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齐侯至自田》

输入关键字:

《齐侯至自田》


左传
原文
    齐侯至自田,晏了侍于遇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口:“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费焉。宰大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共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共可以去其否。足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先王之济五味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口可:君所谓否,据亦口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取材于《左传》)

译文
    齐景公从猎场赶来,晏子在遗台陪侍,这时梁丘据骑马赶到了。齐景公说:“梁丘据与我相和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不过是与您保持一致,哪里称得上是与您相和呢?”齐景公说:“和与同有什么差别吗?”晏子回答说:“当然有差別和就好比做类。厨师(用各种佐料)调和它,用合适的口味标准来调制,补充那味道不足的,冲淡那口味过重的。开子吃这样的食物,米平和白己的内心。君臣之间关系的处理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行的方案中如果有不可行的因素,臣ド指出来就可以促成它:国君认为不可行的方案中如果包含有可行的理由,臣下就指出它可行的理由想法去除它不可行的因素。因此就会政令通畅而不会违背情理,百姓就不会有对抗的想法。故去的国君讲求调和五味,来平和人心,成就国家政事。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您认为可行的梁丘据也认为可行,国君您认为不可行的梁丘据也认为不可行。如采只是用清水去调和清水,谁还会去饮用它呢?如果琴瑟总是弹奏同样一个音调,谁会去听它呢?保持·致不能与彼此相和相提并论,正和这个道理样。”




《明史·姜曰广列传》
《明史·陈选传》
《明史·孙居相传》
《明史·张四维传》
《明史·何如宠传》
薛福成《书过善人事》
郁离子之《乌蜂》
郁离子之《郤恶奔秦》
郁离子之《噬狗》
《郁离子·僰人舞猴》
刘基《使贪》
《饮泉亭记》
《尚节亭记》
刘基《照玄上人诗集序》
《照玄上人诗集序》
刘基《计战》
《窃糟》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史记《陈丞相世家》
《太史公自序》
陈涉世家之《吴广素爱人》
史记《吴既赦越》
《高祖本纪》
《李牧传》
《项羽本纪》
《史记·魏公子列传》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史记·管晏列传》
《史记·叔孙通传》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