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明史·乔宇传》

输入关键字:

《明史·乔宇传》


明史
原文
    乔宇,字希大,山西乐平人。祖毅,工部左侍郎。父风,职方郎中。皆以清节显。宇登成化二十年进士。弘治初,调之文选,三迁至郎中。门无私谒。擢太常少卿。武宗遣祀中镇、西海。还朝,条上道中所见军民困苦六事。刘瑾败,大臣多以党附见劾,宇独无所染。久之,改兵部,参赞机务。宁王宸濠反,扬言旦夕下南京。宇严为警备,而谈笑自如。时携客燕城外,密察地险易,置戍守。综理周密,内外宴然。指挥杨锐有才略,署为安庆守备。镇守中官刘瑯与濠通,为预伏死士。宇刺得其情,诘瑯用事者,瑯惧不敢动。宇乃大索城中,斩所伏壮士三百人,悬首江上。宸濠失内应,且知有备,不敢东。攻安庆,锐固守不得下。未几败。世宗即位,召为吏部尚书。宇自为选郎,有人伦鉴,及是铨政一清。宇与林俊彭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权倖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帝欲加兴献帝皇号,宇言加皇于本生之亲,则干正统,非所以重宗庙,正名分。及礼官请称献帝为本生考,帝改称本生皇考,又诏建献帝庙于大内,宇等复连章谏。会张璁、桂萼至京,诏皆用为学士。宇等又言:“学士最清华,而俾萼等居之,谁复肯与同列哉。”帝怒,切责。宇遂乞体,许之。杨一清卒,宇渡江吊之。南都父老皆出迎,举手加额曰:“活我者,公也。”宇诗文雄隽,兼通篆籀。尝陟太华绝顶。遇虎,仆夫皆惊仆,宇端坐不动,虎徐帖尾去。家居澹泊,服御若寒士。穆宗即位,复官,赠少傅,谥庄简。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二》,有删改)

译文
    乔宇,字希大,是山西乐平人。祖父乔毅曾担任过工部左侍郎。父亲乔凤担任过职方郎中。他们都以清廉有节操而闻名。乔宇考中成化二十年进士。弘治初年,调他任文选官,多次升迁到郎中。他在自己家中从不私下接见官员。后来他被提拔为太常少卿。武宗派乔宇到中镇、西海祭神。回朝后,乔宇上书列举了路上所看到的军民困苦不堪的六件事。刘瑾失败后,很多大臣因为追随他拉帮结派受到弹劾,唯独乔宇一无所染。过了很长时间,乔宇调到兵部任职,开始参与机要的军政大事。宁王朱宸濠谋反,扬言要很快攻下南京。乔宁对此严加警备,但表面上谈笑自如。他经常携同客人在南京城外宴饮,暗中考察地势的险峻与平旷,并安排士兵驻守险要之地。由于他部署周密,南京城内外都很安定。指挥杨锐很有才干和谋略,乔宇安排他做安庆守备。镇守宦官刘瑯与朱宸濠暗中勾结,替他埋伏敢死之士。乔宇侦察到这个情况,质问刘瑯参与此事的人,刘瑯害怕了,不敢轻举妄动。乔宇于是派人在城中大力搜捕,斩了三百名刘瑯埋伏下的死士,把他们的脑袋悬挂在江边。朱宸濠失去了内应,并且知道南京做了准备,不敢东下。他进攻安庆,杨锐在那里固守着,不能攻下。不久朱宸濠的叛乱就失败了。世宗即位后,召乔宇回朝担任吏部尚书一职。乔宇自早年担任文选郎,就能辨别人才,到这时更使人才选拔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乔宇与林俊、彭泽、孙交都是国内很有名望的重臣,世宗也都任用了他们。凡是过去被权贵罢贬的大臣,乔宇都把他们起复,安排在各种职务上,天下欣欣向荣。乔宇遇到讲不通的事,无不据理力争。世宗想给兴献帝追加皇号,乔宇说给亲生父王追加皇号,就会妨害皇位的正宗谱系,不是用来重视宗庙、正定名分应有的办法。等到礼官奏请称献帝为本生考时,世宗改为本生皇考,又传令在宫中修建献帝庙,乔宇等人又接连几次上书谏阻。等到张璁、桂萼到京城后,世宗传下诏书把他们都任用为学士。乔宇等人又上书说:“学士是最清高、显贵的职位,让桂萼等人充任,谁还肯再跟他们共事呢?”世宗发怒,严厉地责备他。乔字于是请求退休,世宗同意了。杨一清去世,乔宇渡江去祭奠他,南京的父老乡亲都出城来迎接他,拱手与额相齐,他们说:“使我们得以活下来的,就是乔公您啊!”乔宇的诗文风格雄俊,兼通篆文、籀文。他曾经登上太华山的顶峰。遇到一只老虎,仆人们都吓得跌倒在地,乔宇却端坐不动,老虎慢慢地夹着尾巴离开了。他居家清贫,其服饰、车马、器用和穷书生一样。穆宗即位后,为乔宇恢复了官籍,并追赠他为少傅,谥号为庄简。

《明史·乔宇传》    


《宋史·陈禾传》
《宋史·宋汝为传》
《宋史·杨察传》
《三国志·贾诩传》
《资治通鉴·肥水之战》
《明史·方克勤传》
《三子能言》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汪琬《申甫传》
《阳桥与鲂》
《父子性刚》
《薛奎识范镇》
《芮伯献马贾祸》
《雪涛小说·妄心》
宋濂《龙渊义塾记》
《及之而后知》
《董叔攀附权贵》
《王昭君出汉宫》
袁牧《与薛寿鱼书》
《隋书·于仲文传》
张裕钊《送吴筱轩军门序》
《周书·柳庆传》
刘大櫆《游凌云图记》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周书·于谨列传》
柳宗元《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宋清传》
柳宗元《哀溺文》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