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汉书·盖宽饶传》

输入关键字:

《汉书·盖宽饶传》


汉书
原文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①,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②犯上意。同列后进或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太子庶子③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宽饶不纳其言。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④,以法律为《诗》《书》。”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中书二千石⑤。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节选自《盖宽饶传》,有删节)
[注]①岁尽交代:汉时每岁末更换卫卒。  ②奸:同“干”。  ③太子庶子:官职。 ④刑余:指宦官,周、召:周公、召公,西周贤臣。  ⑤中书二千石:官职。

译文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被推举为方正,对策被定为优等,升任为谏议大夫。弹劾卫将军张安世的儿子彭祖过殿门不下车,并牵连到张安世居官位而无补朝政。彭祖当时实际上下了车,宽饶因犯上奏大臣不实的罪,被贬职为卫司马。
    宽饶刚任司马一职时,亲自巡视士卒住室,察看他们的饮食情况,有疾病的亲自探视慰问,并送来医药,对待士卒很有恩德。年终按例交接事务时,数千士卒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来报答宽饶的厚德。汉宣帝嘉奖他,让宽饶做太中大夫,派他巡察各地风俗,查出的多数上报,有的被提拔,有的被降职或免职,接受使命做事适合皇上的心意。提升为司隶校尉之后,揭发不加回避,官职不分大小一律举报,被检举揭发的人很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官吏出使到长安,都恐惧不敢触犯法令,京城因此而清静。
   宽饶为人性格刚直,高风亮节,志在奉公。家中贫困,每月俸禄几千钱,其中一半赏给当耳目送消息的吏民。身为司隶,他的儿子经常步行前去戍守北方边境,公正廉洁如此。然而他又为人苛刻,好陷害他人,在位官员及贵戚人人跟他结怨,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旨意。同僚后进有的官至九卿,宽饶自以为行为清廉,才能过人,有益于国家,却被平庸之辈超越,更加失意不快,多次上疏谏诤。太子庶子王生赞赏宽饶的节操,但不同意他的这些做法,写信对他说:“英明君主知道你廉洁公正,不畏强暴,所以把司察的官职授命给你,把奉行使命的大权交付给你,高官厚禄也给了你。你应该日夜思虑当世急务,执行法律,宣扬教化,担忧天下,即使日日办好事,月月有功劳,还是没有很好地称职报恩。”宽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这时,皇上正用刑法治国,信任重用中尚书宦官,宽饶上奏说:“如今圣人之道渐渐废弃,儒家的学说不被推行,拿宦官当周公、召公,用法律代替《诗》《书》。”皇上因为宽饶怨谤始终不改,把他的奏书交给中二千石官吏处理。谏议大夫郑昌怜悯宽饶忠直忧国,因为奏事不适合皇帝的心意而被文官诋毁侮辱,上书称赞宽饶。皇上不听,就把宽饶交给御吏。宽饶举刀在北阙下面自杀,众人无不怜惜他。
 

《汉书·盖宽饶传》    


《王导晚年难得糊涂》
《徐稚设譬答问》
《边让失次序》
《庾亮效仿孙叔敖》
《荀巨伯与友重义》
《陈谌设喻答客问》
《范宣年八岁》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
《顾荣施炙》
《王我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陈元方候袁公》
《锅巴救命》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
《陈仲举礼贤》
《魏武将见匈奴使》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
《王蓝田性急》
《黄宪器量难测》
《周乘仰慕黄宪》
《陈蕃尊重贤才》
《顾和搏虱如故》
《袁虎少贫》
《纯孝之报》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之《咏雪》
《陶侃留客》
《许允之妻》
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明史·弋谦传》
《桃花源记》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