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小石城山记》

输入关键字:

《小石城山记》




《小石城山记》原文.译文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小石城山在永州城西北。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后半篇的议论抑扬宛转,余味无穷。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②;其旁,出堡坞③,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④,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⑤,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⑥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⑦,而列是夷狄⑧。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因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⑨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 
  ①垠;边际。 
  ②睥睨:城上的矮墙。梁欐:栋梁,这里指山石堆积形似城上望楼一类的建筑。 
  ③堡坞:小城。 
  ④箭:小竹子。 
  ⑤数:密。偃:俯。 
  ⑥造物者:古人指创造万物的神灵。 
  ⑦中州:中原。 
  ⑧夷狄:古时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少数民族聚居的荒远地区。 
  ⑨楚:今湖南、湖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 

  译文: 

  从西山道口一直向北,越过黄茅岭,有两条路:其中一条路向西伸延,沿路寻求没有发现胜景;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折向东,在不过四十丈之处,地层断裂,被一条河水分开,有积聚的山石横截在路端。它的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往里看去一片浓黑,将小石子投进去,从很深的地方传出咚咚水声.那声音十分响亮,过了很久才消逝。环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 

  哦!我怀疑创造万物的上帝有没有已经很久了,到了这里便越发地以为确实是有了。又奇怪上帝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而将它放在偏僻的荒远之地,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神灵或许不应该这样做吧,那么难道确实没有上帝吗?有人说:“这是上帝用来安慰那些贤德而在这儿受屈辱的人的。”有人说:“这儿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而却唯独造就了这些奇妙景致,因此楚地之南人才少而怪石多。”这两种说法,我是都不相信的。  




《元史·贡师泰传》
《元史·管如德传》
《元史·吴澄传》
《元史·胡长孺传》
《元史·彻里传》
《元史·谭澄传》
《元史·秦起宗传》
《宋史·綦崇礼传》
《新元史·高克恭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人和》
《苏武传》(全)
《张衡传》(全)
《宋史·姚铉传》
苏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二)
《燕赵论》
苏辙《巢谷传》
苏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
苏辙《古今家诫叙》
苏辙《民政策》
苏辙《贾诩》
苏辙《史官助赏罚论》
《孟德传》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君术策五》
苏辙《隋论》
苏辙《武昌九曲事记》
苏辙《颍滨遗老传》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