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张岱《绍兴灯景》

输入关键字:

张岱《绍兴灯景》


张岱
原文
    绍兴灯景,为海内所夸者无他,竹贱、灯贱、烛贱。贱,故家家可为之;贱,故家家以不能灯为耻。故自庄逵以至穷檐同巷1,无为灯、无不棚者。棚以二竿竹搭过桥,中横一竹,挂雪灯一,灯球六。大街以百计,小巷以十计。从巷口回视巷内,复叠堆垛,鲜妍飘洒,亦足动人。
    十字街搭木棚,挂大灯一,俗曰“呆灯”,画《四书》《千家诗》故事2,或写灯谜,环立猜射之。庵堂寺观,以木架作柱灯及门额,写“庆赏元宵”“与民同乐”等字。佛前红纸荷花琉璃百盏,以佛图灯带间之,熊熊煜煜。庙门前高台,鼓吹五夜。市廛如横街、轩亭、会稽县西桥,闾里相约,故盛其灯,更于其地斗狮子灯,鼓吹弹唱,旋放烟火,挤挤杂杂。小街曲巷有空地,则跳大头和尚,锣鼓声错,处处有人团簇看之。
    城中妇女多相率步行,往闹处看灯;否则,大家小户杂坐门前,吃瓜子、糖豆,看往来士女,午夜方散。乡村夫妇多在白日进城,乔乔画画4,东穿西走,曰“钻灯棚”,曰“走灯桥”,天晴无日无之。
    万历间,父叔辈于龙山放灯,称盛事,而年来有效之者。次年,朱相国家放灯塔山,再次年,放灯蕺山。蕺山以小户效颦,用竹棚,多挂纸魁星灯。有轻薄子作口号嘲之曰:“蕺山灯景实堪夸,箶筿竿头挂夜叉;若问搭彩是何物?手巾脚布神袍纱。”由今思之,亦是不恶。 

译文
    绍兴的灯景,为海内所夸奖的原因,并没有其他的,主要是竹子的价格低,花灯的价格低,红烛的价格低。价格低。所以家家户户可以承受它,由於它价格低,所以家家户户都把不能张灯当作羞耻。因此,从四通八达的道路以至贫穷人家的曲折小巷,没有那一家没有花灯,亦没有那一家没有灯棚。灯棚用两根竹竿搭成过桥,中间横著一根竹竿,挂上一盏雪灯,六盏灯球。大街上的灯棚数以百计,小巷数以十计。从巷口回头观看巷内,各式各样的花灯重叠堆积著,色彩鲜豔,飘飘洒洒,也足以感动於人。
    十字街头搭建的木棚,挂著一个大灯,俗称为「呆灯」上面画著《四书》,《千家诗》中的故事,有的写著灯谜,大家围著灯笼站著猜著这些灯谜。庵堂、寺庙、道观用本架作柱灯及门额。写著「庆赏元宵」,「与民同乐」等字样。佛像之前悬挂著近百盏红纸荷花琉璃灯,用佛图灯带相间插著,灯光旺盛明亮。庙门前的高台上,锣鼓喧天,吹拉弹唱,直到五更时分。城市商业中,如横街轩亭,会稽县西桥,邻里相约,因此那里的灯市特别兴盛,有杂耍者是在那地点进行舞狮变形的活动,有鼓吹弹唱表演,烟火施放,挤杂在一起。小街曲巷一有空地,就跳大头和尚舞,锣鼓声声交错,处处有人团团簇簇地观看著。城中的妇女大多是相随著步行,前往最热闹的地方看灯,不然的话,就是大家小户杂坐在自己的门前,吃瓜子和糖豆,前来观看赏灯的男男女女,直到午夜才散去。乡村夫妇多在白天进城,打扮过後,东奔西走,叫做「钻灯棚」,亦叫做「走灯桥」,天晴时没有那一天不是这样。
    万历年间,我父亲与叔叔辈在龙山放灯,被称为一大美事,而且历年来还仿效龙山放灯的人。第二年,朱相国一家就在塔山放灯。第三年,又到蕺山放灯。蕺山放灯为小户人家仿效,用的是竹棚,大多悬挂一些纸糊的魁星灯。一个轻挑浮薄的人作口号嘲讽它说:“蕺山灯景实堪夸,葫篠竿头挂夜叉。若问搭彩是何物,手巾脚布神袍纱。”由现在绍兴的灯景来想这首诗,我认为并不是不好。

张岱《绍兴灯景》    


《吕氏春秋·仲秋纪》
《吕氏春秋·尊师》
《吕氏春秋·务本》
《齐寇将至》
《正名》
《祁黄羊去私》
《去宥》
《田婴善剂》
《小主夫人》
《晏子之晋》
《吕氏春秋·骄恣篇》
《吕氏春秋·知分》
《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
《吕氏春秋·赞能》
《后汉书·张霸传》
《后汉书·范式列传》
《后汉书·江革传》
《后汉书·杨震列传》(二)
《后汉书·李业传》
《后汉书·申屠刚传》
《后汉书·齐武王传》
《后汉书·荀彧传》
《后汉书·卢植传》
《后汉书·朱浮传》
《后汉书·吴汉传》
《后汉书·陈禅传》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后汉书·王梁传》
《后汉书·曹褒传》
《后汉书·马武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