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砒霜

输入关键字:

砒霜

《中药大辞典》:砒霜

药材名称砒霜

拼音Pī Shuānɡ

出处《日华子本草》

来源砒石经升华而得的精制品,参见"砒石"条。

制法本草衍义》:"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大块者已是下等,片如细屑者极下也,入药当用如乳尖长者。"

性状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能溶于水、乙醇、酸类及碱类。加热则升散而发蒜臭。

药理作用参见"砒石"条。

性味辛酸,热,有毒。

①《开宝本草》:"味苦酸,有毒。"

②《玉楸药解》:"辛,热,大毒。"

归经玉楸药解》:"入脾、肺、肝经。"

功能主治劫痰截疟,杀虫,蚀恶肉。治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梅毒,痔疮,瘰疬,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肉不脱。

①《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冲心痛,落胎。"

②《开宝本草》:"主诸疟,风痰在胸膈,可作吐药。"

③《本草蒙筌》:"截疟除吼,膈上风痰可吐;溃坚磨积,腹内宿食能消。"

④《医学入门》:"主恶疮瘰疬,腐肉,和诸药敷之,自然蚀落。又治蛇尿着人手足,肿痛肉烂,指节脱落。为末,以胶清调涂。"

⑤《纲目》:"蚀痈疽败肉,枯痔,杀虫。"

⑥《玉楸药解》:"治寒痰冷癖,久疟积痢,疗痔漏瘰疬,心疼呴喘,蚀痈疽腐肉,平走马牙疳。"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5毫。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

注意本品毒性比砒石更剧,内服极宜谨慎。体虚及孕妇忌服。

①《品汇精要》:"畏绿豆、冷水、醋。"

②《本草蒙筌》:"畏羊血。"

③《医学折衷》:"大伤胸气,脾胃虚者,切宜戒之。"

复方①治哮嗽:砒霜、面、海螵蛸各一钱。为末,水调作饼子,慢火炙黄,再研令细。每服一字,用井花水作一呷,服良久,吐出为度。小儿减半。忌食热物。(《赤水玄珠》)

②治久恶疮:砒霜一分(细研),附子一分(末),苦参一分(末),硫黄一分(细研),蜡一分。用麻油二两煎,油热下蜡,次下药末,和令匀成膏。每用,先以蒴藋柳枝煎汤洗疮,拭干,日二涂之。(《圣惠方》砒霜膏)

③治癣不问干湿,积年不差:砒霜一分,硫黄三分,密陀僧三分,腻粉二分。上药细研为末。癣干即以生油调涂,若癣湿,即用药末掺之。(《圣惠方》砒霜散)

各家论述①《本草衍义》:"砒霜,疟家或用,才过剂,则吐泻兼作,须浓研绿豆汁,仍兼冷水饮。"

②《医学折衷》:"疟丹多用砒霜大毒之药,《本草》谓主诸疟风痰在胸膈,可作吐药,盖以其性之至燥,大能燥痰也。"

③《本草经巯》:"砒霜,禀火之毒气,复经煅炼,《开宝本草》虽云味苦酸,而其气则大热,性有大毒也。酸苦涌泄,故能吐诸疟风痰在胸膈间。太热大毒之物,故不可久服,能伤人也。""砒黄既已有毒,见火则毒愈甚,而世人多用砒霜以治疟,不知《内经》云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法当清暑,益气,健脾,是为正治,岂宜用此大热大毒之药。如果元气壮实,有痰者服之,必大吐,虽暂获安,而所损真气实多矣。"

④《本经逢原》:"砒霜疟家常用,入口吐利兼作,吐后大渴,则与绿豆汤饮之。砒性大毒,误食必死。然狂痴之病,又所必需,胜金丹用之无不应者。枯痔散与白矾同用,七日痔枯自落,取热毒之性以枯歹肉也。"

临床应用治疗哮喘:用砒霜1铰,淡豆豉1两,加工制成紫金丹1000粒,每晚临睡前服1~6粒。开始先用1~2粒,如无明显反应,再逐渐增至足量。治疗11例,除1例合并有肺门淋巴结核效果不满意外,其余均能基本控制症状。通常服药1天后见效,3天后症状基本控制。少数服药后有轻度头痛头晕,颜面浮肿,可在服药后3~5天内自行消失。部分病例出现食欲减退、转氨酶增高,经使用酵母片、维生素及中药大枣茵陈汤后均恢复正常;但有的又出现脑絮++,似说明本品对肝脏有一定损害。有人认为,砒对支气管哮喘有特殊疗效。对寒哮最为适宜;但亦有人指出:砒剂对热带嗜酸性白细胞增多性哮喘固有疗效,但对支气管哮喘症则无效。因此,砒剂治疗究适用于那一类型的哮喘,尚待进一步探索。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砒霜

