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四库百科 >

姚鼐集精华


姚鼐集精华

    姚鼐(1731-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因读书室名“惜抱轩”,学者称为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出身于“簪缨世族”。父淑,官朝议大夫,礼部员外郎;祖父孔鍈,官翰林院编修;曾祖士基,康熙举人,官湖至罗田知县;高祖文然,官至刑部尚书。姚鼐二十岁中举人,三十三岁中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至刑部郎中,充四库全书编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四十四岁时辞官归里,专力古文创作,并先后在江宁、扬州、徽州、安庆主持钟山、安定、梅花、紫阳、敬敷书院(时间长达三十余年),广授门徒,大倡桐城派古文。

    姚鼐在官场时间不很长,但辞官后名声显赫,社会地位很高,其思想政治倾向和清王朝没有什么矛盾。不过,姚鼐个人生活颇多坎坷,先后两次娶张氏女,皆中道死去,这给他感情上带来很大创伤。他宗单程、朱理学,对儒家礼教能身体力行。早年积极用世、满怀经世济民的抱负,中年后自感“既乏经世略”,(《城南修禊诗》),便抱着“独善其身”的思想,专力于古文了。

    姚鼐的主要著述除《惜抱轩集》(包括文集、诗集),还有《惜抱轩尺牍》、《九经说》、《三传补注》等。她鼐所编《古文辞类纂》影响很大。

    作为桐城派的领袖人物,姚鼐不仅上承方苞、刘大櫆,而且在完善桐城派的文学理论、致力于古文创作的同时,广收门徒,扩大影响,创建了一个桐城散文流派的庞大队伍。他的哲学思想、文艺主张集中体现在《惜抱轩集》里,其中很多诗文都很注重对程、朱理学的阐发。姚鼐所处的时代,汉学已经兴盛,这时他对程,朱理学则是极力维护。他不仅指斥汉学为“枝之猎而去其根,细之搜而遗其巨”,认为程、朱才是“得圣人之旨”的“真儒”,还说:“当明佚君久政屡作,士大夫维持纲纪,明守节义,使明久而后亡,其宋儒论学之效哉!”把理学推到至神至圣的地位。姚鼐还宣称,自己孜孜以求的,就是自己的文章能“明道义维风俗以诏世者”(《复汪进士辉祖书》)。其“道义”、“风俗”,也就是程、朱理学的那一套。方、姚推崇的理学,为整个桐城派的文学创作定下了思想基调。

    姚鼐在文论上继承和发展了方苞的“义法”说,提出“义理、考证、文章”三结合的主张。他的另一贡献是提出阴阳刚柔风格论,强调“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海愚诗钞序》,并且探讨了作品风格与作者个性的关系。在散文创作具体方法方面,姚角提出“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的理论,认为“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学文当由粗人精,以至于“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古文辞类纂序目》)。这是对我国散文艺术和理论相当全面的总结,是对“义法”说和“三结合”论的分析性的具体说明,也正是姚鼐在理论上超越方苞和其师刘大櫆之处。

    桐城派自方苞始即非常看重作者的道德修养对创作的影响,姚鼐更是如此。他明确强调不可“以言行分为二事”(《稼门集序》,认为只有做到“艺与道合,天与人一”,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见《敦拙堂诗集序》。人品和作品的关系历代文学批评家都很强调,虽然评价“人品”高下的标准各不相同,但强调这种关系,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看,显然是正确的。

    与方苞、刘大櫆相比,姚鼐的散文给人以平和自然、淡远而不乏沉厚的感觉。姚门弟子陈用光曾评价三家古文说:“望溪理胜于辞,海峰辞胜于理,若先生,理与辞兼胜。”这就认为姚鼐的散文兼收了方、刘的长处,事实上大体如此。

    姚鼐的散文,基本上贯构了他的“义理、考证、文章”三结合的理论。以“义理”为核心,做到了“言有物”;以考证发挥义理,使文章充实浑厚;讲究文章的法度,做到了结构谨严,言辞雅洁。如《登泰山记》、《李斯论》都可以说是三结合的代表作。姚鼐的散文不像方苞那样念念不忘突出“义理”,相反,在讲究文章的神气、韵味、音调节奏方面做得更为出色,这一点在他的记游散文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姚文中多反问、设问句,行文多迂回曲折,也是其“阴柔”风格的体现。

    由于姚鼐与现实生活很少矛盾,生活面窄,接触社会少,所以文章的思想内容显得贫乏,几乎没有能够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社会矛盾的作品。在形式上,姚鼐也没能避免桐城派拘泥形式,过于追求古雅的通病。


【检索姚鼐集精华 ==>】 古籍全文检索:姚鼐集精华     全站站内检索:姚鼐集精华

孟子杂记
学庸正说
论语商
论语学案
四书留书
日讲四书讲义
四书近指
孟子师说
大学翼真
四书讲义困勉录
松阳讲义
大学古本说
论语稽求篇
四书剩言
大学证文
四书释地
四书札记
此木轩四书说
乡党图考
四书逸笺
苏评孟子
孟子发题
或问小注
四书问目
朱子四书语类
论语孟子考异
中庸合注
重订四书辑释
四书通义
大学指归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