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敬鬼神而远之》

输入关键字:

《敬鬼神而远之》



语出《论语-雍也》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原文】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①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 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 

①民:通“人”。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明智。孔子说:“致力于人世间该做的事情,对鬼神报敬而远之的态度,这就可以说是明智的了。”樊迟又问什么是仁。孔子说 
:“有仁德的人总是先付出艰苦的努力然后才有所收 获。这就可以说是仁了。” 
【读解】 
在“智”的问题上,典妙地表现了圣人现实而理性的精神。一 方面是“务民(人)之义”,着眼于人间事;另一方面是“敬鬼神 而远之”,对于我们搞不太清楚的事情,既不轻易相信,也不盲目 
否定,姑且把它放在一边存而不论、前一方面是现实的精神,后 一方面是理性的精神。为什么要这样呢?在《先进》篇里,当子 路问怎样侍奉鬼神时,孔于作了明确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连近在眼前的人都没能侍奉好,谈什么恃奉远在天边的鬼神呢? 凡事从眼前做起,从身边做起,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 异想天开。 

“智”的问题上是这样,“仁”的问题上也是这样。 
所以,当樊迟问什么是“仁”时,圣人作出了“先难而后 获”的回答。而且,不仅这次这样回答。另有一次,樊迟跟随孔 子到舞字台下去游览,当他问孔子怎样才能提高道德修养时,孔子 
子照样回答说:“问得好!先事后得,非崇德与?”(《颜渊》意 思是说,先做事后收获,这不是提高了道德修养了吗? 
先难后获,先事后得,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没有耕耘,哪 来的收获?或者从正面说,只间耕耘,不问收获。或者再说行优 美一点,那就是-- 
十五的月儿十六, 
要想收获先种田, 
要想登山先探路, 
要想致富得开财.




《宋史·曹彬列传》
《宋史·张咏传》
《汗不敢出》
《公冶长背诺》
《宋史·胡宿传》
钱谦益《梅长公传》
《晏子逐高缭》
《荆溪集》序
杨万里《林运使墓志铭》
杨万里《李台州传》
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姚鼐《游灵岩记》
岳珂《义騟传》
《墨子·法仪》
《墨子·尚同上》
《墨子·尚贤上》
《回君传》
袁中道《石浦先生传》
袁中道《楮亭记》
陆游《放翁家训》(二)
陆游《东坡食汤饼》
老学庵笔记之《秦桧专横跋扈》
《放翁家训·序》
陆游《跋傅给事帖》
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
《狱中上母书》
《以人为鉴》
《后汉书·陈龟传》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
《宋史·刘几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