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

输入关键字: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


大唐新语
原文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完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开元初,拜中书舍人,迁并州长史、天平军节度使。有告其反者,鞫之无状。玄宗将罪告事者,嘉贞谏曰:“准法,告事不实,虽有反坐,此则不然。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若告事者一不当,随而罪之。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且臣备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玄宗大悦,许以衡轴处之。嘉贞因曰:“臣闻时难得而易失,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昔马周起徒步谒圣主,血气方盛,太宗用之尽其才,才五十而终。向用稍晚,则无及也。今臣幸少壮,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他日衰老,何能为也!”玄宗曰:“卿第往太原,行当召卿。”卒用为相。在职尚简易,善疏决。论者称之。(选自《大唐新语》)

译文
    张嘉贞潦倒失意而胸怀大志,既不自认为与众不同,也不自卑于人,从平乡尉任上免官归乡,身为平民住在四围土墙的屋子中,凄清冷落而怡然自得。当时人们并没有谁了解他。张循宪凭御史身份出巡,回来时住蒲州驿站。循宪正要回报情况,出使的事情还有没有解决的,心中很是忧虑。张嘉贞问驿站的小吏:“这里有好的客人吗?”小吏把张嘉贞告诉了他。张循宪叫来张嘉贞和他相见,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问,张嘉贞随着情况灵活应答,没有什么事情不通达。等到让张嘉贞写奏章,(那文辞条理)更是出乎意料。他日,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他全按实情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嘉贞。则天皇帝说:“你能举荐贤能,是好事啊,我难道没有一个官位自己进用贤人吗?”于是在内殿召见嘉贞,隔着帘子与他谈话,嘉贞容貌高大英俊,神采出众,武则天认为他与众不同。第二天,嘉贞被授官为监察御史。 
    开元初年,张嘉贞升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升迁为并州长史,兼任天平军节度使。有人告发他谋反,经过审查,并没有罪状。唐玄宗将要治告发者的罪,嘉贞进谏说:“依照法律,告发的事情不属实的,虽然可以反判告发者有罪,这次却不能这样。现今天下太平无忧,重兵利器,全都交托给边关守将。如果告发者一有不准确,随即就要治他的罪,我恐怕掌握兵权的人会萌生异心,成为日后的祸患。况且臣下是陛下信任的人,不应该因为我而断绝了(天下人)上表言事的途径。”唐玄宗十分高兴,应允给他朝廷中枢重要的职位。嘉贞于是进谏说:“我听说时机是难得而易失的,等到时机过去了,即使圣贤也不能制造时机。当年马周起身徙步拜见圣主,正当年少年气盛、血气方刚,太宗任用他,让他充分发挥才能,他仅仅五十岁就去世了。假如任用稍晚,就赶不上(那个时机)了。现在我幸好在少壮的时候,陛下不认为我没有德才,很应该及时任用我。日后我衰老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玄宗说:“你只管去太原(上任),我很快会召你回来。”最终玄宗任用他当宰相。张嘉贞在任上崇尚刑清政简,处事善于疏导开通。议论政事的人都称赞他。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    


《南史·郑鲜之传》
《南史·褚彦传》
《魏书·张普惠传》
《魏书·陆真传》
《魏书·杨播传》
《魏书·李平传》
《魏书·游明根传》
《魏书·于忠传》
《魏书·祖莹传》
《魏书·尉元传》
《魏书·陆俟传》
《魏书·郑羲传》
《魏书·封敕文传》
《魏书·孙绍传》
《魏书·成淹传》
《魏书·源子雍传》
《魏书·元匡传》
《魏书·世祖拓跋焘传》
《魏书·源贺传》
《魏书·于栗磾传》
《魏书·杨昱传》
《魏书·崔逞传》
《魏书·甄琛传》
《魏书·王慧龙传》
《魏书·刘芳传》
《魏书·魏收传》
《魏书·高闾传》
《魏书·李先传》
《魏书·拓跋仪传》
《魏书·王冯弘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