药材名称砒霜

拼音Pī Shuānɡ

英文名Arsenic

别名白砒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1.《本草图经》:砒霜,旧不着所出郡县,今近铜山处亦有之,惟信州者佳。其块有甚大者,色如鹅子黄,明澈不杂。此类本处自是难得之物,每一两大块,真者人竞珍之,市之不啻金价。古服食方亦或用之,必得此类,乃可入药。其市肆所蓄,片如细屑,亦夹土石,入药服之,为害不浅。误中,解之用冷水研绿豆浆饮之。

2.《本草别说》:信州玉山有砒井。生不夹石者,色赤,甚如雄黄,近火即杀人,《

来源药材基源:为砒石经升华而得的精制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senolite;Arsenopyrite;Realgar;Orpiment

原形态1.晶形为八面体,偶尔也有菱形十二面体。歪晶为粒状、板柱状;微晶呈星状、毛发状;集合体呈钟乳状、皮壳状和土状。无色至灰白色,多数带灰蓝、黄或红色色调。条痕白色或带有黄色。有玻璃至金刚样光泽,无晶面可见时则为油脂、丝绢样光泽。解理多组完全,交呈棱角。极脆。硬度为1.5。相对密度为3.7-3.9。能缓慢溶解于水。有剧毒。

2.毒砂 晶体结构属单斜或三斜晶系。晶形多呈柱状,有时为短柱、板柱、双锥状或致密粒块、致密块状等集合体。新鲜面呈锡白色至钢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晶体解理中等或不完全,块状集合体见不到解理,断口不平坦。硬度5.5-6。相对密度5.9-6.3。性脆,致密块体用铁锤猛击时有火星,可发出蒜臭气。

3.雄黄 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晶体细小,呈柱状、短柱状或针状,但较少见。通常多呈粒状,致密块状,有时呈土状、粉末状、皮壳状集合体。橘红色,表面或有暗黑及灰色的锖色。条痕浅橘红色。晶体呈金刚光泽,断口树脂光泽。硬度1.5-2,相对密度3.56,阳光久照会发生破坏而转变为淡橘红色粉末。锤击之有刺鼻蒜臭。

4.雌黄 单斜晶系。晶体常呈柱状,往往带有弯曲的晶面,集合体则呈杆状、块状、鸡冠状。柠檬黄色,有时微带浅褐色。条痕与矿物本色相同,惟色彩更为鲜明。光泽视方向不同而变化,由金刚光泽至脂肪光泽,新鲜断面呈强烈的珍珠光泽。半透明。解理完全。硬度1.5-2。比重3.4-3.5。具柔性,薄片能弯曲,但无弹性。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毒砂 在地表易风化成臭葱石等土状风化物,表面为褐黄、黄白、灰白、绿、红褐、黄褐、黑褐等色,被膜覆盖处,光泽暗淡,硬度低于小刀甚至低于指甲。呵气于臭葱石等土状风化物上,可闻到带砷的臭味。火烧之有升华物,伴发蒜臭气并熔成磁性小球。

2.雄黄 主要为低温热液、火山热液矿床中的典型矿物,与雌黄紧密共生。还见于温泉沉积和硫质喷气孔的沉积物里。偶尔发现于煤层和褐铁矿层中,为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硫化氢与含砷溶液作用的产物。

3.雌黄 产于低温热液矿床中,温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形成条件完全与雄黄相似,并且与雄黄辉锦矿等密切共生。

资源分布:1.砷华 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

2.毒砂 产出于硫化物矿脉中,或粒状分散于矿脉及围蚀变带中,此时多与白色绢云母、铜黄色“金星状”黄铁矿共存。除古产地陕西、湖北、河南、四川、甘肃、辽宁、山西等地仍有产出外,山东、江西、广东、广西、湖南、吉林、青海、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亦有产出。

3.雄黄 主产于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4.雌黄 主产于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块片或粉末状。白色,体重,无臭,无味,极毒,不可口尝。

