下亦皆以六十为法其不用百分何也八线表及浑仪以六十析度为得踈宻之中又一小时六十分与度法相当亦取便于变时也】
  嵗周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一八七五【嵗周小余系五时三刻三分四十五秒将时刻分化秒用万分通之得二千四百二十一分小余八七五凡此者所以便布算也后平行诸应通法皆仿此】
  【江氏永曰嵗周即嵗实此太阳平行之平嵗实也今时太阳最卑近冬至平行处近春分测累年春分前后相距则得平嵗实如是若以定冬至相距其小余必稍羸犹之月朔当转终则时刻必多于朔防且太阳小轮古更大于今其羸数愈多回回之法三百六十五日为平年多一日为闰年一百二十八年闰三十一日此小余万分日之二四二一八七五正合一百二十八分之三十一又考崇祯新书日躔表说云新法依百分算定用平行嵗实为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一分八十八秒六十四微尾数多一秒一十四微截去不用岂欲取五时三刻三分四十五秒之整数秒下之微其数可省与一秒一十四微仅当六微弱耳虽积之久其数不多也 通分之法以五时三刻三分四十五秒化作二万零九百二十五秒与万相乘为实以一日八万六千四百秒为法除之得二四二一八七五】
  嵗差五十一秒
  【江氏永曰太阳行黄道已周尚有不及列宿天之数谓之嵗差实由恒星天日日有东行之细数积之一嵗行五十一秒也七十年行五十九分三十秒几及一度】
  日法一千四百四十
  【江氏永曰古法一日百刻不便于均泒十二时今法定为九十六刻刻十五分合之一千四百四十分一刻用十五分者合四刻为一小时六十分与度法相当也分下秒微亦以六十迭析一日化秒八万六千四百秒】
  日周通法一万
  【江氏永曰万分者授时之法今仍用为通法】
  纪法六十
  【江氏永曰甲子六十日也】
  宿法二十八
  【江氏永曰日有值日之宿犹之六甲值日古法无之】
  大阳每日平行三千五百四十八秒三三○五一六九【江氏永曰以周天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乘日周通法以嵗周除之得毎日平行秒数及小余以六十分法约之五十九分八秒一十九微竒也】
  最卑嵗行六十一秒一六六六六
  【江氏永曰最卑者太阳本轮底之一防旧曰最髙冲或曰髙冲今定名最卑此防亦有行度与月孛五星最髙同理不用最髙而用最卑者近冬至故也嵗行一分一秒一十微五十九年弱行一度】
  最卑日行十分秒之一又六七四六九
  【江氏永曰太阳距最卑为自行引数毎日之行虽甚微亦当加之】
  本天半径一千万
  【江氏永曰日月五星各丽一重天则各有其本天自下而上一太隂二水星三金星四太阳五火星六木星七土星本天皆以地心为心其半径大小甚相悬常设一千万者整数便于算也太阳本天距地比例数见推月食法】
  本轮半径二十六万八千八百一十二
  均轮半径八万九千六百○四
  【江氏永曰本轮均轮太阳盈缩之所由生也本轮之心在本天均轮之心在本轮太阳实体在均轮遇最卑在均轮之顶遇最髙在均轮之底其行也本天随动天左旋不及动天之速因有右旋之度本天右旋则本轮之心亦随之右旋太阳每日平行之数即本轮心行于本天之数其嵗周即本轮心随本天一周之数也然本轮心又有逐日离最卑之度则本轮又自左旋本轮左旋而均轮心亦随之左旋嵗周之外有余分逐及最卑则本轮带均轮一周矣然均轮心虽随本轮左旋而均轮又自右旋太阳在均轮上亦随之右旋其度恒以倍本轮左旋一度均轮右旋两度本轮一周均轮则两周也太阳随均轮在本轮心之左则加于平行在本轮心之右则减于平行其加减之度分秒必均故谓之均轮月五星之本轮均轮半径有定太阳则不然古大而今渐小此本轮均轮半径之数盖崇祯戊辰所测其加减最大之均数二度三分有竒今时似不及此数本轮半径约二十五万一千五百九十六均轮半径约八万三千八百六十五最大之均一度五十五分而已顾其大不知何时始其小不知何时复此则非今日所能知惟随时测騐修改耳 均轮常居本轮三之一】
  气应七日六五六三七四九二六
  【江氏永曰律元天正冬至辛未日也初日起甲子七日为辛未其小余剰八万六千六百秒以万分法除之五万六千七百一十秒七九三六零六四以时分秒收之十五小时四十五分一十秒四十七防三十六纎竒平冬至辛未日申初三刻零一十一秒】
  宿应五日六五六三七四九二六
  【江氏永曰辛未日尾值宿也初日起角宿五日为尾】
  最卑应七度一十分一十一秒一十微
  【江氏永曰辛未次日子正时最卑行也以减太阳平行为太阳自行自元至元以前最卑在冬至前至元以后最卑在冬至后惟至元间与冬至同度至是年行七度有竒冬至后八日乃当最卑夏至后亦八日当最髙是为盈缩之初恒以冬至为盈初夏至为盈初者非也】
  求天正冬至【江氏永曰求平冬至也若求定冬至须实算日躔初宫初度见后求节气时刻条】置嵗周以距律元之积年【下求将来则从律元顺推上考徃古则从律元逆溯】
  减一乗之【江氏永曰距年恒数算外须减一乃是实距如甲戌距甲子十一年实距十年】得中积分【江氏永曰积日并小余】加气应【上考徃古减气应 江氏永曰加减七日有竒之气应乃得甲子后几日】满纪法去之【江氏永曰六旬周故也】余为天正冬至日分【上考徃古则以所余转与纪法相减余为天正冬至日分】自初日起甲子其小余以日法通之如法收为时刻【日周通法为一率小余为二率日法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时分满六十分收为一小时十五分收为一刻 江氏永曰三率法见后条注分下有秒其数小可略小数过半收为分未过半弃之后凡求时刻相同】初时起子正一时为丑初以至二十三时为夜子初【江氏永曰求天正冬至小余为后条求年根秒数张本若小余当某时某刻某分此为平冬至不以注书亦求之者重嵗始且与定冬至时刻相较先后也小寒后二十三平气则可略之矣凡最卑在冬至前者平冬至在定冬至后最卑在冬至后者反之】
  求平行 以日周通法为一率太阳每日平行为二率天正冬至小余与日周通法相减余为三率【江氏永曰如气应小余六五六三七四九二六与日周通法相减余为三四三六二五零七四】求得四率【二率与三率相乗一率除之即得四率后仿此 江氏永曰此三率法即异乗同除之法相乗者实数除之者法数也二率三率可互易凡三率中有百千万之整数为二三率者进位即可省乗为一率者退位即可省除】为年根秒数【江氏永曰平冬至次日子正时太阳平行若干秒也以平冬至小余与日周通法相减之余为三率其余数之特刻太阳平行得若干秒是为次日子正时之秒亦即为一年之根年根必次日子正时者便于相加得整日所求皆得子正时之度秒也】又置太阳每日平行以本日距天正冬至之日数乗之得数为秒与年根相并以宫度分收之为平行【江氏永曰一十万八千秒为宫三千六百秒为度六千秒为分】
  求实行 置最卑嵗行以积年乗之又置最卑日行以距天正冬至之日数乗之两数相并内加最卑应【上考则减最卑应】以减平行得引数【江氏永曰太阳平行距最卑之数亦即均轮心行本轮周之数】用直角三角形【江氏永曰小句股形也】以本轮半径三分之二为对直角之边【江氏永曰本轮半径减去均轮半径其余三分之二如以八九六零四减二六八八一二其余一七九二零八也此边为小从本轮心抵均轮底与正方角相对】以引数为一角【江氏永曰此角辏本轮心引数度在本轮周即其角之度】求得对角之边【江氏永曰此边为小句用正比例检八线表半径千万为一率引数度正为二率对直角之边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对角之边从直角抵均轮底与小相交 引数过一象限者与半周相减过二象限者减去半周过三象限者与全周相减皆用其余为二率】倍之【江氏永曰凡引数左旋一度则均轮右旋两度太阳实体在其上前求对角之边虽抵均轮之底尚未抵太阳故更引长而倍之所以用倍数何也合本轮均轮半径三五八四一六与本轮半径三分之二加一倍故此边恒用倍其所加之一倍即均轮上倍引数度之通为太阳实体所在】又求得对余角之边【江氏永曰此边为小股用余比例半径千万为一率引数度余为二率对直角之边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对余角之边从直角抵本轮心 用第二率之法同上】与半径相加减【引数三宫至八宫则相加九宫至二宫则相减 江氏永曰本天之半径也本轮上六宫相加下六宫相减】复用直角三角形【江氏永曰大句股形也】以加倍之数为小边加减半径之数为大边【直角在两边之中 江氏永曰小边为大句大边为大股】求得对小边之角为均数【江氏永曰用切线比例大边为一率小边为二率半径十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以正切捡表得角度此角辏地心】置平行以均数加减之【引数初宫至五宫为加六宫至十一宫为减 江氏永曰初宫起最卑故与月五星之加减相反】得实行【江氏永曰平行者本轮心当黄道之度实行者太阳实体当黄道之度】
  求宿度 以积年乗嵗差得数加黄道宿钤【钤见卷后】以减实行余为日躔宿度若实行不及减宿钤退一宿减之【江氏永曰积年乗嵗差加黄道宿钤者加入相近之经度宿也以减太阳实行则得日躔宿度矣然所得皆本日子正时宿度若当两宿交界之际欲求易宿时刻当仿后求节气时刻之法于易宿之日以本口太阳实行与次日实行相减余为一率日法为二率本日子正实行与本宿相减余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子正后分数乃以时刻收之即得次宿时刻】
  求值宿 置中积分加宿应满宿法去之余数加一日为值宿初日起角宿【江氏永曰如三百六十有竒满宿法去三百六十四日余一日有竒加一日是亢宿】
  求节气时刻 日躔初宫【丑】初度为冬至十五度为小寒一宫【子】初度为大寒十五度为立春二宫【亥】初度为雨水十五度为惊蛰三宫【戌】初度为春分十五度为清明四宫【酉】初度为谷雨十五度为立夏五宫【申】初度为小满十五度为芒种六宫【未】初度为夏至十五度为小暑七宫【午】初度为大暑十五度为立秋八宫【巳】初度为处暑十五度为白露九宫【辰】初度为秋分十五度为寒露十宫【卯】初度为霜降十五度为立冬十一宫【寅】初度为小雪十五度为大雪【江氏永曰此黄道上分界定度太阳实行到此为真节气因太阳有加减之度故黄道上度均而时日不均古法不知太阳盈缩者固非知盈缩有定气而仍以恒气注律者亦非况其所为恒气者又不以平冬至为根而以定冬至起算其所为盈缩者又不知有推移而常定于二至则恒气固谬而定气亦非真】皆以子正日躔未交节气宫度为本日已过节气宫度为次日推时刻之法以本日实行与次日实行相减为一率日法为二率本日子正实行与节气相减为三率【如推立春则以本日实行与一宫十五度相减余仿此】求得四率为距子正后之分数乃以时刻收之即得节气初正时刻如实行适与节气宫度相符而无余分即为子正初刻【江氏永曰后惟月离交食皆有求用时之法此求节气即以平时为真时矣若宻测太阳时刻方位仍当用求时差之法】至于各省节气时刻皆以京师为主视偏度加减之【偏东一度加时之四分偏西一度减时之四分江氏永曰地是圆形人所居东西不同经则时刻异如此方视太阳正中为午正东方视之已过中西方视之未至中故节气时刻西早而东晚地经差十五度者时差四刻故一度加减四分】
  求日出昼夜时刻 以本天半径为一率北极髙度之正切【以髙度查八线表得之表详数理精蕴后仿此】为二率本日距纬度【以实行查黄赤距纬表得之表详后】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赤道之正【江氏永曰从圆心出线至北极为半径则极髙切线与赤道平行而距纬切线与半径线平行其势同故能为句股比例距纬切线最大者四三四六四也必求赤道者时以赤道为宗也】检八线表得日出入在卯酉前后赤道度变为时分【一度变时之四分十五分变时之一分凡言变时者仿此 江氏永曰太阳与赤道平行左旋绕地一周三百六十度分十二时故一宫当一大时十五度当一小时一度当时四分此赤道度变时之理也】以加减卯酉时即得日出入时刻【春分前秋分后以加卯正为日出时刻以减酉正为日入时刻春分后秋分前以减卯正为日出时刻以加酉正为日入时刻】自日出至日入为昼刻与九十六刻相减余为夜刻【江氏永曰南方极出地度少昼夜之差渐平北方极出地度多昼夜之差渐増地圎之故也 如求出入地平方位则以本天半径为一率北极髙度之正割为二率本日距纬度之正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检八线表得出入卯酉地平经度春分后在卯酉北秋分后在南】
  二十八宿黄道经纬度钤
  黄道经度       黄道纬度
  斗初宫五度五十分  南三度五十分
  牛初宫二十九度二十七分 北四度四十一分女一宫七度二十三分  北八度一十分
  虚一宫十九度○一分  北八度四十二分
  危一宫二十九度    北十度四十二分
  室二宫十九度○七分  北十九度二十六分壁三宫四度四十八分  北十二度三十五分奎三宫十七度五十四分 北十五度五十八分娄三宫二十九度三十三分 北八度二十九分胃四宫十二度三十三分 北十一度十六分
  昴四宫二十四度四十八分 北四度一十分
  毕五宫四度○三分  南二度三十七分
  参五宫十八度○一分  南二十三度三十八分觜五宫十九度二十二分 南十三度二十六分井六宫初度五十五分 南初度五十三分
  鬼七宫一度二十分  南初度四十八分
  柳七宫五度五十二分  南十二度二十七分星七宫二十二度五十六分 南二十二度二十四分张八宫一度十九分   南二十六度十二分翼八宫十九度二十三分 南二十二度四十一分轸九宫六度二十三分  南十四度二十五分角九宫十九度二十六分 南一度五十九分
  亢十宫初度○三分   北二度五十八分
  氐十宫十度四十一分  北初度二十六分
