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宋史·李建中传》

输入关键字:

《宋史·李建中传》


宋史
原文
    李建中字得中,其先京兆人。曾祖逢,唐左卫兵曹参军。祖稠,梁商州刺史,避地入蜀。会王建僭据,稠预佐命功臣,左卫将军。建中幼好学,十四丁外艰。会蜀平,侍母居洛阳,聚学以自给、携文游京师,为王祐所延誉,馆于石熙载之第,熙載厚待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岳州录事参军。转运使李惟清荐其能,再迁著作佐郎,监潭州茶场,改殿中丞,历通判道、郢二州。柴成务领漕运,再表称荐,转太常博士,时言事者多以权利进建中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太宗嘉赏因引对便殿赐以绯鱼会考课京朝官建中旧坐公累罚金漏其事坐降授殿中丞监在京榷易院 苏易简方被恩顾,多得对,尝言蜀中文士,因及建中。太宗亦素知之,命直昭文馆 建中父名昭文,恳辞,改集贤院。数月,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再迁主客员外郎,历通判河南府、知曹、解、颍、蔡四州。景德中,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建中性简静,风神雅秀,恬于荣利,前后三求掌西京留司御史台,尤爱洛中风土,就构园池,号曰“静居”。好吟咏,每游山水,多留题,自称岩夫民伯。加司封员外郎、工部郎中。建中善修养之术,会命官校定《道藏》,建中预焉。又判太府寺。大中祥符五年冬,命使泗州,奉御制《汴水发愿文》,就致设醮,使还得疾,明年卒,年六十九。建中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尝手写郭忠恕《汗简集》以献,皆科斗文字,有诏嘉奖。好古勤学,多藏古器名画。有集三十卷。子周道、周士并进士及第。周士历侍御史、江东陕西转运、三司盐铁判官,赐金紫,终工部郎中。子周民,太子中舍。
(节选自《宋史·李建中传》)

译文
    李建中字得中,他的祖先是陕西西安人。曾祖父李逢,曾任唐朝左卫兵曹参军。祖父李稠,曾任后梁商州刺史,后来躲避战乱进入蜀地。适逢王建割据一方(自立称帝,国号“蜀”)。李稠位列佐命功臣,担任左卫将军。李建中小时候就喜爱学习,十四岁时遭逢父丧。蜀被(宋)平定时,李建中侍奉母亲,迁居洛阳,开设学馆来维持生活。他携带文章在京城游历,获王祐赏识推荐,住在石熙载的府第,石熙载给以他优厚的待遇。宋太平兴国八年,李建中考中进士甲科,入仕担任大理评事,管理岳州录事参军。转运使李惟清举荐他,他两次升迁担任著作佐郎,监管潭州茶场,后改任殿中丞,历任道、郢二州的通判。柴成务主管漕运,两次上表称赞推荐他,李建中转任太常博士。当时上书言事的人大多是为了权势利益而进谏的,李建中上表陈述当时朝政的利弊,列述王道霸业的谋略。太宗赞赏他,于是在便殿召见询问,赏赐他绯衣和鱼符袋。适逢朝廷对在京的官员进行考核,李建中旧时因公事多次被罚款,漏报该事,因此被降为殿中丞,仍监管在京的榷易院。苏易简正受到皇帝恩宠眷顾,时常能(入宫)答对,曾经说起蜀中的文士,于是提到李建中。太宗也一向知道李建中,便任命他在昭文馆当值。李建中因为父亲的名字是昭文,所以恳切地推辞,于是改任集贤院。几月后,他出京担任两浙转运副使,后两次升迁任主客员外郎,历任河南府通判,曹、解、颍、蔡四州知州。景德年间,因任职已久,根据资历晋升为金部员外郎。李建中生性素简沉静,风姿神采高雅不俗,淡泊名利,前后三次请求担任当时的闲职西京留司御史台,他特别喜爱洛阳风土人情,就地构筑园池,命名为“静居”。他爱好吟咏,每游览山水,常题写诗文,自称“岩夫民伯”。后来加官任司封员外郎、工部郎中。李建中善于修身养静之术,适逢朝廷让官员校订《道藏》,李建中参与了此项工作。后来又掌管太府寺。大中祥符五年的冬天,他受命出使泗州,奉皇命作《汴水发愿文》,就地传达设坛祭祀。出使回来后患病,第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九岁。李建中擅长写书札,尤其长于运笔,常巧构新体,草书、隶书、篆书、籀书、八分书都写得十分精妙,人们常临摹学习他的作品,争着获取以作为书写的典范。他曾经手抄郭忠恕的《汗简集》来献给朝廷,(用的)都是蝌蚪文字,皇帝下诏书称赞并奖励他。他喜好古文字,勤于学习,收藏了很多古器名画。有作品集三十卷。李建中的儿子李周道、李周士一起考中进士。李周士先后担任侍御史、江东陕西转运、三司盐铁判官等职务,皇帝赏赐他金鱼袋和紫衣,最后任职工部郎中。另一子李周民,担任过太子中舍。

《宋史·李建中传》    


《陈公神道碑铭》
曾巩《戚元鲁墓志铭》
《宋史·吴猎传》
《三国志·邓艾传》
《三国志·杨仪传》
《三国志·许靖传》
《三国志·曹仁传》
《三国志·胡综传》
《三国志·陶谦传》
《三国志·夏侯惇传》
《明史·金兴旺传》
《明史·朱能传》
《明史·李敏传》
《明史·任礼传》
《明史·俞谏传》
《明史·齐之鸾传》
《明史·翁大立传》
《明史·沐晨传》
《明史·翁万达传》
《明史·曹璘传》
《明史·薛侃传》
《明史·乔允升传》
《明史·陆光祖传》
《明史·申时行传》(二)
《明史·杭雄传》
《明史·杨慎传》(二)
《明史·王翱传》
《南史·蔡兴宗传》
《南史·韦叡传》
《南史·江子一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