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旧唐书·李巨川传》

输入关键字:

《旧唐书·李巨川传》


旧唐书
原文
    李巨川,字下己,陇右人。国初十八学士(李)道玄之后,故相(李)逢吉之侄曾孙。父(李)循,大中八年登进士第。
    巨川乾符中应进士,属天下大乱,流离奔播,切于禄位,乃以刀笔从诸侯府。王重荣镇河中,辟为掌书记。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籓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籓邻无不耸动,重荣收复功,巨川之助也。及重荣为部下所害,朝议罪参佐,贬为汉中掾。时杨守亮帅兴元,素知之,闻巨川至,喜谓客曰:“天以李书记遗我也!”即命管记室,累迁幕职。
    景福中,守亮为李茂贞所攻,城陷,以部下数百人欲投太原。入秦,为华军所擒。巨川时从守亮,亦被械系。在途,巨川题诗于树叶以遗华帅韩建,词情哀鸣,建欣然解缚。守亮诛,即命为掌书记。俄而李茂贞犯京师,天子驻跸于华。韩建以一州之力,供亿万乘,虑其不济,遣巨川传檄天下,请助转饷,同匡王室,完葺京城。四方书檄,酬报辐凑。巨川洒翰陈叙,文理俱惬,昭宗深重之,即时巨川之名闻于天下。昭宗还京,特授谏议大夫,仍留佐建。
    光化初,朱全忠陷河中,进兵入潼关。建惧,令巨川见全忠送款,至河中,从容言事。巨川指陈利害,全忠方图问鼎,闻巨川所陈,心恶之。判官敬翔,亦以文笔见知于全忠,虑得巨川减落名价,谓全忠曰:“李谏议文章信美,但不利主人。”是日为全忠所害。
(选自《旧唐书·文苑》)

译文
    李巨川,字下己,陇右人。唐朝建国之初“十八学士”李道玄的后人,前宰相李逢吉的侄曾孙,其父亲李循在大中八年考中进士。
    李巨川在乾符年间应进士试,适逢天下大乱,百姓流亡转徙。李巨川急切于获得官位,于是凭借文章依从地方诸侯幕府。王重荣镇守河中,李巨川被征召担任掌书记。当时皇帝流亡在蜀地,贼寇占据京师,重荣纠合各藩镇的力量,协力诛杀贼寇。军中信件与奏章堆积满案。巨川文思敏捷,笔动如飞,传递到邻藩,无不震惊,重荣立下收复京师的功勋,是得到了巨川的帮助。等到王重荣被部下杀害,朝廷决议归罪于王重荣的部属,李巨川被贬官担任汉中掾。当时杨守亮担任兴元主帅,向来了解他,听说巨川到来,高兴地对客人说:“这是上天把李掌书记赠送给我啊!”立即任命巨川主管记室,多次升迁担任幕府中的职务。
    景福年间,杨守亮被李茂贞攻击,城池陷落,杨守亮率领部下数百人想投奔太原。进入秦地,被华州军队擒获。巨川当时跟随杨守亮,也被戴上镣铐拘禁起来。在路途中,巨川在树叶上题写诗句来送给华州主帅韩建,诗句情感悲痛哀伤,韩建高兴地解开他的捆绑。杨守亮被诛杀后,(李巨川)立即(被韩建)任命为掌书记。不久李茂贞进犯京师,天子逃难到华州,韩建凭借一州的力量,供给无数人马,考虑到自己难以供给下去,派遣巨川向天下发布公告,请求帮助遥送军粮,一同匡护王室,修复(或收复)京城。四方的文书、回报的财物像车辐一样集中而来。巨川挥笔陈说,文采事理都能使皇帝满意,唐昭宗非常看重他,巨川的名声立刻在天下闻名。昭宗返回京城,特地授予李巨川谏议大夫之职,仍然留下辅佐韩建。
    光化初年,朱全忠攻陷河中,派遣军队向前推进,进入潼关。韩建恐惧,命令巨川拜见朱全忠表示真心归顺。(巨川)到了河中,镇定地谈论时事。巨川指明陈述利弊,(而)朱全忠正图谋夺取天下(取代唐王朝),听到巨川陈述的内容,内心憎恶他。判官敬翔,也凭借文章被朱全忠赏识,想到朱全忠得到李巨川后自己的名声价值会降低,对朱全忠说:“李谏议文章的确好,只是对他主人不吉利。”这天李巨川被朱全忠杀害。

《旧唐书·李巨川传》    


《晋书·王育传》
《葛洪传》
《晋书·嵇康传》(二)
《晋书·嵇康传》
《晋书·荀崧传》
《晋书·何无忌传》
《晋书·任旭传》
《晋书·王濬传》
《晋书·车胤传》
《晋书·刁协传》
《晋书·马隆传》
《晋书·范乔传》
《晋书·王蕴传》
《晋书·李含传》
《晋书·张华传》
《晋书·刘寔传》
《晋书·虞潭传》
《晋书·李产传》
《晋书·卫玠传》
《晋书·嵇含传》
《晋书·裴楷传》
《晋书·王羲之传》(二)
《晋书·桓温传》
《晋书·高崧传》
《晋书·王珣传》
《晋书·戴若思传》(二)
《晋书·温峤传》
《晋书·傅玄传》
《晋书·索綝传》
《晋书·褚裒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