  房十宫二十八度三十一分 南五度二十三分心十一宫三度二十一分 南三度五十五分
  尾十一宫十度五十四分 南十五度
  箕十一宫二十六度五十分 南六度五十六分右二十八宿钤乃律元甲子年之黄道经纬度分其纬度距黄道之南北千古不移而经度则每嵗东行五十一秒所谓嵗差也故求宿度必须以距律元积年与嵗差五十一秒相乗得数加入宿钤方得所求年各宿实在之度分【江氏永曰赤道宗北极黄道宗黄极而恒星天亦以黄极为宗星距黄极有定度其经度之东移者恒与黄道平行故距黄道之南北千古不移而距赤道时时不同古在赤道南者今或在北古在北者今或在南术家但知天枢一星去极逺近不同不知普天星宿皆有移动也每嵗东行五十一秒由积候而得虽或稍有赢胸亦必遅之又久而后可见 此二十八宿度数与崇祯戊辰所测者间有损益】黄赤距度表

  距度表按二分二至分顺逆列之二分后各宫列于上三宫至五宫为春分后系北纬九宫至十一宫为秋分后系南纬二至后各宫列于下六宫至八宫为夏至后系北纬初宫至二宫为冬至后系南纬太阳实行在上六宫则用右行顺度在下六宫则用左行逆度用表之法以实行之宫对实行之度其纵横相遇之数即为所求之距度也【江氏永曰假如太阳实行七宫一十一度于下列七宫对左行一十一度横查之一十七度三十分二十九秒系北纬又如实行十一宫八度于上列十一宫对右行八度横查之二十一度四十一分二十五秒系南纬】表只列整度其分数用中比例法求之【江氏永曰六十分化三千六百秒为一率实行零分化秒为二率本度距纬与次度距纬相减余分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视次度多于本度者加之少于本度者减之 算表之法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赤大距之正三九八六二为二率距春秋分黄道度之正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以正减八线表得黄赤距度分分下之秒视表内次一分之数用中比例法求之 黄赤大距古多今少古测日度二十四度当今整度二十三度三十九分元至元时日度二十三度九十分当今整度二十三度三十三分明季测整度二十三度三十一分半此表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半个时所测向后又当渐减此一事亦不知何时而起何时而止者也】
  蕙田案以上推日躔法
  推月离法
  用数
  太隂每日平行四万七千四百三十五秒○二一一七七
  【江氏永曰用前后两月食诸行相近者计其积日得日平行十三度一十分三十五秒竒】
  太隂小时【四刻】平行一千九百七十六秒四五九二一五七
  【江氏永曰日平行二十四分之三十二分五十六秒二十七微竒】
  月孛毎日平行四百○一秒○七七四七七
  【江氏永曰月本轮最髙防也其对冲即古法入转日平行六分四十一秒五微竒以减太隂日平行为月自行】
  正交毎日平行一百九十○秒六四
  【江氏永曰月道交黄道自南而交入于北之一防也其对冲为中交日平行三分一十秒三十六微竒其行左旋正交谓之罗防中交谓之计都古法以正交为中中交为正】
  本天半径一千万
  【江氏永曰本天距地比例数见推月食法】
  本轮半径五十八万
  均轮半径二十九万
  【江氏永曰本轮之心在本天均轮之心在本轮均轮半径得本轮半径之半本轮左旋均轮右旋】
  负圈半径七十九万七千
  【江氏永曰负圈者所以负均轮而转次轮者也其半径合均轮全径及次轮半径其心在均轮上当次轮最近防对冲之处负圈随均轮右旋则次轮亦随之后虽不用负圈而负圈在其中无负圈则次轮无为带动者矣】
  次轮半径二十一万七千
  【江氏永曰次轮者月离日之轮也五星次轮心在均轮上独月次轮心在负圈上其周恒与均轮相切负圈带之右旋而次轮之度自左旋月离日一度次轮上两度谓之倍离朔至望望至朔而两周】
  次均轮半径一十一万七千五百
  【江氏永曰次均轮者月实体所在也五星实体在次轮上月独有次均轮其心在次轮上一月两周朔望时最近于均轮心两时最逺于均轮心月在次均轮上左旋从轮心出线距地心作十字线于轮面朔望时恒当直线之下两时恒当直线之上朔与望间恒在横线之左望与朔间恒在横线之右亦一月而两周】
  黄赤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三十秒
  【江氏永曰康熙甲午年所测也】
  朔望黄白大距四度五十八分三十秒
  两黄白大距五度一十七分三十秒
  【江氏永曰白道者月道也朔望月在次均轮之底故两道稍敛而狭两月在次均轮之顶故两道稍张而濶其中数五度八分】
  太隂平行应一宫○八度四十分五十七秒一十六微【江氏永曰律元天正冬至次日壬申子正时太隂平行宫度也授时律诸应皆起冬至日时刻此诸应起冬至次日子正使于积算整日也后月孛正交及五星诸应仿此】
  月孛应三宫○四度四十九分五十四秒○九微正交应六宫二十七度一十三分三十七秒四十八微求天正冬至【详日躔】
  求太隂平行 置中积分【详日躔】加气应小余【江氏永曰六五六三七四九二六也】减天正冬至小余【江氏永曰所求天正冬至日之余数也】得积日【上考徃古则减气应小余加天正冬至小余】与太隂毎日平行相乗满周天秒数去之余数收为宫度分以加太隂平行应得太隂年根【上考徃古则减 江氏永曰加气应小余者从律元辛未日子正时起也减天正冬至小余者欲得整日也律元冬至日子正至今年冬至日子正得积日若干犹之律元冬至次日子正至今年冬至次日子正也太隂平行应实律元冬至次日子正之宫度分以加积日之平行即是今年冬至次日之平行矣故为太隂年根】又置太隂每日平行以距天正冬至之日数乗之得数为秒以宫度分收之与年根相并【满十二宫去之】为太隂平行
  求月孛平行 以积日与月孛每日平行相乗满周天秒数除之余数收为宫度分以加月孛应得月孛年根【上考徃古则减】又置月孛每日平行以距天正冬至之日数乗之得数为秒以宫度分收之与年根相并【满十二宫收之】为月孛平行
  求正交平行 以积日与正交每日平行相乗满周天秒数去之余数收为宫度分以减正交应【正交应不足减者加十二宫减之】得正交年根【上考徃古则加 江氏永曰交行左旋故顺减逆加】又置正交每日平行以距天正冬至之日数乘之得数为秒以宫度分收之以减年根【年根不足减者加十二宫减之】为正交平行求用时太隂平行 以本日太阳均数变时得均数时差【均数为加者时差为减均数减者时差为加 江氏永曰假如均数一度四十五分三十秒一度变四分四十五分变三分三十秒变二秒并之得七分零二秒】又以本日太阳黄赤经度【黄经即实行详日躔求赤经法见后求月出入时刻条】相减余数变时得升度时差【二分后为加二至后为减】乃以两时差相加减为时差总【两时差同为加者则相并为总其号仍为加同为减者亦相并为总其号为减两时差一加一减者则相减为总加数大为加号减数大为减号】化秒与一小时太隂平行相乗为实以一度化秒为法除之【江氏永曰一度当作一小时一小时平行若干秒则今有之时差当得若干秒也】得数为秒以分收之得时差行以加减太隂平行【时差总为加者则减为减者则加 江氏永曰时分与度分加减每相反】为用时太隂平行【江氏永曰用时何也凡时刻有二一为时刻之数一为时刻之位太阳左旋依赤道平转阅太虚天三百六十度其数有常因其一周之运而截之为时刻此时刻之数也随人所居之地必有正子午圈太阳一日之轨迹必过此圈加临于正子正午乃为子午则亦依赤道均分之为时刻此时刻之位也二者同宗赤道而常有差其差之根有二一由太阳有平行实行平行者轮心实行者日体其与时刻之数相符者乃本轮心所到而日体或在其左右均数减则方位已过而时有加分均数加则方位未及而时有减分矣一由黄赤道有升度差二分后黄道斜而赤道直赤道之升度少则太阳所到之位已过而时有加分二至后黄道度大赤道度狭赤道之升度多则太阳所到之位未及而时有减分矣前所算毎日子正时者乃时刻之数而日体未必正加于子之位故合两种时差定其加减之分乃为用时从用时至平时其间太隂必有行分故以加减子正之平行为用时太隂平行 太阳实行惟最卑最髙无时差而时差最大者今时在二分后八日黄赤升度惟二至二分无时差而时差最大者恒在四立节故二差参差不齐必合而求其总乃为真时差崇祯新书日差表既舛误月离交食皆有加减时表又止算升度之时差不以均数时差相较皆未为精宻也】
  求初实行 置用时太隂平行减月孛平行【江氏永曰太隂平行不及减者加十二宫减之后仿此】得引数【江氏永曰太隂距月孛度】用直角三角形以本轮半径之半为对直角之边【江氏永曰均轮半径二十九万居本轮半径之半故本轮内减去均轮半径其余为本轮半径之半】以引数为一角求得对角之边【江氏永曰半径千万为一率引数正为二率对直角之边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对角之边 引数过象限以后用二率之法详日躔求实行条】三因之【江氏永曰本轮半径之半二十九万合本轮均轮半径八十七万是三其二十九万也故小边无论大小皆三因之三之一为对角之边三之二即均轮上倍引数度之通均轮右旋必倍引数其理与太阳同此边所抵即次轮最近防所在】又求得对余角之边【江氏永曰半径千万为一率引数余为二率对直角之边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对余角之边用二率之法同上】与半径相加减【引数九宫至二宫相加三宫至八宫相减 江氏永曰初】
  【宫起最髙故与太阳加减异】复用直角三角形以三因数为小边加减半径数为大边【直角在两边之中】求得对小边之角为初均数【江氏永曰大边为一率小边为二率本天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以正切线检表得均角度言初均者对后二三均也】并求得对直角之边为次轮最近防距地心线【为求次均数之用 江氏永曰本天半径为一率初均数度之正割线为二率大边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次轮最近防距地心线次轮与均轮相切最近防谓最近于均轮心】置用时太隂平行以初均数加减之【引数初宫至五宫为减六宫后为加】为初实行【江氏永曰初实行者次轮最近防所到之度惟定朔定望此防即为次均轮之心月在次均轮之底与距地心线正相值即以初实行为月实行非定朔定望更有二三均加减】
  求白道实行 置初实行减本日太阳实行得次引【即月距日度 江氏永曰太阳实行求日躔时所得必用实行乃得实距后五星同】用三角形【江氏永曰斜三角也】以次轮最近防距地心线为一边【江氏永曰此线为初实行之界线】倍次引之通【千万为一率次引之正为二率次轮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倍之即通 江氏永曰月距日一度次轮上左旋二度故用倍次引之通通者正之倍也】为一边【江氏永曰此边所指即次均轮心所到】以初均数与引数减半周之度【引数不及半周则与半周相减如过半周则减去半周 江氏永曰引数减半周之度即均轮心距最卑之度】相加【江氏永曰初均数有加有减此与引数减半周之度恒相加何也凡次轮最近防距地心线惟初宫六宫之初度无初均数者其线正有初均数则线必斜其斜线之数即初均之数试置最近防于次均轮心借次均轮上作度初均为加者度在轮之左半斜线穿心至近顶分轮为两其左半必一百八十度也而讣度必从轮之正顶始正顶在斜线之右则当加此数矣初均为减者度在轮之右半斜线穿心至近顶亦分轮之右半为一百八十度而正顶在斜线之左则亦当加此数矣故无论初均为加为减恒用加】又以次引距象限度【次引不及象限则与象限相减如过象限及过三象限则减去象限及三象限用其余如过二象限则减去二象限余数仍与象限相减 江氏永曰次轮上为倍离度次引一象限倍之则半周次引距象限度犹之倍次引距半周度也次引二象限则次轮一周矣故过二象限与不过象限同过三象限与过一象限同】加减之【初均数减者次引过象限或过三象限则相加不过象限或过二象限则相减初均加者反是江氏永曰初均数与引数减半周之度相加即次引倍度之角故次引适足一象限者无加减其有距象限】
