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梅曾亮《游小盘谷记》

输入关键字:

梅曾亮《游小盘谷记》


梅曾亮
原文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①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②,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③,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暝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注释】①謦欬:咳嗽。轻曰謦,重曰欬。②遗老所避兵者:清兵南下时,明朝遗民逃往深山避兵之处。③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茅庵,草屋;团瓢,圆形草屋。三十六、七十二,形容其多。

译文
    江宁府城,它的西北面被卢龙山包围而止。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到了那里,当地有的人却说没有这地方。但见万竹蔽天,歧路很多,曲折广狭却相同,顺路寻求也见不到尽头。忽听得犬吠声,急忙赶去,终不见人。
    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一寺院,叫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种桂树为职业。寺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到大谷。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崖倾斜,形状像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却常常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深潭中的积水,一直贯注到山脚。
    从寺院朝北走,走到卢龙山,山中的坑谷凹凹凸凸,像井灶那样高低相接。有人说:“这是明代遗老避兵火之地,所谓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该是在这里。”
    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归。这时暮色低垂,月光遍布其上。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像鱼龙起伏于波浪中。同行的人都说:“这是万竹蔽天的地方呀。所谓小盘谷,大概快到了吧。”
    同游的人,有舅父侯振廷,朋友管异之、马湘帆,学生欧岳庵,弟弟念勤,连我共六人。

梅曾亮《游小盘谷记》    


《刘备入益州》
资治通鉴之《春,二月,曹操攻黎阳》
《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
《柳宗元》
《周顗奔琅琊王睿》
《初,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
《示季子懋修书》
敬恽《游庐山记》
龚自珍《送夏进士序》
《三国志·魏书·陈矫传》
《稗史集传·陈谦》
《明史·归有光传》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宋史·黄庭坚传》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
《明史·申时行传》
《明史·姚夔传》
《宋史·陶榖传》
《明史·汪乔年传》
《杨万里忧国》
《宋史·赵尚宽传》
《新唐书·王思礼传》
《明史·魏大中传》
《黔中儿》
杨简《莫能名斋记》
刘大槐《无斋记》
王叔英《与方正学书》
《明史·李如松传》
《新唐书·温造传》
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注二库状》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