化学成分主要是三氧化二砷(As2O3)。

药理作用三氧化二砷具有砷剂的基本药理和毒理。砷有原浆毒作用,且能麻痹毛细血管,抑制含疏基酶的活性,并使肝脏脂变、肝小叶中心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毛细血管扩张。枯痔散中含有白砒,如给兔耳每日涂敷,可致干性坏死,以至脱落;实验表明,不含三氧化二砷的制品则无此作用。枯痔散中含砷量为8-16%左右,易自粘膜面吸收,应用不当,可致急性砷中毒。作为杀灭虫害的农药,误服中毒者亦有报道。

鉴别(1)取本品少量,置闭口管中加热,生成白色升华物。(检查砷盐)(2)取本品少量,置木炭火烧之,发生白色气体,并有蒜臭气,于木炭上显一层白色被膜。(检查砷盐)(3)取本品少量,加水煮沸,使溶解,溶液呈弱酸性,通硫化氢则生成黄色沉淀。(检查砷盐)(4)差热分析曲线 吸热335℃(小),825℃(微);放热740℃(小),230℃开始到740℃前,失重—属砷华。

炮制本草衍义》: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大块者已是下等,片如细屑者极下也,入药当用如乳尖长者。

性味辛;酸;热;有毒

归经脾;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劫痰;蚀疮去腐;截疟;蚀腐;杀虫。主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痔疮;瘰疬;走马牙疳;癣疮;痈疽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5毫。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

注意本品毒性比砒石更剧,内服极宜谨慎。体虚及孕妇忌服。

1.《品汇精要》:畏绿豆、冷水、醋。

2.《本草蒙筌》:畏羊血

3.《医学折衷》:大伤胸气,脾胃虚者,切宜戒之。

各家论述1.《本草衍义》:砒霜,疟家或用,才过剂,则吐泻兼作,须浓研绿豆汁,仍兼冷水饮。

2.《医学折衷》:疟丹多用砒霜大毒之药,《本草》谓主诸疟风痰在胸膈,可作吐药,盖以其性之至燥,大能燥痰也。

3.《本草经疏》:砒霜,禀火之毒气、复经煅炼,《开宝本草》虽云味苦酸,而其气则大热,性有大毒也。酸苦涌泄,故能吐诸疟风痰在胸膈间。大热大毒之物,故不可久服,能伤人也。砒黄既已有毒,见火则毒愈甚,而世人多用砒霜以治疟,不知《内经》云夏伤于暑,秋必疡疟,法当清暑,益气,健脾,是为正治,岂宜用此大热大毒之药。如果元气壮实,有痰者服之,必大吐,虽暂获安,而所损真气实多矣。

4.《本经逢原》:砒霜疟家常用,入口吐利兼作,吐后大渴,则与绿豆汤饮之。砒性大毒,误食必死。然狂痴之病,又所必需,胜金丹用之无不应者。枯痔散与白矾同用,七日痔枯白落,取热毒之性以枯歹肉也。

5.《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冲心痛,落胎。

6.《开宝本草》:主诸疟,风痰在胸膈,可作吐药。

7.《本草蒙筌》:截疟除吼,膈上风痰可吐;溃坚磨积,腹内宿食能消。

8.《医学入门》:主恶疮瘰疬,腐肉,和诸药敷之,自然蚀落。又治蛇尿着人手足,肿痛肉烂,指节脱落。为末,以胶清调涂。

9.《纲目》:蚀痈疽败肉,枯痔,杀虫。

10.《玉揪药解》:治寒痰冷癖,久疟积痢,疗痔漏瘰疬,心疼齁喘,蚀痈疽腐肉,平走马牙疳。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检索砒霜 ==>】 古籍全文检索:砒霜     全站站内检索:砒霜
鹅爪风
鹅巴掌
鹅馄饨
鹅掌风
鹅管痔
鹅鼻骨
鹅儿肠菜
鹅口白疮
傣医传统方药志
傲冬疮
僆子
傅山
傅常
傅仁宇
傅允科
傅青主
傅青竹
傅懋光
傅氏女科
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男科
傅氏女科全集
傅青主男女科
傅氏眼科审视瑶函
集验良方
集成沆瀣(xiè 卸)丹
集验背疽方
集验良方拔萃
集验简易良方
集注新解叶天士温热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