  【度如初均减者次引未及象限则相减已过象限则相加初均加者次引未及象限则相加已过象限则相减所作角左右低昻之势异也假如初均数与引数减半周之度相加为一百五十度是初均数减则与象限相减为六十度自六十度顺数至一百五十度皆相减过此则相加又如初均数加引数减半周之度为三十度亦是初均数减则与象限相减为六十度次引六十度距象限三十度相减无余过此仍与三十度相减满象限而后相加又如初均数加引数减半周之度为二百一十度减去半周余三十度是初均数加则与象限相加为一百二十度自一百二十度逆数至三十度皆相加过此则相减又如初均数加引数减半周之度为三百三十度减去半周余一百五十度亦是初均数加加一象限为二百四十度自二百四十度逆数至一百五十度皆相加其间次引六十度距象限三十度相加适足半周过此仍相加加一象限而后相减】为所夹之角【若相加过半周则与全周相减其余则为所夹之角若相加适足半周或相减无余则无二均数若次引为初度或一百八十度亦无二均数 江氏永曰所夹之角外角也相加过半周与全周相减减其余为所夹之角亦外角也以外角减半周即本角将用半外角切线求二均故即以外角为所夹之角次轮之角在轮周借次均轮可显角度 相加适足半周或相减无余者与次轮最近防距地心线正相值故无二均次引为初度与一百八十度者定朔定望也与距线合为一故亦无二均朔望距线穿月体无二均则无三均非朔望而线相值者不穿月体虽无二均仍有三均】求得对通之角为二均数【如无初均数者以次轮心距地心线为一边次轮半径为一边次行倍度为所夹之角 江氏永曰二均数者次均轮心所到也当用切线分外角法求之距地心线与倍次引之通相并为一率相减之余为二率半外角切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半较角切线以半较角减半外角其余为对通之角 无初均者初宫与六宫之初度也次轮心距地心线以相减得之本轮半径内减去均轮次轮两半径五十万七千余七万三千初宫初度与半径相减为九百九十二万七千次引倍度为所夹之角亦外角也求二均亦仿前法边总与边较若半外角切线与半较角切线以半较角减半外角得对次轮半径之角】随定其加减号【以初均数与均轮心距最卑之度相加为加减泛限适足九十度则二均加减与初均同如泛限不及九十度则与九十度相减余数倍之为加减限初均减者以次引倍度初均加者以次引倍度减全周之余数皆与限相较并以大于限度则二均之加减与初均同小于限度者反是 江氏永曰泛限适足九十度者本轮三宫九宫之初也此际次轮皆出距地心线之外三宫初均减而次轮又在其右则同为减九宫初均加而次轮又在其左则同为加其他上下诸宫距地心线皆有割入次轮之度至初宫六宫之初度割次轮各半而止皆以此线所割之度为限其度皆与九十度减余之倍数也二均与限相较而大者在距线之外故与初均之加减同相较而小者入距线之内故减变为加加变为减】并求得对角之边为次均轮心距地心线【江氏永曰二均角之正为一率次引倍度之通为二率夹角之正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次均轮心距地心线】又以此线及次引用三角法求得三均数【次均轮心距地心线为一边次均轮半径为一边次引倍度倍为所夹之角求得对次均轮半径之角为三均数 江氏永曰三均数月体所值也次均轮度亦左旋与次引倍度相应其度从轮下起所夹之角为本角过半周者与全周相减用其余为所夹之角亦本角也本角减半周为外角亦用切线分外角法求之边总与边较若半外角切线与半较角切线以半较角减半外角其余为所求之三均角】随定其加减号【次引倍度不及半周为加过半周为减 江氏永曰不及半周者月在轮左故加过半周者月在轮右故减】乃以二均数与三均数相加减为二三均数【两均数同号则相加异号则相减 江氏永曰月离二三均加减表即此数】以加减初实行【二均三均同为加号者仍为加同为减号者仍为减如一为加号一为减号者加数大则加减数大则减】为白道实行
  求黄道实行 用弧三角法【江氏永曰斜弧三角也】求得黄白大距及交均【以黄白大距中数为一边黄白大距半较为一边次引倍度为所夹之角求得对边为黄白大距并求得对半较之角为交均 江氏永曰朔望黄白大距小两黄白大距大其较一十九分折其中数五度八分半较则九分半也欲求毎度之黄白大距有两边夹一角求对角之边正法须用两次乗除防法以加减代一次乗除其法两边相加为总弧相减为较弧以两弧余相减折半为初数视所夹角不过象限者用正矢过一象限者用大矢过二象限与过一象限同过三象限与不过象限同以其矢与初数相乗半径为法除之得对弧较弧两矢之较以矢较加入较弧矢得对弧矢以矢减半径为余以余减八线表得所求黄白大距前有两边又求得一边因以求对半较之角是三边求角也亦仿前法而倒用四率以黄白大距中数为一边求得黄白大距为一边两边相较为总弧相减为较弧各以余相减折半为初数以半较对弧与较弧两矢之较与半径相乘初数为法除之得所求角之矢得矢即得余因以得对半较之角其谓之交均何也两交亦有加减均度也黄白大距中数一边为纬半交一边为经两交防皆在经圈惟朔望两二边相合无交均角则两交防如其平行之度过此即有次引倍度角亦必有交均角而交防渐离其平行之处矣次引倍度满象限即半较亦成正线与白道经圈平行而均度最大得一度四十六分此一度四十六分即半较九分半所成盖半较在五度有竒之处则小在九十度处则大故也】以交均加减正交平行【次引倍度不及半周为减过半周为加 江氏永曰交行左旋减者更进而前加者则却而后也】得正交实行【江氏永曰交行常为前却之行惟朔望两平行即实行】又加减六宫为中交实行【江氏永曰正交移则对宫者亦移】置白道实行减正交实行得距交实行【江氏永曰白道实行不及减者加十一宫减之距交只论正交后以距交查切线或距正交或距中交】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白大距之余为二率距交实行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黄道之正切【江氏永曰此正弧三角两角与一边求对余角之边也黄白大距为黄白交角距交实行为白道一边又黄白距纬从黄极出线截白道交黄道其交必成正角又为一角今求对余角之黄道同升度法以两角之正余比两边之正切亦即句股形大与大句若小与小句也后凡求黄赤五星本道求黄皆仿此 本天半径为一率即正角之正也后凡正弧三角用半径者仿此】检八线表得度分与距交实行相减余为升度差以加减白道实行【距交实行不过象限或过二象限为减过象限或过三象限为加 江氏永曰此与前求用时条黄赤升度时差二分后加二至后减同理距交不过象限或过二象限犹之二分后也过象限或过三象限犹之二至后也时与度相反故彼为加者此为减彼为减者此为加】为黄道实行【江氏永曰月不行黄道然求宿度求合朔望求交宫皆论黄道度故必先求黄道实行】
  求黄道纬度 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白大距之正为二率距交实行之正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纬之正检八线表得黄道纬度【距交实行初宫至五宫为黄道北六宫至十一宫为黄道南 江氏永曰距交实行之正谓黄道距交度凡正弧三角四率俱用正者正角有所对之角而所求之边又有所对之角也】
  求宿度 依日躔求宿度法【江氏永曰各宿毎年加五十一秒】求得本年黄道宿钤以黄道实行月孛正行及正交中交实行各度分视其足减宿钤内某宿则减之余为各种宿度求合朔望 太隂实行【江氏永曰谓黄道实行】与太阳实行同宫同度为合朔限距三宫为上限距六宫为望限距九宫为下限皆以太隂未及限度为本日已过限度为次日求时之法以太阳本日实行与次日实行相减又以太隂本日实行与次日实行相减两减余数相较为一率【江氏永曰两减余数相较是交限日太隂距太阳之实行也以一日实行为法比出距限余分应得若干时刻】日法为二率本日太阳实行加限度【上加三宫望加六宫下加九宫】减本日太隂实行余为三率【江氏永曰求合朔即于本日太阳实行内减太隂实行余为三率 一率三率皆以度化分分下有秒约三为五六为十后求交宫时刻仿此】求得四率为距子正之分数如法收之得合朔望时刻求交宫时刻 以太隂本日实行与次日实行相减【未过宫为本日已过宫为次日】余为一率日法为二率太隂本日实行【不用宫】与三十度相减余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子正之分数如法收之得交宫时刻
  求正升斜升横升 合朔日太隂实行自子宫十五度至酉宫十五度为正升【江氏永曰春分前后一宫半也】自酉宫十五度至未宫初度为斜升【江氏永曰夏至前一宫半也】自未宫初度至寅宫十五度为横升【江氏永曰夏至后五宫半也】自寅宫十五度至子宫十五度为斜升【江氏永曰冬至前半宫后一宫半也】
  求太隂出入时刻 以本日太阳黄道经度求其赤道度【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赤大距之余为二率本日太阳距春秋分黄道经度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赤道经度之正切 江氏永曰时刻宗赤道故必先求太阳赤道度其求法与白道求黄道同理】又用弧三角法【江氏永曰斜弧三角也】以太隂距黄道为一边【江氏永曰前既求得黄道距纬度分矣距纬在北减九十度距纬在南加九十度为太隂距黄极度】黄赤大距为一边【江氏永曰黄赤大距与黄极距北极等北极为心黄极为界规一小轮大距正恒为半径此一边即小轮半径度】太隂距冬至黄道经度为所夹之外角【过半周者与全周相减用其余 江氏永曰外角减半周即本角求对边用本角取矢锐角用正矢钝角用大矢】求得对边【江氏永曰对所夹本角之边】为太隂距北极度【江氏永曰求法两边相并为总弧相减为较弧两各取余相加折半为初数与角之矢相乗半径千万除之得对弧较弧两矢之较以矢较加较弧矢得对弧矢以矢减半径为余以余检表得对边】加减九十度得赤道纬度【不及九十度者与九十度相减余为北纬过九十度者减去九十度余为南纬】又求得近北极之角为太隂距冬至赤道经度【江氏永曰前有两边又求得距北极一边用三边以求又一角为近北极之角其度即太隂距冬至赤道经度求法以黄赤大距为一边太隂距北极为一边两边相并为总弧相减为较弧各取余视总弧过象限两余相加不过象限相减折半为初数又以较弧矢与对边之矢相减半径乘之初数为法除之得所求角之矢矢减半径为余检表得太隂距冬至赤道经度】乃以本天半径为一率北极髙度之正切为二率太隂赤道纬度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赤道正【江氏永曰赤道纬度正切与半径平行赤道正与极髙正切平行故能为句股比例与求日出入卯酉前后赤道度同理】检八线表得太隂出入在卯酉前后赤道度【太隂在赤道北出在卯正前入在酉正后太隂在赤道南出在卯正后入在酉正前 江氏永曰与春秋分前后太阳出入同理】以加减【前减后加】太隂距太阳赤道度【太隂赤道经度内减去太阳赤道经度即得不足减者加十二宫减之】得数变时【江氏永曰假令距太阳九十度则变为六小时】自卯正酉正后计之【出地自卯正后入地自酉正后】再加本时太隂行度之时刻【约一小时行三十分变为时之二分江氏永曰月离不平行所差者微可用约数如六小时约行三度为时十二分】即得太隂出入时刻
  【江氏永曰日躔月离两篇不言求闰月者既求得定气定朔视无中气之月置闰不必求也古法置闰常在嵗终至汉太初律始改用无中气之月然犹未知定朔也自唐以来始用定朔然不用定气则无中气之月未必果无中气也至我 朝始兼定朔定气以置闰而闰始真百余年来正月与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未置闰者太阳最卑近冬至此数月日行速节气缩与闰不相值故也】
  蕙田案以上推月离法
  右推步法上

  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五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六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六十七
  观象授时
  会典推月食法【江氏永曰月食无视差较易于日食故先之】
  用数
  朔策二十九日五三○五九三【江氏永曰日月平行相会之日数也小余与授时大统同十二小时四十四分三秒十四微有竒】
  望策一十四日七六五二九六五【江氏永曰小余十八小时二十二分一秒三十七微有竒】
  太阳平行朔策一十○万四千七百八十四秒三○四三二四【半之为望策下三条同】
  【江氏永曰二十九度六分二十四秒十八微竒 平行望防五万二千三百九十二秒一五二一六二】
  太阳引数朔策一十○万四千七百七十九秒三五八八六五
  【江氏永曰二十九度六分十九秒竒 引数望策五万二千三百八十九秒六七九四三二五】
  太隂引数朔防九万二千九百四十○秒二四八五九【江氏永曰满周天去之得二十五度四十九分竒引数望防当加半周六十四万八千秒再折半凡六十九万四千四百七十秒一二四二九五】
  太隂交周朔策一十一万○四百一十四秒○一六五七四
  【江氏永曰满周天去之得一宫零四十分十四秒竒交周望策当加半周六十四万八千秒再折半凡七十万三千二百零七秒○○八二八七】
  太阳小时平行一百四十七秒八四七一○四九【江氏永曰二分二十七秒竒也】
  太阳小时引数一百四十七秒八四○一二七
  太隂小时引数一千九百五十九秒七四七六五四二【江氏永曰三十二分三十九秒竒也】
  太隂小时交周一千九百八十四秒四○二五四九【江氏永曰三十三分四秒竒也】
  月距日小时平行一千八百二十八秒六一二一一○八
  【江氏永曰三十分二十八秒竒也】
  太阳光分半径六百三十七
  【江氏永曰地半径设一百太阳实半径五百零七而光体四溢更有余分一百三十以此照地体能侵入下半而地景亦因之瘦小也】
  地半径一百
  【江氏永曰设整数便于算也地圆周九万里半径二万四千一百三十余里】
  太隂实半径二十七
  【江氏永曰比太阳半径少一十九倍有竒也日月实体甚相悬而视径略相等全径约半度有竒月稍大于日焉最髙最卑则各有加减】
  太阳最髙距地一千○一十七万九千二百○八与地半径之比例为一十一万六千二百
  【江氏永曰太阳本天半径加本轮半径减去均轮半径为太阳最髙距地数其比例为一千一百六十二地半径髙卑之中一十一万四千一百五十四竒 本轮均轮渐小则此数亦微差】
  太隂最髙距地一千○一十七万二千五百与地半径之比例为五千八百一十六
  【江氏永曰太隂本天半径加本轮半径减去均轮次均轮两半径为太隂最髙距地数其比例为五十八地半径竒也髙卑之中五千七百一十七四竒】
  朔应二十六日三八五二六六六
  【江氏永曰律元天正冬至辛未是十一月初四日此从初五日壬申子正算起距十二月戊戌平朔二十六日有竒也其小余九小时十四分四十六秒有竒】
  首朔太阳平行应初宫二十六度二十分四十二秒五十七微【太隂同】
  【江氏永曰首朔者律元甲子年前十二月朔也】
  首朔太阳引数应初宫一十九度一十○分二十七秒二十一微
  【江氏永曰太阳距最卑度也以减太阳平行应为首朔最卑所在】
  首朔太降引数应九宫一十八度三十四分二十六秒一十六微
  【江氏永曰太隂距月孛度也太隂平行应加十二宫以引数应减之为首朔月孛所在】
  首朔太隂交周应六宫初度三十○分五十五秒一十四微
  【江氏永曰太隂距正交度也太隂平行应加十二宫以交周应减之为首朔正交所在】
