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第二》

输入关键字: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第二》


三国志
原文
    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太祖崩,嗣位为魏王。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告祠高庙,使兼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禅位。庚午,王升坛即阼,改延康为黄初,大赦,二年春乙亥,令郡国口满十万者,岁察孝廉一人;其有秀异,无拘户口,夫人甄氏卒,日有食之,有司奏免太尉,诏曰:“灾异之作,以谴元首,而归过股肱,岂禹、汤罪己之义乎?其令百官各虔厥职,后有天地之眚,勿复劾三公。”三年春,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诏曰:“西戎即叙,氐羌来王,诗、书美之。顷者西域外夷并款塞内附,其遗使者抚劳之”是后西域遂通。初,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后七日,破备书到,秋七月,冀州大蝗,民饥,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廪以振之,九月甲午,诏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冬十月甲子,表首阳山东为寿陵,曰:“昔尧葬谷林,通树之,禹葬会稽,农不易亩,故葬于山林,则合乎山林。封树之制,非上古也,吾无取焉。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五年春,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六年春,遣使者循行许昌以东尽沛郡,问民所疾苦,贫者振贷之。行幸召陵,通讨虏渠。辛未,帝为舟师东征,七年五月丙辰,帝疾笃,尽遣后宫昭仪已下归其家,丁巳,帝崩,时年四十,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第二》)

译文
    魏文帝名丕,字子桓,魏武帝曹操的太子。太祖死后,他继位为魏王。汉献帝因人心归属于魏,便召集文武百官,在汉高祖庙祭告。派御使大夫张音拿着符节、捧着玉玺把皇位禅让给魏王。二十八日,魏王登上祭坛,接受了皇位的禅让,把年号延康改为黄初,并大赦天下。黄初二年(221)正月,诏令各郡国凡是人口满十万,每年推举孝廉一人;其中有优秀卓越之人,不受人口限制。文帝夫人甄氏去世,出现了日蚀,官吏奏请免去太尉之职,文帝下诏说:“天有不祥之兆,是对元首的谴责,现在却归罪大臣,难道是大禹、商汤归罪于自己的道理吗?特令文武百官小心虔诚地各尽其职,以后凡属自然灾害,不要再弹劾三公。”黄初三年(222)春天,鄯善、龟兹、于阗各族首领都派使臣来进献贡品,文帝下诏说:“从前西戎各国臣服,氐族、羌族来朝称臣,《诗》《书》都称颂此事。现在西域各族都来叩开边塞大门依附我们,特此派使者去慰劳安抚。”从此以后便与西域通好。当初,文帝听说刘备大军东下,与孙权交战,围栅栏连接营寨七百多里,对群臣说:“刘备不懂兵法,难道有用七百里连营抵抗敌军的吗?这是兵家大忌。孙权的捷报马上就要到了。”七天后,孙权打败刘备的奏书果然到了。这一年秋天七月,冀州发生大的蝗虫灾害,民不聊生,文帝派尚书杜畿拿着符节到各地开仓放粮,赈济饥民。九月三日,文帝下诏说:“妇人参政,是动乱的本源。从今以后,群臣有事不得对太后奏说,外戚不能在朝中担任重将权臣,也不能无功而被封王封侯;把这条法令传给后世,如果有人违背了,天下共诛之。”这年十月三日,选定首阳山东侧为寿陵,说:“远古尧葬在谷林,周围都是茂密的树木,禹葬在会稽,农夫安心地耕种,因为葬在山林中,与山林融为一体。我不采用聚土造坟、植树为记的做法,因为它不是上古之制。不要放防腐的灰炭,也不要把金、银、铜、铁等作为陪葬品,全部用陶器。黄初五年(224)春天,设立太学,制定五经课试法,设置《春秋谷梁》博士。黄初六年(225)春,文帝派遣使者从许昌以东巡视各地,一直到沛郡,寻访百姓疾苦,对贫苦的人给予赈济和借贷。文帝到达召陵,修通讨虏渠。二十四日,文帝亲领战舰东征。黄初七年五月十六日,文帝病重,把后宫中昭仪以下的嫔妃遣送回家。十七日,文帝驾崩,年四十岁。当初,文帝爱好文学,以著述为业,自己创作作品近百篇。又命令众儒生收集经传,按类排列,共一千多篇。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第二》    


沈周《介夫传》
方苞《王生墓志铭》
方苞《四君子传·王源》
方苞《送冯文子序》
方苞《汤潜庵先生逸事》
方苞《赠魏方甸序》
方苞《通蔽》
《东京梦华录》序
《余靖传二》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郑板桥《题画三则》
王源《刘处士墓表》
《新唐书·循吏列传》
黎庶昌《访徐福墓记》
《明史·王玺传》
《后汉书·邓寇列传·邓训传》
《三国志·温恢传》
嵇曾筠《明生员傅先生山传》
《明史·湛若水传》
《史记·蔡泽传》
曹学佺《钱伯庸文序》
《明史·蔡道宪传》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
焦竑《冯大夫传》
周公《诫伯禽》
东方朔《诫子书》
严光《九诫》
班昭《女诫》
卞兰《座右铭》
陈予昂《座右铭》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