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大平胃泽兰丸

输入关键字:

大平胃泽兰丸

药方名称大平胃泽兰丸

处方泽兰3两,细辛3两,黄耆3两,钟乳3两,柏子仁2两半,干地黄2两半,大黄2两,前胡2两,远志2两,紫石英2两,芎?1两半,白术1两半,蜀椒1两半,白芷1两,丹参1两,栀子(一本用枳实)1两,芍药1两,桔梗1两,秦艽1两,沙参1两,桂心1两,厚朴1两,石斛1两,苦参1两,人参1两,麦门冬1两,干姜1两,附子6两,吴茱萸5合,麦糵5合,陈曲1升,大枣50枚(作膏)(一本无干姜,有当归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定志意,除烦满。主五劳七伤诸不足,手足虚冷,羸瘦,及月水往来不调,体不能动。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加至30丸。令人肥健。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以大平胃名方,则知专平胃中陈气也。而方中一派峻补之药,与柏子仁丸、大小五石泽兰丸、三石泽兰丸等方,大都仿佛,惟曲、糵、枳、朴、大黄平胃之品,为承气之正治,其间补泻杂陈,寒热互用,良难体会其旨。三复求之,始知其为《金匮》薯蓣丸之变方。方中秦艽前胡细辛白芷,即薯蓣丸中柴胡防风杏仁白蔹开发风气之变法;泽兰、柏仁、门冬、沙参,即薯蓣丸中门冬、桔梗清润隔气之变法;曲、糵、大黄,即薯蓣丸中法曲、大豆、黄芩疏通里气之变法;椒、姜、萸、附协济参、耆、白术、生干地黄,即薯蓣丸中干姜桂枝协济四君、四物温理血气之变法,较薯蓣丸药虽异,而理一揆,且配合不可思议。参、耆得桂、附则补而不壅,桂、附得芍、地则温而不烈,糵、柏、大黄得参、术、桂,附则泄而不利,允为补中寓泻之良法,不特为薯蓣丸之变方,又为大黄蛰虫丸之变法。观方下主治,恰与大黄 (庶虫)虫丸相类,彼以内有干血,故虻、 (庶虫)、干漆为专药;此以胃有陈气,则曲、糵、大黄为必需,况人参助术、石英辅乳,较柏子仁丸等方之反激愈甚,立法愈奇。

摘录《千金》卷四



【检索大平胃泽兰丸 ==>】 古籍全文检索:大平胃泽兰丸     全站站内检索:大平胃泽兰丸
饿蚂蝗
鄂报春
鄂豆根
鄂西粗筒苣苔
鄂西天胡荽
萼果香薷
鹗骨
儿茶
耳草
耳水苋
耳叶排草
二郎剑
二裂叶委陵菜
二歧根莲花根
二色补血草
二色内风消
二仙桃
二叶舌唇兰
二叶舞鹤草
发菜
发痧藤
法半夏
法罗海
番红花
番荔枝
番荔枝根
番荔枝叶
番木瓜
番木瓜叶
番石榴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