  求天正冬至【详日躔】
  求首朔 置积日【详月离 江氏永曰律元冬至次日子正至所求年冬至次日子正也】减朔应得通朔【上考徃古加朔应 江氏永曰积日内减二十六日有竒是从律元十二月首朔起也通朔者未计积朔之名】以朔防除之得数加一为积朔余数转减朔防为首朔【上考徃古则除得之数即为积朔不用加一余数即为首朔不用转减朔防江氏永曰得数者除得若干朔也加一者得数之外加一朔乃为十二月朔也前所除仍有不尽之日分于所加一朔内减之即得所求之首朔距天正冬至次日后若于日及分通计积朔日分从律元十二月戊戌平朔起算上考徃古亦以此朔为根也】
  求太隂入食限 以积朔与太隂交周朔防相乘满周天秒数去之余为积朔太隂交周应【上考徃古则置首朔太隂交周应减积朔太隂交周 江氏永曰首朔太隂交周应不足减者加十二宫减之后仿此】又加太隂交周望防再以太隂交周朔防迭加十三次得逐月望太隂平交周【江氏永曰加十三次者十二月望至十二月望也】视某月交周入可食之限即为有食之月【交周自五宫十五度○六分至六宫十四度五十四分自十一宫十五度○六分至初宫十四度五十四分皆为可食之限 江氏永曰初宫五宫隂律也六宫十一宫阳律也皆以距交十四度五十四分为虚寛之限较授时十三度五分者加大】再于实交周详之【江氏永曰一年入食限者有二次或三次而不皆食者有定望加减也定望在昼不算也或已入食限而日月地景半径有减差亦不食也】
  求平望 以太隂入食限之月数与朔策相乘加入望策再加首朔日分及纪日【天正冬至加一日即纪日江氏永曰天正冬至从甲子日起又加一日为纪日何也前算积日从律元辛未日子正起而朔应从次日壬申子正起中间差一日故于天正冬至日加一日为纪日】满纪法去之余为平望日分自初日起甲子得平望干支以日法通其小余如法收之得时刻分秒
  求太阳平行 置积朔加太隂入食限之月数与太阳平行朔策相乘满周天秒数去之为积朔太阳平行加首朔太阳平行应【上考徃古则以积朔平行减平行应】又加太阳平行望防即得
  求太阳平引 置积朔加太隂入食限之月数与太阳引数朔策相乘满周天秒数去之为积朔太阳平引加首朔太阳引数应【上考徃古则以积朔平引减引数应】又加太阳引数望策即得
  求太隂平引 置积朔加太隂入食限之月数与太隂引数朔策相乘满周天秒数去之为积朔太隂平引加首朔太隂引数应【上考徃古则以积朔平引减引数应】又加太隂引数望防即得
  求太阳实引 以太阳平引依日躔法求得太阳均数以太隂平引依月离法求得太隂初均数两均数相加减为距弧【两均同号相减异号相加 江氏永曰平望时或未及望或已过望之弧】以小时月距日平行为一率一小时化秒为二率【江氏永曰一小时三千六百秒】距弧化秒为三率【江氏永曰一分化六十秒一度化三千六百秒】求得四率为距时秒【江氏永曰此以度秒求时秒也】随定其加减号【两均同加日大则加日小则减两均同减日大则减日小则加两均一加一减其加减从日 江氏永曰日月本轮以最髙最卑为界左六宫为加右六宫为减两均同加者皆在左两减者皆在右一加一减者或日左月右或月左日右也此欲加减太阳之平引数进退皆从日】又以一小时化秒为一率太阳小时引数为二率距时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江氏永曰此以时秒求度秒也】以度分收之为太阳引弧【依距时加减号】以加减太阳平引得实引【江氏永曰为求日实均之用】
  求太隂实引 以一小时化秒为一率太隂小时引数为二率距时化秒为三率【江氏永曰即上条距时也】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为太隂引弧【依距时加减号】以加减太隂平引得实引【江氏永曰为求月实均之用】
  求实望 以太阳实引复求太阳均数为日实均【江氏永曰如日躔求实行之法用直角三角形两次求之其小直角用实引为一角】并求得太阳距地心线【直角三角形对直角之边详日躔 江氏永曰此大直角三角形也既求得直角之句与股其斜为太阳距地心线法用本天半径为一率实均数度之正割线为二率大边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太阳距地心线此线为后求地影半径之用】以太隂实引复求太隂初均数为月实均【江氏永曰如月离求初实行之法用直角三角形两次求之其小直角用实引为一角朔望求得初均即得太隂实行故不复求二三均】并求得太隂距地心线【详月离 江氏永曰此谓次均轮心距地心非谓月之实体也求法已解于月离求初实行条朔望时月与次均轮心同一直线上故亦可谓之太隂距地此线为后求太隂半径之用】两均相加减为实距弧【与距弧同江氏永曰亦两均同号相减异号相加】依前求距时法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为实距时置平望以实距时加减之【加减法与距时同】得实望【加满二十四时则实望进一日不足减者借一日作二十四时减之则实望退一日 江氏永曰进一日为次日退一日者子正前为昨日】
  求实交周 以一小时化秒为一率太隂小时交周为二率日距时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为交周距弧以加减平交周【依实距时加减号】又以月实均加减之为实交周【江氏永曰以交周距弧加减平交周者从平望至实望月距交进退之度也而月实均为月之实行故又以实均依其加减号加减之为实望时月距正交或中交之度】视实交周入必食限为有食【实交周自五宫十七度四十三分○五秒至六宫十二度十六分五十五秒自十一宫十七度四十三分○五秒至初宫十二度十六分五十五秒为必食之限不入此限者不必算江氏永曰中交正交隂律阳律皆以距交十二度十六分五十五秒为必食之限此以地影及月两半径之最大者算其所当之度如是也地影必在日之冲随人所居影即因之髙下无地面地心之视差故月食不论隂阳食分九服皆同】
  求太阳黄赤实经度 以一小时化秒为一率太阳小时平行为二率实距时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为太阳距弧【依实距时加减号】以加减太阳平行又以日实均加减之为黄道经度【江氏永曰以太阳距弧加减太阳平行者从平望至实望日进退之平度也而日实均为实行故又以实均加减之为实望时日距冬至之经度】即求得赤道经度【法详月离求太隂出入时刻条 江氏永曰以本天半径比黄赤大距之余若太阳距春秋分黄道经度之正切与赤道经度之正切也春分后黄道经度内减三宫为距春分黄道经度秋分后减九宫春分前加三宫为距秋分黄道经度】
  求实望用时 以日实均变时为均数时差以升度差【黄赤经度相减】变时为升度时差两时差相加减为时差总【加减之法详月离求太隂用时条】以加减实望为实望用时【距日出后日入前九刻以内者可以见食九刻以外者全在昼即不必算 江氏永曰可见食者带食也】
  求食甚时刻 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白大距之余为二率【江氏永曰黄白大距之余九九六二二】实交周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江氏永曰与月离求黄道实行条同亦犹日躔黄求赤也】查八线表得食甚交周与实交周相减为交周升度差【江氏永曰实交周者白道上月距交之度食甚交周者黄道上距交之度也黄与白有升度差犹赤与黄有升度差也】又以太隂小时引数与太隂实引相加依月离求初均法算之为后均以后均与月实均相加减【两均同号相减异号相加】得数又与小时月平行相加减【两均同加后均大则加小则减两均同减后均大则减小则加两均一加一减其加减从后均】为月距日实行【江氏永曰此于食甚之后设一小时算其月距日行分若干以为升度差当得若干时分之比例也此一小时月距日实行又为后初亏复圆时刻之用】乃以月距日实行化秒为一率【江氏永曰度分之秒】一小时化秒为二率【江氏永曰时分之秒】升度差化秒为三率【江氏永曰度分之秒】求得四率为秒【江氏永曰时分之秒】以分收之得食甚距时以加减实望用时【实交周初宫六宫为减五宫十一宫为加 江氏永曰实交周初宫六宫月已过交宜减时分差早五宫十一宫月未至交宜加时分差晚】为食甚时刻【江氏永曰既得实望用时复求食甚时刻者白道黄道有升度差则时刻亦小异也】
  求食甚距纬 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白大距之正为二率【江氏永曰黄白大距四度五十八分三十秒正八六七三】实交周之正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江氏永曰此以大股大句比小股小句也】查八线表得食甚距纬【实交周初宫五宫为北六宫十一宫为南 江氏永曰距交十二度十六分五十五秒以内所当二道之濶也逺交纬大近交纬小如正当其交则无距纬月心与地影心合为一】求太隂半径 以太隂最髙距地为一率地半径比例数为二率太隂距地心线【求月实均时所得】内减去次均轮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太隂距地【江氏永曰此以最髙时月距地半径有竒求其渐卑之距地也前所求太隂距地心线者次均轮心距地心线也定朔望时月体在次均轮之底故须减去次均轮半径一十一万七千五百乃为月实体所在】又以太隂距地为一率太隂实半径为二率本天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查八线表得太隂半径【江氏永曰太隂视半径旧表最小者一十五分一十五秒最大者一十七分二十秒】
  求地影半径 以太阳最髙距地为一率地半径比例数为二率太阳距地心线【求日实均时所得】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太阳距地【江氏永曰此以最髙时日距地一千一百六十二地半径求其渐卑之距地也】又以太阳光分半径减地半径所余为一率太阳距地为二率地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地影之长【江氏永曰太阳光分半径大于地半径五倍有竒地影渐逺渐小成角形自日心至地影之尽处为大股光分半径为大句又于大句股中分为两句股光分半径减地半径所余次大句也太阳距地次大股也地半径小句也地影长小股也】又以地影长为一率地半径为二率本天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八线表得地影角【江氏永曰地影之角度引影线至本天满半径其度在本天之弧】又以本天半径为一率地影角之正切为二率地影长减太隂距地之余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太隂所当地影之濶【江氏永曰大股比大句若小股与小句也】乃以太隂距地为一率地影之濶为二率本天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八线表得地影半径【江氏永曰旧表地影半径最小者四十三分最大者四十七分】
  求食分 太隂全径为一率十分为二率太隂半径与地影半径相并为并径【江氏永曰旧表并径最小者五十八分一十五秒最大者一度四分二十秒】内减食甚距纬【并径不足减距纬即不食 江氏永曰距纬大于并径不食与并径等亦不食】余为三率求得四率即食分【江氏永曰地影半径内减太隂半径其余距纬与之等自此以上皆能食既】
  求初亏复圆时刻 以食甚距纬之余为一率并径之余为二率半径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余检八线表得初亏复圆距弧【江氏永曰初亏至食甚食甚至复圆其距弧等正纵余横月食至地影中横过故以余半径为比例八线之理正余相为消长正大者余小正小者余大极而至于无正则余与半径等假令食甚正当交防无距纬则一率与三率皆半径而二率四率之余必等余等正亦等以并径之正为半径规一小圆于本天大圆之中地影包其内是距弧正与半径等月食必从影之正右横过且穿其心又设距纬与并径等则一率与二率之余等三率与四率皆半径则小圆之半径尽无距弧月从影之上下相切而过不食矣其他有距纬未至等于并径者三率半径必稍大于一率则四率之余亦必稍大于二率余大者正小距弧月从影之偏右横过不穿心矣】又以月距日实行化秒为一率【江氏永曰前求食甚时刻所得】小时化秒为二率初亏复圆距弧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为初亏复圆距时以加减食甚时刻得初亏复圆时刻【减得初亏加得复圎】
  求食既生光时刻 食甚距纬之余为一率地影太隂两半径较【江氏永曰相减之余也】之余为二率半径千万为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余检八线表得食既生光距弧又以月距日实行化秒为一率小时化秒为二率食既生光距弧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为食既生光距时以加减食甚时刻得食既生光时刻【减得食既加得生光】
  求食限总时 以初亏复圆距时倍之即食总时求太隂黄道经纬度 置太阳黄道经度加减六宫【过六宫则减去六宫不及六宫则加六宫 江氏永曰月在日之对冲故加减六宫】再加减食甚距弧【江氏永曰食甚距时之弧也以一小时化秒为一率月距日实行化秒为二率食甚距时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为食甚距弧其加减依食甚距时】又加减黄白升度差【求升度差法详月离求黄道实行条】得太隂黄道经度即求纬度【详月离江氏永曰前已求食甚距纬矣】
