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旧唐书·颜真卿传》

输入关键字:

《旧唐书·颜真卿传》


旧唐书
原文
    颜真卿,宇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康实乃阳禄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日:“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平来,大喜,顾左右日:“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登、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遗段子光以三首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乃详谓诸将日:“我识此三人,首皆非也。”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乃取三首冠饰,草续支体,棺敛祭殡,为位恸哭,人心益附。
    肃宗幸灵式,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嗣位,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①陷希烈汝州,杞乃奏日:“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遽以身蔽之,而麾其众,众退,乃揖真卿就馆舍。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希烈惭,亦呵止。希烈既陷汴州,僭伪号,使人问仪于真卿,真卿日:“老夫耄耋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兴元元年乃杀真卿。年七十七。
    德宗诏日:“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属贼臣扰乱,委以存谕,拘胁累岁,死而不挠,可赠司徒,仍赐布帛五百端。男頵、硕等丧制终所司奏超授官秩。”
①李希烈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旧唐书·颜真卿传》)

译文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郡临沂县人。颜真卿年少时学习勤奋,有文才,尤其擅长书法。开元年间,被选送应试,考中甲科。侍奉父母以孝闻名。安禄山反意较明显了,颜真卿以久雨为托词,修城墙加深护城河,秘密统计健壮男子,储备粮食;表面却召集文人,在城外水中乘船游玩、喝酒吟诗。有人向安禄山告发,安禄山也秘密侦察他,认为文人不值得担心。不久,安禄山果然反叛,河朔都被攻陷;只有平原郡城郭守卫都完备,于是派司兵参军李平飞马奏报。唐玄宗开始听说安禄山叛乱,叹气说:“黄河以北二十四郡,竟没有一个忠臣吗?”得李平来报,很高兴,扭头对侍从说:“我不知道颜真卿相貌怎样,能够做得这样好!”安禄山攻陷了洛阳,杀死了洛阳留守李登、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派段子光带着三人的头来黄河北边示众。颜真卿担心人心动摇,就假装对各位将领说:“我认识这三个人,头都不是真的。”于是腰斩了段子光,秘密藏起三人的头。后来,才取出三人的帽子佩饰,用草续做成身体四肢,用棺木装殓祭祀殡葬,立了牌位痛哭,人心因而更加亲附。
    肃宗驾临灵武,授颜真卿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继位,卢杞专权,忌恨他,适逢李希烈叛变攻占汝州,卢杞于是就上奏说:“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晓谕他们,可以不使军队劳苦。”皇上同意。颜真卿刚见到李希烈,李希烈的干儿子一千多人抽出刀抢着上前逼迫他,要吃他的肉。许多将领层层围住,随口辱骂,往他的身上挥刀比划,颜真卿毫不畏惧。李希烈急忙用身体护住他,驱散了那些人,众人退去,才施礼请颜真卿到住处休息。李希烈大摆宴席犒劳他的爪牙,请颜真卿赴宴,让他看艺人指责、亵渎朝廷政事取乐,颜真卿发怒说:“大人(李希烈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实为宰相,因此称他为“相公”,意译为“大人”)是臣下,怎么让这些人做这种事呢?”拂衣起身离席,李希烈羞愧,也喝令停止。李希烈攻占了汴州,称帝建国,派人问颜真卿仪式,颜真卿说:“我年纪大了,虽曾经执掌国家礼仪,记得的只有诸侯朝拜的礼仪。”兴元元年李希烈杀了颜真卿,颜真卿当时77岁。
    唐德宗下诏书说:“鲁郡公颜真卿,天生才能品质出众,公正忠心尤为杰出,侍奉四代皇帝,志向坚贞始终如一,适遇叛贼作乱,朝廷将晓谕(贼寇)的重任委托给他,几年被拘禁威胁,至死不屈服,可以追赠他为司徒,再赐五百匹布帛。他的儿子颜頵、颜硕等人服丧完毕,主管部门(或主管官吏)奏报破格授予官职。”

《旧唐书·颜真卿传》    《新唐书·颜真卿传》    


《明史·张居正传》
《明史·王三善传》
《明史·范复粹传》
《明史·白圭传》
《明史·耿炳文传》
《明史·耿九畴传》
《明史·况钟传》(二)
《明史·许士柔传》
《明史·陈泰传》
《明史·欧阳德传》
《明史·詹荣传》
《明史·陈吾德传》
《明史·毕自严传》
《明史·徐渭传》
《明史·吴达可传》
《明史·史可法传》
《明史·袁化中传》
《明史·李文祥传》
《明史·彭程传》
《明史·金声传》
《明史·王洽传》
《明史·顾允成传》
《明史·贾三近传》
《明史·陈德传》
老学庵笔记之《画家赵广不屈》
老学庵笔记之《肃王与沈元用》
《放翁家训》
陆游《家世旧闻》
陆游《入蜀记·过巫山凝真观》
陆游《姚平仲小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