  求太隂赤道经纬度【详月离求太隂出入时刻条 江氏永曰本天半径为一率黄赤大距之余为二率太隂距春秋分黄道经度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赤道经度之正切赤纬后无所用如欲求之依弧三角两边夹一角求对边之法】
  求宿度 求得本年黄赤道宿钤【求黄道宿钤法详日躔冇黄道经纬度即可求赤道经纬度与太隂求赤道法同 江氏永曰求宿赤道经度用弧三角法以本宿黄道纬度南则加九十度北则减九十度为距黄极之一边黄赤大距为一边本宿距冬至黄道经度为所夹之外角过半周者与全周相减用其余依太隂求赤道纬度法求得对角之边为宿距北极度不及九十度者减去九十度余为南纬宿有数星所求者距星也】以太隂黄赤道经度各如法减之【详日躔】即得太隂黄赤道经度
  求黄道地平交角【江氏永曰此下二条皆为求定交角以辨初亏复圆方向也】 以食甚时刻【江氏永曰从子正起】变赤道度【每时之四分变作一度毎时之一分变度之十五分】又于太阳赤道经度内减三宫【不及减者加十二宫减之 江氏永曰经度起冬至故减三宫为春分不及减者在春分前也】余为太阳距春分赤道度两数相加【满全周去之】为春分距子正赤道度加减半周得春分距午正东西赤道度【过半周者减半周为午正西不及半周者与半周相减为午正东】春分距午正东西度过象限者与半周相减余为秋分距午正东西度【秋分距午东西与春分相反】以春秋分距午正东西度与九十度相减【江氏永曰午正赤道距地平九十度故也】余为春秋分距地平赤道度乃用为弧三角形之一边【江氏永曰斜弧三角也地平截赤道黄道不能成直角故为斜弧三角】以黄赤大距度【江氏永曰即春秋分之角度】及赤道地平交角【以极髙减象限得之春分午西秋分午东者用此若春分午东秋分午西者则以此度与半周相减用其余 江氏永曰赤道去天顶与极髙同故以极髙减象限即得赤道地平交角如京师极髙四十度则交角五十度凡角度必两边皆满九十度乃见对角之弧度午正赤道距地平地平正东正西距午正皆九十度故赤道地平交角其度在子午圈黄道地平交角亦同理赤道交角必向黄道春分午西秋分午东者赤道包黄道得用其本角以向黄道春分午东秋分午西者黄道包赤道故赤道用其外角以向黄道也本角锐外角钝钝角之正余即锐角之正余但锐角之矢为正矢钝角之矢为大矢大矢者半径加余也】为边傍之两角【江氏永曰两角夹一边也】求得对边之角为黄道地平交角【春分午东秋分午西者得数即为黄道地平交角如春分午西秋分午东者则以得数与半周相减余为黄道地平交角 江氏永曰即黄道九十度限距地髙也皆用形外垂弧法求之形外垂弧者从天顶出线过春秋分角至地平成直角以为用半径比例也春分午东秋分午西者赤角钝而黄角锐作垂弧于近赤道边以本天半径为一率赤道地平交角之正为二率春秋分距地平赤道度之正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检表得度为垂弧又以春秋分距地平赤道度之余为一率本天半径为二率赤道地平交角之余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虚角以春秋分角并虚角为总角又以本天半径为一率总角之正为二率垂弧之余为三率求得四率检表得度为黄道地平交角春分午西秋分午东者赤角锐而黄角钝作垂弧于近黄道边亦以本天半径为一率赤道地平交角之正为二率春秋分距地平赤道度之正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检表得垂弧又以春秋分距地平赤道度之余为一率本天半径为二率赤道地平交角之余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总角于总角内减春秋分角余为虚角又以本天半径为一率虚角之正为二率垂弧之余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余检表得黄道地平交角之外角以外角与半周相减余为黄道地平交角 右法皆三求而后得角若用次形法则易边为角易角为边可用加减捷法求之春秋分角度为一边赤道地平交角度为一边春秋分距地平赤道度为所夹之角两边相并为总弧相减为存弧各取余视总弧过象限两余相加不过象限相减折半为初数以半径为一率角之矢为二率初数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对弧存弧两矢较以矢较加入存弧矢为对弧矢得正矢与半径相减得大矢于矢内减半径为余以余检表得对弧易弧为角视得正矢为锐角得大矢为钝角此法较防】求黄道髙弧交角 以黄道地平交角之正为一率赤道地平交角之正为二率春秋分距地平赤道度之正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检表得春秋分距地平黄道度【江氏永曰黄道地平交角对春秋分距地平赤道一边赤道地平交角对春秋分距地平黄道一边此亦斜弧三角角有所对之边又一角对所求之边则皆用正比例】又以太隂黄道经度视【春秋】分在地平上者与【三九】宫相减余为太隂距【春秋】分黄道度【春秋分宫度大于太隂宫度为距春秋分前反此则在后】又以太隂距春秋分黄道度与春秋分距地平黄道度相加减为太隂距地平黄道度【春秋分在午正西者太隂在分后则加在分前则减春秋分在午正东反是 江氏永曰食甚时太隂所当黄道度即地影之心太隂距地平黄道度即影心距地平黄道度也】随视其距限之东西【春秋分在午西者太隂距地平黄道度不及九十度为限西过九十度为限东春秋分在午东者反是】乃以太隂距地平黄道度之余为一率本天半径为二率黄道地平交角之余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黄道髙弧交角【江氏永曰从天顶出线过影心至地平与黄道交成角此角对下两角间之地平弧弧度未得不能用正法当如此求之犹前求虚角总角之法也此交角于地影上作之大圆之角度即影边之角度食在限东者角在左偏下限西者角在右偏下】求初亏复圆定交角 置食甚交周以初亏复圆距弧加减之得初亏复圆交周【减得初亏加得复圆】乃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白大距之正为二率初亏复圆交周之正各为三率各求得四率为正【江氏永曰亦如求食甚距纬之法】检表得初亏复圆距纬【交周初宫五宫为纬北六宫十一宫为纬南】又以并径之正为一率初亏复圆距纬正各为二率半径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江氏永曰并径对直角距纬对纬差角故皆以正比例】检表得初亏复圆纬差角各与黄道髙弧交角相加减为初亏复圆定交角【太隂在限东初亏纬南则加纬北则减太隂在限西初亏纬南则减纬北则加复圆加减反是 江氏永曰影上所作之交角限东在左下限西在右下而月入影皆从右出影皆从左其以纬差角加减交角也限东视其右上之对角初亏纬南白道在下则两角加大纬北白道在上则对角减小矣限西视其右下之本角初亏纬南白道在下本角减小纬北白道在上本角加大复圆相反仿此可知】若初亏复圆无纬差角【江氏永曰正当交防也】即以黄道髙弧交角为定交角
  求初亏复圆方向 食在限东者初亏复圆定交角在四十五度以内初亏下偏左复圆上偏右四十五度以外初亏左偏下复圆右偏上适足九十度初亏正左复圆正右过九十度初亏左偏上复圆右偏下食在限西者初亏复圆定交角在四十五度以内初亏上偏左复圆下偏右四十五度以外初亏左偏上复圆右偏下适足九十度初亏正左复圆正右过九十度初亏左偏下复圆右偏下【江氏永曰近地平则交角小近限则交角大正当限适足九十度有过之者因纬南纬北有加也月体不可分东西而可分左右其偏正上下分为八向皆视定交角度也】
  求带食 以本日日出或日入时分【初亏或食甚在日出前者为带食出地食甚或复圆在日入后者为带食入地带食出地者用日出分带食入地者用日入分】与食甚时分相减余为带食距时以小时化秒为一率小时月距日实行化秒为二率带食距时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为带食距弧【江氏永曰地平距食甚之弧也日出带食在西者初亏未食甚食甚防在地平上食甚未复圆食甚防在地平下日入带食在东者初亏未食甚食甚防在地平下食甚未复圆食甚防在地平上】又以半径千万为一率带食距弧之余为二率食甚距纬之余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余检表得对食两心相距之弧【江氏永曰月心与影心相距也正当食甚时距纬即两心相距因带食有距弧或初亏未至食甚或食甚未至复圆则两心相距必大于食甚距纬别成斜弧带食距弧与距纬相交成直角直角与两心相距弧对求法当以一半径三余为比例】乃以太隂全径为一率十分为二率并径内减带食两心相距余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带食分秒
  求各省月食时刻 以京师月食时刻按各省东西偏度加减之【与推各省节气时刻法同 江氏永曰月食分秒无异惟时刻西早而东晚】求各省月食方向 以各省赤道髙度及各省时刻如法推之【江氏永曰先以各省偏度加减食甚时乃依求黄道地平交角以下四条推之】
  蕙田案以上推月食法
  推日食法
  用数
  太阳实半径五百○七【余详月食】
  【江氏永曰地半径设一百太阳半径大于地半径五倍零七故为五百零七】
  求天正冬至【详日躔】
  求首朔【详月食】
  求太阳入食限 与月食求逐月望平交周之法同惟不用望策即为逐月朔平交周视某月交周入可食之限即为有食之月【交周自五宫九度○八分至六宫八度五十一分又自十一宫二十一度○九分至初宫二十度五十二分皆为可食之限 江氏永曰隂律二十度五十二分阳律八度五十一分此虚寛可食之限日食限隂律度多阳律度少由人在地面视月有视差月不当天顶则视之恒降而下初宫五宫月在黄道北去交尚逺实度本不食视度减之则见食六宫十一宫月在黄道南去交近实度本当食视度加之反不见食矣后推三差详之】
  求平朔 与月食求平望之法同惟不加望策后三条同
  求太阳平行
  求太阳平引
  求太隂平引
  求太阳实引
  求太隂实引
  求实朔
  求实交周 以上四条皆与月食法同惟食限不同【实交周自五宫十一度四十五分至六宫六度十四分又自十一宫二十三度四十六分至初宫十八度十五分为的食限实交周入此限者为有食不入限者不必布算然亦有入限而不食者因三差故也后详之 江氏永曰隂律十八度十五分阳律六度十四分为的食限】
  求太阳黄赤实经度【与月食法同下二条仿此】
  求实朔用时 实朔用时在日出前或日入后五刻以内可以见食五刻以外全在夜不必布算【江氏永曰五刻以内可见带食】
  求食甚用时【与月食求食甚时刻法同】 按月食无视差故以食甚距时加减实望用时即得食甚时刻若日食则视差多端其时刻因之进退故复有近时定时之求此则只名用时也此后则因用时求视差以推定时
  求用时春秋分距午赤道度 以太阳赤道经度减三宫【不足减者加十二宫减之】为太阳距春分后赤道度又以食甚用时变为赤道度加减半周【过半周者减去半周不及半周者加半周 江氏永曰过半周者午正后不及半周者午正前】为太阳距午正赤道度两数相加【满全周去之】其数不过象限者为春分距午西赤道度过一象限者与半周相减余为秋分距午东赤道度过二象限者则减去二象限余为秋分距午西赤道度过三象限者与全周相减余为春分距午东赤道度【江氏永曰如用时为已正赤道度一百五十度加半周一百八十度为三百三十度假令太阳距春分二十度相加三百五十度是过三象限与全周相减余十度为春分距午东赤道度如太阳距春分四十度相加三百七十度满全周去之余十度是不过象限为春分距午西赤道度过一象限过二象限仿此】
  求用时春秋分距午黄道度 以黄赤大距之余为一率【江氏永曰黄赤大距之余九一七一二】本天半径为二率用时春秋分距午赤道度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用时春秋分距午黄道度【江氏永曰此即月离太隂出入时刻条黄求赤之法反用之也八线之理余与半径若半径与正割如欲用半径为法以省除则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赤大距之正割一○九○三七为二率】
  求用时午位黄赤距纬 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赤大距之正为二率【江氏永曰黄赤大距之正三九八六二】用时春秋分距午黄道度之正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检表得用时午位黄赤距纬【江氏永曰此以大股大句比小股小句也】
  求用时黄道与子午圈交角 以用时春秋分距午黄道度之正为一率本天半径为二率用时春秋分距午赤道度之正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检表得用时黄道与子午圈交角【江氏永曰午圈交赤道成直角则有半径正与黄道弧对而赤道弧则对黄道午圈交角者也故皆以正比例如欲易半径为一率以省除则以春秋分距午黄道度之余割为二率】
  求用时午位黄道宫度 置用时春秋分距午黄道度视春分在午西者加三宫秋分在午西者加九宫春分在午东者与三宫相减秋分在午东者与九宫相减得用时午位黄道宫度【江氏永曰午位黄道宫度从冬至初宫起故如此加减】求用时午位黄道髙弧 以用时午位黄赤距纬与赤道髙弧【北极髙度减象限之余 江氏永曰如极髙四十度与九十度相减余五十度】相加减得用时午位黄道髙弧【黄道三宫至八宫则相加九宫至二宫则相减 江氏永曰春分后北纬故加秋分后南纬故减】
  求用时黄平象限距午度分 以用时黄道与子午圈交角之余为一率本天半径为二率用时午位黄道髙弧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度与九十度相减余为用时黄平象限距午度分【江氏永曰黄道在地平上恒半周其九十度限为最髙之处谓之黄平象限一日惟春秋分二防正当地平时九十度限在正午若春秋分在地平上此限或在午东或在午西日食推食分食时之差先求此限所在为要既求得黄道与子午圈交角为一角午位黄道髙弧为一边又有子午圈交地平之直角是为两角夹一边求对直角之黄弧亦如前春秋分距午黄道度之法求之如欲用半径为一率以省除则以黄道与子午交角之正割为二率也求得四率为午位黄道距地平之度与九十度相减则得限距午度分春分在地平上限在午东秋分在地平上限在午西】
  求用时黄平象限宫度 以用时黄平象限距午度分与用时午位黄道宫度相加减得黄平象限宫度【午位黄道宫度初宫至午宫为加六宫至十一宫为减若午位黄道髙弧过九十度则反其加减 江氏永曰初宫至五宫春分在地平上六宫至十一宫秋分在地平上午位黄道髙弧过九十度者极髙二十三度半以下之方也北向视日故反其加减】
  求用时月距限 以太阳黄道经度与用时黄平象限宫度相减余为月距限度随视其距限之东西【太阳黄道经度大于黄平象限宫度者为限东小者为限西 江氏永曰此时未求东西差太阳黄道经度即太隂黄道经度】求用时限距地髙 以本天半径为一率用时黄道与子午圈交角之正为二率用时午位黄道髙弧之余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余检表得用时限距地髙【江氏永曰限距地髙即黄道地平交角此以两角夹一边求对边之角也午位黄道髙弧即午位黄道距天顶之余度限距地髙即限距天顶之余度如从天顶算之则为半径与黄道子午圈交角之正若午位黄道距天顶之正与限距天顶之正以减象限而得限距地髙此用髙弧算之故用余此两余即彼两正也从天顶算亦有半径正者黄极出线过天顶至黄平象限成直角黄极出线至黄道无非直角他处不过天顶惟交黄平象限乃过天顶 月食求黄道地平交角既得春秋分距地平赤道度后三求可得此须委曲求之者必求黄平象限故也】
  求用时太隂髙弧 以本天半径为一率用时限距地髙之正为二率用时月距限之余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检表得用时太隂髙弧【江氏永曰髙弧交地平为直角与月距地平黄道度之弧对而限距地髙即黄道地平交角与所求髙弧对皆以正比例此用月距限之余即月距地平黄道度之正也】
  求用时黄道与髙弧交角 以用时月距限之正为一率用时限距地髙之余切为二率本天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用时黄道与髙弧交角【江氏永曰从天顶出线交黄道经度至地平之角也有月距地平黄道度为一边有限距地髙即黄道地平交角又有太隂髙弧交地平为直角是以两角与对直角之边而求又一角法当以月距地平黄道度之余为一率此用月距限之正即月距地平黄道度之余也此角作之于日体上角当日心角度在边食在限东角在日之左下在限西角在日之右下】
  求用时白道与髙弧交角 置用时黄道与髙弧以黄白交角【即朔望黄白大距度 江氏永曰朔望黄白大距四度五十八分三十秒近五度】加减之【交周初宫十一宫月距限东则加限西则减交周五宫六宫反是 江氏永曰初宫十一宫为正交白道自南而交入于北五宫六宫为中交白道自北而交出于南月体偏南以南为下北为上月距限东者交角向东南黄道西髙而东下遇正交逆其势白道昻而出于上则黄道髙弧交角本小者増大约五度矣过中交顺其势白道愈低而下则交角愈变小减约五度矣月距限西者交角向西南黄道东髙而西下遇正交顺其势交角愈小遇中交逆其势交角变大此东西加减之理也】得用时白道与髙弧交角【如过九十度者限东变为限西限西变为限东不足减者反减之限距地髙在天顶北者白平象限变为天顶南限距地髙在天顶南者白平象限变为天顶北 江氏永曰白道髙弧交角适足九十度者正当白道限处即白平象限也如黄道交角已有八十五度一分半加入四度五十八分半满九十度则无东西差若过九十度则交角改向本在东南者变为西南而月在限西本在西南者变为东南而月在限东本用加者变而减矣不足减者反减之此谓月距限甚近地平黄道交角不及四度五十八分半则置黄白距度而以黄道交角反减之黄平象限近天顶有白道之加减能变北为南南为北也交角与距限相因限近者交角大限逺者交角小后求东西差其关键在交角之余既得白道髙弧交角则可不必求白平象限矣 日食加时古法以正午为限午后先会后食时用加午前先食后会时用减正午则无加减此未明九十度限之理也九十度限黄道在地平上最髙之处日月距限有逺近黄道髙弧交角由此变时差多少由此生非以正午为限也一日之间惟春秋分二防正当地平限与午圈合为一其余皆在午东午西距午度分多少又视极之髙下极髙四十度之地限距午最多者二十四度有竒如用古法则食时近午前或在限西当加者误减之食时近午后或在限东当用减者误加之矣西法始以黄道九十度为限然犹未宻也日食由月掩月之视差又大当论白道之九十度限乃为亲切白平象限在黄平象限之左右朔望时黄白交角四度五十八分半即是二限相距之度分既以黄平象限求得黄道髙弧交角乃以黄白交角加减之而得白道髙弧交角以为后求东西差之用于理为尽于法为最宻】
  求太阳距地【详月食求地影半径条】
  求太隂距地【详月食求太隂半径条】
  求用时髙下差 以地半径为一边【江氏永曰地半径一百】太阳太隂距地为一边用时太隂髙弧与九十度相减为所夹之角【江氏永曰太隂距天顶之度也太阳之地半径差小食时日月相去甚近故求太阳地半径差亦同用太隂之髙弧虽微有髙下不论也】求得对地半径之角为太阳太隂地半径差【用太阳距地为边求得者为太阳地半径差用太隂距地为边求得者为太隂地半径差江氏永曰日食有东西南北差皆生于髙下差髙下差由于地半径厯所算食甚时当食几分者地心视日】
  【月也人从地面视日月非正当天顶则有差从地心出线指日月又从地面出线指日月并地半径线直上至人所立处为三边自地平以上皆为斜平三角形求对地半径之角有本法有捷法本法作垂线分为两句股形先求垂线为小股本天半径为一率夹角之正为二率地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垂线次及小句以本天半径为一率夹角之余为二率地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小句以小句减日月距地线余为大句乃以大句为一率垂线为二率本天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对地半径之角捷法用切线分外角法求之以夹角减半周余为外角折半检表取正切线以地半径与日月距线相加为一率相减为二率半外角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半较角以半较减半外角其余即对地半径之角 本欲求视日月之差角今反求对地半径之角何也此倒算法也凡角相对者必等地面地心视日月之差犹从日月视地面地心之差也】两地半径差相减余为用时髙下差【江氏永曰日逺月近日差小近地平三分有竒月差大近地平一度有竒两差相减乃为髙下差】
  求用时东西差 以本天半径为一率用时白道髙弧交角之余为二率用时髙下差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用时东西差【江氏永曰日月正当白平象限则髙下差即为南北差而无东西差有距限则有东西差有南北差三差似句股形髙下差为南北差为股东西差为句直角对髙下差交角对南北差余角对东西差直角者从白极出线过原月心至视白道成直角也交角者从天顶出线过原月心至视白道与白道交即白道髙弧交角之对角也余角者原月心距极距顶二线相交之角也髙下差在距顶线上南北差在距白极线上东西差在视白道线上如白道遇天顶北者距极线先过降下之视白道而后至原白道东西差在原白道上也余角对东西差故以交角余为比例交角小者余大东西差多交角大者余小东西差少至满九十度则余与半径等两正切亦等而无东西差矣】求食甚近时 以月距日实行化秒为一率【江氏永曰前求食甚用时所得见月食求食甚时刻条】小时化秒为二率用时东西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为近时距分【江氏永曰近地平距分大者过六十分】以加减食甚用时【用时月距限西则加限东则减仍视白道髙弧交角变限不变限为定 江氏永曰变限虽西亦减东亦加旧法未用白道髙弧交角则有加误为减减误为加者矣】得食甚近时 按近时已较用时为亲切矣然视差顷刻变幻其时刻犹未可定故复因近时求视差以推定时
  求近时春秋分距午赤道度 以食甚近时变赤道度求之余与前用时之法同后诸条仿此但皆用近时所当度数立算
  求近时春秋分距午黄道度
  求近时午位黄赤距纬
  求近时黄道与子午圈交角
  求近时午位黄道宫度
  求近时午位黄道髙弧
  求近时黄平象限距午度分
  求近时黄平象限宫度
  求近时月距限 置太阳黄道经度加减用时东西差【依近时距分加减号】为近时太隂黄道经度与近时黄平象限宫度相减为近时月距限度余与前同
  求近时限距地髙
  求近时太隂髙弧
  求近时黄道与髙弧交角
  求近时白道与髙弧交角
  求近时髙下差
  求近时东西差
  求食甚视行 以用时东西差倍之减近时东西差余为视行【江氏永曰此为求定时距分比例设也假令用时东西差三十分近时东西差三十一分则近时比用时多一分矣夫月距日此时三十分而多一分则由近时至定时月行三十分又必多一分并前为二分其数恒倍故于用时东西差先倍之然后减之而以其余为视行如用时东西差三十分倍之六十分减去近时三十一分余二十九分为视行如近时差分少于用时差分亦倍而减之而视行大于用时差分】求食甚定时 以视行化秒为一率近时距分化秒为二率用时东西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为定时距分【江氏永曰视行化秒与用时东西差化秒相较之差犹近时距分与定时距分相较之差也】以加减食甚用时得食甚定时【加减与近时距分同 江氏永曰加减法见前求食甚近时条】 按食甚时刻须求时差而定则食分之深浅亦必因视差而变故复因定时求视差以定食分
  求定时春秋分距午赤道度 以食甚定时变赤道度求之余与用时之法同后诸条仿此但皆用定时所当度数立算
  求定时春秋分距午黄道度
  求定时午位黄赤距纬
  求定时黄道与子午圈交角
  求定时午位黄道宫度
  求定时午位黄道髙弧
  求定时黄平象限距午度分
  求定时黄平象限宫度
  求定时月距限 置太阳黄道经度加减近时东西差【依定时距分加减号】为定时太隂黄道经度余同前【江氏永曰定时太隂黄道经度与定时黄平象限宫度相减为定时月距限度】
  求定时限距地髙
  求定时太隂髙弧
  求定时黄道与髙弧交角
  求定时白道与髙弧交角
  求定时髙下差
  求定时东西差
  求定时南北差【江氏永曰前未得定时不必求南北差至此然后求之以定食分】 以本天半径为一率定时白道髙弧交角之正为二率定时髙下差之正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检表得定时南北差【江氏永曰东西南北差皆因月有距限度从髙下差而生其理与其形象已解见求用时东西差条凡四率皆用正者角与边相对也半径即直角之正此直角对髙下差白道髙弧交角对南北差故如此求之】
  求食甚视纬 依月食求食甚距纬法推之得实纬【江氏永曰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白大距之正为二率实交周之正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检表得实纬按食甚定时有东西差则太隂距交亦有进退而求实纬必仍用原算之实交周正为三率实交周者实朔用时大隂距交之白道度也至以定时南北差加减之为视纬则距交进退之度亦在其中矣】以定时南北差加减之为食甚视纬【白平象限在天顶南者实纬在黄道南则加而视纬仍为南在黄道北则减而视纬仍为北若实纬在北而南北差大于实纬则反减而视纬变为南白平象限在天顶北者实纬在黄道北则加而视纬仍为北在黄道南则减而视纬仍为南若南北差大而反减者视纬即变南为北 江氏永曰交周初宫五宫为北六宫十一宫为南反减者以实纬减南北差也人在地面视月恒降而下月在天顶北则降下于北实纬多者反少少者反多故加减相反】
  求太阳半径 以太阳距地为一率【江氏永曰求太阳距地见月食求地影半径条】太阳实半径为二率本天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检表得太阳半径【江氏永曰旧表最小者十五分最大者十五分三十秒】求太隂半径【详月食】
  求食分 以太阳全径为一率十分为二率【江氏永曰分太阳全径为十分但以直径线上截之未论圆容之积也月食亦然】太阳太隂两半径并内减食甚视纬余为三率求得四率即食分【江氏永曰一分又分六十秒视纬之余亦当化分为秒求得四率以分收之其余为秒】
  求初亏复圆用时 以食甚视纬之余为一率并径【太阳太隂两半径并】之余为二率半径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余检表得初亏复圆距弧【江氏永曰初亏至食甚之弧食甚至复圆之弧也用余之理解见月食】又以月距日实行化秒为一率小时化秒为二率初亏复圆距弧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为初亏复圆距时以加减食甚定时得初亏复圆用时【减得初亏加得复圆】
  求初亏春秋分距午赤道度 以初亏用时变赤道度求之余如前法后诸条仿此但皆用初亏所当度数立算
  求初亏春秋分距午黄道度
  求初亏午位黄赤距纬
  求初亏黄道与子午圈交角
  求初亏午位黄道宫度
  求初亏午位黄道髙弧
  求初亏黄平象限距午度分
  求初亏黄平象宫度
  求初亏月距限 置太阳黄道经度减初亏复圆距弧又加减定时东西差【依定时距分加减号】得初亏太隂黄道经度余同前【江氏永曰太隂黄道经度大于黄平象限者为限东小者为限西】
  求初亏限距地髙
  求初亏太隂髙弧
  求初亏黄道与髙弧交角
  求初亏白道与髙弧交角
  求初亏髙下差
  求初亏东西差
  东初亏南北差
  求初亏视行 以初亏东西差与定时东西差相减并【初亏食甚同限则减初亏限东食甚限西则并 江氏永曰食近限则有变限日月左旋故初亏限东食甚限西复圆仿此】为差分以加减初亏复圆距弧为视行【相减为差分者食在限东初亏东西差大则减小则加食在限西反是相并为差分者恒减 江氏永曰初亏视食甚却而西其加减宜如此】
  求初亏定时 以初亏视行化秒为一率初亏复圆距时化秒为二率初亏复圆距弧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为初亏距分【江氏永曰有余为秒】以减食甚定时得初亏定时【江氏永曰初亏复圆用时已近宻矣而视差顷刻有变故复以两东西差求定时为最宻】
  求复圆春秋分距午赤道度 以复圆用时变赤道度求之余如前法后诸条仿此但皆用复圆所当度数立算
  求复圆春秋分距午黄道度
  求复圆午位黄赤距纬
  求复圆黄道与子午圈交角
  求复圆午位黄道宫度
  求复圆午位黄道髙弧
  求复圆午位黄平象限度分
  求复圆黄平象限宫度
  求复圆月距限 置太阳黄道经度加初亏复圆距弧又加定时东西差【依定时距分加减号】得复圆太隂黄道经度余前同
  求复圆限距地髙
  求复圆太隂髙弧
  求复圆黄道与髙弧交角
  求复圆白道与髙弧交角
  求复圆髙下差
  求复圆东西差
  求复圆南北差
  求复圆视行 以复圆东西差与定时东西差相减并为差分【复圆食甚同限则减食甚限东复圆限西则并】以加减初亏复圆距弧为视行【相减为差分者食在限东复圆东西差大则加小则减食在限西反是相并为差分者则恒减江氏永曰复圆视食甚进而东则加减宜如此】
  求复圆定时 以复圆视行化秒为一率初亏复圆距时化秒为二率初亏复圆距弧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为复圆距分以加食甚定时得复圆定时
  求食限总时 以初亏距时与复圆距时相并即得食限总时
  求太阳黄赤宿度【与月食同】
  求初亏复圆定交角 求得初亏复圆各视纬【与食甚法同江氏永曰置食甚交周以初亏复圆距弧加减之得初亏复圆交周乃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白大距之正为二率初亏复圆交角之正各为三率各求得四率为正检表得初亏复圆实纬各以初亏复圆南北差加减之为视纬加减法详食甚视纬 实交周加减升度差即为食甚交周求法见月食食甚时刻条此用食甚交周者初亏复圆距弧皆黄道上度分故也】以求纬差角【江氏永曰太阳太隂两半径之正为一率初亏复圆视纬之正各为二率半径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检表得初亏复圆纬差角】各与黄道髙弧交角相加减为初亏及复圆之定交角法与月食同【江氏永曰太阳体上作十字交角限东在左下限西在右下而月亏日皆从右复圆皆从左其以纬差角加减交角也限东视其右上之对角初亏纬南白道在下对角加大纬北白道在上对角减小限西视其右下之本角初亏纬南白道在下本角减小纬北白道在上本角加大复圆加减反此】求初亏复圆方向 食在限东者初亏复圆定交角在四十五度以内初亏上偏右复圆下偏左四十五度以外初亏右偏上复圆左偏下适足九十度初亏正右复圆正左过九十度初亏右偏下复圆左偏上食在限西者初亏复圆定交角在四十五度以内初亏下偏右复圆上偏左四十五度以外初亏右偏下复圆左偏上适足九十度初亏正右复圆正左过九十度初亏右偏上复圆左偏下【京师北极髙四十度黄平象限在天顶南故其方向如此若北极髙二三十度以下黄平象限有时在天顶北则方向与此相反 江氏永曰日体不可分东西而可分左右其方向与月食相反】求带食 以初亏复圆距时化秒为一率初亏复圆视行化秒为二率【带食在食甚前用初亏视行带食在食甚后用复圆视行】带食距时【以食甚定时如月食法求之 江氏永曰初亏或食甚在日出前者为带食出地食甚或复圆在日入后者为带食入地带食出地者用本日日出时分带食入地者用本日日入时分与食甚时分相减余为带食距时】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为带食距弧【江氏永曰地平距食甚之弧也带食出地者初亏未食甚食甚防在地平下食甚未复圆食甚防在地平上带食入地者初亏未食甚食甚防在地平上食甚未复圆食甚防在地平下】又以半径千万为一率带食距弧之余为二率食甚视纬之余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余检表得对食两心相距【江氏永曰正当地平时日月两心相距也食甚时视纬即两心相距因带食有距弧则两心相距必大于视纬别成斜弧带食距弧与视纬相交成直角而两心相距之弧与直角对求法当以一半径三余为比例也】乃以太阳全径为一率十分为二率并径内减对食两心相距余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带食分秒【江氏永曰求带食论本法当如此而日月近地平恒有青蒙气掩映蒙气能升卑为髙日未出地或已入地而犹在地平上又能展小为大如此则加时早晚食分多少有与原算不合者矣不必带食即正食时近地平在蒙气内者亦然蒙气髙卑厚薄各随其方须积候之久以意消息又或随日随时有游气谓之本气虽近天顶亦然故日食三差之外犹有三差一曰青蒙气差一曰青蒙径差一曰本气径差此非法所能御故不论也月食亦然】
  求各省日食时刻及分 以京师食甚用时按各省东西偏度加减之得各省食甚用时【江氏永曰偏东一度迟时之四分偏西一度早时之四分】乃按各省北极髙度如法推近时定时食分及初亏复圆定时即得【江氏永曰推算止及各省治细论之各府州县亦不同也】求各省日食方向 以各省黄道髙弧交角及初亏复圆视纬如法求之即得
  蕙田案以上推日食法
  右推步法中

  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六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七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六十八
  观象授时
  会典推木火土三星法
  土星用数
  土星每日平行一百二十○秒六○二二五五一【江氏永曰土星距地最逺行最迟算土木火三星平行之法用前后两测取其距恒星之度分等距太阳之逺近左右亦等乃计其前后相距中积若干时日及星行满次轮若干周即可得其平行之率新法算书载古测定二万一千五百五十一日又十分日之三土星行次轮五十七周置中积日分为实星行次轮周数五十七为法除之得周率三百七十八日零一百分日之九分二九八二乃以毎周三百六十度为实周率三百七十八日零为法除之得五十七分零七秒四十二防四十一纎四十四忽三十三芒为毎日土星距太阳之行与每日太阳平行五十九分零八秒一十九防四十九纎五十一忽三十九芒相减余二分零三十六防零八纎零七忽零六芒为毎日土星平行经度凡星平行者本轮心平行于本天也】
  最髙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二又一九五八○三
  【江氏永曰诸星皆有本轮即有最髙最髙即有行度犹太阳之最卑行太隂之月孛行也其行右旋】
  正交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一又一四六七二八
  【江氏永曰诸星各有本道与黄道交正交者自南而交入于北也交行左旋】
  本天半径一千万
  【江氏永曰各本天大小极不等半径恒设一千万者整数便算也欲得其距地之数以太阳距地髙卑之中数与次轮半径较而可知如太阳距地一千一百四十一地半径而土星次轮一百零四万有竒则本天半径比本阳本天半径约大十倍弱也木火本天仿此】
  本轮半径八十六万五千五百八十七
  均轮半径二十九万六千四百一十三
  【江氏永曰本轮之心在本天均轮之心在本轮本轮左旋均轮右旋均轮半径比本轮半径三之一而稍强】
  次轮半径一百○四万二千六百
  【江氏永曰次轮所以载星而右旋其顶合日其底冲日其心在均轮上次轮原与太阳本天等大因星之本天甚大故其半径仅当本天半径十之一有竒】
  本道与黄道交角二度三十一分
  【江氏永曰犹黄道与赤道白道与黄道有距度也诸交角仿此】
  土星平行应七宫二十三度十九分四十四秒五十五防
  【江氏永曰律元天正冬至次日壬申子正时土星平行宫度也诸应仿此】
  最髙应十一宫二十八度二十六分○六秒○五防正交应六宫二十一度二十○分五十七秒二十四防木星用数
  木星每日平行二百九十九秒二八五二九六八【江氏永曰测木星平行之法亦用前后两测与土星同新法算书载古测定二万五千九百二十七日又千分日之六百一十七木星行次轮六十五周置中积日分为实星行次轮周数六十五为法除之得周率三百九十八日零十分日之八分八六四一五乃以每周三百六十度为实周率三百九十八日零为法除之得五十四分零九秒零二防四十二纎四十七忽三十二芒为毎日木星距太阳之行与每日太阳平行相减余四分五十九秒一十七防零七纎零四忽零七芒为每日木星平行经度】
  最髙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一又五八四三三
  正交每日平行百分秒之三又七二三五五七
  本天半径一千万
  本轮半径七十○万五千三百二十
  均轮半径二十四万七千九百八十
  【江氏永曰均轮半径比本轮半径三之一而强】
  次轮半径一百九十二万九千四百八十
  【江氏永曰次轮亦与太阳本天等大半径比本天半径五之一而弱】
  本道与黄道交角一度一十九分四十秒
  本星平行应八宫○九度一十三分一十三秒一十一防
  最髙应九宫○九度五十一分五十九秒二十七防正交应六宫○七度二十一分四十九秒三十五防火星用数
  火星每日平行一千八百八十六秒七七○○三五八【江氏永曰测火星平行之法亦用前后两测与土木二星同新法算书载古测定二万八千八百五十七日又千分日之八百八十三火星行次轮三十七周置中积日分为实星行次轮周数三十七为法除之得周率七百七十九日零十分日之九分四二七八三乃以毎周三百六十度为实周率为法除之得二十七分四十一秒三十九防三十七纎四十三忽五十五芒为每日火星距太阳之行与每日太阳平行相减余三十一分二十六秒四十防一十二纎零七忽四十四芒为毎日火星平行经度】
  最髙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一又八三四三九九
  正交毎日平行十分秒之一又四四九七二三
  本天半径一千万
  本轮半径一百四十八万四千
  均轮半径三十七万一千
  【江氏永曰均轮半径比本轮半径四之一】
  最小次轮半径六百三十○万二千七百五十
  【江氏永曰火星次轮时时不同本轮髙而太阳又髙者最大本轮卑而太阳又卑者最小二者皆在髙卑之中则与太阳本天等大此设星在最卑又当太阳行最卑次轮最小半径如此】
  本天髙卑大差二十五万八千五百
  太阳髙卑大差二十三万五千
  【江氏永曰合两大差四十九万三千五百半之二十四万六千七百五十加于最小次轮半径凡六百五十四万九千五百为次轮不大不小之半径亦与太阳本天等大而在本天只得三之二弱耳】
  本道与黄道交角一度五十分
  火星平行应二宫一十三度三十九分五十二秒十五防
  最髙应八宫初度三十三分一十一秒五十四防正交应四宫一十七度五十一分五十四秒○七防求天正冬至【详日躔】
  求本星平行 以积日【详月离】与本星每日平行相乘满周天秒数去之余数收为宫度分为积日平行以加平行应得本星年根【上考徃古则置平行应减积日平行】又置本星每日平行以所设距天正冬至之日数乘之得数与年根相并得本星平行
  求最髙平行 以积日与最髙每日平行相乘得数为积日平行以加最髙应得最髙年根【上考徃古则置最髙应减积日平行】又置最髙每日平行以所设讵天正冬至之日数乘之得数与年根相并得最髙平行
  求正交平行 以积日与正交毎日平行相乘得数为积日平行以加正交应得正交年根【上考徃古则置正交应减积日平行】又置正交每日平行以所设距天正冬至之日数乘之得数与年根相并得正交平行
  求初实行 置本星平行减最髙平行得引数【江氏永曰本轮心平行距最髙之数亦即均轮心左旋于本轮距初宫初度之数也】用直角三角形【江氏永曰小句股形也】以本轮半径内减去均轮半径为对直角之边【江氏永曰土星本轮半径八十六万五千五百八十七减均轮半径余五十六万九千一百七十四木星本轮半径七十万五千三百二十减均轮半径余四十五万七千三百四十火星本轮半径一百四十八万四千减均轮半径余一百一十一万三千此边为小从本轮心抵均轮底与直角相对】以引数为一角【江氏永曰此角辏本轮心引数度在本轮周即其角之度】求得对引数角之边【江氏永曰此边为小句用正比例半径千万为一率引数度正为二率对直角之边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对角之边从直角抵均轮底与小相交 引数过象限以后用二率之法详日躔实行条】及对余角之边【江氏永曰此边为小股用余比例半径千万为一率引数度余为二率对直角之边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对余角之边从直角抵本轮心 用二率之法同上】又用直角三角形【江氏永曰大句股形也】以对引数角之边与均轮之通相加【求通详月离江氏永曰本轮左旋一度均轮右旋两度故均轮上用通通者引数之倍度也求法半径千万为一率】
  【引数角之正为二率均轮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倍之即通火星均轮半径得本轮半径四之一则对引数角之边三分去一即为通】为小边【江氏永曰此边为大句从本轮心横抵均轮倍度之处即次轮心所在】以对余角之边与本天半径相加减【引数三宫至八宫相加九宫至二宫相减 江氏永曰引数起最髙初宫在顶六宫在底当云九宫至二宫相加三宫至八宫相减此注偶误】为大边【直角在两边中 江氏永曰此边为大股】求得对小边之角为初均数【江氏永曰用切线比例大边为一率小边为二率半径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以正切检表得角度此角辏地心】并求得对直角之边为次轮心距地心线【为求次均之用 江氏永曰从地心出斜线至次轮心为大句股之用割线比例本天半径为一率初均数度之正割为二率大边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次轮心距地心线】以初均数加减本星平行【引数初宫至五宫为减六宫至十一宫为加】得初实行【江氏永曰次轮心所当本天之度也次轮心距地心线已过本天截至本天当其度未至本天当引长之至本天当其度】
  求本道实行 置本日太阳实行减初实行得次引【即星距太阳度 江氏永曰土木火皆在太阳上星与太阳合伏在次轮之顶自是遂日有距太阳度其行右旋距度即次轮上之宫度】用三角形【江氏永曰斜三角也】以次轮心距地心线为一边次轮半径为一边【惟火星次轮时时不同须加减用之法详后 江氏永曰火星与太阳有定距故次轮因髙卑而有大小】次引为所夹之外角【过半周者与全周相减用其余】求得对次轮半径之角为次均数【江氏永曰当用切线分外角法求之两边相并为一率两边相减之余为二率半外角切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半较角切线以半较角减半外角其余为对次轮半径之角】并求得对次引角之边为星距地心线【为求视纬之用 江氏永曰此次引角皆谓两边所夹之本角从地心出斜线指星对之次均角正为一率次引角正为二率次轮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星距地心线】乃以次均数加减初实行【次引初宫至五宫为加六宫至十一宫为减】得本道实行【江氏永曰星体行于本道也】求火星次轮半径 以火星本轮全径【命为二千万江氏永曰即最大之矢也】为一率本天髙卑大差为二率均轮心距最卑之矢为三率【引数与半周相减即均轮心距最卑度不过象限则以余减半径为正矢若过象限以余加半径为大矢 江氏永曰八线表无矢线以余加减半径即得】求得四率为本天髙卑又以太阳全径【亦命为二千万 江氏永曰太阳之本轮全径】为一率太阳髙卑大差为二率本日太阳引数之矢为三率【引数过半周者与全周相减用其余 江氏永曰太阳引数起最卑】求得四率为太阳髙卑差乃置火星次轮最小半径以两髙卑差加之得次轮半径【江氏永曰他星绕日绕其本轮心耳火日同类独以太阳实体为心故次轮大小兼论太阳之髙卑】求黄道实行 置初实行减正交平行得距交实行【次轮心距正交之度】乃以本天半径为一率本道与黄道交角之余为二率【江氏永曰土星交角余九九九○四木星交角余九九九七三火星交角余九九九四九】距交实行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黄道度与距交实行相减余为升度差以加减本道实行【距交实行不过象限及过二象限为减过象限及过三象限为加】得黄道实行【江氏永曰星行本道与黄道相当之经度也】
  求视纬 以本天半径为一率本道与黄道交角之正为二率【江氏永曰土星交角正○四三九一木星交角正○二三一七火星交角正○三一九九】距交实行之正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检表为初纬【江氏永曰此次轮心距交逺近之本纬也正当交无纬满九十度纬最大各如交角】又以本天半径为一率初纬之正为二率次轮心距地心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星距道线【江氏永曰此次轮有髙下而初纬变在本天半径之上者纬加大半径之下者纬变小是为星距黄道线星者通次轮言之犹非星之实体也】乃以星距地心线为一率星距黄道线为二率本天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检表得视纬【江氏永曰此人视星之纬也星有髙下而距线又变在本天半径之上者距线变小半径之下者距线加大也】随定其南北【距交实行初宫至五宫为黄道北六宫至十一宫为黄道南】
  求晨夕伏见定限度 置黄道实行与太阳实行同宫同度为合伏合伏后距太阳渐逺为晨见东方【江氏永曰星迟日速故在太阳之西而晨见】顺行顺行渐迟【江氏永曰星之本轮心行于本天者恒平行无迟疾人视星行于轮上则有迟疾且有顺逆合伏后行次轮上半之左次轮心已随本轮行而星复向左行则疾矣近象限其势迤而下则渐迟】迟极而退为留退初【江氏永曰星行次轮至象限其势直下似不行而犹有本轮心之行入下半深近轮底星之向右行度分与轮之向左行度分相减适尽则似不行而留既留则星右行之度分多于轮左行之度分人视星为退行矣留之顷即退之初但积久乃及一度耳旧法星留数日或数十日其法粗疎理不如此也】退行距太阳半周为退冲【江氏永曰当次轮之底火星近退冲割入太阳本天之内】退冲之次日为夕见【江氏永曰过冲在太阳之东夕见东方】退行渐迟迟极而顺为留顺初【江氏永曰轮底向右之势速渐向上渐迟轮左行度分与星右行度分相减适尽而留既留则轮左行之度分多于星右行之度分复见为顺留之顷即顺之初】顺行渐疾【江氏永曰过三象限以上轮左行而星亦向左故渐疾】复近太阳以至合伏为夕不见【江氏永曰星近日为阳光所烁日入而星未见日入地深而星亦没也日夕星可见而星当地平为夕不见之始】其伏见限度土星为十一度木星为十度火星为十一度三十分【江氏永曰因星体大小约为此限】合伏前后某日太阳实行与本星实行相距近此限度即以本日本星黄道实行依日食法求得限距地髙【江氏永曰黄道在地平上九十度之限所谓黄平象限也必求此限者不得限距地髙则无黄道地平交角不能算星距日黄道度也求法先依日躔篇以本日太阳实行查距纬求得本日日出入时刻如求晨见用日出时刻约减三刻求夕不见用日入时刻约加三刻次依月食篇以本时黄道实经度求赤道经度乃依日食篇以本时变赤道度求本时春秋分距午赤道度次求本时春秋分距午黄道度次求本时午位黄赤距纬次求本时黄道与子午圈交角次求本时午位黄道髙弧次求本时限距地髙即黄道地平交角也本时变赤道度以后亦可依月食法求之较省径 伏见时星在地平太阳在地下宜求地下之限距地今求地上之限距地者倒算借算法也黄道在地平上与地下等地上近南之限距地即地下近北之限距地故借地上倒算之】乃用正弧三角形【江氏永曰有直角为正弧】有直角【江氏永曰置星于地平设太阳在地上从天顶出线过太阳至地平交成直角犹太阳在地下从天顶出线过太阳至地平交成直角也】有黄道地平交角【即限距地髙】有本星伏见限度为对交角之弧【江氏永曰设太阳在地上其髙弧为本星伏见限度】求得对直角之弧【江氏永曰黄道地平交角之正为一率本天半径为二率本星伏见限度之正土一九○八一木一七三六五火一九九三七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检表得弧度】为距日黄道度【若星当黄道无距纬即为定限度】有黄道地平交角以本星距纬为对交角之弧【江氏永曰置星于地平或纬南或纬北距纬直角设于地平上距纬弧与直角相对】求得两角间之弧【江氏永曰两角间之弧无所对而已有两角一弧求法本天半径为一率黄道地平交角之余切为二率距纬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检表得两角间之弧】为加减差以加减距日黄道度【纬南则加纬北则减 江氏永曰从地平上视之纬南为减纬北为加地下之南北相反故南加北减】得伏见定限度视太阳与星相距度近定限度如在合伏前某日即为某日夕不见在合伏后某日即为某日晨见
  求合伏时刻 视太阳实行将及星实行为合伏本日已过星实行为合伏次日求时刻之法于太阳一日之实行内减星一日之实行为一率【江氏永曰同向东行故相减】余与月离求朔望时刻之法同【江氏永曰日法为二率太阳距星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合防时刻】
  求退冲时刻 以星黄道实行与太阳实行相距将及半周为退冲本日已过半周为退冲次日求时刻之法以太阳一日之实行与本星一日之实行相加为一率【江氏永曰一东一西故相加】余同前【江氏永曰亦以日法为二率太阳距星为三率】
  求交宫时刻【与月离同】
  求同度时刻 以两星一日之实行相加减为一率【两星同行则减一顺一逆则加】日法为二率两星相距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子正之分数以时刻收之即得
  求黄道宿度【与日躔同 江氏永曰亦以积年乘差得数加黄道宿钤以减本星黄道实行余为本星所躔宿度】
  蕙田案以上推土木火三星法
  推金水二星法
  金星用数
  金星每日平行三千五百四十八秒三三○五一六九【江氏永曰与太阳每日平行同五十九分零八秒竒也 金水二星之本天原在太阳本天之下其次轮原与太阳本天等大与上三星同理而星行次轮有时在日上有时在日下绕日成圆象离日不甚逺不能冲日则即借太阳之本天为二星之本天以太阳之平行为二星之平行而其绕日之圈别为伏见轮亦曰次轮其实借象亦借算也上三星亦有绕日圈以其甚大不便用则用嵗轮本象算之金水亦自有本天有嵗轮以其本天隐而伏见轮显则于伏见轮算之】
  最髙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二又二七一○九五
  【江氏永曰金水正交与最髙相距有定度故不列正交行及正交应】
  伏见每日平行二千二百十九秒四三一一八八六【江氏永曰金星离日之行也古测定二千九百一十九日又十分日之六百六十七金星行次轮五周置中积日分为实星行次轮周数五为法除之得周率五百八十三日零十分日之九分三三四乃以每周三百六十度为实周率五百八十三日零为法除之得三十六分五十九秒二十五防五十二纎一十六忽四十四芒为每日金星在次轮周之平行一名伏见行】
  本天半径一千万
  【江氏永曰即太阳之本天也】
  本轮半径二十三万一千九百六十二
  均轮半径八万八千八百五十二
  【江氏永曰本轮之心在本天均轮之心在本轮亦如上三星】
  次轮半径七百二十二万四千八百五十
  【江氏永曰次轮又名伏见轮星体行其上右旋其心在均轮 金星原有次轮与太阳本天等大而金星本天在日天之下者其半径即此次轮之半径今既用太阳之本天为星本大则原本天半径遂为此次轮之半径矣星在原次轮上左旋今以伏见轮为次轮则星仍右旋矣】
  次轮面与黄道交角三度二十九分
  金星平行应初宫初度二十分十九秒十八防
  【江氏永曰即律元冬至次日壬申子正时太阳平行宫度也】
  最髙应六宫○一度三十三分三十一秒○四防伏见应初宫十八度三十八分十三秒○六防
  水星用数
  水星每日平行【与金星同】
  最髙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二又八八一一九三
  伏见每日平行一万一千一百八十四秒一一六五二四八
  【江氏永曰古测定一万六千八百零二日又十分日之四水星行次轮一百四十五周置中积日分为实以次轮周数一百四十五为法除之得周率一百一十五日零十分日之八分七八六二一乃以每周三百六十度为实周率为法除之得三度零六分二十四秒零六防五十九纎二十九忽二十二芒为每日水星在次轮周之平行一名伏见行 金水各以伏见行加太阳一日之平行则金水之本行也】
  本天半径一千万
  【江氏永曰亦即太阳之本天】
  本轮半径五十六万七千五百二十三
  均轮半径一十一万四千六百三十二
  次轮半径三百八十五万
  【江氏永曰此亦水星本天半径借为伏见轮半径也】
  次轮心在大距与黄道交角五度四十分
  【江氏永曰大距离正交中交各九十度】
  次轮心在正交当黄道北交角五度○五分一十秒其交角较三十四分五十秒【与大距交角相较后仿此】当黄道南交角六度三十一分○二秒其交角较五十一分○二秒【江氏永曰正交本道自南而交入于北交角北狭而南濶】
  次轮心在中交当黄道北交角六度十六分五十秒其交角较三十六分五十秒当黄道南交角四度五十五分三十二秒其交角较四十四分二十八秒

《五礼通考》 相关内容:

前一:24
后一:26

查看目录 >> 《五礼通考》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